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6310A - 退绕辅助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Google Patents
退绕辅助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26310A CN104326310A CN201410325352.4A CN201410325352A CN104326310A CN 104326310 A CN104326310 A CN 104326310A CN 201410325352 A CN201410325352 A CN 201410325352A CN 104326310 A CN104326310 A CN 1043263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winding
- neck down
- down portions
- limiting part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22—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adapted to prevent excessive ballooning of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退绕辅助装置限制气圈,该气圈为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由于离心力而摆动的部分。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限制部件(72),该限制部件(72)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设有颈缩部分(72b)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72b)大的开放部分(72a)。开放部分(72a)设在比颈缩部分(72b)靠一侧(例如下侧)的位置,其相对于颈缩部分(72b)的相对位置在退绕过程中不变。另外,开放部分(72a)的至少一侧的端部的内径是恒定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对来自喂纱纱管的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将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纱管上以形成卷装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装置)。为了引导从该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并调整张力、得到良好的卷装,在喂纱纱管的上方配置的退绕辅助装置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是很重要的。
日本特开平5-8939号公报以及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89527号公报公开了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退绕辅助装置。
日本特开平5-8939号公报的退绕辅助装置具备第1气圈限制部件和第2气圈限制部件。第1气圈限制部件在喂纱纱管退绕时位于喂纱纱管与第2气圈限制部件之间。第1气圈限制部件随着喂纱纱管退绕的进行而下降。由此,能够使退绕辅助装置与喂纱纱管的位置关系恒定。
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89527号公报的退绕辅助装置,在下侧的端部设有伞状部。该伞状部形成为覆盖喂纱纱管的上部锥面部(chase)的形状。通过伞状部,能够防止气圈过度扩张而抑制张力的上升。
然而,在喂纱纱管的退绕进行到例如喂纱纱管变为剩余3成(喂纱纱管的剩纱量为3成的状态)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在喂纱纱管的纱线层上上部锥面部消失。其结果,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与喂纱纱管的纱线层摩擦的部分(图中的虚线部分)变长,张力上升而发生纱线断线、或者管纱崩脱(喂纱纱管的纱线成块会一次性脱落的现象)。但是,若为了防止这些不良情况而降低退绕速度,则卷绕效率会降低。
日本特开平5-8939号公报公开了通过将第1气圈限制部件接近喂纱纱管来抑制张力的技术。但是,仅靠将第1气圈限制部件接近喂纱纱管,无法适当地抑制剩余3成以后的张力。
另外,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89527号公报,公开了利用伞状部抑制张力上升的技术,但是即使通过该方法也无法适当地抑制剩余3成以后的张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喂纱纱管的退绕进行阶段中的张力的上升的退绕辅助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接下来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一种退绕辅助装置,其限制气圈,该气圈为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由于离心力而摆动的部分,且构成如下。即,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设有颈缩部分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大的开放部分,并在喂纱纱管的退绕进行的同时向该喂纱纱管的轴向的一侧移动。所述开放部分设在比所述颈缩部分靠所述一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颈缩部分的相对位置在退绕过程中不变。另外,所述开放部分的至少所述一侧的端部的内径是恒定的。
由此,在作为喂纱纱管的退绕进行的阶段的剩余3成以后的退绕时,颈缩部分的内周面与气圈接触而抑制在喂纱纱管的上部发生的气圈膨胀,能够使气圈在喂纱纱管的下部大大地膨胀。其结果,喂纱纱管的纱线与纱线层摩擦的距离变短,所以能够抑制纱线的张力,也能够防止管纱崩脱。因此,能够不使卷绕速度降低地降低纱线断线的频率,所以能够提高卷绕效率。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优选是所述颈缩部分从所述限制部件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端部一直设置到中途部。
由此,确保了颈缩部分的设置范围较大,与气圈的多种状态相对应地容易地使用于抑制气圈上部的膨胀的气圈顶点与颈缩部分的内周面接触。另外,例如能够使用模具容易地成形限制部件。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优选是所述颈缩部分设置在所述限制部件的中途部。
由此,只要仅将限制部件的一部分设为小径即可,所以能够缩小需要加工的范围(或安装部件的范围)以减低制造成本。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优选设为下述结构。即,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周面的沿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切断所得的截面形状为直线状。在所述颈缩部分与所述开放部分的边界形成有层差、或随着趋向所述一侧而直径变大的锥面。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径也可以是恒定的。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周面的沿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切断所得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曲线状。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优选是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是恒定的。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各种形状的限制部件来实现减低张力这一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优选是所述颈缩部分是向所述限制部件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是恒定的。比所述突起靠所述另一侧的部分的内径与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相等、且恒定。
根据上述内容,仅通过按压具有一定内径的圆筒状部件的一部分,就能够形成能够发挥降低张力这一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的限制部件。
在所述退绕辅助装置中,优选,在比所述开放部分靠所述一侧的位置,设有随着趋向所述一侧而内径变大的伞状部。
由此,能够从开始退绕到结束位置都抑制气圈扩张,能够降低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退绕辅助装置,其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设有颈缩部分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大的开放部分。所述开放部分设置在比所述颈缩部分靠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的一侧的位置。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径在20mm到29mm的范围内。所述颈缩部分与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差在0.5mm以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其他观点,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径形成为,使得该颈缩部分的内周面与位于该颈缩部分内部的喂纱纱管的外周面之间为1mm。
通过以上的数值限定,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特别有效地发挥降低张力这一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的退绕辅助装置。
另外,也可以在具备支承喂纱纱管的纱管支承部的自动络纱机中具备所述退绕辅助装置。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有效地发挥降低张力这一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的自动络纱机。
在所述自动络纱机中,优选是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调整退绕时喂纱纱管相对于所述限制部件的位置或姿态。
一般来说,颈缩部分的内径越小越能够抑制张力,但是在退绕过程中颈缩部分与喂纱纱管接触的可能性变高。在这一点上,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调整部能够使喂纱纱管与颈缩部分的位置关系变得适当,所以能够高效地发挥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络纱机单元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退绕辅助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被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被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被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被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A是示出以往例中的剩余3成以后的气圈形状的图。
图6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剩余3成以后的气圈形状的图。
图7是将用以往的限制部件与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所产生的张力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8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图。
图8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8C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8D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9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9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9C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9D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A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纱库(magazine)式自动络纱机中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B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纱库式自动络纱机中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A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纱库式自动络纱机中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纱库式自动络纱机中的喂纱纱管的位置调整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就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1的主视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所谓“上”和“下”是为了方便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而确定的,不表示真正铅垂方向上的上和下。另外,这里的“上”和“下”相当于纱线20的移动方向下游侧以及上游侧,并且相当于喂纱纱管21、限制部件72的轴向的另一侧以及一侧。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包括:并排配置的多个络纱机单元4;和配置在多个络纱机单元4的并排方向的一端的机台控制装置7。
机台控制装置7构成为能够与多个络纱机单元4进行通信,能够通过机台控制装置7集中管理多个络纱机单元4的工作。另外,机台控制装置7包括:用于对各络纱机单元4进行各种设定(各络纱机单元4的卷绕作业所用的喂纱纱管22的种类的输入等)的机台输入部8;和能够显示各络纱机单元4的卷绕作业状态等的机台显示部9。
接下来,参照图2就络纱机单元4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络纱机单元4的示意侧视图。络纱机单元4是用于将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以形成卷装29的装置。下面,就该络纱机单元4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具备输送托盘式的纱管供给装置(省略图示)。自动络纱机1中配设有由传送带等构成的纱管输送路径(省略图示),载置喂纱纱管21的输送托盘(纱管支承部)80沿该纱管输送路径移动,从而能够将喂纱纱管21供给到络纱机单元4。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的喂纱部10包括输送托盘80、能够调整输送托盘80位置的位置调整部(调整部)81(参照图4以及图5参照)。此外,关于用位置调整部81调整输送托盘80的位置(即喂纱纱管21的位置)将后述。
由位置调整部81调整了位置后的喂纱纱管21由卷绕部16等来卷绕。另外,如图2所示,在络纱机单元4,作为配置于纱线移动路径的主要装置,从喂纱部10侧起向卷装29侧按顺序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付与装置13、接纱装置14和纱线监视装置15。
如图3所示,退绕辅助装置12包括固定部件71、限制部件72、升降部件73和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
固定部件71经由适当的部件而固定于单元框架。限制部件72形成为圆筒状,并配置为覆盖固定部件71的外侧。
升降部件73构成为,能够与限制部件72一体地在上下方向(喂纱纱管21、限制部件72的轴向)上移动。在升降部件73安装有用于对喂纱纱管21的上部锥面部21a进行检测的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
根据该结构,通过基于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的检测信号使升降部件73下降,能够使限制部件72位于距上部锥面部21a规定距离的位置。而且,随着喂纱纱管21被退绕而上部锥面部21a的位置下降,使升降部件73下降,因此能够使上部锥面部21a与限制部件72的距离总是恒定。由此,能够适当地限制在喂纱纱管21被退绕时在纱线从上部锥面部21a退绕分离的位置产生的气圈,能够一边将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一边进行卷绕作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研究限制部件72的内侧形状,能够抑制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变少时(例如剩余3成以后)的张力上升,但是限制部件72的内侧形状及其作用等将后述。
图2示出的张力付与装置13对要移动的纱线20付与预定张力。本实施方式的张力付与装置13构成为配置有相对于固定梳齿可动的梳齿的门式。可动侧梳齿构成为可通过旋转式螺线管而转动,以使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状态或释放状态。
在退绕辅助装置12与张力付与装置13之间配置有下纱线检测传感器31。下纱线检测传感器31构成为,能够检测在其所配置的位置纱线20是否移动。
纱线监视装置15构成为,通过监视纱线20的粗细等来检测粗节等纱线缺陷。另外,在比纱线监视装置15靠纱道的上游侧(下方),配置有在该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了纱线缺陷时立即将纱线20切断的刀具39。
接纱装置14在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了纱线缺陷而用刀具39将纱线20切断的纱线切断时、来自喂纱纱管21的退绕过程中的纱线20的纱线断线时、或更换喂纱纱管21时等,将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与卷装29侧的上纱线接纱。作为这样的接纱装置14能够使用利用了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使用机械式的装置。
在接纱装置14附近设有:捕捉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并对其引导的下纱线引导管25;和捕捉卷装29侧的上纱线并对其引导的上纱线引导管26。在下纱线引导管25的顶端形成有吸引口32,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顶端具有抽吸口34。在下纱线引导管25以及上纱线引导管26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能够在所述吸引口32以及抽吸口34产生吸引力。
通过该结构,在纱线切断等时,下纱线引导管25的吸引口32以轴33为中心向下方转动以吸引捕捉下纱线,之后,向上方转动从而将下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14。另外,与此大致同时,上纱线引导管26从图2的位置起以轴35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并且使卷装29逆转、并由抽吸口34捕捉从该卷装29退绕的上纱线。接下来,上纱线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向下方转动,从而将上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14。接着,在接纱装置14中进行下纱线与上纱线的接纱。
另外,络纱机单元4在纱线监视装置15的更靠下游侧具备摇架23和横动卷筒24。摇架23构成为能够装配卷绕纱管22。横动卷筒24用在表面形成的横动槽使纱线20横动并且驱动卷绕纱管22而进行纱线20的卷绕。
通过上述构成,自动络纱机1的各络纱机单元4能够将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以形成规定长度的卷装29。
接着,就位置调整部81调整喂纱纱管21的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位置调整部81在例如喂纱纱管21不倾斜的情况下,使输送托盘80对着退绕辅助装置12的限制部件72的正下方,从而能够使喂纱纱管21的轴线与限制部件72的轴线一致。
但是,在喂纱纱管21相对于输送托盘80倾斜刺入的情况下(图4A那样的情况),即使将输送托盘80对着限制部件72的正下方也无法使喂纱纱管21相对于限制部件72的位置恒定。因此,位置调整部81调整该喂纱纱管21的位置以使得限制部件72的轴线通过喂纱纱管21的芯管的中央。
具体地说,位置调整部81首先使输送托盘80向正面侧(图154A、B的右侧)移动,在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检测到了喂纱纱管21的芯管的中央的时间点停止输送托盘80(图4B的状态)。
之后,位置调整部81将输送托盘80返回到背面侧(图4的左侧),在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检测不到喂纱纱管21的芯管的时间点停止输送托盘80(图5A的状态)。在这里,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通过使输送托盘80从该位置移动一定距离,能够将喂纱纱管21定位于目标位置(图5B的状态)。
接着,就通过退绕辅助装置12的限制部件72的内部形状来抑制剩余3成以后的退绕时的张力这一点进行说明。
图6A中示出以往例中的进行剩余3成以后的退绕的状态。在剩余3成以后,喂纱纱管21的上部锥面部21a消失,所以纱线20与纱线层摩擦的距离增加(图6A的虚线部分)。因此,张力增大,容易发生纱线断线或管纱崩脱。
在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剩余3成以后的张力增大,使限制部件72的内径变化。具体而言,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72设有开放部分(大径部分)72a和颈缩部分(小径部分)72b。开放部分72a,其内径比颈缩部分72b的大,并设置在比颈缩部分72b靠下侧的位置。
这样通过在限制部件72设置颈缩部分72b,在剩余3成以后的退绕过程中,该颈缩部分72b与气圈接触,能够抑制在上部的气圈膨胀(参照图6B)。因此,能够使气圈在下部大大地膨胀。换言之,能够使气圈顶点位于下方。由此,能够缩短纱线与纱线层摩擦的部分(图6B的虚线部分)。通过以上内容,能够降低剩余3成以后的退绕时的张力。
图7的曲线图示出本实施方式与以往例中、通过测量张力相对于退绕时间的变化的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根据该曲线图可知: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限制部件72的内部设有颈缩部分72b和开放部分72a,能够降低退绕时间将近结束时(即剩余3成以后的退绕)的张力。具体地说,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张力比以往减低了大约25%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样使张力降低,能够不使卷绕速度降低地减小纱线断线和/或管纱崩脱的频率,所以能够提高卷绕效率。
此外,在以往例以及本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部件72、172的下端部形成有伞状部72c、172c。伞状部72c、172c是越靠下侧内径就越大的部分。伞状部72c是用于防止气圈过多扩张的部件。一般认为,因为伞状部72c是相对于限制部件72的轴线的角度比较大的锥形,所以,无法像本实施方式的开放部分72a那样在剩余3成以后抑制气圈上部膨胀,无法抑制由于纱线与纱线层摩擦所产生的张力增加。伞状部72c的锥形相对于轴线的角度,例如优选为15度。但是,不限定于该数值。
接下来,就能够发挥本发明的预期效果的形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A~D示出沿轴向切断各种形状的限制部件72所见的剖视图。
在图8A的限制部件72设有开放部分72a、颈缩部分72b、位于其边界的层差72d和伞状部72c。在图8B的限制部件72设有锥部72e以替代该层差72d。此外,图8A以及图8B的颈缩部分72b从限制部件72的上侧端部一直设置到中途部。
图8A以及图8B的限制部件72,例如能够通过在分别作成开放部分72a和颈缩部分72b后、将开放部分72a与颈缩部分72b连接等方法来成形。此外,伞状部72c既可以与限制部件72一体地成形,也可以在作为不同部件成形后再安装。
在图8C的限制部件72设有开放部分72a、颈缩部分72b、伞状部72c和第2开放部分72f。图8C的颈缩部分72b是向限制部件72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仅设在限制部件72的中途部。
图8C的限制部件72能够仅通过例如将圆筒状的部件的中途部向内部按压而使其变形来成形。在这样成形了的情况下,开放部分72a与第2开放部分72f的内径相同。
此外,伞状部72c不是发挥本发明的效果所必需的结构,也可如图8D那样将其省略。
图9A~D中示出限制部件72的进一步的变形例。图9A~D中,描绘了使图8A的限制部件72的一部分变形的状态,也能够将同样的变更应用于图8B、图8C以及图8D的限制部件72。而且,也能够组合图9A~D的各种特征中的多个。
图9A是将开放部分72a、颈缩部分72b和伞状部72c设为一体物的例子。该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模具等将限制部件72一体地成形。
图9B是对层差72d的角进行倒角、使其变圆滑后(带圆弧)的例子。此外,使角变圆滑的位置是任意的,也可以是图8A~D的各图的开放部分72a或颈缩部分72b的端部。另外,也可以以形成平面的方式进行倒角(倒角)。
图9C是将颈缩部分72b设为曲线状而非直线状的例子。
图9D是在开放部分72a以及颈缩部分72b形成有微小的锥面的例子。这些形成的锥面,随着靠近下侧、虽微小但内径仍变大。该锥面也能够作为模具成形时的起模斜度使用,因此优选与图9A的例子相组合。另外,开放部分72a的锥面相对于限制部件72的轴线的角度微小,所以能够与其他开放部分72a同样地,发挥能够抑制气圈上部的膨胀以降低张力这一效果。因此,图9D的开放部分72a和伞状部72c的形状以及作用完全不同。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开放部分72a或颈缩部分72b形成有微小角度的锥面或者形成有微小的凹凸,这样也符合“内径恒定”的说法。开放部分72a以及颈缩部分72b的微小锥面相对于轴线的角度用作起模斜度,考虑到这一点,例如优选为2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数值,在比0度大但最大为5度左右的、从0度到5度的范围内是容许的。
另外,开放部分72a和颈缩部分72b的直径以及位置等是任意的,但是例如优选,将颈缩部分72b的内径设为从20mm到29mm、将颈缩部分72b与开放部分72a的内径差设为0.5mm以上。例如,可以考虑将颈缩部分72b的内径设为26mm、将开放部分72a的内径设为34mm的例子。另外,形成颈缩部分72b的位置优选设定为,开放部分72a与颈缩部分72b的边界(例如层差72d)处于例如距限制部件72的上侧端部50mm左右的位置。而且,优选,颈缩部分72b与喂纱纱管21的芯管的间隔为1mm以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退绕辅助装置12具备限制部件72。限制部件72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设有颈缩部分72b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72b大的开放部分72a,随着喂纱纱管21的退绕的进行而接近该喂纱纱管21(从作为喂纱纱管21的轴向另一侧的退绕侧向作为轴向一侧的支承侧移动)。开放部分72a设在比颈缩部分72b靠下侧的位置,与颈缩部分7b相对的相对位置在退绕过程中不变化。另外,开放部分72a的至少下侧的端部的内径是恒定的。
若改从别的观点来看,则退绕辅助装置12具备: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且在退绕过程中位置也不变化的固定部件(固定式气圈限制部件)71;和限制部件(移动式气圈限制部件)72,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构成为可相对于固定部件71移动且随着退绕的进行而下降。限制部件72设有:颈缩部分(小径部分)72b,其设置为,在限制部件72下降至预先设定的下限位置且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层上不再具有上部锥面部21a时,抵接于气圈将气圈顶点向下方移动以限制气圈上部膨胀;和开放部分(大径部分)72a,其设置为,在比颈缩部分72b靠下方的位置形成为比颈缩部分72大径以容许气圈下部膨胀。另外,颈缩部分72b相对于开放部分72a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
由此,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与纱线层摩擦的距离变短,所以能够抑制纱线的张力并防止管纱崩脱。因此,能够不降低卷绕速度地降低纱线断线的频率,所以能够提高卷绕效率。
接下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内容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托盘式自动络纱机1的例子,但是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纱库式自动络纱机。在变形例中,如下述这样进行喂纱纱管21的姿态配合。此外,该方法是公知的,因此简单地进行说明。
纱库式自动络纱机1由图10A所示的喂纱纱管引导部61将从省略图示的纱库供给来的喂纱纱管21引导至喂纱部10。喂纱部10具备姿态调整部(纱管支承部、调整部)11,姿态调整部11通过将插通到喂纱纱管21的芯管中的部件向正面侧以及背面侧转动,由此能够调整喂纱纱管21的姿态。
下面,说明姿态调整部11调整喂纱纱管21的姿态的方法。姿态调整部11接受由喂纱纱管引导部61供给来的喂纱纱管21(图10A的状态),将该喂纱纱管21向背面侧转动而使喂纱纱管21暂时直立(图10B的状态)。
接下来,姿态调整部11将喂纱纱管21再次向正面侧稍稍转动,并在由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检测到了喂纱纱管21的定时使其停止(图11A的状态)。此外,自动络纱机1,与所使用的喂纱纱管21的种类等相对应地记录从由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开始检测喂纱纱管21的位置起以何种程度转动喂纱纱管21能够使喂纱纱管21位于适当的位置。因此,姿态调整部11按与所设定的值相对应的量转动喂纱纱管21(图11B的状态)。
在纱库式自动络纱机1中,如上所述那样调整了喂纱纱管21的姿态。由此,能够使喂纱纱管21的轴线与退绕辅助装置12(限制部件72)的轴线一致。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结构能够例如下面这样变更。
构成退绕辅助装置12的部件是任意的,能够省略掉固定部件71、限制部件72、升降部件73、上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74中的一部分,或者改变它们的形状。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不具备升降部件73的固定式退绕辅助装置。
尤其是限制部件72的形状也可以是上述说明的变形及其组合以外的形状。另外,本说明书中,也包含形成有狭缝的部件和/或截面不是正圆形的部件,属于“圆筒状”。因此,固定部件71或限制部件72也可以形成有狭缝,截面也可以是非正圆形。
位置调整部81以及姿态调整部11进行的位置(姿态)调整方法是一例,也能够使用利用其他控制方法或其他传感器等而进行的调整方法。
也可以使用臂式或滚筒式的横动装置来代替横动卷筒24。
喂纱纱管21的配置角度是任意的,不限于铅垂方向(大致铅垂方向),也可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配置。此外,如上所述,本说明书中的“上”和“下”这一表述不限于真正的铅垂方向,所以喂纱纱管21带预定角度配置的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
Claims (14)
1.一种退绕辅助装置,其限制气圈,所述气圈是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由于离心力而摆动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形成为圆筒状,设有颈缩部分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大的开放部分,在进行喂纱纱管的退绕的同时向该喂纱纱管的轴向的一侧移动,
所述开放部分设在比所述颈缩部分靠所述一侧的位置,其相对于所述颈缩部分的相对位置在退绕过程中不变,
所述开放部分的至少所述一侧的端部的内径是恒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缩部分从所述限制部件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端部一直设置到中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缩部分设置在所述限制部件的中途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周面的沿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切断所得的截面形状为直线状,
在所述颈缩部分与所述开放部分的边界形成有层差、或随着趋向所述一侧而直径变大的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径是恒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周面的沿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切断所得的截面形状为曲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是恒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缩部分是向所述限制部件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是恒定的,
比所述突起靠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部分,其内径与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相等且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开放部分靠所述一侧的位置,设有随着趋向所述一侧而内径变大的伞状部。
11.一种退绕辅助装置,其限制气圈,所述气圈是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由于离心力而摆动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设有颈缩部分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大的开放部分,
所述开放部分设置在比所述颈缩部分靠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的一侧的位置,
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径在20mm到29mm的范围内,
所述颈缩部分与所述开放部分的内径差在0.5mm以上。
12.一种退绕辅助装置,其限制气圈,所述气圈是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由于离心力而摆动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设有颈缩部分和内径比该颈缩部分大的开放部分,
所述开放部分设置在比所述颈缩部分靠所述限制部件的轴向的一侧的位置,
所述颈缩部分的内径形成为,使得该颈缩部分的内周面与位于该颈缩部分内部的喂纱纱管的外周面之间为1mm。
13.一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绕辅助装置;和
支承喂纱纱管的纱管支承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调整退绕时喂纱纱管相对于所述限制部件的位置或姿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51751 | 2013-07-22 | ||
JP2013151751A JP2015020887A (ja) | 2013-07-22 | 2013-07-22 | 解舒補助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26310A true CN104326310A (zh) | 2015-02-04 |
Family
ID=52131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25352.4A Pending CN104326310A (zh) | 2013-07-22 | 2014-07-09 | 退绕辅助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5020887A (zh) |
CN (1) | CN104326310A (zh) |
DE (1) | DE10201421363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9290A (zh) * | 2016-11-11 | 2018-05-25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卷绕单元的方法和绕线机 |
CN111807156A (zh) * | 2019-04-10 | 2020-10-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引导筒和纱线卷取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2108A (en) * | 1979-09-07 | 1983-02-08 | A. Michael S.A. | Rotary yarn guide for textile machines |
JPS63258370A (ja) * | 1987-04-15 | 1988-10-25 | Murata Mach Ltd | 自動ワインダ−のバル−ンガイド |
JPH05139621A (ja) * | 1991-11-13 | 1993-06-08 | Murata Mach Ltd | 自動ワインダの風綿回収装置 |
CN101462659A (zh) * | 2007-12-20 | 2009-06-24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退绕辅助装置及具备退绕辅助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
CN102923531A (zh) * | 2011-08-09 | 2013-02-1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退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18547B2 (ja) | 1991-07-01 | 1997-06-11 | 村田機械 株式会社 |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 |
JP2589527Y2 (ja) | 1993-02-24 | 1999-01-27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解舒補助装置 |
-
2013
- 2013-07-22 JP JP2013151751A patent/JP2015020887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7-09 CN CN201410325352.4A patent/CN104326310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7-14 DE DE201410213632 patent/DE10201421363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2108A (en) * | 1979-09-07 | 1983-02-08 | A. Michael S.A. | Rotary yarn guide for textile machines |
JPS63258370A (ja) * | 1987-04-15 | 1988-10-25 | Murata Mach Ltd | 自動ワインダ−のバル−ンガイド |
JPH05139621A (ja) * | 1991-11-13 | 1993-06-08 | Murata Mach Ltd | 自動ワインダの風綿回収装置 |
CN101462659A (zh) * | 2007-12-20 | 2009-06-24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退绕辅助装置及具备退绕辅助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
CN102923531A (zh) * | 2011-08-09 | 2013-02-1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退绕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9290A (zh) * | 2016-11-11 | 2018-05-25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卷绕单元的方法和绕线机 |
CN111807156A (zh) * | 2019-04-10 | 2020-10-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引导筒和纱线卷取装置 |
CN111807156B (zh) * | 2019-04-10 | 2023-06-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引导筒和纱线卷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020887A (ja) | 2015-02-02 |
DE102014213632A1 (de) | 2015-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03176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1759062B (zh) |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
CN103443005B (zh) |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 |
CN102574656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5384005A (zh) |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
CN103420226A (zh) |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 |
CN103003177A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5383999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JP2012197147A (ja) | 巻取ユニット、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給糸ボビン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 |
CN105398880A (zh) | 储纱装置以及具备该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 |
EP2749516B1 (en) | Yarn guiding-out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 |
CN101987706B (zh) |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 | |
CN104326310A (zh) | 退绕辅助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
CN202924473U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3569780A (zh) |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3429515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JP2016079038A (ja) | 紡績コップのための方向付け装置を備えた巻取りユニット | |
CN104944221A (zh) | 纱管存放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
KR20070026781A (ko) | 권취기 내에서 단사를 유지시키는 장치 | |
CN111807156B (zh) | 引导筒和纱线卷取装置 | |
JP2009214984A (ja) | 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糸巻取機及びパッケージ | |
IT9047736A1 (it) | Spolatrice automatica. | |
CN104724542A (zh) | S加捻纱的锥形交叉卷绕筒子的生产 | |
US10155339B2 (en)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il screens | |
CN103180235A (zh) | 纱线蓄留引出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