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381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381A
CN104423381A CN201310389048.1A CN201310389048A CN104423381A CN 104423381 A CN104423381 A CN 104423381A CN 201310389048 A CN201310389048 A CN 201310389048A CN 104423381 A CN104423381 A CN 104423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motion state
state adjustment
sensor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90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381B (zh
Inventor
刘云浩
李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90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3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该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通过本发明,实现了电子设备根据复杂的道路环境及时调整运动状态,能够避免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侧翻或跌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运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电子设备10的运动方向,电子设备10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有边缘落差的道路环境20(如台阶)时,通常由于无法根据复杂的道路环境及时调整电子设备10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碰撞、侧翻或跌落,造成电子设备10的损坏,从而造成很昂贵的损失。
再如图2所示,箭头表示电子设备10的运动方向,电子设备10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有障碍物30的道路环境时,通常由于无法及时调整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而没有及时避开障碍物30,也容易发生碰撞,造成电子设备10的损坏,从而造成很昂贵的损失。
因此,如何实现电子设备根据复杂的道路环境及时调整运动状态,避免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侧翻或跌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以至少实现电子设备根据复杂的道路环境及时调整运动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该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指令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控制检测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运动状态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实现了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进行复杂的道路环境的检测,并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结果进行融合分析,依此及时调整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从而使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有边缘落差的道路环境或有障碍物的道路环境时,能够及时有效避免发生碰撞、侧翻和跌落,保护电子设备不遭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有边缘落差的道路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有障碍物的道路环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景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景二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景三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为实现电子设备根据复杂的道路环境及时调整运动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由于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因此所述步骤101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那么,步骤101也可描述为:电子设备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步骤102,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由于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因此所述步骤102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那么,步骤102也可描述为: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范围是指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感应并检测到的范围,对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检测所得的第一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如果存在与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则表明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中存在障碍物(如图2所示的场景)或者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中有平面落差(如图1所示的场景),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所对应的区域即为第一检测范围内所述障碍物对应的区域、或者第一检测范围内与道路的基准平面存在落差的区域。其中,所述基准平面深度是指所述道路平面所对应的深度信息,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是指所述障碍物或落差区域对应的深度信息,这些深度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出。
所述第二检测范围是指所述第二传感器能够感应并检测到的范围,当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多个时,所述第二检测范围是指执行检测的所有第二传感器能够感应并检测到的范围。对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检测所得的第二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如果存在与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则表明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中存在障碍物或者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中有平面落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所对应的区域即为第二检测范围内所述障碍物对应的区域、或者第二检测范围内与道路的基准平面存在落差的区域。其中,所述基准平面深度是指所述道路平面所对应的深度信息,所述第二平面深度是指所述障碍物或落差区域对应的深度信息,这些深度信息也可以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出。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且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并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的运动过程中获得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二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运动状态调整。
其中,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以及所述第一平面深度在所述坐标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第二平面深度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对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进行修正,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修正后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的目的是,根据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所处的位置和区域,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以使电子设备去往目标点的路径绕开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所处的位置和区域;所述第二运动状态调整的目的是,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修正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以使电子设备去往目标点的路径绕开所述第二平面深度所处的位置和区域。
较佳的,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还可包括:在规划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之前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进行调整,所述运动速度的调整包括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或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由于在第一运动状态调整之前,电子设备通常是以较快的速度运动,因此,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时先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速度,以防还未完成运动状态调整路径的规划就发生碰撞、侧翻或跌落等事故。
另外,为防止电子设备在刹车时由于惯性发生碰撞、侧翻或跌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前,通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轮转速,使所述电子设备旋转第一角度。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场景一中,电子设备10为两轮设备,实线箭头表示电子设备10的初始运动方向,当所述电子设备10运动到阶梯附近时,电子设备10的第一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有平面落差,从而在电子设备10刹车前,通过控制电子设备10的左、右轮转速,使电子设备10旋转第一角度;在图4所示的场景一中,电子设备10通过控制右轮的转速大于左轮的转速,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在刹车前能够按照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的路径旋转一定角度,旋转一定角度后也即电子设备10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改变后的运动方向不再朝向所述阶梯,从而能够防止电子设备10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从所述阶梯上跌落。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所述第一角度的具体取值范围进行限制,实际应用中只要能保证电子设备10不因刹车惯性发生碰撞、侧翻或跌落的任何所述第一角度取值应当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的取值为90度、180度、270度等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一检测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四运动状态调整。
其中,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计算绕开所述区域范围的第一微调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微调路径运动;
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完毕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规划的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检测到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电子设备优先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二检测结果调整运动路径,此时第一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一检测结果也会上报电子设备,但此时所述电子设备对第二检测结果的响应优先级高于对第一检测结果的响应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的目的是,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绕开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行驶;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的目的是,根据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指引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规划的路径驶向目标点。当然,在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时,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中也可能会出现所述第一平面深度,那么此时在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也要考虑绕过所述第一平面深度的对应区域。
较佳的,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还可包括:在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后,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速度。由于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的精度较高,因此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过程中,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通常较低;那么,由于在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后,所述电子设备已经绕开了所述第二平面深度的对应区域,因此在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规划好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后,可以适当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快速驶向目标点。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一传感器可以采用能构建坐标地图的3D传感器,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优选设置于电子设备的顶部;第二传感器可以采用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等,且所述第二传感器优选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底部,电子设备的底部可以设置多个第二传感器。
下面再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进一步详细阐述。
在后续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第一传感器001使用3D传感器,第二传感器002使用激光传感器,3D传感器设于电子设备的顶部,激光传感器设于电子设备的底部。3D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的参数设定如下表所示:
机器人部件 3D视觉传感器 边缘检测激光传感器
检测角度 约50° 约10°
检测距离 0.5-5米 0-0.5米
安装部位 机器人顶部 机器人底部
在图5所示的场景二中,为有边缘落差的道路环境,即台阶,实线箭头表示电子设备10的运动方向。首先,电子设备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电子设备在行驶过程中,控制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电子设备继续前进,当电子设备行驶到图5中所示的位置时,第一检测结果显示所述第一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即检测到所述台阶,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即没有检测到所述台阶;也就是说,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比第二传感器的检测距离长,因此第一传感器会先检测到所述台阶。从而,电子设备先通过控制电子设备的左、右轮转速,使所述电子设备旋转第一角度,然后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随后根据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以及所述第一平面深度在所述坐标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本次运动状态调整的目的是根据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所处的位置和区域,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以使电子设备去往目标点的路径绕开所述第一平面深度所处的位置和区域。
图6所示的场景三,为图5所示的场景二的后续场景,电子设备10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继续行驶,在电子设备10的行驶过程中,第一传感器继续检测第一检测结果,第二传感器继续检测第二检测结果,当电子设备行驶到图6中所示的位置时,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即检测到所述台阶。从而电子设备10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第二平面深度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对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进行修正,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修正后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本次路径修正的目的是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修正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以使电子设备去往目标点的路径绕开所述第二平面深度所处的位置和区域。
对应上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001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002,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指令获得单元003,用于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控制检测单元00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运动状态调整单元005,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运动状态调整单元005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001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且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002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运动状态调整单元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并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的运动过程中获得所述第二传感器002检测所得的第二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运动状态调整。
其中,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001构建的坐标地图、以及所述第一平面深度在所述坐标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002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对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进行修正,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修正后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较佳的,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规划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之前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进行调整,所述运动速度的调整包括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或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
较佳的,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前,通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轮转速,使所述电子设备旋转第一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运动状态调整单元005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002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运动状态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001检测所得的第一检测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四运动状态调整。
其中,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002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计算绕开所述区域范围的第一微调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微调路径运动;
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完毕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001构建的坐标地图,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规划的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较佳的,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后,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速度。
较佳的,所述第一传感器00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002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指令获得单元003、控制检测单元004和运动状态调整单元005可以由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or Unit)或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芯片等来实现;所述第一传感器001可由3D传感器来实现,所述第二传感器002可由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来实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进行复杂的道路环境的检测,并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结果进行融合分析,依此及时调整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从而使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有边缘落差的道路环境或有障碍物的道路环境时,能够及时有效避免发生碰撞、侧翻和跌落,保护电子设备不遭损坏。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该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且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并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的运动过程中获得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二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运动状态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以及所述第一平面深度在所述坐标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对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进行修正,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修正后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规划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之前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进行调整,所述运动速度的调整包括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或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前,通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轮转速,使所述电子设备旋转第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一检测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四运动状态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计算绕开所述区域范围的第一微调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微调路径运动;
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完毕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规划的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后,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速度。
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指令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表征对运动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控制检测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对相应第一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对相应第二检测范围内的道路环境进行检测,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运动状态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调整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一平面深度,且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运动状态调整单元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并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的运动过程中获得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二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运动状态调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以及所述第一平面深度在所述坐标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对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进行修正,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修正后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规划运动状态调整路径之前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进行调整,所述运动速度的调整包括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速度、或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将所述电子设备刹停前,通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轮转速,使所述电子设备旋转第一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调整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二检测范围内存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的基准平面深度不同的第二平面深度时,所述运动状态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得的第一检测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四运动状态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得所述第二平面深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平面深度对应的区域范围,计算绕开所述区域范围的第一微调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微调路径运动;
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三运动状态调整完毕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构建的坐标地图,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规划的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运动状态调整还包括:在规划去往目标点的运动状态调整路径后,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运动状态调整路径运动的速度。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
CN201310389048.1A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Active CN104423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048.1A CN104423381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048.1A CN104423381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381A true CN104423381A (zh) 2015-03-18
CN104423381B CN104423381B (zh) 2017-09-29

Family

ID=5297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9048.1A Active CN104423381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33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3957A1 (zh) * 2017-05-21 2018-11-29 李仁涛 无人驾驶汽车避障装置及方法
CN110928285A (zh) * 2018-09-20 2020-03-27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自动行走设备、及其悬崖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11448597A (zh) * 2017-10-10 2020-07-2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控制方法以及驾驶控制装置
CN113878582A (zh) * 2021-10-29 2022-01-04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行驶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7170A (zh) * 2003-09-19 2005-05-18 索尼株式会社 环境识别设备及方法,路径规划设备及方法以及机器人
JP2006221268A (ja) * 2005-02-08 2006-08-24 Yamaha Corp 入力装置
CN101140470A (zh) * 2006-09-05 2008-03-12 株式会社大福 移动体的行进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CN101263325A (zh) * 2005-09-08 2008-09-10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用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识别路面条件的方法
CN101616832A (zh) * 2007-02-20 2009-12-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行驶辅助装置以及车辆行驶辅助方法
CN102323822A (zh) * 2011-05-09 2012-01-18 无锡引域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工业机器人碰撞工人的方法
WO2012087595A2 (en) * 2010-12-22 2012-06-28 Intel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sensing platform for software-defined instrumentation
JP2012245954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enso Corp 衝突検知装置および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CN103171554A (zh) * 2011-12-26 2013-06-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利用侧方和后方传感器控制车辆间距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53190A (zh) * 2013-04-28 2013-08-2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涉水预警方法和系统及车辆落水预警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7170A (zh) * 2003-09-19 2005-05-18 索尼株式会社 环境识别设备及方法,路径规划设备及方法以及机器人
JP2006221268A (ja) * 2005-02-08 2006-08-24 Yamaha Corp 入力装置
CN101263325A (zh) * 2005-09-08 2008-09-10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用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识别路面条件的方法
CN101140470A (zh) * 2006-09-05 2008-03-12 株式会社大福 移动体的行进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CN101616832A (zh) * 2007-02-20 2009-12-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行驶辅助装置以及车辆行驶辅助方法
WO2012087595A2 (en) * 2010-12-22 2012-06-28 Intel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sensing platform for software-defined instrumentation
CN102323822A (zh) * 2011-05-09 2012-01-18 无锡引域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工业机器人碰撞工人的方法
JP2012245954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enso Corp 衝突検知装置および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CN103171554A (zh) * 2011-12-26 2013-06-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利用侧方和后方传感器控制车辆间距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53190A (zh) * 2013-04-28 2013-08-2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涉水预警方法和系统及车辆落水预警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3957A1 (zh) * 2017-05-21 2018-11-29 李仁涛 无人驾驶汽车避障装置及方法
CN111448597A (zh) * 2017-10-10 2020-07-2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控制方法以及驾驶控制装置
CN110928285A (zh) * 2018-09-20 2020-03-27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自动行走设备、及其悬崖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13878582A (zh) * 2021-10-29 2022-01-04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行驶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381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0742B1 (ko) 차량의 안전 전략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9828574B (zh) 一种避障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135481B2 (ja) 自律移動体
CN106414202B (zh) 用于确定主车辆的规避路径的方法
KR102629625B1 (ko) 주행차로 변경장치 및 주행차로 변경방법
CN107480638A (zh) 车辆避障方法、控制器、装置和车辆
KR20190006180A (ko) 보행자 보호시 자율적인 제동 실패 관리
JP2010501413A (ja) 車両の運転操作のための衝突防止軌道を計算する方法
CN111409630A (zh) 一种车辆避障方法、系统及装置
KR20170063865A (ko) 지능형 차량 위치 설정에 의한 충격 완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40131226A (ko) 차량 간 교차로 충돌 방지방법
JPWO201905872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自律型移動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4523963B (zh) 预测与宿主车辆的道路碰撞的系统和方法
CN10442338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保护方法
CN106774303B (zh) 一种追踪方法及追踪设备
US20190041497A1 (en) Controller using map attributes to qualify radar returns
US944065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setpoint trajectory of a vehicle
KR102545582B1 (ko) 교차로 충돌 회피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210106690A (ko) 도어 열림 제어 장치 및 그의 도어 열림 제어 방법
US20210380136A1 (en) Autonomous controller for detecting a low-speed target object in a congested traffic situation, a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thereof
JP5783788B2 (ja) 事故回避支援装置
JP5440292B2 (ja) 車両制御装置
CN114368693B (zh) 用于臂架的防碰撞方法、装置、处理器及起重机
CN107765697A (zh) 自移动设备以及自移动设备控制方法
KR101899393B1 (ko) 차량의 2차 충돌 회피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