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3500A - 一种背楞以及背楞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楞以及背楞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3500A
CN104563500A CN201310486022.9A CN201310486022A CN104563500A CN 104563500 A CN104563500 A CN 104563500A CN 201310486022 A CN201310486022 A CN 201310486022A CN 104563500 A CN104563500 A CN 104563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back cord
junction plate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6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3500B (zh
Inventor
沈海晏
李祺
韩建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ec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860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3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3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3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3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3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楞,包括至少一主体以及安装在每一所述主体相对两端或相邻两侧用于将每一所述主体相互连接的两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通过在主体的两端或相邻两侧安装连接板和在连接板上设计用于穿插连接销的连接孔,就可以将不同的主体组合连接在一起,得到所需要的不同背楞,使不同主体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背楞以及背楞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楞以及背楞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般模板是不能完全承受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因此常常需要设置背楞加强模板的刚度,现有大多数背楞不能组合使用,背楞相对模板多是一对一的加工,每次进行新的混凝土浇筑时都需要重新制备新的相应的背楞,所用材料不能重复再利用,非常浪费材料,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楞以及背楞组装方法,解决了以往背楞不能组合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楞,包括至少一主体以及安装在每一所述主体相对两端或相邻两侧用于将每一所述主体相互连接的两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至少一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排列的条形管和支撑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条形管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两个所述连接板对应设置在每一所述条形管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至少一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端。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内管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内管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两个所述内管之间相对的侧壁分别设为第一侧壁,与每一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且位于两个所述内管同侧的侧壁设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包覆在每一所述内管外的外管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外管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加强筋,所述外管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外管的开口,所述内管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壁面分别从所述开口裸露伸出;每一所述内管与相对应的所述外管之间具有使内管与所述外管可做相对滑动的间隙,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开口裸露伸出的壁面与所述外管相对应的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间隙距离。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所述第一侧壁向内弯曲凹陷形成第一榫槽,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榫槽,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榫槽和所述第二榫槽对应相适配的第一榫卯和第二榫卯,所述第一榫卯榫接至第一榫槽内,所述第二榫卯榫接至第二榫槽内。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端端部相邻近的第二加强筋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端端部相邻近的第三加强筋上分别设有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相互卡持的卡持件。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至少一所述主体为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平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相邻两侧且在端缘处相互垂直连接。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每一所述平板远离两个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端缘的一端切割形成具有光滑端壁面的缺角端。
在本发明的背楞中,每一所述平板远离所述缺角端的一端开设有圆弧缺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楞组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包括提供至少一个主体和至少两个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安装步骤包括在每一所述主体的相对两端或相邻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两所述连接板,将每一所述主体之间通过连接板依次相互贴合排列组合在一起,在相互贴合的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上穿插连接销,将每一所述主体相互固定连接组合。
实施本发明的背楞,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主体的两端或相邻两侧安装连接板和在连接板上设计用于穿插连接销的连接孔,就可以将不同的主体组合连接在一起,得到所需要的不同背楞,使不同主体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连接板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背楞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4中C-C向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背楞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5和7中的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背楞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背楞,包括一主体,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相同的连接板1,每个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两个连接板1上的连接孔2相互对应,用于穿插连接销进行连接,而且这样的结构方便拆卸和组装,有利于将主体重复再利用,节省材料。
其中,本实施例的一主体为至少两个结构相同且截面为矩形的条形管3,优选为两个条形管3,每一条形管3相互平行且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101支撑连接,第一加强筋101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条形管3之间,优选为均匀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加强筋101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相邻两个条形管3的相对壁面上。其中条形管3和第一加强筋101由硬质金属制成,条形管3优选由钢、铜、铁或铝制成;第一加强筋101优选为钢片、铜片、铁片或铝片,其中第一加强筋10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相邻两个条形管3的相对壁面上。这样结构的背楞设计简单,方便加工,结构稳定性强。
如图2所示,优选地,连接板1上开设三个连接孔2,且三个连接孔2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并分布在两个条形管3在连接板1上的投影面31之间和投影面31外侧,可以增强连接的稳固性。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背楞,包括一主体,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相同的连接板1,每个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两个连接板1上的连接孔2相互对应,用于穿插连接销进行连接,且这样的结构方便拆卸和组装,同样有利于将主体重复再利用,节省材料。
本实施例的一主体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之间可做滑动连接,即第二连接部6可相对第一连接部5做伸缩运动,从而在可伸缩范围内调节出不同长度的背楞。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1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部5的外端和第二连接部6的外端,除了可以起到连接作用外,当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缩合在一起时,连接板1还能起到将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相卡持的作用,避免第二连接部6与第一连接部5发生脱离。
第二连接部6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内管60,如图5所示,两个内管60的朝向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为第一侧壁601,与每一个第一侧壁601相邻的且位于两个内管60同侧的侧壁设为第二侧壁602。
如图5-7所示,第一连接部5包括包覆在每一内管60外侧的外管50,外管50上开设有贯穿外管50的开口501,外管50将内管60的部分第一侧壁601和部分第二侧壁602以及内管60的其余侧壁全部包覆在内,即内管60的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其它部分壁面分别从开口501裸露伸出。
第一侧壁601向内弯曲凹陷形成第一榫槽603,第二侧壁602的部分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阶梯状第二榫槽604,开口501的两端分别具有与第一榫槽603和第二榫槽604对应相适配的第一榫卯502和第二榫卯503,进而实现外管50的开口501两端分别榫接在内管60的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上,即第一榫卯502榫接在第一榫槽603内;第二榫卯503榫接在第二榫槽604内。通过这样特殊的设计,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可以紧密的环抱在一起,结构稳定可靠。
如图3-7所示,第二连接部6还包括连接在两个内管60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02,每个第二加强筋1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朝向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601从开口501分别裸露伸出的壁面上;同样,第一连接部5也包括连接在两个外管50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加强筋103,每个第三加强筋103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管50的两个朝向相对的外壁面上。优选地,第二加强筋102和第三加强筋103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更优选地,当第一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6缩合在一起时,第二加强筋102和第三加强筋103的位置一一对应。
每个内管60与相对应的外管50之间具有使内管60和外管50做相对滑动的间隙,第二侧壁602从开口501裸露伸出的壁面与外管50的相对应的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D大于内管60与外管50之间的间隙距离。优选地,内管60与外管50的间隙距离为0.4mm-0.6mm,距离D为0.8mm-1.2mm。这样第一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6就可以伸缩调节本实施例背楞至任意长度,当将背楞伸缩至所需要的长度时,这时将背楞固定在建筑模板上,将第二侧壁602从开口501裸露伸出的壁面朝向建筑用模板贴合,因为第二侧壁602从开口501裸露伸出的壁面与外管50相对应的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D大于内管60与外管50之间的间隙距离,故当将外管50紧固在建筑用模板上,外管50会挤压内管60进而使外管50与内管60相对固定,即将背楞固定在已经调节好的长度位置,并实现加强建筑用模板的刚度。因此本实施例背楞在其可伸缩的范围内可以调节至任意所需要的长度来加强固定建筑用模板。
与第二连接部6内端端部相邻近的第二加强筋102和与第一连接部5内端端部相邻近的第三加强筋103上分别设有卡持件7,即卡持件7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部6最内端的第二加强筋102和第一连接部5最内端的第三加强筋103上。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第二连接部6最内端的第二加强筋102可以在内端端部上,也可以不在内端端部上;同样,位于第一连接部5最内端的第三加强筋103可以在内端端部上,也可以不在内端端部上。
当第一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6伸长时,两个卡持件7可相互卡持,进而使第二连接部6与第一连接部5相互卡持,从而避免第二连接部6与第一连接部5发生脱离。其中卡持件7优选为圆头螺钉,圆头螺钉的投影面具有重叠面积,也可以是其它螺栓、螺母等等。
本实施例的背楞可为铝背楞、钢背楞、铜背楞或铁背楞等。
实施例3:
如图8-9所示,一种背楞,包括一主体,主体的相邻两侧连接有连接板1,两个连接板1在端缘处相互垂直,每个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两个连接板1上的连接孔2相互对应,用于穿插连接销,可用于加强建筑用模板转角处的稳固力,同样有利于将主体重复再利用,节省材料。
本实施例的一主体为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平板104,可增加两个连接板1的稳定性,这些平板104优选为均匀间隔设置,每一平板104的其中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上。
更具体地说,平板104的个数为三个,从上至下,均匀地分布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之间。如果平板104的个数太少,不足以加强背楞结构的稳定性;而平板104的个数太多,又浪费材料,因此优选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分别设置平板104,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也能达到很好的加强背楞结构稳定性。
两个连接板1分别设为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每一平板104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端壁1041和第二端壁1042,其中第一端壁1041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上,第二端壁1042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上。
每一平板104还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三端壁1043和第四端壁1044,其中第三端壁1043与第一端壁1041相平行且第三端壁1043的壁面与第二连接板12远离第一连接板11的侧端端面120在同一平面内;第四端壁1044与第二端壁1042相平行且第四端壁1044的壁面与第一连接板11远离第二连接板12的侧端端面110在同一平面内。这样本实施例的背楞不仅可以利用相互垂直连接的两个连接板1从建筑用模板转角的外侧加强模板的稳固力,还可以利用第三端壁1043与第四端壁1044从建筑用模板转角的内侧加强模板的稳固力。
每一平板104远离两个连接板1垂直连接端缘的一端切割形成具有光滑端壁面的缺角端1045,即在每一平板104的第三端壁1043与第四端壁1044的交接处切割形成具有光滑端壁面的缺角端1045。这样使第三端壁1043从缺角端1045过渡至第四端壁1044,以免第三端壁1043与第四端壁1044垂直形成的尖直角划伤人。
在每一平板104远离缺角端1045的一端开设有圆弧缺口1046,这样,将本实施例的背楞通过连接孔2和连接销连接时,可以方便将手伸至内部进行组装连接。
本实施例的背楞可以为铝背楞、铜背楞、铁背楞或钢背楞等。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示,背楞包括至少一实施例1所述的主体和至少一实施例2所述的主体,实施例1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一主体111,实施例2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二主体222,每一第一主体111和每一第二主体222通过连接板1依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111的长度可以为任意规格的长度,第二主体222可伸缩调节长度,且可以设计成任意可伸缩范围的长度。
本实施例背楞的组装方法包括准备步骤:提供至少一个第一主体11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222以及至少四个连接板1,每一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
安装步骤: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一主体11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同样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二主体222的相对两外端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将每一第一主体111与每一第二主体222通过连接板1依次贴合排列组合在一起,在相互贴合的连接板1上的连接孔2上穿插连接销,将每一第一主体111和每一第二主体222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组合。
这样就可根据需要形成不同长度的背楞,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主体222调节出更多不同长度的背楞,这样可利用较少的主体,即相当于较少的材料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种类的背楞,节省材料资源和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222若为多个,则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222之间可以任意排列组合。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示,背楞包括至少两个实施例1所述的主体和至少一实施例3所述的主体,实施例1所述的主体同样设为第一主体111,实施例3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三主体333,每一第一主体111和每一第三主体333通过连接板1依次连接,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一主体111,即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的连接板1与两个第一主体111一端的连接板1分别贴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111的长度可以为任意规格的长度。
本实施例背楞的组装方法包括准备步骤:提供至少两个第一主体111和至少一个第三主体333以及至少六个连接板1,每一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
安装步骤: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一主体11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同样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将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的连接板1分别与两个第一主体111上一端的连接板1贴合连接排列组合在一起,同时相邻的第一主体111之间也通过连接板1贴合连接排列组合在一起,在相互贴合的连接板1上的连接孔2上穿插连接销,将每一第一主体111和每一第三主体333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组合。
这样就可根据需要形成不同带转角的背楞,可以加强不同种类建筑用模板转角处的刚度,节省材料资源和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背楞包括至少两个实施例2所述的主体和至少一个实施例3所述的主体,实施例2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二主体222,实施例3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三主体333,每一第二主体222和每一第三主体333通过连接板1依次连接,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二主体222,即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的连接板1与两个第二主体222一端的连接板1分别贴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主体222可伸缩调节长度,可以设计成任意可伸缩范围的长度。
本实施例背楞的组装方法包括准备步骤:提供至少两个第二主体222和至少一个第三主体333以及至少六个连接板1,每一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
安装步骤: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二主体222的相对两外端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同样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将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的连接板1分别与两个第二主体222上一端的连接板1贴合连接排列组合在一起,同时相邻的第二主体222之间通过连接板1也贴合连接排列组合在一起,在相互贴合的连接板1上的连接孔2上穿插连接销,将每一第二主体222和每一第三主体333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组合。
这样就可根据需要形成不同带转角的背楞,同时还可以调节背楞的长度,即可以加强不同种类建筑用模板转角处的刚度,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长度,进一步节省材料资源和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楞包括至少一实施例1所述的主体、至少一实施例2所述的主体和至少一实施例3所述的主体,实施例1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一主体111,实施例2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二主体222,实施例3所述的主体设为第三主体333,每一第一主体111、每一第二主体222和每一第三主体333通过连接板1依次连接,且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的连接板1分别与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222或两个第一主体111或两个第二主体222的一端的连接板1贴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111的长度可以为任意规格的长度,第二主体222可伸缩调节长度,可以设计成任意可伸缩范围的长度。
本实施例背楞的组装方法包括准备步骤:提供至少一个第一主体111、至少一个第二主体222和至少一个第三主体333以及至少六个连接板1,每一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
安装步骤: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一主体11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同样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螺钉、螺丝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每一第二主体222的相对两外端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以及在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两连接板1,将每一第三主体333的相邻两侧的连接板1分别与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222或两个第一主体111或两个第二主体222的一端的连接板1贴合连接排列组合在一起,同时将依次排列的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222也通过相互贴合的连接板1贴合连接排列组合,在相互对应的连接孔2上穿插连接销,将每一第一主体111、每一第二主体222和每一第三主体333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组合。
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不同带转角的背楞,同时还可以调节背楞的长度,即可以加强不同种类建筑用模板转角处的刚度,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长度,进一步节省材料资源和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楞,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主体以及安装在每一所述主体相对两端或相邻两侧用于将每一所述主体相互连接的两连接板(1),每一所述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排列的条形管(3)和支撑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条形管(3)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01),两个所述连接板(1)对应设置在每一所述条形管(3)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之间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5)的外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6)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内管(60)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内管(60)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02),两个所述内管(60)之间相对的侧壁分别设为第一侧壁(601),与每一所述第一侧壁(601)相邻的且位于两个所述内管(60)同侧的侧壁设为第二侧壁(602);所述第一连接部(5)包括包覆在每一所述内管(60)外的外管(50)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外管(50)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加强筋(103),所述外管(50)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外管(50)的开口(501),所述内管(60)的所述第一侧壁(601)和所述第二侧壁(602)的部分壁面分别从所述开口(501)裸露伸出;每一所述内管(60)与相对应的所述外管(50)之间具有使内管(60)与所述外管(50)可做相对滑动的间隙,所述第二侧壁(602)从所述开口(501)裸露伸出的壁面与所述外管(50)相对应的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D)大于所述间隙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601)向内弯曲凹陷形成第一榫槽(603),所述第二侧壁(602)的部分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榫槽(604),所述开口(501)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榫槽(603)和所述第二榫槽(604)对应相适配的第一榫卯(502)和第二榫卯(503),所述第一榫卯(502)榫接至第一榫槽(603)内,所述第二榫卯(503)榫接至第二榫槽(604)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内端端部相邻近的第二加强筋(102)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内端端部相邻近的第三加强筋(103)上分别设有使所述第二连接部(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可相互卡持的卡持件(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主体为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平板(104),两个所述连接板(1)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相邻两侧且在端缘处相互垂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平板(104)远离两个所述连接板(1)垂直连接的端缘的一端切割形成具有光滑端壁面的缺角端(10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楞,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平板(104)远离所述缺角端(1045)的一端开设有圆弧缺口(1046)。
10.一种背楞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步骤:提供至少一个主体和至少两个连接板(1),每一所述连接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
安装步骤:在每一所述主体的相对两端或相邻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两所述连接板(1),将每一所述主体之间通过连接板(1)依次相互贴合排列组合在一起,在相互贴合的连接板(1)上的所述连接孔(2)上穿插连接销,将每一所述主体相互固定连接组合。
CN201310486022.9A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背楞 Active CN104563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6022.9A CN104563500B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背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6022.9A CN104563500B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背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3500A true CN104563500A (zh) 2015-04-29
CN104563500B CN104563500B (zh) 2016-12-07

Family

ID=53080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6022.9A Active CN104563500B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背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350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329A (zh) * 2015-06-10 2015-09-16 昆山征途建筑模架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高层住宅墙柱模板通用竖楞
CN105298113A (zh) * 2015-09-27 2016-02-03 深圳市鈤励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可调模板加固背楞装置
CN110106908A (zh) * 2019-05-13 2019-08-09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柱下独立基础混凝土反填充快速安拆定型模板
CN114352012A (zh) * 2021-12-28 2022-04-1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模板加固的双龙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5492Y (zh) * 2002-02-28 2003-02-12 沈邕 可调整组合式建筑大模板
KR100516848B1 (ko) * 2005-01-07 2005-09-28 주식회사 반석씨엠건축사사무소 앵커 연결방식의 건축용 조립 거푸집 체결 구조
KR20070077891A (ko) * 2006-01-25 2007-07-30 송상구 거푸집용 연결바 어셈블리
CN201358581Y (zh) * 2009-01-20 2009-12-09 北京卓良模板有限公司 模板背楞及建筑模板
CN201635399U (zh) * 2010-04-27 2010-11-17 崔世宾 可调整长度的模板支撑副背楞
CN202913687U (zh) * 2012-09-28 2013-05-01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长度可调节的背楞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5492Y (zh) * 2002-02-28 2003-02-12 沈邕 可调整组合式建筑大模板
KR100516848B1 (ko) * 2005-01-07 2005-09-28 주식회사 반석씨엠건축사사무소 앵커 연결방식의 건축용 조립 거푸집 체결 구조
KR20070077891A (ko) * 2006-01-25 2007-07-30 송상구 거푸집용 연결바 어셈블리
CN201358581Y (zh) * 2009-01-20 2009-12-09 北京卓良模板有限公司 模板背楞及建筑模板
CN201635399U (zh) * 2010-04-27 2010-11-17 崔世宾 可调整长度的模板支撑副背楞
CN202913687U (zh) * 2012-09-28 2013-05-01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长度可调节的背楞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329A (zh) * 2015-06-10 2015-09-16 昆山征途建筑模架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高层住宅墙柱模板通用竖楞
CN105298113A (zh) * 2015-09-27 2016-02-03 深圳市鈤励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可调模板加固背楞装置
CN105298113B (zh) * 2015-09-27 2017-06-23 深圳市鈤励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可调模板加固背楞装置
CN110106908A (zh) * 2019-05-13 2019-08-09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柱下独立基础混凝土反填充快速安拆定型模板
CN114352012A (zh) * 2021-12-28 2022-04-1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模板加固的双龙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3500B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3500A (zh) 一种背楞以及背楞组装方法
CN205077862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反坎施工的铝合金模板结构
CN203701400U (zh) 一种吊顶用配套凹槽龙骨的连接结构
CN103243730B (zh) 浇筑混凝土基础的模具
CN205189333U (zh) 蜂窝墙板装置
CN202936999U (zh) 建筑用铝合金框木塑模板
WO2018033054A1 (zh) 一种方便定位的高稳定性建筑模板
CN210086806U (zh) U型铝合金模板
CN207511229U (zh) 可调长度的传送带
CN202644973U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204899030U (zh) 一种钢箱梁横隔板
CN202689540U (zh) 一种新型塑料内角模板
CN105155838A (zh) 一种易拆卸的高强度建筑模板
CN211647285U (zh) 一种快拆式塑料建筑模板
CN202149349U (zh) 一种异型材
CN204151682U (zh) T型梁钢模可调整角度装置
CN206529885U (zh) 一种便捷的钢连接结构
CN207063505U (zh) 一种混凝土用模板
CN204914150U (zh) 一种铁路连续梁模板
CN209294774U (zh) 一种多功能铝型内框结构
CN203487691U (zh) 方便顶部安装固定的h型波纹腹板钢
CN204380836U (zh) 一种易拆装的洗矿槽
CN210670933U (zh) 框架结构及led显示屏
CN202689519U (zh) 一种防滑踏板
CN213062906U (zh) 一种拼装式高强度建筑铝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1

Address after: 12-10, Minhong Road, changhongling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tec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 building 2017, Hua Yue Building, No. 518005 Shennan East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Luoh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c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2-10, Minhong Road, changhongling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tec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2-10, Minhong Road, changhongling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tecen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