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047B -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047B
CN104417047B CN201410449574.7A CN201410449574A CN104417047B CN 104417047 B CN104417047 B CN 104417047B CN 201410449574 A CN201410449574 A CN 201410449574A CN 104417047 B CN104417047 B CN 104417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ability
raising
information
ink liquid
prin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95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047A (zh
Inventor
近藤隆光
高桥透
和田启志
棚濑和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具备:对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排出UV墨液的排出部(8);电晕处理器(18),其能够取得在排出部(8)排出UV墨液之前对印刷面(Sa)进行提高针对UV墨液的浸润性的电晕处理的处理状态和不进行电晕处理的非处理状态;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与未进行电晕处理的印刷面(Sa)的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和控制部,其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为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将电晕处理器(18)设为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不是预定信息的情况下将电晕处理器(18)设为非处理状态。

Description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例如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火焰(flame)处理等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备:对基材的墨液施加面排出墨液的墨液头;和浸润性提高化处理装置,先于由墨液头施加墨液,对基材的墨液施加面进行提高针对墨液的浸润性的电晕处理等浸润性提高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7528号公报
然而,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进行电晕处理作为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情况下,产生臭氧。因此,优选,在原本浸润性高、无需提高浸润性的情况下,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但是,以往没有基于相应于浸润性的不同而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这种思想的打印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需要而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排出部,其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排出墨液;浸润性提高处理部,其能够取得:在由排出部排出墨液之前对印刷面进行提高针对墨液的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处理状态和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非处理状态;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与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印刷面的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和控制部,其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为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在所取得的浸润性信息不是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打印机具备: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排出墨液的排出部;和浸润性提高处理部,其能够取得:在由排出部排出墨液之前对印刷面进行提高针对墨液的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处理状态和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非处理状态;该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执行:获取与未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印刷面的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的步骤;和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不是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的步骤。
根据该构成,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能够提高印刷面的浸润性,能够对浸润性提高了的印刷面排出墨液。另一方面,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不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所以能够抑制能量消耗量例如电力消耗量的增加。这样,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在上述打印机中,优选,浸润性信息获取部获取印刷介质的材质作为浸润性信息,控制部,在所获取的印刷介质的材质是浸润性低的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印刷介质的材质不是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
根据该构成,在所获取的印刷介质的材质是针对墨液的浸润性低的预定材质的情况下,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所以能够提高印刷面的浸润性。另一方面,在所获取的印刷介质的材质不是针对墨液的浸润性低的预定材质的情况下,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因此,即使在使用不同材质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该情况下,优选,浸润性提高处理部进行电晕处理作为浸润性提高处理。
该情况下,优选,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具有拍摄部,该拍摄部对排出部向未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印刷面排出墨液而形成的排出图形进行拍摄,获取排出图形的拍摄结果作为浸润性信息,控制部,在所获取的拍摄结果表示浸润性低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在表示浸润性高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
根据该构成,获取对印刷面排出墨液所形成的排出图形的拍摄结果作为浸润性信息。因此,能够得到切合实际的浸润性的浸润性信息。
例如,在排出部形成划线状的线作为排出图形,控制部根据该拍摄结果求出线的粗细,在线的粗细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另外,也可以:排出部形成整面图像作为排出图形,控制部根据该拍摄结果求出图像浓度的分散值,在图像浓度的分散值比预定值大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
该情况下,优选,排出部设置于装置主体,浸润性提高处理部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拆。
根据该构成,例如在像总是使用原本浸润性就高的印刷介质时那样、不需要进行电晕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浸润性提高处理部拆下而使用。而且,没有了浸润性提高处理部,打印机整体的尺寸相应变小,所以在比较窄的空间也能够设置。
本发明的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浸润性提高处理部,其能够取得: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进行提高针对墨液的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处理状态和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非处理状态;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与未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印刷面的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和控制部,其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不是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
根据该构成,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处理状态,能够提高印刷面的浸润性。另一方面,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不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得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非处理状态,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所以能够抑制电力消耗量的增加。这样,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具备对印刷面排出墨液的排出部的打印机安装,使得在排出部排出墨液之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根据该构成,能够对不具备浸润性提高处理部的打印机安装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由此,即使在那样的打印机中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构成图。
图2是打印机的框图。
图3是表示打印机中的对电晕处理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打印机中的对高压水银灯的控制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8:排出部、18:电晕处理器、27:输入部、28:控制部、S:印刷介质、Sa:印刷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进行说明。该打印机利用UV墨液(紫外线固化型墨液)以喷墨方式对印刷介质进行印刷。打印机能够进行通信地连接于作为外部装置的主计算机,基于从主计算机发送来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印刷介质由长尺寸状的片状件构成,如后所述能够使用纸类、膜类等各种材质的介质。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装置主体2、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一侧的电晕处理部3和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另一侧的强力照射部4。
装置主体2包括:设置在电晕处理部3附近的输出卷筒5;设置在强力照射部4附近的卷绕卷筒6;设置在输送路径的大致中间的旋转滚筒7;与旋转滚筒7的周面相对地设置的排出部8以及LED灯9(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和收置上述部分的主体盖11。在装置主体2设置有与电晕处理部3的处理部侧连接部33(后述)连接的第1主体侧连接部31和与强力照射部4的照射部侧连接部35(后述)连接的第2主体侧连接部32。另外,在装置主体2安装有构成后述的控制部28的控制电路基板(省略图示)。
输出卷筒5、卷绕卷筒6以及旋转滚筒7与后述的上游侧折返辊17以及下游侧折返辊22一起,构成以卷对卷(roll to roll)方式输送印刷介质S的输送部12。
输出卷筒5通过输出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将卷绕成卷筒状的印刷介质S朝上游侧折返辊17输出。卷绕卷筒6通过卷绕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将经下游侧折返辊22送来的印刷介质S卷绕起来。旋转滚筒7是由未图示的支撑机构支撑得能够旋转的圆筒形状的滚筒,从背面侧即印刷面Sa的相反侧支撑从上游侧折返辊17送往下游侧折返辊22的印刷介质S。旋转滚筒7承受与印刷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而向印刷介质S的输送方向也就是绕图1中顺时针从动地旋转。
排出部8具有相对于旋转滚筒7按放射状设置的多个(例如5个)喷墨头14。各喷墨头14对在旋转滚筒7的周面送来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排出UV墨液。5个喷墨头14之中、输送方向上游侧的4个喷墨头14排出颜色各异的色(例如,青绿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的UV墨液,最下游侧的喷墨头14排出不含色材的UV墨液即无色透明墨液。在利用上游侧的4个喷墨头14在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形成了彩色图像后,根据需要,利用最下游侧的喷墨头14排出无色透明墨液,对彩色图像赋予光泽。
LED灯9(第1光照射器)和后述的高压水银灯23(第2光照射器)一起构成紫外线照射部15(光照射部)。如后所述,紫外线照射部15能够取得:对被排出了UV墨液的印刷介质S只照射来自LED灯9的紫外线的第1模式;和从LED灯9以及高压水银灯23这两方照射紫外线的第2模式。此外,在第2模式下,也可以不从LED灯9照射紫外线而仅照射来自高压水银灯的紫外线。
另外,除了LED灯9和/或高压水银灯23外,也可以在各喷墨头1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跟前设置照射暂时固化用的紫外线的暂时固化用照射器。
LED灯9设在比排出部8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照射单波长(例如395nm)的紫外线(第1光)。通过LED灯9对被排出了UV墨液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照射第1光,使得UV墨液在印刷面Sa上固化并固定附着或紧密附着于印刷面Sa。
在主体盖11连接有主体管16,这是为了释放在UV墨液固化时产生的反应热并且回收从喷墨头14排出而变为雾的UV墨液。
电晕处理部3具有上游侧折返辊17、沿上游侧折返辊17的周面设置的电晕处理器18和收置这些部件的电晕部盖19。在电晕处理部3设置有与上述第1主体侧连接部31连接的处理部侧连接部33和用于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处理部侧缆线连接器34。
上游侧折返辊17改变输送路径以将从输出卷筒5输出的印刷介质S向旋转滚筒7输送。
电晕处理器18选择性地对在上游侧折返辊17的周面上输送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进行电晕处理(电晕照射)。即,电晕处理器18能够取得对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进行电晕处理的处理状态(ON)和不进行电晕处理的非处理状态(OFF),后述的控制部28(参照图2)能够相应于印刷介质S的材质而控制电晕处理器18在处理状态与非处理状态之间切换。通过电晕处理器18对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进行电晕处理,从而提高印刷面Sa相对于UV墨液的浸润性。
为了排出由于电晕处理而产生的臭氧,而在电晕部盖19连接有电晕部管21。
另外,电晕处理部3通过将处理部侧连接部33连接于第1主体侧连接部31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拆。因此,在像总是使用原本浸润性就高的印刷介质S时那样、无需进行电晕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拆下电晕处理部3而使用。而且,相应于没有电晕处理部3,打印机1整体的尺寸变小,所以在比较窄的空间中也能够设置。此外,在该情况下适当改变从输出卷筒5到旋转滚筒7的印刷介质S的输送路径。
强力照射部4具有下游侧折返辊22、设置在比下游侧折返辊22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高压水银灯23和收置这些部分的照射部盖24。在强力照射部4设置有与上述第2主体侧连接部32连接的照射部侧连接部35和用于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照射部侧缆线连接器36。
下游侧折返辊22改变输送路径,以将从旋转滚筒7送来的印刷介质S朝向卷绕卷筒6输送。
高压水银灯23设置得比上述LED灯9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照射具有比LED灯9的光宽的波长谱且高能量的紫外线(第2光)。即,高压水银灯23照射的第2光与LED灯9照射的第1光相比,使UV墨液固化的固化性高。
高压水银灯23选择性地对从装置主体2送来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照射第2光。即,高压水银灯23能够取得对被排出了UV墨液的印刷面Sa照射第2光的照射状态(ON)和不照射第2光的非照射状态(OFF),后述的控制部28能够根据印刷介质S的材质等而控制高压水银灯23在照射状态与非照射状态之间切换。
为了排出由于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臭氧,而在照射部盖24设置有照射部管25。
另外,强力照射部4通过将照射部侧连接部35连接于第2主体侧连接部32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拆。因此,在无需通过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的情况下,也能够拆下强力照射部4而使用。而且,相应于没有强力照射部4,打印机1整体的尺寸变小,所以在比较窄的空间也能够设置。此外,该情况下,适当改变从旋转滚筒7到卷绕卷筒6的印刷介质S的输送路径。
总结上述内容,则在打印机1中,电晕处理器18根据印刷介质S的材质,对从输出卷筒5输出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进行电晕处理。排出部8对从电晕处理部3送来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排出UV墨液。另外,LED灯9对被排出了UV墨液的印刷介质S照射第1光。而且,高压水银灯23根据印刷介质S的材质等对从装置主体2送来的印刷介质S照射第2光。卷绕卷筒6卷绕这样地完成了一系列印刷处理的印刷介质S的印刷完毕部分。
参照图2就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打印机1具备显示部26、输入部27和控制部28。另外,打印机1的工作由可通信地连接的主计算机29控制。
显示部2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对操作者显示菜单画面和/或出错消息等。输入部27具有选择按钮、确定按钮等,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各种信息的输入。操作者通过一边确认显示部26一边操作输入部27,从菜单画面打开印刷设定画面以输入印刷介质S的材质、印刷介质S的尺寸、UV墨液的种类等各种信息。
此外,也可以使用设置在主计算机29的键盘和/或鼠标等输入部来输入这些信息。
控制部28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或存储器等。控制部28根据从输入部27输入的各种信息和/或从主计算机29接收的印刷数据、各种指令而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分。
在这里,就控制部28对电晕处理器18的控制详细进行说明。控制部28根据印刷介质S的材质,对将电晕处理器18设为处理状态还是非处理状态进行控制。
打印机1所使用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大体分为纸类和膜类。纸类有高光泽纸(cast paper)、亚光纸等,膜类有PP膜(聚丙烯)、PET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膜(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就印刷介质S的这些材质中的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而言,若不利用电晕处理器18进行电晕处理,则印刷面Sa相对于UV墨液的浸润性大多较低。若印刷面Sa的浸润性低,则从喷墨头14排出的UV墨液在印刷面Sa上难以浸润扩展。因此,例如在印刷了整面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斑状图形。另一方面,就PET膜以及PE膜而言,即使不利用电晕处理器18进行电晕处理,印刷面Sa相对于UV墨液的浸润性大多较高。
因此,控制部28进行下述控制:在被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相对于UV墨液的浸润性低的预定材质即是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在不是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非处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印刷介质S的各种材质中的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设为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
如图3所示,控制部28判断由操作者从输入部27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否是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即是不是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中某一种(S1)。
控制部28在判断出所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例如高光泽纸、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S1;是),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S2)。
另一方面,控制部28在判断出所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例如PET膜、印刷介质S的材质不是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S1;否),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非处理状态(S3)。
这样,打印机1在所获取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高光泽纸那样针对UV墨液的浸润性低的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进行电晕处理,所以能够提高印刷面Sa的浸润性,能够对浸润性提高了的印刷面Sa排出墨液。另一方面,在所获取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像PET膜那样、不是针对UV墨液的浸润性低的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不进行电晕处理,所以能够抑制电力消耗量的增加。因此,在使用材质不同的印刷介质S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8将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设为针对UV墨液的浸润性低的预定低浸润性材质,但是将哪种材质设为该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是能够任意设定的。即,只要预先按每种印刷介质S的材质调查印刷面Sa相对于UV墨液的浸润性,根据结果将浸润性低的材质设定为该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者从输入部27输入,打印机1获取印刷介质S的材质,但是作为获取印刷介质S的材质的构成,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印刷介质S设置表示其材质的标识符例如二维码,打印机1利用读取器例如二维码读码器来读取标识符,从而获取印刷介质S的材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印刷面Sa的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采用了印刷介质S的材质,但浸润性信息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浸润性信息也可以采用UV墨液的种类。该情况下,控制部28,在所输入的UV墨液的种类为浸润性低的预定种类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另外,作为浸润性信息也可以采用印刷介质S的材质以及UV墨液的种类这两者。该情况下,控制部28,在所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和UV墨液的种类是浸润性低的预定组合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另外,作为浸润性信息,也可以采用表示印刷面Sa相对于UV墨液的浸润性的数值例如接触角。该情况下,控制部28在例如所输入的接触角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
而且,作为浸润性信息也可以采用排出图形的拍摄结果。即,也可以在比排出部8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扫描器(拍摄部),利用该扫描器拍摄排出部8对未进行电晕处理的印刷面Sa排出UV墨液所形成的排出图形,并将该拍摄结果作为浸润性信息。而且,控制部28,在所获取的拍摄结果表明浸润性低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在表明浸润性高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非处理状态。
例如,排出部8形成划线状的线作为排出图形,控制部28根据该拍摄结果求出线的粗细,在线的粗细比预定值小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线细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另外,也可以:排出部8形成整面图像作为排出图形,控制部28根据该拍摄结果求出图像浓度的分散值,在图像浓度的分散值比预定值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产生了斑状图形的情况下,使得电晕处理器18为处理状态。在这里,所谓图像浓度的分散值是指按一定面积内的像素的图像浓度的不均程度。这样,通过采用排出图形的拍摄结果作为浸润性信息,能够得到符合实际浸润性的浸润性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电晕处理器18作为提高印刷介质S的印刷面Sa的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部(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等离子处理装置和/或火焰处理装置等提高浸润性的其他处理装置。电晕处理器18与其他处理装置相比,成本最低、能耗最低,因这一点而优选。
接着,就控制部28对紫外线照射部15的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控制部28根据印刷介质S的材质以及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duty),而对是将高压水银灯23设为照射状态还是设为非照射状态进行控制。由此,控制部28进行控制以将紫外线照射部15在第1模式与第2模式之间切换。
就上述印刷介质S的各种材质中的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而言,大多不能仅通过利用LED灯9对被排出了UV墨液的印刷面Sa照射第1光就能在固化了的UV墨液与印刷面Sa之间得到足够的紧密附着性。若在固化了的UV墨液与印刷面Sa之间未得到足够的紧密附着性,则例如在将固化了的UV墨液换言之是UV墨液固定附着在印刷介质S上所形成的印刷图像的表面附着的带剥离的情况下,该部分的UV墨液也容易一起被剥落。另一方面,就PET膜以及PE膜而言,大多仅通过利用LED灯9照射第1光就能够在固化了的UV墨液与印刷面Sa之间得到足够的紧密附着性。
另外,在利用不含颜料的无色透明墨液进行高印刷任务的印刷的情况下,若因紫外线的照射不够充分而使聚合引发剂的剩余量变多,则聚合引发剂自身带颜色,所以固化了的无色透明墨液换言之是无色透明墨液固定附着在印刷介质S上所形成的印刷图像的b*会变大、即有黄色感增强(变黄)的倾向。
因此,控制部28进行下述控制:在所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墨液紧密附着性低的预定材质即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高压水银灯23为照射状态,另外,在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将高压水银灯23设为照射状态。此外,所谓墨液紧密附着性是指利用来自LED灯9的第1光使UV墨液固化后的、UV墨液与印刷介质S的紧密附着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印刷介质S的各种材质中的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设为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
如图4所示,控制部28判断由操作者从输入部27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否是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即是否是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中的某一种(S11)。此外,也可以如上所述地通过利用读取器对设在印刷介质S的标识符进行读取,从而获取印刷介质S的材质。
控制部28在所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例如高光泽纸而判断出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S11;是),将高压水银灯23设为照射状态(S12)。
另一方面,控制部28在所输入的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例如PET膜而判断出印刷介质S的材质不是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S11;否),接着判断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是否超过预定值(例如60%)(S13)。此外,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能够根据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数据等来获取。
控制部28在判断出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S13;是),将高压水银灯23设为照射状态(S12)。另一方面,控制部28在判断出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S13;否),将高压水银灯23设为非照射状态(S14)。
这样,打印机1在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高光泽纸那样的墨液紧密附着性低的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利用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所以能够提高固化了的UV墨液与印刷介质S的紧密附着性。另外,即使在印刷介质S的材质不是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在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利用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由此,无色透明墨液所含的聚合引发剂的反应量升高,所以能够减少聚合引发剂的余像量,固化了的无色透明墨液的b*变小、能够改善变黄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印刷介质S的材质是PET膜那样的、不是墨液紧密附着性低的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并且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不利用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由此能够抑制高压水银灯23的电力消耗量的增加。因此,能够根据需要、利用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8将高光泽纸、亚光纸以及PP膜设为墨液紧密附着性低的预定低紧密附着性材质,但是将何种材质设为该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是能够任意设定的。即,只要预先按每种印刷介质S的材质调查在利用来自LED灯9的第1光使UV墨液固化后的UV墨液与印刷介质S的墨液紧密附着性,根据结果,将墨液紧密附着性低的材质设定为该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即可。此外,墨液紧密附着性例如可以根据UV墨液的固化率即UV墨液所含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残存率来测定。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残存率越低,UV墨液的固化率越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和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是相同的,但是当然也并非必须使得它们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印刷介质S的材质不是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只要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超过预定值,还是要利用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但在无色透明墨液的变黄并不是多大的问题的情况下,在印刷介质S的材质不是预定的低紧密附着性材质的情况下,无论无色透明墨液的印刷任务的值如何,都可以利用高压水银灯23照射第2光。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高压水银灯23的电力消耗量的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紫外线照射部15包括照射第1光的LED灯9和照射固化性比第1光强的第2光的高压水银灯23,但是只要是照射与它们同等的固化性的紫外线的照射部即可,也可以采用其他紫外线照射器。而且,如果是可选择性地照射与第1光同等的固化性的紫外线和与第2光同等的固化性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器,则也可以用单一的紫外线照射器构成紫外线照射部1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晕处理器18设为处理状态,能够提高印刷面Sa的浸润性,能够对浸润性提高了的印刷面Sa排出UV墨液。另一方面,在所获取的浸润性信息不是与低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晕处理器18设为非处理状态,不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所以能够抑制电力消耗量的增加。这样,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浸润性提高处理。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具备电晕处理器18、输入部27以及控制部28的电晕处理装置安装于具备排出部8的打印机。该情况下,进行安装,使得在排出部8排出墨液之前进行电晕处理。由此,能够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同样的打印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UV墨液,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光固化性墨液,也可以采用水性墨液、油性墨液等其他墨液。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喷墨头14构成了排出部8,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排出UV墨液。

Claims (9)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排出部,其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排出墨液;
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印刷面相对于所述墨液的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
浸润性提高处理部,其构成为,为对所述印刷面进行提高所述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处理状态、或不对所述印刷面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的非处理状态的任一状态;和
控制部,其在所述浸润性信息为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处理状态,在所述浸润性信息不是所述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非处理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润性信息获取部获取所述印刷介质的材质作为所述浸润性信息,
所述控制部,在所获取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材质是所述浸润性低的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材质不是所述预定的低浸润性材质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非处理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具有拍摄部,该拍摄部拍摄所述排出部对未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所述印刷面排出所述墨液而形成的排出图形,获取所述排出图形的拍摄结果作为所述浸润性信息,
所述控制部,在所获取的所述拍摄结果表明所述浸润性低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处理状态,在表明所述浸润性高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非处理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设置于装置主体,
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拆。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进行电晕处理作为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进行电晕处理作为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
7.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打印机具备: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排出墨液的排出部;和浸润性提高处理部,其能够取得:在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墨液前对所述印刷面进行提高针对所述墨液的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处理状态和不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的非处理状态的任一状态,
该打印机的控制方法执行:
获取与未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所述印刷面的所述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的步骤;和
在所获取的所述浸润性信息是与所述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所述浸润性信息不是所述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非处理状态。
8.一种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浸润性提高处理部,其能够取得:对印刷介质的印刷面进行提高针对墨液的浸润性的浸润性提高处理的处理状态和不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的非处理状态;
浸润性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与未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的所述印刷面的所述浸润性相关的浸润性信息;和
控制部,其在所获取的所述浸润性信息是与所述浸润性相关的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处理状态,在所获取的所述浸润性信息不是所述预定信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部为所述非处理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具备对所述印刷面排出所述墨液的排出部的打印机以下述方式安装,该方式为:使得在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墨液之前,进行所述浸润性提高处理。
CN201410449574.7A 2013-09-05 2014-09-04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7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802A JP2015051504A (ja) 2013-09-05 2013-09-05 プリンター、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濡れ性向上処理装置
JP2013-183802 2013-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047A CN104417047A (zh) 2015-03-18
CN104417047B true CN104417047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58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957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7047B (zh) 2013-09-05 2014-09-04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2237A1 (zh)
JP (1) JP2015051504A (zh)
CN (1) CN104417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2985A (zh) * 2015-04-13 2015-07-15 于丰 一种采用等离子技术或电晕技术的uv打印机
US20170341421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Xerox Corporation Real-time surface energy pretreatment system
JP2020513355A (ja) * 2016-11-30 2020-05-14 ランダ ラブズ (2012) リミテッド 熱転写印刷における改良
WO2020162927A1 (en) 2019-02-06 2020-08-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feed path wettability coating
JP7288576B2 (ja) * 2019-05-23 2023-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2693238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广东前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印喷码采集离线综合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64552T1 (de) * 1991-01-11 1998-04-15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2003211650A (ja) * 2002-01-24 2003-07-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走査型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KR100421032B1 (ko) * 2002-06-29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의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화상형성방법
US7357487B2 (en) * 2004-03-19 2008-04-15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liquid with electro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7914108B2 (en) * 2005-08-24 2011-03-29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nk set
US8100507B2 (en) * 2006-09-27 2012-01-24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Industrial ink jet printer
JP2009208350A (ja) * 2008-03-04 2009-09-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716853A (zh) * 2009-11-11 2010-06-02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喷墨打印方法
JP5640401B2 (ja) * 2010-03-04 2014-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
JP5728876B2 (ja) * 2010-10-08 2015-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201900795U (zh) * 2010-12-03 2011-07-20 淄博兰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等离子预处理的喷墨印花设备
JP2012245657A (ja) * 2011-05-26 2012-12-13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条件の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5906671B2 (ja) * 2011-11-01 2016-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改質装置、前処理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59100A (ja) * 2012-02-08 2013-08-1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966490B2 (ja) * 2012-03-23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被記録媒体の表面改質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2237A1 (en) 2015-03-05
JP2015051504A (ja) 2015-03-19
CN104417047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7047B (zh)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以及浸润性提高处理装置
EP3280592B1 (en) Multilayer imaging with a high-gloss clear ink layer
US9457607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DE112007003370B4 (de) Graphische Diagnosedarstellung von Druckköpfen
US20110050822A1 (en) Printing system
JP20081054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ラベル印刷装置
EP1302735A3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Zuführung von Strahlungsenergie auf einen Bedruckstoff in einer Flachdruckmaschine
JPWO2014208587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144358B1 (en) Ink jet printing device, ink set,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DE102009045123A1 (de) Druckverfahren für Druckpresse und Druckpresse
US90851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51095C (zh) 具有标签剥离机构的标签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083916A (ja) 液体吐出装置
EP3287285A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928585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09290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844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9795A (ja) シート状物の検査装置
JP61869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AU201640480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266359B2 (en) Printer, printer control method, and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EP2353878A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or method
DE102008023727A1 (de) Bogenverarbeitende Maschine, insbesondere Bogendruckmaschine, enthaltend eine Trocknungs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Trocknungsstrahlung mit zugeordnetem Senso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Trocknerregelung
WO2019116079A1 (en) Differential gloss level security marks
DE102008045433B4 (de) Bogenführungszylinder in einer bogenverarbeitenden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dem Bogenführungszylinder zugeordneten Trocknereinrich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