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8307B -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8307B
CN104488307B CN201380039296.1A CN201380039296A CN104488307B CN 104488307 B CN104488307 B CN 104488307B CN 201380039296 A CN201380039296 A CN 201380039296A CN 104488307 B CN104488307 B CN 104488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ation
measuring signal
macrocell
smal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92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8307A (zh
Inventor
永田聪
岸山祥久
武田和晃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88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8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8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8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形成宏小区的宏站(30);经由通信链路与宏站(30)连接且在宏小区内形成小型小区的多个局域站(20);以及在与宏站(30)之间能够以宏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且在与各局域站(20)之间能够以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移动台(10),其特征在于,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第1控制信号发送到移动台(10)或者局域站(20)。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方式,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
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有时也称为LTE 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在LTE-A之一的Rel-10中,协定采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进行捆绑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此外,在Rel-10以及之后的LTE-A中,研究在宏小区区域内重叠(overlay)多个小小区的异构网络(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结构所产生的大容量化。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 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 and EvolvedUTRA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W-CDMA、LTE(Rel.8)、LTE的后继系统(例如,Rel.9、Rel.10) 等的蜂窝系统中,无线通信方式(无线接口)被设计为支持宏小区。设想在今后,除了这样的蜂窝环境之外,提供基于在室内、购物中心等的小型小区中的近距离通信的高速无线服务。因此,要求设计出专用于小型小区的新的无线通信方式,以便能够通过宏小区确保覆盖范围,并且通过小型小区确保容量。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的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形成宏小区的宏基站装置;经由通信链路与所述宏基站装置连接且在所述宏小区内形成小型小区的多个局域基站装置;以及在与所述宏基站装置之间能够以宏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且在与所述各局域基站装置之间能够以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装置将能够识别发送与在所述宏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第1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或者所述局域基站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专用于小型小区的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宏小区内配置了多个小型小区的结构的图。
图2A是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在同一载波中运用的HetNet结构图,图2B 是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在不同的载波中运用的HetNet结构图。
图3A 、 3B 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息的通知以及测定结果的反馈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4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移动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6是宏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7是局域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异构网络结构中,在宏小区区域内配置多个小小区,但在宏小区区域内配置多个小型小区S的情况下,要求考虑相对于网络成本的容量而设计小型小区S。作为网络成本,例如可举出网络节点或回程链路等的设置成本、小区规划或维护保障等的运行成本、网络侧的功耗等。此外对于小型小区S,作为容量以外的要求,要求移动终端装置侧的低功耗化和随机小区规划的支持。
本发明能够分别应用于图2A、B所示的两种异构网络。
图2A所示的HetNet结构中,宏小区M和小型小区S在同一载波(频率 F0)中运用。在3GPP中,研究了HetNet中的小区间干扰控制(eICIC: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Coordination(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作))技术。其结果,关于时域的eICIC达成了协议。时域(子帧单位)中的干扰协作也能够应用于单载波。将几乎空白子帧(Almost blanksubframe)(不发送数据的子帧) 或者MBSFN子帧作为无发送区间来利用,实现干扰的减少。
在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中,宏小区M和小型小区S在不同的频率(F1、 F2)中运用。为了将宏小区M和小型小区S在不同的频率(F1、F2)中运用,能够利用在LTE-A中规定的载波聚合。在Rel-10中,规定了将以现有系统(LTE)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 进行捆绑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是,在小型小区S 中没有以往的小区ID的概念,但应用专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的无线接口 (NCT:New Carrier Type(新载波类型))的概念(Concept)。图2B所示的 HetNet结构将传输控制信号的C(控制)面和传输用户数据的U(用户)面分别在宏小区M以及小型小区S中单独支持。尤其通过在现有的LTE的频带 (例如2GHz频带)中运用宏小区M,且在比宏小区M更高的频带(例如 3.5GHz频带)中运用小型小区S,从而能够实现如下的高速通信,即保持对于移动台(UE:User Equipment)的移动的高的连接性,并且利用宽的带宽,在宏小区/小型小区之间不产生干扰。进而,通过应用去除了小区固有的信号 (CRS等)的NCT,能够得到小区规划的简易化、节能(Energy saving)、 CoMP(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技术等的灵活运用这样的众多优点。此外,宏小区M一并支持C面以及U面,实现在近处不存在小型小区的UE的传输质量。
在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中,考虑宏小区和小型小区之间的要求的差异和结构的不同点。宏小区的带宽被限定,因而频率利用效率非常重要。相对于此,小型小区容易将带宽取得较宽,因而如果能够确保宽的带宽则频率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就没有宏小区那么高。宏小区需要应对汽车等的高的移动性,但小型小区应对低的移动性即可。宏小区需要较宽地确保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小型小区优选较宽地确保覆盖范围,但覆盖范围的不足部分能够通过宏小区来覆盖。
此外,宏小区的上下链路的功率差大,上下链路处于非对称,小型小区的上下链路的功率差小,上下链路接近对称。进而,宏小区中,每个小区的连接用户数多,且还完成了小区规划,因而业务的变动小。相对于此,在小型小区中,每个小区的连接用户数少,也有可能尚未进行小区规划,因而业务的变动大。这样,小型小区与宏小区相比最佳的要求条件不同,因而需要设计专用于小型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
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如果考虑低功耗化和随机小区规划所引起的干扰,则希望在没有业务时设为无发送。因此,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设想无止境且UE专用(UE-specific)的设计。因此,设想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不使用LTE中的PSS/SSS(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而基于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而设计。
这里,EPDCCH将PDSCH区域(数据信号区域)内的预定频带用作 PDCCH区域(控制信号区域)。PDSCH区域中所分配的EPDCCH利用DM-RS 被解调。另外,EPDCCH也可以被称为FDM型PDCCH,也可以被称为 UE-PDCCH。此外,在小型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中,使用与现有的载波不同的新载波,该新载波也可以被称为追加载波(Additional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扩展载波(extension carrier)。
在小型小区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研究与现有(Rel-8/9/10/11LTE)的测量(measurement)信号不同的测量信号。即使在规定了这样的新的测量信号的情况下,在系统中也使用现有的测量信号,因而在系统中新的测量信号和现有的测量信号共存。在这样的环境中,需要将新的测量信号的使用高效率地通知给移动台和构成小型小区的基站。
本发明人们着眼于在存在多个小型小区作为移动台的接入候选的网络结构中,当新的测量信号和现有的测量信号共存的情况下,如何测定测量信号 (基准信号)而将测定报告(测量报告)通知给网络侧(宏基站或者局域基站)这样的技术课题,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在具备形成宏小区的宏基站装置、经由通信链路与该宏基站装置连接且在宏小区内形成小型小区的多个局域基站装置、在与宏基站装置之间能够通过宏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并且在与各局域基站装置之间能够通过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宏基站装置通过将能够识别发送了在宏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或者局域基站装置,从而向移动终端装置通知新的测量信号的使用,实现专用于小型小区的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
这里,在宏基站装置和移动台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例如是用于测定RSRP、RSRQ、RSSI、CQI、PMI、RI等的信号。此外,这里,将用于小区搜索的同步信号也包含到第1测量信号中。此外,第2测量信号是所述小型小区基站装置发送的基准信号,例如可举出对以下信号进行了组合的信号等。
●Rel-8LTE的同步信号
●利用与Rel-8LTE的同步信号相同或者不同的序列,在时间/频率/空间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中复用的信号
●将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复用到不同的时隙的信号
●小型小区用的发现信号(DISCOVERY SIGNAL)(小型小区基站装置发送的基准信号)(例如,与Rel-8LTE的同步信号相比,发送周期长的信号,或者,每个发送单位的无线资源量大的信号)
●现有的参考信号(CSI-RS、CRS、DM-RS、PRS、SRS)或者其无线资源的一部分(例如,将一个端口的CRS以5msec周期进行发送的信号)
另外,发现信号例如也可以被称为PDCH(物理发现信道,Physical DiscoveryChannel)、BS(信标信号,Beacon Signal)、DPS(发现导频信号, Discovery PilotSignal)。此外,设为将构成宏小区的基站装置称为“宏站”,将构成小型小区的基站装置称为“局域站”。
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作为将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和移动台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通知给移动台或者局域站的方法,有以下两个方法。利用图3A 说明该通知方法。
(第1通知方法)
第1通知方法是将控制信号通知给移动台的方法。在第1通知方法中,将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和移动台(UE)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从宏站30通知给移动台10(图3A中的发送a)。该控制信号可以利用RRC信令或广播信号等的高层信令而准静态地通知,也可以利用PDCCH信号(下行控制信息)等而动态地通知。
此外,在第1通知方法中,在从局域站20对移动台10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宏站30也可以将能够识别发送与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预先发送到局域站20(图 3A中的发送b),也可以在小型小区内预先设定发送第2测量信号。
(第2通知方法)
第2通知方法是将控制信号通知给局域站20的方法。在第2通知方法中,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第1测量信号或者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2控制信号)预先发送到局域站20(图3A中的发送c)。该控制信号可以利用RRC信令或广播信号等的高层信令而准静态地通知,也可以利用 PDCCH信号(下行控制信息)等而动态地通知。此外,该控制信号也可以利用X2信令那样的基站间信令而通知。
通过采用这样的通知方法,局域站20能够根据需要利用第2测量信号进行测定后反馈其测定结果,能够实现专用于小型小区的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
此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作为移动台10反馈利用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测量报告)的方法,有以下的两个方法。
(第1反馈方法)
在第1反馈方法中,移动台10基于从基站(宏站30、局域站20)通知的控制信号,反馈利用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该反馈可以直接对宏站 30进行,也可以经由局域站20对宏站30进行,也可以对局域站20进行。
如上述第1通知方法那样,在通知了能够识别发送与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图3B中的发送d),移动台10从局域站20接收第2测量信号(图 3B中的发送e),并将利用该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反馈到宏站30 (图3B中的发送f)。例如,在通知了表示正在发送与局域用的发现信号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移动台10反馈利用了局域用的发现信号的测定结果。
此外,在从局域站20对移动台10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与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预先发送到局域站20(图3B中的发送g),移动台10从局域站20接收第2测量信号(图3B中的发送h),并将利用该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经由局域站20反馈到宏站30(图3B中的发送i、发送j)。另外,利用该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也可以从移动台10直接反馈给宏站30。
(第2反馈方法)
在第2反馈方法中,由移动台10对第2测量信号进行盲检测而估计正在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在实现了盲检测的情况下,反馈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根据第2反馈方法,由于不需要发送能够识别测量信号的控制信号,因而能够减小通信的开销。另外,第2反馈方法在第2通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应用。
例如,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第1测量信号或者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2控制信号)预先发送到局域站20(图3B中的发送k),移动台10从宏站30接收第1测量信号(图3B中的发送l),并且从局域站 20接收第2测量信号(图3B中的发送m),将利用该第1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以及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经由局域站20反馈到宏站 30(图3B中的发送n、发送o)。另外,利用该第1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以及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也可以从移动台10直接反馈到宏站30。
在上述第1以及第2反馈方法中,移动台10也可以反馈利用第1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以及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发送利用第1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以及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中质量好的测定结果。由此,能够反馈质量更高的测定结果。另外,在反馈利用第1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以及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还反馈表示是利用哪个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的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可以与测定结果单独进行反馈,也可以与测定结果一起进行反馈。
这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如下的通信系统,即包括:形成宏小区的宏站;经由通信链路与宏站连接,且在宏小区内形成小型小区的多个局域站;在与宏站之间能够以宏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在与各局域站之间能够以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移动台。
另外,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者包含超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应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 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
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覆盖宏小区C1的宏站30、覆盖在宏小区C1内设置的多个小型小区C2的多个局域站20。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多个移动台10。移动台10对应于宏小区用以及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能够与宏站30以及局域站20进行无线通信。
移动台10和宏站30之间利用宏小区用频率(例如,低频带)进行通信。移动台10和局域站20之间利用小型小区用频率(例如,高频带)进行通信。此外,宏站30以及各局域站20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
宏站30以及各局域站20分别与未图示的上位站装置连接,且经由上位站装置与核心网络50连接,另外,在上位站装置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此外,局域站20也可以经由宏站30与上位站装置连接。
另外,各移动台10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作为移动台10展开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与宏站 30以及局域站20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移动台10而进行说明,但更一般的,也可以是既包含移动台也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此外,局域站20以及宏站30也可以被称为宏小区用以及小型小区用的发送点。另外,局域站20也可以是光馈基站装置。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互相使用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LTE系统中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在各移动台1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 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 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传输对于PUSCH的 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移动台1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 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 ACK/NACK等。
参照图5说明移动台10的整体结构。移动台10具备格式选择部101、上行信号生成部102、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105、发送RF电路106、107,作为发送系统的处理部。移动台10接收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第1控制信号以及第2测量信号,并利用第2测量信号进行测定而得到测定结果,且将该测定结果发送到宏站30或者局域站20。另外,移动台 10接收第1测量信号,并利用第1测量信号进行测定而得到测定结果,且将测定了第1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以及测定了第2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发送到宏站30或者局域站20。
格式选择部101选择宏小区用的发送格式和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格式。上行信号生成部102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格式时,上行信号生成部102生成对于宏站30的上行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此外,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格式时,上行信号生成部102生成对于局域站20的上行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
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复用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上行发送数据和上行参考信号。此外,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将现有的测量信号即第1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测量报告)和/或新的测量信号即第2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测量报告) 作为上行链路信号,与其他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复用。当反馈目的地为宏站 30的情况下,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将复用后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出至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对于宏站30的上行信号被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频域的信号被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上行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106,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双工器108从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0被发送。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能够通过双工器108同时进行发送接收。
此外,当反馈目的地为局域站20的情况下,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将复用后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出至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5。对于局域站20的上行信号被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5,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 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频域的信号被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上行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107,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切换开关109从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1被发送。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通过切换开关109来切换发送接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双工器 108,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切换开关109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切换开关109,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双工器108。此外,宏小区用以及小型小区用的上行信号可以从发送接收天线110、111同时被发送,也可以切换发送接收天线 110、111而单独被发送。
此外,移动台10具备接收RF电路112、113、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114、 115、控制信息接收部116、测量信号接收部117、测量信号测定部118、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120,作为接收系统的处理部。
来自宏站30的下行信号通过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0被接收。该下行信号经由双工器108以及接收RF电路112被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 114,且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间序列的信号被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控制信息接收部116至少接收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控制信息接收部116将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输出到测量信号接收部117。
测量信号接收部117如果在来自控制信息接收部116的控制信息中识别出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则从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115接收第2测量信号。测量信号接收部117将第2测量信号输出到测量信号测定部118。
测量信号测定部118利用第2测量信号进行测量。测量信号测定部118 将该测定结果输出到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并且,该测定结果经由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发送RF电路106以及双工器108被反馈到局域站20或者宏站30。
另一方面,宏小区的下行数据信号以及小型小区的下行数据信号被输出到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在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中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这时,在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中,至少利用在宏站30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进行测量。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将该测定结果输出到上行信号复用部 103。并且,该测定结果经由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发送RF电路106以及双工器108被反馈到局域站20或者宏站30。
关于一并接收第1测量信号和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在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中利用第1测量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将该测定结果输出到选择部120,在测量信号测定部118中利用第2测量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将该测定结果输出到选择部120。在选择部120中,也可以比较利用了第1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和利用了第2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并仅将质量好的测定结果经由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发送RF电路106以及双工器108反馈到局域站20或者宏站30。
在移动台10中,也可以由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对第2测量信号进行盲检测而估计正在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在实现了盲检测的情况下,反馈利用第2测量信号而测定的测定结果。
另外,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通过广播信号或RRC信令等的高层信令)或 PDCCH(下行控制信息)而被接收。
来自局域站20的下行信号由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1接收。该下行信号经由切换开关109以及接收RF电路113被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 115,且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间序列的信号被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此外,宏小区以及小型小区的下行信号可以从发送接收天线110、111同时被接收,也可以切换发送接收天线110、111而单独被接收。
参照图6说明宏站30的整体结构。宏站30具备控制信息生成部201、下行信号生成部202、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204、发送 RF电路205,作为发送系统的处理部。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 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第1控制信号发送到移动台10或者局域站20。此外,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第1测量信号或者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第2控制信号发送到局域站20。
控制信息生成部201生成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现有的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和/或能够识别发送第1测量信号或者发送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第2控制信号),作为宏小区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生成部 201将控制信号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211、输出到局域站20,并且输出到下行信号复用部203。控制信息生成部201将第1控制信号输出到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将第2控制信号输出到局域站20。
第1控制信号经由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204、发送 RF电路205以及双工器206被发送到移动台10。另一方面,第2控制信号可以利用RRC信令或广播信号等的高层信令,也可以利用PDCCH信号(下行控制信号)等,也可以利用X2信令那样的基站间信令。在利用PDCCH信号(下行控制信号)等的情况下,第2控制信号经由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204、发送RF电路205以及双工器206被发送到移动台 10。
下行信号生成部202生成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下行参考信号。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对宏小区控制信息、以及作为宏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下行数据信号和下行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对于移动台10的宏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被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204,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频域的信号被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下行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205,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双工器206从发送接收天线207被发送。
此外,宏站30具备接收RF电路208、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209、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作为接收系统的处理部。
来自移动台10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207接收,且经由双工器 206以及接收RF电路208被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209。在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209中对上行信号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间序列的信号被变换为频域的信号。上行数据信号被输入到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在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中进行解码(解扰) 以及解调。在上行信号中包含测量报告(测定结果)。
参照图7说明局域站20的整体结构。另外,假设局域站20被配置在移动台10的近邻。局域站20具备控制信息接收部301。另外,局域站20具备下行信号生成部302、测量信号生成部303、下行信号复用部304、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305、发送RF电路306,作为发送系统的处理部。
控制信息接收部301经由传输路径接口312从宏站30接收宏小区控制信息。这里,接收第2控制信号作为宏小区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接收部301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测量信号生成部303。
下行信号生成部302生成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号(EPDCCH)。测量信号生成部303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部301输出的控制信号而生成第2测量信号。
下行信号复用部304复用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号。包含对于移动台10的第2测量信号的下行链路信号被输出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305,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频域的信号被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306,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切换开关307从发送接收天线308被发送。另外,也可以取代切换开关307而设置双工器。
局域站20具备接收RF电路309、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310、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311,作为接收系统的处理部。
来自移动台10的小型小区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308接收,经由切换开关307以及接收RF电路309被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310。在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310中对上行信号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间序列的信号被变换为频域的信号。上行数据信号被输入到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311,在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311中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移动台10对局域站20通知测量报告的情况下,根据上行链路信号对第1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和/或第2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进行解码。
另外,局域站20根据需要将第1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和/或第2测量信号的测定结果发送到宏站3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宏站30将能够识别发送与在宏站30和移动台10之间使用的第1测量信号不同的第2测量信号的情况的第1控制信号发送到移动台10,在移动台10中接收第1控制信号以及第2测量信号,利用第2测量信号进行测定而得到测定结果,并将测定结果发送到宏站30或者局域站20,因而将新的测量信号的使用通知给移动台10,能够实现专用于小型小区的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则能够对上述说明中的信令方法、处理部的数目、处理顺序进行适当变更而实施。除此之外,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适当变更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31日申请的特愿2012-170259。该内容全部包含与此。

Claims (6)

1.一种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具备:
接收部,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的发现信号;以及
测定部,在所述接收部接收了能够识别所述发现信号被发送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发现信号进行测定,
所述发现信号的发送周期比Rel.8LTE的同步信号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部利用所述发现信号,测定RSRP以及RSRQ的至少一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部在进行利用了所述发现信号的测定的情况下,不进行利用了与所述发现信号不同的测量信号的测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信号是小区专用的参考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通过高层信令被通知。
6.一种用户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具有:
接收步骤,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的发现信号;以及
测定步骤,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了能够识别所述发现信号被发送的情况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发现信号进行测定,
所述发现信号的发送周期比Rel.8LTE的同步信号长。
CN201380039296.1A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488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0259 2012-07-31
JP2012170259A JP6010383B2 (ja) 2012-07-31 2012-07-31 通信システム、マクロ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CT/JP2013/066154 WO2014020998A1 (ja)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システム、マクロ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8307A CN104488307A (zh) 2015-04-01
CN104488307B true CN104488307B (zh) 2018-11-02

Family

ID=5002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9296.1A Active CN104488307B (zh)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173051A1 (zh)
EP (1) EP2882218A4 (zh)
JP (1) JP6010383B2 (zh)
CN (1) CN104488307B (zh)
WO (1) WO2014020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0753B2 (ja) * 2014-03-20 2017-06-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11395212B2 (en) * 2014-03-27 2022-07-19 Zte Wistron Telecom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based 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roperties
US11218236B2 (en) 2016-06-01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US10887035B2 (en) * 2016-06-01 2021-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US11563505B2 (en) 2016-06-01 202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US10498437B2 (en) 2016-06-01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veying hypotheses through resource sel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and broadcast channels
US10615897B2 (en) 2016-06-01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0041A1 (ja) * 2009-09-30 2011-04-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132618A (zh) * 2008-07-01 2011-07-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和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WO2011118212A1 (ja) * 2010-03-25 2011-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5761A1 (en) * 2010-01-08 2014-0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SG priorities in idle and connected modes
US8305987B2 (en) * 2010-02-12 2012-11-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EP2534778B1 (en) * 2010-02-12 2021-06-02 BlackBerry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US8989114B2 (en) * 2010-03-17 2015-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CSI-R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829831B1 (ko) * 2010-05-06 2018-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50824B1 (ko) * 2010-06-07 201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계층적 셀 구조를 가지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5814246B2 (ja) * 2010-09-03 2015-11-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低送信電力セル基地局、マクロセル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負荷分散方法
JP4902778B1 (ja) * 2010-11-08 2012-03-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599695B2 (ja) * 2010-11-15 2014-10-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2161550A2 (ko) * 2011-05-25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88829B2 (en) * 2011-08-18 2016-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 to 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and device therefor
US9008720B2 (en) * 2011-09-26 2015-04-1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WO2013123660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Aperiodical discovery channel design for small rrhs
WO2013131245A1 (en) * 2012-03-06 2013-09-12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618A (zh) * 2008-07-01 2011-07-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和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WO2011040041A1 (ja) * 2009-09-30 2011-04-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1118212A1 (ja) * 2010-03-25 2011-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0998A1 (ja) 2014-02-06
JP2014030134A (ja) 2014-02-13
EP2882218A1 (en) 2015-06-10
US20170164222A1 (en) 2017-06-08
JP6010383B2 (ja) 2016-10-19
EP2882218A4 (en) 2016-04-13
CN104488307A (zh) 2015-04-01
US20150173051A1 (en) 2015-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1470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47525B (zh) 无线通信方法、局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488307B (zh)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4221427B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局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980108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950470A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811046A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N104982065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小区选择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10383884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3565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4208141A1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CN11008650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87248A (zh) 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990102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第1基站装置
US967477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8125893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8011343A (ja) 移動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接続確立方法
JP2017017747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6077020A (ja) 移動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接続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