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1046A -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1046A
CN108811046A CN201810605796.1A CN201810605796A CN108811046A CN 108811046 A CN108811046 A CN 108811046A CN 201810605796 A CN201810605796 A CN 201810605796A CN 108811046 A CN108811046 A CN 108811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apparatus
information
local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5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1046B (zh
Inventor
永田聪
岸山祥久
武田和晃
高桥秀明
安部田贞行
中村武宏
石井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811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1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1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1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接收部,接收从在宏小区内形成的小型小区发送的与基准信号的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来自所述小型小区的基准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控制所述基准信号的接收。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以下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1380040701.1
申请日:2013年06月12日
发明名称: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更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接入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使用基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的方式,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使用基于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式。
此外,以比LTE进一步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也在研究LTE的后续系统(例如,有时被称作LTE advanced或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作“LTE-A”))。在作为LTE-A之一的Rel-10中,准备采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捆绑而进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此外,在Rel-10及其以后的LTE-A中,正在研究基于在宏小区区域内将多个小小区重叠的异构网络(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结构的大容量化。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 and EvolvedUTRA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W-CDMA、LTE(Rel.8)、LTE的后继系统(例如,Rel.9、Rel.10)等的蜂窝系统中,以支持宏小区的方式设计了无线通信方式(无线接口)。设想在今后,除了这样的蜂窝环境之外,还将提供在室内、商场等的小型小区中基于近距离通信的高速无线服务。因此要求设计出专用于小型小区的新的无线通信方式,以便能够在宏小区中确保覆盖范围的同时能够在小型小区中确保容量。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的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包括形成宏小区的宏基站装置、经由通信链路与所述宏基站装置连接且在所述宏小区内形成小型小区的多个本地基站装置、以及在与所述宏基站装置之间能够通过宏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且在与所述各本地基站装置之间能够通过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本地基站装置通过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将在所述本地基站装置的检测中使用的基准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所述宏基站装置将决定了所述各本地基站装置发送的基准信号的测定以及报告所需的信息的第一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测定所述各本地基站装置发送的基准信号,并将测定结果报告给所述宏基站装置或者所述小型小区基站装置。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接收部,接收从在宏小区内形成的小型小区发送的与基准信号的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来自所述小型小区的基准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控制所述基准信号的接收。
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测量所述基准信号。
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基于所述测量将所述小型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发送给所述小型小区以及所述宏小区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从在宏小区内形成的小型小区发送的与基准信号的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来自所述小型小区的基准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控制所述基准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专用于小型小区的高效率的小型小区无线接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宏小区内配置了多个小型小区的结构的图。
图2A是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在相同的载波中应用的HetNet结构图,图2B是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在不同的载波中应用的HetNet结构图。
图3A是表示通知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的第一例的概念图,图3B是表示通知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例的概念图。
图4是通知与发现信号的测量有关的控制信息的概念图。
图5A是表示通知与CSI有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例的概念图,图5B是表示通知与CSI有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例的概念图。
图6A是表示基于CSI而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第一例的概念图,图6B是表示基于CSI而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第二例的概念图。
图7A是表示基于测量报告而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第一例的概念图,图7B是表示基于测量报告而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第二例的概念图。
图8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移动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10是宏小区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11是小型小区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异构网络结构中,虽然在宏小区区域内配置有多个小小区,但在宏小区区域内配置多个小型小区S的情况下,要求考虑相对于网络成本的容量(capacity)而设计小型小区S。作为网络成本,例如,举出网络节点或回程(backhaul)链路等的设置成本、应对小区规划(Planning)或维护等的运营成本、网络侧的功耗等。此外,在小型小区S中,作为容量以外的要求,还要求移动终端装置侧的省功耗化和随机小区规划的支持。
本发明分别能够应用于图2A、B所示的2种异构网络。
在图2A所示的HetNet结构中,宏小区M和小型小区S在相同的载波(频率F0)中应用。在3GPP中,研究了HetNet中的小区间干扰控制(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技术。其结果,关于时间区域的eICIC也达成了协议。时间区域(子帧单位)中的干扰协作也能够应用于单载波。将几乎空白子帧(Almost blank subframe)(不发送数据的子帧)或者MBSFN子帧作为无发送区间来利用,实现干扰的降低。
在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中,宏小区M和小型小区S在不同频率(F1、F2)中应用。为了将宏小区M和小型小区S在不同频率(F1、F2)中应用,能够使用在LTE-A中规定的载波聚合。在Rel-10中,规定了将以现有系统(LTE)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捆绑而进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是应用在小型小区S中没有现有的小区ID的概念的、专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的无线接口(NCT:NewCarrier Type)的观念。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将传输控制信号的C-面(Control-plane)和传输用户数据的U-面(User-plane)分别通过宏小区M以及小型小区S单独支持。尤其,通过将宏小区M在现有的LTE的频带(例如,2GHz波段)中应用、将小型小区S在比宏小区M高的频带(例如,3.5GHz波段)中应用,能够保持相对于移动台(UE:User Equipment)的移动的高的连接性的同时,使用宽的带宽,实现在宏小区/小型小区间不产生干扰的高速通信。进一步,通过去除了小区固有的信号(CRS等)的NCT的应用,可获得小区规划的简化、节约能源(Energy saving)、CoMP(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技术等的灵活的应用等的多个优点。此外,宏小区M同时支持C-面以及U-面,实现在附近不存在小型小区的UE的传输质量。
在图2B所示的HetNet结构中,考虑在宏小区和小型小区之间要求的差异和结构的不同点。由于宏小区的带宽被限定,所以频率利用效率非常重要。相对于此,由于小型小区容易将带宽取较宽,所以只要能够确保宽的带宽则频率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没有像宏小区那么高。虽然宏小区还需要应对车等的高的移动性,但小型小区只要应对低的移动性即可。宏小区需要较宽地确保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小型小区虽然优选较宽地确保覆盖范围,但覆盖范围的不足量能够由宏小区来弥补。
此外,宏小区的上下行链路的功率差大,上下行链路成为不对称,但小型小区的上下行链路的功率差小,上下行链路接近对称。进一步,由于宏小区的每个小区的连接用户数多,还进行小区规划(planning),所以业务量的变动小。相对于此,在小型小区中,由于每个小区的连接用户数少,也存在不进行小区规划的可能性,所以业务量的变动大。这样,由于小型小区与宏小区的最佳的要求条件不同,所以需要设计专用于小型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
若考虑由省功耗化和随机小区规划所引起的干扰,则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优选是在没有业务量的情况下设为无发送的结构。因此,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设想UE专用(UE-specific)的设计但不限于此。因此,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不使用LTE中的PSS/SSS(主同步信号/副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Signa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基于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而设计。
这里,EPDCCH是以PDSCH区域(数据信号区域)内的规定频带作为PDCCH区域(控制信号区域)而使用的。对PDSCH区域分配的EPDCCH使用DM-RS而解调。另外,EPDCCH既可以被称为FDM型PDCCH,也可以被称为UE-PDCCH。此外,在小型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中,使用与现有的载波不同的新的载波,该新的载波既可以被称为追加载波(Additional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扩展载波(extension carrier)。
若在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中全部被设计成UE专用(UE-specific),则不能获得对于小型小区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初始接入的机会。因此,认为在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中,也需要设置用于选择适合在与各个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信道(控制信道)通信的小型小区的小区专用(Cell-specific)的基准信号。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在作为移动终端装置的接入候选而存在多个小型小区的网络结构中,移动终端装置如何接收小区专用的基准信号、如何测定小区专用的基准信号而将测定报告(测量报告)通知给网络侧(宏基站或者本地基站)这样的技术性课题,实现了本发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为了由移动终端装置发现适合进行数据信道(和/或控制信道)发送的小型小区而从小型小区发送的小区专用的基准信号称为“发现信号(DISCOVERYSIGNAL)”。“发现信号”例如也可以被称为PDCH(物理发现信道(Physical DiscoveryChannel))、BS(信标信号(Beacon Signal))、DPS(发现导频信号(Discovery PilotSignal))。此外,将构成宏小区的基站装置称为“宏站”,将构成小型小区的基站装置称为“本地站”。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将用于接收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通过测量配置(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与测定有关的信息)而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本地站发送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移动终端装置从宏站或者本地站接收包含了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测量配置。移动终端装置基于通过测量配置而被通知的控制信息,接收发现信号。
由此,由于从宏站或者本地站对移动终端装置通过测量配置而通知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所以移动终端装置能够接收从不能获得初始接入的本地站发送的发现信号,能够关于各本地站进行发现信号的接收信号功率等的测定(以下,称为测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将用于由移动终端装置于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信息)(CQI、PMI、RI)的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而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宏站或者本地站基于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选择接收质量高的本地站。即,将接收质量高的本地站,选择为要反馈CSI信息(CQI、PMI、RI)的本地站。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CQI、PMI、RI)的本地站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
由此,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关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本地站,取得CSI信息并反馈给宏站或者本地站。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基于CSI信息(或者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决定在与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并对决定的本地站通知指示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信息。宏站或者本地站基于从移动终端装置反馈的CSI信息(或者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本地站在与从宏站被指示的移动终端装置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
由此,不能获得对小型小区进行初始接入的机会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在与基于CSI信息(或者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而决定的本地站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
接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参照图3A、B,说明小型小区中的发现信号的测量。
宏站30和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通过无线链路而连接,本地站20和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通过无线链路而连接。宏站30和本地站20之间通过电缆(光纤回程)或者无线链路(无线回程)而连接。作为宏站30和本地站20之间的接口,能够应用X2接口或者其他的接口。如图2B所示,其他的接口也可以是关于一部分功能遵照来自宏站的命令的X2接口的发展型接口。另外,主要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应用关于一部分功能遵照来自宏站的命令的发展型接口的情况。
在LTE-A系统中,移动终端装置10为了在与基站(宏站30或者本地站20)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产生以下的过程。
(1)同步确立
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使得在与基站之间确立同步。
(2)测量
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广播信号,测定(测量)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功率。移动终端装置10测定关于多个小区的接收信号功率,测定结果作为测量报告而通知给基站。另外,虽然在后面叙述,在本说明书中称为测量时并不限定于接收信号功率的测定。
(3)CSI反馈
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用户固有的下行参考信号(CSI-RS)而测定信道质量,并将CSI信息(CQI、PMI、RI)反馈给基站。
(4)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的发送
基站基于CSI信息对要发送给移动终端装置10的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分配资源,并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
这里,考虑接收到从本地站20发送的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的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测量报告的情况。移动终端装置10需要在接收到从宏站30发送的同步信号而在与宏站30之间进行了同步确立之后,测定从本地站20发送的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并将测量报告通知给宏站30。即,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需要用于接收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的设定。本发明通过测量配置而对移动终端装置10进行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设定。
因此,宏站30对各本地站20进行用于发送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的发送设定。宏站30按每个小型小区生成用于发送固有的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以下,称为DS发送控制信息)。DS发送控制信息包括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其他的与发现信号有关的设定信息而构成。另外,发现信号的信号序列对每个小型小区而设定,根据该信号序列而识别小型小区。
发现信号能够使用具有如下的特征的信号。
(a)能够使用在LTE(Rel-8)中规定的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副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能够使用采用与在LTE(Rel-8)中规定的同步信号相同的序列,沿着时间/频率方向在不同的位置上复用的信号。例如,能够使用将PSS和SSS在不同的时隙上复用的信号。
(c)使用为了选择小型小区而新规定的发现信号。例如,使用具有与在LTE(Rel-8)中规定的同步信号(PSS、SSS)相比,延长发送周期、增大每个发送单位的无线资源量这样的特征的信号。
(d)能够使用在LTE-A(Rel-10)中规定的现有的参考信号(CSI-RS、CRS、DM-RS、PRS、SRS)。或者,也可以使用现有的参考信号的一部分(例如,将一个端口的CRS以5msec周期发送的信号)。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a)至(d)的信号任意组合而生成发现信号。
宏站30对各本地站20经由回程链路而通知DS发送控制信息(步骤S1)。具体而言,DS发送控制信息包括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其他的与发现信号有关的设定信息。发现信号的信号序列对每个小型小区而设定。
各本地站20经由回程链路从宏站30接收DS发送控制信息(步骤S1)。各本地站20基于在接收到的DS发送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发现信号的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其他的设定信息,将用于发送发现信号的参数设定为对应功能元素。另外,也可以没有从宏站30传送DS发送控制信息,而是预先对本地站20进行发现信号发送用的设定。
各本地站20基于DS发送控制信息,对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进行控制,发送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步骤S2)。
接着,根据测量配置,对移动终端装置10进行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设定(包括与测量报告有关的设定)(步骤S3)。因此,从网络侧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控制信息(以下,称为DS接收控制信息)。作为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DS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能够应用如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的3种方法。
在图3A所示的方法中,宏站30经由无线链路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包含了DS接收控制信息的测量配置(步骤S3)。DS接收控制信号例如包括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其他的与发现信号有关的信息而构成。进一步,在控制信息中,能够包括由发现信号的接收信号功率等的测定结果构成的测量报告的通知目的地的信息。
移动终端装置10例如是空闲状态,从宏站30接收包含了DS接收控制信号的测量配置。移动终端装置10基于DS接收控制信号,进行用于接收发现信号的设定。即,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取得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的设定信息,成为能够基于该设定信息而从本地站20接收发现信号的状态。
这里,移动终端装置10既可以关于全部的本地站20制作测量报告,也可以关于一部分本地站20制作测量报告。例如,在限制测定发现信号的本地站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测量配置中包括用于限制本地站数的限制信息。限制本地站数的限制信息也可以由关于发现信号进行测量的一个以上的本地站信息(本地站ID、发现信号信息(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构成。
考虑若假设不限制本地站数,则关于1000个本地站全部实施发现信号的测量的情形。宏站30例如以移动终端装置10的地理位置为基准位置,选择与该基准位置在地理上接近的规定数(例如50)的本地站,将关于选择的50个本地站的本地站信息作为限制信息而包含在测量配置的控制信息中。
或者,宏站30以一次通知的本地站数为固定数,选择固定数(例如50)的本地站,关于选择的50个本地站,将本地站信息作为限制信息而包含在DS接收控制信号中。宏站30在维持要选择的本地站数的状态下,错开成为选择对象的本地站而选择下一个50个本地站,关于选择的50个本地站,作为本地站信息而包含在DS接收控制信号中。直到完成全部本地站的选择为止,重复固定数的本地站的选择。
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包含了限制应测定发现信号的本地站的站数的限制信息的测量配置。移动终端装置10基于限制信息,能够进行接收以及测定从被限制的本地站发送的发现信号的准备。
或者,宏站30能够将确定了不进行发现信号的测量的本地站(一个或者多个)的本地站信息(例如,由本地站的识别号构成)作为限制信息而包含在测量配置中。即,除了包括全部的与本地站对应的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而构成的控制信息之外,还将不进行发现信号的测量的本地站(一个或者多个)作为本地站信息而通知。
移动终端装置10关于由通过测量配置而被通知的限制信息所确定的本地站,从接收以及测定发现信号的对象中排除,关于剩余的本地站接收发现信号并进行测量。
这里,说明在测量配置中包含的参数。在测量配置中,能够包括多个参数、例如“测量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报告配置(reporting configurations)”、“测量身份(measurement identities)”、“数量配置(quantity configurations)”,“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s)”。“测量对象”是移动终端装置10为了测量报告而应测定的对象(载波以及载波组)。“报告配置”是由成为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测量报告的触发的基准以及报告形式构成的报告信息的列表。“测量身份”是与各个测量对象相关联的识别号的列表。“数量配置”规定测定量。“测量间隙”是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测定间隔。测量配置的细节在3GPPTS 36.331,5.5.2中规定。
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测量配置除了现有的参数之外,还可以追加地规定小型小区固有的DS接收控制信号。和/或,也可以将现有的参数的一部分作为DS接收控制信号而再利用。
在图3B所示的方法中,移动终端装置10从本地站20被通知测量配置。在宏站30生成DS接收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包含了该控制信息的测量配置从宏站30经由本地站20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
另外,为了移动终端装置10从没有确立与该移动终端装置10的连接的本地站20接收测量配置,需要宏站30和本地站20同步、移动终端装置10与宏站30确立同步。
在图3B所示的方法中,宏站30将包含了DS接收控制信号的测量配置经由回程链路通知给本地站20(步骤S3-1)。本地站20将测量配置经由无线链路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3-2)。
在图4所示的方法中,将DS接收控制信号的一部分从宏站30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将控制信息的其他部分从本地站20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
宏站30将DS接收控制信号的一部分,使用测量配置而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3-13)。宏站30将DS接收控制信号的其他部分使用测量配置而通知给本地站20(步骤S3-11)。本地站20将该控制信息的其他的一部分,使用测量配置而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3-12)。如上所述,DS接收控制信号包括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的用于从本地站20接收发现信号的信息、和与对发现信号进行测定(或者不测定)的本地站有关的本地站信息(例如,本地站ID、发现信号信息)而构成。因此,在DS接收控制信号中,用于从本地站20接收发现信号的信息从宏站30直接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3-13),此外,本地站信息(例如,本地站ID、发现信号信息)从本地站20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3-12)。由此,能够有效地发送DS接收控制信号。
另外,图4所示的例在步骤S3-11中本地站20从宏站30接受了包含了本地站信息的测量配置,但也可以构成为,本地站20不接受来自宏站30的指示,自己判断而将包含了本地站信息的测量配置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
接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移动终端装置10将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通知给指定的通知目的地。
参照图5A、B,说明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的通知方法、以及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通知方法。
在图5A所示的通知方法中,移动终端装置10将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通知给宏站30(步骤S4)。另外,在从移动终端装置10对本地站20通知了测量报告的情况下,该测量报告从本地站20转发到宏站30。
这里,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发现信号的测量以接收信号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接收信号相对于干扰和噪声的功率之比(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R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为对象。RSRP、RSRQ或者RSSI的测量主要为了本地站(小型小区)的选择而进行。此外,CQI、PMI、RI的测量主要为了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或者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而进行。
移动终端装置10在空闲状态中,根据通过测量配置而被通知的控制信息,从各本地站20接收发现信号。移动终端装置10关于从各本地站20接收到的发现信号,进行RSRP、RSRQ或者RSSI的测量。既可以将RSRP、RSRQ以及RSSI的全部作为测量的对象,也可以将一部分作为对象。
如上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测量配置,取得正在发送发现信号的本地站20的本地站信息以及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移动终端装置10按每个本地站,基于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号序列、载波频率、带宽等,测量发现信号的RSRP(和/或,RSRQ、RSSI)。关于作为测定对象而被通知的全部的本地站,进行小型小区固有的发现信号的测量。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以由在测量配置中包含的参数“测量间隙”所指定的周期测定RSRP等。另外,在通过测量配置而被通知了描述了从发现信号的测定对象中排除的本地站的限制信息的情况下,不测定从这些排除对象的本地站发送的发现信号。或者,虽然关于排除对象的本地站测定发现信号的RSRP等,但不包含在测量报告中。
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基于在测量配置中包含的参数“报告配置”而制作测量报告。在测量报告中,对每个小型小区(本地站)测定的各RSRP等和与参数“测量身份”对应的识别符被对应地设定。测量报告的报告形式能够遵照参数“报告配置”。
移动终端装置10关于全部的本地站20的发现信号,制作测量报告。此时,测量全部的本地站的发现信号的RSRP等,并将测定结果描述在测量报告中。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10也可以测量全部的本地站的发现信号的RSRP等,并只关于测定结果良好的前N个本地站,制作测量报告。由此,与关于全部的本地站发送测量报告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10也可以只关于通过测量配置(包括限制测定对象的本地站的限制信息)而被预先通知的本地站,测量本地站的发现信号的RSRP等,制作测量报告。由此,能够削减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测定发现信号的次数,能够减轻移动终端装置10的负荷。
接着,宏站30基于测量报告,选择要请求CSI信息反馈的本地站(小型小区)。因此,宏站30接收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上行链路而发送的、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步骤S4)。宏站30根据被通知的各本地站20的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缩小应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进行CQI、PMI、RI的测量的本地站。例如,选择发现信号的RSRP等良好的前M个本地站(也能够称为小型小区候选选择)。
接着,宏站30以将关于所选择的M个本地站的CSI信息(CQI、PMI、RI)反馈给宏站30的方式,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本地站信息。
这里,说明RRC连接重新配置。
在LTE系统中,移动终端装置将关于多个小区(基站)的测量报告通知给基站。通过测量报告而在与移动终端装置之间展开RRC连接的小区发生变化。基站基于测量报告而重构在移动终端装置和各小区之间展开的RRC连接的结构。在3GPP中,为了RRC连接的重构而规定了RRC连接重新配置。
在该处理过程中,首先,移动终端装置10对宏站30发送RACH前导码(RRCPREAMBLE)。宏站30在接收到RACH前导码时,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RACH响应(RACHRESPONSE)。接着,移动终端装置10对宏站30发送RRC连接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3)。宏站30在接收到RRC连接请求(消息3)时,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4)。
移动终端装置10若接收到RRC连接设置(消息4),则对宏站30发送RRC连接设置完成(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宏站30若接收到RRC连接设置完成,则对作为上位站装置的移动管理节点MME发送初始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由此,在移动终端装置10和移动管理节点MME之间进行鉴定(Authentication)或NAS安全过程(securityprocedure)。之后,移动管理节点MME对宏站30发送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
另外,在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中不包括UE能力(UE CAPABILITY)的情况下,宏站30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UE能力查询(UE CAPABILITY ENQUIRY)。移动终端装置10在接收到UE能力查询时,对宏站30发送UE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然后,宏站30对移动管理节点MME发送UE能力信息指示(UE CAPABILITY INFO INDICATION)。
接着,宏站30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安全模式命令(SECURITY MODE COMMAND)。之后,宏站30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在参数中包括在LTE-A中规定的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移动终端装置10在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时,对宏站30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宏站30在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之后,经过了直到能够判断为识别出了在LTE-A系统中规定的信息(参数)的配置(CONFIGURATION)为止的模糊期间(AMBIGUITY PERIOD)之后,应用该配置。
如图5A所示,宏站30将包含了在LTE-A系统中规定的参数和移动终端装置10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单独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5)。在本地站信息中,包括本地站ID、本地站发送的发现信号的信号序列信息等。在RRC连接重新配置中,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通知C-面和/或U-面的信息。
在RRC连接重新配置中,包括在LTE系统/LTE-A系统中规定的、以下的参数。
(1)与EPDCCH有关的下行控制信道信息
(2)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有关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信息
(3)与下行参考信号的初始伪随机序列有关的序列信息
(4)与上行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有关的上行参考信号信息
(5)与在移动终端装置中的信道质量测定中使用的干扰估计用的无线资源有关的无线资源信息
(6)成为应反馈CSI信息的目的地地址的基站(宏站或者本地站)
上述(5)的无线资源信息是与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信道质量(CQI)测定中使用的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CQI使用从宏站30发送的CSI-RS而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被测定。作为CSI-RS,定义了非零功率CSI-RS和零功率CSI-RS。非零功率CSI-RS对分配CSI-RS的资源分配发送功率,零功率CSI-RS对分配的资源不分配发送功率(CSI-RS被静默)。
在通过CSI-RS而算出CQI的情况下,干扰测定的精度重要。若使用用户专用的参考信号即CSI-RS,则由于能够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分离来自多个发送点的CSI-RS,所以基于CSI-RS的干扰测定是有希望的。
因此,宏站30将与在移动终端装置中的信道质量(CQI)测定中使用的干扰估计用的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作为无线资源信息(参数)而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
之后,如图5A所示,移动终端装置10在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时,对宏站30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步骤S6)。然后,移动终端装置10设定设定用于根据从上述的选择的M个本地站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测定CQI的信息(上述(5)的参数)。此外,宏站30在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之后,即,经过了直到能够判断为识别出了上述的与在LTE-A系统中规定的技术有关的信息(参数)的配置为止的模糊期间(AMBIGUITY PERIOD)之后,应用该配置。
由此,由于宏站30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将基于测量报告而选择的M个本地站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所以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进行与选择的本地站之间的CSI信息的测定准备。
在图5B所示的通知方法中,移动终端装置10将发现信号的RSRP等的测定结果通过测量报告而通知给宏站30或者本地站20(步骤S4、S4-1)。另外,在从移动终端装置10对本地站20通知了测量报告的情况下,从本地站20对宏站30转发测量报告。
宏站30基于测量报告而选择进行CSI信息的反馈的M个本地站。将包含了进行CSI信息的反馈的本地站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通知给对应的M个本地站20(步骤S5-1)。各本地站20将从宏站30被通知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单独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5-2)。
另外,本地站20也可以在上述步骤S4-1中接收测量报告,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判断是否成为进行CSI信息的反馈的本地站。在判断为成为进行CSI信息的反馈的本地站的情况下,将包含了自己的本地站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单独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5-2)。
移动终端装置10取得在RRC连接重新配置中包含的进行CSI信息的反馈的本地站信息。然后,移动终端装置10设定用于根据从上述的选择的M个本地站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测定CQI的信息(上述(5)的参数)。
移动终端装置10在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时,对本地站20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步骤S6-1)。本地站20将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发送给宏站30(步骤S6-2)。
接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图6A、B表示基于CSI信息而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并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的方法。
移动终端装置10关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本地站,取得CSI信息。因此,移动终端装置10基于在从本地站20的各发送天线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下行参考信号,实施信道估计,算出信道估计值。此时,基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另行通知的控制信息,确定信道质量测定用的参考信号的位置。具体而言,取得CSI-RS配置信息,确定分配CSI-RS的发送子帧以及资源块。然后,设为参考信号配置在确定的子帧以及资源块的子载波中,进行信道估计处理。接着,使用信道估计值,作为信道质量(接收质量)而算出CQI。然后,决定从既定的码块选择符合当前的信道状况的预编码矩阵的PMI、与希望的发送流数对应的RI等。
图6A所示的通知方法由宏站30基于从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到的CSI信息,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在图5A、B所示的步骤S5、S5-2中接收到的RRC连接重新配置,作为CSI信息的通知目的地而指定宏站30。移动终端装置10在关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本地站取得了CSI信息之后,将取得的CSI信息通知给宏站30(步骤S7)。
此时,移动终端装置10也可以将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全部的本地站的CSI信息反馈给宏站30,但也可以只关于在被通知的本地站20中接收质量高的前L个本地站20,将CSI信息反馈给宏站30。
宏站30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受各本地站20的CSI信息(步骤S7)。宏站30基于被反馈的CSI信息,决定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宏站30对决定的本地站20通知本地站信息,该本地站信息用于指示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步骤S8)。
本地站20从宏站30接收用于指示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信息。在本地站信息中,包括用于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所需的控制信息。本地站20在与由接收到的本地站信息所指定的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发送(步骤S9)。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移动终端装置10反馈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本地站的CSI信息,宏站30进行基于接收质量的本地站的排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关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全部的本地站的CSI信息进行排序,并将CSI的顺序信息和本地站ID相关联的CSI顺序信息通知给宏站30。由此,宏站30中的用于选择本地站的负荷被减轻。
如以上所述,基于从移动终端装置10反馈给宏站30的各本地站20的CSI信息,选择适合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20,能够在所选择的本地站20和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发送。
此外,图6B所示的通知方法是从移动终端装置10将CSI信息反馈给本地站20的例。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在图5A、B所示的步骤S5、S5-2中接收到的RRC连接重新配置,作为CSI信息的通知目的地而指定本地站20。移动终端装置10在关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本地站取得了CSI信息之后,将取得的CSI信息通知给各本地站20(步骤S7-1)。例如,设想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请求关于M个本地站20的CSI信息,作为CSI信息的通知目的地而指定了相同的M个本地站20的情况。移动终端装置10在与指定的M个本地站20之间测定CQI且决定PMI、RI,取得关于M个本地站20的CSI信息。若作为CSI信息的通知目的地而指定了本地站20,则对本地站20反馈CSI信息(步骤S7-1)。
这里,作为对于本地站20的CSI信息的反馈方法,提出几个方法。在移动终端装置10和本地站20之间能够应用1对1的CSI反馈。此时,移动终端装置10只对取得了CSI信息的本地站20反馈该CSI信息。此外,在移动终端装置10和本地站20之间能够应用1对M(M个本地站的CSI信息)的CSI反馈。此时,移动终端装置10对指定的各本地站20通知M个本地站20的CSI信息。
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到CSI信息的M个本地站20将CSI信息转发给宏站30(步骤S7-2)。宏站30基于从M个本地站20转发的CSI信息,从M个本地站20中选择适合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20。宏站30对决定的本地站20通知本地站信息,该本地站信息用于指示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步骤S8)。
本地站20从宏站30接收用于指示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信息,在与由接收到的本地站信息所指定的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发送(步骤S9)。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本地站20将CSI信息转发给宏站30,宏站30决定了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发送的本地站20,但也可以由本地站20自己判断。此时,各本地站20需要取得其他的本地站的CSI信息。移动终端装置10必须在与某一本地站20之间、连在与其他的本地站20之间取得的CSI信息也要反馈。当某一本地站20在从移动终端装置10取得其他的本地站20的CSI信息失败时,有可能不能选择准确的本地站20。
因此,移动终端装置10对被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20通知全部的本地站中的接收质量的顺序信息。移动终端装置10掌握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全部的本地站的CSI信息,将表示各本地站的接收质量是第几位的顺序信息传递给各本地站。
在本地站20基于CSI信息而自己判断是否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情况下,若本站的顺序信息为第1位,则将本站决定为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也可以将各本地站20的质量顺序单独通知给对应本地站20,也可以将包含了其他的本地站的质量顺序的质量顺序列表通知给全部的本地站20。
本地站20若本站的质量顺序为第1位,则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步骤S10)。
参照图7A、B,说明基于测量报告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决定方法。
图7A表示在宏站30基于测量报告而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情况下的时序。在以上的说明中,宏站30(或者本地站20)基于CSI信息而决定了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但也可以简单地接受测量报告而决定本地站20。
宏站30对移动终端装置10经由无线链路而通知包含了DS接收控制信号的测量配置(图3A的步骤S3)。或者,本地站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经由无线链路而通知包含了DS接收控制信号的测量配置(图3B的步骤S3-2、图4的步骤S3-12)。
移动终端装置10若在空闲状态中从各本地站20接收到发现信号,则关于各发现信号进行RSRP、RSRQ或者RSSI的测量,并将测量报告通知给宏站30(步骤S4)。
宏站30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受各本地站20的测量报告(步骤S4)。宏站30基于被通知的测量报告,决定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宏站30对决定的本地站20通知本地站信息,该本地站信息用于指示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步骤S8)。
本地站20从宏站30接收用于指示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信息(步骤S8),在与由接收到的本地站信息所指定的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发送(步骤S9)。
图7B是从本地站20向宏站30转发测量报告,决定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例。移动终端装置10若在空闲状态中从各本地站20接收到发现信号,则关于各发现信号进行RSRP、RSRQ或者RSSI的测量,并将测量报告通知给本地站20(步骤S4-1)。测量报告的通知目的地通过测量配置而传递给移动终端装置10。
本地站20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受测量报告(步骤S4-1),并将该测量报告转发给宏站30(步骤S4-2)。
宏站30从本地站20接受各本地站20的测量报告(步骤S4-2)。宏站30基于被通知的测量报告,决定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的本地站。宏站30对决定的本地站20通知本地站信息,该本地站信息用于指示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步骤S8)。
另外,接受到测量报告的本地站20也可以基于测量报告自己判断是否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数据信道、控制信道(EPDCCH)。
这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包含LTE系统或超(SUPER)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应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称作IMT-Advanced,也可以称作4G、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
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覆盖宏小区C1的宏站30;以及覆盖在宏小区C1内设置的多个小型小区C2的多个本地站20。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多个移动终端装置10。移动终端装置10应对宏小区用以及小型小区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能够与宏站30以及本地站20进行无线通信。
移动终端装置10和宏站30之间使用宏小区用频率(例如,低频带)进行通信。移动终端装置10和本地站20之间使用小型小区用频率(例如,高频带)进行通信。此外,宏站30以及各本地站20进行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
宏站30以及各本地站20分别连接到未图示的上位站装置,经由上位站装置连接到核心网络5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本地站20也可以经由宏站30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各移动终端装置10包括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作为移动终端装置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与宏站30以及本地站20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移动终端装置来进行说明,但更一般而言,也可以是既包括移动终端装置也包括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此外,本地站20以及宏站30也可以被称为宏小区用以及小型小区用的发送点。另外,本地站20也可以是光馈送基站装置。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对每个终端分割由1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使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LTE系统中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各移动终端装置10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传输PDSCH和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ACK/NACK等。
参照图9,说明移动终端装置10的整体结构。移动终端装置10作为发送系统的处理部而包括格式选择部101、上行信号生成部102、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105、发送RF电路106、107。
格式选择部101选择宏小区用的发送格式和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格式。上行信号生成部102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格式的情况下,上行信号生成部102生成对于宏站30的上行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此外,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格式的情况下,上行信号生成部102生成对于本地站20的上行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
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将上行发送数据和上行参考信号进行复用而作为上行链路信号。此外,上行信号复用部103将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关于特定的本地站所取得的CSI信息进行复用而作为上行链路信号。在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关于特定的本地站所取得的CSI信息的通知目的地为宏站30的情况下,这些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对于宏站30的上行信号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4,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序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上行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106,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双工器108,从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0发送。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能够通过双工器108同时进行发送接收。
在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关于特定的本地站所取得的CSI信息的通知目的地为本地站20的情况下,这些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5。对于本地站20的上行信号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105,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序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上行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107,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切换开关109,从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1发送。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由切换开关109切换发送接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双工器108,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切换开关109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个结构。也可以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切换开关109、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系统中设置双工器108。此外,宏小区用以及小型小区用的上行信号也可以从发送接收天线110、111同时发送,也可以切换发送接收天线110、111而分别发送。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10作为接收系统的处理部而包括接收RF电路112、113、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114、115、控制信息接收部116、发现信号接收部117、发现信号测定部118、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120。
来自宏站30的下行信号在宏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0中被接收。该下行信号经由双工器108以及接收RF电路112而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114,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Fourier Transform)而从时序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控制信息接收部116从宏小区的下行信号接收各种控制信息。这里,接收DS接收控制信号(包括测量报告用的控制信息的测量配置)、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接收部116将DS接收控制信息输出到发现信号接收部117,将测量报告用的控制信息输出到发现信号测定部118,将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20。此外,将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20。另外,这些控制信息例如通过广播信息或RRC信令(高层信令)而接收。宏小区的下行数据信号输入到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在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19中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
来自本地站20的下行信号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111中被接收。该下行信号经由切换开关109以及接收RF电路113而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115,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时序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发现信号接收部117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部116输入的DS接收控制信息,接收来自本地站20的发现信号。在DS接收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从各本地站20接收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息或信号序列信息等。在无线资源信息中,例如包括发现信号的发送间隔、频率位置、码(代码)等。
发现信号测定部118关于各本地站20的发现信号进行测量。测量的对象遵照测量报告用的控制信息。能够将RSRP、RSRQ、RSSI作为测量的对象。例如,发现信号测定部118周期性地测定在发现信号接收部117中接收到的发现信号的接收信号功率(RSRP)。发现信号测定部118将来自各本地站20的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发送给宏站30。此时,也可以将在来自各本地站20的发现信号中接收信号功率高的前几个站(例如,前M站)作为测量报告而发送给宏站30。测量报告在上行信号复用部103中与宏小区的上行信号复用。此外,也可以将测量报告发送给本地站20。此时,发现信号测定部118基于发现信号的信号序列而确定发送目的地的小型小区。测量报告在上行信号复用部103中与小型小区的上行信号复用。
小型小区的下行数据信号输入到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20,在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20中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在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的情况下,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20关于由控制信息所指定的本地站,取得CSI信息。此时取得的CSI信息如图6A所示那样反馈给宏站30。在将CSI信息反馈给宏站30的情况下,CSI信息在上行信号复用部103中与宏小区的上行信号复用。此外,也可以如图6B所示那样向本地站20反馈CSI信息。此时,CSI信息在上行信号复用部103中与小型小区的上行信号复用。
此外,下行信号测定/解调/解码部120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部116输入的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对小型小区的下行控制信号(EPDCCH)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在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中,包括了用于从本地站20通过EPDCCH而接收的无线资源信息或DM-RS序列信息等。在无线资源信息中,例如包括EPDCCH的发送间隔、频率位置、码(代码)等。
此外,宏小区以及小型小区的下行信号也可以从发送接收天线110、111同时接收,也可以切换发送接收天线110、111而分别接收。
参照图10,说明宏站30的整体结构。宏站30作为发送系统的处理部而包括控制信息生成部201、下行信号生成部202、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204、发送RF电路205。
控制信息生成部201作为宏小区控制信息,生成DS发送控制信息、DS接收控制信息以及与测量有关的信息(测量配置)、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生成部201将DS发送控制信息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211,将DS接收控制信息、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信号复用部203。DS发送控制信息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1发送到本地站20。另一方面,DS接收控制信息、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控制信息、EPDCCH接收用的控制信息经由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10。
下行信号生成部202生成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下行参考信号。下行信号复用部203将宏小区控制信息和作为宏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对于移动终端装置10的宏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204,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序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205,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双工器206,从发送接收天线207发送。
此外,宏站30作为接收系统的处理部而包括接收RF电路208、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209、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测定结果接收部212、本地站决定部213、初始发送功率决定部214。
来自移动终端装置10的上行链路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207中被接收,经由双工器206以及接收RF电路208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209。在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209中,对上行信号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序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上行数据信号输入到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在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中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210将移动终端装置10作为宏小区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发送的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关于本地站的CSI信息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本地站决定部213。
测定结果接收部212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1接收从本地站20被转发的测量报告、向各本地站反馈的CSI信息。测定结果接收部212将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以及用户ID、CSI信息输出到本地站决定部213。另外,在不将测量报告从本地站转发给宏站30的情况下,也能够删除测定结果接收部212的功能。
本地站决定部213将在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中示出的各本地站20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作为指标,选择要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即,选择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成为取得CSI信息的对象的本地站。此外,本地站决定部213基于之后被反馈的CSI信息,决定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20。成为取得CSI信息的对象的本地站信息、和与决定为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20的本地站有关的本地站信息输出到控制信息生成部201。这里,本地站决定部213基于前几个站量的接收信号功率和用户ID,选择成为取得CSI信息的对象的本地站20。控制信息生成部201生成包含了本地站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
初始发送功率决定部214基于发现信号的测定结果(接收信号功率),决定对于本地站20的初始发送功率(EPDCCH/PDSCH)。初始发送功率决定部214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1,将初始发送功率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成为移动终端装置10的连接目的地的本地站20。
参照图11,说明本地站20的整体结构。另外,设为本地站20配置在移动终端装置10的附近。本地站20包括初始发送功率设定部301以及控制信息接收部302。此外,本地站20作为发送系统的处理部而包括下行信号生成部303、发现信号生成部304、下行信号复用部305、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306、发送RF电路307。
初始发送功率设定部301经由传输路径接口314从宏站30接收初始发送功率的指示信息。初始发送功率设定部301基于初始发送功率的指示信息,设定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控制信号(EPDCCH)的初始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接收部302经由传输路径接口314从宏站30接收宏小区控制信息。这里,作为宏小区控制信息而接收DS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接收部302将DS发送控制信息输出到发现信号生成部304。此外,在本地站20向移动终端装置10转发包括DS接收控制信息、测量报告用的控制信息的测量配置、包含了用于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将包括这些控制信息的测量配置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输出到下行信号复用部305。
下行信号生成部303生成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号(EPDCCH)。下行信号生成部303通过初始发送功率设定部301而被设定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的初始发送功率。发现信号生成部304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部302输入的DS发送控制信息,生成发现信号。在DS发送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信息或信号序列信息等。在无线资源信息中,例如包括发现信号的发送间隔、频率位置、码(代码)等。
下行信号复用部305将下行发送数据、下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在有测量配置信息、RRC连接重新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这些信号与小型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复用。对于移动终端装置10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基带发送信号处理部306,被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下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序的信号,且被插入循环前缀。然后,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发送RF电路307,经由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设置的切换开关308,从发送接收天线309发送。另外,也可以代替切换开关308而设置双工器。
本地站20作为接收系统的处理部而包括接收RF电路310、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311、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312、转发部313。
来自移动终端装置10的小型小区的上行链路信号在小型小区用的发送接收天线309中被接收,并经由切换开关308以及接收RF电路310输入到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311。在基带接收信号处理部311中,对上行信号实施数字信号处理。例如,在OFDM方式的上行信号的情况下,被去除循环前缀,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时序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上行数据信号输入到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312,在上行信号解调/解码部312中进行解码(解扰)以及解调。在移动终端装置10对本地站20通知测量报告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信号解码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此外,在移动终端装置10对本地站20反馈CSI信息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信号解码CSI信息。
转发部313将从上行链路信号解码的测量报告、CSI信息经由传输路径接口314而转发给宏站30。另外,在本地站20基于测量报告而自己判断反馈CSI信息的本地站的情况下,不转发。同样地,在本地站20基于CSI信息而自己判断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情况下,也不进行CSI信息的转发。
然后,在由宏站30决定为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本地站的情况下,经由传输路径接口314,被通知用于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进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由于通过测量配置从宏站30或者本地站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DS接收控制信号,所以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接收从不能获得初始接入的本地站20发送的发现信号,能够关于各本地站20进行发现信号的测量。此外,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关于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而被通知的本地站20取得CSI信息并反馈给宏站30或者本地站20,不能获得对小型小区进行初始接入的机会的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在与基于CSI信息或者发现信号的测量报告而决定的适当的本地站之间,开始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发送。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则上述说明中的载波数、载波的带宽、信令方法、处理部的数目、处理过程能够适当变形而实施。除此之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状态下适当变形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在2012年7月31日申请的特愿2012-170256。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4)

1.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部,接收从在宏小区内形成的小型小区发送的与基准信号的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来自所述小型小区的基准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控制所述基准信号的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测量所述基准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测量将所述小型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发送给所述小型小区以及所述宏小区中的至少一方。
4.一种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从在宏小区内形成的小型小区发送的与基准信号的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来自所述小型小区的基准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的步骤;以及
基于与所述周期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序列有关的信息,控制所述基准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CN201810605796.1A 2012-07-31 2013-06-12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811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0256 2012-07-31
JP2012170256A JP6045843B2 (ja) 2012-07-31 2012-07-31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201380040701.1A CN104509149A (zh)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0701.1A Division CN104509149A (zh)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1046A true CN108811046A (zh) 2018-11-13
CN108811046B CN108811046B (zh) 2021-04-13

Family

ID=500276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5796.1A Active CN108811046B (zh) 2012-07-31 2013-06-12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N201380040701.1A Pending CN104509149A (zh)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0701.1A Pending CN104509149A (zh) 2012-07-31 2013-06-12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23219A1 (zh)
EP (1) EP2882213B1 (zh)
JP (1) JP6045843B2 (zh)
CN (2) CN108811046B (zh)
WO (1) WO20140209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56647A4 (en) * 2011-09-16 2015-06-03 Ntt Docomo Inc ENLARGEMENT SUPPORT RECOGNITION FOR A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634854B (zh) * 2012-08-28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方法、系统和终端
CN102883408B (zh) * 2012-09-21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小区的发现方法和装置
GB2513870A (en) 2013-05-07 2014-11-12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023191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ell and mobile terminal discoverly method
US9961573B2 (en) * 2014-01-30 2018-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on SCC SCell and on/off discovery signals
US20170070902A1 (en) * 2014-02-21 2017-03-09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JP6550396B2 (ja) * 2014-03-20 2019-07-24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 ウィストロン テレコム エービー ネットワーク補助を用いた信号伝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4936223B (zh) * 2014-03-21 2019-05-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对关闭状态中的小小区进行测量增强以实施双连接的方法
WO2015152502A1 (ko) 2014-03-31 2015-10-08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5182742A1 (ja) * 2014-05-30 2015-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7208581A (ja) * 2014-09-19 2017-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処理方法、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0536250B2 (en) 2014-09-29 2020-0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based on discovery signals
CN105981458B (zh) 2014-09-29 2020-07-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非授权频段中的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20183A1 (en) * 2015-07-31 2017-02-09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dio resource measurement
JP6081567B1 (ja) * 2015-12-28 2017-0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接続先選択方法
CN107135527B (zh) * 2016-02-26 2021-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0849026B2 (en) 2016-05-13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plink and downlink based handover
US10530544B2 (en) 2016-08-12 2020-01-0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support of flexible radio communication
JP6081652B1 (ja) * 2016-10-13 2017-0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接続先選択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8212A1 (ja) * 2010-03-25 2011-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2215510A (zh) * 2010-04-02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进行信号测量的方法
WO2012094608A2 (en) * 2011-01-07 2012-07-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uni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3403B1 (ko) * 2003-09-30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에 따른 송신 방식 제어 장치및 방법
JP4990226B2 (ja) * 2008-06-10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282491B2 (ja) * 2008-09-02 2013-09-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US8493887B2 (en) * 2008-12-30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JP4928621B2 (ja) * 2010-05-27 2012-05-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20120080493A (ko) * 2011-01-07 2012-07-17 주식회사 팬택 협력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패턴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693996B2 (ja) * 2011-02-23 2015-04-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周波数帯域共用方法
US20130021925A1 (en) * 2011-07-22 2013-01-2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transmission method selection and feedback requirements
US10250364B2 (en) * 2011-12-09 2019-04-02 Nokia Corporation Channel measurements suppor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8212A1 (ja) * 2010-03-25 2011-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2215510A (zh) * 2010-04-02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进行信号测量的方法
WO2012094608A2 (en) * 2011-01-07 2012-07-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uni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TT DOCOMO: "Enhanced Cell Identification for Additional Carrier Typ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R1-12039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1046B (zh) 2021-04-13
EP2882213A4 (en) 2016-03-02
CN104509149A (zh) 2015-04-08
US20150223219A1 (en) 2015-08-06
WO2014020996A1 (ja) 2014-02-06
EP2882213A1 (en) 2015-06-10
EP2882213B1 (en) 2017-07-26
JP2014030131A (ja) 2014-02-13
JP6045843B2 (ja)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1046A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US980108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247525B (zh) 无线通信方法、局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979496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3151158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4221455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1008650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488307B (zh) 通信系统、宏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990102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第1基站装置
CN110087248A (zh) 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4162357A1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および無線端末
US967477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8191335A (ja) ユーザ端末
JP2018125893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7143584A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7017747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6077020A (ja) 移動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接続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