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5204A - 电极组件和包括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和包括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5204A
CN104465204A CN201410465552.XA CN201410465552A CN104465204A CN 104465204 A CN104465204 A CN 104465204A CN 201410465552 A CN201410465552 A CN 201410465552A CN 104465204 A CN104465204 A CN 104465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battery lead
lead plate
connecting pin
conducto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55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5204B (zh
Inventor
柳在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65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5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5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52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4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 H01H33/6644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having coil-lik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ontact rod and the proper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4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 H01H33/6641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making use of a separat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02Movable contacts fixed to oper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44High voltage application

Landscapes

  • High-Tension Arc-Extinguishing Switches Without Spraying Mea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电极组件和包括所述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所述电极组件被设置在处于真空状态的绝缘容器内,并且开关主电路。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线圈导体、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线圈导体引起在第一导体连接销的另一侧和第二导体连接销的一侧之间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电流的流动,并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相互相反的圆周方向。因此,电弧气体通过使用沿圆周方向的相互相反的电流的流动而被有效地分散,从而增强了断路性能。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和包括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增强灭弧和断路性能的真空断续器。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断路器是一类被设置在高压电力系统内的断路器,并且当诸如短路或过电流的这种危险情况发生时,真空断路器断开电路从而保护电力系统。真空断路器被设计为在真空状态下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灭弧能力。
真空断路器包括作为主要元件的真空断续器。真空断续器包括固定电极,其在密封的真空管内执行电传导功能和断路功能;及活动电极,其可以接触固定电极或可以与固定电极分离。特别地,固定电极直接接触活动电极的部分被称为触头。高强度电流在电路的触头中流动。当使用没有在触头中反映出任何设计的平坦式触头时,高温电弧由于触头的分离而收缩,并且固定在平坦式触头的中央。这被称为收聚效应(pinch effect)。为了防止收聚效应,已经提议过将轴向磁场和径向磁场作为触头的形状。轴向磁场使用一种即时分散电弧以防止电弧收缩的方法,径向磁场使用一种允许电弧收缩但是使电弧旋转以散开电弧能量的方法。
使用轴向磁场的真空断续器具有轴向磁性电极结构,其使电流沿电极的圆周方向旋转以在固定电极和活动电极之间产生沿轴向方向的磁通量。轴向方向的磁通量将在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弧分散至电极接触表面的整个表面,因此防止电极表面由于电弧的集中而被损坏并且能够切断电流。
轴向磁性电极结构分为图1所示的线圈型电极结构和图2所示的杯型电极结构。在图1的线圈型电极结构中,电极的电流传导路径形成为线圈形状,并且在电极表面中产生轴向方向的磁通量。在图2的杯型电极结构中,倾斜的缝隙被提供在杯子形状的中空导体中,并且通过电流在缝隙中流动来产生轴向方向的磁通量。
图1的实例,流入电极支撑板3的电流产生通过多个线圈电极1和2沿圆周方向旋转的电流I,其中,多个线圈电极1和2被连接至多个下导体连接销4和6。电流I通过多个上导体连接销5和7流向接触电极(未显示),然后流向面对接触电极的另一个电极。此处,由于在线圈电极1和2中流动的电流I,产生了沿轴向方向的磁场。
图2的实例,在杯子形状的导体11中,多个缝隙12沿对角线方向形成,并且因此形成了电传导路径13,其中,电流通过电传导路径13流动。流经电传导路径13的电流I通过触头(未显示)流向另一个面对的电极。此处,由于流经电传导路径13的电流I,产生了轴向方向的磁场。
沿分别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流方向,电流沿相同方向或单一方向流动,因此,如图3所示,固定电极31和活动电极32之间产生的轴向方向的磁通量B沿单一方向产生。图3示出了单向磁通量密度的分布。
图4是示出在图1的线圈型电极结构中使用的接触电极的实例的平面图。沿轴向方向产生的磁通量的密度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磁通量的变化在接触电极40的表面内产生涡电流42。涡电流42导致电流和磁通量之间的相位差,并且在电流零点处产生了剩余磁通量,从而影响灭弧。
如图4所示,四个缝隙41形成于接触电极40中,其中,单向轴向磁场在接触电极40内形成,缝隙41用于防止产生涡电流40。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型轴向磁场电极结构中,由于形成在接触电极40内的缝隙41的数量(例如,四个)过多,所以延长了加工时间,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由缝隙的形状引起的电场的局部集中,介电强度减弱。
发明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一方面是提供真空断续器,在所述真空断续器中,电弧的分散增强了灭弧性能,并且接触电极的形状简单地形成,从而缩短了加工时间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详细描述的一方面是提供真空断续器,其减少电场的局部集中发生的区域的数量,从而增强介电强度,其中,电场的局部集中是由缝隙的加工引起的。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且依照本说明书的目的,如这里具体体现以及所宽泛描述的,真空断续器包括绝缘容器、内屏蔽件、固定电极组件、和活动电极组件。
绝缘容器可以是圆柱形容器,其包括形成于其内的容纳空间。
内屏蔽件可以被提供在所述绝缘容器的内表面,并且被配置为屏蔽在绝缘容器内产生的电弧气体。
固定电极组件可以通过固定轴被支撑从而被固定至所述绝缘容器的一侧。
活动电极组件可以通过活动轴能移动地支撑并且被支撑在所述绝缘容器的另一侧。
固定电极组件或活动电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线圈导体、第一导体连接销、及第二导体连接销。
第一电极板可以被连接至固定轴或活动轴的一端。
第二电极板可以被布置为沿轴向方向与第一电极板分离。
线圈导体可以以成一体的环形被布置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
第一导体连接销可以在第一导体连接销的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板,在第一导体连接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线圈导体,并且被配置为提供电传导路径。
第二导体连接销可以在第二导体连接销的一侧被连接至线圈导体,在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第二电极板,并且被配置为提供电传导路径。
线圈导体可以在第一导体连接销的另一侧与第二导体连接销的一侧之间感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电流的流动。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相互相反的圆周方向。
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沿圆周方向相互相反的电流的流动可以产生相反的轴向磁场,因此,在分离的两个电极板之间产生的柱状的电弧可以被有效地分散。
电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销和第二支撑销。
第一支撑销可以在第一支撑销的一侧被连接至第一电极板,在第一支撑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线圈导体,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电极板与线圈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
第二支撑销可以在第二支撑销的一侧被连接至线圈导体,在第二支撑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第二电极板,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二电极板与线圈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
第一电极板可以包括沿径向方向形成的缝隙,所述缝隙与沿圆周方向的电流的流动交叉。
缝隙可以在第一电极板的两侧沿直线形成。
第二电极板可以包括缝隙,所述缝隙沿与沿圆周方向的电流的流动交叉的方向形成。
缝隙可以在第二电极板的两侧沿直线形成。
第一导体连接销和第二导体连接销可以由具有比第一支撑销和第二支撑销相对较高的电导率的材料形成。
在线圈导体中流动的电流可以在第一连接销的另一侧被分成两路电流,并且所述两路电流可以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流动并且所述两路电流在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的一侧彼此汇合,从而产生双向轴向磁场。
从第一导体连接销、第二导体连接销、第一支撑销、和第二支撑销中选择出的一个可以包括盘形主体和轴向支撑部,其中,轴向支撑部形成为从盘形主体的中央部沿轴向方向伸出。
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可以形成为盘形形状。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断续器中,产生了双向轴向磁场,并且,线圈导体以一个元件配置。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单向轴向磁性电极结构的真空断续器相比,电极组件结构被简化。而且,减少了形成在接触电极中的缝隙的数量,并且因此,减少了加工时间和成本。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单向轴向磁场相比,扩大了影响电弧分散的有效横截面积,并且因此,可以增强断路性能。而且,减少了由于加工缝隙而引起的电场的局部集中发生的区域的数量,从而增强了介电强度。
本申请的应用性的更大范围将通过下文中提供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显。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指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具体的实例仅是以例证的方式给出,因为在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内的多种变化和改进将通过详细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的附图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且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型电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杯型电极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单向磁通量密度的分布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图1的线圈型电极结构中使用的接触电极的实例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断续器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部件分解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范性实施例。为了便于参照附图简明描述,相同或等价的部件将具有相同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断续器的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断续器产生双向轴向磁场以获得广大的有效面积,从而增强灭弧性能,其中,广大的有效面积使电弧的分散有效。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简化了电极的结构,并且因此可以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断续器可以包括绝缘容器101、内屏蔽件102、固定电极组件110a、和活动电极组件110b。
绝缘容器101可以由诸如陶瓷这种的绝缘材料形成,并且绝缘容器101形成真空断续器的外观。绝缘容器101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其中,容纳空间在圆柱形形状内部形成。此外,分别地形成在绝缘容器10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开口可以分别地被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密封,并且因此,绝缘容器101的内部可以被保持处于真空状态。
内屏蔽件102可以是屏蔽构件,其遮盖绝缘容器101的内表面以保护绝缘容器101远离由于触头分离引起的电弧。内屏蔽件102可以由被提供在绝缘容器101内的支撑构件支撑。
固定电极组件110a和活动电极组件110b可以被布置在绝缘容器101内,且沿绝缘容器101的长度方向(轴向方向)彼此相对。固定电极组件110a可以通过固定轴被固定至并且被设置在绝缘容器101的一侧,并且活动电极组件110b可以通过活动轴沿轴向方向能移动地被设置在绝缘容器101的另一侧。电极组件110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当电极组件110彼此接触时,电流流动,当电极组件110彼此分离时,电流被切断。
在本例中,固定电极组件110a和活动电极组件110b可以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固定电极组件110a和活动电极组件110b被称为电极组件110作为总名称。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10的部件分解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10的剖视图。
本发明涉及真空断续器,其是用在真空断路器中的主要元件。
电极组件110包括第一电极板111、第二电极板112、线圈导体113、导体连接销114、支撑销115、以及金属结构116。
第一电极板111、线圈导体113、和第二电极板112可以是在形状上近似盘形的导体,并且可以沿轴向方向以如下方式组装:从固定轴或活动轴,以逐渐增加的距离的顺序层叠。参照附图提供描述,第一电极板111可以被布置在下部,线圈导体113可以被布置在中部,第二电极112可以被布置在上部。
第一电极板111可以形成为盘形形状,其中一个表面形成为圆形的,并且可以被固定至并且被布置在固定轴或活动轴处。接收部可以形成为凹槽形状,其在第一电极板111的一个表面的中央部处沿厚度方向轻微凹陷。金属结构116的一端可以被布置在接收部。
此外,第一电极板111可以包括一对缝隙117。缝隙117可以从第一电极板111的中央部沿半径方向被切割成直线形状。也即,当通过第一电极板111产生的涡电流沿圆周方向流动通过径向方向的缝隙117(具有薄的宽度和长的长度的空隙),缝隙117切断涡电流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涡电流,其中,通过切割第一电极板111的部分而形成缝隙117。
第二电极板112基本具有与第一电极板111的结构和形状相同的结构和形状,因此不提供其详细描述。第一电极板111可以被连接至固定轴或活动轴,第二电极板112可以被支撑为如下形状:其被层叠在线圈导体113上并且被联接至线圈导体113。此外,第二电极板112可以直接地接触对应的电极组件110的第二电极板112或可以与对应的电极组件110的第二电极板112分离,从而传导或切断电流。在本例中,第二电极板112被称为接触电极或触头。
线圈导体113可以形成为成一体的环形,并且作用为通过允许电流沿圆周方向流动而产生轴向磁场的驱动力。
特别地,线圈导体113可以允许电流沿着圆周方向沿相互相反的方向从环的一侧流向环的另一侧,从而产生双向轴向磁场。将连同电流的流动路径一起在下文中描述双向轴向磁场。
导体连接销114可以包括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在第一电极板111和线圈导体113之间的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在线圈导体113和第二电极板112之间的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在电极板和线圈导体113之间获得电传导路径。
根据实施例,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可以包括:盘形主体,该盘形主体具有比电极板的直径相对地小很多的直径,并且,盘形主体的厚度与其直径相比是薄的;及轴向支撑部,其形成为从盘形主体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的中央部沿轴向方向延伸,盘形主体在所述一个表面和所述另一个表面之间。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可以配合联接至第一电极板111和线圈导体113,并且由轴向支撑部支撑。此外,当第一电极板111被缝隙117分成两半时,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可以被布置在沿圆周方向的边缘的中央侧。
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形成为与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的结构和形状相同的结构和形状,并且具有与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的功能相同的功能。因此,不提供对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的描述。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可以被布置在平面上,该平面与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的平面不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与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相反,线圈导体113在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之间。
例如,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可以被布置在第一电极板111和线圈导体113之间,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可以被布置在线圈导体113和第二电极板112之间。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可以被布置在不同平面上且彼此相反,并且,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沿圆周方向间隔180度,线圈导体113在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之间。
支撑销115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销115a和第二支撑销115b。第一支撑销115a和第二支撑销115b可以被布置在电极板和线圈导体113之间,并且可以支撑电极板和线圈导体113。在本例中,第一支撑销115a和第二支撑销115b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和形状可以与导体连接销114的结构和形状相同。
例如,第一支撑销115a可以被布置在第一电极板111和线圈导体113之间从而以沿圆周方向的180度的间隔与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相对,并且第二支撑销115b可以被布置在线圈导体113和第二电极板112之间从而以沿圆周方向的180度的间隔与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相对。因此,第一支撑销115a和第二支撑销115b可以支撑第一电极板111和线圈导体113,从而使得在第一电极板111和线圈导体113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在本例中,支撑销115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
此处,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可以由例如铜形成。第一支撑销115a和第二支撑销115b可以由具有比铜的电导率低的电导率的材料形成。因此,电流流向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和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
金属结构116可以被布置在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之间且穿过线圈导体113的内孔,金属结构116可以支撑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并且可以加固电极的内部。
金属结构116可以包括:平面接触部,其分别地形成在金属结构116的沿轴向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及中间侧部,其在接触部之间的中央部连续地沿圆周方向凹面地形成以具有一定曲率。在本例中,接触部中的一个可以接触第一电极111的一个表面并且支撑第一电极111,接触部中的另一个可以接触第二电极112的一个表面并且支撑第二电极112。特别地,金属结构116的一端(在附图中的下端)可以具有比金属结构116的另一端(在附图中的上端)的直径相对较小的直径,因此,金属结构112可以更好地承受当第二电极112中的一个第二电极112接触作为对应电极的另一个第二电极112时所施加的冲击。
将详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极组件110的功能和其内的电流的流动路径。
在真空断续器中,当活动电极组件110b被连接至电源并且固定电极组件110a被连接至负载时,电流沿从活动电极组件110b至固定电极组件110a的方向流动。
当活动电极组件110b通过致动器(未显示)沿轴向方向(即,向上的方向)并且在绝缘容器101内移动时,触头彼此接触,因此,电流流动。另一方面,当活动电极组件110b沿向下的方向移动时,触头彼此分离,因此,电流被切断。
在本例中,当触头彼此分离时,就是说,当活动电极组件110b的第二电极板112与固定电极组件110a的第二电极板112分离时,触头之间出现金属电弧蒸汽。
如上所述,在没有反映出任何设计的平坦式触头内,由于收聚效应,电弧收缩在触头中央,并且因为这个原因,电极表面由于电弧的集中而被损坏。
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结构中,电弧通过轴向磁场被分散,特别是通过双向轴向磁场被分散,从而增强了灭弧性能。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10的平面图。
首先,将详细描述电流的流动路径。在下文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第一电极板111被称为支撑电极板111,第二电极板112被称为接触电极板112。
电流I流入被连接至活动轴的支撑电极板111,并且所流动的电流I通过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流入线圈导体113的一侧。在本例中,线圈导体113的所述一侧是直接接触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并且被联接至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的部分。
流入线圈导体113的电流I在线圈导体113的所述一侧分成I/2,然后,分开的电流“I/2”朝向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沿着圆周方向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且分开的电流“I/2”在线圈导体113的另一侧汇合,其中,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被布置为沿圆周方向间隔180度的与第一导体连接销114a相对。在本例中,线圈导体113的另一侧是直接接触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并且被联接至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的部分。
随后,汇合的电流I通过第二导体连接销114b流入触头支撑板,并且从触头支撑板流向作为对应的电极的固定电极组件110a的触头支撑板。在固定电极组件110a中,电流沿与活动电极组件110b的电传导路径相反的顺序流动。
此处,在线圈导体113中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和流动的电流“I/2”产生沿两个方向的轴向方向的磁场。
也即,在从线圈导体113之上观看的平面视图中,两路电流“I/2”中的一路逆时针旋转以产生沿偏离纸表面的方向(在活动电极组件110b的侧视图中的底部向上的方向)的轴向方向的磁场,而另一路电流“I/2”顺时针旋转以产生沿进入纸表面的方向(在活动电极组件110b的侧视图中的底部向下的方向)的轴向方向的磁场,从而在线圈导体113内产生了双向轴向磁场。
当触头由于异常电流的发生而彼此分离时,电弧在触头之间产生并且在电弧产生的初始阶段以柱状集中在特定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沿与电子移动的相同方向(即,轴向方向)施加轴向磁场时,电子旋转以沿轴向方向移动。利用相同原理,产生在电极之间的电弧分散至电极的整个表面,而非集中在特定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使用在线圈导体113内产生的双向轴向磁场,电弧被分散,从而增强了灭弧性能。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线圈型轴向磁场电极结构中,线圈导体113被分成两个半圆形的环,导体连接销114和支撑销115被布置为使线圈导体113置于其间,并且需要两个导体连接销114和两个支撑销115。由于这个原因,电极结构复杂化,并且增加了加工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圈型轴向磁场电极结构中,线圈导体113一体地形成为圆环形状,并且,一个导体连接销114和一个支撑销115被布置为将线圈导体113置于其间。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型轴向磁场电极结构相比,导体连接销114支撑销115和线圈导体113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因此,电极结构变简单,从而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的单向轴向电极结构中,因为涡电流在接触电极板112中旋转360度,所以需要用于防止涡电流的多个缝隙117(例如,四个缝隙),这导致增加了加工时间和成本。此外,由于由每个缝隙117的成形引起的电场的局部集中,介电强度被减小。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向轴向磁场电极结构中,多个涡电流在接触电极板112内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不会彼此交叉,并且因此,用于切断涡电流的流动的缝隙117的数量被减少两个,从而降低加工时间和成本。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单向轴向磁场相比,通过使用双向轴向磁场获得使得电弧的分散有效的有效面积(其通常表示具有等于或多于4mT/kA的面积),因此,可以增强断路性能。此外,因为与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型轴向磁电极结构相比,缝隙117的数量被减少了两个,所以引起电场的局部集中的面积被减小,从而增强介电强度,其中电场的局部集中是由于加工缝隙117而产生的。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断续器中,产生双向轴向磁场,因此,线圈导体被配置成一个元件。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单向轴向磁电极结构的真空断续器相比,电极组件结构被简化。此外,减少了形成在接触电极内的缝隙的数量,并且因此,减少了加工时间和成本。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单向轴向磁场相比,扩大了影响电弧分散的有效横截面积,并且因此,能够增强断路性能。而且,由于发生电场局部集中的区域的数量被减少,从而增强了介电强度,其中电场的局部集中是由于加工缝隙而产生的。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范性的,并非被认为限制本公开。本教导可以被便利地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设备。本说明书的意图是例证性的,并非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替代、改进、和变化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明显。本文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以及其他特性可以以多种方式结合从而获得另外的和/或可选的示范性实施例。
由于本特征可以以多种形式体现而不脱离其特性,还应该理解的是,除非特别指定,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不被前述说明的任何细节限制,而是应该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被广泛地考虑,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内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或这种范围和界限的等价因此意图被所附权利要求包括。

Claims (10)

1.一种真空断续器,包括:
圆柱形绝缘容器,其被配置为包括形成于其内的容纳空间;
内屏蔽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绝缘容器的内表面,并且被配置为屏蔽在所述绝缘容器内产生的电弧气体;
固定电极组件,其被固定轴支撑,以固定至所述绝缘容器的一侧;以及
活动电极组件,其被活动轴能移动地支撑并且在所述绝缘容器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固定电极组件或所述活动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电极板;
第二电极板,其沿轴向方向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分离;
线圈导体,其以成一体的环形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
第一导体连接销,其在所述第一导体连接销的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板,在所述第一导体连接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线圈导体,并且所述第一导体连接销被配置为提供电传导路径;以及
第二导体连接销,其在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的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线圈导体,在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板,并且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被配置为提供电传导路径,
其中,所述线圈导体在所述第一导体连接销的所述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的所述一侧之间感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电流的流动,并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相互相反的圆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续器,进一步包括:
第一支撑销,其在所述第一支撑销的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板,在所述第一支撑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线圈导体,并且所述第一支撑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线圈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以及
第二支撑销,其在所述第二支撑销的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线圈导体,在所述第二支撑销的另一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板,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线圈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沿径向方向形成的缝隙,所述缝隙与沿圆周方向的电流的流动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所述缝隙在所述第一电极板的两侧沿直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缝隙,所述缝隙沿与圆周方向的电流的流动交叉的方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所述缝隙在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两侧沿直线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所述第一导体连接销和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由具有比所述第一支撑销和所述第二支撑销相对较高电导率的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在线圈导体中流动的电流在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所述另一侧被分成两路电流,并且所述两路电流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流动并且在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的所述一侧彼此汇合,从而产生双向轴向磁场。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从所述第一导体连接销、所述第二导体连接销、所述第一支撑销、和所述第二支撑销选择出的一个包括盘形主体和轴向支撑部,所述轴向支撑部形成为从所述盘形主体的中央部沿轴向方向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真空断续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形成为盘形形状。
CN201410465552.XA 2013-09-12 2014-09-12 电极组件和包括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5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09943 2013-09-12
KR20130109943A KR101480845B1 (ko) 2013-09-12 2013-09-12 진공 인터럽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5204A true CN104465204A (zh) 2015-03-25
CN104465204B CN104465204B (zh) 2018-01-09

Family

ID=5129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55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5204B (zh) 2013-09-12 2014-09-12 电极组件和包括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96106B2 (zh)
EP (1) EP2851921B1 (zh)
KR (1) KR101480845B1 (zh)
CN (1) CN104465204B (zh)
ES (1) ES270770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8049B1 (ko) * 2021-01-08 2023-02-08 장미화 수변전 장치
USD981973S1 (en) * 2021-05-11 2023-03-28 Asm Ip Holding B.V. Reactor wall for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588A (ja) * 1994-02-01 1995-08-18 Toshiba Corp 真空バルブ
DE19707778A1 (de) * 1997-02-27 1998-09-03 Abb Patent Gmbh Kontaktanordnung für einen Vakuumschalter
KR20100007232A (ko) * 2008-07-11 2010-01-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진공 인터럽터의 전극
CN101834086A (zh) * 2009-03-11 2010-09-15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真空断续器的电极
CN102842455A (zh) * 2011-06-23 2012-12-26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真空断续器的电极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0062A (ja) * 1992-01-16 1993-07-30 Hitachi Ltd 真空遮断器用電極
JPH07249352A (ja) * 1994-03-08 1995-09-26 Toshiba Corp 真空遮断器
KR100361390B1 (ko) * 1994-11-16 2003-02-19 이턴 코포레이션 진공차단기,진공차단기용접점코일조립체및원주전극코일의제조방법
US5777287A (en) * 1996-12-19 1998-07-07 Eaton Corporation Axial magnetic field coil for vacuum interrupter
KR100295905B1 (ko) * 1998-07-18 2001-08-07 이종수 진공인터럽터용전극구조체
DE19851964A1 (de) 1998-11-11 2000-05-18 Abb Patent Gmbh Kontaktstück für eine Vakuumkammer
KR100386845B1 (ko) * 2000-10-16 2003-06-09 엘지산전 주식회사 종자계 방식 진공인터럽터용 전극구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588A (ja) * 1994-02-01 1995-08-18 Toshiba Corp 真空バルブ
DE19707778A1 (de) * 1997-02-27 1998-09-03 Abb Patent Gmbh Kontaktanordnung für einen Vakuumschalter
KR20100007232A (ko) * 2008-07-11 2010-01-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진공 인터럽터의 전극
CN101834086A (zh) * 2009-03-11 2010-09-15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真空断续器的电极
CN102842455A (zh) * 2011-06-23 2012-12-26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真空断续器的电极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5204B (zh) 2018-01-09
EP2851921A1 (en) 2015-03-25
ES2707708T3 (es) 2019-04-04
EP2851921B1 (en) 2018-10-24
US9496106B2 (en) 2016-11-15
US20150069019A1 (en) 2015-03-12
KR101480845B1 (ko) 2015-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61638B1 (en) Vacuum switch and hybrid switch assembly therefor
EP3008740B1 (en) A high current vacuum interrupter with sectional electrode and multi heat pipes
EP2485235B1 (en) Vacuum interrupter for vacuum circuit breaker
CN108320997A (zh) 多极式横向永磁体结构直流开断真空灭弧室及应用
KR101401201B1 (ko) 진공밸브
US9040862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vacuum interrupter
CN109308976B (zh) 线圈式纵向磁场触头组件及真空灭弧室
CN104465204A (zh) 电极组件和包括电极组件的真空断续器
KR101003685B1 (ko) 진공 인터럽터의 전극
CN106783411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KR101707967B1 (ko) 진공 인터럽터의 전극 조립체
CN109494116B (zh) 一种线圈式纵向磁场触头组件及真空灭弧室
CN107993882B (zh) 真空灭弧室及其纵磁扇形铁心式触头组件、触头片
KR20200119015A (ko) 진공 인터럽터의 전극 조립체
US9852858B2 (en) Contact of vacuum interrupter
CN110289191A (zh) 一种四分之二匝线圈型纵磁触头结构及应用的真空灭弧室
US8269128B2 (en) Vacuum switch tube
JP7393310B2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KR101931548B1 (ko) 직류 전류 차단 장치
EP2881961A1 (en) Low-, medium-, or high-voltage vacuum interrupter with a contact system
KR20230130429A (ko) 진공 인터럽터
JPH0278115A (ja) 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