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1879B - 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1879B
CN104411879B CN201380034888.4A CN201380034888A CN104411879B CN 104411879 B CN104411879 B CN 104411879B CN 201380034888 A CN201380034888 A CN 201380034888A CN 104411879 B CN104411879 B CN 104411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te
yarn
weight
fiber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8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1879A (zh
Inventor
饭塚淳一
池本央辅
东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11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1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1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1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0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hydrocarb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8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adhesive; fusi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44Preparation of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2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22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f hydrocarbon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e.g. afterhalogenated or sulfochlorinated
    • D06M15/23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f hydrocarbon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e.g. afterhalogenated or sulfochlorinated aromatic, e.g. styren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2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26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ester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4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40Reduced friction resistance, lubricant properties; Sizing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与耐黏着性,且能够抑制掉糊的发生的纤维用糊剂;将该纤维用糊剂上浆而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以及使用该附着糊剂的纱而进行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含有对含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及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成分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及/或其中和物、蜡、和水作为必要成分,将该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0至60mN/m。

Description

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织造时特别优选使用的经纱用糊剂、将该糊剂进行上浆而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以及使用该附着糊剂的纱进行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在纤维的织造中所使用的糊剂,要求有粘合力、耐水性、耐磨性、耐黏着性、精练性等各种性能。另外,在使用长丝纱进行织造时,为了谋求其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用织机进行织造(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最近,经纱的旦尼尔数逐渐变小(细旦尼尔化)。与一般的旦尼尔相比,旦尼尔数小的纱由于纱细且不结实,故织造时易造成经纱断裂。一般,为了防止织造时的经纱断裂,就增加黏糊量以提高单长丝彼此间的集束性。然而,若增加着糊量,存在发生引起织造时的经纱开口不良的黏着、或产生掉糊的问题。由此观点考虑,期盼开发出一种能够对纱线赋予足以抑制织造时的经纱断裂程度的粘合性以及能够抑制开口不良的耐黏着性,并能够抑制掉糊发生的糊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5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与耐黏着性、且能够抑制掉糊的发生的纤维用糊剂;将该纤维用糊剂进行上浆而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以及使用该附着糊剂的纱进行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是含有特定的共聚物及/或其中和物、蜡及水作为必要成分、并且将该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在特定的范围的纤维用糊剂,则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与耐黏着性,并能够抑制掉糊的发生。
即,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含有对含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及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成分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及/或其中和物、蜡和水作为必要成分,将该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0至60mN/m。
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在聚合性成分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1至30重量%。同样地,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的重量比例为40至95重量%。同样地,优选所述苯乙烯系单体的重量比例为1至30重量%。
优选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至200000。
优选所述共聚物的酸价为90至200。
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和所述苯乙烯系单体的总量在所述聚合性成分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95重量%以上。
优选所述共聚物的中和物在所述纤维用糊剂的固形物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70至98重量%。同样地,优选所述蜡的重量比例为1至30重量%。
优选将在所述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后的水溶液的pH在7至10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附着糊剂的纱是将上述纤维用糊剂上浆于纱线而成。优选所述纱线为由聚酰胺或聚酯构成的复丝纱。另外,优选所述纱线是56分特以下的复丝纱。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将纤维用糊剂上浆于复丝纱而成的附着糊剂的纱,以下述式(1)定义的空间率表现为:当复丝纱的长丝数为3至7根时为3%以下,当复丝纱的长丝数为8至36根时为8%以下,
空间率(%)=((N1/(N2×N3))×100(1)
N1:在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中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空间面积
N2:在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中单长丝的截面面积
N3:长丝数。
本发明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使用织造机对包含上述附着糊剂的纱的经纱、和纬纱进行织造的工序。本发明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织造机为喷水织机时是合适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与耐黏着性。另外,在使用了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时,能够抑制织造时掉糊的发生。
本发明的附着糊剂的纱因使用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而具有优异的粘合性,能够抑制织造时经纱的断裂。另外,具有优异的耐黏着性,能够抑制织造时的经纱的开口不良及掉糊的发生。
本发明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由于在经纱上使用本发明的附着糊剂的纱,因此能够抑制在织造时的经纱断裂、经纱的开口不良及掉糊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概念图。
符号说明
N1附着糊剂的纱截面中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空间面积
N2附着糊剂的纱截面中单长丝的截面面积
S糊剂成分
α空间率
具体实施方式
[纤维用糊剂]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含有特定的共聚物及/或其中和物(以下,也称为糊成分A)、蜡与水作为必要成分,并且将该糊剂中所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0至60mN/m。根据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能够使糊剂成分渗透在纱线内部,并能够抑制纱线表面的糊剂的附着异常部分。另外,也能够抑制糊剂的塑化。因此,认为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耐黏着性,又能够抑制掉糊的发生。再者由于糊剂会渗透至纱线内部,因此认为集束性提高、粘合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含有糊成分A和水的液体称为糊成分液。糊成分液一般黏度高。在使用pH计直接测定糊成分液的pH时,有时在测定后的pH计清洗等会有妨碍,因此在20℃下测定将糊成分液所含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后的水溶液的pH,并将所得的值定义为糊成分液的pH。同样地,纤维用糊剂的pH是指在20℃下测定将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后的水溶液的pH而得到的值。对于将重量浓度调整成1%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但可以列举:对糊成分液、纤维用糊剂添加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的方法;进行加热及/或干燥从而除去水、亲水性溶剂等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等。
此处,固形物是指从糊成分液、纤维用糊剂中除去水、亲水性溶剂等挥发性成分后的不挥发性的成分。固形物的重量如实施例所示,是对糊成分液、纤维用糊剂进行加热及/或干燥后残留的成分的重量。在以下的说明中,糊成分的重量是指在糊成分的制造后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的固形物的重量。
对于糊成分液、纤维用糊剂的黏度,也与上述详细说明的pH同样地,是指在20℃下测定将糊成分液、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20%后的水溶液的黏度而得到的值。将重量浓度调整成20%的方法也与上述相同。
针对纤维用糊剂的表面张力,也与上述同样地,是指在20℃下测定将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而得到的值。将重量浓度调整成12%的方法也与上述相同。
(糊成分A)
糊成分A是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的必要成分。通过将如此特定的糊成分A与其它必要成分一并使用,再将纤维用糊剂规定为特定的表面张力,从而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和耐黏着性,并能够抑制在织造时的掉糊的发生。
共聚物通过共聚工序来制造,共聚工序是指,通过溶液聚合使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及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成分、且根据需要而含有其它单体的聚合性成分(以下,有时称此聚合性成分称为聚合性成分a。)进行共聚。进一步,经过对共聚工序中得到的共聚物进行中和的中和工序,能够制造糊成分A。一般,在中和工序中,在水的存在下,添加碱性物质以将共聚物转换成其中和物,因此所得到的糊成分A与水共存。
聚合性成分a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及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成分,也可以含有其它的单体。在本申请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及/或甲基丙烯酰基。因此,(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是指丙烯酸酯系单体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
甲基丙烯酸在(甲基)丙烯酸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优选为20至100重量%,更优选50至95重量%,特别优选60至90重量%。甲基丙烯酸的重量比例过少时,与有时在聚合性成分a中含有的其它疏水性单体的相溶性降低,变得难以得到均匀的聚合物。
本发明所谓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是指具有在(甲基)丙烯酸中的羧基的氢原子已被烃基取代的结构者。
作为该烃基,可以是脂肪族烃基、芳香族烃基、脂环族烃基,但从容易共聚的观点考虑,优选脂肪族烃基。脂肪族烃基可以为饱和也可以为不饱和,但从容易共聚的观点考虑,优选饱和脂肪族烃基即烷基。也就是说,优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烷基的碳数从容易共聚的观点考虑,优选1至30,更优选1至26,特别优选1至22。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庚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十一烷基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十三烷基酯、丙烯酸十四烷基酯、丙烯酸十五烷基酯、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丙烯酸十七烷基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十九烷基酯、丙烯酸二十烷基酯、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丙烯酸二十四烷基酯(アクリル酸リグノセレニル)、丙烯酸二十六烷基酯(アクリル酸セロチニル)、丙烯酸三十烷基酯(アクリル酸メリシニル)、丙烯酸十六烯酯(アクリル酸パルミトレイニル)、丙烯酸十八碳烯酯(アクリル酸オレイル)、丙烯酸十八碳二烯酯(アクリル酸リノリル)、丙烯酸十八碳三烯酯(アクリル酸リノレニル)、丙烯酸苯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环已酯等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四烷、甲基丙烯酸二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三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烯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碳烯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碳二烯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碳三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环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可以列举: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正丁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对正十二烷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正甲氧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3,4-二氯苯乙烯等。这些苯乙烯系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并用2种以上。其中,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的粘合性高,因此优选。
聚合性成分a中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其它单体。作为其它单体,可以列举: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乙氧基丙烯腈、富马腈等腈系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叔丁基磺酸等丙烯酰胺系单体;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3-羟基丁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戊酯、丙烯酸3-羟基戊酯、丙烯酸4-羟基戊酯、丙烯酸5-羟基戊酯、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丙烯酸2,3-二羟基丁酯、丙烯酸2,4-二羟基丁酯、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丙烯酸聚丁二醇酯等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戊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戊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戊酯、甲基丙烯酸5-羟基戊酯、甲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4-二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丁二醇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系单体;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等卤化乙烯系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系单体等。
这些其它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聚合性成分a中,对于含有作为必要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成分、根据需要而含有的其它单体的重量比例,无特别限定,但从更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点考虑,优选下述比例。
(甲基)丙烯酸在聚合性成分a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优选为1至30重量%,更优选为5至25重量%,特别优选10至20重量%。若(甲基)丙烯酸不足1重量%,则在附着糊剂时可能产生附着异常。另一方面,若(甲基)丙烯酸超过30重量%,则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在纱线表面的倾向,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的黏着问题。
(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在聚合性成分a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优选为40至95重量%,更优选为45至90重量%,特别优选50至85重量%。若(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不足40重量%,则有粘合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若(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超过95重量%,则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苯乙烯系单体在聚合性成分a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优选为1至30重量%,更优选为1.5至20重量%,特别优选2至10重量%。若苯乙烯系单体不足1重量%,则糊成分A对具有芳香族骨架的聚酯的粘合性不足,有时成为发生经纱断裂的原因。另一方面,若苯乙烯系单体超过30重量%,则有粘合性及接合性(conjugative)变差的倾向。
在聚合性成分a含有其它的单体时,其重量比例是从100重量%中减去(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及苯乙烯系单体的重量比例的和后的剩余值。
从更好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点考虑,(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与苯乙烯系单体的合计重量在聚合性成分a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95重量%以上,较优选为96重量%以上,更优选98重量%以上,特别优选100重量%。
另外,作为聚合性成分a中的其它单体,优选不含有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叔丁基磺酸等丙烯酰胺系单体,或是尽可能地减少其重量比例。具体而言,丙烯酰胺系单体在聚合性成分a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优选不足3重量%,较优选不足2重量%,更优选不足1重量%,特别优选0重量%。若丙烯酰胺系单体的重量比例为3重量%以上,则有糊剂不会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共聚工序是通过溶液聚合使聚合性成分a共聚的工序。这样,只要是含有使聚合性成分a通过溶液聚合进行共聚并经由后述的中和工序而得到的共聚物的中和物的纤维用糊剂,则粘合性、耐黏着性优异到足以抑制织造时的经纱断裂。
在共聚工序中,除了聚合性成分a及水以外,也使用溶剂、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等,而聚合方法只要是已知的即可,并无特别限定。即,可以使用乳化聚合、溶液聚合、悬浊聚合、块状聚合等方法中的一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优选通过溶液聚合来进行。
聚合中使用的溶剂是为了提高聚合性成分a的相溶性并抑制所得到的共聚物的分子量而使用。作为溶剂,可以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甘油等醇类等。溶剂的重量比例无特别限定,但优选相对于聚合性成分a为2至50重量%,更优选为6至40重量%,特别优选为8至35重量%。若溶剂的重量比例不足2重量%,在有共聚时的溶解稳定性变差的倾向,进一步,因共聚物的分子量上升,生成高黏度化物,在后加工工序的精练中,有变差的倾向,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溶剂的重量比例超过50重量%,则共聚物的分子量会下降,有纤维用糊剂的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的倾向。
作为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及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等。例如,作为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等过硫酸类: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琥珀酸等过氧化物类;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等偶氮化合物类等。作为油溶性起始剂,可以列举:过氧化苯甲酰、氢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过氧化辛酸异丙苯酯等过氧化物类;偶氮二环己烷羰基(アゾビスシクロヘキサンカルボニル)、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腈等的偶氮化合物类等。对于聚合引发剂的重量比例,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相对于聚合性成分a为0.1至3重量%,更优选0.3至2.5重量%,特别优选0.5至2重量%。若聚合引发剂的重量比例不足0.1重量%,则共聚物的分子量会上升,从而生成高黏度化物,在后加工工序的精练中,由于有变差的倾向,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聚合引发剂的重量比例超过3重量%,则共聚物的分子量会降低,有纤维用糊剂的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的倾向。
链转移剂有时为了抑制共聚物的分子量而使用。作为链转移剂,可以列举: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环己基硫醇、月桂基硫醇等烷基硫醇类;巯基乙酸辛酯、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等巯基乙酸酯类等。链转移剂的重量比例优选相对于聚合性成分a为0.8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6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5重量%以下。若链转移剂的重量比例超过0.8重量%,则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有纤维用糊剂的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的倾向。
在共聚工序中,并无特别限定,能够用乳化聚合、溶液聚合、悬浊聚合、块状聚合等方法以适合的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进行。
在共聚工序中得到的共聚物的酸价优选90至200,较优选95至180,更优选100至160。以在此范围内的酸价共聚而得的共聚物因与纤维间的润湿性上升从而容易内部浸透,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与耐黏着性,能够抑制织造时的掉糊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谓的酸价是指中和共聚物1g中含有的源自于(甲基)丙烯酸的羧基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其次,说明中和在共聚工序中得到的共聚物的中和工序。在中和工序中,在水的存在下,向含有共聚物的分散体中添加碱性物质,使共聚物转换成其中和物。
作为碱性物质,可以列举: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金属氢氧化物;氨;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异丙基胺、三丁基胺、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等有机胺类等。这些碱性物优选以溶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的形式进行滴下,例如,可以制备浓度10至30重量%的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花10至30分钟滴入于含有共聚物的分散体中。碱性物质滴入的终点例如可以通过含有共聚物的分散体变成具透明感的状态来判断。此时,糊成分A是溶解于水中的状态,糊成分液A可以是所谓溶解有糊成分A的水溶液。
糊成分A的中和度优选40至100mol%,较优选50至90mol%,特别优选60至80mol%。若糊成分A的中和度比40mol%低,则有可能在附着糊剂时产生附着异常。此处,中和度是指相对于含有羧基的单体的酸量的合计量,进行中和反应的碱性成分的mol%。
糊成分液A的pH优选7至10,较优选7.2至9.5,更优选7.5至9.2,特别优选7.8至9.0。若糊成分液A的pH比7低,则有可能在附着糊剂时产生附着异常。另一方面,若糊成分液A的pH比10高,则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会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糊成分液A的黏度优选60至1000mPa·s,更优选80至800mPa·s,特别优选100至600mPa·s。若糊成分液A的黏度比60mPa·s低,则有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若糊成分液A的黏度比1000mPa·s高,则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会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共聚物或其中和物是分子量不同相异的同系物的集合体,其分子量是以平均量而求出。此平均分子量的定义有多种,例如,一般使用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黏度平均分子量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使用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引发剂的比例率、链转移剂的有无、溶剂等公知的手法来调整。对聚合性成分a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或其中和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80000至200000,更优选90000至190000,特别优选100000至180000。若该重均分子量超过200000,则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会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另一方面,若该重均分子量不足80000,则有时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
以示差扫描热量计(DSC)测定共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30至90℃,较优选40至80℃,更优选50至70℃。若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足30℃,则有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若超过90℃,则有粘合性变差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被定义为在依据JIS-K7121并利用后述的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的表示阶段状变化的部分中,与各基线延长后的直线在纵轴方向等距离的直线与阶段状变化部分曲线的交点(单位:℃)。
对于糊成分A在纤维用糊剂所含有的固形物中占有的重量比例,更优选65至98重量%,较优选70至98重量%,更优选75至95重量%,特别优选80至90重量%。若糊成分A的重量比例不足在纤维用糊剂所含有的固形物的65重量%时,则缺乏粘合性,有可能成为经纱断裂发生的原因。
(蜡)
蜡与糊成分A一起为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的必要成分。通过含有蜡,从而提高了平滑性,能够抑制织造时的经纱断裂、经纱的开口不良及掉糊的发生。
作为蜡,可以列举:石蜡、微晶蜡等石油系蜡;多元醇脂肪酸酯、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等合成蜡;木蜡、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蜜蜡、羊毛脂、水稻蜡、香蕉蜡、甘蔗蜡等动植物系蜡;褐煤蜡、地蜡、纯地蜡等矿物系蜡、硬脂酸、硬化牛脂、硬化猪脂等。这些蜡可以使用1种或并用2种以上。
其中,从平滑性的点考虑,优选石油系蜡、合成蜡、动植物系蜡、矿物系蜡,更优选动植物系蜡、石油系蜡、合成蜡,特别优选动植物系蜡、石油系蜡。
由于蜡是油溶性,因此一般考虑到分散性,而以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进行乳化后的水系分散体来加以使用。
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月桂醇、鲸蜡醇、油醇、硬脂醇等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或是用辛基、壬基、十二烷基等烷基化后的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其中,优选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配合系的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更优选月桂醇/硬脂醇配合系的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月桂醇、鲸蜡醇、油醇、硬脂醇等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盐或磷酸酯盐,进一步用以十二烷基进行经烷基化后的苯磺酸盐等。其中,优选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配合系的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盐,更优选佳系月桂醇/硬脂醇配合系的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盐。
作为蜡的制备方法,例如可以在搅拌90℃的温水系中,加入已熔化的蜡、乳化剂,直接保持在乳化温度90℃下,稀释成固形物浓度20%,得到蜡乳化物。
表面活性剂在蜡与表面活性剂的总量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5至45重量%,更优选8至40重量%,特别优选10至35重量%。若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不足5重量%,则蜡的乳化降低,很难得到均匀的乳化物。另一方面,若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超过45重量%,则皮膜变柔软,有可能在织造机上发生开口不良等黏度问题。
作为添加蜡的工序,可以列举:另外制备蜡的水系分散体,并在上述中和工序中得到的糊成分A中添加蜡的水系分散体,并对它们进行混合搅拌的工序等。
蜡在纤维用糊剂所含有的固形物中占有的重量比例并无特别限定,优选配合成1至30重量%,更优选2至20重量%,特别优选3至17重量%。若蜡的重量比例不足在纤维用糊剂所含有的固形物中的1重量%,则有平滑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若重量比例超过在纤维用糊剂所含有的固形物中的30重量%,由于蜡的剥离效果而有妨碍粘合性或接合性的倾向。
(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是含有糊成分A、蜡与水作为必要成分的纤维用糊剂。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在将纤维用糊剂应用于纤维时,并不仅意味着只含有糊成分A与蜡的纤维用糊剂。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进一步含有糊成分A以外的其它糊成分。
糊成分A以外的其它糊成分只要不是糊成分A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以列举:淀粉、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纤维素、合成糊((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马来酸系聚合物及其盐等、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氨酯等)。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糊成分以外,也可以含有用于防止附着糊剂的纱的剥离及摩擦带电的抗静电剂、用于抑制纤维用糊剂起泡的消泡剂、用于防止以织造方式制造后的胚布的微生物污染的抗菌剂等其它成分。
在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的制造方法中,其它的成分可以在共聚工序、中和工序中添加,也可以在与共聚工序或中和工序不同的其它工序中添加。
(纤维用糊剂总体)
将在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20℃)优选30至60mN/m,更优选40至58mN/m,特别优选50至56mN/m。若该表面张力低于30mN/m,则上浆时的纤维用糊剂附着量变少,粘合性与接合性变差。另一方面,若该表面张力大于60mN/m,则上浆时的纤维用糊剂附着量变多,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若使用表面活性剂,则能够降低纤维用糊剂的表面张力,但若使用过量的表面活性剂,则担心糊剂塑化,在织造时产生黏着问题。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中,由于使用特定的共聚物及/或其中和物、和蜡,即使不使用过量表面活性剂,也能够形成最佳的表面张力。因此,能够对纱线赋予优异的粘合性与耐黏着性,能够抑制掉糊的发生。
在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优选为纤维用糊剂全体的0.5至4%,更优选1.0至3.5%,特别优选1.5至3.0%。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浓度不足0.5%时,则有粘合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若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浓度超过4%,则皮膜变软,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将水作为必要成分。在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优选为纤维用糊剂全体的5至18%,更优选6至15%,特别优选7至13%。在固形物的重量浓度不足5%时,上浆时的纤维用糊剂的附着量变少,会有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超过18%时,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纤维用糊剂的pH优选7至10,较优选7.2至9.5,更优选7.5至至9.2,特别优选7.8至9.0。若纤维用糊剂的pH低于7,则有在附着糊剂时,有可能引起附着异常。另一方面,若糊成分液A的pH高于10,则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纤维用糊剂的黏度优选10至800mPa·s,更优选20至600mPa·s,特别优选30至400mPa·s。若纤维用糊剂的黏度低于10mPa·s,则有粘合性及接合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若纤维用糊剂的黏度大于800mPa·s,则在附着糊剂时,有糊剂不渗透至纱线内部而附着于纱线表面的倾向,并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从能够更好挥发本发明的效果的点考虑,能够特别适用在细纱上。适合的纱的粗细如后所述。
[附着糊剂的纱]
本发明的附着糊剂的纱是将上述说明的纤维用糊剂上浆于纱线而得到。
纱线可以为复丝纱、纺织丝(纺纱)的任一种,但从更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点考虑,优选复丝纱。构成纱线的纱的种类无特别限定,可以列举:棉;人造丝;乙酸酯;麻;羊毛;亚克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乙二酯(ポリシクロヘキサンジ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及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纤维;聚-ε-己酰胺(ポリ-ε-カプラミド)及聚己二酰己二胺(ポリヘキサメチレンジアミンアジパミド)等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尼龙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ポリメタフェニレンイソフタラミド)及共聚对亚苯基-3,4-氧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コポリパラフェニレン-3,4-オキシジフェニレンテレフタラミド)等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aramide纤维)等。特别是若构成纱线的纱的种类是由具有芳香族骨架的聚酯构成的复丝纱,则与纤维用糊剂的粘合性及接合性良好,因此优选。由具有芳香族骨架的聚酯构成的复丝纱是指优选实质上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但即使对于其它具有芳香族骨架的聚酯、具有芳香族骨架的聚酰胺,也表现良好的粘合性与接合性。纱线可以由单独的纱种类构成,也可以是由多种纱构成的混纤纱、混纺纱、复丝纱。
本发明的附着糊剂的纱从能使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渗透至纱线内部、更好挥发本发明效果的点考虑,优选细纱。具体而言,复丝纱优选56分特(decitex)以下,更优选6至44分特,特别优选8至33分特。适合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的复丝纱的长丝数(filamentnumber)是3至36根,纺织纱(纺纱)优选2至100支(count),更优选30至90支,特别优选40至80支。
将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上浆于复丝纱而成的附着糊剂的纱由于纤维用糊剂渗透至复丝纱内部,因此由上述式(1)所定义的空间率相较于以往的附着糊剂的纱变小。通过将此空间率设定为下述的预定值以下,能够更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复丝纱的长丝数为3至7根时,空间率优选3%以下,较优选1%以下,更优选0.5%以下。复丝纱的长丝数为8至36根时,空间率为8%以下,优选5%以下,更优选3%以下。如果是空间率超过3%以上(长丝数3至7根)、或超过8%(长丝数8至36根)的附着糊剂的纱,则有糊剂不会渗透至复丝纱内部而附着于复丝纱表面的倾向,并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式(1)定义的空间率根据用电子显微镜照像拍摄的附着糊剂的纱截面中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空间面积N1、单长丝的截面积N2、长丝数N3来计算。附着糊剂的纱截面表示相对于复丝纱的伸长方向,垂直截断时的截面。所谓附着糊剂的纱内部表示该截面的附着糊剂的纱内部全体。所谓空间面积表示在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单长丝间形成的间隙且不存在糊剂成分的空间的总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附着糊剂的纱的概念图,其示出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中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空间面积N1、单长丝的截面积N2、长丝数N3(此时7根)。图1的左边是空间率10%的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概念图,图1的右边是空间率0%的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概念图。
对于上浆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可以列举轴对轴(Beamtobeam)方式等。轴对轴方式首先,准备将纱线经轴架(creel)拉出的整经轴、和置入纤维用糊剂的附着糊剂盒。其次,将纱线由整经轴拉出,通过附着糊剂盒内,使纤维用糊剂附着(附糊)于纱线,之后,实施无接触热风干燥及接触缸筒干燥并将所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卷绕于附着糊剂的轴的方式(附着糊剂速度:50至300m/min,无接触热风干燥温度:80至150℃,接触缸筒干燥温度:50至130℃)。
附着糊剂的纱中的纤维用糊剂的附着量因纱线的种类或粗细等而不同,因此无特别限定,一般优选2至18重量%,更优选3至15重量%,特别优选4至13重量%。纤维用糊剂的附着量的测定条件等详述于以下。
纱线是聚酯长丝纱时,附着糊剂的纱中纤维用糊剂的附着量优选2至13重量%,更优选4至11重量%,特别优选5至10重量%。附着量不足2重量%时,会有粘合性与接合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附着量超过13重量%时,附着量过多,有可能在织造机上产生开口不良等黏着问题。
将本发明的附着糊剂的纱用于织造时,经纱、纬纱的任何一种均可使用,但一般优选用于经纱。经纱如上述所述,可以通过对纱线附着纤维用糊剂,并将干燥后的附着糊剂的纱卷绕于附着糊剂轴而得到。
[纺织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是包含使用织造机织造包含上述附着糊剂的纱的经纱、和纬纱的工序的方法。
经纱可通过将上述附着糊剂的纱卷绕于附着糊剂的轴而得到。另外,作为纬纱,可以对纱线实施处理,但一般不进行特别的处理,而一般直接使用原纱(原料纱)。
作为织造机,可以列举:剑杆织机(rapierloom)或气喷织机(air-jetloom)的干式织造机;喷水织机(Water-jetloom)等。其中,织造机较优选喷水织机。
织造例如进行将上述所说明的附着糊剂的纱一根根地拉通至综片(heddle)与筘(sleying)的经通(drawing))而准备经纱,并施于织造机。其次,一边使经纱例如互异地上下运动,一边使纬纱挟入于经纱间,从而进行织造,制造纺织品。若织造机为喷水织造机时,由于在织造机的筘上产生的掉糊被在使纬纱跳跃时使用的喷射水冲洗掉,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掉糊。
作为进行织造的工序,例如,准备上述所说明的附着糊剂的纱4,000至20,000根作为经纱、和聚酯长丝纱(6至167分特,4至144根长丝)作为纬纱,使用喷水织机(津田驹工业(株)制喷水织机等)或喷气织机(津田驹工业(株)制喷气织机等)作为织造机,以织机旋转数50至800rpm、50m为一匹,织造聚酯塔夫绸100至200匹(织物宽:70至200cm)。
实施例
以下,以实施例及比较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首先,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示的物性等的测定方法表示如下。
(1)固形物的重量浓度
对于一定量(一般为1.0至2.0克)的试料(重量:M1),使用红外线水分计装置(Kett科学研究所(株),干燥减量法,FD230)测定固形物的重量浓度。
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若使用红外线水分计装置,则可能够自动计算,但其测定原理是根据上述M1、和将试料以红外线水分计装置干燥并达到恒量后的重量(M2),用以下式计算固形物的重量浓度。M2是固形物的重量。
固形物的重量浓度(%)=(M2/M1)×100
(2)pH
使用玻璃电极pH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株)制,navihF-51),在20℃下测定。
(3)黏度
使用B型旋转黏度计(BROOKFIELD公司制),用转子No.62,旋转30次,在20℃下测定。
(4)表面张力测定
使用动态润湿性试验机WET-6000(Rhesca公司(株)制),使用PET膜,在20℃下测定。
(5)重均分子量
以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使用基于标准物质聚苯乙烯(TOSOH(株))得到的检量线进行测定。
(测定条件)
使用设备:高速液相色谱HLC-8020(TOSOH(株))
柱:TSKgelGMHXL×2(TOSOH(株))
溶剂:THF(四氢呋喃)(和光纯药工业(株),液相高速色谱用)
测定温度:40℃
流量(流速):1.0ml/min
检测器:示差折射计
注入量:20μl
(6)纤维用糊剂的附着量
将上浆后的附着糊剂的纱(约2g)作为试样,在110℃下干燥30分钟后秤重(W1),在100倍量的精制浴(碳酸钠:2g/L、POE以10摩尔加成壬基酚醚:2g/L)中,在90℃下浸渍30分钟,热水洗净。再进一步水洗试样后,干燥1小时后,秤试样量(W2),根据下式求出附着量。
付着量(%)=[(W1-W2)/W2]×100
(7-1)干式接合力(干燥状态下的粘合性及接合性的评价)
以TM式接合力试验机测定接合力。将20根的附着糊剂的纱拉齐,一边施加如下所示的纱张力一边拉伸,在以左右为150°、中央为120°的角度配置成3列的齿梳间(梳型:20针×3列;齿梳的间隔:30mm;齿梳的往返运动距离:27mm)进行往返运动(齿梳的运动速度:150次/min),对附着糊剂的纱进行摩擦。摩擦20次,目视观察附着糊剂的纱的断裂情形,以下述所示的评价标准(1至5级)进行评价。此评价标准中,以5级为最佳,1级为最差。
纱张力:每1根0.2至0.6g/分特
(对于聚酯长丝纱22分特20根长丝,120g/20根(=6g/根),对于聚酰胺长丝纱17分特7根长丝,90g/20根(=4.5g/根)
(7-2)湿式接合力(在湿润状态的粘合力及接合性的评价)
上述干式接合力的测定中,除了向通过往返运动进行摩擦的附着糊剂的纱的部分以0.1g/s的速度添加离子交换水以外,与干式接合力的测定同样地评价湿式接合力。
〈干式及湿式接合力的评价标准〉
5级:无纱断裂
4级:有少许纱断裂
3级:有纱断裂
2级:有许多纱断裂
1级:全体上纱断裂
(8-1)干式掉糊性(在干燥状态下的掉糊性的评价)
使1根1000m的附着糊剂的纱一边施加下述所示的纱张力,一边在以左右为150°、中央为120°的角度弯曲后的齿梳间(齿梳:20针x3列;齿梳间隔:100mm)以50m/min的附着糊剂的纱输送速度行进,对附着糊剂的纱进行摩擦。观察脱落的掉糊量、附着于齿梳的掉糊,依据下述所示的评价标准(1至5级)进行评价。此评价标准中,5级为最佳,1级为最差。
(对于聚酯长丝纱22分特20根长丝,是6g,对于聚酰胺长丝纱17分特7根长丝,4.5g)
(8-2)湿式掉糊性(在湿润状态下的掉糊性的评价)
上述干式掉糊性的测定中,除了向被摩擦的附着糊剂的纱的部分以0.1g/s的速度添加离子交换水以外,与干式掉糊性的测定同样地评价湿式掉糊性。
〈干式及湿式掉糊性的评价标准〉
5级:无糊的脱落、无掉糊附着于齿梳
4级:有少许糊的脱落、有少许掉糊附着于齿梳
3级:有糊的脱落、有掉糊附着于齿梳
2级:有稍多糊的脱落、有稍多掉糊附着于齿梳
1级:有许多糊的脱落、有许多掉糊附着于齿梳
(9)黏着性试验
将1根1000m的附着糊剂的纱一边施加下述所示的纱张力,一边卷绕于齿梳,放置在30℃80%的环境试验机后,以100m/min的附着糊剂的纱输送速度行进,测定此时的阻抗力。数值越小黏度越优异,越大者越差。
(对于聚酯长丝纱22分特20根长丝,是12g,对于聚酰胺长丝纱17分特7根长丝,是9.0g)
(10)附着于筘的掉糊性(实用织造性试验中的掉糊性的评价)
目视观察使用喷水织机(津田驹工业(株)制喷水织机)的织造时的附着于筘的掉糊性(附着于筘的脱落糊剂的程度),依据下述所示的评价标准(1至5级)进行评价。在此评价标准中,5级为最优异,1级为最差。
〈附着于筘的掉糊性的评价标准〉
5级:无掉糊附着于筘
4级:有少许掉糊附着于筘
3级:有掉糊附着于筘
2级:有稍多掉糊附着于筘
1级:有许多掉糊附着于筘
(11)开口性(实用织造性试验中的开口性的评价)
目视观察使用喷水织机(津田驹工业(株)制喷水织机)的织造时的开口性(相邻的经纱彼此间的开口程度),以下述所示的评价标准(1至5级)进行评价。此评价标准中,5级为最优,1级为最差。
〈开口性的评价标准〉
5级:相邻的经纱彼此间无黏着
4级:相邻的经纱彼此间有少许黏着
3级:相邻的经纱彼此间有黏着
2级:相邻的经纱彼此间有稍多黏着
1级:相邻的经纱彼此间有许多黏着
[制造例1-1](说明书中糊成分A的制造)
在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冷凝管及氮气吹入口的4口烧瓶(容量1000ml)中,混合并搅拌聚合性成分(在表1中示出种类及量)、离子交换水150g及作为溶剂的乙醇95g、异丙醇30g及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4.5g,而得到混合物。一边吹入氮气,一边在82℃下共聚5小时,得到含有共聚物的反应混合物。
共聚后,将浓度16%的氨水72g缓慢地加入反应混合物中以中和(pH7至10)共聚物,冷却至室温,得到含有包含共聚物的中和物的糊成分1-1的糊成分液1-1。
使糊成分液1-1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20%后的水溶液的黏度(糊成分液1-1的黏度)是115mPa·s。另外,使糊成分液1-1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后的水溶液的pH(糊成分液1-1的pH)是8.0。用于测定pH的稀释中,与黏度测定时同样地使用离子交换水。另外,将糊成分液1-1自然干燥后,以浓度成为0.5mg/ml的方式溶解于THF(四氢呋喃)(和光纯药工业(株),液相高速色谱用),测定糊成分1-1的重均分子量。另外,糊成分1-1的酸价是108.0,中和度是70mol%。
[制造例1-2至1-15]
将表1、2所示种类及量的聚合性成分与离子交换水与溶剂加入上述制造例1-1所使用的同样的4口烧瓶中。继而,进一步将表1所示的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加入4口烧瓶中,搅拌混合,在82℃下共聚5小时,得到含有共聚物的反应混合物。
共聚后,将表1、2所示的量的浓度16%的氨水缓慢地加入反应混合物中进行中和,冷却至室温,加入离子交换水,得到含有糊成分1-2至1-15的糊成分液1-2至1-15。在糊成分液1-2至1-15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是20%。其它与制造例1-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2中。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所得到的糊成分1-1至1-1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全部在50至80℃的范围内。
[表1]
[表2]
[实施例2-1]
混合含有上述制造例得到的糊成分1-1的糊成分液1-1、和将石蜡及酯蜡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后的蜡的水系分散体(浆蜡k-2,松本油脂制药(株)),制备成各自的重量比率达到糊成分1-1/蜡/表面活性剂=88/9.6/2.4的纤维用糊剂2-1。
测定将纤维用糊剂2-1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后的水溶液的pH(纤维用糊剂1的pH)、将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将其结果示于表3中。
制备纤维用糊剂2-1后12小时内,对于聚酯长丝纱(22分特20根长丝(22T/20f)、聚酰胺长丝纱(17分特7根长丝(17T/7f))的纱线,以下述所示的上浆条件使用上浆机,使纤维用糊剂2-1附着,得到附着糊剂的纱2-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纤维用糊剂2-1的附着量,聚酯长丝纱时是10%,聚酰胺长丝纱时是12%。
〈上浆条件〉
轴对轴(beamtobeam)方式
附着糊剂速度:100m/min
无接触热风干燥温度:130℃
接触缸筒干燥温度:100℃
接触缸筒数:3支
对于所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2-1,评价干式及湿式时的接合力及掉糊性、黏着性,将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2-2至2-12及比较例2-13至2-19]
在实施例2-1中,除了将所使用的糊成分、蜡的种类(浆蜡V-2,松本油脂制药(株))、糊成分与蜡与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率等分别变更成表3、4表示者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分别制备纤维用糊剂2-2至2-19,与实施例2-1同样地测定其pH、表面张力。其次,与实施例2-1同样地,在制备纤维用糊剂后12小时内分别进行上浆,分别得到附着糊剂的纱2-2至2-19。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自的附着糊剂的纱2-2至2-19中的纤维用糊剂2-2至2-19的附着量,聚酯长丝纱时是10%,聚酰胺长丝纱时是12%。对于所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2-2至2-19,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分别评价干式及湿式时的接合力、掉糊性、黏着性。将其结果示于表3、4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表3、4中的重量比率表示各成分在纤维用糊剂的固形物中占有的重量比例。
另外,对于所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2-1至2-19的聚酯长丝纱及聚酰胺长丝纱这两者,用电子显微镜照像拍摄相对于长丝纱的延伸方向呈垂直截断的截面。由所拍摄的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图像,计算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空间面积N1、单长丝的截面面积N2的面积,使用上述式(1),测定附着糊剂的纱的空间率(%)。将其结果示于表3、4中。
[表3]
[表4]
从表3、4可知,对于干式接合力及湿式接合力,实施例的纤维用糊剂2-1至2-12中能够满足。另一方面,比较例的纤维用糊剂2-13至2-19则差。
另外,对于干式掉糊性及湿式掉糊性,实施例的纤维用糊剂2-1至2-12能够满足。另一方面,比较例的纤维用糊剂2-13至2-19则差。特别是,对于湿式接合力、湿式掉糊性,作为实施例的纤维用糊剂2-1至2-12能够满足,因此在进行喷水式织机织造时,也能够得到无掉糊的优异结果。
对于黏着,实施例的纤维用糊剂2-1至2-12能够满足。另一方面,比较例的纤维用糊剂2-13至2-19则差。
对于空间率,与比较例的附着糊剂的纱2-13至2-19相比,实施例的附着糊剂的纱2-1至2-12的空间率小。
[实施例3-1](实用织造性试验)
使用上浆装置(津田驹工业(株)制サイザーKS-200)以下述所示的上浆条件,准备将实施例2-1的纤维用糊剂2-1上浆于22分特20根长丝聚酯纱而得到的附着糊剂的纱作为经纱。另外,准备22分特20根长丝聚酯纱作为纬纱。在实施例3-1中,使用喷水织机(津田驹工业(株)制喷水织机;织机旋转数650rpm;经纱:8000根;织物宽:173cm),分别织造这些经纱及纬纱,制造200匹的聚酯塔夫绸(Taffeta)。
〈上浆条件〉
轴对轴方式
附着糊剂速度:100m/min
无接触热风干燥温度:130℃
接触缸筒干燥温度:100℃
接触缸筒数:3支
另外,算出织造机的运转率(从织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中减去在织造中因故障等理由使织造机停滞的时间,将此时间除以织造所需要的总时间而得的值,以%表示),将这些结果示于表5中。
[实施例3-2至3-12及比较例3-13至3-19](实用织造性试验)
除了变更成表5、6所示的纤维用糊剂外,与实施例3-1同样地,分别进行织造,制造聚酯塔夫绸,并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5、6中。
[表5]
[表6]
从表5、6可知,即使在喷水式织机织造中,实施例的3-1至3-12,的开口性、附着于筘的掉糊性也优于比较例3-13至3-19。而且,从织造机的运转率的点考虑,可知实施例的3-1至3-12也优于比较例3-13至3-19。特别是,在织造机的运转率提高10%以上是显著的效果。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纤维用糊剂能够适合用作在织造时使用的经纱用的糊剂。

Claims (11)

1.一种纤维用糊剂,其中,含有对含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及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成分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的中和物、蜡和水作为必要成分,
所述(甲基)丙烯酸、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和所述苯乙烯系单体的总量在所述聚合性成分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95重量%以上,
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至180000,
所述共聚物的中和物在所述纤维用糊剂的固形物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70至98重量%,
将该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2%后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0至60m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用糊剂,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在聚合性成分中占有的重量比例为1至30重量%,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的重量比例为40至95重量%,所述苯乙烯系单体的重量比例为1至30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用糊剂,其中,所述共聚物的酸价为90至20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用糊剂,其中,所述纤维用糊剂还含有表面活性剂,所述蜡的重量比例为1至30重量%,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0.5~4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用糊剂,其中,将在所述纤维用糊剂中含有的固形物的重量浓度调整成1%后的水溶液的pH在7至10的范围内。
6.一种附着糊剂的纱,是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用糊剂上浆于纱线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着糊剂的纱,其中,所述纱线为由聚酰胺或聚酯构成的复丝纱。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附着糊剂的纱,其中,所述纱线是56分特以下的复丝纱。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附着糊剂的纱,对于以下述式(1)定义的空间率,当复丝纱的长丝数为3至7根时为3%以下,当复丝纱的长丝数为8至36根时为8%以下,
空间率(%)=((N1/(N2×N3))×100(1)
N1:在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中附着糊剂的纱内部的空间面积
N2:在附着糊剂的纱的截面中单长丝的截面面积
N3:长丝数。
10.一种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使用织造机对包含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糊剂的纱的经纱、和纬纱进行织造的工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织造机为喷水式织机。
CN201380034888.4A 2012-06-29 2013-06-03 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411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7229 2012-06-29
JP2012147229 2012-06-29
PCT/JP2013/065307 WO2014002691A1 (ja) 2012-06-29 2013-06-03 繊維用糊剤及びその応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1879A CN104411879A (zh) 2015-03-11
CN104411879B true CN104411879B (zh) 2016-06-29

Family

ID=4978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888.4A Active CN104411879B (zh) 2012-06-29 2013-06-03 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23070B2 (zh)
CN (1) CN104411879B (zh)
TW (1) TWI515279B (zh)
WO (1) WO20140026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5194457A1 (ja) * 2014-06-16 2017-04-20 帝人株式会社 強化繊維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51449B (zh) * 2015-12-16 2019-02-2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不織布
KR101813471B1 (ko) 2016-11-18 2018-01-02 영진화학공업 주식회사 20데니어 이하의 경사용 호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468216B (zh) * 2018-04-08 2020-09-11 吴江市天利聚合物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快速渗透性能的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267B (zh) * 2018-11-16 2021-04-30 安徽大学 一种柔韧性好的喷水织机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77034A1 (ja) * 2021-06-28 2023-01-05 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株式会社 共重合体エマルジョン、熱可塑性樹脂エマルジョン、繊維集束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樹脂含浸繊維、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成形品
JP7312888B2 (ja) * 2021-12-14 2023-07-21 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株式会社 繊維集束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樹脂含浸繊維、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成形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805A (zh) * 1999-12-28 2003-03-12 日本Pmc株式会社 表面施胶剂
CN100476067C (zh) * 2003-07-31 2009-04-08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碳纤维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2493192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四川省射洪聚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4686A (ja) * 2007-07-24 2009-02-05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始動制御装置
JP5465984B2 (ja) * 2009-11-17 2014-04-09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繊維用糊剤
JP5689002B2 (ja) * 2011-03-17 2015-03-25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繊維用糊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応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805A (zh) * 1999-12-28 2003-03-12 日本Pmc株式会社 表面施胶剂
CN100476067C (zh) * 2003-07-31 2009-04-08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碳纤维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2493192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四川省射洪聚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5279B (zh) 2016-01-01
TW201418394A (zh) 2014-05-16
CN104411879A (zh) 2015-03-11
JPWO2014002691A1 (ja) 2016-05-30
JP5723070B2 (ja) 2015-05-27
WO2014002691A1 (ja) 2014-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1879B (zh) 纤维用糊剂及其应用
JPH07504233A (ja) 滑剤含浸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0497769C (zh) 衣料用布帛及其制造方法
JP5689002B2 (ja) 繊維用糊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応用
CN102197080A (zh) 热塑性纤维素酯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形成的纤维
JP6473360B2 (ja) 繊維用糊剤及びその応用
JP5465984B2 (ja) 繊維用糊剤
US3960485A (en) Process for recovery and reuse of textile size
JP4947796B2 (ja) 合成繊維用ストレート型処理剤、これを用いる合成繊維仮撚加工糸の処理方法及び合成繊維仮撚加工糸
US8007678B2 (en) Textile yarn sizing composition
CN101263259B (zh) 涂覆表面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合适颗粒
CN106167986A (zh) 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聚酯系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及聚酯系合成纤维
JP5813329B2 (ja) 繊維用糊剤およびその応用
US4394128A (en) Method of sizing polyester yarn
US10161081B2 (en) Siz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textile materials
SE426957B (sv) Forfarande for klistring av stapelfibergarner medelst vattenlosningar innehallande jordalkalisalter av sampolymerer pa basis av akrylsyra och akrylnitril
JP2013174033A (ja) 抗ピル性v断面アクリル系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24447A (ja) 機上オイリング剤及びその応用
CN105113249A (zh) 一种无皂聚丙烯酸酯类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85105551A (zh) 以聚乙烯醇为基础的无蜡上浆剂配方
EP2558638A1 (de)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textil und dafür geeignete formulierungen
JPS6160196B2 (zh)
JP2005105042A (ja) 糊剤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付着して成る糸
TW438926B (en) Fiber sizing agent comprising polyvinyl alcohol and ammonium salt of carboxyl group-containing polymer
RU2063491C1 (ru) Шлихта для химических ните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