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7733B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7733B
CN104407733B CN201410611368.1A CN201410611368A CN104407733B CN 104407733 B CN104407733 B CN 104407733B CN 201410611368 A CN201410611368 A CN 201410611368A CN 104407733 B CN104407733 B CN 104407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groove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contac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13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7733A (zh
Inventor
胡君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13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7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7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第一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或遮光层的凹槽,降低面板厚度,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触控显示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及个人电子相关产品等。触控面板(Touch Panel)通常被配置在行动装置、照相机、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屏幕前方使用,以便增进装置的操控及讯号输入的便利性。
然而,采用光学胶进行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贴合时,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或盖板的遮光油墨层或软性电路板等组件的存在,导致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或盖板的表面存在台阶,致使贴合时出现空隙而易存留气体,引起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边缘可能有气泡存在,影响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的外观,难以满足客户对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外观质量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在贴合时由于段差过大所引起的面板内残留气泡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善贴合气泡问题的触控面板。
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收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该触控面板与该显示面板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收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
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定义触控区及与该触控区相接的非触控区;
在该基板的非触控区制作凹槽;
将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基板上,并将该触控电极层与该凹槽对应的部分收容于该基板的凹槽内,使得该触控电极层形成收容槽;
将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连接,使得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触控电极层中的该收容槽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或遮光层的凹槽,降低面板厚度,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IV-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触控电极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VIIII-VIIII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XIII-XIII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到图1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控显示面板 10、20、30
触控面板 11、21、31
显示面板 12、22、32
光学胶层 13、23、33
触控区 14、24、34、41
非触控区 15、25、35、42
基板 111、211、311、40
触控电极层 112、212、312
软性电路板 113、213、313
遮光层 114、214、314
盖板 215、315
第一凹槽 1111、2111、3111
第二凹槽 1112
收容腔 1141、2141、3141
收容槽 1121、2121、3121
容置槽 2151、3151
凹槽 43
触控导电线路 1122
外围布线结构 1123
第一感测串列 1122a
第二感测串列 1122b
第三方向 D3
第四方向 D4
多条导线 1123a
金手指 1123b、2123b、3123b
子基板 410
保护层 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触控面板11及显示面板12。该触控面板11设置于该显示面板12上方,并与该显示面板12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11与该显示面板12可以通过如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水胶等贴合固定。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11是通过光学胶层13与该显示面板12贴合固定的。该显示面板1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沿第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沿IV-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11包括一触控区14及一非触控区15。该触控区14为一矩形区域,设置于该触控面板11的中央位置。该非触控区15为一环形框状,该非触控区15位于该触控区14外侧,并围绕该触控区14,该非触控区15为该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
该触控面板11包括基板111、触控电极层112、软性电路板113、及遮光层114。该触控电极层112设置于该基板111上,该软性电路板113位于该触控电极层112远离该基板111的一侧,并与该软性电路板113电性连接,该遮光层114位于该基板111与该触控电极层112之间。
该基板111为一矩形板,该基板111包括第一凹槽1111及第二凹槽1112,该第一凹槽1111及该第二凹槽1112均位于该基板111靠近该触控电极层112的一侧。该第一凹槽1111对应设置于该非触控区15,该第一凹槽1111的位置与该软性电路板113的位置相对应设置,用于收容部分的该触控电极层112及该遮光层114。该第二凹槽1112对应该非触控区15设置,从平面上看,该第二凹槽1112围绕该触控区14成一个“口”字形,该第一凹槽1111自该第二凹槽1112的底面进一步向远离该触控电极层112的一侧凹陷形成。该第一凹槽1111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凹槽1112的深度。本实施方式中,该基板111可以为透光(如玻璃、石英、或类似物)的刚性无机材质,亦可为透光的塑胶、橡胶、聚酯、或聚碳酸酯等可挠性有机材质。
该遮光层114位于该基板111与该触控电极层112之间,该遮光层114设置于该非触控区15,并与该第一凹槽1111及该第二凹槽1112的形状相对应成一“口”字形的环状,该遮光层114均匀覆盖于该基板111上且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111及该第二凹槽1112中。本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114的厚度与该第二凹槽1112的深度相同,以使该遮光层114收容于该第二凹槽1112后与该基板111靠近该触控电极层112的一侧呈一平面。而该遮光层114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111后并未填满该第一凹槽1111,从而进一步定义一收容腔1141,用于进一步收容该触控电极层112。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只要该遮光层114的厚度不小于该第二凹槽1112的深度,并且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111后还留有一定用于收容该触控电极层112的空间即可。本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114可选用高温陶瓷油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选用其他遮光材料。
该触控电极层112设置于该基板111及该遮光层114上。该触控电极层112对应该第一凹槽1111的部分收容于该遮光层114定义的收容腔1141中。进一步的,由于该触控电极层112厚度均匀且均匀覆盖于该基板111及遮光层114上,从而该触控电极层112于该第一凹槽1111的位置也形成一收容槽1121。该软性电路板113部分的收容于该收容槽1121中,且该软性电路板113的一端与该触控电极层112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该触控电极层112的电源(图未示)或驱动电路(图未示)等元件电性连接。该软性电路板113的厚度与该收容槽1121的深度相等,使得该软性电路板113被收容于该收容槽1121后,该软性电路板113远离该基板111一侧的表面与该触控电极层112的远离该基板111一侧的表面平齐。该遮光层114设置于该触控电极层112与该基板111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5,图5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触控电极层112的平面示意图。该触控电极层112包括触控导电线路1122及外围布线结构1123。该触控导电线路1122与该触控区14对应设置,该触控导电线路1122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1122a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1122b,各个该第一感测串列1122a沿着第三方向D3延伸,且彼此绝缘,各个该第二感测串列1122b沿着第四方向D4延伸,且彼此绝缘,该第一感测串列1122a及该第二感测串列1122b彼此绝缘设置。可以理解,多条该第一感测串列1122a及多条该第二感测串列1122b可以通过一整层绝缘层绝缘,也可以通过仅在相交处设置的部分绝缘层绝缘。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方向D3是垂直于该第四方向D4,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三方向D3与该第四方向D4也可不垂直,仅需不同于该第四方向D4即可。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感测串列1122a及该第二感测串列1122b可以选用相同材质的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用不同材质的透明导电材料。
该外围布线结构1123与该非触控区15对应设置。该收容槽1121形成于该外围布线结构1123上,且该收容槽1121位置处的该外围布线结构1123位于该基板111及该软性电路板113之间。该外围布线结构1123包括多条导线1123a,该软性电路板113通过该导线1123a与该触控导电线路1122电性连接。该导线1123a与该软性电路板113的连接处还包括多个金手指1123b,该金手指1123b用于将该软性电路板113与该触控电极层112固定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该金手指1123b位于该收容槽1121处。本实施方式中,该导线1123a优选为导电性金属线,如银线、铜线等,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事实上方式中,也可选用其他材质的导电走线。
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10,通过在基板上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及遮光层的凹槽,降低面板厚度,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20包括触控面板21及显示面板22,该触控面板21设置于该显示面板22上方,并与该显示面板22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21与该显示面板22可以通过如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水胶等贴合固定。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21通过光学胶层23与该显示面板22贴合固定的。该显示面板2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
请同时参阅图7、图8及图9,图7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沿第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沿IX-IX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20同样包括一触控区24及一非触控区25。该触控区24为一矩形区域,设置于该触控面板21的中央位置。该非触控区25为一环形框状,该非触控区25位于该触控区24的外侧,并围绕该触控区24,为该触控显示面板20的边框区域。
该触控面板21包括基板211、触控电极层212、软性电路板213、遮光层214及盖板215。该盖板215位于该基板211上方,与该基板211层叠设置,该遮光层214位于该盖板215及该基板211之间,该触控电极层212设置于该基板211上,且该触控电极层212位于该基板211远离该盖板215的一侧,该软性电路板213位于该触控电极层212远离该基板211的一侧,并与该触控电极层212电性连接。
该盖板215为一矩形板,该盖板215包括容置槽2151,该容置槽2151位于该盖板215靠近该基板211的一侧,该容置槽2151对应设置于该非触控区25中,从平面上看,该容置槽2151呈一“口”字形环状,并围绕该触控区24而设置。该容置槽2151用于收容该遮光层214。本实施方式中,该盖板215可以为透光(如玻璃、石英、或类似物)的刚性无机材质,亦可为透光的塑胶、橡胶、聚酯、或聚碳酸酯等可挠性有机材质。
该遮光层214位于该盖板215靠近该基板211的一侧,该遮光层214对应设置于该非触控区15中,并与该容置槽2151的形状相对应,成一“口”字形环状,该遮光层214均匀的收容与该容置槽2151中。本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214的厚度与该容置槽2151的深度相同,以使该遮光层214收容于该容置槽2151后与该盖板215呈一平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只要该遮光层214的厚度不小于该容置槽2151的深度即可。本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214可选用高温陶瓷油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选用其他遮光材料。
该基板211同样为一矩形板,且大小与该盖板215相同。该基板211包括第一凹槽2111,该第一凹槽2111位于该基板211远离该盖板215的一侧,该第一凹槽2111设置于该非触控区25中,且该第一凹槽2111的位置与该软性电路板213的位置相对应设置。该第一凹槽2111用于收容部分的该触控电极层212。本实施方式中,该基板211可以为透光(如玻璃、石英、或类似物)的刚性无机材质,亦可为透光的塑胶、橡胶、聚酯、或聚碳酸酯等可挠性有机材质。
该触控电极层212位于该基板211远离该盖板215的一侧,并设置于该基板211上,该触控电极层212对应该第一凹槽2111的部分收容于该第一凹槽2111中,进一步的,由于该触控电极层212厚度均匀且均匀覆盖于该基板211上,从而该触控电极层212于该第一凹槽2111的位置也形成一收容槽2121。该软性电路板213部分的收容于该收容槽2121中,且该软性电路板213的一端与该触控电极层212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该触控电极层212的电源(图未示)或驱动电路(图未示)等元件电性连接,该软性电路板213的厚度与该收容槽2121的深度相等,使得该软性电路板213被收容于该收容槽2121后,该软性电路板213远离该基板211一侧的表面与该触控电极层212的远离该基板211一侧的表面平齐。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层112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该触控电极层212同样包括触控导电线路(图未示)、外围布线结构(图未示)及金手指2123b等,于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20,通过在基板及盖板上分别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及遮光层的凹槽,降低了面板厚度,又可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30包括触控面板31及显示面板32,该触控面板31设置于该显示面板32上方,并与该显示面板32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31与该显示面板32可以通过如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水胶等贴合固定。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31通过光学胶层33与该显示面板32贴合固定的。该显示面板3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
请同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图11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沿第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沿XIII-XIII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30同样包括一触控区34及一非触控区35。该触控区34为一矩形区域,设置于该触控面板31的中央位置。该非触控区35为一环形框状,该非触控区35位于该触控区34的外侧,并围绕该触控区34,为该触控显示面板30的边框区域。
该触控面板31包括基板311、触控电极层312、软性电路板313、遮光层314及盖板315。该盖板315位于该基板311上方,与该基板311层叠设置,该遮光层314位于该盖板315与该基板311之间,该触控电极层312设置于该基板311上,且该触控电极层312位于该基板311靠近该盖板315的一侧,该软性电路板313位于该触控电极层312远离该基板311的一侧,并与该触控电极层312电性连接。
该盖板315为一矩形板,该盖板315包括容置槽3151,该容置槽3151位于该盖板315靠近该基板311的一侧,该容置槽3151对应设置于该非触控区35中,从平面上看,该容置槽3151呈一“口”字形环状,并围绕该触控区34而设置。该容置槽3151用于收容该遮光层314。本实施方式中,该盖板315可以为透光(如玻璃、石英、或类似物)的刚性无机材质,亦可为透光的塑胶、橡胶、聚酯、或聚碳酸酯等可挠性有机材质。
该遮光层314位于该盖板315靠近该基板311的一侧,该遮光层314对应设置于该非触控区35中,并与该容置槽3151的形状相对应,成一“口”字形环状,该遮光层314均匀的收容与该容置槽3151中。本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314的厚度与该容置槽3151的深度相同,以使该遮光层314收容于该容置槽3151后与该盖板315呈一平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只要该遮光层314的厚度不小于该容置槽3151的深度即可。本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314可选用高温陶瓷油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选用其他遮光材料。
该基板311同样为一矩形板,且大小与该盖板315相同。该基板311包括第一凹槽3111,该第一凹槽3111位于该基板52靠近该盖板54的一侧,该第一凹槽3111设置于该非触控区35中,且该第一凹槽3111的位置与该软性电路板313的位置相对应设置。该第一凹槽2111用于收容部分的该触控电极层312。本实施方式中,该基板111可以为透光(如玻璃、石英、或类似物)的刚性无机材质,亦可为透光的塑胶、橡胶、聚酯、或聚碳酸酯等可挠性有机材质。
该触控电极层312位于该基板311靠近该盖板315的一侧,并设置于该基板311上,该触控电极层312对应该第一凹槽3111的部分收容于该第一凹槽3111中,进一步的,由于该触控电极层312厚度均匀且均匀覆盖于该基板311上,从而该触控电极层312于该第一凹槽3111的位置也形成一收容槽3121。该软性电路板313部分的收容于该收容槽3121中,且该软性电路板313的一端与该触控电极层312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该触控电极54的电源(图未示)或驱动电路(图未示)等元件电性连接,该软性电路板313的厚度与该收容槽3121的深度相等,使得该软性电路板313被收容于该收容槽3121后,该软性电路板313远离该基板311一侧的表面与该触控电极层312的远离该基板311一侧的表面平齐。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层112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该触控电极层312同样包括触控导电线路(图未示)、外围布线结构(图未示)及金手指3123b等,于此不在赘述。
可以预见,本发明上述三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均为部分收容于基板的凹槽中而定义出一收容软性电路板的收容槽,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并更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还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厚度,是自身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而定义出收容软性电路板或其他元件的收容槽。
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30,通过在基板及盖板上分别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及遮光层的凹槽,降低了面板厚度,又可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请同时参阅图14-19,图14-19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以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为例,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如图14所示,提供一基板40,并在该基板40上定义出触控区41及非触控区42。本实施方式中,该基板40为一母基板,其定义有多个触控区41及多个非触控区42。
步骤S2,如图15-18所示,在该基板40上铺设保护层50,并对该保护层50进行蚀刻,以暴露出该非触控区42,然后用蚀刻液对该基板40进行蚀刻、切割,以得到具有凹槽43的子基板410。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该保护层50为抗酸膜,在该基板40上铺设该保护层50后,对该保护层50进行烘烤干燥、曝光、显影等处理,以暴露出该非触控区42,接着,利用蚀刻液对该基板40进行蚀刻,得到具有该凹槽43的该基板40。本实施方式中,该保护层50可以通过如钢板印刷等技术铺设于基板40上,使用的蚀刻液优选为氢氟酸(HF)。
步骤S3,如图19所示,利用上述方法,进一步对上述步骤S2得到的该子基板410进行蚀刻,得到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需的具有该第一凹槽1111及第二凹槽1112的该基板111,接着将该遮光层114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111及第二凹槽1112中,然后将该触控电极层112设置于该基板111上,使该遮光层114位于该基板111与该触控电极层112之间,并将该触控电极层112对应该第一凹槽1111的部分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111中,并进一步形成该收容槽1121。
步骤S4,将该软性电路板113收容于该收容槽1121中,并通过该触控电极层112上的金手指1123b与该触控电极层112电性连接,得到该触控面板11。接着将该显示面板12通过光学胶层13与该触控面板11黏贴固定,得到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10。
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通过步骤S2分别得到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盖板及基板,然后依次分别将遮光层、触控电极层、软性电路板等设置于盖板及基板上,再通过光学胶等将盖板、基板贴合即可得到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最后将所得到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即可得到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20及触控显示面板3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遮光层、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遮光层设置于该触控电极层与该基板之间,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对应该软性电路板设置,该第二凹槽围绕该触控区成一“口”字形,且该第一凹槽自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远离该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凹陷形成;该遮光层至少部分收容于该第二凹槽中;该软性电路板至少部分收容于该第一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板的厚度与该第一凹槽的深度相等,使得该软性电路板被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后,该软性电路板远离该基板一侧的表面与该触控电极层的远离该基板一侧的表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层部分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该触控电极层的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的部分位于该基板及该软性电路板之间,该触控电极层的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的部分与该触控电极层的未被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的部分共同形成收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凹槽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层包括对应触控区设置的触控导电线路及对应非触控区设置的外围布线结构,该软性电路板通过该外围布线结构与该触控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凹槽形成于该外围布线结构上,且该第一凹槽位置处的该外围布线结构位于该基板及该软性电路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盖板,该盖板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容置槽,该触控面板包括遮光层,该遮光层收容于该容置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在该非触控区成一口字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设置于该基板靠近该盖板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设置于该基板远离该盖板的一侧。
10.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该触控面板与该显示面板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9项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通过光学胶层粘接于该触控面板设置有软性电路板一侧的表面上或该基板远离盖板一侧的表面上。
12.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定义触控区及与该触控区相接的非触控区;
b.在该基板的非触控区制作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对应软性电路板设置,该第二凹槽围绕该触控区成一“口”字形,且该第一凹槽自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远离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凹陷形成;将遮光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遮光层至少部分收容于该第二凹槽内;
c.将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基板上,并将该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一凹槽对应的部分收容于该基板的第一凹槽内,使得该触控电极层形成收容槽;
d.将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连接,使得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触控电极层中的该收容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是通过在该基板上铺设保护层,然后利用蚀刻液对该基板进行蚀刻而得到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为抗酸膜,该蚀刻液为氢氟酸。
CN201410611368.1A 2014-11-04 2014-11-04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07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1368.1A CN104407733B (zh) 2014-11-04 2014-11-04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1368.1A CN104407733B (zh) 2014-11-04 2014-11-04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733A CN104407733A (zh) 2015-03-11
CN104407733B true CN104407733B (zh) 2017-12-01

Family

ID=5264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136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07733B (zh) 2014-11-04 2014-11-04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7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7581B (zh) * 2015-04-14 2023-01-10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太阳能式触控遥控器
US10739853B2 (en) * 2015-06-10 2020-08-11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ger position tracking and haptic display using conductive islands
CN106569625A (zh) * 2015-10-11 2017-04-19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27808A (zh) * 2016-11-15 2017-03-2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
CN106886336B (zh) * 2017-01-19 2020-09-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7102771B (zh) * 2017-04-24 2020-07-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触控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8319387B (zh) * 2018-01-18 2021-07-02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多触控面之触控面板及可绕性面板
CN108415632B (zh) * 2018-03-15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按钮
CN111324243A (zh) * 2018-12-13 2020-06-23 南昌欧菲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制作方法、触摸屏及智能终端
CN109581716B (zh) 2019-01-24 2021-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掩膜板
CN110262702B (zh) * 2019-07-30 2022-05-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34547A (zh) * 2019-08-02 2019-12-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506382A (zh) * 2021-01-05 2021-03-16 超级智慧家(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767A (zh) * 2007-10-31 2010-09-2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显示窗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01927009U (zh) * 2011-02-24 2011-08-10 深圳市力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
CN102243552A (zh) * 2010-05-14 2011-11-16 展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767A (zh) * 2007-10-31 2010-09-2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显示窗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2243552A (zh) * 2010-05-14 2011-11-16 展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1927009U (zh) * 2011-02-24 2011-08-10 深圳市力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733A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7733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US8665226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I573053B (zh) 觸控模組及具有該觸控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00066700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5677102A (zh) 电极片
EP2796969A1 (en)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I432781B (zh) 顯示裝置、視差屏障觸控板及其製造方法
KR102248460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159146B2 (en) Input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182967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201432532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WO2020156401A1 (zh) 触控基板、触控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
US20130168215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40127735A (ko) 도전성 필름, 도전성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도전성 필름을 구비하는 터치 스크린
EP3007044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552211B (zh) 觸控電極裝置
US20140293146A1 (en)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616318A (zh) 電容式觸控感測面板
CN102968216A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203455796U (zh) 触控结构
US9304634B2 (en)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20090090098A (ko) 터치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5079476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28009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1

Address after: No. 689, cooperative road, hi-tech West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Co-patentee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1.5, 3 of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H District, two Longhua Road,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atentee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