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0743A -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 Google Patents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0743A
CN104420743A CN201310409351.3A CN201310409351A CN104420743A CN 104420743 A CN104420743 A CN 104420743A CN 201310409351 A CN201310409351 A CN 201310409351A CN 104420743 A CN104420743 A CN 104420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te
parts
gliding groove
locking devic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93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0743B (zh
Inventor
杨银
侯玉昆
河合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AP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KK AP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P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KK AP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093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0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0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0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u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该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使滑槽始终保持靠近甚至闭合的状态,嵌于该滑槽中的导向件不能从该滑槽中脱离;该半开限制组件,由于采用了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半开限制状态,不会因为人员失误,导致解除半开限制;而带有该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半开限制状态,不可能由于人员忘记调整滑槽的状态,而误将门窗全开,大大增强了该门窗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槽自锁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滑槽自锁装置的半开限制组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有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其中半开限制组件带有滑槽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结构需要具有全开模式和半开模式这两个模式,如门窗。当想要将门窗完全打开而通风时,将门窗切换为完全打开的全开模式,当想要防止儿童、窗台上的物品跌落至窗外时,将门窗切换为仅打开一部分的半开模式,在半开模式下,使用限位器限制门窗打开的程度。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一旦在全开模式下,如果不进行再一次的切换,无法回到半开模式。当安装了这种可切换全半开模式的门窗在高楼时,特别是高楼层上,如果误操作,并未切换至半开模式,而开窗人员认为已切换至半开模式,则开窗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特别对于家有小孩的住户,更具有安全隐患。该种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通过滑槽切换连接和断开状态的结构,以及一些相对移动但需要限制距离的框体之间的限位结构中。
中国发明专利CN200510075453中公开的一般的阻挡构件由安装在门窗框侧的壁部件、安装在门窗扇侧的导向框,以及安装成相对于导向框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作为滑动构件的滑块、用于使滑块上下滑动的操作把手。前述壁部件包括基板与设置在基板的一端部并可转动的臂主体,臂主体的下端部设于卡合销。而导向框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具有开放的开放部的导向槽,从开放部导入的卡合销与导向槽卡合,可使该卡合销沿上下方向滑动,滑块通过对操作把手的上下操作来开闭开放部。
当通过滑块使开放部关闭的状态下打开门窗扇时,臂主体以基端部为支点摆动,同时设置在其前端部的卡合销在导向槽内滑动到上方。滑动后的卡合销最终与导向槽的上端部抵接,无法进一步滑动。这样,门窗扇的开度限制在卡合销的滑动范围即臂主体的摆动范围内。另外,当使滑块移动到下方打开开放部的状态下打开门窗扇时,卡合销从开放部当中脱出到导向槽的外部。该情况下,卡合销和导向槽不再卡合,因而门窗扇可不受臂主体对开度的限制,打开得很大。
一般在进行门窗的全开或半开的操作时,当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下,操作操作把手,此时操作把手带动滑块滑动,使开放部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操作操作把手打开门窗,卡合销进入导向槽中,门窗在半开状态下被打开。但是,由于操作把手与滑块互相联动,一旦在全开模式下,如果不操作操作把手,则无法回到半开模式。当安装了该阻挡构件的门窗使用在高楼时,特别是高楼层上时,如果人员误操作或结构已损坏,门窗依然是全开模式,但开窗人员误以为已调整为半开模式,则会造成开窗人员和室内居民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滑槽打开和闭合均需要人工切换,容易造成误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滑槽自锁装置,包括安装在一框体上的滑槽部件和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部,控制部与一旋转轴连接,旋转轴通过转换结构与一联动杆相连接并可带动联动杆直线运动,旋转轴上设有旋转复位结构;滑槽部件分为上滑槽部件和下滑槽部件,上滑槽部件上设有向下开口的上滑槽,下滑槽部件上设有向上开口的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共中心线并且开口相对设置;上滑槽部件与框体相对固定,下滑槽部件与联动杆相连接,下滑槽部件可相对于上滑槽部件上下移动,下滑槽部件上还连接有使下滑槽部件复位的向上复位结构。
优选的,转换结构包括一旋转部件和一直线运动部件,直线运动部件与旋转部件传动连接,直线运动部件和联动杆相连接,旋转部件和旋转轴相连接。进一步的优选,转换结构的旋转部件为旋转导板,转换结构的直线运动部件为横向导向板;转换结构还包括与框体相对固定的纵向导向板,纵向导向板上设有纵向导向槽,横向导向板上固定有第一导柱,第一导柱穿设在纵向导向槽内沿纵向导向槽滑动;横向导向板上设有横向导向槽,旋转导板上固定有第二导柱,第二导柱穿设在横向导向槽内沿横向导向槽滑动。
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的优选,联动杆放置在转换结构和滑槽部件之间,联动杆设有卡孔和纵向长孔,转换结构的直线运动部件设有与卡孔相配合的连接突起,下滑槽部件设有与纵向长孔相配合的滑动突起;控制部不受外力时,滑动突起位于纵向长孔的上端。优选的,所述纵向长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动突起的纵向长度与所述上滑槽、下滑槽的开口之间的最大纵向距离之和。
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的优选,联动杆放置在转换结构和滑槽部件之间,联动杆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转换结构的直线运动部件设有与第一孔相配合的连接突起,第一孔为长条孔,下滑槽部件设有与第二孔相配合的滑动突起;控制部不受外力时,连接突起位于第一孔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旋转复位结构包括一旋转体和套在旋转体上的固定盒,固定盒固定安装在框体上,旋转体与旋转轴传动连接,旋转体的外周面设有限位凸缘,固定盒内设有可抵住限位凸缘的限位柱,固定盒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将限位凸缘抵在限位柱上。
进一步优选的,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盒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体的外周面上;旋转体受到拉伸弹簧的拉力,使旋转体的限位凸缘可抵在固定盒内的限位柱上。
进一步优选的,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固定盒内还设有一隔离块,隔离块、限位柱、固定盒的内表面和旋转体的外表面形成一沿旋转体周向延伸的弹簧放置空间,旋转体的限位凸缘伸入弹簧放置空间内,压缩弹簧放置在弹簧放置空间内,压缩弹簧的一端抵在隔离块上,另一端抵在限位凸缘上;限位凸缘受到压缩弹簧的推力,抵在限位柱上。
优选的,旋转复位结构固定在框体内部的空腔内。
优选的,旋转复位结构固定在框体的外部,位于框体与控制部之间。
优选的,向上复位结构为一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一端与下滑槽部件固定,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框体或上滑槽部件固定,拉力弹簧对下滑槽部件施加向上的拉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滑槽自锁装置的半开限制组件,它包括限制杆和如上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对移动的框体上,两个框体设有靠近时相正对的相对面,限制杆和滑槽部件分别位于两个框体的相对面上,其中一框体的相对面与限制杆的一端枢接,另一框体的相对面与上滑槽部件固定,限制杆的自由端设有突起,突起在所述上滑槽、下滑槽组成的滑槽内滑动;当两个框体移动至靠近状态时,突起位于下滑槽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门窗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门窗框和与门窗框枢接的门窗扇,门窗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半开限制组件,限制杆与滑槽部件分别位于所述门窗框的内侧面、所述门窗扇外框的外侧面。优选的,控制部位于门窗扇外框或所述门窗框的面向室内的表面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使上滑槽和下滑槽形成的滑槽始终保持闭合状态,嵌于该滑槽中的导向件不能从该滑槽中脱离;该半开限制组件,由于采用了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半开限制状态,不会因为人员失误,导致解除半开限制;而带有该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半开限制状态,不可能由于人员忘记调整滑槽的状态,而误将门窗全开,大大增强了该门窗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滑槽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与框体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旋转复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显示为图5所示的旋转复位结构的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图6所示的旋转复位结构的在控制部旋转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转换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显示为图8所示的转换结构的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图9所示的转换结构的在控制部旋转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图9和图10所示的转换结构的两种状态的位置对比图。
图12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联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为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滑槽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显示为带有图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半开限制组件的框体靠近时的示意图。
图15显示为图14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处于半开限制中的框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显示为图14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解除半开限制的框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显示为带有图14至图16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显示为本发明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旋转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显示为图18所示的旋转复位结构的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显示为图19所示的旋转复位结构的在控制部旋转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显示为装有图18所示的旋转复位结构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2显示为装有图18所示的旋转复位结构的滑槽自锁装置与框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显示为带有图21所示的滑槽自锁装置的半开限制组件的框体靠近时的示意图。
图24显示为图23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处于半开限制中的框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显示为图23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解除半开限制的框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显示为图25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框体分开时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7显示为图23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框体重新靠近时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8显示为本发明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显示为带有图23至图28所示的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1   上滑槽部件
111  上滑槽
112  上滑槽板
113  固定板
114  增强板
115  增强板螺栓
116  滑槽板螺栓
12   下滑槽部件
121  下滑槽
122  向上复位结构
123  滑动突起
124  下滑槽板
1241 导向槽
1242 斜面
125  导向螺栓
126  保护盖
127  弹簧固定螺栓
128  连接螺栓
129  连接块
13   开口
21   控制部
22   旋转轴
23   转换结构
231  连接突起
232  纵向导向板
2321 纵向导向槽
233  横向导向板
2331 横向导向槽
234  旋转导板
2341 通孔
235  第一导柱
236  第二导柱
24   联动杆
241  卡孔
242  纵向长孔
243  第一孔
244  第二孔
25   旋转复位结构
251  旋转体
2511 限位凸缘
2512 第二突出柱体
2513 方形通孔
252  固定盒
2521 限位柱
2522 固定盒体
2523 固定盒盖
2524 隔离块
2525 卡位凸缘
2526 卡位凹口
2527 卡位边缘
2528 卡位突起
2529 第一突出柱体
253  拉伸弹簧
254  固定螺栓
255  压缩弹簧
256  弹簧放置空间
26   安装座
3    限制杆
31   突起
41   右固定板
42   左定位板
51   门窗框
52   门窗扇
521  门窗扇把手
6    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以下实施例中的所述的上、下方向是指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观察图1时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所述的前、后方向是指观察图1时纸面的正面为前方向,其背面为后方向;所述的左、右方向是指观察图1时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
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6所示。图1至图4所示为一种滑槽自锁装置,包括安装在一框体上的滑槽部件和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部21,控制部21与一旋转轴22连接,旋转轴22通过转换结构23与一联动杆24相连接并可带动联动杆24直线运动;旋转轴22上设有使旋转轴复位的旋转复位结构25,当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旋转复位结构25带动旋转轴22及控制部21回复至初始位置;滑槽部件分为上滑槽部件11和下滑槽部件12,上滑槽部件11上设有向下开口的上滑槽111,下滑槽部件12上设有向上开口的下滑槽121,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共中心线且开口相对设置,两者连接成一滑槽;上滑槽部件11与框体6相对固定,下滑槽部件12与联动杆24相连接,下滑槽部件12可相对于上滑槽部件11上下移动,下滑槽部件12上还连接有使下滑槽部件复位的向上复位结构122,当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向上复位结构122施加向上拉力于下滑槽部件12,使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保持靠近甚至闭合的状态。
本发明的滑槽自锁装置,其采用可相对移动的上滑槽部件11和下滑槽部件12,使上滑槽部件11上的上滑槽111和下滑槽部件12的下滑槽121构成一长度可变的滑槽,初始状态,即滑槽部件不受外力时,下滑槽121在向上复位结构122的作用下保持与上滑槽111靠近甚至闭合的的状态(见图1所示),此时下滑槽111和上滑槽121构成的滑槽长度最短,其可以起到限位槽的作用;采用上述控制部件来控制滑槽部件中的下滑槽部件12移动,当上述控制部21受外力时带动旋转轴22旋转,旋转轴22通过转换结构23带动联动杆24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下滑槽121向下运动,此时下滑槽121与上滑槽111成打开状态即分离状态(见图2所示),此时下滑槽121和上滑槽111构成的滑槽长度最长,下滑槽121和上滑槽111间可形成一开口13;当控制部所受外力撤销时,上述旋转复位结构25带动旋转轴及控制部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下滑槽部件12也在向上复位结构122的向上带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见图1所示),使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成初始状态,这样不需要再次调整滑槽的开合状态,在控制部21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使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始终保持闭合状态。因此,本发明的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21不旋转的情况下,使上滑槽和下滑槽始终保持靠近甚至闭合的状态,即上滑槽和下滑槽形成一限位槽,起到将伸入该限位槽内的导向件限位防止其脱离的目的。
如图5至图7所示,旋转复位结构25包括一旋转体251和套在旋转体251上的固定盒252,固定盒252固定安装在框体上,旋转体251与旋转轴22传动相连,旋转体251的外周面设有限位凸缘2511,固定盒252设有可抵住限位凸缘2511的限位柱2521,固定盒252内设有复位弹簧。
上述复位弹簧可以为拉伸弹簧253,拉伸弹簧25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盒252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体251的外周面上;旋转体251受到拉伸弹簧253的拉力,使旋转体251的限位凸缘2511可抵在固定盒252内的限位柱2521上。如图6所示,在无外力状态下,拉伸弹簧253对旋转体251施加一个较小的拉力,使旋转体251的限位凸缘2511抵在固定盒252内的限位柱2521上,此为旋转复位结构25的初始状态。如图7所示,当施加力在控制部21上,使旋转轴22旋转,从而带动旋转体251一起转动时,由于拉伸弹簧253的一端固定在旋转体251上,拉伸弹簧253的长度被拉伸。当施加在控制部21上的力消失时,拉伸弹簧253将旋转体251拉回至如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
上述旋转体251与旋转轴22传动相连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旋转轴22的截面为方形,旋转体251中间设有供旋转轴22穿设的方形通孔2513。这样当旋转轴22转动时,旋转体251也跟着一起转动。
旋转复位结构25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空间的需要,固定在框体的内部空腔内,或者固定在框体的外部,即位于框体与控制部21之间。旋转复位结构25位于框体内时,可以在框体与控制部21之间设置安装座26,便于控制部21的转动。
转换结构23包括一旋转部件和一直线运动部件,直线运动部件与旋转部件传动连接,直线运动部件和联动杆24相连接,旋转部件和旋转轴22相连接。如图3和图12所示,联动杆24放置在转换结构23和滑槽部件之间,联动杆24设有卡孔241和纵向长孔242,转换结构23的直线运动部件设有与卡孔241相配合的连接突起231,下滑槽部件12设有与纵向长孔242相配合的滑动突起123;滑动突起123在纵向长孔242内上下滑动。当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即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处于初始状态时,上滑槽111的下端部与下滑槽121的上端部的距离小于伸入该限位槽内的导向件的外径时,此时滑动突起123位于该纵向长孔242的上端。
其中转换结构23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至图11所示,转换结构23的旋转部件为旋转导板234,转换结构23的直线运动部件为横向导向板233;转换结构23还包括与框体6相对固定的纵向导向板232,纵向导向板232上设有纵向导向槽2321,横向导向板233上固定有第一导柱235,第一导柱235穿设在纵向导向槽2321内可沿纵向导向槽2321滑动;横向导向板233上设有横向导向槽2331,旋转导板234上固定有第二导柱236,第二导柱236穿设在横向导向槽2331内可沿横向导向槽2331滑动。上述连接突起231设于该横向导向板233上。
其中,旋转轴22的截面为方形,旋转导板234中间设有供旋转轴22穿设的通孔2341。这样当旋转轴22转动时,旋转导板234也跟着一起转动。
如图9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导柱236位于旋转轴22的斜上方,第一导柱235位于纵向导向槽2321的上端。当控制部21带动旋转轴22旋转时,旋转导板234连同第二导柱236一起向下旋转。由于第二导柱236在横向导向槽2331中只能横向滑动,而纵向方向没有自由度,故第二导柱236在横向导向槽2331中横向滑动的同时,带动横向导向板233纵向移动,而横向导向板233又与第一导柱235固定,而第一导柱235只能在纵向导向槽2321中滑动,故在第二导柱236的向下推动力的作用和第一导柱235纵向方向的引导下,横向导向板233向下运动。由于横向导向板233上的连接突起231与联动杆24连接,从而也带动了联动杆24向下运动,实现了旋转轴22的旋转运动到联动杆24的直线运动的转换。横向导向板233运动至最低点时的状态如图10所示。当施加在控制部21上的力消失时,旋转复位结构25将旋转轴22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旋转导板234也跟着一起旋转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横向导向板233、联动杆24也恢复至初始状态。图11为图9和图10所示的两种状态的位置对比图。这种转换结构23,通过简单的结构,完成了复杂的从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的转换,零件加工简单,使用寿命长。
控制部21带动旋转轴22旋转时,旋转轴22通过转换结构23带动联动杆24向下运动,由于转换结构23的连接突起231卡入联动杆24的卡孔241中,转换结构23带动联动杆24向下运动,而由于下滑槽部件12的滑动突起123位于联动杆24的纵向长孔242内的上端,联动杆24带动下滑槽部件12向下运动。
上述转换结构23还可以是其它可实现从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的转换的结构,如旋转部件为齿轮,直线运动部件为齿条,或者旋转部件为凸轮,直线运动部件为直动从动件等。
如图13所示,上滑槽部件11包括设有上滑槽111的上滑槽板112和用于与框体固定的固定板113,上滑槽板112与固定板113一体设置,固定板113位于下滑槽部件12与框体之间,上滑槽板112面向框体的一面还固定有增强板114,该增强板114通过增强板螺栓115与上滑槽板112固定连接,上滑槽板112通过滑槽板螺栓与框体固定,在上滑槽板112的顶部还设有限位件116。
下滑槽部件12包括带有下滑槽121的下滑槽板124,其中下滑槽板124上设有导向槽1241,导向螺栓125穿设在导向槽1241中且与固定板113相连,导向螺栓125限制了下滑槽板124的左右自由度和前后自由度;导向槽1241上还盖有保护盖126;下滑槽部件12还包括带有滑动突起123的连接块129,连接块129通过连接螺栓128与下滑槽板124固定。下滑槽部件12的向上复位结构122为一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一端与下滑槽部件12固定,即与下滑槽板124固定;拉力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固定螺栓127与框体或固定板113固定,拉力弹簧对下滑槽部件12施加向上的拉力。当联动杆24对滑动突起123作用一向下的力时,下滑槽部件12向下移动,此时导向螺栓125在导向槽1241中相对向上滑动,拉力弹簧被拉长;当外力消失时,拉力弹簧将下滑槽部件12向上拉回初始位置。
图14至图16所示为一种带有上述滑槽自锁装置的半开限制组件,它包括限制杆3和如上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对移动的框体上,两个框体设有靠近时相互对应的相对面,限制杆3和滑槽部件分别位于两个框体的相对面上,其中一框体的相对面与限制杆3的一端枢接,限制杆3的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即为自由端,另一框体的相对面与上滑槽部件11固定,限制杆3的自由端设有突起31,突起31(即作为一导向件)在滑槽部件的滑槽内滑动;当两个框体移动至靠近状态时,突起31位于下滑槽121内。
如图14所示,该半开限制组件的限制杆3通过右固定板41枢接在框体上。两个框体靠近时,两个相对面相正对并接近贴合,其半开限制组件的状态如图14所示,此时,限制杆3的突起31位于下滑槽121内,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为初始状态即靠近甚至闭合状态,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构成的滑槽作为限位槽使用。如图15所示,若在不旋转控制部21的情况下,当两个框体分开时,则限制杆3的突起31沿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形成的限位槽向上移动至最上端时,为两个框体分开时的极限状态,该半开限制组件限制了两个框体的分开距离。如图16所示,若不需限制两个框体的分开距离,旋转控制部21,使下滑槽部件12向下移动,此时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之间出现一开口13;再分开两个框体,则突起31从滑槽的开口13处脱离,限制杆3不再限制两个框体的分开距离。此时,松开控制部21,下滑槽部件12恢复至初始状态,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重新闭合。
右固定板41上设有一左定位板42,阻止限制杆3的转动,使限制杆3仅能从靠近滑槽部件的一侧旋转至垂直状态,而无法向远离滑槽部件的一侧继续转动。而上述上滑槽板112的顶部所设的限位件116用来限制限制杆3的摆动(见图15所示)。由于限制杆3仅能旋转至垂直状态,而下滑槽部件12的滑动突起123可在联动杆24的纵向长孔242中向下滑动,下滑槽部件12与上滑槽部件11或框体通过向上复位结构122弹性连接,下滑槽部件12在受到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可克服向上复位结构122对下滑槽部件12的向上的拉力,而向下移动。下滑槽部件12的上端面向突起31的一侧设有斜面1242,故当两个框体再靠近时,突起31沿斜面1242移动,将下滑槽部件12略微向下挤,突起31从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的连接处挤入滑槽中,重新恢复至如图14所示的状态。此时,突起31优选设置在下滑槽121靠近上滑槽111的开口端,使突起31挤入滑槽中时,下滑槽部件12需要移动的位移较小。
优选的,如图27所示,将上述联动杆24上的纵向长孔242的长度H大于滑动突起123的纵向长度L与上滑槽111、下滑槽121的开口之间的最大纵向距离K之和,即H>L+K。这样可以保证: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在初始状态下,上述滑动突起123位于纵向长孔242的上部,且滑动突起123的上边缘始终与纵向长孔242的上端腔壁相抵,见图26所示;当限位杆3从完全脱离滑槽的状态至进入滑槽内时,即上述两个框体由全开状态到关闭状态时,此时限位杆3在框体的带动下沿斜面1242从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的连接处挤入滑槽中,此过程下滑槽121受到限位杆向下的推力而向下移动,但由于上述纵向长孔242的存在,其长度满足上述条件,因此,见图27所示,在下滑槽121向下移动时只是下滑槽部件12上的滑动突起123在联动杆24的纵向长孔242内下移,移动至纵向长孔242的中下部,但不会带动联动杆24运动,也就不会带动控制部21运动,因此控制部21仍为初始状态不会引起一系列错误动作,而当限位杆3进入滑槽后,下滑槽部件12在向上复位结构122的驱动下向上运动,使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处于初始状态,此时,本发明的整个机构恢复到初始状态,即框体完全关闭,而滑槽自锁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并将限位杆锁定。
如图17所示为一种带有上述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门窗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门窗框51和可在门窗框51内转动的门窗扇52,门窗上安装有半开限制组件,限制杆3枢接在门窗框51的内侧面,滑槽部件位于门窗扇52外框的外侧面。由于该门窗上安装了半开限制组件,故在不旋转控制部21的情况下,门窗只能开至半开位置,这样保证了开窗人及家中小孩的安全,在通风的同时也起到了防盗的作用。若需要将门窗全开,则在打开门窗的同时,旋转控制部21,则可将门窗全开。该门窗在正常状态下,始终保持滑槽闭合的状态,即不可能由于人员忘记调整滑槽的状态,而误将门窗全开,大大增强了该门窗的安全性。
控制部21位于门窗扇52外框的面向室内的表面上,位于门窗扇把手521的附近,方便了开窗人员的操作,同时也无法从室外旋转控制部21,解除门窗的半开状态,增加了防盗性能。
如果将滑槽自锁装置安装在门窗框51上,而将限制杆3安装在门窗扇52上,也同样可以起到限制门窗开度的作用。
上述半开限制组件也可以安装在门上,将滑槽自锁装置安装在门框上,而将限制杆3安装在门扇上;或者将滑槽自锁装置安装在门扇上,而将限制杆3安装在门框上,都可以起到限制门扇开度的作用。
当上述半开限制组件应用在门窗上时,上述的框体是指窗框、窗扇的边框或者门框、门扇的边框。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除旋转复位结构25外,其它结构同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8至图20所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旋转复位结构25,旋转复位结构25包括一旋转体251和套在旋转体251上的固定盒252,固定盒252固定安装在框体上,旋转体251与旋转轴22限位相连,旋转体251的外周面设有限位凸缘2511,固定盒252设有可抵住限位凸缘2511的限位柱2521,固定盒252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旋转体251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盒252相连接;该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255,固定盒252内设有一隔离块2524,隔离块2524、限位柱2521以及固定盒252的内表面和旋转体251的外表面形成一沿旋转体251周向延伸的弹簧放置空间256,旋转体251的限位凸缘2511伸入弹簧放置空间256内,压缩弹簧255放置在弹簧放置空间256内,压缩弹簧255的一端抵在隔离块2524上,另一端抵在限位凸缘2511上;限位凸缘2511受到压缩弹簧255的推力,抵在限位柱2521上。
如图18所示,固定盒252包括固定盒体2522和固定盒盖2523,固定盒体2522中设有向内部伸出的隔离块2524,隔离块2524、限位柱2521、固定盒体2522、固定盒盖2523和旋转体251围成一个弧形的弹簧放置空间256,其中隔离块2524上设有伸入压缩弹簧255中的第一突出柱体2529,而旋转体251的限位凸缘2511面向压缩弹簧255的一面也设有第二突出柱体2512,这两个突出柱体方便了压缩弹簧255的安装,防止压缩弹簧255在压缩过程中跳出。
固定盒体2522与固定盒盖2523接触的边缘还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卡位凸缘2525,固定盒盖2523上设有与卡位凸缘2525相对应的卡位凹口2526,卡位凹口2526的沿周向的一侧有卡位边缘2527,卡位边缘2527沿周向远离卡位凹口2526的一侧设有卡位突起2528。安装时,先将旋转体251、压缩弹簧255装入固定盒体2522中,然后将固定盒盖2523盖在固定盒体2522上,其中卡位凹口2526与卡位凸缘2525相对应,此时将卡位边缘2527旋转至卡位凸缘2525的下方,则完成了该旋转复位结构25的安装,卡位突起2528限制了固定盒盖2523的过度旋转,保证了卡位边缘2527正好位于卡位凸缘2525下方。
旋转轴22的截面为方形,旋转体251中间设有与旋转轴22相对应的方形通孔2513,旋转轴22插入该方形通孔2513中,即可使旋转体251跟随旋转轴22一起转动。
如图19所示为该旋转复位结构25的初始状态,在控制部21不旋转的情况下,压缩弹簧255对限位凸缘2511一个推力,使限位凸缘2511抵在限位柱2521上。如图20所示,旋转控制部21,使旋转轴22带动旋转体251转动,压缩弹簧255被限位凸缘2511和隔离块2524压缩。当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压缩弹簧255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推动限位凸缘2511重新抵在限位柱2521上,从而使旋转体251带动旋转轴22、控制部21恢复至初始状态。
该旋转复位结构25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空间的需要,固定在框体的内部中空的空间内,或者固定在框体的外部,即位于框体与控制部21之间。旋转复位结构25位于框体内时,可以在框体与控制部21之间设置安装座26,便于控制部21的转动。
如图21和图22所示为采用第二种旋转复位结构25的滑槽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滑槽自锁装置的结构和原理除旋转复位结构25的内部构造不同外,其它与图3和图4相同。
如图23至图25所示为采用了第二种旋转复位结构25的半开限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半开限制组件的结构和原理除旋转复位结构25的内部构造不同外,其它与图14至图16相同。
如图29所示为采用了第二种旋转复位结构25的门窗的结构示意图,该门窗的结构和原理除除旋转复位结构25的内部构造不同外,其它与图17相同。从图17及图26可知,该旋转复位结构25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空间的需要,固定在框体的内部中空的空间内,或者固定在框体的外部,即位于框体与控制部21之间。旋转复位结构25位于框体内时,可以在框体与控制部21之间设置安装座26,便于控制部21的转动。
如图2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除联动杆24的结构不同外,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本方式中的联动杆24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联动杆24上端容纳转换结构23中的连接突起231的第一孔243为纵向具有一定长度的长孔,联动杆24下端容纳下滑槽部件12的滑动突起123的第二孔244,其长度与滑动突起123的长度相配合,将该滑动突起123卡设在该第二孔244内。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即上滑槽111与下滑槽121处于初始状态时,连接突起231位于第一孔243的下端,连接突起231的下边缘与第一孔243的下边缘抵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使滑槽始终保持闭合状态,嵌于该滑槽中的导向件不能从该滑槽中脱离;该半开限制组件,由于采用了滑槽自锁装置,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半开限制状态,不会因为人员失误,导致解除半开限制;而带有该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在控制部不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半开限制状态,不可能由于人员忘记调整滑槽的状态,而误将门窗全开,大大增强了该门窗的安全性。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5)

1.一种滑槽自锁装置,包括安装在一框体(6)上的滑槽部件和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部(21),所述控制部(21)与一旋转轴(22)连接,所述旋转轴(22)通过转换结构(23)与一联动杆(24)相连接并可带动联动杆(24)直线运动,所述旋转轴(22)上设有使旋转轴复位的旋转复位结构(25);
所述滑槽部件分为上滑槽部件(11)和下滑槽部件(12),所述上滑槽部件(11)设有向下开口的上滑槽(111),所述下滑槽部件(12)上设有向上开口的下滑槽(121),所述上滑槽(111)和下滑槽(121)共中心线并且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上滑槽部件(11)与所述框体(6)相对固定,所述下滑槽部件(12)与所述联动杆(24)相连接,所述下滑槽部件(12)可相对于所述上滑槽部件(11)上下移动,所述下滑槽部件(12)上还连接有使下滑槽部件复位的向上复位结构(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结构(23)包括一旋转部件和一直线运动部件,所述直线运动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传动连接,所述直线运动部件和所述联动杆(24)相连接,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旋转轴(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结构(23)的旋转部件为旋转导板(234),所述转换结构(23)的直线运动部件为横向导向板(233);所述转换结构(23)还包括与所述框体(6)相对固定的纵向导向板(232),所述纵向导向板(232)上设有纵向导向槽(2321),所述横向导向板(233)上固定有第一导柱(235),所述第一导柱(235)穿设在所述纵向导向槽(2321)内沿所述纵向导向槽(2321)滑动;所述横向导向板(233)上设有横向导向槽(2331),所述旋转导板(234)上固定有第二导柱(236),所述第二导柱(236)穿设在横向导向槽(2331)内沿所述横向导向槽(2331)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24)放置在所述转换结构(23)和滑槽部件之间,所述联动杆(24)设有卡孔(241)和纵向长孔(242),所述转换结构(23)的直线运动部件设有与所述卡孔(241)相配合的连接突起(231),所述下滑槽部件(12)设有与所述纵向长孔(242)相配合的滑动突起(123);所述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所述滑动突起(123)位于所述纵向长孔(242)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长孔(242)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动突起(123)的纵向长度与所述上滑槽(111)、下滑槽(121)的开口之间的最大纵向距离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24)放置在所述转换结构(23)和滑槽部件之间,所述联动杆(24)设有第一孔(243)和第二孔(244),所述转换结构(23)的直线运动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孔(243)相配合的连接突起(231),所述第一孔(243)为长条孔,所述下滑槽部件(12)设有与所述第二孔(244)相配合的滑动突起(123);所述控制部(21)不受外力时,所述连接突起(231)位于所述第一孔(243)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复位结构(25)包括一旋转体(251)和套在所述旋转体(251)上的固定盒(252),所述固定盒(252)固定安装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旋转体(251)与所述旋转轴(22)传动连接,所述旋转体(251)的外周面设有限位凸缘(2511),所述固定盒(252)内设有可抵住限位凸缘(2511)的限位柱(2521),所述固定盒(252)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将所述限位凸缘(2511)抵在所述限位柱(25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253),所述拉伸弹簧(2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盒(252)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体(251)的外周面上;所述旋转体(251)受到所述拉伸弹簧(253)的拉力,使所述旋转体(251)的限位凸缘(2511)可抵在所述固定盒(252)内的限位柱(25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255),所述固定盒(252)内还设有一隔离块(2524),所述隔离块(2524)、限位柱(2521)以及固定盒(252)的内表面、旋转体(251)的外表面形成一沿所述旋转体(251)周向延伸的弹簧放置空间(256),所述旋转体(251)的限位凸缘(2511)伸入所述弹簧放置空间(256)内,所述压缩弹簧(255)放置在所述弹簧放置空间(256)内,所述压缩弹簧(255)的一端抵在所述隔离块(2524)上,另一端抵在所述限位凸缘(2511)上;所述限位凸缘(2511)受到所述压缩弹簧(255)的推力,抵在所述限位柱(25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复位结构(25)固定在所述框体(6)内部的空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复位结构(25)固定在所述框体(6)的外部,位于所述框体(6)与控制部(2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复位结构(122)为一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滑槽部件(12)固定,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6)或上滑槽部件(11)固定,所述拉力弹簧对所述下滑槽部件(12)施加向上的拉力。
13.一种带有滑槽自锁装置的半开限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限制杆(3)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滑槽自锁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对移动的框体上,所述两个框体设有靠近时相正对的相对面,所述限制杆(3)和所述滑槽部件分别位于两个框体的相对面上,其中一框体的相对面与所述限制杆(3)的一端枢接,另一框体的相对面与所述上滑槽部件(11)固定,所述限制杆(3)的自由端设有突起(31),所述突起(31)在所述上滑槽(111)、下滑槽(121)组成的滑槽内滑动;当两个框体移动至靠近状态时,所述突起(31)位于所述下滑槽(121)内。
14.一种带有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门窗框(51)和与所述门窗框(51)枢接的门窗扇(52),所述门窗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开限制组件,所述限制杆(3)与滑槽部件分别位于所述门窗框(51)的内侧面、所述门窗扇(52)外框的外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有半开限制组件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21)位于所述门窗扇(52)外框或所述门窗框(51)的面向室内的表面上。
CN201310409351.3A 2013-09-10 2013-09-10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Active CN104420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351.3A CN104420743B (zh) 2013-09-10 2013-09-10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351.3A CN104420743B (zh) 2013-09-10 2013-09-10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0743A true CN104420743A (zh) 2015-03-18
CN104420743B CN104420743B (zh) 2016-05-11

Family

ID=5297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9351.3A Active CN104420743B (zh) 2013-09-10 2013-09-10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07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198A (zh) * 2017-12-14 2018-04-20 广东奥斯特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撑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464A (en) * 1998-07-07 2000-07-11 Hang Sang Industrial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of folding type
JP2001164817A (ja) * 1999-12-10 2001-06-19 Nakanishi Eng:Kk 窓用開口制限装置
CN1704551A (zh) * 2004-05-31 2005-12-07 Ykkap株式会社 阻挡构件和平开窗
FR2952104A1 (fr) * 2009-11-02 2011-05-06 Thirard Ets Fixation amelioree d'un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CN202611397U (zh) * 2012-05-29 2012-12-19 山东国强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平开门窗微通风限位器
CN202672913U (zh) * 2012-07-19 2013-01-16 温州畅耘贸易有限公司 角度控制器装置
CN202866479U (zh) * 2012-08-02 2013-04-10 吉田建材(苏州)有限公司 全半开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464A (en) * 1998-07-07 2000-07-11 Hang Sang Industrial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of folding type
JP2001164817A (ja) * 1999-12-10 2001-06-19 Nakanishi Eng:Kk 窓用開口制限装置
CN1704551A (zh) * 2004-05-31 2005-12-07 Ykkap株式会社 阻挡构件和平开窗
FR2952104A1 (fr) * 2009-11-02 2011-05-06 Thirard Ets Fixation amelioree d'un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CN202611397U (zh) * 2012-05-29 2012-12-19 山东国强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平开门窗微通风限位器
CN202672913U (zh) * 2012-07-19 2013-01-16 温州畅耘贸易有限公司 角度控制器装置
CN202866479U (zh) * 2012-08-02 2013-04-10 吉田建材(苏州)有限公司 全半开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198A (zh) * 2017-12-14 2018-04-20 广东奥斯特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撑结构
CN107939198B (zh) * 2017-12-14 2024-03-26 广东奥斯特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0743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9733415B4 (de) Anordnung bestehend aus einer Tür oder einem Fenster und einem Fassadenelement oder einem Festfeldflügel
US20150052816A1 (en) Rotatable sliding window
WO2013134799A1 (d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CN213573707U (zh) 一种活门槛密闭门
CN104420743A (zh)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CN203717013U (zh) 可自动控制的气动无压平衡风门
DE202005020194U1 (de) Pendeltüre selbstschließend mit Fliegenschutzgitter
WO2015131985A1 (de) Gehäuse für ein laborgerät
DE3922981A1 (de) Torblatt
CN104120929A (zh) 门窗锁紧定位装置
CN112796595A (zh) 一种三向开启窗传动系统
CN206523546U (zh) 一种电表箱
CN201826717U (zh) 逃生门
CN218623906U (zh) 一种高强度门窗
DE19929818A1 (de) Beschlag für ein Fenster oder eine Tür mit einer Spaltöffnungsstellung
CN213039310U (zh) 煤矿井下风门
DE10037329A1 (de) Sektionalhub- oder Falttor
EP2853675A1 (de) Tür für Rauchschutzzwecke
CN203684864U (zh) 一种汽车杂物箱的开启机构
CN110230447A (zh) 双向开合门
CN211473687U (zh) 一种门锁斜舌驱动机构
JP2571398B2 (ja) 引違い直列サッシ
CN215056427U (zh) 一种三向窗门轴总成
DE957631C (de) Fensterverstellgetriebe vorzugsweise fur Kraftfahrzeuge
CN213015974U (zh) 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