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2784A -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2784A
CN104422784A CN201310573572.4A CN201310573572A CN104422784A CN 104422784 A CN104422784 A CN 104422784A CN 201310573572 A CN201310573572 A CN 201310573572A CN 104422784 A CN104422784 A CN 104422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mass
face
movable device
stop configur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735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名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unei Business Intelligence Glob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unei Business Intelligence Glob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unei Business Intelligence Glob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unei Business Intelligence Glob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2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2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7/00Microstructural systems; Auxiliary parts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B7/0032Packages or encapsulation
    • B81B7/0058Packages or encapsulation for protecting against damages due to external chemical or mechanical influences, e.g. shocks or vib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3/00Devices comprising flexible or deformable elements, e.g. comprising elastic tongues or membranes
    • B81B3/0035Constitution or structur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of the flexible or deformable elements
    • B81B3/0051For defining the movement, i.e. structures that guide or limit the movement of an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1/00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B81B2201/02Sensors
    • B81B2201/0228Inertial sensors
    • B81B2201/0235Accelero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ressure Sensor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包括基座、质量块、多个弹性部及至少一止挡结构。质量块具有多个侧面。这些弹性部分别连接于这些侧面且连接于基座,其中质量块适于产生运动而使这些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止挡结构配置于基座且对位于至少一侧面,其中止挡结构适于止挡对应的侧面以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

Description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动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惠于智能手机(smart phone)、平板电脑(tablet PC)及体感游戏机等相关电子产品的带动,使得微机电(MEMS)惯性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与陀螺仪(gyroscope)等,大量地应用于这些电子产品中,使其市场需求呈现逐年大幅度地成长。市场多方竞争之下,微机电惯性传感器相关应用产品对其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以压阻(piezo-resistive)式加速度计而言,都通过其内元件的电阻变化量来测得装置的加速度。
图1是现有一种微机电加速度计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加速度计的部分构件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加速度计50例如为压阻(piezo-resistive)式加速度计,其质量块52通过弹性部54连接于基座56的连接部56a。当具有此加速度计50的装置承受外力时,质量块52会产生运动而使弹性部54产生弹性变形,而弹性部54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可用以计算出装置的加速度,其中的侦测与计算原理为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举例来说,美国专利编号US 4967605即揭露了微机电加速度计的相关技术。
当所述装置落摔时,若加速度计50中的质量块52因落摔的冲击力而瞬间产生大幅度的位移,则弹性部54很可能因此过度拉扯而损坏。据此,在一些耐摔设计中通过缩减第一座体56b与质量块52的间距G1及缩减第二座体56c与质量块52的间距G2来限制质量块52的移动范围,以避免质量块52因落摔的冲击力而瞬间产生大幅度的位移。然而,随着微机电加速度计的尺寸不断缩小,通过胶材58a及胶材58b将第一座体56b及第二座体56c胶合至连接部56a时所产生的尺寸误差,将使得所述间距G1及间距G2难以被准确地形成,而无法确实地达到耐摔保护功能,特别是在侧向无耐摔机制,是产品主要破坏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耐摔的保护功能。
本发明的可动装置包括基座、质量块、多个弹性部及至少一止挡结构。质量块具有多个侧面。这些弹性部分别连接于这些侧面且连接于基座,其中质量块适于产生运动而使这些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止挡结构配置于基座且对位于至少一侧面,其中止挡结构适于止挡对应的侧面以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及连接部。质量块位于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止挡结构固定于第一座体或第二座体。连接部固定于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其中各弹性部连接于对应的侧面与连接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部与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相胶合,连接部与第二座体沿第一方向相胶合,各侧面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止挡结构的数量为多个,这些止挡结构分别对位于这些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结构具有两止挡面,两止挡面分别对位于相邻的两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结构沿第一方向从基座延伸出,止挡结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质量块与基座沿第一方向的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止挡部,其中质量块具有至少一端面,止挡部配置于基座且往端面延伸而对位于端面,质量块适于沿第一方向产生移动而使这些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基座与端面沿第一方向的间距大于止挡部与端面沿第一方向的间距,止挡部适于止挡端面以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结构从止挡部延伸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结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止挡部与端面沿第一方向的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止挡部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端面包括质量块的顶面及质量块的底面,部分这些止挡部对位于顶面,另一部分这些止挡部对位于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质量块具有至少一端面,端面垂直于各侧面,止挡结构适于止挡对应的侧面以限制质量块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范围,第二方向倾斜于各侧面及端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部沿轴线延伸,轴线不通过质量块的质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结构通过曝光制程及蚀刻制程而形成。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可动装置在其基座上设有止挡结构,且止挡结构能够止挡质量块的侧面以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使质量块不致因落摔的冲击力而瞬间产生大幅度的位移,进而避免弹性部因质量块过度位移而拉扯损坏。所述止挡结构可通过曝光制程及蚀刻制程被形成而具有较佳的尺寸精度,使止挡结构与质量块的侧面具有适当的间距,而可达到准确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的效果,以进一步提升可动装置的耐摔保护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微机电加速度计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加速度计的部分构件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可动装置的部分构件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加速度计;
52、120、220:质量块;
54、130、230:弹性部;
56、110、210:基座;
56a、116、216:连接部;
56b、112、212:第一座体;
56c、114、214:第二座体;
58a、58b、150a、150b、250a、250b:胶材;
100、200:可动装置;
120a、220a:侧面;
120b、220b:顶面;
120c、220c:底面;
140、240:止挡结构;
140a:止挡面;
260:止挡部;
A1、A2:轴线;
D1、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1~G8:间距;
M:质心。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可动装置的部分构件俯视图。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可动装置100例如为微机电加速度计且包括基座110、质量块120及多个弹性部130。基座110包括第一座体112、第二座体114及连接部116,连接部116固定于第一座体112与第二座体114之间。质量块120位于第一座体112与第二座体114之间且具有多个侧面120a及相对的两端面,所述两端面为质量块120的顶面120b及底面120c且垂直于各侧面120a。
这些弹性部130分别连接于这些侧面120a且连接于基座110的连接部116。当具有此加速度计100的装置承受外力时,质量块120会产生运动而使弹性部130产生弹性变形,而弹性部130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可用以计算出装置的加速度,其中的侦测与计算原理为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实施例的可动装置100还包括多个止挡结构140。部分止挡结构140固定于第一座体112,且另一部分止挡结构140固定于第二座体114。如图3所示,这些止挡结构140沿第一方向D1从基座110延伸出,各止挡结构140沿第一方向D1的长度大于质量块120与基座110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3及间距G4,以使这些止挡结构140能够分别对位于质量块120的这些侧面120a,其中各止挡结构140例如具有两止挡面140a,两止挡面140a分别对位于相邻的两侧面120a。
在此配置方式之下,止挡结构140能够止挡质量块120的侧面120a以限制质量块120的移动范围,使质量块120不致因落摔的冲击力而瞬间产生大幅度的位移,进而避免弹性部130因质量块120过度位移而拉扯损坏。所述止挡结构140可通过曝光制程及蚀刻制程被形成而具有较佳的尺寸精度,使止挡结构140与质量块120的侧面120a具有适当的间距,而可达到准确限制质量块120的移动范围的效果,以提升可动装置100的耐摔保护功能。
进一步而言,连接部116与第一座体112通过胶材150a沿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相胶合,连接部116与第二座体112通过胶材150b沿第一方向D1相胶合,且质量块120的各侧面120a平行于第一方向D1。据此,第一座体112及第二座体114胶合至连接部116时沿第一方向D1产生的尺寸误差较不会对各侧面120a与止挡结构140的间距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弹性部130沿轴线A1(标示于图3及图4)延伸,另一部分弹性部130沿轴线A2(仅标示于图4)延伸,且轴线A1及轴线A2不通过质量块120的质心M。据此,当质量块120承受落摔的冲击力时,质量块120容易沿倾斜方向产生位移,所述倾斜方向例如为图3所示的第二方向D2或其它倾斜方向且倾斜于质量块120的各侧面120a、顶面120b及底面120c。当质量块120沿所述倾斜方向产生位移时,止挡结构140适于止挡质量块120的侧面120a以限制质量块120沿所述倾斜方向的移动范围,如此可避免质量块120沿第一方向D1具有过大的位移而造成弹性部130拉扯损坏。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可动装置200中,基座210、第一座体212、第二座体214、连接部216、质量块220、弹性部230、止挡结构240、胶材250a及胶材250b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3所示的基座110、第一座体112、第二座体114、连接部116、质量块120、弹性部130、止挡结构140、胶材150a及胶材150b的配置与作用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可动装置200与可动装置100的不同处在于,可动装置200整合了陀螺仪的功能,质量块220还用以被驱动沿第一方向D1’产生共振而使弹性部230产生弹性变形,且经由此共振操作方式可测量可动装置200旋转时的科氏力,进而计算出具有此可动装置200的装置的角速度,其中的侦测与计算原理为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可动装置200还包括多个止挡部260,部分止挡部260固定于第一座体212且往质量块220的顶面220b延伸而对位于顶面220b,另一部分止挡部260固定于第二座体214且往质量块220的底面220c延伸而对位于底面220c。基座210与质量块220的顶面220b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5大于止挡部260与质量块220的顶面220b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7,且基座210与质量块220的底面220c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6大于止挡部260与质量块220的底面220c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8。
在此配置方式之下,止挡部260能够止挡质量块220的顶面220b及底面220c以限制质量块220的移动范围,使质量块220不致因落摔的冲击力而瞬间产生大幅度的位移,进而避免弹性部230因质量块220过度位移而拉扯损坏,以达到耐摔保护功能。由于本实施例的可动装置200如上述般通过基座210上的止挡部260来止挡质量块220以限制质量块220的移动范围,因此不需为了止挡质量块220而缩减整个基座210与质量块220的顶面220b及底面220c的间距,而使基座210与质量块220可具有较大的间距G5及间距G6。如此一来,基座210与质量块220之间的空气所造成的阻尼效果不致过大,从而确保质量块220能够顺利地进行共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动装置200也可为石英振荡器(quartz crystal oscillator)或其它共振装置,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止挡结构240例如是分别从这些止挡部260延伸出,且止挡结构240沿第一方向D1’的长度大于止挡部260与质量块220的顶面220b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7并大于止挡部260与质量块220的底面220c沿第一方向D1’的间距G8,使这些止挡结构240能够分别对位于质量块220的这些侧面220a以限制质量块220的移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动装置在其基座上设有止挡结构,且止挡结构能够止挡质量块的侧面以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使质量块不致因落摔的冲击力而瞬间产生大幅度的位移,进而避免弹性部因质量块过度位移而拉扯损坏。所述止挡结构可通过曝光制程及蚀刻制程被形成而具有较佳的尺寸精度,使止挡结构与质量块的侧面具有适当的间距,而可达到准确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的效果,以进一步提升可动装置的耐摔保护功能。此外,还可在可动装置的基座上设置止挡部,用以止挡质量块的端面以限制质量块的移动范围,以进一步增进耐摔保护功能。通过止挡部的设置,不需为了止挡质量块而缩减整个基座与质量块的端面的间距。如此一来,基座与质量块的端面之间的空气所造成的阻尼效果不致过大,由此确保质量块能够顺利地进行共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质量块,具有多个侧面;
多个弹性部,分别连接于该些侧面且连接于该基座,其中该质量块适于产生运动而使该些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以及
至少一止挡结构,配置于该基座且对位于至少一该侧面,其中该止挡结构适于止挡该对应的侧面以限制该质量块的移动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
第一座体;
第二座体,该质量块位于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之间,该止挡结构固定于该第一座体或该第二座体;以及
连接部,固定于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之间,其中各该弹性部连接于该对应的侧面与该连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与该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相胶合,该连接部与该第二座体沿该第一方向相胶合,各该侧面平行于该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止挡结构的数量为多个,该些止挡结构分别对位于该些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结构具有两止挡面,该两止挡面分别对位于相邻的两该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结构沿第一方向从该基座延伸出,该止挡结构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该质量块与该基座沿该第一方向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止挡部,其特征在于,该质量块具有至少一端面,该止挡部配置于该基座且往该端面延伸而对位于该端面,该质量块适于沿第一方向产生移动而使该些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该基座与该端面沿该第一方向的间距大于该止挡部与该端面沿该第一方向的间距,该止挡部适于止挡该端面以限制该质量块的移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结构从该止挡部延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结构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该止挡部与该端面沿该第一方向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止挡部的数量为多个,该至少一端面包括该质量块的顶面及该质量块的底面,部分该些止挡部对位于该顶面,另一部分该些止挡部对位于该底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质量块具有至少一端面,该端面垂直于各该侧面,该止挡结构适于止挡该对应的侧面以限制该质量块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范围,该第二方向倾斜于各该侧面及该端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部沿轴线延伸,该轴线不通过该质量块的质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结构通过曝光制程及蚀刻制程而形成。
CN201310573572.4A 2013-09-10 2013-11-14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Pending CN1044227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2602A TWI497079B (zh) 2013-09-10 2013-09-10 具有耐摔保護功能的可動裝置
TW102132602 2013-09-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2784A true CN104422784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624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73572.4A Pending CN104422784A (zh) 2013-09-10 2013-11-14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8306A1 (zh)
CN (1) CN104422784A (zh)
TW (1) TWI4970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54425A (ko) * 2013-11-12 2015-05-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Mems 소자 패키지
KR20160091143A (ko) * 2015-01-23 2016-08-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Mems 센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1542A (en) * 1992-01-27 1994-10-04 Kansei Corporation Acceleration sensor assembly
CN1942768A (zh) * 2005-02-01 2007-04-0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
CN101587131A (zh) * 2008-05-13 2009-11-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速度传感器
US20130068022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component
US20130167640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ertial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226153A (zh) * 2012-01-30 2013-07-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物理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633A (en) * 1987-12-18 1992-06-16 Nissan Motor Co., Ltd. Semiconductor accelerometer
US5233874A (en) * 1991-08-19 1993-08-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ctive microaccelerometer
EP1119792A2 (en) * 1998-09-02 2001-08-01 Xros, Inc. Micromachined members coupled for relative rotation by torsional flexure hinges
US7004030B2 (en) * 2002-09-27 2006-02-28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Acceleration sensor
JP2005283402A (ja) * 2004-03-30 2005-10-13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慣性センサ
JP2005283393A (ja) * 2004-03-30 2005-10-13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慣性センサ
JP4542885B2 (ja) * 2004-12-22 2010-09-15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加速度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37316B2 (en) * 2005-07-18 2007-07-03 Ok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acceleration sensor
KR100899812B1 (ko) * 2006-12-05 2009-05-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정전 용량형 가속도계
ITTO20070033A1 (it) * 2007-01-19 2008-07-20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Dispositivo microelettromeccanico ad asse z con struttura di arresto perfezionata
JP4343965B2 (ja) * 2007-02-15 2009-10-14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慣性センサ
JP5253859B2 (ja) * 2008-03-28 2013-07-31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加速度センサの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20548A (en) * 2008-11-18 2010-06-01 Ind Tech Res Inst Multi-axis capacitive accelerometer
TWI391663B (zh) * 2009-02-25 2013-04-01 Nat Univ Tsing Hua 加速度計
TWI453371B (zh) * 2011-12-30 2014-09-21 Ind Tech Res Inst 一種具振盪模組的微機電系統裝置
JP5943192B2 (ja) * 2012-04-10 2016-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物理量センサ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1542A (en) * 1992-01-27 1994-10-04 Kansei Corporation Acceleration sensor assembly
CN1942768A (zh) * 2005-02-01 2007-04-0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
CN101587131A (zh) * 2008-05-13 2009-11-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速度传感器
US20130068022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component
US20130167640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ertial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226153A (zh) * 2012-01-30 2013-07-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物理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0532A (zh) 2015-03-16
TWI497079B (zh) 2015-08-21
US20150068306A1 (en) 2015-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5721B (zh) 具有中央固定座的微机电装置
US8333113B2 (en) Triaxial acceleration sensor
CN107407695B (zh) 平移式z轴加速度计
WO2005059569A3 (en) Internally shock caged serpentine flexure for micro-machined accelerometer
CN103528577B (zh) 一种z轴mems电容式陀螺仪
US20130186171A1 (en) Substrate curvature compens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3235155B (zh) 一种具有全桥微梁结构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US7730783B2 (en) Acceleration sensor
US20120125103A1 (en) Z-axis capacitive accelerometer
JP2012517002A (ja) 加速度センサ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の作動方法
CN203643470U (zh) 一种石英振梁加速度计
CN111417594A (zh) 非对称平面外加速度计
CN104422784A (zh)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可动装置
US9903884B2 (en) Parallel plate capacitor and acceleration sensor comprising same
US9279823B2 (en) Optical accelerometer
CN104422434A (zh) 具有耐摔保护功能的共振装置
CN202815009U (zh) 一种加速度计
JP2006349613A (ja) 容量検出型加速度センサ
WO2011111539A1 (ja) 物理量センサ
WO2017132968A1 (zh) 压力传感装置及具有该压力传感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2826499B (zh) 弹性梁及包括其的mems传感器
TWI461692B (zh) 具有應力隔絕結構之慣性感測器
CN101512348A (zh) 用于模摆速率传感器的跌落保护的装置
CN201793368U (zh) 防止沾黏的微机电结构
WO2019209659A1 (en) Deformation rejection mechanism for offset minimization of out-of-plane sensing mem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