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0957A - 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0957A
CN104420957A CN201410413039.6A CN201410413039A CN104420957A CN 104420957 A CN104420957 A CN 104420957A CN 201410413039 A CN201410413039 A CN 201410413039A CN 104420957 A CN104420957 A CN 104420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silencing apparatus
muffler body
wall part
suction 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30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田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0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消声器。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刚性并降低壁面振动产生的噪音的消声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口的消声器(1)的构成为:具有将板金冲压成型而形成且通过将外周缘部(11、21)接合而在内部形成有空间部(C1、C2)的第一外壁部件(10)及第二外壁部件(20)、以及将外周缘部与第一外壁部件及第二外壁部件接合并将空间部内分隔开的隔板(30、40),其中将隔板的在从外周缘部隔开的部位处的表面(44)和第一外壁部件的内面固定。

Description

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发动机的消声器,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刚性、降低壁面振动产生的噪音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例如,可搬式发电机等所搭载的通用发动机的消声器,通常是将冲压成型的一对面板的外周缘部闭合而形成壳状,并且,配置有将其内部分隔为两个室的隔板、或玻璃棉、冲压金属等消声用部件而构成,且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口出口部。
作为有关这种通用发动机的消声器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即,在通过隔板分隔为下箱体和上箱体两个室的通用发动机的消声器构造中,下箱体的一部分与隔板接触。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即,在具有被隔板隔开的第一室和第二室的通用发动机的消声器中,在隔板的一部分形成向第二室侧突出的凹部,其一直到达板条金属(ラスメタル)的附近。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即,在消声器的中央附近设置隔板,隔板的周围通过焊接等固装在消声器主体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3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48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7-28109号公报
在通用发动机的消声器中,要求降低运行时的噪音。
在由如上所述的板金零件构成的消声器的情况下,消声器的壁面因排气脉动或从发动机传来的振动而引起振动的所谓壳体声的产生成为问题。
要降低这种壳体声,有效的是,例如提高部件本身的强度、或增设加强用的部件而提高壁面的刚性,但在前者的情况下,因焊道的形成或曲面化等,产品的加工工序及模具的制作很繁琐,而在后者的情况下,零件数及重量会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刚性并降低壁面振动产生的噪音的消声器。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解决手段解决上述课题。
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消声器,其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口,该消声器具有将板金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且通过将外周缘部接合而在内部形成有空间部的第一外壁部件及第二外壁部件、和将外周缘部与所述第一外壁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壁部件接合并且将所述空间部内分隔开的隔板,其中,将所述隔板的在从外周缘部隔开的部位处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的内面抵接并固定。
据此,通过将隔板和第一外壁部件在中央部固定,能够提高消声器的刚性,并且抑制隔板和第一外壁部件独立地振动,能够降低壳体噪音。另外,由于刚性提高,可靠性、耐久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通过不会伴随其他零件的追加、或零件构造、形状的复杂化的简单结构就能够获得上述效果,能够防止零件个数、重量、零件成本等的增加。
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消声器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从外周缘部隔开的部位,可以形成有向另一侧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固定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
据此,通过设置连结隔板和第一外壁部件的突出部,能够在突出部以外的区域确保隔板和第一外壁部件的间隔,并确保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空间部的容积。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消声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可以通过点焊进行固定。
据此,通过简单且轻量的结构就能够获得充分的接合强度。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消声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可以在中央部固定。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消声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隔板可以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为面板状。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了刚性、降低了壁面振动产生的噪音的消声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消声器的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发动机侧观察实施例的消声器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部向视剖面图;
图4是图3的IV-IV部向视剖面图;
图5是图4的V-V部向视剖面图;
图6是图4的VI-VI部向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消声器
10 第一消声器体
11 凸缘部
12 进气管开口
13 螺栓开口
14 凹部
15 尾管保持部
20 第二消声器体
21 凸缘部
22 螺栓开口
23 进气管卡合孔部
24 尾管保持部
30 第一隔板
31 进气管开口
32 螺栓开口
33 催化剂开口
34 开口
40 第二隔板
41 进气管承载部
41a 贯通孔
42 螺栓开口
43 催化剂开口
44 突出部
50 保持器板
60 保持器板
70 玻璃棉垫
80 玻璃棉垫
90 玻璃棉垫
100 进气管
101 开口
102 突起
110 保持器管
120 尾管
130 管
140 催化剂
C1 第一室
C2 第二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将一对外壁部件闭合而构成消声器,并且使将内部划分为两个室的隔板的一部分向一个外壁部件侧突出,并通过点焊与外壁部件固定,来解决了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刚性并降低壁面振动产生的噪音的消声器的课题。
[实施例]
下面,对使用了本发明的消声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的消声器安装在例如搭载于便携式发电机上且驱动发电装置的通用发动机的排气口。
图1是实施例的消声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发动机侧观察实施例的消声器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部向视剖面图。
图4是图3的IV-IV部向视剖面图。
图5是图4的V-V部向视剖面图。
图6是图4的VI-VI部向视剖面图。
消声器1的构成具有:第一消声器体10、第二消声器体20、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保持器板50、60、玻璃棉垫70、80、90、进气管100、保持器管110、尾管120、管130、催化剂140等。
第一消声器体10、第二消声器体20例如是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的面板,是形成通过将外周缘部闭合而被二等分形成的壳体状容器的外壁部件。
第一消声器体10设置于未图示发动机的排气口侧,第二消声器体20设置于排气口的相反侧。
第一消声器体10形成为具有向第二消声器体20侧开口的空间部(凹部)的托盘状。
从发动机侧看到的第一消声器体10的平面形状实质上形成为长方形。
在第一消声器体10的外周缘部形成有用于与第二消声器体20接合的凸缘部11。
凸缘部11通过铆接加工实质上遍及全周与第二消声器体20的凸缘部21接合。
在第一消声器体10的发动机侧的面部,形成有进气管开口12、螺栓开口13、凹部14等。
进气管开口12为插入有从排气口向消声器1的内部导入废气的进气管100的圆形开口。
进气管开口12配置在第一消声器体10的上端部附近且一侧端部附近。
螺栓开口13为插入有将消声器1与发动机的汽缸盖联接的未图示的螺栓的开口。
螺栓开口13例如隔着进气管开口12形成有一对。
螺栓开口13的周缘部在消声器1的内部侧立起而形成圆筒状。
该立起部插入管130的内径侧进行管130的定位。
凹部14是使第一消声器体10的与进气管开口12成相反侧的侧半部向发动机侧突出而形成且比其它部分加深了纵深方向的尺寸(距凸缘部11的深度)的部分。
凹部14还作为容纳玻璃棉垫70的容纳部发挥作用。
在第一消声器体10的凹部14侧的侧壁的上部,形成有尾管保持部15。
尾管保持部15是与第二消声器体20的尾管保持部24协作,保持尾管120的部分。
第二消声器体20形成为具有向第一消声器体10侧开口的空间部(凹部)的托盘状。
从发动机侧看到的第二消声器体20的平面形状,实质上形成为与第一消声器体10相同的长方形。
在第二消声器体20的外周缘部20,形成有用于与第一消声器体10接合的凸缘部21。
在第二消声器体20的与发动机侧成相反侧的面部,形成有螺栓开口22、进气管卡合孔23。
螺栓开口22以成为与螺栓开口13同心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是插入螺栓的开口。
螺栓开口22的周缘部在消声器1的内部立起而形成圆筒状。
该立起部插入管130的内径侧而进行管130的定位。
进气管卡合孔23是形成于进气管100的第二消声器体20侧的端部的突起102进行卡合的孔部。
在第二消声器体20中的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尾管保持部15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该尾管保持部15协作以保持尾管120的尾管保持部24。
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是将第一消声器体10和第二消声器体2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消声器体10侧的第一室C1、第二消声器体20侧的第二室C2的隔壁。
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例如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为面板状。
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按照主要部分密接的方式重叠,并且,将该密接的范围内的多个位置通过点焊而接合。
第二隔板40安装在第一隔板30的第二消声器体20侧的面部。
在通过铆接加工接合第一消声器体10的凸缘部11和第二消声器体20的凸缘部21时,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的外周缘部夹入固定在凸缘部11、21之间。
在第一隔板30上形成有进气管开口31、螺栓开口32、催化剂开口33、开口34等。
进气管开口31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进气管开口12同心形成且插入有进气管100。
螺栓开口32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螺栓开口13同心形成且插入有插入螺栓的管130。
催化剂开口33是插入有催化剂140的开口,相对于进气管开口31沿第一隔板30的对角线方向离开而配置。
开口34是插入有第二隔板40的突出部44的开口。
开口34在第一隔板30的中央部且配置在进气管开口31和催化剂开口33的中间部。
在第二隔板40上形成有进气管承载部41、螺栓开口42、催化剂开口43、突出部44等。
进气管承载部41是插入进气管100的端部且用于进气管100的定位的圆盘状凸部。
与进气管承载部41相邻地形成插入有进气管100的突起102的贯通孔41a。
螺栓开口42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螺栓开口13同心形成且插入有插入螺栓的管130。
催化剂开口43是插入有催化剂140的开口,与催化剂开口33同心配置。
突出部44是使第二隔板40的中央部向第一消声器体10侧突出形成泡状的部分。
在突出部44的突端部形成有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内面抵接的实质上平坦的面部。
该面部通过点焊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内面接合。
该点焊在通过铆接加工将第二消声器体20与第一消声器体10接合之前进行。
另外,在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之间,如以下说明,形成有废气通过的空间部或流道等。
通过使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按照部分地相互离开的方式突出,在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之间,形成有从废气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入口空间部151、及导入部152、第一弯曲部153、玻璃棉垫容纳部154、第二弯曲部155、尾管保持部156等的排气管道。
入口空间部151设置在与第一消声器体10的进气管开口12相邻的区域。
入口空间部151是容纳进气管100的空间部,从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经由进气管100导入入口空间部151内。
入口空间部151与在第一消声器体10和第一隔板30之间形成的第一室C1连通,导入入口空间部151的废气首先流入第一室C1。
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的进气管开口31、进气管承载部41、螺栓开口32、42在入口空间部151形成。
导入部152是经由形成于第二隔板40的多个孔部与在第二消声器体20和第二隔板40之间所形成的第二室C2连通且从第二室C2导入废气的空间部。
导入部152相邻配置于入口空间部151的正下方。
第一弯曲部153是从导入部152的下部向玻璃棉垫容纳部154的入口输送废气的管道,且大致沿着消声器1的外周缘部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弯曲形成,使得实质上将朝向改变90°。
玻璃棉垫容纳部154是将排气管道的一部分进行扩径,且容纳卷绕成管状的玻璃棉垫90的部分。
玻璃棉垫容纳部154配置在消声器1的下端部附近,实质上沿着水平方向配置。
玻璃棉垫90的内周面部通过保持器管110被保持。
第二弯曲部155是从玻璃棉垫容纳部154的出口向尾管保持部156的入口输送废气的管道,且弯曲形成S字状。
催化剂140配置在S字状的第二弯曲部155下侧的弯曲部的内径侧。
尾管保持部156在消声器1的与进气管100侧成相反侧的侧端部附近以及上端部附近,沿水平方向配置。
在尾管保持部156插入固定有尾管120。
保持器板50是保持沿着第一消声器体10的凹部14的内面配置的玻璃棉垫70的部件。
保持器板50例如由排列有许多小径的开口的冲压金属形成。
保持器板60是保持沿着第二消声器体20的内面配置的玻璃棉垫80的部件。
保持器板60例如由排列有许多小径的开口的冲压金属形成。
玻璃棉垫70、80是分别沿着第一消声器体10的凹部14的内面及第二消声器体20的内面配置的消声用部件。
玻璃棉垫90是容纳在形成于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之间的排气管道的玻璃棉垫容纳部154内的消声用部件。
玻璃棉垫90以卷绕成管状的状态附加在玻璃棉垫容纳部154的内周面。
玻璃棉垫90的内周面部插入有保持器管110,且由保持器管110保持。
进气管100是从发动机的排气口向消声器1的内部导入废气的圆筒状的部件。
进气管100以从第一消声器体10的进气管开口12依次插入第一隔板30的进气管开口31,且与第二隔板40的进气管承载部41对接的状态固定。
在进气管100上形成有开口101、突起102等。
开口101在进气管100的侧壁部形成,从进气管100内向入口空间部151内导入废气。
突起102从进气管100的第二消声器体20侧的端部突出地形成。
突起102例如在圆周上设有两处,经由第二隔板40的贯通孔41a插入第二消声器体20的进气管卡合孔23,通过焊接等与第二消声器体20固定在一起。
保持器管110是配置在排气管道的玻璃棉垫容纳部154内的圆筒状的部件,成为在侧壁部排列有许多小径的开口的冲压金属。
保持器管110是为了防止卷绕成管状的玻璃棉垫90的脱落、突出等而保持其内周面部的部件。
尾管120是插入固定于排气管道的尾管保持部156且将废气向消声器1的外部排出的管。
尾管120还通过第一消声器体10、第二消声器体20的尾管保持部15、24保持。
管130是插入有将消声器1与发动机的汽缸盖联接的螺栓的圆筒状部件。
管130以在两端部插入有第一消声器体10的螺栓开口13、第二消声器体20的螺栓开口23的周缘部(立起部)的状态被定位、固定,并且,其中间部被插入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的螺栓开口32、42。
管130被附加了在联接螺栓时的螺栓张力,并且,防止螺栓张力引起的消声器1的变形。
催化剂140是例如在圆筒状的外筒的内部配置有形成网格状的氧化铝等载体且在该载体上搭载有铂、钯、铑等贵金属的三元触媒。
催化剂140插入固定在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的催化剂开口33,43中。
废气在从第一室C1向第二室C2移动时通过催化剂140而被净化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消声器中,从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从进气管100的开口101导入入口空间部151内,再由此导入第一室C1。
之后,经由催化剂140从第一室C1导入第二室C2,并从导入部152进入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之间的排气管道。
而且,从导入部152开始依次通过第一弯曲部153、玻璃棉垫容纳部154、第二弯曲部155,再从保持在尾管保持部156处的尾管120向外部排出。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能够获得下面的效果。
(1)通过将第二隔板40和第一消声器体10在中央部固定,能够提高消声器1的刚性,并且,抑制了隔板30、40和第一消声器体10独立振动,能够降低壳体噪音。
另外,通过不会伴随其他零件的追加、或零件构造、形状的复杂化的简单结构就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能够防止零件个数、重量、零件成本等的增加。
(2)通过设有连结第二隔板40和第一消声器体10的突出部44,能够在突出部44以外的区域确保隔板30、40和第一消声器体10之间的间隔,能够确保形成在它们之间的第一室C1的容积。
(3)通过点焊固定突出部44和第一消声器体10,能够利用简单且轻量的结构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这些变更和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构成消声器的各部件的形状、结构、材质、制法等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可适当变更。
例如,可以对隔板引起的消声器内的分割方法、废气通过的流道的配置、玻璃棉垫等消声材料的配置等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本发明的消声器例如除适用于设置在可搬式发电机上的发动机之外,还可适用于例如作为工业用、园艺用等所使用的所谓通用发动机。
(2)在实施例中,通过点焊将隔板的一个部位与第一消声器体(外壁部件)固定在一起,但也可以采用将多处固定的方式。另外,接合方法也不限定于点焊,也可以使用粘接、熔接、螺丝或铆钉等机械联接手段等其它的方法。
(3)在实施例中,在隔板上形成有向消声器体侧突出的突出部,但也可以在消声器体侧形成向隔板侧突出的突出部。

Claims (5)

1.一种消声器,其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口,所述消声器包括:
第一外壁部件及第二外壁部件,所述第一外壁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壁部件是将板金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的,且通过将外周缘部接合而在内部形成有空间部;和
隔板,其将外周缘部与所述第一外壁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壁部件接合而将所述空间部内分隔开;
其中,将所述隔板的在从外周缘部隔开的部位处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的内面抵接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中,
在所述隔板及所述第一外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从外周缘部隔开的部位形成有向另一侧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并且在所述突出部固定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中,
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通过点焊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中,
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壁部件在中央部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中,
所述隔板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为面板状。
CN201410413039.6A 2013-08-22 2014-08-20 消声器 Pending CN104420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1920A JP6162541B2 (ja) 2013-08-22 2013-08-22 マフラ
JP2013-171920 2013-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0957A true CN104420957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694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3039.6A Pending CN104420957A (zh) 2013-08-22 2014-08-20 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62541B2 (zh)
CN (1) CN10442095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8689B2 (ja) * 2015-02-13 2019-03-06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マフラ付きエンジン、手持ち作業機
JP6483469B2 (ja) 2015-02-20 2019-03-13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マフ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8720U (zh) * 1988-12-06 1990-06-18
US5177962A (en) * 1992-01-14 1993-01-12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External spark arrestor
US6250422B1 (en) * 1998-12-14 2001-06-26 Nelson Industries, Inc. Dual cross-flow muffler
US6457553B1 (en) * 2000-08-04 2002-10-01 Nelson Industries, Inc. Low cost muffler
CN1702304A (zh) * 2004-05-24 2005-11-30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发动机用消声器
JP2012202245A (ja) * 2011-03-24 2012-10-22 Hitachi Koki Co Ltd マフラ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9371Y2 (zh) * 1972-03-13 1976-07-24
EP1895118A1 (en) * 2006-08-29 2008-03-05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Passive secondary air muffl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8720U (zh) * 1988-12-06 1990-06-18
US5177962A (en) * 1992-01-14 1993-01-12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External spark arrestor
US6250422B1 (en) * 1998-12-14 2001-06-26 Nelson Industries, Inc. Dual cross-flow muffler
US6457553B1 (en) * 2000-08-04 2002-10-01 Nelson Industries, Inc. Low cost muffler
CN1702304A (zh) * 2004-05-24 2005-11-30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发动机用消声器
JP2012202245A (ja) * 2011-03-24 2012-10-22 Hitachi Koki Co Ltd マフラ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62541B2 (ja) 2017-07-12
JP2015040507A (ja) 2015-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0957A (zh) 消声器
JP2013212753A (ja) ガス発生器
MX2007000280A (es) Dispositivo de filtracion de aire de tipo bolsa y medio de filtracion y bastidor de medio de filtracion para el dispositivo.
JP2011117385A (ja) 排気浄化装置
CN104047685A (zh) 带有催化转换器的消音器
CN112229112A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JP2015014210A (ja) 消音器
JP6055305B2 (ja)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6806663B2 (ja) マフラー装置
CN104863758A (zh)
CN107250495B (zh) 消音器
CN110005506B (zh) 消音系统
US7992677B2 (en) Motor vehicle exhaust line silencer
JP2008106671A (ja) 車両用排気音低減構造
CN202973539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集烟罩
JP6752984B2 (ja) マフラー装置
CN208918659U (zh) 排气消音器总成
JP2011196343A (ja)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6759181B2 (ja) マフラー装置
JP6806664B2 (ja) マフラー装置
CN217653491U (zh) 一种电厂环保消声器
JP6092639B2 (ja) 消音器
CN217876056U (zh) 排烟管道及吸油烟机
CN205977356U (zh) 一种壳体对称的排气消声器结构
CN219494196U (zh) 分离器、吸油烟机和烟灶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