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9002B - 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9002B
CN104519002B CN201410698755.3A CN201410698755A CN104519002B CN 104519002 B CN104519002 B CN 104519002B CN 201410698755 A CN201410698755 A CN 201410698755A CN 104519002 B CN104519002 B CN 104519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tual information
data resource
metrics
interference
resour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98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9002A (zh
Inventor
R·巴尔拉
I·古铁雷斯
H·霍伊豪斯
A·伯里
A·克劳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I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I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IP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I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9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9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0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4Joint weighting using error minimizing algorithms, e.g.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cross-correla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04L25/0246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with facto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一种方法包括:在接收机电路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用于根据复合接收信号的受扰资源单元(interferedresource element)和非受扰资源单元(non-interfered resource element)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本公开进一步涉及用于执行此类方法的设备。特别地,本公开涉及在出现非冲突干扰源(aggressor)的情况下用于高级接收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估计方法以及应用此类方法的接收机。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可包括多个基站和多个用户设备(UE)。在无线通信网络的组件之间传输的信号可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的干扰。由于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UE可遭受强干扰波动。属于特定集合的子帧上所测量的干扰不应当与属于另一集合的子帧上所测量的干扰相混合。无线通信网络中采用的方法和设备经常必须做出改进。特别地,所希望的是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干扰情形来测量信道质量信息(CQI)。
附图说明
所附的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各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并被引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各个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作解释各个方面的原理。其他方面以及各方面的预期的优点将容易理解,这是由于参考以下详细说明,将会更好地理解它们。同样的参考标号指代对应的相似的部件。
图1是示出微微小区的小区范围扩展的异构网络100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蜂窝网络的近空白子帧(ABS)和非ABS子帧中的干扰等级200的示意图。
图3是包括采用二维时频表示的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300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基于复合信号确定交互信息的方法400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公开的用于基于复合信号确定交互信息的设备500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使用通过加权度量组合(WMC)的CSI反馈的高级接收机600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对于干扰源SNR为16dB且EPA-5信道而言,WMC CSI反馈接收机7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7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7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
图8是示出对于小区范围扩展为12dB且EPA-5信道而言,WMC CSI反馈接收机8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8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8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
图9是示出对于干扰源SNR为16dB且EVA-5信道而言,WMC CSI反馈接收机9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9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9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
图10是示出对于小区范围扩展为12dB且EVA-5信道而言,WMC CSI反馈接收机10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10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10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根据复合信号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11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参考构成该说明的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该附图中以解释的方式示出本公开可被实践的具体方面。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使用其他方面并做出结构或逻辑上的改变。以下详细说明因此并不是作为限制的意义,并且本公开的概念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定义。
移动通信标准中的一个关键增进例如LTE Rel-10以及之后,可被看作为采纳了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在LTE Rel-10中采纳eICIC之后主要驱动是在异构网络部署中保证可靠的LTE操作。异构网络可利用部署的多样基站的混合以改进每个单元区域的频谱效率。这样的分层网络部署可包括将典型以高功率等级(~5-40W)发射的宏基站的常规布置,由典型以低功率等级(~100mW-2W)发射的若干微微和毫微微小区覆盖。较低功率的小区可被配置以消除宏小区的覆盖空洞并提高热点以及例如CSG(封闭订户组)服务类型的效率。
异构网络设计中的关键挑战之一可被认作为低功率与高功率基站之间的差别,该差别可导致数据速率不公平分配以及网络中用户终端之间的不均匀的用户体验。例如微微基站可以比宏基站相比明显更低的发射功率为特征。由于两种类型基站中的发射功率水平之间的大的差异,微微基站的覆盖将比宏基站明显地更加受限。尽管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高效地服务所有用户终端,宏小区的较大的覆盖仍将吸引更多用户朝向高功率宏eNodeB。同时,较小功率的基站的资源将仍未充分利用。
为了使微微UE能够在这样严重的干扰中工作,已经引入了小区范围扩展的概念。如图1所示,微微小区的小区范围可被扩展以使更多终端连接到微微eNodeB。这可通过对微微小区103应用切换偏差来实现,即UE 107可连接到微微小区103,尽管从宏小区101接收的信号可以比从微微小区103接收的信号大所述切换偏差。采用小区范围扩展,业务可以从宏小区101卸载,并且实现各节点之间更平衡的负载分配。通过资源划分(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宏小区传输可被限制使用与低功率节点同样的时频资源。资源划分可在频域通过使用载波聚合或在时域使用近空白子帧(ABS)。
在此使用以下术语、缩写和注释:
WMC: 加权度量组合
CSI: 信道状态信息
GQI: 信道质量信息
PMI: 预编码矩阵指示
RI: 秩标识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eICIC: 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
ABS: 近空白子帧
CRS: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
RE: 资源单元
RB: 资源块
MI: 交互信息
IRC: 干扰抑制组合
IM: 干扰减轻
IC: 干扰消除
MMSE: 最小均方差
AP: 天线端口
SNR: 信噪比
SINR: 信号对干扰噪声比
MIB: 每编码比特的交互信息
MMIB: 每比特平均交互信息
EESM: 有效指数SINR度量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LTE: 长期演进
LTE-A: LTE增强,Release 10以及LTE的更高版本
RF: 射频
UE: 用户设备
RLM: 无线链路监控
PDSCH: 物理下行线路共享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MBSFN: 单频网络多播/广播
INR: 干扰对噪声比
MCS: 调制编码方案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QPSK: 正交相移键控
QAM: 正交幅度调制
RBSF: 资源块子帧,即频率方向上的资源块时间方向上的时间子帧
BER: 误比特率
BLER: 误块率
AWGN: 加性高斯白噪声
EPA5: 根据3GPP技术规范36.104 V 10.2.0附件B.2(2011-05),使用5Hz的多普勒频率的“扩展行人A模型”多径衰落传播条件
EVA5: 根据3GPP技术规范36.104 V 10.2.0附件B.2(2011-05),使用5Hz的多普勒频率的“扩展车辆A模型”多径衰落传播条件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根据二维信号模式、参考资源单元(RE)和协方差测量。应当明白结合所描述的方法所做出的评论还可对于被配置成执行该方法的对应设备成立,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描述了特定方法步骤,对应的设备可包括执行所描述的方法步骤的单元,即使这样的单元并未明确说明或在图中示出。进一步地,应当明白在此说明的各示例方面的特征可彼此结合,除非另外特别指出。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施,尤其是在基于LTE和/或OFDM标准的网络以及尤其是在MIMO通信系统中。以下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进一步在基站(NodeB,eNodeB)或移动设备(或移动台或用户设备(UE))中实施。所描述的设备可包括集成电路和/或无源器件,并可根据各种技术制造。例如,所述电路可被设计为逻辑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光电路、存储器电路和/或集成无源器件。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信号可以是或可包括无线发送设备(或无线发射机或发送机)所发射的射频信号,具有在大约3Hz到大约300GHz的范围中的射频。该频率范围可对应于用于产生和检测无线电波的交流电信号的频率。
以下描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OFDM是将数字数据在多载波频率上编码的方案。OFDM是用作数字多载波调制方法的频分复用(FDM)方案。大量的近间隔的正交子载波信号可被用于承载数据。正交性可以防止子载波之间的串话干扰。数据可以被划分到若干并行数据流或信道,每个子载波一个。每个子载波可使用调制方案以低符号速率(例如正交幅度调制或相移键控)进行调制,保持总数据速率与处于相同带宽的单载波调制方案相似。OFDM可与编码OFDM(COFDM)和离散多音调制(DMT)本质相同。
以下说明协方差测量、协方差矩阵、信号协方差测量、噪声干扰协方差测量以及信号干扰协方差测量。协方差测量可将方差的概念归纳到多维度。例如,二维空间内的随机点的集合的变化可能未必全部以单个数字为特征,也不是x和y方向上的方差包括所有必需的信息。被称作为协方差测量的NRx×NRx测量,其中NRx代表接收天线数目,可需要完全表征二维变化。例如协方差测量可在数学上实施为协方差矩阵。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上,协方差矩阵(也叫做分散矩阵或方差协方差矩阵)可以是这样的矩阵:其位置i,j上的元素是随机向量(即,随机变量的向量)的第i个和第j个元素之间的协方差。该向量的每个元素可以是标量的随机变量,或者具有有限数量的观测经验值,或具有有限或无限数量的由所有随机变量的理论上的联合概率分布规定的潜在值。如果列向量X=(X1,...,Xn)T的项是随机变量,每个具有有限方差,则协方差矩阵S可以为项(i,j)是协方差cov(Xi,Xj)=E[(Xii)(Xjj)]的矩阵,其中μi=E(Xi)是向量X的第i个项的期望值。
以下描述多层异构网络、宏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目标小区以及干扰小区。多层异构网络(HetNet)可用于LTE和增强LTE标准以建立具有不仅仅一种类型的eNodeB的网络(异构网络),而且部署eNodeB具有不同的能力,最重要的不同Tx功率等级。这些eNodeB可通常被称为宏eNodeB(MeNB)或宏小区、微微eNodeB(PeNB)或微微小区,以及毫微微/家庭eNodeB(HeNB)或毫微微小区,且分别想要用于基本户外、户外热区和室内/公司覆盖。
宏小区可覆盖大小区面积(典型地小区半径是500米到1千米级别),具有在杂波之上的发射天线,并且发射功率为46dBm(20瓦特)的级别。它们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毫微微小区,也称为家庭eNodeB(HeNB),可以是由终点消费者安装(典型地室内的)的较低功率的小区。微微小区是运营商部署的小区,相对于宏小区eNodeB具有较低发射功率-典型地量级更小的级别。它们可典型地被安装在无线热点区域并可对所有用户提供访问。在UE连接到微微小区的场景中,微微小区可代表目标小区,而宏小区可代表提供强干扰的干扰小区。
以下描述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和基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干扰测量。为促进信道特征的估计,例如LTE的移动通信标准可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也被称为在时间和频率两者中所插入的导频符号。这些导频符号可在子帧内的给定位置提供信道估计。通过插值,可能跨越随意数量的子帧估计出信道,CRS可在每个物理天线端口中发送。它可用于解调和测量两者目的。它的模式设计可保证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可用于小区搜索和初始追赶,用于在UE处的相干解调/检测的下行链路信道估计以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测量。干扰测量可基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以噪声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形式执行,根据:
其中,
Np,i是天线端口i的导频数量;
是天线端口i的已解调导频;且
是天线端口i的导频的信道估计。
以下描述eICIC和近空白子帧(ABS)。eICIC可避免两者数据上的严重小区间干扰并可控制下行链路的信道。eICIC可基于具有交叉载波调度的载波聚合,或基于使用所谓的ABS的时域复用(TDM)。
基于ICIC的载波聚合可使得LTE-A UE能够同时连接到若干载波。它不仅可允许跨载波的资源分配,而且还可允许载波间基于调度器的快速切换而不用浪费时间的切换。在HetNet场景中简单原理可以是将可用频谱划分到例如两个单独分量载波并将主分量载波(PCC)分配到不同网络层。主分量载波可以是向UE提供控制信息的小区。每个网络层可额外地在被称为辅分量载波(SCC)的其他CC上调度UE。
基于时域复用的ICIC可周期性地为全部子帧将对其他造成严重干扰的来自eNodeB的传输进行消音(mute),以使受害eNodeB可以有机会在这些子帧中服务于它们的遭受来自干扰源eNodeB的严重干扰的UE。这一消音可不必完整,由于特定信号例如公共参考符号(除非被配置成MBSFN子帧)、主和辅同步信号(PSS和SSS)、物理广播信道(PBCH)、SIB-1和使用它们关联的PDCCH的寻呼可能必须甚至在原本被消音的子帧中被发送,如为了避免无线链路故障或由于后向兼容。对于PSS、SSS、SIB-1和寻呼的子帧消音的冲突将被最小化。因此,在子帧#0、#1、#5和#9中的消音将被最大可能地避免。这样消音的子帧可被叫做ABS。
以下描述白化滤波器、IRC接收机和MIMO检测器。噪声(或其它添加失真)通常可具有不平坦幅度谱。噪声白化滤波器可均衡信号的频谱,由此使其类似于白噪声频谱。噪声白化滤波器可增强低水平谱分量并可以衰减高水平分量。
干扰抑制组合(IRC)是可用在天线分集系统中通过使用分集信道中的噪声之间的互协方差来抑制共信道干扰的技术。干扰抑制组合(IRC)可用作为在小区可能重叠的区域中增加下行链路比特率的高效替换项。IRC接收机可在改进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方面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它可抑制小区间干扰。IRC接收机可典型地基于最小均方差(MMSE)准则,其可需要具有高准确度的信道估计和包括小区间干扰的协方差矩阵估计。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采用多个天线以增加系统容量并实现更好的服务质量。在空间复用模式中,MIMO系统可以通过在相同频带内并行传输多个数据流而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达到更高的峰值数据速率。MIMO检测器可被用于检测MIMO信道,该信道可由发射机的相应天线与接收机的相应天线之间的信道矩阵进行描述。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基于如下所述的星座符号、对数似然比(LLR)、交互信息(MI)和交互信息矩阵。替代比特x,通信系统根据将K比特组关联到星座中的点的映射s=map(x1,...,xK)发送从给定字母表或星座中选出的符号s。信道的出现将导致所接收的符号r与所发送的符号s不同。无线信道引入的符号失真可被建模为与复数因子相乘并加上噪声,因此所接收的符号r可被以下关系式描述:r=as+n。基于r和假定的信道模型,接收机可将边缘后验概率p(xk|r),xk∈{0,1}关联到K个原始比特的每一个。将概率馈入到解码算法中的过程可被表示为“软解码”,而将最可能比特馈入解码算法中的过程可被表示为“硬解码”。通过使用概率代替硬比特作为输入,错误解码性能可被显著提高。对数似然比(LLR)可以是这些边缘后验概率的简洁表示,对于所发送的比特xk其可如下被计算:
符号映射、传输信道和LLR压缩的级联可被描述为等效信道。根据香农的信道编码法则,假定选择了良好的信道码,信道容量可代表数据能够以任意低的错误概率被发送的速率的上边界。因此,最大化该等效信道的容量是有意义的。单个(边缘化)LLR的信道容量的表示,l将变成:
其中xk是原始比特,yk=Q(l)代表对其LLR的重构值,I(.;.)是随机变量之间的交互信息,H(.)是熵,H(.|.)是假设另一个被观测到时随机变量的条件熵。如果假设同样可能的输入比特H(Xk)=1,给定重构LLR、H(Xk|Yk)可被观测到,信道容量可仅仅依赖于原始比特的条件熵。最大化信道容量的问题可因此等效于最大化原始比特和压缩LLR之间的交互信息I(X;Y),这是为何最大交互信息(MMI)可被用作用于优化通信信道上的传输的合适设计准则。
交互信息可被用于估计在例如AWGN的噪声下在给定SNR下可由调制符号递送的信息的量。函数I(.)可描述所发送和所接收的调制符号之间的相对于SNR的交互信息,并可以是调制特定的,例如使用由LTE规定的三个调制方式QPSK,16QAM和64QAM。但是,从QPSK到16QAM以及从16到64QAM的主要区别可由SNR移位来描述,例如在大约5dB的范围内。
交互信息可等效表示为:
I(Xk;Yk)=H(Xk)-H(Xk|Yk)=H(Xk)+H(Yk)-H(Xk,Yk),其中H(Xk)和H(Yk)是边缘熵,H(Xk|Yk)是条件熵,并且H(Xk,Yk)是Xk和Yk的联合熵。量d(X,Y)=H(X,Y)-I(X;Y)=H(X)+H(Y)-2I(X;Y)可满足度量的特征,即三角不等式、非负性、不可识别性和对称性,并可用作交互信息度量的例子。其他量例如I(X;Y)、2I(X;Y)、4I(X;Y)、6I(X;Y)是交互信息度量的进一步的例子。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基于作为交互信息度量的一个例子的每编码比特平均交互信息(MMIB)度量。每编码比特平均交互信息可以是编码比特和它们的LLR值之间的平均交互信息。MMIB度量本身,一旦为例如QPSK,16QAM和64QAM所计算,可被用于模拟任何MCS和编码率的解码性能,而不需要定义任何依赖于MCS的调整因子。MMIB度量还可扩展到模拟HARQ(追赶和IR两者)和MIMO ML或准ML接收机。MMIB度量可将每个子载波(或子载波组)的SINR与包括接收的QAM符号的每个已编码比特和对应的对数似然比(LLR)之间的交互信息相联系。这将产生每比特平均交互信息(MMIB)测量,其可归结于如在那个特定信道上发送的情况下整个码字的“质量”。这一测量然后可被用于预测假设的MCS传输、或空时编码方案或空间复用方案的误块率。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基于如下所描述的有效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度量以及每编码比特平均交互信息。对于类似OFDM的通信系统,其中多个信道状态可在发送的码字上获取,链路性能预测可基于确定可将多个物理SINR观测(或MIMO信道的信道状态)映射到单个“有效SINR”度量SINReff的函数I(SINR1,SINR2)。这一SINReff可然后被输入到第二映射函数B(SINReff)以生成假设的码字传输的误块率(BLER)估计。N个SINR测量的集合可被表示为SINRn,0<=n<N,SINR,其中SINR测量可对应于传输该感兴趣的假设码字的单独数据子载波的(以及因此所关联的QAM符号的)SINR观测。
于是示例性有效SINR度量可被定义为:
其中α1和α2是常量,可被限制为相等且可以是MSC特定的,并且Γ可对应于所定义的统计测量。I(.)可以是通常被选择用于代表性能模型的参考函数,例如可通过使用对数函数导出的有效指数SINR度量(EESM),这可基于在码性能上使用Chernoff逼近达到统一边界。类似地可使用其他性能测量如容量或交互信息。Γ可被称为每编码比特平均交互信息(MMIB),或简单表示为M。当抛开α1和α2,即它们被设定为一,等式(III)的示例性有效SINR度量可被简化。也就是说,M可变为:
其中I(.)是可依赖于m所标识的调制类型和在星座中关联的比特标记的函数,其中m∈{2,4,6}分别对应于QPSK,16-QAM,64-QAM。Im(.)可将子载波SINR映射到对数似然比和包括QAM符号的二进制码字比特之间的平均交互信息。
由于星座中比特到符号映射的不对称性,每个QAM符号的m元组标记中的每个比特可感知不同的等效信道(统称为不等错误保护)。对于m元组的输入字,可存在m个交互信息函数Im,i,其中
Im可以使用数值方法被逼近,并然后可被存储用于后续使用。以上量可被称为每编码比特的交互信息或MIB,应该理解其可通过在“m”比特信道上进行平均而导出。此外,每比特平均交互信息(MMIB)可用于指代经由不同信道状态或SNR测量获得的平均。Im可被准确计算而不需要定义任何调整因子,且三个Im函数(即,对于m=2,4,6)可被指定,不需要依赖于编码率且可足够用于预测任何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性能。表1示出这三个示例MMIB的示例性数值逼近。
表1:三个示例性MMIB的数值逼近
三个MMIB可被表示为非重叠高斯分布的混合,其可由单独均值ci、标准偏差x和相关联的边缘概率定义,根据:
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基于如以下所描述MIMO方案、发射分集、空间复用、预编码矩阵、链路自适应、反馈机制和信道质量指示。在所谓的长期演进(LTE)的闭环空间复用发射中,用于信道自适应的反馈可包括三个值,它们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PMI)。通过CQI,发射机可选择15个调制字母表和码率组合之一用于发射。RI可通知发射机有关用于当前MIMO信道的有用空间发射层的数量,在当前标准中可不多于四个,并且PMI可用信号通知优选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索引。
MIMO技术可被集成在LTE物理层中。为LTE标准化的MIMO方案可包括发送分集方案以及空间复用模式。在LTE DL的MIMO空间复用模式内,可使用最多四个空间层,但是可仅仅发送两个独立码字。码字可以是可在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内发送的已编码比特块。eNB(eNodeB)可使用来自UE的反馈以便选择预定义集合(“闭环”MIMO)内的MIMO预编码矩阵,或依赖于“开环”MIMO,其中可使用固定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可被看作为一组自适应的复数权值,其在eNB天线端口处应用,目的是改进UE中的MIMO后处理的信号对噪声比。
即使具有开环MIMO,或发射分集方案,可需要来自UE的反馈来执行链路自适应(LA)。LA可以是由UE辅助的、由eNB可选择将要用于下一个TTI的DL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过程。LA可旨在使每个UE的信息数据速率适应其当前信道容量。在LTE中MCS可在特定用户的全部所分配的频率资源上是不变的,但是如果两个码字使用MIMO空间复用被同时发送,则每个码字可使用独立的MCS。UE可使用参考信号(“导频”)测量DL所接收的信号质量并向eNB报告每个码字的优选MCS。这一报告可使用信道质量指示(CQI)索引被用信号通知,并可总结所测量的信号质量以及还有UE能力,因为UE用信号通知MCS以使得在给定当前信道条件下,下一个码字可以以低于10%的误块率(BLER)被接收。因此,应当使得一组合适的BLER相对于信道质量阈值对UE可用,以便产生有意义的CQI反馈。链路抽象模型可被用于获取一组有效查找表(LUT),如使用如上说明的为了描述信道容量的交互信息度量的表示,CQI可根据该表进行报告。
PMI和RI值的反馈策略可包括以下示例性项:计算用于所有资源块的所有可能的预编码器和空间层数目的交互信息;并找出使得在所有资源块中的总交互信息最大化的层数目和预编码器的组合。RI可由这个层数目给出,并且PMI可由预编码器的索引码本给出。
CQI的反馈策略可基于将后均衡SINR在所有感兴趣资源R上平均。这可包括与每层的单个或多个RB而且与不同层的RB相对应的SINR。例如SINR映射可将若干SINR值映射到SISO AWGN信道的等效SNR值。这一等效AWGN信道可具有与原始OFDM系统相似的BLER性能。示例性映射由以下给出:
其中R对应于感兴趣的资源的数量,函数f可对应于指数或可由编码调制容量给定。取决于β值的CQI可被用于将到不同码率和调制字母表的映射进行调整。可执行从SINReff到对应CQI值的映射以使得可以实现低于0.1的BLER。示例性CQI反馈值可被定义为可在等效SISO AWGN信道以BLER<=0.1递送最高吞吐量的最高可能值。
图1是可包括宏小区和微微小区的用于示出微微小区的小区范围扩展的异构网络100的示意图。微微基站103、105与宏基站101相比,特征在于明显更低的发射功率。由于两种类型的基站中发功功率水平之间的较大的不一致,如图1所示,微微基站103、105的覆盖112a、114a相比宏基站101的覆盖110可明显地被限制。宏小区101的较大覆盖110可吸引更多的用户107、109朝向高功率的宏eNodeB,尽管它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高效地服务所有的用户终端。同时,较小功率基站的资源可仍然未充分利用。为了使微微UE在剧烈干扰场景中工作,可以引入小区范围扩展的概念。如图1所示,微微小区103、105的小区范围112a、114a可被扩展到扩展范围112b、114b,以便允许更多终端连接到微微eNodeB 103、105。使用小区范围扩展,可从宏小区卸载业务,并且可实现各种节点之间更加平衡的负载分配。以下关于图4、5和6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用于这种异构网络100中。用户设备107、109可实施这些方法400以灵活地连接到宏小区101或微微小区103、105。以下关于图5和6描述的设备500、600可在这样的用户设备107、109中实施。
图2是示出蜂窝网络的近空白子帧(ABS)和非ABS子帧中的干扰等级200的示意图。从以上关于图1的说明中可以看出在eICIC用例中UE 107可能遭受子帧之间的强干扰波动,如例如由于具有强干扰的子帧与明显更低干扰(ABS)的子帧交替。因此eNodeB 103可将两个所谓的时域测量子帧限制集211、212用信号通知给UE 107。这些限制集211、212可被定义为两个相互排斥的N比特模式,其中每个模式可表示N个子帧的周期重复序列。属于特定集合的子帧可以是对应于设为值1的比特的那些子帧。潜在含义是每个集合中的子帧可粗略地对应于同样的干扰情况。如图2描绘的,属于一个集合212的子帧可因此作为低干扰220子帧(ABS),而另一集合211中的那些子帧可具有高干扰210(非ABS)。此处,第二202、第三203、第五205和第八208子帧可经受低干扰等级220并因此可属于第二集合212,而第一201、第四204、第六206和第七207子帧可经受高干扰等级210并因此可属于第一集合211。以下关于图4、5和6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应用在这种具有不同干扰等级200的场景中。
如果干扰eNB在ABS模式发送,仅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同步信号和广播消息可被发送以实现Rel-8 UE的全部后向兼容性。CRS的发送可在PHICH、PCFICH、PDCCH和PDSCH上导致不想要的干扰。以下图3示出可受到来自非冲突干扰源的CRS干扰影响的不同物理信道的资源单元(RE)。
图3是包括二维度时间频率表示中的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300的示意图。水平轴可表示时间采样,并且垂直轴可表示频率。信号模式可包括数据信号“D”、控制信号“C”和干扰信号“R0”、“R1”、“R2”、“R3”、“R4”和“R5”。在一个例子中,数据和控制信号可并未因干扰源小区而失真。
二维信号模式还可被表示为“资源块”或更具体地表示为“RBSF”(资源块子帧)。RBSF可被定义为在频率方向可具有一个资源块长度(如180kHz)且在时间方向具有一个子帧的长度(如1ms)的块。
复合信号300的二维时间频率表示可根据3GPP技术规范36.211例如V8.4.0或更高版本而指定。在ABS场景中,仅LTE Rel-8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同步信号和广播消息可被发送以实现全部后向兼容性。然而CRS的传输可在这“无干扰通道”的中间在PHICH、PCFICH、PDCCH和PDSCH上导致不想要的干扰。图3示出可受到来自非冲突干扰源的CRS干扰影响的不同物理信道的RE。
符号“R0”可表示目标小区的CRS天线端口0,具有CRS移位0。符号“R3”可表示目标小区的CRS天线端口1,具有CRS移位0。符号“D”可表示没有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数据RE。符号“C”可表示没有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PDCCH RE。符号“R1”可表示在天线端口0且CRS移位1上具有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数据/PDCCH RE。符号“R4”可表示在天线端口1且CRS移位1上具有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数据/PDCCH RE。符号“R2”可表示在天线端口0且CRS移位2上具有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数据/PDCCH RE。符号“R5”可表示在天线端口1且CRS移位2上具有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数据/PDCCH RE。
在一个例子中,二维信号模式300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资源块。在一个例子中,接收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其包括多个无线帧,每个无线帧包括多个子帧且每个子帧包括多个子载波。在一个例子中,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可根据LTE标准化来标定尺寸,特别是Release 10或其更高版本,包括eICIC。在一个例子中,如关于图1所描述的,目标小区可以是微微小区且干扰小区可以是异构LTE网络的宏小区。
在具有非冲突公共参考信号(CRS)的时域eICIC场景中,在受害小区的小区边界的UE可在干扰源小区的ABS子帧期间被调度。在ABS子帧期间,PDSCH传输的干扰明显减少。但是,干扰源小区可继续发射CRS信号。CRS信号未必与受害小区的CRS信号冲突,并可能显示出对PDSCH和PDCCH传输的明显打扰。在图3中,示出了在UE接收的一个示例性RBSF。在具有冲突公共参考信号(CRS)的时域eICIC场景中,其在图3并未描绘出,不同干扰小区的两参考信号可能冲突,且该信号模式在时频位置可包括这两个干扰小区的参考信号。
从图3可观察到,目标小区的RE可根据它们所经历的干扰结构和等级被分类如下。
A)不具有来自干扰源的干扰的CRS,PDCCH&PDSCH RE,如仅仅接收机噪声。对应RE的噪声协方差可如下:
其中是AWGN信道的方差。
B)经历来自干扰源的CRS干扰的PDCCH&PDSCH RE。被干扰源(天线端口i&CRS移位v)的CRS所击中的数据RE处的干扰和噪声协方差矩阵可以如下:
其中Nv是CRS移位v的干扰源的数量,且hj,AP-i是来自天线端口AP-i的第j个干扰源的信道。
以下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公开了一种可以考虑由非冲突干扰源导致的CRS干扰以实现准确链路自适应的CSI反馈估计方案。这些方法和设备可使用来自受扰的和未受扰的资源单元的交互信息的组合,并可因此被表示为“加权度量组合(WMC)”方法和设备。以下描述的图6描绘了这样一种出现了两种具有不同CRS移位的非冲突干扰源的示例WMC设备600。
图4是根据本公开用于基于复合信号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400的示意图。该方法400可包括在接收机电路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复合信号(参见401),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该方法4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参见403)。该方法4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参见405)。该方法4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参见407)。第一和/或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可被确定为以上描述的示例交互信息度量的一种或组合,特别是基于以上关于表1所描述的交互信息函数I2(γ)、I4(γ)和I6(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关于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被包括在复合信号401的数据资源单元中的小区特定信息,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参见405)。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关于被包括在小区特定信息中的天线端口和参考信号移位,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参见40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确定信道估计。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的Cholesky分解,确定信道估计。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与包括在复合信号中的从目标无线小区接收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之间的功率偏移确定信道估计。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基于信道估计确定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特别是为多个子载波中的特定子载波确定SINR。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确定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是基于例如如以下描述的解调类型、预编码器以及秩中的至少一个。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参见405)是基于例如以下所描述的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的函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该函数取决于调制类型。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包括将该函数在多个子载波的至少一个子集上进行平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关于多个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或关于多个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通过使用例如以下关于等式(10)所描述的零加权而打孔该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例如以下描述的,基于加权的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加权的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例如如下描述的,基于关于调制类型服从最大准则的有效交互信息(参见407),为每个预编码器和每个秩确定最大加权交互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例如如下所描述的,基于关于预编码器上的最大加权交互信息的和的最大准则,为每个秩确定最优预编码器和对应的有效交互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例如以下描述的,将每个秩的最优预编码器的有效交互信息(参见407)映射到信道质量指示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例如如以下所描述的,确定秩标识,其被配置成识别优化用户设备的吞吐量的秩。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方法400可包括报告最优预编码器、对应的有效交互信息和秩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例子中,该方法400可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方框1到7的任一个以及它们的子方框的任一个。
方框1:为未被CRS干扰击中的数据RE估计交互信息度量,包括以下子方框:
子方框1a:根据等式(1)估计噪声协方差矩阵
子方框1b:基于计算归一化信道估计如以下所示。
其中Htarget是基于CRS或CSI-RS的目标小区的信道估计,并且其是NRx×NTx维度的,L是噪声协方差矩阵Rn的Cholesky分解,以及ρa是如3GPP所规定的,CRS与不具有CRS的OFDM符号中的数据RE之间的功率偏移。
子方框1c:在秩-1(例如在LTE中l可能是从1到4)为所有预编码器和调制类型计算交互信息度量如下。这一子方框可针对所有支持的秩假设进行重复。
其中,E()是期望操作符,I2,I4,I6是依赖于调制的每比特交互信息度量,并且可在线计算或通过使用查找表计算,
是用于特定子载波的、基于归一化信道估计并且以预编码Pj为条件所计算的后均衡SINR,
是以预编码Pj为条件的对于调制M和秩1的平均交互信息,
都是Nl×1维,
Nl是层数,且isc是子载波索引。
方框2:为被来自AP-I和CRS移位v的干扰源CRS所击中的数据RE计算交互信息,包括以下子方框。这一方框可对不同的CRS移位和天线端口重复执行。
子方框2a: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其可反映数据RE所经历的干扰。以下关于图4描述用于估计被CRS干扰所击中的数据RE上的该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不同示例方法。
子方框2b:如下所示基于计算归一化信道估计
其中Htarget是基于CRS或CSI-RS的目标小区的信道估计,并且其是NRx×NTx维度的,
Lv,AP-i是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Cholesky分解,
以及ρb是如3GPP所规定的,CRS与具有CRS的OFDM符号中的数据RE之间的功率偏移。
子方框2c:在秩l(例如在LTE中l可能是从1到4)为所有预编码器和调制类型计算交互信息度量如下。这一子方框可对所有支持的秩进行重复。
其中,I2,I4,I6是依赖于调制的交互信息度量,并且可在线计算或通过使用查找表计算,
是基于归一化信道估计并且以预编码器Pj为条件而为特定子载波所计算的SINR,
是以预编码器Pj为条件的对于调制M和秩l的平均交互信息,
都是Nl×1维,
Nl是层数。
方框3:交互信息的加权度量组合以得到子帧的有效的交互信息M,包括以下子方框。该组合可对所有调制、预编码器和秩做出。
其中,
是以预编码器Pj为条件的对于调制M和秩-1的组合交互信息,
NTotal是子帧中数据RE的总数,
NUnhil是未被非冲突干扰源的CRS击中的数据RE的数量,以及
是被来自AP-i,CRS移位为v的非冲突干扰源的CRS击中的数据RE的数量。
方框4:如以下所示为秩-1的每个预编码器计算最大可实现的这一方框可对所有秩重复。
方框5:为每个秩计算最优预编码器和对应的MI,如其中NCB是码本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方框6:使用对于每个秩-l的最优预编码器所估计的MI以通过将MI映射到CQI表而计算CQI。
方框7:估计优化UE吞吐量的秩。对应的秩可被报告为RI(秩标识)。也可报告以该秩为条件的最优PMI和CQI。
在一个例子中,如以上所述,方法400可包括方框1和4到7的任一个。这
一例子中,如方框2和3所描述的被CRS干扰所击中的数据RE的交互信息可如以下等式所描述被标记为擦除字(erasure)(零)。
等式(10)可描述低复杂度变量,在此之后表示为“CSI打孔”,其中被CRS干扰击中的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估计不是必须需要的。该算法可与以上描述的WMC类似,但通过将被CRS干扰击中的数据RE的交互信息设置为0,方框2和3可被取代,即方框2和3可被节省由此节约复杂度。
通过打孔,带有高CRS干扰的数据RE可被标记为擦除字。可将带有CRS干扰(具有特定移位)的数据RE以及没有CRS干扰的数据RE上的RRSI进行比较以便决定打孔或不打孔该交互信息度量。CSI打孔对于以下接收机可以是特别有用的:CRS打孔接收机、没有CRS干扰减轻能力的接收机、以及可使用基于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估计且不能用于CSI反馈的CRS干扰抑制接收机。
以下描述用于估计或确定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不同示例方法。这些方法可用在如上所述的方框2a中。根据接收机的CRS干扰处理的种类,可使用这些方法的一个或更多个。
关于干扰抑制接收机,可如以下例子中所描述的那样确定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
在第一例子中,其可被称为“参量干扰减轻”,计算被来自AP i且CRS移位v的干扰源CRS所击中的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可根据:
其中Nv是CRS移位为v的主要干扰源的数量,并且是来自天线端口AP-I的第j个干扰源的信道,是基于目标小区的CRS和DMRS的噪声协方差,其根据:
其中yp是所接收的导频信号,是目标小区的估计信道,并且xp是已知导频信号。
在第二个例子中,计算被来自AP i且CRS移位v的干扰源CRS所击中的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可根据:
Nv是CRS移位为v的主要干扰源的数量,是来自天线端口AP-I的第j个干扰源的估计CRS干扰功率。等式(E7)中的是基于目标小区的CRS和DMRS的噪声协方差,其根据:
其中yp是所接收的导频信号,是目标小区的估计信道,并且xp是已知导频信号。
等式(E7)中来自AP-I的CRS干扰功率估计可根据“基于导频差值的功率估计”算法而估计出,如以下所描述:
其中M2表示信号加噪声功率,表示来自天线端口AP-i的干扰功率。
等式(E8)中由干扰源的导频(AP-i)所经历的干扰和噪声功率可如下计算:
其中,
表示噪声功率估计。
等式(E9)和(E10)中干扰源的两个相邻解调导频(AP-i)之间的差值ei(n,n-1),可被如下计算,其中AP-i表示天线端口标号i,如从1到4,
其中表示子载波n处的解调导频,且表示子载波n-1处的解调导频。
可替换地,等式(E7)中来自AP-I的CRS干扰功率估计可根据如以下所描述的“M1M2功率估计”算法来估计:
其中AP-i表示天线端口号i,如1到4,其中干扰源的解调导频(AP-i)上的二阶矩M2可被表示为:
其中表示实部操作符,并且干扰源的解调导频(AP-i)上的一阶矩M1可被表示为:
其中表示虚部操作符。
在第三个例子中,计算被来自AP为i且CRS移位为v的干扰源CRS所击中的数据RE的干扰和噪声协方差矩阵可根据:
假设对于所有的l,并且对于所有m≠n,这可对于每个申请者集合Iaggressor单独成立。值为的随机变量可模拟干扰源i∈Iaggressor(k,l)的所发射的CR信号,且可以为对应的信道矩阵。
关于CRS缩放接收机,可如缩放版本而估计干扰和噪声协方差矩阵如下:
其中
是在未被CRS干扰击中的数据RE上测量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以及
是在被来自CRS移位v和天线端口i的干扰源的CRS干扰所击中的数据RE上测量的RSSI。
关于CRS消除接收机,可如下所述的如缩放版本的而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CRS干扰消除之后的残留干扰和噪声可能未必是可忽略的,以下所描述的三个可替换方式可被用于估计CRS干扰消除之后数据RE上的有效噪声。
根据第一个替换方式,以下所描述的估计算法可被用于估计干扰源eNB的CRS干扰已被消除的数据RE上的有效噪声和干扰协方差。对于干扰源CRS信号所使用的每个天线端口,可计算单独的协方差矩阵。以下方框可以是需要的。
1.估计来自的CRS受扰资源单元上的协方差矩阵
假设对于所有的l,对于所有m≠n,这可对于每个申请者集合Iaggressor单独成立。
2.估计受害信号的CRS-RE上的协方差矩阵,即
3.以如上描述的与协方差矩阵估计相同的方式为没有CRS干扰的所有RE估计噪声,即
有效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可由以下给出
在等式(A6)中,协方差矩阵可反映干扰源干扰分量、噪声分量Rn和信道估计误差相关分量RCE
根据第二替换方式,由已消除的干扰源的信道估计误差导致的残留干扰和噪声可被表示如下:
其中是在干扰源K(CRS移位v和天线端口i)的导频上所测量的噪声,γk是干扰源K的信道估计滤波器增益,且是在特定移位v和天线端口i上的NAgg主要干扰源的CRS干扰消除之后的数据RE上的噪声和残留干扰。
根据第三替换方式,可应用与如在等式(11)的CRS缩放接收机类似的原理,但是例外是可在CRS干扰消除之后在数据RE上测量。
图5是根据本公开用于根据复合信号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接收机电路500的示意图。
接收机电路500可包括第一单元501用于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复合信号,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512和受扰514数据资源单元。接收机电路500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单元503用于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512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516。接收机电路500可进一步包括第三单元505用于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514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518。接收机电路500可进一步包括第四单元507用于根据第一交互信息度量516和第二518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52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收机电路500的第三单元505可基于服从天线端口和CRS移位配置的受扰数据资源单元514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51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收机电路500可包括加权单元660用于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516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518的加权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52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收机电路500可包括反馈单元用于基于该有效交互信息520,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机电路500可实施如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方法400。
图6是根据本公开使用通过加权度量组合(WMC)的CSI反馈的高级接收机600的示意图。
接收机600可包括第一预处理级610用于对未受扰数据RE进行预处理,第二预处理级620用于对关于天线端口1到N具有第二CRS移位的受扰数据RE进行预处理,以及第三预处理级630用于对关于天线端口1到N具有第一CRS移位的受扰数据RE进行预处理。第一和第二CRS移位和天线端口在以上描述的图3中示例性示出。第一预处理级610可包括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器611用于估计受害CRS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以及白化滤波器612用于对受害CRS的所估计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应用空间白化滤波操作。
第二预处理级620可为每个天线端口AP-0到AP-N包括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器621a到621n用于估计具有第二CRS移位的每个受扰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以及白化滤波器622a到622n用于对每个所估计的受扰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应用空间白化滤波操作。
第三预处理器级630可为每个天线端口AP-0到AP-N包括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器631 a到631n用于估计每个具有第一CRS移位的受扰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以及白化滤波器632a到632n用于对每个所估计的受扰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应用空间白化滤波操作。
三个预处理器级610、620、630可提供如每个资源块(RB)的协方差矩阵,例如每PB9个协方差矩阵,它们可被传递到信道估计方框641、642、643、644、645,这些方框可通过信道估计单元640接收信道系数估计,如每RB 4个信道估计。在信道估计方框641、642、643、644、645中,可根据协方差矩阵计算出归一化信道估计,如每RB 4个归一化信道估计,然后它们被送入度量计算单元650用于执行每RB的解预编码、SINR计算和度量计算。度量计算单元650可提供每RB的交互信息、秩和调制,如每RB 9个集合,可以是864个值。这一交互信息可被送入加权度量组合单元660用于根据6×16个值,计算每RB的加权交互信息和调制,如每RB一个集合。这一加权交互信息可被送入CSI反馈单元670用于执行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可包括子带和/或宽带平均以及PMI/CQI/RI计算。
在一个例子中,用于估计受害CRS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器611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子方框1a或关于以上所描述的等式(1)而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在一个例子中,用于为关于天线端口1到N具有第二CRS移位的每个受扰数据RE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器621a到621n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子方框2a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在一个例子中,用于为关于天线端口1到N具有第一CRS移位的受扰数据RE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估计器631a到631n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子方框2a估计噪声和干扰协方差。
在一个例子中,信道估计方框641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子方框1b估计信道系数。在一个例子中,信道估计方框642、643、644、645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子方框2b估计信道系数。在一个例子中,度量计算单元650可如以上关于图4描述的根据用于未受扰数据RE的子方框1c并根据用于受扰数据RE的子方框2c计算该度量。在一个例子中,加权度量组合单元660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方框3计算加权交互信息。在一个例子中,CSI反馈单元670可根据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的方框4、5、6和7的一个或更多而计算反馈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用于预处理未受扰数据RE的第一预处理级610、信道估计方框641和用于未受扰数据的度量计算单元650可在如以上关于图5所描述的接收机电路500的第二单元503内实施。在一个例子中,用于预处理受扰数据RE的第二和第三预处理级620、630、信道估计方框642、643、644、645和用于受扰数据RE的度量计算单元650可在以上关于图5所描述的接收机电路500的第三单元505内实施。在一个例子中,加权度量组合单元660和CSI反馈单元670可在如以上关于图5所描述的接收机电路500的第四单元507内实施。
以上描述的方法400和设备500、600可满足支持时域测量子帧限制的要求。CSI反馈测量可反映接收机性能测量集合细节。在属于特定集合的子帧上所测量的干扰并不与属于另一集合的子帧的干扰测量相混合。
关于图7、8、9和10,执行链路水平仿真以比较在ABS期间通过CSI反馈方案的所公开的方法和设备的性能。以下表2所示出的配置用于该仿真:
表2:用于仿真的配置
图7是示出对于干扰源SNR为16dB且EPA-5信道,WMC CSI反馈接收机7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7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7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图8是示出对于小区范围扩展为12dB且EPA-5信道,WMC CSI反馈接收机8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8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8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图9是示出对于干扰源SNR为16dB且EVA-5信道,WMC CSI反馈接收机9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9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9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图10是示出对于小区范围扩展为12dB且EVA-5信道,WMC CSI反馈接收机1002以及打孔CSI反馈接收机1003相对于CSI反馈接收机1001的数据吞吐量的性能图。
在此公开的方法和设备的优点,即当使用CSI反馈计算方案时所获取的巨大增益在图7到10中示出。左边的点示出固定INR而右边的点示出固定SIR的情况。与CSI计算方案相对比,通过采用应用了所公开方法的高级接收机可实现的增益可通过实现准确链路自适应来保持。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基于在接收机电路接收的复合信号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1100的示意图,例如以上关于图5所描述的接收机电路500。该方法1100可包括在接收机电路接收复合信号(参见1101)。该方法11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参见1103)。该方法11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与第一协方差测量不同的第二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参见1105)。该方法11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参见1107)。
在方法1100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复合信号可包括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在方法1100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参见1103)可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以及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参见1105)可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协方差测量可以是协方差矩阵,并可如以上关于图4所描述而计算。
通过使用以上描述的方法400、1100和设备500、600,不同的交互信息度量可被估计以反映有CRS干扰或无CRS干扰的数据RE所经历的信道质量。进一步地,交互信息度量的加权组合可反映整个子帧中的数据RE所经历的信道质量。用于被CRS干扰击中的数据RE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不同估计方法可基于解调路径上使用的CRS减轻接收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数据RE的CSI打孔可被用于如当噪声和干扰协方差不可用时标记擦除字。所公开的用于PDSCH的方案还可被应用针对PDCCH的无线链路监控(RLM)。CSI反馈计算可反映ABS期间的实际信道质量,并因此可实现准确链路自适应。与CSI反馈方案相对比,高级接收机所引起的增益可在链路自适应中被保持。
以下示例关于进一步的实施例。例1是一种方法,包括:在接收机电路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复合信号,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2中,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关于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包括在复合信号的数据资源单元中的小区特定信息,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3中,例2的主题可以可选择地包括关于包括在小区特定信息中的天线端口和参考信号移位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4中,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择地包括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确定信道估计。
在例5中,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的Cholesky分解,确定信道估计。
例6中,例1-5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与包括在复合信号中的从目标无线小区接收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之间的功率偏移,确定信道估计。
例7中,例4-6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用于多个子载波中的特定子载波的信道估计,确定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
例8中,例7中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调制类型、预编码器和秩的至少一个确定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
例9中,例7-8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的函数,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10中,例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依赖于调制类型的函数。
例11中,例9-10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在多个子载波的至少一个子集上对该函数进行平均。
例12中,例1-11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关于多个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该第一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关于多个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该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13中,例1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过使用零加权将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打孔。
例14中,例12-13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加权的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加权的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15中,例1-14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服从关于调制类型的最大准则的有效交互信息,为每个预编码器和每个秩确定最大加权交互信息。
例16中,例1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关于预编码器上的最大加权交互信息的和的最大准则,为每个秩确定最优预编码器和对应的有效交互信息。
例17中,例16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将用于每个秩的最优预编码器的有效交互信息映射到信道质量指示表。
例18中,例1-17中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确定秩标识,其被配置成识别优化用户设备吞吐量的秩。
例19中,例18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报告最优预编码器、对应的有效交互信息以及秩标识的至少一个。
例20是一种接收机电路,包括:第一单元,被配置成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第二单元,被配置成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第三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第四单元,被配置成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21中,例20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第三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服从天线端口和CRS移位配置的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22中,例20-21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加权单元,被配置成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加权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在例23中,例20-22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反馈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有效交互信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例24是一种方法,包括:在接收机电路接收复合信号;基于第一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与第一协方差测量不同的第二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25中,例24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复合信号包括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其中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是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且其中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是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
例26是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接收机电路,被配置成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以及发送机电路,被配置成将包括有效交互信息的基带信号在射频载波上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基带信号通过空中链路发送到基站。
例27中,例26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基于服从天线端口和CRS移位配置的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28中,例26-27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加权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29中,例26-28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发射机电路进一步包括:被配置成将载送有效交互信息的基带信号转换成模拟基带信号的数字到模拟转换器,以及被配置成将模拟基带信号调制到射频载波的调制器。
例30是一种方法,包括:用于在接收机电路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的装置;用于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用于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用于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装置。
例31中,例30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被配置成关于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并被包括在复合信号的数据资源单元中的小区特定信息而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32中,例3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被配置成关于小区特定信息中所包括的天线端口和参考信号移位而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例33中,例30-32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关于多个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第一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以及用于关于多个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
例34中,例30-33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将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打孔的装置。
例35中,例33-34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装置被配置成基于加权的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加权的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和来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36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被配置成发送包括数据资源单元的OFDM信号;以及移动设备,被配置成从基站和多个干扰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其中移动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例37中,例36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确定信道估计。
例38中,例36-3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对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的Cholesky分解而确定信道估计。
例39中,例36-38中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与从基站接收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之间的功率偏移确定信道估计。
例40中,例36-39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对多个子载波的特定子载波的信道估计而确定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
例41中,例36-40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移动设备被配置成将基于有效交互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到基站。
例42是一种电路,包括:用于在接收机电路接收复合信号的装置;用于基于第一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用于基于与第一协方差测量不同的第二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装置。
例43中,例4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该复合信号包括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其中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是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且其中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是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
例44中,例42-43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将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打孔的装置。
例45中,例44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将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打孔的装置被配置成根据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之间的比较,将干扰的数据资源标记为擦除字。
例46是一种存储了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使计算机执行例1-19、24-25以及30-35的一个的方法。
例47中,例2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噪声协方差,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以及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确定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干扰。
例48中,例4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基于所确定的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干扰,计算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并解调该复合信号。
例49中,例25、47和48的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消除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干扰,并在干扰消除之后确定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残留干扰。
例50中,例4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根据残留干扰计算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并解调该复合信号。
此外,尽管已经关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的仅仅一个公开了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和方面,如果对任何给定或特定应用可能是令人合意的或有优势的,这些特征和方面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或方面相结合。此外,就术语“包括”、“具有”、“带有”或它们的其他变形被用于详细说明或权利要求书来说,这些术语意图是以与术语“包含”类似的包含的意思。此外,应当明白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以离散电路、部分集成的电路或全部集成的电路或编程手段实施。此外,术语“示例性的”、“例如”和“如”仅仅含义为示例的,而不是最佳或最优的。
尽管已经在此解释和描述了特定的方面,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概念的前提下,可将所示和所描述的特定方面替代为各种替换和/或等效实施方式。本申请意图覆盖在此讨论的特定方面的任何调整或变形。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接收机电路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
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
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
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确定信道估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的Cholesky分解,确定信道估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与包括在复合信号中的从目标无线小区接收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之间的功率偏移来确定信道估计。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于用于多个子载波中的特定子载波的信道估计,以及基于调制类型、预编码器和秩的至少一个,确定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是基于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的函数,其中该函数取决于调制类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
关于多个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该第一交互信息度量;以及
关于多个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加权该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零加权将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打孔。
9.如权利要求7或8的方法,包括:
基于加权的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加权的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于服从关于调制类型的最大准则的有效交互信息,为每个预编码器和每个秩确定最大加权交互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于关于预编码器上的最大加权交互信息的和的最大准则,为每个秩确定最优预编码器和对应的有效交互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包括:
将用于每个秩的最优预编码器的有效交互信息映射到信道质量指示表;以及
确定秩标识,其被配置成识别优化用户设备吞吐量的秩。
13.一种接收机电路,包括:
第一单元,被配置成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
第二单元,被配置成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
第三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
第四单元,被配置成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机电路,
其中第三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服从天线端口和CRS移位配置的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15.一种电路,包括:
用于在接收机电路接收复合信号的装置;
用于基于第一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
用于基于与第一协方差测量不同的第二协方差测量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装置,其中复合信号包括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其中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且其中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包括:
用于将第二交互信息度量打孔的装置。
1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被配置成发送包括数据资源单元的OFDM信号;以及
移动设备,被配置成从基站和多个干扰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
其中移动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噪声和干扰协方差测量确定信道估计。
1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了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2之一的方法。
20.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接收机电路,被配置成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包括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和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复合信号;
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基于非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基于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以及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组合确定有效交互信息;以及
发送机电路,被配置成将包括有效交互信息的基带信号在射频载波上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基带信号通过空中链路发送到基站。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基于服从天线端口和CRS移位配置的受扰数据资源单元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矩阵来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该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基于第一交互信息度量和第二交互信息度量的加权和确定有效交互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该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关于从多个无线小区接收的被包括在复合信号的数据资源单元中的小区特定信息来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基带电路被配置成关于被包括在小区特定信息中的天线端口和参考信号移位来确定第二交互信息度量。
CN201410698755.3A 2013-09-30 2014-09-26 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19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10833.4 2013-09-30
DE102013110833.4A DE102013110833B4 (de) 2013-09-30 2013-09-30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Bestimmen von effektiven gegenseitigen Information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9002A CN104519002A (zh) 2015-04-15
CN104519002B true CN104519002B (zh) 2018-12-04

Family

ID=5267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875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19002B (zh) 2013-09-30 2014-09-26 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44121B2 (zh)
CN (1) CN104519002B (zh)
DE (1) DE10201311083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9540B1 (en) 2008-08-07 2012-08-21 Hypres, Inc. Two stage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466656B2 (ja) * 2011-02-14 2014-04-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826419B2 (en) * 2014-04-15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cell acquisition for LTE TDD systems or CSG/eMBMS capable UEs
US10333609B2 (en) 2014-04-27 2019-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generating transmission signal using preprocessing filter of MIMO transmitter
JP6640741B2 (ja) * 2014-05-06 2020-02-0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共分散行列を適応的に用いて、グループ単位の前処理フィルタを共有するmimo受信機の複雑度を低減する方法
DE102014118600A1 (de) * 2014-12-15 2016-06-16 Intel IP Corporati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von gegenseitigen Informationen
KR102375186B1 (ko) * 2015-05-28 2022-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복호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DE102015110066B3 (de) * 2015-06-23 2016-07-21 Intel IP Corporati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von Kanalzustandsinformationen
DE102015122564B4 (de) * 2015-12-22 2021-06-10 Intel IP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eines signals
WO2017133772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adapting a beam shape of a beam
CN107659375B (zh) * 2016-07-25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0936965B2 (en) 2016-10-07 2021-03-02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igh dimensional data sets
CN107070581B (zh) * 2016-12-29 2019-10-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以及基站
US11044005B2 (en) 2017-01-06 2021-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8152694A1 (en) * 2017-02-22 2018-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tual-information based recursive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WO2018170870A1 (en) 2017-03-24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8199584A1 (ko) * 2017-04-24 2018-11-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위상 트래킹 참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IT201700055080A1 (it) * 2017-05-22 2018-11-22 Teko Telecom S R L Sistema di comunicazione wireless e relativo metodo per il trattamento di dati fronthaul di uplink
US10674520B1 (en) * 2017-05-31 2020-06-0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user device communications over optim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KR102470863B1 (ko) * 2018-03-09 2022-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량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42993B1 (ko) * 2018-05-11 2023-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7016296B2 (ja) * 2018-06-29 2022-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GB2576210B8 (en) * 2018-08-10 2020-10-21 Tcl Communication Ltd Downlink transmission with two-stage feedback:early prediction-based feedback of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EP4283935A1 (en) * 2022-05-27 2023-11-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with reduced complexit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630A (zh) * 2005-11-09 2008-11-1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无线电资源的选择
CN103155624A (zh) * 2010-10-08 2013-06-1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lte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0063B2 (en) * 2006-07-26 2012-01-0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ymbol-level combining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s with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nd/or repetition coding
US8520747B2 (en) * 2008-03-20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with impulsive interference
US8520755B2 (en) * 2008-12-23 2013-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based on received data
CN102714557B (zh) * 2010-01-21 2014-08-06 诺基亚公司 用于无线电链路监控的基于互信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计器及方法
ES2418489T3 (es) * 2010-02-16 2013-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ctar una señal de OFDM transmitida en un receptor que tiene al menos dos ramas receptoras
US9585024B2 (en) * 2010-07-27 2017-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rganiz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20120113961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apable Wireless Terminals
US8780752B2 (en) * 2011-03-0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054767B2 (en) * 2011-09-27 2015-06-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obust transceiver design
JP6166086B2 (ja) * 2013-03-28 2017-07-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機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630A (zh) * 2005-11-09 2008-11-1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无线电资源的选择
CN103155624A (zh) * 2010-10-08 2013-06-1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lte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2583A1 (en) 2015-04-02
US9544121B2 (en) 2017-01-10
DE102013110833A1 (de) 2015-04-02
CN104519002A (zh) 2015-04-15
DE102013110833B4 (de)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9002B (zh) 用于确定有效交互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85465B (zh) 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中的方法
CN10225568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943174B1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noma) 무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350688B (zh) 用于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45009B (zh) 基于参考信号的信道反馈
CN10679726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9030992B2 (en) Pilot aid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4125051B (zh) 用于减轻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US94563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decentraliz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41317A (zh)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的多个csi报告
CN104936219B (zh) 用于干扰源调度检测及噪声和干扰源参数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58361A (zh)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管理
CN107408965A (zh) 用于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信道反馈设计
Ikuno System leve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LTE downlink
CN10540915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自适应分层调制实现均等差错保护的方法和节点
CN105340325A (zh) 对云无线接入网中的中继器的伺机激活
CN104253776B (zh) 用于基于第一和第二协方差度量来处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Biton et al. Distribut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joint scheduling and power control under noise rise constraints
US9312978B2 (en) Pilot aid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Elbassiouny et al. Link lev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Small Cells
Miao et al. Configurable distribu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5g new radio: Resource bundling and diversity trade-off
Einhaus et al. Performance study of an enhance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LTE
Wang et al. A collaborative spectrum-sharing framework for LTE virtualization
Tavares et al. Manag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with advanced receivers and rank adaptation in 5G small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