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1477B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1477B
CN104441477B CN201410607021.XA CN201410607021A CN104441477B CN 104441477 B CN104441477 B CN 104441477B CN 201410607021 A CN201410607021 A CN 201410607021A CN 104441477 B CN104441477 B CN 104441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oblique top
moving
cor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70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1477A (zh
Inventor
袁建忠
张松平
袁铁洪
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070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41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41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1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35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inclined, tiltable or flexible undercut form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ejecto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及与动模合模的定模,动模包括动模板、位于动模板朝向定模的一侧的动模芯、位于动模板朝向定模的一侧的斜顶头、固定于动模芯与斜顶头之间的导向结构以及与动模板固定的驱动件;动模芯包括朝向动模板并与动模板结合的固定面、与固定面相对的动成形面、连接于动成形面的边缘和固定面的边缘之间的周侧面;斜顶头通过导向结构活动地凸设于动模芯的周侧面上;驱动件与斜顶头连接以驱动斜顶头沿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有斜顶的结构稳定的效果。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请参看图1,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10、定模板(图未示)以及位于动模板10和定模板之间的动模芯20和定模芯(图未示)。其中,动模芯20固定在动模板10上,定模芯固定于定模板上。当动模板10移动至靠近定模板时,动模芯20与定模芯合模以成形产品;当动模板10移动至远离定模板时,动模芯20和定模芯开模以使得可以拿出产品。为了注塑产品的倒扣,注塑模具还包括针板30和斜顶40。动模芯20和动模板10之间设有活动空间,针板30位于该活动空间内,并可在动模芯20和动模板10之间来回运动;斜顶40包括斜顶杆410、斜顶头420和斜顶座430,斜顶杆410的底部的通过底座430与所述针板30连接,斜顶杆410的顶部贯穿动模芯20与斜顶头420连接,斜顶头420参与产品的倒扣形成,斜顶头420在产品成形后扣住产品于动模芯20的成形面210上;当动模板10远离定模板后,针板30驱动斜顶杆410移动以使得斜顶头420朝定模板倾斜地顶出,从而使得产品与动模芯20的成形面210脱离,并且斜顶头420从产品的倒扣中脱出,使得产品可以从注塑模具中取下。
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采用的斜顶40的结构容易导致失效,具体地,斜顶杆410受到工艺限制,其直径通常不大,因此在受到倾斜受力时,斜顶杆410易于弯曲,当该弯曲较大时,会发生斜顶杆410折断现象,导致斜顶40失效;进一步地,斜顶杆410的直径受限,则斜顶头420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斜顶杆410断裂,因此斜顶头420的体积也受到了限制,当产品需要大量倒扣时,仅能增加斜顶40的数量来应对;由于动模芯20需要产生容纳多个斜顶杆410的多个贯穿孔,这些贯穿孔将导致动模芯20的强度降低,从而降低动模芯20耐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的结构容易导致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及与所述动模合模的定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位于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的一侧的动模芯、位于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的一侧的斜顶头、固定于所述动模芯与斜顶头之间的导向结构以及与所述动模板固定的驱动件;所述动模芯包括朝向动模板并与动模板结合的固定面、与所述固定面相对的动成形面、连接于所述动成形面的边缘和所述固定面的边缘之间的周侧面;所述斜顶头通过所述导向结构活动地凸设于所述动模芯的周侧面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斜顶头连接以驱动所述斜顶头沿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朝向所述定模并且偏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方向。
优选地,所述斜顶头包括朝向动模芯的连接面、以及与所述连接面相对的斜成形面,所述斜成形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成形注塑产品的倒扣。
优选地,所述斜顶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面的周缘和斜成形面的周缘之间的第一顶持面和第二顶持面;所述第一顶持面朝向所述定模,用于成形注塑产品;所述第二顶持面与所述第一顶持面相对用于顶持所述动模板。
优选地,所述斜顶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面的周缘和斜成形面的周缘之间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相对两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凸设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端面上凸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件分别与斜顶头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连接以共同驱动所述斜顶头移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动模板固定的液压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液压驱动件的驱动头连接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能滑动地分别插于两个中间件的两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中间件的滑槽朝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并朝向所述定模偏转地倾斜延伸;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的所在平面平行,并且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比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更偏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楔形导轨、以及与楔形导轨配合的楔形导槽。
优选地,所述楔形导轨凸设于所述动模芯的周侧面上,所述楔形导槽对应所述楔形导轨的位置凹设于斜顶头上。
优选地,所述斜顶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顶头对称地设于所述动模芯的周侧面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件对称地设于所述周侧面的另外相对两侧;两个驱动件分别连接两个斜顶头的相对两端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头安装于动模芯的周侧面上,斜顶头与动模芯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再通过驱动件驱动斜顶头移动,斜顶头在驱动件和导向件的共同作用下,仅能沿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从而完成斜顶头的顶出和复位。相对于采用贯穿动模芯的斜顶杆来导向并顶持斜顶头,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斜顶头的导向结构的结构更合理,从而具有更高的强度,不易于断裂;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具有更稳定和不易于失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注塑模具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注塑模具的动模板、斜顶头、导向结构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斜顶头与导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图4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及与位于所述动模前方并与动模合模的定模。动模包括动模板11和动模芯12,定模包括定模板21和定模芯22;动模芯12和定模芯22位于动模板11和定模板21之间。其中,动模芯12固定在动模板11上,定模芯22固定于定模板21上。在注塑模具合模时,动模板11带动动模芯12向前运动,使得动模芯12与定模芯22结合以成形产品9;当产品9成形则注塑模具开模,此时动模板11带动模芯12向后运动,使得动模芯12与定模芯22之间产生空间,以供产品9拿取。
具体地,动模芯12大致呈梯形体状,动模芯12包括朝向动模板11并与动模板11结合的固定面123、与该固定面123相对的并用于与定模芯22结合的动成形面121、连接于动成形面121的边缘和固定面123的边缘之间的周侧面122。注塑模具还包括活动地凸设于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上斜顶头13、固定于动模芯12与斜顶头13之间的导向结构以及与动模板11固定的驱动件15。具体地,斜顶头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顶头13对称的设于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的相对两侧,即周向面122的上下两侧。
请结合参看图6,斜顶头13整体呈立方体状,斜顶头13包括连接面131、与连接面131相对的斜成形面132、以及连接于连接面131的周缘和斜成形面132的周缘之间的第一顶持面133、第二顶持面134、第一端面135和第二端面136。连接面131朝向动模芯12,并与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结合。与连接面131相对的斜成形面132用于参与成形产品9,斜成形面132上形成有凹槽,该凹槽用于成形产品9上的倒扣91;第一顶持面133朝向定模芯22,并用于产品9的成形;第二顶持面134与第一顶持面133相对并朝向动模板11,以用于与动模板11抵触。第一端面135和第二端面136为相对两端面。
请结合参看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楔形导轨14、以及与楔形导轨14配合的楔形导槽1311。楔形导槽1311凹设于斜顶头13的连接面131上,楔形导轨14对应所述楔形导槽1311的位置凸设于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以及动模板11上。
在开模时,动模板11带动模芯12向后运动,两个斜顶头13的斜成形面132上的凹槽扣住产品9上的倒扣91,从而使得产品9贴于动模芯12的动成形面121上。当动模芯12与定模芯22之间产生供产品9活动的空间时,两个斜顶头13在所述驱动件15的驱动下以及导向结构(楔形导轨14和楔形导槽1311)的导向下,朝前方并且偏向动模芯12的中心方向倾斜移动,即两个斜顶头13相向并朝前地倾斜运动。在该倾斜移动的朝向前方的移动分量的作用下,斜顶头13的第一顶持面133抵触产品9朝前运动,从而使得产品9与动模芯12的动成形面121分离;在该倾斜移动的朝向动模芯12的中心方向的移动分量的作用下,斜顶头13的斜成形面132上的凹槽与产品9的倒扣91分离。
本实施例中,每个斜顶头13的第一端面135上凸设有第一导向件137,所述第一导向件137凸出于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斜顶头13的第二端面136上凸设有第二导向件138,所述第二导向件138凸出于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每个斜顶头13的第一导向件137和第二导向件138与驱动件15连接,以受到驱动件15的驱动而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件15共同驱动两个斜顶头13移动。一个驱动件15设于两个斜顶头13的第一端面135侧,另一个驱动件15设于两个斜顶头13的第二端面136侧。每个驱动件15包括两个液压驱动件151。液压驱动件151为线性驱动件,包括能直线驱动的驱动头1511。液压驱动件151与动模板11固定后,驱动头1511能在正前和正后方向移动。由于驱动头1511与斜顶头13的移动方向有角度差,因此,每个驱动件15还包括一个中间件154,中间件154连接驱动头1511和斜顶头13,以通过中间件154与上述的导向结构的配合,将正前和正后的移动转换为倾斜向前和倾斜向后的移动。当然,由此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改变液压驱动件151的安装角度,以使得液压驱动件151的驱动头1511的移动方向与斜顶头13的的移动方向重合,则可以将液压驱动件151的驱动头1511与斜顶头13直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中间件154包括一个浮动板152和两个挡块153。浮动板152与两个液压驱动件151的驱动头1511连接,以在正前和正后的方向上移动;两个挡块153间隔地设于浮动板152的前端面上,两个挡块153与浮动板152之间形成有两个滑槽1521,两个滑槽1521朝向动模芯12的中心并朝向前方偏转地倾斜延伸,具体地,所述滑槽1521的延伸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楔形导轨14的延伸方向所在平面平行,并且滑槽15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楔形导轨14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偏转角度,具体地,滑槽1521的延伸方向比楔形导轨14的延伸方向更偏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滑槽1521内插有能沿着滑槽1521延伸方向滑移的第一导向件137(或第二导向件138)。第一导向件137在沿着楔形导轨14倾斜的向前移动时,沿着滑槽1521的延伸方向移动。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浮动板152和挡块15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即一个中间件154上开有两个滑槽1521。
本实施例中的注塑模具,在动模芯12的周侧面122上安装楔形导轨14,斜顶头13安装于楔形导轨14上,通过楔形导轨14来定位并导向斜顶头13,再通过驱动件15驱动斜顶头13移动,斜顶头13在驱动件15和楔形导轨14的共同作用下,仅能沿着楔形导轨14的导向方向移动,从而完成斜顶头13的顶出和复位。相对于采用贯穿动模芯12的斜顶杆来导向并顶持斜顶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斜顶头的导向结构更合理,从而具有更高的强度,不易于断裂;并且不需要在动模芯12上开设贯穿孔,从而不会降低动模芯12的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更稳定,不易于失效。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斜顶头13采用液压驱动件151来驱动而不是常规思路中采用顶针板来驱动,而是通过液压驱动件151、中间件154以及楔形导轨14的来组合完成斜顶头13的顶出和复位动作,即采用了新方案来顶出和复位斜顶头1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及与所述动模合模的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位于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的一侧的动模芯、位于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的一侧的斜顶头、固定于所述动模芯与斜顶头之间的导向结构以及与所述动模板固定的驱动件;所述动模芯包括朝向动模板并与动模板结合的固定面、与所述固定面相对的动成形面、连接于所述动成形面的边缘和所述固定面的边缘之间的周侧面;所述斜顶头通过所述导向结构活动地凸设于所述动模芯的周侧面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斜顶头连接以驱动所述斜顶头沿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朝向所述定模并且偏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方向;
所述斜顶头包括朝向动模芯的连接面、以及与所述连接面相对的斜成形面,所述斜成形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成形注塑产品的倒扣;
所述斜顶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面的周缘和斜成形面的周缘之间的第一顶持面和第二顶持面;所述第一顶持面朝向所述定模,用于成形注塑产品;所述第二顶持面与所述第一顶持面相对用于顶持所述动模板;
所述斜顶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面的周缘和斜成形面的周缘之间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相对两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凸设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端面上凸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件分别与斜顶头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连接以共同驱动所述斜顶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动模板固定的液压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液压驱动件的驱动头连接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能滑动地分别插于两个中间件的两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的滑槽朝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并朝向所述定模偏转地倾斜延伸;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的所在平面平行,并且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比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更偏向所述动模芯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楔形导轨、以及与楔形导轨配合的楔形导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导轨凸设于所述动模芯的周侧面上,所述楔形导槽对应所述楔形导轨的位置凹设于斜顶头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顶头对称地设于所述动模芯的周侧面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件对称地设于所述周侧面的未设有所述斜顶头的相对两侧;每一斜顶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两个驱动件的其中之一个与两个斜顶头的第一端面均连接,另一个与两个斜顶头的第二端面均连接。
CN201410607021.XA 2014-10-31 2014-10-31 注塑模具 Active CN104441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7021.XA CN104441477B (zh) 2014-10-31 2014-10-31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7021.XA CN104441477B (zh) 2014-10-31 2014-10-31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1477A CN104441477A (zh) 2015-03-25
CN104441477B true CN104441477B (zh) 2017-02-15

Family

ID=5288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7021.XA Active CN104441477B (zh) 2014-10-31 2014-10-31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41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5389A (zh) * 2017-04-06 2017-07-21 马怡鑫 注塑模具
CN107813465B (zh) * 2017-12-15 2023-08-22 大连銮艺精密模塑制造有限公司 精密级斜滑脱模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1619Y (zh) * 2006-09-05 2007-09-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分体式斜顶针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1823320B (zh) * 2010-05-17 2013-06-26 合肥星通橡塑有限公司 模具
CN102139525B (zh) * 2011-03-15 2014-01-08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内分型翼子板注塑模具及翼子板的注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1477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3352A (zh) 一种注塑模具中的下坡斜顶加速抽芯机构组件
CN104441477B (zh) 注塑模具
CN105034285A (zh) 一种边顶出边抽芯的镶嵌类立式注塑模具结构
CN200974323Y (zh) 一种斜顶针顶出机构和包括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2189641B (zh) 一种内抽芯注塑模具
CN105415597A (zh) 相机电池外壳的精密模具
CN102806300A (zh) 一种滑动式弹簧冲模顶出机构
CN206812359U (zh) 一种便于倒钩脱模的模具
CN209079133U (zh) 一种开模自脱料的高效注塑模具
CN105034291A (zh) 一种滑块差动式脱模机构
CN106965389A (zh) 注塑模具
CN110406025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风扇成型装置
CN103934979B (zh) 注塑模具直顶摆动倒扣抽芯脱模装置
CN207345009U (zh) 一种汽车面板眼镜盒注塑模具的防粘结行位机构
CN205416261U (zh) 一种分步斜顶结构
CN108099125A (zh) 一种无顶针板的抽芯成型模具
CN209320219U (zh)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04235799U (zh) 一种改进的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
CN203621277U (zh) 高精度冲压模的底模座
CN205219644U (zh) 汽车面板注塑模具斜顶针双杆式顶出机构
CN208991731U (zh) 一种多滑块锌合金压铸模具
CN206898143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柱板两侧方向相反包边机构
CN105856517A (zh) 基于双色注塑模具的滑块中斜顶机构
CN202388703U (zh) 斜顶顶出产品模具
CN205167465U (zh) 一种流道加速顶出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first floor, R & D building of SKYWO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irst floor, R & D building of SKYWO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kyworth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