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1474B -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1474B
CN104341474B CN201410559834.6A CN201410559834A CN104341474B CN 104341474 B CN104341474 B CN 104341474B CN 201410559834 A CN201410559834 A CN 201410559834A CN 104341474 B CN104341474 B CN 104341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ythromycin
solution
preparation
salt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98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1474A (zh
Inventor
李全学
余泽勇
廖孝曙
逯佩荣
彭朝晖
刘志军
寻中华
陈杨柳
何东征
刘思川
万阳浴
程志鹏
葛均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598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1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1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1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1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1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7/00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7/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oxygen as ring hetero atoms
    • C07H17/08Hetero rings containing eight or more ring members, e.g. erythromyc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成盐反应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乳糖酸钠,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交换、分离,制备获得乳糖酸溶液;取红霉素、注射用水,经混合,得红霉素混悬液;取所得乳糖酸溶液,滴加到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发生成盐反应,经定容、脱碳,即得;其中,红霉素混悬液的浓度为60mg/mL~120mg/mL;乳糖酸溶液的浓度为145g/L~225g/L;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20mL/min~380mL/min。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降低了有关物质含量,使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成盐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乳糖酸红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为水溶性红霉素乳糖醛酸酯,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也可对乳糖酸红霉素呈现敏感。乳糖酸红霉素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研究发现,乳糖酸红霉素吸收后水解,释放出活性成分红霉素,红霉素可以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使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从而起抗菌作用。
乳糖酸红霉素抗菌谱广,为国家基本药物之一,其适应症广,临床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的替代用药;还可以用于治疗军团菌病、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其他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沙眼衣原体结膜炎、淋球菌感染、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百日咳。
常规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离子交换获得乳糖酸,之后乳糖酸与红霉素发生成盐反应即得。现有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成盐后产品的含量较低,部分原辅料成分被损耗掉,导致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较低、所得产品质量不稳定。所以,急需一种新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以提高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用药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成盐反应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保证了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用药安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乳糖酸钠,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交换、分离,制备获得乳糖酸溶液;
步骤2:取红霉素、注射用水,经混合,得红霉素混悬液;
步骤3:取步骤1所得乳糖酸溶液,滴加到步骤2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发生成盐反应,经定容、脱碳,即得;
其中,红霉素混悬液的浓度为60mg/mL~120mg/mL;乳糖酸溶液的浓度为145g/L~225g/L;
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20mL/min~380mL/min。
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对乳糖酸的质量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乳糖酸的纯度越高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越稳定。本发明以乳糖酸钠为原料,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制备获得了高纯度的乳糖酸溶液,提高了乳糖酸的质量,有利于制备获得质量稳定的乳糖酸红霉素。本发明在制备乳糖酸红霉素的过程中还发现,红霉素对酸特别敏感,红霉素在pH6-8范围以外的水溶液中,24小时失效;pH<5.5时,红霉素也十分不稳定;当pH=2时,4秒内其活性丧失10%;当pH<1时,迅速失效。在制备过程中局部酸度过高会引起红霉素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产生多种副产物,影响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和稳定性。本发明意外发现,在成盐反应过程中,红霉素混悬液的浓度为60mg/mL~120mg/mL、乳糖酸溶液的浓度为145g/L~225g/L时,成盐反应条件较为温和,且当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20mL/min~380mL/min时,能够有效解决成盐反应中局部酸度过高的问题,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和稳定性。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1.9℃。
本发明还发现,红霉素对温度也比较敏感,当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8℃时,更有利于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高、质量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成盐反应的反应时间以反应液的pH值达到pH6.9~7.2为止。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2:1。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为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1500mm~2500mm,直径为300mm~500mm,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所述乳糖酸钠的浓度为20%~35%时,所述交换的交换流量为150mL/min~250mL/min。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2000mm,直径为350mm。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在交换之前,还包括活化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步骤,具体为:
取盐酸浸泡阳离子交换树脂,之后清洗,至流出液的pH值为pH5~pH6。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乳糖酸钠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之比为(0.227:1)~(0.307:1)。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用盐酸的浓度为1.5mol/L~3.5mol/L。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用盐酸的浓度为2mol/L~3mol/L。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计),步骤1中的乳糖酸钠的浓度优选为25%~30%。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的乳糖酸溶液的贮存温度为0℃~5℃。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的交换、分离中,过柱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柱内溶液的高度在距离离子交换树脂柱内树脂顶部25厘米~30厘米,其目的是防止液面低于树脂后造成树脂层中进入空气,影响交换效果,以及在添加乳糖酸溶液时,增加树脂缓冲层防止搅动树脂,进而更有利于获得高纯度的乳糖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成盐反应中的加样装置,其包括盛液罐(1)、导管(2)和滴加装置(3);
盛液罐(1)与滴加装置(3)通过导管(2)连通,导管(2)与盛液罐(1)之间设有流量控制装置(4);
滴加装置(3)为直管;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7),滴液孔(7)为多个。
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由于红霉素对pH敏感,所以,需要尤其注意成盐反应时,局部酸度过高的问题。现有乳糖酸红霉素的成盐装置中,一般采用向反应装置中单孔滴加乳糖酸。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设置有多个滴液孔的加样装置加样,实现了在乳糖酸红霉素成盐反应时,使乳糖酸溶液滴加在反应液中的多个位置,在相同的乳糖酸的加入量情况下,能够有效分散乳糖酸,降低乳糖酸的局部浓度,解决了乳糖酸局部酸过高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稳定性。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滴加装置(3)通过接头装置(5)与导管(2)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的导管(2)为软管。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滴加装置中的软管为硅胶软管。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的流量控制装置(4)为阀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的滴液孔(7)上设有导流管(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的导流管(8)为直管。
在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的部分滴液孔(7)上设有导流管(8)。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还包括套在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该接头装置(5)与固定装置(6)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上的滴液孔(7)沿直管的轴线方向等间距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加样装置中的滴液孔沿所述直管的轴线方向排列,且滴液孔的排列间距从远离接头装置的一端到接头装置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本发明中的滴液孔的形状为规则的。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中的滴液孔的形状为不规则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成盐反应装置,其包括加样装置和反应装置;
该加样装置为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该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9),反应罐上设有加样孔;
滴加装置(3)置于反应罐(9)的内部;滴加装置(3)固定于加样孔。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加样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还包括外部循环装置,该外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2)、泵(13)、第二导管(14);
该第一导管(12)的一端与反应罐(9)连通,另一端与泵(13)连通;
该第二导管(14)的一端与加样孔连通,另一端与泵(13)连通;
所述与第二导管连通的加样孔、固定滴加装置的加样孔各自独立。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滴加装置(3)置于反应罐(9)的内部时,具体为将该滴加装置(3)置于反应罐(9)内部,滴加装置(3)的位置处于反应罐(9)的侧壁最高点以下、反应液液面以上。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固定有滴加装置(3)的加样孔(10)上设有支架,该支架能够与加样装置上的固定装置(6)固定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的反应罐的第一导管(12)上设有阀门。
在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的反应罐中的反应罐的第二导管(14)上设有阀门。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的滴加装置(3)为直管时,其长度满足以下条件:
反应罐半径≤直管的轴线长度<反应罐直径,最优选为反应罐半径。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滴加装置(3)中的滴液孔(7)的直径为2mm~6mm;优选为3mm~4mm。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滴加装置(3)中的滴液孔(7)的孔距为10mm~80mm;优选为30mm~50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成盐反应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乳糖酸钠,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交换、分离,制备获得乳糖酸溶液;取红霉素、注射用水,经混合,得红霉素混悬液;取所得乳糖酸溶液,滴加到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发生成盐反应,经定容、脱碳,即得;其中,红霉素混悬液的浓度为60mg/mL~120mg/mL;乳糖酸溶液的浓度为145g/L~225g/L;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20mL/min~380mL/min。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控制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解决了乳糖酸与红霉素成盐反应中,局部酸度过高而导致红霉素性质发生变化的问题。实验结果证实,本发明提供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降低了有关物质含量,使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更加稳定,进而保证了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用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加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加样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加样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1-盛液罐、2-导管、3-滴加装置、4-流量控制装置、5-接头装置、6-固定装置、7-滴液孔、8-引流管、9-反应罐、10-加样孔、11-加样孔、12-第一导管、13-泵、14-第二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成盐反应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实施该方法,实现其应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内。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成盐反应装置中所用到的试剂和原料均可由市场购得。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和成盐反应装置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加样装置包括盛液罐(1)、导管(2)和滴加装置(3);盛液罐(1)与滴加装置(3)通过导管(2)连通,导管(2)与盛液罐(1)之间设有流量控制装置(4);滴加装置(3)为直管,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滴液孔为多个。图2为加样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7),滴液孔为多个。
盛液罐(1)用于盛乳糖酸;导管(2)为软管,滴加装置(3)为直管,流量控制装置(4)为阀门。在反应进行时,滴加装置(3)置于反应装置的内部,盛液罐(1)中的乳糖酸通过导管(2)导入到滴加装置(3)中,通过滴加装置(3)上的多个滴液孔滴(7)加到反应装置中的反应液里面,实现了在成盐反应时使乳糖酸溶液滴加在反应液中的多个位置,在相同的乳糖酸的加入量情况下,能够有效分散乳糖酸,降低乳糖酸的局部浓度,解决了局部乳糖酸过高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滴加装置(3)与盛液罐(1)之间的灵活移动,所用的导管(2)为软管。为了更好地调控盛液罐(1)中乳糖酸的用量,所用导管(2)与盛液罐(1)之间设有阀门(4),该阀门为球形阀门。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成盐反应时局部乳糖酸过高的问题,滴加装置(3)为直管,且该直管通过接头装置(5),与导管(2)连通。该接头装置(5)可以与作为滴加装置(3)的直管发生相对移动,在使用时,便于安装和调整直管的位置与方向,简便易行。该接头装置(5)也可以与作为滴加装置(3)的直管直接连通,成一定角度固定。优选地,该接头装置为直管。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成盐反应时局部乳糖酸过高的问题,滴加装置为多个直管,多个直管以接头装置为圆心周向均匀分布。由于每个直管上设置有多个滴液孔,所以,更有利于分散乳糖酸,避免了反应装置中乳糖酸的局部浓度过高。
进一步地,滴液孔沿直管的轴线方向等间距排列;滴液孔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2mm~6mm;优选为3mm~4mm。滴加装置中的滴液孔的孔距为10mm~80mm;优选为30mm~50mm。滴液孔的排列数为一排或多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装置中的滴液孔沿所述直管的轴线方向排列,且滴液孔的排列间距从远离接头装置的一端到接头装置方向逐渐减小。在应用中,当成盐反应装置中存在搅拌的情况下,如此设置孔的排列方式,更有利于分散酸和碱的浓度。
另外,如图3所示,在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滴加装置(3)上的滴液孔(7)上设有导流管(8),导流管(8)能够更好地控制通过滴液孔(7)滴加的乳糖酸的流向,尤其在乳糖酸较少或者滴加装置(3)的轴线方向与反应装置中的液面成一定角度时,能够更好地引导乳糖酸的流向,更有利于分散乳糖酸,避免了反应装置中乳糖酸的局部浓度过高。可以是每个滴液孔(7)上都设有引流管(8)。也可以是部分滴液孔(7)上设有引流管(8),其余没有。
在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还包括套在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该接头装置(5)与固定装置(6)连接。固定装置(6)方便于固定滴加装置(3)。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滴加装置中的滴液孔的形状为规则的。规则的滴液孔更有利于滴加装置的生产,也有利于滴加装置的清洗。
请参考图4至图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包括加样装置和反应装置;该加样装置为本发明提供的加样装置。该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9)、该反应罐(9)上设有加样孔(10)。在成盐反应时,加样装置上的滴加装置置于反应罐(9)的内部;滴加装置固定于加样孔(10)。
在另外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中,反应罐(9)中加样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罐(9)中包括了加样孔(10)和加样孔(11)。多个加样孔更方便与成盐反应中加料、取样,更适合工业生产使用。
在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成盐反应装置还包括外部循环装置。外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2)、泵(13)、第二导管(14)。该第一导管(12)的一端与反应罐连通,另一端与泵(13)连通;该第二导管(14)的一端与加样孔(11)连通,另一端与泵(13)连通。在成盐反应时,泵(13)提供动力,将反应罐(9)中的反应液通过第一导管(12)、第二导管(14)再流回反应罐(9)中,如此循环,使得整个反应罐(9)中的反应液更加均匀地混合,更有利于避免局部乳糖酸浓度过高的问题。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的第一导管为不锈钢导管。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的第二导管也为不锈钢导管。更优选地,第一导管设置有阀门,可以根据反应进展,开关阀门,简便易行,容易操控。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阀门,可以控制反应进展,开关阀门,简便易行,容易操控。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固定有滴加装置的加样孔(10)上设有支架,该支架能够与加样装置上的固定装置(6)固定连接。通过支架来固定加样装置中的滴加装置,更方便于安装和使用该成盐反应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反应装置中的滴加装置为直管时,其长度满足以下条件:
反应罐半径≤直管的轴线长度<反应罐直径,最优选为反应罐半径。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反应装置中,滴加装置中的滴液孔的直径为2mm~6mm;优选为3mm~4mm。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反应装置中,滴加装置中的滴液孔的孔距为10mm~80mm;优选为30mm~50mm。
实施例1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
材料来源:
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合成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每次最大可处理0.267kg乳糖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2000mm;直径为350mm。
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1、离子交换树脂柱酸再生处理:取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2mol/L的盐酸浸泡24小时后将盐酸排放,再用注射用水清洗至pH5,灯检箱内检查无Cl-后备用。
其中,Cl-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为:取清洗离子交换柱的清洗水50mL置于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5滴与硝酸银溶液1mL,置灯检箱内观察不得发生浑浊。
2、离子交换、分离:
计算乳糖酸钠的用量,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每次可处理0.267kg乳糖酸钠,乳糖酸钠的离子交换量不超过树脂的交换能力。根据乳糖酸的需求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乳糖酸钠的最大交换量:
将已称重的乳糖酸钠倒入洁净的乳糖酸钠配制罐中,与注射用水混合,混合均匀,充分溶解,即得乳糖酸钠水溶液。所得乳糖酸钠溶液,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计),乳糖酸钠的含量为20%,备用。
取配制好的乳糖酸钠水溶液100L,加入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入乳糖酸钠溶液后即开始测定流出液的pH值,当pH为1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即乳糖酸溶液),流出液pH为2.5时停止,即得115L乳糖酸溶液。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内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在树脂顶部之上25cm~30cm;交换时,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处理0.267kg乳糖酸钠;交换时控制流量为150mL/min。
3、乳糖酸含量的测定:
用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测定乳糖酸含量。取50mL的碱式滴定管用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润洗2遍,然后再将NaOH加入至滴定管中,排出管尖内气泡,并将溶液定容至零刻度或读出初始刻度。
将待测的乳糖酸溶液充分混匀,用10mL的移液管精确移取10mL乳糖酸溶液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再滴加3滴甲基红溶液。用碱式滴定管中的0.1mol/L NaOH溶液进行滴定,边滴定边充分震荡至溶液刚由红色突变为橙色(30秒内不退色)时为滴定终点,停止滴定、读取碱式滴定管中的NaOH溶液刻度并计算所消耗NaOH溶液体积,计算出乳糖酸溶液的含量。
乳糖酸含量计算:
其中,CNaOH=0.1mol/L、M乳糖酸=358.3g/mol、V乳糖酸=10mL。
测定结果为,本实施例所得乳糖酸溶液中乳糖酸的浓度为145g/L;得乳糖酸的体积为115L。
采用钠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的纯度,检测结果为98.6%;符合要求。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乳糖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乳糖酸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所以通过优化制备乳糖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乳糖酸质量,有利于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将所得乳糖酸溶液在贮罐内冷藏,温度控制在0℃,挂上状态标示牌,乳糖酸放置冷藏时间不得超过72h。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5℃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6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120mg/mL,体积为2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80.8L浓度为145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2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6.9,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6.9时即为反应终点,得280.8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0℃,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70483.5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8.68%。
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评价见实施例6。
实施例2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
材料来源:
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合成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每次最大可处理0.267kg乳糖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1500mm;直径为500mm。
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1、离子交换树脂柱酸再生处理:取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3mol/L的盐酸浸泡24小时后将盐酸排放,再用注射用水清洗至pH6,灯检箱内检查无Cl-后备用。
其中,Cl-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为:取清洗离子交换柱的清洗水50mL置于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5滴与硝酸银溶液1mL,置灯检箱内观察不得发生浑浊。
2、离子交换、分离:
计算乳糖酸钠的用量,乳糖酸钠的离子交换量不超过树脂的交换能力。根据乳糖酸的需求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乳糖酸钠的最大交换量:
将已称重的乳糖酸钠倒入洁净的乳糖酸钠配制罐中,与注射用水混合,混合均匀,充分溶解,即得乳糖酸钠水溶液。所得乳糖酸钠溶液,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计),乳糖酸钠的含量为35%,备用。
取配制好的乳糖酸钠水溶液60L,加入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入乳糖酸钠溶液后即开始测定流出液的pH值,当pH为2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即乳糖酸溶液),流出液pH为3.0时停止,即得75L乳糖酸溶液。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内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在树脂顶部以上25cm~30cm;交换时,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处理0.227kg乳糖酸钠;交换时控制流量为250mL/min。
3、乳糖酸含量的测定:
与实施例1中的乳糖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相同,测定结果为,本实施例所得乳糖酸溶液中乳糖酸的浓度为225g/L;得乳糖酸的体积为75L。
采用钠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的纯度,检测结果为98.8%;符合要求。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乳糖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乳糖酸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所以通过优化制备乳糖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乳糖酸质量,有利于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将所得乳糖酸溶液在贮罐内冷藏,温度控制在4℃,挂上状态标示牌,乳糖酸放置冷藏时间不得超过72h。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3℃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5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60mg/mL,体积为4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53L浓度为225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1)。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5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9℃。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7.0,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7.0时即为反应终点,得453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1.9℃,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70678.9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8.95%。
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评价见实施例6。
实施例3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
材料来源:
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合成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每次最大可处理0.307kg乳糖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2500mm;直径为300mm。
成盐反应装置的结构示示意图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从图中可知,该成盐反应装置包括加样装置和反应装置;该加样装置包括盛液罐(1)、导管(2)和滴加装置(3);盛液罐(1)与滴加装置(3)通过导管(2)连通,导管(2)与盛液罐(1)之间设有流量控制装置(4);滴加装置(3)为直管,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滴液孔为多个。滴加装置(3)通过接头装置(5)与导管(2)连通,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图2为加样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7),滴液孔为多个。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盛液罐(1)用于盛乳糖酸;导管(2)为软管,滴加装置(3)为直管,流量控制装置(4)为阀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9)和外部循环装置、该反应罐(9)上设有加样孔(10)、加样孔(11);外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2)、泵(13)、第二导管(14)。在成盐反应时,加样装置上的滴加装置置于反应罐(9)的内部;滴加装置固定于加样孔(10)。
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1、离子交换树脂柱酸再生处理:取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3.5mol/L的盐酸浸泡24小时后将盐酸排放,再用注射用水清洗至pH6,灯检箱内检查无Cl-后备用。
其中,Cl-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为:取清洗离子交换柱的清洗水50mL置于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5滴与硝酸银溶液1mL,置灯检箱内观察不得发生浑浊。
2、离子交换、分离:
计算乳糖酸钠的用量,乳糖酸钠的离子交换量不超过树脂的交换能力。根据乳糖酸的需求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乳糖酸钠的最大交换量:
将已称重的乳糖酸钠倒入洁净的乳糖酸钠配制罐中,与注射用水混合,混合均匀,充分溶解,即得乳糖酸钠水溶液。所得乳糖酸钠溶液,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计),乳糖酸钠的含量为30%,备用。
取配制好的乳糖酸钠水溶液66.7L,加入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入乳糖酸钠溶液后即开始测定流出液的pH值,当pH为2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即乳糖酸溶液),流出液pH为3.0时停止,即得86L乳糖酸溶液。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内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在树脂顶部以上25cm~30cm;交换时,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处理0.307kg乳糖酸钠;交换时控制流量为250mL/min。
3、乳糖酸含量的测定:
与实施例1中的乳糖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相同,测定结果为,本实施例所得乳糖酸溶液中乳糖酸的浓度为200g/L;得乳糖酸的体积为86L。
采用钠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的纯度,检测结果为99.3%;符合要求。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乳糖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乳糖酸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所以通过优化制备乳糖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乳糖酸质量,有利于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将所得乳糖酸溶液在贮罐内冷藏,温度控制在5℃,挂上状态标示牌,乳糖酸放置冷藏时间不得超过72h。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5℃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6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120mg/mL,体积为2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58.6L浓度为200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8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8℃。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7.2,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7.2时即为反应终点,得258.6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8℃,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70942.2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9.32%。
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评价见实施例6。
实施例4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
材料来源:
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合成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每次最大可处理0.267kg乳糖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2000mm;直径为350mm。
成盐反应装置的结构示示意图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从图中可知,该成盐反应装置包括加样装置和反应装置;该加样装置包括盛液罐(1)、导管(2)和滴加装置(3);盛液罐(1)与滴加装置(3)通过导管(2)连通,导管(2)与盛液罐(1)之间设有流量控制装置(4);滴加装置(3)为直管,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滴液孔为多个。滴加装置(3)通过接头装置(5)与导管(2)连通,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图2为加样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7),滴液孔为多个。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盛液罐(1)用于盛乳糖酸;导管(2)为软管,滴加装置(3)为直管,流量控制装置(4)为阀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9)和外部循环装置、该反应罐(9)上设有加样孔(10)、加样孔(11);外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2)、泵(13)、第二导管(14)。在成盐反应时,加样装置上的滴加装置置于反应罐(9)的内部;滴加装置固定于加样孔(10)。
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1、离子交换树脂柱酸再生处理:取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1.5mol/L的盐酸浸泡24小时后将盐酸排放,再用注射用水清洗至pH5.5,灯检箱内检查无Cl-后备用。
其中,Cl-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为:取清洗离子交换柱的清洗水50mL置于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5滴与硝酸银溶液1mL,置灯检箱内观察不得发生浑浊。
2、离子交换、分离:
计算乳糖酸钠的用量,乳糖酸钠的离子交换量不超过树脂的交换能力。根据乳糖酸的需求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乳糖酸钠的最大交换量:
将已称重的乳糖酸钠倒入洁净的乳糖酸钠配制罐中,与注射用水混合,混合均匀,充分溶解,即得乳糖酸钠水溶液。所得乳糖酸钠溶液,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计),乳糖酸钠的含量为25%,备用。
取配制好的乳糖酸钠水溶液80L,加入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入乳糖酸钠溶液后即开始测定流出液的pH值,当pH为1.5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即乳糖酸溶液),流出液pH为3.0时停止,即得92L乳糖酸溶液。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内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在树脂顶部以上25cm~30cm;交换时,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处理0.267kg乳糖酸钠;交换时控制流量为200mL/min。
3、乳糖酸含量的测定:
与实施例1中的乳糖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相同,测定结果为,本实施例所得乳糖酸溶液中乳糖酸的浓度为185g/L;得乳糖酸的体积为92L。
采用钠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的纯度,检测结果为99.1%;符合要求。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乳糖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乳糖酸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所以通过优化制备乳糖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乳糖酸质量,能够有利于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将所得乳糖酸溶液在贮罐内冷藏,温度控制在5℃,挂上状态标示牌,乳糖酸放置冷藏时间不得超过72h。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5℃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5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60mg/mL,体积为4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63.3L浓度为185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1)。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6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7.2,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7.2时即为反应终点,得463.3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1℃,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70875.7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9.23%。
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评价见实施例6。
实施例5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
材料来源:
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合成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每次最大可处理0.267kg乳糖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2500mm;直径为350mm。
成盐反应装置的结构示示意图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从图中可知,该成盐反应装置包括加样装置和反应装置;该加样装置包括盛液罐(1)、导管(2)和滴加装置(3);盛液罐(1)与滴加装置(3)通过导管(2)连通,导管(2)与盛液罐(1)之间设有流量控制装置(4);滴加装置(3)为直管,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滴液孔为多个。滴加装置(3)通过接头装置(5)与导管(2)连通,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图2为加样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滴加装置(3)上设有滴液孔(7),滴液孔为多个。接头装置(5)的外侧的固定装置(6);盛液罐(1)用于盛乳糖酸;导管(2)为软管,滴加装置(3)为直管,流量控制装置(4)为阀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9)和外部循环装置、该反应罐(9)上设有加样孔(10)、加样孔(11);外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2)、泵(13)、第二导管(14)。在成盐反应时,加样装置上的滴加装置置于反应罐(9)的内部;滴加装置固定于加样孔(10)。
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1、离子交换树脂柱酸再生处理:取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2mol/L的盐酸浸泡24小时后将盐酸排放,再用注射用水清洗至pH5.5,灯检箱内检查无Cl-后备用。
其中,Cl-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为:取清洗离子交换柱的清洗水50mL置于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5滴与硝酸银溶液1mL,置灯检箱内观察不得发生浑浊。
2、离子交换、分离:
计算乳糖酸钠的用量,乳糖酸钠的离子交换量不超过树脂的交换能力。根据乳糖酸的需求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乳糖酸钠的最大交换量:
将已称重的乳糖酸钠倒入洁净的乳糖酸钠配制罐中,与注射用水混合,混合均匀,充分溶解,即得乳糖酸钠水溶液。所得乳糖酸钠溶液,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乳糖酸钠的含量为30%,备用。
取配制好的乳糖酸钠水溶液66.7L,加入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入乳糖酸钠溶液后即开始测定流出液的pH值,当pH为1.5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即乳糖酸溶液),流出液pH为3.0时停止,即得76L乳糖酸溶液。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内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在树脂顶部以上25cm~30cm;交换时,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处理0.267kg乳糖酸钠;交换时控制流量为220mL/min。
3、乳糖酸含量的测定:
与实施例1中的乳糖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相同,测定结果为,本实施例所得乳糖酸溶液中乳糖酸的浓度为225g/L;得乳糖酸的体积为76L。
采用钠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的纯度,检测结果为99.2%;符合要求。在乳糖酸红霉素的制备过程中,乳糖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乳糖酸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所以通过优化制备乳糖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乳糖酸质量,有利于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将所得乳糖酸溶液在贮罐内冷藏,温度控制在5℃,挂上状态标示牌,乳糖酸放置冷藏时间不得超过72h。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5℃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5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90mg/mL,体积为266.7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52.6L浓度为225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1)。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7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7.0,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7.0时即为反应终点,得319.3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5℃,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70927.1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9.30%。
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评价见实施例6。
实施例6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评价
取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进行加速试验,考察本发明提供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以对照组1至对照组3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作为对照。各个对照组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对照组的材料来源:
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合成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每千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每次最大可处理0.267kg乳糖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2000mm;直径为350mm。
对照组1:的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乳糖酸溶液,检测所得乳糖酸的浓度为145g/L,纯度为98.6%。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5℃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6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120mg/mL,体积为2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82.36L浓度为145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0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6.9,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6.9时即为反应终点,得282.36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0℃,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69442.8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7.2%。
对照组2:的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乳糖酸溶液,检测所得乳糖酸的浓度为145g/L,纯度为98.6%。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5℃左右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6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120mg/mL,体积为2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82.42L浓度为145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40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待反应8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6.9,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pH6.9时即为反应终点,得282.42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2‰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0℃,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69383.2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7.1%。
对照组3:制备方法(常规制备方法):
乳糖酸溶液的制备:
1、离子交换树脂柱酸再生处理:取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0.2mol/L的稀盐酸进行动态再生(为树脂柱顶部一边添加稀盐酸溶液,底部适当开启阀门,进口端和出口端流速保持相对一致)12h,再用注射用水清洗至中性,灯检箱内检查无Cl-后备用。
其中,Cl-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为:取清洗离子交换柱的清洗水50mL置于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5滴与硝酸银溶液1mL,置灯检箱内观察不得发生浑浊。
2、离子交换、分离:
将已称重的乳糖酸钠倒入洁净的乳糖酸钠配制罐中,与注射用水混合,混合均匀,充分溶解,即得乳糖酸钠水溶液。所得乳糖酸钠溶液,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g/mL计),乳糖酸钠的含量为16%,备用。
取配制好的乳糖酸钠水溶液125L,加入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入乳糖酸钠溶液后即开始测定流出液的pH值,当pH为2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即乳糖酸溶液),流出液pH为3.5时停止,即得120L乳糖酸溶液。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内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在树脂顶部以上;交换时控制流量为140mL/min。
3、乳糖酸含量的测定:
与实施例1中的乳糖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相同,测定结果为,本实施例所得乳糖酸溶液中乳糖酸的浓度为140g/L;得乳糖酸的体积为120L。
采用钠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的纯度,检测结果为98.4%。
将所得乳糖酸溶液在贮罐内冷藏,温度控制在8~10℃,乳糖酸放置冷藏时间不得超过72h。
成盐反应:
1、红霉素混悬液的制备:
取8~10℃的注射用水,注入搪瓷反应罐中,注入的体积约为配制总体积的80%。将称量好的红霉素原料投入搪瓷反应罐中,开启搅拌电机,搅拌30分钟使之成红霉素混悬液,根据需求配制所需体积的红霉素混悬液。
2、成盐:
在本实施例中,所得红霉素混悬液中红霉素的浓度为120mg/mL,体积为200L。边搅拌边缓慢向装有红霉素的搪瓷反应罐中滴加87L浓度为140g/L的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4)。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00mL/min,保持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8~10℃。待反应10~12小时后,开始测定溶液pH值,pH值控制在pH6.7~6.8,根据反应程度逐渐滴加乳糖酸溶液,待药液澄清且pH值在6.8时即为反应终点,得287L反应溶液。
3、定容、脱炭:
向所得反应溶液中补加注射用水至所得溶液中乳糖酸红霉素的浓度为106.28mg/mL,按照总体积的4‰加入活性炭,搅拌30分钟后,停止搅拌,药液经钛棒脱炭,即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8~10℃,从原料投入至成盐结束,不得超过24小时。
采用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检测结果为: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为69262.6U/mL,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为96.97%。
分别统计实施例1至实施例5、对照组1至对照组3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收率以及所得产品的各项指标。
评价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效价,具体操作如下:
精密量取乳糖酸红霉素溶液适量,加灭菌水定量制成每1mL中约含1000单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红霉素项下的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A)测定。1000红霉素单位相当于1mg的C37H67NO13
各个组别的乳糖酸红霉素的效价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各个组别的乳糖酸红霉素的效价
由表1中实验结果可知,相比对照组2、对照组3,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效价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控制乳糖酸的滴加速度能够避免成盐反应中反应液中局部酸浓度过高的发生,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对比对照组1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的效价高,差异显著(P<0.05),可知,滴加反应速度过低,导致反应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从实验结果还可以发现,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3至实施例5制备获得乳糖酸红霉素的效价进一步提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的质量。
取实施例1至实施例5、对照组1至对照组3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于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试验箱中,放置6个月,分别在第0、1、2、3、6个月的月末取样进行稳定性重点项目考察,结果见表2。
表2 加速试验检测结果
由表2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相比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制备获得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稳定性更好,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稳定性,保证了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用药安全。
实验结果还发现,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3至实施例5制备获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成盐反应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乳糖酸红霉素的收率、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效价;降低了有关物质含量、长期存储质量稳定,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质量、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乳糖酸红霉素的用药安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乳糖酸钠,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交换、分离,制备获得乳糖酸溶液;
步骤2:取红霉素、注射用水,经混合,得红霉素混悬液;
步骤3:取所述乳糖酸溶液,滴加到所述红霉素混悬液中,发生成盐反应,经定容、脱碳,即得;
其中,所述红霉素混悬液的浓度为60mg/mL~120mg/mL;所述乳糖酸溶液的浓度为145g/L~225g/L;
所述乳糖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20mL/min~380m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成盐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成盐反应的反应时间以反应液的pH值达到pH6.9~7.2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乳糖酸与红霉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2: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为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高度为1500mm~2500mm,直径为300mm~500mm,以质量体积百分比计,所述乳糖酸钠的浓度为20%~35%时,所述交换的交换流量为150mL/min~250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所述交换之前,还包括活化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步骤,具体为:
取盐酸浸泡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之后清洗,至流出液的pH值为pH5~pH6。
CN201410559834.6A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Active CN104341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9834.6A CN104341474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9834.6A CN104341474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1474A CN104341474A (zh) 2015-02-11
CN104341474B true CN104341474B (zh) 2017-10-27

Family

ID=5249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9834.6A Active CN104341474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1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0768A (zh) * 2022-07-11 2022-09-06 山东科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糖酸克拉霉素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7397A (en) * 1976-06-01 1979-01-30 Registrar, Jadavpur University Erythromycin aldobionates
CN202199332U (zh) * 2011-09-03 2012-04-25 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滴加分布器
CN204294206U (zh) * 2014-10-20 2015-04-29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加样装置、及包含该加样装置的成盐反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7827B2 (ja) * 2002-09-03 2010-04-07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反応方法、散水型滴下装置及び化学反応用プラン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7397A (en) * 1976-06-01 1979-01-30 Registrar, Jadavpur University Erythromycin aldobionates
CN202199332U (zh) * 2011-09-03 2012-04-25 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滴加分布器
CN204294206U (zh) * 2014-10-20 2015-04-29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加样装置、及包含该加样装置的成盐反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乳糖酸红霉素生产工艺的改进;赵德行,等;《山东医药》;19790531(第5期);第44-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1474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2081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消毒净化装置
SG187403A1 (en) High concentration chitosan-nucleic acid polyplex compositions
CN101422426B (zh) 硝基咪唑类药物纳米蒙脱土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182A (zh)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制备方法
CN104341474B (zh) 一种乳糖酸红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盐反应装置
CN104546703B (zh) 一种奶牛泌乳期用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4168A (zh) 一种阿维菌素产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9422A (zh) 一种中性的纳米银水溶液、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208883905U (zh) 医学实验用供氧量可调的细胞培养装置
CN101396371B (zh) 一种藏药材炮制物质佐太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用途
CN105147599B (zh) 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和制法
CN105803042A (zh) 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CN101556262B (zh) 一种检测头孢西丁产品中杂质的方法
CN105079007B (zh) 水杨酸在制备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药物中的用途
CN105310979A (zh)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RU2206337C1 (ru)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й препарат для лечения мышечных дистоний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CN106860891A (zh) 一种苯扎溴铵氯化钠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09155592U (zh) 一种兽药配料装置
CN108414763B (zh) 盐酸金霉素细菌内毒素检验设备和方法
CN103421877B (zh) 一种抗生素缓释药物制剂无菌检查的检测方法
Jahangir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oro-sustained stomach specific floating in situ gelling system of Azithromycin dihydrate
CN103239394A (zh) 盐酸莫西沙星小容量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12440343U (zh) 一种生物制药用的无菌溶液输送管道
CN104606671A (zh) 一种复方溶菌酶恩诺沙星注射制剂
CN114099507B (zh) 抗组胺药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Yue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ndustrial Park Road 414100 Hunan Kanwan chisi city in Yuey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engguan town of Yueyang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414000 Yueyang Rong Road (county eco industrial park No. 3)

Applicant before: Hun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