CN104604061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061A
CN104604061A CN201380046894.1A CN201380046894A CN104604061A CN 104604061 A CN104604061 A CN 104604061A CN 201380046894 A CN201380046894 A CN 201380046894A CN 104604061 A CN104604061 A CN 104604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external component
reflection portion
heat reflec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68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4061B (zh
Inventor
稻尾伸一
足立英臣
小久江健
雄鹿达也
胜吕和晃
尾崎佳昭
吉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04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4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2Heat or fire prot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7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用于反射来自外部的热量的热反射部(27)。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条导电路径以及容纳该导电路径以保护该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
背景技术
通常,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中,通过高压(即,用于高压使用)线束在蓄电池与逆变器单元之间或者在逆变器单元与电动机单元之间做出电连接。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包括充当高压导电路径的高压电线和容纳该高压电线的外部部件。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4-224156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线束可以被布置为使得线束的一部分安置在诸如排气管、排气歧管、发动机或者电动机这样的热源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背景技术,外部部件直接暴露于从热源辐射的热量中。因此存在热可能也影响容纳在外部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可能。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从外部热源辐射的热量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具有以下特征(1)至(8)。
(1)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以及容纳所述导电路径以保护所述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被构造成具有管状本体。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将要装接到车辆下地板的部分。
(4)根据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为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
(5)根据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附加到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者后装接部件。
(6)根据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利用气相沉积而形成。
(7)根据上述(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
(8)根据上述(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
根据上述(1)的线束,线束具有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的热反射部。因此,能够利用热反射部反射外部热量。因此,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导电路径的影响。
根据上述(2)的线束,通过应用具有形成为管状本体的外部部件的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线束的导电路径的影响。
根据上述(3)的线束,通过应用总长度足以布置成穿过车辆下地板的下方的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线束的导电路径的影响。
根据上述(4)的线束,能够利用形成为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的热反射部反射外部热量。
根据上述(5)的线束,能够利用附加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后装接部件反射外部热量。
根据上述(6)的线束,能够利用由气相沉积形成的热反射部来反射外部热量。
根据上述(7)的线束,能够利用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的热反射部来反射外部热量。
根据上述(8)的线束,能够利用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的热反射部来反射外部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线束的布置的图。
图2是线束的构造的视图。
图3是外部部件的构造的视图。
图4A至4D是示出热反射部的实例的视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混合动力汽车,2…发动机,3…电动机单元,4…逆变器单元,5…蓄电池,6…发动机室,7…车辆后部,8、9…线束,10…中间部,11…车地板,12…接线块,13…后端,14…前端,15…高压导电路径(导电路径),16…外部部件,17…屏蔽连接器,18…低压导电路径,19…连接器,20…高压电路,21…屏蔽部件,22…护套,23…导体,24…绝缘体,25…柔性管部,26…非柔性管部,27…热反射部,28…热源,29…非柔性管本体,30…地板非柔性管部,31…涂覆部,32…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导电路径),33…第一导电路径,34…第一绝缘体,35…第二导电路径,36…第二绝缘体,37…屏蔽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各个实施例的线束具有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设置在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外部部件容纳并且保护至少一条导电路径。每个热反射部都具有反射从外部热源辐射的热量的功能。从热源辐射的热量能够由热反射部反射,使得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导电路径的影响。
在外部部件中,热反射部和其它部件形成为不同的颜色。热反射部以易于反射热量的颜色形成。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图1是示出线束的布置状态的示意图。另外,图2是线束的构造的视图。图3是外部部件的构造的视图。图4(a)至4(d)是示出热反射部的实例的视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布置在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是电动汽车或者普通汽车)中的实例。
图1中,参考标号1表示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1是由发动机2和电动机单元3两种动力的混合所驱动的汽车。电力通过逆变器单元4从蓄电池5(换句话说,蓄电池组)供应到电动机单元3。在本实例中,发动机2、电动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在位于靠近前轮等的发动机室6中。另外,蓄电池5安装在靠近后轮等的车辆后部7中。蓄电池5可以安装在存在于发动机室6的后方处的车室中。
电动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通过高压线束8互相电连接。另外,蓄电池5和逆变器单元4也通过高压线束9互相电连接。线束9具有布置在车辆下地板11中的中间部10。另外,线束9布置成与车辆下地板11基本平行。车辆下地板11充当已知体和所谓的板部件。通孔(未示出)形成在车辆下地板11上的给定的位置处。线束9通过该通孔而插入。
线束9和蓄电池5通过设置在蓄电池5中的接线块12而互相电连接。线束9的后端13通过已知的方法电连接到接线块12。线束9的前端14侧通过已知的方法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
电动机单元3具有电动机(未示出)和发电机(未示出)。另外,逆变器单元4具有逆变器(未示出)和转换器(未示出)。电动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壳(未示出)的电动机组件。另外,逆变器单元4也形成为包括屏蔽壳(未示出)的逆变器组件。蓄电池5充当模块化的镍氢基电池或者锂离子基电池。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蓄电装置可以用作蓄电池5。不特别限制蓄电池5,只要其能够用于混合动力汽车1或者电动汽车中。
接着,将描述线束9的构造和结构。
图2中,线束9包括:高压导电路径15;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高压导电路径15以保护高压导电路径15;以及屏蔽连接器17(参见图3),该屏蔽连接器17设置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末端处。低压导电路径18与高压导电路径15一起容纳在外部部件16中。该构造仅是实例,并且如果需要可以容纳低压导电路径18。连接器19(参见图3)设置在低压导电路径18的末端处。线束9通过未示出的夹具装接到车辆下地板11(参见图1)等。
高压导电路径15包括:两个高压电路20;屏蔽部件21,该屏蔽部件21覆盖两个高压电路20;以及护套22,该护套22设置在屏蔽部件21的外侧上。该构造仅是实例。
每个高压电路20都是已知的高压电线。高压电路20包括导体23和覆盖导体23的绝缘体24。高压电路20具有电连接所需的长度。高压电路20形成为长的,因为线束9将逆变器单元4与蓄电池5(或者接线块12)互相电连接(参见图1)。
导体23由铜、铜合金、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导体23可以具有由绞合的股线构成的导体结构或者截面是矩形或者圆形的杆状导体结构(例如,用作矩形单芯或者圆形单芯的导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电线本身也具有杆状)。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体24通过挤出成型形成在前述的导体23的外表面上。
虽然第一实施例中,将已知的高压电线用作高压电路20,然而不限于此。即,通过在已知的汇流条上设置绝缘体而形成的高压电路等可以用作高压电路20。
屏蔽部件21是共同地覆盖两个高压电路20的电磁屏蔽部件(即,作为抵抗电磁波的措施的屏蔽部件)。由编制成筒状的大量股线构成的已知编织物被用作屏蔽部件21。屏蔽部件21形成为具有与两个高压电路20的总长大致相同的长度。屏蔽部件21的端部通过未示出的前述的高压侧连接部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参见图1)的屏蔽壳(未示出)等。
例如,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或者包括金属箔的部件可以用作屏蔽部件21,只要其能够采取措施抵抗电磁波。
通过将绝缘树脂材料挤出成型为给定的厚度,护套22形成在在屏蔽部件21的外侧上。护套22安置在与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最外层相对应的位置中。护套22在线束9的制造中经受末端处理,使得能够从屏蔽部件21的每个端部露出给定长度。已经经受末端处理的护套22比外部部件16稍长。
列出了稍后将通过参考图6描述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作为除了高压导电路径15之外的导电路径的另一个实例。另外,也可以列出已知的屏蔽电线等作为导电路径的另一实例。不特别限制导电路径的数量,然而其可以是至少一个导电路径。
图3中,外部部件16是用于容纳和保护高压导电路径15的管体状部件。外部部件16具有柔性管部25、非柔性管部26和热反射部27。外部部件16由树脂模制,使得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整体能够形成为大致直线状。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外部部件16中的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由树脂制成,但是他们不限于此,而是可以由金属制成。
每个柔性管部25都被设置为在线束9的运输或者路径布置期间能够弯曲的部分。非柔性管部26接续到柔性管部25。每个非柔性管部26都被设置为不能够弯曲(或者几乎不能够弯曲)的部分。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被安置和形成为使得它们的位置和长度能够适合于车辆的装接形状。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形成为使得它们的截面形状能够互相一致。即,每个柔性管部25和每个非柔性管部26都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当柔性管部25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时,非柔性管部26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或者以如下方式形成:当柔性管部25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时,非柔性管部26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存在多个柔性管部25和多个非柔性管部26,但是不特别限制柔性管部25的非柔性管部26的数量。即,可以设置一个柔性管部25,同时形成分别接续到柔性管部25的相反侧的两个非柔性管部26。可选择地,可以设置一个非柔性管部26,同时形成分别接续到非柔性管部26的相反侧的两个柔性管部25。
热反射部27安置和形成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外侧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外侧)处。第一实施例中,在一些非柔性管部26中安置并形成了热反射部27。该构造仅是实例。非柔性管部26由其中具有热反射部27的各个非柔性管部26和其中不具有热反射部27的其他各个非柔性管部26构成。
如之后将描述的,热反射部27设置成用于分别在多个位置中如箭头P所表示地反射外部热量的部分。外部热量从例如热源28辐射。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一个热源28,但是热源28的数量不限于此。
图3中的热源28的实例包括发动机2(参见图1)、排气歧管等(或者可以包括发动机2、电动机单元3等,或者还可以包括排气管)。
将更加具体地描述外部部件16。
每个柔性管部25都形成为具有凹部和凸部的波纹管状,该凹部和凸部两者都周向地延伸并且交替地互相接续。柔性管部25的长度设定为与弯曲范围相对应。柔性管部25形成有弹性(或柔性)并且作为能够弯曲的部分。柔性管部25形成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已知的波纹管相同的部分。柔性管部25不限于波纹管状,只要其具有能弯曲的形状。
外部部件16具有与上述波纹管相同的形状部分。因此,外部部件16能够称为“波纹管”、“部分形成的波纹管”等。
每个非柔性管部26都具有非柔性管本体29。非柔性管本体29形成为在上述的运输或者路径布置期间不能够弯曲的部分。不能够弯曲的部分意味着并不主动地设置柔性的部分。非柔性管本体29形成为截面是圆形的直管状。非柔性管本体29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而可以是椭圆形、长圆形、大致矩形等。
非柔性管本体29形成为具有所需的下限强度的薄的厚度。除了热反射部27之外,在非柔性管本体29中还可形成提高刚度的部分、确保耐崩裂性能的部分等。
外部部件16形成为在其管轴方向上没有设置狭缝(或者无缝的)的形状。没有设置狭缝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刚度或者强度。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水侵入,从而提高防水性能。进一步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高压导电路径15在例如弯曲部中伸出。
外部部件16具有作为车辆下地板11(参见图1)中的非柔性管部26而布置的地板非柔性管部30。由于地板非柔性管部30布置在车辆下地板11中(例如,布置成沿着精益管延伸),所以地板非柔性管部30形成为长的。
外部部件16由适当选择的树脂材料模制,该树脂材料能够容易地吸收从容纳在外部部件16中的高压导电路径15辐射的热量,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热量释放到外部。另外,也适当地选择外部部件16的颜色。
在图3和图4(a)至4(d)中,每个热反射部27都形成为反射外部热量的功能部分。为了反射外部热量,热反射部27安置并形成在期望的位置和范围中。热反射部27除了具有反射热量的功能之外,可以还具有不良的吸收热量的功能或者屏蔽热量的功能。
热反射部27形成为例如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分或者有光泽的部分。另外,作为另一个实例,热反射部27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下面将稍加具体地做出描述。
图4A示出了形成为涂覆部或者由气相沉积而形成的热反射部27a。另外,图4B示出形成为无涂覆部的热反射部27b。图4B中的参考标号31表示与前述的无涂覆部相配合的涂覆部。即,图4B中,热反射部27b形成为没有涂布被覆的部分。即,外部部件16的基体本身形成为热反射部27b。
另外,图4C示出了形成为后装接部件的热反射部27c。热反射部27c形成为待附加到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部件。例如,后装接部件是具有闪烁发亮的表面的铝箔带等(即,有光泽的表面)。热反射部27c由缠绕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部件形成。该缠绕方法不限于图4C中的缠绕方法。可选择地,可以将仅在存在热源的侧上贴附的后装接部件设定为热反射部27c。
另外,图4D中示出形成为后装接构件的热反射部27d。热反射部27d形成为将要附加到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例如,后装接构件可以是具有两剖分结构的反射镜构件等。在这种情况下,后装接构件被分割成两个分割部,并且外部部件16插置在分割部之间。从而,后装接构件与外部部件16一体化。
除了反射镜构件之外,还可以是具有闪烁发亮的表面(即,光泽的表面)的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后装接构件。
例如,已知白色能够完全地反射光(例如,太阳光包括从红色到紫色的颜色连续的光)。即,由于白色表面几乎不吸收热量,所以白色后装接构件作为热反射部是有效的。
另外,例如,已知的保护器,已知的夹具等可以用作后装接构件。保护器或者夹具是本来就不具有用于反射外部热量的功能的构件。然而,只要保护器或者夹具的一部分安置在期望反射热量的部分中,充当热反射部的部分就可以形成在该部分中并且被使用。
另外,关于热反射部27,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颜色可以分成除了白色之外的亮色和通常的暗色,并且与亮色相对应的部分可以用作热反射部27。理所当然的是当以这样的状态形成热反射部27时,能够获得前述的效果。
接着,将基于前述的构造和结构来描述用于制造线束9的方法。
将高压导电路径15、外部部件16和低压导电路径18提前制造为直的并且具有各自的预定的长度。然后,执行如下步骤:将高压导电路径15和低压导电路径18分别或者一起插入到外部部件16中。执行如下步骤: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末端中设置屏蔽连接器17,并且在低压导电路径18的末端中设置连接器19。从而,完成了线束9的制造。
两个高压电路20的被屏蔽部件21的屏蔽末端部覆盖的电路末端部从外部部件16的末端引出。另外,与高压导电路径15分开地,低压导电路径18也从外部部件16的末端引出。
如以上参考图1至图4(d)所述,线束9具有分别在外部部件16的外侧的多个位置中的热反射部27。因此,外部热量能够利用该热反射部27而反射。从而,能够获得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高压导电路径15的影响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5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束。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构件基本相同的构件将分别并且对应地利用相同的标号参考,并且将省略其具体描述。
图5中,线束9包括:高压导电路径15;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高压导电路径15以保护高压导电路径15;以及屏蔽连接器17,该屏蔽连接器17设置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末端处(参见图3)。外部部件16形成为不具有如第一实施例中的圆形截面,而是具有能够适应于高压导电路径15的外部形状的椭圆形状的截面(可以是长圆形)。热反射部27(参见图3)分别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多个位置中。
由于外部部件16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所以能够使得外部部件16的高度比第一实施例中的低。因此,存在如下优势:当外部部件装接到车辆下地板11(参见图1)时,能够增加地面与外部部件16之间的距离。另外,由于外部部件16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所以能够增加高压导电路径15在外部部件16的内部空间中的占有率。从而,存在如下优势:高压导电路径15的热量能够容易地转移到外部部件16。外部热量能够由热反射部27反射,从而不影响高压导电路径15。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6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与前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构件基本相同的构件分别并且对应地利用相同的标号参考,并且将省略其具体的描述。
图6中,线束9包括: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其充当高压导电路径;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以保护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以及未示出的屏蔽连接器,该屏蔽连接器设置在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末端处。热反射部27分别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多个位置中。
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自身包含正电路和负电路两者。即,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被构造成具有双系统的电路。具体地,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具有:第一导电路径33,该第一导电路径33具有圆形截面并且位于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中心;第一绝缘体34,该第一绝缘体34以给定的厚度覆盖第一导电路径33的外周;第二导电路径35,该第二导电路径35设置在第一绝缘体34的外侧上;第二绝缘体36,该第二绝缘体36以给定的厚度覆盖第二导电路径35的外周;以及筒状屏蔽部件37,该筒状屏蔽部件37紧密地接触第二绝缘体36的外表面。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还可以包括以预定厚度覆盖屏蔽部件37的外周的护套。
屏蔽部件37由已知的编织物、金属箔等制成。虽然屏蔽部件37布置成被包括在上述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构造中,但是也可以如下布置屏蔽部件37。即,屏蔽部件37可以布置成略松弛地配合到第二绝缘体36。屏蔽部件37可以形成为筒状并且然后与第二绝缘体36的外表面进行紧密接触。或者,带状或者板状的屏蔽部件可以作为屏蔽部件37缠绕在第二绝缘体36的外表面上并且与该第二绝缘体36紧密接触。
除了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之外,导电路径的实例还包括已知的屏蔽电线等。导电路径的数量是至少一个。
第三实施例中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具有双系统。然而,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不限于此,而可以具有三系统或者多系统、n系统。如果向外增加电路以保持作为单线同轴路径的构造,则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能够具有n系统。
理所当然的是第三实施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即,线束9具有热反射部27,该热反射部27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外侧的多个位置中。因此,能够利用热反射部27反射外部热量,使得能够获得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影响的效果。
另外,明显的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改变来实现本发明。
如下总结了根据实施例的线束。
(1)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是这样的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高压导电路径5或者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以及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导电路径以保护导电路径。外部部件16具有反射部27(27a至27d),该反射部27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
(2)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外部部件16可以形成为具有管状本体。
(3)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外部部件16可以具有将要装接到车辆下地板11的部分。
(4)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27a、27b)可以形成为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
(5)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27c、27d)可以形成为增加到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者后装接部件。
(6)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每个热反射部27(27a)都由气相沉积而形成。
(7)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可以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
(8)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可以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
本发明基于2012年9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98580,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在以下点中是有益的。即,能够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从外部热源辐射的热量的影响。

Claims (8)

1.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和容纳所述导电路径以保护所述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
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被构造成具有管状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将要装接到车辆下地板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附加到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者后装接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利用气相沉积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
CN201380046894.1A 2012-09-10 2013-09-09 线束 Active CN104604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8580 2012-09-10
JP2012198580A JP6028279B2 (ja) 2012-09-10 2012-09-10 ワイヤハーネス
PCT/JP2013/074263 WO2014038696A1 (ja) 2012-09-10 2013-09-09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061A true CN104604061A (zh) 2015-05-06
CN104604061B CN104604061B (zh) 2018-11-13

Family

ID=5023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6894.1A Active CN104604061B (zh) 2012-09-10 2013-09-09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68407B2 (zh)
EP (1) EP2894741B1 (zh)
JP (1) JP6028279B2 (zh)
CN (1) CN104604061B (zh)
WO (1) WO2014038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4137A (ja) * 2012-09-10 2014-03-20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332117B2 (ja) * 2015-04-08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JP6613965B2 (ja) * 2016-03-04 2019-12-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27953B2 (ja) * 2018-12-25 2021-09-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699537B2 (en) 2021-04-28 2023-07-11 John Trischler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system and kit for sam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9A (zh) * 1994-12-29 1998-01-21 本特利-哈里斯有限公司 反射泡沫材料套管
CN1678449A (zh) * 2001-08-06 2005-10-05 费德罗-莫格尔动力系公司 热绝缘护套
CN1309593C (zh) * 2003-01-22 2007-04-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电力电缆保持结构
CN101166651A (zh) * 2005-04-28 2008-04-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分布式导线
CN101864561A (zh) * 2010-06-04 2010-10-20 山东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 罩玻璃管内壁减反射涂层的成形工艺
CN201773611U (zh) * 2010-07-29 2011-03-23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易于散热的电线
JP2011193677A (ja) * 2010-03-16 2011-09-29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E33073B1 (en) * 1969-05-02 1974-03-06 Maccarthy V Construction of radiator reflector
JPH0461413U (zh) * 1990-10-04 1992-05-26
JP2770096B2 (ja) * 1991-12-28 1998-06-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複合電力ケーブル
US5453126A (en) * 1992-03-30 1995-09-26 Jmk International, Inc. Flexible, heat-resistant reflective coatings, coated elastomer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EP0563835A1 (en) 1992-03-30 1993-10-06 JMK International Inc. Flexible heat-resistant reflective paint, and painted elastomeric components
RU2095679C1 (ru) * 1995-06-01 1997-11-10 Бугульмин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центр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творчества молодежи Теплогидроизоляционный элемент и способ теплогидроизоляции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DE19800167A1 (de) * 1997-01-08 1998-07-09 Volkswagen Ag Hochtemperaturfeste Leitung
JP2000028078A (ja) * 1998-07-08 2000-01-25 Ichimura Sanso Kk 輻射熱反射板
EP1280850B1 (en) * 2000-05-12 2006-06-21 Logstar ROR A/S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polyethylene
US7216622B2 (en) * 2004-10-01 2007-05-15 Federal-Mogul World Wide, Inc. Wiring harness with integrated component heat shield
DE102007021505A1 (de) * 2007-05-04 2008-11-06 Tesa Ag Hitzereflektierendes Klebeband mit hohem Abrasionsschutz
JP2009048952A (ja) * 2007-08-22 2009-03-0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5269519B2 (ja) * 2008-08-19 2013-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EP2513681A1 (fr) * 2009-12-17 2012-10-24 Arcelormittal 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SL Réflecteur infrarouge
CN101805922A (zh) * 2010-04-27 2010-08-18 王敬 热屏和具有其的铸锭炉
JP5722616B2 (ja) 2010-12-27 2015-05-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路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691642B2 (ja) * 2011-02-28 2015-04-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5772444B2 (ja) * 2011-09-22 2015-09-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
JP5811892B2 (ja) * 2012-02-24 2015-1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材
JP2014054137A (ja) * 2012-09-10 2014-03-20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139838B2 (ja) 2012-09-26 2017-05-31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板金加工工程設計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9A (zh) * 1994-12-29 1998-01-21 本特利-哈里斯有限公司 反射泡沫材料套管
CN1678449A (zh) * 2001-08-06 2005-10-05 费德罗-莫格尔动力系公司 热绝缘护套
CN1309593C (zh) * 2003-01-22 2007-04-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电力电缆保持结构
CN101166651A (zh) * 2005-04-28 2008-04-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分布式导线
JP2011193677A (ja) * 2010-03-16 2011-09-29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この製造方法
CN101864561A (zh) * 2010-06-04 2010-10-20 山东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 罩玻璃管内壁减反射涂层的成形工艺
CN201773611U (zh) * 2010-07-29 2011-03-23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易于散热的电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68407B2 (en) 2018-01-16
JP2014054136A (ja) 2014-03-20
JP6028279B2 (ja) 2016-11-16
US20150175098A1 (en) 2015-06-25
EP2894741A1 (en) 2015-07-15
EP2894741A4 (en) 2016-04-27
EP2894741B1 (en) 2018-08-22
WO2014038696A1 (ja) 2014-03-13
CN104604061B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2153B2 (en) Wire harness with coaxial composite conductive path
CN103958278B (zh) 高压导电线及线束
CN103260957B (zh) 线束
US9469257B2 (en) Wire harness
CN104604059B (zh) 线束
JP600298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中間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40284100A1 (en) Wire harness
CN102792388A (zh) 线束
US9947439B2 (en) Dark exterior wire harness with heat-ref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ortion
CN103108780A (zh) 用于导电路径的屏蔽部件和线束
US9082529B2 (en) Shield conductor
EP2666169B1 (en) High-voltage conductive path and wiring harness
CN104604061A (zh) 线束
CN104756336A (zh) 线束和用于生产线束的外装部件的方法
CN104395970A (zh) 多层同轴电缆
JP2012243550A (ja) 高圧電線、及び高圧電線の製造方法
US20170036620A1 (en) Wire harness
CN104769797A (zh) 线束
US9252575B2 (en) High-voltage conduction path and wiring harness
US9643545B2 (en) Wire harness
CN104541422B (zh) 线束外部部件和线束
CN105075041A (zh) 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