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6546B -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66546B CN104266546B CN201410486097.1A CN201410486097A CN104266546B CN 104266546 B CN104266546 B CN 104266546B CN 201410486097 A CN201410486097 A CN 201410486097A CN 104266546 B CN104266546 B CN 1042665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erdot
- beta
- epsiv
- missile
- guided miss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涉及一种制导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为了解决防御导弹过载能力受限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对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采用视线制导方式为防御导弹设计制导律,然后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来设计制导律,对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分别定义滑模变量为并对其求导,将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相对运动方程带入并整理后得到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制导律和,并按制导律对导弹进行控制,本发明能有效降低防御导弹需用过载。本发明适用于主动防御制导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导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导弹防御系统技术的完善,弹道导弹突防面临巨大挑战。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的中段飞行段由于机动能力很小,弹道固定容易被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为了避免被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传统突防的弹道导弹采用了被动逃避的方式,例如电子干扰,隐身技术,释放诱饵,中段制导,多弹头攻击和机动变轨等多种方式。与此相对的是采用主动防御方法,即弹道导弹释放防御导弹,之后防御导弹与其伴飞,拦截导弹防御系统发射的拦截导弹。主动防御方法也可以结合以上提到的被动防御方法,进一步提高弹道导弹的突防概率。为了叙述简便,将突防的弹道导弹称为目标,伴飞的防御导弹称为防御导弹,导弹防御系统发射的拦截目标的导弹称为拦截导弹。整个制导场景分为拦截导弹拦截目标和防御导弹拦截拦截导弹。在导弹末制导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是基于零化视线角速率的PN制导律。但是使用PN制导律的防御导弹要成功拦截机动目标需要很大的过载能力。花文化等人在《飞行力学》,2012年第1期“主动防御协同自适应滑模制导律”提出了一种飞机防御的制导律。采用了传统滑模控制方法。飞机防御问题属于大气层内制导问题,防御导弹需用过载大,这和大气层外防御导弹机动过载能力较小不同,作者并未验证其制导律是否能直接应用到大气层外的弹道导弹防御场景中。针对以上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降低防御导弹需用过载的鲁棒的制导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防御导弹过载能力受限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拦截导弹-目标和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
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速度用Vt,Vd和Vm表示;假设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的控制均可解耦为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独立制导;
拦截导弹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建模为:
其中,Rmt为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距离,为Rmt的一阶导数;qεmt和qβmt分别为拦截导弹-目标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相应的视线角速度为和和分别为拦截导弹-目标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的二阶导数;和分别为目标加速度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和分别为拦截导弹加速度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
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为:
其中,Rdm为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距离,为Rdm的一阶导数;式中qεdm和qβdm分别为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相应视线角速度为和和分别为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的二阶导数;和分别为防御导弹加速度在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和分别为拦截导弹加速度在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
步骤2:视线制导方式建模:
采用视线制导方式为防御导弹设计制导律;在视线制导方式下,防御导弹通过控制将自身的位置置于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视线上;随着拦截导弹不断接近目标,最终将撞上防御导弹;视线制导满足如下等式
qεdm=-qεmt,qβdm=qβmt (5)
在制导过程中,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并不能精确满足公式(5)和(6),定义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误差为:
其中
步骤3:定义滑模变量:
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来设计制导律;对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分别定义滑模变量为σ1和σ2,表达式如下
其中,α1,α2是两个常数,α1和α2均为两个正奇数的商且满足1<α1<2,1<α2<2;β1,β2是两个常数,β1>0,β2>0;根据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的特点,后续设计的制导律可以保证状态xε1和xβ1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0;
对公式(9)和(10)求导得到滑模变量的时间导数为
将相对运动方程(1),(2),(3)和(4)代入式(11)和(12)整理得
其中 和 在制导过程中有Rmt≈Rdm;所设计的制导律使得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在一条直线上,有如下关系和因此和取值很小;因为和是拦截导弹的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系和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系下的复合加速度,因此防御导弹需用过载相应也会很小,这有助于降低防御导弹的需用过载;
步骤4:设计制导律并按制导律对导弹进行控制:
和是有限的值,设和M1、M2为常数,具体值和拦截导弹的过载能力有关,M1、M2大于零,小于等于拦截导弹最大过载能力;假定目标的机动可以忽略不计;
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制导律分别设计如下
其中切换项增益ρ1>M1,ρ2>M2;sign(·)是符号函数;
按制导律(15)(16)对导弹进行控制。
本发明使用了基于视线的制导方式并采用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理论,能有效降低防御导弹需用过载。PN制导律的平均脱靶量为0.24米时,过载能力为5g;而本发明制导律的平均脱靶量为0.2米时,过载能力2.5g。
附图说明
图1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三者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3目标、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弹道轨迹;
图4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角速率;
图5目标、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三点共线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拦截导弹-目标和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
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三者相对运动关系如图2所示。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速度用Vt,Vd和Vm表示;假设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的控制均可解耦为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独立制导;
拦截导弹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建模为:
其中,Rmt为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距离,为Rmt的一阶导数;qεmt和qβmt分别为拦截导弹-目标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相应的视线角速度为和和分别为拦截导弹-目标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的二阶导数;和分别为目标加速度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和分别为拦截导弹加速度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
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为:
其中,Rdm为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距离,为Rdm的一阶导数;式中qεdm和qβdm分别为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相应视线角速度为和和分别为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的二阶导数;和分别为防御导弹加速度在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和分别为拦截导弹加速度在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
步骤2:视线制导方式建模:
采用视线制导方式为防御导弹设计制导律;在视线制导方式下,防御导弹通过控制将自身的位置控制在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视线上;随着拦截导弹不断接近目标,最终将撞上防御导弹;视线制导满足如下等式
qεdm=-qεmt,qβdm=qβmt (21)
在制导过程中,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并不能精确满足公式(21)和(22),定义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误差为:
其中
步骤3:定义滑模变量:
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来设计制导律;对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分别定义滑模变量为σ1和σ2,表达式如下
其中,α1,α2是两个常数;β1,β2是两个常数;
对公式(25)和(26)求导得到滑模变量的时间导数为
将相对运动方程(17),(18),(19)和(20)代入式(27)和(28)整理得
其中 和 在在制导中有Rmt≈Rdm;所设计的制导律使得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在一条直线上,有如下关系和因此和取值很小;因为和是拦截导弹的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系和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系下的复合加速度,因此防御导弹需用过载相应也会很小,这有助于降低防御导弹的需用过载;
步骤4:设计制导律并按制导律对导弹进行控制:
和是有限的值,设和M1、M2为常数,具体值和拦截导弹的过载能力有关,M1、M2大于零,小于等于拦截导弹最大过载能力;假定目标的机动可以忽略不计;
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制导律分别设计如下
其中切换项增益ρ1>M1,ρ2>M2;sign(·)是符号函数;
按制导律(31)和(32)对导弹进行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的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的β1=β2=40。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的M1、M2大于零,小于等于拦截导弹最大过载能力,一般拦截导弹最大过载能力小于100m/s2,取0<M1<100、0<M2<100。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根据拦截导弹的过载能力,取M1=M2=30。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实施例
目标在惯性系下的初始位置为(500.0,400.0,0.0)公里,初始速度大小为7071m/s,初始弹道倾角θt0=-35.3°,初始弹道偏角ψvt0=0°。拦截导弹在惯性系下的初始位置为(559.371,319.188,0.746)公里,初始速度大小为3000m/s,初始弹道倾角θm0=44°,初始弹道偏角ψvm0=0°。防御导弹在惯性系下的初始位置为(502.903,396.206,-1.98)公里,初始速度大小为7071m/s,初始弹道倾角θd0=-35°,初始弹道偏角ψvd0=-2.1°。拦截导弹的最大过载为3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取值为9.8m/s2。制导律参数取值如下α1=α2=9/7,β1=β2=40,M1=M2=30,ρ1=ρ2=31。
在本次仿真算例中,防御导弹的脱靶量为0.11米,达到碰撞杀伤的要求。目标、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三者的弹道轨迹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目标和防御导弹的弹道轨迹很接近,实际上在整个制导期间,防御导弹一直在目标的右下方伴飞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7公里,因此防御导弹不会和目标碰撞。
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角速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视线高低角速度和方位角速度除制导末期外都在[-0.05,0.05]deg/s之内,很好的零化了视线角速率。
目标、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三点共线情况如图5所示。角度误差qεdm+qεmt和qβdm-qβmt分别在[0,-0.4]deg和[-2.1,-1.8]deg范围内变化,三点共线情况良好。
本发明制导律称为ADNTSMG(Active Defense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Guidance)。为了验证ADNTSMG制导律能有效的降低防御导弹的需用过载,将ADNTSMG制导律和PN制导律进行仿真对比。仿真了防御导弹最大过载从2g变化到5g的情况,每种情况进行了200次蒙特卡洛仿真。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的初始位置在前面仿真算例给出的初始位置基础上分别增加了2范数为3.5km和5km的随机飘移。其他初始条件与仿真算例的初始条件一样。仿真统计了平均脱靶量,脱靶量小于0.3米和小于0.5米的概率。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达到相同脱靶量的情况下,ADNTSMG需要的最大过载比PN制导律要小。
表1ADNTSMG和PN制导律性能比较
Claims (4)
1.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拦截导弹-目标和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
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速度用Vt,Vd和Vm表示;假设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的控制均可解耦为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独立制导;
拦截导弹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建模为:
其中,Rmt为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距离,为Rmt的一阶导数;qεmt和qβmt分别为拦截导弹-目标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相应的视线角速度为和和分别为拦截导弹-目标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的二阶导数;和分别为目标加速度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和分别为拦截导弹加速度在拦截导弹-目标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
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相对运动建模为:
其中,Rdm为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的距离,为Rdm的一阶导数;式中qεdm和qβdm分别为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相应视线角速度为和和分别为防御导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和方位角的二阶导数;和分别为防御导弹加速度在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和分别为拦截导弹加速度在防御导弹-拦截导弹视线坐标系下垂直视线的分量;
步骤2:视线制导方式建模:
采用视线制导方式为防御导弹设计制导律;视线制导满足如下等式
qεdm=-qεmt,qβdm=qβmt (5)
定义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误差为:
为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误差,为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方位角误差,为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高低角速度误差,为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方位角速度误差,其中
步骤3:定义滑模变量:
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来设计制导律;对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分别定义滑模变量为σ1和σ2,表达式如下
其中,α1,α2是两个常数,α1和α2均为两个正奇数的商且满足1<α1<2,1<α2<2;β1,β2是两个常数,β1>0,β2>0;
对公式(9)和(10)求导得到滑模变量的时间导数为
将相对运动方程(1),(2),(3)和(4)代入式(11)和(12)整理得
其中 和 在制导过程中内有Rmt≈Rdm;所设计的制导律使得目标、防御导弹和拦截导弹在一条直线上,有如下关系和
步骤4:设计制导律并按制导律对导弹进行控制:
和是有限的值,设和M1、M2为常数;M1、M2大于零,小于等于拦截导弹最大过载能力;假定目标的机动可以忽略不计;
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制导律分别设计如下
其中切换项增益ρ1>M1,ρ2>M2;sign(·)是符号函数;
按制导律(15)(16)对导弹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β1=β2=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0<M1<100、0<M2<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86097.1A CN104266546B (zh) | 2014-09-22 | 2014-09-22 |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86097.1A CN104266546B (zh) | 2014-09-22 | 2014-09-22 |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66546A CN104266546A (zh) | 2015-01-07 |
CN104266546B true CN104266546B (zh) | 2015-10-07 |
Family
ID=5215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86097.1A Active CN104266546B (zh) | 2014-09-22 | 2014-09-22 |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665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3873B (zh) * | 2015-10-20 | 2018-01-1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着陆点在线选取的行星安全着陆制导方法 |
CN105446352B (zh) * | 2015-11-23 | 2018-04-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比例导引制导律辨识滤波方法 |
CN106021679B (zh) * | 2016-05-13 | 2017-04-19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一种末端机动小过载制导指令的奇异处理方法 |
CN106091816B (zh) * | 2016-05-27 | 2018-01-0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半捷联空空导弹制导方法 |
CN106292700B (zh) * | 2016-08-09 | 2019-03-12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一种大落地倾角条件下应用的侧向导引方法 |
CN106370059B (zh) * | 2016-08-26 | 2018-08-31 | 方洋旺 | 一种随机快速光滑二阶滑模末制导方法 |
CN106354012B (zh) * | 2016-11-02 | 2019-03-01 | 湖南工业大学 | 基于Terminal滑模的机车牵引力总量控制方法 |
CN106529073B (zh) * | 2016-11-24 | 2019-11-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拦截几何的高超声速目标拦截弹交接班条件分析方法 |
CN106643298B (zh) * | 2016-11-29 | 2018-04-27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一种基于预置命中点的大气层内反导拦截器中制导方法 |
CN106843265B (zh) * | 2016-12-30 | 2019-12-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有限时间收敛的三维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与系统 |
CN108052112B (zh) * | 2017-12-01 | 2020-10-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pn制导律辨识的多飞行器威胁度获取方法 |
CN108534614B (zh) * | 2018-03-23 | 2019-10-25 | 清华大学 | 一种三维全向实时预测制导方法 |
CN109002576B (zh) * | 2018-06-11 | 2021-11-0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线性高阶比例制导系统脱靶量的幂级数解 |
CN109557814B (zh) * | 2018-12-04 | 2021-08-20 |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一种有限时间积分滑模末制导律 |
CN110220416B (zh) * | 2019-05-15 | 2021-12-10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自适应快速弹道跟踪制导方法 |
CN110221606B (zh) * | 2019-05-20 | 2021-08-1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测距信号的距离变化率求解及机器人编队方法 |
CN110657713B (zh) * | 2019-08-12 | 2020-10-16 | 清华大学 | 采用预测制导的主动防御导弹最优发射时机搜索方法 |
CN110471275A (zh) * | 2019-08-30 | 2019-11-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非奇异终端滑模有限时间收敛角度约束制导方法 |
CN110940232A (zh) * | 2019-12-27 | 2020-03-3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针对btt-90°制导律导弹的制导方法 |
CN111880581B (zh) * | 2020-08-11 | 2021-08-0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有限时间速度追踪制导律设计方法 |
CN112346474B (zh) * | 2020-10-20 | 2021-12-0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的微分对策制导律的设计方法 |
CN112344795B (zh) * | 2020-11-08 | 2022-11-1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预定时间收敛的末制导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36283B1 (en) * | 2008-07-11 | 2013-05-07 | Davidson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a missile using high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 |
CN102353301B (zh) * | 2011-09-15 | 2014-07-02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虚拟目标点的带有终端约束的导引方法 |
CN104019701B (zh) * | 2014-05-28 | 2016-07-06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 一种利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前向拦截制导方法 |
-
2014
- 2014-09-22 CN CN201410486097.1A patent/CN10426654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66546A (zh) | 2015-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66546B (zh) | 一种基于视线的有限时间收敛主动防御制导控制方法 | |
CN112782984B (zh) | 多飞行器反拦截协同打击的制导方法、装置和飞行器 | |
CN103245256A (zh) | 一种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 |
CN108919673B (zh) | 一种双弹协同攻击双目标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 | |
CN106529073A (zh) | 基于拦截几何的高超声速目标拦截弹交接班条件分析方法 | |
CN102878872A (zh) | 一种针对导引头失锁情况的制导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4503471A (zh) | 一种机动飞行器多终端约束反演滑模末制导方法 | |
CN112033235A (zh) | 一种采用黄金分割搜索的空战三体对抗最优预测制导方法 | |
CN114153143A (zh) | 一种导弹非奇异固定时间滑模制导律的设计方法 | |
CN110065649A (zh) | 采用虚拟瞄准点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弹道设计方法 | |
You et al. | Air combat command and guidance situa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attack area | |
Wan et al. | Suboptimal Midcourse Guidance with Terminal‐Angle Constraint for Hypersonic Target Interception | |
Lei et al. | Tracking for near space nonballistic target based on several filter algorithms | |
KR101838679B1 (ko) | 미사일 마스킹 영역 산출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대공 미사일 운용방법 | |
Feng et al. | Analysis of Near Space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Trajec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Defense Difficulties | |
Fan et al. | Miss distance algorithm of terminal ship-to-air missile based on vector operation | |
Xiaoli et al. | Research of guidance law of missile with terminal angular constraint | |
Qihang et al. | The trajectory of 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 design and simulation | |
Hanghang et al. | A method to solve the unreachable zone of mid-range air-to-air missile | |
Guo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PN law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non-seeker guided bombs | |
Li et al. | Calculating flight program and launch time window for intercept missile | |
Zhang et al. | Optimal guidance law of air to surface missile with terminal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 |
Shen et al. | Strategy for Attacking Missile against Defender Aircraft | |
Wen-Hua et al. | Cooperative sliding-mode guidance law for active protection | |
Xia et al. | Cooperative attack of multiple missiles based on optimal guidance law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