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0154A -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0154A
CN104370154A CN201410311869.8A CN201410311869A CN104370154A CN 104370154 A CN104370154 A CN 104370154A CN 201410311869 A CN201410311869 A CN 201410311869A CN 104370154 A CN104370154 A CN 104370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raversing
standby
action
gu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18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0154B (zh
Inventor
山本厚志
竝川哲也
牟田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70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0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0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0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84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traversing devices in so far the control is not special to one of the traversing devices of groups B65H54/2803 - B65H54/325 or group B65H54/38
    • B65H54/289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traversing devices in so far the control is not special to one of the traversing devices of groups B65H54/2803 - B65H54/325 or group B65H54/38 stopping the yarn guide in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65H54/388Preventing the yarn from falling off the edge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该纱线卷绕机(1)具备:横动引导件(22),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以与卷装(P)对应的横动宽度(TL)横动;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其进行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以及单元控制部(5),其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第一待机区域(WP1)待机;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第一待机区域(WP1)相比位于横动宽度(TL)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WP2)待机。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纱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纱线卷绕机,公知有具备横动引导件的纱线卷绕机,该横动引导件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在这种纱线卷绕机中,例如在检测到纱线缺陷从而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等时候,通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来自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此时,以不会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以及由接纱装置进行的接纱动作造成妨碍的方式,使横动引导件待机在规定的待机位置。
在日本特开2007-153554号公报所记载的纱线卷绕机中,将横动宽度的端位置等作为待机位置而使横动引导件待机,在满足接纱动作完成等之类的规定条件时,使横动引导件从该待机位置移动至横动宽度的中心位置,从而将该中心位置作为控制原点,再次开始横动引导件的横动动作。
在将横动宽度的端位置作为待机位置而使横动引导件待机的情况下,在再次开始横动动作时,能够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纱线被卷绕于卷装的端面的外侧的现象)的产生。但是,例如,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吸引口的宽度比横动宽度大,则有可能发生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控制部,其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其中,第二待机区域待机与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横动宽度的内侧。
在该纱线卷绕机中,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由此,能够抑制横动引导件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另外,能够抑制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与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横动宽度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由此,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因此,根据该纱线卷绕机,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控制部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直至接纱动作完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实施接纱动作,并且能够适当地开始横动动作。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控制部,其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
在该纱线卷绕机中,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位于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的位置的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捕捉部的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由此,能够抑制横动引导件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另外,能够抑制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并且,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包含最外层的区域,且是从最外层向内层方向的规定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由此,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因此,根据该纱线卷绕机,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实施接纱动作,并且能够适当地开始横动动作。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使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一待机位置,从而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使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二待机位置,从而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用于使横动引导件待机的控制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根据横动宽度的端位置调整第二待机区域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为,还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绕管,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待机区域,即,该第一待机区域位于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卷绕管的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无论卷绕管的长度如何,都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横动引导件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另外,无论卷绕管的长度如何,都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为,还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设置为相对于横动引导件独立,并且以与卷装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将纱线卷绕于卷装。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为,还具备纱线引导部,在通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将纱线引导至规定装置时,纱线引导部将该纱线引导至横动区域,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二待机区域,即,该第二待机区域位于横动引导件能够对被纱线引导部引导至横动区域的纱线进行阻挡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上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与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横动宽度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上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根据上述纱线卷绕方法,与上述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相同,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纱线卷绕机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纱线卷绕机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纱线卷绕机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机1具备卷绕装置10、横动装置20、纱线引导部30以及喂纱部40。纱线卷绕机1一边使从保持于喂纱部40的喂纱纱管B1退绕的纱线Y在横动装置20以及纱线引导部30中横动(横向振摆),一边在保持于卷绕装置10的卷绕管T上形成纱线层,从而形成卷装P。纱线Y的移动方向是从喂纱纱管B1朝向卷装P的方向。通过将这种纱线卷绕机1并排设置多台,从而构成自动络纱机。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卷绕管T以及卷装P统称为卷绕纱管B2的情况。即,未形成有纱线层的卷绕纱管B2是卷绕管T,形成有纱线层的卷绕纱管B2是卷装P。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卷绕装置10具有摇架(保持部)11以及接触罗拉12,该卷绕装置10将纱线Y卷绕于卷装P。在摇架11设置有轴承(未图示)、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卷绕纱管旋转速度传感器14以及卷绕纱管直径传感器15。通过对旋转自如地把持卷绕管T的两端的轴承进行更换,摇架11能够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绕管T。摇架11能够以摆动轴16为中心摆动。若将纱线Y卷绕于卷绕纱管B2从而卷绕纱管B2的直径增大,则摇架11以摆动轴16为中心摆动。由此,保持卷绕纱管B2的外周面与接触罗拉12的外周面的适度的接触。
在使卷绕纱管B2把持于摇架11的轴承时,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的驱动轴与卷绕纱管B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谓的直接驱动方式)。由此,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以将纱线Y卷绕于卷绕纱管B2的方式使卷绕纱管B2旋转。接触罗拉12相对于横动装置20独立设置。接触罗拉12与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从而进行从动旋转。由此,能够适当地将纱线Y卷绕于卷装P。
卷绕纱管旋转速度传感器14检测卷绕纱管B2的转速(旋转速度)。卷绕纱管直径传感器15检测卷绕纱管B2的直径。卷绕纱管直径传感器15由旋转编码器或者旋转变压器等构成,并且通过检测摇架11的摆动角来检测卷绕纱管B2的直径。此外,也可以根据卷绕于卷绕纱管B2的纱线Y的总长(或者,从纱线Y相对于卷绕纱管B2的卷绕开始起经过的时间)、纱线Y的卷绕速度以及纱线Y的种类(粗度等)检测卷绕纱管B2的直径。另外,也可以根据喂纱纱管B1与接触罗拉12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的纱线Y的移动速度以及横动速度计算络交角,根据纱线Y的移动速度以及计算出的络交角计算卷绕纱管B2的圆周速度,进而根据卷绕纱管B2的旋转速度以及计算出的卷绕纱管B2的圆周速度计算卷绕纱管B2的直径。
横动装置20具有横动臂21、横动引导件22以及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并且设置于纱线Y的移动方向上的卷绕纱管B2的上游侧附近。横动引导件22与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卡合,并且进行使该纱线Y以与卷装P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的横动动作。横动引导件22设置于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构成的横动臂21的前端。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例如是伺服马达,并且以横动引导件22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使横动臂21摆动。此外,作为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也可以使用步进马达等。
横动引导件22是具有开口部22a的钩状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横动引导件22使纱线Y横动的方向(即,横动宽度方向)称为横动方向。在该横动方向上,将横动引导件22的开口部22a闭合侧称为第一侧,将横动引导件22的开口部22a开放侧称为第二侧。
纱线引导部30具有主引导板31、第一辅助引导板32以及第二辅助引导板33,并且设置于纱线Y的移动方向上的横动引导件22的上游侧附近。主引导板31是沿横动方向引导纱线Y的部件。第一辅助引导板32以及第二辅助引导板33将被后述的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引导的纱线Y引导至横动区域R(主引导板31与第一辅助引导板32以及第二辅助引导板33之间的主引导板31上的区域)。更具体而言,纱线Y在第二辅助引导板33上从第一侧向第二侧引导,接着,在第一辅助引导板32上从第二侧向第一侧引导,最终被引导至横动区域R(参照图4)。在纱线Y的移动方向的主引导板31的上游侧设置有引导件34,该引导件34成为通过横动装置20而横动的纱线Y的络交支点。
如图1所示,在喂纱部40与卷绕装置10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上,从喂纱部40侧按顺序设置有张力赋予装置2、接纱装置(规定的装置)3以及清纱器4。张力赋予装置2对纱线Y赋予适当的张力。清纱器4通过检测纱线Y的粗度来检测粗节等纱线缺陷。在清纱器4设置有例如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用于切断纱线Y的切割器。此外,清纱器4也可以检测纱线Y中所含异物的有无。
接纱装置3例如在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Y的切断时、或者在来自喂纱纱管B1的纱线Y断纱时,进行将来自喂纱纱管B1的下纱线与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连接的接纱动作。此时,来自喂纱纱管B1的下纱线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引导至接纱装置3。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引导至接纱装置3。
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进行对来自喂纱纱管B1的下纱线吸引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下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构成为管状,并且在机台高度方向能够以轴51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在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的前端部设置有纱线吸引口52。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进行对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卷绕于卷绕纱管B2的纱线Y)吸引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构成为管状,并且在机台高度方向能够以轴61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在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前端部设置有纱线吸引口62。在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连接有负压源(未图示)。由此,使纱线吸引口52以及纱线吸引口62分别产生用于捕捉下纱线以及上纱线的吸引作用。此外,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吸引口62具有沿着卷绕纱管B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形状,以使在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向上侧转动从而纱线吸引口62位于卷装P的附近时(参照图3),能够对卷装P的外周面整体产生吸引作用。
在纱线卷绕机1设置有单元控制部(控制部)5。纱线卷绕机1的各部分(卷绕装置10、横动装置20、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张力赋予装置2、接纱装置3以及清纱器4等)与单元控制部5连接。单元控制部5控制纱线卷绕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此外,单元控制部5与机台控制部连接,该机台控制部统一控制构成自动络纱机的多个纱线卷绕机1。
接下来,沿着图5以及图6的流程图对纱线卷绕机1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进行说明。单元控制部5判断在纱线卷绕机1的运转中是否实施了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Y的切断,或者是否发生了来自喂纱纱管B1的纱线Y的断纱(步骤S01)。在单元控制部5判断为实施了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Y的切断的情况下,或者判断为发生了来自喂纱纱管B1的纱线Y的断纱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使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的驱动停止从而使卷绕纱管B2的旋转停止(步骤S02),并且使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的驱动停止从而使横动臂21减速停止(步骤S03)。此外,可以大致同时进行卷绕纱管B2的旋转停止与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也可以在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之后进行卷绕纱管B2的旋转停止。
接着,单元控制部5判断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是否完成(步骤S04)。在单元控制部5判断为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完成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驱动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从而使横动引导件22移动至第一待机位置WP1(步骤S05)。如图7所示,第一待机位置WP1是与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W2(对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进行捕捉的位置上的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吸引口62的宽度)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2相比,位于横动方向D的外侧的位置。
此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W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2与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相比位于横动方向D的外侧。但是,也存在端位置EP1与端位置EP2的位置关系反过来的情况。另外,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待机区域WP1,即,作为对于摇架11能够保持的多个卷绕管T(即,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卷绕管T)而言共通的第一待机区域WP1,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卷绕管T的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相比位于外侧的位置。
接着,作为单元控制部5,针对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使其开始对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进行吸引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步骤S06),并且判断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是否完成(步骤S07)。在单元控制部5判断为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完成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使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驱动从而使横动引导件22移动至第二待机位置WP2(步骤S08)。如图8所示,第二待机位置WP2是与卷装P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3相对应的位置。卷装P的最外层的宽度与横动引导件22的横动宽度TL大致相等。因此,第二待机位置WP2为横动宽度TL的第一侧的端位置。但是,严格来说,由于从横动引导件22至接触罗拉12存在自由长度(free length),所以卷装P的最外层的宽度相对于横动宽度TL稍窄。这样,单元控制部5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二待机位置WP2,即,在该第二待机位置WP2,开口部22a向第二侧打开的横动引导件22能够对在第一辅助引导板32上从第二侧向第一侧被引导从而到达横动区域R的纱线Y(参照图4)进行阻挡。
此外,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根据横动宽度TL的第一侧的端位置调整第二待机区域WP2的位置。例如,如图9所示,存在伴随着卷装P的卷绕直径的增大而使横动宽度TL缓缓缩小(即,使横动宽度TL的第一侧的端位置以及第二侧的端位置缓缓向内侧变化),从而进行锥形卷绕的情况。这样,在横动宽度TL的端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将使横动臂21减速停止紧前(步骤S03紧前)的横动宽度TL的第一侧的端位置以及第二侧的端位置中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3设为第二待机区域WP2。另外,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使第二待机位置WP2位于与第一待机位置WP1相比靠横动宽度TL的内侧的位置。同样在该情况下,第二待机位置WP2优选位于横动引导件22能够对被纱线引导部30引导至横动区域R的纱线Y进行阻挡的位置。
接着,单元控制部5判断由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是否完成(即,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引导的来自喂纱纱管B1的下纱线与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引导的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是否已在接纱装置3被连接)(步骤S09)。单元控制部5在判断为接纱动作完成的情况下,使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驱动从而使卷绕纱管B2开始旋转(步骤S10),并且使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驱动从而使横动臂21开始动作(步骤S11)。此外,卷绕纱管B2的旋转开始与横动臂21的动作开始可以大致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横动臂21的动作开始之后使卷绕纱管B2开始旋转。
如以上那样,对于单元控制部5而言,在横动动作停止中(步骤S04之后)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步骤S06以及S07)的第一期间(至少从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捕捉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时开始,直至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捕捉到的来自卷绕纱管B2的上纱线到达纱线引导部30的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W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2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位置WP1待机(第一工序)。并且,对于单元控制部5而言,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步骤S11之前)的第二期间(至少从由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完成时开始,直至开始卷绕纱管B2的旋转的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卷装P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3对应的第二待机位置WP2待机(第二工序)。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纱线卷绕机1中,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第一待机位置WP1待机。该第一待机位置WP1是与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W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2相比靠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横动引导件22对由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也能够抑制由纱线引导部30将纱线Y引导至横动引导件22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第一待机区域WP1相比位于靠横动宽度TL的内侧的第二待机位置WP2待机。该第二待机位置WP2是与卷装P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3对应的位置。由此,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抑制因纱线Y进入卷装P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22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因此,根据纱线卷绕机1,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的产生。此外,第二待机位置WP2并不限定于与卷装P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3对应的位置。第二待机位置WP2也可以是与卷装P的最外层区域(包含最外层的区域,且是从最外层向内层方向的规定区域)内的某一纱线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对应的位置。
在纱线卷绕机1中,不仅在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Y的切断后或者来自喂纱纱管B1的纱线Y的断纱后中断横动动作而使其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而且例如在从使横动动作停止的状态开始为了将纱线Y开始卷绕于空的卷绕管T而使横动动作开始的情况下等,都能够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以及/或者开始时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例如,络交脱落也会产生在横动动作停止中卷装P侧的上纱线被引导的情况下(此时,不仅包括使卷绕纱管B2向反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还包括向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络交脱落也会产生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使卷绕纱管B2向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络交脱落也会产生在与横动动作的开始大致同时地使卷绕纱管B2向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根据纱线卷绕机1,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络交脱落的产生。
在纱线卷绕机1中,能够使横动引导件22在第二待机位置WP2待机,直至由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完成。由此,能够适当地实施接纱动作,并且能够适当地开始横动动作。
单元控制部5能够以第一待机区域WP1位于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卷绕管T的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相比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待机区域WP1。在该情况下,无论卷绕管T的长度如何,都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横动引导件22对由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进行的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也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由将纱线Y引导至横动引导件22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单元控制部5能够根据横动宽度TL的端位置调整第二待机位置WP2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Y进入卷装P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22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单元控制部5能够以第二待机区域WP2位于横动引导件22能够将被纱线引导部30引导至横动区域R的纱线Y阻挡的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待机区域WP2。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Y进入卷装P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22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具有规定范围的第一待机区域WP1待机。对于该第一待机区域WP1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与卷装P的卷绕宽度W1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W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2相比靠外侧的区域。对于横动引导件22而言,若其位于第一待机区域WP1内,则也可以不在第一待机区域WP1内停止。即,例如横动引导件22也可以以比横动速度低的速度在第一待机区域WP1内移动。此外,横动动作停止是指停止纱线Y的横动。因此,也存在在横动动作停止中横动引导件22进行动作的情况。例如,是横动引导件22以比横动速度低的速度在第一待机区域WP1内移动的情况。
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具有规定范围的第二待机区域WP2待机。该第二待机区域WP2是位于与第一待机区域WP1相比靠横动宽度TL的内侧的区域。对于第二待机区域WP2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与卷装P的最外层区域的第一侧的端位置EP3对应的区域。对于横动引导件22而言,若其位于第二待机区域WP2内,则也可以不在第二待机区域WP2内停止。即,例如,横动引导件22也可以以比横动速度低的速度在第二待机区域WP2内移动。
不过,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单元控制部5使横动引导件22停止在第一待机位置WP1以及第二待机位置WP2,则能够将用于使横动引导件22待机的控制简单化。
卷绕纱管B2不限定于通过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而直接旋转的情况。卷绕纱管B2也可以通过与卷绕纱管B2的表面接触的驱动罗拉进行从动旋转。接触罗拉12的形状不限定于两端直径不同的锥体形状,也可以是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状。
横动装置20不限定于横动臂2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纱线卷绕机1的设置方向(上下方向)平行的结构,也可以是横动臂2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纱线卷绕机1的设置方向垂直的结构。横动引导件22不限定于与纱线Y卡合从而使纱线Y进行横动的钩状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多个杆状部件夹持纱线Y的指状等结构。横动引导件22的横动动作不限定于通过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使横动臂21摆动来实现的情况。横动动作也可以通过脉冲马达使安装有横动引导件22的环状正时皮带进行往复移动来实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卷绕机1构成自动络纱机,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喷气式精纺机、开口式精纺机等其他纱线卷绕机。

Claims (11)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
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横动动作停止中且所述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在所述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所述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其中,所述第二待机区域与所述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所述横动宽度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所述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直至所述接纱动作完成。
3.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
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
控制部,其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一待机位置,从而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所述第一待机区域待机;通过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二待机位置,从而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所述第二待机区域待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横动宽度的端位置调整所述第二待机区域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绕管,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待机区域,即,该第一待机区域位于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所述卷绕管的所述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横动引导件独立,并且以与所述卷装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纱线引导部,在通过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规定装置时,该纱线引导部将该纱线引导至横动区域,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待机区域,即,该第二待机区域位于所述横动引导件能够对被所述纱线引导部引导至所述横动区域的所述纱线进行阻挡的位置。
10.一种纱线卷绕方法,其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
所述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在所述横动动作停止中且所述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
在所述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所述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所述横动宽度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11.一种纱线卷绕方法,其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
所述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
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CN201410311869.8A 2013-08-13 2014-07-02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Active CN104370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8119 2013-08-13
JP2013168119A JP2015036324A (ja) 2013-08-13 2013-08-13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0154A true CN104370154A (zh) 2015-02-25
CN104370154B CN104370154B (zh) 2018-05-29

Family

ID=5243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1869.8A Active CN104370154B (zh) 2013-08-13 2014-07-02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36324A (zh)
CN (1) CN104370154B (zh)
DE (1) DE102014215599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725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
CN107904718A (zh) * 2017-12-22 2018-04-13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机横动导纱器保护装置
CN109081175A (zh) * 2018-09-04 2018-12-25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摆杆导纱的自动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3554A (ja) * 2005-12-06 2007-06-21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JP2007210752A (ja) * 2006-02-09 2007-08-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線材の巻取方法
JP2009214984A (ja) * 2008-03-10 2009-09-24 Murata Mach Ltd 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糸巻取機及びパッケージ
CN101544319A (zh) * 2008-03-24 2009-09-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3224167A (zh) * 2012-01-30 2013-07-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7002B2 (ja) 2010-03-17 2014-07-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3554A (ja) * 2005-12-06 2007-06-21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JP2007210752A (ja) * 2006-02-09 2007-08-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線材の巻取方法
JP2009214984A (ja) * 2008-03-10 2009-09-24 Murata Mach Ltd 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糸巻取機及びパッケージ
CN101544319A (zh) * 2008-03-24 2009-09-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3224167A (zh) * 2012-01-30 2013-07-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725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
CN107904718A (zh) * 2017-12-22 2018-04-13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机横动导纱器保护装置
CN109081175A (zh) * 2018-09-04 2018-12-25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摆杆导纱的自动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15599B4 (de) 2022-05-25
DE102014215599A1 (de) 2015-02-19
JP2015036324A (ja) 2015-02-23
CN104370154B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2076B (zh)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2602744B (zh) 纱线卷取装置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JP2014172760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部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方法を実施する作業部
EP307284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CN102730482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EP2072440B1 (e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JP2007153554A (ja) 糸巻取機
JP2009227412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H0367865A (ja) 無欠陥綾巻パツケージを巻成する方法及び巻成部
CN104370154A (zh)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JP5365697B2 (ja) 糸巻取装置
JP2020050525A (ja) 巻取り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ループ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6016958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EP2700601A2 (en) Yarn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EP2620403A2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htod
CN103848286A (zh) 纱线卷绕机
WO2015029292A1 (ja) 糸巻取装置
CN1079542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JP4395828B2 (ja) 張力検出器を備える糸条巻取機
CN104129679A (zh) 纱线卷绕机
EP2910507B1 (en) Yarn accumulating device, yarn winding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163359A (zh) 纱线卷取装置及纱线卷取方法
JP2009242041A (ja) 糸端処理装置を有する糸条巻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