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5328A -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5328A
CN104515328A CN201410490492.7A CN201410490492A CN104515328A CN 104515328 A CN104515328 A CN 104515328A CN 201410490492 A CN201410490492 A CN 201410490492A CN 104515328 A CN104515328 A CN 104515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pipe group
baffle plate
refrigerant gas
refriger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04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井宪雄
远藤哲也
天野俊辅
佐藤忠
平田甲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5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4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continuous films of condensate on heat-exchange surfaces, e.g. by promoting droplet form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防止制冷剂气体穿过罐体内壁与导热管组之间,能够将制冷剂气体引导到导热管组的内部,并且提高在导热管组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将在导热管的表面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吹走,由此能够提高导热性能。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具备:圆筒状的罐体(11)、闭塞罐体(11)的两端的管板(12)、以及配置在罐体(11)内的导热管组(14),通过在导入到罐体(11)内的制冷剂气体与在导热管组(14)流通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气体冷凝,在罐体(11)的内壁与导热管组(14)之间的间隙设置有挡板(17、18),来防止制冷剂气体通过间隙而流向下游侧。

Description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与冷却水(冷却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冷凝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背景技术
以往,制冷空调装置等所利用的涡轮制冷机等压缩式制冷机,由封入有制冷剂的封闭系统构成,通过制冷剂配管连结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而构成,所述蒸发器,从冷水(被冷却流体)夺取热而使制冷剂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所述压缩机,对在上述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而使之成为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所述冷凝器,利用冷却水(冷却流体)来冷却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而使之冷凝;所述膨胀阀(膨胀机构),对上述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之膨胀。 
涡轮制冷机等压缩式制冷机所使用的冷凝器构成为:在由圆筒形的罐体和设置在该罐体的两端部的管板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导热管组,该导热管组将多个导热管排列为锯齿状等。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罐体的上部流入上述空间内,并在通过导热管组期间,通过与在导热管内流动的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而被冷却从而被冷凝。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3120号公报 
涡轮制冷机等压缩式制冷机所使用的制冷剂的种类存在R123等低压制冷剂和R134a等高压制冷剂。在低压制冷剂与高庄制冷剂中,比容大不相同。因此在使用R123等低压制冷剂时,在冷凝器的导热管组内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体积流量较多,但在使用R134a等高压制冷剂时,在冷凝器的导热管组内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体积流量与使用低压制冷剂的情况相比,为极少。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在使用高压制冷剂(R134a)对具备图12所示的构造的冷凝器的涡轮制冷机进行连续运转的过程中获得以下见解。 
如图12所示,冷凝器100构成为:在圆筒形的罐体101内配置有导热管组103,该导热管组103将多个导热管102排列为锯齿状。制冷剂气体G从位于罐体101的上部的制冷剂入口101IN流入,制冷剂液体从位于罐体101的下部的制冷剂出ロ101OUT流出。由多个导热管102构成的导热管组103的构成包括:比罐体101的中心靠上侧的上层导热管组103U、和比罐体101的中心靠下侧的下层导热管组103L。由于制造上的问题,导热管组103与罐体101的罐壁之间稍宽地设置有间隙C。 
如图12所示,从位于罐体101的上部的制冷剂入口101IN流入罐体内的制冷剂气体G,不在上层导热管组103U中经过,而是穿过上层导热管组103U与罐体内壁之间而优先通过,因此无法有效地使用上层导热管组103U,所以存在上层导热管组103U的交换热量较小的问题。 
另外,在导热管组103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体积流量较少,所以当在导热管组103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小的情况下,无法将在导热管102的表面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吹走,从而导热管的表面的液膜厚度增大,成为热阻抗。因此存在导热降低而无法充分地发挥冷凝器的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该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能够防止制冷剂气体在罐体内壁与导热管组之间穿过而将制冷剂气体引导至导热管组的内部,并且提高在导热管组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来吹走在导热管的表面冷凝的制冷剂液体,由此提高导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圆筒状的罐体、对所述罐体的两端进行闭塞的管板、以及配置在所述罐体内的导热管组,通过在导入到所述罐体内的制冷剂气体与在所述导热管组流通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气体冷凝,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与所述导热管组之间的间隙设置有挡板,该挡板防止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间隙而流向下游侧。 
根据本发明,制冷剂气体被由挡板构成的防止穿过板向导热管组的内部引导,从而能够增加导热管组整体的交换热量。另外,由于能够防 止制冷剂气体在罐体内壁与导热管组之间穿过,因此在导热管组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增大,所以利用制冷剂气体的流动能够吹走导热管表面的冷凝液,从而减小导热管的表面的液膜厚度,降低导热管的热阻抗。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组具备:比所述罐体的中心靠上侧的上层导热管组、和比所述罐体的中心靠下侧的下层导热管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管组与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利用位于上层导热管组与下层导热管组的中间位置的挡板,能够不使制冷剂气体在上层导热管组中通过而抑制在下层导热管组中穿过。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最上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利用位于上层导热管组的最上部的位置的挡板,冷凝液具有向中央聚集的趋势,所以更能够使制冷剂气体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由此能够有效地吹走向导热管组中央聚集的冷凝液。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挡板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 
根据本发明,利用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的挡板,能够使得制冷剂气体保持不冷凝的状态且不穿出导热管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挡板来覆盖下层导热管组,由此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的制冷剂气体量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冷凝液从导热管表面吹走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该上部挡板以沿着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以及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该下部挡板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 
根据本发明,上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未被挡板覆盖而是开放,由此制冷剂气体能够从上层导热管组的上部整体流入。即,扩大制冷剂气体流入上层导热管组内的横向宽度,使制冷剂气体易进入上层导热管组。该方式即使在高压制冷剂气体中,在使用比容稍大的气体的情况下有效。而且,利用挡板来覆盖上层导热管组的下部与下层导热管组,由此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的制冷剂气体量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冷凝液从导热管表面吹走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其以沿着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中间部挡板,其以沿着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以及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其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 
根据本发明,利用上部挡板来覆盖上层导热管组的一部分,由此缩小制冷剂气体流入到上层导热管组内的横向宽度,并在冷凝液容易聚集的导热管组的中央部收集气体。该方式即使在高压制冷剂气体中,在使用比容稍小的气体的情况下也有效。而且,利用挡板来覆盖下层导热管组,由此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的制冷剂气体量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冷凝液从导热管表面吹走的功能。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其从冷水夺取热而使制冷剂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压缩机,其利用叶轮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其利用冷却水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制冷剂气体冷凝,所述冷凝器是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导热管的表面的液膜厚度减小,导热性能提高, 从而能够提高制冷机整体的制冷效率。 
本发明起到以下所列举的效果。 
(1)制冷剂气体被由挡板构成的防止穿过板向导热管组的内部引导,从而能够增加导热管组整体的交换热量。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制冷剂气体穿过罐体内壁与导热管组之间,因此在导热管组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增大,所以利用制冷剂气体的流动能够吹走导热管表面的冷凝液,从而减小导热管的表面的液膜厚度,降低导热管的热阻抗。 
(2)导热管的热阻抗降低的部分相应地使冷凝导热变好,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冷凝器的性能。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导热面积,从而形成更加小型的冷凝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涡轮制冷机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冷凝器的详细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图,是冷凝器的侧剖视图。 
图11(a)、(b)是将现有的导热管组的导热管表面的液膜与本发明的导热管组的导热管表面的液膜进行比较而示出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冷凝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涡轮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经济器;5…制冷剂配管;8…流路;11…罐体;11IN…制冷剂入口;11OUT…制冷剂出口;12…管板;13…导热管;14…导热管组;14L…下层导热管组;14U…上层导热管组;15L…集管部;15R…集管部;15IN…冷却水入口;15OUT…冷却水出口;16…分隔板;17…挡板;18…挡板;19…挡板;20…挡板;21…挡板;21a…上部挡板;21b…下部挡板;22…挡板;22a…上部挡板;22b…下部挡板;21c…弯曲部;22…挡板;23…挡板;23a…上部挡板;23b…中间部挡板;23c…下部挡板;100…冷凝器;101…罐体;102…导热管;103…导热管组;103L…下层导热管组;103U…上层导热管组;C…间隙;LF…液膜;G…制冷剂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图11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式制冷机的一个例子示出使用涡轮机的涡轮制冷机,但也可以是使用螺杆式、往复式、涡旋式等压缩机的制冷剂。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涡轮制冷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涡轮制冷机构成为具备:涡轮压缩机1,其压缩制冷剂;冷凝器2,其利用冷却水(冷却流体)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并使该制冷剂气体冷凝;蒸发器3,其从冷水(被冷却流体)夺取热而使制冷剂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以及作为中间冷却器的经济器4,其配置在冷凝器2与蒸发器3之间,涡轮制冷机利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5来连结上述各设备。制冷剂使用R134a等高压制冷剂。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涡轮压缩机1由多级涡轮压缩机构成。涡轮压缩机1通过流路8与经济器4连接,在经济器4分离的制冷剂气体被导入到多级涡轮压缩机的多级压缩级(在本例为二级)的中间部分(在本例为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的部分)。 
在如图1所示构成的涡轮制冷机的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涡轮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以及经济器4中循环,利用由蒸发器3获得 的冷热源制造冷水,将与负载对应且进入到制冷循环内的来自蒸发器3的热量以及从压缩机马达供给的相当于涡轮压缩机1的功的热量释放至向冷凝器2供给的冷却水。另一方面,在经济器4中分离的制冷剂气体被导入涡轮压缩机1的多级压缩级的中间部分,并与来自第一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汇合而被第二级压缩机压缩。根据二级压缩单级经济器循环,附加有由经济器4产生的制冷效果部分,所以该部分增加制冷效果,与不设置经济器4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效果的高效率化。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冷凝器2的详细构造的纵剖视图。如图2所示,冷凝器2构成为:在由设置于圆筒形的罐体11与罐体11的两端部的管板12、12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导热管组14,该导热管组14将多个导热管13排列为锯齿状。制冷剂气体从位于罐体11上部的制冷剂入口11IN流入,并在导热管组14中通过,在通过导热管组14中的期间冷凝的制冷剂液从位于罐体11的下部的制冷剂出口11OUT流出。导热管13在内部使冷却水流通,并在罐体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在管板12、12分别连接有集管部15R、15L。集管部15R被分隔板16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在集管部15R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5IN和冷却水出口15OUT。由多个导热管13构成的导热管组14构成为包括:与冷却水入口15IN连通的下层导热管组14L、和与冷却水出口15OUT连通的上层导热管组14U。冷却水从集管部15R的冷却水入口15IN流入并在下层导热管组14L流动之后在集管部15L折返,在上层导热管组14U流动之后从冷却水出口15OUT流出。 
图3以及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的图,图5是冷凝器2的侧剖视图,图4是冷凝器2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罐体11的内壁,在上层导热管组14U与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左右一对挡板17、17,另外在下层导热管组14L的最下部的位置固定有左右一对挡板18、18。挡板17以及挡板18分别由细长的簿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管板12、12之间沿罐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挡板17、18填埋罐体11的内壁与导热管组14之间的间隙,作为防止制冷剂气体穿过上述间隙的防止穿过板而发挥功能。制冷剂气体G从位于罐体11的上部的制冷剂入口11IN流入,并在导热管组14中通过,在通过导热管组14中的期间冷凝的制冷剂液从位于罐体11的下部的制冷剂出口11OUT流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罐体11的内壁且在上层导热管组14U与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挡板17、17,由此能够使制冷剂气体不在上层导热管组14U中通过而抑制在下层导热管组14L中穿过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另外,通过在罐体11的内壁且在下层导热管组14L的最下部的位置设置有挡板18、18,由此能够使气体不在下层导热管组14L中通过而抑制流向下方的气体流动。这样,通过设置中间层的挡板17、17以及最下层的挡板18、18,来填埋罐体11的内壁与上层导热管组14U、下层导热管组14L之间的间隙,防止制冷剂气体穿过上述间隙,由此能够将制冷剂气体引导到上层导热管组14U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4L的内部,从而能够增大在上层导热管组14U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4L中通过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 
图5以及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的图,图5是冷凝器2的侧剖视图,图6是冷凝器2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罐体11的内壁,除了中间层的挡板17、17以及最下层的挡板18、18以外,还在上层导热管组14U的最上部的位置固定有左右一对挡板19、19。挡板19由细长的薄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管板12、12之间沿罐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挡板19填埋罐体11的内壁与上层导热管组14U之间的间隙而作为防止制冷剂气体穿过上述间隙的防止穿过板而发挥功能。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罐体11的内壁且在上层导热管组14U的最上部的位置设置有挡板19、19,由此冷凝液具有向中央聚集的趋势,所以更能够使制冷剂气体G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由此能够有效地吹走向导热管组中央聚集的冷凝液。中间层的挡板17、17以及最下层的挡板18与图3以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作用相同。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的图,是冷凝器2的侧剖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除了中间层的挡板17、17以及最上层的挡板19、19之外,还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14L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挡板20、20。挡板20由细长的薄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管板12、12之间沿罐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7所示,挡板20、20由倾斜板构成,并构成使制冷剂气体保持未冷凝的状态且不穿出导热管组的下部防止穿过板,其中上述倾斜板 从与罐体11的内壁接触的上端部沿着导热管组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而向斜下方倾斜。中间层的挡板17、17以及最上层的挡板19、19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作用相同。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的图,是冷凝器2的侧剖视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除了最上层的挡板19、19之外,还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14L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挡板21、21。挡板21由细长的薄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管板12、12之间沿罐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挡板21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21a,其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上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21b,其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下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上部挡板21a的上端部具有朝向罐体11的内壁折曲的折曲部21c,且该折曲部21c与罐体11的内壁接触,由此防止制冷剂气体沿着罐体11的内壁穿过的情况。 
如图8所示,利用挡板21、21覆盖下层导热管组14L,由此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的制冷剂气体量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冷凝液从导热管表面吹走的功能。最上层的挡板19、19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作用相同。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的图,是冷凝器2的侧剖视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以沿着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4L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挡板22、22。挡板22由细长的薄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管板12、12间之间沿罐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挡板22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22a,其以沿着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下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上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22b,其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下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上部挡板22a的上端与罐体11的内壁接触,通过该接触部来防止制冷剂气体沿着罐体11的内壁穿过的情况。 
如图9所示,上层导热管组14U上部的导热管13未被挡板覆盖而是开放,由此制冷剂气体能够从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上部整体流入。即,扩大制冷剂气体流入上层导热管组14U内的横向宽度,从而制冷剂气体易于进入上层导热管组14U。该方式在高压制冷剂气体中在使用比容稍 大的气体的情况下也有效。而且通过利用挡板22、22覆盖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下部与下层导热管组14L,由此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的制冷剂气体量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冷凝液从导热管表面吹走的功能。 
图1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冷凝器2的图,是冷凝器2的侧剖视图。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以沿着上层导热管组14U的导热管排列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4L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挡板23。挡板23由细长的薄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管板12、12之间沿罐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挡板23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23a,其以沿着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上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中间部挡板23b,其以沿着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下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上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23c其以沿着下层导热管组14L的下部的最外侧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上部挡板23a与中间部挡板23b之间的角部以及中间部挡板23b与下部挡板23c之间的角部,均与罐体11的内壁接触,并利用上述接触部来防止制冷剂气体沿着罐体11的内壁穿过的情况。 
如图10所示,利用上部挡板23a、23a覆盖上层导热管组14U的一部分,由此缩小制冷剂气体流入上层导热管组14U内的横向宽度,以便在冷凝液容易聚集的导热管组的中央部收集气体。该方式在高压制冷剂气体中在使用比容稍小的气体的情况下也有效。而且,利用挡板23、23覆盖下层导热管组14L,由此穿过导热管组中央的制冷剂气体量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冷凝液从热管表面吹走的功能。 
图11(a)、(b)是将现有的导热管组103中的导热管102的表面的液膜与本发明的导热管组14中的导热管13的表面的液膜进行比较而示出的示意图。 
如图11(a)所示,在现有的导热管组103中,在导热管组103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体积流量较少,因此由于在导热管组103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小,所以冷凝液会滞留在导热管102的表面,从而导热管102的表面的液膜LF的厚度增加而成为热阻抗。 
如图11(b)所示,在本发明的导热管组14中,利用由挡板构成的 防止穿过板,能够防止制冷剂气体穿过罐体内壁与导热管组之间,因此制冷剂气体被导向导热管组14的内部,由于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增大,所以利用制冷剂气体的流动能够将导热管13的表面的冷凝液吹走。因此导热管13表面的液膜LF的厚度减小,导热性能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该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当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9)

1.一种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具备:圆筒状的罐体、对所述罐体的两端进行闭塞的管板、以及配置在所述罐体内的导热管组,通过在导入到所述罐体内的制冷剂气体与在所述导热管组流通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气体冷凝,所述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与所述导热管组之间的间隙设置有挡板,该挡板防止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间隙而流向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管组具备:比所述罐体的中心靠上侧的上层导热管组、和比所述罐体的中心靠下侧的下层导热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管组与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最上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该上部挡板以沿着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以及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该下部挡板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
8.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构成为包括:上部挡板,其以沿着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中间部挡板,其以沿着所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以及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上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下部挡板,其以沿着所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部的导热管排列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
9.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具备:蒸发器,其从冷水夺取热而使制冷剂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压缩机,其利用叶轮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其利用冷却水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制冷剂气体冷凝,所述压缩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是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CN201410490492.7A 2013-09-26 2014-09-23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Pending CN1045153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323 2013-09-26
JP2013199323A JP6295051B2 (ja) 2013-09-26 2013-09-26 圧縮式冷凍機用凝縮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5328A true CN104515328A (zh) 2015-04-15

Family

ID=5279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0492.7A Pending CN104515328A (zh) 2013-09-26 2014-09-23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95051B2 (zh)
CN (1) CN10451532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5238A (zh) * 2016-07-25 2018-02-02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108626916A (zh) * 2017-03-22 2018-10-09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83412B1 (ko) * 2015-12-21 2017-09-2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배열 회수 장치
CN107806723B (zh) * 2016-09-09 2020-11-2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壳管式冷凝器
CN106500410A (zh) * 2016-10-25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壳管式换热器以及壳管式换热器换热方法
US10612823B2 (en) * 2017-02-03 2020-04-07 Daikin Applied Americas Inc. Condens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5306B2 (ja) * 1977-05-17 1984-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バブル装置
JPS59103081U (ja) * 1982-12-24 1984-07-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交換器
JP2002122390A (ja) * 2000-10-17 2002-04-2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CN1352373A (zh) * 2000-10-24 2002-06-0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机的冷凝器
CN102192621A (zh) * 2010-03-17 2011-09-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器以及具有该分配器的蒸发器和制冷机
CN202973674U (zh) * 2012-12-04 2013-06-05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8860U (zh) * 1976-12-22 1978-07-21
JPS53141549U (zh) * 1977-04-15 1978-11-08
JPS56140073U (zh) * 1980-03-24 1981-10-22
NL9500633A (nl) * 1995-03-31 1996-11-01 Bloksma B V Warmtewisselaar van het plaatvin-type, voorzien van een uitneembare kern met mante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5306B2 (ja) * 1977-05-17 1984-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バブル装置
JPS59103081U (ja) * 1982-12-24 1984-07-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交換器
JP2002122390A (ja) * 2000-10-17 2002-04-2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CN1352373A (zh) * 2000-10-24 2002-06-0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机的冷凝器
CN102192621A (zh) * 2010-03-17 2011-09-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器以及具有该分配器的蒸发器和制冷机
CN202973674U (zh) * 2012-12-04 2013-06-05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5238A (zh) * 2016-07-25 2018-02-02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107655238B (zh) * 2016-07-25 2021-06-22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108626916A (zh) * 2017-03-22 2018-10-09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108626916B (zh) * 2017-03-22 2021-10-08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5051B2 (ja) 2018-03-14
JP2015064157A (ja) 2015-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5328A (zh)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100416180C (zh) 具有喷射器的蒸汽压缩循环
EP1872068B1 (en) Multi-part heat exchanger
CN103225926B (zh) 蒸发器单元
KR101633781B1 (ko) 칠러
CN101329115B (zh) 具有喷射器的蒸发器结构
US10161658B2 (en) Modular coil for air cooled chillers
EP3073218A1 (en) Water cooled microchannel condenser
CN112944770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202928188U (zh) 集成换热式双机双级螺杆制冷压缩系统
TWI571606B (zh) A refrigeration unit using a triple tube heat exchanger
CN104949397A (zh) 涡轮制冷机的蒸发器以及具备该蒸发器的涡轮制冷机
CN207019348U (zh)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105299964B (zh) 制冷机用冷凝器
CN208059355U (zh) 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
CN201876017U (zh) 冷风机
CN107421168A (zh) 冷凝器
US20160231063A1 (en) Thermosyphon Configuration for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s
CN218001864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3712380B (zh) 能够实现三股流体换热的回热器及制冷系统
KR102342956B1 (ko) 고효율 증발식 응축기
KR20070082467A (ko) 안내유로를 장착한 고효율 냉동식 드라이어의 a-r 열교환기
KR100645804B1 (ko) 응축기의 냉매 분배장치
CN115183490A (zh) 一种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