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2564B - 一种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02564B CN104302564B CN201380024755.9A CN201380024755A CN104302564B CN 104302564 B CN104302564 B CN 104302564B CN 201380024755 A CN201380024755 A CN 201380024755A CN 104302564 B CN104302564 B CN 1043025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guide rail
- contact position
- path
-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6—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for 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arriers movable in curved paths
- B65G21/18—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for 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arriers movable in curved paths in three-dimensionally curved path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20—Means incorporated in, or attached to,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guiding load-carriers, traction elements or loads supported on moving surfaces
- B65G21/22—Rails or the like engaging sliding elements or rollers attached to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24—Helical or spiral conveying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一种传送装置(1),包括支架(18)、由支架(18)支撑并由驱动装置沿螺旋路径(2)、非螺旋路径(5)以及在螺旋路径(2)和非螺旋路径(5)之间延伸的转换路径(6)的传送方向(X)驱动的环形传送带(9)。螺旋路径(2)具有垂直中心线(4)。传送带(9)包括多个彼此活动连接的板(20),并且每个板(20)具有上传送面和中心轴线。支架(8)至少在螺旋路径(2)包括:径向导轨(26),用于沿螺旋路径(2)导向板(20),其中径向导轨(26)在板(20)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处沿相对于螺旋路径(2)的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支撑板(20),承重导轨(25),用于向上支撑板(20),其中承重导轨(25)在板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处支撑板(20),辅助导轨(31),用于抵消板(20)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上沿指向传送方向(X)上轴线的扭矩。辅助导轨(31)在板(20)上的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接触板(20),从螺旋路径(2)的径向截面上看,该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及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具有一定距离。在相对于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上,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的位置与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至少具有一定的水平距离,而板(20)在辅助导轨(32)上表面法线具有垂直分量。在转换路径(6),板(20)相对于径向导轨(26)、承重导轨(25)以及辅助导轨(31)在相对于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上以及/或者垂直方向上可移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包括支架、由支架支撑并由驱动装置在传送方向沿螺旋路径、非螺旋路径以及在螺旋路径和非螺旋路径之间延伸的转换路径驱动的环形传送带,其中该螺旋路径具有垂直中心线,并且其中该传送带包括多个彼此活动连接的板,并且每个板具有上传送面和中心轴线。
背景技术
这种传送装置在US 5413213或US 5490589中已知。该已知传送装置的环形传送带沿外螺旋路径向上,然后通过转换路径离开外螺旋路径,到达S状路径,S状路径连接到内螺旋路径,传送带沿内螺旋路径被向下引导。该已知传送装置的缺点在于螺旋路径和S状路径之间,传送带的引导不够稳定。为了使传送带不脱离轨道,传送带需要相对较高的张力。然而,这样的缺点在于传送带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高的径向导轨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然而由于传送带较大的构造高度会使将传送带绕回动轮引导很困难。此外,较大的构造高度限制了两相邻螺旋绕圈的垂直空间。
US 2002/0195317涉及一种用于存储物品的存储装置,物品沿传送段从进入站到出口站。尽管文中描述载体支架螺旋状地缠绕,但是传送带并未沿螺旋路径。该传送带在平面上沿被弧线中断的直线轨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中环形带在螺旋路径和非螺旋路径之间以稳定可靠的方式转换。
该目的是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实现的。
由于在螺旋路径处存在辅助导轨,由例如传送带上的物品造成的板上关于其承重导轨接触位置的扭矩被抵消。这意味着,板更不容易相对于承重导轨向下弯曲。因此,如果传送带从螺旋路径向非螺旋路径移动,板在转换路径的入口处会具有基本预设的垂直位置,其为促进传送带进一步的导向提供了机会。在传送带从螺旋路径移动到非螺旋路径的情况下,在转换路径上,传送带离开螺旋路径,或者当传送带从非螺旋路径移动到螺旋路径时,接近螺旋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承重导轨和承重导轨接触位置,和/或辅助导轨和辅助导轨接触位置的接触表面可以是基本水平朝向的,从而施加在板上的力为基本垂直的,但是上述接触面的朝向可能是倾斜的,从而施加在板上的力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分量。
在实际实施例中,板在辅助导轨接触位置的表面朝下。这意味着板在相对于螺旋路径的中心线在径向方向上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处向上支撑:在承重导轨处及在辅助导轨处。
径向导轨接触位置由安装在相对应板上的轮的圆周表面的一部分形成。这使得螺旋路径的摩擦力最小化。优选地,轮具有与板中心轴线重叠的旋转轴,因为这有利于板的稳定性。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径向导轨包括多个轮,用于在其径向导轨接触位置上支撑板。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径向导轨包括多个用于在板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上支撑板的轮,该轮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相对于支架转动的环形的一系列轮。在这种情况下,轮沿经过的板并且在引导板的一定距离后,沿另一路径返回。旋转轴的速度,即该系列轮的速度要小于经过的传送带的局部速度。
轮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球状或者空竹状。如果轮为球状或者空竹状,则径向导轨接触位置和承重导轨接触位置会重叠。
板可由环形驱动构件互连,该构件优选地在板的中心轴处接合。在实际中,环形驱动构件为链条或者类似物。需要注意的是,环形驱动构件还可以由支架支撑,从而板在环形驱动构件上由支架间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承重导轨以及辅助导轨可以限定为离环形驱动构件较远。
或者,板为互连的,从而板本身形成了环形驱动构件。例如,每个板可形成链条的一节。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板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和辅助导轨接触位置位于中心轴线的两侧,因为这样改进了板上均衡的力分布。
板可包括第二径向导轨接触位置,该第二径向导轨接触位置的法线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的法线指向相反。这使得有机会沿弧线引导板,该弧线与螺旋路径的弧线弯曲的方向相反,例如在非螺旋路径内。
如果板在垂直于上传输面并平行于传送方向的平面上是镜像对称的,则传送带可以用于另一螺旋路径,其中该另一螺旋路径与该螺旋路径具有相似的支架,但螺旋线相反。
在一特定实施例中,传送装置包括第二螺旋路径和第二转换路径,该第二转换路径在非螺旋路径和该第二螺旋路径之间延伸,而该第二螺旋路径和螺旋路径具有相反的螺旋线。
从上方观察,非螺旋路径包括一S状路径。这为设计传送装置,使螺旋路径和第二螺旋路径环绕彼此,而S状路径形成螺旋路径和第二螺旋路径的连接提供了机会。这意味着传送带首先在垂直方向上遵循螺旋路径,然而S状路径,随后为与垂直方向相对的第二螺旋路径。在S状路径,板在环形驱动构件的两侧被向上和侧向支撑,例如在板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辅助导轨接触位置以及径向导轨接触位置。在一特定实施例中,S状路径包括至少一个沿大于180°的角度弯曲的U状部分。从上方看,该U状部分形状类似于蝌蚪头,并且沿路径形成了逐渐向侧边的移动。然而,该U状部分也可以弯曲180°或更少。
在另一特定实施例中,非螺旋路径部分包括螺旋路径,例如一部分螺旋线圈。
至少在螺旋路径上,支架包括用于使板向下,不脱离承重导轨的固定导轨,其中固定导轨在板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处接触板,其中从螺旋路径的径向截面上看,辅助导轨接触位置离固定导轨接触位置具有一定距离。固定导轨可防止板在螺旋路径内从承重导轨处抬起。这通常在板没有负重的情况下发生。
在实际中,可设置有板和支架,满足在转换路径处,板能够相对于中心线在径向方向上移动到预设的径向位置,板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不接触固定导轨。这使得在板沿径向方向朝向螺旋路径的中心线移动,并且固定导向接触位置接触固定导轨之前,如果传送带从螺旋路径移动到非螺旋路径,板从至少承重导轨处抬起,或者,如果传送带从非螺旋路径移动到螺旋路径,板向下移动到承重导轨。
为了在螺旋路径和非螺旋路径之间的垂直方向上支撑和/或导向板,支架在转换路径提供有至少一个转换轨道。转换轨道以及在部分转换路径内的承重导轨在垂直方向上支撑板。这意味着在至少部分转换路径中,板由承重导轨和转换轨道支撑。在另一部分转换路径中,板由转换轨道和另一转换轨道支撑,例如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引导传送带。还可能转换轨道作为固定导轨,防止板相对于平行于转换路径的传送方向的轴倾斜。
从螺旋路径向非螺旋路径看,该一个或多个转换轨道延伸到非螺旋路径,并且/或者甚至转换为一个或多个螺旋导轨,用于引导传送带进一步沿非螺旋路径。从非螺旋路径向螺旋路径看,一个或多个转换轨道会延伸到或者超出转换路径,因此部分在螺旋路径内。优选地,该一个或多个转换轨道在螺旋路径和转换路径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垂直路径对应于承重导轨和辅助导轨的垂直位置,从而一方面承重导轨和辅助导轨之间的传送带,另一方面该一个或多个转换轨道可以得到平滑的过渡。此外,在转换路径上,一个或至少一个转换轨道会位于传送带纵向中心线以及螺旋路径的中心线之间,从而使螺旋路径和非螺旋路径之间的传送带获得稳定的过渡。
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转换轨道和用于引导传送装置沿非螺旋路径的非螺旋导轨固定在一起。此外,转换轨道及非螺旋导轨可相对于承重导轨和辅助导轨在传送方向上移位。这意味着转换路径和非螺旋路径可共同相对于螺旋路径移动,因此螺旋路径和转换路径之间的过渡位置可以是沿螺旋路径上的不同位置。
在一特定实施例中,在操作情况下,传送带沿螺旋路径、转换路径以及非螺旋路径被连续驱动,其中传送装置满足在传换路径上,板首先朝向外径向方向移动,而板与承重导轨和辅助导轨接触,之后,转换轨道接替并支撑板。在转换路径上,转换轨道与承重导轨和辅助导轨在相对于螺旋路径的中心线上的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当然,传送带可以相反的方向被驱动。
附图说明
下文将结合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阐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传送装置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为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平面视图;
图3-6分别为沿图2中线Ⅲ-Ⅲ至Ⅵ-Ⅵ的放大截面图;
图7-17为与图3类似的视图,但显示了传送装置的其他实施例;
图18为图1中传送装置中的传送带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19为与图5类似的视图,但显示了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装置1的实施例,而图2所示为从上方观察该传送装置1的一部分。在图2中,为了清晰目的,传送装置1的下部并未示出。传送装置1包括外螺旋路径2和内螺旋路径3。该外螺旋路径2围绕内螺旋路径3,并且两螺旋路径2、3具有共同的垂直中心线4。
传送装置1还包括S状路径5的非螺旋路径,该路径在内外螺旋路径2、3之间延伸。在外螺旋路径2和S状路径5之间延伸有外转换路径6,并且在内螺旋路径3和S状路径5之间延伸有内转换路径7。如图2所示,从上方俯视,内外转换路径7、6分别相对于内外螺旋路径3、2相切。
传送装置1提供有支架8,该支架8支撑环状传送带9。该传送带9由驱动装置沿传送方向X驱动,例如电动马达。传送装置1的配置满足:俯视情况下,传送带9先后在外螺旋路径2向上沿顺时针方向,而外转换路径6、S状路径5、内转换路径7以及内螺旋路径3在俯视情况下向下沿逆时针方向,并且在随后通过皮带轮10、11被引导回到外螺旋路径2上。在实际操作中,物品在物品接收站12处进给到传送装置1,并通过上述路径被输送到物品卸货站13。
如图2所示,传送带9在沿外螺旋路径2处由内螺旋轨道14和外螺旋轨道15引导,而传送带9在沿S状路径5处由内S状轨道16和外S状轨道17引导。沿至少部分外转换路径6,传送带9由外转换轨道18和内转换轨道19引导。该外螺旋轨道15和外转换轨道18分别要比内螺旋轨道14和内转换轨道18离中心线4的距离更远。需要说明一点,由于S形状,中心线4离外S状轨道17以及内S状轨道16的距离差距会沿S状路径5发生变化。临近外转换路径6处,中心线离外S状轨道17的距离要大于离内S状轨道16的距离。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外螺旋轨道14、15,转换轨道18、19,以及S状轨道16、17横切传送方向X以相互水平的距离固定在支架8上。
为了解释传送装置1的运转,图3-6显示了沿外螺旋路径2、外转换路径6以及S状路径5的不同位置的截面图。描绘中心线4的目的仅在于指明它相对于传送带9的位置,但是并没有以正确地比例描述它相对于传送带9的距离。图3显示了在外螺旋路径2,传送带9由内外螺旋轨道14、15支撑。图4、4`、5利用箭头描述了在外转换路径6,传送带9首先相对于中心线4以向外径向方向相对于内外螺旋轨道14、15移动;之后,内外转换轨道19、18向上引导传送带9。因此,在外转换路径的上游部分,传送带9依然由内外螺旋轨道14、15支撑,但是由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接触位置发生变化,然而,在外转换路径6的下游部分,内外转换轨道19、18替换内外螺旋轨道14、15,承担支撑作用。
图4所示为中间位置,在这里内外转换轨道19、18和内外螺旋轨道14、15一同支撑传送带9。内外转换路径19、18的位置满足在内外转换轨道19、18和内外螺旋轨道14、15支撑传送带9的期限内,轨道14、15、18、19沿传送方向X的倾斜度多少近似,从而形成渐进的转换。
虽然在图2中,在转换路径6与螺旋路径2连接处,外转换轨道18和外螺旋轨道15看起来是对齐的,然而在实际中,它们之间在相对于外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上是有一定距离的,这取决于外转换轨道18和外螺旋轨道15支撑传送带9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仅采用单个转换轨道。在那种情况下,在一部分转换路径6中,传送带9依然如图4所描述的方式被支撑,而在另一部分转换路径6中,仅由该单个转换轨道支撑传送带。该传送带9和单个转换轨道的布置满足该单个转换轨道至少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和固定导轨接触位置与板接合。
图19描述了另一实施例的一个位置,其中具有内外转换轨道19、18,但外转换轨道18位置满足当离开螺旋路径2时,传送带9由外转换轨道18承担支承,从而防止传送带9相对于外传送轨道18向上升抬起。
图6所示为在S状路径5中,内外S状轨道16、17支撑传送带9,并且引导其通过S状路径5。
当传送带9离开S状路径5,并沿内转换路径7到内螺旋路径3时,传送带9以相对于外转换路径6相反的顺序被支撑并引导。在内转换路径7,传送带9向下移动,并在随后沿径向方向朝中心线4移动,之后由轨道引导,通过内螺旋路径3。
由于传送带9在S状路径上横切传送方向X上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上被向上支撑的事实,在内外转换路径6、7和内外螺旋路径2、3处,传送装置1运行非常稳定可靠。脱轨的风险被最小化,并且传送带9上不必具有相对较高的张力以使其保持在轨道上。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传送带9包括多个彼此活动连接的板20,并且每个板具有上传送面21。图18所示为俯视的传送带9在外螺旋路径2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上传送面21平展并且彼此非常紧密地连接,从而使物品由大量的板20支撑。该板20可通过环形的驱动构件或者连接构件,如链子,枢轴互连。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楚目的,图2仅显示环形连接构件。
板20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互相枢轴移动,其中该第一轴线平行于其上传送面21并垂直于传送方向X延伸,而第二轴线垂直于上传送面21延伸。第一个提到的枢轴运动可使传送带9如图1所示,绕皮带轮10和11弯曲。第二个所述枢轴移动允许内外螺旋路径2、3,内外转换路径6、7以及S状路径5跟随着弯曲。
传送带9的每一个板20均具有中心轴线22。上传送面21在横向于传送方向X上为长形的。每一个上传送面21从其中心轴线22到其末端均稍微变细,从而避免影响到弧线。还可以想到,上传送面21及板20的其余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图7-17所示为板20及位于外螺旋路径2内协同操作的支撑和引导工具的不同实施例沿图2中线Ⅲ-Ⅲ的截面图。该板20及支撑和引导工具的实施例可以同图1之外的传送装置的不同的实施例结合。例如,可以想到其他传送装置不具有S状路径5、内转换路径7以及内螺旋路径3,但是其中传送带9沿外螺旋路径2、外转换路径6,然后是不同的非螺旋路径(未示出),但传送带9随后被引导回到外螺旋路径2。也有可能非螺旋路径部分包括螺旋路径,例如位于S状路径内的部分螺旋线圈。
图7所示为传送装置1另一实施例的板20的截面图。板20在其中心轴线22处并在上传输面23的对面具有垂直的凸起23。该凸起23与链条(未示出)连接,但是板20也可以与它们的凸起23互连,如此一来,凸起23其实就形成链条的一部分。此外,板20在凸起23的下端提供有向外指向的脚24。该脚24平行于上传送面21延伸。
内螺旋路径14提供有用于向上支撑板20的承重导轨25、用于引导板20沿外螺旋路径2的径向导轨26以及用于使板20向下,不偏离承重导轨25的固定导轨27。承重导轨25在板20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支撑板20。径向导轨26在板20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在相对于外螺旋路径2的中心线4向外的径向方向上支撑板20。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由面向中心线4的凸起23的侧壁形成。固定导轨27在板20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接触板20。如图7所示,在固定导轨27和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之间留有空间。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以及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构成了基本平展的接触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内螺旋轨道14施加到板20上的支撑力必然会在板的三个不同位置的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尽管一方面,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和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另一方面,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和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之间为彼此相连的。
外螺旋轨道15包括辅助导轨31。该辅助导轨31在板20的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接触板20。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由板20指向上传送表面21反方向的下表面形成。更具体地,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由脚24的下表面部分形成。从外螺旋路径2的径向截面上看,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离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和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具有一定距离。类似于内螺旋轨道14,外螺旋轨道15施加到板20上的支撑力必然会在由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形成的接触表面内的特定位置上具有作用力。辅助导轨31的作用在于抵消板20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上沿指向传送方向X上轴线的扭矩。
例如在图7中,如果物品位于上传送表面21并且导致的向下的力施加在板20的中心轴线22上,该力会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处沿平行于传送方向X的轴线上形成扭矩。这会导致板相对于承重导轨25倾斜。为了抵消该扭矩,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在相对于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上离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具有一定的水平距离。
图8所示为传送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中,板20及相关内螺旋轨道14和外螺旋轨道15的位置排列。与图7中实施例相比,外螺旋轨道15在螺旋路径2相对于内螺旋轨道14位置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由上传送面21的下方和相对面的板20的部分下表面形成。如果在上传送面21相对于中心线远离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的位置处施加向下的力,导致的扭矩会被辅助导轨31施加在板20底面的向上的反作用力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板20及内螺旋轨道14和外螺旋轨道15要满足板20可在外转换路径6上远离中心线4移位。这使的板20可如图4所示,在外转换路径6上沿向外方向移动。在图7所示板20的实施例中,板相对于螺旋轨道14和外螺旋轨道15向左移位不存在障碍,但是在板20可被抬起之前,最小的移位距离必须要大于距离c。距离c为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和脚24端部之间的距离,其中脚24端部位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和中心线4之间。可以想到在另一实施例中,板仅在转换路径上沿径向方向移动,而不必要垂直移位。另一方面,可以想到板仅在转换路径上沿垂直方向上移动,以到达或者离开外螺旋路径2。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上,外螺旋轨道15和脚24端部之间的距离,标记为d,其中该脚24端部位于外螺旋轨道15和中心轴线22之间,一定要大于在中心线4的径向方向上,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和脚24端部之间的距离,标记为e,其中该脚24端部位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和中心线4之间。这使得板20不被内螺旋轨道14和外螺旋轨道15阻挡,从承重导轨25和辅助导轨31中抬起。一旦抬起板20,脚24通过内螺旋轨道14和外螺旋轨道15之间的开口。
图9所示为另一实施例,其中板20包括具有垂直旋转轴线的圆柱导轮33,该旋转轴线基于与中心轴线22重合。内螺旋轨道14具有一槽状截面,用于引导导轮33。在本实施例中,板20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由导轮33的圆周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和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由导轮33的侧边缘部分形成。在操作情况下,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和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可以接触槽状内螺旋轨道14的两个侧壁。外螺旋轨道15的辅助导轨31在板20的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接触板20,该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由板20相对于上传送表面21的相对方向的下表面形成。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位于板20的中心轴线22的一侧,而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以及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位于中心轴线22的另一侧,与中心线4同侧。
在图1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导轮34具有空竹形状,并且内螺旋轨道14具有圆形截面,用于引导导轮34。空竹由在导轮34圆周边缘上具有内壁的两个面向彼此的辊凸缘35形成。内壁间的距离在导轮34的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增加。在本实施例中,板20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由辊凸缘35的内壁的两内壁部分形成,其中内壁部分在沿导轮34旋转轴线方向上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但与旋转轴线的径向距离相同。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以及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也是由内壁部分形成,并且在这一情况下,基本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的内壁部分一致。辅助导轨31相对于板20的位置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类似。
在图9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辊凸缘35的外圆周及内螺旋轨道14的外边缘之间沿中心线4向外径向方向上的距离,用f表示,一定要在板被相对于内外螺旋轨道14、15向上引导之前,由板20在外转换轨道6上抵消。
图10所示的板的实施例具有相对于上传送面21向下突出的垂直凸起36。在这种情况下凸起36彼此平行延伸,并垂直于上传送面21。此外,板20在凸出36的下端还提供有向外指向的脚24,类似于图7、8所示的实施例。驱动传送带9的链条在凸起36之间延伸,并且连接到凸起36。为了在转换路径6处相对于内外螺旋轨道14、15抬起板20,在抬起前,板20向外位移的距离一定要大于标记距离h,但小于标记距离g。
图11所示的实施例同样提供了垂直凸起36,但是仅有一个凸起36在其低端具有向外指向的脚。这使的辅助导轨31有机会更宽,而在辅助导轨31和无脚的凸起36之间构成了更大的自由空间,用g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板20在垂直于上传送面20上延伸并平行于传送方向X的平面上不再是镜像对称的。
图12所示为另一实施例,其中内螺旋轨道14为槽状。该内螺旋轨道14在其交错端部支撑板20,该交错端部位于外螺旋路径2的中心线4侧。在操作情况下,内螺旋轨道14会在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施加径向力、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施加向上的力并且在板20的所述的端部上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施加向下的力。该外螺旋轨道15在板20的相对端部分上的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施加向上的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内螺旋轨道14的固定导轨27及相对应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的位置排列满足,除辅助导轨31的扭矩补偿作用力外,还需要提供其他扭矩补偿。典型地,是当固定导轨27在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的向下指向的反作用力的位置要比承重25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向上指向的反作用力离中心线4更近。在实际情况下,当固定导轨27和板20之间的有效接触表面比承重导轨25和板20之间的有效接触表面离中心线4更近时,这种情况会发生。为了在转换路径6处相对于内外螺旋轨道14、15抬起板20,在抬起前,板20向外径向位移的距离一定要大于标记距离i。
图12所示的实施例可以是垫式传送带(mat conveyor belt)或者组合式传送带,其中组件可绕垂直轴线相互枢轴转动,从中心线4处观察,该垂直轴线可延伸到中心轴线22之外,可能接近组件的端部附近。
图14所示为另一实施例,其中外螺旋路径15提供有承重导轨25、径向导轨26以及固定导轨27。该承重导轨25在板20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支撑板20。径向导轨26在板20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在相对于外螺旋路径2的中心线4向外的径向方向上支撑板20。固定导轨27在板20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接触板20。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由垂直凸起37的内侧壁形成,该凸起37位于板20的末端,并且其方向朝下。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在凸起37的下端的脚38的上表面部分形成。脚38指向中心线4。
根据图14所示的实施例,内螺旋轨道14包括辅助导轨31。该辅助导轨31在板20的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接触板20。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由脚24的下表面形成,与上传送面21方向相反。在图14所示的板20中,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位于中心轴线22和中心线4之间,而从中心线4处看,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以及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的位置远离中心轴线22。
在图15所示实施例中,内螺旋轨道14包括承重导轨25以及固定导轨27。径向导轨26提供了另一内螺旋轨道39,并在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处施加向外的径向作用力,该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在板20端部垂直侧边缘形成,该端比相对端更接近于中心线4。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板20在中心轴线22的两侧具有两个拥有旋转轴的导轮。外螺旋轨道15包括承重导轨25、径向导轨26以及固定导轨27。内螺旋轨道14包括辅助导轨31。板在垂直于上传送面20上延伸并平行于传送方向的平面上是镜像对称的。与中心线4最接近的侧的导轮与支撑轨道(未示出)在内螺旋路径6处协同操作。
图17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在外螺旋路径6中未提供固定导轨。
在另一实施例(未示出)中,内外转换轨道18、19以及内外S状轨道16、17固定在一共同过渡单元上,该过渡单元可相对于内外螺旋轨道14、15移动。参考图1和图2,这意味着内外转换路径6、7和S状路径5会彼此固定,但作为单独的单元5、6、7,这些路径会绕中心线4旋转,并且可沿中心线4转移。参考图4`,过滤单元可以移位,从而使内外转换轨道19、18可沿内外螺旋轨道14、15移动,而图4`所示的轨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换言之,过滤单元相对于内外螺旋轨道14、15在传送方向X上可移动。因此,外螺旋路径2和外转换路径6之间的过滤位置可以是沿外螺旋路径2的不同位置。导致的物品接收站12和卸货站12之间的传送带9沿路径2、6、5、7、3的长度变化可以通过已经技术补偿。
根据上文描述,由于支架的支撑装置以及传送装置的特征,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本发明传送装置可以沿螺旋路径和非螺旋路径以及在螺旋路径和非螺旋路径之间稳定可靠地移动。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上文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其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变型。例如,转换路径没有必要与内外螺旋路径相切。
Claims (15)
1.一种传送装置(1),包括支架(8)、由支架(8)支撑并由驱动装置在传送方向(X)沿螺旋路径(2)、非螺旋路径(5)以及在螺旋路径(2)和非螺旋路径(5)之间延伸的转换路径(6)驱动的环形传送带(9),其中螺旋路径(2)具有垂直中心线(4),其中传送带(9)包括多个彼此活动连接的板(20),并且每个板(20)具有上传送面(21)和中心轴线(22),其中每个板(20)在转换路径(6)处向上支撑在该板的中心轴线(22)的相对侧处,
其中支架(8)在螺旋路径(2)处至少包括:
径向导轨(26),用于沿螺旋路径(2)引导板(20),其中径向导轨(26)在板(20)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处相对于螺旋路径(2)的中心线(4)在径向方向上支撑板(20),
承重导轨(25),用于向上支撑板(20),其中承重导轨(25)在板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处支撑板(20),
辅助导轨(31),用于抵消板(20)在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上沿指向传送方向(X)的轴线的扭矩,辅助导轨(31)在板(20)上的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接触板(20),从螺旋路径(2)的径向截面观察,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及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具有一定距离,其中相对于中心线(4)在径向方向上,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与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至少具有一定的水平距离,而板(20)的表面在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的法向具有一垂直分量,
其中在转换路径(6)处,板(20)能够相对于径向导轨(26)、承重导轨(25)以及辅助导轨(31)相对于中心线(4)在径向方向上和/或在垂直方向上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在螺旋路径(2)处,板(20)的表面在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处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由安装在相对应的板(20)上的轮(33、34)的圆周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或者,其中径向导轨包括多个轮,用于在其径向导轨接触位置处支撑板(20);或者,其中径向导轨包括多个用于在板的径向导轨接触位置处支撑板(20)的轮,所述轮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相对于支架转动的轮的环形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轮(33、34)为圆柱、球状或者空竹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板(20)由环形驱动构件互连,所述构件在板(20)的中心轴处接合,或者其中板为互连的,从而板本身形成环形驱动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板(20)的承重导轨接触位置(28)和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位于中心轴线(22)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板包括第二径向导轨接触位置,所述第二径向导轨接触位置的法线与径向导轨接触位置(29)的法线指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板(20)在垂直于上传输面(21)并平行于传送方向(X)的平面内镜像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包括第二螺旋路径(3)和第二转换路径(7),第二转换路径(7)在非螺旋路径(5)和第二螺旋路径(3)之间延伸,其中第二螺旋路径(3)和螺旋路径(2)具有相反的螺旋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从上方观察,非螺旋路径(5)包括一S状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S状路径(5)包括至少一沿大于180°的角度弯曲的U状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至少在螺旋路径(2)处,支架(8)包括用于使板(20)保持向下不脱离承重导轨(25)的固定导轨(27),其中固定导轨(27)在板(20)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处接触板(20),其中从螺旋路径(2)的径向截面观察,辅助导轨接触位置(32)离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具有一定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设置有板(20)和支架(8),满足在转换路径(6)处,板(20)能够相对于中心线(4)在径向方向上移动到预设的径向位置,而板(20)的固定导轨接触位置(30)不接触固定导轨(27)。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支架(8)在转换路径(6)处提供有至少一转换轨道(18、19),以在螺旋路径(2)和非螺旋路径(5)之间的垂直方向上支撑和/或引导板(20),其中所述转换轨道以及在部分转换路径(6)内的承重导轨(14)在垂直方向上支撑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装置(1),其中在正在运行的情况下,传送带(9)沿螺旋路径(2)、转换路径(6)以及非螺旋路径(5)被连续驱动,其中调整传送装置(1),满足在传换路径(6)处,板(20)首先朝向外的径向方向移动,而板(20)与承重导轨(25)和辅助导轨(31)接触,之后,转换轨道(18、19)接替并支撑板(2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2161576.9 | 2012-03-27 | ||
EP12161576.9A EP2644538B1 (en) | 2012-03-27 | 2012-03-27 | A conveyor |
PCT/EP2013/056394 WO2013144139A1 (en) | 2012-03-27 | 2013-03-26 | A convey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02564A CN104302564A (zh) | 2015-01-21 |
CN104302564B true CN104302564B (zh) | 2018-10-12 |
Family
ID=47997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24755.9A Active CN104302564B (zh) | 2012-03-27 | 2013-03-26 | 一种传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65352B2 (zh) |
EP (1) | EP2644538B1 (zh) |
JP (1) | JP6189412B2 (zh) |
CN (1) | CN104302564B (zh) |
ES (1) | ES2535278T3 (zh) |
WO (1) | WO20131441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06744A1 (en) * | 2012-01-27 | 2014-12-03 | TS Techniek BV | Dual drum spiral oven |
AU2014349058B2 (en) | 2013-11-12 | 2017-10-05 | Transnorm System, Inc. | Slat for a conveyor |
NL2012475B1 (nl) * | 2014-03-19 | 2016-01-08 | Ambaflex Int B V | Transporteur voor het in hoogterichting transporteren van goederen. |
WO2015193907A1 (en) * | 2014-06-19 | 2015-12-23 | Lakhotia Aswini | A flexible element for a conveyor system |
DE102016102474A1 (de) * | 2016-02-12 | 2017-08-17 | Hauni Maschinenbau Gmbh | Vorrichtung zum Fördern eines Massenstroms stabförmiger Artikel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
CN105692058B (zh) * | 2016-03-07 | 2018-03-13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双通道式链板螺旋输送装置 |
NL2016385B1 (en) * | 2016-03-08 | 2017-09-27 | Marel Townsend Further Proc Bv | Closed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elongated food products. |
EP3715289B1 (en) * | 2019-03-29 | 2023-11-22 | Specialty Conveyor B.V. | An accumulating conveyor |
CN110482120A (zh) * | 2019-08-21 | 2019-11-22 | 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螺旋输送机 |
CN114933148B (zh) * | 2022-06-28 | 2024-09-06 | 海宁量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自动选料上料箱 |
CN115321100A (zh) * | 2022-08-05 | 2022-11-11 | 郑州大学 | 球类物料复杂曲线爬升通道专用运输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011074C2 (nl) * | 1999-01-19 | 2000-07-20 | Ambaflex B V | Transporteur, alsmede transportband en ketting voor een transportband. |
CN1269762A (zh) * | 1997-09-02 | 2000-10-11 | 安巴福莱克斯有限公司 | 输送机 |
US7854315B2 (en) * | 2005-11-30 | 2010-12-21 | Roxnord Industries, LLC | Conveyor plate with integrated roller |
CN201686270U (zh) * | 2009-12-22 | 2010-12-29 | 上海钜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螺旋输送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86243B2 (ja) * | 1987-05-21 | 1994-11-02 | 株式会社今井鉄工所 | 多次元搬送装置 |
DE4224609A1 (de) | 1992-07-25 | 1994-01-27 | Hauni Werke Koerber & Co Kg | Fördervorrichtung für Zigaretten |
US5413213A (en) * | 1992-07-25 | 1995-05-09 | Korber Ag |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mass flows of articles |
IT1279938B1 (it) * | 1995-06-07 | 1997-12-23 | Gd Spa | Magazzino a capacita' variabile per prodotti |
IT1286759B1 (it) * | 1996-11-11 | 1998-07-17 | Gd Spa | Metodo ed unita' per la formazione di gruppi di prodotti |
US6260688B1 (en) * | 1999-01-22 | 2001-07-17 | Hartness International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
US6591963B2 (en) * | 2001-06-26 | 2003-07-15 | Sig Pack Systems Ag | Storage apparatus |
US6601697B2 (en) * | 2001-07-25 | 2003-08-05 | Hartness International | Sloped surface conveyor belt |
EP1711420B1 (de) * | 2004-02-02 | 2016-04-06 | Krones AG | Vorrichtung zum dynamischen speichern von gegenständen |
US7032742B2 (en) * | 2004-04-02 | 2006-04-25 | Hartness International, Inc. | Differential drive spiral accumulator apparatus |
NL1025991C2 (nl) * | 2004-04-21 | 2005-10-24 | Ambaflex Internat B V |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bufferen van producten. |
CN1994837A (zh) * | 2006-01-05 | 2007-07-11 | 李信宏 | 下进下出螺旋式输送机 |
DE102006008123A1 (de) * | 2006-02-20 | 2007-08-23 | Krones Ag | Vorrichtung zum Speichern von Gegenständen |
DE102006012148A1 (de) * | 2006-03-16 | 2007-09-20 | Krones Ag | Fördermittel |
EP2287094B1 (en) * | 2006-09-25 | 2013-05-29 | Specialty Conveyor B.V. | Conveyor with a curved transport path |
NL2000635C1 (nl) * | 2007-05-07 | 2008-11-10 | Specialty Conveyor Bv |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bufferen van producten. |
NL1035783C2 (nl) * | 2008-08-04 | 2010-02-05 | Jan Willem Takens | Buffertransporteur voor het transporteren en bufferen van producten. |
NL2002078C (en) * | 2008-10-10 | 2010-04-13 | Specialty Conveyor Bv | A multi-track helical conveyor. |
FR2938244B1 (fr) * | 2008-11-10 | 2012-11-16 | Fege Sarl | Dispositif de deplacement sur une bande sans fin a trajet adaptable |
-
2012
- 2012-03-27 EP EP12161576.9A patent/EP2644538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3-27 ES ES12161576.9T patent/ES2535278T3/es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26 CN CN201380024755.9A patent/CN10430256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6 WO PCT/EP2013/056394 patent/WO201314413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26 JP JP2015502300A patent/JP61894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3-26 US US14/387,802 patent/US936535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9762A (zh) * | 1997-09-02 | 2000-10-11 | 安巴福莱克斯有限公司 | 输送机 |
NL1011074C2 (nl) * | 1999-01-19 | 2000-07-20 | Ambaflex B V | Transporteur, alsmede transportband en ketting voor een transportband. |
US7854315B2 (en) * | 2005-11-30 | 2010-12-21 | Roxnord Industries, LLC | Conveyor plate with integrated roller |
CN201686270U (zh) * | 2009-12-22 | 2010-12-29 | 上海钜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螺旋输送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83552A1 (en) | 2015-03-26 |
US9365352B2 (en) | 2016-06-14 |
JP2015516347A (ja) | 2015-06-11 |
EP2644538A1 (en) | 2013-10-02 |
EP2644538B1 (en) | 2015-02-25 |
ES2535278T3 (es) | 2015-05-07 |
JP6189412B2 (ja) | 2017-08-30 |
WO2013144139A1 (en) | 2013-10-03 |
CN104302564A (zh) | 2015-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02564B (zh) | 一种传送装置 | |
US7963389B2 (en) | Conveyor | |
EP2010442B1 (en) | Buffer conveyor for conveying and buffering products | |
US8770376B2 (en) | Buffer conveyor for conveying and buffering products | |
CN102482038B (zh) | 用来在缓冲区域中运送和累积物品的设备 | |
US8151956B2 (en) | Supporting carriage for a power conducting device, and power conducting device | |
JPH01503379A (ja) | パイルとなって互いに重なる多数の巻回において螺旋状に動くエンドレスコンベアベルトに主として用いる備蓄装置 | |
US20110061993A1 (en) |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objects | |
US8011496B2 (en) | Conveyor means for articles | |
CN101400585A (zh) | 带有用于防止带径向迁移的导向装置的弯曲输送机 | |
US20160272430A1 (en) | Slat for a Conveyor | |
EP2321205A1 (en) | Buffer conveyor for conveying and buffering products | |
US20240025663A1 (en) | Accumulating conveyor | |
CN103922069B (zh) | 具有凹形带的传送机装置 | |
CN101898677A (zh) | 带式传送装置 | |
CN208453734U (zh) | 无内半径皮带转弯输送机 | |
JP2024054343A (ja) | 移動体移動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