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7762A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7762A
CN104487762A CN201380039567.3A CN201380039567A CN104487762A CN 104487762 A CN104487762 A CN 104487762A CN 201380039567 A CN201380039567 A CN 201380039567A CN 104487762 A CN104487762 A CN 104487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base plate
side plat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95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7762B (zh
Inventor
西谷令奈
中野菜美
笹川智广
小林信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87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7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7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9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s guides being of the hollow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1Illuminating devices for spatial active dimm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面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10)和反射部件(30)。光源(10)射出具有指向性的光线(10a)。反射部件(30)呈具有1个底板部(30e)、与底板部(30e)连接的侧板部(30a、30b、30c、30d)和与底板部(30e)相对的开口部(30f)的箱状,箱状的内侧面为反射面。底板部(30e)具有相对的2个短边和相对的2个长边的四边形形状。光线(10a)从与底板部(30e)的短边连接的侧板部(30a)侧入射到反射部件(30)的箱状的内部,在与底板部(30e)的长边连接的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并且沿底板部(30e)的长边的方向行进而从开口部(30f)射出。与底板部(30e)的长边连接的侧板部(30c、30d)的反射面具有使光线(10a)进行镜面反射的区域和使光线(10a)进行漫反射的区域。

Description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具有激光器,从点状激光生成光强度分布均匀的面状光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的液晶显示元件自身不发光。因此,作为对液晶显示元件进行照明的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元件的背面具有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元件入射背光装置发出的光并射出图像光。作为面光源装置的光源,以往主流采用冷阴极荧光灯。冷阴极荧光灯(以下称作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是在玻璃管的内壁涂布荧光体而得到白色光的灯。但是,近年来,伴随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性能的飞跃性提高,使用LED作为光源的面光源装置的需要迅速提高。
但是,从CCFL或LED射出的光的颜色纯度较低。因此,在采用这些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颜色再现范围较窄成为问题。另外,“颜色纯度较低”是指光具有多个波长,单色性较差。
因此,近年来,以提供具有较宽颜色再现范围的液晶显示装置为目的,提出了其光源使用颜色纯度较高的激光器的技术。从激光器射出的光的单色性非常优良。因此,使用激光器的面光源装置能够提供颜色鲜艳的图像。另外,“单色”是指波长宽度较窄,即只有一个颜色而不混杂其它颜色的颜色。并且,“单色光”是指波长宽度较窄的单一的光。
但是,另一方面,在采用点光源即射出具有较高指向性的光的激光器作为面光源装置的光源的情况下,非常难得到具有均匀性较高的空间光强度分布的面状光。“点光源”是指从一个点放射光的光源。这里,“一个点”具有在考虑产品性能时在光学计算中将光源作为点进行处理而不存在问题的程度的面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由多个光学元件构成的光学系统。而且,从激光器射出的光经由该光学系统被整形成期望形状的光强度分布。而且,从激光器射出的光作为均匀性较高的面状光从面发光装置射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6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需要多个光学元件和空间传播距离,以用于对激光器的光强度分布进行整形。并且,由于将这些光学元件和空间传播距离设置在图像显示部的外侧,因此,需要使液晶显示装置大型化。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要求小型化和结构简化。应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难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简化。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简化的结构射出均匀性较高的空间光强度分布的面状光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具有:第1光源,其射出具有指向性的第1光线;以及反射部件,其呈具有1个底板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的侧板部和与所述底板部相对的开口部的箱状,所述箱状的内侧面为反射面,所述底板部具有相对的2个短边和相对的2个长边的四边形形状,所述第1光线从与所述底板部的短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侧入射到所述反射部件的箱状的内部,在与所述底板部的长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进行反射,并且沿所述底板部的长边的方向行进而从所述开口部射出,与所述底板部的长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反射面具有使所述第1光线进行镜面反射的区域和使所述第1光线进行漫反射的区域。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供颜色再现范围较宽、均匀性优良的面内亮度分布的面状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的侧面的结构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元件和光源的驱动方法的框图。
图7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0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单元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2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单元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元件和光源的驱动方法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200的结构的结构图。下面,为了容易进行附图的说明,设面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为Y轴方向,长边方向为X轴方向,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为Z轴方向。设从面光源装置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为+Z轴方向。并且,设使用面光源装置时的上方向为+Y轴方向。从+Z轴方向观察面光源装置的光的出射面,在设+Y轴方向为上方向时,设左侧为+X轴方向。后述第1光源10的光的射出方向为+X轴方向。
如图1所示,面光源装置200具有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并且,面光源装置200可以具有扩散板4。并且,面光源装置200可以具有第2光学片3。并且,面光源装置200可以具有第1光学片2。这些结构要素2、3、4、300沿Z轴方向排列。关于排列的顺序,从+Z轴方向朝向-Z轴方向,依次是第1光学片2、第2光学片3、扩散板4和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
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具有多个单元300a。图2是示意地示出单元300a的结构的结构图。多个单元300a具有光源10和反射部件30。反射部件30呈沿+Z轴方向具有开口部30f的箱状。反射部件30的箱状由5张板状部分构成。另外,“板状”包含厚度较薄的片状。5张板状部分是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
相对于1个光源10具有1个反射部件30。反射部件30呈从+Z轴方向观察则X轴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反射部件30在-Z轴方向上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底板部30e。并且,反射部件30在+X轴方向上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b。并且,反射部件30在+Y轴方向上具有与Z-X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c。并且,反射部件30在-Y轴方向上具有与Z-X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d。并且,反射部件30在-X轴方向上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a。在侧板部30a设有使来自光源10的射出光穿过的孔31。
反射部件30的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的内侧面成为反射面。“内侧面”是指反射部件30的箱状的内侧面。即,反射面是底板部30e的+Z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a的+X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b的-X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c的-Y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d的+Y轴方向的面。反射部件30通过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成为光自由传播空间。“光自由传播空间”意味着光能够自由传播的闭合空间。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在与X-Y平面平行的面上排列有多个单元300a。各个单元300a被配置成在与Z-X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c、30d处与相邻的单元300a接触。
另外,光源10是第1光源。面光源装置200具有光出射面200a。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3所示,光出射面200a是第1光学片2的+Z轴方向的面。另外,在不具有第1光学片2、第2光学片3和扩散板4的情况下,光出射面200a成为反射部件30的开口部30f。该情况下,光出射面200a成为位于开口部30f的位置的假想面。光出射面200a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X-Y平面是包含与Z轴垂直的X轴和Y轴的面。另外,X轴和Y轴彼此垂直。并且,光源10是激光光源。
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沿Z轴方向层叠有面光源装置200和液晶显示元件1。面光源装置200被配置成光出射面200a与X-Y平面平行。液晶显示元件1被配置成显示面1a与X-Y平面平行。面光源装置200的光出射面200a和液晶显示元件1的背面1b相对配置。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1a侧观察,光源10配置在右侧。
面光源装置200朝向液晶显示元件1的背面1b射出照明光10b。即,在图1中,面光源装置200朝向+Z轴方向射出照明光10b。照明光10b是在图1的X-Y平面中光强度分布均匀的面状光。在图3中,利用粗箭头示出照明光10b。
本实施方式1的光学片3具有使从面光源装置200射出的照明光10b朝向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对于显示面1a的法线方向的作用。在图3中,法线方向为Z轴方向。
图2是从-Z轴方向示出构成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最小的单元300a的结构图。单元300a具有光源10和反射部件30。反射部件30由与Y-Z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a、30b、与Z-X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c、30d、与X-Y平面平行的底板部30e这5个面包围。如上所述,反射部件30由5张板状部分构成。另外,“板状”包含厚度较薄的片状。5张板状部分是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另外,侧板部30a和侧板部30b是相对的面。并且,侧板部30c和侧板部30d是相对的面。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的内侧表面为反射面。如图3所示,沿与底板部30e相对的+Z轴方向具有开口部30f。
接近单元300a的侧板部30a来配置光源10。“接近”是指位于很近的位置,不需要接触。在图2中,光源10的射出光的部分从孔31进入单元300a的内部。并且,能够以使光源10的射出光的部分位于与侧板部30a相同的面上的方式配置光源10。并且,能够以使光源10的射出光的部分位于侧板部30a的稍微外侧的方式配置光源10。
从光源10射出的光线10a从设于单元300a的侧板部30a的孔31入射到单元300a的内部。然后,光线10a沿+X轴方向前进。光线10a的光轴与X轴平行。入射到单元300a的光线10a由于自身的发散角而扩散,并且在单元300a内的空间传播。这里,“光轴”是指成为光的角度强度分布的重心的角度方向。“发散角”是光扩散的角度。在单元300a中的空间传播的光线10a具有发散角。因此,光线10a的一部分在与光线10a的光轴平行的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作为反射面的侧板部30c、30d改变光线10a的行进方向。另外,还能够使光源10发出的光线10a从侧板部30a附近的底板部30e入射,通过反射面等使光线10a朝向+X轴方向。
实施方式1的单元300a是构成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结构要素。单元300a的底板部30e具有扩散度较高的反射特性。在光线10a中,在底板部30e进行反射的光线10a进行扩散。因此,在底板部30e进行反射的光线10a的行进方向随机变化。单元300a的侧板部30c、30d具有可得到一定的镜面反射成分的反射特性。在光线10a中,在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的光线10a的一部分进行扩散。其余的光线10a进行镜面反射而沿+X轴方向前进。“镜面反射”是镜等对光的完全反射,来自一个方向的光朝向另一个方向进行反射。根据反射法则,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对于反射面成为相同角度。另一方面,“漫反射”是指来自不平坦或粗糙表面的光的反射,看起来入射光以各种角度进行反射。也称作不规则反射。
在侧板部30c、30d和底板部30e进行扩散的光线10a使行进方向朝向+Z轴方向,从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开口部30f射出。然后,光线10a透射过扩散板4、光学片3和光学片2,作为照明光10b从面光源装置200射出。在侧板部30c、30d进行镜面反射的光不改变Z-X平面上的行进方向而沿+X轴方向前进。光线10a在其行进方向(+X轴方向)上反复进行上述反射,沿+X轴方向前进一定距离。随着光线10a沿+X轴方向前进,朝向+Z轴方向射出一定光量。即,从构成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单元300a射出的照明光10b在X轴方向上具有均匀的亮度分布。
并且,在侧板部30c、30d的扩散部分和底板部30e进行反射的光线10a进行扩散。因此,光线10a在侧板部30c、30d的扩散部分和底板部30e的反射在Y轴方向的亮度分布均匀化方面也有效发挥作用。即,光线10a的一部分光线在侧板部30c、30d进行镜面反射并且从开口部30f射出。并且,光线10a的一部分光线在侧板部30c、30d和底板部30e进行扩散并且从开口部30f射出。
底板部30e在表面具有将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树脂作为基材的光反射片。特别地,该光反射片的位于基材内部的扩散构造的密度较高,以提高光的扩散度。或者,对该光反射片进行在片表面实施空心颗粒的涂层等的处理。
侧板部30c、30d在表面具有将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树脂作为基材的光反射片。特别地,该光反射片的位于基材内部的扩散构造的密度较低,以得到一定的镜面反射特性。或者,对该光反射片进行实施使表面平滑的涂层等的处理。侧板部30c、30d通过改变光反射片的构造,能够对镜面反射成分和漫反射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侧板部30c、30d通过改变光反射片的构造,改变光的反射特性。通过对光反射片的镜面反射成分和漫反射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能够对从单元300a射出的光的X轴方向的亮度分布进行调整。
并且,侧板部30c、30d也可以在蒸镀具有镜面反射成分较高的反射特性的铝或银等而得到的基板上,以任意面积涂布具有光的漫反射特性的颜料等。
图4是示意地示出单元300a的侧板部30d的内侧面的结构图。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镜面反射基板的表面以任意密度涂布点状的颜料。此时,侧板部30c、30d的反射特性由镜面反射成分和漫反射成分的比例决定。即,能够通过颜料等漫反射材料的面积占镜面反射基板的表面积的比例,细致地调整反射特性。在图4中,利用每单位面积的点状的颜料的数量进行调整。除了图4所示的情况以外,还能够改变颜料的大小。
并且,为了在光线10a的行进方向细致地调整亮度分布,也可以使颜料等漫反射材料的面积占镜面反射基板的表面积的比例在Z-X平面上变化。例如,如图4所示,使颜料等漫反射材料的面积占镜面反射基板的表面积的比例在+X轴方向上变化。由此,能够对从单元300a射出的光的X轴方向的亮度分布进行调整。另外,在图4中示出侧板部30d的例子,但是,侧板部30c也采用相同构造。
图4的(A)是从-X轴方向入射光线10a的情况的例子。图4的(B)是从-X轴方向和+X轴方向双方入射光线10a的情况的例子。在镜面反射基板的表面进行反射的光线10a沿X轴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在漫反射材料的部分进行反射的光线10a进行扩散而射出到单元300a的外部。在光入射面(侧板部30a)的附近,由于光线10a的光量较多,因此,漫反射材料占的面积的比例较小。光线10a沿X轴方向行进,在光线10a的一部分射出到外部后的光量减少的部分中,漫反射材料占的面积的比例较大。
本实施方式1的扩散板4在其内部包含使光进行体积散射的粒子。即,透射过扩散板4的光进行扩散,一部分进行透射,一部分朝向后方反射。“体积散射”是指从自由空间入射到散射物体并在散射物体的内部进行散射。这里,扩散板4的基材相当于自由空间,使光进行扩散的粒子相当于散射物体。
朝向后方反射的光在侧板部30c、30d和底板部30e进行漫反射,其一部分再次朝向+Z轴方向而成为照明光10b。扩散板4能够通过进行体积散射的粒子的密度,对扩散度、光的透射率和朝向后方反射的光的比例进行调整。并且,扩散板4通过改变板的厚度,能够对扩散度、光的透射率和朝向后方反射的光的比例进行调整。
本实施方式1的光学片2是反射型偏振性薄膜。在光学片2中,具有任意偏振的光进行透射,具有与其正交的方向的偏振的光进行反射。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光源10是激光器,因此光线10a具有直线偏振。但是,光线10a通过在侧板部30c、30d和底板部30e进行漫反射,其偏振散乱,具有随机偏振。当具有随机偏振的光线10a入射到光学片2时,一半的光进行透射,其余的光朝向后方反射。朝向后方反射的光线10a在侧板部30c、30d和底板部30e中进行漫反射,偏振旋转,再次朝向+Z轴方向而成为照明光10b。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具有扩散板4或光学片2等,从单元300a射出的光线10a经由的光路变得复杂。因此,能够使从面光源装置200射出的照明光10b在X-Y平面中的面内亮度分布更加均匀。另外,从单元300a射出的照明光10b包含有从光源10直接射出的光线10a以及在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进行漫反射后射出的光线10a。
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侧板部30c、30d与Z-X平面平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侧板部30c、30d相对于Z-X平面倾斜。该情况下,例如,底板部30e成为梯形形状。在排列单元300a的情况下,能够以相邻的底板部30e的梯形形状的上底和下底并列的方式配置反射部件30。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使侧板部30c、30d具有曲率。通过使侧板部30c、30d具有这些形状,能够在与光出射面200a平行的面上对与光源10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中Y轴方向)上的面内亮度分布进行调整。“面内亮度分布”是在任意平面中表示相对于二维表示的位置的亮度高低的分布。这里,“面内”是指液晶显示元件1的显示面1a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激光器的指向性和侧板部30c、30d的反射特性的优化,使从面光源装置200射出的照明光10b的面内亮度分布均匀。对镜面反射成分和漫反射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而得到反射特性。
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保留激光光线10a的指向性,并且,沿行进方向按照一定距离从单元300a朝向+Z轴方向射出一定量的光线10a。即,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对维持该激光光线10a的指向性的光量的比例和从单元300a朝向+Z轴方向射出的光量的比例进行控制,使照明光10b的面内亮度分布均匀。为了维持激光光线10a的指向性,优选侧板部30c、30d中的激光光线10a入射的部分(侧板部30a)附近与Z-X平面平行。
本发明是对具有较高指向性的激光器有效的结构。面光源装置200利用激光器的指向性,能够细致地对维持激光器的指向性的光量的比例和从单元300a朝向+Z轴方向射出的光量的比例进行控制。
从+Z轴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单元300a呈将光源10的光行进方向作为长边的长方形形状。激光器从每个元件射出的光量较大。例如,能够减少得到与LED元件相同的亮度所需要的激光器元件的数量。激光器元件的数量的减少会削减激光器元件的周边部件的数量。激光器元件的周边部件还包含用于驱动激光器元件的电子电路部件等。通过削减激光器元件的周边部件的数量,能够简化面光源装置200的构造。并且,通过简化面光源装置200的构造,能够改善组装性并提高生产性。并且,激光器元件的周边部件的数量的削减有利于面光源装置200的低成本化。
本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在光源10中采用具有较高指向性的激光器。并且,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在侧板部30c、30d中具有使任意光量的光进行扩散的面。由此,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能够在光源10的行进方向的较长距离范围内使光强度分布均匀。即,通过使1个激光器元件照明的区域成为长方形形状,能够增大照明的区域。通过使用具有较高指向性的激光,能够容易地实现面光源装置的200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容易地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大画面化。
并且,单元300a通过改变以下尺寸,能够在与光出射面200a平行的面上对与光线10a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中Y轴方向)上的亮度分布进行调整。第1是从底板部30e到扩散板4的厚度(图1中Z轴方向的长度)。第2是侧板部30c与侧板部30d之间的距离。第3是从光源10到底板部30e的距离或从光源10到扩散板4的距离。
实施方式1中的光源10具有较高指向性。并且,在正交的2轴方向具有不同的发散角。例如,在本实施方式1的光源10中,在发散角较大的快轴方向上,半值全角为40度。并且,在光源10中,在与快轴方向正交且发散角较小的慢轴方向上,半值全角为5度。“半值全角”是指光强度为最高强度的50%的方向相对于光强度最高的方向的角度(全角)。
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使慢轴方向和单元300a的厚度方向(与底板部30e和扩散板4垂直的方向,图1中Z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光源10。慢轴方向是发散角较小的方向。并且,以使快轴方向和单元300a的宽度方向(与侧板部30c、30d垂直的方向,图1中Y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光源10。快轴方向是发散角较大的方向。这是为了进一步增多在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的光量。即,这是为了增多在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而使行进方向得到控制的光线10a的光量。
但是,应该根据光源10的发散角、反射部件30的厚度、反射部件30的宽度或反射部件30的长度等形状对光源10的配置方法进行优化。因此,光源10的配置方法不限于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配置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1中,光源10由具有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单色光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器元件构成。即,光源10发出白色光。这些激光器元件在图1中Y轴方向或Z轴方向上接近地配置。即,激光器元件在图1中Y轴方向或Z轴方向上排列配置。或者,这些激光器元件在图1中Y-Z平面上接近地配置。即,激光器元件在图1中Y-Z平面上排列配置。
例如,从红色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的波长为640nm。从绿色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的波长为530nm。从蓝色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的波长为450nm。通过混合这3个颜色的光,生成白色光。另外,从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的波长不限于此,能够针对期望的颜色再现范围进行优化。并且,光的颜色的数量也不限于3个颜色,能够针对期望的颜色再现范围进行优化。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各颜色的激光器元件分别具有多个。
通过并列如上所述构成的多个单元300a,生成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并列”是指排列成一排。这里,如图5所示,以相切的方式排列多个单元300a的侧板部30c和侧板部30d。图5是示意地示出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画面在上下方向(图5中Y轴方向)上并列8个单元300a。从光源10射出的光线10a的光轴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水平方向(图5中X轴方向)平行。光线10a从图5中的-X轴方向朝向+X轴方向行进。
本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沿面光源装置200的+Z轴方向层叠配置有液晶显示元件1。液晶显示元件1具有液晶层。液晶层被配置成平行于与Z轴方向垂直的X-Y平面。液晶显示元件1的显示面1a呈矩形。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1a的相互垂直的2边分别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
图6是示出液晶显示元件1和光源10的驱动方法的框图。控制部51受理视频信号54。控制部51向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送出液晶显示元件控制信号55。并且,控制部51向光源驱动部53送出光源控制信号56。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根据从控制部51供给的控制信号(液晶显示元件控制信号55),使液晶层的光透射率以像素单位变化。各像素进一步由3个子像素构成。这些子像素分别具有仅透射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的滤色器。即,1个像素具备具有仅透射红色光的滤色器的子像素、具有仅透射绿色光的滤色器的子像素和具有仅透射蓝色光的滤色器的子像素。
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通过控制各子像素的透射率而生成彩色图像。由此,液晶显示元件1在空间上对从面光源装置200射出的照明光10b进行调制,生成图像光。然后,液晶显示元件1能够从显示面1a射出该图像光。另外,“图像光”是指具有图像信息的光。
本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按照单元300a的每个光源10设置独立的光源驱动部53。即,通过独立地控制面光源装置200具有的光源10,能够独立地对多个单元300a进行点亮控制。并且,通过独立地控制光源10,能够独立地对多个单元300a进行亮度调整。通过独立地控制光源10,能够根据作为输入信号的各视频信号54对各光源10的发光量进行调整。即,根据被输入的图像的每个位置的亮度的信息或图像的每个位置的颜色的信息对各光源10的发光量进行调整。由此,能够根据输入图像对1个单元300a照明的区域的光量进行调整。
通过独立地控制光源10,图像显示装置100能够实现低耗电化。并且,通过结合液晶显示元件1的液晶层的驱动来改变单元300a的点亮位置,还能够缓和液晶显示装置中成为问题的余像感。即,通过选择要点亮的单元300a,还能够缓和余像感。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200中采用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不限于图5所示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结构。图7是示意地示出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1的结构图。例如,图7所示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1将单元300a的光源10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下侧(-Y轴方向侧)。即,光源10配置在面光源装置200的下端侧。光源10朝向+Y轴方向射出光线10a。而且,多个单元300a并列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1a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显示面1a的水平方向”是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左右方向。该情况下,从光源10射出的光线10a沿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1a的上下方向(图7中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前进。“显示面1a的上下方向”是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上下方向。
如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1那样,通过采用将光源10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下侧(-Y轴方向侧)的结构,能够缓和光源10的热负担。面光源装置200具有电源基板、用于驱动光源10的基板和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元件1的基板等多个发热体。并且,光源10本身也是发热体。从这些发热体散出的热向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上部方向(+Y轴方向)移动。因此,设置在发热体的上部侧(+Y轴方向侧)的光源10的散热能力降低。因此,通过将光源10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下部侧(-Y轴方向侧),光源10不容易受到来自其它发热体的热的影响。即,将光源10配置在比电源基板、用于驱动光源10的基板和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元件1的基板等更靠下部方向。由此,光源10能够避免散热能力的降低。
并且,图8所示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3将多个单元300a并列在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1a平行的平面(X-Y平面)上的上下方向(Y轴方向)和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图8是示意地示出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3的结构图。此时,单元300a的光源10在显示面1a的水平方向(图8中X轴方向)上配置在反射部件30的外侧。即,+X轴方向侧的光源10配置在反射部件30的+X轴方向侧。并且,-X轴方向侧的光源10配置在反射部件30的-X轴方向侧。
从光源10射出的光线10a的光轴与显示面1a的水平方向(图8中X轴方向)平行。而且,光线10a朝向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3的水平方向(图8中X轴方向)的中心行进。即,光源10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右端(-X轴方向的端部)和左端(+X轴方向的端部)。而且,配置在右端的光源10在左方向(+X轴方向)上射出光,配置在左端的光源10在右方向(-X轴方向)上射出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1个单元300a具有1个光源10。而且,光线10a仅从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的1个侧板部30a入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图9所示的单元300b在单元300b的X轴方向的两端的侧板部30a、30b具有光源10。图9是示意地示出单元300b的结构的结构图。2个光源10相互相对配置。此时,需要结合光源10的结构对侧板部30c、30d的反射特性进行优化。例如,如图4的(B)所示,侧板部30c、30d是在镜面反射成分较高的基板涂布具有漫反射特性的点状的颜料而得到的。镜面反射成分较高的基板例如是蒸镀具有反射特性的铝或银等而得到的。具有漫反射特性的点状的颜料的密度在从光源10射出光线10a的部分最低。而且,具有漫反射特性的点状的颜料的密度在光线10a的行进方向的中心部分最高。通过这样涂布点状的颜料,能够生成均匀的照明光10b。
并且,单元300b的侧板部30a、30b相对于光线10a的光轴倾斜。侧板部30a、30b相对于底板部30e的倾斜角度为钝角。即,侧板部30a、30b的反射面朝向开口部30f侧倾斜。光线10a的光轴与X轴平行。并且,单元300b的侧板部30a、30b也可以是具有曲率的面。
图9是从-Y轴方向观察单元300b的结构图。在图9中,上侧是从单元300b射出光线10a的方向(+Z轴方向)。例如,如图9所示,侧板部30a、30b以使反射面朝向+Z轴方向的方式相对于X-Y平面倾斜。在侧板部30a、30b进行反射的光线10a朝向从单元300b射出的射出方向(+Z轴方向)前进。在单元300b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分,从单元300b射出的光量较少。因此,通过使侧板部30a、30b倾斜而积极地使光线10a朝向从单元300b射出的射出方向,能够增加单元300b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分的光量。即,能够利用侧板部30a、30b的倾斜,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
并且,光源10能够相对于单元300a的出射面(开口部30f)配置在内侧。“单元300a的出射面”是与底板部30e相对的面。即,“单元300a的出射面”是开口部30f。在图9中,与单元300b的出射面(开口部30f)的X轴方向的长度相比,2个光源10的X轴方向的配置间隔较短。即,当从出射面侧(+Z轴方向侧)观察光线10a时,光源10被配置成隐藏在出射面(开口部30f)的背侧(-Z轴方向侧)。即,光源10配置在侧板部30a、30b的背侧(-Z轴方向侧)。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图像显示装置100的窄边缘化。“边缘”是指包围液晶面板的框箱部分。“窄边缘”是指从显示面1a侧观察,框箱的宽度较窄。另外,光源10也可以配置成一部分隐藏在出射面的背侧(-Z轴方向侧)。即,光源10也可以配置成一部分隐藏在侧板部30a、30b的背侧(-Z轴方向侧)。
例如,在采用图9所示的单元300b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通过沿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画面的上下方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单元300b,能够构成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2。图10是示意地示出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2的结构图。并且,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301、303中也可以采用使侧板部30a、30b倾斜的结构。
面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10和反射部件30。光源10射出具有指向性的光线10a。反射部件30呈具有1个底板部30e、与底板部30e连接的侧板部30a、30b、30c、30d和与底板部30e相对的开口部30f的箱状,箱状的内侧面为反射面。底板部30e具有相对的2个短边和相对的2个长边的四边形形状。光线10a从与底板部30e的短边连接的侧板部30a侧入射到反射部件30的箱状的内部,在与底板部30e的长边连接的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并且沿底板部30e的长边的方向行进并从开口部30f射出。与底板部30e的长边连接的侧板部30c、30d的反射面具有使光线10a进行镜面反射的区域和使光线10a进行漫反射的区域。另外,底板部30e的四边形形状例如包含四角由曲线形成的形状。并且,例如包含4个边由圆弧等曲线形成的形状。
与底板部30e的短边连接的侧板部30a、30b的反射面朝向开口部30f侧倾斜。
面光源装置200具有多个反射部件30。多个反射部件30以底板部30e的长边彼此相对的方式排列配置。
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面光源装置200和液晶显示元件1。液晶显示元件1入射面光源装置200发出的光10b并射出图像光。光源10配置在面光源装置200的下端侧。
实施方式2
图1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面光源装置210具有的单元310a的结构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2的单元310a与实施方式1的单元300a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光源10以外还具有不同种类的光源20。即,在实施方式2中同样采用实施方式1所示的液晶显示元件1、第1光学片2、第2光学片3、扩散板4的结构。并且,在实施方式2中同样采用单元310a具有光源20这点以外的单元300a、300b的结构。即,除了代替单元300a而具有单元310a以外,本实施方式2的面光源装置210与本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200相同。另外,由于单元310a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20,因此,也可以采用单元300b具有光源20的结构。并且,面光源装置210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还可以采用与使用单元300a、300b的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301、302、303相同的结构。
并且,除了代替面光源装置200而具有面光源装置210、新设置用于驱动光源20的光源驱动部57以外,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与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光源驱动部57从控制部51接收光源控制信号56并驱动光源20。液晶显示装置110具有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的控制部51、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和光源驱动部53。
对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光源10是第1光源。光源20是第2光源。
本实施方式2的单元310a具有光源10和光源20。光源10具有发出红色的光线10a的激光器元件。该红色光例如是波长640nm的光。光源20具有发出蓝绿色的光线20a的LED元件。该蓝绿色光例如是在450nm和530nm具有峰值,在420nm~580nm的波段具有连续光谱的光。下面示出光源20的结构例。
光源20具有的LED元件例如是在具有射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的封装中填充绿色荧光体而得到的。绿色荧光体吸收该蓝色光并发出绿色光。
并且,光源20具有的LED元件例如可以在激励光源中采用LED以外的光源。该激励光源激励蓝绿色的荧光体并发出蓝绿色光。
并且,光源20例如是在具有射出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的光源的封装中填充发出蓝绿色光的荧光体而得到的。该荧光体吸收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并发出蓝色光和绿色光。
并且,光源20例如还可以具有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和绿色LED芯片。
单元310a的反射部件30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a、30b。单元310a具有与Z-X平面平行的侧板部30c、30d。单元310a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底板部30e。单元310a由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这5个面包围。另外,侧板部30a和侧板部30b是相对的面。并且,侧板部30c和侧板部30d是相对的面。如上所述,反射部件30由5张板状部分构成。5张板状部分是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
侧板部30a、30b、30c、30d和底板部30e的内侧表面成为反射面。“内侧面”是指反射部件30的箱状的内侧面。即,反射面是底板部30e的+Z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a的+X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b的-X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c的-Y轴方向的面、侧板部30d的+Y轴方向的面。光源10配置在侧板部30a侧。从光源10射出的光线10a从设于侧板部30a的孔31入射到反射部件30的内部。光线10a朝向与侧板部30a相对的侧板部30b射出。除了具有光源20这点以外,单元310a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单元300a、300b的结构相同。因此,光线10a的举动与实施方式1的单元300a、300b的相关记载相同。
本实施方式2除了光源10以外还具有光源20。光源20具有LED元件。从光源20射出的光线20a具有朗伯分布的角度强度分布。光线20a具有远远大于光线10a的发散角。“朗伯分布”是指发光面的亮度与观察方向无关而恒定的分布。
由于光源20射出具有较大发散角的光线20a,因此,通过与光源10相同的结构,很难从光源20生成均匀的面状光。这是因为,在光源20的附近(侧板部30a的附近),在侧板部30c、30d进行反射的光量较多。因此,光线20a在侧板部30a的附近从开口部30f射出到单元310a的外部。因此,针对光源20,即使采用与光源10相同的结构,也很难在X轴方向的较长距离范围内使亮度分布均匀。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单元310a针对光源20设置与光源10不同的光学系统。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单元310a将光源20二维排列在面光源装置210的底板部30e的反射面上。底板部30e是与单元310a的光出射面相对的面。“单元310a的光出射面”是设置在开口部30f的假想面。
光源20在光的出射面具有使光线20a进行扩散的透镜21。通过透镜21使光线20a在X-Y平面上的照度分布变得均匀。光线20a朝向单元310a的光出射面(朝向+Z轴方向)射出。光线20a在X-Y平面上与从相邻配置的其它光源20射出的光线20a重叠。重叠的光线20a成为亮度分布均匀的面状光,从单元310a朝向+Z轴方向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2中,采用仅红色的单色性优良的激光器元件。这是因为,在适于显示器用途的半导体激光器中,现状下红色激光器的量产性最为优良。
并且,特别是在绿色半导体激光器中,还未得到充分的输出也是理由之一。另外,为了更加高效地得到绿色光,适用通过其它颜色光激励绿色荧光体而得到绿色光的方法。
适用使用绿色荧光体得到绿色光的方法的理由如下所述。作为激励绿色荧光体的光源,使用近紫外区域的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半导体激光器或LED。这些光源的发光效率比绿色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效率高。并且,绿色荧光体针对近紫外光和蓝色光的光吸收率较高,内部转换效率也较高。因此,现状下,与绿色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利用荧光体的元件能够得到更高的发光效率。
并且,本实施方式2的光源20将荧光体的激励光源设为蓝色LED元件。这是因为,在如本实施方式2的光源20那样构成为通过蓝色发光元件激励荧光体而得到其它颜色光的情况下,作为蓝色发光元件,与激光器相比,更加优选采用LED。这里,作为其它颜色光,利用绿色光进行说明。
这是基于以下理由。LED以较低电流被驱动而得到较低输出。与此相对,激光器以较高电流被驱动而得到较高输出。由于以较高电流被驱动,因此,驱动时来自激光器的发热量非常大。并且,从LED射出的光具有较宽发散角。与此相对,从激光器射出的光具有非常窄的发散角。因此,在激光器的情况下,入射到荧光体的激励光的强度密度非常高。“强度密度”是指荧光体的每单位体积入射的光的强度。入射到荧光体并被吸收的光的一部分被转换成其它波长的光而射出到外部,其它光主要变成热能。这里,作为其它波长的光,利用绿色光进行说明。
一般情况下,荧光体的内部转换效率为40%~80%左右。通过相对于被吸收的光量的、被转换成其它波长的光的光量来求出内部转换效率。即,同时产生的热能也达到入射的光能的20%~60%。因此,在以高输出入射光强度密度较高的激光的情况下,荧光体的发热量非常大。
当激光器元件自身的发热量增加时,光源中与激光器元件一起设置的荧光体的温度上升。并且,即使荧光体自身的发热量增加,荧光体的温度也上升。当荧光体的温度上升时,荧光体的内部转换效率大幅降低,引起亮度的降低和耗电的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光源20采用具有蓝色LED和被其蓝色光激励而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的蓝绿色LED。
红色是人类对色差的灵敏度较高的颜色。因此,红色中的波段宽度的差异在人类视觉中感受成为更加显著的差异。这里,波段宽度是颜色纯度的差异。在利用现有的CCFL或LED生成的白色光中,红色的光量特别少,波段宽度较宽,因此颜色纯度较低。因此,在使用CCFL或LED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红色的颜色再现范围和耗电成为折衷关系。即,是提高白色的CCFL的光量或LED的光量而增多红色的光量以确保颜色再现范围、还是缩小颜色再现范围以节省电力的折衷。
另一方面,激光器的波段宽度较窄,能够抑制光的损失而得到较高颜色纯度的光。根据这些理由,在三原色的颜色中,特别地通过将红色光设为激光,能够得到低耗电的效果。
这是因为,激光的单色性非常高,红色滤波器的透射率优良。因此,即使不提高光量也能够确保充分的红色的光量。而且,能够得到低耗电的效果。并且,由于单色性较高,因此,颜色纯度提高,还能够得到扩大颜色再现范围的效果。根据以上理由,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针对红色光源采用激光器。
并且,在使用现有的CCFL或LED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红色光的波段宽度较宽。并且,关于红色滤波器和绿色滤波器的透射特性,相邻的一部分波长重合。因此,红色光的一部分透射过光谱相邻的绿色滤波器。由此,在使用现有的CCFL或LED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红色光而使绿色的颜色纯度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由于颜色纯度增加,因此,透射过绿色滤波器的红色的光量减少,能够提高绿色的颜色纯度。由此,能够得到扩大颜色再现范围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2中,设第1光源10为射出红色光的激光器元件。并且,设第2光源20为射出蓝绿色光的LED元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根据上述理由,例如,也可以设第1光源10由射出红色光的激光器元件和射出蓝色光的激光器元件构成,设第2光源20由射出绿色光的LED元件构成。
并且,例如,也可以设第1光源10由射出蓝色光的激光器元件构成,设第2光源20由射出红色光的LED元件和射出绿色光的LED元件构成。但是,与仅采用蓝色的激光光源的情况相比,在仅采用红色的激光光源时,如上所述,由于人类针对色差的灵敏度的差异,可能表现出与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之间的显著差异。
适于本实施方式2的面光源装置210的结构是,第1光源10具有激光器元件,第2光源20具有LED元件。
本实施方式2的面光源装置210构成为将第2光源二维排列在单元310a的底板部30e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12所示的单元310b在侧板部30d具有光源20。图12是示意地示出单元310b的结构的结构图。单元310b采用长方形形状的反射部件30,以对光源10的亮度分布进行转换。单元310b将光源20设置在与设有光源10的侧板部(图12中30a)垂直的侧板部(图12中30d)。光线20a的光轴与单元310b的短边方向(图12中Y轴方向)平行。此时,光源20在一维方向(图12中X轴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在侧板部30d。并且,为了避免光源10的光线10a入射到光源20,光源20配置在Z轴方向上与光源10不同的位置。另外,在侧板部30d的Z轴方向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能够与单元310a的情况同样地二维配置光源20。
根据单元310b,从光源20朝向图12中的+Y轴方向射出的光线20a由于自身的发散角而在单元310b内扩散并传播。光线20a的一部分从单元310b的光出射面(开口部30f)直接射出。并且,光线20a的一部分在底板部30e进行漫反射后,从单元310b的光出射面(开口部30f)射出。并且,从单元310b的光出射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设置在单元310b的上部(+Z轴方向)的扩散板4或第1光学片2进行反射,行进方向改变成-Z轴方向。这样,由于光线20a经由的光路复杂,因此,从面光源装置210射出的光线20b的面内亮度分布均匀。
在如光线20a那样发散角较大的光入射到单元310b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光源附近,从光源直接到达单元310b的光出射面的光量较多。该情况下,在光的行进方向上,仅能够使较短距离的亮度分布均匀。即,在远离光源的区域中难以使亮度分布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2中,以使光线10a的光轴和反射部件30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以活用作为第1光源的光源10的特性,高效地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由此,在长方形的长边方向上实现光线10a的面内亮度分布的均匀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2中,以使光线20a的光轴和反射部件30的长方形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以活用作为第2光源的光源20的特性,高效地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由此,在长方形的短边方向上实现光线20a的面内亮度分布的均匀化。
图13是示出液晶显示元件1和光源10、20的驱动方法的框图。控制部51受理视频信号54。控制部51向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送出液晶显示元件控制信号55。并且,控制部51向光源驱动部53送出光源控制信号56a。控制部51向光源驱动部57送出光源控制信号56b。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根据从控制部51供给的控制信号(液晶显示元件控制信号55),使液晶层的光透射率以像素单位变化。各像素进一步由3个子像素构成。这些子像素分别具有仅透射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的滤色器。即,1个像素具备具有仅透射红色光的滤色器的子像素、具有仅透射绿色光的滤色器的子像素和具有仅透射蓝色光的滤色器的子像素。
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2通过控制各子像素的透射率而生成彩色图像。由此,液晶显示元件1在空间上对从面光源装置210射出的照明光10b进行调制,生成图像光。然后,液晶显示元件1能够从显示面1a射出该图像光。另外,“图像光”是指具有图像信息的光。
本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110按照单元310a、310b的每个光源10设置独立的光源驱动部53。并且,图像显示装置110按照单元310a、310b的每个光源20设置独立的光源驱动部57。另外,在图13中,各记载1个光源驱动部53、57和光源10、20。即,通过独立地控制面光源装置210具有的光源10、20,能够独立地对多个单元310a、310b进行点亮控制。并且,通过独立地控制光源10、20,能够独立地对多个单元310a、310b进行亮度调整。通过独立地控制光源10、20,能够根据作为输入信号的各视频信号54对各光源10、20的发光量进行调整。即,根据输入的图像的每个位置的亮度的信息或图像的每个位置的颜色的信息对各光源10、20的发光量进行调整。由此,能够根据输入图像对1个单元300a、310b照明的区域的光量进行调整。
通过独立地控制光源10、20,图像显示装置110能够实现低耗电化。并且,通过结合液晶显示元件1的液晶层的驱动来改变单元310a、310b的点亮位置,还能够缓和液晶显示装置中成为问题的余像感。即,通过选择要点亮的单元310a、310b,还能够缓和余像感。
面光源装置200还具有光源20,该光源20射出具有比光线10a宽的发散角的光线20a。光源20沿底板部30e的长边方向排列配置在与底板部30e的长边连接的侧板部30c、30d的内侧面上或底板部30e的内侧面上。光线20a朝向反射部件的箱状的内部发出并从开口部30f射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有时使用“平行”、“相对”或“等间隔”等表示部件间的位置关系或部件形状的用语。这些用语表示包含考虑到制造上的公差和组装上的偏差等的范围。并且,“一半的光”或“朗伯分布”等也表示包含考虑到制造偏差等的范围。
另外,如上所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00、110:液晶显示装置;200、210:面光源装置;200a:光出射面;300、301、302、303:亮度分布转换装置;300a、300b、310a、310b:单元;1:液晶显示元件;1a:显示面;1b:背面;2:第1光学片;3:第2光学片;4:扩散板;10:第1光源;10a、20a:光线;10b:照明光;20:第2光源;21:透镜;30:反射部件;30a、30b、30c、30d:侧板部;30e:底板部;30f:开口部;31:孔;51:控制部;52:液晶显示元件驱动部;53、57:光源驱动部;54:视频信号;55:液晶显示元件控制信号;56:光源控制信号。

Claims (7)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中,该面光源装置具有:
第1光源,其射出具有指向性的第1光线;以及
反射部件,其呈具有1个底板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的侧板部和与所述底板部相对的开口部的箱状,所述箱状的内侧面为反射面,
所述底板部具有相对的2个短边和相对的2个长边的四边形形状,
所述第1光线从与所述底板部的短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侧入射到所述反射部件的箱状的内部,在与所述底板部的长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进行反射,并且沿所述底板部的长边的方向行进而从所述开口部射出,
与所述底板部的长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反射面具有使所述第1光线进行镜面反射的区域和使所述第1光线进行漫反射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面光源装置还具有第2光源,该第2光源射出具有比第1光线宽的发散角的第2光线,
所述第2光源沿所述底板部的长边的方向排列配置在与所述底板部的长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的内侧面上或底板部的内侧面上,
所述第2光线朝向反射部件的箱状的内部发出并从所述开口部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与所述底板部的短边连接的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开口部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面光源装置具有多个所述反射部件,
所述多个反射部件以底板部的长边彼此相对的方式排列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光源具有激光器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第2光源具有LED元件。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以及
入射所述面光源装置发出的光并射出图像光的液晶显示元件,
所述第1光源配置在所述面光源装置的下端侧。
CN201380039567.3A 2012-07-31 2013-07-24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7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9276 2012-07-31
JP2012169276 2012-07-31
PCT/JP2013/004493 WO2014020864A1 (ja) 2012-07-31 2013-07-24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7762A true CN104487762A (zh) 2015-04-01
CN104487762B CN104487762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02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956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7762B (zh) 2012-07-31 2013-07-24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53213B2 (zh)
JP (1) JP5602329B2 (zh)
CN (1) CN104487762B (zh)
TW (1) TWI567456B (zh)
WO (1) WO201402086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0505A (zh) * 2017-10-26 2018-02-09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激光光源显示装置
CN108957827A (zh) * 2017-05-24 2018-12-0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WO2019218704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0614A (zh) * 2014-07-08 2014-10-22 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led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7219552A (ja) * 2014-10-24 2017-1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115A (zh) * 2004-12-27 2006-07-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1495801A (zh) * 2006-07-28 2009-07-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201318632Y (zh) * 2008-12-05 2009-09-30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光源布设结构
CN101726788A (zh) * 2008-10-27 2010-06-0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装置及电器设备
US20100309407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Takashi Shimura Plana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157864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502A (ja) * 1989-06-08 1991-01-18 Fujitsu Ltd 照明装置
JP3044317B2 (ja) 1991-09-10 2000-05-22 東ソ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10122A (ja) 2000-01-28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映像表示装置、映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アレイ基板、表示装置、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およびビデオカメラ
JP4133663B2 (ja) 2003-07-30 2008-08-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5216693A (ja) 2004-01-30 2005-08-11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
JP4229001B2 (ja) 2004-06-02 2009-0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314157B2 (ja) 2004-06-07 2009-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604801B2 (ja) 2004-12-27 2011-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252958A (ja) 2005-03-10 2006-09-21 Sharp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15508A (ja) 2005-10-20 2007-05-1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379426A (zh) 2006-02-09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KR100829015B1 (ko) * 2006-08-22 2008-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면 광원 장치,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JP4775195B2 (ja) 2006-09-08 2011-09-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US7661862B2 (en) 2006-12-07 2010-02-16 Skc Haas Display Films Co., Ltd. LCD display backlight using elongated illuminators
TW200839378A (en) * 2007-03-21 2008-10-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elem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plane display apparatus
US9028108B2 (en) * 2007-05-20 2015-05-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llimating light injectors for edge-lit backlights
CN101681057B (zh) * 2007-05-20 2012-07-0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循环型薄壁中空腔体背光源
US7791683B2 (en) 2007-11-19 2010-09-0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Backlight system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5475684B2 (ja) 2007-12-18 2014-04-1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照明システム、照明器具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9163902A (ja) * 2007-12-28 2009-07-23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I494655B (zh) * 2008-02-07 2015-08-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具有結構性薄膜之空孔背光裝置及具有該空孔背光裝置之顯示器
JP2009199822A (ja) 2008-02-20 2009-09-0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
JP2010225395A (ja) * 2009-03-23 2010-10-07 Frascoop Corp Led照明装置
JP2010152370A (ja) 2010-01-22 2010-07-08 Panason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228078A (ja) 2010-04-19 2011-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GB2483852A (en) 2010-09-21 2012-03-28 Power Data Comm Co Ltd Back light plate with juxtaposed light bars
CN103917901B (zh) * 2011-10-20 2018-10-1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透射光谱前反射器的照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115A (zh) * 2004-12-27 2006-07-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1495801A (zh) * 2006-07-28 2009-07-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101726788A (zh) * 2008-10-27 2010-06-0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01318632Y (zh) * 2008-12-05 2009-09-30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光源布设结构
US20100309407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Takashi Shimura Plana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157864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7827A (zh) * 2017-05-24 2018-12-0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8957827B (zh) * 2017-05-24 2021-12-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7680505A (zh) * 2017-10-26 2018-02-09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激光光源显示装置
WO2019218704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7456B (zh) 2017-01-21
US20150301269A1 (en) 2015-10-22
CN104487762B (zh) 2016-12-21
JPWO2014020864A1 (ja) 2016-07-21
WO2014020864A1 (ja) 2014-02-06
US9753213B2 (en) 2017-09-05
JP5602329B2 (ja) 2014-10-08
TW201413351A (zh)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4608B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27572B (zh) 光强度分布转换元件、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37294C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773805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588373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133949B (zh) 直接型背光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CN104508359B (zh)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0126007A1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3370569B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06107105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偏向シート
US20130163283A1 (en) Light guide, light source uni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527751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10088706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487762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59500A (zh)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US9715057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450742B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with the same
CN101175946A (zh) 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和光偏转片
JP6000161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84493A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WO201107441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07586455U (zh) 一种反射透镜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KR20190060519A (ko) 광학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7073639A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KR20050097164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소자를 이용한 엘시디용 백라이트 유닛의광원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