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7474A - 多功能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7474A
CN104257474A CN201410487155.2A CN201410487155A CN104257474A CN 104257474 A CN104257474 A CN 104257474A CN 201410487155 A CN201410487155 A CN 201410487155A CN 104257474 A CN104257474 A CN 104257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bed board
stand
hole
waterproof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7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7474B (zh
Inventor
黄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87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7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7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7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7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7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床,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设于床架上的床板,于床架上还设有用于清洗病人大小便的清洁装置、用于驱动病人自动翻身的翻身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病人自动起坐的起背装置,于床板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便孔且在便孔的正下方设有排便箱,清洗组件包括用于感应病人大小便后自动开合便孔且用于支撑病人的开关门,床板包括第一板区、第二板区以及第三板区,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第一板区、第二板区以及第三板区上,且便孔开设于第二板区上。本发明的床架上增设有清洁装置、翻身装置以及起背装置,保证病人便后的清洁卫生,同时还可自动翻身减少褥疮的发生;该起背装置,则可以消除起背过程中的挤压感与身体的位移。

Description

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全球人口老龄化却在持续加速,尤其在中国,其是当前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显示到2014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突破2亿,而其中失能老人将达到3750万。为应对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减少社会压力,对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行业倍受社会关注,比如针对失能老人的护理床在医院等场所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护理床的种类比较繁多,但是功能不是很齐全,特别是在处理病人大小便等生理需求时,难以保证病人的舒适性与卫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护理床在应对失能老人的生理需求时处理不完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设于所述床架上且用于供病人平躺的床板,于所述床架上还设有用于清洗病人大小便的清洁装置、用于将病人自动翻身的翻身装置以及用于驱使病人自动起坐的起背装置,于所述床板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便孔且在所述便孔的正下方设有排便箱,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用于感应病人大小便后自动开合所述便孔且用于支撑病人的开关门,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区、第二板区以及第三板区,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所述第一板区、第二板区以及第三板区上,且所述便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板区上。 
本发明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护理床的床架上增设有清洁装置、翻身装置以及起背装置等,对于清洁装置主要用于清理病人的大小便以使在病人便后能够保证病人自身以及护理床的干净卫生等,而且这种清洁装置还包括一个开关门,该开关门能够自动开合便孔,可在整个情况下支撑病人的臀部位置,保证病人平躺或起背时的舒适性,而当病人大小便时则能够自动打开便孔保证病人便后的干净卫生等,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而对于起背装置则能够保证病人在长时间平躺时转为起背坐立状态,同时能够降低病人产生的挤压感,舒适度高,对于翻身装置则能够使得病人由平躺状态翻身后转为侧卧状态,以使病人的背部位置没有与第 一板区过紧接触,可以有效降低褥疮等的发生,进一步保证医疗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拆卸部分床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拆卸翻身装置后的背面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拆卸翻身装置后的背面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正面的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拆卸翻身装置后的背面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放大图; 
图9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防水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防水裤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防水裤的仰视图; 
图12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防水裤摊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具有翻身装置的背面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具有翻身装置的背面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16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床架正置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3、图4以及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主要用于方便对重症或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医疗护理,包括床架1以及设于床架1上的床板2,病人可平躺于床板2上,在床架1上设有清洁装置3、翻身装置4以及起背装置5,清洁装置3用于自动清洗病人大小便后的病人自身以及护理床等,翻身装置4则用于帮助病人自动翻身以使病人侧卧,而起背装置5则主要用于帮助病人自动起背,以使病人坐于床板2上,在床板2的较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便孔221,对应地在便孔221的正下方设有排便箱6,对于清洁 装置3包括一个自动开合便孔221的开关门331,开关门331能够密封便孔221并用于支撑病人臀部位置,此时床板2上表面为一整体结构,而在病人刚出现大小便时,则可自动打开便孔221,以使病人大小便直接排至排便箱6内,在本发明中将床板2划分为多个区块,包括第一板区21、第二板区22以及第三板区23,当病人平躺于床板2上时,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第一板区21、第二板区22以及第三板区23上,便孔221对应开设于第二板区22上。在本发明中,床架1上设有自动清洁装置3、自动翻身装置4以及自动起背装置5等,从而可以依次实现病人大小便的自动清理,整个过程基本无需护理人员的人工操作,同时病人还能够由平躺状态自动实现翻身,以使其背部朝向外侧,方便护理人员对其的清洗工作,而且在起背装置5的作用下病人能够自动起身以达到躺坐的效果,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床板2划分为三个板区,分别对应支撑病人的三个主要身体部位,其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方便翻身装置4与起背装置5对病人的翻身动作与起背动作的控制,进一步地,床板2上开设的便孔221采用一开关门331来自动实现对其的开合,床板2上表面为一完整结构,开关门331对便孔221的密封性能好,不但保证其外观需要,而且还可以保证病人平躺时的舒适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床板2下方的湿气或者其它异物等由便孔221逸至病人,影响其健康要求。在上述的三个活动过程中,病人的翻身与起背动作,护理人员或者病人可以使用操作按钮自动完成,而对于病人大小便的清洗动作,则为开关门331感应病人大小便后,自动打开便孔221,从而可以避免大小便排至床板2上,非常利于失能病人的大小便的清理。 
下面依次细化护理床的清洗、翻身以及起背动作等: 
参见图2、图4以及图9,清洁装置3主要包括套设于病人臀部位置的防水裤31、用于对病人大小便后清洗工作的移动式喷淋机构32、用于控制便孔221开合的开关门机构33以及用于干燥清洗后病人的烘干机构(图中未示出)等。在本发明中,将防水裤31套设于病人臀部位置,当病人大小便时,开关门机构33自动打开便孔221,以使大小便全部经由便孔221全部排至排便箱6内,且在大小便完成后,喷淋机构32为移动式,当病人大小便时喷淋机构32并没有位于便孔221的正下方位置,而当病人大小便完成后需要清洗时,喷淋机构32则移动至便孔下方位置对病人的臀部位置、防水裤31、开关门机构33以及排便箱6等进行清洗,喷淋机构32停止工作后,其又移动至原位置,此时烘干机构开始工作,采用烘干或吹干的方式将喷淋机构32喷出的清洗水进行干燥,保证病人便后的舒适性,烘干完成后开关门机构33又控制便孔221闭合,具体为开关门机构33包括一开关门331,通过开关门331控制便孔221的开合。在上述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动作均为自动完成,无需病人或护理人员操作,非常适合于失能病人的需求,而且在整个操作完成后不会对医疗床或者病人自身造成污染,而且采用防水裤31,其具有较强的防水功能,对此在病人便后,无需对衣被等进行更换,非常方便。 
参见图1、图4-图6,具体地,喷淋机构32包括用于喷出清洗水的喷淋组件321、用于储存并向喷淋组件321提供清洗水的水箱(图中未示出)以及 用于驱动喷淋组件321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2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喷淋组件321设于床架1上,且其为病人便后的直接清洗部件,其与水箱连通,在水箱内壳设置有水泵等,当病人便后需要清洗时,水泵开始工作并将水箱内的清洗水输送至喷淋组件321,且由喷淋组件321喷出实现清洗功能,而在喷淋组件321工作的过程中,其为动态,即在第一驱动组件322的推动下喷淋组件321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通过这种移动的形式,可以使得喷淋组件321具有较好的作用面积,喷淋范围比较广,提高喷淋效果,而且其移动方向为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即病人的平躺方向,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喷淋组件321能够对病人的身体具有较好的清洗,当然一般地,喷淋组件321位于病人的下方,即喷淋组件321由下至上的方式清洗病人,而由上至下的方式清洗排便箱6。 
进一步优细化清洁装置3,喷淋组件321包括进水管323以及喷头324,进水管323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则与喷头324连通,喷头324位于床板2的正下方,且在喷头324上设有三组喷嘴组,依次为用于清洗病人的第一喷嘴组325、用于清洗开关门331的第二喷嘴组326以及用于清洗排便箱6的第三喷嘴组(图中未示出)。由于在本发明中,病人、开关门331以及排便箱6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且清洗条件也不尽相同,对此在喷头324上设置三组不同的喷嘴组分别针对不同的清洗部位。当然在进行清洗时,第一喷嘴组325工作时第一驱动组件322也开始工作,即第一驱动组件322同步作用于病人、开关门机构33以及排便箱6的清洗,而在第二喷嘴组326以及第三喷嘴组工作时,第一驱动组件322也同步工作,第一喷嘴组325相对于第二喷嘴组326与第三喷嘴组单独工作,而第二喷嘴组326与第三喷嘴组则同步工作。对于进水管323包括热水管、冷水管以及用于包裹冷水管与热水管的外管,热水管与冷水管均连通水箱与喷头324,当然也可以无需外管。分别地,水箱分为热水箱与冷水箱两部分,热水管一端置于热水箱,另一端与第一喷嘴组325连接,用于病人身体的清洗;冷水管一端置于冷水箱,另一端与第二喷嘴组326以及第三喷嘴组相连,用于开关门机构33与排便箱6的清洗;当然,可以根据条件,可以将两条水管都置于热水箱,则都为热水,同样的,都置于冷水箱则都为冷水。 
参见图1、图2、图6以及图9,优化第一喷嘴组325的结构,第一喷嘴组325包括若干第一喷嘴3251,各第一喷嘴3251均设于喷头324的上端,且各第一喷嘴3251的出水方向均沿病人腿部至头部的方向向上倾斜。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清洗病人臀部位置的清洗水由各第一喷嘴3251倾斜喷出,即清洗水不是沿竖直方向直接冲击,而是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对此清洗水在冲击时通过受力分析,其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使得清洗水具有较好的冲刷效果,当然对于该角度范围应做出一定的限制,一般为各第一喷嘴3251的出水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倾斜角为30-45度之间,当角度过小时,在水平方向上的冲击力过小起不到冲刷效果,而该角度过大则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过小,清洗力较小不利于清洗干净。另外对于各第一喷嘴3251的出水方 向的倾斜方向为病人腿部至头部的方向,对此即可判定在清洗水冲击病人臀部时,其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方向为病人腿部至头部的方向,即在采用第一喷嘴组325清洗时,清洗水向病人背部飞溅,而流向腿部一侧则较少,而病人背部与床板2接触,则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一喷嘴组325工作时,有清洗水由医疗床的上方溅出造成污染,当然还有部分的清洗水则直接被防水裤31遮挡,清洗水也不会由此喷出,而且采用这种角度清洗便后的病人臀部,还有利于病人自身的生理卫生。基于上述的第一喷嘴组325的清洗水的喷出方向,喷淋机构32还包括设于床架1或床板2上的控制件,该控制件与第一驱动组件322电连接,通过该控制件可使得喷头324在由病人的腿部至头部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喷嘴组325的各第一喷嘴3251开始工作,而当喷头324由病人头部至腿部的方向移动时,各第一喷嘴3251则不工作。在这种结构中,将喷头324的移动方向与各第一喷嘴3251的出水方向相结合,以使由各第一喷嘴3251喷出的清洗水均向病人背部一侧飞溅,进一步保证清洗水难以由病人腿部处流出。 
参见图1以及图6,优化第二喷嘴组326的结构,第二喷嘴组326包括设于喷头324两侧端上的若干第二喷嘴3261,在开关门331打开便孔221后,各第二喷嘴3261正对开关门331。对于各第二喷嘴3261的朝向则根据开关门331打开后的位置来设定,而一般地,开关门331可采用翻转的方式开闭便孔221,而且开关门331由便孔221内向床板2的下侧翻转,且在翻转后为竖直状态,此时可将位于喷头324的两侧端的各第三喷嘴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各第二喷嘴3261呈弧形分布,即各第二喷嘴3261向外侧发散,这样可以有效增大同一侧的各第二喷嘴3261的清洗范围,清洗效率比较高。 
优化第三喷嘴组的结构,第三喷嘴组包括设于喷头324下端的若干第三喷嘴(图中未示出),各第三喷嘴竖直向下设置且正对排便箱6。在正常情况下,第一驱动组件322驱使喷淋组件321均位于床板2正下方,且偏离便孔221位置,而在需要第二喷嘴组326以及第三喷嘴组工作时,第一驱动组件322驱使喷头324至便孔221的正下方,同时位于排便箱6的正上方,将各第三喷嘴竖直向下设置,对此清洗水由各第三喷嘴竖直喷出时可直接冲洗排便箱6,冲击力度比较大,便于对排便箱6的冲洗,同时还不会出现清洗水飞溅的现象。为方便在第一驱动组件322的作用下喷淋组件321的移动,在床架1上设有两个定位孔,进水管323可依次穿设于两个定位孔,且在第一驱动组件322的作用下进水管323可沿两个定位孔滑动,进而带动喷头324来回移动,通过两个定位孔可以形成喷淋组件321稳定的移动轨道。 
参见图2以及图3,对于第一驱动组件322包括第一驱动杆3221、第一传动杆3222以及第一驱动件3223,第一传动杆3222与进水管323之间可转动连接且与第一驱动杆3221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223则是用于驱使第一驱动杆3221转动。具体为第一驱动件3223为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驱动杆322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在电机工作时,第一驱动杆3221绕其与第一驱动件3223之间的可转动连接轴旋转,然后第一驱动杆3221带动与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3222移动,进而由第一传动杆3222带动进水管323沿两个定位 孔(图中未示出)移动,且通过第一驱动杆3221的转动方向来确定进水管323的移动方向。当然第一驱动件3223也可采用伸缩杆的结构,通过其伸缩功能直接推动进水管323的来回移动。 
参见图2以及图4,具体地,开关门机构33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32以及感应器333,开关门331设于床架1上且可以自动开闭便孔221,当开关门331关闭便孔221时,其可以支撑病人臀部,且此时开关门331完全闭合便孔221,床板2上表面为一整体,而当开关门331打开便孔221时,病人的大小便则可直接穿过便孔221排至排便箱6内,第二驱动组件332则是用于驱动开关门331的开闭便孔221的动作,即在第二驱动组件332的作用下开关门331开闭便孔221,感应器333则是设于开关门331上,一般感应器333即为一种传感器,且当开关门331闭合便孔221时,感应器333朝向病人臀部,感应器333与第二驱动组件332之间电连接。在本发明中,感应器333位于开关门331的较中间位置,当病人大小便时,开关门331此时并没有打开便孔221,具有小部分落至开关门331上且被感应器333获知相关信息,同时感应器333将该信息发送至第二驱动组件332,第二驱动组件332则快速驱动开关门331打开便孔221,当然整个过程比较短暂,开关门331上只会存有较少量的异物,即在设有这种开关门机构33后,不会造成病人以及衣被的污染,且其不需要病人自己或护理人员进行任何操作,非常适用于失能病人。当然在病人排便过程完成后,则由喷淋机构32对存有异物的开关门331进行清洗,且在烘干后第二驱动组件332又驱使开关门331关闭便孔221,基本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对于开关门331的打开方式,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比如可在便孔221内壁上开设有向床板2内侧延伸的滑槽,在第二驱动组件332作用下开关门331可沿滑槽滑动,即当需要打开便孔221后,开关门331滑入滑槽内,反之则由滑槽滑入便孔221内起到闭合便孔221的作用,当然开关门331还可以采取翻转的形式用于便孔221的开闭,即在第二驱动组件332的作用下开关门331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翻转,进而实现对便孔221的打开或关闭。 
优化开关门331结构,开关门331包括两个门板3311,两门板3311在第二驱动组件332的作用下开合便孔221,在每一门板3311上还设有凸块3312,且在闭合该便孔221后,两门板3311并排设置,两门板3311上的凸块3312均伸入便孔221内,通过两个凸块3312可起到支撑病人臀部的作用。在这种结构中,两门板3311闭合便孔221后,两个凸块3312伸入便孔221内,且两凸块3312的顶部与床板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或者近似为一个平面内,从而可以保证病人平躺时的舒适性,另外对于这种结构的开关门331,两门板3311主要采用翻转方式开合便孔221,即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32驱使两面板绕轴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翻转,而且将开关门331分为两部分,则可减少两门板3311的翻转直径,避免门板3311翻转的过程对医疗床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而且还可保证两门板3311翻转时的平稳性。 
继续优化上述开关门331结构,在两门板3311闭合便孔221后,两凸块33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形成一容纳槽3313,将感应器333设于该容纳槽 3313内,或者将感应器333设于其中一门板3311靠近容纳槽3313处。在这种结构中,主要是将感应器333设于靠近两门板3311较中间位置,这样可以较快速感应病人大小便信息,而且在两凸块3312之间形成容纳槽3313,将感应器333设于容纳槽3313内,则可进一步提高感应器333对病人大小便信息的捕捉,同时由于两凸块3312主要用于对病人臀部位置的支撑,对此病人的臀部不会对感应器333形成压迫作用,即可以保证感应器333的工作环境,避免被压坏等。一般地,开关门331与便孔221的底部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即两门板3311与便孔221的底部进行可转动连接。本发明中,将两门板3311与便孔22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点设于便孔221底部,对此在旋转两门板3311后,两门板3311完全由便孔221内脱离,保证便孔221的通畅,两门板3311以及其上的两凸块3312不会减小便孔221的孔径,降低其导便性能。 
参见图1、图2、图4、图6-图8,针对上述两门板3311采用翻转的方式开合便孔221的结构细化第二驱动组件332,第二驱动组件332包括两个第二转轴3321以及第二驱动件3322,两个第二转轴3321均设于床板2底部上且均位于便孔221的底部处,第二驱动件3322驱动两第二转轴3321可绕自身转动,当然两个第二转轴3321应平行设置,一般地两个第二转轴3321还沿便孔221的长度方向设置,即两个第二转轴3321设置方向与喷头324的移动方向平行,对此当两个第二转轴3321带动两门板3311旋转打开便孔221后,两个门板3311翻转后与喷头324的移动方向平行,即两个门板3311翻转后其均不会影响喷头324的来回移动,两者之间不会形成干涉,将两个门板3311分别套设固定在两个第二转轴3321上,两个门板3311可分别随两个第二转轴3321转动,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3322还应与感应器333进行电连接。对于第二驱动件3322一般也采用驱动电机,即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使得两个第二转轴3321绕自身转动,进而由两个第二转轴3321带动两个门板3311也绕第二转轴3321转动,从而可以实现便孔221的开合,这里假设转轴顺时针转动便孔221打开,逆时针转动关闭便孔221,对此则具体为当感应器333感应到病人大小便时,其向第二驱动件3322发送打开便孔221的信号,第二驱动件3322工作驱使两个第二转轴3321顺时针顺转,进而带动两个门板3311也均顺时针旋转打开便孔221,反之当病人清洁妥当后,则第二驱动件3322又驱使两个第二转轴3321逆时针旋转,两个第二转轴3321分别带动两个门板3311逆时针旋转关闭便孔221。 
参见图4以及图8,优化第二驱动组件332,第二驱动组件332还包括两组第二传动杆3323,每一组第二传动杆3323均包括第一连接杆3324以及与第二连接杆3325,第一连接杆3324与第二驱动件3322连接,且在第二驱动件3322驱使下绕转动,第二连接杆3325则一端与其中一转轴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连接杆3324可转动连接,且在第一连接杆3324的带动下绕两者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点转动,当然第一连接杆3324分别与第二驱动件3322以及第二连接杆3325之间的两连接点应相对远离,从而可以保证在第二驱动件3322驱使第一连接杆3324转动后,第一连接杆3324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杆3325 转动,进而由第二连接杆3325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转轴332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322没有直接驱动两个第二转轴3321转动,而是在两者之间还增设有第二传动杆3323,通过第二传动杆3323的传动作用驱使两个第二转轴3321绕自身转动,主要是方便对第二驱动件3322在床架1上的安装位置,避免出现结构紧凑的现象。继续优化上述第二驱动组件332的结构,在每一传动杆的第一连接杆3324上均设有定位轴3326,定位轴3326上均套设有传动轮3327,传动轮3327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杆3324同步转动,同时两传动轮3327之间相互配合且同步转动,第二驱动件3322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杆3324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一连接杆3324绕该定位轴3326转动,在这种结构中定位轴3326即为同一组传动杆中第一连接杆3324与第二连接杆3325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点。在这种结构中,第二驱动件3322只有一个,即采用一个第二驱动件3322同时驱动两个第二转轴3321转动,第二驱动件3322与其中一组的传动杆的第一连接杆3324连接,在第二驱动件3322工作后驱使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324绕定位轴3326转动,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325以及传动轮3327转动,其中,与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325带动其中一第二转轴3321转动,而传动轮3327则带动与其配合的另一传动轮3327转动,进而由该传动轮3327带动另一组传动杆的第一连接杆3324转动,在这组第二传动杆3323中第一连接杆3324带动第二连接杆3325转动,第二连接杆3325又带动与其连接的另一第二转轴3321转动,对此在这种结构中,通过一个第二驱动件3322,在两组第二传动杆3323的传动作用下,使得两个第二转轴3321可以同步转动,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对于两个传动轮3327可以采用套设在定位轴3326上的齿轮,两个齿轮进行啮合连接,其中一个主动齿轮,另外一个为从动齿轮,当然两个传动轮3327也可以采用链轮,其也可以实现两传动轮3327之间的传动。 
参见图4、图9以及图12,对于防水裤31的结构,防水裤31包括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并且三者依次围合形成裤头,该裤头具有裤腰口314以及裤腿口315,其分别与普通裤头的裤腰口以及裤腿口类似,在裤头的底部开设有正对床板2便孔221的开口316,从而方便病人在穿戴该防水裤31后可直接进行大小便等,第二防水布312具有两个连接边3121,两个连接边3121均由裤头的裤腰口314延伸至裤腿口315,且分别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防水裤31主要用于对病人臀部位置的包裹,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三者均采用软质防水材料制成,且三者依次围设形成裤头的结构,第二防水布312通过两个连接边3121分别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二防水布312形成可拆卸连接,且两连接边3121均沿裤头的裤腰口314延伸至裤腿口315,对此当解除两连接边3121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后,则可直接摊开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且三者之间没有形成围合,此时可直接将病人的臀部位置置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处,然后再将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 连接边3121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进行连接,三块防水布之间依次围合形成裤头,即完成了病人的穿裤过程,非常方便,在这个过程中,病人没有弯腿动作,这种结构的防水裤31非常适合于双腿不能动弹病人,同时由于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其可以有效防止病人小便的喷洒而弄脏被褥等,同时病人的大小便排完后可直接采用喷淋机构32喷淋冲刷防水裤31内可能存有的大小便等异物,然后再采用烘干机构等对防水裤31进行烘干,保证病人穿戴防水裤31的舒适性,当然对于这种结构的防水裤31还比较方便进行更换,无需病人的配合即可完成。 
参见图9、图11以及图12,优化上述的裤头结构,第二防水布312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围合还形成有两个裤筒317,两个裤筒317均由裤头的裤腰口314延伸至裤腿口315,即两个裤筒317连通裤腰口314与裤腿口315,同时两个裤筒317在裤头的裤腰口314处连通为一整体,而在裤腿口315处则将裤腿口315分隔为两个部分。在这种结构中,裤头内形成有两个裤筒317,两个裤筒317对应病人的双腿,结构与常见的裤子类似,一端口为一个口,另一端口为两个口,从而可以使得防水裤31对病人臀部位置形成较好的包裹效果。另外对于防水裤31,其第一防水布311与第三防水布313均绕开口316固定于床板2上,即第一防水布311与第三防水布313其一端分别与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连接边3121进行连接,还有一端则分别绕正对便孔221的开口316向下延伸,进而可绕便孔221的内壁翻转固定于床板2的下表面处,通过这种结构将防水裤31固定于床板2上,即防水裤31位置比较固定,其可以对病人形成一种限位作用,即在病人翻身或起背后,病人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在病人重新平躺后,其臀部位置与便孔221位置相对应。 
针对上述防水裤31的结构,在裤头上形成两个裤筒317,对此将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连接边3121分别设于两个裤筒317位置处,且每一连接边3121均沿裤腰口314向裤腿口315延伸设置。在这种结构中,两个连接边3121分别位于两个裤筒317处,对此在解除两个连接边3121分别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后,则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均分别沿两个裤筒317进行摊开,对此在对病人穿戴这种防水裤31时,病人双腿无需由两个裤筒317伸入伸出,可以类似于包扎,先将各防水布摊开,再将病人置于该防水裤31的对应位置,然后将各防水布绕病人的腰部以及双腿进行包裹,当然也可以先将病人平躺后,再将各防水布进行连接固定形成对病人腰部位置以及双腿的包裹。 
参见图9以及图10,对于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连接边3121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二防水布3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采用衣服上的纽扣或者绳子等进行连接,对于这种连接方式,为避免在进行喷淋清洗时有清洗水由防水裤31的上方喷出,则应使第二防水布312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均设置重合部,即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连接边3121不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的边沿连接,而最为有效的连接方式则应为拉链3122,即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连接边3121与第一防水 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分别采用拉链3122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但连接方便,而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两个连接边3121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连接后不会出现缝隙,清洗水不会由两者的连接处喷出。 
参见图9以及图12,进一步地,防水裤31还包括第一裤腰带318,该第一裤腰带318位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内,该第一裤腰带318的两个端部均由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上伸出,且第一裤腰带318整体靠近裤头的裤腰口314。在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槽道,该槽道靠近裤头的裤腰口314,且在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靠近第二防水布312处分别设有一个口子,第一裤腰带318的其中一端部由其中一口子伸入槽道内,并且绕该槽道由另一口子伸出,此时第一裤腰带318的两个端部分别由两个口子位于槽道外侧,当病人穿戴完该防水裤31后,可同时抓住第一裤腰带318的两个端部并向外侧施力,在施力的过程中裤头的裤腰口314的口径在缩小,从而可以使得裤头的裤腰口314绑紧于病人的腰部位置处,对此通过这种结构使得防水裤31与病人之间形成较稳定的连接,病人与防水裤31之间不会简单形成脱离,同时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密封性能,且当喷淋机构32工作时由于第一喷嘴组325的各喷嘴的喷出方向为沿病人的腿部向头部方向向上倾斜,对此清洗水具有向病人背部方向运动的作用力,防水裤31采用第一裤腰带318将其绑紧于病人腰部,使得裤头裤腰口314与病人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清洗水不会由此处向外侧喷出。 
再次优化上述的结构,在裤头上还设有两个第二裤腰带319,两个第二裤腰带319分别环绕两个裤筒317的端口,且两个第二裤腰带319均靠近裤头的裤腿口315,同时两个第二裤腰带319的各端部均伸出裤头。在这种结构中,两个第二裤腰带319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裤腰带318的设置方式类似,通过对第二裤腰带319伸出裤头的两个端部进行施力,进而通过第二裤腰带319将裤筒317该端口处绑紧于病人的双腿上,对此使得裤头的裤腿口315处均绑紧于病人双腿上,保证该处的密封性能,喷淋机构32喷出的清洗水也难以由该处喷出防水裤31之外,即结合上述第一裤腰带318结构,喷淋机构32喷出的清洗水均被防水裤31挡设于内部,不会出现喷出防水裤31之外的情况,比较干净,对此在采用烘干机构进行烘干时,也只需对防水裤31内部进行烘干处理,比较方便。 
参见图10-图12,继续优化防水裤31的结构,第二防水布312还具有连接部3123,该连接部3123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均固定连接,且在解除第二防水布312的两个连接边3121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后,两个连接边3121可要该连接部3123进行翻转。在这种结构中,第二防水布312通过连接部3123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连接为一整体,第二防水布312通过翻转的形式进行摊开。对应地,第一防水布311与第三防水布313之间也直接进行连接固定,正对便孔221的开口316则开设于第一防水布311与第三防水布313之间的连接处。将防水 裤31置于床板2上时,一般地第二防水布312位于其上端处,第一防水布311与第三防水布313则相应地设于其下端处,且两者均向上弯折与第二防水布312的两连接边3121进行连接,两者的连接处位于防水裤31的上端处,从而可以方便两者之间拉链3122的滑动,而且将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均连接为一整体,可以显示出防水裤31的完整性,使得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同时将该防水裤31由床板2上拆下后不会造成部分结构遗失的情况,方便保存,对此可将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进行一体成型制成,即在一防水布上开设有开口316,同时在该防水布上还开设有通过拉链3122连接的两划口。 
参见图1、图3、图13以及图16,具体地,针对医疗床的病人起背结构,床板2分为第一板区21、第二板区22以及第三板区23三个部分,第二板区22与第一板区21通过伸缩节进行连接,即第二板区22与第一板区21之间为活动连接,这种结构形式床板2不但上表面为一整体,同时第一板区21以及第三板区23均可相对第二板区22进行移动,细化第一板区21,第一板区21包括位于中间的背板211以及位于背板21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212,起背装置5包括用于第三驱动组件51、第四驱动组件52、第五驱动组件53以及第六驱动组件54,依次叙述各驱动组件的作用:第三驱动组件51主要用于驱动第一板区21整体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四驱动组件52用于驱动第一板区21整体沿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翻转,第五驱动组件53则用于驱动背板211于第一板区21平面内沿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的方向移动,第六驱动组件54用于驱动第二板区22沿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翻转。一般地,病人在医疗床上起背时容易出现滑动的现象,即在起背后病人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使得重新平躺后,病人的臀部位置没有正对床板2上的便孔221,而且如果病人的身体较胖时,起背后病人受到挤压容易产生不适,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病人需要起背时,其臀部位置位于第二板区22上,同时床板2产生有四个动作,第一板区21整体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远离第二板区22,同时第一板区21沿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向上翻转,此时第一板区21的背板211还单独动作,其在第一板区21的平面内沿远离第二板区22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二板区22绕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也向上翻转,通过第一板区21相对第二板区22翻转,带动病人的上半身相对臀部翻转,达到起背的效果,同时第一板区21整体相对第二板区22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远离,则可增加第二板区22的长度,病人背靠翻转后的第一板区21时不会产生过大的挤压,对此即使病人较胖时,其起背后也不会存有不适感,而在翻转第一板区21的过程中,病人相对第一板区21上升,而本实施例中,第一板区21翻转时背板211在第一板区21平面内远离第二板区22,背板211相对背部产生向上摩擦运动,可以抵消病人向上的作用力,减轻对背部的挤压,同时第二板区22还相对第一板区21也具有向上翻转的动作,可以稍微抬高病人的大腿部高度,对此病人呈V型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在翻转的过程中病人不会产生移位,当然第六驱动组件54驱使第二板区22翻转的角度不至于过大,即稍微抬高病人的大腿部即可。当然在 病人需要由起背状态需要平躺时,则在第三驱动组件51、第四驱动组件52、第五驱动组件53以及第六驱动组件54作用下使得第一板区21与第二板区22反向动作直至两者恢复为原状态。 
参见图1-图3,优化上述第一板区21的结构,在床架1上水平设有第一托架11与第二托架12,在第三驱动组件51的作用下可沿床板2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在第四驱动组件52的驱动下还可绕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翻转,第二托架12则设于第一托架11上,且在第五驱动组件53驱动下在第一托架11上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位于背板21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212均与第一托架11形成连接关系,背板211则设于第二托架12上。在这种结构中,设置第一托架11,通过第三驱动组件51与第四驱动组件52驱动第一托架11实现水平移动与翻转,进而由第一托架11带动两第一侧板212与第二托架12的水平移动与翻转,将背板211设于第二托架12上,当第二托架12水平移动与翻转时,则带动背板211水平移动与翻转,而且在第五驱动组件53的作用下第二托架12还沿第一托架11滑动,且相对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进而使得背板211在第一板区21内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综述,第一托架11与第二托架12形成翻转平台以及平面移动平台,且可使得两个第一侧板212进行翻转与水平移动,同时还使得背板211翻转、水平移动以及沿第一板区21内移动,结构简单,各动作均比较稳定。针对上述结构,也可以在床架1上设有用于支撑两个第一侧板212的两个托架,两个托架分别与第一托架11连接,即第一侧板212只与该托架形成连接关系,并通过该托架与医疗床的其他部件形成间接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在第一托架1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滑杆111,当没有翻转时滑杆111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托架12滑设于该滑杆111上。一般滑杆111设有两个,且两个滑杆111平行间隔设置,在第二托架1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组套管121,两组套管121分别套设于两个滑杆111上,将第五驱动组件53设于第一托架11上,且在第五驱动组件53的作用下第二托架12的两组套管121沿第一托架11的两个滑杆11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托架12整体沿第一托架11移动,由于背板211设于第二托架12上,对此在第五驱动组件53的作用下背板211实现了在第一板区21平面内相对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的功能,降低在起背过程中病人的摩擦挤压。 
具体参见图2以及图3,对于第五驱动组件53包括第五驱动件531以及第五传动组532,两者均设于第一托架11上,第五驱动件531可为驱动电机等,第五传动组532则用于连接第五驱动件531与第二托架12,细化第五传动组532,其包括两个第五传动杆5321,其中一第五传动杆5321的一端与第五驱动件531可转动连接,且在第五驱动件531的作用下绕两者之间的连接轴旋转,该第五传动杆5321的另一端与另一第五传动杆532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第五传动杆5321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托架12可转动连接。在这种结构中,第五驱动件531驱使与其连接的第五传动杆5321转动,该第五传动杆5321又驱使另一第五传动杆5321转动,由于该另一第五传动杆5321与第二托架 12之间可转动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保持恒定,而在该另一第五传动杆5321转动的过程中,其转动轴线并不是第二托架12与其的连接处,对此在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第二托架12产生一定的推力或拉力,进而使得第二托架12可沿两个滑杆111移动。当然为了方便第二托架12能够稳定地沿两个滑杆111移动,第五传动杆5321与第二托架1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点位于两个滑杆111之间的中点处,且第五传动杆5321对第二托架12产生的推力或拉力均应垂直于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进而保证该第五传动杆5321对第二托架12作用力的平衡性,第二托架12移动比较平稳。 
同理,细化第三驱动组件51,其与第五驱动组件53的结构相类似,其主要包括第三驱动件511以及第三传动组512,两者均设于床架1上,第三传动组512用于连接第三驱动件511与第一托架11,且在第三驱动件511的作用下能够驱使第一托架11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移动,一般地,第三驱动件511采用驱动电机,即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第一托架1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三传动组512包括两个第三传动杆5121,两个第三传动杆5121的其中一端部之间进行可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第三传动杆5121的另一端部与第三驱动件511可转动连接,具体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连接,且在该第三驱动件511的作用下该第三传动杆5121绕其与第三驱动件511之间的连接轴进行旋转,而另一第三传动杆5121的另一端则与第一托架11可转动连接。在这种结构中,第三驱动件511驱使与其连接的第三传动杆5121转动,该第三传动杆5121又驱使另一第三传动杆5121转动,由于该另一第三传动杆5121与第一托架11之间可转动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保持恒定,而在该另一第三传动杆5121转动的过程中,其转动轴线并不是第一托架11与其的连接处,对此在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第一托架11产生一定的推力或拉力,进而使得第一托架11在水平面内移动。 
参见图1、图2以及图15,优化上述实施结构,在床架1上设有至少一个滑槽13,一般为两个,平行间隔设置,且滑槽13均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托架11上设有一个起背连接杆112,该起背连接杆112依次穿设两个滑槽13,且其两端部分别滑设于两个滑槽13内,第三传动组512件的其中一第三传动杆5121的一端部与该起背连接杆112可转动连接。这样,在第三驱动件511工作后,与起背连接杆112连接的第三传动杆5121对起背连接杆112产生推力或拉力,从而使得第一托架11整体沿两个滑槽13移动,由于两个滑槽13均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对此第一托架11在水平面内沿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板区21在水平面内沿远离或靠近第二板区22的方向移动,保证病人在起背过程中第二板区22的长度加大,避免肥胖病人起背时腹部弯曲产生的不适感,同时减轻病人的推力。当然为了方便第一托架11能够稳定地沿两个滑槽13移动,第三传动杆5121与起背连接杆11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点位于两个滑槽13之间的中点处,且第三传动杆5121对起背连接杆112产生的推力或拉力均应垂直于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进而保证该第三传动杆5121对第一托架11作用力的平衡性,第一托架11移动比较平稳。 
参见图1、图5、图13以及图16,进一步地,在床架1上还设有第三托架14,在第六驱动组件54的作用下第三托架14可绕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翻转,将第二板区22细化,其包括位于中间的臀板222以及位于该臀板222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223,臀板222主要用于支撑病人的臀部,将臀板222设于第三托架14上。在这种结构中,床架1上设置第三托架14,再将臀板222设于第三托架14上,第六驱动组件54通过驱动第三托架14的翻转以实现臀板222的翻转功能,即第六驱动组件54没有直接对臀板222作用,相当于在床架1上设置一个翻转平台,然后将臀板222置于该翻转平台上,通过翻转平台的翻转以实现臀板222自身的翻转,从而可以在起背过程中抬高病人臀部的高度,进一步防止病人在起背过程中出现移位,当然对于第三托架14的翻转角度不应过大,即只需稍微抬高病人大腿部高度,以防病人出现挤压感。当然,对于第三托架14的结构,还可以将其向两侧方向进行延伸,从而使得位于臀板222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223也位于第三托架14上,或者只需两个第二侧板223与第三托架14连接,即当第六驱动组件54驱使第三托架14翻转时,第三托架14带动第二板区22整体翻转,或者在床架1上也设有用于支撑第二侧板223的托架,第二侧板223只与该托架连接,并由该托架实现翻转功能。 
参见图1、图3、图4以及图13-图16,细化第四驱动组件52与第六驱动组件54的结构,第四驱动组件52主要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第一托架11绕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进行翻转,第六驱动组件54则主要是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第三托架14绕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进行翻转,第四驱动组件52与第六驱动组件54的作用比较相近,对此两者的结构也可以比较相近。具体为,第四驱动组件52包括第四伸缩杆521以及第四转轴522,第四伸缩杆521设于床架1上,且在第四伸缩杆521的伸缩作用下使得第四转轴522能够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将第一托架11套设于第四转轴522上,对此在第四转轴522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托架11绕第四转轴522旋转,一般地将起背连接112套设于第四转轴522上,第四转轴522沿滑槽13滑动。同理第六驱动组件54包括第六伸缩杆541以及第六转轴542,第六伸缩杆541设于床架1上,将第三托架14设于一框架18上,该框架18与第六转轴542之间可转动连接,第六伸缩杆541可以驱使框架18整体绕第六转轴542旋转,进而由框架18带动第二板区22绕第六转轴542旋转。当然第四转轴522与第六转轴542平行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板区21与第二板区22的旋转角度保持一致,即在一个旋转面上旋转,对此两者可以同时旋转。 
参见图1以及图14,进一步地,将床板2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一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分别位于第一部分的两侧,病人可平躺于第一部分上,即便孔221开设于第一部分上,而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均可相对第一部分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相对转动,具体为将第二板区22进行细化,第二板区22包括用于支撑病人臀部位置的臀板222以及两个第二侧板223,臀板222位于中间,两个第二侧板223则分别位于该臀板222的两侧,便孔221开设于该臀板222上,第三板区23包括位于中间的腿 板231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三侧板232,在本发明中,两个第一侧板212分别位于背板211的两侧,两个第二侧板223分别位于臀板222的两侧,两个第三侧板232则分别位于腿板231的两侧,将位于同一侧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即为第二部分,而另一组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即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包括背板211、臀板222以及腿板231,对于翻身装置4主要包括一个翻身驱动件41、第一传动组件42以及第二传动组件43,翻身驱动件41位于床架1上,其能够同时对第一传动组件42以及第二传动组件43作用,且在其作用下第一传动组件42可使第二部分配合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整体呈V形,即此时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为一个整体,第二部分与该整体同步反向转动呈V形,另外在翻身驱动件41作用下第二传动组件43第三部分配合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整体呈V形,即此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为一个整体,第三部分与该整体同步反向转动呈V形,当然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二传动组件43不是同步工作,即在翻身驱动件41作用下,两传动组件的其中一个动作,且当第一传动组件42工作时,病人翻身且其正面朝向第二部分一侧,同理当第二传动组件43工作时,病人翻身且其正面朝向第三部分一侧,即翻身驱动件41针对不同的传动组件工作,病人向不同的方向翻身。 
这样,当病人需要翻身时,翻身驱动件41开始工作,假设其对第一传动组件42作用,然后第一传动组件42驱使第一部分的背板211、臀板222腿板231以及第三部分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第三侧板232等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顺时针翻转,同时驱使第二部分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逆时针翻转,从而使得此时床板2呈V形结构,病人侧向第二部分,同理翻身传动件41作用于第二传动组件43时,第二传动组件43驱使第一部分的背板211、臀板222腿板231以及第二部分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第三侧板232等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逆时针翻转,同时驱使第三部分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顺时针翻转,从而使得此时床板2呈V形结构,病人侧向第三部分,针对上述工作过程,病人由原始的平躺于第一部分的状态转换为V字形结构的拐角处,且能够保持这种侧身的状态,反之当病人需要由侧身状态恢复至平躺状态时,只需翻身驱动件41工作,以使第一传动组件42或第二传动组件43反向工作即可。在这种翻身装置4中,床架1上只设有一个翻身驱动件41,该翻身驱动件41可以分别驱动两组传动组件动作,进而可以使得床板2上的病人无需护理人员帮组即可朝不同的方向翻身,结构简答,操作方便,而且由于呈V形结构,病人翻身后不会出现侧翻的现象,能够稳定地保持侧翻状态,舒适度高,同时还能避免褥疮的发生。 
参见图1、图3以及图14,进一步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第二部分之间在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上通过第一翻身转轴46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与第三部分之间在沿床板2的长度方向通过第二翻身转轴47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在床架1上还设 有第一锁紧件48与第二锁紧件49,第一锁紧件48能够活动锁紧第一翻身转轴46,以限制第一翻身转轴46不能相对床架1移动,而第二锁紧件49则可活动锁紧第二翻身转轴47,以限制第二翻身转轴47不能相对床架1移动。具体为,当翻身驱动件41作用于第一传动组件42时,第一锁紧件48锁紧第一翻身转轴46,第一翻身转轴46固定于床架1上,而此时第二翻身转轴47为活动状态,对此在第一传动组件42的作用下第二翻身转轴47为活动并绕第一翻身转轴46转动,进而由第二翻身转轴47带动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整体绕第一翻身转轴46转动,第二部分单独绕第一翻身转轴46转动,同理翻身驱动件41作用于第二传动组件43时,第二锁紧件49锁紧第二翻身转轴47,在第二传动组件43驱动下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整体绕第二翻身转轴47转动,第三部分单独绕第二翻身转轴47转动,通过这种结构即可实现在不同传动组件作用下,第一部分可与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作为整体转动,进而实现病人不同方向的翻身。 
参见图1、图3、图14以及图17,进一步地,翻身装置4还包括一个翻身连接杆44,该翻身连接杆44水平放置,且在翻身驱动件41的作用下能够沿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在水平内移动,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二传动组件43均与该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在翻身连接杆44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41与第二单向阀442,第一单向阀441能够单向限制第一传动组件42相对翻身连接杆44滑动,即当翻身连接杆44向一特定方向移动时第一单向阀441可使得第一传动组件42可与翻身连接杆44同步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组件42能够对第二部分以及第二翻身转轴47产生抵顶力,第二单向阀442能够单向限制第二传动组件43相对翻身连接杆44滑动,即当翻身连接杆44向一特定方向移动时第二单向阀442可使得第二传动组件43可与翻身连接杆44同步移动,进而使得第二传动组件43能够对第三部分以及第一翻身转轴46产生抵顶力,对于第一单向阀441对第一传动组件42的限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442对第二传动组件43的限定方向刚好相反。在本发明中,翻身驱动件41主要用于推动翻身连接杆44在水平面内的移动,且移动方向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假设翻身连接杆44向第一单向阀441的限定方向移动,此时第一传动组件42与翻身连接杆44同步移动,第一传动组件42能够产生作用力,第二传动组件43相对翻身连接杆44滑动,第二传动组件43保持原状态,此时第一传动组件42对第二部分以及第二翻身转轴47产生作用力,第二部分开始绕第一翻身转轴46翻转,而第一锁紧件48锁紧第一翻身转轴46,第二翻身转轴47为活动,对此当第一传动组件42对第二翻身转轴47产生作用力时,第一部分、第二翻身转轴47以及第三部分均可绕第一翻身转轴46,进而可以使得病人向第二部分一侧翻身,同理当该翻身连接杆44向第二单向阀442的限定方向移动,第二传动组件43对第一翻身转轴46以及第三部分产生作用力,第二锁紧件49锁紧第二翻身转轴47,第三部分以及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整体绕第二翻身转轴47移动,病人向第三部分的一侧翻身。当然在翻身连接杆44回位的过程中,传动组件也回至原状态,抵顶力消失,各部分均反向旋转, 病人回至平躺状态。由于翻身驱动件41主要用于推动翻身连接杆44在水平面内的移动,对此翻身驱动件41可采用翻身伸缩杆411,翻身伸缩杆411与翻身连接杆44直连,可以通过翻身伸缩杆411的伸缩作用推动翻身连接杆44沿垂直于床板2的长度方向移动,对于翻身伸缩杆411则可采用伸缩气缸等。 
参见图1以及图14,进一步地,每一第二侧板223分别与其相邻的第一侧板212以及第三侧板232连接。在这种结构中,位于同一侧的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均连接为一整体,从而可以保证三者之间能够同步翻转,当然第一侧板212与第二侧板223之间还可发生相对移动,以保证在进行病人起背动作时,第一板区21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第二板区22远离或靠近,即在水平方向上第一侧板212与第二侧板223可相对移动。在这种结构,第一传动组件42或第二传动组件43只需单独作用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3以及第三侧板232中的一个即可,即第二传动组件43只需作用于与其对应的第二侧板223上,而在第一传动组件42部分,由于床架1上设有第一托架11,背板211设于第一托架11上,同时第一托架11还可与和背板211同步翻转的第一侧板212固定连接,即在该第一侧板212与背板211中的一个翻转时,则可带动另一个同步翻转,第一托架11与另一第一侧板212之间则可采用可转动连接的方式,既可避免该第一侧板212与第一托架11同步翻转,又可保证两者在水平方向上同步移动,同理臀板222可以与和其同步翻转的第二侧板223连接,保证两者能够同步翻转,腿板231也可和与其同步翻转的第三侧板232同步翻转,综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可以只作用于与其对应的第二侧板223,即可使得第一侧板212、第三侧板232、背板211、臀板222以及腿板231同步翻转,对此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二传动组件43均可分别作用于两个第二侧板223,即可保证病人的翻身动作,从而可以大大简化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二传动组件43的结构。 
参见图1、图5、图14、图16以及图17,细化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二传动组件43的结构。第一传动组件42包括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与第一内侧传动杆422,该第一外侧传动杆421抵顶床板2的第一部分的下端部且与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具体为抵顶与臀板222连接的第二侧板223且与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即当翻身驱动件41驱使翻身连接杆44向第一单向阀441的限定方向移动后,翻身连接杆44带动第一外侧传动杆421移动,进而由该第一外侧传动杆421抵顶第二部分翻转,具体为抵顶与臀板222连接的第二侧板223翻转,当然为了方便实现该第二侧板223的翻转,第一外侧传动杆421对该第二侧板223的抵顶位置应位于第二侧板223远离臀板222的一侧端部处,而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则一端与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另一端套设于第二翻身转轴47上,当翻身连接轴带动第一内侧传动杆422移动时,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因移动对第二翻身转轴47产生作用力,从而可以推动第二翻身转轴47绕第一翻身转轴46转动。对于第一外侧传动杆421的结构,其不为一直杆结构,可以分为多个依次可转动连接的直杆与弯杆,通过各直杆与弯杆的可转动连接,从而最终实现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一端与翻身连接杆44可转动连接, 另一端可抵顶与其对应的第二侧板223翻转,第一内侧传动杆422也不为一直杆结构,其可以包括两转动连接的直杆,并且其中一直杆的另一端与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另一直杆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翻身转轴47上,两直杆相对转动可以对第二翻身转轴47产生推力作用。同理第二传动组件43包括第二外侧传动杆431以及第二内穿传动杆,该第二外侧传动杆431抵顶第二部分的下端部,具体为抵顶另一个第二侧板223且与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而第二内侧传动杆则一端与翻身连接杆44滑动连接,另一端则套设于第一翻身转轴46上。对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以及第二内侧传动杆两者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分别与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以及第一内侧传动杆422相近,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赘述。一般地,可在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用于分别抵顶两个第二侧板223的端部处均具有上述的圆弧面45,从而方便对两第二侧板223的抵顶作用。 
针对上述的结构,第一内侧传动杆422与第二内侧传动杆432应均位于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的内侧,具体为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位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与第二内侧传动杆432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之间,第二内侧传动杆432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外侧传动杆421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与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之间。对此可将翻身驱动件41对翻身连接杆44的作用部位设于翻身连接杆44的中间处,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外侧传动杆421、第一内侧传动杆422、第二内侧传动杆432以及第二外侧传动杆431与翻身连接杆44之间的连接点的分布,而且还可以优化翻身驱动件41对翻身连接杆44的作用力。 
参见图1、图14以及图17,针对上述结构,可将第一单向阀441与第二单向阀442分别采用两个限位销,两个限位销分别设于翻身连接杆44的两个端部,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分别抵靠于两个限位销的内侧,同时将第一内侧传动杆422与第二内侧传动杆分别抵靠于翻身驱动件41对翻身连接杆44的作用部位的两侧,即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位于该作用部位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之间,第二内侧传动杆位于该作用部位与第一外侧传动杆421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之间。在这种结构中,当翻身驱动件41驱使翻身连接杆44向第二外侧传动杆431的一侧移动时,限位销随翻身连接杆44移动,由于限位销的内侧抵顶第一外侧传动杆421,其驱使第一外侧传动杆421同步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外侧传动杆421对第二部分的第二侧板223产生抵顶力,另一方面在翻身连接杆44移动的过程中,翻身驱动件41对翻身连接杆44的作用部位也随翻身连接杆44移动,而由于第一内侧传动杆422位于该作用部位与第二外侧传动杆431对翻身连接杆44的连接点之间,对此该作用部位推动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同步移动,进而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二翻身转轴47产生抵顶力,而在翻身连接杆44的移动过程中,限位销与作用部位并没有对第二外侧传动杆431与第二内侧传动杆产生作用力,两侧均沿翻身连接杆 44滑动,始终保持原状态,对此综合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与第一内侧传动杆422的动作病人实现翻身动作,当然在病人回复平躺的过程中,翻身驱动件41驱动翻身连接杆44回到中间位置,病人自身重力和床板2重力可以迫使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与第一内侧传动杆422回位,同理当翻身连接杆44向第一外侧传动杆421一侧移动时,工作过程与上述相似,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参见图1、图3、图4、图9以及图1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医疗床中,增设有可以适合病人穿戴的防水裤31、用于自动感应病人大小便的开关门机构33、能够较卫生高效清洁大小便后病人的喷淋机构32、能够使得病人较舒适起背且起背后不会产生移位的起背装置5以及采用一个翻身驱动件41即可实现病人翻身动作的翻身装置4等,从而可以应对处理病人的各种基本需求,而且在上述的开关门机构33中,其完全采用自动感应的方式完成各项动作,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非常适合于失能病人的需求,同时医疗床还配有控制手柄(图中未示出)等,喷淋机构32的各项动作既可自行设定自动完成也可通过操作控制手柄完成,对于起背装置5与翻身装置4中的动作也均采用操作控制手柄的方式完成,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还保证了病人的舒适性以及卫生要求。当然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床架1上增设按摩功能,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等,而对按摩功能的控制也可全部集中于控制手柄上,操作简单方便,另外在床架1上还应设有滚轮16以及护板17等,通过滚轮16以方便医疗床整体的移动,而护板17则是用于围设位于床板2下方的喷淋机构32、开关门机构33、翻身装置4以及起背装置5等,不但能够保证医疗床的外观需求,还能够起到保护上述各部件的作用,对于护板与床架1之间可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或者为可打开的结构,能够方便对床板2下方各部件的维护以及对排便箱6的清理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设于所述床架上且用于供病人平躺的床板,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床架上还设有用于清洗病人大小便的清洁装置、用于驱动病人自动翻身的翻身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病人自动起坐的起背装置,于所述床板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便孔且在所述便孔的正下方设有排便箱,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用于感应病人大小便后自动开合所述便孔且用于支撑病人的开关门,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区、第二板区以及第三板区,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所述第一板区、第二板区以及第三板区上,且所述便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板区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用于自动清洗病人大小便的喷淋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门自动开合所述便孔的开关门机构、套设于病人身上的防水裤以及用于烘干所述防水裤的烘干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床架上用于清洗便后病人的喷淋组件、与所述喷淋组件连通以提供清洗水的水箱以及用于推动所述喷淋组件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的进水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水管另一端的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床板的正下方,且所述喷头上设有用于清洗病人的第一喷嘴组、用于清洗所述开关门的第二喷嘴组以及用于清洗所述排便箱的第三喷嘴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组包括设于所述喷头上端的若干第一喷嘴,各所述第一喷嘴的出水方向均沿病人腿部至头部的方向向上倾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开关门开合所述便孔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用于自动感应病人大小便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工作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开关门上且朝向病人臀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包括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开合所述便孔的两门板,各所述门板均具有闭合所述便孔时伸入所述便孔内用于支撑所述病人的凸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裤包括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以及第三防水布,所述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以及所述第三防水布依次围合形成裤头,所述裤头具有供病人双腿伸入的裤腰口以及供病人双腿伸出的裤腿口,于所述裤头的底部开设有正对所述便孔的开口,且所述第二防水布具有沿所述裤腰口延伸至所述裤腿口的两个连接边,两所述连接边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水布以及所述第三防水布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布与所述第三防水布均绕所述开口固定于所述床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区与所述第一板区之间通过伸缩节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板区包括位于中间的背板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背板两侧的两第一侧板,所述起背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板区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用于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长度方向翻转所述第一板区的第四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背板于所述第一板区平面内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板区的第五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板区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长度方向翻转的第六驱动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水平设有由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使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移动且由所述第四驱动组件驱使翻转的第一托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托架上且由所述第五驱动组件驱使在所述第一托架上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板区的第二托架,两所述第一侧板均与所述第一托架连接,所述背板设于所述第二托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沿垂直其长度方向分成可供病人平躺的第一部分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均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便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
所述翻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床架上的翻身驱动件、经所述翻身驱动件工作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组成的整体配合所述第二部分呈V形的第一传动组件以及经所述翻身驱动件工作以使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组成的整体配合所述第三部分呈V形的第二传动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通过第一翻身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通过第二翻身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床架上还设有活动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翻身转轴于所述床架上的第一锁紧件以及活动锁紧固定所述第二翻身转轴于所述床架上的第二锁紧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装置还包括水平放置且由所述翻身驱动件驱使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长度方向移动的翻身连接杆,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与所述翻身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翻身连接杆上设有用于单向限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所述翻身连接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对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翻身转轴产生抵顶力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翻身连接杆上还设有用于单向限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对所述翻身连接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对所述第三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翻身转轴产生抵顶力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限制方向相反。
CN201410487155.2A 2014-09-22 2014-09-22 多功能护理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57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7155.2A CN104257474B (zh) 2014-09-22 2014-09-22 多功能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7155.2A CN104257474B (zh) 2014-09-22 2014-09-22 多功能护理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7474A true CN104257474A (zh) 2015-01-07
CN104257474B CN104257474B (zh) 2017-05-17

Family

ID=5214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71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57474B (zh) 2014-09-22 2014-09-22 多功能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7474B (zh)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6818A (zh) * 2015-06-08 2015-08-26 江苏龙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监护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于该系统的大小便自动采集器
CN105266992A (zh) * 2015-09-23 2016-01-27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重症护理系统
CN106361514A (zh) * 2016-09-23 2017-02-01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优化的医用护理床
CN106491292A (zh) * 2016-11-21 2017-03-15 杭州顺事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多功能床
CN106510999A (zh) * 2016-12-01 2017-03-2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硬软分离式新型多功能理疗床
CN107411910A (zh) * 2017-07-25 2017-12-01 李明娟 一种医用护理床智能洁身设备
WO2018068169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赖振标 护理床
CN109044673A (zh) * 2018-08-26 2018-12-21 张惠丽 一种检测后自动移位、擦拭、烘干而恢复检测功能机构
CN109893364A (zh) * 2019-04-19 2019-06-18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一种护理床
WO2019157610A1 (zh) * 2018-02-13 2019-08-22 赖振标 可呈坐姿便溺的护理床
CN111494116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马桶的护理床
CN111494117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智能护理床及其安装方法
CN11149411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马桶和浴缸的护理床及其安装方法
CN111616883A (zh) * 2020-04-30 2020-09-04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护理床的马桶以及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CN111821123A (zh) * 2020-07-10 2020-10-27 薄遵荣 一种普外科护理用排便及清洗装置
CN111904836A (zh) * 2020-07-15 2020-11-1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辅助翻身拍背设备
CN112155892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安徽力威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智能多功能照护管理系统
CN112155889A (zh) * 2020-10-12 2021-01-01 李秀萍 一种失能老人护理床
CN112891120A (zh) * 2021-03-09 2021-06-04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淄博市妇女儿童医院) 一种多功能的医疗检测床
CN113041054A (zh) * 2021-04-23 2021-06-29 慧岸达(上海)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康复护理床
CN114587831A (zh) * 2022-03-17 2022-06-07 安吉县盛信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
CN114847787A (zh) * 2022-03-31 2022-08-05 北京华商慧智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失能人员的辅助清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0574B2 (ja) * 1992-09-24 2003-02-24 株式会社木村技研 ベッドシステム
CN2294720Y (zh) * 1997-04-15 1998-10-21 劦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健床
JP4123484B2 (ja) * 2002-09-04 2008-07-23 カン,ホ−チェオル 患者用ベッド
CN201022808Y (zh) * 2007-04-02 2008-02-20 张宝江 清洁护理床
CN101579178B (zh) * 2008-05-14 2011-03-02 中山厚福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自延位减压床
CN201404388Y (zh) * 2009-05-27 2010-02-17 郑荣昕 多功能生活护理床
CN201445614U (zh) * 2009-08-10 2010-05-05 刘旭祥 智能护理床
CN201505254U (zh) * 2009-09-27 2010-06-16 王长清 卧床病人用大小便自理装置
CN203493849U (zh) * 2013-09-28 2014-03-26 河南康立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护理床
CN203539581U (zh) * 2013-10-31 2014-04-16 李国华 一种背起架
CN103750966B (zh) * 2013-12-31 2016-07-06 江苏永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医用翻身床
CN204106406U (zh) * 2014-09-22 2015-01-21 黄智� 多功能护理床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6818A (zh) * 2015-06-08 2015-08-26 江苏龙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监护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于该系统的大小便自动采集器
CN104856818B (zh) * 2015-06-08 2017-11-17 江苏龙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监护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于该系统的大小便自动采集器
CN105266992A (zh) * 2015-09-23 2016-01-27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重症护理系统
CN106361514A (zh) * 2016-09-23 2017-02-01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优化的医用护理床
CN106361514B (zh) * 2016-09-23 2019-03-15 雲禾(浙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优化的医用护理床
WO2018068169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赖振标 护理床
CN106491292A (zh) * 2016-11-21 2017-03-15 杭州顺事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多功能床
CN106510999A (zh) * 2016-12-01 2017-03-2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硬软分离式新型多功能理疗床
CN106510999B (zh) * 2016-12-01 2019-04-1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硬软分离式新型多功能理疗床
CN107411910A (zh) * 2017-07-25 2017-12-01 李明娟 一种医用护理床智能洁身设备
WO2019157610A1 (zh) * 2018-02-13 2019-08-22 赖振标 可呈坐姿便溺的护理床
CN109044673A (zh) * 2018-08-26 2018-12-21 张惠丽 一种检测后自动移位、擦拭、烘干而恢复检测功能机构
CN109893364A (zh) * 2019-04-19 2019-06-18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一种护理床
CN111616883A (zh) * 2020-04-30 2020-09-04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护理床的马桶以及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CN111494119B (zh) * 2020-04-30 2022-05-20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马桶和浴缸的护理床及其安装方法
CN11149411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马桶和浴缸的护理床及其安装方法
CN111494116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马桶的护理床
CN111494117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智能护理床及其安装方法
CN111616883B (zh) * 2020-04-30 2022-05-20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护理床的马桶以及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CN111494117B (zh) * 2020-04-30 2022-05-20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智能护理床及其安装方法
CN111494116B (zh) * 2020-04-30 2022-05-20 上海佳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马桶的护理床
CN111821123A (zh) * 2020-07-10 2020-10-27 薄遵荣 一种普外科护理用排便及清洗装置
CN111904836A (zh) * 2020-07-15 2020-11-1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辅助翻身拍背设备
CN111904836B (zh) * 2020-07-15 2022-02-1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辅助翻身拍背设备
CN112155892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安徽力威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智能多功能照护管理系统
CN112155892B (zh) * 2020-09-29 2023-03-24 安徽力威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智能多功能照护管理系统
CN112155889A (zh) * 2020-10-12 2021-01-01 李秀萍 一种失能老人护理床
CN112891120A (zh) * 2021-03-09 2021-06-04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淄博市妇女儿童医院) 一种多功能的医疗检测床
CN113041054A (zh) * 2021-04-23 2021-06-29 慧岸达(上海)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康复护理床
CN114587831A (zh) * 2022-03-17 2022-06-07 安吉县盛信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
CN114587831B (zh) * 2022-03-17 2023-08-15 安吉县盛信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
CN114847787A (zh) * 2022-03-31 2022-08-05 北京华商慧智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失能人员的辅助清洁装置
CN114847787B (zh) * 2022-03-31 2023-11-21 北京华商慧智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失能人员的辅助清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7474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7474A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04106406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104224472A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01404388Y (zh) 多功能生活护理床
TWI450712B (zh) 翻身移位機
CN1953725A (zh) 一种病人用床
CN201404389Y (zh) 多功能生活自理床
JP4241871B2 (ja) ベッド
WO2010012234A1 (zh) 多功能翻身护理床
CN103519950A (zh) 一种医用智能护理床
CN203609608U (zh) 全功能护理床
JP2012115634A5 (zh)
CN103371896A (zh) 具有全变姿和洁便功能的轮椅床
JP2012115634A (ja) ベッド、及び既存ベッド設置型トイレ・シャワー対応機能ユニット、及びベッド用シャワードームユニット、及びベッド用暖房・シャワードームユニット、及び小型便器、及びサーモスタット直結電動3方向軸旋回流路切換混合栓、及びスライド多段収納式ベッドテーブル、及びベッド仰臥者用テレビ載置ユニット、及びベッド仰臥者用多機能載置ユニット、及びベッド仰臥者用テレビ等多機能載置ユニット、及びベッド仰臥姿勢情報端末機器等操作肘受けマット、及びベッド仰臥姿勢胸腹併合呼吸健康法記載書物、及びベッド仰臥姿勢胸腹併合呼吸健康法デジタル映像視聴実施ソフト、及びベッド仰臥姿勢瞑想座禅法記載書物、及びベッド仰臥姿勢瞑想座禅法デジタル映像視聴実施ソフト、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指圧法記載書物、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指圧法デジタル映像視聴実施ソフト、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指圧リハビリ法デジタル映像視聴実施ソフト、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ストレッチ運動法記載書物、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ストレッチ運動法デジタル映像視聴実施ソフト、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ストレッチリハビリ法デジタル映像視聴実施ソフト、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一日生活サイクル対応リハビリ支援ソフト、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一日生活サイクル対応リハビリ支援装置、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一日生活サイクル対応リハビリ支援システム装置、及びベッド仰臥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一定期間一日生活サイクル自動放送システム装置、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一定期間一日生活サイクル自動放送・録画再生リハビリ支援システム装置、及び被介護者用ベッド仰臥姿勢テレビ電話機能付帯一定期間一日生活サイクル自動放送・録画再生リハビリ支援システム装置、及びトイレ・シャワー機能付帯ベッド用被介護者用下着、及びトイレ・シャワー機能付帯ベッド用被介護者用パジャマ、及びトイレ・シャワー機能付帯ベッド用介護シーツ、及びトイレ・シャワー機能付帯ベッド用被介護者用ブラジャー、及びトイレ・シャワー機能付帯ベッド用被介護者用シーツ兼用パジャマ、及びトイレ・シャワー機能付帯ベッド用被介護者用肌掛兼用パジャマ。
CN100542511C (zh) 轻便通用翻身病床
CN204106407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04683980U (zh) 一种护理床床板
CN204684000U (zh) 一种护理床便盆进给装置
KR100630496B1 (ko) 기능성 환자용 침대
CN109172209A (zh) 一种自动助便的卧便器
CN109771173B (zh) 一种护理床
CN101889930A (zh) 一种具有坐便和坐浴功能的病床
CN204219233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109480673A (zh) 一种单人操控婴儿便后洗擦器
CN104644356A (zh) 一种护理床大小腿曲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