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0934A -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0934A
CN104250934A CN201410479510.1A CN201410479510A CN104250934A CN 104250934 A CN104250934 A CN 104250934A CN 201410479510 A CN201410479510 A CN 201410479510A CN 104250934 A CN104250934 A CN 104250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hange microcapsule
fabric
microcapsules
microcaps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95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0934B (zh
Inventor
邹奉元
彭微微
徐瑶瑶
杜磊
辛意云
何莎莎
张嘉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Sky Smar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4104795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0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0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0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0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0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微胶囊A;(b)制备相变微胶囊B;(c)配制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的混合整理液;(d)配制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e)缝合织物;本发明首先利用不同的工艺分别制备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然后单独去相变微胶囊B合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混合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制成混合整理液。将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与混合整理液分别整理到织物上,改善织物各方面性能实现功能性整理,延长有效使用寿命,更赋予整理后织物既具有储能调温的功能,又有改善涂层整理后织物透气透湿的性能,使得接近人体皮肤的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穿着干爽舒适。并将该织物应用到服装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处于热平衡时,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皮肤温度为33.4℃,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温度与皮肤平均温度差在1.5-3.0℃,人体感觉不冷不热,若温度差超过4.5℃,人体将有冷暖感。人体的正常体内温度为36.5℃,体内温度升高或降低1.5℃,都将有损人体健康,所以一个合适的方法来维持长久且舒适的人体微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纺织品和服装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为人体创建一个具有稳定热规律的气候环境,使人体能在外部环境和物理变化更为广泛的范围活动。因此,服装要协助人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自身的热平衡和舒适性。而相变材料又称相变储能材料或相变蓄热材料,属于潜热储存的范畴。当相变材料发生固-液、固-固或气-液等相态转变时,能够吸收或放出相变潜热,满足人们对能量的供应需求。相变材料直接应用会存在性能不稳定、容易泄漏、相变前后体积膨胀等实际问题。经过技术的改良,现有将相变材料胶囊化技术,就是利用一种性能较为稳定的物质作为壳材,将相变材料包裹其中,形成壳芯结构的胶囊或微胶囊,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变材料的泄漏,并在相变过程中能够使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将其应用到纺织品中,能在人体与服装间形成一个独特的微环境,使人体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温度中。
人体内部会散发热量,其中由87%的热量是通过服装散发的,包括汗水蒸发。而经过橡胶涂覆织物、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酷等涂层织物,作为服装面料在不同程度上能抵御雨水和寒风的侵入,保护肌体,但不能有效地散发人体排出的热量和水汽,使得接近皮肤的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加,长时间穿着使人感到潮湿、难受,所以选择与皮肤接触服装还要考虑透气透湿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包括制备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进而获得不同的整理液,然后将获得的整理液通过浸轧方法添加到织物上,实现对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同时该织物能够运用到服装领域,实现持久地维持人体微环境,穿着舒适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整理过程:
(a)制备微胶囊A:
微胶囊A是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以水为芯材的物质,微胶囊A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安装好电动搅拌装置,并向电动搅拌装置的三颈瓶内加入水及乳化剂T-80,利用电动搅拌装置快速搅拌水及乳化剂T-80形成水相;然后在烧杯中混合煤油及S-80乳化剂形成油相,其中水相质量与油相质量的比例为19:100;接着将油相加入正在快速搅拌的水相中,油相和水相相互混合,将混合后的油相及水相在室温20℃-25℃下分散10min直至制得均匀的悬浮液;其中乳化剂T-80与S-80乳化剂的总质量是水质量的16.8%,乳化剂T-80质量与S-80乳化剂质量的比例为11.5:1;接着在快速搅拌的悬浮液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引发剂,形成完整的反应体系;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是水质量的2倍,引发剂质量占反应体系质量的0.1%-0.4%;形成完整的反应体系后,开始乳化反应,首先常温20℃-25℃下乳化反应15min,控制乳化反应的搅拌速度为1400r/min;然后升温至60℃,乳化反应过程中逐渐降低搅拌速度至400r/min-500r/min,反应20h至完全,得到微胶囊A;
(b)制备相变微胶囊B:
相变微胶囊B是一种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石蜡为芯材的物质,相变微胶囊B的制备过程为:
①制备石蜡乳液:首先混合石蜡与SMA/OP-10复合乳化剂,其中SMA/OP-10复合乳化剂的质量为石蜡质量的9%;然后加入80ml蒸馏水进行分散,分散后开始乳化,乳化的搅拌速度为8000r/min,乳化时间为20min,最终得到石蜡乳化液;
②制备预聚体:首先混合甲醛与脲素,其中甲醛与脲素的摩尔比为1.8:1;然后在混合后的甲醛与脲素中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中甲醛与脲素的总质量分数为37%,搅拌混合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在混合溶液内滴加1-2滴三乙醇胺,调节混合溶液的pH至7.5-8.5;待pH值稳定后,将混合溶液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60min,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最终制得预聚体溶液;
③聚合反应:首先将石蜡乳化液置于40℃恒温水浴中搅拌,其中搅拌速度为200r/min;然后在石蜡乳化液中滴加预聚体溶液形成反应液,滴加预聚体溶液时间为28min-32min,再向反应液中滴加冰醋酸至pH为4-5,滴加冰醋酸的时间为30min,滴加冰醋酸完成后反应30min;反应30min后,在2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ml的10%的氯化铵溶液,反应120min,反应温度控制在65℃,最后得到相变微胶囊B乳液,调节相变微胶囊B乳液pH值至7.5-8.5,并将相变微胶囊B乳液制成相变微胶囊B粉末;
(c)配制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的混合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微胶囊粉末,微胶囊粉末包括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的质量比例为1:5;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搅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混合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一织物浸入配制好的混合整理液中,浸泡第一织物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第一织物,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第一织物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第一织物5min,混合整理液附着于第一织物形成混合整理层;
(d)配制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相变微胶囊B,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充分搅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二织物浸入配制好的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浸泡第二织物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第二织物,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第二织物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第二织物5min,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附着于第二织物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层;
(e)缝合织物:
将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相互缝合,并在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填充填料PP棉。
优选后,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腈的用量为0.3%。
优选后,制备微胶囊A过程中,乳化反应过程中逐渐降低搅拌速度至500r/min。
进一步,将附着有微胶囊A的第一织物在130℃下烘焙,引起微胶囊A的囊壁破裂,致使水相蒸发,从而使混合整理层产生孔隙。能够显著改善涂层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
进一步,相变微胶囊B的芯材是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8.7℃,相变微胶囊B密封包覆相变材料。相变微胶囊B在可逆地吸收或释放能量时仍能保持固体稳定外态,适合整理纺织品来制备抵抗外环境条件突变的服装。相变材料具有储热调温的功能,脲醛树脂壁材可耐210℃的温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包括制备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进而获得不同的整理液,然后将获得的整理液通过浸轧方法添加到织物上,实现对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同时该织物能够运用到服装领域,实现持久地维持人体微环境,穿着舒适度高。
制备合适的微胶囊A,在高温下易破裂;以及制备耐高温的相变微胶囊B。再将微胶囊A和相变微胶囊B按比例混合整理在织物表面,缝合后织物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均附着有整理液,织物内表面的整理液能有效地预防因外环境的摩擦等引起的脱落问题,延长有效使用寿命,更赋予整理后织物既具有储能调温的功能,能够快速适应外环境条件的突变,又有改善涂层整理后织物透气透湿的性能,使得接近人体皮肤的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穿着干爽舒适。中间一层含有静止空气层的PP棉填料,从而构架成一个更能维持人体舒适的微环境体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应用于服装后的服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织物,2为第二织物,3为相变微胶囊B,4为孔隙,5为填料PP棉,6为混合整理层,7为相变微胶囊B整理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首先利用不同的工艺分别制备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然后单独去相变微胶囊B3合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混合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制成混合整理液。将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与混合整理液分别整理到织物上,改善织物各方面性能实现功能性整理,并将该织物应用到服装领域。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整理过程:
(a)制备微胶囊A:
微胶囊A是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以水为芯材的物质,微胶囊A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安装好电动搅拌装置,在电搅拌装置内加入三颈瓶,并向电动搅拌装置的三颈瓶内加入水及乳化剂T-80,利用电动搅拌装置快速搅拌水及乳化剂T-80形成水相;然后在烧杯中混合煤油及S-80乳化剂形成油相,其中水相质量与油相质量的比例为19:100;接着将油相加入正在快速搅拌的水相中,油相和水相在搅拌过程中相互混合,将混合后的油相及水相在室温20℃下分散10min直至制得均匀的悬浮液;其中乳化剂T-80与S-80乳化剂的总质量是水质量的16.8%,乳化剂T-80质量与S-80乳化剂质量的比例为11.5:1;接着在快速搅拌的悬浮液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引发剂,均是缓缓加入,形成完整的反应体系;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是水质量的2倍,引发剂质量占反应体系质量的0.1%-0.4%;经实验优选后,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腈的用量为0.3%
形成完整的反应体系后,开始乳化反应,乳化反应前期为引发,搅拌速度为1400r/min,常温20℃下搅拌15min;然后将装有反应体系的三颈瓶置于60℃的恒温水浴锅中,同时逐渐降低搅拌速度至400r/min-500r/min,经实验优选后,搅拌速度降至500r/min。反应20h后,进行降温处理,三颈瓶瓶底出现白色沉淀,导出上次清液用含有吐温20的乙醇溶液洗涤,重复三次再用清水冲洗,抽滤后自然干燥,最终得到白色粉末的微胶囊A。
(b)制备相变微胶囊B3:
相变微胶囊B3是一种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石蜡为芯材的物质,石蜡是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8.7℃,相变微胶囊B3密封包覆相变材料。相变微胶囊B3在可逆地吸收或释放能量时仍能保持固体稳定外态,适合整理纺织品来制备抵抗外环境条件突变的服装。相变材料具有储热调温的功能,而脲醛树脂壁材可耐210℃的温度。相变微胶囊B3的制备过程为:
①制备石蜡乳液:首先取一只烧杯,在烧杯内混合石蜡与SMA/OP-10复合乳化剂,其中SMA/OP-10复合乳化剂的质量为石蜡质量的9%;然后加入80ml蒸馏水进行分散,分散后开始乳化,乳化的搅拌速度为8000r/min,乳化时间为20min,最终得到石蜡乳化液;
②制备预聚体:首先在干净的烧杯内混合甲醛与脲素,其中甲醛与脲素的摩尔比为1.8:1;然后向该烧杯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中甲醛与脲素的总质量分数为37%。将烧杯内的混合溶液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后倒入干净的三口烧瓶中;在混合溶液内滴加1-2滴三乙醇胺,调节混合溶液的pH至8;待pH值稳定后,将混合溶液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60min,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60min后,将混合溶液从三口烧瓶中倒入干净的烧杯;在加入与混合溶液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得到预聚体,并将预聚体冷却至室温。
③聚合反应:
a、酸化阶段:将石蜡乳化液加入到干净的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至于40℃的恒温水浴锅中,并搅拌石蜡乳液,搅拌速度为200r/min。然后在30min内缓缓滴加预聚体溶液形成反应液,并在反应液中滴加冰醋酸调节其pH至4.5,滴加冰醋酸的时间为30min,滴加冰醋酸完成后再反应30min。
b、固化阶段:反应30min后,在2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ml的10%的氯化铵溶液,反应120min,反应温度控制在65℃,最后得到相变微胶囊B乳液,并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相变微胶囊B乳液pH值至8。
④后处理:将制得的相变微胶囊B乳液密封放置冷却到室温,使其静置、沉积、分层,有部分未包覆的石蜡结晶后析出,分离石蜡结晶后抽滤相变微胶囊B乳液一遍,然后用60℃乙醇溶液洗涤相变微胶囊B乳液。洗涤后冷却,冷却后再次分离重结晶的石蜡,再次抽滤一遍相变微胶囊B乳液,并用60℃的蒸馏水洗涤、冷却。按同样的方法重复操作两次,抽滤后放置在50℃的烘箱中烘干,并将其放入自封袋中,轻轻捏成粉末得到相变微胶囊B3。
(c)配制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的混合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微胶囊粉末,微胶囊粉末包括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的质量比例为1:5;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搅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混合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一织物1浸入配制好的混合整理液中,浸泡第一织物1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第一织物1,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第一织物1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第一织物15min,混合整理液附着于第一织物1形成混合整理层6;
将附着有微胶囊A的第一织物1在130℃下烘焙,引起微胶囊A的囊壁破裂,致使水相蒸发,从而使混合整理层6产生孔隙4。能够显著改善涂层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
(d)配制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相变微胶囊B3,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充分搅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二织物2浸入配制好的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浸泡第二织物2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第二织物2,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第二织物2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第二织物25min,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附着于第二织物2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层7;
(e)缝合织物:
将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相互缝合,并在第一织物1与第二织物2之间填充填料PP棉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a)制备微胶囊A:
20.0ml水中加入0.3ml的乳化剂T-80形成水相,装入附有电动搅拌装置的三颈瓶中,并搅拌水相;103.6ml煤油中加入3.1ml的S-80乳化剂形成油相。将油相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加入水相中,室温分散10min直至制得均匀的悬浮液。再将40.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47ml的偶氮二异丁腈在快速搅拌下缓缓加入三颈瓶,乳化速度为1400r/min,常温搅拌15min。再将三颈瓶置于60℃恒温水浴锅中,降低搅拌速度至500r/min,反应20h,降温,三颈瓶底有白色沉淀出现,倒出上层清液,用含吐温20的乙醇溶液洗涤,重复三次再用清水冲洗,抽滤,自然干燥得白色粉末状的微胶囊A。
(b)制备相变微胶囊B3
①制备石蜡乳液:取石蜡10.08g,SMA/OP-10复合乳化剂用量占石蜡质量分数的9%,加入80ml蒸馏水分散,乳化速度为8000r/min,乳化时间为20min。
②制备预聚体:取甲醛5.564g、脲素6.182g(甲醛与脲素质量分数为37%),20ml去离子水,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倒入干净的三口烧瓶口,滴加1-2滴三乙醇胺调节pH至8;维持搅拌速度200r/min,在60℃恒温水浴中搅拌时间60min。再将混合溶液从三口烧瓶中倒入烧杯,再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得预聚体,冷却到室温。
③聚合反应:
a、酸化阶段:将石蜡乳化液加入到干净的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至于40℃的恒温水浴锅中,并搅拌石蜡乳液,搅拌速度为200r/min。然后在30min内缓缓滴加预聚体溶液形成反应液,并在反应液中滴加冰醋酸调节其pH至4.5,滴加冰醋酸的时间为30min,滴加冰醋酸完成后再反应30min。
b、固化阶段:反应30min后,在2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ml的10%的氯化铵溶液,反应120min,反应温度控制在65℃,最后得到相变微胶囊B乳液,并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5ml,调节相变微胶囊B乳液pH值至8。
④后处理:将制得的相变微胶囊B乳液密封放置冷却到室温,使其静置、沉积、分层,有部分未包覆的石蜡结晶后析出,分离石蜡结晶后抽滤相变微胶囊B乳液一遍,然后用60℃乙醇溶液洗涤相变微胶囊B乳液。洗涤后冷却,冷却后再次分离重结晶的石蜡,再次抽滤一遍相变微胶囊B乳液,并用60℃的蒸馏水洗涤、冷却。按同样的方法重复操作两次,抽滤后放置在50℃的烘箱中烘干,并将其放入自封袋中,轻轻捏成粉末得到相变微胶囊B3。
(c)配制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的混合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微胶囊粉末,微胶囊粉末包括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3,其中微胶囊A的质量3.33g,相变微胶囊B3的质量为16.66g;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搅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混合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一织物1浸入配制好的混合整理液中,浸泡第一织物1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第一织物1,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第一织物1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第一织物15min,混合整理液附着于第一织物1形成混合整理层6;
(d)配制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相变微胶囊B3,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充分搅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二织物2浸入配制好的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浸泡第二织物2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第二织物2,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第二织物2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第二织物25min,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附着于第二织物2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层7;
4)两衣片缝合,整理面接触填充填料PP棉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整理过程:
(a)制备微胶囊A:
微胶囊A是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以水为芯材的物质,微胶囊A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安装好电动搅拌装置,并向电动搅拌装置的三颈瓶内加入水及乳化剂T-80,利用电动搅拌装置快速搅拌水及乳化剂T-80形成水相;然后在烧杯中混合煤油及S-80乳化剂形成油相,其中水相质量与油相质量的比例为19:100;接着将所述油相加入正在快速搅拌的所述水相中,油相和水相相互混合,将混合后的油相及水相在室温20℃-25℃下分散10min直至制得均匀的悬浮液;其中所述乳化剂T-80与所述S-80乳化剂的总质量是所述水质量的16.8%,所述乳化剂T-80质量与所述S-80乳化剂质量的比例为11.5:1;接着在快速搅拌的所述悬浮液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引发剂,形成完整的反应体系;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是所述水质量的2倍,所述引发剂质量占反应体系质量的0.1%-0.4%;形成完整的反应体系后,开始乳化反应,首先常温20℃-25℃下乳化反应15min,控制乳化反应的搅拌速度为1400r/min;然后升温至60℃,乳化反应过程中逐渐降低搅拌速度至400r/min-500r/min,反应20h至完全,得到微胶囊A;
(b)制备相变微胶囊B:
相变微胶囊B是一种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石蜡为芯材的物质,相变微胶囊B的制备过程为:
①制备石蜡乳液:首先混合石蜡与SMA/OP-10复合乳化剂,其中SMA/OP-10复合乳化剂的质量为石蜡质量的9%;然后加入80ml蒸馏水进行分散,分散后开始乳化,乳化的搅拌速度为8000r/min,乳化时间为20min,最终得到所述石蜡乳化液;
②制备预聚体:首先混合甲醛与脲素,其中所述甲醛与所述脲素的摩尔比为1.8:1;然后在混合后的所述甲醛与所述脲素中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甲醛与所述脲素的总质量分数为37%,搅拌所述混合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在所述混合溶液内滴加1-2滴三乙醇胺,调节所述混合溶液的pH至7.5-8.5;待pH值稳定后,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60min,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最终制得所述预聚体溶液;
③聚合反应:首先将所述石蜡乳化液置于40℃恒温水浴中搅拌,其中搅拌速度为200r/min;然后在所述石蜡乳化液中滴加所述预聚体溶液形成反应液,滴加所述预聚体溶液时间为28min-32min,再向所述反应液中滴加冰醋酸至pH为4-5,滴加所述冰醋酸的时间为30min,滴加所述冰醋酸完成后反应30min;反应30min后,在2min内向所述反应液中滴加1ml的10%的氯化铵溶液,反应120min,反应温度控制在65℃,最后得到相变微胶囊B乳液,调节所述相变微胶囊B乳液pH值至7.5-8.5,并将所述相变微胶囊B乳液制成相变微胶囊B粉末;
(c)配制微胶囊A与相变微胶囊B的混合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微胶囊粉末,所述微胶囊粉末包括所述微胶囊A与所述相变微胶囊B,所述微胶囊A与所述相变微胶囊B的质量比例为1:5;再向所述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搅拌所述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所述混合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所述微胶囊A与所述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一织物浸入配制好的所述混合整理液中,浸泡所述第一织物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所述第一织物,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所述第一织物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所述第一织物5min,所述混合整理液附着于所述第一织物形成混合整理层;
(d)配制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入20g所述相变微胶囊B,再向所述聚丙烯酸酯粘胶剂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充分搅拌所述混合整理液至均匀稳定,其中所述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含质量分数为30%的相变微胶囊B悬浮液;然后将第二织物浸入配制好的所述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中,浸泡所述第二织物1h,通过二浸二轧处理所述第二织物,轧余率100%,再在60℃下预烘所述第二织物30min,预烘完成后在130℃焙烘所述第二织物5min,所述相变微胶囊B整理液附着于所述第二织物形成相变微胶囊B整理层;
(e)缝合织物:
将所述第一织物与所述第二织物相互缝合,并在所述第一织物与所述第二织物之间填充填料PP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偶氮二异丁腈的用量为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微胶囊A过程中,乳化反应过程中逐渐降低搅拌速度至5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附着有所述微胶囊A的所述第一织物在130℃下烘焙,引起所述微胶囊A的囊壁破裂,致使所述水相蒸发,从而使所述混合整理层产生孔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B的芯材是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8.7℃,所述相变微胶囊B密封包覆所述相变材料。
CN201410479510.1A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Active CN104250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9510.1A CN104250934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9510.1A CN104250934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0934A true CN104250934A (zh) 2014-12-31
CN104250934B CN104250934B (zh) 2017-08-25

Family

ID=5218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9510.1A Active CN104250934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09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9317A (zh) * 2016-06-07 2016-09-28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高热导率高焓值的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6814224A (zh) * 2023-06-29 2023-09-29 合肥芯能相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过冷度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1027A (zh) * 2011-12-23 2012-07-11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调温功能的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5614A (zh) * 2012-03-08 2012-07-25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向调温功能的发热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3671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复杂结构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1564A (zh) * 2013-04-25 2013-08-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超低温防护材料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3671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复杂结构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1027A (zh) * 2011-12-23 2012-07-11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调温功能的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5614A (zh) * 2012-03-08 2012-07-25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向调温功能的发热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1564A (zh) * 2013-04-25 2013-08-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超低温防护材料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单其艳等: "脲醛树脂-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上海纺织科技》 *
郭建生等: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涂层织物透气整理上的应用", 《纺织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9317A (zh) * 2016-06-07 2016-09-28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高热导率高焓值的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969317B (zh) * 2016-06-07 2019-09-03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高热导率高焓值的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6814224A (zh) * 2023-06-29 2023-09-29 合肥芯能相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过冷度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14224B (zh) * 2023-06-29 2024-03-08 合肥芯能相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过冷度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0934B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8355B (zh) 热敏变色、储能纺织品用涂层浆料组合物及涂层制备方法
CN101392461B (zh) 相变储能低温面膜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8742B (zh) 一种棉质衬衫的凉感免烫处理方法
CN103147311B (zh) 茶树油微胶囊抗菌保健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0766B (zh) 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CN109554919A (zh) 一种护肤抗菌微胶囊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37461A (zh) 一种服装调温用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69427B (zh) 高性能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95846B (zh) 一种耐久性防水、防油、防污和易去污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1027A (zh) 具有智能调温功能的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8264B (zh) 一种调温纤维的制作方法、调温纤维及调温被
CN110042671A (zh) 一种具有蓄热调温和抗菌功能的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CN106087257A (zh) 羽绒填充料的加工方法
CN107022801A (zh) 一种蓄热恒温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面料的方法
CN104250934A (zh) 一种维持人体微环境的微胶囊整理方法
CN109251732A (zh) 一种石墨烯微胶囊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757466A (zh) 植物纤维混纺亲肤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8049162A (zh) 一种涤纶抗菌面料的制备工艺
CN103642954A (zh) 一种皮革清洁上光护理湿巾
CN110983630A (zh) 一种调温无纺布、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22885A (zh) 一种新型发热蓄热保暖舒适性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CN105838334A (zh) 一种蓄热调温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207537646U (zh) 一种具有仿丝绸手感的持久冰感t恤
CN107245887B (zh) 一种面料的制备方法及面料、服装
CN104988741A (zh) 一种棉质衬衫的香薰免烫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5

Address after: 311215 no.295, Hongda Road, Qiaonan block,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ANTIAN GAR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2 street,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Park, Hangzhou, Zhejiang, 928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95, Hongda Road, Qiaonan Block,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31

Patentee after: Blue Sky Smar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1215 no.295, Hongda Road, Qiaonan block,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ANTIAN GAR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