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70003B -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 Google Patents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70003B
CN104470003B CN201410666168.6A CN201410666168A CN104470003B CN 104470003 B CN104470003 B CN 104470003B CN 201410666168 A CN201410666168 A CN 201410666168A CN 104470003 B CN104470003 B CN 1044700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heating
temperature
polar curve
func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61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70003A (zh
Inventor
张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661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70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70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70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70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70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发热体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一陶瓷基片;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表面,对发热线路电极线进行加热使其固化;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对发热线路进行加热使其固化;印刷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内层绝缘层的表面,对控温线路电极线进行加热使其固化;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对温度传感器进行加热使其固化;印刷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本发明生产的发热体,发热与控温集成一体,具有体积小,升温速度快,控温精准,使用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发热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背景技术
加热电器,例如:电热水器、电热水壶等,现已广泛应用于家庭,此类能够对水流进行加热的电器,其核心部件是电器加热腔内设置的发热体,工作时,通过对发热体进行通电即可实现加热工作。现有的该类发热体一般采用高温共烧工艺生产制造,发热材料和控温材料只能够采用钨、钼或者锰,而钨、钼或者锰的TCR(即电阻温度系数)均在3500~5000PPM范围内,当钨、钼或者锰作为发热体的发热材料使用时,其TCR值相对较高,工作时,发热体由局部慢慢升温直至全部发热,在升温的过程中发热体存在局部温度高、局部温度低的情况,同时发热体的升温速度也较慢,导致发热体的加热效果变差;而当钨、钼或者锰作为发热体的控温材料使用时,其TCR值相对较低,工作时,发热体的控温准确度变差,控温不准,发热体发热不均匀,导致发热体使用时的可靠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生产出的发热体升温速度快,且发热均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其具有升温速度快,发热均匀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其中,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使其固化,其中,钌浆、银钯浆材质的TCR值均为0~1000PPM,加热温度均为100~400℃;
印刷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内层绝缘层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其中,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使其固化,其中,温度传感器的TCR值为5000~100000PPM,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优选的,所述发热线路至少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第二发热线路、第三发热线路;第一发热线路形成第一温区,第二发热线路形成第二温区,第三发热线路形成第三温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三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位于第一温区内,第二热敏电阻位于第二温区内,第三热敏电阻位于第三温区内。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热敏电阻或者PTC热敏电阻;发热线路电极线和控温线路电极线的材质为铂浆、金浆、银浆或者银钯浆。
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其中,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使其固化,其中,温度传感器的TCR值为5000~100000PPM,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内层绝缘层覆盖住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内层绝缘层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其中,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使其固化,其中,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TCR值为0~1000PPM,加热温度为100~400℃;
印刷外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发热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线路电极线。
优选的,所述发热线路至少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第二发热线路、第三发热线路;第一发热线路形成第一温区,第二发热线路形成第二温区,第三发热线路形成第三温区。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三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位于第一温区内,第二热敏电阻位于第二温区内,第三热敏电阻位于第三温区内。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热敏电阻或者PTC热敏电阻;发热线路电极线和控温线路电极线的材质为铂浆、金浆、银浆或者银钯浆。
本发明的一种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一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使其固化;
印刷一外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另一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使其固化;
印刷一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线路电极线。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包括陶瓷基片,陶瓷基片的表面依序印刷有发热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内层绝缘层、控温线路电极线、温度传感器和外层绝缘层覆;发热线路电极线与发热线路连接,控温线路电极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包括陶瓷基片,陶瓷基片的表面依序印刷有控温线路电极线、温度传感器、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和外层绝缘层覆;发热线路电极线与发热线路连接,控温线路电极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印刷的方式将发热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内层绝缘层、控温线路电极线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陶瓷基片上,再通过印刷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从而完成发热体的制造;其中,印刷时可根据需要印刷成多个发热线路回路,形成多个发热区,而温度传感器则作为控温元件使用,本发明生产出的发热体不但可以形成多温区发热,还能够实现自控温;另外,发热线路材质TCR值为0~1000PPM范围内的钌浆,其可以保证发热线路升温速度更快,采用TCR值为5000~100000PPM范围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的控温更加精准。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生产的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发热与控温集成一体,具有体积小,升温速度快,控温精准,使用可靠性高等的优点,且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实施例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实施例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热体的发热线路与发热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发热体的温度传感器与控温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其中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制造方法生产的发热体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陶瓷基片20—发热线路电极线30—发热线路
31—第一发热线路32—第二发热线路33—第三发热线路
34—第一温区35—第二温区36—第三温区
40—内层绝缘层50—控温线路电极线60—温度传感器
61—第一热敏电阻62—第二热敏电阻63—第三热敏电阻
70—外层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9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10;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100℃使其固化;
印刷钌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100℃使其固化;
印刷内层绝缘层40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到100℃使其固化;
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到100℃使其固化;
印刷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温度传感器60、控温线路电极线50、内层绝缘层40、发热线路30和发热线路电极线20。
本实施例中,通过印刷的方式将发热线路电极线20、发热线路30、内层绝缘层40、控温线路电极线50和温度传感器60设置于陶瓷基片10上,再通过印刷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温度传感器60、控温线路电极线50、发热线路30和发热线路电极线20,其中对发热线路电极线20、发热线路30、控温线路电极线50和温度传感器60均可采用烤箱对其加热固化,加热温度为100℃,从而完成发热体的制造;其中,印刷时可根据需要印刷成多个发热线路30回路,形成多个发热区,而温度传感器60则作为控温元件使用,本发明生产出的发热体不但可以形成多温区发热,还能够实现自控温;另外,发热线路30材质采用TCR值为零的钌浆,可以保证发热线路30升温速度更快,选用TCR值为5000PPM的温度传感器60,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30的控温更加精准。
具体的,内层绝缘层40隔绝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避免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接触出现短路,外层绝缘层70覆盖封住所有的印刷线路,与陶瓷基片10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绝缘表面层;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700℃;当发热体通电工作时,发热线路30快速升温,将热量传递至陶瓷基片10上,其中,温度传感器60可实时探测发热线路3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60将探测出的发热线路30的局部区域的温度,实时反馈,从而再通过温度传感器60单独控制发热线路30温度较低的局部区域进行及时升温,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发热线路30各区域的温度保持均匀。
优选的,所述发热线路30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20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31、第二发热线路32、第三发热线路33;第一发热线路31形成第一温区34,第二发热线路32形成第二温区35,第三发热线路33形成第三温区36。具体的,将发热线路30分成三个发热温区,即第一温区34、第二温区35和第三温区36,当发热体通电后,发热体的三个温区独立进行发热,由于发热体分温区独立发热,使得整个陶瓷发热体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升温,具有极佳的加热效果;另外,发热线路30分温区进行加热工作,亦有利于温度传感器60分别对第一温区34、第二温区35和第三温区36进行实时探测温度并控制其进行发热,控温精度高,确保发热体的发热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温度高,局部温度低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60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61、第二热敏电阻62、第三热敏电阻63;第一热敏电阻61位于第一温区34内,第二热敏电阻62位于第二温区35内,第三热敏电阻63位于第三温区36内。具体的,第一温区34由第一热敏电阻61单独探测控温,第二温区35由第二热敏电阻62单独探测控温,第三温区36由第三热敏电阻63单独探测控温;各温区均由独立的热敏电阻进行探测控温,最大程度地保证发热体发热温度的均匀性。
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60为NTC热敏电阻或者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热敏电阻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NTC热敏电阻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两者均可以敏感地感应到温度的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铂浆;印刷铂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另外,陶瓷基片10为低TCR值材质陶瓷基片10,低TCR值材质的陶瓷基片10可以为氧化钌陶瓷基片10,其具有以下优点:一、表面安全不带电,绝缘性能好,耐高压;二、升温快速,发热均匀,适合作为加热元件;三、硬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环保耐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200℃使其固化;印刷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200℃使其固化;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到200℃使其固化;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到200℃使其固化;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800℃。
另外,发热线路30材质采用TCR值为250PPM的银钯浆,可以保证发热线路30升温速度更快,选用TCR值为10000PPM的温度传感器60,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30的控温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金浆;印刷金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30还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20连接的第四发热线路(附图未绘制出);第四发热线路形成第四温区(附图未绘制出);所述温度传感器60还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连接的第四热敏电阻(附图未绘制出);第四热敏电阻位于第四温区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200℃使其固化;印刷钌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200℃使其固化;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到200℃使其固化;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到200℃使其固化;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900℃。
另外,发热线路30材质采用TCR值为500PPM的钌浆,可以保证发热线路30升温速度更快,选用TCR值为40000PPM的温度传感器60,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30的控温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银浆;印刷银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30还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20连接的第五发热线路(附图未绘制出);第五发热线路形成第五温区(附图未绘制出);所述温度传感器60还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连接的第五热敏电阻(附图未绘制出);第五热敏电阻位于第五温区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300℃使其固化;印刷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300℃使其固化;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到300℃使其固化;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到300℃使其固化;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1050℃。
另外,发热线路30材质采用TCR值为750PPM的银钯浆,可以保证发热线路30升温速度更快,选用TCR值为70000PPM的温度传感器60,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30的控温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银钯浆;印刷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30还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20连接的第六发热线路(附图未绘制出);第六发热线路形成第六温区(附图未绘制出);所述温度传感器60还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连接的第六热敏电阻(附图未绘制出);第六热敏电阻位于第六温区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400℃使其固化;印刷钌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400℃使其固化;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到400℃使其固化;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到400℃使其固化;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1200℃。
另外,发热线路30材质采用TCR值为1000PPM的钌浆,可以保证发热线路30升温速度更快,选用TCR值为100000PPM的温度传感器60,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30的控温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铂浆;印刷铂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包括陶瓷基片10,陶瓷基片10的表面依序印刷有发热线路电极线20、发热线路30、内层绝缘层40、控温线路电极线50、温度传感器60和外层绝缘层覆70;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发热线路30连接,控温线路电极线50与温度传感器60连接,内层绝缘层40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20,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温度传感器60、控温线路电极线50、内层绝缘层40、发热线路30和发热线路电极线20;具体的,内层绝缘层40隔绝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避免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接触出现短路,外层绝缘层70覆盖封住所有的印刷线路,与陶瓷基片10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绝缘表面层;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700~1200℃,具体的,烧结温度可以选择700~12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700℃、800℃、900℃、1000℃、1100℃或1200℃等;当发热体通电工作时,发热线路30快速升温,将热量传递至陶瓷基片10上,其中,温度传感器60可实时探测发热线路3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60将探测出的发热线路30的局部区域的温度,实时反馈,从而再通过温度传感器60单独控制发热线路30温度较低的局部区域进行及时升温,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发热线路30各区域的温度保持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30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20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31、第二发热线路32、第三发热线路33;第一发热线路31形成第一温区34,第二发热线路32形成第二温区35,第三发热线路33形成第三温区36。具体的,将发热线路30分成三个发热温区,即第一温区34、第二温区35和第三温区36,当发热体通电后,发热体的三个温区独立进行发热,由于发热体分温区独立发热,使得整个陶瓷发热体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升温,具有极佳的加热效果;另外,发热线路30分温区进行加热工作,亦有利于温度传感器60分别对第一温区34、第二温区35和第三温区36进行实时探测温度并控制其进行发热,控温精度高,确保发热体的发热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温度高,局部温度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60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61、第二热敏电阻62、第三热敏电阻63;第一热敏电阻61位于第一温区34内,第二热敏电阻62位于第二温区35内,第三热敏电阻63位于第三温区36内。具体的,第一温区34由第一热敏电阻61单独探测控温,第二温区35由第二热敏电阻62单独探测控温,第三温区36由第三热敏电阻63单独探测控温;各温区均由独立的热敏电阻进行探测控温,最大程度地保证发热体发热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金浆;印刷金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10;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到100~400℃使其固化;具体的,温度可以选择100℃~4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100℃、200℃、300℃或者400℃等;
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到100~400℃使其固化;具体的,可以选择5000~100000PPM之间任何一个TCR值的温度传感器60,例如5000PPM、10000PPM、40000PPM、70000PPM或者100000PPM等;温度可以选择100℃~4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100℃、200℃、300℃或者400℃等;
印刷内层绝缘层40覆盖住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100~400℃使其固化;具体的,温度可以选择100℃~4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100℃、200℃、300℃或者400℃等;
印刷钌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100~400℃使其固化;具体的,可以选择0~1000PPM之间任何一个TCR值的钌浆材质,例如0PPM、250PPM、500PPM、750PPM或者1000PPM等;温度可以选择100℃~4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100℃、200℃、300℃或者400℃等;
印刷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发热线路30、发热线路电极线20、内层绝缘层40、温度传感器6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
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700~1200℃,具体的,烧结温度可以选择700~12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700℃、800℃、900℃、1000℃、1100℃或1200℃等。
本实施例中,发热线路30材质采用TCR值为0~1000PPM的钌浆,可以保证发热线路30升温速度更快,选用TCR值为5000~100000PPM的温度传感器60,可以保证对发热线路30的控温更加精准。
生产过程中,先分别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和温度传感器60于陶瓷基片10的表面,再后续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发热线路30于内层绝缘层40的表面,本实施例的该种方法制造出的发热体其具有于实施例一制造出的发热体同样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银浆;印刷银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包括陶瓷基片10,陶瓷基片10的表面依序印刷有控温线路电极线50、温度传感器60、内层绝缘层40、发热线路电极线20、发热线路30和外层绝缘层覆70;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发热线路30连接,控温线路电极线50与温度传感器60连接,内层绝缘层40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20,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温度传感器60、控温线路电极线50、内层绝缘层40、发热线路30和发热线路电极线20;具体的,内层绝缘层40隔绝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避免发热线路电极线20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接触出现短路,外层绝缘层70覆盖封住所有的印刷线路,与陶瓷基片10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绝缘表面层;其中,内层绝缘层40和外层绝缘层70均可采用玻璃料经电炉烧结后进行印刷,电炉烧结温度为700~1200℃,具体的,烧结温度可以选择700~1200℃之间任何一个温度值,例如700℃、800℃、900℃、1000℃、1100℃或1200℃等;当发热体通电工作时,发热线路30快速升温,将热量传递至陶瓷基片10上,其中,温度传感器60可实时探测发热线路3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60将探测出的发热线路30的局部区域的温度,实时反馈,从而再通过温度传感器60单独控制发热线路30温度较低的局部区域进行及时升温,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发热线路30各区域的温度保持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30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20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31、第二发热线路32、第三发热线路33;第一发热线路31形成第一温区34,第二发热线路32形成第二温区35,第三发热线路33形成第三温区36。具体的,将发热线路30分成三个发热温区,即第一温区34、第二温区35和第三温区36,当发热体通电后,发热体的三个温区独立进行发热,由于发热体分温区独立发热,使得整个陶瓷发热体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升温,具有极佳的加热效果;另外,发热线路30分温区进行加热工作,亦有利于温度传感器60分别对第一温区34、第二温区35和第三温区36进行实时探测温度并控制其进行发热,控温精度高,确保发热体的发热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温度高,局部温度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60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50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61、第二热敏电阻62、第三热敏电阻63;第一热敏电阻61位于第一温区34内,第二热敏电阻62位于第二温区35内,第三热敏电阻63位于第三温区36内。具体的,第一温区34由第一热敏电阻61单独探测控温,第二温区35由第二热敏电阻62单独探测控温,第三温区36由第三热敏电阻63单独探测控温;各温区均由独立的热敏电阻进行探测控温,最大程度地保证发热体发热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材质为银钯浆;印刷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电极线2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其导电性好,使用时的可靠性高。
实施例九
如图7~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10;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20于陶瓷基片10的一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20到100℃使其固化;
印刷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30于发热线路电极线20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30到100℃使其固化;
印刷一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发热线路30和发热线路电极线20;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50于陶瓷基片10的另一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50使其固化;
印刷温度传感器60于控温线路电极线50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60使其固化;
印刷一外层绝缘层70覆盖住温度传感器6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
本实施例中,将发热线路30和发热线路电极线20、温度传感器60和控温线路电极线50分别印刷于陶瓷基片10的前后两个表面,本实施例属于另外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印刷制造方法,本实施例的该种方法制造出的发热体其具有于实施例一制造出的发热体同样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制造生产的发热体,其发热与控温集成一体,具有体积小,升温速度快,控温精准,使用可靠性高、安全环保等的优点,因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发热体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使其固化;
印刷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内层绝缘层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使其固化;
印刷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路至少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第二发热线路、第三发热线路;
第一发热线路形成第一温区,第二发热线路形成第二温区,第三发热线路形成第三温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三热敏电阻;
第一热敏电阻位于第一温区内,第二热敏电阻位于第二温区内,第三热敏电阻位于第三温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热敏电阻或者PTC热敏电阻;发热线路电极线和控温线路电极线的材质为铂浆、金浆、银浆或者银钯浆。
5.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基片,陶瓷基片的表面依序印刷有发热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内层绝缘层、控温线路电极线、温度传感器和外层绝缘层覆;发热线路电极线与发热线路连接,控温线路电极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6.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使其固化;
印刷内层绝缘层覆盖住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内层绝缘层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使其固化;
印刷外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发热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线路电极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路至少包括与发热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发热线路、第二发热线路、第三发热线路;
第一发热线路形成第一温区,第二发热线路形成第二温区,第三发热线路形成第三温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包括与控温线路电极线连接的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三热敏电阻;
第一热敏电阻位于第一温区内,第二热敏电阻位于第二温区内,第三热敏电阻位于第三温区内。
9.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基片,陶瓷基片的表面依序印刷有控温线路电极线、温度传感器、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电极线、发热线路和外层绝缘层覆;发热线路电极线与发热线路连接,控温线路电极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内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电极线,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控温线路电极线、内层绝缘层、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10.一种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陶瓷基片;
印刷发热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一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钌浆或银钯浆材质的发热线路于发热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发热线路使其固化;
印刷一外层绝缘层覆盖住发热线路和发热线路电极线;
印刷控温线路电极线于陶瓷基片的另一表面,并加热控温线路电极线使其固化;
印刷温度传感器于控温线路电极线的表面,并加热温度传感器使其固化;
印刷一外层绝缘层覆盖住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线路电极线。
CN201410666168.6A 2014-11-20 2014-11-20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Active CN104470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6168.6A CN104470003B (zh) 2014-11-20 2014-11-20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6168.6A CN104470003B (zh) 2014-11-20 2014-11-20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70003A CN104470003A (zh) 2015-03-25
CN104470003B true CN104470003B (zh) 2016-04-13

Family

ID=5291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6168.6A Active CN104470003B (zh) 2014-11-20 2014-11-20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70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923A (zh) * 2015-12-14 2016-05-04 福建闽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mch电热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5938220A (zh) * 2016-06-01 2016-09-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用于光纤热缩套管保护的加热器
CN109619703A (zh) * 2018-02-12 2019-04-16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发热体
CN112493557A (zh) * 2020-11-11 2021-03-16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及加热雾化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05562U (zh) * 2010-07-16 2011-04-20 杨旭光 厚膜加热器
JP2013211180A (ja) * 2012-03-30 2013-10-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温度センサ付きフィルムヒータ
CN103744276A (zh) * 2014-02-12 2014-04-23 东莞市东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打印机用厚膜加热元器件及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7614A1 (en) * 2005-05-24 2006-11-30 Youn-Seob Lee Ceramic hea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05562U (zh) * 2010-07-16 2011-04-20 杨旭光 厚膜加热器
JP2013211180A (ja) * 2012-03-30 2013-10-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温度センサ付きフィルムヒータ
CN103744276A (zh) * 2014-02-12 2014-04-23 东莞市东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打印机用厚膜加热元器件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70003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0003B (zh) 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及多温区自控温发热体
CA2613702A1 (en) Smart layered heater surfaces
GB2445464A (en) A self-regulat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 element
CN102083246A (zh) 一种远红外电热膜
CN205017608U (zh) 一种功能膜陶瓷电阻电加热元件
EP2305003B1 (en) A self-regulat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 element
CN102761994A (zh) 纳米陶瓷电热涂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80311U (zh) 一种电加热玻璃
CN104797016A (zh) 一种无机非金属半导体远红外电热膜材料及制备工艺
WO2017117873A1 (zh) 一种双面高导热能力的厚膜发热元件
CN106322457B (zh) 一种电磁灶
US10539471B2 (en) Thermal sensor
CN202019464U (zh) 一种ptc绝缘发热器
CN206212311U (zh) 一种厚膜发热管防局部干烧结构
CN108449814A (zh) 一种加热器
CN202160293U (zh) 纳米陶瓷电热涂层装置
CN204836619U (zh) 一种带有复合绝缘层的金属加热元件
US2472533A (en) Mica base heating sheet
EP2967249B1 (en) Liquid heater including wire mesh heating segment
CN206113038U (zh) 一种电磁灶
CN203136200U (zh) 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
CN206759751U (zh) 一种新型直发器用陶瓷加热组件
CN205005280U (zh) 柔性可切割加热毯
CN203857805U (zh) 一种节能熔锡炉
CN106217466A (zh) 一种厚膜电热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