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7851A -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7851A
CN104267851A CN201410520483.8A CN201410520483A CN104267851A CN 104267851 A CN104267851 A CN 104267851A CN 201410520483 A CN201410520483 A CN 201410520483A CN 104267851 A CN104267851 A CN 104267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lm
film
sided
dry film
touch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04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04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78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7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导电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步骤B、曝光、显影;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步骤D、耐酸印刷;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步骤F、绝缘印刷;步骤G、覆膜分切。本发明在干膜覆合的基础上,通过第一次蚀刻和第二次蚀刻的方式得到了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该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不仅轻薄,且可以做成窄边框的触摸屏,通过上述制作工艺使制得的产品良率高而且性能好较同类产品也有较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一种显著改善人机操作界面的输入设备,具有直观、简单、快捷的优点。触摸屏在许多电子产品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手机、PDA、多媒体、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等。 
传统触控技术采用双层玻璃触控模组,它不仅厚重,而且不能做成窄边框的触摸屏。GF2架构触控技术,表示ITO pattern [RX]和[TX]都同时放在ITO Film上,GF2比传统双层玻璃触控模组更轻薄, 且可以做成窄边框的触摸屏,同时在主要原材料,制程工艺等部分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该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轻薄, 且可以做成窄边框的触摸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所述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也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干膜贴合于所述金属层;
步骤B、曝光、显影:将导电薄膜双面的干膜进行曝光,然后将曝光后的产品用显影剂进行显影,发生反应的干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保护;
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用第一蚀刻液进行第一次蚀刻以除去不受干膜保护的ITO层和金属层,最后用碱液将已发生反应的干膜剥离;
步骤D、耐酸印刷: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正反两面的边框区分别印刷10-15μm厚的耐酸胶进行保护;
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用第二蚀刻液进行第二次蚀刻以除去可视区的金属层,然后用碱液去除耐酸胶;
步骤F、绝缘印刷:将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背面的边框区印刷8-12μm厚的绝缘胶;
步骤G、覆膜分切: 将经过步骤F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双面覆膜,然后切成片材。
步骤A所述干膜采用杜邦公司型号为MX7000的干膜,所述导电薄膜采用台湾郡宏光电的DITO 双面导电薄膜。 
步骤C所述每升第一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80-220 mL
磷酸二氢钠    5-20g
氢氟酸       70-90 mL
双氧水       40-50mL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0.1-1 mL
余量为水。
本发明第一次蚀刻的蚀刻液针对需要蚀刻的材料的特性,在第一蚀刻液中加入了缓蚀剂等成分可控制蚀刻速度,使蚀刻更精准,使形基本无侧蚀现象,这样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步骤D所述耐酸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10-15份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20-3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20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0-15份
氯化聚丙烯           3-6份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8 份
四氟乙烯粉末           5-8份。
上述几种不同树脂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制得的耐酸油墨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酸性能,能保护触摸屏制作过程中蚀刻工艺的顺利进行蚀刻工艺完成后,容易剥离,不会有残留在材料表面或者污染材料。 
步骤E所述每升第二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60-200 mL
硝酸    60-80 mL
草酸    180-200 mL
氯化铁  10-20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0-20ml
余量为水。
本发明的第二次蚀刻的蚀刻液针对需要蚀刻的材料的特性,在第二蚀刻液中加入了缓蚀剂等成分可控制蚀刻速度,使蚀刻更精准,使形基本无侧蚀现象,这样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步骤C和步骤E中碱液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8%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C和步骤E中,定期对第一蚀刻液和第二蚀刻液进行检测,用0.5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该NaOH溶液<14-17ml时,须补加盐酸,控制pH值在3-5之间。 
步骤D耐酸印刷时先将背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正面;然后再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背面;步骤F绝缘印刷时先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然后印刷背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干膜覆合的基础上,通过第一次蚀刻和第二次蚀刻的方式得到了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该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不仅轻薄, 且可以做成窄边框的触摸屏,通过上述制作工艺使制得的产品良率高而且性能好较同类产品也有较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所述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也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干膜贴合于所述金属层;
步骤B、曝光、显影:将导电薄膜双面的干膜进行曝光,然后将曝光后的产品用显影剂进行显影,发生反应的干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保护;
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用第一蚀刻液进行第一次蚀刻以除去不受干膜保护的ITO层和金属层,最后用碱液将已发生反应的干膜剥离;
步骤D、耐酸印刷: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正反两面的边框区分别印刷10μm厚的耐酸胶进行保护;
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用第二蚀刻液进行第二次蚀刻以除去可视区的金属层,然后用碱液去除耐酸胶;
步骤F、绝缘印刷:将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背面的边框区印刷8μm厚的绝缘胶;
步骤G、覆膜分切: 将经过步骤F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双面覆膜,然后切成片材。
其中,步骤A所述干膜采用杜邦公司型号为MX7000的干膜,所述导电薄膜采用台湾郡宏光电的DITO 双面导电薄膜。 
步骤C中,所述每升第一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80 mL
磷酸二氢钠    5g
氢氟酸       90 mL
双氧水       50mL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1 mL
余量为水。
步骤E中,所述每升第二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60mL
硝酸    60mL
草酸    180mL
氯化铁  10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0ml
余量为水。
步骤D中,所述耐酸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10份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3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5份
氯化聚丙烯           3份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8 份
四氟乙烯粉末         8份。
步骤C和步骤E中,碱液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C和步骤E中,定期对第一蚀刻液和第二蚀刻液进行检测,用0.5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该NaOH溶液<14ml时,须补加盐酸,控制pH值在3-5之间。 
步骤D耐酸印刷时先将背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正面;然后再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背面;步骤F绝缘印刷时先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然后印刷背面。 
实施例2。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所述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也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干膜贴合于所述金属层;
步骤B、曝光、显影:将导电薄膜双面的干膜进行曝光,然后将曝光后的产品用显影剂进行显影,发生反应的干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保护;
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用第一蚀刻液进行第一次蚀刻以除去不受干膜保护的ITO层和金属层,最后用碱液将已发生反应的干膜剥离;
步骤D、耐酸印刷: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正反两面的边框区分别印刷12μm厚的耐酸胶进行保护;
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用第二蚀刻液进行第二次蚀刻以除去可视区的金属层,然后用碱液去除耐酸胶;
步骤F、绝缘印刷:将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背面的边框区印刷10μm厚的绝缘胶;
步骤G、覆膜分切: 将经过步骤F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双面覆膜,然后切成片材。
其中,步骤A所述干膜采用杜邦公司型号为MX7000的干膜,所述导电薄膜采用台湾郡宏光电的DITO 双面导电薄膜。 
步骤C中,所述每升第一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200 mL
磷酸二氢钠    10g
氢氟酸       80 mL
双氧水       45mL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0.5mL
余量为水。
步骤E中,所述每升第二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70 mL
硝酸    70 mL
草酸    190 mL
氯化铁  15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5ml
余量为水。
步骤D中,所述耐酸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13份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24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8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3份
氯化聚丙烯           5份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4 份
四氟乙烯粉末           7份。
步骤C和步骤E中,碱液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C和步骤E中,定期对第一蚀刻液和第二蚀刻液进行检测,用0.5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该NaOH溶液<16ml时,须补加盐酸,控制pH值在3-5之间。 
步骤D耐酸印刷时先将背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正面;然后再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背面;步骤F绝缘印刷时先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然后印刷背面。 
实施例3。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所述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也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干膜贴合于所述金属层;
步骤B、曝光、显影:将导电薄膜双面的干膜进行曝光,然后将曝光后的产品用显影剂进行显影,发生反应的干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保护;
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用第一蚀刻液进行第一次蚀刻以除去不受干膜保护的ITO层和金属层,最后用碱液将已发生反应的干膜剥离;
步骤D、耐酸印刷: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正反两面的边框区分别印刷15μm厚的耐酸胶进行保护;
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用第二蚀刻液进行第二次蚀刻以除去可视区的金属层,然后用碱液去除耐酸胶;
步骤F、绝缘印刷:将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背面的边框区印刷11μm厚的绝缘胶;
步骤G、覆膜分切: 将经过步骤F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双面覆膜,然后切成片材。
其中,步骤A所述干膜采用杜邦公司型号为MX7000的干膜,所述导电薄膜采用台湾郡宏光电的DITO 双面导电薄膜。 
步骤C中,所述每升第一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210 mL
磷酸二氢钠    13g
氢氟酸       85 mL
双氧水       48mL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0.8mL
余量为水。
步骤E中,所述每升第二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90 mL
硝酸    75mL
草酸    190 mL
氯化铁  1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3ml
余量为水。
步骤D中,所述耐酸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13份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28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7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3份
氯化聚丙烯          5份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6 份
四氟乙烯粉末        6份。
步骤C和步骤E中,碱液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C和步骤E中,定期对第一蚀刻液和第二蚀刻液进行检测,用0.5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该NaOH溶液<15ml时,须补加盐酸,控制pH值在3-5之间。 
步骤D耐酸印刷时先将背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正面;然后再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背面;步骤F绝缘印刷时先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然后印刷背面。 
实施例4。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所述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也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干膜贴合于所述金属层;
步骤B、曝光、显影:将导电薄膜双面的干膜进行曝光,然后将曝光后的产品用显影剂进行显影,发生反应的干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保护;
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用第一蚀刻液进行第一次蚀刻以除去不受干膜保护的ITO层和金属层,最后用碱液将已发生反应的干膜剥离;
步骤D、耐酸印刷: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正反两面的边框区分别印刷15μm厚的耐酸胶进行保护;
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用第二蚀刻液进行第二次蚀刻以除去可视区的金属层,然后用碱液去除耐酸胶;
步骤F、绝缘印刷:将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背面的边框区印刷12μm厚的绝缘胶;
步骤G、覆膜分切: 将经过步骤F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双面覆膜,然后切成片材。
  
步骤C中,所述每升第一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220 mL
磷酸二氢钠    20g
氢氟酸       70 mL
双氧水       40mL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0.1mL
余量为水。
步骤E中,所述每升第二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200 mL
硝酸    80 mL
草酸    180 mL
氯化铁  10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0ml
余量为水。
步骤D中,所述耐酸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15份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3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20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5份
氯化聚丙烯           3份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8 份
四氟乙烯粉末           8份。
步骤C和步骤E中,碱液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C和步骤E中,定期对第一蚀刻液和第二蚀刻液进行检测,用0.5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该NaOH溶液<17ml时,须补加盐酸,控制pH值在3-5之间。 
步骤D耐酸印刷时先将背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正面;然后再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背面;步骤F绝缘印刷时先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然后印刷背面。 
实施例1-4制得的GF2结构的触控模组的性能测试见下表1。 
。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产品良率高、透光率冷热冲击、高温高湿、高温存储性能良好,b值、雾度值低。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膜覆合:在导电薄膜的双面贴合干膜,所述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也依次设有ITO层和金属层,所述干膜贴合于所述金属层;
步骤B、曝光、显影:将导电薄膜双面的干膜进行曝光,然后将曝光后的产品用显影剂进行显影,发生反应的干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保护;
步骤C、第一次蚀刻、剥膜:用第一蚀刻液进行第一次蚀刻以除去不受干膜保护的ITO层和金属层,最后用碱液将已发生反应的干膜剥离;
步骤D、耐酸印刷: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正反两面的边框区分别印刷10-15μm厚的耐酸胶进行保护;
步骤E、第二次蚀刻、剥膜: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用第二蚀刻液进行第二次蚀刻以除去可视区的金属层,然后用碱液去除耐酸胶;
步骤F、绝缘印刷:将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导电薄膜的背面的边框区印刷8-12μm厚的绝缘胶;
步骤G、覆膜分切: 将经过步骤F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双面覆膜,然后切成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干膜采用杜邦公司型号为MX7000的干膜,所述导电薄膜采用台湾郡宏光电的DITO 双面导电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每升第一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80-220 mL
磷酸二氢钠    5-20g
氢氟酸       70-90 mL
双氧水       40-50mL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0.1-1 mL
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耐酸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10-15份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20-3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20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0-15份
氯化聚丙烯           3-6份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8 份
四氟乙烯粉末           5-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E所述每升第二蚀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盐酸    160-200 mL
硝酸    60-80 mL
草酸    180-200 mL
氯化铁  10-20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0-20ml
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步骤E中碱液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8%的氢氧化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步骤E中,定期对第一蚀刻液和第二蚀刻液进行检测,用0.5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该NaOH溶液<14-17ml时,须补加盐酸,控制pH值在3-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D耐酸印刷时先将背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正面;然后再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印刷背面;步骤F绝缘印刷时先将正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然后印刷背面。
CN201410520483.8A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Pending CN1042678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0483.8A CN104267851A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0483.8A CN104267851A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7851A true CN104267851A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5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0483.8A Pending CN104267851A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78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960A (zh) * 2018-10-11 2019-04-05 牧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窄边框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10337189A (zh) * 2019-06-28 2019-10-15 惠州市星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板蚀刻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9593A (zh) * 2009-04-01 2009-09-02 苏州瑞晶化学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用湿法蚀刻液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41985A (zh) * 2011-04-29 2011-11-16 西安东旺精细化学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湿法蚀刻液组合物
CN102382657A (zh) * 2011-10-11 2012-03-21 绵阳艾萨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导电膜用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2253A (zh) * 2012-06-30 2012-10-17 江阴润玛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氯化铁系ito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2252A (zh) * 2012-06-21 2012-10-17 江阴润玛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王水系ito蚀刻液及制备方法
CN103241958A (zh) * 2013-05-28 2013-08-14 湖北优尼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的蚀刻方法
CN103677409A (zh) * 2013-11-30 2014-03-26 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CN103965683A (zh) * 2014-05-22 2014-08-06 厦门市豪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体化触控触摸屏保护用耐酸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4137A (zh) * 2014-05-14 2014-08-27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聚丙烯薄膜用溶剂型光固化改性氯化聚丙烯涂层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9593A (zh) * 2009-04-01 2009-09-02 苏州瑞晶化学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用湿法蚀刻液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41985A (zh) * 2011-04-29 2011-11-16 西安东旺精细化学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湿法蚀刻液组合物
CN102382657A (zh) * 2011-10-11 2012-03-21 绵阳艾萨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导电膜用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2252A (zh) * 2012-06-21 2012-10-17 江阴润玛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王水系ito蚀刻液及制备方法
CN102732253A (zh) * 2012-06-30 2012-10-17 江阴润玛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氯化铁系ito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1958A (zh) * 2013-05-28 2013-08-14 湖北优尼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的蚀刻方法
CN103677409A (zh) * 2013-11-30 2014-03-26 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CN104004137A (zh) * 2014-05-14 2014-08-27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聚丙烯薄膜用溶剂型光固化改性氯化聚丙烯涂层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65683A (zh) * 2014-05-22 2014-08-06 厦门市豪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体化触控触摸屏保护用耐酸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960A (zh) * 2018-10-11 2019-04-05 牧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窄边框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10337189A (zh) * 2019-06-28 2019-10-15 惠州市星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板蚀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5444B (zh) 一种g1f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3729089B (zh) 一种gff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CN103713772B (zh) 一种gf单层多点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4020919A (zh) 一种石墨烯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生产制作方法
CN103593089A (zh) 一种gg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4267851A (zh) 一种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CN103605443B (zh) 一种pg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3666307B (zh) 一种耐酸保护膜胶带
CN103593090B (zh) 一种gf2双面导电薄膜、银胶布线结构的触控模组制作工艺
CN103677409B (zh) 一种gf2双面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控模组的制作工艺
CN203407095U (zh) 高低差铜厚pcb蚀刻工具结构
CN204537103U (zh) 一种metal架桥的ogs电容触摸屏
CN104238825B (zh) 一种改进的pg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4298401A (zh) 一种改进的gg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4216569B (zh) 一种改进的gf单层多点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5271821A (zh) 一种触摸屏双面消影导电玻璃的加工方法
CN102002592A (zh) 一种废旧液晶显示屏处理的工艺方法
CN105204705A (zh) 一种超薄gg触摸屏以及该超薄gg触摸屏的制造工艺
CN105549794B (zh) 边框区线路和视窗区线路的搭接工艺及触摸屏
CN205080538U (zh) Gyf结构电容式触摸屏
CN104216568A (zh) 一种改进的g1f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4238824A (zh) 一种改进的gff结构的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CN104267850A (zh) 改进的gf2双面导电薄膜、银胶布线的触控模组制作工艺
CN205202381U (zh) 触屏玻璃二次强化耐氢氟酸保护膜
CN105472908B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