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抗菌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霉抗菌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人们,对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人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以下举例说明该发明的技术背景。
医疗行业,医院中手术室的门扶手等工作人员有可能触碰的地方。在医生准备做手术前,医生与手术组人员要戴上手术专用手套等装备,并且消毒,进手术室为病人手术。医生与手术组人员做的该项工作就是为了不携带细菌等微生物到手术室,以免造成伤口污染。但是医生与手术组人员在进手术室的过程中,可能会触碰到门扶手,进而容易携带一些细菌等微生物进手术室,为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
医疗行业,医院病房和洗手间中门扶手、床扶手等病人有可能触碰的地方。由于某些病对细菌等微生物比较敏感,该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例如肺部有病的病人。
婴幼行业,婴幼儿车或婴幼儿有可能触碰的地方。目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对婴幼儿的健康越来越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地方都是有细菌、真菌、病毒的,正常人有一定的抵抗力,不会被侵染,但是婴幼儿的抵抗力不如成年人,且他们常常将手放在手里,这样很容易通过手接触造成细菌等侵染而发病。
另外,诸如学校、超市等公共场所,也是细菌交互感染的高发区域,尤其是通过手接触传染。现在一般的消毒处理办法是通过消毒清洁剂反复擦拭,但是由于感染源会反复接触该擦拭部位,这样既耗费人工及消毒物料,同时又没有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霉抗菌胶带,包括抗菌膜层及贴附在所述抗菌膜层其中一面的胶层,所述抗菌膜层包括抗菌剂与塑料基材。
作为第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剂包括季铵盐,且所述抗菌膜层由抗菌剂与塑料基材混合制得。
作为第二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剂包括二氧化钛与季铵盐,且所述抗菌膜层由所述抗菌剂涂布在所述塑料基材制得的塑料薄膜的一面制得,所述胶层贴附在所述塑料薄膜的另一面。
进一步,所述抗菌剂还包括助溶剂乙酸乙酯;所述二氧化钛、季铵盐与乙酸乙酯之间的重量配比为1~20份的二氧化钛,1~20份的季铵盐及80~100份的乙酸乙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作为第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其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将所述抗菌剂与塑料基材混合,并将所述混合物通过挤出机得到所述抗菌膜层;
2)将胶水涂布在所述抗菌膜层的一面,烘干即形成所述胶层。
具体地,所述胶水为压敏型胶水,其为为油性丙烯酸胶水、油性橡胶胶水、水性丙烯酸胶水或水性橡胶胶水。
作为第二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其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a)将所述抗菌剂制备成抗菌涂料;
b)将所述塑料基材电晕处理,得到塑料薄膜;
c)利用涂布技术,将所述抗菌涂料涂布在所述塑料薄膜的一面上,形成抗菌膜层;
d)所述抗菌膜层制备完成后,将胶水均匀涂布在所述塑料薄膜的非抗菌膜层面上,固化后形成胶层。
具体地,所述塑料基材为PP、BOPP、PET、PVC或TPU。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为一种胶带形式的产品,该产品具有防霉抗菌性能。将该产品撕开一段贴合在被触碰物上,即可起到防霉抗菌效果,贴合过程中不会自己脱落,使用很方便。贴合7天后,再将其撕扯下来,更换新的防霉抗菌胶带,且撕扯下来的时候,不会有胶残留在被贴物上,保护了被贴物原有的状态。该防霉抗菌胶带可以印刷城不同图案,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需要说明的是,所用材料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其后所用相同材料无特殊说明,均以首次标明的内容相同。
实施例1防霉抗菌胶带的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
1)抗菌膜层的制备。本实施例1中,季铵盐作为抗菌剂,PET作为薄膜的基材进行混合制备。首先将美国道康宁公司生产的季铵盐与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PET均匀混合,将所述混合物通过挤出机生产出具有防霉抗菌效果的PET薄膜,即抗菌膜层。其中,季铵盐需要制作成颗粒状,与PET颗粒大小一致,其粒径范围0.1~8mm,且季铵盐的熔点是和PET一致的,熔点为220℃~280℃。
2)将压敏型胶水涂布在抗菌膜层的一面,烘干即可。
优选地,油性丙烯酸胶水、油性橡胶胶水、水性丙烯酸胶水与水性橡胶胶水均可制备成压敏型胶水,通过此涂布工艺涂布在被涂基材表面,烘干即可达到要求。具体选择何种胶水,根据应用环境的要求(包含湿度、剥离强度大小等)来选择。
实施例2
实施例2防霉抗菌胶带的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
a)抗菌涂料的制备。本实施例2中,二氧化钛与季铵盐作为抗菌剂,乙酸乙酯作为助溶剂,PET作为塑料基材。将二氧化钛与季铵盐溶于乙酸乙酯中,在高速搅拌机下分散混合均匀。制备成抗菌涂料,其配比如下表1所示:
材料 |
重量配比/份 |
二氧化钛 |
1 |
季铵盐 |
1 |
乙酸乙酯 |
100 |
表1
b)将PET电晕处理,得到表面达因值≥38达因的PET薄膜;
c)抗菌膜层的制备。利用涂布技术,将所述防霉抗菌涂料在涂布机上涂布在已经电晕处理的PET薄膜其中一面上,具有防霉抗菌效果的PET薄膜,即形成抗菌膜层。
d)抗菌膜层制备完成后,利用涂布技术,将胶水均匀涂布在所述塑料薄膜的非抗菌膜层面上,胶水固化后形成胶层,收卷。
实施例3
实施例3防霉抗菌胶带的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
a)抗菌涂料的制备。本实施例3中,二氧化钛与季铵盐作为抗菌剂,乙酸乙酯作为助溶剂,PET作为塑料基材。将二氧化钛与季铵盐溶于乙酸乙酯中,在高速搅拌机下分散混合均匀。制备成抗菌涂料,其配比如下表2所示:
材料 |
重量配比/份 |
二氧化钛 |
20 |
季铵盐 |
20 |
乙酸乙酯 |
80 |
表2
b)将PET电晕处理,得到表面达因值≥38达因的PET薄膜;
c)抗菌膜层的制备。利用涂布技术,将所述防霉抗菌涂料在涂布机上涂布在已经电晕处理的PET薄膜其中一面上,具有防霉抗菌效果的PET薄膜,即形成抗菌膜层。
d)抗菌膜层制备完成后,利用涂布技术,将胶水均匀涂布在所述塑料薄膜的非抗菌膜层面上,胶水固化后形成胶层,收卷。
实施例4
实施例4防霉抗菌胶带的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
a)抗菌涂料的制备。本实施例4中,二氧化钛与季铵盐作为抗菌剂,乙酸乙酯作为助溶剂,PET作为塑料基材。将二氧化钛与季铵盐溶于乙酸乙酯中,在高速搅拌机下分散混合均匀。制备成抗菌涂料,其配比如下表3所示:
材料 |
重量配比/份 |
二氧化钛 |
1 |
季铵盐 |
20 |
乙酸乙酯 |
98 |
表3
b)将PET电晕处理,得到表面达因值≥38达因的PET薄膜;
c)抗菌膜层的制备。利用涂布技术,将所述防霉抗菌涂料在涂布机上涂布在已经电晕处理的PET薄膜其中一面上,具有防霉抗菌效果的PET薄膜,即形成抗菌膜层。
d)抗菌膜层制备完成后,利用涂布技术,将胶水均匀涂布在所述塑料薄膜的非抗菌膜层面上,胶水固化后形成胶层,收卷。
实施例5
实施例5防霉抗菌胶带的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
a)抗菌涂料的制备。本实施例5中,二氧化钛与季铵盐作为抗菌剂,乙酸乙酯作为助溶剂,PET作为塑料基材。将二氧化钛与季铵盐溶于乙酸乙酯中,在高速搅拌机下分散混合均匀。制备成抗菌涂料,其配比如下表4所示:
材料 |
重量配比/份 |
二氧化钛 |
20 |
季铵盐 |
1 |
乙酸乙酯 |
81 |
表4
b)将PET电晕处理,得到表面达因值≥38达因的PET薄膜;
c)抗菌膜层的制备。利用涂布技术,将所述防霉抗菌涂料在涂布机上涂布在已经电晕处理的PET薄膜其中一面上,具有防霉抗菌效果的PET薄膜,即形成抗菌膜层。
d)抗菌膜层制备完成后,利用涂布技术,将胶水均匀涂布在所述塑料薄膜的非抗菌膜层面上,胶水固化后形成胶层,收卷。
优选地,PP、BOPP、PET、PVC与TPU塑料基材都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涂布工艺进行抗菌处理,工艺条件相同。而且,所述塑料薄膜厚度为10~150微米。
抗菌膜层的防霉抗菌效果验证。
1.将实施例2的防霉抗菌薄膜进行分组实验。将待测试的防霉抗菌薄膜分为三组,第一组做空白实验,第二组做老化实验一,第三组做老化实验二。三组详细说明见下表5:
表5
2.防霉抗菌效果测试,参照JIS Z2801与ASTM G21-96两个标准执行,测试出来的防霉抗菌效果需要三组试验均达到99%抑菌率视为合格。本测试的结果见下表6:
表6
防霉抗菌胶带施胶工艺。
1.印刷工艺。通过印刷工艺对防霉抗菌薄膜印刷。根据市场的需求,可以在防霉抗菌薄膜上印刷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出来。
2.涂布工艺。通过涂布工艺,把环保丙烯酸型压敏胶涂布到抗菌膜层上。通过压敏胶的调整,保证防霉抗菌胶带基友很好的服帖性能又具有可撕性能,方便人们的使用。
防霉抗菌胶带的应用。
1.将防霉抗菌胶带解开卷,去掉前三圈。撕开一定的长度后,用剪刀将胶带剪断,然后粘贴在需要做防霉抗菌处理的物体表面,使之平整的贴服在上面。之后,当人们用手去触摸该物体时,就不会直接触碰到该物体,而是触碰到防霉抗菌胶带的防霉抗菌表面。可以起到杀死或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
2.防霉抗菌胶带的防霉抗菌表面有如下两个作用,第一防霉抗菌表面具有杀死或抑制防霉抗菌表面的细菌等微生物,第二当带有细菌等微生物的人体接触时,可以杀死或抑制人体的细菌等微生物。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