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5103A - 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45103A CN104345103A CN201310323040.5A CN201310323040A CN104345103A CN 104345103 A CN104345103 A CN 104345103A CN 201310323040 A CN201310323040 A CN 201310323040A CN 104345103 A CN104345103 A CN 1043451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omatic hydrocarbons
- sulfur
- aromatic
- hydrocarbons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一种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方法,包括从重油中分离芳香烃组分,将得到的芳香烃组分用惰性烃溶解,再加入装填固定相的固相萃取柱中,用弱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吸附的芳烃得含芳烃的洗脱液,再用强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吸附的含硫芳烃得含有含硫芳烃的洗脱液,将洗脱液中的溶剂蒸除得到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所述固定相为负载氯化钯的氧化铝或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固定相中氯化钯含量为3~10质量%。该法可有效分离重油芳香烃组分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可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萃取分离烃类中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方法以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固相萃取从芳香烃组分中分离芳烃(碳氢)和含硫芳烃的方法以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重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类型是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类等含硫芳烃,因此对含硫芳烃进行详细类型分析,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降硫工艺、优化和开发新的重油降硫加工工艺。
到目前为止,重馏分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的表征仍然是个难题。对于石油类复杂混合物的表征,质谱的质量分辨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在石油中有一类称作“同重化合物”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仅在分数位有微小差别,这需要质谱有很高的分辨率才能将它们分辨开来。重油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就是一类典型的同重化合物,其分子的最小质量差可达3.4mDa。现阶段,仅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spectrometry,FT ICR MS)的分辨率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以直接用于重馏分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表征。但是FT ICR MS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不适宜工业推广。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重油中的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含硫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heterocycles,PASHs)进行预分离,再分别利用质谱进行表征。
Nishioka等(Nishioka,M.,et al.,Isolation of sulphur heterocycles frompetroleum-and coal-derived materials by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Fuel,1986.65(2):p.270-273)采用氯化钯/硅胶配位色谱分离的方法来研究煤和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该方法可有效地将石油芳香组分中的2~6环的稠环芳烃和含硫多环芳烃分开,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PdCl2-PASHs(PASH-多环硫杂环芳烃)配合物会随着流动相流出,存在含硫芳烃与多环芳烃的馏分交叉。而且在后续的色谱分离过程中,在较高温度下重金属Pd可能使样品发生催化反应,因此必须向分离产物中添加二乙胺以破坏PdCl2-PASHs配合物,且分离操作复杂;②苯并噻吩和多环芳烃一起被冲洗出;③噻吩环处于端位的含硫多环芳烃与PdCl2的结合力较强,回收率低。
Andersson等(Schade,T.,et al.,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heterocycles indesulfurized diesel fuels and their separation on a novel palladium(II)-complexstationary phase.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2002.22(3-4):p.311-320.)制备的Pd-ACDA(2-amino-1-cyclopent-1-enedithiocarboxylate)键合硅胶作为配位交换色谱的固定相,可成功分离部分噻吩类含硫化合物与多环芳烃,并利用质谱法对分离出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表征。但是对于减压渣油,用Pd-ACDA-SG(silica gel)分离的两个馏分里都检测出了含硫化合物,说明Pd-ACDA-SG对于渣油分离的效果有限。
场解析/电离源(Field Desorption/Ionization,FD/I)可以将化合物电离为分子离子,几乎不产生碎片离子,这一性质让FD/I-MS尤其适用于石油烃组成分析。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场电离源对不同物质的电离效率差别不大,因此在定量方面用途很广。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 MS)具有较高的质量分辨率(>5000),能很好的弥补FD/I电离源淬灭时间短、电离效率低等缺陷,使得FD/I-TOF MS尤其适用于芳烃与含硫芳烃的定量分析。Qian等(Qian K,Dechert G J.Recent Advances in Petroleum Characterization byGC Field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Chemistry.2002,74(16):3977-3983)组合利用GC/FI-TOF MS直接分析了C6~C44碳数范围内石油产品的成分。由于独特的结合,此技术可大大提高分析测定含硫芳烃化合物类型与碳数分布的能力。
但是对于硫含量较高的重油样品,直接利用GC/FI-TOF MS会导致定量结果不准确。而且对于沸点较高的渣油等样品,气相色谱不能有效汽化。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重油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进行预分离,利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测定其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中化合物的类型和碳数分布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该法可有效分离重油芳香烃组分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并可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组分测定。
本发明提供的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方法,包括从重油中分离芳香烃组分,将得到的芳香烃组分用惰性烃溶解,再加入装填固定相的固相萃取柱中,用弱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吸附的芳烃得含芳烃的洗脱液,再用强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吸附的含硫芳烃得含有含硫芳烃的洗脱液,分别将含芳烃的洗脱液和含有含硫芳烃的洗脱液中的溶剂蒸除至恒重,得到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所述固定相为负载氯化钯的氧化铝或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固定相中氯化钯含量为3~10质量%,所述的弱极性溶剂为惰性烃与氯代甲烷或芳烃的混合物,所述的强极性溶剂为惰性烃、氯代甲烷或芳烃与醇的混合物。
本发明使用含氧化铝的载体负载氯化钯制得分离重油芳香烃组分的固定相,可在样品用量少的情况下有效分离重油芳香组分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满足后续分析的要求。另外,使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快速准确分析分离得到的芳烃和含硫芳烃的碳数分布和化合物类型,缩短分离鉴定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PdCl2负载于氧化铝或氧化铝/二氧化硅载体上,制得固定相,该固定相对重油芳香烃组分中的含硫芳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用弱极性溶剂冲洗吸附芳香烃组分的固定相,可洗脱吸附的芳烃,得到芳烃组分。再用强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可洗脱吸附的含硫芳烃,得到含硫芳烃组分。上述分离获得的纯度较高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可分别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测定其中含有的各类型化合物含量和化合物碳数分布,优选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中各类型化合物的含量和碳数分布信息。
本发明所述固定相为负载氯化钯的氧化铝或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钯含量优选4~8质量%。固定相中载体为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时,所述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优选1:0.1~0.5。
本发明用于制备固定相的氧化铝优选γ-氧化铝,其比表面积优选300~700米2/克,孔体积优选0.3~0.8毫升/克,颗粒大小优选75~150微米。用于制备固定相的氧化硅的比表面积优选300~700米2/克,孔体积优选0.3~0.8毫升/克,颗粒大小优选75~150微米。
本发明所述固定相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铝在400~700℃焙烧3~6小时,若使用二氧化硅则将其预先在120~300℃焙烧3~6小时。将氯化钯于50~90℃溶于水中,再加入氧化铝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后浸渍10~30小时,浸渍的液/固比为1.5~4.0mL/g,再将浸渍后固体于100~300℃干燥2~5小时。
本发明先将重油进行分离,将其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和胶质组分分离。所述的重油为减压馏分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脱沥青油、催化裂化油浆或加氢处理油。
若所述的重油为渣油,可按照杨翠定等编的《石油化工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31)的方法,采用正庚烷先沉淀出渣油中沥青质,再将脱沥青油用氧化铝吸附色谱分离出饱和烃、芳香烃及胶质。
若所述的重油为蜡油等沥青质含量低的油品,则不需要脱除沥青质,可直接采用柱色谱法或固相萃取法将重油分离为饱和烃、芳香烃和胶质。
本发明所述的重油中的芳香烃组分包括碳氢芳烃及杂环芳烃,其中杂环芳烃主要指含硫芳烃,碳氢芳烃即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芳烃,在本发明中简称为芳烃。
本发明将从重油中分离得到的芳香烃组分于装填本发明固定相的固相萃取柱中进行固相萃取,所述固相萃取柱的柱高优选40~70毫米,柱内径优选4~10毫米,装填的固定相适宜量为1.0~5.0克,优选3.0~4.5克。
上述固相萃取的方法为:先将欲分离的重油芳香烃组分用惰性烃配成原料溶液,所用的重油芳香烃组分优选为固定相质量的0.5~2.0%,惰性烃溶剂的用量为0.1~3.0mL、优选0.5~2.0mL。将原料溶液加入固定相中,其中的芳香烃组分被吸附,用弱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得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再用强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得含有含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所述弱极性溶剂和强极性溶剂的用量优选15~25mL。分别将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和含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中的溶剂蒸除至恒重,即得到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
本发明所述的弱极性溶剂中惰性烃与氯代甲烷和/或芳烃的体积比为2~5:1、优选3.5~5:1,当弱极性溶剂中含氯代甲烷和芳烃时,氯代甲烷和芳烃的体积比为0.5~4.0:1、优选1~3:1。
所述的强极性溶剂中惰性烃:氯代甲烷或芳烃:醇的体积比为2~4:1:0.01~0.2、优选2.5~3.5:1:0.04~0.1。
所述的惰性烃为C5~C7的烷烃或C5~C7的环烷烃。所述的C5~C7的烷烃优选正戊烷、正己烷或正庚烷,所述的C5~C7的环烷烃为环戊烷、环己烷或环庚烷。
所述的氯代甲烷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所述的芳烃优选苯或甲苯,所述的醇优选甲醇或乙醇。
本发明固相萃取得到的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可分别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测定其中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优选分别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通过质谱图的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获得相应分子的化学式(化学组成)。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时,对终馏点小于540℃的测试样品,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对初馏点大于540℃的测试样品,用场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
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例中制备固定相所用的硅胶(二氧化硅)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生产,颗粒大小为75~150μm,比表面积635米2/克,孔体积为0.36毫升/克,孔径为20~35纳米的孔占总孔体积的56%。
所用氧化铝为γ-氧化铝,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颗粒大小为75~150微米,比表面积415米2/克,孔体积为0.42毫升/克,平均孔径为3.1纳米,灼烧失重≤8.0%,干燥失重≤1.0%。
所用分析仪器:
APEX-Qe 9.4T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Bruker Daltonics公司产品;APPI电离源Agilent公司产品)
工作条件:APPI正离子模式,m/z检测范围150~800。
测定方法:将被测样品溶解在甲苯溶剂中,使质量浓度为0.3mg/mL,泵流速360μL/h,数据采集内存4M,256次扫描,内标质量校正。
气相色谱-场解析/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D-TOF MS)仪:日本JEOL公司生产,型号为AccuTOFTM–GCV,配备Agilent7890A GC。
工作条件:
对于减压蜡油(终馏点<540℃),采用GC/FI-TOF MS分析方法可以自动进样,便于批量常规分析。
气相色谱(GC)工作条件:进样量0.2微升,不分流,色谱柱为HP-5MS,30m×0.25mm,进样口温度320℃,柱温箱在100℃保温2分钟,然后以10℃/分钟速度升温至320℃,保温10分钟。
质谱(MS)工作条件:离子源推斥极电压-10000V;检测器电压2200V。采用场电离(FI)方式,工作条件:在扫描过程中,FI灯丝初始电流0mA,最高电流30mA。在每个扫描循环之间(30ms),发射电流瞬间达到30mA,以再生发射极。
对于减压渣油(初馏点>540℃),采用场解析(FD)模式,将样品直接涂覆在场解析进样杆灯丝上进样。
质谱(MS)工作条件:离子源推斥极电压-10000V;检测器电压2200V。减压渣油在气相色谱中难于被汽化,采用场电离(FD)方式直接进样。场解析(FD)工作条件:灯丝初始电流0mA,最高电流30mA,加热电流速率为12.8mA/min。
实例1
制备固定相:将γ-氧化铝(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于500℃焙烧5小时,将0.5g PdCl2溶于20mL温度为80℃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9.5g焙烧后的γ-氧化铝中,搅拌均匀,静置浸渍24小时,150℃干燥3小时,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固定相A,其中PdCl2含量为5质量%。
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固相萃取分离重油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
(1)分离重油中的芳香烃组分
采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重油中的芳烃。取3g沙特中质减压蜡油溶于50mL正己烷中配制成原料溶液,将原料溶液加入到装填有100gγ-氧化铝的柱色谱中。分别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以及等体积比的苯/乙醇混合溶液冲洗固相萃取柱,将脱附液中的溶剂蒸除,得到饱和烃组分、芳香烃组分和胶质,其中芳香烃组分的馏程为350~540℃。
(2)分离芳香烃组分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
取0.0301g(1)步分离得到的芳香烃组分溶于1mL正己烷中,加入装填4g固定相A的固相萃取柱中,固相萃取柱的柱高为50毫米,柱内径为9毫米。用20mL正己烷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8:2的混合溶剂冲洗固定相,得到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再用20mL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醇按2:1:0.05体积比混合的溶剂冲洗,得到含有含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
将洗脱液中的溶剂蒸干至恒重,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的质量分别为0.0159g和0.0130g。总的固相萃取回收率为96.01质量%,其中芳烃组分占55.02质量%,含硫芳烃组分占44.98质量%。
(3)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中的化合物类型和含量
利用Bruker APEX-Qe 9.4T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分别进行测定,根据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所得质谱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可以获得相应分子的化学式(元素组成),分离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各类型化合物分布结果见表1。
表1
各类型化合物含量 | 芳烃组分 | 含硫芳烃组分 |
HC,质量% | 94.78 | 6.16 |
S1,质量% | 2.15 | 88.44 |
S2,质量% | 0.34 | 3.04 |
其它 | 2.73 | 2.36 |
表1中,HC为碳氢芳烃,S1为含1个硫原子的噻吩类化合物,S2为含2个硫原子的噻吩类化合物,下同。
实例2
制备固定相:将6g γ-氧化铝于550℃焙烧4小时,3.5g二氧化硅于120℃焙烧4小时,将0.5g PdCl2溶于20mL温度为80℃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到焙烧后的γ-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混合物中,搅拌均匀,静置浸渍24小时,在300℃干燥5小时,得到固定相B,其中PdCl2含量为5质量%。
(1)分离重油中的芳香烃组分
将塔河减压渣油采用正庚烷脱沥青后,以硝酸银改性硅胶(制备方法见CN102079987A)为固定相采用固相萃取法分离脱沥青油中的芳烃,具体操作如下:取3g原料脱沥青油溶于50mL正己烷中配制成原料溶液,将原料溶液加入到装填有100g硝酸银改性硅胶的固相萃取柱中,分别采用正己烷、苯以及等体积比的苯和乙醇混合溶液冲洗固相萃取柱,将脱附液中的溶剂蒸除,得到饱和烃组分、芳香烃组分和胶质,其中芳香烃组分的初馏点高于540℃。
(2)分离芳香烃组分中的芳烃和含硫芳烃
取0.0196g(1)步分离得到的芳香烃组分溶于1mL正己烷中,加入装填3g固定相B的固相萃取柱中,先用15mL正戊烷:三氯甲烷:甲苯体积比为8:1:1的混合溶剂冲洗,得到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再用15mL正庚烷: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1:0.1的混合溶剂冲洗,得到含有含硫芳烃组分的洗脱液。
将得到的洗脱液蒸干溶剂至恒重,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的质量分别为0.0091g和0.0102g。总的固相萃取回收率为98.47质量%,其中芳烃组分占47.15质量%,含硫芳烃组分占52.85质量%。
利用Bruker APEX-Qe 9.4T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分别进行测定,根据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所得质谱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可以获得相应分子的化学式(元素组成),分离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各类型化合物分布结果见表2。
表2
各类型化合物含量 | 芳烃组分 | 含硫芳烃组分 |
HC,质量% | 92.50 | 7.90 |
S1,质量% | 4.14 | 86.10 |
S2,质量% | 0.57 | 2.75 |
其它 | 2.79 | 3.25 |
实例3
本实例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化合物类型和含量。
将实例1分离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分别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根据飞行时间质谱所得质谱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可以获得相应分子的化学式(元素组成),测得的化合物类型分布见表3,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的碳数分布分别见表4、表5。
重馏分油芳香烃组分中的化合物通常以碳数分布和化合物类型来表示,即以经验公式CnH2n+ZSx来表示,其中n为碳数,x为硫的个数,Z为化合物的缺氢数。重馏分油芳香分中常见的芳烃与含硫芳烃的化合物类型表示方法列于表6中。
由表1和表3数据可知,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MS)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APPI/FT ICR MS)所测化合物类型数据基本相同。
表3
各类型化合物含量 | 芳烃组分 | 含硫芳烃组分 |
HC,质量% | 94.13 | 4.68 |
S1,质量% | 3.14 | 88.58 |
S2,质量% | 1.08 | 3.20 |
其它 | 1.65 | 1.54 |
表4
Z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C# | |||||||||||||
14 | 0.01 | 0.03 | |||||||||||
15 | 0.01 | 0.01 | |||||||||||
16 | 0.01 | 0.03 | |||||||||||
17 | 0.01 | 0.01 | 0.02 | 0.05 | 0.01 | ||||||||
18 | 0.01 | 0.01 | 0.02 | 0.02 | 0.06 | 0.06 | 0.08 | 0.02 | |||||
19 | 0.02 | 0.02 | 0.03 | 0.08 | 0.18 | 0.16 | 0.11 | 0.05 | 0.01 | ||||
20 | 0.09 | 0.08 | 0.09 | 0.24 | 0.23 | 0.3 | 0.15 | 0.1 | 0.02 | ||||
21 | 0.35 | 0.27 | 0.23 | 0.38 | 0.35 | 0.38 | 0.21 | 0.12 | 0.03 | ||||
22 | 0.65 | 0.45 | 0.34 | 0.46 | 0.4 | 0.43 | 0.24 | 0.14 | 0.04 | 0.02 | |||
23 | 0.83 | 0.57 | 0.44 | 0.52 | 0.44 | 0.39 | 0.23 | 0.13 | 0.07 | 0.02 | |||
24 | 1.03 | 0.81 | 0.61 | 0.56 | 0.46 | 0.41 | 0.25 | 0.12 | 0.06 | 0.03 | |||
25 | 1.33 | 0.86 | 0.78 | 0.68 | 0.52 | 0.5 | 0.25 | 0.13 | 0.07 | 0.04 | 0.01 | ||
26 | 1.63 | 1.26 | 1.08 | 0.94 | 0.67 | 0.54 | 0.31 | 0.18 | 0.08 | 0.05 | 0.02 | ||
27 | 2.39 | 1.87 | 1.85 | 1.41 | 1.06 | 0.79 | 0.47 | 0.23 | 0.13 | 0.06 | 0.03 | ||
28 | 2.81 | 2.36 | 2.41 | 1.82 | 1.41 | 1.14 | 0.69 | 0.38 | 0.17 | 0.1 | 0.05 | 0.02 | |
29 | 2.34 | 2.1 | 2.22 | 1.81 | 1.44 | 1.16 | 0.75 | 0.38 | 0.23 | 0.13 | 0.06 | 0.03 | |
30 | 1.82 | 1.6 | 1.68 | 1.43 | 1.17 | 1.01 | 0.63 | 0.35 | 0.19 | 0.12 | 0.06 | 0.03 | |
31 | 1.26 | 1.22 | 1.21 | 1.04 | 0.88 | 0.73 | 0.51 | 0.29 | 0.16 | 0.11 | 0.05 | 0.03 | 0.01 |
32 | 0.9 | 0.91 | 0.9 | 0.78 | 0.64 | 0.56 | 0.39 | 0.24 | 0.15 | 0.08 | 0.04 | 0.03 | |
33 | 0.63 | 0.63 | 0.61 | 0.58 | 0.51 | 0.41 | 0.31 | 0.2 | 0.11 | 0.08 | 0.04 | 0.02 | |
34 | 0.42 | 0.41 | 0.41 | 0.39 | 0.36 | 0.3 | 0.22 | 0.15 | 0.09 | 0.06 | 0.04 | ||
35 | 0.25 | 0.28 | 0.29 | 0.27 | 0.26 | 0.22 | 0.15 | 0.11 | 0.07 | 0.04 | 0.03 | ||
36 | 0.17 | 0.19 | 0.19 | 0.18 | 0.18 | 0.14 | 0.12 | 0.04 | |||||
37 | 0.12 | 0.12 | 0.13 | 0.13 | 0.12 | 0.1 | 0.09 | ||||||
38 | 0.08 | 0.08 | 0.09 | 0.09 | 0.08 | 0.07 | 0.07 | ||||||
39 | 0.05 | 0.07 | 0.07 | 0.05 | 0.06 | 0.05 | 0.04 |
40 | 0.04 | 0.04 | 0.04 | 0.04 | 0.04 | 0.04 | 0.04 | ||||||
41 | 0.02 | 0.02 | 0.03 | 0.02 | 0.03 | 0.03 | 0.03 | ||||||
42 | 0.02 | 0.02 | 0.02 | 0.03 | 0.02 | 0.02 | 0.02 | ||||||
43 | 0.02 | 0.01 | 0.02 | 0.01 | 0.02 |
表中C#为碳原子个数,Z为化合物的缺氢数
表5
表中C#为碳原子个数,Z为化合物的缺氢数,-4S、–6S等中的S表示含一个硫原子,数字表示缺氢数,-6S即为含一个硫原子缺氢数为6的芳烃,即烷基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表6
实例4
本实例用场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化合物类型和含量。
将实例2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分别利用场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根据飞行时间质谱所得质谱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可以获得相应分子的化学式(元素组成),测得的化合物类型分布见表7。表7
各类型化合物含量 | 芳烃组分 | 含硫芳烃组分 |
HC,质量% | 90.15 | 6.02 |
S1,质量% | 5.26 | 85.42 |
S2,质量% | 1.97 | 6.72 |
其它 | 2.62 | 1.84 |
对比例1
采用未负载氯化钯的氧化铝固相萃取分离减压蜡油馏分芳香烃组分。
按实例1的方法对沙特中质减压蜡油芳香烃组分进行固相萃取,不同的是用γ-氧化铝做固定相。
将分离得到的芳香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芳烃中的含硫芳烃含量达34.52质量%,含硫芳烃组分中芳烃含量达45.16质量%,说明未负载氯化钯的氧化铝对于减压蜡油馏分芳香烃组分中的碳氢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效果不明显。
对比例2
按实例1的方法对沙特中质减压蜡油芳香烃组分进行固相萃取,不同的是制备固定相时,采用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得负载氯化钯的二氧化硅为固定相。
将分离得到的芳香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芳烃组分中含硫芳烃含量达15.72质量%,含硫芳烃组分中芳烃含量达20.58质量%,表明负载氯化钯的硅胶对减压蜡油的芳香烃组分有一定分离效果,但是仍然有相当程度的芳烃与含硫芳烃未能实现有效分离。
Claims (13)
1.一种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方法,包括从重油中分离芳香烃组分,将得到的芳香烃组分用惰性烃溶解,再加入装填固定相的固相萃取柱中,用弱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吸附的芳烃得含芳烃的洗脱液,再用强极性溶剂冲洗固定相吸附的含硫芳烃得含有含硫芳烃的洗脱液,分别将含芳烃的洗脱液和含有含硫芳烃的洗脱液中的溶剂蒸除至恒重,得到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所述固定相为负载氯化钯的氧化铝或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固定相中氯化钯含量为3~10质量%,所述的弱极性溶剂为惰性烃与氯代甲烷和/或芳烃的混合物,所述的强极性溶剂为惰性烃、氯代甲烷或芳烃与醇的混合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相中氯化钯含量为4~8质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相中所述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0.1~0.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极性溶剂中惰性烃与氯代甲烷和/或芳烃的体积比为2~5:1。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极性溶剂中含氯代甲烷和芳烃时,氯代甲烷和芳烃的体积比为0.5~4:1。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极性溶剂中惰性烃:氯代甲烷或芳烃:醇的体积比为2~4:1:0.01~0.2。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烃为C5~C7的烷烃或C5~C7的环烷烃。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5~C7的烷烃为正戊烷、正己烷或正庚烷,所述的C5~C7的环烷烃为环戊烷、环己烷或环庚烷。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代甲烷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所述的芳烃为苯或甲苯,所述的醇为甲醇或乙醇。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油为减压馏分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脱沥青油、催化裂化油浆、加氢处理油。
11.一种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测定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用固相萃取得到的芳烃组分和含硫芳烃组分分别用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终馏点小于540℃的测试样品,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初馏点大于540℃的测试样品,用场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芳烃和含硫芳烃组分的化合物类型和碳数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23040.5A CN104345103B (zh) | 2013-07-29 | 2013-07-29 | 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23040.5A CN104345103B (zh) | 2013-07-29 | 2013-07-29 | 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45103A true CN104345103A (zh) | 2015-02-11 |
CN104345103B CN104345103B (zh) | 2016-04-27 |
Family
ID=5250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23040.5A Active CN104345103B (zh) | 2013-07-29 | 2013-07-29 | 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45103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2248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
CN106947515A (zh) * | 2016-01-07 | 2017-07-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固相萃取分离原油或重油中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方法 |
CN107643342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地质样品中藿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CN107643357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地质样品中甾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CN109839450A (zh) * | 2017-11-28 | 2019-06-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固相萃取同时分离柴油中含氮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
JP2020085602A (ja) * | 2018-11-21 | 2020-06-04 |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 質量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エミッタ電流制御方法 |
CN112014490A (zh) * | 2019-05-31 | 2020-12-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分析烃类燃料中烃组分的方法 |
CN112903872A (zh) * | 2021-01-15 | 2021-06-0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石油组分中咔唑类氮化物的分离方法和应用 |
CN114487253A (zh) * | 2022-02-14 | 2022-05-1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定石化污染场地环境样品中石油烃组成的方法 |
CN115184520A (zh) * | 2022-07-11 | 2022-10-14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溶解度参数的沥青组分快速分离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3300A (en) * | 1997-12-29 | 1998-12-01 | Uop Llc | Removal of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from FCC gasoline using regenerable adsorbents |
CN1591004A (zh) * | 2003-08-29 | 2005-03-0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固相萃取和质谱分析柴油烃族组成的方法 |
CN102079987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固相萃取分离重油的方法 |
-
2013
- 2013-07-29 CN CN201310323040.5A patent/CN1043451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3300A (en) * | 1997-12-29 | 1998-12-01 | Uop Llc | Removal of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from FCC gasoline using regenerable adsorbents |
CN1591004A (zh) * | 2003-08-29 | 2005-03-0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固相萃取和质谱分析柴油烃族组成的方法 |
CN102079987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固相萃取分离重油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WALTER E. RUDZINSKI ET AL.: "Detection of Polyaromatic Sulfur Heterocycles in Crude Oil Using Postcolumn Addition of Tropylium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NERGY & FUELS》, vol. 19, no. 4, 18 June 2005 (2005-06-18) * |
WALTER E. RUDZINSKI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turate and Aromatic Fractions of a Maya Crude Oil", 《ENERGY & FUELS》, vol. 14, no. 4, 17 June 2000 (2000-06-17), XP002453025, DOI: doi:10.1021/ef990207h * |
曾小岚 等: "原油中芳香硫化合物形态分布的研究", 《分析化学》, vol. 34, no. 11, 30 November 2006 (2006-11-30) * |
朱根权 等: "重质馏分油中硫化物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24, no. 3, 30 June 2000 (2000-06-30) *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2248B (zh) * | 2015-12-15 | 2017-10-1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
CN105572248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
CN106947515A (zh) * | 2016-01-07 | 2017-07-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固相萃取分离原油或重油中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方法 |
CN107643342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地质样品中藿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CN107643357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地质样品中甾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CN107643342B (zh) * | 2016-07-21 | 2020-05-2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地质样品中藿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CN109839450B (zh) * | 2017-11-28 | 2021-11-3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固相萃取同时分离柴油中含氮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
CN109839450A (zh) * | 2017-11-28 | 2019-06-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固相萃取同时分离柴油中含氮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
JP2020085602A (ja) * | 2018-11-21 | 2020-06-04 |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 質量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エミッタ電流制御方法 |
US11397168B2 (en) | 2018-11-21 | 2022-07-26 | Jeol Ltd. |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 and emitter current control method |
CN112014490A (zh) * | 2019-05-31 | 2020-12-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分析烃类燃料中烃组分的方法 |
CN112014490B (zh) * | 2019-05-31 | 2022-06-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分析烃类燃料中烃组分的方法 |
CN112903872A (zh) * | 2021-01-15 | 2021-06-0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石油组分中咔唑类氮化物的分离方法和应用 |
CN114487253A (zh) * | 2022-02-14 | 2022-05-1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定石化污染场地环境样品中石油烃组成的方法 |
CN115184520A (zh) * | 2022-07-11 | 2022-10-14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溶解度参数的沥青组分快速分离方法 |
CN115184520B (zh) * | 2022-07-11 | 2023-08-01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溶解度参数的沥青组分快速分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45103B (zh) | 2016-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5103B (zh) | 重油芳香烃组分中芳烃和含硫芳烃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 |
Rodgers et al. | Combating selective ionization in the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x mixtures | |
Han et al.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petroleum | |
Rodgers et al. | Petroleum analysis | |
Shi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middle-temperature gasification coal tar. Part 3: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acidic compounds | |
Wang et al. | Approach for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thiophenic and sulfidic sulfur compounds from petroleum by methylation/demethylation | |
Robson et al. | Class type separation of the polar and apolar components of petroleum | |
Panda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sulfur heterocycles in Saudi Arabian heavy crude oil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ultra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 |
Liu et al.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in Venezuela crude oil and its SARA fraction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 |
Panda et al. | Mass-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complex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crude oil components: a challenge | |
Liu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vanadyl and nickel porphyrins enriched from heavy residues by posi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T-ICR mass spectrometry | |
Wu et al. | ESI FT-ICR mass spectral analysis of coal liquefaction products | |
Zhou et al. | Analysi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by redox reaction with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 |
Schaub et al. | Specia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in petroleum refinery streams by continuous flow 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 FT-ICR mass spectrometry | |
Lu et al. | Ionizing aromatic compounds in petroleum by electrospray with HCOONH4 as ionization promoter | |
TW201439531A (zh) | 石油飽和烴之特徵化方法 | |
Panda et al. | β-Cyclodextrin as a stationary phase for the group separ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in normal-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
Putman et al. | Probing aggregation tendencies in asphaltenes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Part 2: online detection by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 |
Alawani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crude oils through alkyl chain-based separation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 |
Vetere et al.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types in heavy crude oil and its fractions | |
Zhu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coal tar and its subfractions by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C× GC-TOF and ESI FT-ICR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on new separation method | |
Ren et al. | Spray injection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DART) ionization for petroleum analysis | |
CN110870985B (zh) | 重油芳烃组分的分离、表征方法和二维液相色谱及装置 | |
Panda et al. | Determination of heav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non-aqueous 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pplication and limitation in refining streams | |
Nolte et al. | Desulfurized fuels from Athabasca bitumen and their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heterocycles. Analysis based 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with TOF 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