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0096B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0096B
CN104300096B CN201410332176.7A CN201410332176A CN104300096B CN 104300096 B CN104300096 B CN 104300096B CN 201410332176 A CN201410332176 A CN 201410332176A CN 104300096 B CN104300096 B CN 104300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ener
rechargeable battery
main body
thickness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21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0096A (zh
Inventor
李致煐
刘锡润
郭胤祯
吴正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00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0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0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0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3Terminals or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联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子单元以及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单元的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电极组件联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端子单元联接,所述连接单元联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的厚度。

Description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所述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电池是能被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具有低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被用在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摄像机之类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具有大容量的电池在混合动力车辆中被用作用于驱动马达的电源或具有大容量的电功率储存设备。
包括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质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已经被开发。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由具有大容量的电池模块组成,并包括串联联接的多个可再充电电池,以驱动例如用于电动车辆的马达的利用大电功率的设备。可再充电电池可具有圆柱形和角形形状。
进一步,将容纳在壳体中的电极组件和伸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端子电联接的集流构件被用于对可再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
相应地,集流构件在可再充电电池被充电或放电时位于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从而将端子和电极组件电联接。
然而,当可再充电电池被重复充电和放电时,即使穿过集流构件的电流为小电流,集流构件的温度也会增大,这可能使集流构件变形。
进一步,当可再充电电池被充电或放电时,如果大电流流过集流构件,则集流构件被损坏。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用于增强对所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在该国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所述方面已被用来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包括具有用于改进热容、导热性和耐用性的结构的集流体。
根据第一方面,描述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和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单元的集流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电极组件联接,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一端子单元联接,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
所述连接单元可包括加强构件和联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主体,其中所述加强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
所述加强构件可被构造为沿着所述主体的基本平坦的表面被联接到所述主体。
所述加强构件可至少包括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延伸的第一加强构件。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可被构造为被折叠并联接到所述主体的第一平坦表面。
所述加强构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的第二加强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被构造为被折叠并被联接到所述主体的第二平坦表面。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厚度可与所述主体的厚度基本相同。
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可为所述主体的厚度和所述加强构件的厚度之和。
包括所述主体和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连接单元可具有高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导热性的导热性。
包括所述主体和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连接单元的表面积可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或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子单元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积。
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可包括从所述主体延伸的多个集电靴。
所述加强构件可在所述多个集电靴之间。
所述主体可包括第一主体单元和第二主体单元,所述第一主体单元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联接,所述第二主体单元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联接。
所述加强构件可从所述第一主体单元延伸。
所述加强构件可从所述第二主体单元延伸。
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可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所述连接单元的热容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热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A和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的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A和图6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的透视图。
图7A和图7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方面,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的那样,所述实施例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更改。
在附图中,为了描述清楚,层或区域的尺寸可被放大。将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提及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层或元件上,或者可存在中间层或元件。另外,将理解的是,当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层下,或者可存在一个或更多中间层。而且,将理解的是,当层被提及为在两层“之间”时,在这两层之间可仅存在一层,或者可存在一个或更多中间层。在附图和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说明书中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达方式在一列元件前时修饰整列元件,而并非修饰该列中的单个元件。进一步,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可”的使用涉及“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透视图。图2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通过将隔板13插置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并卷绕隔板13而形成的电极组件10;电极组件10被容置于其中的壳体26;联接到电极组件10和第一集流体50或第二集流体70的第一端子单元30和第二端子单元40;紧固到形成在壳体26中的开口的盖板20;和提供在壳体26中的第一绝缘构件60和第二绝缘构件80。
将参照示例的角形形状的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被应用到例如圆柱形电池。
进一步,第一电极11可由阴极组成,而第二电极12可由阳极组成。可替代地,第一电极11可由阳极组成,而第二电极12可由阴极组成。
电极组件10可通过将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隔板13卷绕在一起而具有与果子冻卷(例如,饼层之间具有果子冻的卷饼)类似的形状。
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可包括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均包括薄板金属箔和涂在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的每个的表面上的活性物质。进一步,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可被划分为涂覆部分以及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和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在涂覆部分中,活性物质被涂在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上,在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和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中,活性物质不被涂在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上。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电极组件10可具有如下结构:其中包括多个片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与插置在它们之间的隔板13层叠在一起。
第一端子单元30可通过由第一集流体50构成的介质被电联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第二端子单元40可通过由第二集流体70构成的介质被电联接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
进一步,第一端子单元30和第二端子单元40可位于盖板20的相对的端部处,并穿过盖板20伸出以便被暴露到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外部。
盖板20包括薄板,并被紧固到壳体26的开口,以在电极组件10被容置(或者容纳)在壳体26中之后密封壳体26。
在此的本公开中,通过示例的方式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角形形状的壳体26。然而,壳体26的形状不限于角形形状,并且壳体26可具有例如圆柱形形状。
用于将电解质溶液注入到密封的壳体26中的电解质注入开口21被形成穿过盖板20。电解质注入开口21可在电解质溶液注入之后由密封塞22密封。
进一步,具有排气板24的排气孔23被形成穿过盖板20,排气板24在密封的壳体26的内压达到或超过预定(或设定)压力时破裂(或以其它的方式被打开)。
第一端子单元30和第二端子单元40可包括第一铆接部31和第二铆接部41、第一端子板32和第二端子板42、第一端子绝缘构件33和导电连接构件43以及第一衬垫34和第二衬垫44,第一端子绝缘构件33和导电连接构件43分别被提供在第一端子板32与盖板20之间以及第二端子板42与盖板20之间。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盖板20可通过导电连接构件43被电联接到第二端子单元40。因此,盖板20能具有阴极或阳极的极性。
进一步,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联接的第一部分51和71以及分别与第一端子单元30和第二端子单元40联接的第二部分52和72。
进一步,绝缘构件能替代导电连接构件43被提供在盖板20与第二端子板4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盖板20不被电联接到第二端子单元40。
图3A和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体的透视图。
参见图3A和图3B,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50包括与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联接的第一部分51、与第一端子单元30联接并包括熔断器部分53的第二部分52和位于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以联接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连接单元54,熔断器孔53a被形成穿过熔断器部分53。连接单元54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一起构成第一集流体50。
在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50和第二集流体7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相应地,在下文中,将省略对第二集流体70的详细描述。
重新参见图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的厚度t大于第一部分51的厚度t3。
在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部分52的厚度与第一部分51的厚度t3相同。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的厚度t大于第二部分52的厚度。
更详细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包括联接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主体541以及与主体541联接的加强构件542。
在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542的厚度可与主体541的厚度t1相同。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542可从主体541延伸,并且随后被弯曲(或折叠)以与主体541联接。
在这种情况下,主体541和加强构件542可通过诸如例如铆接、敛缝或焊接之类的方法被联接。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542可包括与主体541的第一(例如,平坦)表面541a联接的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与位于主体541的第一表面541a的相对侧并面向壳体26的内壁的第二(例如,平坦)表面541b联接的第二加强构件542b中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加强构件542可被构造为沿着主体541的基本平坦的表面被联接到主体541。进一步,第一加强构件542a可从主体541的一侧延伸。
更详细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构件542a可沿平行于第一表面541a和第二表面541b的方向在主体541的第一表面541a与第二表面541b之间延伸,并且随后被弯曲(或折叠)以与主体541的第一表面541a联接。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加强构件542b可从与第一加强构件542a相对的一侧联接到主体541,沿着平行于第一加强构件542a的方向延伸,并随后被弯曲(或折叠)以与主体的第二表面541b联接。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集流体50的连接单元54的厚度t等于主体的厚度t1与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第二加强构件542b的厚度t2之和。
在此,第一集流体50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与主体541的厚度t1相同。
进一步,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第二加强构件542b的厚度t2可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相同或者小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
可替代地,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第二加强构件542b的厚度t2可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
相应地,除第一集流体50中的连接单元54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的厚度t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
例如,当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第二加强构件542b的厚度t2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相同时,连接单元54的厚度t几乎是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的大约三倍。
热容为将预定材料的温度增加1℃或1开尔文所需要的热量,热容的大小与质量成比例。
相应地,第一集流体50的连接单元54的厚度t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并且连接单元54的质量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质量。因此,连接单元54的热容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热容。
进一步,导热性为材料传导热的性能。导热性可由与物体的表面积成比例的导热率表示。
相应地,第一集流体50的连接单元54的表面积比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的表面积大大约加强构件542的横截面面积。因此,连接单元54的导热性大于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的导热性。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将第一部分51(也就是说,第一集流体50和电极组件10联接的部分)与第二部分52(也就是说,与第一端子单元30联接的部分)联接,并位于由盖板20密封的壳体26中。
当可再充电电池100以高压进行充电或以高压进行放电时,比每单位时间内能由电极组件10或第一端子单元30接收的电流更大的电流可通过第一集流体50供应到电极组件10或第一端子单元30。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供应到电极组件10或第一端子单元30的电流外的残余电流残留在位于第一集流体50的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的连接单元54中。
相应地,由于第一集流体50的连接单元54中的残余电流而产生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热量的热量。因此,损坏或变形可能由于连接单元54的热量而发生。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的热容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热容,并且连接单元54的导热性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导热性。相应地,连接单元54可能不容易变热,并且由连接单元54产生的热量可被快速放出。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可再充电电池100被重复充电和放电,也可防止或减少第一集流体50的连接单元54损坏或变形。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4不与电极组件10和第一端子单元30物理联接。相应地,连接单元54可能由于施加到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外部冲击而损坏或变形。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单元54的厚度t大于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厚度t3。因此,连接单元54的耐用性被提高。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可再充电电池100,也可防止或减少第一集流体50的连接单元54损坏或变形。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进一步,图6A和图6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的透视图。
参见图4、图5、图6A和图6B,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基本相同的组成,除了第一集流体250之外。
相应地,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相同的组成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4、图5、图6A和图6B,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可包括多个电极组件10。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在图5中所示,两个电极组件10可被容置在壳体26中,以组成可再充电电池200。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250包括与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联接的第一部分251、与第一端子单元30联接且包括熔断器部分253的第二部分252以及位于第一部分251与第二部分252之间以联接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的连接单元254,熔断器孔253a被形成穿过熔断器部分253。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254包括联接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的主体254a以及与主体254a联接的加强构件254b。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体254a包括联接到第一部分251的第一主体单元254a1和联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二主体单元254a2。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部分251包括从连接单元254的第一主体单元254a1延伸的多个集电靴251a,每个集电靴251a均将与多个电极组件10联接。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254b的厚度可与包括第一主体单元254a1和第二主体单元254a2的主体254a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254b可从主体254a延伸,并且随后被弯曲(或折叠)以与主体254a联接。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254b可包括与主体254a的表面联接的第一加强构件254b1和与位于主体254a的第一表面的相对侧并面向壳体26的内壁的另一表面联接的第二加强构件254b2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构件254b1和第二加强构件254b2的组成分别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第二加强构件542b的组成基本相同。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构件254b1和第二加强构件254b2中的每个与主体254a的联接关系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构件542a和第二加强构件542b中的每个与主体541的联接关系基本相同。
相应地,在下文中,将省略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构件254b1和第二加强构件254b2的详细描述以及对第一加强构件254b1和第二加强构件254b2与主体254a的联接关系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应用到多个电极组件的第一集流体250的连接单元254的厚度可被设定为大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的厚度,从而提高第一集流体250的连接单元254的热容、导热性和耐用性。
相应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254的热容大于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的热容,并且连接单元254的导热性大于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的导热性。相应地,连接单元254不容易变热,并且由连接单元254产生的热量可被快速放出。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可再充电电池200被重复充电和放电,也可防止第一集流体250的连接单元254损坏或变形。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可再充电电池200,也可防止第一集流体250的连接单元254损坏或变形。
图7A和图7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的透视图。
参见图7A和图7B,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基本相同的组成,除了第一集流体350之外。相应地,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相同的组成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体350包括与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联接的第一部分351、与第一端子单元30联接且包括熔断器部分353的第二部分352以及位于第一部分351与第二部分352之间以联接第一部分351和第二部分352的连接单元354,熔断器孔353a被形成穿过熔断器部分353。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354包括连接第一部分351和第二部分352的主体354a和与主体354a联接的加强构件354b。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体354a包括联接到第一部分351的第一主体单元354a1和联接到第二部分352的第二主体单元354a2。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部分351包括从连接单元354的第一主体单元354a1延伸的多个集电靴351a,每个集电靴351a均将与多个电极组件10联接。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354b的厚度可与包括第一主体单元354a1和第二主体单元354a2的主体354a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354b可沿平行于集电靴351a的方向延伸进入第一主体单元354a1,并且随后被弯曲(或折叠)以与主体354a联接。
在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354b可具有与包括第一主体单元354a1和第二主体单元354a2的主体354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单元354的第一主体单元354a1和第二主体单元354a2中的每个均与加强构件354b联接。相应地,连接单元354的总厚度大约加倍。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应用到多个电极组件的第一集流体350的连接单元354的厚度可被设定为大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部分351和第二部分352的厚度,从而提高第一集流体350的连接单元354的热容、导热性和耐用性。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354的热容大于第一部分351和第二部分352的热容,并且连接单元354的导热性大于第一部分351和第二部分352的导热性。相应地,连接单元354可能不容易变热,并且由连接单元354产生的热量可被快速放出。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可再充电电池300被重复充电和放电,也可防止或减少第一集流体350的连接单元354损坏或变形。
进一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可再充电电池300,也可防止第一集流体350的连接单元354损坏或变形。
虽然已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其意欲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详细描述、附图及它们的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和等同布置。
符号的描述
100、200、300:可再充电电池 10:电极组件
11:第一电极 12:第二电极
13:隔板 30:第一端子单元
31:第一铆接部 40:第二端子单元
50:第一集流体 51、251、351:第一部分
52、252、352:第二部分 53:熔断器单元
53a:熔断器孔 54、254、354:连接单元
541、254a、354a:主体 542、254b、354b:加强构件
542a、254b1:第一加强构件
542b、254b2:第二加强构件
60:第一绝缘构件 70:第二集流体
80:第二绝缘构件

Claims (15)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壳体;
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和
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单元的集流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电极组件联接,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一端子单元联接,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联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主体;和
加强构件,其中所述加强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构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主体的平坦的表面被折叠并被联接到所述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构件至少包括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延伸的第一加强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被构造为被折叠并被联接到所述主体的第一平坦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构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的第二加强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被构造为被折叠并被联接到所述主体的第二平坦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厚度与所述主体的厚度基本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为所述主体的厚度和所述加强构件的厚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包括所述主体和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连接单元具有高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导热性的导热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包括所述主体和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连接单元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或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子单元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从所述主体延伸的多个集电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在所述多个集电靴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单元和第二主体单元,所述第一主体单元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联接,所述第二主体单元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联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从所述第一主体单元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从所述第二主体单元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集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热容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热容。
CN201410332176.7A 2013-07-18 2014-07-11 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4300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47798P 2013-07-18 2013-07-18
US61/847,798 2013-07-18
US14/149,764 2014-01-07
US14/149,764 US9525161B2 (en) 2013-07-18 2014-01-07 Rechargeable batter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0096A CN104300096A (zh) 2015-01-21
CN104300096B true CN104300096B (zh) 2018-10-16

Family

ID=5002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2176.7A Active CN104300096B (zh) 2013-07-18 2014-07-11 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25161B2 (zh)
EP (1) EP2827406B1 (zh)
JP (1) JP6491428B2 (zh)
KR (1) KR102211174B1 (zh)
CN (1) CN104300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4488B2 (en) 2014-09-26 2022-08-23 Vehicle Energy Japan Inc. Rectangular secondary battery
CN10880782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引出片及电池
EP3451415B1 (en) * 2017-08-31 2020-03-25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KR20190024619A (ko) 2017-08-31 2019-03-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571487B1 (ko) * 2017-08-31 2023-08-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111969166B (zh) * 2018-01-16 2022-11-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和电池
CN111106300B (zh) 2019-01-30 2021-05-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209843907U (zh) * 2019-07-22 2019-12-2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3765B1 (en) * 1997-09-30 2001-02-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ylindrical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CN102208594A (zh) * 2010-03-30 2011-10-0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3026593U (zh) * 2010-09-03 2013-06-2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
CN104022255A (zh) * 2013-02-28 2014-09-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2599B2 (ja) 1989-08-23 1998-06-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蓄電池
JPH11354095A (ja) * 1998-06-08 1999-12-2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3883728B2 (ja) * 1999-02-24 2007-0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円筒型蓄電池
JP2000285899A (ja) * 1999-03-31 2000-10-13 Hitachi Maxell Ltd 金属板集電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JP2003142068A (ja) * 2001-08-24 2003-05-16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211322B2 (ja) 2002-08-26 2009-01-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池、組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気自動車
JP4166063B2 (ja) * 2002-09-18 2008-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角形電池
KR100846074B1 (ko) 2005-05-09 2008-07-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전지의 입체형 전극단자
KR101072956B1 (ko) 2009-03-30 2011-10-12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JP5214692B2 (ja) * 2010-09-21 2013-06-19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
US8722237B2 (en) * 2011-03-29 2014-05-13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US9559339B2 (en) * 2011-04-19 2017-01-31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US8883332B2 (en) 2011-12-09 2014-11-11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secondary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3765B1 (en) * 1997-09-30 2001-02-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ylindrical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CN102208594A (zh) * 2010-03-30 2011-10-0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3026593U (zh) * 2010-09-03 2013-06-2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
CN104022255A (zh) * 2013-02-28 2014-09-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10568A (ko) 2015-01-28
CN104300096A (zh) 2015-01-21
JP6491428B2 (ja) 2019-03-27
EP2827406B1 (en) 2017-04-12
EP2827406A1 (en) 2015-01-21
US9525161B2 (en) 2016-12-20
KR102211174B1 (ko) 2021-02-01
JP2015023026A (ja) 2015-02-02
US20150024259A1 (en) 2015-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0096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5902650B2 (ja) バッテリ
CN105280874B (zh) 二次电池
US11411261B2 (en) Self-heating battery
JP5228482B2 (ja) 電気デバイス
CN106257709B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JP5968464B2 (ja) 新規な構造の内蔵型電池セル
CN106356490A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包括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模块
KR101175057B1 (ko) 리튬 폴리머 이차 전지
US20130011721A1 (en) Pouch and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EP256023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improved safety
CN104756304B (zh) 碱性蓄电池
US20140255757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5374955B (zh) 具有短路突起的可再充电电池
JP200608006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908116B2 (ja) 新規な構造の内蔵型電池セル
EP306519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connecting member
JP2016062717A (ja)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14196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5956249B2 (ja) 二次電池
JP2005079080A (ja) 薄型パック電池
KR20140099846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내장형 전지셀
KR100670429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KR20210034390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KR20170103355A (ko)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