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438A - 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438A
CN104417438A CN201410440698.9A CN201410440698A CN104417438A CN 104417438 A CN104417438 A CN 104417438A CN 201410440698 A CN201410440698 A CN 201410440698A CN 104417438 A CN104417438 A CN 104417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wall
exterior membe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06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438B (zh
Inventor
桥口总太郎
粕谷孝史
濑川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17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能够防止雨水等水滴的漏出,并能够确保可支承外装部件的刚性。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0)具有将后视镜(52)安装到车身(11)上的基座部(21)。基座部(21)通过铸模成型而一体地成型。该基座部(21)包括:能够安装后视镜(52)的基部(71);设在基部(71)上且形成为大致コ字状截面的槽形状部(72);和与槽形状部(72)的底部(91)连接的肋壁(73)。槽形状部(72)以从基部(71)的上端(71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槽形状部(72)的内壁(92)与外壁(93)之间配置有角窗玻璃(19)。

Description

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身上设有基座部且在基座部上安装有第1外装部件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车辆具有在车门主体上支承后视镜(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作为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公知有如下构造:在车门主体上安装有铸造制的基座部,在基座部的周缘上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地突出有第1突片及第2突片,且形成有支承后视镜的螺纹孔。
第1突片设在基座部(周缘)的长度方向中央。多个第2突片隔开规定间隔地设在第1突片的两侧。在第1突片与第2突片之间夹持有密封件,通过所夹持的密封件来封堵基座部与车门主体之间的间隙。
另外,通过将螺栓螺合到基座部的螺纹孔中,而经由基座部将后视镜支承在车门主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44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关于专利文献1的支承构造,第1突片仅设在基座部(周缘)的长度方向中央,第2突片隔开规定间隔地设在第1突片的两侧。
由此,可以想到:在雨水等水滴浸入到第1突片与第2突片之间的情况下,浸入的水滴会从第1突片的两侧或第1突片与第2突片之间的间隙漏出。
另外,由于将螺栓螺合到基座部的螺纹孔中来安装后视镜,所以需要通过基座部来支承后视镜(外装部件)。因此,要求设法提高基座部的刚度。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能够防止雨水等水滴的漏出,并能够确保可支承外装部件的刚性。
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设在车身上并具有供第1外装部件安装的基座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部通过铸模成型而一体地成型,
该基座部包括:基部,其以能够安装上述第1外装部件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槽形状部,其设在上述基部上,具有内壁、外壁、连结上述内壁及上述外壁的底部,通过上述内壁、上述外壁及上述底部而形成沿车身前后延伸且上方开口的大致コ字状截面;和肋,其设在上述基部上,向相对于上述基部正交的方向伸出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上述底部连接,上述槽形状部以从上述基部的上端向上方或从下端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内壁与上述外壁之间配置有露出于车外的第2外装部件。
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具有用于安装上述第1外装部件的安装孔,上述基座部具有连结壁,该连结壁连结上述肋及上述底部,并且向相对于上述基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伸出,通过上述肋、上述底部及上述连结壁将上述安装孔包围。
方案3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部具有从上述连结壁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舌状部,上述舌状部与上述车身所具有的车门主体的外面板接合。
方案4的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的内面板上。
方案5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部具有与上述内壁相比设在车内侧或与上述外壁相比设在车外侧的突出壁,与上述内壁相比设在车内侧的上述突出壁与上述内壁大致平行地延伸,或者,与上述外壁相比设在车外侧的上述突出壁与上述外壁大致平行地延伸。
方案6的特征在于,上述突出壁设有能够将卡夹卡定的卡夹卡定部。
方案7的特征在于,上述槽形状部以从上述基部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方案8的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及上述突出壁形成为大致共面。
发明效果
在方案1的发明中,对基座部进行铸模成型,以上方开口的方式使基座部的槽形状部形成为大致コ字状截面。通过对基座部进行铸模成型,能够形成在冲压成型中难以形成的槽形状部。将第2外装部件配置在该槽形状部上,使第2外装部件露出于车外。
通过使第2外装部件露出于车外,雨水等水滴附着在第2外装部件上。附着的水滴在第2外装部件上传递并被引导到槽形状部中,引导到槽形状部中的水滴通过槽形状部而被引导至车身前后的排水部位。
由此,能够防止雨水等水滴从槽形状部漏出到外部。
另外,在基部上安装有第1外装部件。而且,在基部上设有肋,使肋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槽形状部的底部连接。因此,能够通过肋来加强基部和槽形状部,能够确保基座部的强度、刚度。
由此,能够通过基部(即基座部)以稳定的状态支承第1外装部件。
在方案2的发明中,在基部上形成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来安装第1外装部件。而且,通过肋、底部及连结壁将安装孔包围。因此,能够通过肋、底部及连结壁来加强基部。
由此,由于能够显著地提高基部的强度、刚度,所以能够通过基座部以稳定的状态支承第1外装部件。
在方案3的发明中,使舌状部从连结壁延伸,并使舌状部与车门主体的外面板接合。通过使舌状部从连结壁延伸,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与车门主体相对应地调整舌状部的设置位置。
由此,能够提高确定基座部的配置部位和形状时的设计自由度。
在方案4的发明中,将基座部的基部安装到车门主体的内面板上。在此,基座部的舌状部与外面板接合。因此,通过将基座部的基部安装到内面板上,能够使基座部与外面板及内面板接合。
由此,能够将基座部牢固地安装到车门主体上,并且,能够通过基座部来加强车门主体。
在方案5的发明中,使突出壁与内壁相比设在车内侧或与外壁相比设在车外侧。能够利用突出壁来安装室内装饰部件(例如装饰件)等其它部件。
因此,无需在内壁或外壁上形成安装其它部件的卡定用的开口。由此,能够使引导到槽形状部中的水滴不会漏出到外部地引导至排水部位。
在方案6的发明中,在突出壁上设有卡夹卡定部,使卡夹能够卡定在卡夹卡定部上。因此,能够不在槽形状部的内壁或外壁上形成卡定用的开口地、经由卡夹将室内装饰部件(例如装饰件)安装到卡夹卡定部上。
由此,引导到槽形状部中的水滴不会漏出到外部,能够通过室内装饰部件将突出壁和槽形状部隐藏,使其无法被看到。
在方案7的发明中,使槽形状部从基部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由此,由于能够将引导到槽形状部中的水滴通过槽形状部引导至排水部位,所以能够防止引导到槽形状部中的水滴漏出到基部。
在方案8的发明中,基部及突出壁形成为大致共面。因此,由于能够避免突出壁从基部向车宽方向伸出,所以能够将基座部的宽度尺寸抑制得较小。
由此,容易确保将基座部收纳于车门主体的空间,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的车辆(前侧车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前侧车门)的从车内侧观察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以单体表示从车内侧观察图4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车外侧后方观察图6的基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车外侧前方观察图6的基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图7的9-9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使上内装部件卡定在突出壁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将上内装部件从突出壁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11…车身,15…前侧车门,16…车门主体,19…角窗玻璃(第2外装部件),20…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1…基座部,22…第1外装部件,28…车内,29…车外,31…外面板,34…内面板,71…基部,71a…基部的上端,71b…基部的下端,72…槽形状部,73…肋壁(肋),74…连结壁,75…舌状部,76…突出壁,81…前安装孔(安装孔),82…中央安装孔(安装孔),83…上后安装孔(安装孔),84…下后安装孔(安装孔),91…底部,92…内壁,93…外壁,97…水平连结壁,97c…水平连结壁的车外侧端(连结壁的下端),111…前卡夹卡定部(卡夹卡定部),112…中央卡夹卡定部(卡夹卡定部),113…后卡夹卡定部(卡夹卡定部),115…前卡夹(卡夹),116…中央卡夹(卡夹),117…后卡夹(卡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此外,“前(Fr)”、“后(Fr)”、“左(L)”、“右(R)”遵照驾驶员所看到的方向。
【实施例】
说明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0。
如图1所示,车辆10具有形成在车身11的侧部11a上的车门开口部12、和开闭自如地支承在车门开口部12上的前侧车门15。
前侧车门15是构成车身11的一部分的部件。
如图2所示,前侧车门15具有:车门主体16,其开闭自如地设在车身11的车门开口部12(同时参照图1)上;角窗玻璃(quarter glass)(第2外装部件)19,其设在车门主体16的前窗框46与中央窗框48之间;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0,其设在角窗玻璃19的附近;和室内装饰部件25,其设在车门主体16的车内28(同时参照图2)侧。
车门主体16具有开闭自如地支承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上的车门面板17、和设在车门面板17上的车门窗框18。
车门面板17具有与车外29侧相对的外面板31(参照图3)、和与车内28侧相对的内面板34。
如图3、图4所示,外面板31具有与车外29侧相对的外面板部32、和设在外面板部32的车内28侧的外加强部33。
内面板34具有与车内28侧相对的内面板部35、和设在内面板部35的车内28侧的内加强部36。
该内面板34在角窗玻璃19的下端部19a附近具有前安装孔41、中央安装孔42及上下的后安装孔43、44。
上后安装孔43形成在内面板34中的向上方突出的突出片34a上。
返回图1,车门窗框18具有:前窗框46,其设在车门面板17的前端部17a上;后窗框47,其设在车门面板17的后端部17b侧;和中央窗框48,其在前窗框46与后窗框47之间设在靠近前窗框46的部位17c上。
在前窗框46与中央窗框48之间设有角窗玻璃19。
返回图3、图4,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0具有设在车门面板17的上部17d上的基座部21、和安装在基座部21上的第1外装部件22。因此,第1外装部件经由基座部21而安装在车门面板17上。
第1外装部件22具有安装在基座部21上的镜支承部51、和支承在镜支承部51上的后视镜52。
在镜支承部51的后端部51a上安装有后视镜52。
镜支承部51通过前螺栓54、中央螺栓55及上下的后螺栓56、57而紧固在基座部21上,由此,从车外29侧安装到基座部21上。
如图5、图6所示,镜支承部51的支承轴61从后端部51a向上方突出,在支承轴61上安装有后视镜52(参照图1、图3)。基座部21是通过铸模成型而一体地成型为大致矩形状体的箱状的铸造部件。
如图7、图8所示,基座部21包括:基部71,其以能够安装第1外装部件22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槽形状部72,其从基部71的上端71a向上方突出;肋壁(肋)73,其设在基部71上;连结壁74,其将肋壁73及槽形状部72(底部91)连结;舌状部75,其从连结壁74(水平连结壁97)的下端97c向下方延伸;和突出壁76,其与槽形状部72的内壁92相比设在车内28侧。
基部71具有上端71a、下端71b、前端71c及后端71d。通过上端71a、下端71b、前端71c及后端71d,而使基部71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基部71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大致垂直地配置。
该基部71具有:前安装孔(安装孔)81,其形成在下端71b侧的靠近前端71c的部位71e上;中央安装孔(安装孔)82,其形成在下端71b侧的中央的部位71f上;上后安装孔(安装孔)83,其形成在上端71a与后端71d的交叉部71g上;和下后安装孔(安装孔)84,其形成在下端71b与后端71d的交叉部71h上。
而且,基部71在上下的安装孔83、84与中央安装孔82之间形成有开口部86。
返回图3、图4、图6,基部71从车外29侧与内面板34的上部17d抵接。在该状态下,将前螺栓54插入到内面板34的前安装孔41及基部71的前安装孔81中,并螺合到镜支承部51的前螺纹孔62中。
另外,将中央螺栓55插入到内面板34的中央安装孔42及基部71的中央安装孔82中,并螺合到镜支承部51的中央螺纹孔63中。
而且,将上后螺栓56插入到内面板34的上后安装孔43及基部71的上后安装孔83中,并螺合到镜支承部51的上后螺纹孔64中。此外,将下后螺栓57插入到内面板34的下后安装孔44及基部71的下后安装孔84中,并螺合到镜支承部51的下后螺纹孔65中。
由此,通过前螺栓54、中央螺栓55及上下的后螺栓56、57将基部71从车外29侧安装到内面板34上。将镜支承部51从车外29侧安装到该基部71上。
即,形成在基部71上的前安装孔81、中央安装孔82及上下的后安装孔83、84是用于安装镜支承部51的孔。
在基部71上形成有开口部86,中空状的索环87从开口部86向车内28侧突出。在中空状的索环87中贯穿有电气配线,后视镜的驱动马达经由电气配线与电源连接。
在基部71的上端71a上设有槽形状部72。
如图8、图9所示,槽形状部72具有:底部91,其从基部71的上端71a向车外29侧伸出;内壁92,其从底部91的车宽方向中央91a向上方突出;和外壁93,其从底部91的外端91b向上方突出。
内壁92及外壁93通过底部91而连结。
该槽形状部72通过内壁92、外壁93及底部91,以向上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大致コ字状截面。即,槽形状部72以从基部71的上端71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而且,槽形状部72沿基部71的上端71a在车身前后延伸(同时参照图7)。
像这样,对基座部21进行铸模成型,基座部21的槽形状部72以向上开口的方式形成大致コ字状截面。通过对基座部21进行铸模成型,例如能够形成在钢板的冲压成型中难以形成的槽形状部72。
通过使槽形状部72从基部71的上端71a向上方突出,能够通过槽形状部72将引导到槽形状部72中的水滴沿车身前后方向引导至排水部位。由此,能够防止引导到槽形状部72中的水滴漏出到基部71。
如图3、图4所示,在槽形状部72的内壁92与外壁93之间,隔着密封材料95而配置(收纳)有角窗玻璃19的下端部19a。
通过用密封材料95来填补角窗玻璃19的下端部19a与槽形状部72(内壁92、外壁93)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风雨从车外29侧浸入到车内28侧。
在隔着密封材料95将下端部19a收纳于槽形状部72中的状态下,角窗玻璃19的外表面19b(参照图1)露出于车外29。
通过使角窗玻璃19的外表面19b露出于车外29,而使雨水等水滴附着在外表面19b上。所附着的水滴在外表面19b上传递并被引导到槽形状部72中。引导到槽形状部72中的水滴沿着槽形状部72被引导至车身前后的排水部位。
由此,能够防止雨水等水滴从槽形状部72漏出到外部。
在该基部71上设有肋壁73(参照图7)。
返回图7、图8,肋壁73设在基部71中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位71i上。该肋壁73从基部71的中央部位71i朝向车外29侧,向相对于基部71正交的方向伸出。而且,肋壁73沿上下方向延伸。
通过使肋壁73沿上下方向延伸,而使肋壁73的上端73a与底部91连接,并使肋壁73的下端73b延伸至基部71的下端71b。因此,能够通过肋壁73来加强基部71和槽形状部72,而能够确保基座部21的强度、刚度。
由此,能够通过基部71(即基座部21)以稳定的状态支承角窗玻璃19(参照图4)。
肋壁73及槽形状部72(底部91)通过连结壁74而连结。
连结壁74具有:水平连结壁97,其前端97a与肋壁73连结;和垂直连结壁98,其设在水平连结壁97的后端97b及底部91的后端91c的范围内。
通过水平连结壁97及垂直连结壁98,连结壁74形成为大致L字状。
水平连结壁97从基部71的下端71b朝向车外29侧,向相对于基部71正交的方向伸出。
水平连结壁97的前端97a相对于肋壁73的下端73b以大致正交的方式连结。另外,水平连结壁97的后端97b相对于垂直连结壁98的下端98a以大致正交的方式连结。
垂直连结壁98从基部71的后端71d朝向车外29侧,向相对于基部71正交的方向伸出,并设在水平连结壁97的后端97b及底部91的后端91c的范围内。
即,垂直连结壁98的上端98b相对于底部91的后端91c以大致正交的方式连结。
通过水平连结壁97及垂直连结壁98而形成连结壁74,由此,连结壁74向相对于基部71大致正交的方向伸出。而且,通过连结壁74将肋壁73及底部91(槽形状部72)连结。
像这样,在基部71的上端71a上设有底部91,在基部71的中央部位71i上设有肋壁73。而且,在基部71的下端71b上设有水平连结壁97,在基部71的后端71d上设有垂直连结壁98。
底部91的后半部91d、肋壁73及连结壁74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的框体,通过各部位91d、73、74将多个安装孔(即中央安装孔82及上下的后安装孔83、84)包围。
另外,前壁101从基部71的前端71c向车外29侧伸出。
而且,下壁102从基部71的下端71b中的后半部71j向车外29侧伸出。
底部91的前半部91e、前壁101、下壁102及肋壁73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的框体,通过各部位91e、101、102、73将前安装孔81包围。
像这样,在基部71上形成有前安装孔81、中央安装孔82及上下的后安装孔83、84,通过各安装孔81~84来安装镜支承部51。另外,通过底部91的后半部91d、肋壁73及连结壁74将中央安装孔82及上下的后安装孔83、84包围。
而且,通过底部91的前半部91e、前壁101、下壁102及肋壁73将前安装孔81包围。
因此,能够通过底部91(后半部91d、前半部91e)、肋壁73、连结壁74、前壁101及下壁102来加强基部71。由此,由于能够显著地提高基部71(即基座部21)的强度、刚度,所以能够通过基部21以稳定的状态来支承镜支承部51。
如图7、图9所示,舌状部75从水平连结壁97的车外侧端(连结壁74的下端)97c向下方延伸。在舌状部75上形成有车门安装孔85。
舌状部75夹持在内面板34(内加强部36)与外面板31(外加强部33)之间(参照图3、图4)。
再次返回图3、图4,舌部螺栓107插入在内面板34的舌部安装孔104、车门安装孔85及外面板31的舌部安装孔105(同时参照图9)中。舌部螺栓107的螺纹部107a从外面板31的舌部安装孔105突出。
从外面板31的舌部安装孔105突出的螺纹部107a与舌部螺母108(参照图9)螺合。
因此,通过舌部螺栓107及舌部螺母108,将舌状部75以被内面板34及外面板31夹持的状态接合(安装)。即,舌状部75接合在外面板31上。
像这样,通过使舌状部75从水平连结壁97延伸,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与车门主体16相对应地调整舌状部75的设置位置。由此,能够提高确定基座部21的配置部位或形状时的设计自由度。
像这样,基座部21的基部71安装(接合)在内面板34上,基座部21的舌状部75被内面板34及外面板31夹持(接合)。
因此,基座部21牢固地接合在外面板31及内面板34上。由此,能够将基座部21牢固地安装在车门主体16上,并且,能够通过基座部21来加强车门主体16。
如图9所示,突出壁76从底部91的内端91f朝向上方并与内壁92大致平行地延伸,由此,与内壁92相比隔开规定间隔S1地立起设置在车内28侧。
而且,突出壁76相对于基部71形成为大致共面。因此,能够避免突出壁76从基部71向车宽方向(具体而言为车内28侧)伸出。
由此,能够将基座部21的宽度尺寸W1抑制得较小,容易确保将基座部21容纳于车门主体16的空间,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如图10、图11所示,突出壁76具有:设在前端76a上的前卡夹卡定部(卡夹卡定部)111;设在大致中央76b上的中央卡夹卡定部(卡夹卡定部)112;和设在后端76c上的后卡夹卡定部(卡夹卡定部)113。
前卡夹卡定部111以大致矩形状开口,是能够卡定上内装部件27的前卡夹(卡夹)115的卡定孔。
中央卡夹卡定部112以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为凹状,是能够卡定上内装部件27的中央卡夹(卡夹)116的卡定凹部。
后卡夹卡定部113以圆形状开口,是能够卡定上内装部件27的后卡夹(卡夹)117的卡定孔。
如图2所示,室内装饰部件25是例如装饰用的装饰件,具有:车门内装部件26,其沿前侧车门15(车门腰线部15a(参照图1))设在车内28侧;和上内装部件27,其配置在车门内装部件26的上部26a上。
车门内装部件26是树脂制的装饰件,通过沿前侧车门15的车门腰线部15a设在车内28侧,来装饰沿着车门腰线部15a的部位。
在车门内装部件26的上部26a上配置有上内装部件27。
返回图10、图11,上内装部件27具有前卡夹115、中央卡夹116及后卡夹117,是装饰车门内装部件26的上部的树脂制的装饰件。
前卡夹115卡定在前卡夹卡定部111上,中央卡夹116卡定在中央卡夹卡定部112上。而且,通过将后卡夹117卡定在后卡夹卡定部113上,而将上内装部件27卡定在突出壁76上。
通过将上内装部件27卡定在突出壁76上并配置在车门内装部件26的上部,而将上内装部件27设在前侧车门15的车内28侧。
在此,前卡夹卡定部111、中央卡夹卡定部112及后卡夹卡定部113形成在突出壁76上,突出壁76设在槽形状部72(内壁92)上。能够利用该突出壁76来安装上内装部件27等其它部件。
因此,能够不在槽形状部72(内壁92)上形成安装上内装部件27等其它部件的卡定用的开口地、将上内装部件27卡定在突出壁76上。
由此,能够将导入到槽形状部72中的水滴不会漏出到外部地引导至排水部位。而且,通过将上内装部件27卡定在突出壁76上,能够通过上内装部件27将突出壁76和槽形状部72隐藏,使其无法从车内28侧被看到。
此外,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0设在作为车身11的前侧车门15上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够将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20设在作为车身11的后侧车门、尾门或车身主体等其它部位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使槽形状部72从基部71的上端71a向上方突出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够使槽形状部72从基部71的下端71b向下方突出。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突出壁76与内壁92相比设在车内28侧并与内壁9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够使突出壁76与外壁93相比设在车外29侧并与外壁93大致平行地延伸。
另外,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车辆、车身、前侧车门、车门主体、角窗玻璃、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基座部、第1外装部件、外面板、内面板、基部、槽形状部、肋壁、连结壁、舌状部、突出壁、前安装孔、中央安装孔、上下的后安装孔、底部、内壁、外壁、水平连结壁、前卡夹卡定部、中央卡夹卡定部、后卡夹卡定部、前卡夹、中央卡夹及后卡夹等的形状及构成并不限定于例示,能够适当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于具有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的汽车,其中,该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在前侧车门等车身上安装有基座部,并在该基座部上安装有第1外装部件。

Claims (8)

1.一种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设在车身上并具有供第1外装部件安装的基座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通过铸模成型而一体地成型,
该基座部包括:
基部,其以能够安装所述第1外装部件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
槽形状部,其设在所述基部上,具有内壁、外壁、连结所述内壁及所述外壁的底部,通过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及所述底部而形成沿车身前后延伸且上方开口的大致コ字状截面;和
肋,其设在所述基部上,向相对于所述基部正交的方向伸出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部连接,
所述槽形状部以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上方或从下端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配置有露出于车外的第2外装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1外装部件的安装孔,
所述基座部具有连结壁,该连结壁连结所述肋及所述底部,并且向相对于所述基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伸出,
通过所述肋、所述底部及所述连结壁将所述安装孔包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具有从所述连结壁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舌状部,
所述舌状部与在所述车身上所具有的车门主体的外面板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的内面板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具有与所述内壁相比设在车内侧或与所述外壁相比设在车外侧的突出壁,
与所述内壁相比设在车内侧的所述突出壁与所述内壁大致平行地延伸,或者,与所述外壁相比设在车外侧的所述突出壁与所述外壁大致平行地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壁设有能够将卡夹卡定的卡夹卡定部。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形状部以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及所述突出壁形成为大致共面。
CN201410440698.9A 2013-09-02 2014-09-01 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Active CN104417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1357A JP6031422B2 (ja) 2013-09-02 2013-09-02 外装部材の支持構造
JP2013-181357 2013-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438A true CN104417438A (zh) 2015-03-18
CN104417438B CN104417438B (zh) 2016-08-31

Family

ID=5269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0698.9A Active CN104417438B (zh) 2013-09-02 2014-09-01 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31422B2 (zh)
CN (1) CN1044174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665A (zh) * 2019-08-06 2021-02-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旗帜式侧视镜的结构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4045U (zh) * 1989-09-08 1991-04-24
JPH06206498A (ja) * 1993-01-13 1994-07-26 Ishizaki Honten:Kk ドアミラー取付構造
JP2002219999A (ja) * 2001-01-29 2002-08-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ミラの車体取付け構造
CN102917896A (zh) * 2010-06-07 2013-02-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窗部构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4045U (zh) * 1989-09-08 1991-04-24
JPH06206498A (ja) * 1993-01-13 1994-07-26 Ishizaki Honten:Kk ドアミラー取付構造
JP2002219999A (ja) * 2001-01-29 2002-08-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ミラの車体取付け構造
CN102917896A (zh) * 2010-06-07 2013-02-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窗部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665A (zh) * 2019-08-06 2021-02-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旗帜式侧视镜的结构和方法
CN112339665B (zh) * 2019-08-06 2024-04-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旗帜式侧视镜的结构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31422B2 (ja) 2016-11-24
JP2015047974A (ja) 2015-03-16
CN104417438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3366B (zh) 用于面齐平的窗玻璃设计的具有在框架侧的引导元件处的导入区域的车门组件和装配方法
JP5895519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EP3183134B1 (en) Window assembly and vehicle door and vehicle featuring the window assembly
CN101541576B (zh) 门扶手的安装结构
GB2521261A (en) Rear Fender Module
US10562385B2 (en) Window assembly, window pane, and window sealing profile
US20200180405A1 (en) Vehicle door of the flush type
JP2013133087A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CN205554081U (zh) 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
US7806462B2 (en) Device for guiding a drop window
CN103043107A (zh) 一种汽车特别是轿车
CN104417438A (zh) 外装部件的支承构造
US20160114661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4108353A (zh) 车辆的外部构造
CN102485517A (zh) 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
CN112566806A (zh) 用于轿车车顶的车顶模块
US8733826B1 (en) Truck bed panel attached to door hinge mounting plate
CN204915212U (zh) 一种汽车的玻璃角窗
EP3480041B1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RU2613627C2 (ru) Передняя дверь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м креплением обшивки в зоне зеркала заднего вида
CN101468625B (zh) 车门装饰件安装构造
JP6081433B2 (ja) 車両用内装構造
CN114144337B (zh) 用于机动车门的装饰条组件
CN110337385B (zh) 支撑车门饰边的外部机动车辆后视镜
RU168048U1 (ru) Потолочная полка кабины автомоби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