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49C -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49C
CN1045749C CN94118103A CN94118103A CN1045749C CN 1045749 C CN1045749 C CN 1045749C CN 94118103 A CN94118103 A CN 94118103A CN 94118103 A CN94118103 A CN 94118103A CN 1045749 C CN1045749 C CN 10457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valve
mentioned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18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58A (zh
Inventor
安源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4118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49C/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载-无载制动自动控制装置,这种装置设有分配阀及其工作部分和供给阀,以此代替重车及空车制动阀,无论是在重车情况下还是在空车情况下,用一个分配阀就能进行制动自动控制。本发明的有载-无载制动自动控制装置是由分配阀、工作部分、供给阀、第一空气缸、第二空气缸、继动阀、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以及复合式制动缸等部分构成的。这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设置和修理、而且动作准确的良好效果。

Description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涉及对本专利申请人以前申请的大韩民国专利公告第89-2743号专利“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的改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一个分配阀的作用,对空车或重车时的制动动作能自动控制,这样,设置工作和故障修理都容易进行。通过对活塞结构的改进等措施,使故障率减少,能迅速而且正确地运行,使制动效率提高。
为了进行重车或空车时的制动,一般说来,制动装置分别是由分别的制动阀和空气压缩缸构成的。但是,现有的制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即构成零件数目多且设置复杂,由于机械性结构复杂故体积较大,故障频发,维修非常困难。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诸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这种装置设置有分配阀和工作部分以及供给阀来代替重车及空车制动阀,以便无论在重车或空车时,用一个分配阀就能进行自动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故容易维修,精密度有所提高故能防止错误动作,它的制动性及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制动自动控制装置在于在重车及空车制动时,自动地控制制动动作,包括通过压力室供给的空气,使活塞动作进而将空气送出或切断的工作部分;在空车或重车时,通过支持棒的上下动作,使活塞动作进而供给送入管空气的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还包括:通过由送入管供给的空气而动作的活塞,将压力空气室的空气输送到工作部分的分配阀;与上述分配阀、空气缸、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以及继动阀连接,通过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的支持棒的动作,把供给送入管的空气储存在空气缸内的供给阀;从上述送入管接受空气,进而把空气输送给工作部分的空气缸;通过上述供给阀与空气缸连通,在制动时,补充空气缸的空气压力,以防止制动力下降的空气缸;在重车制动时,通过由上述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的排出空气而进行升降动作的活塞;使工作部分与复合式制动缸的连接通路开通,将工作部分内的空气缸的空气输送给复合式制动缸的继动阀;以及通过经上述工作部分或继动阀供给的空气,在重车或空车时,驱动制动活塞进行制动动作的复合式制动缸。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制动装置在空车时的解除制动状态的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制动装置在空车时的制动状态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制动装置在空车制动之后的中立位置的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制动装置在空车时的紧急制动状态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制动装置在重车时的紧急制动状态的断面图。
本发明的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是由分配阀10、工作部分20、供给阀30、空气缸C、空气缸D、继动阀40、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及复合式制动缸60构成的。分配阀10的作用是通过活塞11把压力空气室2的空气输送到工作部分20,活塞11是用从送入管1供给的空气进行工作的。工作部分20的作用是通过活塞21把空气缸C内的空气输送到送出管3内,或者是将空气切断。活塞21是由上述分配阀10的气缸12上形成的空气流入口13而连通、由压力空气室2供给空气而进行工作的。供给阀30是与上述分配阀10、空气缸C和D、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以及继动阀40相连接,并通过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支持棒51的动作,把供给送入管1的空气储存在空气缸C、D内。空气缸C的作用是接受从上述送入管送来的空气,并把空气输送给工作部分20。空气缸D的作用是连通空气缸C,在重车制动时补充空气缸C的空气压力,以防止制动力降低。继动阀40的作用是在重车制动的情况下,通过由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排出空气而做升降运动的活塞52,将工作部分20与复合式制动缸60的连接通路开放,并将工作部分20内的空气缸C的空气输送给复合式制动缸60。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作用是在重车情况下,通过由支持棒51的升降动作而升降的活塞52动作,把送入管1内的空气输送给继动阀40和供给阀30,通过使各个活塞41、活塞31下降,用继动阀40,打开工作部分20与复合式制动缸60的连接通路;用供给阀30将送入管1的空气输送给空气缸D。复合式制动缸60的作用是在重、空车情况下,利用经过工作部分20或继动阀40供给的空气,来驱动制动活塞61和62进行制动的。
前述分配阀10使空气流入口13与上部室14连通,并使气缸12形成上、下两部分。上述空气流入口13和连接在工作部分20上的滑阀口15及工作管16有选择地与活塞11上所形成的连接通路17的上侧流入口17′及下侧流入口17"连接,当解除制动时,压力空气室2的流入口18与滑阀口15与上侧流入口17′连通。当制动时,压力空气室2的流入口18与连接通路17的下侧流入口17"连通。
另外,工作部分20由压力空气流入通路23、活塞21、工作室26、工作空气室27及下部室28构成。压力空气流入通路23是被连接在空气缸C的空气流入通路22及分配阀10的工作管16上的。活塞21是由通过上述的压力空气流入通路23流入帘板下部室28的压力空气和压缩弹簧24以及流入帘板上部室28′的空气压力作用而进行升降动作的。工作室26是与空气流入通路22及空气送出通路25连通的。工作空气室27是被连接在压力空气流入通路23上的。下部室28是被连接在上述工作空气室27上的。
此外,空气缸C的送出口C1将工作部分20与紧急阀90连接起来,送入口C2、C3分别连接在空气缸D及送入管1上,这样便可在解除重、空车制动时供给空气,空气缸D通过连接管D2被连接在供给阀30的送出口32上,并且通过连接管D1只给空气缸C供给空气。
上述供给阀30是由下部供给流入管33、上部空气流入管34、活塞31及空气送出口32构成的。下部供给流入管33是连接在送入管1上的。上部流入管34是通过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动作将送入管1内的空气输送到其中的。活塞31是在重车情况下,由被输送到上部空气流入管34内的空气作用而下降;在空车情况下,由压缩弹簧35的作用而上升的。空气送出口32是在供给阀30的中间部位形成的,在重车时,与下部空气流入管33连通,把送入管1内的空气压送到空气缸D和C内的。
图中,未说明的符号81是众所周知的空气净化器,82是单向阀,83是连接管,84是向空车制动活塞62供给空气的连接管,85是向重车制动活塞61供给空气的连接管,86是调整螺栓,87是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空气排出管,88是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空气单向阀。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效果。
如图1所示,在空车解除制动情况下,当将压缩空气送到送入管1内时,一部分空气经过空气净化器81和单向阀82流入空气缸C内,并经过工作部分20的空气流入通路22,流向工作室26内部。由于下降了的开关阀K使入口关闭,因而这部分空气不能流入工作室26内,而是处在入口处,呈待机状态;另一部分空气经过空气流入通路22′流入紧急阀90的上部室O,同时通过连接管83、83′输送给供给阀30和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
但,由于供给阀30和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活塞31及52分别上升和下降,将空气流入口关闭,因此空气处在入口处,呈待机状态。
另外,压缩空气又被输送给与连接管83相连接的分配阀10的空气流入口13及上部室14。供给的空气经过滑阀口15,通过与上侧流入口17′相一致的通路,再经过流入口18,被压送、充填到压力空气室2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活塞11呈下降状态,活塞11的下部流入口17"与气缸12的工作管16脱开,因而向工作部分20输送的空气被切断。
因此,在工作部分20内不能形成空气压力,于是不能驱动复合式制动缸60进行工作,装置便处于解除制动的状态。
在空车解除制动的情况下,为了使空车制动,就要使送入管1内的空气迅速排出,由于在与连接管83相连接的供给阀30上,处在待机的空气和充填到分配阀10的上部室14内的空气被迅速排出,充填了压力空气室2的空气的活塞11的下部与排出了空气的上部室14之间便产生大的空气压力差,由这种压力差使活塞11上升到空气压力较低的上部室14。
与此同时,活塞11的上部流入口17′便从与其一致的滑阀口15上脱开,并处在上方位置上。另一方面,从工作管16上脱开的活塞11的下部流入口17"却一致,将压力空气室2和工作管16连通,因此,压力空气室2内的空气便经过工作管16、工作部分20的工作空气室27,流入帘板下部室28,由它的压力使活塞21上升。
由于随着活塞21上升,上部空气流入通路22的开关阀K便上升,使工作室26的入口开放。因此,空气缸C内的压力空气便经过工作室26、空气送出通路25及连接管84,驱动复合式制动缸60的前侧的空车制动活塞62,进行制动。
在这种状态下,重车制动活塞61没被驱动。其原因是由于通过空气送出通路25的空气,在继动阀40处、未与连接管85连通,而是因弹簧42上升而堵住了。下面,说明在重车解除制动时的动作状态。在重车时,承受载荷的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支持棒51一面与设置在车两侧框架上的调整螺栓86接触、一面上升。由于随着支持棒51上升,活塞52随之上升,将入口开放,因此,由活塞52的下降而处在待机中的送入管1内的空气就被迅速流入,并通过连通空气排出管87,将空气压送到继动阀40和供给阀30内,使活塞41、31下降。
因此,继动阀40便处于与连接管85、工作部分20的空气送出部分25相互连通状态,由于用供给阀30使空气送出通路32与下部空气流入管33连通,因而通过活塞31的下降,待机中的送入管1内的空气便经过下部空气流入管33及空气送出通路32,均匀地充填到空气缸D和C内(参照图5)。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制动重车,当把送入管1内的压送空气排出时,与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具有连接管83的单向阀88上的连接管83所连通的空气便被排出,将要流入供给阀30的空气以及充填在分配阀10的上部室14内的空气也被排出。因此,压力空气室2内的空气便和空车时的制动操作同样动作,使活塞11上升,并经过空气送出通路25将空气缸C内的空气送出。
被输送出来的空气直接驱动空车制动活塞62,同时供给到继动阀40,通过连接管85使重车制动活塞61动作,其中,继动阀40在重车解除制动时,已经由于活塞41下降,将连接管85的出口打开。
因此,在重车制动时,将空气缸C内的空气压力传送给重车、空车制动活塞61、62,并使二者驱动。被压送的空气推动复合式制动缸60的重车制动活塞61,推动空车时已动作的空车制动活塞62。由于这时,空车制动活塞62也和空车制动时同样地动作和推动,因此,制动力约提高到原来的两倍,能更好地发挥重车制动作用。
另外,在重车、空车制动时产生的空气缸C内的空气压力下降,可由与空气缸C相连通的空气缸D及时进行补充。解除重车状态,当支持棒51与调整螺栓86上脱开时,从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到继动阀40的连接管87以及供给阀30的连接管87内的空气便经过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上部排出口而排除,以便进行空车时的动作。上述说明是关于正常制动的说明。紧急制动时,则使紧急阀90动作,实行紧急制动。由于当经过缩小口H,由紧急阀90的下部室G供给容积室I的制动管空气在紧急制动时,使下部室G内的空气压力急速降低时,利用容积室I的压力空气使活塞J上升,使供给阀Q打开,因此,中间室P内的压力空气便经过上部室O、单向阀88,给活塞21的帘板下部室28传送高压力,而使紧急制动装置被连接上,当超过设定值的压力作用时,使安全阀T动作,这样就不能进行超过规定的制动(参照图4、图5)。
如上所述,为了进行重车和空车制动,本发明不需要配备另外的制动阀,利用一个分配阀和工作部分就能进行制动。因此,本发明装置有结构比较简单、容易设置和修理、而且动作准确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有载-无载制动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在重车及空车制动时自动地控制制动动作,包括:通过压力空气室(2)供给空气,使活塞(21)动作进而将空气送出或切断的工作部分(20);在空车或重车时,通过支持棒(51)的上下动作,使活塞(52)动作进而供给送入管(1)空气的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由送入管(1)供给的空气而动作的活塞(11),将压力空气室(2)的空气输送到工作部分(20)的分配阀(10);与上述分配阀(10)、空气缸(C、D)、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以及继动阀(40)连接,将由于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支持棒(51)的动作而把供给送入管(1)的空气储存在空气缸(D)内的供给阀(30);从上述送入管(1)接受空气,进而把空气输送给工作部分(20)的空气缸(C);通过上述供给阀(30)与空气缸(C)连通,在制动时,补充空气缸(C)的空气压力,以防止制动力下降的空气缸(D);在重车制动时,通过上述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排出空气而进行升降动作的活塞(41),使工作部分(20)与复合式制动缸(60)的连接通路开放,将工作部分(20)内的空气缸(C、D)的空气输送给复合式制动缸(60)的继动阀(40);通过经上述工作部分(20)或继动阀(40)供给的空气,在重车或空车时,驱动制动活塞(61、62)进行制动动作的复合式制动缸(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载-无载制动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阀(10)将空气流入口(13)与上部室(14)连通,使形成于气缸(12)的上下、且分别与上述空气流入口(13)及工作部分(20)连接的滑阀口(15)和工作管(16),有选择地与活塞(11)上形成的连接通路(17)的上、下侧流入口(17’、17”)连接,压力空气室(2)的流入口(18),在制动时,与连接通路(17)的下侧流入口(17”)连通;在解除制动时,与上侧流入口(17’)和滑阀口(15)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载-无载制动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空气缸(C)是使送出口(C1)连接在工作部分(20)上,并使送入口(C2)、(C3)分别与供给阀(30)、送入管(1)连接,由此在重车解除制动情况下能供给空气的;上述的空气缸(D)是通过连接管(D2)与供给阀(30)的送出口(32)相连接,同时通过连接管(D1)只向空气缸(C)供给空气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载-无载制动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供给阀(30)是由下部供给流入管(33)、上部空气流入管(34)、活塞(31)及空气送出口(32)构成的;上述的下部供给流入管(33)是连接在送入管(1)上的;上述的上部空气流入管(34)是由适应载重自动调整阀(50)的动作来供给送入管(1)的空气的;上述的活塞(31)是在重车情况下,由供给上部空气流入管(34)的空气使其下降,在空车情况下,由压缩弹簧(35)的作用使其上升的;上述的空气送出口(32)是在供给阀(30)的中间部位形成的,在重车情况下,与下部空气流入管(33)连通,将送入管(1)内的空气压送到空气缸(D)、(C)内的。
CN94118103A 1994-11-10 1994-11-10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74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4118103A CN1045749C (zh) 1994-11-10 1994-11-10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4118103A CN1045749C (zh) 1994-11-10 1994-11-10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58A CN1122758A (zh) 1996-05-22
CN1045749C true CN1045749C (zh) 1999-10-20

Family

ID=503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18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749C (zh) 1994-11-10 1994-11-10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8113B (zh) * 2008-06-28 2012-12-26 淄博龙达金山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气制动abs电控感载防抱制动执行系统
CN102490710B (zh) * 2011-12-05 2013-09-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气压制动系统及轮胎式工程机械
CN102748532A (zh) * 2012-07-06 2012-10-24 常熟市兰达兰基钢管附件有限公司 火车称重阀触杆
CN102910158A (zh) * 2012-09-14 2013-02-06 宋春春 一种智能刹车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15963A (en) * 1946-06-28 1950-07-18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Variable load brake
US2720427A (en) * 1951-10-31 1955-10-1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Empty and load brake apparatus
US2827763A (en) * 1955-05-20 1958-03-25 Jaroco Engineering Co Hydraulic system
US3149886A (en) * 1962-04-16 1964-09-22 Kugelfischer G Schaefer & Co Load-controlled brake system
US3588194A (en) * 1968-10-01 1971-06-28 Oerlikon Buehrle Ag Indirectly acting compressed air brake dependent on the load
US3964794A (en) * 1972-10-05 1976-06-22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Load-dependent two-circuit brake for vehicles, especially for trucks, busses or the like
US4037879A (en) * 1976-06-14 1977-07-26 Sloan Valve Company Empty and load sensing valv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15963A (en) * 1946-06-28 1950-07-18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Variable load brake
US2720427A (en) * 1951-10-31 1955-10-1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Empty and load brake apparatus
US2827763A (en) * 1955-05-20 1958-03-25 Jaroco Engineering Co Hydraulic system
US3149886A (en) * 1962-04-16 1964-09-22 Kugelfischer G Schaefer & Co Load-controlled brake system
US3588194A (en) * 1968-10-01 1971-06-28 Oerlikon Buehrle Ag Indirectly acting compressed air brake dependent on the load
US3964794A (en) * 1972-10-05 1976-06-22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Load-dependent two-circuit brake for vehicles, especially for trucks, busses or the like
US4037879A (en) * 1976-06-14 1977-07-26 Sloan Valve Company Empty and load sensing val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58A (zh) 1996-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49C (zh) 有载-无载制动控制装置
CN201784616U (zh)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CN1325799A (zh) 用于越野车辆的再生悬挂系统
AU2011269776A1 (en) Fluid circulation valve assembly for fluid proportioner
EP1417118B1 (de) Verfahren zur entgasung einer hydraulischen fahrzeugbremsanlage
CN101575078A (zh) 铲叉组件升降机构
DE19853426A1 (de) Gaszuführungssystem für eine Fahrzeugaufhängung
US7198715B2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fluid mixtures
EP1603783A1 (de) Beh lter zur druckmittelspeisung
US20220363229A1 (en) Br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rake system
CN1092599C (zh) 液体填充装置中填充液通路内空气抽出方法
AU690770B2 (en) Air-pulsed jigging machine with exhaust air removal
DE2629829B2 (de) Hydraulische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Hochspannungs-Leistungsschalter
USRE32750E (en) Fluid operated waste tank servicing assembly
KR950014364B1 (ko) 적공 제동 자동 제어 장치
SE429030B (sv) Anordning for portionsvis smorjning av jernvegsrels och liknande
JP2003254257A (ja) 脱圧機能を持つピストンポンプ
CN2784264Y (zh) 铁路货车空重车制动装置
CN2486425Y (zh) 电控同步继动阀
KR100186760B1 (ko) 화차 제동자동 제어장치
CN112248993B (zh) 液压制动系统的排气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及车辆
DE19921478A1 (de)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
EP0235412B1 (en) Waste tank apparatus and hydraulic actuator
CN106351890B (zh) 液压油箱
CN219673413U (zh) 一种氮封系统用三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