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2002B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2002B
CN104442002B CN201410460600.6A CN201410460600A CN104442002B CN 104442002 B CN104442002 B CN 104442002B CN 201410460600 A CN201410460600 A CN 201410460600A CN 104442002 B CN104442002 B CN 104442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rint cartridge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06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2002A (zh
Inventor
长岛巧
青木雄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42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2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2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2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顺利进行向安装部的安装动作,并且在安装完成时液体容纳体被可靠地锁定在安装部上。一种墨盒,其可插拔地安装在打印机的安装部上,具有:第1面,其上形成有液体供给口,能够使墨水从墨水室向打印机流出,并且其位于向安装部的插入方向(+Y方向)侧;第2面,其与所述第1面相对;第3面,其与第1面以及第2面相交,并且形成有能够与手柄部件配合的凹槽部;以及第4面,其与所述第3面相对。另外,所述墨盒还具有下凸壁部,其设置在第3面和第4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当墨盒向安装部的插入方向移动而使得凹槽部与手柄部件配合从而被锁定时,所述下凸壁部通过下导肋的引导面将所述墨盒定位在安装部上。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纳体,其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并且可插拔地安装到设置在液体消耗装置上的安装部上。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能够安装墨盒(液体容纳体)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为公众所知,所述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射墨水(液体)进行消耗的同时,还设置有能够容纳所消耗的墨水的墨水室(液体容纳室)。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优选的是墨盒被位置精确地安装到安装墨盒的安装部上。
因此,现有的墨盒采用以下结构:在具有引导用肋的安装部(容器保持体)中,通过使墨盒的壳体部件上所具备的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引导用肋进行抵接,来确定墨盒在安装部上的安装位置,所述引导用肋在墨盒的插入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墨盒采用以下结构:通过设置在安装部上的可动锁定部(固定部件)与设置在墨盒上的凹槽部(引导槽)相配合,来进行锁定以固定墨盒在安装部上的安装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3688号公报
然而,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墨盒中采用如下结构:在与墨盒的插入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通过在墨盒的壳体部件的单侧所设置的突起部来确定安装位置。从而,在与设置有突起部的一侧相反侧,例如,由于壳体部件的翘曲或者制造上的偏差等,可能会发生墨盒的壳体部件与引导用肋相接触的位置难以确定的状态。由此,因墨盒在与插入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离,故可能会发生墨盒的凹槽部相对于可动锁定部的位置偏离,而不能正确进行凹槽部和可动配合部之间配合的情况。其结果是,墨盒向安装部的安装动作难以顺利进行,并且墨盒在安装部上的安装位置难以确定。
此外,这样的实际情况并不限于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上的墨盒,而是在向设置在液体消耗装置上的安装部进行安装的液体容纳体中大都存在的共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顺利进行向安装部的安装动作,并且在安装完成时液体容纳体被可靠地锁定在安装部上。
下面,说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容纳体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体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安装部可插拔地进行安装,所述安装部具有:导轨,其具有对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插拔进行引导的引导面;以及可动锁定部,其在插入所述液体容纳体时锁定所述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第1面,该第1面上形成有液体供给口,其能够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室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流出,并且,所述第1面位于所述液体容纳体向所述安装部的插入方向侧;第2面,其与所述第1面相对;第3面,其与所述第1面以及所述第2面相交,并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可动锁定部配合的凹槽部;以及第4面,其与所述第3面相对,所述液体容纳体还具有:定位部,其设置在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当所述液体容纳体向所述安装部的插入方向移动而使得所述凹槽部与所述可动锁定部配合从而被锁定时,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导轨的所述引导面将所述液体容纳体定位在所述安装部上。
根据该结构,当凹槽部在安装部上被锁定到可动锁定部上进行安装时,由于液体容纳体被定位,因此顺利进行液体容纳体向安装部的安装动作,并且在安装完成时将液体容纳体可靠地锁定在安装部上。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对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定位。
根据该结构,当将液体容纳体插入安装部进行安装时,由于抑制了液体容纳体在与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旋转,因此当安装液体容纳体时,凹槽部相对于可动锁定部可靠地配合。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具有凸部,其具有当将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时,与所述导轨的所述引导面相对的相对面,并且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凸部上。
根据该结构,液体容纳体通过凸部的相对面与导轨的引导面相对而被引导,通过设置在凸部上的定位部,凹槽部可靠地与可动锁定部配合并且可靠地被可动锁定部锁定。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被配置成当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隔着所述导轨而位于两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液体容纳体的定位部位于导轨的两侧,能够更加可靠地在安装部上对液体容纳体进行定位。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3面上,所述凹槽部设置在被所述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延长区域中。
根据该结构,由于抑制了凹槽部与可动锁定部的位置偏离,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槽部和可动锁定部的锁定。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4面上,在被所述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延长区域中,设置有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液体容纳体的电连接部设置在被定位部所夹持的面的延长区域中,因此通过定位在定位部上,可靠地进行与液体消耗装置侧的电连接部的电连接。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供给口设置在所述第1面上,并且设置在与以下两个区域相交的面区域中:被所述第3面上设置的所述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所述延长区域,以及被所述第4面上设置的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所述延长区域。
根据该结构,由于液体供给口也通过定位部在其位置偏离受到抑制的状态下被定位,因此被可靠地连接到液体消耗装置上。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还具有延伸面,其在与所述第1面、所述第3面以及所述第4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延伸面上设置有引导壁部,该引导壁部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引导突起所引导。
根据该结构,当液体容纳体插入安装部时,由于能够以被所述引导突起所引导的方式进行插入,因此能够将液体容纳体相对于安装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中,相对于所述导轨,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插入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的两侧具有引导突起,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凸部,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凸部能够插入所述导轨和所述引导突起之间,并且被所述导轨所引导;以及凹部,其设置在所述凸部的所述相交方向上、与所述导轨相反一侧,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能够插入所述引导突起。
根据该结构,由于凸部被导轨所引导,并且引导突起插入到凹部中,因此当将液体容纳体插入安装部中时能够容易地将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的是,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设置在一个面上。
根据该结构,当插入液体容纳体时,由于难以将与设置有凸部和凹部的一个面不同的面作为导轨或者引导突起侧进行插入,因此抑制了液体容纳体误插入到安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上所具备的墨盒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加宽墨盒安装到安装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墨盒可插拔地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方向观察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安装部的图,(a)是其俯视图,(b)是(a)沿A-A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c)是(b)中用箭头6c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7(a)、(b)是表示墨盒形状的立体图。
图8(a)~(e)是表示墨盒各个面的图。
图9(a)、(b)是表示加宽墨盒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墨盒被部分插入安装部的状态的图,(a)是其部分俯视图,(b)是(a)沿B-B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11(a)是表示与可动锁定部配合的墨盒的凹槽部的局部仰视图,(b)是表示设置在安装部上作为可动锁定部发挥功能的手柄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墨盒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加宽墨盒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墨盒内所具备的墨水容器的图,(a)和(b)是以相互颠倒状态观察墨水容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墨水容器的结构的分解图,(a)和(b)是分别从与图14中的(a)和(b)相同的方向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墨水容器内的过滤室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墨水容器内的减压室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过滤室和减压室的结构的图,(a)是墨水容器的侧视图,(b)是(a)沿C-C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c)是(a)沿D-D线箭头截取的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设置在供给部件上的墨水流路的图,(a)是墨水容器的俯视图,(b)是(a)沿E-E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19(a)是表示供给部件的立体图,(b)是在与连通口相交的位置截断供给部件的截面立体图。
图20(a)是表示墨水容器的侧视图,(b)是(a)沿F-F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支撑在墨盒的壳体部件上的供给部件的立体图,(a)是供给部件被插入壳体部件的通孔之前的状态图,(b)是供给部件已插入到通孔的状态图,(c)是供给部件插入后经过旋转的状态图。
图22(a)~(c)是与图21中的(a)~(c)相对应的状态图,并且是以部分截断墨盒的壳体部件的状态来表示的图。
图23是表示设置在供给部件上的L字型部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墨盒开始向安装部插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墨盒向安装部插入的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墨盒向安装部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以从插入方向观察安装部的墨盒的状态来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表示安装部的手柄部件与墨盒的凹槽部开始配合的状态的图,(a)是安装部的侧视图,(b)是(a)沿G-G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c)是(a)沿H-H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29是表示墨盒处于安装部的最深位置的状态的图,(a)是安装部的侧视图,(b)是(a)沿I-I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c)是(a)沿J-J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30是表示墨盒处于安装部的安装位置的状态的图,(a)是安装部的侧视图,(b)是(a)沿K-K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c)是(a)沿L-L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31是表示变形例中不具有过滤室和减压室的供给部件的图,(a)和(b)是从相互相反侧观察供给部件的立体图。
图32(a)是表示变形例中形成了与连通口相交的凹槽的供给部件的立体图,(b)是将供给部件沿凹槽截断的立体图。
图33(a)、(b)是表示抑制墨盒向安装部的误插入的凸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 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
20 安装部
30 电路基板
52 手柄部件(可动锁定部的一个例子)
60D 减压室
60F 过滤室
61、61H 第2供给部件
61A、61B、61C 凸部
66 过滤器
70、70W 墨盒(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
70C 凸部
70P 突起部
70G 凹槽部
70S 凹部
73 壳体部件
75 通孔形成部
75H 通孔
76 支撑部(配合部)
76A 抵接部
80 墨水容器(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
81 第1供给部件(供给部件)
81D、81Da 台阶部
81Fa 爪部
81K 液体供给口
81S 部件面
84 连通口
85 筒状流路部
86 被配合部
91 袋体(容纳室部件的一个例子)
CS1 第1面
CS2 第2面
CS3 第3面
CS4 第4面
CS5 第5面
CS6 第6面
G1、G2、H1、H2 间隔
W1、W2 宽度
R1 面区域
R3、R4 延长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喷墨式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通过向沿一个方向输送的纸张P(打印对象的一个例子)喷射即消耗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以形成图像等,从而对纸张P进行打印。
打印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如用双点划线示出其一部分那样,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11a,并在其铅垂向上方向(+Z方向)侧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印机11的电源按钮等操作按钮11b。另外,在输送纸张P的方向(-Y方向)侧的箱体11a前面上,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11c。在该盖11c打开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操作箱体11a的内部。
在由箱体11a所覆盖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大致呈矩形箱状的框架12,在该框架12内的重力方向侧,即-Z方向侧的下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撑台13,其以与-Y方向垂直的±X方向为长边方向。同时,在框架12的与输送方向(-Y方向)相反的一侧,也就是在后方侧的下部设置有送纸电机14a。即,通过由该送纸电机14a的驱动而动作的送纸机构,在支撑台13上沿-Y方向输送纸张P。
另外,在框架12内的支撑台13的上方,沿该支撑台13长边方向架设有引导轴15。在该引导轴15上支撑有托架16,其能够沿所述引导轴15的轴线方向、即±X方向往复移动。具体而言,在托架16上形成有在±X方向上贯通的支撑孔16a,同时引导轴15插入并通过所述支撑孔16a。另外,在此从-Y方向侧观察以右方向为+X方向,以左方向为-X方向。
在框架12的后壁内表面上处在上述引导轴15的两端附近的位置,分别自由旋转地支撑有驱动滑轮17a和从动滑轮17b。在驱动滑轮17a上连接有托架电机14b的输出轴,同时在驱动滑轮17a和从动滑轮17b之间,缠绕有一部分与托架16连接的环形正时皮带17。另外,通过托架电机14b进行驱动,托架16经由正时皮带17被引导轴15引导,同时沿作为扫描方向的±X方向往复移动。
在托架16的下侧设置有液体喷射头18(液体喷射部的一个例子),并且通过将向该液体喷射头18供给的墨水从该液体喷射头18进行喷射,在纸张P上打印图像。向液体喷射头18的墨水供给通过墨盒70(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该墨盒70可插拔地安装在箱体11a内所具备的安装部20上。即,在箱体11a的-X方向侧设置有安装墨盒70的安装部20,并且在安装部20和托架16之间连接有使墨水能够流动的供墨管TB。经由该供墨管TB从安装在安装部20上的墨盒70向液体喷射头18供给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20上能够安装四个墨盒70(参照图12),它们在其壳体部件73内分别具有容纳例如色调互不相同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各色墨水的、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器80。关于各个墨盒70,其中一个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能够经由打开的盖11c相对于安装部20进行插拔。
另外,在比框架12的内部的支撑台13更靠+X方向侧的区域,即在打印时不使用的起始位置区域设置有维护装置19,该维护装置19具有上方开口的有底箱状的盖子19a以及图中未示出的抽吸泵等。并且,在打印机11中,在将托架16移动到起始位置区域之后,在所述维护装置19进行维护动作,以便从液体喷射头18稳定地喷射墨水。
在这样的打印机11中进行的各种动作通过控制部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由安装了CPU、RAM、ROM等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构成,被设置在例如框架12的后方所具备的箱体12a内。
进而,当从墨盒70供给墨水时,控制部与墨盒70上所具备的作为存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存储元件36(参照图10(b))之间进行预定的液体信息(例如墨盒70的识别数据或者墨水容器80内的墨水余量等信息)的交换。具体而言,该液体信息的交换通过安装部20上所具备的电连接部和墨盒70上所具备的电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来进行。此外,关于所述安装部和墨盒各自的电连接部见下述。
墨盒的安装部的结构
下面对安装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0采用以下结构:能够将四个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墨盒70以沿±X方向排列的方式保持在-Y方向开口的大致箱状盒保持体22内。并且,安装部20具有以下结构:就四个墨盒70中的至少一个墨盒而言,能够在盒保持体22内保持±X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不同的墨盒70。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0中采用以下结构:能够插拔宽度比墨盒70更大的墨盒70W,以替代四个墨盒70中保持在盒保持体22内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
即,在盒保持体22中,在其内侧位于+Z方向侧的内顶面上安装有顶面部件27。在该顶面部件27中,对应于所插入的各个墨盒70在盒保持体22内的插入位置,在±X方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设置有一对上导肋27A,该一对上导肋27A沿墨盒70的插入方向(+Y方向)向下方凸出设置并且作为导轨使用。
上导肋27A在+Y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相对于一个墨盒70在±X方向上成对设置。另一方面,墨盒70具有凹部70S,其在墨盒70顶面上沿+Y方向延伸设置。在凹部70S中形成有上侧内壁70A,其为在±X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内侧面。进而,一对上导肋27A分别具有肋侧面27S,其在墨盒70的凹部70S的内侧具有空隙并且相对。所述肋侧面27S作为墨盒70的引导面发挥功能。即,通过构成相对面的上侧内壁70A相对于上导肋27A的肋侧面27S进行抵接,插入到安装部20的墨盒70一边使上端侧在盒保持体22的±X方向上进行定位,一边使向+Y方向的移动得以引导。另外,如图4所示,分别在一对上导肋27A中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Y方向的端部形成有肋部27T,其分别向±X方向的外侧突出,厚度比其他部分更厚,并且在+Y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长度。关于上导肋27A的肋部27T的功能见下述。
如图4所示,保持在盒保持体22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相对应的上导肋27A,比起与其他三个墨盒70相对应的上导肋27A,其与邻接上导肋27A的间隔更宽地设置在顶面部件27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在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相对应的一对上导肋27A和其相邻一对上导肋27A之间的间隔G1设定为大于其他三对上导肋27A之间的间隔G2。从而,通过这样将间隔G1设定为大于间隔G2,就能够在保持于盒保持体22内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的插入位置,如图3所示那样插入加宽墨盒70W。换言之,间隔G1设定为具有能够插入加宽墨盒70W的间隔。
另外,如图2和图5所示,在近似箱状的盒保持体22中,在其内侧位于重力方向侧,即-Z方向侧的内底面上安装有底面部件28。在该底面部件28中设置有作为导轨的一对下导肋28A,该一对下导肋28A在扫描方向(±X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沿墨盒70的插入方向(+Y方向)向上方突出设置。一对下导肋28A设置为与盒保持体22内±X方向上的各个墨盒70的插入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对下导肋28A设置在与各对上导肋27A大致相对的位置。
在与墨盒70的插入方向(+Y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一对下导肋28A具有通过半圆的圆弧状肋28R连接的近似U字形状。并且,一对下导肋28A在±X方向的外侧具有肋侧面28S,其具有引导墨盒70插入的引导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墨盒70的底面上,在±X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下侧凸部70D,该一对下侧凸部70D具有下侧内壁70B,其为在±X方向上相对的内侧面(参照图7(b)、图9(b))。进而,下导肋28A的肋侧面28S设置为与墨盒70的下侧凸部70D的下侧内壁70B具有空隙并且相对。通过将下侧凸部70D的下侧内壁70B抵靠在下导肋28A的肋侧面28S上,插入到安装部20的墨盒70一边使上端侧在盒保持体22的±X方向上进行定位,一边使向插入方向(+Y方向)的移动得以引导。
另外,如图5和图6(c)所示,具有U字形状的下导肋28A具有一对肋部28T,该一对肋部28T设置为与圆弧状肋28R在+Y方向上邻接并且在+Y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长度。肋部28T形成为分别向±X方向突出并且比其他部分厚度更厚。另外,作为从底面部件28的底面突出的面形成有带状轨面28C,其与下导肋28A的±X方向的外侧邻接,并且沿+Y方向延伸。关于所述下导肋28A的肋部28T和带状轨面28C的功能见下述。
另外,如图5和图6(b)所示,保持在盒保持体22的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相对应的下导肋28A,比起与其他三个墨盒70相对应的下导肋28A,其与邻接下导肋28A的间隔更宽地设置在底面部件28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保持在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相对应的下导肋28A和其相邻的下导肋28A之间的间隔H1设定为大于其他三对下导肋28A之间的间隔H2。从而,通过这样将间隔H1设定为大于间隔H2,就能够在保持在盒保持体22内最靠近-X方向侧的墨盒70的插入位置,如图3所示那样插入加宽墨盒70W。换言之,间隔H1设定为具有能够插入加宽墨盒70W的间隔。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墨盒70和加宽墨盒70W相对于盒保持体22,一边在±X方向上进行定位一边进行插入。即,在与墨盒70的+Y方向侧相反方向的-Y方向侧的盒保持体22的开口侧的端部,通过在顶面部件27向下突出设置的作为引导突起的插入引导部27C,各个墨盒70和加宽墨盒70W在±X方向上大体进行定位。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4所示,当将墨盒70而不是加宽墨盒70W插入盒保持体22中时,由于墨盒70的±X方向上的宽度比墨盒70W窄,因此难以通过插入引导部27C在±X方向上进行定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导肋27A上设置有一对作为引导突起的引导部27B,该引导部27B通过与墨盒70的插入方向,即+Y方向侧的上部相配合来进行墨盒70在±X方向上的定位。具体而言,上导肋27A以位于墨盒70的凹部70S内的方式将墨盒70向盒保持体22内进行引导。在盒保持体22的开口侧的端部,相对于上导肋27A在与墨盒70的插入方向,即+Y方向相交的±X方向的两侧,引导部27B作为向下方突出的肋而形成在顶面部件27上。所述引导部27B设置为相互之间在±X方向上的间隔朝向+Y方向变窄。因此,如图3所示,在加宽墨盒70W中,在凹部70S的±X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向盒保持体22插入时引导部27B能够插入的凹槽70H。
墨盒的结构
下面对墨盒70和墨盒70W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此外,首先对墨盒70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关于加宽墨盒70W仅对与墨盒70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7(a)、(b)所示,墨盒70具有由六个面构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即,具有:第1面CS1,其构成墨盒70向安装部20的插入方向,即+Y方向侧;以及第2面CS2,其与所述第1面CS1相对。还具有:第3面CS3,其与第1面CS1以及第2面CS2相交,并且在墨盒70安装到安装部20上的状态下成为重力方向侧;第4面CS4,其与所述第3面CS3相对;第5面CS5,其为在与第1面、第2面以及第3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面;以及第6面CS6,其与所述第5面CS5相对并且同为延伸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2面CS2侧观察,第5面CS5为-X方向侧的延伸面,第6面CS6为+X方向侧的延伸面。
如图7(a)和图8(b)所示,墨盒70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构成顶面的第4面CS4的±X方向的两端部,沿+Y方向设置有一对上侧凸部70E。在一对上侧凸部70E的±X方向的内侧,形成有一对上侧内壁70A。进而,一对上侧凸部70E分别在第5面CS5侧和第6面CS6侧沿+Y方向延伸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上侧凸部70E的±X方向的外侧面分别形成为第5面CS5和第6面CS6的一部分。在各个上侧凸部70E中,在上侧内壁70A上彼此相对的位置向内侧突出的上凸壁部70ET分别在+Y方向上形成预定的长度。关于所述上凸壁部70ET的功能见下述。
并且,如图8(b)中阴影区域所示,在由相对的两个上凸壁部70ET所夹持的面区域向+Y方向的延长区域R4中,安装有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上设置有第1电极35,其为在电路基板30与打印机11(安装部20)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另外,电路基板30以朝向+Y方向靠近第3面CS3侧的前端向下的倾斜姿态进行安装,为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状态。
如图7(b)和图8(d)所示,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构成底面的第3面CS3上,前述一对下侧凸部70D分别在第5面CS5侧和第6面CS6侧沿+Y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下侧凸部70D的±X方向的内侧面构成沿+Y方向延伸的下侧内壁70B。另一方面,一对下侧凸部70D的±X方向的外侧面分别形成为第5面CS5和第6面CS6的一部分。在各个下侧内壁70B中,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分别向内侧突出的下凸壁部70DT在+Y方向上形成预定的长度。关于所述下凸壁部70DT的功能见下述。
并且,如图8(d)中阴影区域所示,在由相对的两个下凸壁部70DT所夹持的面区域向+Y方向的延长区域R3上,形成有凹槽部70G,其能够与打印机11(安装部20)上的可动锁定部相配合。
另外,如图8(c)、(d)所示,在第3面CS3中,在设置于第5面CS5侧和第6面CS6侧的各个下侧凸部70D分别设置有突起部70P,其一部分进一步从第3面CS3向重力方向(-Z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两个突起部70P,在底面上形成合计四个突起部70P。换言之,凸部70C由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下侧凸部70D和设置在该下侧凸部70D上的突起部70P构成。并且,如下所述,凸部70C通过与设置在底面部件28上的带状轨面28C滑动接触而与安装部20相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侧凸部70D上形成有多个矩形形状槽70M,其用于防止例如成型时的凹陷。突起部70P设置在形成矩形形状槽70M的下侧凸部70D中位于宽度方向的最内侧的部分。另外,在将墨盒70安装到安装部20的状态下,当从+Y方向观察时,突起部70P形成为使第1电极35位于分别设置在第5面CS5侧和第6面CS6侧的突起部70P(凸部70C)之间,所述第1电极35设置于安装在第4面CS4上的电路基板30上。设置有第1电极35的电路基板30作为能够与设置在打印机11侧的连接器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发挥功能。
再者,如图7(b)和图8(d)、(e)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墨盒70中,当以设置在第3面CS3上的凸部70C为第1凸部时,作为从+Y方向观察位于所述第1凸部之间的第2凸部,设置有连接肋70R,其连接两个下侧凸部70D。该连接肋70R设置在第3面CS3中与+Y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面CS2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肋70R被突出地设置成自第3面CS3的高度与下侧凸部70D高度相同,并且构成第2面CS2的一部分。
如图7(a)、(b)和图8(a)、(b)、(d)所示,在墨盒70的第1面CS1上,液体供给口81K设置在与延长区域R3和延长区域R4相交的面区域R1内,所述液体供给口81K能够使墨水从墨盒70内所具备的作为液体容纳室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室IS(参照图12)向外部流出。即,如图8(a)中阴影区域所示,第1面CS1的面区域R1为连接延长区域R3和延长区域R4的区域,液体供给口81K设置在所述面区域R1内比第4面CS4更靠近第3面CS3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口81K设置在面区域R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也就是第5面CS5和第6面CS6之间大致中央处。
如图2和图8(e)所示,在-Y方向侧的第2面CS2上形成有位置标记72a、72b,其表示用于识别墨盒70的标签74的粘贴位置。位置标记72a、72b相对于第2面CS2的表面以凸出的形状或者凹陷的形状而形成。使用者以所述位置标记72a、72b为记号能够容易地将标签74粘贴在第2面CS2上的合适位置。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粘贴于第2面CS2的标签74上,能够标记例如文字“推”等表示向安装部20插入墨盒70时使用者的推入位置的标记MK。此外,优选的是,在粘贴于第2面CS2的标签74上,如图8(e)中圆形的虚线所示,所述标记MK标记在与设置在第1面CS1上的液体供给口81K相对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3和图9(a)、(b)所示,加宽墨盒70W相对于墨盒70而言,液体供给口81K、凹槽部70G、电路基板30以及标签74为相同形状,而壳体部件73为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加宽了的形状。因此,第5面CS5和第6面CS6的形状与墨盒70相同,而第1面CS1、第2面CS2、第3面CS3以及第4面CS4的形状与墨盒70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液体供给口81K的第1面CS1和粘贴标签74的第2面CS2为将壳体部件73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等长地延伸设置的形状。另外,第3面CS3为将下侧凸部70D的宽度加宽的形状。在该加宽的下侧凸部70D中,突起部70P设置在位于宽度方向最内侧的部分,位置与墨盒70相同。
第4面CS4与第3面CS3不同,一对上侧凸部70E分别由大致平行的两个凸部构成,所述两个凸部为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互隔开空隙的内侧凸部70Ea和外侧凸部70Eb。上凸壁部70ET设置在两个内侧凸部70Ea和外侧凸部70Eb中的内侧凸部70Ea上,并且设置为位置及形状与墨盒70相同,所述内侧凸部70Ea相对于外侧凸部70Eb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另外,内侧凸部70Ea与外侧凸部70Eb之间的空隙形成为凹槽70H,其作为沿+Y方向延伸的凹部。所述凹槽70H设置为使引导部27B能够插入的槽,所述引导部27B为向盒保持体22插入时进行引导的突起。另外,内侧凸部70Ea构成为能够插入上导肋27A和引导部27B之间,其上侧内壁70A被上导肋27A所引导。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盒70W中,上侧凸部70E和凹槽70H设置在同一个面,即第4面CS4上。
安装部上与墨盒安装相关的机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0上,具有:电极连接机构,其经由连接的电极连接部向设置在被插入的墨盒70(70W)上的第1电极35传送例如伴随墨水消耗的数据等信息数据;流路连接机构,其用于使墨水从被插入的墨盒70(70W)的液体供给口81K流出。还具有:保持机构,其保持被插入的墨盒70(70W),使其不会从盒保持体22脱落。接下来,关于电极连接机构、流路连接机构以及保持机构,以安装墨盒70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当然,在安装墨盒70W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
首先,对电极连接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10(a)、(b)所示,在与近似箱状的盒保持体22的开口侧相反的内部进深侧(+Y方向侧),作为构成盒保持体22的内壁面的一个部件,沿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壁部件26,且在所述壁部件26一侧具备作为安装部20一侧的电连接部的第2电极34。设置在墨盒70上的作为电连接部的第1电极35与所述第2电极34相抵接并电连接。并且,通过第1电极35和第2电极34的电连接,从柔性基板等配线基板33经由第2电极34传送的信息数据经由第1电极35被传输给墨盒70上所具备的作为存储装置的存储元件36并存储起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盒保持体22的壁部件26上,设置有能够有沿+Y方向滑动移动的可动部件31。即,在壁部件26上,与各个墨盒70相对应地形成有一对滑动引导部26A,该一对滑动引导部26A具有沿+Y方向设置的引导孔(图中未示出)。在可动部件31上设置有一对滑动部32,其部分形成在引导孔内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图中未示出)。从而,通过所述滑动部32沿滑动引导部26A(引导孔)移动,构成滑动机构,使可动部件31沿+Y方向移动。此外,通过滑动部32的后端与滑动引导部26A相抵接,可动部件31向+Y方向侧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7(a)以及图10(a)、(b)所示,在墨盒70中,以相对于+Y方向相交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1K形成于第4面CS4上向盒保持体22的+Y方向侧的端部。在该倾斜面71K上设置有第1电极35。另外,在可动部件31的前方侧(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相对部31K,当墨盒70插入到盒保持体22时,所述相对部31K与第1电极35相对。进而,在所述相对部31K上设置有第2电极34。并且,当可动部件31在壁部件26上沿+Y方向滑动移动时,第2电极34设置在能够与第1电极35相抵接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连接部的第1电极35为基板面沿墨盒70的倾斜面71K设置的电路基板30,更具体而言为形成于基板面上的金属图案。并且所述电路基板30上所具备的IC芯片的存储器作为存储元件36发挥功能。另外,第2电极34为在可动部件31的相对部31K上以悬臂状态安装的金属板,为了使这些金属板可靠地与第1电极35相抵接,与第1电极35的连接部分(抵接部分)稍微能够发生位移。
另外,设置在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倾斜面71K上的电路基板30沿倾斜面71K的基板面的面积大于其向+Y方向的投影面积。因此,能够在电路基板30中在其基板面上形成多个金属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可动部件31在相对部31K靠近墨盒70的第1电极35的方向(在此为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施力。即,在壁部件26上具有第2施力部件38,其将可动部件31向-Y方向,也就是相对部31K靠近第1电极35的方向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压缩螺旋弹簧作为第2施力部件38,并且可动部件31为在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第2施力部件38进行施力的状态。
此外,如图5和图6(a)、(b)所示,配线基板33经由安装在盒保持体22的一侧面上的中继器39,与打印机11上所具备的控制部之间进行预定信息的交换。以上就是电极连接机构的结构的说明。
接着,对流路连接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通过将设置在壁部件26上的供给针29插入到设置在墨盒70上的液体供给口81K中,使容纳在墨盒70内的墨水室IS内的墨水流入该供给针29的内部。流入供给针29内部的墨水经由形成于壁部件26内的图中未示出的流路,通过同样未示出的液体供给机构向液体喷射头18供给。
另外,如图4和图10(b)所示,安装部20上具有移动体41和第1施力部件48,所述移动体41被设置为包围所述供给针29并且能够沿+Y方向移动,所述第1施力部件48作为将所述移动体41向-Y方向施力的第1面施力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施力部件48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并且使供给针29以位于该螺旋形状部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在壁部件26上。
因此,通过将移动体41与所插入的墨盒70进行抵接,第1施力部件48作为向墨盒70的第1面CS1施力的第1面施力部件发挥功能。并且,以移动体41抵接的第1面CS1上的液体供给口81为中心的部分作为第1面被施力部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口81K被设于第1面CS1上比第4面CS4更靠近第3面CS3的位置。因此,所述第1面被施力部同样位于第1面CS1之中比第4面CS4更靠近第3面CS3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体41上形成有沿+Y方向设置的三个突部42,通过使各个突部42沿设置在壁部件26上的三个凹槽部26B移动,使移动体41沿+Y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各个突部42的后端部42A与壁部件26的抵接,移动体41向+Y方向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以上就是流路连接机构结构的说明。
接下来,对保持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0中,插入到盒保持体22中的墨盒70与移动体41抵接之后,伴随着墨盒70向+Y方向的移动,第1施力部件48被压缩,从而在-Y方向上产生施力。产生的施力经由移动体41作为将墨盒70推回的作用力发挥作用。因此,难以在克服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进行插入状态下,将墨盒70保持在盒保持体22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进行保持的保持机构,以便插入盒保持体22的墨盒70不会脱落。
如图10(b)和图11(a)、(b)所示,保持机构包括凹槽部70G和手柄部件52,所述凹槽部70G设置在墨盒70的第3面CS3(底面)上,所述手柄部件52为在盒保持体22(底面部件28)上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的可动锁定部。即,墨盒70的凹槽部70G为凸轮形状,通过该凸轮形状的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相配合,将墨盒70锁定并保持在安装部20上。
手柄部件52以形成于其基端侧的轴部52J为中心进行旋转,与基端侧相反的顶端侧形成于上侧的销55发生摇动,所述轴部52J具有与盒保持体22的内底面相垂直的轴线。并且,通过在形成于手柄部件52上的悬挂部53和设置在盒保持体22上的悬挂部23之间所架设的弹簧54的张力F1,手柄部件52通常以轴部52J为中心向一个方向D1(在此为从下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摇动的方式被施力。其结果是,形成于手柄部件52上的销55通常以向一个方向D1摇动的方式被施力。此外,手柄部件52向一个方向D1的旋转被设置在盒保持体22上的限制部24所限制。
在这样构成的保持机构中,如图11(a)中的虚线圆所示,随着墨盒70向盒保持体22内插入,销55顺着以凸轮形状的凹槽部70G确定的路径进行移动。换言之,墨盒70的凹槽部70G作为凸轮发挥功能,手柄部件52的销55作为凸轮从动轮发挥功能。
即,当墨盒70克服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被推入盒保持体22内时,墨盒70的销55成为从标号55A所示的初始位置如图11(a)中的实线箭头所示进行移动并移动至标号55B所示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被解除推入时,墨盒70被第1施力部件48向前方稍微推回,同时销55通过向一个方向D1的摇动而沿凹槽部70G的凸轮形状进行移动,并移动到标号55C所示的位置。该位置为销55的移动被限制在凹槽部70G中的限制位置,通过将销55移动到限制位置,墨盒70被保持为限制状态,该状态是由于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而使墨盒70向与+Y方向相反的拔取方向(在此为-Y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即,通过使销55位于限制位置,凹槽部70G被手柄部件52的销55锁定,墨盒70成为从安装部20向拔取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保持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盒70的保持状态为墨盒70向安装部20的安装状态,在该安装状态下,手柄部件52使销55产生将墨盒70在凹槽部70G中向上推的施力。即,手柄部件52为以推压的状态与凹槽部70G相抵接的结构,以便能够沿凹槽部70G的凸轮形状可靠地移动。从而,手柄部件52作为可动锁定部发挥功能,同时还作为向第3面施力的第3面施力部件发挥功能。并且,凹槽部70G作为被手柄部件52施力的第3面被施力部发挥功能。
之后,当处于安装状态的墨盒70克服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被再次推入+Y方向的盒保持体22内时,凹槽部70G内的销55解除对墨盒70的移动的限制,墨盒70从限制位置向图11(a)中标号55D所示的位置移动。并且,在向该标号55D所示的位置移动中,若墨盒70的推入被解除,墨盒70被第1施力部件48推回至拔取方向(-Y方向),销55从标号55D所示的位置向标号55E所示的位置移动。进而,随着墨盒70通过第1施力部件48施力而向拔取方向移动,销55在沿形成为凸轮形状的斜面部70L被向下压的同时,在所述斜面部70L上移动,如图11(a)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从标号55E所示的位置返回标号55A所示的初始位置。这样一来,在保持机构中,随着墨盒70的推入动作,销55在初始位置和限制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上是保持机构结构的说明。
墨盒的部件结构
接下来,对墨盒70和加宽墨盒70W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墨盒70在壳体部件73内容纳有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墨水容器80,所述壳体部件73是由+Y方向侧的第1壳体部件71和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第2壳体部件72这两个部件组合起来的。在第1壳体部件71上,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作为+Z方向侧的顶面侧,在+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能够安装电路基板30的倾斜面71K,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71的底面侧设置有凹槽部70G。另外,通过将设置有液体供给口81K的作为供给部件的第1供给部件81装配并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71上,液体供给口81K经由通孔形成部75的通孔75H(参照图21(a)、图22(a))位于第1壳体部件71的+Y方向侧的面,即第1面CS1上,所述通孔形成部75设置在第1壳体部件71上。在第2壳体部件72上,在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即与第1面CS1相对的第2面CS2上粘贴有标签74。通过将所述第2壳体部件72在+Y方向上滑动移动而相对于支撑墨水容器80的第1壳体部件71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墨盒70。
墨水容器80以所谓的墨水包的状态形成,其中,作为容纳室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袋状袋体91的开口侧与第1供给部件81接合,所述墨水容器80的内部为能够容纳墨水的作为液体容纳室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室IS。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体91由作为挠性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膜形成,在与±X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两块矩形薄板状的袋部件92,首先其外周四个边中的三个边熔接起来而形成为袋状。然后,在第1供给部件81被插入已形成的袋开口侧的状态下,通过将开口侧的一边与第1供给部件81熔接在一起,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接合起来使袋体91的内部成为墨水室IS。从而,随着因墨水的流出而造成墨水室IS的容积减小,具有挠性的袋体91以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块袋部件92之间的空隙减小的方式进行变形。
如图13所示,加宽墨盒70W与墨盒70相同,在由+Y方向侧的第1壳体部件71和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第2壳体壳体部件72这两个部件组合起来的壳体部件73内,容纳有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墨水容器80。墨盒70W的第1壳体部件71和第2壳体部件72相对于墨盒70的第1壳体部件71和第2壳体部件72分别为除了宽度不同以外其他均相同的结构。并且,与加大后的宽度相对应,墨水容器80的结构之中袋体91为与墨盒70形状不同的结构。
即,形成墨盒70W的墨水容器80的袋体91,其袋部件92为具有在与+Y方向相交的上下方向上折入的拼接部分92a的、在+Y方向上贯通的筒状。并且,筒状的袋部件92在与其+Y方向侧相反的一侧被熔接而形成袋状之后,剩下的+Y方向侧的开口侧通过熔接与第1供给部件81相接合。因此,墨盒70W的袋体91,在墨水室IS内容纳了墨水的状态下,拼接部分92a伸展而形成较大容积的墨水室IS。另外,随着因墨水的流出而造成墨水室IS的容积减小,由于返回到拼接部分92a被折入的状态从而收缩,因此在±X方向上就以相对的袋体91的袋部件92之间的空隙减小的方式进行变形。
墨水容器的部件结构
接下来,对墨水容器80的部件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墨盒70和墨盒70W,仅袋体91不同,其他部件结构是相同的。
如图14(a)、(b)所示,墨水容器80具有:第1供给部件81,该第1供给部件81上形成有液体供给口81K;以及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该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位于墨水室IS内,该墨水室IS为由与第1供给部件81接合的袋体91所形成的墨水容纳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形成于能够与第1供给部件81连接地构成的第2供给部件61上,并且设置为从向安装部20安装时的±X方向观察相重叠的位置,即互相构成表里关系的位置。
在第2供给部件61中,设置有向墨水室IS注入墨水时的注入口62,以及包围该注入口62的环状肋62a。注入墨水之后,通过袋体91(袋部件92)与环状肋62a接合(熔接),注入口62以阻断与墨水室IS的连通的方式被封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第1供给部件81和第2供给部件61进行说明。此外,参照的附图是省略了袋体91的附图。
如图15(a)、(b)所示,第1供给部件81具有截面为椭圆的柱状的连接部82a;第2供给部件61具有截面为椭圆形状的被连接部63。在将阀体93(单向阀)插入到被连接部63中之后,通过插入连接部82a第1供给部件81和第2供给部件61被连接在一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供给部件81和第2供给部件61在连接部82a和被连接部63之间可装卸地进行连接。
第1供给部件81上形成连接部82a的部分是从+Y方向观察在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船头形状的、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船形形状。该船形形状的侧面为袋体91通过熔接等进行接合的接合面82S。从而,船形形状的部分为与袋体91的接合部82。此外,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接合部82的长边方向为沿铅垂方向的方向。
另外,在接合部82向安装部20的+Y方向侧,第1供给部件81形成有大致矩形板状的基部81A,其以+Y方向为板厚方向,并且以与接合部82的长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为长边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从+Y方向观察基部81A形成为非对称结构。具体而言,相对于长边方向的一端为矩形,另一端形成大致L字形状的L字型部81F。
在第1供给部件81的基部81A中,设置有在其顶端上形成液体供给口81K的筒状流路部85。在形成L字型部81F的另一端侧附近的位置,所述筒状流路部85设置为向基部81A的板厚方向(+Y方向)一侧突出。在所述筒状流路部85上设置有被配合部86,当固定到第1壳体部件71上时,所述被配合部86能够与第1壳体部件71配合,并且在配合时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被配合部86形成于筒状流路部85上沿基部81A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所述被配合部86包括:第1被配合部86A,其具有与基部81A大致平行的板面并且突出;以及第2被配合部,其从第1被配合部86A的顶端向+Y方向侧相对于第1被配合部86A大致呈直角而设置。此外,在第1被配合部86A上以在基部81A侧的本体顶面形成圆柱侧面的方式设置有稍微突出的圆柱86P。
另外,在筒状流路部85上,从形成于顶端的液体供给口81K侧按顺序插入供给口弹簧87、供给口弹簧座88、供给口密封橡胶89。最后,供给口膜94通过熔接等接合到筒状流路部85的顶端。通过所述供给口膜94的接合,液体供给口81K形成密封的状态。并且,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是通过将供给针29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筒状流路部85顶端的液体供给口81K中,使供给口膜94的密封被破坏,同时与供给口密封橡胶89相抵接而阻断墨水流路的供给口弹簧座88以离开供给口密封橡胶89的方式被推入。其结果是,在液体供给口81K中形成墨水能够流动的空隙,墨水从所形成的空隙流入供给针29。
另一方面,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部82连接的第2供给部件61其外形具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2供给部件6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连接侧的形状为:以与接合部82的船形形状的长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为长边方向,并且其长边方向的两端为半圆或者半椭圆的长圆形状。并且,从+Y方向观察,所述第2供给部件61的连接侧的长圆形状为收纳于接合部82的船形形状内的形状。
如图16(a)、(b)所示,在第2供给部件61中,相对位于长方体形状的±X方向两侧的面积最大的两个平面之中,在一个第1平面FS侧形成有过滤室60F,在另一个第2平面DS侧形成有减压室60D。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供给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为形成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共通的部件。
过滤室60F为如图16(a)所示的结构。即,在第2供给部件61的第1平面FS侧设置有第1凹部区域64,其具有第1开口部65,该第1开口部65为+Y方向上较长,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较短的大致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在所述第1凹部区域64的底面上设置有倾斜面64a,其朝向连接部82a所连接的被连接部63侧倾斜。所述倾斜面64a以被连接部63的底面比第1开口部65侧的底面更位于X方向侧的方式倾斜。进而,可透过墨水且抑制异物透过的过滤器66具有以+Y方向为长边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形状。通过将所述过滤器66以堵塞第1凹部区域64的第1开口部65的方式粘贴在第2供给部件61上,形成过滤室60F。即,第1开口部65作为墨水能够通过过滤器66流入的液体流入区域发挥功能,由此第1凹部区域64在第2供给部件61的第1平面FS侧构成过滤室60F。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过滤室60F的第1凹部区域64内,设置有沿+Y方向的肋64b。当过滤器66朝过滤室60F内侧发生变形时,所述肋64b作为与过滤器66相抵接的抵接部发挥功能,从而能够抑制过滤器66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断由纤维材料编织的薄板而形成过滤器66,为了使所编织的纤维材料不会散开,通过使外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尽量使切断面相对于纤维材料的编织方向倾斜。
减压室60D的结构如图16(b)所示。即,在第2供给部件61的第2平面DS侧设置有第2凹部区域67,其具有第2开口部68,该第2开口部68为+Y方向上较长,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较短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在所述第2凹部区域67中,从扫描方向观察,在与第1凹部区域64的倾斜面64a大致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倾斜面67a。该倾斜面67a以与+Y方向相反方向一侧的底面比被连接部63侧的底面更加远离第2开口部68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凹部区域67形成为以±X方向为投影方向的投影面积最大。从该投影方向即±X方向观察,作为过滤室60F发挥功能的第1凹部区域64形成为位于第2凹部区域67内。
并且,在减压气氛中,膜69以堵塞第2开口部68的方式被粘贴在第2供给部件61上,由此,第2凹部区域67形成压力比大气压低的减压空间且为密闭空间。所述膜69具有使溶解在墨水中的气体或者在墨水中产生的气泡能够通过的性质。由此,第2凹部区域67在第2供给部件61的内部,也就是在第2供给部件61的第2平面DS侧构成减压室60D。此外,只要第2凹部区域67是压力比大气压低的减压空间即可,不需要一定是密闭空间。
再者,如图16(a)、(b)所示,在第2供给部件61上设置有多个凸部61A、61B、61C。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1A、61B在与+Y方向相交的第2供给部件61的短边方向(铅垂方向Z)的两端部以隔着过滤器66的方式而形成。其形状为沿第2供给部件6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凸部。从+Y方向观察该凸部时为半圆或者半椭圆的形状。即,凸部61A、61B形成为,形状与第2供给部件61中与第1供给部件81的连接侧的长圆形状中与半圆或者半椭圆大致相同的部分沿+Y方向排列多个延伸。并且,凸部61A、61B、61C的各个凸部之间形成空隙,同时关于凸部61A、61B,各个凸部间的空隙设置有从减压室60D的膜69至过滤室60F的过滤器66的槽61M。
从而,当在±X方向上相对的袋体91的袋部件92之间的空隙变小这样进行变形,使袋部件92与凸部61A、61B、61C接触时,例如在凸部61A、61B中设置在各个凸部之间的槽61M形成为墨水能够通过的空隙。因此,墨水室IS内的墨水能够通过所述槽61M流入过滤器66。
另外,如图17(b)、(c)以及图18(b)所示,通过采用在第2供给部件61两侧的第1平面FS侧和第2平面DS侧分别形成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结构,过滤室60F设置为被减压室60D所包围。即,过滤室60D设置为在±X方向上与减压室60D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的两侧被减压室60D所夹持的位置。这样一来,第2供给部件61采用以下结构:能够在可降低溶解在过滤室60F内的墨水中的气体的比例的位置形成减压室60D。
另外,如图16(a)和图17(a)、(b)、(c)所示,在过滤室60F中形成有倾斜面64a,该倾斜面64a以被连接部63的底面比第1开口部65侧的底面更加位于+X方向侧的方式倾斜。并且,在第1凹部区域64的第1供给部件81侧,设置有墨水流出的墨水流出口64H。从而,在过滤室60F内,形成朝第1供给部件81侧流动的墨水流路。另外,靠近第1供给部件81的下游侧的第1位置处的流路截面积大于第2位置处的流路截面积,所述第2位置位于与第1位置相比远离第1供给部件81的上游侧。通过这种流路,流入到过滤室60F内的墨水能够在压力损失变高的情况受到抑制的状态,即流速变快的情况受到抑制的状态下从液体供给口81K流出。
这样,容纳在墨水室IS内的墨水经由过滤室60F的墨水流出口64H向液体供给口81K流动,所述墨水室IS具有形成于第2供给部件61上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并且流动到液体供给口81K的墨水向供给针29侧流出,之后供给液体喷射头18。
即,如图17(b)和图18(b)中实线箭头所示,从墨水室IS流入过滤室60F的墨水在流入墨水流出口64H之后,通过阀体93流经形成于接合部82上的中继流路82F,并流入与中继流路82F连通的筒状流路部85内。这样,墨水室IS内的墨水经由过滤器66被引导至液体供给口81K。此外,阀体93作为允许墨水从墨水室IS侧向液体供给口81K侧流动,并且限制墨水从液体供给口81K侧向墨水室IS侧逆流的单向阀发挥功能。
如图15(a)、(b)和图19(a)、(b)所示,在通过熔接等与袋体91相接合的接合部82中,在作为接合面82S的船形形状的侧面上,沿长边方向形成有多个槽。在袋体91与接合面82S相接合(熔接)的状态下,设置有多个槽形成的空间83。该空间83为与大气连通的结构,并且是墨水室IS之外的不容纳墨水(不与墨水室IS连通)的非容纳空间的一个例子。
即,如图19(a)、(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供给部件81中,设置有圆筒状的空间84S,该圆筒状的空间84S形成有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84,该连通口84位于基部81A上的与接合部82相反的一侧的板状的部件面81S上。所述圆筒状的空间84S与空间83连通。从而,空间83经由圆筒状的空间84S形成为连通口84与大气连通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状的空间84S中,在圆筒侧面的连通口84侧并且在沿基部81A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和深度的侧壁槽84M。因此,连通口84的形状就从圆形变为相对的一部分圆弧向外侧膨胀而变形的多边形形状。进而,在第1供给部件81的部件面81S中,设置有台阶部81D,其形成连通口84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81D从部件面81S向与接合部82相反的一侧的外方突出,并且形成于沿基部81A的短边部分的方向上。
另外,在墨盒70(70W)安装到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安装了墨水容器80的状态下,台阶部81D位于连通口84的重力方向侧,并且在沿±X的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并且,台阶部81D沿铅垂方向的宽度,即凸部的宽度W1形成为比连通口84沿铅垂方向的宽度W2窄。
同样,在墨盒70(70W)安装到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安装了墨水容器80的状态下,连通口84位于液体供给口81K的+Z方向侧。另外,基部81A上形成于与接合部82相反一侧的连通口84在第1供给部件81中位于向安装部20的+Y方向侧。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所带来的作用,按照顺序对墨水容器80的作用、墨盒70、70W组装的作用以及墨盒70、70W向安装部20安装的作用进行说明。
墨水容器的作用
如图19(a)所示,在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部82中,通过设置与大气连通的空间83,就能够在熔接袋体91时使空气向空间83逃逸,从而使空气不会被封闭在熔接面,所述空间83为墨水室IS之外的不容纳墨水的空间的一个例子。
另外,通过使连通口84的形状为多边形形状而不是圆形,来抑制连通口84容易被例如圆棒等堵塞的情况。另外,通过在形成连通口84的基部81A的部件面81S上设置的宽度窄的台阶部81D,在连通口84上形成至少一级台阶。从而,即使在例如连通口84被片状部件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所形成的台阶来抑制连通口84被堵塞的情况。进而,由于连通口84位于液体供给口81K的+Z方向侧,所以从液体供给口81K漏出的墨水流入连通口84的概率变低。另外,由于连通口84在第1供给部件81上位于向安装部20的+Y方向侧,所以在将墨水容器80(墨盒70(70W))安装到打印机11的状态下,连通口84因从打印机11外部进入的异物而被堵塞的概率变低。
另外,如图20(a)、(b)所示,在将墨盒70(70W)安装到安装部20的状态下,墨水容器80的第2供给部件61的第1平面FS(第2平面DS)的垂线方向为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X方向)。并且,在墨水室IS中,如图20(a)中细虚线所示,粘贴过滤器66的大致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过滤室60F的开口形状以在+Y方向上较长而在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铅垂方向)上较短的状态进行配置。此外,在图20(a)、(b)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袋体91(袋部件92),仅图示其轮廓线。
从而,当随着墨水室IS内的墨水从液体供给口81K流出其液量减少时,如图20(b)中双点划线所示,因袋部件92间变窄,袋体91以墨水较多残留在墨水室IS内的重力方向侧的状态进行变形。即,如图20(a)中单点划线所示,袋部件92互相接触的接触位置CP逐渐从+Z方向侧向-Z方向侧(重力方向侧)移动。
作为墨水向过滤室60F的流入区域的第1开口部65,较之于铅垂方向在与铅垂方向相交的+Y方向侧更长。从而,与第1开口部65在铅垂方向较长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随着液量的减少而变形(接触位置CP向重力方向移动)的袋体91(袋部件92)直至其覆盖第1开口部65为止所流出的墨水量。另外,当袋部件92在所述接触位置CP与多个凸部61A接触时,墨水室IS内的墨水能够经由设置在凸部61A之间的空隙从减压室60D侧流入过滤室60F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供给部件61与第1开口部65的形状相对应,形成为在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长度较长,所以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说明,但是能够在墨水室IS内使第2供给部件61靠近重力方向侧进行配置。其结果是,能够增加随着墨水从墨水室IS流出而发生变形的袋体91(袋部件92)直至其覆盖第1开口部65为止所流出的墨水的液量。
另外,墨水进一步流出时,如图20(b)中虚线所示,使袋部件92的间隔变得更窄地进行了变形的袋体91与第2供给部件61的第1平面FS相接触。在该接触状态下,当袋部件92不仅与多个凸部61A而且与凸部61B、61C接触的情况下,位于墨水室IS内重力方向侧的墨水能够经由设置在所述凸部61B、61C之间的空隙流入过滤室60F中。
另外,在图20(a)中,如粗虚线和细虚线所示,从+X方向上观察,过滤室60F的第1开口部65以重叠在减压室60D的第2开口部68内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当气体溶解在流入过滤室60F的墨水中时,能够容易地使溶解的气体经由位于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之间的第2供给部件61的部件部分,即形成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通用部件部分向减压室60D移动。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第2供给部件61,至少其通用部件部分由透气性高的树脂材料形成。
墨盒组装的作用
如图21(a)、(b)(c)和图22(a)、(b)、(c)所示,在将第1壳体部件71和第2壳体部件72组合起来进行装配之前,墨盒70(70W)以墨水容器80安装并定位在第1壳体部件71上的状态被支撑。
首先,如图21(a)和图22(a)所示,在第1壳体部件71中设置有通孔形成部75,该通孔形成部75上形成有通孔75H,设置在第1供给部件81上的筒状流路部85能够与被配合部86一起插入该通孔75H。通孔形成部75具有凹部,其从第1面CS1上凹陷为大致锁孔的形状,通孔75H在所述凹部中形成于底壁上,该底壁在与第1面CS1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并且,在所形成的通孔75H的周围的底壁上,设置有支撑部76,在该支撑部76中,在与第1供给部件81(筒状流路部85)插入侧,即第1面CS1侧相反一侧,设置有抵接部76A,其与所插入的第1供给部件81的基部81A相抵接。
接着,如图21(b)和图22(b)所示,设置在第1供给部件81上的筒状流路部85和被配合部86一起通过通孔75H插入第1壳体部件71的通孔形成部75中。即,通孔75H以筒状流路部85和被配合部86能够通过的形状开口。当插入时,墨水容器80的插入姿态是与第1壳体部件71的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为接合部82的长边方向。顺便提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壳体部件71的长边方向成90度角。并且,这时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根据非对称形状的基部81A来识别插入姿态。
另外,在将第1供给部件81插入直至基部81A与第1壳体部件71的抵接部76A相抵接的状态下,从与插入方向相交(在此为垂直)的方向观察,被配合部86的第1被配合部86A和通孔形成部75的支撑部76设置在不重叠的位置。
接着如图21(c)和图22(c)所示,使第1供给部件81在与抵接部76A相抵接的状态下,以筒状流路部85为中心以插入方向为轴线方向进行旋转,其中,所述第1供给部件81的筒状流路部85插入第1壳体部件71(通孔形成部75)的通孔75H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筒状流路部85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观察,使第1供给部件8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通过该旋转,第1供给部件81的基部81A的长边方向为沿第1壳体部件71的长边方向的方向,并且从插入方向观察第1被配合部86A向与支撑部76重叠的配合位置移动。其结果是,墨水容器80通过第1被配合部86A与支撑部76的配合来限制筒状流路部85向通孔形成部75的插入方向及其反方向的移动,由此,墨水容器80在沿其插入方向的移动受到约束的定位状态下安装并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71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墨水容器80以定位在第1壳体部件71上的状态被支撑的状态下,筒状流路部85的第1被配合部86A通过向基部81A侧突出的圆柱86P,以在插入方向上没有空隙的状态与通孔形成部75的支撑部76相配合。在这一点上,支撑部76作为与第1供给部件81配合的配合部发挥功能,以便限制所述第1供给部件81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进而,如图21(c)和图22(c)所示,设置有锁定部,在将墨水容器80安装到第1壳体部件71上的状态下,锁定部通过将其锁定在第1供给部件81上,在筒状流路部85的第1被配合部86A与支撑部76相配合的状态下限制筒状流路部85的旋转。具体而言,在第1壳体部件71中,在设置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1供给部件81上的L字型部81F的旋转轨迹内,作为锁定部设置有向安装的第1供给部件81侧突出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
通过与L字型部81F的旋转方向侧相抵接,第1突起部71A作为锁定部发挥功能,所述L字型部在墨水容器80向第1壳体部件71安装时的旋转方向侧旋转移动,所述锁定部在旋转方向侧锁定第1供给部件81。另一方面,通过在与墨水容器80向第1壳体部件71安装时的旋转方向侧相反的旋转方向上与L字型部81F相抵接,第2突起部71B作为锁定部发挥功能,该锁定部在第1供给部件81的相反旋转方向侧进行锁定。另外,L字型部81作为被锁定部发挥功能。
因此,如图23所示,在将墨水容器80(第1供给部件8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安装在第1壳体部件71中时,在其旋转过程中,L字型部81F被形成为如图23中双点划线所示发生变形。即,L字型部81F形成为,形成于该L字型部81F的旋转方向后侧的爪部81Fa在其旋转过程中与第2突起部71B相配合,并且在所述爪部81Fa随着旋转而暂且发生变形之后,在与第2突起部71B的配合被解除的时刻其变形恢复并锁定在第2突起部71B上。从而,当使用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墨水容器80而将其安装到第1壳体部件71上时,根据爪部81Fa的变形恢复时所产生的旋转力的变化,能够容易地识别已旋转到安装位置的状态。此外,优选的是,爪部81Fa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墨水容器80从第1壳体部件71上拆卸下来。即,通过使与第2突起部71B处于锁定状态的爪部81Fa如图23中双点划线所示发生变形而解除与第2突起部71B的锁定状态,并且将墨水容器80(第1供给部件8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就能够将墨水容器80从第1壳体部件71上拆卸下来。
墨盒向安装部安装的作用
下面对安装部20的盒保持体22内所插入的四个墨盒70之中,在盒保持体22上±X方向的最负侧的位置插入加宽墨盒70W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不论是插入在其他位置的三个墨盒70还是插入在盒保持体22上±X方向的最负侧的位置的墨盒70W,安装部20的作用都相同。
如图24所示,通过将墨盒70W从盒保持体22的开口侧插入到插入引导部27C之间,第3面CS3(底面)的+Y方向侧成为载置于底面部件28的下导肋28A(圆弧状肋28R)上的状态,所述插入引导部27C被突出设置在盒保持体22的顶面部件27上。从而,在开始插入时的状态下,墨盒70W的第5面CS5和第6面CS6设置为通过盒保持体22的插入引导部27C进行引导的引导壁部,用于确定墨盒70W在±X方向上的大致位置。此外,为了便于插入墨盒70(70W),在插入引导部27C和插入的墨盒70W的第5面CS5之间设置空隙,或者在插入引导部27C和第6面CS6之间设置空隙。
另外,在开始插入时的状态下,墨盒70W的上侧凸部70E和下侧凸部70D分别与盒保持体22的上导肋27A和下导肋28A在±X方向上处于尚未相对的位置。另外,设置在第3面上的四个突起部70P为未插入盒保持体22的状态。从而,墨盒70W在安装部20上尚未进行确切的定位动作,处于位置不稳定的状态。此外,由于容纳在墨水容器80中的墨水重量等,而使得与插入方向(+Y方向)相反方向(-Y方向)侧变为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的状态的概率升高,因此在图24中墨盒70W被图示为成为这种倾斜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25所示,在墨盒70W从如图2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开始插入的状态进一步推入的插入中间状态下,通过下导肋28A的圆弧状肋28R对墨盒70W进行引导并定位。即,随着墨盒70W进一步的推入,下导肋28A的圆弧状肋28R进入到形成于第3面CS3(底面)上的下侧凸部70D之间。通过圆弧状肋28R的进入,作为墨盒70W底面的第3面CS3侧变为其+Y方向侧与底面部件28的下导肋28A在±X方向上相对的状态。另外,上侧凸部70E(内侧凸部70Ea)也成为与上导肋27A相对的位置,墨盒70W在作为底面的第3面CS3侧和作为顶面的第4面CS4侧这两侧,±X方向上的位置受到限制。其结果是,墨盒70W成为在安装部20的±X方向上大致定位的状态。
此外,在该插入中间状态下,通过将盒保持体22的引导部27B插入到设置在墨盒70W上的凹槽70H中,来规避墨盒70W向安装部20的安装受到妨碍的情况(参照图28(c))。另外,在墨盒70W的第3面CS3上设置在第2面CS2侧的连接肋70R与盒保持体22的下导肋28A的圆弧状肋28R不会抵接地在+Y方向上分离,因此不会妨碍墨盒70W向安装部20的安装(参照图28(b)、图29(b))。
接着,如图26所示,通过将墨盒70W从图2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插入中间状态进行推入,移动体41向+Y方向移动,供给针29插入液体供给口81K(参照图9(a))。另外,安装部20侧的第2电极34与墨盒70侧的第1电极35(参照图9(a))成为相抵接而电连接的安装状态。
如图27所示,在到达安装状态时向+Y方向移动的墨盒70W通过在±X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下侧凸部70D和下导肋28A,以及上侧凸部70E和上导肋27A,一边维持在安装部20的±X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一边移动。另外,当移动时,在插入中间状态下,设置在墨盒70W的第3面CS3上的四个突起部70P之中,位于+Y方向侧的两个突起部70P成为与带状轨面28C相接触并滑动的状态。进而,在安装状态以及直至安装状态的移动中,设置在墨盒70W的第3面CS3上的四个突起部70P之中,位于与+Y方向侧相反一侧的两个突起部70P如图27所示成为与带状轨面28C相接触的状态或者相接触并滑动的状态。
其结果是,通过至少两个突起部70P一边与带状轨面28C相接触一边滑动,墨盒70W在不仅以+Y方向为轴线的旋转,而且以±X方向为轴线的旋转受到抑制的稳定状态下进行移动。另外,在安装状态下,通过在±X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的两个突起部70P和带状轨面28C的接触,而成为以+Y方向为轴线的旋转受到抑制的稳定状态。
另外,如图26所示,当墨盒70W处于安装状态时,其通过设置在第3面CS3上的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相配合而在+Y方向上进行定位。当进行该定位时,墨盒70W受到从手柄部件52向+Z方向(重力反方向)侧,即上侧的施力。因此,有时候墨盒70的+Y方向侧成为通过手柄部件52的施力而向上方升起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位于+Y方向侧的两个突起部70P成为从带状轨面28C离开的状态,如图27所示,墨盒70W也能够通过在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侧与带状轨面28C相接的两个突起部70P,来维持以±X方向为轴线的旋转受到抑制的稳定状态。由此,由于设置在第1面CS1上的液体供给口81K相对于供给针29的位置偏移受到抑制,因此能够稳定地将供给针29插入到液体供给口81K中。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凹槽部70G和手柄部件52的配合,当墨盒70W被锁定在安装部20上时,墨盒70W以向±X方向的移动受到约束的没有空隙的状态得以定位。
即,如图28(a)、(b)、(c)所示,首先,在墨盒70W被推入到手柄部件52的销55与凹槽部70G开始配合的位置的状态下,下导肋28A的肋部28T开始与形成于墨盒70W的下侧内壁70B上的下凸壁部70DT进行配合。另外,上导肋27A的肋部27T开始与形成于墨盒70W的上侧内壁70A上的上凸壁部70ET进行配合。换言之,下导肋28A的肋部28T、下凸壁部70DT分别形成于成为开始这种配合的状态的位置。
通过这样开始进行配合,墨盒70W就成为下导肋28A的肋部28T与下凸壁部70DT之间的±X方向上的空隙(暂时称为下侧空隙),以及上导肋27A的肋部27T与上凸壁部70ET之间的±X方向上的空隙(暂时称为上侧空隙)均为无空隙的状态。或者,下侧空隙和上侧空隙可以分别小于下导肋24A与下侧内壁70B之间的空隙和上导肋27A与上侧内壁70A之间的空隙。另外,在没有空隙的状态下,也可以在下导肋28A的肋部28T与下凸壁部70DT之间,或者上导肋27A的肋部27T与上凸壁部70ET之间,以相互产生推力的状态进行配合。
这样一来,通过使插入安装部20的墨盒70W为在±X方向上没有空隙的状态,凹槽部70G与作为可动锁定部的手柄部件52位置精确地进行配合。从而,手柄部件52沿形成于凹槽部70G上的凸轮形状顺利地移动。此外,在图28(a)、(b)、(c)所示的状态下,尚未将供给针29插入液体供给口中,并且第1电极35和第2电极34尚未进行电连接。
接下来,如图29(a)、(b)、(c)所示,所插入的墨盒70W相对于安装部20被推入到+Y方向最内侧的最深位置。即,将手柄部件52的销55推入到凹槽部70G中,使其位置为图11(a)中标号55B的位置。在这样被推入的状态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向+Y方向移动了的下凸壁部70DT相对于下导肋28A的肋部28T维持配合状态。即,下凸壁部70DT在维持与肋部28T配合的范围内向+Y方向相对地移动。另外,上导肋27A的肋部27T也维持与形成于墨盒70W的上侧内壁70A上的上凸壁部70ET的配合。换言之,下导肋28A的肋部28T、下凸壁部70DT、上导肋27A的肋部27T以及上凸壁部70ET分别形成维持这种配合的预定的长度。
通过像这样维持配合,墨盒70W维持在±X方向没有空隙的状态向+Y方向移动,因此手柄部件52与凹槽部70G配合,该凹槽部70G抑制了随着插入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并且,这时,供给针29与液体供给口81K的位置偏移受到抑制而被插入,同时第1电极35相对于第2电极34的位置偏移受到抑制而被连接。
另外,当将供给针29插入液体供给口81K时,随着墨盒70W的移动,移动体41被推向+Y方向,由此第1施力部件48(参照图10(b))被压缩,第1施力部件48对墨盒70W施力。从而,使用者通过将墨盒70W的第2面CS2推向标记MK(参照图8(e)),一边克服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一边抑制使其不会发生以底面侧为支点的旋转,同时能够稳定地将墨盒70W推向+Y方向,所述标记MK表示第2面CS2上的标签74所显示的推压位置。
接下来,如图30(a)、(b)、(c)所示,通过对移动至最深位置的墨盒70W解除向+Y方向的推入,墨盒70W因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被推回至拔取方向。由此,通过将手柄部件52的销55在凹槽部70G中向限制位置(参照图11(a)、标号55C)移动,墨盒70W就成为以不会从盒保持体22上脱落的方式被手柄部件52所锁定的安装位置。从而,即使在下导肋28A的肋部28T和下凸壁部70ET之间产生推力,或者在上导肋27A的肋部27T和上凸壁部70ET之间产生推力,第1施力部件48也能够以克服这些推力使墨盒70W移动的方式来设定施力。
在墨盒70W从最深位置向安装位置的移动中,向拔取方向移动的下凸壁部70DT相对于下导肋28A的肋部28T维持配合状态。另外,上导肋27A的肋部27T也维持与形成于墨盒70W的上侧内壁70A上的上凸壁部70ET的配合。当然,第1电极35和第2电极34维持抵接状态。另外,在墨盒70W的安装位置,维持供给针29相对于液体供给口81K已插入的状态。
这样一来,当墨盒70W的上凸壁部70ET和下凸壁部70DT通过凹槽部70G与作为可动锁定部的手柄部件52相配合而被锁定时,在安装部20中,所述上凸壁部70ET和下凸壁部70DT作为定位部发挥功能,该定位部分别通过上导肋27A的肋部27T和下导肋28A的肋部28T进行定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墨盒70W被安装在安装部20上时,作为定位部发挥功能的上凸壁部70ET和下凸壁部70DT分别设置成隔着上导肋27A和下导肋28A而位于两侧,并在与插入方向(+Y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对墨盒70W进行定位。
另外,通过使处于安装位置的墨盒70W再次克服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并推向+Y方向侧,墨盒70W再次向图29(a)、(b)、(c)所示最深位置移动。通过向该最深位置的移动,这次解除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的销55的配合状态,墨盒70W并通过第1施力部件48的施力而经由移动体41被推回到使用者能够拔取的位置。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1)由于在墨水室IS内同时具备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因此能够抑制包括气泡(气体)或气泡以外的异物(污物或灰尘等)的墨水经由液体供给口81K从墨水室IS流出。
(2)由于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至少一部分由共通部件形成,因此能够将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形成在相邻接的位置。从而,通过邻接的减压室60D,使气体从流入过滤室60F的墨水中逸出的概率增大。另外,通过用共通部件形成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能够使整体的容积形成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墨水室IS中可容纳的墨水液量的减少。
(3)通过在过滤室60F的投影面积最大的方向上重叠减压室60D,能够容易且高效地使过滤室60F内的气泡(气体)向减压室60D流动。
(4)在墨水室IS内,能够使第1开口部65位于铅垂方向的重力方向侧。从而,由于从液体供给口81K流出而减少的墨水容器80内的墨水被物理地残留在重力方向侧,所以墨水能够经由位于重力方向侧的第1开口部65容易地流入过滤室60F。
(5)能够更换构成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部件。从而,例如在制造墨水容器80时,能够根据需要更换这些部件。另外,例如能够变更过滤室60F的过滤器66。
(6)能够使墨水在由凸部61A、61B、61C形成的空隙中流动并引导至过滤室60F,以使墨水不残留于墨水室IS内。
(7)由于在过滤室60F中通过肋64b对过滤器66的变形进行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室60F的减小,并且能够抑制变形引起的过滤器66的损坏。
(8)在过滤室60F中,由于向第1供给部件81侧流出的墨水的流速减慢,因此能够使墨水容易地向液体供给口81K流动。
(9)通过由第2供给部件61构成的减压室60D,使气体从过滤室60F内的墨水中逸出,因此能够抑制包含污物或者气泡(气体)的墨水从墨水室IS流出。
(10)由于在袋体91和第1供给部件81接合时空气逃逸到空间83中,并且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因此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
(11)由于抑制了连通口84容易被圆棒等堵塞的情况,因此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从而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接合部82)的接合(熔接)被剥离的情况。
(12)由于抑制了连通口84被薄片等堵塞的情况,因此在袋体91和第1供给部件81接合时空气逃逸到空间83中,并且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从而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
(13)由于附着在台阶部81D上的异物等位于比连通口84更靠近重力方向侧的位置,因此抑制了连通口84被堵塞的情况。其结果是,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从而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
(14)由于能够通过台阶部81D的台阶较高概率地抑制连通口84被堵塞的情况,因此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从而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
(15)由于能够抑制位于液体供给口81K的+Z方向侧的连通口84被从液体供给口81K漏出的墨水堵塞的情况,因此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从而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
(16)由于在安装到打印机11的状态下连通口84被隐藏,因此抑制了连通口84被堵塞的情况。其结果是,通过连通口84抑制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空间83内的空气膨胀,从而能够抑制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
(17)墨盒70(70W)能够具备抑制了袋体91与第1供给部件81的接合被剥离的情况的墨水容器80。
(18)在插入第1壳体部件71的通孔75H的状态下,以插入方向(+Y方向)为轴线,通过将第1供给部件81的筒状流路部85进行旋转,墨水容器80与第1壳体部件71配合而被定位。从而,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并且,较少的工序)使墨水容器80的第1供给部件81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71以定位状态进行支撑。其结果是,即使施加下落等所造成的撞击,也能够获得墨水容器80的移动受到抑制的墨盒70(70W)。
(19)在筒状流路部85与通孔形成部75以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方式进行配合的状态下,第1供给部件81被限制旋转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进行锁定,因此能够维持第1供给部件81相对于第1壳体部71在定位状态下被支撑的状态。
(20)通过爪部81Fa的变形使第1供给部件81的L字型部81F锁定在第1壳体部件71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上的状态是可识别的,因此能够使第1供给部件81可靠地成为被第1壳体部件71支撑的状态。
(21)当将第1供给部件安装到第1壳体部件71上时,由于旋转角度为90度,因此作为参考位置易于被掌握并且容易装配。
(22)在第1供给部件81被第1壳体部件71支撑的状态下,通过筒状流路部85的被配合部86相对于通孔形成部75的支撑部76的配合状态,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1供给部件81的脱落被得以抑制,因此第1供给部件81能够处于被第1壳体部件71牢固地定位支撑的状态。
(23)在筒状流路部85向+Y方向的移动受到约束的状态下,通过旋转第1供给部件81,就能够使第1供给部件81容易且可靠地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71上。
(24)当使第1供给部件81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71上时,能够抑制将筒状流路部85插入通孔75H时第1供给部件81的插入姿态发生差错。
(25)在安装到安装部20的状态下,由于通过凸部70C在多个部位对墨盒70(70W)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使墨盒70(70W)以稳定的状态安装到安装部20上,所述凸部70C设置在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对的各个面侧。
(26)在安装部20中,既能抑制在铅垂方向上被向上方施力的墨盒70(70W)的倾斜又能对其进行定位。
(27)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由于墨盒70(70W)以+Y方向为轴线的旋转被抑制,因此液体供给口81K的位置偏离被抑制,墨盒70(70W)能够以稳定状态被安装。
(28)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由于电路基板30的第1电极35的倾斜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第1电极35相对于安装部20的位置发生偏离。从而,能够稳定地存储从打印机11侧发送来的有关墨水的信息。
(29)当为了进行电连接而对第1电极35施力的情况下,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通过倾斜使其产生向拔取方向的施力,因此能够稳定地从安装部20拔取墨盒70(70W)。
(30)在向安装部20安装时,抑制了由向拔取方向的施力所产生的以墨盒70(70W)的底面(第3面CS3)侧为支点的旋转,因此能够使墨盒70(70W)以稳定的状态安装在安装部20中。
(31)当墨盒70(70W)被插入安装部20时,凸部70C的下侧凸部70D大致定位墨盒70(70W),同时由凸部70C的突起部70P对安装在安装部20上的墨盒70(70W)更加精确地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使墨盒70(70W)以稳定的状态安装在安装部20上。
(32)以第2面CS2侧为插入侧将墨盒70(70W)逆向插入安装部20的情况,与以第1面CS1侧为插入侧将墨盒70(70W)正确地插入到安装部20中的情况相比,连接肋70R进一步深入到安装部20的内部。从而,在墨盒70(70W)逆向插入到安装部20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与连接肋70R配合的圆弧状肋28R,能够抑制墨盒70(70W)被误插入到安装部20中。
(33)当凹槽部70G在安装部20中被手柄部件52锁定而安装时,墨盒70(70W)被定位,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墨盒70(70W)向安装部20的安装动作,并且在安装完成时可靠地将墨盒70(70W)锁定在安装部20上。
(34)当将墨盒70(70W)插入安装部20进行安装时,由于限制了墨盒70(70W)在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旋转,因此当安装墨盒70(70W)时,凹槽部70G相对于手柄部件52可靠地进行配合。
(35)通过下侧凸部70D的下侧内壁70B与下导肋28A的肋侧面28S相对,墨盒70(70W)被引导,通过设置在下侧凸部70D上的下凸壁部70DT,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可靠地配合,并且被手柄部件52可靠地锁定。
(36)由于墨盒70(70W)的上凸壁部70ET和下凸壁部70DT分别位于上导肋27A和下导肋28A的两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墨盒70(70W)在安装部20上进行定位。
(37)由于抑制了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的位置偏离,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的锁定。
(38)由于墨盒70(70W)的电连接部设置在由一对上凸壁部70ET所夹持的面的延长区域R4中,因此通过定位在上凸壁部70ET上,能够可靠地与打印机11侧的电连接部的进行电连接。
(39)由于液体供给口81K也通过上凸壁部70ET和下凸壁部70DT在位置偏离得以抑制的状态下被定位,因此能够可靠地与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的供给针29连接。
(40)当将墨盒79(70W)插入安装部20时,由于能够以被插入引导部27C引导的方式进行插入,因此相对于安装部20能够将墨盒70(70W)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41)由于上侧凸部70E和下侧凸部70D分别被上导肋27A和下导肋28A引导,并且引导部27B插入到凹槽70H中,因此当将加宽墨盒70W插入到安装部20中时,能够容易地将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42)当插入加宽墨盒70W时,由于很难以与第4面CS4不同的侧面作为上导肋27A或引导部27B侧进行插入,因此能够抑制墨盒70W被误插入到安装部20中,所述第4面CS4为设置了上侧凸部70E和凹槽70H的一个侧面。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过滤室60F中不一定设置以下的倾斜面64a:该倾斜面64a的靠近墨水流出口64H的第1位置处的流路截面积大于与第1位置相比远离墨水流出口64H的第2位置处的流路截面积。例如,当没有必要减慢从过滤室60F流出的墨水的流动时,过滤室60F也可以是没有倾斜面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过滤室60F中不一定设置以下的肋64b:该肋64b构成与发生变形的过滤器66的抵接部。例如,当过滤器66的变形较小时,或者即使发生变形过滤器66也不会从第2供给部件61剥离而使第1开口部65开放,并能够维持过滤室60F的功能时,则不需要肋64b。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第2供给部件61中,可以具备凸部64A、64B、64C中的至少一个凸部。另外,所具备的一个凸部还可以是形成一个突起而不是多个突起的凸部。或者,例如,即使墨水室IS内的墨水量减少袋体91也未发生变形时,或者变形较小时,由于袋部件92与第2供给部件61相抵接的概率较低,因此不一定具备凸部64A、64B、64C。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例如,当第2供给部件61不需要更换时,通过使第2供给部件61与第1供给部件81(接合部82)一体形成等,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不一定是相对于第1供给部件81可装卸地进行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第1开口部65的铅垂方向的长度不一定小于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的长度,所述第1开口部65使墨水能够经由过滤器66流入过滤室60F。例如,与袋体91的形状相对应,既可以使第1开口部65为正方形,也可以是铅垂方向较长的矩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使过滤室60F的投影面积最大的投影方向上,减压室60D也可以形成为其至少一部分与过滤室60F重叠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不一定由共通部件形成。例如,可以将第2供给部件61在扫描方向(厚度方向)上分割成两个部件,并在被分割的两个第2供给部件61中的一个部件上形成过滤室60F,在另一个部件上形成减压室60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形成减压室60D的第2供给部件61不一定形成于能够使溶解在过滤室60F内的墨水中的气体比例降低的位置。例如,在墨水室IS内,在流入过滤室60F的墨水中气体溶解的概率较低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例如,当容纳在墨水室IS内的墨水为含有污物或者溶入的气体较少的墨水时,不一定具备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以下将参照附图对该变形例中的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31(a)、(b)所示,本变形例的墨水容器80通过形成液体供给口81K的第1供给部件81和与该第1供给部件81接合的袋体91来形成作为墨水容纳空间的墨水室IS。然后,在接合部82的墨水室IS侧,设置有注入墨水时的注入口62,并且连接有内部具备作为单向阀的阀体93的第2供给部件61H。从而,第2供给部件61H大致为从本实施方式的第2供给部件61截断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形成部件部分的形状。通过形成该形状,不必改变第1供给部件81的形状,就能够容易地形成不具备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墨水容器80。换言之,能够根据容纳的墨水的种类,容易地制造出具有相同形状,并且具备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墨水容器80以及不具备过滤室60F和减压室60D的墨水容器8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连通口84向大气开放并且被薄片等覆盖的概率较低的情况下,在第1供给部件81中,连通口84不一定位于向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的+Y方向侧。例如,也可以在基部81A的侧面上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安装到安装部20的状态下,连通口84可以不一定位于比液体供给口81K更靠铅垂方向的重力反方向侧(+Z方向侧)。例如,即使墨水从液体供给口81K漏出,在墨水不会流向基部81A的结构等的情况下,连通口84可以设置在基部81A的部件面81S的任何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台阶部81D沿铅垂方向的宽度W1既可以与连通口84沿铅垂方向的宽度W2相同,也可以比宽度W2宽。例如,在台阶部81D的重力反方向侧(+Z方向侧),以位于连通口84的宽度W2内的方式形成台阶部81D,这样就能够在连通口84处形成至少两处台阶,因此能够抑制连通口84被堵塞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安装到安装部20的状态下,台阶部81D可以不一定位于连通口84的铅垂方向的重力方向侧。例如,当异物等附着在台阶部81D上的概率较低时,可以使台阶部81D位于连通口84的重力反方向侧(+Z方向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在第1供给部件81中,在形成连通口84的部件面81S上,可以不设置台阶部81D,该台阶部81D在连通口84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部件面81S的垂线方向的台阶。例如,当连通口84被堵塞的概率较低时,也可以不设置台阶部81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第1供给部件81的台阶部81D也可以是设置在部件面81S上的槽。
例如,如图32(a)、(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第1供给部件81中,在基部81A的部件面81S上,作为台阶部81Da形成有凹槽,使其横切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84。从而,台阶部81Da与圆筒状的空间84S连通。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台阶部81Da的凹槽延伸设置至基部81A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即使设置连通口84的部件面81S被覆盖,也能够通过基部81A的侧端开口,从而维持连通口84向大气开放。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80中,连通口84的形状并不限于多边形。例如,既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或者,还可以是与接合部82相同的船形形状。只要是能够降低连通口84被堵塞的可能性的形状,任何形状均能够采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从向第1壳体部件71的插入方向观察,墨水容器80的第1供给部件81可以不一定形成为非对称的形状。例如,在筒状流路部85形成于基部81A的中心的情况下,由于不必识别将筒状流路部85插入通孔75H时的第1供给部件81的插入姿态,因此即使基部81A形成为对称的形状也是可以的。另外,在在第1供给部件81或者基部81A设置有成型时的浇口(gate)或着色部等能够识别将筒状流路部85插入通孔75H时的第1供给部件81的插入姿态的形状或标识的情况下,基部81A也可以是对称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通孔形成部75H中,可以不一定设置抵接部76A,该抵接部76A能够在筒状流路部85的插入方向上与基部81A抵接。例如,通过在筒状流路部85上设置表示其插入量的记号,并在将筒状流路部85插入至所述记号的状态下,旋转第1供给部件81,就能够使第1供给部件81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71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筒状流路部85中,可以不一定设置被配合部86,该被配合部86限制第1供给部件81朝与向通孔75H的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例如,在筒状流路部85插入通孔75H之后而被旋转的状态下,当通过除了筒状流路部85以外的第1供给部件81的部分,第1供给部件81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71向与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而被支撑的情况下,则不必在筒状流路部85上设置被配合部86。此外,这时,优选的是,与设置在通孔形成部85上的被配合部86进行配合的配合部也可以形成于第1壳体部件71上除了支撑部76以外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作为锁定部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也可以不一定使从筒状流路部85插入通孔75H的位置旋转90度的位置就是第1供给部件81锁定在锁定部上的位置。例如,只要是将第1供给部件81安装到第1壳体部件71上时,作为易于掌握的参考位置的角度即可,例如可以是30度、40度或60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当第1供给部件81被锁定在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上时,不一定具有形成能够变形的爪部81Fa的L字型部81F。例如,L字型部81F可以不发生变形,而第2突起部71B可以以脱离L字型部81F的旋转轨迹内的方式发生变形(弹性形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第1壳体部件71中,也可以不设置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它们通过锁定第1供给部件81,在筒状流路部85已配合的状态下,限制该筒状流路部85的旋转。例如,通过被配合部86上的第2被配合部86B与通孔形成部75的配合来限制筒状流路部85的旋转的结构,由此就能够维持第1供给部81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71上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设置在第3面CS3上的作为第2凸部的连接肋70R可以不一定设置为构成第2面CS2的一部分。关于该变形例,以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33(a)所示,可以在墨盒70W(70)的第3面CS3上,形成连接肋70Ra作为第2凸部,所述连接肋70Ra用于在第2面CS2侧的位置连接一对下侧凸部70D。根据该结构,在从第2面CS2侧观察时,在墨盒70W(70)中的第2面CS2的底面侧形成矩形的缺口部。从而,由于使用者能够通过该缺口部容易地识别底面和顶面,因此抑制了将墨盒70W(70)误插入到安装部20中。
或者,如图33(b)所示,可以在墨盒70(70W)的第3面CS3上,作为第2凸部可以形成圆形凸起70Rb,而不是连接肋70Ra,所述圆形凸起70Rb在第2面CS2侧的位置以圆柱形状突出。根据该结构,在从第2面CS2侧观察时,在墨盒70(70W)中的第2面CS2的底面侧形成矩形的缺口部。因此,由于使用者能够通过该缺口部容易地识别底面和顶面,因此抑制了将墨盒70(70W)误插入到安装部20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凸部70C可以不一定由向+Y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下侧凸部70D和设置在该下侧凸部70D上的突起部70P构成。例如,可以通过缩短+Y方向上的长度来形成下侧凸部70D,使其作为凸部发挥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第1面被施力部在第1面CS1中可以不位于与第4面CS4相比更靠近第3面CS3的位置。相反,既可以位于靠近第4面CS4的位置,也可以位于距离第3面CS3和第4面CS4适当距离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电路基板30可以不必相对于向安装部20的+Y方向倾斜。例如,可以相对于+Y方向为垂直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向安装部20的+Y方向观察,设置在电路基板30上的作为电连接部的第1电极35可以不一定位于凸部70C之间。优选的是,第1电极35可以依照安装部20上的第2电极34的位置进行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向安装部20的+Y方向观察,液体供给口81K不一定位于凸部70C之间。优选的是,可以依照安装部20上的供给针29的位置进行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设置在第3面CS3上的凸部70C可以不一定位于比作为第3面被施力部的凹槽部70G更靠近第2面CS2侧的位置。例如,当凹槽部70G的位置被设置在第3面CS3中的第2面CS2侧时,优选的是,凸部70C设置在第1面CS1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凸部70C可以不一定设置在第3面CS3上。例如,凸部既可以设置在第4面CS4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3面CS3和第4面CS4上。总之,只要是在安装部20中与墨盒70(70W)被施力的方向相对应地设置凸部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各个下侧凸部70D中,可以不一定在+Y方向上隔开空隙设置两个突起部70P。例如,既可以设置一个突起部70P,也可以在+Y方向上隔开空隙设置三个以上的突起部70P。此外,当设置一个突起部70P时,优选的是,突起部70P设置在下侧凸部70D上与+Y方向相反一侧的第2面CS2附近。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内侧凸部70Ea和凹槽70H可以不一定设置在一个面,即第4面CS4上。例如,可以是将内侧凸部70Ea设置在第4面CS4上,将凹槽70H设置在第3面侧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引导部27B在安装部20中设置在底面部件28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可以不具备安装部20上所具备的引导部27B能够插入的凹槽70H。例如,只要是在安装部20中墨盒70不会插入墨盒70W所在位置的结构,就可以不需要引导部27B。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凹槽70H。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第5面CS5或者第6面CS6可以不一定作为被设置在安装部20上的插入引导部27C所引导的引导壁部来设置。例如,在墨盒70(70W)向安装部20插入时不需要插入引导部27C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像这样将第5面CS5或者第6面CS6作为被插入引导部27C所引导的引导壁部来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液体供给口81K可以不设置在与第3面CS3的延长区域R3和第4面CS4的延长区域R4相交的面区域R1中。优选的是,液体供给口81依照安装部20上的供给针29的位置进行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由作为定位部的上凸壁部70ET所夹持的面区域的向+Y方向的延长区域R4上,可以不一定设置第1电极35。优选的是,第1电极35与第2电极34的位置相对应地进行配置,所述第2电极34构成设置在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上的电连接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在由作为定位部的下凸壁部70DT所夹持的面区域的向+Y方向的延长区域R3上,可以不一定设置凹槽部70G。优选的是,凹槽部70G与手柄部件52的位置相对应地进行配置,所述手柄部件52为设置在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上的可动锁定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当墨盒70(70W)安装到安装部20上时,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可以不一定隔着上导肋27A或下导肋28A而位于两侧。例如,只要是能够定位,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可以分别位于上导肋27A的一侧或下导肋28A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可以不一定设置在上侧凸部70E(内侧凸部70Ea)或下侧凸部70D上。例如,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可以作为与上侧凸部70E(内侧凸部70Ea)或下侧凸部70D不同的部分,设置在第4面CS4或第3面CS3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可以不一定将墨盒70(70W)定位在与+Y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例如,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可以将墨盒70(70W)定位在+Y方向上。这样一来,例如,即使通过可动锁定部(手柄部件52)所锁定的墨盒70(70W)在+Y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偏差,也能够通过上凸壁部70ET或下凸壁部70DT将墨盒70(70W)在+Y方向上稳定地定位在安装部20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70(70W)中,至少设置上凸壁部70ET和下凸壁部70DT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安装部20上的定位部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导肋27A或下导肋28A上,可以不一定设置肋部27T或肋部28T。另外在安装部20的底面部件28上可以不设置带状轨面28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墨盒70W(70)插入至安装部20的最深位置的状态下,下凸壁部70DT可以不与下导肋28A的肋部28T形成配合状态。或者,上导肋27A的肋部27T可以不与上凸壁部70ET形成配合状态。可以是至少在安装状态下维持这些配合状态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墨盒70中,第1电极35可以不一定设置在倾斜到与向盒保持体22的+Y方向相交的方向的倾斜面70K上。例如,第1电极35可以设置在使+Y方向为其垂线方向(即,沿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侧面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施力部件48可以不一定设置在供给针29的周围,例如可以设置在供给针29的重力反方向侧(+Z方向侧)或重力方向侧(-Z方向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移动体41施力的第1施力部件48、或者向可动部件31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38可以是例如U字型的板簧等除了螺旋弹簧以外的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在盒保持体22内的墨盒70的个数不一定限于四个。另外,保持加宽墨盒70W的位置不一定限于盒保持体22上最左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0可以是配备在打印机11的箱体11a外侧的结构。当从设置于箱体11a外部的安装部20向箱体11a内部的液体喷射头18供给墨水时,需要将用于供给墨水的供墨管TB从箱体11a的外部蜿蜒引向内部。由此,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箱体11a上设置使供墨管TB能够插入并通过的孔或者缺口。或者可以通过设置在箱体11a上的空隙将供墨管TB从箱体11a的外部蜿蜒引向内部。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向利用了供墨管TB的墨水流路的液体喷射头18供给墨水。
液体喷射头18并不限于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与托架16一起往复移动并喷射墨水的所谓串行式喷射头类型。即,也可以是以下所谓的行式喷射头类型,其长度尺寸形成与纸张P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整体形状,并且固定配置为使其长度方向沿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在该状态下,从横跨其大致整个长度方向而设置的多个喷嘴向介质喷射液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也11可以是喷射、排出除墨水之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消耗装置变为微小量的液滴所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拖尾成线状的形状。此外,这里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使其从液体消耗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任何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包括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体、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体。另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了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可以例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具体的例子,例如有喷射下述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滤色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和颜色材料等材料。或者,也可以是:喷射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消耗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作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micro dispenser)等。进而,也可以是: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以精确定位(pinpoint)方式喷射润滑油的液体消耗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半球状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在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消耗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剂的液体消耗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体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安装部可插拔地进行安装,所述安装部具有:导轨,其具有对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插拔进行引导的引导面;以及可动锁定部,其在插入所述液体容纳体时锁定所述液体容纳体,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第1面,该第1面上形成有液体供给口,其能够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室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流出,并且,所述第1面位于所述液体容纳体向所述安装部的插入方向侧;第2面,其与所述第1面相对;第3面,其与所述第1面以及所述第2面相交,并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可动锁定部配合的凹槽部;以及第4面,其与所述第3面相对,
所述液体容纳体还具有:定位部,其设置在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当所述液体容纳体向所述安装部的插入方向移动而使得所述凹槽部与所述可动锁定部配合从而被锁定时,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导轨的所述引导面将所述液体容纳体定位在所述安装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对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凸部,其具有当将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时,与所述导轨的所述引导面相对的相对面,
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凸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被配置成当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隔着所述导轨而位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3面上,所述凹槽部设置在被所述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延长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4面上,在被所述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延长区域中设置有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口设置在所述第1面上,并且设置在与以下两个区域相交的面区域中:被所述第3面上设置的所述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所述延长区域,以及被所述第4面上设置的定位部所夹持的面区域的所述延长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2、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延伸面,其在与所述第1面、所述第3面以及所述第4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延伸面上设置有引导壁部,该引导壁部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引导突起所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中,相对于所述导轨,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插入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的两侧具有引导突起,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凸部,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凸部能够插入所述导轨和所述引导突起之间,并且被所述导轨所引导;以及
凹部,其设置在所述凸部的所述相交方向上、与所述导轨相反一侧,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能够被所述引导突起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设置在一个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被设置成,所述液体容纳体向所述安装部的插入方向移动到所述凹槽部开始与所述可动锁定部配合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导轨的所述引导面成为开始配合的位置。
CN201410460600.6A 2013-09-17 2014-09-11 液体容纳体 Active CN104442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1454 2013-09-17
JP2013191454A JP6237026B2 (ja) 2013-09-17 2013-09-17 液体収容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2002A CN104442002A (zh) 2015-03-25
CN104442002B true CN104442002B (zh) 2017-12-01

Family

ID=5158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0600.6A Active CN104442002B (zh) 2013-09-17 2014-09-11 液体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030B2 (zh)
EP (1) EP2848412B1 (zh)
JP (1) JP6237026B2 (zh)
CN (1) CN1044420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E01402U1 (et) * 2016-05-18 2017-07-17 Natufia Labs Oü Süsteem täitekasseti lukustamiseks ja tühjendamiseks täitekasseti vastuvõtupesas
WO2020013836A1 (en) 2018-07-13 2020-0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EP3687805B1 (en) * 2018-07-13 2024-03-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JP7000595B2 (ja) 2018-07-13 2022-01-19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 印刷液体サプライ
EP4140749A1 (en) * 2018-07-13 2023-03-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CN111655497A (zh) 2018-07-13 2020-09-1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液体供应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788A (zh) * 2003-08-08 2005-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2010253688A (ja) * 2009-04-21 2010-11-1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2569B2 (ja) * 1990-11-16 2000-04-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記録装置
US5956057A (en) * 1996-08-30 1999-09-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features enabling plug compatibility between multiple supply sizes
JP4432025B2 (ja) * 2003-08-08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4133154B2 (ja) * 2002-09-19 2008-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341688B2 (ja) 2006-04-12 2009-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TWI581981B (zh) * 2006-11-06 2017-05-11 Seiko Epson Corp A liquid container, a container holder, and a liquid consuming device
JP4946751B2 (ja) * 2006-11-0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4513823B2 (ja) * 2007-03-30 2010-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収容装置
JP2010208038A (ja) *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EP2397332B1 (en) * 2010-06-17 2013-10-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049168A (ja) * 2011-08-30 2013-03-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5842616B2 (ja) * 2012-01-05 2016-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54647A (ja) 2013-05-02 2013-08-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788A (zh) * 2003-08-08 2005-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2010253688A (ja) * 2009-04-21 2010-11-1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2002A (zh) 2015-03-25
EP2848412A2 (en) 2015-03-18
US20150077485A1 (en) 2015-03-19
EP2848412B1 (en) 2019-11-20
JP2015058541A (ja) 2015-03-30
US9340030B2 (en) 2016-05-17
EP2848412A3 (en) 2016-12-28
JP6237026B2 (ja)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2001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4442003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4442000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4442002B (zh) 液体容纳体
US8297738B1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CN103419499B (zh)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RU2606078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выводов (варианты)
CN103203998B (zh) 液体容纳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3057274B (zh) 流体盒及包括流体盒的喷墨打印机
US8297739B1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CN104512119B (zh) 液体容纳体的再生方法及液体容纳容器
CN106004057A (zh)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3747962A (zh) 液体容器
CN104417078A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2008132785A (ja) 液体容器
CN104512117B (zh) 液体容纳容器的再生方法及液体容纳容器
JPWO2019098287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6399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収容体
CN117584625A (zh)
JP2024003908A (ja) アダプター、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