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9815A - 超声波探头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探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9815A CN104519815A CN201380041632.6A CN201380041632A CN104519815A CN 104519815 A CN104519815 A CN 104519815A CN 201380041632 A CN201380041632 A CN 201380041632A CN 104519815 A CN104519815 A CN 1045198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 sectional shape
- length axes
- shape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5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0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210 therapy by ultrasoun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683 abdomin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04 emulsify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94 hepat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04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477—Coupl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69—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for ablating tissu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7—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suction or vacuum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89—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node loc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61B2017/320095—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with sealing or cauteriz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2—Irrig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7—Aspi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超声波探头(3)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传递超声波振动的传递单元(61A-61D)。传递单元(61A-61D)具有自单元外表面(62)凹入的槽状部(32)。传递单元(61A-61D)具有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63)。在截面积变化部(63)中,由于传递单元(61A-61D)的截面积减少,因此,通过此处传递的超声波的振幅放大。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传递单元(61A-61D)的重心(G)与截面积的变化无关地在传递单元(61A-61D)的全长上的哪个截面上都相同。因而,不会导致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或者超声波探头(3)的强度下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抽吸装置等超声波处理装置所采用的超声波探头。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作为处理之一进行超声波抽吸的超声波处理装置。该超声波处理装置具备用于从基端方向向顶端方向传递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抽吸使用进行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面进行,利用气穴这样的物理现象进行。具体来说,利用超声波振动,超声波探头重复每秒几万次的高速振动,因此,在超声波探头的顶端面附近,压力周期性地变动。在由于压力变动而在仅微小时间内顶端面附近的压力变得低于饱和蒸气压时,在体腔内的液体或者从超声波处理装置被输送到生物体组织的处理位置附近的液体产生微小的气泡(cavity)。而且,由于在顶端面附近的压力变大(压缩)时作用的力,所产生的气泡消失。将以上这样的物理现象称作气穴现象。利用气泡消失时的冲击能量,肝细胞等不具有弹力性的生物体组织被破碎(shattered)、乳化(emulsified)。在超声波探头的内部,抽吸通路从基端贯通到顶端。破碎和乳化了的生物体组织从超声波探头的顶端的抽吸口通过抽吸通路被抽吸回收。通过以上那样的作用继续,从而生物体组织被切除。此时,由于血管等弹力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吸收冲击,因此难以破碎,生物体组织被选择性地破碎。在该超声波探头中,由于抽吸通路从基端贯通到顶端(即,在与长度轴线平行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因此,超声波探头形成为筒状。
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有一种用于从基端方向向顶端方向传递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探头。该超声波探头具备探头主体部,该探头主体部形成有朝向与长度轴线(轴线平行方向)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凹入且朝向作为与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开口的槽状部。与对柱状构件进行的开孔加工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进行在探头主体部形成槽状部的作业。因此,与在轴线平行方向上遍及全长地形成为筒状的超声波探头相比,在设有形成有槽状部的探头主体部的超声波探头中,制造时的作业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际公开第2012/118018号手册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所述专利文献1的超声波处理装置中使用的筒状的超声波探头通过对柱状构件进行开孔加工而形成。在此,就成为超声波探头的材料的柱状构件而言,沿着长度轴线的尺寸较长,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这样的细长的柱状构件的开孔加工通过使用专用的钻头并需要长时间来进行。因而,制造超声波探头时的作业效率降低,超声波探头的制造成本也升高。
在所述专利文献2的超声波探头中,由于设有形成有槽状部的探头主体,因此,制造超声波探头时的作业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但是,在形成有槽状部的探头主体中,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成为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形状。在此,在超声波探头中,有时设置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使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在所述那样的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探头主体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的情况下,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超声波探头的重心位置在截面积变化部偏移。即,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超声波探头的重心位置在截面积变化部的基端方向侧和截面积变化部的顶端方向侧不对齐。由于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超声波探头的重心位置在截面积变化部偏移,因此,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超声波探头的强度下降。
本发明即是着眼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超声波探头: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制造,即使在设有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和强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波探头,其能够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沿着长度轴线传递超声波振动,其中,该超声波探头包括:传递单元,其具有以暴露于外部的状态沿着所述长度轴线设置的单元外表面,该传递单元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所述长度轴线为中心地非点对称;槽限定部,其限定槽状部,该槽状部在所述传递单元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自所述单元外表面朝向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凹入,并且朝向作为与所述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向所述外部开口,该槽限定部在与所述长度轴线平行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所述传递单元的全长的整个范围限定所述槽状部;以及截面积变化部,在设有所述槽状部的所述传递单元中,该截面积变化部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所述传递单元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在所述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所述传递单元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这样的超声波探头: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制造,即使在设有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振子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立体图。
图4是以分解成各构件的方式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立体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护套和超声波探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的探头主体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探头主体部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沿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沿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6的沿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1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2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3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4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16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5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1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17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5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探头主体部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沿19-19线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8的沿20-20线的剖视图。
图21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6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2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7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1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3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7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4是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探头主体部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1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6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7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8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1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8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8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29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1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30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31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9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1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32是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9变形例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的第2单元结构部的剖视图。
图33是概略地表示第10变形例的探头主体部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的沿34-34线剖视图。
图35是图33的沿35-35线剖视图。
图36是概略地表示第11变形例的探头主体部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37是概略地表示第12变形例的探头主体部的某一个传递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38是以分解成各构件的方式概略表示第13变形例的超声波探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是利用由于超声波振动而产生的气穴选择性地破碎和切除生物体组织并抽吸被切除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抽吸装置。此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也进行使用了高频电流的处理。因而,超声波处理装置1是利用超声波振动、高频电流等的能量对作为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能量处理装置。此外,超声波处理装置1具有长度轴线C。在此,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图1的箭头C1的方向)是顶端方向,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图1的箭头C2的方向)是基端方向。而且,顶端方向和基端方向成为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轴线平行方向。
如图1所示,超声波处理装置1具备振子单元2、超声波探头(探头单元)3、护套(护套单元)4、保持单元5。振子单元2具备振子壳体11。在振子壳体11的基端连接有线缆6的一端。线缆6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7。电源单元7具备超声波控制部8和高频控制部9。在电源单元7上连接有脚踏开关等输入单元10。
图2是表示振子单元2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在振子壳体11的内部设有变幅杆构件12。变幅杆构件12安装于振子壳体11。在变幅杆构件12上安装有超声波振子13,该超声波振子13具备用于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15A~15C。在超声波振子13上连接有电信号线16A、16B的一端。电信号线16A、16B的另一端通过线缆6的内部而连接于电源单元7的超声波控制部8。通过自超声波控制部8经由电信号线16A、16B向超声波振子13供给电流,从而在超声波振子13中产生超声波振动。此外,在变幅杆构件12上连接有与电信号线16A、16B不同的电信号线17的一端。电信号线17的另一端通过线缆6的内部而连接于电源单元7的高频控制部9。自高频控制部9经由电信号线17向变幅杆构件12供给高频电流。
在变幅杆构件12上设有用于放大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的截面积变化部(变幅杆部)18。截面积变化部18位于比超声波振子13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此外,在变幅杆构件12上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形成有空洞部21。空洞部21沿着长度轴线C从变幅杆构件12的基端延伸设置到顶端。此外,在变幅杆构件12的内周面的顶端部形成有内螺纹部22。
图3~图5是表示超声波探头3的结构的图。如图3~图5所示,超声波探头3具备基端侧探头构件23和顶端侧探头构件25。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中具备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探头主体部27。
在探头主体部27的基端方向侧连续有基端侧连接部28。基端侧连接部28形成为圆筒状,基端侧连接部28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成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因而,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基端侧连接部28的重心位置位于长度轴线C上。此外,在基端侧连接部28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29。通过外螺纹部29与变幅杆构件12的内螺纹部22螺纹结合,从而在变幅杆构件12的顶端方向侧连接有基端侧探头构件23。在变幅杆构件12上连接有基端侧探头构件23的状态下,基端侧连接部28位于变幅杆构件12的内部(空洞部21)。
如图3~图5所示,在探头主体部27上利用槽限定部31沿着长度轴线C限定有槽状部32。槽状部32从探头主体部27的基端延伸设置到顶端。即,在作为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探头主体部27的全长的整个范围设有槽状部32。槽状部32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图5中的箭头X1的方向)凹入。而且,槽状部32朝向作为与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图5中的箭头X2的方向)开口。
在探头主体部27的顶端方向侧连续有顶端侧连接部33。顶端侧连接部33形成为圆筒状,顶端侧连接部3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成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因而,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顶端侧连接部33的重心位置位于长度轴线C上。此外,在顶端侧连接部33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35。
顶端侧探头构件25形成为圆筒状,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成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成为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在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有空洞部37。空洞部37在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处朝向顶端方向开口。此外,在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基端部设有内螺纹部38。通过顶端侧连接部33的外螺纹部35与内螺纹部38螺纹结合,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的顶端方向侧连接有顶端侧探头构件25。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上连接有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状态下,顶端侧连接部33位于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内部(空洞部37)。
通过在幅杆构件12上连接基端侧探头构件23,而且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上连接顶端侧探头构件25,从而超声波探头3安装于变幅杆构件12。由此,在超声波振子13中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构件12、探头主体部27(基端侧探头构件23)以及顶端侧探头构件25被传递到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即,在超声波探头3中,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沿着长度轴线C传递超声波振动。另外,超声波振动是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纵向振动。
在变幅杆构件12上连接有基端侧探头构件23并且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上连接有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状态下,在作为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一的连接波腹位置A1处,在变幅杆构件12的顶端方向侧连续有探头主体部27。此外,在变幅杆构件12上连接有基端侧探头构件23并且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上连接有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状态下,在比连接波腹位置A1靠顶端方向侧的作为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一的连接波腹位置A5处,在探头主体部27的顶端方向侧连续有顶端侧探头构件25。因而,探头主体部27的基端位于连接波腹位置A1,探头主体部27的顶端位于连接波腹位置A5。在此,槽状部32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探头主体部27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延伸设置。因此,在探头主体部27的位于连接波腹位置A1和连接波腹位置A5之间的部分,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成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形状。
在此,在连接波腹位置A1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即,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在连接波腹位置A1处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变为以长度轴线C中心地非点对称的形状。同样,在连接波腹位置A5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即,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在连接波腹位置A5处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形状变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
此外,在变幅杆构件12上连接有基端侧探头构件23并且在基端侧探头构件23上连接有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状态下,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位于作为最靠顶端方向侧的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的最顶端波腹位置A6。
如图1所示,保持单元5具备保持壳体41。此外,在护套4中贯穿有超声波探头3。图6是表示护套4和超声波探头3的结构的图。如图6所示,在超声波探头3的外周部(外表面)和护套4的内周部之间形成有空洞部42。在空洞部42中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有送液管43。在保持壳体41的内部,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借助接续构件45安装在护套4的基端部。送液管43在护套4的基端部自空洞部42伸出到护套4的外部。
而且,如图1所示,送液管43伸出到保持单元5的外部,连接于送液单元47。送液单元47连接于输入单元10。通过利用输入单元10的输入等驱动送液单元47,从而生理盐水等液体通过送液管43的内部。而且,从位于护套4的顶端和超声波探头3之间的送液管43的顶端向生物体组织等输送液体。通过在顶端面36附近输送生理盐水等液体的状态下向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从而产生气穴。利用气穴选择性地使肝细胞等弹力性较低的生物体组织破碎和乳化。此时,血管等弹力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不会由于气穴而破碎。此外,通过向生物体组织输送液体,从而进行出血部位的确认、体腔内的清洗等。
如图3~图5所示,超声波探头3具备在槽状部32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管构件51。管构件51的顶端通过粘接等固定在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内周部。管构件51的内部与设置在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内部的空洞部37连通。此外,管构件51的基端通过粘接等固定在变幅杆构件12的内周部。管构件51的内部与设置在变幅杆构件12的内部的空洞部21连通。
如图2所示,在变幅杆构件12上连接有抽吸管53的一端。抽吸管53的内部与空洞部21连通。如图1所示,抽吸管53伸出到振子壳体11的外部,其另一端连接于抽吸单元55。抽吸单元55连接于输入单元10。在抽吸利用气穴切除的生物体组织时,利用输入单元10的输入等驱动抽吸单元55。通过驱动抽吸单元55,切除了的生物体组织被空洞部37抽吸。而且,生物体组织按顺序通过管构件51的内部、空洞部21、抽吸管53的内部而被抽吸到抽吸单元55。
图7是表示探头主体部27的结构的图。如图7所示,探头主体部27具备1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传递单元61A~61D。超声波振动在探头主体部27的基端所处的连接波腹位置A1和探头主体部27的顶端所处的连接波腹位置A5之间具有3个波腹位置A2~A4。波腹位置A3位于比波腹位置A2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波腹位置A4位于比波腹位置A3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传递单元61A沿着长度轴线C从连接波腹位置A1延伸设置到波腹位置A2,传递单元61B沿着长度轴线C从波腹位置A2延伸设置到波腹位置A3。此外,传递单元61C沿着长度轴线C从波腹位置A3延伸设置到波腹位置A4,传递单元61D沿着长度轴线C从波腹位置A4延伸设置到连接波腹位置A5。
因而,在波腹位置A2处,传递单元61A的顶端和传递单元61B的基端之间连续,在波腹位置A3处,传递单元61B的顶端和传递单元61C的基端之间连续。而且,在波腹位置A4处,传递单元61C的顶端和传递单元61D的基端之间连续。此外,波节位置N1位于连接波腹位置A1和波腹位置A2之间,波节位置N2位于波腹位置A2和波腹位置A3之间。而且,波节位置N3位于波腹位置A3和波腹位置A4之间,波节位置N4位于波腹位置A4和连接波腹位置A5之间。
图8是表示某一个传递单元61A的结构的图。此外,图9是图8的沿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8的沿X-X线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传递单元61A,但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与传递单元61A是同样的。
如图8所示,传递单元61A具备成为探头主体部27的外周部(外表面)的一部的单元外表面62。单元外表面62以暴露于外部的状态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如上所述,在探头主体部27中,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形成有槽状部32。因而,在传递单元61A中,也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利用槽限定部31限定了槽状部32。如上所述,槽状部32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朝向第1垂直方向(图9和图10中的箭头X1的方向)凹入,朝向第2垂直方向(图9和图10中的箭头X2的方向)向外部开口。因而,在传递单元61A中,形成有从单元外表面62朝向第1垂直方向凹入的槽状部32。
传递单元61A具备超声波探头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截面积变化部63形成为台阶状,在轴线平行方向上位于超声波振动的波节位置N1。即,波节位置N1成为超声波探头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波节位置。此外,传递单元61A具备在连接波腹位置(第1波腹位置)A1和截面积变化部63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第1单元结构部65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和波腹位置(第2波腹位置)A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第2单元结构部66。即,第1单元结构部65延伸设置在连接波腹位置(第1波腹位置)A1和波节位置(截面积变化波节位置)N1之间,第2单元结构部66延伸设置在波节位置(截面积变化波节位置)N1和波腹位置(第2波腹位置)A2之间。因而,图9表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图10表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
如图9所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具有成为第1截面积S1的第1截面形状。此外,如图10所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具有成为比第1截面积S1小的第2截面积S2的第2截面形状。因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探头3(探头主体部27)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小。由于在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波节位置N1处超声波探头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小,因此,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在波节位置N2~N4处,也与波节位置N1同样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由此,振幅放大了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
另外,在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连续的波腹位置A2处,在传递单元61A的第2单元结构部66的顶端方向侧连续有传递单元61B的第1单元结构部65。即,在波腹位置A2处,超声波探头3(探头主体部27)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从第2截面积S2增加到第1截面积S1。在此,在包含波腹位置A2在内的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由于超声波振动而产生的应力变为零,因此,即使在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也不变化。因而,在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的波腹位置A2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不变化。在传递单元61B和传递单元61C之间的波腹位置A3以及传递单元61C和传递单元61D之间的波腹位置A4处,也与波腹位置A2同样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不变化。
在此,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将朝向长度轴线C的方向设为内周方向,将远离长度轴线C的方向设为外周方向。而且,将内周方向和外周方向设为径向。如图9所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第1圆弧状面71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延伸设置为圆弧状。此外,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在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1倒角部72A、72B。第1倒角部72A、72B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作为外表面(外周部)连续。
在第1截面形状中,通过设置第1倒角部72A、72B,从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自没有设置第1倒角部72A、72B的第1假想形状(图9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第1减少面积S’1。即,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是自第1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第1减少面积S’1而得到的截面积。在此,在第1假想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直接(不在其间接续第1倒角部72A、72B)连续。
如图10所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第2圆弧状面73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延伸设置为圆弧状。此外,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2倒角部75A、75B。第2倒角部75A、75B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作为外表面(外周部)连续。
在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设置第2倒角部75A、75B,从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自没有设置第2倒角部75A、75B的第2假想形状(图10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第2减少面积S’2。即,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是自第2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第2减少面积S’2而得到的截面积。在此,在第2假想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直接(不在其间接续第2倒角部75A、75B)连续。
如图9和图10所示,槽限定部31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U形。即,槽限定部31具备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与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的槽侧面77A、77B(第1槽侧面77A和第2槽侧面77B)和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在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连续的槽底面78。槽底面78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形成为圆弧状。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面78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即,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传递单元61A的全长的整个范围位于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传递单元61A的全长的整个范围位于自长度轴线C向第1垂直方向离开预定的底端尺寸d0的位置。
在此,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规定与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平行且通过长度轴线C的基准轴线P。而且,将与长度轴线C垂直且与基准轴线P(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槽宽方向(图9和图10中的箭头B的方向)。槽状部32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成为槽宽尺寸。在本实施方式的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侧面(第1槽侧面)77A和槽侧面(第2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一致。即,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槽宽方向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地成为预定的槽宽尺寸b0。因而,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在此,第1假想形状是在半径与第1径向尺寸R1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1柱状形状上形成有具有与第1截面形状相同的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的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而且,在第1假想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直接连续。此外,第2假想形状在半径与第2径向尺寸R2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2柱状形状上形成有具有与第2截面形状相同的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的槽状部32。而且,在第2假想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直接连续。在此,第2柱状形状是将第1柱状形状缩小而成的相似形状。
对第1假想形状和第2假想形状进行比较,在长度轴线C和外表面(第1圆弧状面71和第2圆弧状面73)之间的径向尺寸中,第2假想形状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假想形状的第1径向尺寸R1。但是,在第1假想形状和第2假想形状中,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的位置对齐以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一致。而且,在第1假想形状中没有设置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2假想形状中没有设置第2倒角部75A、75B。因此,与作为第1假想形状的重心位置的第1假想重心位置G’1相比,作为第2假想形状的重心位置的第2假想重心位置G’2位于第1垂直方向侧。
相对于此,在第1截面形状中,设有第1倒角部72A、72B,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接续第1倒角部72A、72B地(间接地)连续。此外,在第2截面形状中设有第2倒角部75A、75B,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接续第2倒角部75A、75B地(间接地)连续。而且,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的形状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倒角部72A、72B是在第1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圆弧状的第1曲面部。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曲面部(72A、72B)的圆弧中心O1a、O1b位于比单元外表面62(第1圆弧状面71)靠内周方向侧的位置。而且,第1曲面部(72A、72B)具有第1曲率半径r1。此外,第2倒角部75A、75B是在第2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曲面部。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曲面部(75A、75B)的圆弧中心O2a、O2b位于比单元外表面62(第2圆弧状面73)靠内周方向侧的位置。而且,第2曲面部(75A、75B)具有比第1曲率半径r1小的第2曲率半径r2。
在此,将第1减少面积S’1相对于第1截面积S1的比例设为第1面积比例。此外,将第2减少面积S’2相对于第2截面积S2的比例设为第2面积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倒角部75A、75B的第2曲率半径r2小于第1倒角部72A、72B的第1曲率半径r1。因此,第2面积比例小于第1面积比例。即,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通过形状从第2假想形状变为第2截面形状而减少的面积比例(第2面积比例)小于通过形状从第1假想形状变为第1截面形状而减少的面积比例(第1面积比例)。因此,虽然第2假想形状的第2假想重心位置G’2位于比第1假想形状的第1假想重心位置G’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
如上所述,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单元外表面62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由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分别与传递单元61A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而且,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不变化。在传递单元61B和传递单元61C之间以及传递单元61C和传递单元61D之间,也与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探头主体部27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此外,在探头主体部27(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重心位置G位于基准轴线P上。即,在探头主体部27中,重心位置G并未相对于长度轴线C在槽宽方向上偏移。此外,在探头主体部27中,重心位置G自长度轴线C向第1垂直方向侧偏移。
图11是图6的沿11-11线的剖视图。如图6和图11所示,在超声波探头3的探头主体部27和护套4之间的空洞部42中设有筒状的密封构件81。密封构件81位于超声波振动的波节位置N1~N4中的任一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波节位置N2。此外,在波节位置N2处设有橡胶等弹性构件82。弹性构件82能够与探头主体部27的槽状部32卡合。通过弹性构件82与探头主体部27的槽状部32卡合,从而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由探头主体部27和弹性构件82形成圆筒形状。由此,筒状的密封构件81的内周部密合于探头主体部27的外周部(外表面)和弹性构件82的外周部。此外,密封构件81的外周部密合于护套4的内周部。因而,在波节位置N2处,探头主体部27和护套4之间能够保持气密和液密。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弹性构件82,从而即使在位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是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探头主体部27的波节位置(N1~N4),探头主体部27和护套4之间也能够保持气密和液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作用和效果。在使用超声波处理装置1对生物体组织进行超声波抽吸时,通过自超声波控制部8经由电信号线16A、16B向超声波振子13供给电流,从而在超声波振子13中产生超声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构件12被传递到超声波探头3。而且,在超声波探头3中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传递超声波振动。
在此,在位于探头主体部27的基端(变幅杆构件12的顶端)的连接波腹位置A1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向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形状变化。在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较大程度的位置,超声波振动易于受到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方向上的应力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波腹位置A1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较大程度。在包含连接波腹位置A1在内的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超声波振动的应力变为零。因而,在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较大程度的连接波腹位置A1处,不对超声波振动作用应力。因而,振动模式不变化。
同样,在超声波探头3中,在位于探头主体部27的顶端(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基端)的连接波腹位置A5处,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较大程度。如上所述,在连接波腹位置A5处,由于超声波振动而产生的应力变为零。因而,在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较大程度的连接波腹位置A5处,不对超声波振动作用应力。因而,振动模式不变化。
如上所述,即使在将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从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形状变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形状的位置设置在超声波探头3和变幅杆构件12上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
此外,在探头主体部27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截面积变化部63设置在位于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的波节位置(N1~N4),在截面积变化部63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因此,在截面积变化部63中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也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探头主体部27中放大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由此,能够利用在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处振幅放大了的超声波振动进行处理。
此外,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截面积变化部63中,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即,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在除了由于超声波振动而产生的应力变为零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重心位置G变化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易于受到应力的影响。由此,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降低,超声波探头的强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分别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会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变化。即,在探头主体部27中,在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分别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中,超声波振动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因而,能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能够适当地向超声波探头3(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此外,由于超声波振动难以受到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探头3的强度。
通过向顶端侧探头构件25(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从而产生气穴。利用气穴选择性地破碎、切除肝细胞等弹力性较低的生物体组织。通过适当地向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从而更高效地产生气穴,能够利用气穴适当地进行超声波抽吸等处理。
此外,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因此,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能够利用铣削加工容易地形成槽状部32。此外,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形成第1倒角部72A、72B和第2倒角部75A、75B。因此,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形成各个传递单元61A~61D。因而,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制造探头主体部27和超声波探头3。
此外,将探头主体部27连接于变幅杆构件12的基端侧连接部28和将探头主体部27连接于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侧连接部33形成为圆筒状。即,在基端侧连接部28和顶端侧连接部33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因此,即使在设有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探头主体部27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基端侧连接部和顶端侧连接部33的强度。因而,在探头主体部27连接于变幅杆构件12和探头主体部27连接于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连接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基端侧连接部28和顶端侧连接部33的破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弹性构件82,在位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探头主体部27的波节位置(N2)处将探头主体部27和护套4之间保持气密和液密。因此,在腹腔(abdominal cavity)中进行的处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腹腔内的压力。此外,在腹腔中进行的处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体液等液体从腹腔向基端方向流出。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第1倒角部72A、72B和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作为第1变形例,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在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中,第2倒角部75A、75B形成为倾斜平面状。在本变形例中,第2倒角部75A、75B以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图12中的箭头X1的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图12中的箭头X2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延伸设置。
此外,例如作为第2变形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在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中,第2倒角部75A、75B形成为凹状的曲面。在本变形例中,第2倒角部75A、75B形成为圆弧中心O3a、O3b位于比单元外表面62(第2圆弧状面73)靠外周方向侧的位置的圆弧状。第2倒角部75A的圆弧中心O3a的位置和第2倒角部75B的圆弧中心O3b的位置不同。
此外,例如作为第3变形例,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在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中,第2倒角部75A、75B具有同一个圆弧中心O4。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2变形例同样,圆弧中心O4位于比单元外表面62(第2圆弧状面73)靠外周方向侧的位置。
此外,例如作为第4变形例,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在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中,第2倒角部75A、75B形成为与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垂直的平面状。在本变形例中,第2倒角部75A、75B与槽宽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另外,第1倒角部72A、72B也可以与第2倒角部75A、75B同样,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倾斜平面状、凹状的曲面等形状。
在第1变形例~第4变形例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第2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2圆弧状面73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1圆弧状面71的第1径向尺寸R1。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一致。
因此,在第1变形例~第4变形例中,第2假想形状(图12~图15的虚线所示的形状)的第2假想重心位置G’2位于比第1假想形状(图9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第1假想重心位置G’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虽然在第1变形例~第4变形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第2减少面积S’2相对于第2截面积S2的第2面积比例小于第1减少面积S’1相对于第1截面积S1的第1面积比例。由此,虽然第2假想形状的第2假想重心位置G’2位于比第1假想形状的第1假想重心位置G’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即,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槽限定部31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U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5变形例,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限定部31也可以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V形。在本变形例中,没有设置槽底面78,而设有槽侧面77A、77B。槽侧面77A、77B以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图16和图17中的箭头X1的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图16和图17中的箭头X2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延伸设置。
在本变形例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第2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2圆弧状面73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1圆弧状面71的第1径向尺寸R1。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第2假想形状(图17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第2假想重心位置G’2位于比第1假想形状(图16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第1假想重心位置G’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第2减少面积S’2相对于第2截面积S2的第2面积比例小于第1减少面积S’1相对于第1截面积S1的第1面积比例。由此,虽然第2假想形状的第2假想重心位置G’2位于比第1假想形状的第1假想重心位置G’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即,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根据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1变形例~第5变形例,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以及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即可。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槽状部32被限定为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的状态即可。而且,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可。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地变形而成的。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8是表示某一个传递单元61A的结构的图。此外,图19是图18的沿19-19线的剖视图,图20是图18的沿20-20线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传递单元61A,但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与传递单元61A是同样的。此外,图19表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图20表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
如图18~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也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因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探头3(探头主体部27)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由于在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的波节位置N1处超声波探头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因此,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幅放大了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
如图19所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此外,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在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1倒角部72A、72B。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作为外表面(外周部)连续。
如图20所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而且,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2倒角部75A、75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距长度轴线C的径向尺寸比第2径向尺寸R2小的尺寸减少面85。尺寸减少面85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在第2截面形状中设置在比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尺寸减少面85在第2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平面状。通过设置尺寸减少面85,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第2圆弧状面73并不连续。即,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作为外表面(外周部)并不连续。
在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设置尺寸减少面85,从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自没有设置尺寸减少面85的假想形状(图20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3。即,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3而得到的截面积。在此,在假想形状中,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第2圆弧状面73连续。
槽限定部31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U形。而且,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面78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即,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侧面(第1槽侧面)77A和槽侧面(第2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一致。即,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槽宽方向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成为预定的槽宽尺寸b0。因而,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倒角部72A、72B是在第1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圆弧状的第1曲面部,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曲面部(72A、72B)的圆弧中心O1a、O1b位于比单元外表面62(第1圆弧状面71)靠内周方向侧的位置。而且,第2倒角部75A、75B是在第2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曲面部,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曲面部(75A、75B)的圆弧中心O2a、O2b位于比单元外表面62(第2圆弧状面73)靠内周方向侧的位置。第1曲面部(72A、72B)和第2曲面部(75A、75B)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r0。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在此,第1截面形状是在半径与第1径向尺寸R1相同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1柱状形状上形成有具有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的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而且,在第1截面形状中形成有第1倒角部72A、72B。此外,假想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是在半径与第2径向尺寸R2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2柱状形状上形成有具有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的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而且,在假想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中形成有具有与第1倒角部72A、72B相同的曲率半径r0的第2倒角部75A、75B。在此,第2柱状形状是将第1柱状形状缩小而成的相似形状。
对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进行比较,在长度轴线C和外表面(第1圆弧状面71和第2圆弧状面73)之间的径向尺寸中,假想形状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的第1径向尺寸R1。但是,在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中,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的位置对齐,以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一致。而且,第1截面形状的第1倒角部72A、72B的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和假想形状的第2倒角部75A、75B的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大致一致。而且,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连续,在假想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连续。因此,作为假想形状的重心位置的假想重心位置G’3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
相对于此,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比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设有尺寸减少面85。因此,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并不连续。而且,在比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此外,在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设置尺寸减少面85,从而成为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3而得到的第2截面积S2。即,在比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通过形状从假想形状变为第2截面形状,从而截面积减少。因此,虽然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3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
如上所述,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单元外表面62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由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分别与传递单元61A同样,与长度轴线C的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而且,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不变化。在传递单元61B和传递单元61C之间以及传递单元61C和传递单元61D之间,也与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探头主体部27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截面积变化部6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即,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由此,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也不变化。即,在探头主体部27中,在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受应力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中,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超声波振动不受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能够适当地向超声波探头3(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此外,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超声波振动难以受到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探头3的强度。
此外,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因此,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能够利用铣削加工容易地形成槽状部32。此外,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形成尺寸减少面85。因此,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形成各个传递单元61A~61D。因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制造探头主体部27和超声波探头3。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第2截面形状中尺寸减少面85形成为平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6变形例,如图21所示,也可以是,在第2截面形状中尺寸减少面85形成为曲面状。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尺寸减少面85在第2截面形状中设置在比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而且,在尺寸减少面85中,距长度轴线C的径向尺寸小于第2径向尺寸R2。
在本变形例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第2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2圆弧状面73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1圆弧状面71的第1径向尺寸R1。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一致。而且,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假想形状(图21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3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设置尺寸减少面85,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3。由此,虽然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3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即,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槽限定部31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U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7变形例,如图22和图23所示,也可以是,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限定部31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V形。在本变形例中,没有设置槽底面78,而设有槽侧面77A、77B。槽侧面77A、77B以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图22和图23中的箭头X1的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图22和图23中的箭头X2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延伸设置。
在本变形例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第2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2圆弧状面73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1圆弧状面71的第1径向尺寸R1。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假想形状(图23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3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设置尺寸减少面85,从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3。由此,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3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即,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根据所述的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6变形例和第7变形例,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和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即可。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槽状部32被限定为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的状态即可。而且,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可。
(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尺寸减少面85的形状相对于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倒角部72A、72B和第2倒角部75A、75B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圆弧状面71和尺寸减少面85是单元外表面62的一部分。
因而,在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的超声波探头3(包含第1变形例~第7变形例。)中,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和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槽状部32被限定为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的状态。而且,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单元外表面62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4~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地变形而成的。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24是表示某一个传递单元61A的结构的图。此外,图25是第1单元结构部65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剖视图,图26是第2单元结构部66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传递单元61A,但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与传递单元61A是同样的。
如图24~图2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也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因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探头3(探头主体部27)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由于在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的波节位置N1处超声波探头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因此,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幅放大了的超声波振动也被传递到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
如图25所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此外,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在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1倒角部72A、72B。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作为外表面连续。
如图26所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而且,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2倒角部75A、75B。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作为外表面连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槽限定部31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U形。而且,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侧面(第1槽侧面)77A和槽侧面(第2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一致。即,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槽宽方向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成为预定的槽宽尺寸b0。因而,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传递单元61A(61B~61D)中,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面78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有所不同。因此,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在第1截面形状中,槽底端Eb位于第1底端位置e1。在第2截面形状中,槽底端Eb位于比第1底端位置e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第2底端位置e2。第1底端位置e1和第2底端位置e2位于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
在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槽底端Eb位于第2底端位置e2,从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自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的情况下的槽底端Eb的位置与第1截面形状的槽底端Eb的位置对齐的假想形状(图26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4。即,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4而得到的截面积。在第1截面形状中,槽底端Eb(第1底端位置e1)位于自长度轴线C向第1垂直方向离开第1底端尺寸d1的位置。而且,在第2截面形状中,槽底端Eb(第2底端位置e2)位于自长度轴线C向第1垂直方向离开比第1底端尺寸d1大的第2底端尺寸d2的位置。此外,在假想形状中,槽底端Eb位于自长度轴线C向第1垂直方向离开第1底端尺寸d1的位置。
第1截面形状是在半径与第1径向尺寸R1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1柱状形状上形成有具有第1底端尺寸d1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的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而且,在第1截面形状中形成有第1倒角部72A、72B。此外,假想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是在半径与第2径向尺寸R2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2柱状形状上形成有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在假想形状中,槽状部32具有第1底端尺寸d1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此外,在第2截面形状中,槽状部32具有比第1底端尺寸d1大的第2底端尺寸d2和预定的槽宽尺寸b0。在假想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中形成有与第1倒角部72A、72B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第2倒角部75A、75B。在此,第2柱状形状是将第1柱状形状缩小而成的相似形状。
对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进行比较,在长度轴线C和外表面(第1圆弧状面71和第2圆弧状面73)之间的径向尺寸中,假想形状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的第1径向尺寸R1。但是,在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中,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的位置对齐,以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一致。而且,第1截面形状的第1倒角部72A、72B的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和假想形状的第2倒角部75A、75B的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大致一致。而且,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连续,在假想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连续。因此,作为假想形状的重心位置的假想重心位置G’4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
相对于此,与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相比,在第2截面形状中槽底端Eb位于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槽底端Eb的位置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此外,在第2截面形状中,通过槽底端Eb位于比第1底端位置e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第2底端位置e2,成为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4而得到的第2截面积S2。即,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通过形状从假想形状变为第2截面形状,从而截面积减少。因此,虽然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4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
如上所述,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槽状部32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由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分别与传递单元61A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而且,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不变化。在传递单元61B和传递单元61C之间以及传递单元61C和传递单元61D之间,也与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探头主体部27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截面积变化部63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即,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由此,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也不变化。即,在探头主体部27中,在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受到应力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超声波振动不受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能够适当地向超声波探头3(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超声波振动难以受到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探头3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之间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的位置有所不同。但是,在形成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过程中,首先利用铣削加工以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槽底端Eb位于第1底端位置e1的状态形成槽状部32。而且,仅在第2单元结构部66中以槽底端Eb位于第2底端位置e2的状态形成槽状部32。这些加工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进行。因此,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形成各个传递单元61A~61D。因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制造探头主体部27和超声波探头3。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槽限定部31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U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8变形例,如图27和图28所示,也可以是,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槽限定部31延伸设置为大致字母V形。在本变形例中,没有设置槽底面78,而设有槽侧面77A、77B。槽侧面77A、77B以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图27和图28中的箭头X1的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图27和图28中的箭头X2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延伸设置。
在本变形例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也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第2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2圆弧状面73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1圆弧状面71的第1径向尺寸R1。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假想形状(图28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4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第2截面形状中,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使槽底端Eb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假想形状)的第1底端位置e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第2底端位置e2。因此,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4。由此,虽然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4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即,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根据所述的第3实施方式和第8变形例,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和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即可。而且,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可。而且,第2截面形状中的槽底端Eb的第2底端位置e2位于比第1截面形状中的槽底端Eb的第1底端位置e1靠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即可。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9和图30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地变形而成的。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传递单元61A,但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与传递单元61A是同样的。图29表示某一个传递单元61A的第1单元结构部65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图30表示某一个传递单元61A的第2单元结构部66处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
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也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因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探头3(探头主体部27)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由于在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的波节位置N1处超声波探头3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减少,因此,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幅放大了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面36。
如图29所示,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此外,第1单元结构部65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在第1圆弧状面71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1倒角部72A、72B。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1截面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作为外表面连续。
如图30所示,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而且,第2单元结构部66具备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第2圆弧状面73和槽限定部31之间连续的第2倒角部75A、75B。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在绕长度轴线的方向上连续。因而,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1垂直方向侧作为外表面连续。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第2倒角部75A、75B的形状相对于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面78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第1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即,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传递单元61A(61B~61D)中,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以长度轴线为基准的槽侧面77A、77B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有所不同。因此,在传递单元61A(61B~61D)中,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方向上的槽宽尺寸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有所不同。在第1截面形状中,槽状部32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具有第1槽宽尺寸b1。在第2截面形状中,槽状部32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具有比第1槽宽尺寸b1小的第2槽宽尺寸b2。即,槽限定部31在第1截面形状的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侧的区域中具备将槽状部32的槽宽尺寸扩大的槽宽扩大面87A、87B。
在第1截面形状中,通过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侧的区域中槽状部32的槽宽尺寸扩大,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自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侧的区域中的槽状部32的槽宽尺寸与第2截面形状(第2槽宽尺寸b2)一致的假想形状(图29中虚线所示的形状)减少了减少面积S’5。即,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5而得到的截面积。
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是在半径与第1径向尺寸R1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1柱状形状上形成有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中,槽状部32具有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第1槽宽尺寸b1。此外,在假想形状中,槽状部32具有比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第1槽宽尺寸b1小的第2槽宽尺寸b2。而且,在第1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中形成有第1倒角部72A、72B。在第2截面形状中,在半径与第2径向尺寸R2相同并且以长度轴线为中心地点对称的第2柱状形状上形成有具有预定的底端尺寸d0和第2槽宽尺寸b2的槽状部32。在第2截面形状中形成有与第1倒角部72A、72B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第2倒角部75A、75B。在此,第2柱状形状是将第1柱状形状缩小而成的相似形状。
对假想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进行比较,在长度轴线C和外表面(第1圆弧状面71和第2圆弧状面73)之间的径向尺寸中,第2截面形状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假想截面形状的第1径向尺寸R1。但是,在假想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中,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槽状部32的槽底端Eb的位置对齐,以及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之间的槽宽尺寸(第2槽宽尺寸b2)一致。而且,假想形状的第1倒角部72A、72B和第2截面形状的第2倒角部75A、75B的与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大致一致。而且,在假想形状中,第1圆弧状面71在第1倒角部72A和第1倒角部72B之间连续,在第2截面形状中,第2圆弧状面73在第2倒角部75A和第2倒角部75B之间连续。因此,作为假想形状的重心位置的假想重心位置G’5位于比第2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位置。
相对于此,与第2截面形状和假想形状相比,在第1截面形状中,槽宽尺寸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变大。因此,槽状部32的槽宽方向上的槽宽尺寸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槽宽尺寸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此外,在第1截面形状中,通过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槽宽尺寸成为比第2槽宽尺寸b2大的第1槽宽尺寸b1,从而成为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5而得到的第1截面积S1。即,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通过形状从假想形状变为第1截面形状,从而截面积减少。因此,虽然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5位于比第2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
如上所述,槽状部32的槽宽方向上的槽宽尺寸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槽状部32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由于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因此,在传递单元61A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其他的传递单元61B~61D也分别与传递单元61A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而且,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不变化。在传递单元61B和传递单元61C之间以及传递单元61C和传递单元61D之间,也与传递单元61A和传递单元61B之间同样,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不变化。因而,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探头主体部27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截面积变化部6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之间不变化。即,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由此,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也不变化。即,在探头主体部27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不变化。因而,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受应力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超声波振动不受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性,能够适当地向超声波探头3(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面36传递超声波振动。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超声波振动难以受到应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探头3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状部32的槽宽尺寸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之间有所不同。但是,在形成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过程中,首先利用铣削加工,以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槽宽尺寸成为第2槽宽尺寸b2的状态形成槽状部32。而且,仅在第1单元结构部65中以槽宽尺寸成为第1槽宽尺寸b1的状态形成槽状部32。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进行这些加工。因此,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形成各个传递单元61A~61D。因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高效地以低成本制造探头主体部27和超声波探头3。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槽限定部31具备槽底面78,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9变形例,如图31和图32所示,也可以没有设置槽底面78,而利用槽侧面77A和槽侧面77B形成的顶点位置成为槽底端Eb。槽侧面77A、77B以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图31和图32中的箭头X1的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图31和图32中的箭头X2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延伸设置。
在本变形例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也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第2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2圆弧状面73的第2径向尺寸R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从长度轴线C到第1圆弧状面71的第1径向尺寸R1。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假想形状(图31中虚线所示的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5位于比第2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第1截面形状中,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区域中使槽宽尺寸大于假想形状的槽宽尺寸。因此,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积自假想形状的截面积减少了减少面积S’5。由此,假想形状的假想重心位置G’5位于比第2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G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但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对齐。即,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的槽状部32的槽宽尺寸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根据所述的第4实施方式和第9变形例,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和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即可。而且,槽状部32的槽宽方向上的槽宽尺寸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可。而且,在比长度轴线C靠第2垂直方向侧第2截面形状中的第2槽宽尺寸(b2)小于第1截面形状中的第1槽宽尺寸(b1)即可。
(与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
在第3实施方式中,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的槽底端Eb的位置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槽状部32的槽宽尺寸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槽底端Eb的位置变化,从而槽状部32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变化。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通过槽宽尺寸变化,从而槽状部32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变化。
因而,在与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的超声波探头3(包含第8变形例和第9变形例。)中,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具备在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第1径向尺寸R1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71和在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长度轴线C离开比第1径向尺寸R1小的第2径向尺寸R2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73。而且,槽状部32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
(其他的变形例)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第1截面形状具有第1圆弧状面71,第2截面形状具有第2圆弧状面7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10变形例,如图33~图35所示,也可以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的单元外表面62上不设置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面。在本变形例中,第1截面形状是在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正方形状的第1柱状形状上形成有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而且,第2截面形状是在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点对称的正方形状并且是作为将第1柱状形状缩小而成的相似形状的第2柱状形状上形成有槽状部32而成的形状。在本变形例中,也与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形成有槽状部32。而且,槽状部32自单元外表面62朝向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图34和图35中的箭头X1的方向)凹入,朝向作为与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图34和图35中的箭头X2的方向)开口。
在本变形例中,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基端和顶端也成为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例如在传递单元61A中,基端成为波腹位置(第1波腹位置)A1,顶端成为波腹位置(第2波腹位置)A2。而且,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63。通过设置截面积变化部63,从而第2单元结构部66的第2截面形状的第2截面积S2小于第1单元结构部65的第1截面形状的第1截面积S1。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由于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作为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的波节位置,因此,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例如在传递单元61A中,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波腹位置A1和波腹位置A2之间的波节位置N1。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与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形状在第1截面形状和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第1单元结构部65和第2单元结构部66中对齐的状态。即,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因而,即使在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截面形状的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截面积变化部63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也不受应力的影响。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超声波振动的波节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11变形例,如图36所示,在某一个传递单元61A中,截面积变化部63也可以位于与超声波振动的波节位置(N1)不同的位置。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也与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例如A1、A2)之外的位置。通过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从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在此,截面积变化部63的位置越接近波节位置,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的放大比例则越大。而且,在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波节位置的情况下,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的放大比例最大。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各个传递单元61A~61D中截面积变化部63形成为台阶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12变形例,如图37所示,也可以是,在某一个传递单元61A中,截面积变化部63形成为锥形状。在本变形例的截面积变化部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随着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去而变小。在本变形例中,也与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例如A1、A2)之外的位置。通过截面积变化部63位于除了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外的位置,从而在截面积变化部63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放大。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超声波探头3中筒状的顶端侧探头构件25的顶端成为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13变形例,如图38所示,也可以是,探头主体部27的顶端成为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在本变形例中,探头主体部27设置在探头构件89上。在探头构件89中,筒状的连接部91与探头主体部27的基端方向侧连续。探头构件89利用连接部91连接于变幅杆构件12的顶端方向侧。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探头主体部27上设有4个传递单元61A~61D,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探头主体部27上设有至少1个传递单元(61A~61D)即可。
此外,也可以在护套4的顶端部设置能够相对于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打开/关闭的钳部件(未图示)。通过设置钳部件,能够在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和钳部件之间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进行处理。例如在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和钳部件之间把持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能够利用超声波振动进行超声波凝固切开。此外,能够利用将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和钳部件作为电极的高频电流进行双极处理。
根据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超声波探头3具备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地非点对称的传递单元(61A~61D)即可。而且,在传递单元(61A~61D)的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限定有自单元外表面62朝向与长度轴线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凹入、并且朝向作为与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向外部开口的槽状部32即可。此外,槽状部32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在传递单元(61A~61D)的全长的整个范围被限定即可。而且,在设有槽状部32的传递单元(61A~61D)上设有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的截面积变化部63即可。而且,在传递单元(61A~61D)中,与长度轴线C垂直的截面上的以长度轴线C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G在轴线平行方向上在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即可。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12)
1.一种超声波探头,其能够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沿着长度轴线传递超声波振动,其中,
该超声波探头包括:
传递单元,其具有以暴露于外部的状态沿着所述长度轴线设置的单元外表面,该传递单元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以所述长度轴线为中心地非点对称;
槽限定部,其限定槽状部,该槽状部在所述传递单元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自所述单元外表面朝向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凹入,并且朝向作为与所述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向所述外部开口,该槽限定部在与所述长度轴线平行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所述传递单元的全长的整个范围限定所述槽状部;以及
截面积变化部,在设有所述槽状部的所述传递单元中,该截面积变化部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变化,
所述传递单元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在所述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所述传递单元的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截面积变化部在所述轴线平行方向上位于作为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之一的第1波腹位置和比所述第1波腹位置靠顶端方向侧的作为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波腹位置之一的第2波腹位置之间,
所述传递单元包括:
第1单元结构部,其在所述第1波腹位置和所述截面积变化部之间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并且具有在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成为第1截面积的第1截面形状;以及
第2单元结构部,其在所述截面积变化部和所述第2波腹位置之间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具有在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成为比所述第1截面积小的第2截面积的第2截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截面积变化部在所述轴线平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波腹位置和所述第2波腹位置之间的作为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波节位置之一的截面积变化波节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单元外表面具备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所述长度轴线离开第1径向尺寸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和在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所述长度轴线离开比所述第1径向尺寸小的第2径向尺寸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
所述槽限定部将所述槽状部限定为在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所述第1垂直方向和所述第2垂直方向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的位置在所述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所述传递单元的所述全长的整个范围对齐的状态,
所述单元外表面的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形状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和所述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第1单元结构部和所述第2单元结构部中对齐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单元外表面具备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在所述第1圆弧状面和所述槽限定部之间连续的第1倒角部和在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在所述第2圆弧状面和所述槽限定部之间连续的第2倒角部,
所述第2倒角部的形状相对于所述第1倒角部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和所述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第1单元结构部和所述第2单元结构部中对齐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第1倒角部是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圆弧中心位于比所述单元外表面靠内周方向侧的位置且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第1曲面部,
所述第2倒角部是在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圆弧中心位于比所述单元外表面靠所述内周方向侧的位置且具有比所述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第2曲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所述第1圆弧状面在比所述重心位置靠所述第1垂直方向侧连续,
所述单元外表面具备尺寸减少面,该尺寸减少面设置于在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比所述重心位置靠所述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该尺寸减少面距所述长度轴线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2径向尺寸,该尺寸减少面的形状相对于所述第1截面形状的所述第1圆弧状面变化而成为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第1单元结构部和所述第2单元结构部中对齐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单元外表面具备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位于自所述长度轴线离开第1径向尺寸的位置的第1圆弧状面和在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位于自所述长度轴线离开比所述第1径向尺寸小的第2径向尺寸的位置的第2圆弧状面,
所述槽限定部使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所述槽状部的形状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和所述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而成为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第1单元结构部和所述第2单元结构部中对齐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槽限定部使在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槽底端的位置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和所述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使作为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的所述槽底端的位置的第2底端位置位于比作为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的所述槽底端的位置的第1底端位置靠所述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从而成为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第1单元结构部和所述第2单元结构部中对齐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槽限定部使所述槽状部的与所述轴线平行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1垂直方向和所述第2垂直方向垂直的槽宽方向上的槽宽尺寸在所述第1截面形状和所述第2截面形状之间变化,在比所述长度轴线靠所述第2垂直方向侧使作为所述第2截面形状中的所述槽宽尺寸的第2槽宽尺寸小于作为所述第1截面形状中的所述槽宽尺寸的第1槽宽尺寸,从而成为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的以所述长度轴线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第1单元结构部和所述第2单元结构部中对齐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重心位置位于在与所述长度轴线垂直的所述截面上与所述第1垂直方向和所述第2垂直方向平行且通过所述长度轴线的基准轴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其中,
所述槽限定部在所述轴线平行方向上在所述传递单元的所述全长的整个范围使所述槽状部的槽底端位于比所述长度轴线靠所述第1垂直方向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718488P | 2012-10-25 | 2012-10-25 | |
US61/718,488 | 2012-10-25 | ||
PCT/JP2013/078991 WO2014065406A1 (ja) | 2012-10-25 | 2013-10-25 | 超音波プローブ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9815A true CN104519815A (zh) | 2015-04-15 |
CN104519815B CN104519815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0544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1632.6A Active CN104519815B (zh) | 2012-10-25 | 2013-10-25 | 超声波探头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13457B2 (zh) |
EP (1) | EP2913015A4 (zh) |
JP (1) | JP5663706B2 (zh) |
CN (1) | CN104519815B (zh) |
WO (1) | WO20140654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42587B2 (en) * | 2014-11-12 | 2020-11-24 | Misonix, Incorporated | Method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using therapeutic ultrasound to treat spine and orthopedic diseases, injuries and deformities |
CN109845292B (zh) | 2016-10-14 | 2020-11-1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超声波转换器和超声波处置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99415A (ja) * | 1994-05-11 | 1995-11-14 | Aloka Co Ltd | ボルト締め超音波振動子 |
US20010027325A1 (en) * | 1998-06-29 | 2001-10-04 | Jean M. Beaupre | Curved ultrasonic blade having a trapezoidal cross section |
WO2012118018A1 (ja) * | 2011-03-01 | 2012-09-0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超音波プロー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50488A (en) * | 1986-05-19 | 1988-06-14 | Sonomed Technology, Inc. | Vibration apparatus preferably for endoscopic ultrasonic aspirator |
US6056735A (en) * | 1996-04-04 | 2000-05-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Ultrasound treatment system |
US6129735A (en) * | 1996-06-21 | 2000-10-1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Ultrasonic treatment appliance |
US6241703B1 (en) * | 1996-08-19 | 2001-06-05 | Angiosonics Inc. | Ultrasou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having a tip |
US5971949A (en) * | 1996-08-19 | 1999-10-26 | Angiosonics Inc. | Ultrasou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5989208A (en) * | 1997-05-16 | 1999-11-23 | Nita; Henry | Therapeutic ultrasound system |
US6497714B1 (en) * | 1998-07-16 | 2002-12-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Ultrasonic trocar |
US6524251B2 (en) * | 1999-10-05 | 2003-02-25 | Omnisonic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 Ultrasonic device for tissue ablation and sheath for use therewith |
US6695781B2 (en) * | 1999-10-05 | 2004-02-24 | Omnisonic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 Ultrasonic medical device for tissue remodeling |
ATE447371T1 (de) * | 2002-09-24 | 2009-11-15 | Ethicon Endo Surgery Inc | Chirurgisches ultraschallinstrument mit erhöhter arbeitslänge |
AU2003304467A1 (en) * | 2002-11-15 | 2005-04-06 | San Diego Swiss Machining, Inc. | Ultrasonic dental tip with waterguide design |
JP2005027809A (ja) | 2003-07-10 | 2005-02-03 | Olympus Corp | 超音波手術装置 |
EP1731110B1 (en) * | 2004-03-30 | 2012-10-24 | Olympus Corporation | Ultrasonic treatment device |
GB2423931B (en) * | 2005-03-03 | 2009-08-26 | Michael John Radley Young | Ultrasonic cutting tool |
US8142460B2 (en) * | 2005-04-15 | 2012-03-27 | Integra Lifesciences (Ireland) Ltd. | Bone abrading ultrasonic horns |
US8152825B2 (en) * | 2005-10-14 | 2012-04-10 |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 Medical ultrasound system and handpie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tuning |
US20080194999A1 (en) * | 2007-02-09 | 2008-08-14 | Norihiro Yamaha | Ultrasonic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treatment method |
US20090216157A1 (en) * | 2008-02-22 | 2009-08-27 | Norihiro Yamada | Ultrasonic operating apparatus |
JP2009261667A (ja) * | 2008-04-25 | 2009-11-12 | Miwatec:Kk | 超音波ホーン及び超音波ハンドピース |
US20100106173A1 (en) | 2008-10-23 | 2010-04-29 | Hideto Yoshimine | Ultrasonic surgical device |
JP5777875B2 (ja) | 2010-12-03 | 2015-09-09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可視化装置および可視化方法 |
WO2012176735A1 (ja) * | 2011-06-20 | 2012-12-2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超音波処置装置 |
-
2013
- 2013-10-25 CN CN201380041632.6A patent/CN104519815B/zh active Active
- 2013-10-25 EP EP13848451.4A patent/EP291301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0-25 WO PCT/JP2013/078991 patent/WO20140654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25 JP JP2014527094A patent/JP56637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7-07 US US14/325,090 patent/US971345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99415A (ja) * | 1994-05-11 | 1995-11-14 | Aloka Co Ltd | ボルト締め超音波振動子 |
US20010027325A1 (en) * | 1998-06-29 | 2001-10-04 | Jean M. Beaupre | Curved ultrasonic blade having a trapezoidal cross section |
WO2012118018A1 (ja) * | 2011-03-01 | 2012-09-0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超音波プロー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9815B (zh) | 2017-04-12 |
US9713457B2 (en) | 2017-07-25 |
US20150011888A1 (en) | 2015-01-08 |
EP2913015A1 (en) | 2015-09-02 |
EP2913015A4 (en) | 2016-06-01 |
JPWO2014065406A1 (ja) | 2016-09-08 |
WO2014065406A1 (ja) | 2014-05-01 |
JP5663706B2 (ja) | 2015-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7920B (zh) | 超声波探头 | |
CN103096849B (zh) | 平衡晶状体乳化尖端 | |
JP5624134B2 (ja) | 水晶体超音波乳化吸引術用フック状チップ | |
US5486162A (en) | Bubble control device for an ultrasonic surgical probe | |
US6984220B2 (en) | Longitudinal-torsional ultrasonic tissue dissection | |
CN101287416B (zh) | 带横向和纵向振动的超声外科手术刀 | |
US20100094321A1 (en) | Ultrasound Handpiece | |
CN104519815A (zh) | 超声波探头 | |
CN203943716U (zh) | 碎石清石系统 | |
CN103596512A (zh) | 超声波处理装置 | |
CN107072813A (zh) | 超声波玻璃体切除术针头 | |
JP5923592B2 (ja) | 破砕チップ、これを備える眼内手術装置、キャビテーションの発生抑制方法、及び白内障の手術方法 | |
CN103458815B (zh) | 超声波探头及超声波处理装置 | |
KR101843145B1 (ko) | 의료용 석션 팁 | |
CN110464541A (zh) | 由非金属材料或材料组合制造的超声针和换能器组件 | |
CN104936543B (zh) | 超声波处理装置 | |
CN103370022B (zh) | 超声波处理装置 | |
RU2002135760A (ru) | Ультразвуковая колеба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ластической хирургии | |
US9347613B2 (en) | Air pump with a biasable head | |
CN217409405U (zh) | 一种吸引器 | |
CN207507384U (zh) |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恒温微量振荡装置 | |
JP2024522722A (ja) | 超音波乳化吸引ハンドピース | |
CN116528448A (zh) | 均匀液滴产生装置及极紫外光源 | |
CN105298849A (zh) | 压缩机 | |
CN106423811A (zh) | 一种用于超声波旋振筛的超声波换能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