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9083B -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9083B
CN104499083B CN201410851845.1A CN201410851845A CN104499083B CN 104499083 B CN104499083 B CN 104499083B CN 201410851845 A CN201410851845 A CN 201410851845A CN 104499083 B CN104499083 B CN 104499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ed fabrics
esterification
amino
acid
ethylene gly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18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99083A (zh
Inventor
刘文斌
明丹
李文刚
张富伟
宋光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18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9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9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9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99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9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包括织物层和聚氨酯涂层,所述织物层的经纬线为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材料为改性聚酯,所述改性聚酯由聚酯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构成,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分散在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且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有氢键作用,使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00~15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0~40v/v%;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与聚氨酯有良好界面结合;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可用于改善织物外观。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聚酯改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自问世以来,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其产量已经成为世界合成纤维之冠。聚酯纤维具有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型优异,耐热耐光性好以及耐酸耐碱耐腐蚀性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且织物具有抗皱、挺括性好等优点,所以,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工业丝等领域。
涤纶–TPU(热塑性聚氨酯)涂层织物是以涤纶织物为布基,TPU为涂层的复合材料,因具有轻质、高强、卫生、环保等系列优点,在运动服、雨衣、皮划艇、帐篷、软体贮水容器、软体贮油容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PET属于对称性的直链大分子,分子链不含有侧链基团,规整性非常好,结晶度较高,结构中缺乏高极性基团;因此其亲水性很差,回潮率只有0.4%,给涤纶织物的涂层(复膜)带来困难。界面改性是改善涤纶织物涂层性能,提高涂层织物界面复合牢度的有效措施
涂层材料TPU,分子通式为—[R1NHCOOR2—]n,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NH—、—COO—活性基团,给涂层织物的良好界面结合提供了可能。涤纶–TPU涂层织物的基质组成中涤纶织物的惰性表面是制约该类涂层织物界面结合的瓶颈,因此涤纶织物表面活化改性是改善该类涂层织物界面结合的关键。
涂层制备工艺过程是形成纤维/涂层界面的基础,因此,在纤维、涂层既定的情况下,涂层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是涤纶–TPU涂层织物界面形成、获得良好界面结合的关键。
通过改变基布的表面状态来提高涂层织物的复合牢度,是一种非常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目前,用于涤纶–TPU涂层织物界面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碱液处理、电晕放电及等离子体处理、浸胶处理等。
采用碱液处理涤纶织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涤纶织物的表面活性,但碱液对涤纶织物的表面刻蚀造成纤维损伤,机械强度降低,使得该方法推广应用受限。采用电晕放电及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其核心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能离子轰击涤纶织物,将涤纶织物表面层的高分子键打开,并在断键处形成活化中心,这种活化中心的寿命一般很短,并随着轰击后停放时间延长而衰弱,因此涤纶织物经电晕放电及等离子体处理后需及时进行后续工艺。浸胶处理是涤纶织物表面活化、涂层织物界面结合改善的技术措施,但浸胶处理过程复杂,成本将大幅度提高。
这种结构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是明显的,增加了分子链段运动的壁垄,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温度达到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体积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在一定温度条件时,自由体积的增加幅度远远大于聚酯大分子链的特性,提高了聚氨酯与聚酯纤维的界面结合性能;同时由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分子中在首位氨基的存在,增加其与聚酯大分子链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加了它与聚酯的相容性以及在聚酯中的分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迁移。同时对聚酯结构规整性、结晶性没有破坏,保持了聚酯的优良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包括织物层和聚氨酯涂层,所述织物层的经纬线为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材料为改性聚酯,所述改性聚酯由聚酯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构成,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分散在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且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有氢键作用,使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在温度为100~15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0~40v/v%;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热处理过程中使部分活性基团扩散进入到纤维空隙中,提高了活性基团的使用效率,使聚氨酯在聚酯工业丝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树脂状的涂层,因而获得良好界面结合;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耐水压≥90KPa,剥离强度≥8.5N/cm;耐磨性为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耐寒性≤-30℃,涂膜无裂纹;
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分子结构为:
H2N(CH2)nCOOCH2CH2OOC(CH2)n NH2
其中,n=10-5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线密度偏差率≤1.4%,断裂强度≥7.5cN/dtex,断裂强度CV值≤3.0%,断裂伸长率为19.0±2.0%,断裂伸长CV值≤8.0%,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8.0±1.0%。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包括织物层和聚氨酯涂层,所述织物层的经纬线为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耐水压≥90KPa,剥离强度≥8.5N/cm;耐磨性为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耐寒性≤-30℃,涂膜无裂纹;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占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 酯工业丝的重量百分比为0.5~2.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90~32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0~25℃;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4~0.6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2600~3400m/min;
防水: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
轧光:110~130℃,压力10MPa,20m/min;
涂层:涂层刀厚1.5mm;
烘干:100~150℃,60s;
焙烘:150~160℃,60~90s;
所述的合成聚氨酯树脂配浆为(重量份数):
所述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的制备步骤包括: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二元脂肪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80~11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二元脂肪酸单甲酯;酯化时间通常为2~3h;所述二元脂肪酸为十二烷二羧酸到五十二烷二羧酸中的一种;反应方程式为:
HOOC(CH2)nCOOH+CH3OH→CH3OOC(CH2)nCOOH
其中n=10~50。
2)将所述二元脂肪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按摩尔比1:1:1溶在苯中,其中二元脂肪酸单甲酯的浓度为0.05~0.1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0~9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3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脂肪酸; 反应方程式为:
3)将溴代脂肪酸与15~25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不超过70℃,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脂肪酸;真空干燥的温度可采用60~70℃;反应方程式为:
HOOC(CH2)nBr+NH3→HOOC(CH2)nNH2+NH4Br;
4)将乙二醇和氨基脂肪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脂肪酸重量的1~3%加入浓度为40~50wt%的硫酸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60~22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反应方程式为:
HOOC(CH2)nNH2+HOCH2CH2OH→
H2N(CH2)nCOOCH2CH2OOC(CH2)nNH2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常压~0.3MPa,温度在250~26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催化剂和稳定剂,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0~270℃,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并搅拌,通常搅拌15~20分钟;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5~280℃,反应时间50~9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0.9~1.2dL/g。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乙二醇与所述对苯二甲酸的摩尔比为1.2~2.0:1。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选自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和醋酸锑中的一种,催化剂用量为所述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1%~0.05%。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稳定剂选自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和亚磷酸三甲酯中的一种,稳定剂用量为所述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1%~0.05%。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8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二元脂肪酸的1~3wt%;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0~50%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二元脂肪酸单甲酯的1~3wt%。
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主要是以C-C,C-O键为主,同时具有一定分子量,即具有一定长度的分子链,分子链柔软性较大,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卷曲程度较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更大,同时对温度的敏感较含有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强。当温度变化时,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先于含有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运动,运动所产生的自由体积远远大于含有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所产生的。
通过脂肪酸酯增加了聚酯纤维的自由体积,提高了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存在—NH—、—COO—活性基团进入聚酯纤维内部的程度。本发明使聚酯纤维在一定温度下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在热处理过程中使部分活性基团扩散进入到纤维空隙中,提高了活性基团的使用效率,使聚氨酯在聚酯工业丝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树脂状的涂层,因而获得良好界面结合。
脂肪酸酯里的氧可以形成氢键,但是氧在中间位置时,由于空间位阻效应以及脂肪酸酯分子的卷曲等因素降低了其与聚酯大分子链中的氢形成氢键的数量;若氨基在α位上,即氨基酸类,由于氨基和羰基互相影响,也不利于氨基与聚酯大分子链中的氢形成氢键;当氨基脂肪酸酯的氨基在大分子的端位时,大分子的卷曲对其影响不大,增加了氨基脂肪酸酯中的氨基与聚酯大分子链中的氢形成氢键的形成,同时提高了氨基脂肪酸酯与聚酯大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减少了氨基脂肪酸酯的滑移和迁移。
增加了氨基脂肪酸酯与聚酯的相容性以及在聚酯中的分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迁移。同 时对聚酯结构规整性、结晶性没有破坏,保持了聚酯的优良性能。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得的聚氨酯涂层织物,由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是以C-C为主,同时具有一定分子量,即具有一定长度的分子链,分子链柔软性较大,氨基增加了与聚酯的相容性。所得的工业丝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相容性好。
2.由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分子中在首位氨基的存在,增加与它与聚酯大分子链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加了它与聚酯的相容性以及在聚酯中的分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迁移。
3.本发明所得的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由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含量较小,对聚酯结构规整性、结晶性没有破坏,保持了聚酯的优良性能。
4.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卷曲程度较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更大,同时对温度的敏感较含有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强。当温度变化时,先于含有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运动,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运动所产生的自由体积远远大于含有苯环结构的线性大分子所产生的,增加添加物的扩散程度,来提高聚酯的功能性。
5.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自由体积的增加使部分聚氨酯分子结构中的—NH—、—COO—活性基团进入到纤维空隙中,提高了活性基团的使用效率,使聚氨酯在聚酯工业丝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树脂状的涂层,因而获得良好界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包括织物层和聚氨酯涂层,所述织物层的经纬线为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材料为改性聚酯,所述改性聚酯由聚酯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构成,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分散在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且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有氢键作用,使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00~15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0~40v/v%;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在热处理过程中使部分活性基团扩散进入到纤维空隙中,提高了活性基团的使用效率,使聚氨酯在聚酯工业丝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树脂状的涂层,因而获得良好界面结合;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耐水压≥90KPa,剥离强度≥8.5N/cm;耐磨性为摩擦≥3000次, 涂膜无变化;耐寒性≤-30℃,涂膜无裂纹;
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分子结构为:
H2N(CH2)nCOOCH2CH2OOC(CH2)n NH2
其中,n=10-50。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线密度偏差率≤1.4%,断裂强度≥7.5cN/dtex,断裂强度CV值≤3.0%,断裂伸长率为19.0±2.0%,断裂伸长CV值≤8.0%,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8.0±1.0%。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占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重量百分比为0.5~2.5%。
基布:
1000d×1000d低弹牛津布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10~130℃,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00~150℃×60s)→涂层→焙烘(150~160℃,60~90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实施例1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十二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8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十二烷二羧酸的3wt%;
2)将所述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5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十一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0%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的3wt%;
3)将溴代十一烷羧酸与15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0℃,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十一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十一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十一烷羧酸重量的1%加入浓度为40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6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十一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1.2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3MPa,温度为25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1%的三氧化二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1%的磷酸三苯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0℃,反应时间为5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十一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15分钟;所述氨基十一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0.5wt%;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5℃,反应时间9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15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0.9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9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0℃;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4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26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0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0v/v%,线密度偏差率为1.4%,断裂强度为7.5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3.0%,断裂伸长率为21.0%,断裂伸长CV值为8.0%,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9.0%。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10℃,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00℃×60s)→涂层→焙烘(150℃,60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0KPa,剥离强度为8.5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2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五十二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11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五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五十二烷二羧酸的3wt%;
2)将所述五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五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7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5℃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3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五十一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0%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五十二烷二羧酸单甲酯的3wt%;
3)将溴代五十一烷羧酸与25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2℃,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五十一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五十一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五十一烷羧酸重量的2%加入浓度为45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22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五十一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2.0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2MPa,温度在26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5%的三氧化二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5%的磷酸三苯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70℃,反应时间为3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五十一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20分钟;所述氨基五十一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2.5%;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80℃,反应时间5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30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1.0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32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5℃;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6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34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5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40v/v%,线密度偏差率为1.3%,断裂强度为7.6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2.9%,断裂伸长率为17.0%,断裂伸长CV值为7.9%,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7.0%。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30℃,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50℃×60s)→涂层→焙烘(160℃,90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1KPa,剥离强度为8.6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3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十五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85℃,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十五烷二羧酸的3wt%;
2)将所述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8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9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5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十四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50%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的3wt%;
3)将溴代十四烷羧酸与20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0℃,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十四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十四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十四烷羧酸重量的2%加入浓度为50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9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1.6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3MPa,温度在255℃,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3%的三氧化二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3%的磷酸三苯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5℃,反应时间为4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16分钟;所述氨基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0%;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6℃,反应时间7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225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1.1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30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1℃;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5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27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1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5v/v%,线密度偏差率为1.2%,断裂强度为7.7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2.8%,断裂伸长率为20.0%,断裂伸长CV值为7.8%,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 收缩率为7.1%。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15℃,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15℃×60s)→涂层→焙烘(151℃,65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2KPa,剥离强度为8.7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4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二十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85℃,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二十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二十烷二羧酸的3wt%;
2)将所述二十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二十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9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1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十九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3%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二十烷二羧酸单甲酯的2wt%;
3)将溴代十九烷羧酸与16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9℃,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十九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十九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十九烷羧酸重量的2%加入浓度为42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6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1.2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15MPa,温度在251℃,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2%的三氧化二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2%的磷酸三苯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2℃,反应时间为33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17分钟;所述氨基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5%;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7℃,反应时间55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16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1.2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 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31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2℃;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4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28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15℃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8v/v%,线密度偏差率为1.1%,断裂强度为7.8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2.7%,断裂伸长率为21.0%,断裂伸长CV值为7.7%,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8.2%。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18℃,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20℃×60s)→涂层→焙烘(152℃,70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3KPa,剥离强度为8.7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5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三十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9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三十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三十烷二羧酸的3wt%;
2)将所述三十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三十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10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5℃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3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二十九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0%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三十烷二羧酸单甲酯的3wt%;
3)将溴代二十九烷羧酸与18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7℃,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二十九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二十九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二十九烷羧酸重量的2%加入浓度为48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7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二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1.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3MPa,温度在254℃,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1%的乙二醇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3%的磷酸三甲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 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6℃,反应时间为39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二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18分钟;所述氨基二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2.5%;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8℃,反应时间6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22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1.1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32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3℃;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6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30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2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32v/v%,线密度偏差率为1.1%,断裂强度为7.5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3.0%,断裂伸长率为22.0%,断裂伸长CV值为7.8%,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7.3%。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20℃,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25℃×60s)→涂层→焙烘(153℃,64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3KPa,剥离强度为8.5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6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三十五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95℃,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三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三十五烷二羧酸的2wt%;
2)将所述三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三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9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9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6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三十四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5%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三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的1wt%
3)将溴代三十四烷羧酸与20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9℃,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三十四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三十四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三十四烷羧酸重量的1%加入浓度为50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8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三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1.6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4MPa,温度在256℃,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4%的醋酸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2%的亚磷酸三甲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7℃,反应时间为4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三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18分钟;所述氨基三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2.0%;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5℃,反应时间7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24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0.9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9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4℃;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5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32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3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34v/v%,线密度偏差率为1.2%,断裂强度为7.6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2.9%,断裂伸长率为23.0%,断裂伸长CV值为7.9%,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8.0%。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23℃,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30℃×60s)→涂层→焙烘(156℃,75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3KPa,剥离强度为8.6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7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四十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10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四十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四十烷二羧酸的3wt%;
2)将所述四十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四十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6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7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三十九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8%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四十烷二羧 酸单甲酯的2wt%;
3)将溴代三十九烷羧酸与22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为60℃,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三十九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三十九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三十九烷羧酸重量的2%加入浓度为46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9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三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1.8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2MPa,温度在258℃,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5%的醋酸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3%的磷酸三甲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8℃,反应时间为45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三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16分钟;所述氨基三十九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5%;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5℃,反应时间75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25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1.0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30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5℃;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6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33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35℃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35v/v%,线密度偏差率为1.4%,断裂强度为7.6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2.9%,断裂伸长率为23.0%,断裂伸长CV值为7.9%,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8.8%。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27℃,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35℃×60s)→涂层→焙烘(157℃,80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指标:
耐水压为84KPa,剥离强度为8.7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实施例8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四十五烷二羧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11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四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四十五烷二羧酸的2wt%;
2)将所述四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溶在苯中(摩尔比1:1:1),其中四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浓度为0.07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8℃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3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四十四烷羧酸;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5%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四十五烷二羧酸单甲酯的2wt%;
3)将溴代四十四烷羧酸与25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不超过70℃,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四十四烷羧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四十四烷羧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四十四烷羧酸重量的1%加入浓度为50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21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四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摩尔比为1:2.0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0.3MPa,温度在26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2%的乙二醇锑和对苯二甲酸重量0.05%的磷酸三甲酯,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70℃,反应时间为5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四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并搅拌20分钟;所述氨基四十四烷羧酸乙二醇酯加入量为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2.0%;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 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80℃,反应时间85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粘均分子量为30000。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1.2dL/g。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
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32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0℃;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4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3400m/min;
所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4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38v/v%,线密度偏差率为1.4%,断裂强度为7.7cN/dtex,断裂强度CV值为2.9%,断裂伸长率为22.0%,断裂伸长CV值为7.9%,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7.8%。
将聚酯工业丝织造为1000d×1000d的基布;
对基布进行聚氨酯涂覆;
仪器设备
MR-180涂层机,MH360多功能轧光机
工艺流程:
基布→防水(二浸二轧,防水剂FS-50620g/L,4.0MPa,180℃×60s)→轧光(129℃,压力10MPa,20m/min)→涂层(涂层刀厚1.5mm,下同)→烘干(140℃×60s)→涂层→焙烘(158℃,85s)
配浆(重量份数):
测试标准及仪器:
耐水压GB/T4744-1997YG812N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剥离强度GB/T3923.1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EMT-2000
耐寒性FZ01007-2008塑料超低温脆性试验仪
耐磨性GB/T21196.2-2007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指标:
耐水压为83KPa,剥离强度为8.6N/cm
耐磨性: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
耐寒性:零下30℃,涂膜无裂纹。

Claims (9)

1.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包括织物层和聚氨酯涂层,所述织物层的经纬线为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材料为改性聚酯,所述改性聚酯由聚酯与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构成,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分散在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且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间有氢键作用,使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与所述聚酯的分子链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占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重量百分比为0.5~2.5%;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在温度为100~150℃条件下,纤维内部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空间增大20~40v/v%;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在热处理过程中使部分活性基团扩散进入到纤维空隙中,提高了活性基团的使用效率,使聚氨酯在聚酯工业丝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树脂状的涂层,因而获得良好界面结合;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耐水压≥90KPa,剥离强度≥8.5N/cm;耐磨性为摩擦≥3000次,涂膜无变化;耐寒性≤-30℃,涂膜无裂纹;
所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分子结构式为:
H2N(CH2)nCOOCH2CH2OOC(CH2)n NH2
其中,n=1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的线密度偏差率≤1.4%,断裂强度≥7.5cN/dtex,断裂强度CV值≤3.0%,断裂伸长率为19.0±2.0%,断裂伸长CV值≤8.0%,在177℃、0.05cN/dtex的测试条件下的干热收缩率为8.0±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经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用聚酯工业丝;经织造得织物层,织物层经过二浸二轧涂覆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得聚氨酯涂层织物;主要工艺为:
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90~320℃;
所述冷却的风温为20~25℃;
所述上油的上油率为0.4~0.6wt%;
所述卷绕的速度为2600~3400m/min;
防水:防水剂FS-506 20g/L,4.0MPa,180℃,60s;
轧光:110~130℃,压力10MPa,20m/min;
涂层:涂层刀厚1.5mm;
烘干:100~150℃,60s;
焙烘:150~160℃,60~90s;
所述的合成聚氨酯树脂配浆为(重量份数):
所述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的制备步骤包括:
(1)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将二元脂肪酸与甲醇以1:1.5摩尔比的量加入反应器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到80~110℃,回流酯化,冷却,分离提纯得到二元脂肪酸单甲酯;所述二元脂肪酸为十二烷二羧酸到五十二烷二羧酸中的一种;
2)将所述二元脂肪酸单甲酯、四乙酸铅和溴化锂按摩尔比1:1:1溶在苯中,其中二元脂肪酸单甲酯的浓度为0.05~0.1mol/L,在氮气氛围下,在80~90℃反应,回流,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2~3小时,然后洗涤、提纯及干燥,得到产物溴代脂肪酸;
3)将溴代脂肪酸与15~25wt%的氨水按摩尔比1:2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在室温下反应,再将反应产物加热蒸馏,且用冷水吸收氨气,加热蒸馏的温度不超过70℃,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停止蒸馏,然后进行冷却和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将产品真空干燥得到产物氨基脂肪酸;
4)将乙二醇和氨基脂肪酸按摩尔比为1.1:2搅拌均匀,并按氨基脂肪酸重量的1~3%加入浓度为40~50wt%的硫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60~22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反应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
(2)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所述酯化反应:
采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作为原料,配成均匀浆料后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中加压,压力控制在常压~0.3MPa,温度在250~260℃,酯化水馏出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为酯化反应终点;
所述缩聚反应:
包括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和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
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在酯化产物中加入催化剂和稳定剂,在负压的条件下开始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温度控制在260~270℃,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
在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结束后加入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并搅拌;
所述缩聚反应高真空阶段,经所述缩聚反应低真空阶段后,继续抽真空,使反应压力降至绝对压力小于1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275~280℃,反应时间50~90分钟;
制得改性聚酯;
(3)造粒后固相缩聚增粘,获得改性聚酯的高粘切片,特性粘度为0.9~1.2dL/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二醇与所述对苯二甲酸的摩尔比为1.2~2.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和醋酸锑中的一种,催化剂用量为所述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1%~0.0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选自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和亚磷酸三甲酯中的一种,稳定剂用量为所述对苯二甲酸重量的0.01%~0.0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氨基脂肪酸乙二醇酯后的搅拌,时间为15~2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溴离子为止,采用硝酸银溶液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70~80%的硫酸,浓硫酸加入量为二元脂肪酸的1~3wt%;所述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指质量浓度为40~50%的硫酸,稀硫酸加入量为二元脂肪酸单甲酯的1~3wt%。
CN201410851845.1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499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1845.1A CN104499083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1845.1A CN104499083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9083A CN104499083A (zh) 2015-04-08
CN104499083B true CN104499083B (zh) 2017-06-06

Family

ID=5294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1845.1A Active CN104499083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9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7431B (zh) * 2015-06-17 2018-01-09 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用耐寒、柔软、防针孔钻绒涂层胶及制备方法
CN105780448A (zh) * 2016-03-15 2016-07-20 苏州大学 一种防水防污抗菌功能织物的加工方法
CN106149396B (zh) * 2016-08-31 2018-09-14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均匀性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0743B (zh) * 2017-12-14 2020-02-21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超低收缩型遮阳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21070B (zh) * 2019-12-06 2022-04-29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具有聚氨酯涂层的多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5894B (zh) * 2020-01-15 2022-07-19 倪轮官 一种提花织机用的包覆提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7719A (zh) * 2021-11-12 2022-01-21 南通大学 一种有机硅聚氨酯防水透湿涂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整理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354U (ja) * 1983-07-11 1985-02-01 セノ−株式会社 腕部トレ−ニング器具
CN1730740A (zh) * 2004-08-04 2006-02-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高模低缩聚酯帘子线及制备方法
CN102120816A (zh) * 2011-01-25 2011-07-13 东华大学 带侧链脂肪族二元醇的共混物改性的共聚酯切片及其制备
CN103060944A (zh) * 2012-12-10 2013-04-24 东营市龙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浸胶过程中提高聚酯帘子线强度的工艺
CN103790023A (zh) * 2014-01-20 2014-05-14 南通全技纺织涂层有限公司 一种透湿耐磨涂层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9083A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9083B (zh) 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080B (zh) 一种高强活化聚酯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5701B (zh) 一种聚醚改性共聚酯连续式制备方法
CN104480568B (zh) 一种仿麻型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8487B (zh) 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2340B (zh) 一种仿棉型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2694B (zh) 一种超低收缩拒水聚酯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082B (zh) 一种高上染率聚酯纤维dty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091B (zh) 一种聚酯并列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0564A (zh) 一种超亮光三叶异形fdy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515095A (ja)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499081B (zh) 一种高模低缩型活化聚酯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0563B (zh) 一种低缩型活化聚酯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10184B (zh) 一种含氟pet-pbt共聚酯dty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9344B (zh) 一种含氟ptt-pbt共聚酯poy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292B (zh) 一种大口径输送带
CN102690410A (zh) 一种改性聚酯及其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4530395B (zh) 一种改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0562B (zh) 一种高上染率聚酯纤维poy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1251B (zh) 一种阳离子染料易染、抗静电的ptt共聚物的连续聚合制备方法
CN104480569B (zh) 一种聚酯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32391B (zh) 一种高上染率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0754B (zh) 一种特黑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084B (zh) 一种高上染率聚酯纤维fdy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8149B (zh)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