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8358B -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8358B
CN104268358B CN201410568033.6A CN201410568033A CN104268358B CN 104268358 B CN104268358 B CN 104268358B CN 201410568033 A CN201410568033 A CN 201410568033A CN 104268358 B CN104268358 B CN 104268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er bar
bar system
coaxial
cabin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8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8358A (zh
Inventor
周长城
于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5680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8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8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8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3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属于驾驶室悬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驾驶室对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稳定杆的结构参数和材料特性参数,及橡胶衬套的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参数,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进行解析设计。通过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可知,该方法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扭管长度的设计值,为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方法,并且为CAD软件开发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利用该方法,不仅可提高同轴式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的设计水平和质量,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还可降低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Description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驾驶室悬置,特别是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必须满足驾驶室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其中,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侧倾角刚度,不仅与驾驶室悬置的结构、弹簧刚度有关,而且还与稳定杆系统刚度有关,即与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的内径、外径和长度有关,其中,扭管的长度对稳定杆系统刚度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橡胶衬套变形及刚度耦合等关键问题的制约,对于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设计,一直未能给出可靠的解析设计方法,只能将橡胶衬套对稳定杆系统刚度的影响,用在0.75~0.85区间的一个折算系数,对同轴式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进行近似设计,因此,难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设计值。目前,国内外对于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大都是利用ANSYS仿真软件,通过实体建模对给定结构的同轴式稳定杆系统的特性进行仿真验证,尽管该方法可得到比较可靠的仿真数值,然而,该方法由于不能提供精确的解析计算式,不能实现解析设计,更不能满足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CAD软件开发的要求。随着车辆行业快速发展及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同轴式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制造厂家迫切需要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CAD软件。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精确、可靠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满足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设计的要求,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质量,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稳定杆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设计步骤:
(1)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线刚度Kws设计要求值的计算:
根据稳定杆的悬置距离Lc,及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值对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侧倾线刚度Kws的设计要求值进行计算,即
(2)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径向刚度Kx的解析计算:
根据橡胶套的内圆半径ra,外圆半径rb,长度Lx,及弹性模量Ex和泊松比μx,对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的径向刚度Kx进行计算,即
其中,
Bessel修正函数I(0,αrb),K(0,αrb),I(1,αrb),K(1,αrb),
I(1,αra),K(1,αra),I(0,αra),K(0,αra);
(3)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根据摆臂长度l1,扭管的内径d和外径D,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步骤(1)中计算所得到的Kws,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x,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即
(4)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刚度的验算及ANSYS仿真验证:
根据同轴式稳定杆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参数,及设计所得到的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橡胶衬套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参数,通过施加一定载荷F及变形计算,对稳定杆系统的侧倾角刚度进行验算;同时,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施例相同参数的仿真模型,施加与计算验算中相同的载荷F,对所设计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变形进行仿真验证,从而对所提供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本发明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
由于受橡胶衬套变形解析计算及刚度耦合等关键问题的制约,对于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的设计,一直未能给出可靠的解析设计方法,只能将橡胶衬套对稳定杆系统刚度的影响,用一个在0.75~0.85范围的某一折算系数,对同轴式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进行近似设计,因此,难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长度的设计值。目前,国内外对于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大都是利用ANSYS仿真软件,通过实体建模对给定结构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特性进行仿真验证,尽管该方法可得到比较可靠的仿真数值,然而,该方法不能提供精确的解析设计式,不能满足驾驶室稳定杆系统CAD软件开发的要求。随着车辆行业快速发展及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同轴式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制造厂家迫切需要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CAD软件。
本发明利用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侧倾角刚度及线性刚度,与稳定杆结构和橡胶衬套径向刚度Kx之间关系,建立了同轴式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数学模型;可根据驾驶室对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稳定杆系统的结构参数、扭管的内、外径和材料特性参数,以及橡胶衬套的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参数和径向刚度Kx,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长度进行解析设计。通过设计实例及ANSYS仿真验证可知,该方法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的设计值,为同轴式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方法,并且为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CAD软件开发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利用该方法,不仅可提高同轴式驾驶室悬置及稳定杆系统的设计水平和质量,满足驾驶室悬置对稳定杆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流程图;
图2是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稳定杆系统的变形及摆臂位移的几何关系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所设计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变形仿真验证云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所设计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变形仿真验证云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某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结构左右对称,如图2所示,包括:摆臂1,悬置橡胶衬套2,扭转橡胶衬套3,扭管4;其中,扭管4、扭转橡胶衬套3同轴;左右两个摆臂1之间的距离Lc=1550mm,即稳定杆的悬置距离;悬置橡胶衬套2与扭转橡胶衬套3之间的距离l1=380mm,即摆臂长度;摆臂的悬置位置C到最外端A的距离为Δl1=47.5mm;扭管4的内径d=35mm,外径D=50mm,扭管的材料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μ=0.3;左右四个橡胶衬套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完全相同,如图3所示,包括:内圆套筒5,橡胶套6,外圆套筒7,其中,内圆套筒5的内径dx=35mm,壁厚δ=2mm,橡胶套6的长度Lx=25mm,内圆半径ra=19.5mm,外圆半径rb=34.5mm,弹性模量Ex=7.84MPa,泊松比μx=0.47。该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设计所要求的侧倾角刚度对该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本发明实例所提供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线刚度Kws设计要求值的计算:
根据稳定杆的悬置距离Lc=1550mm,及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值对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侧倾线刚度Kws的设计要求值进行计算,即
(2)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径向刚度Kx的解析计算:
根据橡胶套的内圆半径ra=19.5mm,外圆半径rb=34.5mm,长度Lx=25mm,及弹性模量Ex=7.84MPa和泊松比μx=0.47,对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的径向刚度Kx进行计算,即
其中,
Bessel修正函数I(0,αrb)=5.4217×10-3,K(0,αrb)=8.6369×10-6
I(1,αrb)=5.1615×103,K(1,αrb)=9.0322×10-6
I(1,αra)=63.7756,K(1,αra)=0.0013,
I(0,αra)=69.8524,K(0,αra)=0.0012;
(3)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根据摆臂长度l1=380mm,扭管的内径d=35mm和外径D=50mm,弹性模量E=200GPa和泊松比μ=0.3,步骤(1)中计算所得到的Kws=2.8628×105N/m,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x=2.1113×106N/m,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4)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刚度的验算及ANSYS仿真验证:
①根据摆臂长度l1=380mm,扭管的内径d=35mm和外径D=50mm,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和泊松比μ=0.3,及步骤(3)中设计所得到的扭管的长度Lw=1500mm,对稳定杆的线刚度进行计算,即
根据步骤(2)中计算所得到的Kx=2.1113×106N/m,稳定杆的悬置距离Lc=1550mm,对基于橡胶衬套径向刚度的稳定杆系统的线刚度Kws和侧倾角刚度分别进行验算,即:
可知,所设计的该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侧倾角刚度的验算值与设计所要求的值相等;
②在摆臂的悬置位置C处施加载荷F=5000N,利用①步骤中所得到的Kws=2.8628×105N/m,对摆臂在悬置位置C处的变形位移量fwsC进行解析计算,即
fwsC=F/Kws=17.5mm;
③根据②步骤中计算得到的fwsC=17.5mm,摆臂长度l1=380mm,及摆臂在悬置位置C处到最外端A处之间的距离Δl1=47.5mm,利用稳定杆系统变形及摆臂位移的几何关系,如图4所示,计算得到摆臂在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fwsA
④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稳定杆系统的结构及材料特性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划分网格,并在摆臂的悬置位置C处施加相同载荷F=5000N,仿真所得到的变形仿真云图如图5所示,其中,摆臂在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fwsA=19.738mm;
通过比较可知:③步骤中验算所得到的稳定杆摆臂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fwsA=19.60mm,与④步骤中ANSYS仿真验证所得到的摆臂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fwsA=19.738mm,相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699%,表明所提供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实施例二:某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结构左右对称,如图2所示,左右两个摆臂之间的距离Lc=1400mm,即稳定杆的悬置距离;悬置橡胶衬套2与扭转橡胶衬套3之间的距离l1=350mm,即摆臂长度;摆臂的悬置位置C到最外端A的距离为Δl1=52.5mm;扭管4的内径d=40mm,外径D=50mm;左右四个橡胶衬套组件的结构都完全相同,其中,内圆套筒5的内径dx=35mm,壁厚δ=5mm;橡胶套6的长度Lx=40mm,内圆半径ra=22.5mm,外圆半径rb=37.5mm;稳定杆的材料特性及橡胶衬套的材料特性,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即扭管的材料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μ=0.3;橡胶套的弹性模量Ex=7.84MPa,泊松比μx=0.47。该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设计所要求的侧倾角刚度对该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的长度Lw进行设计。
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步骤,对该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即:
(1)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线刚度Kws设计要求值的计算:
根据稳定杆的悬置距离Lc=1400mm,及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值对稳定杆系统的侧倾线刚度Kws的设计要求值进行计算,即
(2)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径向刚度Kx的解析计算:
根据橡胶套的内圆半径ra=22.5mm,外圆半径rb=37.5mm,长度Lx=40mm,及弹性模量Ex=7.84MPa和泊松比μx=0.47,对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的径向刚度Kx进行计算,即
其中,
Bessel修正函数I(0,αrb)=214.9082,K(0,αrb)=3.2117×10-4
I(1,αrb)=199.5091,K(1,αrb)=3.4261×10-4
I(1,αra)=13.5072,K(1,αra)=0.0083,
I(0,αra)=15.4196,K(0,αra)=0.0075;
(3)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根据摆臂长度l1=350mm,扭管的内径d=40mm和外径D=50mm,及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和泊松比μ=0.3,步骤(1)中计算所得到的Kws=3.7408×105N/m,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x=4.2085×106N/m,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4)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刚度的验算及ANSYS仿真验证:
①根据摆臂长度l1=350mm,扭管的内径d=40mm和外径D=50mm,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和泊松比μ=0.3,及步骤(3)设计所得到的扭管长度Lw=1000mm,对稳定杆的扭管的线刚度Kw进行计算,即
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Kw=4.5496×105N/m,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x=4.2085×106N/m,稳定杆的悬置距离Lc=1400mm,对稳定杆系统的线刚度Kws和侧倾角刚度分别进行验算,即:
可知,所设计稳定杆系统的侧倾角刚度的验算值与设计要求值相等;
②在摆臂的悬置位置C处施加载荷F=5000N,利用①步骤中所得到的Kws=4.1058×105N/m,对摆臂在悬置位置C处的变形位移量fwsC进行解析计算,即
③根据②步骤中计算得到的fwsC=12.178mm,摆臂长度l1=350mm,及摆臂在悬置位置C处到最外端A处之间的距离Δl1=52.5mm,利用稳定杆系统变形及摆臂位移的几何关系,如图4所示,计算得到摆臂在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为
④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稳定杆系统的结构及材料特性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划分网格,并在摆臂的悬置位置C处施加相同载荷F=5000N,对稳定杆系统的变形进行ANSYS仿真,得到的变形仿真云图如图6所示,其中,在摆臂最外端A处的变形仿真值fwsA=13.915mm;
通过比较可知:③步骤中验算所得到的稳定杆摆臂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fwsA=14.0mm,与④步骤中ANSYS仿真验证所得到的摆臂最外端A处的变形位移量fwsA=13.915mm,相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607%,表明所提供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Claims (1)

1.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其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线刚度Kws设计要求值的计算:
根据稳定杆的悬置距离Lc,及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设计要求值对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侧倾线刚度Kws的设计要求值进行计算,即
(2)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径向刚度Kx的解析计算:
根据橡胶套的内圆半径ra,外圆半径rb,长度Lx,及弹性模量Ex和泊松比μx,对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的径向刚度Kx进行计算,即
其中,
Bessel修正函数I(0,αrb),K(0,αrb),I(1,αrb),K(1,αrb),
I(1,αra),K(1,αra),I(0,αra),K(0,αra);
(3)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
根据摆臂长度l1,扭管的内径d和外径D,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步骤(1)中计算所得到的Kws,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x,对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进行设计,即
(4)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刚度的验算及ANSYS仿真验证:
根据同轴式稳定杆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参数,及设计所得到的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Lw,橡胶衬套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参数,通过施加一定载荷F及变形计算,对稳定杆系统的侧倾角刚度进行验算;同时,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施例相同参数的仿真模型,施加与计算验算中相同的载荷F,对所设计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变形进行仿真验证,从而对所提供的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CN201410568033.6A 2014-10-23 2014-10-23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68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8033.6A CN104268358B (zh) 2014-10-23 2014-10-23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8033.6A CN104268358B (zh) 2014-10-23 2014-10-23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358A CN104268358A (zh) 2015-01-07
CN104268358B true CN104268358B (zh) 2018-06-15

Family

ID=5215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803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68358B (zh) 2014-10-23 2014-10-23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835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0337A (zh) * 2011-06-30 2012-01-18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及重型汽车
CN102923201A (zh) * 2012-11-27 2013-02-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重型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0337A (zh) * 2011-06-30 2012-01-18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及重型汽车
CN102923201A (zh) * 2012-11-27 2013-02-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重型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挂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 Y. Yang 等.Optimal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Tuning in Multi-machine System via an 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Proceedings of the 17th World Congress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2008,第14939-14944页. *
前双臂独立悬架的建模仿真与改进设计;乐升彬;《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20041215;第2004年卷(第4期);第C035-38页 *
基于ADAMS的越野车独立悬架仿真研究;程康;《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20110915;第2011年卷(第9期);第C035-8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358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8357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直径的设计方法
CN104281759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4331575B (zh) 外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的扭管外偏置量的设计方法
CN104239657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的悬置安装间距的设计方法
CN104268358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4268359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4361164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外径的设计方法
CN104281758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扭管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7506560A (zh) 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校验方法
CN104268362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摆臂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7679284A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变形的计算方法
CN104268360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外圆半径的设计方法
CN104361163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摆臂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4281760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的扭管内偏置量的设计方法
CN104361166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的悬置间距的设计方法
CN104318040B (zh) 外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外圆半径的设计方法
CN104252568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系统扭管壁厚的设计方法
CN104408235B (zh) 内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外圆半径的设计方法
CN104331578B (zh) 外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4331577B (zh) 外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摆臂长度的设计方法
CN104361175B (zh) 外偏置非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的扭管内径的设计方法
CN104318016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内圆套筒壁厚的设计方法
CN104318018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销轴直径的设计方法
CN104268361B (zh) 同轴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套内圆半径的设计方法
CN104298835B (zh) 内偏置式驾驶室稳定杆橡胶衬套内圆套筒壁厚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