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3317A - 包括弹簧式端子及用于致动它的驱动器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弹簧式端子及用于致动它的驱动器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3317A
CN104253317A CN201410299275.XA CN201410299275A CN104253317A CN 104253317 A CN104253317 A CN 104253317A CN 201410299275 A CN201410299275 A CN 201410299275A CN 104253317 A CN104253317 A CN 104253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terminal
switching device
thermo
mechanical driv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92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3317B (zh
Inventor
亚历克斯·布特尼
菲利普·施泰因贝格尔
约兰·马赛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ehner GmbH and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Original Assignee
Woehner GmbH and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ehner GmbH and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filed Critical Woehner GmbH and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Publication of CN104253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3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spring force increased by screw, cam, wedge, or other fasten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5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insertion of a wire only possible by pressing on the spring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将至少一个电导体连接到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所述弹簧式端子设于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中,并且所述弹簧式端子包括机械驱动器,所述机械驱动器布置或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片状件,所述片状件具有用于致动所述弹簧式端子的宽面和窄面,所述片状件的所述宽面使所述弹簧式端子移动到打开位置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电导体能被插入到所述弹簧式端子的插口中。

Description

包括弹簧式端子及用于致动它的驱动器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是用于母线系统的开关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以及用于致动该弹簧式端子的相关驱动器。
背景技术
母线系统应用广泛,它使得在安装过程中能将开关装置直接安置在干线上。母线的尺寸主要取决于电流负载。母线或电流杆的横截面也取决于相连设备的机械负载和类型以及电流负载。在开关系统中,多条母线并联而置。母线通常由铝或铜制成,通常是未绝缘的,这简化了连接的安置以及开关元件。
传统的多极开关装置可用于将电子装置连接至母线系统并保护它们不过载,例如这是由于插入了用于保护电子装置的电熔丝。该元件可由装配工或安装者根据需要进行替换。
在断开电源和更换熔丝时,必须对操作者没有任何风险。
在这种类型的开关装置中,弹簧式端子用于将电子装置连接至开关装置的电子器件,例如电熔丝。
为了打开弹簧式端子,安装者通常使用螺丝刀,通过螺丝刀利用倾斜移动撬开弹簧式端子。然而,这里难以将电导体连接至弹簧式端子,这是因为,电导体必须提供至弹簧式端子,并且同时弹簧式端子必须利用螺丝刀被撬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电导体的弹簧式端子的致动得到改进。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连接装置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5所述特征的方法,上述目的得以实现。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将至少一个电导体连接到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所述弹簧式端子设于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中并且包括机械驱动器,所述机械驱动器布置或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片状件,所述片状件具有用于致动所述弹簧式端子的宽面和窄面,所述片状件的宽面使所述弹簧式端子移动到打开位置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电导体能被插入到弹簧式端子的插口中。
通过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驱动器,弹簧式端子能更容易地被致动,这是由于不需要螺丝刀作用于弹簧式端子并撬开它以同时将电导体连接到弹簧式端子。而且,通过用于致动弹簧式端子的片状件,驱动器可具有经济且易于制造的简单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片状件的窄面能使弹簧式端子移动到关闭位置中,在关闭位置,电导体夹在弹簧式端子中的适当位置。通过片状件的宽面和窄面,弹簧式端子能非常容易地进入其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弹簧式端子包括支柱和弹簧腿,所述弹簧腿具有用于引入电导体的入口,并且通过机械驱动器的片状件的宽面被压向支柱以适当夹住所引入的电导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片状件的窄面与弹簧腿接触或者片状件的宽面脱离弹簧腿时,弹簧式端子的弹簧腿可弹回电导体被夹在弹簧式端子中的关闭位置。弹簧式端子的弹回使得弹簧式端子能快速地自动进入其关闭位置,而不需要安装者或者装配工将弹簧式端子移动至其关闭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又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在一端包括工具座,例如狭槽,用于容纳工具并且通过机械驱动器致动弹簧式端子。通过容纳在工具座中的工具,机械驱动器能非常容易地被致动,因为能够通过所述驱动器致动弹簧式端子。而且,这种类型的工具座易于制造且经济。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再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在一端包括用于致动机械驱动器的致动元件。该致动元件例如是用于使机械驱动器在圆周方向或周向转动的把手、操作杆或开关。这里,不需要使用如螺丝刀等工具来转动机械驱动器。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又一个可行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出部形成于机械驱动器上以致动机械驱动器,该凸出部例如通过壳体的壳体开口伸出以致动机械驱动器。通过该凸出部,机械驱动器能从外部以很简单的方式被致动以将弹簧式端子移动进入打开或者关闭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形成于所述机械驱动器的周边上。因此,通过致动凸出部机械驱动器能在其圆周方向或周向上转动,并且,这里,通过其片状件,相连的弹簧式端子能被致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又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设于致动摇杆的第一端上,用于引入工具(尤其是螺丝刀)的凹部设于致动摇杆的相对的、第二端上。通过致动摇杆,可提供倾斜移动或摆动以致动机械驱动器。致动摇杆在圆周方向或周向设于机械驱动器上以使机械驱动器在圆周方向或周向来回转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把手,通过该把手机械驱动器能被固定在壳体(46)中的预定位置。例如,通过其把手,例如通过摩擦接触或者紧握接触,机械驱动器能被保持于壳体上。在机械驱动器的把手保持于壳体中的预定位置,弹簧式端子例如处于其打开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又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驱动元件,所述片状件设于第一端上。由于弹簧式端子通过片状件被致动,驱动元件的形状例如可这样调整,即,在其第二端用于致动机械驱动器的致动元件和/或工具座(如狭槽)可以是非常简单的结果,这是因为不需要像片状件一样提供平面和宽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再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的片状件被压入驱动元件中的狭槽或者铸于驱动元件中,例如至少部分通过注塑。这样,片状件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被固定至驱动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安装在连接装置的壳体中以在圆周方向或周向可转动。用于致动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的转动可通过简单紧凑的方式在连接装置的壳体中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腔形凹部,凸出部伸出的壳体开口设于该腔形凹部中。腔形凹部一方面使得凸出部从壳体充分伸出以便手动操作,但同时不必伸出超过壳体的宽度。反而,凸出部可与壳体共同终止,这意味着凸出部例如不能从外部被无意识地致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多极开关装置的更多的可行实施例,其中: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接通时的前视图,该开关装置包括弹簧式端子及其驱动器;
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断开时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开关装置接通时的实施例,该开关装置根据第一实施例包括弹簧式端子及其驱动器;
图4是图3所示的开关装置断开时没有壳体盖的图;
图5是开关装置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所用的齿轮连杆的图;
图6是开关装置的实施例从左侧所视的侧视图;
图7是开关装置的实施例从右侧所视的侧视图;
图8是开关装置的实施例从上方所视的图;
图9是开关装置的实施例从下方所视的图;
图10是根据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在前盖中的锁定的容纳单元从上方所见的细节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容纳单元锁定时沿剖面线H-H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开关装置的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剖面线H-H所视的容纳单元的剖面图;
图13A、图13B、图13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开的弹簧式端子的图,示出了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操作模式;
图14A、图14B、图14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关闭的弹簧式端子的图,示出了开关装置的可行实施例的操作模式;
图15是开关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触点的示例实施例的图;
图16示出了开关装置的实施例,图示了开关装置中使用的可致动操作单元的操作模式;
图17示出了开关装置的实施例,图示了开关装置所使用的可致动操作单元的操作模式;
图18A、图18B示出了设于开关装置的前盖中的密封器件的细节图;
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布置于开关装置中的弹簧式端子及其驱动器的细节图,其中弹簧式端子打开;
图20是图19的弹簧式端子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9的弹簧式端子的驱动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22是图20和图21的驱动器的驱动元件的立体图;
图2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布置在开关装置中的弹簧式端子及其驱动器的另一细节图,其中弹簧式端子关闭;
图24是图23的细节图,但弹簧式端子打开;
图25是图24的细节图,但接触导体引入到打开的弹簧式端子中;
图26是开关装置的细节图,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式端子布置其中并且驱动器来自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连接装置更多的可行实施例,该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及其驱动器。在本文中,连接装置例如是用于母线系统的开关装置。
图1是开关装置1的示例的前视图,例如是用于母线系统的多极开关装置1。在图1所示的前视图中,在操作单元2(例如倾斜杆,设于多极开关装置1上)被手动转成开状态之后,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图1所示的多极开关装置1可安装在母线系统的多个并联母线上。例如,多极开关装置1可安装在三条并联母线上。在这样的安装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多极开关装置1的右侧是底部(U),如图1所示的多极开关装置1的左侧是上部(O)。因此,在此安装状态下,图1所示的开关杆2被向上转以将开关装置1接通。图1按使用者或装配工的角度从上方或前方示出多极开关装置1的前盖3。前盖3位于多极开关装置1远离母线的一侧。在多极开关装置1中,前盖3可移动地连接至开关装置1的壳体。前盖3可在多极开关装置1中水平或侧向位移。为了实现图1所示的多极开关装置1的接通状态,前盖3向左或向上(O)行进。当例如通过致动操作单元2而使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前盖3向右或向下(U)行进。在多极开关装置1中,有多个容纳单元4-1、4-2、4-3,这些容纳单元各自设置成用于容纳元件(尤其是熔丝)。容纳单元4-1、4-2、4-3例如可以是抽屉,而元件(尤其是电子元件)能够插入到抽屉中。该元件例如可以是熔丝。
在多极开关装置1中,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可移动的前盖3锁定容纳单元4-1、4-2、4-3,于是元件不能被插入或者移动。因此,在接通状态下,装配工不能意外地替换元件(尤其是电熔丝),因此不会有被电击的风险。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多极开关装置1为三极开关装置1,它可以安装在并联连接的三条电流母线上。容纳单元4-i的数目对应于并联的电流母线的数目。极数或者电流母线的数目与容纳单元4-i的相应数目可以不同。除了形成为三极开关装置,开关装置1例如也可形成为单极、双极、四极开关装置等等。
如果操作者致动操作单元2(例如倾斜杆),使得多极开关装置如图1接通,则前盖3向上移动并锁定容纳单元4-i(尤其是抽屉),例如在各盒中通过连接到前盖3的轴颈锁定。
多极开关装置1的可移动前盖3可通过操作单元2来致动,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设于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内的齿轮连杆在与前盖3相同或相对的方向移动,使得多极开关装置1的开关触点关闭。图5示出了这种类型的齿轮连杆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多极开关装置1的可移动前盖3包括对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的入口5-1、5-2、5-3,这些入口5-1、5-2、5-3设置用于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1、8-2、8-3以在适当的位置夹住连接线。
从图1可看出,前盖3包括入口5-1、5-2、5-3,这些入口5-1、5-2、5-3在接通的状态下向左移动,使得前盖3覆盖这些入口在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的这些点。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这些入口5-1、5-2、5-3设置用于弹簧式端子以在适当的位置夹住连接线。通过这些连接线,能够将任何期望的装置连接至母线系统。
从图1可看出,多极开关装置的可移动前盖3还包括测试孔6-1、6-2、6-3,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这些测试孔6-1、6-2、6-3各自使一个输出触点与测试针接触以检测那里的电压。在图1所示的三极开关装置1中,前盖具有相应数目的测试孔6-1、6-2、6-3,这些测试孔能够例如通过测试针接触相关的输出触点。这样,在接通状态下,装配工或操作者能够测试出各容纳单元4-i的输出触点处是否有电压U。如果输出触点处没有电压,那么可能是例如由于没有电子元件被插入到相应的容纳单元4-i中。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电子元件被错误地插入到容纳单元4-i中。例如,装配工可将标准化的单极电压检测器插入到测试孔6-i中,以检测各输出触点处是否有能使所连接的电子装置运行的电压。
在多极开关装置1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显示区域连接至图5所示的齿轮连杆9,通过设于前盖3中的视窗7向使用者直观显示多极开关装置1的实际开关状态,而与操作单元2和前盖3的位置无关。例如,当多极开关装置接通时,通过前盖3的视窗7向使用者显示相应颜色编码的显示区域。
如图10、图11、图12更具体地所示,可移动前盖3优选包括阻挡片,阻挡片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阻挡多极开关装置1的容纳单元4-i动作。而且,当弹簧式端子关闭时,可移动前盖3的轴颈在操作单元2被致动时行进至机械驱动器8-1、8-2、8-3的相应凹槽中以使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如此使得多极开关装置1能接通,如图1所示。相反地,当弹簧式端子打开时,可移动前盖3的轴颈在操作单元2被致动时不能行进至机械驱动器8-1、8-2、8-3的相应凹槽中以使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如此使得多极开关装置不能接通,开关装置1保持断开,如图2所示。图13A、图13B、图13C详细示出了打开的弹簧式端子的状态。图14A、图14B、图14C详细示出了关闭的弹簧式端子的状态。因此,如果多极开关装置1的所有容纳单元4-1、4-2、4-3已移动或转动至各输出触点,并且用于将导体连接至输出触点的所有弹簧式端子关闭,则通过致动操作单元2,多极开关装置1只能从断开状态转成接通状态。
图2从前面示出了图1所示的多极开关装置11断开时的实施例。从图2可看出,操作单元或倾斜杆2被向右转动或者向下(U)转,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当开关装置1断开时,可移动前盖3相对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向右移动。从图2可看出,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开关装置1的壳体内的入口露出。因此,入口5-1、5-2、5-3在前盖3内行进以恰好适合开关装置1的壳体内入口,如图2所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i的入口5-1、5-2、5-3设置用于在适当的位置夹住连接线。在图2中,从上方可看到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1、8-2、8-3。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试孔至少部分被覆盖,这是因为不需要测试输出触点处的电压。如图2所示,前盖3的视窗7中可见的显示区域17向使用者显示出多极开关装置断开。
如果操作单元2(例如倾斜杆,其与包括开关触点的齿轮连杆9相连)被致动至断开位置,则同样固定至倾斜杆2的前盖3向下或向后移动。这同时也给倾斜或拉出容纳单元4-1、4-2、4-3(例如用于电熔丝的抽屉)带来了需要的空间。这确保了只能在无风险的零电压状态下致动容纳单元4-i(例如电熔丝盒或电熔丝抽屉)以及更换元件。同样地,只有在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用于输出线的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1、8-2、8-3对使用者才是可接近的。在断开的状态下,前盖3中的入口5-1、5-2、5-3处于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开口的正上方。因此,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1、8-2、8-3接下来可被装配工通过重合的开口来操作。当前盖处于接通状态下,如图1所示,前盖3位移一段距离以使前盖3中的开口5和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的入口不再重合,于是能防止进入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1、8-2、4-1、8-3。当开关装置1断开时,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1的容纳单元4-1、4-2、4-3是未锁定的,例如能够通过导槽被拉出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以使在各情况下将元件插入到所拉出的容纳单元中。当如图2所示断开时,若多极开关装置的所有容纳单元4-1、4-2、4-3已再次被拉回并移动或转动至各自的输出触点,而且用于将导体连接至输出触点的所有的弹簧式端子关闭,则多极开关装置1只能被转成对应图1的接通状态。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用于容纳电子元件(例如电熔丝)的容纳单元4-1、4-2、4-3由抽屉形成,在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元件可以被插入到各抽屉中。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容纳单元4-i(尤其是抽屉)优选地绕轴转动并且从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拉出以插入元件。该抽屉因此不能脱落或丢失。在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在元件被插入之后,抽屉能够滑动回到壳体中,接着绕轴转动以使抽屉抵着各输出触点,于是电路闭合。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换言之,当前盖已向下移动时,有足够的空间或地方转动并拉出抽屉。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抽屉也能够滑回到壳体中,接着抵着各输出触点转动。一旦所有的容纳单元4-1、4-2、4-3已滑入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并抵着各输出触点转动,另外若用于将导体连接至相关输出触点的所有弹簧式端子关闭,则多极开关装置1就能被手动地进入或转成图1所示的接通状态。因此,能检测到并防止有关将器件安装至多极开关装置的错误。例如,如果装配工犯错误忘记关闭弹簧式端子,那么多极开关装置1不能接通。在此情况下,对装配工而言,可以接下来关闭弹簧式端子,使得接着能够接通多极开关装置。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将器件不正确地装配至多极开关装置能被突显并得到消除。在多极开关装置1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两个壳体外壳。
图3是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没有上壳体部分的多极开关装置内的图。从图3可看出,倾斜杆2逆时针方向转动至左边,前盖3同样向左或向上移动,于是锁定容纳单元4-i。在可选实施例中,前盖3在与倾斜杆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如图5所示,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设于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的齿轮连杆9,通过曲杆10、经由连接至倾斜杆2的棒或者细长臂11,在与前盖3相同的方向上向右或向下(U)移动,多极开关装置1的开关触点在端部位置处关闭。在图5中,可看到用于曲杆10的轴承10a。当倾斜杆2逆时针方向移动进入定位时,曲杆10在齿轮连杆9的U形部分向下或向右压齿轮连杆9。于是齿轮连杆9在与前盖3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从图5可看出,如果相关的元件已被插入到相应的容纳单元4-i中并抵着相关的输出触点转动,则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在齿轮连杆9上有开关触点12-1、12-2、12-3以闭合相关电路。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关触点12-1、12-2、12-3是开关桥。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这些开关桥使各可转动的抽屉的底座触点共同与多极开关装置1的母线触点13-1、13-2、13-3连接。为了获得必要的接触力,如图5所示,相关的压缩弹簧14-1、14-2、14-3设置用于各开关触点或各开关桥12-1、12-2、12-3。各开关桥12-i包括两个开关触点,这两个开关触点设于两个末端。在接通状态下,这些触点一方面与可转动抽屉或容纳单元4-i的底座触点接触,另一方面与母线触点13-i相接触,母线触点13-i接触相关的母线干线。复位弹簧15-1、15-2确保了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齿轮连杆的稳定的、自增强位置。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连杆9还包括轮廓16-1、16-2、16-3,该轮廓设置用于在焊接触点的情况下锁定抽屉。而且,显示区域17连接至齿轮连杆或者一体形成于齿轮连杆上,通过设于前盖3中的视窗7向使用者直观显示多极开关装置1的实际开关状态,而与操作单元2和前盖的位置无关。
在多极开关装置的各干线触点13-i上,优选有压缩弹簧18-1、18-2、18-3,压缩弹簧用于补偿活动空间、提供接触力,并确保多极开关装置1刚性安装至母线。
对于各干线,开关装置1包括相关的用于电接触各干线的干线触点13-i。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轮廓19-i一体形成于开关装置1的壳体上并对着各干线触点,壳体轮廓19-i位于开关装置的各干线触点13-i上,能够被机械地拆下以将开关装置1布置于厚干线上。壳体轮廓19-1、19-2、19-3也可通过工具被拆下。这里,一体形成的壳体轮廓19-i例如利用螺丝刀从开关装置1的壳体被拆下。对于例如5mm厚的薄干线,壳体轮廓19-1保持完整。对于例如10mm厚的厚一点的干线,壳体轮廓19-i被装配工利用螺丝刀拆下。壳体轮廓19-i形成组合脚,例如它能在例如10mm厚的厚母线的支撑面下方分离。这确保了整齐布置在母线上。壳体轮廓19-i的特定形状确保了当壳体轮廓分离时,母线不会处于制动器上而是处于分离的面上。一体形成的壳体轮廓19-i设于壳体的支撑片20-i上且在各干线触点13-i对面以将开关装置布置于干线上。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体形成的壳体轮廓呈驼峰状,包括两个条片,这两个条片会合在一起且一体形成于壳体的支撑片20-i上,在干线触点13-1对面。在开关装置1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的壳体由塑料材料构成。在此情况下,一体形成的壳体轮廓19-i也由塑料材料构成。
通过向下或向右操作倾斜杆2,如图4所示,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当开关装置1断开时,倾斜杆2顺时针方向向下或向右转动,使得前盖3也被拉向右边。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前盖3与连接至倾斜杆2的轮22的凹槽21中的底部末端衔接。于是前盖3的底部末端23被向下拉,使得容纳单元4-i在多极开关装置1完全断开时未锁定。通过顺时针方向移动倾斜杆2,连接至曲杆10的臂11(尤其是线状臂)向上移动。在其上端处,臂11具有自由度地被导引至倾斜杆轮22的另一凹槽或狭槽25中,通过倾斜杆2的转动而顺时针方向向上移动。凹槽25是狭槽,它给线状臂11一个移动的自由度。向上移动的臂11同时拉动曲杆10使得齿轮连杆9通过弹簧力向左或向上移动,换言之,就是在与前盖3相对的方向上移动。如图3、如4所示,曲杆10位于齿轮连杆9的U形部分上。从图3、图4可见,特定形状的平面弹簧或板簧26位于轮22下方,如图16所示,优选包括凸出部分26a。曲杆10确保了转换过程中的转换滞后。产生的阻力可利用板簧26处理。而且,板簧26确保了倾斜杆的机械活动空间的减少,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的操作体验。运动学或者开关速度可通过板簧26的形状来设置。通过特定形状的板簧26,能够限定特定的开关点,一经过开关点,无需另外用力,开关杆2就过渡到另一开关状态。例如,如果操作者如图3、图4所示向下或者顺时针方向拉动开关杆2,则操作者必须施加力直到到达开关点为止,一经过开关点,无需人为再施加力,开关杆2移动进入最后的开关位置,换言之进入断开状态。同样地,对于接通多极开关装置1,操作者可以逆时针方向向上移动开关杆2,必须这样施加力直到到达开关点为止。一经过开关点,开关杆2随后自动移动进入图3所示的最后的开关位置。因此,一经过开关点,尤其是在断开的过程中,开关装置1就通过狭槽25、板簧26、复位弹簧15和曲杆10断开,而不取决于操作者。
图6是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壳体的侧视图。图6所示的三极开关装置1包括在其下侧的三个支撑片20-1、20-2、20-3,这些支撑片设置用于将开关装置1布置于三条母线上。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关的壳体轮廓19-i一体形成于各支撑片20-i上,并且能够被拆下以将开关装置1布置于厚干线上。而且,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锁元件27设置用于最下面的母线。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间隔肋28设置用于中间的母线,在装置扣上时能保护封盖屏幕。从图6可看出,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可有波状的冷却缝隙29-1、29-2、29-3。
图7是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从壳体右侧所见的侧视图。图6、图7中所示的三极开关装置1可被布置于具有三级L1、L2、L3的三条母线上。
图8是从上方所见的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的图。图9是从下方所见的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的图。从图9可看出,开口30设于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能用于中止U形锁。图18A、图18B详细示出了这一点。从图18A可看出,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倾斜杆2可以经由连接片31连接至倾斜杆2的轮22,开口32设于连接片31中,U形锁的U形杆33穿过开口32。于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杆33既穿过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的开口30,又穿过相连的连接片中的开口32,使得能防止倾斜杆2从断开位置转成接通位置。作为图18A所示的U形锁的替换形式,在接通状态下,通过这两个开口也可实现密封。壳体内的开口30形成了用于密封多极开关装置1的密封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极开关装置接通时,也可通过密封器件或挂锁被阻挡。选择两种替换形式中的哪一种取决于各自的应用场合。图18A是沿着图18B中的剖面线K-K所得的剖面图,其中开关杆处于断开状态。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内的密封开口30给错误操作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对于不熟练的使用者或者未授权的第三方。
图10是多极开关装置1从上方所视在前盖3的区域中的细节图,用于容纳元件的容纳单元4-i处于该区域中。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容纳单元4-i是被锁定的抽屉。图11是沿图10中的剖面线H-H的剖面图。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如图11所示,前盖3向上移动并通过相应的阻挡片35-i锁定容纳单元4-i。在接通的状态下,阻挡片35-i与抽屉4-i接合,使得不能被使用者致动。
图12是在多极开关装置1被转换时沿剖面线H-H所得的剖面图,其中前盖3已水平向右或向下移动,使得阻挡片35-i不再阻挡容纳单元4-i或抽屉4-i。在断开状态下,当抽屉4-i未锁定时,多极开关装置1不能再被接通。在此情况下,容纳单元或者抽屉阻挡前盖3。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如图12所示,容纳单元或抽屉4-i未被锁定,经图11中可见的导引槽36-i,能被拉出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于是可将元件插入到所拉出的容纳单元中。从图11可看出,导引槽36-i包括用于拉出和返回抽屉的两个相对的导引片。在图11中,示出了没有插入元件的容纳单元或抽屉4-i,在背景中可看见壳体的通风缝隙29-i。如图11所示,若元件4-i(例如电熔丝)已插入到抽屉4-i中,则它将输出触点37-i连接至底座触点。底座触点同与一个开关触点相关的开关12-i相对。也可在底座触点下方另有压缩弹簧,以确保优良的接触。在接通状态下,当抽屉4-i被锁定时,连接至齿轮连杆9的开关触点或开关桥12-i将容纳单元4-i的底座触点连接至电流母线触点13-i。在抽屉4-i转动之后,若所插入的元件位于输出触点37-i和抽屉的底座触点之间,则电路闭合。输出触点37-i经内线被引导至用于接触电子装置的连接触点。该连接触点具有弹簧式端子42-i。
图13A是沿弹簧式端子的驱动器的剖面线E-E(从图13B的前面所示)的图。在图13A、图13B、图13C中,各弹簧式端子42-i打开。在前盖3中,有开口5-i,如图13B所示,当多极开关装置断开时,开口5-i位于多极开关装置的壳体内的入口的正上方。当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这些入口被覆盖而不能被操作。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这些入口未被覆盖而可以进入,如图13B和图14B所示。当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可利用工具转动弹簧式端子42-i。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用于弹簧式端子的驱动器8-1的结构使得旋转大约95°成为可能。通过另外的把手,能确保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保持在稳定的位置。这防止了无意识的开放。压配合地使驱动元件39-i成为一体能防止在操作期间振动和摇摆。
图13A示出了阻挡方向上弹簧式端子的驱动器。前盖3不能进入弹簧式端子42-i的驱动器39-i中的空隙,因而不能接通多极开关装置1。图13C是沿着图13A的剖面线F-F的剖面图,弹簧式端子的驱动器打开。
相比而言,图14A、图14B、图14C示出了弹簧式端子42-i关闭的状态。多极开关装置断开,例如如图2所示,于是前盖3内的开口5-i恰好覆盖多极开关装置1的壳体内的入口。如图13A所示,用于各输出触点37-i的弹簧式端子42-i包括具有驱动元件39-i的机械驱动器8-i,驱动元件39-i例如包括用于施用螺丝刀的狭缝40-i。金属片状件41-i被插入驱动器8-i的机械驱动元件39-i中,并且在螺丝刀转动的过程中转动。驱动元件39-i的金属片状件41-i位于弹簧式端子42-i上,如图14A所示。图14A示出了弹簧式端子关闭。从图14A可看出,当弹簧式端子42-i关闭时,前盖3的轴颈43-i能进入机械驱动器,进入到机械驱动8-i的驱动元件39-i中,以接通多极开关装置1。当弹簧式端子42-i关闭时,在操作单元2被致动以接通多极开关装置1时,可移动前盖3的轴颈进入到弹簧式端子42-i的机械驱动器8-i中相应的凹槽中,于是多极开关装置1能接通。相反,当弹簧式端子42-i打开时,如图13A所示,在操作单元2被致动以接通多极开关装置1时,可移动前盖的轴颈43-i不能进入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8-i的相应凹槽中,于是多极开关装置1被阻挡而不能接通,开关装置1保持断开。如果装配工偶然忘记关闭相连装置的弹簧式端子,则多极开关装置1被阻挡而不能接通。只有当装配工已经关闭相应的弹簧式端子42-i时,装置的安装才能正常完成,多极开关装置1才能接通。
图15是穿过多极开关装置1的剖面图,更精确地示出了可在多极开关装置1用于任意容纳单元的输出触点37-i的实施例。在图15所示的示例实施例中,输出触点37-i经两个电流臂44-i、45-i连接至弹簧式端子42-i,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出线或接触线可被插入到弹簧式端子42-i中。与图14A类似,图15示出了关闭的弹簧式端子42-i。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若容纳单元或抽屉4-i被压迫,则输出触点37-i的下面的弹性部分,换言之,下面的桥45-i,确保了供电不会中断。
图16是多极开关装置1的实施例的图,没有上壳体部分且没有锁元件,处于接通状态的倾斜杆正移动进入断开状态,已克服了板簧26的特定形状所带来的最大的力。板簧26包括轮22的驼峰状的凸起或凸耳22a。从图16可看出,此时,曲杆10和齿轮连杆9仍处于“接通”位置,线状臂11在倾斜杆2的轮22的凹槽中自由运行。
图17是当开关杆2进一步顺时针方向向下移动时多极开关装置1的实施例的图,没有上壳体部分且没有锁元件。若倾斜杆2已经处于断开位置,则齿轮连杆9在复位弹簧15-1、15-2的力作用下向左或向上移动,线状臂11向上滑动并利用自由转动或者倾斜杆2的轮22内的狭槽25移动。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复位弹簧15-1、15-2。在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复位弹簧15。在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复位弹簧15-i确保了开关滑片或齿轮连杆9在与前盖3相对的方向向上移动以阻断经开关桥12-i延伸的电流路径。曲杆10的两个曲杆半部分以及复位弹簧15-i的形成,确保了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时,机械系统以自增强的方式在该位置被阻挡。曲杆半部分的安装及其外部尺寸确保了最优的力量传送。具有凸出部分26a的特定形状的板簧26导致了在接通和断开期间的限定的力量路径。在各开关过程中,最初需要小开关力,然后增大,直到达到最大开关力,一超过开关力最大值,开关力接着再次减小。而且,换言之,在多极开关装置1接通和断开时,板簧26使倾斜杆2在端部位置保持稳定状态。按狭槽25的形状自由转动确保了在多极开关装置1断开时,桥触点不打开,直到倾斜杆2克服了板簧26所限定的最大开关力点。一旦经过了曲杆关节的限制点,由于狭槽25,因而对于开关过程不再由使用者保持。齿轮连杆9上的复位弹簧15-i确保了齿轮连杆9自动到达“断开”位置(断开而与使用者无关)。在接通过程中,平面弹簧能确保操作者必须克服大的力量,然后立即减小开关力(实际接通而与使用者无关)。一体形成于齿轮连杆9上或者形成于其中的标志指示器或显示区域17向使用者提供了独立的开关位置显示。
开关装置1(例如多极开关装置1)适用于插入元件(尤其是电熔丝)。或者,其它电子元件也可插入到多极开关装置1的不同容纳单元4-i中,使得在各电路中被连接。这类元件的示例有线圈和电容。开关装置1对使用者或装配工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将元件插入到开关装置1中时提供了高安全性。当开关装置1接通时,容纳单元4-i因结合在前盖3中的阻挡片而被锁定,因而使用者甚至不能触及带电部分。而且,设于可移动前盖3中的轴颈确保了开关装置1只有在弹簧式端子42-i正确关闭时才能转成接通。只有当多极开关单元1的所有容纳单元4-i已转至其各输出触点,而且用于将导体连接至各输出触点的所有的弹簧式端子42-i已关闭,多极开关装置1才能通过致动操作杆2从断开状态转成接通状态。因此,如果装配工将接触线插入多极开关装置1的弹簧式端子42-i,但是却忘记通过致动机械驱动器8-i关闭弹簧式端子,则多极开关装置1不能进入接通状态。这样,在安装完成之后,若忘记关闭弹簧式端子42-i,也能防止只是插入弹簧式端子42-i中的接触线接下来又从弹簧式端子42-i脱落。以这种方式,多极开关装置1因此也能防止器件与多极开关装置1的不充分或不正确的接触。如果至少一条接触线未被正确安装,那么整个多极开关装置1不可能再被接通。因此,多极开关装置1只有在所有的弹簧式端子42-i都被正确关闭时才能进入接通状态。
在图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具有倾斜杆作为操作单元2。或者,旋转驱动器也可设置为操作单元2。
当元件被放入或插入时,所需的接触力可通过安装在容纳单元4-i的底座触点下的压缩弹簧产生。只有当电熔丝保持器或抽屉4-i被正确地限定时,开关机制才能通过倾斜杆2移动进入接通位置。
在图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式端子42-i用于接触相连的器件。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前盖3由塑料材料制成。在一个可行的变形例中,前盖3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
而且,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的细节图,其包括布置于其中的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
这里,连接装置1例如是开关装置的形式,与上述通过参照图1-图17、图18A、图18B的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构造基本相同。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弹簧式端子42-i的机械驱动器8-i与之前(例如图1-图4、图13-图13C、图14A-图14C、图15-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式端子42-i的驱动器的不同之处在于:机械驱动器8-i除了能从开关装置的上侧被致动之外,还能够或者可选择地从侧面或旁边被致动。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如图19的实施例所示,连接装置1(在开关装置的情况下)的壳体46包括用于从侧面致动机械驱动器的相应的额外开口47,后文将详述,通过该开口机械驱动器8-1是可接近的,使得能够从侧面通过机械驱动器8-1致动弹簧式端子42-i。
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可设置于用于通过弹簧式端子适当连接或夹住电导体的任意类型的连接装置中。开关装置1的图1-图17、图18A和图18B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图19和后续的图23-图26所示的开关装置只是根据本发明包括至少一个或者多个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的连接装置1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用于母线系统的开关装置作为连接装置1。原则上,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的连接装置可以是设置用于或适用于通过弹簧式端子42-i连接电导体的任何类型的连接装置。
弹簧式端子42-i包括支柱48和偏置的弹簧腿49。弹簧腿49包括用于插入电导体51的插口50。为了将电导体51插入弹簧腿49的插口50,弹簧式端子42-i被机械驱动器8-i朝向支柱48压迫,使得能够将电导体51插入插口50。这里,弹簧式端子42-i通过机械驱动器8-i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时,没有电导体51在插口中或者电导体51不能被插入插口中,在打开位置时,电导体被插入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并能通过弹簧式端子被在适当的位置夹住。电导体51通过弹簧式端子42-i抵着连接触点37-i被夹住。
在弹簧式端子42-i的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选择地,支柱48的端部52又被容纳和导引在弹簧腿49的插口50中。因此,还能确保弹簧腿49和支柱48不会不希望地抵着彼此横向转动。而且,如果弹簧腿49在弹簧式端子42-i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则弹簧腿49还能被导引。原则上,支柱48的端部52也可自由安置,因此未容纳(未图示)在插口50中。
如图19的实施例所示,弹簧腿49包括第一弹簧腿部49-1和第二弹簧腿部49-2。第一弹簧腿部49-1连接至支柱48。第二弹簧腿部49-2相应地包括插口50并且向着支柱48与第一弹簧腿部49-1成一定角度。如上所述,可选择地,支柱48的端部52也可容纳并导引在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中。
支柱48这样形成,即,其处于连接触点或输出触点37-i上,它能够通过机械驱动器8-i压迫弹簧腿49至支柱48,并使弹簧式端子42-i中所夹住的电导体51与连接至连接触点37-i的电子装置(例如电熔丝)之间电连接。
在图19的实施例中,支柱48例如处于输出触点37-i上。例如如之前的图3、图4、图15、图16、图17所示,输出触点37-i例如由两个电流臂44-i、45-i形成。下面的电流臂45-i或片确保了在开关装置1接通时,输出触点和容纳单元或抽屉4-i中的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接触不会中断。
图19中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驱动或致动相关的弹簧式端子42-i的机械驱动器8-i,如同通过图1-图4、图13A-图13C、图14A-图14C、图15-图17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式端子的机械驱动器,包括驱动元件39-i和片状件41-i。片状件41-i具有用于驱动弹簧式端子42-i的宽面53-1和窄面53-2。
片状件41-i布置在驱动元件39-i的一端上,能够通过驱动元件39-i被转动以打开和关闭弹簧式端子42-i。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式端子42打开以将电导体51引入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中。片状件41-i通过驱动元件39-i转动至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导体51能被插入到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中。片状件转动一段距离,使得其宽面53-1抵着支柱48压迫第一弹簧腿部49-1,并且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露出以插入电导体51。
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用于弹簧式端子42-1的机械驱动器8-1的结构使得能够旋转达到例如90°或95°。
可选择地,利用至少一个另外的把手54,能够确保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保持于稳定的位置。因而能防止弹簧式端子42-i意外的关闭。图19的实施例中的把手54布置于驱动元件39-i的周边上。
为了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从侧面致动或转动弹簧式端子42-i,驱动元件39-i包括其周边上的凸起部55或凸出部。
通过例如利用手指或拇指压迫凸出部55,驱动元件39-i和与其连接的片状件41-i转动,并且弹簧式端子42-i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或者相反地从打开位置转动至关闭位置。片状件41-i的宽面一旦转动离开弹簧腿49,则弹簧腿49能弹回到弹簧式端子42-i关闭的初始位置。弹簧式端子42-i因而能从其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并因而能在适当的位置夹住插入到插口50中的电导体51。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凸出部55形成于驱动元件39-i的致动摇杆56的第一端部上。致动摇杆56设于驱动元件39-i的周边上,并且在驱动元件39-i上安置成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可倾斜。通过来回倾斜,致动摇杆56不但能使机械驱动器8-1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转动,而且能使机械驱动器8-i及其片状件41-i相应地来回转动。为此,致动摇杆56在第一端部上包括凸出部55,当凸出部55被压迫时,能使机械驱动器8-1及其片状件41-i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向前转动。
在第二、相对的端部上,致动摇杆56可选择地包括凹部57,比如螺丝刀等工具可容纳于该凹部57中。通过容纳于凹部57中的螺丝刀,致动摇杆56和与其相连的机械驱动器8-i能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再次转回。
如上所述,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1)的壳体46包括用于致动机械驱动器8-i的致动摇杆56的相应的横向壳体开口47。致动摇杆56优选地通过用于致动的开口47从侧向伸出壳体,使得能够容易地被装配工从外部按压,特别优选地,凸出部55能被手动按压而不需要如螺丝刀等额外的工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后续的图26所示,开关装置1的壳体46可形成有其中设有开口47的腔形凹部58,使得致动摇杆56伸出开口46,但例如不伸出超过开关装置1的壳体的宽度。腔形凹部58优选这样形成,即,使得能够手动地(尤其是利用手指或拇指)致动致动摇杆56的凸出部55。
在图19的实施例中,机械驱动器8-i的驱动元件39-i,尤其是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元件39-i,还设有工具凹槽,比如狭槽40-i,以施用用于致动驱动器8-i的螺丝刀和/或驱动元件。在后面的图20中,驱动元件59由虚线示出,例如是把手的形式,尤其是旋转把手。
若容纳于工具凹槽或狭槽40-i中的螺丝刀转动或者把手59转动,则驱动元件39-i以及相连的片状件41-i转动以使弹簧式端子42-i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移动,在打开位置时,电导体51能被插入到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在关闭位置时,电导体51能夹在弹簧式端子中的适当位置。
图20是图19的弹簧式端子42-i的驱动器8-i的立体图。
机械驱动器8-i包括驱动元件39-i。片状件41-i设于驱动元件39-i的一端,用于施用螺丝刀以使驱动器8-i转动的狭槽设于另一端。在驱动元件39-i的一个实例中,除了狭槽40-i之外或者是作为一种选择,驱动元件59可设置用于致动驱动器8-i。驱动元件59在图20中由虚线示出,例如是把手的形式,尤其是旋转把手。
如上所述,片状件41-i具有用于致动弹簧式端子42-i的宽面53-1和窄面53-2。
而且,致动摇杆56形成于驱动元件39-i的周边上以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从侧面致动或转动机械驱动器8-i。
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9-i和片状件41-i形成为两部分,片状件41-i固定至驱动元件39-i。这里,片状件41-i例如是金属片状件,驱动元件39-i例如是塑料材料件,例如是塑料材料注塑制件。
为了牢固,片状件41-i例如被压入驱动元件39-i中的空隙或狭缝,或者例如通过注塑一体形成于驱动元件39-i中。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将片状件41-i紧固至驱动元件39-i的示例,而是可以设置任何其它适合的将片状件41-i紧固至驱动元件39-i的方式。
驱动元件39-i和片状件41-i也可以形成为一个部分(未图示),例如由塑料材料、金属、铸造金属等制成。
致动摇杆56也可与驱动元件39-i形成为一个部分,例如作为注塑制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摇杆56或者只是致动摇杆56的凸出部55也可作为独立的部分形成为紧固至驱动元件39-i。
而且,如上所述,驱动元件39-i可包括至少一个把手54,这确保了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保持在稳定的位置。例如,把手54被这样安置和形成于机械驱动器8-i的驱动元件39-i上,即,当驱动器8-i充分打开弹簧式端子以将电导体插入到插口中时,把手适当地与壳体46接触,以使机械驱动器8-i保持在弹簧式端子的打开位置。例如,把手54和壳体56之间可提供摩擦接触或者紧握接触,这意味着机械驱动器8-i的把手54保持在壳体中的位置处,并且所述驱动器不能继续转动。
这样,机械驱动器8-i不需要由装配工或安装者例如通过螺丝刀保持在弹簧式端子42-i打开的位置处。而是,通过其至少一个把手54,机械驱动器8-i能自然而然地被保持在壳体46的位置处。这防止了弹簧式端子42-i的意外关闭。机械驱动器的把手与壳体46的连接可再放开,例如通过致动致动摇杆56或者通过将螺丝刀插入驱动元件39-i的狭槽4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弹簧式端子42-i的打开位置,驱动元件39-i例如也可被旋地过紧,并且如上所述,通过把手54在开关装置的壳体46中保持在打开位置,直到驱动器8-i再次转回到弹簧式端子42-i的关闭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9-i可选择地包括另外的凹槽(未图示),尤其是或者容纳开关装置的可移动前盖的轴颈(图13A和图14A中的轴颈43-i)。当操作单元被致动以接通开关装置1时,可移动前盖的轴颈行进至驱动元件39-i的凹槽中,于是开关装置1能够被接通。
相反,若弹簧式端子42-i打开,如之前的图19所示,当操作单元被致动以接通开关装置1时,可移动前盖的轴颈不能行进至驱动元件39-i的凹槽中,于是开关装置1被阻挡接通,开关装置保持断开。若装配工偶然忘记关闭连接装置的弹簧式端子,则开关装置1被阻挡接通。只有当装配工已经关闭相应的弹簧式端子42-i,装置的安装因而正确地完成时,开关装置1才能被接通。
图21是图19的机械驱动器8-i的另一立体图。从片状件41-i固定至驱动元件39-i的一侧示出了驱动器8-i。如上所述,驱动元件39-i包括周边具有凸出部55的致动摇杆56,当致动摇杆56被手动按压时,凸出部55用于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转动驱动元件39-i以及相连的片状件41-i。如上所述,片状件41-i具有宽面53-1和窄面53-i。
而且,驱动元件39-i可选择地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把手54。
图22是图19-图21的机械驱动器元件8-i的又一立体图。示出了用于在圆周方向或周向致动致动元件39-i的致动摇杆56以及狭槽40-i、把手54。这里,致动摇杆56在一端包括凸出部55,当凸出部55被按压时,使机械驱动器8-1及其片状件41-i在圆周方向或周向向前转动。
在另一端,致动摇杆56包括可容纳例如螺丝刀的凹部57。通过插入到凹部57中的螺丝刀,致动摇杆56和相连的驱动器8-i能再次转回。
图23至图2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布置在开关装置1中的弹簧式端子42-i及其驱动器8-i在不同位置的细节。
这里,图23示出了弹簧式端子关闭,它不能使电导体插入到弹簧式端子42-i的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中。图24和图25相应地示出了弹簧式端子打开,在图25中,电导体51已插入到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
弹簧式端子8-i的机械驱动器8-i对应于图19至图22中所述的驱动器。因此,机械驱动器8-i包括驱动元件39-i,驱动元件39-i在一端设有用于插入例如螺丝刀等工具的狭槽40-i,能被致动以使机械驱动器8-1及其片状件41-i在圆周方向或周向转动。
致动摇杆56进一步形成于驱动元件39-i的周边上,能被致动以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侧面致动或转动驱动器8-i和片状件41-i。
当弹簧式端子关闭时,如图23所示,支柱48阻挡弹簧腿49或者其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使得不能将电导体插入到插口5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机械驱动器8-i的片状件41-i的宽面53-1可抵着弹簧式端子42-i的弹簧腿49安置。可选择地,机械驱动器8-1也可偏向弹簧腿49,但这种偏向不足以向支柱48按压弹簧腿49而使得用于插入电导体的插口50露出。
如图24所示,为了打开弹簧式端子42-i以及将电导体插入到插口50中,至少直到机械驱动器8-i的片状件41-i抵着支柱48充分压迫弹簧腿49以露出插口50为止,机械驱动器8-i一直转动。为此,片状件41-i的宽面53-1向弹簧腿49转动并与其接触。片状件41-i的宽面53-1压迫弹簧腿49的第一弹簧腿部49-1,并向支柱48充分压迫以使第二弹簧腿部49-2的插口50露出,这样就能插入导体,如图25所示。片状件41-i例如可由钢制成。
利用插入在驱动元件的狭槽40-i中并转动的螺丝刀,通过从上方或者从驱动器8-i的上端转动驱动器8-i及其片状件41-i,弹簧式端子42-i能被打开。
同样地,弹簧式端子42-i也可这样被打开,即致动摇杆56从壳体46的侧面致动开关装置,于是机械驱动器8-1及其片状件8-i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转动。为此,在图23-图25的实施例中,致动摇杆56的凸出部55在开关装置1的壳体46的侧面被压迫。因此,如图25所示,在电导体的安装过程中,电导体能够从下方特别容易地被插入到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而不需要额外的工具。
通过至少一个另外的把手54,能够确保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保持在稳定的位置。
弹簧式端子42-i接着能通过利用螺丝刀转动驱动元件39-i的上端的狭槽40-i而被关闭。同样地,弹簧式端子42-i也可通过致动致动摇杆56而被关闭,即螺丝刀被插入到致动摇杆56的凹部57中并使其移动回来或者倾斜回来。
若弹簧式端子42-i关闭,则弹簧式端子42-i夹住其支柱48与容纳于插口50中的电导体51之间的输出触点37-i。
图26是根据图23至图25的包括弹簧式端子42-i及其驱动器8-i的开关装置1的细节图。这里,电导体51从下方被插入到开关装置1的壳体中并连接至弹簧式端子42-i,以将电子装置连接至开关装置1中的电子器件(例如容纳于开关装置的容纳单元中的电熔丝)。
如图26所示,壳体46包括用于致动驱动器8-i的致动摇杆56的侧向开口47。至少致动摇杆56的凸出部55从侧面伸出用于致动的壳体46的开口47,使得凸出部55能从外部容易地被装配工致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如螺丝刀等工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46包括腔形凹部58,用于致动摇杆56的开口47设于该腔形凹部58中。腔形凹部58这样形成,致动摇杆56的凸出部55以适合致动的方式伸出开口47,但是伸出不超过开关装置1的壳体的宽度。腔形凹部58优选地使得能够通过手动按压致动摇杆56的凸出部55致动致动摇杆56。
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摇杆56还能够移动回来,即如螺丝刀等工具被插入到致动摇杆56的凹部57中,使其在驱动器8-i的圆周方向或周向上转回或倾斜回来。在上述参照图19至图26的实施例中,为了连接电导体51,各弹簧式端子42-i打开。为此,在图19至图26中,从连接装置1的壳体46的上侧,适当的工具被插入到机械驱动器8-i的上端或自由端的狭槽40-i中,驱动器8-i转动,直到弹簧式端子42-i处于其打开位置为止。接着,电导体51被插入到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然而,电导体51从对侧或者壳体46的下侧直线插入到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中。于是,弹簧式端子42-i打开,从壳体46的两个不同侧插入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的电导体51相对而置。
另外为了简单地连接电导体51,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9-i包括另外的凸出部55或另外的在侧面具有凸出部55的致动摇杆56。凸出部55或者具有凸出部55的致动摇杆56能够容易地从侧面被致动以打开或关闭弹簧式端子42-i。这样能够进一步简化通过弹簧式端子42-i连接电导体。
如上所述,该凸出部55通过相关的壳体开口47从侧面伸出壳体46。这样,凸出部55例如不会不希望地伸出超出壳体46的宽度,腔形、凹入轮廓优选形成于壳体壁中。通过所述轮廓,凸出部55能通过手指或拇指按压容易地操作而不需要工具。
这使布线复杂度降低到绝对的最小值。这样,弹簧式端子或者其弹簧腿在工作之外能被偏置,换言之,产品交付时端子已打开。
例如,安装者只要将电线插入到打开的弹簧式端子42-i中,通过使用拇指或工具致动致动摇杆56夹住电线,于是关闭弹簧式端子42-i。
图19至图26所示实施例的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的优点在于,例如为了打开或关闭弹簧式端子42-i,致动凸出部55以在某方向上转动机械驱动器8-i,不需要如螺丝刀等额外的工具。因此,在电导体51的安装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工具。而且,能够实现可靠的安装,这是因为对于安装者机械驱动器8-i的转动方向没有不确定性。而且,在电导体51插入其插口50中之后,弹簧式端子42-i能自动地快速返回,而不需要额外施加力。弹簧腿49一旦不再被机械驱动器8-i的片状件41-i的宽面53-1推向支柱48,弹簧腿49就能自动地向其初始位置弹回。
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的参照图1-图26所述的实施例可用于开关装置中,尤其是多极开关装置,或者电导体51连接于其中的其它的连接装置1。通过弹簧式端子42-i,电导体51例如能够被连接至连接装置中的电子器件,比如断路器、熔丝、熔丝座、FI安全开关等安全开关等等。
例如,通过连接装置1a,其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42-i及其机械驱动器8-i、截面积在1.5mm2~16mm2范围的电导体被连接。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范围。
参照图1-图26,如前文所述,包括机械驱动器8-i的弹簧式端子42-i设置用于致动弹簧式端子42-i以使其移动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打开位置时,电导体51能被插入到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在关闭位置时,插入在插口50中的电导体51被夹在弹簧式端子中。
这里,尤其是传统的弹簧式端子也可用作弹簧式端子并通过机械驱动器8-i被致动。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参照图1-图26的示例,机械驱动器8-i可设置用于致动弹簧式端子42-i,尤其包括用于致动传统的弹簧式端子。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接装置
8-i   驱动器
37-i  输出触点
39-i  驱动元件
40-i  狭槽
41-i  片状件
42-i  弹簧式端子
43-i  轴颈(图13A和图14A中用于行进至驱动器中的凹槽中)
44-i  电流臂
45-i  电流臂
46    壳体
47    壳体开口
48    支柱
49    弹簧腿
49-1  第一弹簧腿部
49-2  第二弹簧腿部
50    插口
51    电导体
52    支柱的端部
53-1  片状件的宽面
53-2  片状件的窄面
54    把手
55    凸出部
56    致动摇杆
57    凹部
58    腔形凹部(在壳体中)
59    把手

Claims (15)

1.一种连接装置(1),用于将至少一个电导体(51)连接到至少一个弹簧式端子(42-i),所述弹簧式端子(42-i)设于所述连接装置(1)的壳体(46)中,并且所述弹簧式端子(42-i)包括机械驱动器(8-i),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1)布置或安装在所述壳体(46)中并且包括片状件(41-i),所述片状件(41-i)具有用于驱动或致动所述弹簧式端子(42-i)的宽面(53-1)和窄面(53-2),其中,所述片状件(41-i)的所述宽面(53-1)使所述弹簧式端子(42-i)移动到打开位置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电导体(51)能被插入到所述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片状件(41-i)的所述窄面(53-2)能够使所述弹簧式端子(42-i)移动到关闭位置中,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电导体(51)被夹在所述弹簧式端子(42-i)中的适当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式端子(42-i)包括支柱(48)和弹簧腿(49,49-1,49-2),所述弹簧腿具有用于引入所述电导体(51)的入口(50),并且被所述机械驱动器(8-i)的所述片状件(41-i)的所述宽面(53-1)压向所述支柱(48)以将引入的所述电导体(51)夹在适当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当所述片状件(41-i)的所述窄面(53-2)与所述弹簧腿(49,49-1,49-2)接触时,所述弹簧式端子(42-i)的所述弹簧腿(49,49-1,49-2)弹回到所述电导体(51)被夹在所述弹簧式端子(42-i)中的关闭位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i)在一端包括工具座,尤其是狭槽(40-i),用于容纳工具并通过所述机械驱动器(8-i)致动所述弹簧式端子(42-i)。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i)在一端包括致动元件,尤其是把手(59)或者操作杆,用于通过所述机械驱动器(8-i)致动所述弹簧式端子(42-i)。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凸出部(55)形成于所述机械驱动器(8-i)上,并且通过所述壳体(46)的壳体开口(47)伸出以致动所述机械驱动器(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凸出部(55)形成于所述机械驱动器(8-i)的周边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凸出部(55)设于致动摇杆(56)的第一端上,用于引入尤其是螺丝刀的工具的凹部(57)设于所述致动摇杆(56)的相对的第二端上。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i)包括至少一个把手(54),通过所述把手(54)所述机械驱动器(8-i)能被固定在所述壳体(46)中的预定位置,在所述预定位置,所述弹簧式端子(42-i)优选处于其所述打开位置。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i)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驱动元件(39-i),所述片状件(41-i)设于所述第一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i)的所述片状件(41-i)被压入所述驱动元件(39-i)的狭槽中或者一体形成于所述驱动元件(39-i)中,尤其是通过注塑。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机械驱动器(8-i)安装在所述连接装置(1)的所述壳体(46)中以在圆周方向或周向上能够转动。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46)包括腔形凹部(58),所述壳体开口(47)设于所述腔形凹部(58)中。
15.一种用于将至少一个电导体(51)连接在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机械驱动器(8-i)将弹簧式端子(42-i)移动到打开位置;
将电导体插入所述弹簧式端子(42-i)的插口(50)中;以及
通过所述机械驱动器(8-i)将所述弹簧式端子(42-i)从其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插入所述插口(50)的电导体(51)被夹在所述弹簧式端子(42-i)中的适当位置。
CN201410299275.XA 2013-06-27 2014-06-26 包括弹簧式端子及用于致动它的驱动器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 Active CN104253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2438.4 2013-06-27
DE102013212438.4A DE102013212438A1 (de) 2013-06-27 2013-06-27 Anschlus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Schaltgerät, mit einer Federzugklemme und einem Antrieb zum Betätigen der Federzugklem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3317A true CN104253317A (zh) 2014-12-31
CN104253317B CN104253317B (zh) 2017-03-29

Family

ID=5097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9275.XA Active CN104253317B (zh) 2013-06-27 2014-06-26 包括弹簧式端子及用于致动它的驱动器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55505B2 (zh)
EP (1) EP2819246B1 (zh)
CN (1) CN104253317B (zh)
DE (1) DE102013212438A1 (zh)
ES (1) ES2689094T3 (zh)
PL (1) PL2819246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545A (zh) * 2015-01-21 2017-09-2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具有两部分操作元件的电连接端子
CN108701562A (zh) * 2016-02-29 2018-10-23 维纳尔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负载断路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11650B1 (de) * 2016-02-29 2018-10-10 Wöhner GmbH &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Lasttrennschalter
US10266252B2 (en) * 2016-09-19 2019-04-23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Wing extension winglet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7550A1 (de) * 2000-08-02 2002-02-14 Luetze Friedrich Elektro Kabelanschlussvorrichtung
US20030066673A1 (en) * 2001-09-20 2003-04-10 Entrelec S.A. Connecting device with a connection spring operated by a cam
CN101183750B (zh) * 2006-10-21 2011-07-20 Abb专利有限公司 安装开关设备
CN102195145A (zh) * 2010-02-01 2011-09-21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具有操纵杆的柔性连接端子
CN102394387A (zh) * 2010-06-23 2012-03-28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线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2969C1 (de) * 1993-09-28 1994-07-21 Harting Elektronik Gmbh Schraubenlose Klemme
DE20315605U1 (de) * 2003-10-06 2004-02-12 Sks Kontakttechnik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Federklemme und Spannorgan aufweisenden Kontaktelementen
ITTO20100677A1 (it) * 2010-08-04 2012-02-05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rl Connettore elettrico atto a realizzare un contatto diretto fra un conduttore elettrico ed una rispettiva contropart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7550A1 (de) * 2000-08-02 2002-02-14 Luetze Friedrich Elektro Kabelanschlussvorrichtung
US20030066673A1 (en) * 2001-09-20 2003-04-10 Entrelec S.A. Connecting device with a connection spring operated by a cam
CN101183750B (zh) * 2006-10-21 2011-07-20 Abb专利有限公司 安装开关设备
CN102195145A (zh) * 2010-02-01 2011-09-21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具有操纵杆的柔性连接端子
CN102394387A (zh) * 2010-06-23 2012-03-28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线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545A (zh) * 2015-01-21 2017-09-2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具有两部分操作元件的电连接端子
CN107210545B (zh) * 2015-01-21 2019-04-09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具有两部分操作元件的电连接端子
CN108701562A (zh) * 2016-02-29 2018-10-23 维纳尔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负载断路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2819246T3 (pl) 2018-12-31
ES2689094T3 (es) 2018-11-08
US20150004821A1 (en) 2015-01-01
US9455505B2 (en) 2016-09-27
DE102013212438A1 (de) 2014-12-31
EP2819246B1 (de) 2018-08-08
EP2819246A1 (de) 2014-12-31
CN104253317B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48395B2 (ja) ヒューズ付き断路モジュール及び装置
CN104253317A (zh) 包括弹簧式端子及用于致动它的驱动器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开关装置
US4761521A (en) Drawout and interlock assembly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s
KR100898469B1 (ko) 누전 차단기
US9536681B2 (en) Multi-pole switching device
JP4879272B2 (ja) 機械的開閉接点
KR101210736B1 (ko) 회로 차단기
CN106471597B (zh) 具有双滑杆致动器组件的高电流、紧凑型可熔的断路开关
CN109074978A (zh) 用于dc电力系统的可熔性开关断开连接装置
JP7158255B2 (ja) 電気ユニットおよび交換可能な接続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気システム
EP2133898B1 (en) Tool free contact block
EP3140847B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arc extinguishing barrier
US10770255B2 (en) Self-resetting current limiter
US11145479B2 (en) Electrical switchgear
KR101158639B1 (ko) 차단기의 개폐기구
KR200471984Y1 (ko) 대용량 배선용 회로차단기
EP3140846B1 (en) Mou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KR101716464B1 (ko) 전기기기용 고용량 스위치
JP6350982B2 (ja) 回路遮断器
US2617909A (en) Circuit breaker assembly
JP2004111250A (ja) 開閉装置
JP2003036778A (ja) 回路遮断器
JP2015133262A (ja) 開閉器
KR200402418Y1 (ko) 가스절연 차단기의 모타스프링 메카니즘 비상 트립조작장치
KR20180106504A (ko) 인출형 차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