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266B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266B
CN106797266B CN201580055366.1A CN201580055366A CN106797266B CN 106797266 B CN106797266 B CN 106797266B CN 201580055366 A CN201580055366 A CN 201580055366A CN 106797266 B CN106797266 B CN 1067972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dmrs
scid
transmission
blind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3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266A (zh
Inventor
吴振荣
李晓镇
申哲圭
李周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7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与IoT技术融合的通信技术和其系统、与超4G系统相比用于支持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本公开可以被应用于智能服务(诸如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者连接的汽车、保健、数字教育、零售业、安保和安全有关的服务,等等)。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并且建议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用于检查关于从干扰小区传送的数据的传输参数的步骤;用于基于传输参数来确定干扰信号是否存在的步骤;用于基于传输参数和关于干扰信号是否存在的确定任何之一来确定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AICS)技术是否被应用的步骤;以及用于基于NAICS技术是否被应用的确定来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 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消除和抑制下行链路数据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4G通信系统的商业化起为了满足用于无线数据业务的增加的需求,开发关注于第5代(5G)或pre 5G通信系统。为此理由,5G或pre 5G通信系统被称作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为了完成高数据速率,对在毫米波(mm波)波段(例如,60GHz波段)上实施5G通信系统给予考虑。为了减少传播损失并且提高传播距离,5G通信系统很可能容纳各种技术,诸如波束成形、海量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而且,为了5G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增强,对诸如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超密度网路、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活动网络(moving network)、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和干扰消除之类的各种技术进行研究。此外,进行中的研究包括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的使用、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以及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
同时,因特网从其中通过人类生成和消耗信息的以人类为中心的通信网络向其中分布式事物或者组件交换和处理信息的物联网(IoT)演变。基于云服务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和IoT的组合产生万物互联技术。为了保证实施IoT所需要的感测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以及安全技术,最近的研究已经关注于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以及机器类型通信(MTC)技术。在IoT环境中,可以提供智能因特网技术,其能够收集和分析从连接的事物生成的数据以创建用于人类生活的新的值。IoT能够通过遗留信息技术(IT)和各种产业的会聚被应用于诸如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者连接的汽车、智能电网、保健、智能家电以及智能医疗服务之类的各个领域。
因此,存在各种尝试来将IoT应用于5G通信系统。例如,借助于诸如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之类的5G通信技术来实施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和机器类型通信(MTC)技术。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前述云RAN的应用是5G和IoT技术之间的会聚的示例。
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演进为除了能够提供早期面向语音的服务外还提供数据和多媒体服务的高速度、高质量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最近,已经开发了各种移动通信标准,诸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定义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LTE-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中定义的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以及在IEEE中定义的802.16,来支持高速的、高质量无线分组数据通信服务。具体地,LTE是被开发以利用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传输并且最大化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的通信标准。LTE-A是LTE的演进版本,用于提高数据传输能力。
典型地,LTE基站和终端基于3GPP版本8或9,而LTE-A基站和终端基于3GPP版本10。3GPP标准组织正为用于超过LTE-A的更改进性能的下一版本做准备。
现存的第3代和第4代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HSDPA、HSUPA、HRPD,和LTE/LTE-A)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信道敏感调度技术来提高传输效率。
AMC允许发射机调整将被传送的数据量以适于信道条件。也就是说,发射机能够对于不良信道条件减少数据传输量以便将接收信号误差概率维持在某一水平,或者对于良好信道条件增加数据传输量以便有效地传送大量信息,同时将接收信号误差概率维持在预定水平。
信道敏感调度允许发射机在多个用户之中有选择地服务于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用户,由此与通过固定地分配信道服务于单个用户相比较,提高系统容量。系统容量的该增加被称为多用户分集增益。
AMC和信道敏感调度两者都是基于来自接收机的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在最有效的时间采用最佳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
在与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一起使用AMC的情况下,考虑用于传送信号的空间层和秩的数量可能是必要的。在该情况下,发射机考虑用于MIMO传输的层的数量以及编码率和调制方案来确定最优数据速率。
用于利用多个发射天线传送无线电信号的MIMO方案被分类为两个主要类别之一:用于向一个终端传送信号的单用户MIMO(SU-MIMO)以及用于向多个用户传送信号的多用户MIMO(MU-MIMO)。在SU-MIMO方案的情况下,多个发射天线被用于通过多个空间层向单个用户传送多个无线电信号流。这时,接收机不得不具有多个接收天线来支持多个空间层。在MU-MIMO的情况下,多个发射天线被用于通过多个空间层向多个用户传送多个无线电信号流。
与SU-MIMO相比较,MU-MIMO的优点在于接收机不需要具有多个接收天线。然而,使用相同频率和时间资源被传送到不同的接收机的无线电信号很可能彼此干扰。
最近,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来以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代替在遗留第二和第三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码分多址(CDMA)。3GPP和3GPP2处于基于OFDMA的演进系统的标准化的中间。与CDMA相比,预期OFDMA将提供更优良的系统吞吐量。允许OFDMA增加系统吞吐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频域调度能力。如同能够通过与随时间变化的信道条件适配的调度实现容量增益的信道敏感调度方案那样,可以使用频率改变信道特性来实现更大的容量增益。
图1是图示出在LTE/LTE-A系统中利用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的图。
在图1中,用于从演进节点B(eNB)到用户设备(UE)的传输的无线电资源被划分为频域中的资源块(RB)和时域中的子帧。在LTE/LTE-A系统中,RB由12个连续的载波组成并且具有180kHz的带宽。同时,子帧由14个OFDM码元组成并且跨越1msec。LTE/LTE-A系统分配用于在时域中以子帧为单位并且在频域中以RB为单位进行调度的资源。
在LTE/LTE-A系统中,通过以时域子帧和频域RB为单位分配资源来执行调度。
图2是图示出用于在LTE/LTE-A系统中进行下行链路调度的、与作为最小资源分配单元的子帧和RB相对应的无线电资源的图。
图2中所描绘无线电资源是时域中的一个子帧和频域中的一个RB。无线电资源由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和时域中的14个OFDM码元——即,168个唯一的频率-时间位置组成。在LTE/LTE-A中,每个频率-时间位置被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并且每个时隙由7个OFDM码元组成。
资源能够被构造为用于传送多个不同类型的信号,如图2中所示。不同类型的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小区特定频率信号(CRS)200、解调参考信号(DMRS)202、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204、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206和其他控制信道信号208。
CRS是对小区内的所有UE广播的参考信号(即,小区特定信号)。
DMRS是将传送到特定UE的参考信号(即,UE特定信号)。
PDSCH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信道。为eNB向UE传送数据业务所设计的PDSCH可以用于在无线电资源的数据区210中没有被使用的RE传送参考信号。
CSI-RS是为位于小区内的UE传送的参考信号以用于信道状态测量。在小区内传送多个CSI-RS是可能的。
其他控制信道信号208可以是携带由UE在接收PDSCH时使用的控制信息或者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相对应地传送的关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的ACK/NACK的信号。控制信道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除以上信号之外,可以配置静音(muting)以便使对应小区内的UE接收由LTE-A系统中的不同eNB所传送的CSI-RS。静音能够被映射至为CSI-RS指定的位置,并且通常,UE接收跳过对应的无线电资源的业务信号。在LTE-A系统中,静音被称为零功率CSI-RS(ZP CSI-RS)。静音本质上被映射至CSI-RS位置而没有发射功率分配。
在图2中,能够根据传送CSI-RS的天线的数量在通过A、B、C、D、E、F、G、H、I和J所标记的一些位置传送CSI-RS。而且,零功率CSI-RS(静音)能够被映射至位置A、B、C、D、E、F、G、H、I和J中的一些。
根据用于传输的天线端口的数量,CSI-RS能够被映射至2、4或者8个RE。对于两个天线端口,特定图案的一半用于CSI-RS传输;对于四个天线端口,全部特定图案用于CSI-RS传输;并且对于八个天线端口,两个图案被用于CSI-RS传输。
同时,总是通过图案执行静音。也就是说,尽管静音可以被应用于多个图案,但如果静音位置与CSI-RS位置失配,则静音不能被部分地应用于一个图案。然而,如果CSI-RS位置与零功率CSI-RS(静音)位置匹配,则静音能够被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一部分。
在蜂窝系统中,必须传送参考信号以用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测量。在3GPP LTE-A系统的情况下,UE使用由eNB所传送的CSI-RS来测量与eNB的信道状态。
考虑包括下行链路干扰的一些因素来测量信道状态。下行链路干扰包括由邻居eNB的天线和热噪声——在确定下行链路信道条件时较为重要——所引起的干扰。例如,在具有一个发射天线的eNB向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UE传送参考信号的情况下,UE不得不确定能够在下行链路中接收的每码元的能量和在接收对应的码元的持续时间可以接收的任何干扰量以获得信号和噪声加干扰比(SNIR)。SNIR是通过将接收信号功率除以干扰和噪声信号强度所获取的值。典型地,信号接收性能和数据速率与SINR成比例。如果SNIR被确定,则UE向eNB报告确定的SNIR、与SNIR相对应的值或者与SNIR相对应的最大数据速率,使得eNB确定用于UE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典型的是,基站位于每个小区的中心并且配备有用于支持移动站的移动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其中属于一个小区的天线被布置在相同的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中央天线系统(CAS)。同时,其中属于一个小区的天线被分布在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图3是图示出遗留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线布置的图。
图3例示由2个小区300和310组成的分布式天线系统。
例如,小区300包括一个高功率发射天线320和四个低功率发射天线340。高功率发射天线320被配置为在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提供至少最小服务,而低功率发射天线340被配置为在小区的限制区域内提供以高数据速率为UE提供服务。所有高和低功率发射天线320和340连接到通过附图标记330所表示的中央控制器并且根据中央控制器的调度和无线电资源分配进行操作。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天线可以被布置在每一个地理上分布的天线位置。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部署在相同位置的天线(或多个)被称为射频拉远头(RRH)。
在如在图3中所例示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UE接收通过一个几何分布的天线群所辐射的信号,而将通过其他天线群所辐射的信号当作干扰。
图4是图示出其中多个单元天线群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向不同的UE传送信号的示例性干扰情形的图。
在图4中,实线箭头表示期望的信号,并且虚线箭头表示干扰。用户设备(UE)1 400从天线群410接收业务信号。同时,UE2 420从天线群430接收信号、UE3 440从天线群450接收信号,并且UE4 460从天线群470接收信号。在接收由天线群410辐射的业务信号时,UE1400经历由从其他天线群向其他UE辐射的业务信号所引起的干扰。也就是说,通过天线群430、450,和470传送的信号引起对UE1 400的干扰。
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由其他天线群引起的干扰可以被分类为两个类别:小区间干扰和小区内干扰。小区间干扰是发生在属于不同小区的天线群之间的干扰的类型,并且小区内干扰是发生在属于一个小区的天线群之间的干扰的类型。
在图4中,UE 1经历来自同一小区(即,小区1)的天线群430的小区内干扰以及来自邻近小区(即,小区2)的天线群450和470的小区间干扰。小区间干扰和小区内干扰可能对UE的数据信道接收具有负面影响。
典型地,由UE接收的信号由期望的信号、噪声和干扰组成。可以通过公式(1)来表示所接收的信号。
r=s+noise+interference (1)
在这里,“r”表示所接收的信号、“s”表示被传送的信号、“noise(噪声)”表示具有高斯分布的噪声,并且“interference(干扰)”表示发生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信号。
干扰可能由从邻近的传输点(例如,邻近小区)或相同的传输点(例如,服务小区)辐射的信号引起。当从邻近小区传送的或者从分布式系统的邻近的天线辐射的信号影响期望的信号时,观察到邻近传输点干扰。在其中一个传输点使用多个发射天线的MU-MIMO传输的情况下,当去往不同用户的信号彼此干扰时,观察到相同传输点干扰。
SNIR根据干扰的量而变化,这影响接收性能。在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干扰的能力(作为导致系统性能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地确定系统性能。
在LTE/LTE-A中,考虑引入各种标准化技术来支持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AICS)技术以便在干扰情形中提高接收性能。NAICS技术的特征在于eNB通过网络向对应的UE传送干扰信号信息以便使UE考虑干扰信号的特性来恢复被传送的信号。如果UE察觉到应用于干扰信号的调制方案,则可以消除干扰信号或考虑干扰信号来恢复被传送的信号以提高接收性能。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纠错码用于校正在通信期间发生的错误。在LTE/LTE-A系统中,卷积码和turbo码被用作纠错码。为了提高纠错码的解码性能,在对利用QPSK、16QAM、64QAM等等调制的码元进行解调中,接收机使用软决策制定而不是使用硬决策制定。如果由发射机传送“+1”或者“-1”,则进行硬决策的接收机选择“+1”和“-1”之一并且输出选择结果。相比之下,进行软决策的接收机输出指示在“+1”和“-1”之间做出的选择以及决策制定的可靠性的信息。可靠性信息能够被用于在解码处理中提高解码性能。典型地,进行软决策制定的接收机使用对数似然比(LLR)来用于计算输出值。在具有“+1”或者“-1”的输出值的BPSK调制方案被应用于传输信号的情况下,如下定义LLR。
在公式(2)中,“r”表示接收信号,并且“s”表示传输信号。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r|s=+1)是在“+1”作为传输信号被传送的假设下的接收信号。在QPSK、16QAM和64QAM方案中,能够以类似方式表示LLR。在干扰存在的情形中,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具有高斯分布。
图5是图示出示例性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图的图。
在图5中,第一曲线500表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r|s=-1),并且第二曲线510表示另一个常规的概率密度函数f(r|s=+1)。在所接收的信号具有与第二曲线510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接收机利用log(f2/f1)来计算LLR。图5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对应于其中噪声和干扰具有高斯分布的情况。
在LTE/LTE-A移动通信系统中,eNB通过单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来向UE传送几十个或者更多比特的信息。eNB对将被传送到UE的信息进行编码并且利用诸如QPSK、16QAM和64QAM之类的调制方案来对编码信息进行调制。因此,如果PDSCH被接收,则UE可以生成对解码器的几十个或者更多编码码元的LLR。
典型地,根据情形,噪声具有高斯分布,但是干扰可能不具有高斯分布。干扰不具有高斯分布的原因是,鉴于有其他接收机,干扰是无线电信号。也就是说,因为公式(1)的“干扰”表示将被传送到其他接收机的无线电信号,所以BPSK、QPSK、16QAM和64QAM方案中的至少一个被应用其。在利用BPSK调制干扰信号的示例性情况中,干扰具有处于相同概率的“+k”或者“-k”的概率分布。在这里,“k”是通过对无线电信道的信号强度衰减效应所确定的值。
图6是图示出在期望的信号和干扰信号两者都是利用BPSK被调制的假设下的、示例性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图的图。在图6中,假定噪声具有高斯分布。
能够观察到,图6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不同于图5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在图6中,第一曲线620表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r|s=-1),并且第二曲线630表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r|s=+1)。分布距离610的尺寸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被确定并且取决于无线电信道的影响。在所接收的信号值在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情况下对应于图6的第一曲线600的情况下,接收机利用log(f4/f3)来计算LLR。该值与在图5的情况下的LLR值不同,这是因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中的差别。也就是说,考虑干扰信号的调制方案所获取的LLR不同于在高斯分布的假设下所获取的LLR。
图7是图示出在干扰信号利用16QAM被调制而期望的信号利用BPSK被调制的假设下的、示例性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图。
在图7中,第一曲线700表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r|s=-1),并且第二曲线710表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r|s=+1)。图7示出当干扰的调制方案不同于期望的信号的调制方案时,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被修改。在图6和图7的两种情况中,期望的信号利用BPSK被调制,而干扰在图6中利用BPSK被调制并且在图7中利用16QAM被调制。也就是说,尽管期望的信号利用相同的调制方案被调制,但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根据干扰信号的调制方案而变化,这导致不同的LLR。
如参考图5、图6和图7所描述的,LLR可以根据接收机为LLA计算所假定的干扰来改变。为了优化接收性能,有必要使用反映真实干扰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或者在提前消除干扰之后来计算LLR。也就是说,如果干扰在BPSK中被调制,则在干扰信号利用BPSK被调制的假设下,接收机不得不计算LLR。在干扰已经利用BPSK被调制的状态中,如果接收机假定高斯分布或者16QAM,则其不能获取最优LLR,这导致接收性能的恶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用于在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干扰控制信息来提高UE的下行链路接收性能的方法和装置。而且,本发明提供UE的干扰控制和消除方法和装置,其能够在具有多个虚拟小区标识符(VCID)和加扰标识符(nSCID)的干扰环境中利用低复杂度执行干扰控制和消除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不局限于上述,并且根据以下描述,未在本文描述的其他对象将被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干扰消除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干扰信道的传输参数;确定干扰信道是否支持可用的传输模式TM当中的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TM);当干扰信道支持预先确定的TM时,利用干扰信道的虚拟小区标识符-加扰标识符(VCID-SCID)组合的组来执行盲检测;以及基于盲检测的结果来消除对UE的干扰,其中,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使一个终端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点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干扰消除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至少一个网络节点进行通信;和控制单元,控制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干扰信道的传输参数,确定干扰信道是否支持可用的传输模式(TM)当中的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TM),并且,进行控制以当干扰信道支持预先确定的TM时,利用干扰信道的虚拟小区标识符-加扰标识符(VCID-SCID)组合的组执行盲检测,以及基于盲检测的结果来消除对UE的干扰,其中,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使一个终端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点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在有效干扰控制和消除操作方面是有利的。而且,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在具有多个虚拟小区标识符和加扰标识符的干扰环境中允许UE利用低复杂度控制和抑制干扰方面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优点不局限于上述,并且根据以下描述,未在本文描述的其他优点将被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出在LTE/LTE-A系统中利用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的图;
图2是图示出用于在LTE/LTE-A系统中进行下行链路调度的、作为最小的资源分配单元的与子帧和RB相对应的无线电资源的图;
图3是图示出遗留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线布置的图;
图4是图示出其中多个单元天线群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向不同的UE传送信号的示例性干扰情形的图;
图5是图示出示例性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图的图;
图6是图示出另一个示例性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图的图;
图7是图示出又一个示例性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图的图;
图8是用于解释LTE/LTE-A系统中的干扰情形的图;
图9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在TM10中进行操作的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在TM10中配置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6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7的、在TM10中配置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配置为通过干扰消除和抑制方法支持UE接收机性能增强的eNB的框图;
图16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配置为执行干扰消除和抑制方法的UE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省略对于合并于此的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此外,考虑在本发明中的功能来定义以下术语,并且它们可以根据用户或者操作员的意图、使用,等等而改变。因此,应当基于本说明书的总体内容来进行定义。
尽管描述涉及基于OFDM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具体是3GPP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具有类似的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其他通信系统。
在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之前,在下文提供在说明书中常用的一些术语的示例性含义。然而,示例性含义并不意图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作为用于与UE进行通信的主实体,基站可以被可交换地称为BS、节点B(Nb)、eNodeB(eNB)以及接入点(AP)。
作为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另一个主实体,用户设备可以被可交换地称为UE、移动站(MS)、移动设备(ME)、设备以及终端。
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省略对于合并于此的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此外,考虑在本发明中的功能来定义以下术语,并且它们可以根据用户或者操作员的意图、使用,等等而改变。因此,应当基于本说明书的总体内容来进行定义。负责向终端分配资源的主实体可以是enNodeB、eNB、基站(BS)、无线电接入单元、基站控制器,以及任何网络节点之一。
终端可以是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以及具有通信能力的多媒体系统之一。尽管以下描述涉及E-UTRA(LTE)和高级E-UTRA(LTE-A),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有类似的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其他通信系统。
在LTE/LTE-A中,考虑引入各种方法来支持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AICS)技术以便通过消除或抑制此类干扰而在干扰情形中提高接收性能。NAICS技术的特征在于eNB通过网络向对应的UE传送干扰信号信息以便使UE考虑干扰信号的特性来恢复被传送的信号。如果UE察觉到应用于干扰信号的调制方案,则其可以消除干扰信号或考虑干扰信号来恢复被传送的信号以提高接收性能。
在下文参考图8进行其描述。图8是用于解释LTE/LTE-A系统中的干扰情形的图。
参考图8,UE尝试接收无线电信号800。在这时,被传送到另一个UE的信号810引起对该UE的干扰。在图8中,假定在N个资源块(RB)上传送期望的信号和干扰信号。
在图8中,在期望的信号检测处理期间,UE不得不在消除干扰信号810之后或使用通过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而准确计算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以便提高接收性能。UE至少不得不具有关于干扰信号的调制方案和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在LTE/LTE-A系统的情况下,UE至少不得不具有关于表格1中所示的涉及干扰的传输参数之一的信息,以便检查干扰信号的调制方案和接收信号强度。然而,无需被限制于此,UE可以使用其他参数以及在表格1中列出的传输参数来获得关于干扰信号的信息。例如,UE可以使用干扰的CRS和CSI-RS之间的准同定位(QCL)信息来获得关于对应信号的信道信息。
【表格1】
在LTE/LTE-A系统中,干扰传输参数当中的干扰的PDSCH的传输模式(TM)可以是TM1至TM10之一。在3GPP技术规范(TS)36.213中规定了用于TM的PDSCH传输方法;因此,在本文省略其详细描述。
可以从eNB向UE传送干扰的传输参数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通过盲检测直接地获得另一部分参数。如果eNB向UE通知特定传输参数的候选值的集合,则UE可以对可用的候选参数执行盲检测以检测干扰信号的对应的传输参数值。
此后,描述对于干扰信号的调制阶数和PMI信息的盲检测过程。假定通过高层信令从eNB向UE传送或者由UE通过盲检测确定干扰的传输参数的一部分(例如,干扰小区的DMRS信息、干扰小区的网络部署信息以及控制信道(PDCCH)传输区域信息)。这时,如果确定干扰PDSCH的传输模式可以是基于DMRS操作的任何部分的TM,由UE接收的信号可以被表示为公式(3),用于解释对UE的干扰信号的调制阶数/RI/PMI执行盲检测的方法。
在公式(3)中,表示在第k RE的从服务于UE的eNB到UE的信道,并且xs表示向UE传送的传输信号矢量。而且,表示在第k RE携带干扰信号的信道,x1表示干扰信号,并且w表示具有σ2的方差的高斯噪声。然后,作为用于对UE的干扰信号的调制阶数/PMI执行盲检测的方法之一,近似最大似然法(AML)检测方法被表示为公式(4)。
在公式(4)中,表示携带干扰信号并且利用DMRS被估计的信道的矩阵和用于干扰小区的可用的预编码矩阵。PRI表示可用于对应的秩值的预编码矩阵。这里,可应用于干扰信号的传输秩和用于秩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在LTE/LTE-A标准中为DMRS端口指定的所有秩和预编码矩阵。也就是说,UE可以利用小区ID(CID)或者虚拟小区ID(VCID)、加扰ID(SCID)和在配置干扰DMRS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来生成干扰DMRS,并且然后使用通过公式(4)表示的AML检测方法基于干扰DMRS对于相应的DMRS端口(例如,端口7和端口8)来检测干扰信号的调制阶数。通过按DMRS端口的检测,可以检测干扰信号的秩值。
在公式(4)中,Sn表示用于调制阶数n的信号星座,并且在LTE/LTE-A中,n对于QPSK、16QAM和64QAM(或者256QAM)可以被分别设置为2、4和6(或者8)。而且,|Sn|表示在信号星座中的元素的数量并且被计算为2n表示对于给定秩和预编码矩阵在给定信号星座中的元素当中距接收矢量具有最小欧几里得距离的码元并且可以通过公式(5)来表示。
最后,如果公式(4)的NRE和用于盲检测的资源元素(RE)采样的集合被确定,则UE能够通过AML方法对调制阶数/PMI执行盲检测。由UE在调制阶数/PMI的盲检测中使用的RE采样集合不得不具有相同的调制阶数/PMI和相同的功率水平。因此,UE不得不使用一个资源块(RB)中的CRS、DMRS、PDSCH、控制信道、CSI-RS和静音RE之外的仅仅PDSCH RE来执行盲检测。在这里,公式(4)和(5)仅仅是干扰信号检测方法的示例;也可以使用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检测方法来检测干扰信号。
<实施例1>
实施例1涉及当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是TM10时或者当用于干扰的PDSCH的传输模式包括TM10时,用于干扰的附加传输参数的UE的盲检测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基于DMRS操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TM10是被配置为用于一个UE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点(TP)接收期望的信号(PDSCH)的传输模式。TM10支持协作多点(CoMP)传输。UE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点从一个传输点接收信号,并且向UE传送PDSCH的传输点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该情况下,eNB可以使用控制信道向UE通知传送PDSCH的传输点。为了有效地执行以上操作,有必要除物理小区ID(或PCID)之外对每个传输点配置虚拟小区ID(或VCID)和加扰ID(或nSCID),以用于在LTE/LTE-A系统中标识传输点。也就是说,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被分配由eNB使用来传送PDSCH的两个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例如,UE可以被分配VCID3-0和VCID2-1形式的、关于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然后eNB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即,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2D中指示nSCID的比特来向UE通知用于PDSCH传输的传输点。也就是说,如果nSCID被设置为0,则UE可以配置由VCID3标识的传输点。
因此,如果干扰的传输模式是TM10或如果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集合包括TM10,则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从eNB接收关于干扰的多个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在下文对基于从eNB接收的多个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进行UE的盲检测操作进行描述。
例如,UE可以为了干扰控制和抑制操作从eNB接收被表示为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的干扰的虚拟ID和加扰ID。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这时,UE可以使用包括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干扰的DMRS信息来执行盲检测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参数。附加的参数可以是关于用于干扰信道的调制阶数的信息。
如下文描述地执行以上操作。
图9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9,在步骤900,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从eNB接收干扰的传输参数。例如,UE可以在步骤900接收表格1中所示的干扰的传输参数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将传输模式限制为基于DMRS进行操作的传输模式。因此,在步骤900,UE可以接收干扰的物理小区ID、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一部分。
在步骤910,UE可以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是否包括TM10。如果在步骤910确定在步骤900所确定的干扰的传输模式包括TM10,则在步骤920,UE执行附加的检测操作以基于在步骤900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获得附加的传输参数。附加的传输参数可以是关于干扰的PDSCH的动态传输信息。附加的传输参数可以是引起对UE的最具侵袭性的干扰的干扰小区的动态传输信息。例如,关于干扰的PDSCH的动态传输信息可以包括调制阶数、秩指示符(RI)以及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中的至少一个。然而,参数不局限于PDSCH有关的动态信息。PDSCH有关的动态信息可以被称为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如果在步骤91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在步骤930,UE可以执行附加的检测操作以获得附加的传输参数。在步骤930,UE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PCID)和nSCID的组合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参数。
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步骤920。
如果干扰的传输模式包括TM10,则在步骤900,UE可以接收关于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在该情况下,UE可以通过公式(6)使用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生成用于干扰的DMRS序列(Cinit)。
在这里,表示通过高层信令向UE提供的虚拟小区ID。ns表示时隙号,并且nSCID表示具有值0或1的加扰ID。UE能够使用通过公式(6)所获得的DMRS序列(Cinit)来估计干扰信道。
UE可以从在DMRS位置接收的信号中检测与天线端口p=7和p=8相对应的信号。可以通过公式(5)来表示在与DMRS位置相对应并且为天线端口p=7和p=8指定的RE接收的信号。
y=xshs+xlhl+n (7)
在这里,Xs和Xl指示分别表示用于UE的期望的DMRS和干扰DMRS的对角矩阵,并且hs和hl指示分别表示期望的信号信道分量和干扰信号分量的矢量。而且,n表示可以被建模为具有独立的高斯分布的概率变量的、关于UE的噪声和其他干扰分量。UE从服务小区接收关于期望的信号的传输参数以估计与期望的信号(Xs和hs)有关的信息。如果UE可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去除对其传送的信号(即,期望的信号),则公式(7)可以被修改为公式(8)。
UE可以使用公式(8)提取干扰DMRS。也就是说,UE可以通过基于时隙号、在步骤900获得的加扰ID和虚拟ID生成干扰DMRS序列Cinit来计算XI,并且基于干扰DMRS序列来估计干扰信号信道hI。这时,可以使用诸如最小二乘(LS)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之类的信道估计方案。
因此,UE可以基于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组合来估计干扰的信道并且在步骤920通过利用公式(4)的盲检测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步骤920。在步骤900,UE可以接收被表示为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的6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这些组合可以被称为用于干扰信道的候选组合组。在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然后UE可以生成用于每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DMRS序列并且基于此估计干扰的信道。
在基于6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按干扰的调制阶数(QPSK、16QAM,和64QAM)执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在秩1和DMRS端口7的假设下,UE使用公式(4)按调制阶数对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操作。UE也在秩1和DMRS端口8的假设下按调制阶数对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操作。UE也在DMRS端口7-8的假设下按调制阶数对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操作。在这时,UE可以在抗干扰环境的假设下执行盲检测操作。UE可以基于盲检测结果检查用于引起对UE的最具侵袭性的干扰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以及该干扰的调制阶数。
接下来,UE在步骤940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并且在步骤950对期望的PDSCH进行解码。
如果在步骤91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UE可以如在公式(9)中使用物理小区ID来生成干扰的DMRS序列。如通过公式(9)表示的,基于物理小区ID来生成干扰的DMRS序列。接下来,UE估计干扰的信道并且以类似于在步骤920提及的方法的方式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在这里,表示通过高层信令向UE提供的物理小区ID。对于关于DMRS序列生成的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见3GPP标准TS36.211。
<实施例2>
实施例2涉及当干扰的传输模式是TM10或用于干扰的PDSCH的候选传输模式集合包括TM10时、用于检测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的在TM10中配置的UE的盲检测操作。与涉及其中干扰的传输模式是TM10的情况的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2涉及UE和干扰的传输模式是TM10的情况。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基于DMRS进行操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TM10是被配置为用于一个UE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点(TP)接收期望的信号(PDSCH)的传输模式。这时,UE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点从传输点接收信号,并且对UE的PDSCH的传输时间点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该情况下,eNB可以使用控制信道向UE通知传送PDSCH的传输点。为了有效地执行以上操作,有必要除物理小区ID(或PCID)之外对每个传输点配置虚拟小区ID(或VCID)和加扰ID(或nSCID),以用于在LTE/LTE-A系统中标识传输点。也就是说,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被分配用于由eNB使用来传送PDSCH的两个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例如,UE可以被分配VCID3-0和VCID2-1形式的、用于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然后eNB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即,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2D中指示nSCID的比特来向UE通知用于PDSCH传输的传输点。也就是说,如果nSCID被设置为0,则UE可以配置由VCID3标识的传输点。
因此,如果干扰的传输模式是TM10或如果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集合包括TM10,则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从eNB接收关于干扰的多个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在下文对基于从eNB接收的多个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UE的盲检测操作进行描述。
例如,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从eNB接收VCID3-0和VCID2-1,为了TM10操作而对UE配置VCID3-0和VCID2-1。UE可以为了干扰控制和抑制操作进一步接收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诸如VCID1-0、VCID4-1、VCID5-0和VCID6-1)。在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1和加扰ID 0的组合。然后eNB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对UE配置传输点。因此,除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外,UE可以利用包括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干扰的DMRS信息来执行干扰的附加的参数的盲检测。根据实施例2的方法能够减少用于盲检测的VCID-SCID组合的数量。
在下文中参考图10来描述以上操作。
图10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在TM10中进行操作的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0,在步骤1000,UE可以被配置为在TM10中进行操作。在该情况下,UE可以接收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以用于在TM10中进行操作。在步骤1010,UE可以基于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确定传输点并且从标识的传输点接收PDSCH。如果在步骤1020从eNB所接收的干扰的传输参数包括TM 10,则过程经由步骤1030进行到步骤1040以执行基于在步骤1000和1020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检测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的操作。这时,除了在步骤1010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组合外,UE利用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操作。也就是说,在步骤1010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组合涉及向UE传送期望的PDSCH的小区,并且因此在用于获得在干扰消除中使用的附加的参数的盲检测中被排除。对于详细的盲检测操作请参考实施例1。
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步骤1040。如上所述,在步骤1000,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接收表示传输点的诸如VCID3-0和VCID2-1之类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在步骤1020,UE可以进一步接收关于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诸如VCID1-0、VCID4-1、VCID5-0和VCID6-1)。在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然后,如果在步骤1010eNB通过控制信道对UE配置通过VCID3-0标识的传输点,则UE利用VCID1-0、VCID4-1、VCID5-0、VCID6-1和VCID2-1执行盲检测。
也就是说,如果UE接收6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并且对于干扰的调制阶数(QPSK、16QAM和64QAM)执行盲检测,则在秩1和DMRS端口7的假设下,可以按调制阶数使用公式(4)对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除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与传输点相对应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外)执行盲检测操作。UE也在秩1和DMRS端口8的假设下按调制阶数对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操作。UE也在DMRS端口7-8的假设下按调制阶数对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操作。这时,UE可以在抗干扰环境的假设下执行盲检测操作。UE可以基于盲检测结果检查用于引起对UE的最具侵袭性的干扰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以及该干扰的调制阶数。
接下来,UE在步骤1060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并且在步骤1070执行PDSCH解码。
如果在步骤103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UE可以如在公式(9)中使用物理小区ID来生成干扰的DMRS序列。之后,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估计干扰的信道。这时,UE可以按在步骤1000由eNB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操作。也就是说,被配置为在TM10中进行操作的UE在步骤1000可以接收标识对应的传输点的诸如VCID3-0和VCID2-1之类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尽管在步骤1010eNB通过控制信道对UE配置传输点VCID3-0,但在步骤1030如果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在步骤1050,UE可以利用VCID2-1执行盲检测。
<实施例3>
实施例3涉及用于减少为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而进行的盲检测尝试的方法。详细地,UE使用关于干扰的传输参数确定干扰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并且对干扰——即,干扰的DMRS执行盲检测,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与实施例1相比较,实施例3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对具有DMRS的候选组合的组执行盲检测,由此有效地减小盲检测负荷且处理UE的复杂度并且管理盲检测目标清单。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潜在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基于DMRS进行操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对用于确定DMRS干扰是否存在进行描述。如在实施例1和2中所描述的,需要诸如物理小区ID或者虚拟小区ID、时隙号以及加扰ID之类的参数以用于生成DMRS序列。因此,UE可以基于从eNB接收的或者通过盲检测获得的以上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来生成DMRS序列以用于控制和抑制干扰。这时,UE可以使用诸如最小二乘(LS)或者最小均方误差(MMSE)之类的信道估计方法基于所生成的DMRS序列来估计干扰的信道,如在实施例1和2中所描述的。对于信道估计方法的更多详情请参考实施例1。
在基于DMRS序列的信道估计过程期间,UE可以确定任何干扰的DMRS是否存在。例如,可以通过对于在RE处的信道值对应于DMRS位置的假设下估计的信道值的相干合成(Coherent Combining,CC)的结果的功率检测来确定任何干扰的DMRS是否存在。
也可以考虑用于将通过MMSE信道估计获得的值与被设置为逻辑上获得的均方误差(MSE)值的阈值相比较的方法。也就是说,UE可以通过将基于在DMRS资源位置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的功率检测或MSE结果与阈值相比较来确定任何干扰是否存在。在这里,可以由eNB预定义或者配置阈值。
UE可以利用具有其存在通过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操作被确定的DMRS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执行盲检测以用于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与需要通过公式(4)所表示的处理的盲检测方法相比较,被描述为干扰DMRS检测方法的示例的MMSE、MSE和功率检测方法具有低复杂度。与如在实施例1和2中所描述的利用所有可用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盲检测方法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能够降低UE复杂度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在下文参考图11来详细地描述以上操作。
图11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1,在步骤1100,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从eNB接收表格1中所示的干扰的传输参数。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干扰的传输模式由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组成。因此,在步骤1100,UE可以接收干扰的物理小区ID或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
如果在步骤1110确定干扰的潜在传输模式包括TM10,则UE可以确定任何DMRS是否与已经在步骤1100接收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相关联地存在。
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以上过程。在步骤1100,UE可以接收被表示为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的6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然后UE可以生成用于每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DMRS序列以用于估计干扰信道并且按与DMRS序列相关联的DMRS端口确定DMRS是否存在。在这时,使用由eNB预定义或者配置的阈值来确定任何DMRS是否存在。
也就是说,在基于6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按干扰的调制阶数(QPSK、16QAM和64QAM)执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在步骤1120,在秩1和DMRS端口7的假设下,UE确定与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相关联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同样地,在秩1和DMRS端口8的假设下,UE确定与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相关联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UE也可以在秩2和DMRS端口7-8的假设下确定与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相关联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这时,UE可以从来自相应的DMRS端口7和8的结果当中类推用于秩2和DMRS端口7-8的情况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
这时,在步骤1120,UE可以确定,对于DMRS端口7,与VCID1-0和VCID4-1相关联的DMRS存在,并且对于DMRS端口8,与VCID1-0和VCID5-0相关联的DMRS存在。然后,UE利用具有在步骤1120确定的DMRS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在步骤1140执行盲解码操作,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参数。也就是说,在秩1和DMRS端口7的假设下,UE使用公式(4)基于VCID1-0和VCID4-1对于QPSK、16QAM和64QAM执行盲检测操作。然后UE可以对于秩1和DMRS端口8的情况以及秩2和DMRS端口7-8的情况执行盲检测操作。
接下来,在步骤1160,UE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以对期望的PDSCH进行解码。
如果在步骤111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在步骤1130,UE确定是否存在通过物理小区ID和加扰ID所标识的干扰的任何DMRS。然后UE可以在步骤1150执行检测,以用于利用对于具有DMRS的干扰在步骤1130确定的物理ID和加扰ID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实施例4>
实施例4涉及用于减少为获得在TM 10中配置的UE的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而进行的盲检测尝试的方法。详细地,UE使用干扰的传输参数来确定任何干扰的DMRS是否存在并且执行盲检测以用于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与实施例2相比较,实施例4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对具有DMRS的候选组合的组执行盲检测,由此有效地减小盲检测负荷且处理UE的复杂度并且管理盲检测目标清单。
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潜在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至少基于DMRS进行操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如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UE可以在基于DMRS序列的信道估计过程期间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例如,可以通过对于在RE处的信道值对应于DMRS位置的假设下估计的信道值的相干合成(CC)的结果的功率检测来确定任何干扰的DMRS是否存在。
也可以考虑用于将通过MMSE信道估计获得的值与被设置为逻辑上获得的均方误差(MSE)值的阈值相比较的方法。也就是说,UE可以通过将基于在DMRS资源位置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的功率检测或MSE结果与阈值相比较来确定任何干扰是否存在。在这里,可以由eNB预定义或者配置阈值。
UE可以利用具有其存在通过干扰DMRS存在确定操作被确定的DMRS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执行盲检测以用于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与需要通过公式(4)所表示的处理的盲检测方法相比较,被描述为干扰DMRS检测方法的示例的MMSE、MSE和功率检测方法具有较低复杂度。
与如在实施例1和2中所描述的利用所有可用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的盲检测方法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能够降低UE复杂度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如在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TM10是被配置为用于一个UE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点(TP)接收所述期望的信号(PDSCH)的传输模式。TM10支持协作多点(CoMP)传输。UE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点从一个传输点接收信号,并且向UE传送PDSCH的传输点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该情况下,eNB可以使用控制信道向UE通知传送PDSCH的传输点。为了有效地执行以上操作,有必要除物理小区ID(或PCID)之外对每个传输点配置虚拟小区ID(或VCID)和加扰ID(或nSCID),以用于在LTE/LTE-A系统中标识传输点。也就是说,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被分配用于由eNB使用来传送PDSCH的两个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例如,UE可以被分配VCID3-0和VCID2-1形式的、关于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然后eNB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即,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2D中指示nSCID的比特来向UE通知用于PDSCH传输的传输点。也就是说,如果nSCID被设置为0,则UE可以配置由VCID3标识的传输点。
因此,如果干扰的传输模式是TM10或如果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集合包括TM10,则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从eNB接收关于干扰的多个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例如,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从eNB接收VCID3-0和VCID2-1以在TM10中进行操作。UE可以进一步从eNB接收被表示为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和VCID6-1的干扰的虚拟ID-加扰ID配置以用于干扰控制和抑制操作。在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也就是说,UE确定被表示为VCID3-0、VCID2-1、VCID1-0、VCID4-1、VCID5-0和VCID6-1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
之后,eNB可以使用控制信道对UE配置传输点。因此,除由eNB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外,UE可以使用与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相关联的DMRS信息来执行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操作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也就是说,在TM10中配置的UE利用排除由eNB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之外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操作以获得附加的参数。
在下文中参考图12来描述以上操作。
图12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在TM10中配置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2,在步骤1200,UE可以被配置为在TM10中进行操作。这时,UE可以接收虚拟小区ID-加扰ID配置以在TM10中进行操作。UE可以确定通过由eNB使用控制信道所传送的对UE配置的服务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所表示的传输点。如果在步骤1220确定在步骤1210从eNB接收的干扰的传输参数包括TM10,UE可以在步骤1230确定是否存在与在步骤1200和1210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相对应的DMRS。这时,UE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通过除在步骤1200所接收的服务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外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所标识的任何DMRS。
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步骤1230。在步骤1200被配置在TM10中的UE接收用于标识传输点的诸如VCID3-0和VCID2-1之类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如果干扰可以在TM10中操作,则在步骤1210,UE可以另外接收干扰的虚拟ID-加扰ID组合(诸如VCID1-0、VCID4-1、VCID5-0和VCID6-1)。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如果在步骤1200eNB通过控制信道对UE配置VCID3-0的传输点,则UE确定是否存在通过VCID3-0外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VCID1-0、VCID4-1、VCID5-0、VCID6-1和VCID2-1之一所标识的任何DMRS。
也就是说,在基于6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按干扰的调制阶数(QPSK、16QAM和64QAM)执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在秩1和DMRS端口7的假设下,UE按调制阶数利用除由eNB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传输点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即,VCID3-0)外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操作以确定通过VCID1-0、VCID2-1、VCID4-1、VCID5-0和/或VCID6-1所标识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这时,在秩2和DMRS端口8的假设下,UE可以按调制阶数利用VCID1-0、VCID2-1、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在秩2和DMRS端口7-8的假设下,UE也可以按调制阶数利用VCID1-0、VCID2-1、VCID4-1、VCID5-0和VCID6-1执行盲检测。这时,UE可以在有或没有在秩2和DMRS端口7-8的假设下利用对应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执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基于在DMRS端口7和8的假设下执行的盲检测操作的结果来检查通过VCID1-0、VCID2-1、VCID4-1、VCID5-0和/或VCID6-1所标识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
UE可以在步骤1230对于DMRS端口7检查通过VCID1-0和VCID4-1所标识的DMRS的存在并且对于DMRS端口8检查通过VCID1-0和VCID5-0所标识的DMRS的存在。之后,UE可以在步骤1250执行盲检测操作以基于通过其在步骤1240已经检查DMRS的存在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与相应的DMRS端口相关联地获得干扰的附加的参数。也就是说,在秩1和DMRS端口7的假设下,UE可以按QPSK、16QAM和64QAM中的每一个利用VCID1-0和VCID4-1执行盲检测操作,如公式(4)中所示。
接下来,在步骤1270,UE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以对期望的PDSCH进行解码。
如果在步骤122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UE可以如在公式(9)中使用物理小区ID来生成干扰的DMRS序列。之后,UE可以通过如上相同的方法来在步骤1240执行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操作。接下来,UE在步骤1260执行盲解码操作以获得通过利用其已经在步骤1240检查DMRS的存在的物理ID-加扰ID组合所标识的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这时,UE可以确定通过由eNB在步骤1200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以及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所标识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也就是说,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接收诸如传输点的VCID3-0和VCID2-1之类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如果eNB对UE配置VCID3-0并且在步骤122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在步骤1240,UE可以检查通过VCID2-1所标识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如果确定没有对应的DMRS存在,则在步骤1260,UE执行盲检测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参数。也就是说,UE可以在步骤1240执行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并且利用除由eNB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外的被配置用于TM10操作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操作。
这里,UE可以仅仅利用除由eNB通过控制信道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外的被配置用于TM10操作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执行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操作,并且可以利用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以及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进一步执行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操作。
<实施例5>
实施例5涉及如在实施例3和4中用于通过基于干扰的传输参数检查DMRS的存在/不存在来执行盲检测并且然后获得造成DMRS干扰的干扰的一部分的附加的传输参数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降低UE复杂度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在潜在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至少基于DMRS进行操作的假设下描述本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如在实施例中3和4所描述的,UE可以在基于DMRS序列的信道估计过程期间通过诸如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方误差(MSE)和功率检测之类的方法来检查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这时,在通过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操作所确定的DMRS的存在的情况下,UE可以执行盲检测以获得通过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所标识的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这里,UE可以基于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信息来执行盲检测以获得通过具有DMRS的干扰的一部分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所标识的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在下文描述一种选择干扰的部分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方法。
[方法5-1]:基于在检查DMRS存在/不存在时使用的用户信息来选择用于盲检测操作的K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
对其中通过功率检测来确定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的情况作出描述。尽管对使用功率检测信息的情况作出描述,但能够使用诸如MSE值之类的可用于确定DMRS的存在/不存在的各种信息。
假定使用功率检测方法来执行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的操作。这时,UE可以通过检测操作对于DMRS端口7检查通过VCID1-0、VCID4-1和VCID5-0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的存在。这时,UE可以不利用通过其作为功率检测操作的结果测量的功率水平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或由eNB所配置的阈值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执行盲检测以用于获得附加的传输参数。
也就是说,如果通过为了DMRS的存在曾被检查的VCID1-0、VCID4-1和VCID5-0当中的VCID5-0所标识的干扰的功率水平小于阈值,则UE可以仅仅利用VCID1-0和VCID4-1执行盲检测操作以用于获得干扰PDSCH的附加的传输参数。通过仅仅利用通过其DMRS功率水平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执行盲检测操作,可以降低UE复杂度。
[方法5-2]:基于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信息来顺序地执行盲检测操作
对其中通过功率检测来确定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的情况作出描述。尽管对使用功率检测信息的情况作出描述,但能够使用诸如MSE值之类的可用于确定DMRS的存在/不存在的各种信息。
假定使用功率检测方法来执行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的操作。、这时,UE可以通过检测操作对于DMRS端口7确定通过VCID1-0、VCID2-1、VCID3-0和VCID4-1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的存在。UE可以按通过功率检测操作所测量的功率强度的次序来排列为了DMRS的存在而被检查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例如,可以按VCID2-1、VCID1-0、VCID4-1和VCID3-0的次序排列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然后UE可以执行盲检测操作以获得通过按如上排列的次序的对应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所标识的干扰PDSCH的附加的传输参数。
这时,UE可以利用由eNB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或配置的K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操作。这时,K可以被设置为包括1的值之一。也就是说,如果eNB配置UE利用多达2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则UE可以对通过按VCID2-1、VCID1-0、VCID4-1和VCID3-0的次序排列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当中的VCID2-1和VCID1-0所标识的干扰执行盲检测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参数。
也可以同时应用方法5-1和5-2。也就是说,UE可以在确定DMRS的存在/不存在时仅仅利用数量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当中的K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方法5-3]:利用被配置用于TM10操作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小区ID来利用优先级执行盲检测
如上所述,在TM10中配置的UE可以接收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以用于TM10操作。例如,可以从可用于UE的传输点接收诸如VCID3-0和VCID2-1之类的组合的形式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然后UE从eNB接收关于传送PDSCH的传输点的信息。这时,UE可以利用优先级对于未通过控制信道配置的剩余的传输点来执行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操作或者盲检测操作。
该实施例包括在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时按所排列的次序利用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来执行盲检测操作以及利用满足以上条件的所有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并且执行盲检测操作。也就是说,UE在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时利用排列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当中的第一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操作,并且如果确定盲检测结果等于或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则停止执行盲检测,以及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以对期望的PDSCH进行解码。
<实施例6>
实施例6涉及用于UE使用干扰的传输参数确定通过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一部分所标识的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少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UE的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潜在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至少基于DMRS进行操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在下文中参考图13来描述以上操作。
图13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6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关于图13,在步骤1300,UE可以从eNB接收包括用于干扰PDSCH的传输模式或者可用的候选传输模式的干扰的传输参数的一部分。如果在步骤1305确定用于干扰PDSCH的传输模式包括TM10,则在步骤1300,UE可以接收对应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例如,VCID1-0、VCID2-1、VCID3-0、VCID4-1、VCID5-0以及VCID6-1)。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
如果在步骤1300UE从eNB接收干扰的CRS和CSI-RS之间的准同定位(QCL)信息,则UE可以基于CSI-RS来测量干扰信道。在步骤1310,UE可以按信道强度的次序来排列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信道强度是基于干扰的信道强度信息被测量的。在步骤1320,UE可以确定通过在步骤1310按测量的信道强度的次序排列的干扰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所标识的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
可以假定按信道强度的递减次序来排列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例如,VCID3-0、VCID4-1、VCID1-0、VCID2-1、VCID5-0以及VCID6-1)。这时,UE可以对于每个DMRS端口(DMRS端口7、DMRS端口8,以及DMRS端口7-8)确定通过VCID3-0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如果确定通过VCID3-0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不存在,则UE确定通过下一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即,VCID4-1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如果确定通过VCID4-1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存在,则在步骤1330,UE执行盲检测操作以获得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通过如上顺序地执行干扰DMRS检测和盲检测操作,可以降低UE的干扰控制操作复杂度。
使用实施例5的方法1和方法2,可以进一步减少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接下来,在步骤1340,UE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以对期望的PDSCH进行解码。
如果在步骤1305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UE可以如在公式(9)中使用物理小区ID来生成干扰的DMRS序列。然后UE可以通过如上的相同的方法来确定DMRS的存在/不存在。这时,UE可以如同在步骤1310基于干扰信道强度信息按信道强度的次序来排列干扰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UE可以在步骤1325确定通过排列的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所标识的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接下来,UE可以利用通过其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的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在步骤1335执行盲检测操作。
使用实施例5的方法1和方法2,可以减少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实施例7>
实施例7涉及用于在TM10中配置的UE使用如实施例4和5中的干扰的传输参数确定与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一部分相关联的DMRS的存在/不存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少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UE的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在潜在干扰的候选传输模式至少基于DMRS进行操作的假设下描述本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修改,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基于CRS的传输模式。
在下文中参考图14来描述在TM10中配置的UE的操作。
图14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7的、在TM10中配置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4,在步骤1400,UE可以被配置在TM10中。在这时,UE可以接收诸如VCID3-0和VCID2-1之类的虚拟小区ID-加扰小区ID组合以在TM10中进行操作。UE可以确定通过经由控制信道(例如,通过PDCCH所传送的DCI格式2D)所配置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所标识的传输点并且从传输点接收PDSCH。
在步骤1410,UE可以从eNB接收包括干扰PDSCH传输模式或者可用的候选传输模式的干扰的传输参数的一部分。如果确定干扰PDSCH传输模式包括TM10,则UE可以从eNB接收对应的干扰的虚拟小区ID和加扰ID(例如,VCID1-0、VCID4-1、VCID5-0以及VCID6-1)。在这里,VCID1-0表示虚拟小区ID 1和加扰ID 0的组合。如果在步骤1410UE从eNB接收干扰的CRS和CSI-RS之间的准同定位(QCL)信息,则UE可以基于CSI-RS来测量干扰信道。在步骤1420UE可以按信道强度的次序来排列干扰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信道强度是在步骤1420基于干扰的信道强度信息被测量的。
[方法7-1]按测量的干扰信道强度的次序来排列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
[方法7-2]通过方法7-1排列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并且在开始时重新排列为了UE的TM10操作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也就是说,为了UE的TM10操作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当中的、不是UE的服务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很可能是干扰的组合。因此,在为了UE的TM10操作所接收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当中,不是UE的服务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可以被排列为具有用于盲检测的最高优先级。
UE可以在步骤1440对按信道强度的次序排列的干扰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顺序地执行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信道强度是在步骤1420或者较早的步骤被测量的。可以假定按测量的信道强度递减次序来排列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例如,VCID3-0、VCID4-1、VCID1-0、VCID2-1、VCID5-0以及VCID6-1。这时,UE可以从排列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中排除UE的服务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也就是说,如果eNB将DCI格式2D的加扰ID比特设置为0,即,如果eNB向UE通知VCID3-0作为UE的服务虚拟小区-加扰ID组合,则UE可以除VCID3-0之外利用VCID4-1、VCID1-0、VCID2-1、VCID5-0以及VCID6-1顺序地执行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如果eNB将DCI格式2D的加扰ID比特设置为1,则UE可以从排列的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中排除VCID2-1。
如果确定与相应的DMRS端口(DMRS端口7、DMRS端口8以及DMRS端口7-8)相关联的、通过VCID4-1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不存在,则UE可以确定通过下一个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即,VCID1-0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是否存在。如果确定通过VCID1-0所标识的干扰的DMRS存在,则在步骤1460,UE可以执行盲检测操作以获得与虚拟小区ID-加扰ID组合(VCID1-0)相关联的干扰的附加的传输参数。通过如上所述顺序地执行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操作,可以降低UE的干扰控制操作复杂度。对于详细的盲检测操作请参考先前的实施例。
这时,使用实施例5的方法1和2,可以减少干扰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接下来,在步骤1480,UE使用包括盲检测结果的干扰的传输参数来去除干扰或者使用反映干扰信号的统计特性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LLR以对期望的PDSCH进行解码。
如果在步骤1410确定干扰的传输模式不包括TM10,则UE可以如在公式(9)中使用物理小区ID来生成干扰的DMRS序列。然后UE可以通过如上的相同的方法来确定DMRS的存在/不存在。这时,UE可以如同在步骤1430那样基于干扰信道强度信息按信道强度的次序来排列干扰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UE可以在步骤1450确定通过排列的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所标识的干扰DMRS的存在/不存在。接下来,UE可以利用通过其确定干扰DMRS的存在的物理小区ID-加扰ID组合在步骤1470执行盲检测操作。
这时,使用实施例5的方法1、2和3,可以减少DMRS存在/不存在确定和盲检测尝试的数量。
图15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配置为通过干扰消除和抑制方法支持UE接收机性能增强的eNB的框图。
如图15中所示,eNB可以包括控制器1500、发射机1510以及接收机1520。
控制器1500可以确定:将被传送到UE的UE特定干扰小区配置和干扰小区传输参数的部分或全部;PDSCH调度和对应的CSI-RS和CRS信息;以及下行链路带宽(或者RB的总数量)、携带PRS的子帧和MBSFN信息。
可以借助于发射机1510将通过控制器1500确定的干扰小区传输参数发送到UE。根据控制器1500的PDSCH调度确定,发射机1510可以向UE传送控制信息和PDSCH。控制器1500也可以控制接收机1520接收关于PDSCH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用于UE的PDSCH调度。
尽管为了方便解释起见eNB被图示为具有分离的功能块,但eNB的配置不受限于此。例如,eNB可以包括由发射机1510和接收机1520组成的通信单元。eNB可以借助于通信单元与至少一个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控制器1500可以控制eNB执行参考图1至图14所描述的eNB操作。
图16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配置为执行干扰消除和抑制方法的UE的框图。
如图16中所示,UE可以包括控制器1600、发射机1610和接收机1620。
在图16中,控制器1600可以接收服务和干扰小区传输参数配置的控制信息并且检查干扰小区的控制信道区域。控制器1600可以利用某些无线电资源测量干扰信道,并且确定是否执行盲检测并且确定用于盲检测的RI和PMI信息的集合。控制器1600也可以执行盲检测和解码以用于消除和抑制干扰。控制器1600也可以从由接收机1620接收的控制信息中检查PDSCH调度信息。控制器1600可以包括解码器用于解码借助于接收机1620所接收的PDSCH。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器1600可以控制以:接收至少一个干扰信道的传输参数;确定干扰信道的传输模式(TM)或者可用的传输模式的特定TM是否被支持;如果TM被支持,则利用干扰信道的虚拟小区ID(VCID)和加扰ID(SCID)的候选组合执行盲检测;以及基于盲检测结果来消除对UE的干扰。在这时,特定传输模式可以是传输模式10(TM10)。盲检测结果可以包括关于引起对UE的最具侵袭性的干扰的干扰小区的调制阶数的信息。
控制器1600也可以确定UE的传输模式是否是特定传输模式,并且,当UE的传输模式是特定传输模式时,进行控制以通过UE的控制信道检查在UE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VCID和SCID并且利用候选VCID-SCID组合之中除在到UE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VCID和SCID之外的候选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控制器1600也可以确定与每一个候选VCID-SCID组合相关联的任何DMRS是否存在,并且如果确定任何DMRS存在,则进行控制以仅仅利用通过其检测到DMRS的存在的VCID-SC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控制器160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利用通过其检测到DMRS的存在的VCID-SCID组合当中的预先确定的数量的VCID-SCID来执行盲检测。控制器1600也可以按干扰信道强度的次序来排列VCID-SCID组合并且进行控制以按排列的次序来执行盲检测。
在执行盲检测操作时,控制器1600也可以向为了特定TM操作所接收的VCID-SCID组合指配优先级。
控制单元160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当对于干扰信道不支持特定TM时,利用小区ID(PCID)和SCID的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尽管为了方便解释起见UE被图示为具有分离的功能块,但UE的配置不受限于此。例如,UE可以包括由发射机1610和接收机1620组成的通信单元。UE可以借助于通信单元与至少一个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控制器1600可以控制UE执行参考图1至图14所描述的UE操作。

Claims (18)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干扰消除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干扰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基于第一传输参数确定干扰信道是否支持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TM);
当干扰信道支持预先确定的TM时,使用基于利用干扰信道的虚拟小区标识符-加扰标识符(VCID-SCID)组合的组的盲检测确定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状态;
基于信道状态获得干扰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以及
基于干扰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来消除对终端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是传输模式10(TM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终端的传输模式是否是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以及
当终端的传输模式是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时,通过控制信道识别用于到终端的数据传输的VCID和SCID,
其中,利用从其中排除在到终端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VCID-SCID组合的组来执行盲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传输参数包括引起对终端的最具侵袭性的干扰的干扰小区的调制阶数、秩指示符或预编码矩阵索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确定DMRS是否被包括在所述组中;以及
仅仅利用通过其检测到DMRS的VCID-SC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通过其检测到DMRS的VCID-SCID组合当中的预先确定的数量的VCID-SC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基于包括在所述组中的各个VCID-SCID组合的干扰信道强度信息来排列VCID-SCID组合;以及
按排列的次序来执行盲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盲检测包括向VCID-SCID组合指配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干扰信道不支持预先确定的TM时,利用干扰信道的物理小区标识符-加扰标识符(PCID-SCID)组合的组来执行盲检测。
10.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接收干扰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基于第一传输参数确定干扰信道是否支持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TM),当干扰信道支持预先确定的TM时,使用基于利用干扰信道的虚拟小区标识符-加扰标识符(VCID-SCID)组合的组的盲检测确定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状态;
基于信道状态获得干扰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以及
基于干扰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来消除对终端的干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是传输模式10(TM1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确定终端的传输模式是否是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并且
当终端的传输模式是预先确定的传输模式时,通过控制信道识别用于到终端的数据传输的VCID和SCID,
其中,利用从其中排除在到终端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VCID-SCID组合的组来执行盲检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第二传输参数包括引起对终端的最具侵袭性的干扰的干扰小区的调制阶数、秩指示符或预编码矩阵索引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确定DMRS是否包括在所述组中;并且
仅仅利用通过其检测到DMRS的VCID-SC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中,利用通过其检测到DMRS的VCID-SCID组合当中的预先确定的数量的VCID-SCID组合来执行盲检测。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包括在所述组中的各个VCID-SCID组合的干扰信道强度信息来排列VCID-SCID组合;并且
按排列的次序来执行盲检测。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还被配置为对利用其执行盲检测的VCID-SCID组合指配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还被配置为当干扰信道不支持预先确定的TM时利用干扰信道的物理小区标识符-加扰标识符(PCID-SCID)组合的组来执行盲检测。
CN201580055366.1A 2014-08-20 2015-08-20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797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08270A KR102282007B1 (ko) 2014-08-20 2014-08-20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신호 제거 및 억제를 통한 하향 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4-0108270 2014-08-20
PCT/KR2015/008704 WO2016028101A2 (ko) 2014-08-20 2015-08-20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신호 제거 및 억제를 통한 하향 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266A CN106797266A (zh) 2017-05-31
CN106797266B true CN106797266B (zh) 2019-03-19

Family

ID=55351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366.1A Active CN106797266B (zh) 2014-08-20 2015-08-20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0741B2 (zh)
EP (1) EP3185445B1 (zh)
JP (1) JP6775490B2 (zh)
KR (1) KR102282007B1 (zh)
CN (1) CN106797266B (zh)
WO (1) WO201602810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36609B1 (en) * 2014-12-16 2019-05-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mt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mrs for uplink data demodulation
WO2016143996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to distribute traffic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63512B2 (en) * 2015-09-30 2020-12-08 Hfi Innovation Inc. Power control signaling for multiuser superpostion transmission
WO2017075746A1 (en) * 2015-11-02 2017-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cell identifiers and other parameters for flexible duplex operations
CN106856426B (zh) * 2015-12-09 2019-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0547427B2 (en) * 2015-12-24 2020-0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narrow band IoT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US10142138B2 (en) * 2016-04-01 2018-11-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usage of a singl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suppression receiver
CN107370563B (zh) * 2016-05-13 2021-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90306840A1 (en) * 2016-09-28 2019-10-03 Idac Holdings, Inc. Non-Orthogonal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10470079B2 (en) * 2017-04-14 2019-11-0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 for cross cell aggregation using virtualized equipment
US10631367B2 (en) 2017-04-14 2020-04-2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Virtualized equipment for multi-network and cross cell utilization
GB2563412B (en) * 2017-06-14 2020-08-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dynamic TDD systems
CN107592183A (zh) * 2017-09-19 2018-01-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多用户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687324B2 (en) * 2017-10-02 2020-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DCCH monitoring periodicity
CN115276936A (zh) 2017-10-02 2022-11-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控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9545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1130605B (zh) * 2018-10-30 2021-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9587810B (zh) * 2019-01-10 2022-02-18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上行noma通信系统中兼顾组内和组间干扰管理用户分组方法
US20190149294A1 (en) * 2019-01-14 2019-05-16 Intel IP Corporation Csi-rs sequence generation and mapping and dmrs scrambling id configur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8121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733676A (zh) * 2011-08-12 2014-04-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测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187B2 (ja) * 2013-06-19 2017-08-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102244366B1 (ko) 2014-05-09 2021-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신호 제거 및 억제를 위한 무선 자원 활용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8121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733676A (zh) * 2011-08-12 2014-04-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测量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 R1-142867》Remaining issues for NAICS higher-layer signaling;CMC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20140817;第1页第1节第11行-5页第4节Proposal4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 R1-142918》Remaining issues on HL-signaling parameters for NAICS;MediaTek In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20140817;第2页第2段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 R1-143197》Remaining details on higher-layer signaling for NAICS;LG Electronic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20140810;第4页第2.6节
《3GPP TSG RAN WG4 Meeting #72 R4-145250》Discussion on NAICS TM10 interference handling;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20140817;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30135A1 (en) 2017-08-10
WO2016028101A3 (ko) 2016-04-14
CN106797266A (zh) 2017-05-31
JP6775490B2 (ja) 2020-10-28
EP3185445A4 (en) 2018-04-25
EP3185445B1 (en) 2019-04-17
EP3185445A2 (en) 2017-06-28
KR102282007B1 (ko) 2021-07-27
WO2016028101A2 (ko) 2016-02-25
KR20160022558A (ko) 2016-03-02
JP2017531363A (ja) 2017-10-19
US10680741B2 (en)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726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1420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remove and suppress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28797B2 (en) Method for cancelling a data transmission of a neighboring cell
CN106464322B (zh) 小区内干扰消除以及抑制的信令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EP2915270B1 (en) Interference-awar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43174B1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noma) 무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30888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消除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646440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消除和抑制的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方法和设备
EP27756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2092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coding recep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595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