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1979B -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1979B
CN104271979B CN201380023821.0A CN201380023821A CN104271979B CN 104271979 B CN104271979 B CN 104271979B CN 201380023821 A CN201380023821 A CN 201380023821A CN 104271979 B CN104271979 B CN 104271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p
regulation
abrasion
adjustment
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38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1979A (zh
Inventor
M·克林格纳
J·卡米洛-马丁内斯
C·斯托尔
B·米勒
R·特里姆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filed Critical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27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1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1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19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40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 F16D65/62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both directions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and insufficient play
    • F16D65/66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both directions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and insufficient play with screw-thread and nu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16D65/18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83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with force-transmitting member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cting on a spot type force-apply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用以调整到尤其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的预先确定的气隙,其包括优选具有旋转杠杆的压紧装置,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能够与压紧装置、优选与旋转杠杆(9)耦合并且优选能够插入到盘式制动器的心轴单元中。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为调整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构造成能够双向转动:沿补偿调节旋转方向转动用于减小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超过了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以及沿与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复位旋转方向转动用以增大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低于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具有该双向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这种盘式制动器通常是压缩空气操纵的并且配备有自动作用的机械式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非常可靠地起作用并且使变得过大的气隙减小。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以不同的设计形式为人所知,例如自动调整摩擦点的机械式补偿调节器。在此,当每次制动操纵时,补偿调节装置例如通过盘式制动器的压紧装置的进给元件被激活。在制动衬片和制动盘有磨损时,借助衬片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例如通过长度可变的加压柱塞的调节运动来实现对衬片的自动补偿调节。但是,这种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不能将例如由于热膨胀之故变得过小的气隙予以增大。
为使自动补偿调节不会调整到过小的气隙,在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驱动器中保持有一间隙。由此,在消除这个也称为结构性气隙(设计气隙)的间隙之后才驱动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文献DE 10 2004 037 771 A1说明了补偿调节装置的一种实例。在此,驱动旋转运动例如由转矩限制装置(例如具有球体斜坡)通过连续作用的离合器(打滑离合器)传递到加压柱塞的调节心轴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一种改进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盘式制动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用以调整到盘式制动器的预先确定的气隙,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压紧装置,其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能够与所述压紧装置耦合,其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为调整到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构造成能够双向转动:沿补偿调节旋转方向转动用于减小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超过了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以及,沿与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复位旋转方向转动用以增大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低于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构造为用于在操纵过程期间从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到与该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所述复位旋转方向中的旋转方向逆转的切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包括压紧装置、至少一个心轴单元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与所述压紧装置耦合并且插入到所述盘式制动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心轴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是如上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在此提供了一种双向构造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因此,不仅能够减小气隙,而且还能够增大气隙。
按照本发明的用以调整到尤其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的预先确定的气隙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包括优选具有旋转杠杆的压紧装置,其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能够与压紧装置、优选与旋转杠杆耦合并且优选能够插入到所述盘式制动器的心轴单元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为调整到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构造成能够双向转动:沿补偿调节旋转方向转动用于减小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超过了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以及,沿与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复位旋转方向转动用以增大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低于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
所说概念“调整”不仅应理解为减小当前气隙,而且还应理解为增大当前气隙。
所说概念“双向”应理解为: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能够沿补偿调节旋转方向以及沿与该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转动。
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不仅能实现气隙减小、而且还能实现气隙增大。
所述预先确定的名义气隙可以自动地重新调整得到,无论当前气隙起先是过大还是过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构造为用于在操纵过程期间从补偿调节旋转方向到与该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复位旋转方向中旋转方向逆转的切换。由此,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能从两侧-基于其双向的构造设计–接近作为极限值的所述预先确定的名义气隙。由此,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相应次数/频度的操纵,可以恒定地保持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
总体上是实现增大还是减小可以通过增大气隙的操纵行程和减小气隙的操纵行程的固定比例进行控制。为此,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当前气隙的减小与增大之间的固定比例是能够预先确定的。这一点例如通过对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功能单元的几何设计是可能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其设置为用于使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沿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转动;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其设置为用于使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沿所述复位旋转方向转动;以及一驱动元件,其同时能够与所述压紧装置、优选与所述旋转杠杆耦合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和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处于作用连接。用这种方式,两驱动轮都能由旋转杠杆进行驱动。当操纵行程开始时在压紧制动器的情况下便立即进行驱动。结构性气隙不是必需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和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驱动轴耦合。如果例如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补偿调节驱动轮,则其中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能够与驱动轴耦合。由此可得到一种紧凑的结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通过补偿调节自由轮与所述驱动轴耦合,同时,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通过复位自由轮以及通过传动装置单元与所述驱动轴耦合,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单元构造为用于旋转方向逆转。由此,两个相反的旋转方向可以通过一个共同的驱动器予以实现。为了实现旋转方向逆转,例如可以采用行星传动装置作为传动装置单元。该行星传动装置提供了一种节省位置的结构。但其他的传动装置类型也是可能的。通过自由轮的耦合能够实现各独立的旋转运动。
在又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驱动元件构造成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借此实现了往压紧装置上的简单耦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齿部作为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的作用连接部以及复位齿部作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的作用连接部。借此能够实现:使操纵行程如此地传递到两个驱动轮上,即,首先可以复位以及此后可以补偿调节。通过所述齿部在驱动元件上的几何设置方式,能够影响复位过程和补偿调节过程。所述齿部例如为齿条,可以一体成形或者设计为分开的构件。
在此,特别的优点在于,结构性气隙不通过构件之间的间隙来确定。由此,实际调整到的气隙关于构件公差和位置公差而言是不大敏感的。
在一个可选方案设计中,所述驱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齿部并且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够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状态的驱动轮,该驱动轮在所述一个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处于作用连接并且在另一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处于作用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能够转换的驱动轮持续地与所述驱动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齿部处于作用连接。由此,仅仅需要一个共同的、进行驱动的驱动轮,这样就节省了结构空间并使调整及位置准确性易于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能够转换的驱动轮是与一转换元件耦合的,该转换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处于作用连接。为此,所述驱动元件具有补偿调节齿部作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轮的作用连接部以及具有与所述转换元件作用连接的导向槽。
按照本发明的尤其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优选是压缩空气操纵的)具有上文所说明的双向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该盘式制动器包括优选具有旋转杠杆的压紧装置、至少一个心轴单元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与所述压紧装置、优选与所述旋转杠杆耦合并且插入到所述盘式制动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心轴单元中。
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提供了用于气隙增大的可能性。在操纵行程期间,可以以至少一次旋转方向逆转实现两个旋转方向。由此,仍保持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通常规格大小和细长度,并且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可以插置到心轴单元中。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在这里示出:
图1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带有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图2调节距离与操纵行程的变化关系的示意性图解示图;
图3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单程特性(Eintaktverhalten)的示意性图解示图;
图4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5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元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元件与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在另一视向中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根据图8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元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和
图10根据图8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元件与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在另一视向中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1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带有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
在图1中示出以下部件:盘式制动器1、制动盘2、制动衬片3、制动钳4、心轴单元5、5’、加压柱塞6、6’、加压件6a、6’a、横梁7和旋转杠杆8。制动钳4在这里构造为浮式制动钳。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
盘式制动器1可以具有不同的力驱动器。旋转杠杆8在这里例如以气动方式操纵。对于气动盘式制动器1的构造和功能,可参阅DE 197 29 024 C1的相应说明。
在这里,盘式制动器1是以作为双柱塞式制动器的实施方式示出的。制动钳4跨越制动盘2,在该制动盘上在两侧设置有制动衬片3。压紧侧的制动衬片3与心轴单元5、5’通过加压件6a、6’a处于连接,另一制动衬片在制动盘的另一侧上固定在制动钳4中。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在这里插置到两个心轴单元5、5’的一个心轴单元5之中并且通过驱动器9与旋转杠杆8配合作用。驱动器9包括与旋转杠杆8相连接的操纵件9a和与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处于连接的携动件9b。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在这里构造为机械式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此外,它还具有同步轮19,该同步轮通过同步器件19a、例如链条与另一心轴单元5’的另一个同步轮19’配合作用。借此,在磨损补偿调节过程中确保了心轴单元5和5’的同步运动。
在制动衬片3和制动盘2之间的间距称为气隙。由于衬片磨损和盘磨损之故会使这个气隙变得较大。如果不补偿该气隙,则盘式制动器10就不能达到其最好性能,因为操纵机构的操纵行程、也就是在这里旋转杠杆8的操纵行程或者说回转角度不再足够。
在这里,所说概念“调准”或者说“调节”或者说“调整”不仅应理解为朝制动盘方向的进给、也就是补偿调节用以减小气隙,而且应理解为离开制动盘的复位用以增大气隙。
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在下面还要对其详细说明)不仅能够实现气隙减小,而且还能够实现气隙增大。为此,图2示出了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调节距离s与操纵行程h的变化关系的图解示图。
在图2中,调节距离s在纵坐标上表示,而操纵行程h在横坐标上表示。气隙LS平行于纵坐标地随调节距离s添加上去,其中,给调节距离s的较大值反过来配置减小的气隙LS(通过减号标明)。同样,给调节距离s的较小值反过来配置增大的气隙LS,这是通过加号标明的。
通常,结构性气隙(它是预先确定的气隙并且在图2中以kLS表示)通过在构件之间、例如在图1中的操纵件9a和携动件9b之间的间隙来确定。在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中,对此则不是这种情况。传统磨损补偿调节器的补偿调节曲线的通常延伸走向通过从操纵行程0到操纵行程h2的直线(在这里以粗线绘示)示出。这个从h=0至h2的区域作为操纵行程h的第一部分是所述结构性气隙kLS,在进一步操纵时在h2之后便消除该结构性气隙。于是,通常的补偿调节器通过旋转杠杆8来调节并且具有补偿调节曲线100的延伸走向,其中,调节距离s上升且气隙LS减小。
在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中(它也可以称为双向补偿调节器)不仅进行气隙减小、而且进行气隙增大。为此,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与传统磨损补偿调节器不同,在没有结构性气隙kLS的情况下以操纵行程h开始来驱动,更准确地说,至少部分可实现气隙增大。在此,调节距离s从静止值出发(在图2中横坐标延伸经过该静止值)朝负值那边调准,这里是直到在操纵行程h1处所出现的复位值S1。该复位路径s的延伸走向通过复位曲线101表示。该复位曲线101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由构件几何特点所决定。该复位曲线一直延伸到转折点102,所述转折点是由操纵行程h1和复位值S1确定的。该复位的变化走向分布于操纵行程h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区段中,更准确地说是在从h=0至h1的复位区域A内。
在操纵行程h的第二区段(其作为第一补偿调节区域以B标出并且从h1延伸到h2)中,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通过方向逆转来驱动,此时实施补偿调节,其延伸走向通过补偿调节曲线103表示。补偿调节曲线103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由构件几何特点所决定。该复位曲线从转折点102一直延伸到操纵行程h2,在此处达到了传统补偿调节器的结构性气隙kLS。
在从操纵行程h2起连接于第一补偿调节区域B的第二补偿调节区域C中,调节距离s的延伸走向依循传统补偿调节器的补偿调节曲线100的延伸走向。由此,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双向补偿调节器)的功能从达到结构性气隙kLS起便与传统补偿调节器的功能一致。
气隙限定可以通过在复位区域A中复位曲线101与第一补偿调节区域B的斜度比和复位区域A与第一补偿调节区域B的长度比来实现。因为所述曲线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所以,斜度指的是在区域A中曲线101的或者在区域B中曲线103的平均斜度。
图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单程特性的示意性图解示图。在此,气隙LS通过操纵行程的数量n来表示。所说单程特性应理解为这样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当前气隙LS根据操纵行程h的确定数量n采取了名义气隙LSN
在气隙过大时,例如具有2.1毫米的起始气隙LS1时,气隙LS根据单程曲线104的延伸走向在大约25个操纵行程h之后渐进地接近名义气隙LSN,该名义气隙也通过直线106表示并且在这里例如具有值0.8毫米。
但是,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提供了这样的优点:也可补偿过小的气隙LS,例如具有0.1毫米的起始气隙LS2,该气隙例如可能由于制动衬片3和/或制动盘2的热膨胀而引起。在此,根据单程曲线105的延伸走向在大约40个操纵行程之后同样实现渐进地接近名义气隙LSN
由此,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能重新调整到盘式制动器10的名义气隙LSN,无论起始气隙先前是过大还是过小。这种修正连续地以机械途径实现。
因而,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可以从两侧接近作为极限值的名义气隙LSN。通过相应次数(数量n)的操纵行程,以这种方式恒定地保持名义气隙LSN
由此,不需要评估在这里作为相应起始气隙表示的实际气隙LS以及判断气隙LS是应该减小还是增大。
由此,所述结构性气隙能够直接通过复位曲线101在区域A中的延伸走向来确定,并且第一补偿调节部分曲线102(见图2)在第一补偿调节区域B中能够确定为预先确定的气隙,而不通过在构件之间的间隙来确定。这样,实际调整到的气隙LS关于构件公差和位置公差而言是不大敏感的。
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在图4中以纵剖视图示意性示出。并且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包括具有补偿调节轴线12的调节轴11。调节轴11在其布置于图4中右边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带成型结构的传递区段13,该传递区段设置为用于与配属的心轴单元5的空心轴配合作用并且将调节轴11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心轴单元5上用以调整气隙。传递区段13的这种功能和其他细节例如可从文献DE 10 2004 037771A1的说明当中获知。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插置在心轴单元5中(见图1)并且在制动钳4上通过设置于调节轴11上端部处的支承盘5得以支承。在传递区段13的指向支承盘15的端部之间设置有接合器装置14,朝支承盘15那边连接到该接合器装置上的是一根设置在调节轴11上的驱动轴16。并且,在驱动轴16的指向支承盘15的端部与该支承盘15之间,在调节轴11上设置有一传动装置单元20。
所述接合器装置14用来将驱动轴16的转矩传递到传递区段13上。同时,接合器装置14具有超载保护措施,其中,该接合器装置例如可以构造为球体斜坡接合器14并且与传递区段13中一个未详细绘示的压簧配合作用。接合器装置14将转矩沿两个方向传递。
驱动轴16在其指向支承盘15的端部处具有空心轮法兰16a。与该空心轮法兰16a相邻(朝传递区段13那边),有一补偿调节驱动轮以端面齿部通过补偿调节自由轮17a沿一个旋转方向不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驱动轴16上。所述补偿调节自由轮17a用来使杠杆在回程中不沿逆转的方向驱动补偿调节器。
补偿调节运动从补偿调节驱动轮17通过在该补偿调节旋转方向上锁止的补偿调节自由轮17a传递到驱动轴16、接合器装置14和传递区段13上。所述补偿调节驱动轮17的驱动通过旋转杠杆8予以实现,在下面还要结合图5和6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传动装置单元20在这里还包括空心轴区段上的太阳轮21和带有第一及第二行星轮22、24的行星轮架23。有一复位驱动轮17通过复位自由轮17a仅仅在一个旋转方向上不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空心轴区段上。太阳轮21与第一行星轮22啮合,并且第二行星轮24与空心轮法兰16a的空心轮内齿相啮合。
复位旋转运动从复位驱动轮18通过在该复位旋转方向(所述复位旋转方向在该位置还相应于补偿调节旋转方向)上锁止的复位自由轮18a首先传递到使旋转方向逆转的传动装置单元20上并且然后通过空心轮法兰16a传递到驱动轴16、接合器装置14和传递区段13上。复位驱动轮18的驱动同样通过旋转杠杆8予以实现,在下面还要结合图5和6进行详细说明。
复位自由轮18a防止杠杆在回程中沿逆转的方向驱动补偿调节器。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可以可选择性地通过补偿调节驱动轮17来驱动用于气隙减小(图2中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调节区域B,C)或者通过复位驱动轮18来驱动用于气隙增大(图2中的复位区域A)。在图4和5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可得到图2中的作为复位曲线101的直线。在驱动复位驱动轮18时,旋转方向借助传动装置单元20(其作为具有固定的系杆、亦即行星架24的行星传动装置)得以逆转。如果驱动所述补偿调节驱动轮17,则功能与传统补偿调节器一致。图2中在复位区域A内复位曲线101与在区域B和C内补偿调节曲线102和103的斜度比通过传动装置单元20的行星传动装置的固定传动比来确定。
在图6中示出了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6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7示出了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6与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在另一视向中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图6中,旋转杠杆8以其端侧8a部分地示出。在图7中可清楚地看到旋转杠杆8,完整地带有未详细绘示的杠杆臂。杠杆臂例如与压缩空气缸作用连接,用以操纵盘式制动器1。在进行这样的操纵时,盘式制动器1被压紧,并且在继后释放时旋转杠杆8又转回到其初始位置中,如在图6和7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在此,旋转杠杆8能够绕旋转杠杆轴线8b枢转。旋转杠杆轴线8b在这里与未示出的制动盘旋转轴线成直角地并且也与补偿调节器轴线12成直角地延伸。
在旋转杠杆8的端侧8a上安装有叉形的输出元件25。该输出元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彼此有间距的叉形元件25a,其中,所述叉形元件在它们的相对置的内侧之间构成一个导向部25b。
输出元件25与驱动元件26处于作用连接。驱动元件26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呈板形构造并且沿运动方向29可线性移动受引导地设置。线性支承机构未予示出,但是可容易地想象。它例如可以是设置并且固定在制动钳4中的滑槽导向机构。
所述呈板形的驱动元件26具有主体26a,其带有驱动侧26d和对置的销轴侧26e,所述驱动侧和所述销轴侧相互平行。驱动侧26d朝向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而销轴侧26e朝向旋转杠杆8的端侧8a。
驱动元件26的主体26a具有第一驱动区段26b和位于其旁边的第二驱动区段26c。第一驱动区段26b在这里在图6中向下背离旋转杠杆轴线8b指向地大约比第二驱动区段26c长三分之一。在第一驱动区段26b上设置有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在这里为带有圆柱齿轮齿的齿条的构造方式,该补偿调节驱动齿部平行于旋转杠杆轴线8b的方向从驱动侧26d伸出。所述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从第一驱动区段26b的下边棱以一定长度向上延伸地设置,其中,它的长度大致是第一驱动区段26b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在第二驱动区段26c上设置有复位驱动齿部28,在这里也是带有圆柱齿轮齿的齿条的构造方式,该复位驱动齿部平行于第一驱动齿部27地延伸并且平行于旋转杠杆轴线8b的方向从驱动侧26d伸出。复位驱动齿部28从第二驱动区段26c的上边棱以一定长度向下延伸地设置,其中,它的长度仅仅是一个齿。所述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和所述复位驱动齿部28设置在驱动元件26的纵边缘上并且相互有间距地设置,该间距相应于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补偿调节驱动轮17和复位驱动轮18的轴向中心间距。
在驱动元件26的销轴侧26e上,在中心区域内在左边缘上(图6)设置有从销轴侧26e平行于旋转杠杆轴线8b向旋转杠杆8的端侧8a伸出的、成圆柱体形构造的销轴26f,并且该销轴与驱动元件26连接或者与其成一件式地构造。齿部27和28也可以构造为独立分开的附装件或者与驱动元件26成一件式地构造。销轴26f在输出元件25的叉形元件25a的导向部25b中在该导向部25b内沿导向部25b的纵向方向可移动地引导。
在图7中示出了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与旋转杠杆8相关的设置结构。在此,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与补偿调节驱动轮17在示出的初始位置中尚未啮合,这一点乃是基于两个驱动齿部27和28在运动方向29上彼此间在图6中可看出的间距得知的。复位驱动齿部28与复位驱动轮28在该初始位置中相啮合。所说初始位置应理解为h=0的操纵行程h(见图2)。
在以下说明中附加地涉及到图2。在图6中旋转杠杆8绕旋转杠杆轴线8b顺时针进行枢转运动时,叉形元件25同样地枢转,因为它与旋转杠杆8相连接。由于在叉形元件25与驱动元件26的销轴26f之间的作用连接以及驱动元件26沿运动方向29的未示出的线性引导,旋转杠杆8的回转运动被转化为驱动元件26沿运动方向29在图6和7中向上的直线运动。因为复位驱动齿部28在旋转杠杆开始枢转(h=0)时就已经与复位驱动轮18相啮合,所以,该复位驱动轮现在(在图7中)顺时针绕补偿调节轴线转动。随此便实现了气隙的增大(图2中的复位曲线101)。一旦到达操纵行程h1,复位驱动齿部28和复位驱动轮18就脱离啮合,而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与补偿调节轮17进入啮合。在这里也可设想的是: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在复位驱动齿部28脱离啮合之后并不立即产生啮合。对于图2中的曲线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转折点用一个水平的高台表示。该高台的长度就是在复位驱动齿部28与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之间的空隙的长度。现在,当压紧盘式制动器1时,在旋转杠杆8进一步枢转的情况下(操纵行程h从h1经过h2并且进一步延伸),补偿调节驱动轮17进一步转动并且使气隙减小。该过程的变化走向按照补偿调节部分曲线102和补偿调节曲线103延伸(图2)。
齿部27和28的形状和长度确定了复位区域A和补偿调节区域B和C的位置和长度。
在释放盘式制动器1时,旋转杠杆8又枢转回到h=0上的初始位置中。在此,驱动元件26沿运动方向29通过输出元件25向下移动,其中,补偿调节驱动轮17和复位驱动轮18均通过相应的齿部27和28反向转动。在此,相应的自由轮17a和18a起到这样的作用:不将转矩传递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上。
在图8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也存在传动装置单元20,在该传动装置单元上设置有带有端面齿部的驱动轮30。驱动轮30在轴向上可相对调节轴11移动地并且相对于调节轴11而言可转动地设置。此外,驱动轮30在每侧上在周边边缘处具有锯齿状齿圈(Hirthverzahnung),该锯齿状齿圈能够分别与补偿调节驱动轮17’的和复位驱动轮18’的与之对应的锯齿状齿圈进入啮合。因此,锯齿状齿圈在驱动轮30那侧是作为补偿调节齿部30a设置的,其指向成型区段13。在驱动轮30的指向支承盘15的另一侧,则设置有作为复位齿部30b的锯齿状齿圈。
补偿调节驱动轮17’在这里也构造有齿部17’b,该齿部与补偿调节齿部30a相对应并且指向支承盘15。此外,补偿调节驱动轮17与驱动轴16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成为一种法兰。复位驱动轮18’构造有齿部18’b,该齿部与复位齿轮30b相对应并且指向成型区段13。另外,齿部17’b和18’b相互面对并且在轴向上间隔开。复位驱动轮18’也通过传动装置单元20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与驱动轴16耦合,用于使旋转方向逆转。
齿部17’b和18’b的轴向间距如此大地选择,使得驱动轮30能够这样地轴向调节,即,使补偿调节齿部30a能够与补偿调节驱动轮17’的齿部17’b啮合,如果驱动轮30a向右沿成型区段13的轴向方向被调节并且事先复位齿部30b与复位驱动轮17’的齿部18’b脱离啮合的话,反之亦然。此外,所述间距如此大地选择,使得不会出现驱动轮30既与补偿调节驱动轮17又与复位驱动轮18同时啮合的情形。
在这里,在补偿调节驱动轮17’中和在复位驱动轮18’中也分别设置有一自由轮。
驱动轮30能够借助转换元件31移动。其中,在图8中示出的一个转换状态下,驱动轮30的复位齿部30b与复位驱动轮18’的齿部18’b相啮合,而与补偿调节驱动轮17’的齿部17’b脱离啮合。在另一转换状态下,驱动轮30的补偿调节齿部30a与补偿调节驱动轮17’的齿部17’b啮合,而与复位驱动轮18’的齿部18’b脱离啮合。
这里,转换元件31在复位驱动轮18’上在一凸缘(Bund)上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并且具有转换元件主体31a,该转换元件主体在其周边上平行于旋转杠杆轴线8b地具有朝旋转杠杆8的方向径向伸出的转换驱动区段31b。在这里转过了90度,转换元件主体31a与转换调节区段31c连接,其在补偿调节轴11的轴向方向上在驱动轮30的端面齿部上延伸并且呈钩形地包围该端面齿部,其中,在驱动轮30旋转时所述端面齿部可以在转换调节区段31c下面发生滑动。转换调节驱动区段31b与驱动元件26’处于作用连接并且在操纵旋转杠杆8时由该驱动元件从一个转换位置调节到另一转换位置中,这一点在下面还要解释。此外,驱动轮30也与驱动元件26’通过齿部处于作用连接。
对此,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6’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10示出了根据图8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6’与按照本发明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在另一视向中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和10的设置方式如同图6和7的设置方式。因此,在这里仅仅解释区别。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驱动元件26’更窄。主体26a’具有驱动侧26’d和带有销轴26’f的销轴侧26’e。销轴26’f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与输出元件25处于作用连接。
第一驱动区段26’b设置有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但它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是在主体26a’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要比第一实施例的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更长。因此,这就需要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在此持续地与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仅仅一个)驱动轮30相啮合。
第二驱动区段26’c构造为带有导向面26’h和导向梯级26’i的导向槽26’g,所述导向面和导向梯级相互过渡交接。在此,导向面26’h针对所述导向梯级26’i而言关于补偿调节轴线12沿其方向向右、亦即朝补偿调节装置10的成型区段13那边错开。导向槽26’g、导向面26’h和导向梯级26’i与转换元件31的转换调节区段31b处于作用连接。为此,例如可以在转换元件31中相对于驱动轴16设置一弹簧,该弹簧能使得转换调节区段31b贴靠在导向面26’h和导向梯级26’i上。当然,也可以为此设置滑槽导向机构。
当压紧盘式制动器1时在旋转杠杆8枢转的情况下,驱动轮30便立即通过补偿调节驱动齿部27发生旋转,因为驱动元件26’沿运动方向29被线性向上调节。转换元件31处于图8中示出的一个转换状态下,其中,驱动轮30以其复位齿部30b与复位轮18’的齿部18’b相啮合。在此,转换驱动区段31b在导向槽26’g中在上部区域中侧向贴靠在驱动元件26’的导向梯级26’i上。在所述旋转杠杆8进一步枢转并且达到操纵行程h1时,导向梯级26’i从贴靠着的转换驱动区段31b滑下,并且向右亦即朝补偿调节轴线12的方向错开的导向面26’h贴靠在转换驱动区段31b上。此时,转换元件31从一个转换状态调节到另一转换状态中,其中,复位齿部30b首先与复位轮18’的齿部18’b脱离啮合,而补偿调节齿部30a与补偿调节轮17的齿部17’b进入啮合。
因此,复位运动在转换元件31的一个转换状态下配置于图2中的复位曲线101,并且补偿调节运动在转换元件31的另一转换状态下配置于图2中的补偿调节曲线102和103。
通过导向槽26’g的形状可确定图2中部分区域A和B的位置和长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面所说明的实施例。
因此可以设想的是,带有叉形元件25a的输出元件25是传统的操纵件9a。
附图标记
1 盘式制动器
2 制动盘
3 制动衬片
4 制动钳
5、5’ 心轴单元
6、6’ 加压柱塞
6a、6’a 加压件
7 横梁
8 旋转杠杆
8a 端侧
8b 旋转杠杆轴线
9 驱动器
9a 操纵件
9b 携动件
10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11 调节轴
12 补偿调节轴线
13 传递区段
14 接合器装置
15 支承盘
16 驱动轴
16a 空心轮法兰
17 补偿调节驱动轮
17a 补偿调节自由轮
17’b 齿部
18 复位驱动轮
18a 复位自由轮
18’b 齿部
19、19’ 同步轮
19a 同步器件
20 传动装置单元
21 太阳轮
22 第一行星轮
23 行星轮架
24 第二行星轮
25 输出元件
25a 叉形元件
25b 导向部
26、26’ 驱动元件
26a、26’a 主体
26b、26’b 第一驱动区段
26c 第二驱动区段
26d、26’d 驱动侧
26e、26’e 销轴侧
26f、26’f 销轴
26’g 导向槽
26’h 导向面
26’i 导向梯级
27 补偿调节驱动齿部
28 复位驱动齿部
29 运动方向
30 驱动轮
30a 补偿调节齿部
30b 复位齿部
31 转换元件
31a 转换元件主体
31b 转换驱动区段
31c 转换调节区段
100 补偿调节曲线
101 复位曲线
102 转折点
103 补偿调节部分曲线
104、105 单程曲线
106 名义气隙
A 复位区域
B 第一补偿调节区域
C 第二补偿调节区域
h、h1、h2 操纵行程
kLS 结构性气隙
LS 气隙
n 数量
s 调节距离
S1 复位值

Claims (18)

1.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用以调整到盘式制动器(1)的预先确定的气隙,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压紧装置,其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能够与所述压紧装置耦合,
其中,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为调整到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构造成能够双向转动:沿补偿调节旋转方向转动用于减小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超过了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以及,沿与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复位旋转方向转动用以增大当前气隙,该当前气隙相对所述预先确定的气隙而言已经低于可预先确定的极限值,
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构造为用于在操纵过程期间从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到与该补偿调节旋转方向相反的所述复位旋转方向中的旋转方向逆转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具有旋转杠杆(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能够与所述压紧装置的所述旋转杠杆(8)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能够插入到所述盘式制动器(1)的心轴单元(5,5)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气隙的减小与所述当前气隙的增大之间的固定比例是能够预先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17’),该补偿调节驱动轮设置为用于使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沿所述补偿调节旋转方向转动;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18’),该复位驱动轮设置为用于使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沿所述复位旋转方向转动;以及一驱动元件(26,26’),该驱动元件同时能够与所述压紧装置耦合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17’)和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18’)处于作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具有旋转杠杆(8),所述驱动元件同时能够与所述旋转杠杆(8)耦合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17’)和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18’)处于作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17’)和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18’)与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的驱动轴(16)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17’)直接与所述驱动轴(16)通过补偿调节自由轮(17a)耦合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18’)通过复位自由轮(18a)以及通过传动装置单元(20)与所述驱动轴(16)耦合,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单元(20)构造为用于旋转方向逆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单元(20)是行星传动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6,26’)构造成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6)具有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齿部(27)作为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的作用连接部以及具有复位齿部(28)作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的作用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6)具有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齿部(27)并且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能够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状态的驱动轮(30),该驱动轮在所述一个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驱动轮(18’)处于作用连接并且在所述另一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驱动轮(17’)处于作用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能够转换的驱动轮(30)持续地与所述驱动元件(26)的所述至少一个补偿调节齿部(27)处于作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能够转换的驱动轮(30)与转换元件(31)耦合,该转换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26’)处于作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6’)具有补偿调节齿部(27)作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轮(30)的作用连接部以及具有与所述转换元件(31)作用连接的导向槽(26’g)。
16.盘式制动器(1),该盘式制动器包括压紧装置、至少一个心轴单元(5,5’)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与所述压紧装置耦合并且插入到所述盘式制动器(1)的所述至少一个心轴单元(5,5’)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1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是压缩空气操纵的盘式制动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是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
CN201380023821.0A 2012-03-26 2013-03-21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1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102577A DE102012102577A1 (de) 2012-03-26 2012-03-26 Verschleißnachstellvorricht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und entsprechende Scheibenbremse
DE102012102577.0 2012-03-26
PCT/EP2013/055872 WO2013143955A1 (de) 2012-03-26 2013-03-21 VERSCHLEIßNACHSTELLVORRICHT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UND ENTSPRECHENDE SCHEIBENBREM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1979A CN104271979A (zh) 2015-01-07
CN104271979B true CN104271979B (zh) 2016-10-26

Family

ID=4799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38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1979B (zh) 2012-03-26 2013-03-21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31460B1 (zh)
CN (1) CN104271979B (zh)
DE (1) DE102012102577A1 (zh)
WO (1) WO2013143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1893B (zh) * 2013-03-11 2018-01-16 瀚德刹车片产品公司 盘式制动器、用于该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器致动机构以及用于制动器调节的方法
DE102013006863A1 (de) 2013-04-19 2014-10-2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mit einer bidirektionalen Verschleißnachstellvorrichtung, und bidirektionale Verschleißnachstellvorrichtung
DE102015111166A1 (de) 2015-07-10 2017-01-1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Nach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DE102015114440B4 (de) * 2015-08-31 2021-09-30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mit Synchronisationseinheit
DE102022125261A1 (de) * 2022-09-30 2024-04-04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9024C1 (de) 1997-07-08 1999-01-28 Knorr Bremse Systeme Verschleißnachstellvorrichtung für Scheibenbremsen
ATE338227T1 (de) * 2000-08-17 2006-09-15 Knorr Bremse Systeme Festsattel-scheibenbremse
ATE382805T1 (de) * 2001-04-26 2008-01-15 Knorr Bremse Systeme Scheibenbremse mit elektromotorisch angetriebenem verschleissnachstellsystem
DE102004037771A1 (de) 2004-08-04 2006-03-16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Nach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pneumatisch betätigte Scheibenbremse
DE202006007823U1 (de) * 2006-05-16 2007-09-20 Bubenzer Bremsen Gerhard Bubenzer Ing. Gmbh Verschleißausgleichsvorrichtung für eine Bremsvorrichtung und Bremsvorrichtung
BRPI0810603B1 (pt) * 2007-05-01 2019-02-12 Litens Automotive Partnership Tensor para tracionar um acionamento flexív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1460B1 (de) 2020-09-09
CN104271979A (zh) 2015-01-07
EP2831460A1 (de) 2015-02-04
DE102012102577A1 (de) 2013-09-26
WO2013143955A1 (de)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1979B (zh)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CN107110232B (zh) 离合器组件和具有离合器组件的驱动组件
CN104813059B (zh) 盘式制动器的调整装置、相应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运行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调整设备的方法
CN101415967B (zh) 用于商用车辆的可动力换档变速器
CN1266401C (zh) 传递装置的皮带轮压力控制系统
CN103987982B (zh) 两个旋转部件之间的同步装置
CN103438177B (zh) 多凸轮自适应多档自动变速器
US9322439B2 (en) Form-fit coupling actuating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CN106414133A (zh) 双模式混合静压动力传动系统
CN105190078B (zh) 具有磨损调整设备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运行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调整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US10344827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204344901U (zh) 用于变速器的具有离合器和同步器的换挡装置
CN103717932A (zh) 具有补偿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CN103016581B (zh) 间隙自调机构及盘式制动器
JP6324978B2 (ja) ロールステーションとロールミルプラント
CN103782052A (zh) 摩擦离合器
JP2016537580A (ja) 摩擦クラッチを作動させるランプシステム
CN201100352Y (zh)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总成
WO2007118351A1 (fr) Régulateur de vitesse dynamique
CN104204581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
CN202946595U (zh) 间隙自调机构及盘式制动器
CN103511493A (zh) 离合装置和包括该离合装置的减速机构
US9394972B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improved efficency
CN103133615B (zh) 链带式无级变速器
CN205686172U (zh) 一种带有离合器的多动力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