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2694A -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2694A
CN104412694A CN201380037401.8A CN201380037401A CN104412694A CN 104412694 A CN104412694 A CN 104412694A CN 201380037401 A CN201380037401 A CN 201380037401A CN 104412694 A CN104412694 A CN 104412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wireless base
chann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74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2694B (zh
Inventor
H.S.阿贝塞科拉
井上保彦
浅井裕介
筱原笑子
市川武男
沟口匡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12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2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2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2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6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path interference, e.g.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能够通过频率资源的有效使用来改进无线通信的吞吐量的无线通信系统,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第二无线基站能够与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具备:访问权获得单元,当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以及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通信单元,通信单元使用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效利用频率资源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基于对日本的专利申请(特愿2012-160843、特愿2012-160844)的申请,设为该日本申请的记载内容被并入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申请。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使用2.4GHz带或5GHz带的高速无线访问系统,IEEE802.11g规范、IEEE802.11a规范等的普及异常显著。在这些系统中,使用作为用于使多路径衰落环境中的特性稳定的技术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实现最大为54Mbps的物理层传送速度(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4)。
但是,此处的传送速度是物理层上的传送速度,实际上,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中的传送效率为50%~70%左右,因此实际吞吐量的上限值为30Mbps左右,如果想要发送信息的无线通信站增加,则该特性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在有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中,以Ethernet(注册商标)的100Base-T接口为首,由于在各家庭中也普及使用光纤的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因此100Mbps的高速线路的提供正在普及,在无线LAN中也寻求传送速度的进一步的高速化。
作为用于高速化的技术,在IEEE802.11n规范中引入了信道频带宽度的扩大、空间复用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另外,在IEEE802.11ac规范的草案中,正在研究信道频频带宽度度的进一步扩大、应用了对空间复用技术进行了扩展的空分多址连接技术(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复用接入)的多用户MIMO(MU-MIMO)发送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另外,在IEEE802.11ac规范的草案中,规定了组ID(GroupID:GID)这样的新概念。能够通过使用组ID,从而对属于由帧的GID字段指定的组的无线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一齐发送数据。
在上述高速化技术中,与空间复用技术、空分多址连接技术相比,利用信道频带宽度的扩大的高速化方法安装容易,因此成为被安装于很多装置的功能。例如,把在IEEE802.11a规范中固定为20MHz的信道频带宽度在IEEE802.11n规范中扩大至40MHz而谋求高速化。另外,在IEEE802.11 TGac(Task Group ac:任务组ac)中,现今在当前被进展为规范化的IEEE802.11ac规范的草案中,正在进行将信道宽度扩大至80MHz、160MHz的研究。在此,例如,在使用40MHz宽度的情况下,使用邻接的两个20MHz信道,在使用80MHz宽度的情况下,使用邻接的四个20MHz信道。
在IEEE802.11规范的无线LAN系统中,即使在无线基站装置(存在被称为接入点(Access Point)的情况,以下称为无线基站)如上述那样具有在40MHz、80MHz或者160MHz等宽频带下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能力、功能的情况下,在实际的发送和接收中能够使用的信道频带宽度也被限制于该无线基站下属的无线终端装置(以下称为无线终端)所支持的信道频带宽度。即,如果无线终端不能对40MHz、80MHz或者160MHz等宽频带的信号进行发送和接收,则无线基站需要使用各个无线终端能够对应的范围中的信道频带宽度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例如,考虑无线基站在IEEE802.11ac规范(草案)准则下,能够进行使用80MHz频带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情况。此时,如果该无线基站下属的无线终端也能够在IEEE802.11ac规范(草案)准则下使用80MHz模式,则成为能够在该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进行全都在80MHz频带中的数据发送和接收。但是,如果是IEEE802.11a规范准则的无线终端,则由于能够使用的是20MHz,因此变成在上述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发送在20MHz的一个信道上进行。
如上述那样,在IEEE802.11准则的系统中,在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中支持的信道频带宽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发挥无线基站的能力。另外,随着像这样的低功能/能力的无线终端增加,系统整体的频率利用效率、吞吐量特性劣化。
接着,说明IEEE802.11无线LAN系统中的利用无线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在IEEE802.11准则的无线LAN系统中,采取基于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具有避免冲突的载波侦听多重访问):载波感测多重访问)的访问控制过程,各无线通信站(将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进行统称而称为无线通信站)避免与其它的无线通信站之间的信号冲突。发生发送请求的无线通信站首先仅在规定的侦听期间(DIFS: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分布式帧间间隔)监视无线媒体的状态,如果在此间不存在其它无线通信站的发送信号,则视为信道为未使用状态(也称为空闲状态),开始随机补偿过程(是如下处理:发生在所决定的范围内的随机数,基于其值决定用于冲突避免控制的等待时间,仅在该时间期间对发送进行待机)。虽然无线通信站在随机补偿期间中也继续监视无线媒体,但是在此间也不存在其它无线通信站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得到经过规定期间的排他的信道发送权(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传输机会)。像这样得到了发送权(TXOP)的无线通信站被称为TXOP Holder(传输机会拥有者)(以下称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成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无线通信站能够在在TXOP期间内不再次实施CSMA/CA的情况下以被称为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的非常短的时间间隔连续地发送帧。
另外,作为解决无线通信中的隐藏终端问题的方法,可列举“假想载波侦听”。具体地,无线通信站在接收到帧时包含有通知无线介质的使用时间的持续使用期间(Duration)信息的情况下,设为与该持续使用期间信息对应的期间为正在使用介质的期间(虚拟载波侦听),将该期间设定为发送停止期间(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矢量)期间),使得在NAV期间不进行帧的发送。由此,保证TXOP期间中的信道的排他的利用。
在无线通信站中,当接收到帧时,在按照上述那样对应于需要设定NAV的同时,如果接收到的帧是开始TXOP期间的帧,则事先记录识别接收到的帧的发送源无线通信站(所谓的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信息(例如MAC地址)(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当TXOP期间结束时,删除所存储的识别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信息。此外,开始TXOP期间的帧不是特别的帧,例如是通过发送RTS(Request To Send:发送请求)帧那样的控制帧来经过固定期间预约信道的信号。
无线通信站当在TXOP期间内再次接收到帧时,确认该接收帧的发送源地址和作为识别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信息而存储的MAC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判断为接收帧的发送源无线通信站是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与本站内的NAV的设定有无无关地发送需要的回复帧。由此,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能够在同一TXOP期间内与不同的多个无线通信站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以下,参照图72~图74说明在无线通信站之间进行的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帧的发送和接收动作。图72是示出由1台无线基站AP1以及3台无线终端STA11~STA13构成的无线LAN的小区A的图。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3遵照IEEE802.11ac规范,设为作为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支持20MHz、40MHz、80MHz这三种的基站和无线终端。另外,无线终端STA11遵照IEEE802.11a规范,无线终端STA12遵照IEEE802.11n规范,设为分别支持20MHz的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以及支持20MHz和40MHz的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的无线终端。
图73是示出当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在TXOP内把多个帧发送给至其它无线通信站时发送帧的定时的时序图。在该图中,横轴示出时间。帧内的(STA11)等的记载表示目的地的无线通信站,例如(STA11)示出目的地是无线终端STA11。另外,NAV(RTS)示出在接收到不是给至本站的RTS之后设定NAV。在此,示出如下的例子: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1~STA13作为无线通信站而存在,无线基站AP1收容给至无线终端STA11~STA13的数据,并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STA13的帧。无线基站AP1取得TXOP,在80MHz信道上对目的地终端中可以使用最大频带的无线终端STA13发送数据。无线基站AP1当结束与无线终端STA13之间的数据通信时,对目的地终端中可以使用第二大频带的无线终端STA12发送数据,最后对目的地终端中可以使用最小频带的无线终端STA11发送数据。
以下,参照图73说明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1~STA13的动作。首先,无线基站AP1在产生给至无线终端STA11~STA13的数据时,实施CSMA/CA,确认历遍规定的侦听期间和随机补偿时间未检测到从其它无线通信站发送的信号而取得发送权(TXOP)。无线基站AP1由于取得了发送权因此成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TXOP Holder,传输机会拥有者),进行帧的发送。无线基站AP1把作为示出帧序列的开始的开始帧的RTS(Request to Send:发送请求)帧发送给至想要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终端中可以使用最大频带的无线终端STA13(时刻t111)。
无线终端STA13由于接收到的RTS帧的目的地是本站,另外在本站内没有设定发送停止期间,因此将CTS(Clear To Send:发送许可)帧回复给至无线基站AP1(时刻t112)。由此,无线终端STA13对无线基站AP1通知处于能够接收数据的状态的意思。
另一方面,作为从无线基站AP1接收到RTS帧的其它无线通信站的无线终端STA11和无线终端STA12由于RTS帧的目的地不是本站,因此将RTS帧内所包含的持续使用期间信息所示出的期间设定为NAV期间(发送停止期间),使得在该NAV期间内不进行帧的发送。另外,通过从无线基站AP1接收RTS帧,由此检测出TXOP期间(利用发送权期间)开始,并且无线终端STA11~STA13存储无线基站AP1是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TXOP Holder,传输机会拥有者)。
接着,无线基站AP1当从无线终端STA13接收到CTS帧时,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3的帧(时刻t113)。无线终端STA13当正确地接收到给至本站的帧时,对无线基站AP1回复BA(Block ACK,块确认)帧(或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帧)(时刻t114),并结束帧的发送和接收。
接着,无线基站AP1发送给至目的地终端中可以使用第二大频带的无线终端STA12的数据,因此发送将目的地设为无线终端STA12的RTS帧(时刻t115)。在此,虽然无线终端STA12在本站内被设定了NAV,但是由于接收到来自TXOP Holder(传输机会拥有者)的帧,因此把CTS帧回复给至对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AP1(时刻t116)。
无线终端STA11和无线终端STA13通过接收到给至其它的无线终端的RTS帧从而设定NAV期间。另外,在已经设定了NAV期间的情况下,更新该NAV值。无线基站AP1当从无线终端STA12正确地接收到CTS帧时,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2的帧(时刻t117)。无线终端STA12当从无线基站AP1正确地接收到帧时,对无线基站AP1回复BA帧(或ACK帧)(时刻t118),并结束帧的发送和接收。
接着,无线基站AP1由于发送给至目的地终端中可以使用最小频带的无线终端STA11的数据,因此发送将目的地设为无线终端STA11的RTS帧(时刻t119)。无线终端STA11由于从作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无线基站AP1接收到RTS帧,因此与是否在NAV期间内无关地把CTS帧回复给至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时刻t120)。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STA12和无线终端STA13由于接收到不是给至本站的RTS帧,因此设定NAV期间。在已经设定有NAV期间的情况下,更新NAV值。无线基站AP1当从无线终端STA11正确地接收到CTS帧时,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的帧(时刻t121)。无线终端STA11当从无线基站AP1正确地接收到帧时,对无线基站AP1回复BA帧(或ACK帧)(时刻t122),结束帧的发送和接收。
虽然上述说明是在发送数据之前应用了利用RTS/CTS交换的MAC防护方法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得不交换RTS/CTS而在取得访问权之后立即发送用于数据发送的帧。另外,上述说明是在同一TXOP区间内把帧发送给至多个终端的例子。能够在不超过以IEEE802.11标准规范规定的TXOP的上限的范围内,按照上述那样把帧发送给至多个终端。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进行使用比在该TXOP期间内使用过一次的信道宽度大的信道宽度的通信。即,虽然不能扩展在该TXOP区间内使用的信道的宽度,但是能够根据需要使信道宽度变窄。在图73的例子的情况下,由于无线终端STA11能够使用信道1(CH1),无线终端STA12能够使用CH1和CH2,并且,无线终端STA13能够使用CH1~CH4,因此按能够使用的信道宽度大的目的地的顺序发送帧。
接着,参照图74说明在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1~STA13之间的数据发送时所使用的信道频带宽度。图74是示出在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1~STA13之间的数据发送时所使用的信道频带宽度的图。无线终端STA11由于只能够使用20MHz,因此无线基站AP1使用信道1(CH1)与无线终端STA11进行通信。
在非专利文献3中,在由某接入点和终端站构成的小区内进行通信时,定义了与传送频带宽度无关而必须使用的单位信道,其被称为主信道(Primary Channel)。另一方面,虽然在进行通信时被使用,但不是主信道的信道被称为辅助信道(Secondary Channel)、或者在非专利文献2中被称为辅助xMHz信道(Secondary xMHz Channel,x为20、40、80中的任一个数)。在本说明书中,将小区所利用的全频带中非主信道的任意的单位信道称为辅助信道。
在图75示出单位信道为20MHz、小区所利用的全频带为80MHz的情况下的主信道和辅助信道的一个例子。在图75中,示出了存在3个辅助信道的例子。
由于无线终端STA12能够对应达到40MHz,因此无线基站AP1与无线终端STA12之间的通信在20MHz的主信道和与主信道相邻的20MHz(辅助信道)上(即,在CH1和CH2上)进行。另外,无线终端STA13能够对应达到80MHz,因此无线基站AP1与无线终端STA13之间的通信成为在主信道以及三个辅助信道上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守仓正博、久保田周治监修、「802.11高速無線LAN教科書」改订三版、株式会社インプレスR&D、2008年4月11日
非专利文献2:IEEE 802.11ac Draft Standard, D3.0, June 2012.
非专利文献3:IEEE, “IEEE Std 802.11-2012”
非专利文献4:Eldad Perahia and Robert Stacey,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LA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74所示,在无线基站AP1与无线终端STA11~STA13之间能够进行发送和接收的频带宽度不同的情况下,存在无线基站AP1能够对应的全频率带中的一部分频带不被使用的情况。例如在无线基站AP1和无线终端STA1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信道CH2~CH4成为空闲,另外在无线基站AP1和无线终端STA12进行通信时,信道CH3~CH4成为空闲。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未充分地有效利用无线基站AP1的能力,而未有效地使用频率资源,因此存在系统整体的吞吐量下降、服务质量劣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形而完成的发明,因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频率资源的有效使用从而改进无线通信的吞吐量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第二无线基站能够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具备:访问权获得单元,当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以及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通信单元,通信单元使用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所有的信道发送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发送对于使用所有的信道发送的发送请求未回复发送许可的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基于对于使用所有的信道发送的发送请求的发送许可的回复,发送未预计使用的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要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是不能应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发送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要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是不能应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发送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所述无线终端根据能够使用的信道回复发送许可。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所有的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并接收到对于该使用许可的肯定应答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所有的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并接收到对于该使用许可的肯定应答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本发明是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第二无线基站能够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具备:第一数据接收单元,对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被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了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不同数据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单元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具备:第二数据接收单元,对在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得到使用许可的信道上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单元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的每个回复的所述应答确认使用上行的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进行回复。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获得访问权的访问权获得单元,在获得所述访问权之后发送所述应答确认。
本发明是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关于所述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的每个回复的所述应答确认,在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第一应答确认之后,使用主信道回复所述第二应答确认。
本发明是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第二无线基站能够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本发明是具有如下步骤的无线通信方法:访问权获得步骤,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使用许可发送步骤,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以及通信步骤,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使用得到了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本发明是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第二无线基站能够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本发明是具有如下步骤的无线通信方法:第一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对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被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了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不同数据的数据进行接收;第一应答确认发送步骤,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步骤正确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第二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对在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得到使用许可的信道上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第二应答确认发送步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收步骤正确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OFDMA)将数据传送给至多个无线通信站,从而可得到提高辅助信道的利用频率、改进系统吞吐量的效果。另外,一边由主信道对传统(对应于旧规范的)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一边通过未使用的辅助信道对OFDMA对应终端同时地发送数据成为可能,具有改进频率利用效率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终端的结构的框图以及示出网络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基站AP1的发送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无线基站AP1)把多个帧发送给至其它无线通信站(无线终端)时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MAC防护的分类的图。
图5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1、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为11ax无线终端(对应OFDMA)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OFDMA对应(11ax)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在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中还包含并不对应OFDMA的传统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在对由OFDMA发送的RTS帧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在分别接收到给至自身的RTS的信道中在预先决定的时刻回复CTS帧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RTS帧格式的图。
图11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将第二个以后的RTS帧的发送频带宽度设定为由在紧接在之前接收到的CTS帧确认的频带宽度以下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还包含传统终端并将第二个以后的RTS帧的发送频带宽度设定为由在紧接在之前接收到的CTS帧确认的频带宽度以下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且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14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且CTS帧由MU-MIMO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11a/n/ac中的CTS帧的格式的图。
图16是示出4台无线终端(STA)以空间复用的方式传送CTS帧时的发送帧的格式的图。
图17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中还包含传统终端的情况下,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19是对MAC防护的分类中使用扩展的RTS(ERTS)的情况(A2)进一步细分化的图。
图20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1且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21是示出图2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22是示出在对由OFDMA发送的RTS帧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分别在预先决定的时刻回复CTS帧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23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且把使用同一固定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的情况下,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24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且把使用变动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的情况下,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25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且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E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27是示出图25所示的帧序列的另一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28是示出图2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29是示出数据发送的分类的图。
图30是示出在使用OFDMA+MU-MIMO、在数据的目的地包含传统终端且数据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31是示出图3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32是示出图3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33是示出在使用OFDMA+MU-MIMO、数据的目的地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且数据长度不同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34是示出应答确认的分类的图。
图35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1、进行ACK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的终端且使用信道为辅助信道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36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为主信道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37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也使用辅助信道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38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也使用辅助信道时设置防护频带(guard band)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39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在应答确认中使用UL OFDMA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40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使用UL MU-MIMO和UL OFDMA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41是图示了能够组合的MAC防护的帧序列的图。
图42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例子的时序图。
图43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的另一帧序列例子的时序图。
图44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的另一帧序列例子的时序图。
图45是示出使用了ERTS的MAC防护的帧序列的组合的图。
图46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的时序图。
图47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的时序图。
图48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的时序图。
图49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的时序图。
图50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的时序图。
图51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的时序图。
图52是示出多个无线基站协作地将相互的小区中未使用的信道转让给另一方的小区来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的图。
图53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54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55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56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57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58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59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0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1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2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3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应答确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4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应答确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5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地实施应答确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6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7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8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69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70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71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图72是示出由1台无线基站AP1以及5台无线终端STA11~STA15构成的无线LAN的小区A的图。
图73是示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在TXOP内把多个帧发送给至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时发送帧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74是示出在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1~STA13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时使用的信道频带宽度的图。
图75是示出在单位信道为20MHz、小区所利用的全频带为80MHz的情况下的主信道和辅助信道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是示出同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终端的结构的框图,并且是示出网络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成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无线通信站使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OFDMA)来在多个信道上把数据发送给至多个无线通信站这点。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区A具备作为无线通信站的无线基站AP1以及5台无线终端STA11~STA15。无线基站AP1以及无线终端STA14、STA15是OFDMA对应的无线通信站,设为作为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最大支持80MHz的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另一方面,STA13以IEEE802.11ac规范为准则,设为作为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支持20MHz、40MHz、80MHz这三种的无线终端。另外,无线终端STA11以IEEE802.11a规范为准则,设为支持20MHz的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的无线终端,无线终端STA12以IEEE802.11n规范为准则,设为支持20MHz和40MHz的发送和接收频带宽度的无线终端。
在本说明书的以下说明中,IEEE802.11ax无线终端(以下称为11ax无线终端)是指除了IEEE802.11ac准则无线通信站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无线通信站的总称。另外,传统终端是指以不具有在本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的现有规范(IEEE802.11a、IEEE802.11n、IEEE802.11ac)为准则的无线通信站的总称。以下,与11ax无线终端同样地,分别将以IEEE802.11a规范为准则的无线终端称为11a无线终端、将以IEEE802.11n规范为准则的无线终端称为11n无线终端、将以IEEE802.11ac规范为准则的无线终端称为11ac无线终端。
本实施方式是通过使在IEEE802.11无线LAN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无线通信站进行正交频分多址连接(OFDMA)动作来有效利用空闲信道的实施方式。当在IEEE802.11无线LAN中使用OFDMA技术时,例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AP1使用信道1向无线终端STA11发送数据时,能够使用剩余的信道2~4发送给至其它的无线通信站(例如能够使用OFDMA的无线终端STA14)的数据。同样地,在无线基站AP1使用无线终端STA12以及信道1和信道2发送数据时,能够使用剩余的信道3、4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例如无线终端STA14)发送数据。
此外,也可以使得为了避免邻接信道间的干扰而不在能够使用的全频带中实施OFDMA、在信道间设置防护频带(Guard Band:GB)后使用剩余的频带同时向多个无线通信站发送帧。例如在设置20MHz的防护频带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AP1使用信道1向无线终端STA11发送帧时,将信道2作为防护频带,使用剩余的信道3、4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例如无线终端STA14)发送帧。同样地,在无线基站AP1使用信道1和信道2与无线终端STA12发送帧时,将信道3设为防护频带,使用信道4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例如无线终端STA14)发送帧。
在此,为了使得简单地进行说明,将取得了访问权的无线通信站在主信道上把数据发送到的目的地无线通信站称为主无线通信站(Primary STA)。另外,将取得了访问权的无线通信站使用不包含主信道的频带的整体或一部分由OFDMA把数据发送到的终端(在上述例子的情况下为无线终端STA14)称为辅助无线通信站(Secondary STA)。此外,在IEEE802.11a规范、IEEE802.11n规范中,虽然主无线通信站只有1台,但是也有在使用MU-MIMO的IEEE802.11ac规范(草案)中存在多个主无线通信站的情况。另一方面,在IEEE802.11a规范、IEEE802.11n规范、IEEE802.11ac规范(草案)等到目前为止的无线LAN系统中不存在辅助无线通信站。在本实施方式的OFDMA无线LAN系统中,除了存在主无线通信站以外,还可以存在多台辅助无线通信站。
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能够使用多个信道把数据发送给至主无线通信站。例如,虽然如果主无线通信站是IEEE802.11a规范对应的终端,则数据发送所使用的只有一个20MHz信道(主信道),但是如果主无线通信站是IEEE802.11n规范或IEEE802.11ac规范对应的终端,则能够分别最多使用2个和8个20MHz信道对数据进行发送和接收。像这样,将包含使用于与主无线通信站的通信的主信道的信道群设为主信道群(Primary Channels)。
同样地,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能够在不与主无线通信站干扰的范围内,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把数据发送给至辅助无线通信站。像这样,将不包含使用于与辅助无线通信站的通信的主信道的信道群称为辅助信道群(Secondary Channels)。
在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在上述的例子的情况下为无线基站AP1)使用OFDMA把信号同时发送给至主无线通信站以及辅助无线通信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辅助信道群上实施RTS/CTS等MAC防护。另外,与辅助无线通信站的通信期间的长度把与主无线通信站的通信期间(所谓的根据IEEE802.11规范取得并设定的TXOP期间)设为上限。
图1所示的无线基站AP1具备无线通信部11、发送权获得部12、信息管理部13以及控制部14。另外,图1所示的无线终端STA11是与无线基站AP1相同的结构,具备无线通信部21、发送权获得部22、信息管理部23以及控制部24。无线终端STA12~STA15虽然使用频带宽度、OFDMA传送的支持的有无等功能不同,但是由于是与无线终端STA11相似的结构,因此在图1中省略了详细的图示。
无线通信部11使用预先决定的频率带与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无线终端STA11~STA15)之间进行帧的发送和接收。在自装置中,当产生要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发送的数据时,控制部14对发送权获得部12请求发送权(TXOP)的获得。信息管理部13进行信息存储。控制部14基于来自发送权获得部12的发送权获得状态、信息管理部13所记录的信息,对无线通信部11所进行的帧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控制。
无线通信部21使用预先决定的频率带与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无线基站AP1)之间进行帧的发送和接收。在自装置中,当产生要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发送的数据时,控制部24对发送权获得部22请求发送权(TXOP)的获得。信息管理部23进行信息存储。控制部24基于来自发送权获得部22的发送权获得状态、信息管理部23所记录的信息,对无线通信部21所进行的帧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控制。
接着,参照图2说明图1所示的无线基站AP1的发送处理动作。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基站AP1的发送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在无线基站AP1中,当产生要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无线终端STA11~STA15)发送的数据时,控制部14对发送权获得部12请求发送权的获得,发送权获得部12经由无线通信部11历遍规定的侦听期间和随机补偿时间未检测出从其它的无线通信站发送的信号,确认是空闲状态而获得发送权(步骤S101)。
接着,控制部14参照信息管理部3所存储的信息判定将要发送的帧的目的地无线通信站(所谓的主无线通信站)是否能够以与自无线通信站相同的频带宽度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步骤S102)。
接着,在步骤S102的判定中,在判定为主无线通信站是具有能够以与自无线通信站相同的频带宽度接收信号的能力的无线通信站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控制部14对无线通信部11请求帧发送,根据该请求,无线通信部11按照以往那样实施帧发送(步骤S105),并结束发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的判定结果为主无线通信站不是具有能够以与自无线通信站相同的频带宽度接收信号的能力的无线通信站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控制部14判定是否能够使用OFDMA向辅助无线通信站发送数据(步骤S103)。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能实施OFDMA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控制部14对无线通信部11请求帧发送,根据该请求,无线通信部11按照以往那样实施帧发送和接收(步骤S105),并结束发送。
另一方面,在存在要向辅助无线通信站发送的数据且能够实施OFDMA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控制部14不是与在主信道群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主无线通信站之间,而是与能够以更大的频带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辅助无线通信站之间,根据在该无线通信站中能够使用的所有信道或使用于发送电力、发送的MCS等在一部分信道上,根据需要经由无线通信部11使用Non-HT Duplicate模式来交换RTS、CTS帧、或者发送CTS-to-Self帧,施加MAC防护(步骤S104)。
而且,控制部14对无线通信部11请求帧发送,根据该请求,无线通信部11在主信道群上把帧发送给至主无线通信站,另外在辅助信道群上把帧发送给至辅助无线通信站,结束TXOP期间(步骤S106)。
接着,说明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无线基站AP1)发送帧的定时。图3是示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无线基站AP1)把多个帧发送给至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无线终端)时的帧序列的时序图。在图3中,横轴示出时间,无线通信站各自的纵轴表示在数据传送中使用的信道,按各无线通信站的每个,从下起为信道1(CH1)、信道2(CH2)、信道3(CH3)、信道4(CH4)。在示出以下的帧序列的图中,仅图示了相关的无线终端(在图3中,为无线终端STA11~STA14)。另外,帧内的“(STA14)”等的记载表示目的地的无线通信站,“(STA14)”的情况示出目的地是无线终端STA14。
首先,无线基站AP1当产生给至无线终端STA11~STA14的数据时,实施CSMA/CA(载波侦听),确认历遍规定的侦听期间和随机补偿期间未检测出从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无线终端STA11~STA15)发送的信号而取得发送权(TXOP)。无线基站AP1由于取得了发送权而成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进行帧的发送。
虽然无线基站AP1的数据包队列(缓存)内的开头帧的目的地是无线终端STA11,但是由于无线终端STA11能够使用的信道只是信道1(主信道),因此无线基站AP1把作为开始帧的RTS帧F1~F4发送给至能够进行在更多的信道中的通信的无线终端STA14(时刻t111)。在此,无线基站AP1以IEEE802.11n规范或802.11ac规范规定的Duplicate模式、即能够利用20MHz信道频带宽度的信号的所有20MHz宽度的信道(在此为4个20MHz宽度的信道)对进行发送的RTS帧进行发送。
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STA14接收从无线基站AP1发送的RTS帧。无线终端STA11~STA13通过接收并非给至自装置的RTS帧,由此将接收到的RTS帧内包含的持续使用期间信息(Duration)所示出的期间设定为NAV期间,使得在该NAV期间不进行帧的发送。另外,无线终端STA11~STA13也将接收RTS帧的发送源终端(无线基站AP1)是取得到TXOP的无线通信站一并地事先存储到信息管理部23。
无线终端STA14当从无线基站AP1接收到RTS帧时,检测出接收到的RTS帧的目的地是自装置,在没有设定NAV、或者历遍规定的期间没有检测出信号的信道上向无线基站AP1回复CTS帧F5~F8(时刻t112)。
无线基站AP1当从无线终端STA14接收到CTS帧时,使用OFDMA把帧F9~F11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和STA14(时刻t113)。在此,无线基站AP1使用在主无线通信站中可使用的全频带向主无线通信站发送该帧。在剩余的频带中,根据需要设置防护频带,在剩余的信道上把STA14的帧发送给至STA14。在图3中,在信道1上把帧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将信道2事先空出作为防护频带,在信道3~4上向无线终端STA14发送帧。
无线终端STA11当从无线基站AP1正确地接收到给至自装置的帧时,对无线基站AP1发送BA帧F12(或ACK帧)(时刻t114),结束帧的发送和接收。此时,无线终端STA11在与从无线基站AP1接收到的信号相同的信道上回复BA。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STA14当从无线基站AP1正确地接收到给至自装置的帧时,对无线基站AP1发送BA帧F13、F14(或ACK帧)(时刻t114),结束帧的发送和接收。无线终端STA14在与从无线基站AP1接收到的信号相同的辅助信道群上回复BA。
虽然为了阻止其它终端的访问而使用以往的RTS/CTS交换,但是在上述的RTS/CTS交换中,能够阻止其它终端的访问以及由OFDMA按各无线终端的每个确认要使用的频带。
接着,说明图3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变形例的说明分为实施MAC防护时的帧序列、实施数据发送时的帧序列、实施应答确认时的帧序列进行说明。
<实施MAC防护时的帧序列>
接着,说明实施MAC防护时的图3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首先,参照图4说明MAC防护的分类。图4是示出MAC防护的分类的图。如图4所示,MAC防护(将识别名设为A)能够分类成使用通常的RTS的情况(将识别名设为A1)和使用扩展的RTS(将其称为ERTS:Enhanced RTS,增强的RTS)的情况(将识别名设为A2)。在使用通常的RTS的情况下(A1),能够进一步细分化为A1-1、A1-2、A1-3、A1-4、A1-5、A1-6、A1-7、A1-8。以下,基于该分类进行说明。此外,稍后记述使用ERTS的情况(A2)。
<A1-1>
首先,参照图5说明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1、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1)的帧序列。图5是示出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1、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在说明帧序列的变形例时,仅说明前述的图3所示的帧序列的差分,省略与图3所示的帧序列同等的动作的详细说明。
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1、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虽然缓存的开头数据包是11a无线终端目的地,但是无线终端AP1首先使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21~F24(非HT复制模式(non-HT Duplicate模式)、动态BW模式(dynamic BW模式))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无线终端STA14),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此,非HT复制模式是指在频率轴上复制20MHz的信号而并列发送的模式,能够通过仅接收任意的20MHz来对全部信号进行解码。另外,动态BW模式是指在由RTS通知的信道中不忙碌的信道上回复CTS的模式。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使用全信道进行CTS帧F25~F28的回复(时刻t112)。该帧序列与图3所示的帧序列相同。
<A1-2>
接着,参照图6,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是OFDMA对应(11ax)终端的情况下的(图4所示的A1-2)的帧序列。在此,同一频带宽度是指在该TXOP区间施加MAC防护时(在RTS发送时)使用的全频带上始终发送MAC防护用的信号。图6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并且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OFDMA对应(11ax)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使用RTS对OFDMA对应的无线终端询问信道的使用状况,以更大的频带确保资源,并向其它的终端进行资源的再分配的情况。此时,无线基站AP1始终在使用于最初的帧发送的信道集(channel set)上(以固定频带宽度)发送帧。此外,图6虽然是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的情况下的帧序列,但是是仅图示了2台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的图。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3台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同样的帧序列。这关于以下说明中的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的帧序列也相同。
首先,无线基站AP1由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31~F34(非HT 复制模式、动态BW模式)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STA14,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进行CTS帧F35~F37的回复(时刻t112)。虽然无线基站AP1由一部分频带接收CTS(例如在无线基站STA14中检测出CH4的干扰),但是再次由全频带来把RTS帧F38~F41发送给至其它的无线终端(在此为无线终端STA15)(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5进行CTS帧F42、F43的回复(时刻t114)。
像这样,在一部分信道(CH4)上没有从RTS帧的目的地通信站(无线终端STA14)进行CTS回复的情况下,在使用于紧接在之前的RTS帧发送的全部信道上(固定频带宽度模式)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无线终端STA15)发送RTS,能够再次确认可否在没有CTS回复的信道上进行帧发送。
<A1-3(1)>
接着,参照图7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并且在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中还包含并非OFDMA对应的传统终端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3)的帧序列。图7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发送、并且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中还包含并非OFDMA对应的传统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虽然无线基站AP1的数据包队列的开头数据包是11a无线终端目的地,但是无线基站AP1首先使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51~F54(非HT复制模式、动态BW模式)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STA14,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进行CTS帧F55~F57的回复(时刻t112)。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确认是否可以发送数据的RTS帧F58~F61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STA11(时刻t113)。11e、11s、11n的对应终端在设定NAV时也存储传输机会拥有者(TXOP Holder),因此成为当有来自传输机会拥有者的调用时,即使设定了NAV也返回应答。在对该RTS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进行CTS帧F62的回复(时刻t114)。
像这样,在全部信道上向辅助无线通信站发送RTS帧,并在CTS回复之后,还对主无线通信站再次实施RTS/CTS交换。虽然主无线通信站只能够使用一部分信道(在该例中,仅CH1能够使用),但是作为发送权取得通信站的无线基站AP1还在全部信道上对主无线通信站发送RTS,能够使得不发生第三无线通信站所致的对辅助信道的中断。
<A1-3(2)>
接着,参照图8说明图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图8所示的帧序列是在先前在全部信道上对传统终端发送RTS的帧序列。
无线基站AP1使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71~F74(非HT复制模式)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STA11,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进行CTS帧F75的回复(时刻t112)。接着,把RTS帧F76~F79发送(非HT复制、动态模式)给至11ax无线终端STA14,调查是否存在能够以OFDMA进行接收的辅助信道(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进行CTS帧F80~F82的回复(时刻t114)。
像这样,在一部分信道上没有来自RTS帧的目的地通信站的CTS回复的情况下,在使用于紧接在之前的RTS帧发送的全部信道上(固定频带宽度模式)向其它的无线通信站发送RTS,能够再次确认可否在没有CTS回复的信道上发送帧。
<A1-8>
接着,参照图9说明在对由OFDMA发送的RTS帧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分别在预先决定的时刻回复CTS帧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8)的帧序列。图9是示出在对由OFDMA发送的RTS帧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分别在预先决定的时刻回复CTS帧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还进行使用以往的RTS的调度型的CTS回复的情况,11ax无线终端当在辅助信道上接收到RTS时,在CTS+2SIFS期间之后回复CTS。
首先,无线基站AP1将主信道设为给至传统终端的RTS帧F91,将辅助信道设成发送给11ax无线终端的RTS帧F92~F94,通过OFDMA发送RTS帧(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进行CTS帧F95的回复,11ax无线终端STA14根据主信道的RTS帧判定在辅助信道是否存在给至11ax无线终端的RTS帧,进行CTS帧F96~F98的回复。
在此,参照图10说明RTS帧格式。图10是示出RTS帧格式的图。在RTS帧中,使用无线帧头的扰码器初始化(Scrambler Initialization)和有效载荷部的TA,通知RTS帧被复制的信道频带宽度和静态/动态BW模式。
扰码器初始化部在11a/n的无线通信站中全部为0、在11ac的无线通信站中TA的开头为0的情况下,全部被设定为0。在TA的开头为1的情况下,按照表1进行RTS的频带宽度和静态/动态BW的通知。
[表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主信道的RTS通知是否对辅助信道OFDMA传送与主信道不同的RTS帧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利用扰码器初始化部的B1-B3。在11ax无线终端中,在TA的开头(单个的/成组的比特(Individual/Group bit))为0的情况下,全部设定为0。在TA的开头为1的情况下,按照以下的格式,通知RTS的频带宽度和静态/动态 BW、辅助信道的RTS帧是否与主信道的每个不同。例如如果是80MHz的情况,则进行表2所示的扩展。不支持RTS帧的OFDMA通信的传统终端不参照B0-B3的信息,仅对主信道的RTS帧进行解码并设定NAV,因此成为能够确保向后兼容性。
[表2]
接着,说明B1-B3的格式的例子。从RTS帧的全频带较低的一方起按顺序对于20MHz单位的子信道,在与主信道相同的RTS被OFDMA发送的情况下输入1,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相同的RTS帧被发送的情况下)输入0。也可以是在主信道以外的全部辅助信道是否存在一个以上的RTS这样的1比特信息。
在接收机侧,由主信道接收到TA的开头地址为1的RTS帧的11ax无线终端参照扰码器初始化(Scrambler Initialization)部的B1-3,判定在辅助信道是否存在与主信道不同的RTS帧。而且,在存在的情况下,还同时对辅助信道的信息进行解码,在是给至自站的RTS帧的情况下,使用该信道的整体或一部分回复CTS帧。
像这样,关于以现有规范(IEEE802.11a、11n、11ac)为准则的目的地站,使用主信道发送RTS帧并请求CTS帧,同时使用辅助信道对OFDMA对应目的地站请求CTS帧,由此能够由单个RTS帧确认可否进行对全部目的地站的帧发送,并使无线信道的开销(overhead)小。
<A1-4>
接着,参照图11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且将第二个以后的RTS帧的发送频带宽度设定为由在紧接在之前接收到的CTS帧确认的频带宽度以下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4)的帧序列。图11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且将第二个以后的RTS帧的发送频带宽度设定为由在紧接在之前接收到的CTS帧确认的频带宽度以下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由更大的频带确保资源,对其它的无线终端进行资源的再分配的情况,无线基站AP1将没有CTS回复的信道判断为忙碌,使得在忙碌的信道上不进行RTS发送,由此实现变动频带宽度。
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101~F104(非HT复制模式、动态BW模式)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STA14,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进行CTS帧F105~F107的回复(时刻t112)。而且,无线基站AP1将没有CTS回复的信道判断为忙碌,使得在忙碌的信道上不进行RTS发送那样而发送RTS帧F108~F110(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5进行CTS帧F111的回复(时刻t114)。
像这样,能够设为与A1-2相比无线基站AP1使用的信道宽度被缩小(限定)的变动频带宽度模式。在无线终端STA14仅在信道1~3上对无线基站AP1的RTS回复CTS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仅在信道1~3上发送下一个RTS帧。即,不使用没有CTS回复的信道,仅在有CTS回复的信道上再次对不同的无线终端STA15发送RTS帧。
<A1-5>
接着,参照图12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在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还包含传统终端、并且将第二个以后的RTS帧的发送频带宽度设定为由在紧接在之前接收到的CTS帧确认的频带宽度以下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5)的帧序列。图12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还包含传统终端、并且将第二个以后的RTS帧的发送频带宽度设定为由在紧接在之前接收到的CTS帧确认的频带宽度以下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虽然这与A1-4大致相同,但是是在存在不可使用的OFDMA的无线通信站(传统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
虽然无线基站AP1的数据包队列的开头数据包是11a无线终端目的地,但是无线基站AP1使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121~F124(非HT复制模式、动态BW模式)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STA14,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进行CTS帧F125~F127的回复(时刻t112)。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确认是否可以发送数据的RTS帧F128~F130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STA11(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进行CTS帧F131的回复(时刻t114)。
像这样,在序列的前方对可进行动态地设定了频带的回复的目的地站进行可否发送帧的确认,将所确保的资源对其它终端进行再分配。能够对能够可变地设定频带宽度的OFDMA对应目的地站和频带宽度固定的现有规范(11a、n)的目的地站双方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A1-6(1)>
接着,参照图13说明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且CTS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6)的帧序列。图13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且CTS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应用使用了UL-OFDMA的CTS复用,以把信道附带于无线终端的形式交换RTS、CTS的情况。UL-OFDMA是文献“K. Kim, et. al., “Joint Subcarrier and Power Allocation in Uplink OFDMA System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9, No. 6, June 2005.”所记载的公知的技术。虽然在CTS帧没有识别发送源终端的字段,但是无线基站AP1参照接收CTS的信道识别发送源无线终端。
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OFDMA对无线终端STA14发送RTS帧F143、F144,同时对STA15发送RTS帧F141、F142(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STA15的每个进行CTS帧F145~F148的回复(时刻t112)。
像这样,使用下行OFDMA把RTS帧发送给至不同的无线终端。接收到RTS帧的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使用上行OFDMA回复CTS。各个无线通信站仅在接收到RTS帧的信道上回复CTS,因此能够同时进行CTS帧的发送。
<A1-6(2)>
接着,参照图14说明图13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14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且CTS帧由MU-MIMO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进行使用UL-OFDMA、SDMA的CTS复用的情况,由于在CTS帧没有识别发送源终端的字段,由于在无线基站AP1中难以判别哪个无线终端回复了CTS,因此由使用PHY中的CSD的信号处理来判别发送源无线终端。
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OFDMA对无线终端STA14发送RTS帧F153、F154,同时对STA15发送RTS帧F151、F152(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STA15的每个在空闲的全部信道上进行CTS帧、F158~F161、F155~F157的回复(时刻t112)。
在此,说明使用于CTS回复的CTS帧。图15是示出11a/n/ac中的CTS帧的格式的图。不能只把图15所示的CTS帧使用于空间复用传送。其理由是,因为虽然使用于信道推定的部分仅为L-LTF,但是由于只有实质1个OFDM符号的量的信息,因此没有空间流之间的正交性,不能分离,不能推定MIMO信道,所以也不能正确地对后续的有效载荷部分进行解码。由于不能由非HT PPDU的头部分进行识别,因此在此变更头部分。具体地,有效利用VHT帧格式。
图16是示出4台无线终端(STA)空间复用传送CTS帧时的发送帧的格式的图。为了实现空间复用传送,在VHT-SIG-A包含以下两个信息。第一信息是进行同时发送的无线终端的一览信息或者以该一览信息为准的信息(例如组ID)。另外,第二信息是各无线终端发送的空间流数和编号。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无线终端(STA-A)成为一个流(第一个空间流),无线终端(STA-B)成为一个流(第二个空间流),无线终端(STA-C)成为一个流(第三个空间流),无线终端(STA-D)成为一个流(第四个空间流)。通过将VHT-SIG-A在全部空间流之间设为同一信息,成为能够对多个信号叠加成的接收信号进行SISO解码。在无线基站中,参照该信息进行UL-MU-MIMO信号的解码。
另外,以由VHT-LTF11~VHT-LTF44的16个构成的子载波的每个的4×4矩阵具有逆矩阵的方式由各无线终端使用规定的模式进行发送。与图16对应的例子为如以下那样。
在无线基站中,有效利用上述VHT-LTF来推定MU-MIMO传送的传输路径状态。无线基站能够从VHT-SIG-A读取空间流与无线终端的对应关系,因此成为即使有效载荷部分不包含发送源地址且是完全相同的比特信息,也能够判别发送了该CTS帧的无线终端。例如在第三个CTS帧的解码成功的情况下,这视为是从无线终端(STA-C)发送的CTS帧。
像这样,不仅是在接收到RTS帧的信道上,在能够使用的全部信道中没有设定NAV、进一步地历遍规定的期间没有接收信号的全部信道上,都能够回复CTS。
<A1-7(1)>
接着,参照图17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中还包含传统终端的情况下,在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A1-7)的帧序列。图17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中还包含传统终端的情况下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应用使用了UL-OFDMA的CTS复用,以把信道附带于无线终端的形式交换RTS、CTS的情况。虽然在CTS帧没有识别发送源终端的字段,但是无线基站AP1参照接收CTS的信道识别发送源无线终端。
首先,无线基站AP1将主信道设为传统终端(无线终端STA11)用的RTS帧F171,使用OFDMA同时对无线终端STA14发送RTS帧F172~F174(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STA14的每个进行CTS帧F175~F178的回复(时刻t112)。
像这样,在使用OFDMA发送RTS时,能够在主信道上向只能够使用更小的信道的传统终端发送RTS,能够在辅助信道上向其以外的终端发送RTS。
<A1-7(2)>
接着,参照图18说明图1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这是进行使用UL-OFDMA、SDMA的CTS复用的情况,在CTS帧没有识别发送源终端的字段,因此在无线基站AP1中,难以判别哪个无线终端回复了CTS,因此由使用PHY中的CSD的信号处理来进行发送源STA的判别。
首先,无线基站AP1将主信道设为传统终端(无线终端STA11)用的RTS帧F181,使用OFDMA同时对无线终端STA14发送RTS帧F182~F184(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STA15的每个在空闲的全部信道上进行CTS帧F186~F188、F189~F191的回复,无线终端STA11使用主信道进行CTS帧F185的回复(时刻t112)。
像这样,在存在传统终端的情况下,辅助信道上的RTS能够使用OFDMA发送给至不同的辅助无线通信站。
接着,说明使用扩展的RTS(ERTS)的情况下的MAC防护。图19是将MAC防护的分类中使用扩展的RTS(ERTS)的情况(A2)进一步细分化的图。以下,基于图19所示的分类进行说明。
<A2-1(1)>
接着,参照图20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1、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图19的A2-1)的帧序列。图20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1、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即使主信道忙碌也在空闲的辅助信道上发送将CTS帧扩展的ECTS帧(扩展的(Extended)CTS帧)的情况,在不连续的信道上发送ECTS。
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全部信道对无线终端STA15发送ERTS帧F201~F204(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5在空闲的辅助信道(信道2、信道4)上回复ECTS帧F205、F206(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
像这样,定义扩展的RTS帧ERTS来进行ERTS/ECTS交换。由于传统终端不能对ERTS帧进行解码,因此ERTS的目的地是始终能够使用OFDMA的无线通信站。虽然对于以往的RTS返回CTS的条件之一需要主信道为空闲,但是在对于ERTS返回ECTS时不存在这样的条件。由于在接收到ERTS的信道中在接收侧无线终端中处于空闲的信道上回复ECTS,因此能够在不连续的多个信道上回复ECTS。
<A2-1(2)>
接着,参照图21说明图2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21是示出图2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这是在无线基站AP1中,即使在主信道忙碌的情况下,只要辅助信道有空闲就取得访问权,进行仅在辅助信道上的通信的情况,将空闲的一个辅助信道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进而在不连续信道上发送ECTS。
首先,无线基站AP1在主信道忙碌时,仅由辅助信道(信道2~4)对无线终端STA15发送ERTS帧F211~F213(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在持续使用期间字段所设定的时间内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另外,此时的NAV期间与主信道一致。
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5使用辅助信道(信道2、4)回复ECTS帧F214、F215(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无线终端STA15在主信道忙碌的期间中将该信道作为主信道使用。
像这样,在由于干扰等而主信道忙碌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可否进行仅在辅助信道上的通信。
<A2-2>
接着,参照图22说明在对由OFDMA发送的RTS帧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分别在预先决定的时刻回复CTS帧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图19所示的A2-2)的帧序列。图22是示出在对由OFDMA发送的RTS帧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分别在预先决定的时刻回复CTS帧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使用GID(组ID)将ERTS发送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情况,ECTS的发送顺序由ERTS内的GID信息通知。
首先,无线基站AP1指定组ID(GID),为了调查11ax无线终端(在此为无线终端STA14、无线终端STA15)中的信道空闲状态,发送ERTS帧F221~F224(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成为数据发送候选的无线终端组的一览信息(GID)以及ECTS回复顺序信息。
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回复ECTS帧F225、F226(时刻t112),无线终端STA15也回复ECTS帧F227~F229(时刻t113)。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发送源无线终端的地址。
像这样,使用组ID(GID)概念同时把ERTS帧发送给至多个无线通信站。在ERTS帧内事先记明对于该ERTS的ECTS的回复顺序。由此,成为能够通过单个ERTS帧对多个OFDMA对应终端请求ECTS的回复,能够削减无线区间的开销。
<A2-3>
接着,参照图23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固定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图19所示的A2-3)的帧序列。图23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同一固定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取得了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以固定频带宽度把ERTS发送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情况。
首先,无线基站AP1把ERTS帧F231~F234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5(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5回复ECTS帧F235~F237(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ERTS帧F238~F241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4(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回复ECTS帧F242~F244(时刻t114)。
像这样,能够使用固定频带宽度将ERTS帧发送至多个无线通信站,确认可否进行OFDMA、空间复用。
<A2-4>
接着,参照图24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变动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情况下(图19所示的A2-4)的帧序列。图24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把使用变动频带宽度的RTS帧发送给至每个无线终端的情况下,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取得了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以变动频带宽度把ERTS发送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情况。
首先,无线基站AP1把ERTS帧F251~F254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5(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5回复ECTS帧F255~F257(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ERTS帧F258~F260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4(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回复ECTS帧F261、F262(时刻t114)。
像这样,通过在多个无线通信站之间进行ERTS/ECTS帧交换,从而能够确认在各无线通信站中能够使用的20MHz宽度信道的信息。在该TXOP区间内,不使用没有ECTS回复的信道。
<A2-5(1)>
接着,参照图25说明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E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图19所示的A2-5)的帧序列。图25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无线终端数为2以上、进行CTS回复的无线终端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ECTS帧由OFDMA发送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进行ECTS的复用的情况,无线终端在所附带的信道上回复ECTS。
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OFDMA把ERTS帧F271~F274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4和无线终端STA15(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和无线终端STA15的每个分别回复ECTS帧F275~F276、F277~F278(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
像这样,通过利用OFDMA将ERTS帧在不同的20MHz宽度信道上发送给至不同的无线通信站,从而无线终端能够将回复ECTS的信道与ERTS相对应来进行决定。
<A2-5(2)>
接着,参照图26说明图25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这是进行ECTS的复用的情况,ERTS以复制(Duplicate)模式发送。
首先,无线基站AP1指定组ID(GID),发送ERTS帧F281~F284(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成为数据发送候选的无线终端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和无线终端STA15的每个回复ECTS帧F285~F288、F289~F292(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发送源无线终端的地址。
像这样,能够使用组ID概念将ERTS以复制(Duplicate)模式一起发送给至多个无线通信站,另外。能够从其应答收集在各无线通信站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
<A2-5(3)>
接着,参照图27说明图25所示的帧序列的其它变形例。图27是示出图25所示的帧序列的其它变形例的时序图。这是对ECTS进行复用的情况,将ERTS以复制(Duplicate)模式发送。接收无线终端即使主信道不空闲也回复ECTS。该ECTS由UL MU-MIMO回复。
首先,无线基站AP1指定组ID(GID),发送ERTS帧F301~F304(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成为数据发送候选的无线终端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和无线终端STA15的每个分别使用UL MU-MIMO回复ECTS帧F305、F306~F308(时刻t112)。在该EC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发送源无线终端的地址。
像这样,对于ERTS的回复(ECTS)由上行MU-MIMO发送。由此,即使主信道不空闲也能够发送ECTS。
<A2-5(4)>
接着,参照图28说明图2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28是示出图2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这是对ECTS进行复用的情况,ERTS以复制(Duplicate)模式发送。接收无线终端即使主信道不空闲也回复ECTS。该ECTS由UL OFDMA回复。
首先,无线基站AP1指定组ID(GID),发送ERTS帧F311~F314(时刻t111)。在该ERTS帧包含在数据发送时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成为数据发送候选的无线终端的一览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和无线终端STA15的每个分别使用UL OFDMA回复ECTS帧F315、F316~F317(时刻t112)。在该ERTS帧包含由ERTS通知的信道编号中能够利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
像这样,对于ERTS的回复(ECTS)由上行OFDMA发送。由此,即使主信道不空闲也能够发送ECTS。
在所述的帧序列中,虽然将对于ERTS的回复帧设为ECTS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通过使用以往的CTS发送ECTS应该包含的信息,则也可以使得不是ECTS而根据需要利用以往的CTS。例如在A2-1(1)的情况下,虽然各无线终端向无线基站发送的ECTS帧需要是能够在无线基站侧判别各无线终端在哪个信道发送了CTS的传送方式,但是能够通过以往的CTS的发送实现。
<实施数据发送时的帧序列>
接着,说明实施数据发送时的图3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首先,参照图29说明数据发送的分类。图29是示出数据发送的分类的图。如图29所示,数据发送(将识别名设为B)能够在使用OFDMA+MU-MIMO的情况下细分化为B-1、B-2、B-3。其它的分类是相当于利用以往技术的数据发送的分类,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以下,基于该分类进行说明。
<B-1(1)>
首先,参照图30说明在使用OFDMA+MU-MIMO、在数据的目的地包含传统终端、并且数据长度(帧长度(Frame Length))相同的情况下(图29所示的B-1)的帧序列。图30是示出使用OFDMA+MU-MIMO、在数据的目的地包含传统终端、并且数据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在此,数据长度是指为了将帧(单位:比特或字节)发送至无线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时间的单位)。
首先,无线基站AP1在数据包队列存在给至11a/n/ac和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对传统终端(无线终端STA11)分配主信道,发送帧F321,将剩余的辅助信道分配给至11ax无线终端,进行帧F322~F324的发送(时刻t111)。此时,无线基站AP1将持续使用期间值设定为所有的应答确认完成的定时。而且,LENGTH(长度)的值也与由OFDMA发送的PPDU时间长度相一致地设定。即,成为使从TXVECTOR传递的数值与利用OFDMA的MU-PPDU的帧长度相一致。
像这样,通过在主信道上发送给至传统终端的数据,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给至能够利用OFDMA进行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数据,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被浪费的辅助信道。
<B-1(2)>
接着,参照图31说明图3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31是示出图30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的时序图。这是将主信道分配给传统终端,之后,按辅助信道的每个子信道决定向哪个无线终端发送几个流的情况。
首先,无线基站AP1在数据包队列存在给至11a/n/ac和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对传统终端(无线终端STA11)分配主信道,进行帧F331的发送,指定11ax无线终端的组ID(例如无线终端STA13、STA14、STA15的组ID),将剩余的辅助信道分配给至11ax无线终端,进行帧F332~F334的发送(时刻t111)。此时,将DL OFDMA和DL MU-MIMO组合,按每个无线终端变更发送流数量。如果给至某无线终端的流数量为0,则成为在相应的信道上不把数据发送给至该无线终端。
像这样,由于能够通过使用组ID的概念的MU-MIMO、OFDMA在多个信道上将数据按频率、空间分离的同时发送给至多个无线通信站,因此能够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
<B-2>
接着,参照图32说明在使用OFDMA+MU-MIMO、在数据的目的地中还包含传统终端、并且数据长度(帧长度(Frame Length))不同的情况下(图29所示的B-2)的帧序列。图32是示出在使用OFDMA+MU-MIMO、数据的目的地全部是11ax无线终端、并且数据长度不同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首先,无线基站AP1在要向各无线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使11ax无线终端的帧F342~F344的数据长度与传统终端(11a无线终端)的帧F341的数据长度一致来进行数据发送(时刻t111)。作为使数据长度一致的方法,能够应用:(1)填充位的追加;(2)传送率(MCS)、流数量、STBC的调整;(3)帧应用程序;(4)MPDU的复制发送等。
像这样,具有如下这样的效果:通过使主无线通信站的数据长度为上限,使数据长度(时间轴上的长度)与之相一致来进行数据发送,从而能够将数据的信号处理中的发送电力维持固定。另外,如果不进行本操作,则关于帧长度短的目的地站的信道,虽然存在在信道上发生无信号期间,在基于CSMA/CA的信道访问中其它的无线站取得信道访问权的可能性,但是能够通过本发明将从数据的发送直到在包含传统终端的情况下需要的应答确认处理为止作为所获得的TXOP中的一连串序列来进行实施,因此应答确认的结果为需要再次发送的数据能够迅速获得其它的TXOP进行实施,能够提高数据的传送质量。
<B-3>
接着,参照图33说明在使用OFDMA+MU-MIMO、在数据的目的地中不包含传统终端、并且数据长度(帧长度(Frame Length))不同的情况下(图29所示的B-3)的帧序列。图33是示出在使用OFDMA+MU-MIMO、数据的目的地全部为11ax无线终端、并且数据长度不同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
首先,无线基站AP1在要向各无线终端发送的帧F351~F354的数据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使其它的数据长度与最长的帧F353的数据长度相一致来进行数据发送(时刻t111)。作为使数据长度一致的方法,能够应用:(1)填充位的追加;(2)传送率(MCS)、流数量、STBC的调整;(3)帧应用程序;(4)MPDU的复制发送等。
像这样,具有以下效果:通过使其它的数据长度与最长的帧的数据长度(时间轴上的长度)一致来进行数据发送,从而能够将数据的信号处理中的发送电力维持固定。如果不进行本操作,则关于帧长度短的目的地站的信道,虽然存在发生无发送区间,在基于CAMA/CA的信道访问中其它的无线站取得信道访问权的可能性,但是能够通过本发明在所获得的TXOP中将从数据的发送直到所需要的应答确认处理为止作为一连串序列处理进行实施,因此应答确认的结果为需要再次发送的数据能够迅速获得其它的TXOP进行实施,能够提高数据的传送质量。
<实施应答确认时的帧序列>
接着,说明实施应答确认时的图3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首先,参照图34说明应答确认的分类。图34是示出应答确认的分类的图。如图34所示,应答确认(将识别名设为C)能够细分化为C-1、C-2、C-3、C-4、C-5。以下,基于该分类进行说明。
<C-1>
首先,参照图35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1、回复应答的无线终端为11ax的终端、并且使用信道为辅助信道的情况下(图34所示的C-1)的帧序列。图35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1、回复应答的无线终端为11ax的终端、并且使用信道为辅助信道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在11ax无线终端接收到数据的信道上回复将对于所接收到的多个帧的应答一并地进行回复的BA(Block ACK)。
首先,11ax无线终端STA14在从无线基站AP1仅通过辅助信道接收到数据时,仅使用辅助信道(信道3、4)向无线基站AP1回复BA帧F361、F362(时刻t111)。
这样,辅助无线通信站在接收到DATA的辅助信道群上回复BA(Block ACK,块确认)。由此,能够与主信道中的序列独立地进行应答的回复,因此与在主信道上回复应答的情况相比成为能够使完成应答的回复的时刻提前。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对主信道上的干扰,因此能够提高全信道上的频率利用效率。
<C-2>
接着,参照图36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并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为主信道的情况下(图34所示的C-2)的帧序列。图36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并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为主信道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在数据发送的部分中由主信道对作为11a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STA11进行数据发送,并同时由辅助信道对作为11ax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STA14进行数据发送之后,快速地开放辅助信道,仅使用主信道进行应答确认的情况。此时,是在先前实施了传统终端的应答确认之后,通过轮询确认11ax无线终端的应答的情况。
首先,当无线基站AP1进行给至11a、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发送时,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37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将BAR(Block ACK Request,块确认请求)帧F372发送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2)。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作为11ax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STA14回复BA帧F373(时刻t113)。
像这样,通过仅在主信道上实施应答确认,能够在数据发送之后释放辅助信道群。另外,由于对于无线基站AP1所发送的数据的应答确认在全部主信道上进行,因此在序列的中途发生其它的无线通信站所致的中断的可能性极低,在产生再次发送的必要性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开始取得其它的TXOP这样的处理,成为能够使帧的传送延迟减少。
<C-3>
接着,参照图37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并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也使用辅助信道的情况下(图34所示的C-3)的帧序列。图37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并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也使用辅助信道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不仅通过使用于数据发送的辅助信道,而且还使用主信道进行应答确认的情况。
首先,当无线基站AP1进行给至11a、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发送时,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38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使用全信道将BAR(Block ACK Request,块确认请求)帧F382~F385发送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2)。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作为11ax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STA14回复BA帧F386~F389(时刻t113)。
像这样,在进行使用BAR的应答确认时,能够还在主信道上向辅助无线通信站发送BAR。
<C-4>
接着,参照图38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也使用辅助信道时设置防护频带的情况下(图34所示的C-4)的帧序列。图38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应答确认的使用信道也使用辅助信道时设置防护频带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传统终端在主信道上回复ACK(或BA),11ax无线终端使用接收到帧的辅助信道中尽可能地远离主信道的信道回复BA的情况。为了实现这种情况,利用MCS变更等来与ACK的发送时间相应地调整BA的长度,11ax无线终端使得与传统终端所使用的中心频率(载波频率)一致。由此,能够减低信道间干扰问题。
首先,当无线基站AP1使用信道1向11a无线终端发送数据并使用信道2、3、4向11ax无线终端发送数据时,11a无线终端STA11使用信道1(主信道)回复ACK帧F391(时刻t111)。与其并行地,11ax无线终端STA14使用尽可能地远离信道1的辅助信道回复BA帧F392(时刻t111)。例如在11a无线终端使用信道1时,11ax无线终端使用信道4。
像这样,辅助无线通信站的应答确认通过在尽可能地远离主信道群的一个信道上实施应答确认,能够使得不对传统终端的通信造成影响。
<C-5(1)>
接着,参照图39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在应答确认时使用UL OFDMA的情况下(图34所示的C-5)的帧序列。图39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在应答确认时使用UL OFDMA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在数据发送时所使用的信道(根据需要,还使用主信道)上进行BAR、BA的发送和接收以实施应答确认的情况,BAR通过DL-OFDMA发送,BA通过UL-OFDMA发送。
首先,当无线基站AP1把帧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11ax无线终端(无线终端STA13、无线终端STA14)时,11a无线终端STA11使用信道1回复ACK帧F401(时刻t111)。接着,无线基站AP1使用信道1、4把BAR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4,使用信道2、3把BAR帧F402~F405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3 (时刻t112)。此时,无线基站AP1通过DL-OFDMA发送BAR。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3使用信道2、3回复BA帧F406、F407,无线终端STA14使用信道1、4回复BA帧F408、F409(时刻t113)。此时,无线终端STA13、STA14使用UL-OFDMA回复BA。
像这样,能够由BAR帧调用多个辅助无线通信站,利用上行OFDMA回复BA。
<C-5(2)>
接着,参照图40说明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使用UL -MU-MIMO和UL-OFDMA的情况下(图34所示的C-5)的帧序列。图40是示出在进行应答的终端数为2以上、且使用UL MU-MIMO和UL OFDMA的情况下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使用了UL-OFDMA、SDMA的应答确认的情况,BAR以复制(Duplicate)模式发送,BA利用UL-OFDMA或UL-MU-MIMO发送。
首先,当无线基站AP1把帧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11ax无线终端(无线终端STA13、无线终端STA14)时,11a无线终端STA11使用信道1回复ACK帧F411(时刻t111)。接着,无线基站AP1指定组ID,使用全部信道发送BAR帧F412~F415(时刻t112)。此时,无线基站AP1使用复制(Duplicate)模式发送BAR帧。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3使用信道2、3回复BA帧F416、F417,无线终端STA14使用全部信道回复BA帧F418~F421(时刻t113)。此时,无线终端STA13、STA14使用UL-OFDMA和UL MU-MIMO回复BA。
像这样,在回复BA的通信站彼此在彼此不重叠的信道上回复BA时,能够使用上行链路OFDMA和上行链路MU-MIMO进行。
接着,参照图41说明前述的MAC防护的帧序列的组合。图41是图示能够组合的MAC防护的帧序列的图。在图41中,◎、○示出能够组合的帧序列,×示出不能组合的帧序列。在能够组合的帧序列中用◎示出的组合示出特别有效的组合。—是相同的帧序列的组合,并示出作为组合来说不存在的组合。
接着,参照图42说明将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例子。图42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例子的时序图。这是包含传统终端的能够进行RTS/CTS交换的序列,通过对于11ax无线终端以复用的(Multiplexed) CTS在时间上同时回复CTS,从而能够尽可能地使开销小,以固定频带宽度发送RTS。图42所示的帧序列是将前述的A1-3与A1-6(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
最初,把RTS(非HT复制模式、动态BW模式)帧F431~F434发送给至作为传统终端的无线终端STA11以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435(时刻t112)。另一方面,通过OFDMA向11ax无线终端(无线终端STA14、STA15)发送RTS帧F436~F439(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回复CTS帧F440~F441、F442~F443(时刻t114)。
像这样,在一部分信道上没有来自RTS帧的目的地通信站的CTS回复的情况下,在紧接在之前的RTS帧发送时使用的全部信道上(固定频带宽度模式)把RTS发送至其它的无线通信站,能够再次确认可否在没有CTS回复的信道上进行帧发送。进一步地,使用下行OFDMA将RTS帧发送给至不同的无线终端。接收到RTS帧的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使用上行OFDMA回复CTS。各个无线通信站仅在接收到RTS帧的信道上回复CTS,因此能够同时进行CTS帧的发送。
接着,参照图43说明将帧序列组合的其它的帧序列例子。图43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的其它的帧序列例子的时序图。这是包含传统终端的能够进行RTS/CTS交换的序列,通过对11ax无线终端以复用(Multiplexed) CTS在时间上同时回复CTS,从而尽可能地使开销小,以变动频带宽度发送RTS。图43所示的帧序列是将前述的A1-5与A1-6(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
虽然数据包队列的开头数据包是传统终端(11a无线终端)目的地,但是无线基站AP1首先利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使用OFDMA的RTS(非HT复制模式、动态BW模式)帧F451~F454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预约更大的频带(时刻t111)。利用RTS调用的11ax无线终端利用UL-OFDMA同时回复CTS帧F455~F456、F457(时刻t112)。接着,把RTS帧F458~F460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并确认是否可以进行数据发送(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461(时刻t114)。
像这样,通过对可进行在序列的前方动态地设定频带的回复的目的地站进行可否发送帧的确认,之后使用RTS帧对回复频带宽度固定的现有规范(11a、n)的目的地站进行可否发送帧的确认,从而能够确认能够对全部目的地站共同利用的发送频带。进一步地,使用下行OFDMA将RTS帧发送给至不同的无线终端。接收到RTS帧的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使用上行OFDMA回复CTS。各个无线通信站仅在接收到RTS帧的信道上回复CTS,因此能够同时进行CTS帧的发送。
接着,参照图44说明将帧序列组合的其它的帧序列例子。图44是示出将帧序列组合的其它的帧序列例子的时序图。这是包含传统终端的能够进行RTS/CTS交换的序列,通过对11ax无线终端使用ERTS/ECTS,从而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信息等通常的RTS/CTS所不包含的信息的交换。
把RTS帧F471~F474发送给至作为传统终端的无线终端STA11 (时刻t111),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475(时刻t112)。而且,在传统终端的MAC防护之后对11ax无线终端(无线终端STA14、STA15)发送ERTS帧F476~F479(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回复ECTS帧F480~F481、F482~F483(时刻t114)。
像这样,通过在序列的开头对全频带进行RTS帧的发送、仅支持现有规范(11a、n)的目的地站进行CTS帧的回复,从而成为能够在不变更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终端站的功能的情况下将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终端站收容在序列中。进一步地,通过在CTS帧之后使用ERTS帧向OFDMA对应目的地站请求利用UL OFDMA的ECTS帧的回复,从而缩短多个OFDMA对应目的地站发送ECTS的时间,实现开销削减。
另外,如图45所示,还能够进行仅使用ERTS/ECTS的MAC防护的帧序列的组合。图45是示出仅使用ERTS/ECTS的MAC防护的帧序列的组合的图。在图45中,○示出能够组合的帧序列,×示出不能组合的帧序列。—是相同的帧序列的组合,并示出作为组合而不存在的组合。
接着,参照图46~图51说明将前述的帧序列组合来进行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
图46是示出将A1-3(1)(或者A1-5)、B-1(1)以及C-3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在存在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利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491~F494发送给至11ax的无线基站 (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CTS帧F495~F498(时刻t112)。接着,无线基站AP1把RTS帧F499~F502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来确认是否可以发送数据(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503(时刻t114)。而且,无线基站AP1把帧F504~F507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 (时刻t115)。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508(时刻t116)。另外,无线基站AP1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BAR帧F509~F512(时刻t117),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BA帧F513~F516。
像这样,通过使用本帧序列,成为能够将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配置于主信道,OFDMA对应终端实现用于配置于辅助信道的MAC防护、数据传送、ACK应答,成为能够将在对仅支持以往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传送方式中没有有效利用的辅助信道用于数据传送,传送效率提高。
图47是示出将A1-1、B-1(1)以及C-3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在存在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利用20MHz的每个的全信道把RTS帧F511~F524发送给至11ax的无线基站 (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CTS帧F525~F528(时刻t112)。而且,无线基站AP1把帧F529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把帧F530~F532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 (时刻t113)。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533(时刻t114)。而且,无线基站AP1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BAR帧F534~F537(时刻t115)。对于此,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BA帧F538~F541(时刻t116)。
像这样,使用本帧序列,在对OFDMA对应终端进行了MAC防护之后,在主信道上发送对于仅对应于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无线帧,在辅助信道上通过OFDMA传送来分别发送对于OFDMA对应目的地站的无线帧,关于应答确认,仅对应于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首先发送ACK帧,关于OFDMA对应目的地站,通过BAR帧依次进行BA帧的发送请求。由此,成为能够在不需要对于仅对应于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追加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将仅对应于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和OFDMA对应目的地站组合的OFDMA传送,改进辅助信道的利用效率。
图48是示出将CTS-to-Self、A2-2、B-1(1)以及C-5(2)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为了设定传统终端的NAV而发送CTS-to-Self的CTS帧F551~F554(时刻t111)。接着,无线基站AP1 把ERTS帧F555~F558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2)。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ECTS帧F559、F560(时刻t113)。另外,11ax无线终端STA15回复ECTS帧F561~F564(时刻t114)。而且,无线基站AP1把帧F565~F568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5)。
接着,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569(时刻t116)。接着,无线基站AP1把BAR帧F570~F573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7)。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回复BA帧F574~F575、F576~F579(时刻t118)。
像这样,通过使用本帧序列,在通过在序列开头包含有现有规范的全部终端所读取的CTS帧设定了NAV之后,使用ERTS帧确认与OFDMA对应目的地站之间能够利用的信道,因此能够更确实地进行ERTS、ECTS帧的交换。另外,成为能够将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配置于主信道、OFDMA对应终端实现用于配置于辅助信道的MAC防护、数据传送、ACK应答,成为能够将在对仅支持以往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传送方式中没有有效利用的辅助信道用于数据传送,传送效率提高。
图49是示出将CTS-to-Self、A2-5(1)、B-1(1)以及C-5(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为了设定传统终端的NAV而发送CTS-to-Self的CTS帧F581~F584(时刻t111)。接着,无线基站AP1 把ERTS帧F585~F588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 (时刻t112)。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回复ECTS帧F589、F590~F592(时刻t113)。而且,无线基站AP1使用SDMA+OFDMA(在信道4中为SDMA) 把帧F593~F596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4)。
接着,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597(时刻t115)。接着,无线基站AP1 把BAR帧F598~F601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6)。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STA15分别回复BA帧F602~F603、F604~F605(时刻t117)。
像这样,通过使用本帧序列,在利用在序列开头包含有现有规范的全部终端所读取的CTS帧设定了NAV之后,使用ERTS帧确认与OFDMA对应目的地站之间能够利用的信道,因此能够更确实地进行ERTS帧、ECTS帧的交换。另外,通过在ECTS帧的回复中有效利用上行链路OFDMA传送,从而与利用时间分割传送的情况相比缩短发送时间,并实现传送效率改进。成为能够将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配置于主信道、OFDMA对应终端实现用于配置于辅助信道的MAC防护、数据传送、ACK应答,成为能够将在对仅支持以往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传送方式中没有有效利用的辅助信道用于数据传送,传送效率提高。
图50是示出将A1-8、B-1(1)以及C-3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在存在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使用主信道把RTS帧F611~F614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利用剩余的辅助信道把RTS帧F611~F614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615(时刻t112)。另外,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CTS帧F616~F619(时刻t113)。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帧F620~F623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4)。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624(时刻t115)。接着,无线基站AP1 把BAR帧F625~F628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时刻t116)。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BA帧F629~F632(时刻t117)。
像这样,通过使用本帧序列,成为能够实现MAC防护、数据传送、ACK应答,成为能够将在对仅支持以往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传送方式中没有有效利用的辅助信道用于数据传送,传送效率提高。另外,在将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配置于主信道、OFDMA对应终端配置于辅助信道之后,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首先回复CTS帧,之后OFDMA对应目的地站连续地回复CTS帧,因此能够在不变更仅支持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情况下实现,进一步地,由于通过一次的RTS帧发送来请求多个CTS帧,因此能够提高传送效率。
图51是示出将A1-7(1)、B-1(1)以及C-4的帧序列组合得到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在存在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使用主信道把RTS帧F641~F644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利用剩余的辅助信道把RTS帧F641~F644发送给至11ax无线终端 (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645,同时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CTS帧F646~F648(时刻t112)。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帧F649~F652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和11ax无线终端发送 (时刻t114)。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ACK帧F653,同时11ax无线终端STA14回复BA帧F654~F656(时刻t114)。
像这样,使用本帧序列,对于MAC防护的部分,将仅对应于现有规范的终端和OFDMA对应目的地站组合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这双方中进行OFDMA传送,由此成为能够削减控制帧的开销。进一步地,成为能够在数据传输部分中,将在对仅支持以往现有规范的目的地站的传送方式中没有有效利用的辅助信道用于数据传送,传送效率提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成为发送权取得无线通信站的无线通信站能够使用多个信道把数据发送给至多个无线通信站同时发送,因此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并且还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接着,说明多个无线基站协作地将在彼此的小区中未使用的信道转让给另一方的小区,由此有效地使用频率资源的方法。图52是示出多个无线基站协作地将在彼此的小区中未使用的信道转让给另一方的小区来进行无线通信时的系统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区1具备作为无线通信站的无线基站AP1和无线终端STA11~STA12。另外,小区2具备作为无线通信站的无线基站AP2和无线终端STA21~STA23。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相互连接于网络N,能够通过连接于网络N的服务器S进行用于协作动作的信息交换。此外,在图52中,虽然示出了通过服务器S进行用于协作动作的信息交换的结构,但是如果只进行用于协作动作的信息交换,则也可以是两个无线基站AP1、AP2直接建立通信线路来进行的结构。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的详细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说明多个无线基站协作并将在彼此的小区中未使用的信道转让给另一方的小区时的前提条件。无线基站AP1为了向无线基站AP2转让没有预计使用的信道,需要满足以下的四个条件(1)~(4)。 
(1)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能够相互直接进行无线帧的发送和接收。 
(2)事前已经同意无线基站AP1的协作对方是无线基站AP2。 
(3)两个无线基站AP1、AP2使用同一主信道。 
(4)在取得的TXOP期间内,在无线基站AP1中没有预计使用的信道有一个以上。
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设为无线基站AP1为取得了信道访问权的无线基站来进行说明,但是信道访问权的取得并不一定是由无线基站AP1进行。
<实施无线基站协作时的MAC防护的帧序列>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无线基站协作时的MAC防护的帧序列。
<无线基站协作1(1)>
图53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两个基站装置AP1以及无线基站AP2相互协作,将余下的(在取得了访问权的小区中在该TXOP区间内没有预计使用的)信道转让给另一方的小区,由此实现频率的有效利用的情况。在图53中,在无线基站AP1的数据包队列内,没有发送给至能够以OFDMA进行发送的无线通信站的帧。因此,无线基站AP1在把数据发送给至11a无线终端、11n无线终端等传统终端时,将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群转让给无线基站AP2,通过在无线基站AP2的小区2中使用这些信道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首先,无线基站AP1当为了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的数据而取得访问权时,在无线终端STA11中能够使用的信道(主信道)上对无线终端STA11发送RTS帧F701(时刻t111)。当对该RTS存在来自无线终端STA11的CTS帧F702的回复时(时刻t112),将辅助信道(在该情况下,为信道2~4)转让给无线基站AP2,因此把C-POLL(Cooperative Polling:协作轮询)帧F703发送给至无线基站AP2 (时刻t113)。在该C-POLL帧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此时,无线基站AP1也可以使得为了设置防护频带(GB)而事先使信道2空闲,仅将信道3、4转让给无线基站AP2。
接着,从无线基站AP1接收到C-POLL的无线基站AP2在主信道上把C-ACK(Cooperative ACK:协作ACK)帧F704发送给至无线基站AP1(时刻t114)。该C-ACK对全体小区进行广播发送。另外,在C-ACK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的信息。由此,使得在无线基站AP2下属的无线终端的主信道上设定NAV,并且不进行由于传统终端的中断。
像这样,通过RTS/CTS的交换而取得了向信道的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在确保了包含主信道的自身的发送所需要的信道之后,使用C-POLL来对于进行协作的无线基站(在此为AP2)允许自身不使用的辅助信道的使用,从邻接小区接受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的无线基站AP2通过使用主信道发送C-ACK,从而对无线基站AP1传达自己使用辅助信道,并且能够对无线基站AP2的小区内的无线终端传达只在由无线基站AP1承认了使用权的时间期间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的信息以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另外,通过上述过程,能够使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连接的无线终端设定NAV,成为能够保护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进行的数据的发送。
<无线基站协作1(2)>
图54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虽然这是与前述的无线基站协作1-1大致相同的帧序列,但是在图54所示的帧序列中,无线基站AP1在包含预计对无线基站AP2转让的信道而在内更大的信道上也使用复制(Duplicate)模式把RTS帧F711~F714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 (时刻t111)。
当对该RTS存在来自无线终端STA11的CTS帧F715的回复时(时刻t112),把C-POLL(Cooperative Polling)帧F716~F719发送给至无线基站AP2(时刻t113)。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接着,从无线基站AP1接收到C-POLL的无线基站AP2在全信道上把C-ACK(Cooperative ACK,协作ACK)帧F720~F723发送给至无线基站AP1(时刻t114)。在该C-ACK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的信息。
由此,无线基站能够对于包含协作所需要的信道、存在开始数据发送的可能性的所有信道进行资源的确保。另外,在无线基站AP1进行利用RTS/CTS的资源确保的期间,被未进行协作的邻近的小区取得辅助信道的使用权的可能性变低,因此具有能够容易确保辅助信道的优点。
<无线基站协作2>
图55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利用无线基站AP1在四个信道(80MHz频带宽度)上把数据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2(11ac无线终端)的预计,以复制(Duplicate)模式在全部四个信道上发送RTS帧F731~F734(时刻t111),无线终端STA12在能够使用的信道上回复CTS帧F735~F736(时刻t112)。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737(时刻t113),仅将没有CTS回复的信道转让给无线基站AP2。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而且,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738(时刻t114)。在该C-ACK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的信息。
像这样,取得了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通过对作为协作对方的邻接小区仅转让没有CTS回复或者CTS回复失败的信道,从而仅确保目的地无线终端(在该情况下为STA12)中能够使用的信道的发送权,另一方面,由于在无线终端STA12中不能使用(即,存在在无线终端STA12的周边其它的小区正在使用的可能性)的信道未使用于数据发送,因此具有能够抑制对于周边的小区中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干扰这样的效果。另外,无线基站AP1将自身的小区中不使用的信道的发送权对作为协作对方的无线基站AP2进行转让,在无线基站AP2的小区中能够在被转让的信道上进行数据通信。因而,能够在协作的无线基站AP2的小区中使用在无线基站AP1的小区中未使用的信道,因此能够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而且,从无线基站AP1接受辅助信道的转让的无线基站AP2能够使用主信道设定与无线基站AP2连接的无线终端的NAV。另外,能够使用主信道传达只在由无线基站AP1承认使用权的时间期间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的信息以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
<无线基站协作3>
图56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与无线基站协作2的帧序列大致相同。无线基站AP1对OFDMA对应的无线终端STA11、STA12发送RTS帧F741~F744(时刻t111),无线终端STA11、STA12回复CTS帧F745、F746~F747(时刻t112)。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748(时刻t113),将没有预计使用的信道转让给无线基站AP2。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而且,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749(时刻t114)。在该C-ACK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的信息。
像这样,无线基站AP1通过利用OFDMA发送RTS,仅利用返回了CTS的信道进行自身的区域内的数据发送,从而仅确保在目的地无线终端(在该情况下为STA11和STA12)中能够使用的信道的发送权,另一方面,在无线终端STA11和STA12中不能使用(即,存在在无线终端STA11或STA12的周边其它的小区正在使用的可能性)的信道不使用于数据发送,因此具有能够抑制对于周边的小区中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干扰这样的效果。另外,无线基站AP1将在自身的小区中不使用的信道的发送权对作为协作对方的无线基站AP2进行转让,在无线基站AP2的小区中能够在被转让的信道上进行数据通信。因而,能够在协作的无线基站AP2的小区中使用在无线基站AP1的小区中未使用的信道,因此能够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
<无线基站协作4>
图57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无线基站AP1由于无线终端STA11是传统终端且处于要向邻接小区的无线基站AP2转让辅助信道的状态,因此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Cooperative RTS,协作RTS)帧F751~F754(时刻t111),进行辅助信道的转让。在该C-RTS包含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转让的期间的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在接收到C-RTS的信道上回复C-CTS(Cooperative CTS,协作CTS)帧(在该情况下为F755~F758)(时刻t112)。在该C-CTS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
接着,无线基站AP1当存在来自无线基站AP2的C-CTS回复时,把RTS帧F759发送给至自小区内的无线终端STA11,与此同时地无线基站AP2把RTS帧F760~F762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21(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CTS帧F763。与此同时地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CTS帧F764~F766(时刻t114)。
接着,参照图58说明图57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58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虽然这与图57所示的帧序列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成为能够进行与RTS的目的地中的能够利用的信道相对应的动态的CTS回复。
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Cooperative RTS,协作RTS)帧F771~F774(时刻t111),进行辅助信道的转让。在该C-RTS包含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转让的期间的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在接收到C-RTS的信道上回复C-CTS(Cooperative CTS,协作CTS)帧(在该情况下为F775~F778)(时刻t112)。在该C-CTS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
接着,无线基站AP1把RTS帧F779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11。与此同时地无线基站AP2把RTS帧F780~F782发送给至无线终端STA21(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CTS帧F783。与此同时地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ECTS帧F784~F785(时刻t114)。而且,无线基站AP2在回复C-CTS之后立即使用辅助信道群在自小区内开始通信(MAC防护、数据发送等)。
像这样,无线基站AP1在自身的发送缓存的开头是给至传统无线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且在自身区域内不存在OFDMA对应的终端、或者即使存在也不存在给至该OFDMA对应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中,在发送缓存的开头的数据时显然没有用完自身能够利用的所有信道的情况下,通过在从最初就假定协作来进行信道的确保的同时向协作的无线基站AP2转让自身没有预计使用的信道的发送权,从而能够在不同的信道上同时并行地进行C-CTS以后的各小区中的RTS/CTS的交换。因而,能够通过无线基站AP1、AP2间的协作来抑制频率资源的浪费,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削减C-RTS/C-CTS、RTS/CTS等的控制时序所执行的时间的比例,因此成为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数据传输。
<无线基站协作5>
图59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与无线基站协作4的帧序列大致相同。首先,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帧F791(时刻t111)。在该C-RTS包含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转让的期间的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回复C-CTS帧F792(时刻t112)。在该C-CTS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接着,无线基站AP1对无线终端STA11发送RTS帧F793(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794(时刻t114)。
当存在来自无线终端STA11的CTS回复时,无线基站AP1发送C-POLL帧F795(时刻t115)。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由此,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给予信道的使用许可。
接着,参照图60说明图59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60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虽然这与图59所示的帧序列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发送的控制用帧为复制(Duplicate)。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全信道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帧F801~F804(时刻t111)。在该C-RTS中包含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转让的期间的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使用能够使用的所有信道回复C-CTS帧F805~F808(时刻t112)。在该C-CTS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
接着,无线基站AP1使用被判断为能够使用的所有信道对无线终端STA11发送RTS帧F809~F812(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813(时刻t114)。当存在来自无线终端STA11的CTS回复时,无线基站AP1使用被判断为能够使用的所有信道发送C-POLL帧F814~F817(时刻t115)。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由此,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给予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无线基站AP1以与无线基站AP2之间的协作为前提进行信道的确保之后,无线基站AP1通过自身的小区中的RTS/CTS交换来确定能够转让给无线基站AP2的信道的信息,通过C-POLL将该信息通知给无线基站AP2后开始数据的发送,由此例如在判明在无线基站AP1获得了发送权之后在作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STA11的信道的一部分或全部中设定了NAV、无线基站AP1以预计的信道宽度不能对无线终端STA11发送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将无线基站AP1不能使用的信道转让给无线基站AP2。由此,能够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进一步地,在图60中,通过不对可能在无线基站AP2的周边正被使用的信道进行发送,从而能够抑制对小区的干扰。
<无线基站协作6>
图61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与无线基站协作5的帧序列大致相同。首先,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帧F821(时刻t111)。在该C-RTS包含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转让的期间的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回复C-CTS帧F822(时刻t112)。在该C-CTS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接着,无线基站AP1对无线终端STA11发送RTS帧F823(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824(时刻t114)。当存在来自无线终端STA11的CTS回复时,无线基站AP1发送C-POLL帧F825(时刻t115)。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无线基站AP2在主信道上对来自无线基站AP1的C-POLL发送C-ACK帧F826(时刻t116)。在该C-ACK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的信息。由此,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给予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
接着,参照图62说明图61所示的帧序列的变形例。图62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MAC防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虽然这与图61所示的帧序列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发送的控制用帧为复制(Duplicate)。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全部信道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帧F831~F834(时刻t111)。在该C-RTS包含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和转让的期间的信息。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使用全部信道回复C-CTS帧F835~F838(时刻t112)。在该C-CTS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
接着,无线基站AP1使用全部信道对无线终端STA11发送RTS帧F89~F842(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851(时刻t114)。当存在来自无线终端STA11的CTS回复时,无线基站AP1发送C-POLL帧F843~F846(时刻t115)。在该C-POLL包含发送源地址(TA)、目的地地址(RA)、转让的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转让的期间的信息。无线基站AP2使用全部信道对来自无线基站AP1的C-POLL发送C-ACK帧F847~F850(时刻t116)。在该C-ACK包含发送源无线基站的地址、预计使用信道编号的一览信息、预计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编号、预计使用期间的信息。由此,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给予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无线基站协作5中返回C-ACK作为对于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的C-POLL帧的应答,从而关于发送权的转让,在无线基站AP1与无线基站AP2之间确认同意之后开始数据发送,由此能够提高发送权转让时处理的可靠性,有助于频率利用效率的提高。另外,无线基站AP2成为能够在接受来自无线基站AP1的C-POLL并根据其信息发送C-ACK时变更之前利用C-CTS通知的暂时使用的主信道。由此,即使在中途变更了无线基站AP1的预计使用信道的情况下,也能够重新进行无线基站AP2的发送信道设定来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
<实施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应答确认的帧序列>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无线基站协作时的应答确认的帧序列。
<应答确认1>
图63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应答确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这是利用UL OFDMA回复ACK、BA的情况。无线基站AP1下属的无线终端STA11在主信道群上发送ACK帧F861来进行应答确认(时刻t111)。而且,无线基站AP2下属的无线终端STA21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BA帧F862~F864来实施应答确认(时刻t111)。此时,无线基站AP2与无线基站AP1的小区1的媒体使用期间一致地调整在无线基站AP2的小区2发送的数据长度。
像这样,通过将UL OFDMA应用于作为应答的ACK、BA的发送,能够缩短应答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应答确认2>
图64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应答确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发送ACK帧F871来进行应答确认(时刻t111)。在被转让辅助信道的无线基站AP2的小区2中,当实施CSMA/CA(时刻t112)、取得访问权时,无线基站AP2对无线终端STA21发送BAR帧F872(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21通过回复BA帧F873来实施应答确认(时刻t114)。
像这样,通过在无线基站AP1最初确保的TXOP结束之后无线基站AP2另外确保的TXOP上进行无线基站AP2的小区中的应答确认处理,从而在无线基站AP2中,能够在直到紧接在从无线基站AP1转让了频率资源的被转让期限之前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能够在对于目的地无线终端累积有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在保持了接近允许传送延迟时间的数据的情况下,提高传送效率、通信质量。另外,还具有以下优点:为了在主信道上进行应答确认,能够将隐藏终端等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应答确认3>
图65是示出无线基站协作来实施应答确认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主信道对无线终端STA12发送BAR帧F881(时刻t111)。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2回复BA帧F882(时刻t112)。接着,无线基站AP2使用主信道对无线终端STA21发送BAR帧F883(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21回复BA帧F884(时刻t114)。在无线基站进行协作的小区中全部仅在主信道上实施应答确认。
像这样,在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中,通过在主信道上以应答请求(BAR)/应答确认(BA)这样的序列进行应答确认处理,从而能够在最初获得并被保护的TXOP和在其之后的短时间中把来自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的下行数据发送以及对它们的应答确认为止作为一系列的序列进行实施。另外,通过事先使来自无线基站AP2的BAR为从最初获得并被保护的TXOP起的短的时间,从而被其它的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中断的可能性变低,从而容易确立为一系列的序列。进一步地,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所有的主信道上进行应答确认,从而成为不容易受到来自在相同的信道中运用的其它的小区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66~图71说明将前述的帧序列组合来进行无线基站协作时的MAC防护、数据发送、应答确认的序列。
图66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1(1)、B-1(1)以及应答确认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对11a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89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892(时刻t112)。而且,无线基站AP1通过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893来发送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894(时刻t114)。
接着,无线基站AP1向11a无线终端发送帧F895(时刻t115)。另一方面,无线基站AP2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896~F898(时刻t115)。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21回复CTS帧F899~F900(时刻t116)。而且,无线基站AP2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帧F901、F902(时刻t117)。接着,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ACK帧F903(时刻t118)。与此并行地,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BA帧F904、F905(时刻t118)。
像这样,通过RTS/CTS的交换取得了对信道的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在确保了包含主信道的自身的发送所需要的信道之后,使用C-POLL对进行协作的无线基站(在此为无线基站AP2)允许使用自身所不使用的辅助信道,从邻接小区接受了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的无线基站AP2通过使用主信道发送C-ACK,从而对无线基站AP1传达自身使用辅助信道,并且能够对无线基站AP2的小区内的无线终端传达只在由无线基站AP1承认了使用权的时间期间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的信息以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另外,通过上述过程,能够使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连接的无线终端设定NAV,从而成为能够保护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所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另外,在数据传输时,通过将给至传统终端的数据在主信道上发送,将给至能够在OFDMA上进行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数据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浪费了的辅助信道。进一步地,在应答确认处理中,通过将UL OFDMA应用于作为应答的ACK、BA的发送,从而能够缩短进行应答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根据以上,与以往的系统相比,成为能够大幅地提高周波数利用效率。
图67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1(1)、B-1(1)以及应答确认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对11a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91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912(时刻t112)。而且,无线基站AP1通过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913,来发送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914(时刻t114)。
接着,无线基站AP1向11a无线终端发送帧F915(时刻t115)。另一方面,无线基站AP2在向自身发送CTS帧F916~F918(时刻t115)之后,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帧F919~F921(时刻t116)。接着,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ACK帧F922(时刻t118)。与其并行地,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BA帧F923~F925(时刻t118)。
像这样,通过RTS/CTS的交换取得了对信道的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在确保了包含主信道的自身的发送所需要的信道之后,使用C-POLL对进行协作的无线基站(在此为无线基站AP2)允许使用自身所不使用的辅助信道,从邻接小区接受了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的无线基站AP2通过使用主信道发送C-ACK,对无线基站AP1传达自身使用辅助信道,并且能够对无线基站AP2的小区内的无线终端传达只在由无线基站AP1承认了使用权的时间期间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的信息以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另外,通过上述过程,能够使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连接的无线终端设定NAV,成为能够保护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所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另外,在数据传输时,通过将给至传统终端的数据在主信道上发送,将给至能够在OFDMA上进行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数据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浪费了的辅助信道。此时,无线基站AP2在被给予发送权的辅助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利用CTS-to-Self过程进行频率资源的确保,从而与使用RTS/CTS过程的情况相比,能够改进效率。进一步地,在应答确认处理中,通过将UL OFDMA应用于作为应答的ACK、BA的发送,从而能够缩短进行应答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根据以上,与以往的系统相比,成为能够大幅地提高周波数利用效率。
图68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1(1)、B-1(1)以及应答确认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对11a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93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932(时刻t112)。而且,无线基站AP1通过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933来发送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914(时刻t114)。
接着,无线基站AP1向11a无线终端发送帧F935(时刻t115)。另一方面,无线基站AP2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帧F936~F938(时刻t115)。接着,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ACK帧F939(时刻t117)。与此并行地,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BA帧F940~F942(时刻t117)。
像这样,通过RTS/CTS的交换取得了对信道的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在确保了包含主信道的自身的发送所需要的信道之后,使用C-POLL对进行协作的无线基站(在此为无线基站AP2)允许使用自身所不使用的辅助信道,从邻接小区接受了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的无线基站AP2通过使用主信道发送C-ACK,来对无线基站AP1传达自身使用辅助信道,并且能够对无线基站AP2的小区内的无线终端传达只在由无线基站AP1承认了使用权的时间期间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的信息以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另外,通过上述过程,能够使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连接的无线终端设定NAV,成为能够保护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所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另外,在数据传输时,通过将给至传统终端的数据在主信道上发送,将给至能够在OFDMA上进行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数据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浪费了的辅助信道。此时,通过无线基站AP1确保主信道上的发送权,由此无线基站AP2判断为被转让了发送权的辅助信道不再需要防护,在C-ACK回复之后立即开始数据的发送。因此,与使用通过RTS/CTS交换的防护机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辅助信道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地,在应答确认处理中,通过将UL OFDMA应用于作为应答的ACK、BA的发送,从而能够缩短进行应答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由此,与以往的系统相比,成为能够大幅地提高周波数利用效率。
图69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1(1)、B-1(1)以及应答确认3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对11a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95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952(时刻t112)。而且,无线基站AP1通过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953来发送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954(时刻t114)。
接着,无线基站AP1向11a无线终端发送帧F955(时刻t115)。另一方面,无线基站AP2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帧F956~F958(时刻t115)。接着,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ACK帧F959(时刻t117)。无线基站AP2对无线终端STA21发送BAR帧F960(时刻t118)。对于此,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BA帧F961(时刻t119)。该应答确认仅在主信道上实施。
像这样,通过RTS/CTS的交换取得了对信道的访问权的无线基站AP1在确保了包含主信道的自身的发送所需要的信道之后,使用C-POLL对进行协作的AP(在此为AP2)允许使用自身所不使用的辅助信道,从邻接小区接受了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的无线基站AP2通过使用主信道发送C-ACK,从而对无线基站AP1传达自身使用辅助信道,并且能够对无线基站AP2的小区内的无线终端传达只在由无线基站AP1承认了使用权的时间期间暂时作为主信道使用的信道的信息以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另外,通过上述过程,能够使与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连接的无线终端设定NAV,成为能够保护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所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另外,在数据传输时,通过将给至传统终端的数据在主信道上发送,将给至能够在OFDMA上进行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数据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浪费了的辅助信道。进一步地,在进行应答确认处理时,在考虑到在数据发送结束后以被称为SIFS的非常短的时间间隔返回ACK这样的传统的协议的同时,对无线基站AP2所发送的数据的应答也在相同的主信道上在时间上连续地实施。由此,能够在最初获得并被保护的TXOP和自其之后的短时间中,把来自无线基站AP1和无线基站AP2的下行数据发送以及对它们的应答确认为止作为一系列的序列进行实施。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应答确认在全部主信道上进行,从而成为不容易受到来自在相同的信道中运用的其它的小区的影响。
图70是表示将无线基站协作6、B-1(1)以及应答确认1的帧序列组合得到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帧F971(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回复C-CTS帧F972(时刻t112)。接着,无线基站AP1对11a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973(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974(时刻t114)。而且,无线基站AP1通过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975来发送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时刻t115)。对于此,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976(时刻t116)。
接着,无线基站AP1使用主信道对11a无线终端发送帧F977(时刻t117)。另一方面,无线基站AP2同时使用辅助信道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帧F978~F980(时刻t117)。接着,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ACK帧F981(时刻t118)。另外,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BA帧F982~F984(时刻t118)。
像这样,无线基站AP1在自身的发送缓存的开头是传统无线终端的数据且在自身区域内不存在OFDMA对应的终端或者即使存在也不存在给至该OFDMA对应终端的数据的情况下,在发送缓存的开头的数据时显然没有用完自身能够利用的所有信道的情况下,通过在从最初就假定协作来进行信道的确保的同时,向进行协作的无线基站AP2转让自身没有预计使用的信道的发送权,从而在无线基站AP2中,能够开始适合于辅助信道中的发送的无线终端的选择和发送的前处理。而且,无线基站AP1能够在接收到C-CTS之后,使用RTS/CTS过程来确认自身的区域内的TXOP的确保以及可否在目的地无线终端中进行接收。而且,通过继此之后的C-POLL和C-ACK的交换,从而能够确定无线基站AP1向无线基站AP2转让发送权的信道。因而,能够通过无线基站AP1、AP2间的协作来抑制频率资源的浪费,得到高的频率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削减C-RTS/C-CTS、RTS/CTS等的控制序列被执行的在时间上的比例,因此成为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数据传输。另外,在数据传输处理中,通过将给至传统终端的数据在主信道上发送,将给至能够在OFDMA上进行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数据在辅助信道群上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浪费了的辅助信道。进一步地,在应答确认处理中,通过将UL OFDMA应用于作为应答的ACK、BA的发送,能够缩短进行应答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由此,与以往的系统相比,成为能够大幅地提高周波数利用效率。
图71是示出将无线基站协作6的变形例、B-1(1)以及应答确认1的帧序列组合的帧序列的时序图。首先,无线基站AP1使用全部信道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RTS帧F991~F994(时刻t111)。在对此进行接受的情况下,无线基站AP2在接收到C-RTS的信道上回复C-CTS帧(在该情况下为F995~F998)(时刻t112)。接着,无线基站AP1对11ac无线终端发送RTS帧F999~F1002(时刻t113)。对于此,无线终端STA11回复CTS帧F1003、F1004(时刻t114)。而且,无线基站AP1通过使用被判断为能够使用的全部信道对无线基站AP2发送C-POLL帧F1005~1008来发送辅助信道的使用许可(时刻t115)。对于此,无线基站AP2回复C-ACK帧F1009~F1012(时刻t116)。
接着,无线基站AP1使用全部信道对11ac无线终端发送帧F1013~F1014(时刻t117)。另一方面,无线基站AP2同时使用辅助信道对11ax无线终端发送帧F1017~F1018(时刻t117)。接着,无线终端STA11对无线基站AP1回复ACK帧F1019、F1020(时刻t118)。另外,无线终端STA21对无线基站AP2回复BA帧F1021~F1022(时刻t118)。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通过图70所示的帧序列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通过将无线基站AP1、无线基站AP2所发送的C-RTS、C-CTS、RTS、CTS、C-POLL、C-ACK等的控制信号以复制(Duplicate)模式发送,从而能够对在相同的频率信道上运用的周边小区更明确地通知所使用的信道的信息,因此成为容易地避免与周边小区的相互干扰。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使得将彼此的小区中不使用的信道转让给另一方的小区,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频率资源。
此外,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图1、图52中的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媒体,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记录媒体所记录的程序并执行来进行无线通信处理。此外,此处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设为包含OS、周边设备等硬件的系统。另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媒体”是说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媒体、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一步地,“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媒体”是设为包含如在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成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RAM)那样,在固定时间保持有程序的介质的媒体。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保存在存储装置等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送媒体、或者通过传送媒体中的传送波传送至其它的计算机系统。在此,传送程序的“传送媒体”是说如因特网等网络(通信网)、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通信线)那样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的媒体。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一步地,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功能的程序,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虽然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例示,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是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发明。因而,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的范围中进行结构要素的追加、省略、替换和其它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应用于寻求有效利用频率资源来进行无线通信的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AP1、AP2:无线基站;11:无线通信部;12:发送权获得部;13:信息管理部;14:控制部;STA11、STA12、STA13、STA14、STA15、STA21、STA22、STA23:无线终端;21:无线通信部;22:发送权获得部;23:信息管理部;24:控制部;S:服务器;N:网络。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具备:
访问权获得单元,当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以及
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使用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发送对于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的发送请求未回复发送许可的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基于对于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的发送请求的发送许可的回复,发送未预计使用的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要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是不能应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发送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要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是不能应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发送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所述无线终端根据能够使用的信道回复发送许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并接收到对于该使用许可的肯定应答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并接收到对于该使用许可的肯定应答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12.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
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具备:
第一数据接收单元,对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被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了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不同数据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
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单元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具备:
第二数据接收单元,对在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得到使用许可的信道上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
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单元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分别回复的所述应答确认使用上行的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进行回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获得访问权的访问权获得单元,
在获得所述访问权之后发送所述应答确认。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关于所述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分别回复的所述应答确认,在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第一应答确认之后,使用主信道回复所述第二应答确认。
16.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访问权获得步骤,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以及
使用许可发送步骤,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进一步具有:
通信步骤,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使用得到了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18.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第一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对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被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了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不同数据的数据进行接收;
第一应答确认发送步骤,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在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步骤能够正确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第二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对在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得到使用许可的信道上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
第二应答确认发送步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在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收步骤能够正确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19.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所述无线基站与其它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所述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其它无线基站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无线基站具备:
访问权获得单元,在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以及
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其它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

Claims (17)

1. 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具备:
访问权获得单元,当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以及
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使用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没有预计使用的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发送对于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的发送请求未回复发送许可的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基于对于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的发送请求的发送许可的回复,发送未预计使用的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要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是不能应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发送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在要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是不能应用正交频分多址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发送辅助信道的所述使用许可,
得到所述使用许可的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所述无线终端根据能够使用的信道回复发送许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并接收到对于该使用许可的肯定应答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确定能够给予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并通过所述使用许可发送单元使用全部的信道发送所述使用许可并接收到对于该使用许可的肯定应答之后进行数据发送。
12. 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
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具备:
第一数据接收单元,对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被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了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不同数据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
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单元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具备:
第二数据接收单元,对在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得到使用许可的信道上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
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单元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分别回复的所述应答确认使用上行的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进行回复。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具备获得访问权的访问权获得单元,
在获得所述访问权之后发送所述应答确认。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关于所述第一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应答确认发送单元分别回复的所述应答确认,在使用主信道发送所述第一应答确认之后,使用主信道回复所述第二应答确认。
16. 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访问权获得步骤,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产生要发送的数据时,获得访问权;
使用许可发送步骤,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获得了所述访问权的期间,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在所述第一小区内未使用的信道的使用许可;以及
通信步骤,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使用得到了所述使用许可的信道在所述第二小区内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17. 一种第一无线基站与第二无线基站协作地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第一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载波侦听,在第二小区内通过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第一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对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被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了给至多个无线终端的不同数据的数据进行接收;
第一应答确认发送步骤,所述第一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在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步骤能够正确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第二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对在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得到使用许可的信道上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多址连接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
第二应答确认发送步骤,所述第二小区内的无线终端在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收步骤能够正确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应答确认。
CN201380037401.8A 2012-07-19 2013-07-19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412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0844 2012-07-19
JP2012-160843 2012-07-19
JP2012-160844 2012-07-19
JP2012160843 2012-07-19
PCT/JP2013/069674 WO2014014094A1 (ja) 2012-07-19 2013-07-1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2694A true CN104412694A (zh) 2015-03-11
CN104412694B CN104412694B (zh) 2018-04-13

Family

ID=49948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7401.8A Active CN104412694B (zh) 2012-07-19 2013-07-19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98262B2 (zh)
EP (2) EP2863700B1 (zh)
JP (1) JP5785329B2 (zh)
CN (1) CN104412694B (zh)
WO (1) WO201401409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370A (zh) * 2016-01-29 2018-09-28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716831A (zh) * 2016-09-02 2019-05-0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24473A (zh) * 2017-01-13 2019-07-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242658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1201697B2 (en) 2015-11-02 2021-12-1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6502B2 (en) 2013-12-18 2018-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DMA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LAN
US9755795B2 (en) 2013-12-18 2017-09-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OFDMA design of subcarrier groups and frame format
JP6275865B2 (ja) * 2014-03-19 2018-02-0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マルチ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US10009922B2 (en) * 2014-07-15 2018-06-2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hannel frame structures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HEW)
US9408214B2 (en) * 2014-07-24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tection and bandwidth selection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KR102283162B1 (ko) 2014-08-07 2021-07-29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KR102163485B1 (ko) 2014-10-22 2020-10-07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JP6331967B2 (ja) * 2014-10-27 2018-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088726A1 (ja) 2014-12-01 2016-06-09 株式会社 東芝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088727A1 (ja) 2014-12-01 2016-06-09 株式会社 東芝 無線通信用集積回路
US10396952B2 (en) * 2014-12-03 2019-08-27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ultiply-user request-to-send and clear-to-send and uplink ACK protect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JP6315597B2 (ja) * 2015-01-21 2018-04-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10674483B2 (en) 2015-03-06 2020-06-0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and wireless LAN station
JP2018074179A (ja) 2015-03-11 2018-05-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SG10201903704UA (en) 2015-07-06 2019-05-30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966180B2 (en) 2015-07-07 2021-03-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163965A1 (en) 2015-10-30 2017-05-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384722B1 (en) * 2015-11-30 2021-03-03 Sony Corporation Dynamic back-off time based on channel utilization statistics
WO2017102036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7087304B (zh) * 2016-02-1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点以及站点
JP6954278B2 (ja) * 2016-06-10 2021-10-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10194467B2 (en) 2016-08-19 2019-0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sten-before-talk in uplink multiuser MIMO systems
JP6702563B2 (ja) 2017-03-15 2020-06-0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RU2758882C2 (ru) * 2017-05-02 2021-11-02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ES2928430T3 (es) * 2018-09-14 2022-11-17 Huawei Tech Co Ltd Mejora de la agregación y perforación de canales para IEEE 802.11ax y posteriores
US11190986B2 (en) 2018-10-15 2021-11-3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chanisms of status reporting and protected period setting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AP system
CN110225556B (zh) 2019-01-23 2021-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66770A1 (ko) * 2019-02-15 2020-08-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조인트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939471B2 (en) 2019-06-13 2021-03-02 David E. Newman Managed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DAT messages
US11153780B1 (en) 2020-11-13 2021-10-19 Ultralogic 5G, Llc Selecting a modulation table to mitigate 5G message faults
US11202198B1 (en) 2020-12-04 2021-12-14 Ultralogic 5G, Llc Managed database of recipient addresses for fast 5G message deliver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7067A1 (en) * 2003-08-07 2006-09-28 Tobias Helbig Channel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CN101098326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系统中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法
US20100260138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Yong Liu Signaling For Multi-Dimension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10205998A1 (en) * 2010-02-23 2011-08-25 Cisco Technology, Inc. Scheduling of Isochronous Traffic in Time and Frequency To Reduce Conten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1140A1 (en) * 2005-07-22 2007-01-25 Keyes Marion A Iv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0490408C (zh) * 2005-11-24 2009-05-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建立无线分布系统连线的方法
US20080159208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on of shared spectru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78915B2 (ja) 2008-09-05 2013-04-1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セカンダリ使用のための送信の調整
US8391252B2 (en) * 2008-10-31 2013-03-0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support multiple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
US20100177756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ssoci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s
US8395997B2 (en) 2009-11-13 2013-03-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1100467A2 (en) 2010-02-10 2011-08-1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26153B2 (en) * 2010-07-06 2016-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setup in wide channel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CN103155447B (zh) * 2010-09-01 2016-01-20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共存支持的多信道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20099664A1 (en) * 2010-10-26 2012-04-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ultiple frame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er
JP2012129793A (ja) * 2010-12-15 2012-07-05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及び保護サブフレーム使用状況通知方法
JP5478525B2 (ja) 2011-01-31 2014-04-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JP2012160843A (ja) 2011-01-31 2012-08-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
EP2820909B1 (en) * 2012-03-01 2017-09-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user parallel channel access in wla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7067A1 (en) * 2003-08-07 2006-09-28 Tobias Helbig Channel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CN101098326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系统中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法
US20100260138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Yong Liu Signaling For Multi-Dimension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10205998A1 (en) * 2010-02-23 2011-08-25 Cisco Technology, Inc. Scheduling of Isochronous Traffic in Time and Frequency To Reduce Contention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1697B2 (en) 2015-11-02 2021-12-1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05370A (zh) * 2016-01-29 2018-09-28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70B (zh) * 2016-01-29 2022-03-22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716831A (zh) * 2016-09-02 2019-05-0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716831B (zh) * 2016-09-02 2022-03-04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24473A (zh) * 2017-01-13 2019-07-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24473B (zh) * 2017-01-13 2023-03-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242658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1930403B2 (en) 2018-06-20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ndwidth mod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hannel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3700A1 (en) 2015-04-22
JP5785329B2 (ja) 2015-09-30
US9998262B2 (en) 2018-06-12
WO2014014094A1 (ja) 2014-01-23
EP3496491A1 (en) 2019-06-12
US20150172012A1 (en) 2015-06-18
JPWO2014014094A1 (ja) 2016-07-07
CN104412694B (zh) 2018-04-13
EP2863700B1 (en) 2019-03-13
EP2863700A4 (en)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2694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487162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5588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in WLAN system
US1139536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size of resource uni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1045453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interference alignment in wireless LAN
US1067448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and wireless LAN station
US7471667B2 (en) Coexistence of modulation schemes in a WLAN
US8451771B2 (en) Medium re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US20150139137A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vht)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channel access method
CN106105055A (zh) 用于在无线lan中发送帧的方法和装置
US1139443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mform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and devices supporting the same
KR20160026749A (ko)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프레임 수신 방법
JP2017536745A (ja) 複数のサブキャリアを含むリソースユニットを使用して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959121B1 (en) Dynamic transmit chain availability signaling in wireless devices
US2017023021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reambl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Oogami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n IEEE 802.11 ax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FDM vs. OFDMA
KR20160060579A (ko) 은닉 액세스 포인트 간의 간섭 정렬 방법
EP396709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aining access to a medium of a wireless network
Abusubaih et al. Performance of MIMO 802.11 n in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