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1419B -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1419B
CN104311419B CN201410511219.8A CN201410511219A CN104311419B CN 104311419 B CN104311419 B CN 104311419B CN 201410511219 A CN201410511219 A CN 201410511219A CN 104311419 B CN104311419 B CN 1043114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heteropoly acid
catalyst
reaction
molecular si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12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1419A (zh
Inventor
帅放文
章家伟
王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Er 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Er 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Er 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Er 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112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1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1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1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1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1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ng carboxylic acids or symmetrical anhydrides with th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of organic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9/00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 B01J29/03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not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 B01J29/0308Mesoporous materials not having base exchange properties, e.g. Si-MCM-41
    • B01J29/0341Mesoporous materials not having base exchange properties, e.g. Si-MCM-41 containing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5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in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C07C67/5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in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by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5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solid-liquid treatment; by chemi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9/00Aspects of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s not covered by B01J29/00
    • B01J2229/10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 B01J2229/20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to introduce other elements in the catalys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molecular sieve, but not specially in or on the molecular sieve itsel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具体的是一种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柠檬酸和乙醇反应合成柠檬酸三乙酯粗品,再经精制纯化得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酯化率高,纯度好,反应时间短,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适合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有机合成领域,涉及一种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 citrate,又名枸橼酸三乙酯),分子式为C12H20O7,化学结构式为:
柠檬酸三乙酯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在水中溶解度为6.5g/100ml(25oC)。柠檬酸三乙酯无毒,略带柠檬味香气,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难溶于油类。与大多数纤维素、聚氯乙烯及氯化橡胶等有良好的相容性,作为塑料增塑剂,广泛用于日用品、食品、医药包装、化妆品等之中,具有增塑效率高、挥发小、易被生物降解、不滋长霉菌等优点,而且耐寒性、耐光性和耐水性优良,因而广受关注,成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首选绿色环保替代品。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其作为无毒增塑剂,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具,儿童玩具及个人卫生用品等方面。
在药剂制造中,柠檬酸三乙酯及相关酯类,如乙酰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通常用于药物制剂包衣材料的塑性。在包衣方面涉及胶囊剂、片剂、小丸剂颗粒剂等剂型,目的是供掩味或速释和肠溶处方用。柠檬酸三乙酯也可以直接用作食品添加剂,起到矫味、增溶或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在工业上,柠檬酸三乙酯的制备方法是将柠檬酸与乙醇在相应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酯化而得相应的半成品,最后通过提纯获得较纯的酯类产品。传统的酯化反应使用浓硫酸做催化剂,虽然催化效果较好,但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对设备的腐蚀性大、要求高,同时容易发生副反应,如有机物被浓硫酸炭化、乙醇自身缩合成乙醚等,导致产物的收率低,并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产品纯度低、色泽较差、易酸化、有效期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无毒塑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增塑剂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又由于我国柠檬酸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因此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对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着重点在于催化剂的选择和存在形式,旨在改善工艺条件,使之对设备要求更低,条件更温和,反应更可控。
CN102079704A公开了一种柠檬酸三乙酯的制备方法,其中通过加入浓硫酸或者苯磺酸钠作为催化剂进行回流反应,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并利用氢氧化钠滴定确定反应终点,再经后处理和纯化得到柠檬酸三乙酯纯品。虽然该方法通过严格控制反应终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反应,防止反应不充分或时间过长造成的产品质量及成本的浪费。但是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仍然存在选择性较低、副产物较多,产物收率不理想、对设备腐蚀大、三废处理要求高等劣势。
CN102336667A公开了一种无毒高效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的制备方法,其中使用对甲苯磺酸、亚磷酸和钛酸乙酯为催化剂,经过酯化反应、聚合反应和中和反应制备得到产品。虽然,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但事实上,采用混合固体酸作催化剂,不仅无法实现对催化剂的有效回收再利用,而且造成了流失浪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经三步反应制备柠檬酸三乙酯,不易控制副反应的发生,综合反应效率不高。
CN102659591A公开的一种连续催化制备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中,针对上述两个方案中催化剂易流失,后处理工艺复杂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使用固定床连续催化反应装置进行柠檬酸三乙酯的生产,使用负载路易斯酸的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装填到串联固定床内,反应物从反应器顶部进入,经过中间催化剂层,在保温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反应产物从反应器底部排出,并进入气液分离装置之中,气液分离装置上部排出未反应的乙醇,下部排出柠檬酸三乙酯粗品,经精制得最终产品。但由于催化剂负载于树脂上,不易对树脂进行清洁及再生,容易滋生微生物,因而无法保证产品的微生物限度及其它质量规定能够满足药用要求。
CN102584590A公开的一种合成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中,采用的是以硅藻土固载硫酸钛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乙酯。该发明的优点在于催化剂无明显腐蚀性且易于回收和重复利用,并且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同时还简化了后处理工艺。但是,该方法中所用催化剂极易吸湿、水解,催化活性不高,从而导致酯化反应时间较长。另外,反应中定时补加无水乙醇的这一步骤也使操作变得复杂,生产效率降低。
杂多酸是由是由杂原子(如P、Si、Fe、Co等)和多原子(如Mo、W、V、Nb、Ta等)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连组成的一类缩合含氧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强度均匀的质子酸,并有氧化还原的能力。杂多酸的种类繁多,通过改变杂多阴离子、反荷阳离子和结晶水或有机分子的组成,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杂多酸。常用的杂多酸的结构类型为A型(Keggin结构),通式可表示为HnXM12O40,其中又包含有多酸的三级结构,一级结构指多阴离子的结构,可表示多酸的组成元素和个数,以及它们之间结合方式的骨架结构。多酸的二级结构是指多阴离子与反荷离子组合得到的多酸及其盐的晶体结构。多酸的三级结构是指多阴离子、反荷离子与结晶水三部分组成,可表示如下。
整体来说,杂多酸稳定性好,催化效果优良,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类大有前途的绿色催化剂,可用于芳烃烷基化和脱烷基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开环、缩合、加成和醚化反应等。文献中报道了以硅钨酸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最佳实验条件为:柠檬酸2.1g,正丁醇55mL,硅钨酸0.3g,反应温度为145oC,反应时间为2.5h,酯化率可达98.3%,产品纯度可达98%以上。刘春涛等研究了用Keggin 型磷钨酸和硅钨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对实验条件如原料比、催化剂用量、酯化时间、反应温度等进行了探索,提出最佳酯化条件是:杂多酸 0.2 g、柠檬酸 3.0 g、酸醇摩尔比为 1:3.4、反应时间为 3 h、反应温度为 145~150 ℃的条件,酯化率可达到97.04%。
通过上述文献可知杂多酸催化剂对柠檬酸酯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是,杂多酸比表面积较小(<10m2/g),催化活性不能充分发挥,杂多酸用量较大,并且在均相反应中仍存在回收困难、污染环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杂多酸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因此,在保证其催化效果不降低的前提下,寻求一种用量更少,可回收利用的存在形式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将杂多酸负载在载体上,使之固载化,所采用的载体主要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等孔隙材料。当然,催化剂也可以仅凭分子间作用力被吸附在分子筛中,但这种作用力与共价键相比是极弱的,容易导致催化剂脱吸附而流失。但是,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负载杂多酸,载体本身的碱性对杂多酸的结构破坏作用较大,比表面积的提高幅度有限;而离子交换树脂在溶液中易溶胀失活。活性炭作为载体虽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宽范围的pH值稳定性,催化活性良好,但其存在较严重的杂多酸活性物质溶脱的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分子筛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多孔介质,它是由一系列不规则的孔道或笼构成。由于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殊性质,尤其是分子筛作为杂多酸载体时表现出的优异性能,通过负载,不仅提高了杂多酸的比表面积、热稳定性,而且其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也得到了改善,解决了杂多酸工业化应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用于负载杂多酸的分子筛载体主要有MCM系列、SBA-15、Y型及HMS分子筛等。而通常采用的负载方法有浸渍法、回流吸附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分散法和原位合成法。如文献报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BA-15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并应用于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回流反应3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0%,酸醇摩尔比为1:4时,柠檬酸三乙酯收率为90%以上。欧知义等研究了Sol-gel固定化磷钨酸催化柠檬酸和正丁醇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在酸醇物质的量之比1:4,催化剂用量2.5%,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140~145oC,产率大于95%,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产率仍达87%以上。
事实上,由于杂多酸与载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上属于酸碱反应,所以随着载体表面羟基酸碱强度以及杂多酸强度的不同,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酸强度和负载牢固不同的活性体,影响到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在反应中的活性和溶脱量。然而,介孔分子筛的羟基酸碱强度不易控制也难以调整,因此可通过改变杂多酸的分子组成或经金属原子修饰,以调节杂多酸的酸强度和氧化还原性能。
综上所述,针对负载型杂多酸所仍然存在的催化剂用量较大和较为严重的溶脱等问题,本发明在大量的探索性实验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PdCl2对杂多酸进行了改性,取得了并非显而易见的有益效果,成功地解决了上述负载型杂多酸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具体的是一种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柠檬酸和乙醇反应合成柠檬酸三乙酯粗品,再经精制纯化得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柠檬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制备无毒绿色的药用级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包括:
a、由原位合成法制得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
b、将柠檬酸、乙醇和催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正丁醇为带水剂,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2小时;
c、反应结束后,过滤和洗涤回收催化剂,粗品经蒸馏除去过量乙醇和正丁醇后,经活性炭脱色吸附除杂,再次减压蒸馏得柠檬酸三乙酯纯品。
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原位合成法制备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是先将模板剂溶于酸性介质制得模板剂溶液、再将正硅酸乙酯与钯改性的杂多酸溶液与模板剂溶液混合反应,经结晶、洗涤、过滤、干燥、焙烧制得。
进一步,步骤a中,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是由正硅酸乙酯、P123和杂多酸制
得,投料质量比为1:0.2~0.4:0.13~0.56。
进一步,步骤a中,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是由正硅酸乙酯、P123和杂多酸制得,投料质量比为1:0.3:0.39。
进一步,步骤a中,所述模板剂为P123,钯改性的杂多酸选自钯改性的磷钨杂多酸、硅钨杂多酸、磷钼杂多酸、硅钼杂多酸、磷钨钼杂多酸和硅钨钼杂多酸,优选为钯改性的硅钨杂多酸Pd-H4SiW12O40
进一步,步骤a中,钯改性的杂多酸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称取一定量的杂多酸,用蒸馏水溶解后,然后与PdCl2溶液等体积混合2小时,然后在120℃下干燥6小时,再在250℃下焙烧2小时,即得。
进一步,步骤a中,杂多酸与PdCl2的质量比为50~150:1。
进一步, 步骤b中,催化剂、柠檬酸和乙醇的投料质量比为催化剂:柠檬酸:乙醇=1:150~300:150~450。
进一步,步骤b中,加入的带水剂正丁醇与柠檬酸的投料质量比为0.5~1:1。
进一步,步骤b中,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0~100oC。
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可以按下列的一种具体方案实施:
A.催化剂的制备
1、称取一定量的杂多酸用蒸馏水溶解后,然后与PdCl2溶液等体积混合2小时,然后在120oC下干燥6小时,再在250oC下焙烧2小时,即制得钯改性的杂多酸;
2、将一定量模板剂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30~50oC下,将一定体积的正硅酸乙酯和杂多酸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3-5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得到原位合成的负载于SBA-15上的杂多酸催化剂。
B. 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
称取柠檬酸和乙醇,按照一定质量比投入反应釜中,加入固相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以正丁醇为带水剂,升温至70~100℃,保温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回收催化剂,用乙醇冲洗2~3 次,减压蒸去大量乙醇,用10% 碳酸氢钠水溶液多次洗涤剩余物,分去下层水层得柠檬酸三乙酯粗品。向粗品柠檬酸三乙酯中加入粗品重量1%活性炭,过滤,滤液于120℃减压蒸馏,得到无色透明的柠檬酸三乙酯纯品。
本发明所述的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制成的柠檬酸三乙酯具有较高的酯化率和纯度。所用杂多酸的种类及其修饰方法、用量及其与介孔分子筛的负载方式均是经过大量实验最终确定的。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
1. 使用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与正硅酸四乙酯合成介孔分子筛,
有效地扩大了介孔分子筛的孔径和孔内Si-OH数量,相对于市售硅胶和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正硅酸四乙酯合成的介孔分子筛而言,提高了负载量和催化效率,减少了催化剂的流失。然后,采用该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通过负载,不仅可以提高杂多酸的比表面积、热稳定性,而且其催化活性及其重复使用性也得到改善。
2. 采用钯对杂多酸进行改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杂多酸的酸性,使杂
多酸与介孔分子筛的结合更加紧密,使杂多酸不易溶脱,而且经过钯改性的杂多酸,相比较于普通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其用量大幅减少,催化活性更强,催化效率更高。
3. 现有技术采用分步法合成该催化剂,即先合成介孔分子筛,再将杂多酸负载
其上,这种负载作用效率低,并且杂多酸较难进入分子筛孔中,容易造成杂多酸的浪费与流失。本发明方案中,采用“原位合成法”,在将三嵌段共聚物先溶解后,再将正硅酸四乙酯和杂多酸溶液同时加入,令介孔分子筛的形成与杂多酸的键合负载同时进行,使得杂多酸在分子筛的表面和孔隙中均可以进行有效负载,大大提高负载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催化效率。
4. 以正丁醇为带水剂,不仅可以避免使用甲苯等有毒物质,而且在酯化反应中
也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即部分正丁醇可以与生成的柠檬酸三乙酯发生部分酯交换反应或直接发生部分位置的正丁醇取代,从而在柠檬酸的三个端位羧基上生成具有不同醇取代的柠檬酸混合酯。而该种柠檬酸混合酯可集聚与结合柠檬酸三乙酯和柠檬酸三丁酯两者各自的优势,弥补二者之间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并非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限定。 应当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充分理解本发明方案的基础上,受到启示后可以对方案的参数做适量修改,这些修改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制备所述的用于合成柠檬酸三乙酯的催化剂的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称取一定量的杂多酸用蒸馏水溶解后,然后与PdCl2溶液等体积
混合2小时,然后在120oC下干燥6小时,再在250oC下焙烧2小时,即制得钯改性的杂多酸,其中杂多酸与PdCl2的质量比为100:1;
第二步,将一定量模板剂P123充分溶解后,30~50oC下,将一定体积的正
硅酸乙酯和杂多酸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结晶、洗涤、过滤、干燥,再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得到原位合成的负载于SBA-15上的杂多酸催化剂。
产品的酸值及柠檬酸的转化率(酯化率)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Y=(1-k/k0)×100%;
K0和k分别为反应前、后体系的酸值;
酸值k=40×10-3×V×C/m;
V和C分别为NaOH的体积和浓度。
实施例1:
将2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40oC下,将10ml
的正硅酸乙酯和1.3g的Pd-H4SiW12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5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2:
将4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4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1.3g的Pd-H3PiW12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5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3:
将3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4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3.9g的Pd-H3PMo12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4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4:
将3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4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5.6g的Pd-H4SiMo12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4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5:
将3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3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3.9g的Pd-H3PW6Mo6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5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6:
将3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5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3.9g的Pd-H4SiW6Mo6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3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7:
将4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4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5.6g的Pd-H4SiW12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4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8:
将2g 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50oC下,将10ml的正硅酸乙酯和5.6g的Pd-H4SiW12O40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5h。然后在80oC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最后,在500oC焙烧一段时间即得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9-18:
按质量比m催化剂:m柠檬酸:m乙醇:m正丁醇=1:150~300:150~450:75~300的比例,将无水柠檬酸、乙醇、催化剂和正丁醇同时加入带分水器的反应釜,加热回流分水,反应温度为70~100oC。反应约2小时,停止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回收催化剂,用乙醇冲洗2~3 次,减压蒸去大量乙醇,用10% 碳酸氢钠水溶液多次洗涤剩余物,分去下层水层得柠檬酸三乙酯粗品。向粗品柠檬酸三乙酯中加入粗品重量1%活性炭,过滤,滤液于120℃减压蒸馏,得到无色透明的柠檬酸三乙酯纯品。
实施例19-实施例25
除以下不同外,其他与实施例17相同。
实施例 催化剂使用次数 产率/%
19 1 99.7
20 2 99·5
21 3 99.4
22 8 98.9
23 15 98.3
24 20 97.4
25 30 95.8

Claims (9)

1.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由原位合成法制得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
b、将柠檬酸、乙醇和催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正丁醇为带水剂,在一定温度下保温回流反应一段时间;
c、反应结束后,过滤和洗涤回收催化剂,粗品经蒸馏除去过量乙醇和正丁醇后,经活性炭脱色吸附除杂,再次减压蒸馏得柠檬酸三乙酯纯品;
所述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剂是先将模板剂P123溶于酸性介质制得模板剂溶液,再将正硅酸乙酯与钯改性的杂多酸溶液与P123溶液混合反应,经结晶、洗涤、过滤、干燥、焙烧制得,具体方法如下:将一定量模板剂P123溶于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30~50℃下,将一定体积的正硅酸乙酯和钯改性的杂多酸溶液分别缓慢逐滴加入P123溶液,继续恒温搅拌3-5h,然后在80℃下静置结晶36小时,取出后将产品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固体,室温下干燥,在500℃焙烧一段时间得到原位合成的负载于SBA-15上的杂多酸催化剂;
所述的钯改性的杂多酸的制备方法为:称取一定量的杂多酸用蒸馏水溶解后,然后与PdCl2溶液等体积混合2小时,然后在120℃下干燥6小时,再在250℃下焙烧2小时,即制得钯改性的杂多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是由正硅酸乙酯、P123和杂多酸制得,投料质量比为1:0.2~0.4:0.13~0.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是由正硅酸乙酯、P123和杂多酸制得,投料质量比为1:0.3:0.3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多酸是磷钨杂多酸、硅钨杂多酸、磷钼杂多酸、硅钼杂多酸、磷钨钼杂多酸和硅钨钼杂多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多酸为H4SiW12O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杂多酸与PdCl2的质量比为50~15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柠檬酸、乙醇的投料质量比为催化剂:柠檬酸:乙醇=1:150~300:150~4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带水剂正丁醇与柠檬酸的投料质量比为0.5~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时间为2小时。
CN201410511219.8A 2014-09-29 2014-09-29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Active CN104311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1219.8A CN104311419B (zh) 2014-09-29 2014-09-29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1219.8A CN104311419B (zh) 2014-09-29 2014-09-29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1419A CN104311419A (zh) 2015-01-28
CN104311419B true CN104311419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36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1219.8A Active CN104311419B (zh) 2014-09-29 2014-09-29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14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8416B (zh) * 2015-11-18 2017-08-29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负载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制备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CN105772089A (zh) * 2016-04-25 2016-07-20 张玲 一种柠檬酸三乙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5837438A (zh) * 2016-05-05 2016-08-10 安徽安生生物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纯度柠檬酸三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8067305A (zh) * 2018-01-23 2018-05-2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负载Anderson型杂多酸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658922A (zh) * 2018-04-24 2018-10-16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制备脂溶性黑米花青素的方法
CN111825579A (zh) * 2020-07-23 2020-10-27 山东益丰生化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季戊四醇酯的制备方法
CN117105778A (zh) * 2023-10-23 2023-11-24 深圳尚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枸橼酸三乙酯的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998A (zh) * 2012-05-23 2012-12-19 四川西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合成壬二酸二异辛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1419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1419B (zh)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药用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CN104355995B (zh) 一种药用乙酰柠檬酸三辛酯的合成方法
CN101153003A (zh) 基于可再生原料的丙烯酸和吸水聚合物结构体及其脱水制备工艺
CN105017144B (zh) 一种橡胶防老剂rd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3501A (zh) 以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方法
CN104803845B (zh) 一种药用柠檬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02304045B (zh) 活性炭固载硫酸催化剂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一体化工艺
CN109772457A (zh) 一种复合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双羟基/双甲基呋喃类化合物可控制备中的应用
CN101544677B (zh) 一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4306B (zh) 一种基于聚离子液体磁性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在三组分反应中的应用
CN103664896A (zh) 一种新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克里唑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
CN102584590B (zh) 一种合成柠檬酸三乙酯的方法
CN108218699B (zh)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的方法
CN102500301B (zh) 一种核壳结构与空心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2600453A (zh) 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制备方法
CN106905350A (zh) 一种噻唑并[3,2‑α]吡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用催化剂
CN106423235B (zh) 二氧化硅和凹凸棒土复合负载的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914226A (zh) 一种药物缓释用壳聚糖/凹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23925A (zh) 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制备方法
CN102260359B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大孔容铬系硅胶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1486737A (zh) 含季胺盐基团的二茂铁膦亚胺配体、其制备以及在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应用
CN102453100A (zh) 一种酸处理淀粉纯干法的制备方法
CN101890357A (zh) 一种制备乳酸薄荷醇酯的磷钨杂多酸负载型催化剂的制法及应用
CN102911928B (zh) 一种肌酸激酶固定化的方法
CN105749967A (zh) 利用竹炭基固体磺酸催化剂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