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8690B - 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8690B
CN104348690B CN201410436390.7A CN201410436390A CN104348690B CN 104348690 B CN104348690 B CN 104348690B CN 201410436390 A CN201410436390 A CN 201410436390A CN 104348690 B CN104348690 B CN 104348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circuit
equipment
differential signal
w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63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8690A (zh
Inventor
H·哈特利布
C·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434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8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3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to a less power-consuming processor, e.g. sub-CPU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43Power saving in microcontroller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一种设备操作在低功率操作模式下。该设备接收包括第一极性信号和第二极性信号的差分信号。在该差分信号中检测第一方向的斜率,以及在该差分信号中检测第二方向的斜率。响应于对该差分信号的第一斜率和该差分信号的第二斜率的检测而引起该设备的唤醒。

Description

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唤醒接收器电路,并涉及唤醒设备的方法。进一步,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电气或电子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包括总线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气或电子系统中,例如各种电子/电气组件的各种单独系统模块,例如诸如集成电路等的各种半导体部件的各种电子/电气部件,提供在一个和相同的部件或集成电路等中的各种子部件,经由例如总线系统的传输介质进行通信。
总线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线。总线系统可由相应系统中几个、特别是两个或多于两个的设备共同使用。
许多传统的总线系统包括几个分系统,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线的数据总线,和/或包含一个或多个地址线的地址总线,和/或包含一个或多个控制线的控制总线,等等。
与此相比,其它总线系统具有更简单得多的结构。例如,所谓的IBCB总线(IBCB=块间通信总线)通常仅包括两根传输线以连接两个相应的设备。
相对简单的总线系统的进一步的示例为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LIN总线(LIN=局域互联网络)等,CAN总线通常仅包括两根或三根线(例如,CAN_HIGH,CAN_LOW,以及可选的CAN_GND(地)),LIN总线通常仅包括一根单一传输线。
在许多传统的系统中,例如,在具有IBCB总线的系统中,各种设备可以链状结构连接。例如,第一部件可经由两根IBCB传输线连接至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可经由两根IBCB传输线连接至第三部件,第三部件可经由两根IBCB传输线连接至第四部件,等等。因此,例如,逻辑“1”(或者相应的,逻辑“0”)可首先在上述部件链中从第一部件传输至第二部件,然后从第二部件传输至第三部件,然后从第三部件传输至第四部件,等等。
此外,可提供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其例如可诸如经由SPI(SPI=串行外围接口)或任意其它适合的连接与上述部件链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部件相连接。
上述系统,即,经由上述IBCB总线连接的上述设备,和/或上述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可例如用于控制电池,和/或电池的单元,例如诸如汽车的相应车辆的电池。
为了避免特别是在其不被需要时的时间段期间上述设备自身消耗来自电池的太多能量,可将其带进省电模式/掉电模式。
为了将设备从省电模式/掉电模式带回到正常操作模式(“唤醒”),上述设备可被提供所谓的唤醒接收器。
唤醒接收器可例如适于通过使用检测IBCB总线上的绝对信号电平的相应比较器来对特定的专用唤醒信号序列被发送进行检测并可回过来对相应的设备从省电模式/掉电模式带回到正常操作模式(“唤醒”)进行触发。
然而,即使在系统处于上述省电模式/掉电模式中时,唤醒接收器自身可能消耗来自电池的相当大量的能量。
由于这些或其它原因,需要一种改进的系统,改进的唤醒接收器电路,和改进的唤醒设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方法。设备以低功率操作模式来操作。该设备接收包括第一极性信号和第二极性信号的差分信号。在该差分信号中检测第一方向的斜率(slope)。在该差分信号中检测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斜率。响应于对该差分信号的第一斜率和该差分信号的第二斜率的检测而引起该设备的唤醒。
根据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唤醒接收器,其包括适于对总线上故意的活动(deliberate activity)进行检测以唤醒连接至该总线的设备(例如,模块,部件,元件,或集成电路)的电路。
有利的,该电路电容耦合至该总线。
有利的,该唤醒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以用于将该电路耦合至该总线。
有利的,该电路适于基本上独立于该信号的DC电平来响应总线上信号的电平移动。
有利的,该唤醒接收器包括锁存器。
有利的,该至少一个电容器耦合在该锁存器和该总线之间。
有利的,该唤醒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放大元件。
有利的,该放大元件耦合在该锁存器和该至少一个电容器之间。
有利的,该锁存器包括一对交叉耦合的晶体管。
有利的,该唤醒接收器包括单稳态触发器或单稳多谐振荡器。
有利的,该单稳态触发器或单稳多谐振荡器耦合至该锁存器的输出。
有利的,该总线上故意的活动包括唤醒序列信号。
有利的,该唤醒序列信号包括引起总线上最大量的故意活动的信号。
有利的,该唤醒序列信号包括逻辑1和逻辑0直接交变的系列。
有利的,逻辑1和逻辑0直接交变的系列包括至少五个逻辑1和逻辑0。
有利的,逻辑1和逻辑0直接交变的系列包括至少十个或二十个逻辑1和逻辑0。
有利的,该唤醒接收器适于在操作期间基本上不消耗任何电流。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含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被结合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形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和本发明的许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参考下面详细的描述,其变得更好理解。
图1描述了包括总线的示例性电子/电气系统的示意结构,其中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唤醒接收器电路;以及
图2示意性地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唤醒接收器电路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其一部分,并且其中作为例图示出了其中可实施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作出结构上的或者其它的改变。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以限制性意义理解,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图1示出了包括总线的示例性电子/电气系统1的示意表示,其中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唤醒接收器电路。
如图1中所示,系统1包括通过不同总线2a,2b,2c,2d以链状结构连接的多个设备1a,1b,1c,1d,1e。这些设备可以是可连接至总线的任意电子设备,例如模块,部件,元件和集成电路。
设备1a,1b,1c,1d,1e可以例如是或者包括例如集成电路1a,1b,1c,1d,1e的半导体部件,集成电路1a,1b,1c,1d,1e例如是相应的ASICS(ASIC=专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或者任何其它种类的集成电路或包括集成电路的部件。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部件可以是或者包括相应的BALIASICS(BALI=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管理)1a,1b,1c,1d,1e等。
作为替代,系统1可以是例如单个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在一个和相同的单个集成电路芯片1中提供的各种子部件1a,1b,1c,1d,1e,通过各种片内总线2a,2b,2c,2d以链状结构连接的单个集成电路芯片1的各种子部件或元件1a,1b,1c,1d,1e。
优选的,系统1包括相对高数目的设备1a,1b,1c,1d,1e,例如,多于两个,尤其是,多于五个或十个或二十个的设备1a,1b,1c,1d,1e,诸如,多于五个或十个或二十个单独的集成电路(或者单个集成电路的子部件),其通过上面总线2a,2b,2c,2d以上面的链状结构连接。
如图1中所示,总线2a,2b,2c,2d中每个例如可包括两条相应的传输线12a,12b,数据可通过其例如以差分形式传输。作为替代,每个总线可例如仅包括一条单个传输线,或者多于两条、诸如三条或多于三条传输线。
例如,总线2a,2b,2c,2d可以是相应的IBCB总线(IBCB=块间通信总线),或者任何其它种类的总线(例如,相应的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LIN总线(LIN=局域互联网络),或类似总线等等)。
上面系统1例如可用在诸如汽车、飞机、直升机、摩托车等的交通工具中,特别是在包括电动引擎(和/或内燃机)的汽车中。
例如,系统1可用来控制电池,例如提供在电动车辆中的电池,或者提供在例如上述交通工具的任何一个中的任何其它电池。
在该电池中,例如相应的锂离子电池或任何其它种类电池单元的几个电池单元可串联连接。电池单元的串联连接可导致电池提供大于十、优选地大于百、两百或五百伏特的总电压。
系统1的上面设备1a,1b,1c,1d,1e中的每一个,例如,上面集成电路/ASICS 1a,1b,1c,1d,1e中的每一个可用来监测和/或控制上面电池单元中的不同电池单元,和/或电池单元/电池模块中的不同块,电池单元/电池模块中的每个块包括电池单元中的几个,不同的电池单元。
例如,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中的第一集成电路/ASIC 1a可用于监测和/或控制第一电池单元和/或第一电池模块,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中的第二集成电路/ASIC 1b可用于监测和/或控制第二电池单元和/或第二电池模块,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中的第三集成电路/ASIC 1c可用于监测和/或控制第三电池单元和/或第三电池模块,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中的第四集成电路/ASIC 1d可用于监测和/或控制第四电池单元和/或第四电池模块,等等。
由此,例如,载入与相应集成电路1a,1b,1c,1d,1e相关的相应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的电荷可通过相应的集成电路1a,1b,1c,1d,1e进行检测。作为替代或者此外另外地,在相应的集成电路1a,1b,1c,1d,1e的帮助下,可以控制对所检测到的载入相应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的电荷的适当反应。例如,通过使用相应的集成电路1a,1b,1c,1d,1e,可对单个相关电池单元和/或相关电池单元块进行放电(被动平衡)。进一步的,通过使用相应的集成电路1a,1b,1c,1d,1e,电荷可在单个电池单元和/或相应的电池单元块之间转移(主动平衡)。
上面总线2a,2b,2c,2d例如可用来传输参考所检测到的载入与集成电路1a,1b,1c,1d,1e中的相应的一个相关的相应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的电荷的数据、或者来自到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100,例如,相应的电池管理监控控制器,和/或到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的其它集成电路的相应的集成电路1a,1b,1c,1d,1e,和/或反之亦然(例如,来自到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的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电池管理监控控制器100)的任何其它种类的数据。上面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100/电池管理监控控制器例如可与上面集成电路1a,1b,1c,1d,1e的链中的第一集成电路1a,例如相应的“主节点”电路1a相连接。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100与“主节点”电路1a之间的连接例如可以通过SPI(SPI=串行外围接口)或任何其它适当的连接来实现。
上面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100/电池管理监控控制器又可以例如通过相应的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连接而连接至交通工具的主控制设备。
系统1的上面设备1a,1b,1c,1d,1e中的每一个,例如,上面集成电路/ASICS 1a,1b,1c,1d,1e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第一接口,例如低侧接口(LS接口)11a,第二接口,例如高侧接口(HS接口)11b,以及,可选地,连接在LS接口11a和HS接口11b之间的电平移位器13a,13b,13c,13d。每个电平移位器13a,13b,13c,13d可与相应集成电路/ASIC 1a,1b,1c,1d,1e的相应附加逻辑电路连接。
因此,相应的数据信号可例如经由总线2a从集成电路/ASIC 1a,即,“主节点”电路1a(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11b)传输至集成电路/ASIC1b(特别是其相应的低侧接口(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ASIC 1b的电平移位器13b,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从ASIC 1a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b的电压域。然后,电压移位后的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可例如经由总线2b从集成电路/ASIC 1b(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传输至集成电路/ASIC 1c(特别是其相应的低侧接口(LS接口))。
此后,通过集成电路/ASIC 1c的电平移位器13c,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从ASIC 1b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c的电压域。然后,电压移位的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可例如经由总线2c从集成电路/ASIC 1c(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传输至集成电路/ASIC 1d(特别是其相应的低侧接口(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ASIC 1d的电平移位器13d,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从ASIC 1c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d的电压域,并然后经由总线2d从集成电路/ASIC 1d(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传输至链中的下一ASIC,等等,直至该数据信号被链中的最后ASIC 1e(“最终节点”电路1e)接收。
每个集成电路/ASIC 1a,1b,1c,1d,1e,特别是,上述电平移位器中的每一个可例如将数据信号的电平移位相对高的电压量,例如,1V和200V之间,特别是,5V和100V之间,或10V和80V之间,例如高达60V。
总线2a,2b,2c,2d因此可被看作是共同形成的总线系统,其中单独的总线2a,2b,2c,2d互相电流解耦。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电容器的相应串联连接来中断由上面总线2a,2b,2c,2d中的相应一个所提供的上面集成电路/ASIC中两个不同的集成电路/ASIC的相应HS和LS接口之间的电流连接(例如,由总线2a所提供的集成电路/ASIC 1a的HS接口11b和集成电路/ASIC 1b的LS接口之间的电流连接,等等)。
系统1的上面设备1a,1b,1c,1d,1e可例如由上面电池/电池单元供电。例如,系统1的设备1a,1b,1c,1d,1e中的每个可由相应的相关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电池模块(即相应的设备1a,1b,1c,1d,1e适于监测和/或控制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电池模块)供电。
为了避免上面设备1a,1b,1c,1d,1e特别是在当其不被需要时的时间段期间自身消耗来自电池的太多能量,可将其从正常操作模式带入省电模式/掉电模式。
这可例如由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100/电池管理监控控制器,或者例如由上面链中的上面第一设备1a(例如,“主节点”电路1a)(或者,例如由上面设备1b,1c,1d,1e中的任何其它的),或者例如由交通工具的上述主控制设备,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进行触发。
例如,为了将设备1a,1b,1c,1d,1e从正常操作模式带入省电模式/掉电模式,可从上述链中的第一设备1a(即,“主节点”电路1a)发出相应的掉电控制信号到链中的其它设备1b,1c,1d,1e。掉电控制信号例如可以是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包括特定的、预定的位序列,例如,从上述“主节点”电路1a通过上述总线2a,2b,2c,2d从一个电路到另一电路连续传输到上述链中的上述最后电路1e、即上述“最终节点”电路1e的逻辑“1”和逻辑“0”的特定、预定组合。
因此,掉电控制信号可以例如首先从集成电路/ASIC 1a、即“主节点”电路1a(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11b)经由总线2a传输至集成电路/ASIC 1b(特别是其相应的低侧接口(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ASIC 1b的电平移位器13b,所接收到的掉电控制信号从ASIC 1a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b的电压域。然后,电压移位的所接收到的掉电控制信号可例如经由总线2b从集成电路/ASIC 1b(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传输至集成电路/ASIC1c(特别是其相应的低侧接口(LS接口))。
此后,通过集成电路/ASIC 1c的电平移位器13c,所接收到的掉电控制信号从ASIC1b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c的电压域。然后,电压移位的所接收到的掉电控制信号可例如经由总线2c从集成电路/ASIC 1c(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传输至集成电路/ASIC1d(特别是其相应的低侧接口(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ASIC 1d的电平移位器13d,所接收到的掉电控制信号从ASIC 1c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d的电压域,并然后经由总线2d从集成电路/ASIC 1d(特别是其相应的高侧接口(HS接口))传输至链中的下一ASIC,等等,直至掉电控制信号被链中的最后ASIC 1e(“最终节点”电路1e)接收为止。
响应于接收到掉电控制信号,将设备1a,1b,1c,1d,1e从正常操作模式带入省电模式/掉电模式。
与在正常操作模式下相比,在省电模式/掉电模式下,上述设备1a,1b,1c,1d,1e消耗少得多的来自电池的能量。特别是,如下文中将描述的,在掉电模式下,上述设备1a,1b,1c,1d,1e可不消耗能量或者几乎不消耗能量。
为此目的,在掉电模式下,可将提供在相应设备1a,1b,1c,1d,1e上的一个或几个电压供应装置无效(deactivate),该一个或几个电压供应装置在从由电池供应的电压得到的正常操作模式下,将一个或几个相对高的调节电压Vsupply供应给设备1a,1b,1c,1d,1e。因此,在掉电模式下,与正常操作模式中不同的是,这些一个或几个相对高的调节电压Vsupply在设备1a,1b,1c,1d,1e上不可用。因此,由这些相对高的调节电压Vsupply进行馈送的相应设备1a,1b,1c,1d,1e的一个或几个部分,例如,相应电平移位器等,然后被完全关断。
然而,如下文将描述,即使是在省电模式/掉电模式下,相对低的电压Vsleep在相应的设备1a,1b,1c,1d,1e上可以仍然是可用的。该相对低的电压Vsleep例如可以是未被调节的电压,并且例如还可以从由电池供应的电压,或者从任何其它适合的电压得到。由于该相对低的电压Vsleep可以是未被调节的电压,因此,与上述一个或几个相对高的电压Vsupply不同的是,其可以在不使用相应的电压调节器的情况下被提供。
在上述省电模式/掉电模式之后,上述设备1a,1b,1c,1d,1e可被带回至正常操作模式。
这可例如由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100/电池管理监控控制器,或者,例如由上述链中的上述第一设备1a(例如,“主节点”电路1a)(或者,例如由上述设备1b,1c,1d,1e中的任何其它的),或者,例如由交通工具的上述主控制设备,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来进行触发。
例如,为了将设备1a,1b,1c,1d,1e从省电模式/掉电模式带回到正常操作模式,可从上述链中的第一设备1a(即,“主节点”电路1a)发出相应的唤醒序列到链中的其它设备1b,1c,1d,1e。
该唤醒序列例如可以至少在理论上包括任何任意选择的位序列。换句话说,与其它控制信号不同的是,唤醒序列不需要必须包括特定的、预定的位序列。相反,如根据下面描述的内容将变得明显的,总线2a,2b,2c,2d上任何种类的故意活动可被检测为出现唤醒序列,而总线2a,2b,2c,2d上无活动(或者无故意活动)可被检测为未出现唤醒序列。
例如,作为唤醒序列的一个示例,一系列的逻辑“1”和逻辑“0”可以以交变的方式通过上述总线2a,2b,2c,2d从上述“主节点”电路1a连续传输至其它电路,其中交替发生得如同由总线的规格最大所允许的那样快速/频繁。换句话说,唤醒序列可以是例如“101010101010…”或“010101010101…”的形式。因此,示出总线2a,2b,2c,2d上的活动的最大量的唤醒序列可被选作唤醒序列,以便于区分“总线上的活动”(其如所述的,可被检测为出现唤醒序列)和“总线上无活动/无故意活动”(其如所述,可被检测为未出现唤醒序列)。
例如,如图2中所示,作为唤醒序列,可使用切换(toggling)差分信号5,其包括例如经由上述传输线12a传输的正极性信号5a,和例如经由上述传输线12b传输的负极性信号5b。
如图2中进一步所示,为了检测总线2a,2b,2c,2d上唤醒序列的出现,上述系统1中的每个设备1a,1b,1c,1d,1e可被提供相应的唤醒接收器电路200或与其相关联。唤醒接收器电路200可以例如是相应设备1a,1b,1c,1d,1e的组成部分(或者,作为替代,可以提供与其分开)。
例如,如图2和图1中所示,设备1b的唤醒接收器电路200可连接至总线2a/总线2a的上述传输线12a,12b。类似地,设备1c的唤醒接收器电路可连接至总线2b,设备1d的唤醒接收器电路可连接至总线2c,等等。
如图2中所示,每个唤醒接收器电路200可包括耦合至锁存器102的(可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101/(可再触发的)单稳多谐振荡器101,锁存器102可电容耦合至上述总线2a/上述传输线12a,12b。
为了锁存器102至总线2a/上述传输线12a,12b的上述电容性耦合,可使用相应的电容性元件,例如相应的电容器103a,103b。
进一步的,在电容器103a,103b与锁存器102之间,可耦合相应的放大元件104a,104b,例如所谓的总线助推器(bus boosters)。
如图2中进一步所示,锁存器102可以例如耦合至上述电压Vsleep,以及耦合至地电压(GND)。
进一步的,锁存器102可包括两对晶体管105a,105b,105c,105d,例如,两对交叉耦合的场效应晶体管105a,105b,105c,105d,尤其是,两对MOSFET晶体管105a,105b,105c,105d。
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晶体管105a的栅极可耦合至第二和第三晶体管105b,105c的源极或漏极。进一步的,第四晶体管105d的栅极也可耦合至第二和第三晶体管105b,105c的源极或漏极,第二晶体管105b的栅极可耦合至第一和第四晶体管105a,105d的源极或漏极,并且第三晶体管105c的栅极也可耦合至第一和第四晶体管105a,105d的源极或漏极。
更进一步,放大元件104a的输出可耦合至第二晶体管105b的栅极,第三晶体管105c的栅极,以及第一和第四晶体管105a,105d的源极或漏极。此外,放大元件104b的输出可耦合至第一晶体管105a的栅极,第四晶体管105d的栅极,以及第二和第三晶体管105b,105c的源极或漏极。
每当在总线2a上存在活动/故意活动时,即,每当在总线2a/上述传输线12a,12b上发生差分电平移位时,例如,当差分信号5中存在第一方向的斜率6a时(例如,当第一和第二极性信号5a,5b两者改变其状态时),锁存器102从第一状态(在此期间,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5a,105b导通,并且第三和第四晶体管105c,105d不导通)翻转至相反的第二状态(在此期间,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5a,105b不导通,并且第三和第四晶体管105c,105d导通)。
当总线2a上发生另外的活动/故意活动,即,进一步的差分电平移位时,例如,当差分信号5中存在第二、不同的、相反方向的斜率6b时(例如,在第一和第二极性信号5a,5b两者再次改变其状态时),锁存器102从上述第二状态(在其期间,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5a,105b不导通,并且第三和第四晶体管105c,105d导通)翻转回到上述相反的第一状态(在其期间,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5a,105b导通,并且第三和第四晶体管105c,105d不导通)。
此后,只有当总线2a上发生更进一步的活动/故意活动,即,更进一步的差分电平移位时,例如,当差分信号5中存在第一方向的又一斜率时,锁存器102再次从上述第一状态(在其期间,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5a,105b导通,并且第三和第四晶体管105c,105d不导通)翻转到上述相反的第二状态(在其期间,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5a,105b不导通,并且第三和第四晶体管105c,105d导通),等等。
换句话说,只要总线2a上不存在活动/故意活动,即,只要总线2a/上述传输线12a,12b上没有发生差分电平移位,则锁存器102(特别是其晶体管105a,105b,105c,105d)就保持在相应的状态中,并且基本上不消耗任何功率/电流(除漏电流之外)。
因此,在锁存器102的输出102a处,并因此在将锁存器102的输出102a与上述单稳态触发器101的输入连接的线路107上,生成唤醒时钟信号108,其实质上对应于在总线2a的传输线12a,12b上接收到的唤醒序列的单端图(single-ended map)(例如,差分信号“010101010101…”)。
因此,(可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101/(可再触发的)单稳多谐振荡器101保持被触发,即,首先由唤醒时钟(wakeclock)信号108的连续脉冲108a,108b,108c中的第一脉冲108a触发,并且然后由唤醒时钟信号108的后面脉冲108b,108c,…中的每个反复触发。
因此,(可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101/(可再触发的)单稳多谐振荡器101的输出101a处的唤醒信号109从“未设置”变化到“设置”状态,并且只要唤醒序列出现在总线2a/上述传输线12a,12b上就保持在所述“设置”状态中。
当例如检测到上述唤醒信号109被“设置”,或者处于“设置”状态中达至少预定的时间段时,则可以检测到与唤醒接收器电路200相关的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1a,1b,1c,1d,1e将被“唤醒”(唤醒检测),即,将从上述省电模式/掉电模式被带到正常操作模式。
由于唤醒接收器电路200的差分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是传输线12a,12b处仅有的差分信号可导致唤醒检测,使得例如可以防止由传输线12a,12b上的共模破坏(disruption)等引起的错误唤醒检测。进一步的,由于唤醒接收器电路200电容耦合至传输线12a,12b,因此其基本上独立于总线2a上出现的相应DC电平(作为替代,其基本上仅对相应的电平移位进行反应)。进一步地,如根据上述解释变得清楚的,唤醒接收器电路200基本上不消耗任何电流(除漏电流之外),并且可以不需要任何偏置电流或外部参考电压。
相应的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例如,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1b)响应于唤醒检测而从省电模式/掉电模式一被带到正常操作模式,其就可将(仍)从链中的前面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例如,经由上述传输线12a,12b处的总线2a从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1a)接收到的唤醒序列/唤醒序列信号转送至链中的下一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例如,经由总线2b至模块/部件/元件/集成电路1c)。
由此,总线2a上的唤醒序列/唤醒序列信号(仍然在例如集成电路1b的相应的LS接口上被接收)可由例如电平移位器13b的相应电平移位器从集成电路1a的电压域移位至集成电路1b的电压域。然后,电压移位的接收的唤醒序列/唤醒序列信号可以例如经由总线2b从集成电路1b(特别是其相应的HS接口)传输至集成电路1c(特别是其相应的LS接口)。作为响应,集成电路1c也可从上述省电模式/掉电模式被带回到正常操作模式,并且然后可将所接收到的、进一步电平移位的唤醒序列/唤醒序列信号转送至链中的下一集成电路,例如集成电路1d,等等。

Claims (27)

1.一种唤醒设备的方法,包括:
在低功率操作模式下操作设备;
由该设备接收包括第一极性信号和第二极性信号的差分信号;
检测差分信号中第一方向的斜率,其中当检测到差分信号中的第一方向的斜率时,锁存器从第一状态翻转至相反的第二状态;
检测差分信号中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斜率,其中当检测到差分信号中的第二方向的斜率时,锁存器从上述第二状态翻转回到上述相反的第一状态;以及
响应于差分信号的第一斜率的检测和差分信号的第二斜率的检测而引起该设备的唤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差分信号中第一方向的斜率包括将第一方向的斜率与阈值相比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第一方向的斜率和第二方向的斜率的检测而引起唤醒包括将第一方向的斜率和第二方向的斜率中的至少一个与阈值进行比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引起该设备的唤醒包括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检测第一方向的斜率和第二方向的斜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
检测差分信号中第一方向的至少两个斜率;以及
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检测差分信号中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两个斜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设备基本上不消耗任何功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差分信号中的斜率经过阈值时该设备消耗功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差分信号中的斜率不经过阈值时该设备不消耗功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差分信号中的斜率超过该阈值时该设备消耗功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差分信号中的斜率未超过该阈值时该设备不消耗功率。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至少直到唤醒设备为止检测在预定时间段中差分信号中不同方向的斜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该检测而生成单端唤醒检测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不同方向的斜率改变触发器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设备与多个另外的设备以链状结构连接,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由该设备将差分信号转送至链中多个另外的设备的下一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包括转送该差分信号至少直到引起链中的最后设备的唤醒为止。
16.一种唤醒接收器电路,配置为检测差分信号中第一方向的斜率和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斜率以响应于该检测引起设备的唤醒,所述唤醒接收器电路还包括由至少一个电容器耦合到总线的锁存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将该第一方向的斜率与至少一个阈值进行比较。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当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检测到第一方向的斜率和第二方向的斜率时引起该设备的唤醒。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当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检测到第一方向的至少两个斜率和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两个斜率时引起该设备的唤醒。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基本上不消耗任何功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在差分信号中的斜率经过该至少一个阈值时消耗功率。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在差分信号中的斜率不经过该至少一个阈值时不消耗功率。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在差分信号中的斜率超过该至少一个阈值时消耗功率。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被配置为在差分信号中的斜率未超过该至少一个阈值时不消耗功率。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进一步包括适于响应不同方向的斜率改变状态的触发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路,进一步包括耦合在触发器与电路的相应端子之间的一对电容元件。
27.一种电子系统,包括:
以链状结构连接的多个设备;
其中该多个设备中的设备包括被配置为检测差分信号中第一方向的斜率的电路以响应于该检测而引起该设备的唤醒,并且其中所述电路包括由至少一个电容器耦合到总线的锁存器。
CN201410436390.7A 2013-07-26 2014-07-25 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04348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52,443 US9483099B2 (en) 2013-07-26 2013-07-26 Wakeup receiver circuit, electronic system and method to wake up a device
US13/952443 2013-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690A CN104348690A (zh) 2015-02-11
CN104348690B true CN104348690B (zh) 2018-07-03

Family

ID=52274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6390.7A Active CN104348690B (zh) 2013-07-26 2014-07-25 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83099B2 (zh)
CN (1) CN104348690B (zh)
DE (1) DE10201401102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3099B2 (en) * 2013-07-26 2016-11-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Wakeup receiver circuit, electronic system and method to wake up a device
EP3331195A1 (en) * 2016-12-01 2018-06-06 Iristick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wake-up signalling
DE102017208836A1 (de) 2017-05-24 2018-11-2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atussignalausgabe
US11924312B2 (en) 2019-10-30 2024-03-05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EtherCAT controlle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7498B1 (en) * 2002-12-20 2004-06-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AN receiver wake-up circuit
CN1628404A (zh) * 2002-02-05 2005-06-15 艾热戴奈米克斯公司 基于电池工作条件控制能量总线和电池系统之间能量转移的方法和设备
CN1818895A (zh) * 2006-03-20 2006-08-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及其数据传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1944C2 (de) * 1996-03-26 2003-03-27 Daimler Chrysler Ag Integrierter Schaltkreis zur Kopplung eines mikrokontrollierten Steuergerätes an einen Zweidraht-Bus
US6812589B1 (en) * 1999-12-10 2004-11-02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Circuit for activating a CAN (car area network) bus control unit
JP2005303497A (ja) * 2004-04-08 2005-10-27 Denso Corp 差動増幅回路
EP1594253B1 (en) * 2004-05-03 2008-04-0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A Delaware Corp) Method and device to wake-up nodes in a serial data bus.
JP5486780B2 (ja) * 2008-07-01 2014-05-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池システム
US9189048B2 (en) * 2008-09-10 2015-11-17 Apple Inc. Circuit having a low power mode
EP2339778A1 (en) * 2009-12-28 2011-06-29 Nxp B.V. Configuration of bus transceiver
DE102011003726A1 (de) * 2010-02-08 2011-08-11 Robert Bosch GmbH, 70469 Verfahren und Busanschlusseinheit zum eindeutigen Aufwecken von Teilnehmern eines Bussystems
WO2012097775A1 (de) * 2011-01-21 2012-07-2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überwachungseinrichtung
US20120327942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Denso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JP5792384B2 (ja) * 2011-07-01 2015-10-14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シリアル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タンバイ電力低減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652423B2 (en) * 2013-06-05 2017-05-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AN and flexible data rate CAN nod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ixed bus CAN FD communications
US9483099B2 (en) * 2013-07-26 2016-11-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Wakeup receiver circuit, electronic system and method to wake up a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8404A (zh) * 2002-02-05 2005-06-15 艾热戴奈米克斯公司 基于电池工作条件控制能量总线和电池系统之间能量转移的方法和设备
US6747498B1 (en) * 2002-12-20 2004-06-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AN receiver wake-up circuit
CN1818895A (zh) * 2006-03-20 2006-08-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及其数据传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56883B2 (en) 2018-12-18
DE102014011020A1 (de) 2015-01-29
US20150033052A1 (en) 2015-01-29
US20170010649A1 (en) 2017-01-12
DE102014011020B4 (de) 2024-05-08
CN104348690A (zh) 2015-02-11
US9483099B2 (en)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2457B2 (en)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
CN104348690B (zh) 唤醒接收器电路,电子系统和唤醒设备的方法
CN104615037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设备唤醒装置及方法
CN105353604A (zh) 一种双机冷热备份自主切换的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692987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
CN102815274B (zh) 一种汽车整车总线控制系统管理方法
CN204870844U (zh) 汽车监控装置及系统
CN207274597U (zh) 一种车辆中控装置和车辆控制设备
CN104781754A (zh) 通信端口中的空闲功率的减小
CN106713097A (zh) 一种can收发模块
CN102749892A (zh) 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时电子控制系统网络管理方法
CN113950807A (zh) 具有睡眠模式和部分网络支持的物理层设备以及相关系统、方法和设备
US108411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mit data over a bus system
CN102593887A (zh) 双充电器系统
CN112009306A (zh) 一种交流充电cp信号的唤醒和休眠电路
CN203720646U (zh) 用于实现菊花式can总线的在线故障注入的分接电路
JP2010245935A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スレーブ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3532724A (zh) 一种most网络接口电路和most网络状态控制方法
CN114714909A (zh) 一种动力电池监控系统及车辆
JP2023116500A (ja) バッテリ保護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装置
CN207772914U (zh)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储能电源车
CN102624038A (zh) 一种车载充电控制器静态损耗控制系统
CN113126586B (zh) 唤醒诊断装置及唤醒诊断方法
CN201280108Y (zh) 汽车网关控制器
CN209454688U (zh) 一种基于eSIM通讯技术的OBD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