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3118B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3118B
CN104243118B CN201410411904.3A CN201410411904A CN104243118B CN 104243118 B CN104243118 B CN 104243118B CN 201410411904 A CN201410411904 A CN 201410411904A CN 104243118 B CN104243118 B CN 104243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ation apparatus
channel
physical
mobil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19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3118A (zh
Inventor
野上智造
相羽立志
山田升平
坪井秀和
上村克成
中岛大郎
中岛大一郎
铃木翔
铃木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在构成至少一个小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与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和发送部,其利用根据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生成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利用根据与小区标识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生成不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并利用第一频带来发送第一发送信号,利用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来发送第二发送信号。移动台装置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经由第一频带,利用根据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接收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并经由第二频带,利用根据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接收第二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2009年11月9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的题为“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的申请No:200980152233.0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8年12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331652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对基于使W-CDMA(宽频带码分多址接入)和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得以发展的网络的便携式电话系统的标准进行研究·创建的计划。
在3GPP中,W-CDMA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而标准化,并逐渐开始服务。另外,使通信速度进一步提高的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也标准化,并开始了服务。
在3GPP中,研究了作为第三代无线接入技术的演进的EUTRA(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图20示出了EUTRA中的无线信道。在从基站装置100’向移动台装置200’a~200’c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中,利用了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以及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
另外,在EUTRA中,在从移动台装置200’a~200’c向基站装置100’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中,利用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图2以及图3是表示在EUTRA中作为用户的分配单位的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方法的图。在图2以及图3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由系统帧号SFN识别的无线帧构成为10毫秒(10ms)。另外,1子帧构成为1毫秒(1ms),在无线帧中包含10个子帧#F0~#F9。
如图2所示,在下行链路用到的无线帧中,配置有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A11、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A12、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A13、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14、物理广播信道(PBCH)A15、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A16、下行链路参考信号A17。
如图3所示,在上行链路用到的无线帧中,配置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A21、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A22、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A23、上行链路解调用参考信号A24、以及上行链路测定用参考信号A25。
将1个子帧(例如,子帧#F0)分离为2个时隙#S0、#S1。在使用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时隙由7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构成(参照图2),上行链路的时隙由7个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符号构成(参照图3)。
此外,在使用扩展CP(长CP、或者也称作扩张CP)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时隙由6个OFDM符号构成,上行链路的时隙由6个SC-FDMA符号构成。在EUTRA中,与小区相关的基本信息即物理小区ID信息PCI(物理小区标识)的取得是通过使用了同步信道的小区搜索来进行的。
图4表示在EUTRA中的同步信道SCH的配置。在同步信道SCH中,有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关于EUTRA中的主同步信道P-SCH、辅同步信道S-SCH在帧内的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将主同步信道P-SCH配置于系统带宽中心的6个资源块中的、子帧号#0以及#5的排头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上,并取时隙同步。接着,将辅同步信道S-SCH配置于紧挨在主同步信道P-SCH之前的OFDM符号上,用于取帧同步。另外,根据由P-SCH用到的序列和S-SCH用到的序列的组合来指定PCI。此外,虽然在非专利文献2中将同步信道SCH记载为同步信号,但含义是相同的(非专利文献2)。
进而,在3GPP中,研究了既具有对EUTRA的后向兼容性、又以更高的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先进EUTRA。在先进EUTRA中,研究了聚合(aggregation)的导入,聚合是在频率方向上配置多个能进行EUTRA通信的频带CC(分量载波),并复合使用这些CC。
作为在进行聚合方面的一个问题,可列举由于下行参考信号造成的载波指标(carrier metric)的劣化。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按每个分量载波使用不同的PCI来进行通信的方案(非专利文献3)。
另外,作为在进行聚合方面的另一课题,可列举EUTRA的移动台装置识别不出的分量载波的导入方法。针对该课题,提出了不仅导入具有下行同步信道的分量载波,还导入未配置下行同步信号的分量载波的方案(非专利文献4)。
非专利文献1: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300、V8.4.0(2008-0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2(Release8)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1、V8.4.0
非专利文献3:3GPP TSG RAN WG1#55、R1-084195、“Issues on the physicalcell ID allocation to the aggregated component carriers”、LGE
非专利文献4:3GPP TSG RAN WG1Meeting#55、R1-084221、“Non-backwardcompatible component carriers for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Panasonic
然而,在现有系统中,由于在每个分量载波中使用不同的PCI,存在需要进行多次的小区搜索从而导致没有效率的问题。另外,由于使用多个PCI,存在需要配置多个下行同步信号从而导致没有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小区搜索的次数又能高效地进行聚合的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基站装置是构成至少一个小区并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与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和发送部,其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生成包含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利用根据与所述小区标识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生成不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并利用第一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利用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二发送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部生成包含表示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信息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部生成包含广播信息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所述广播信息包含表示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信息。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部生成包含上层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所述上层控制信息是在上层中的控制信息,所述上层控制信息包含表示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信息。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部利用根据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生成所述第二发送信号,所述虚拟小区标识是根据规定的生成规则从所述小区标识生成的。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部具备:参考信号生成部,其生成用所述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用所述第二频带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和数据控制部,其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位置来生成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且将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到根据所述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位置来生成所述第二发送信号。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部具备:参考信号生成部,其利用所述小区标识来生成第一参考信号,并利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来生成第二参考信号;和数据控制部,其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映射来生成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并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映射来生成所述第二发送信号。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具备:控制信息生成部,其利用所述小区标识来生成经加扰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利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来生成经加扰的第二控制信号;和数据控制部,其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映射来生成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映射来生成所述第二发送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移动台装置是与构成至少一个小区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经由第一频带,利用根据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接收第一接收信号,并经由第二频带,利用根据与所述小区标识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接收第二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包含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具备数据提取部,该数据提取部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提取表示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信息。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具备:数据提取部,其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提取广播信息;和调度部,其从所述广播信息中取得表示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信息。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具备:数据提取部,其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提取上层控制信息,该上层控制信息是在上层中的控制信息;和无线资源控制部,其从所述上层控制信息中取得表示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信息。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利用根据所述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接收所述第二发送信号,所述虚拟小区标识是根据规定的生成规则从所述小区标识生成的。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具备信道估计部,该信道估计部基于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位置,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提取第一参考信号,并基于根据所述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位置,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提取第二参考信号。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具备信道估计部,该信道估计部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序列来进行所述第一频带的信道估计,并利用根据所述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序列来进行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估计。
另外,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接收部具备数据提取部,该数据提取部利用所述小区标识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解扰来提取第一控制信号,并利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解扰来提取第二控制信号。
另外,其具备:移动台参考信号生成部,其利用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小区标识来生成第三参考信号,并利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来生成第四参考信号;和移动台发送部,其利用与所述第一频带对应的第三频带来发送包含所述第三参考信号的信号,并利用与所述第二频带对应的第四频带来发送包含所述第四参考信号的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通信系统是在构成至少一个小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与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和发送部,其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生成包含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利用根据与所述小区标识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生成不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并利用第一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利用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二发送信号。所述移动台装置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经由所述第一频带,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所述第一参数来接收包含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二频带,利用根据所述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接收第二接收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通信方法是在构成至少一个小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具备:生成与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步骤;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生成包含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利用根据与所述小区标识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生成不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并利用第一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利用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步骤;和经由所述第一频带,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所述第一参数来接收包含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二频带,利用根据所述虚拟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二参数来接收第二接收信号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基站装置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与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和发送部,其利用根据所述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生成包含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利用与第一参数不同的第二参数来生成不包含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并利用第一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利用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来发送所述第二发送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移动台装置是与构成至少一个小区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经由第一频带,利用根据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而得到的第一参数来接收第一接收信号,并经由第二频带,利用与第一参数不同的第二参数来接收第二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包含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既能抑制小区搜索的次数,又能高效地进行聚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所使用的帧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上行链路所使用的帧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所使用的同步信号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构成的示意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200的构成的示意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数据控制部501、OFDM调制部502的构成的示意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200的数据控制部601、SC-FDMA调制部602的构成的示意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的帧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的帧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的帧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用到的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用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0、100’:基站装置
200、200a、200b、200c、200a’、200b’、200c’:移动台装置
501、501-1~501-m、601、601-1~601-n:数据控制部
502、502-1~502-m:OFDM调制部
503、503-1~503-m、603、603-1~603-n:无线发送部
504、504-1~504-n、604、604-1~604-m:无线接收部
505、605:信道估计部
506、506-1~506-n:SC-FDMA解调部
507、507-1~507-n、607、607-1~607-m:数据提取部
508、608:调度部
509、609:上层
510、610:无线资源控制部
602、602-1~602-n:SC-FDMA调制部
607、607-1~607-m:OFDM解调部
701:广播信道生成部
702:同步信号生成部
703、801:参考信号生成部
704: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生成部
705: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生成部
706:下行控制信道生成部
707、804:调制部
708、806:物理映射部
709、807:IFFT部
710、808:CP附加部
802: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生成部
803:上行控制信道生成部
805:DFT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移动台装置参考同步信号来取得物理小区标识PCI,由此识别小区,并进行小区特有的参数设定,且在聚合使用多个分量载波CC的系统中,导入插入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在插入同步信号的CC(第一频带)中,利用与通过参考同步信号而取得的PCI对应的参数设定。在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第二频带)中,利用与虚拟PCI即VPCI对应的参数设定。由于能利用与PCI不同的值来作为VPCI,因此能进行高效的通信。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1个以上的基站装置和1个以上的移动台装置,并在它们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图。针对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进行聚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1个分量载波中的物理信道能利用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物理信道。图2示出了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40毫秒的间隔来映射广播信息。对40毫秒的定时进行盲检测(或者盲解码)。即,可以不为了定时提示而实施显式的信号通知(signaling)。另外,物理广播信道(PBCH)能仅用其子帧来进行解码,即能自解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是用于向移动台装置通知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资源分配、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以及作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分配的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上行链路授权)的信道。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寻呼信息、或者一部分广播信息的信道。物理多播信道(PMCH)是用于发送多播信道的信道,并另外配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图3示出了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是主要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基站装置100在对移动台装置200进行调度的情况下,还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信道反馈报告或对于下行链路发送的HARQ应答信息。信道反馈报告是指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秩指示RI等信息。HARQ应答信息是指表示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的信息。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信道,并且具有保护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是用于发送信道反馈报告(CQI、PMI、RI)、调度请求SR、针对下行链路发送的HARQ应答信息等(应答信息)的信道。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是为了向移动台装置通知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OFDM符号数而利用的信道,并且其由各子帧发送。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是用于发送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应答信息的信道。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信道映射。如图2所示,在下行链路中,按如下方式进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将广播信道(BCH)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
将多播信道(MCH)映射到物理多播信道(PMCH)。将寻呼信道(PCH)以及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由物理信道单独使用。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按如下方式进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由物理信道单独使用。
接下来,将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帧的结构。在下行链路传输信道的物理层的处理中,进行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24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施加、信道编码(传输路径编码)、物理层HARQ处理、信道交织、加扰、四相相移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16QAM或者64QAM等调制、层映射、预编码、资源映射、天线映射等。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传输信道的物理层的处理中,进行针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24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施加、信道编码(传输路径编码)、物理层HARQ处理、加扰、调制(QPSK、16QAM、64QAM)、资源映射、天线映射等。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以及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配置在最开始的3个个OFDM符号以下。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针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以及寻呼信道的传输格式(规定了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传输块尺寸等)、资源分配、HARQ信息。
另外,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针对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传输格式(规定了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传输块尺寸等)、资源分配、HARQ信息。
另外,其支持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移动台装置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集合进行监测。
将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映射到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相同的子帧。
将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映射到预先规定的位置的子帧。例如,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子帧号为N的情况下,映射到第N+4个上行链路子帧。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将说明以m个下行链路CC(分量载波)和n个上行链路CC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构成的示意框图。基站装置100具备:m个数据控制部501-1~501-m(以下,将任意的数据控制部表记为数据控制部501)、m个OFDM调制部502-1~502-m(以下,将任意的OFDM调制部表记为OFDM调制部502)、m个无线发送部503-1~503-m(以下,将任意的无线发送部表记为无线发送部503)、调度部508、n个无线接收部(基站无线接收部)504-1~504-n(以下,将任意的无线接收部表记为无线接收部504)、信道估计部(基站信道估计部)505、n个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或者DFT-S-OFDM(DFT-扩频-OFDM)解调部506-1~506-m(以下,将任意的SC-FDMA解调部表记为SC-FDMA解调部506)、n个数据提取部(基站数据提取部)507-1~507-n(以下,将任意的数据提取部表记为数据提取部507)、以及上层508。在此,图5的各模块表示功能块,且能用一个电路来实现m个或n个相同的块。
无线接收部504、调度部508、信道估计部505、SC-FDMA解调部506、数据提取部507、上层509构成了接收部。另外,数据控制部501、OFDM调制部502、无线发送部503、调度部508、上层509构成了发送部。
无线发送部503、信道估计部505、SC-FDMA解调部506以及数据提取部507进行上行链路的物理层的处理。数据控制部501、OFDM调制部502以及无线发送部503进行下行链路的物理层的处理。
数据控制部501-1~501-m从调度部508取得传输信道。数据控制部501-1~501-m基于传输信道、和包含从调度部5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的控制信息,将在物理层所生成的信号以及信道映射到各CC的物理信道。按以上方式映射的各数据输出到OFDM调制部502-1~502-m。
OFDM调制部502-1~502-m针对从数据控制部501-1~501-m输入的数据,基于从调度部508输入的调度信息(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分配信息(例如,频率、时间等物理资源块位置信息))、或与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对应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例如,包含16QAM调制、2/3编码率等),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处理、循环前缀(CP)的插入、以及滤波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503-1~503-m。
无线发送部503-1~503-m将从OFDM调制部502-1~502-m输入的调制数据升频转换到到无线频率来生成无线信号,并发送到移动台装置200。
此外,虽然在此说明了按每个CC来生成OFDM信号并将它们分别从无线发送部发送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使用频率间隔窄的多个CC等情况下,可以对多个数据控制部501的输出集中进行OFDM信号处理,并且还能用一个无线发送处理来进行发送。
无线接收部504-1~504-n接收来自移动台装置200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信号,并将其降频转换到基带信号,且将接收数据输出到信道估计部505和SC-FDMA解调部506-1~506-n。
调度部508进行介质接入控制MAC层的处理。调度部508进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的映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HARQ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等。由于调度部508集中控制各物理层的处理部,因此在调度部508与无线发送部503、无线接收部504、信道估计部505、SC-FDMA解调部506、数据控制部501、OFDM调制部502以及数据提取部507之间存在接口(未图示)。
调度部508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基于从移动台装置200接收的反馈信息(信道质量指示CQI、流的数目RI、预编码信息PMI等的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等)、各移动台装置能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信息、缓冲状态、从上层509输入的调度信息等,进行用于调制各数据的下行链路的传输格式(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以及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的选择处理、以及HARQ中的重传控制以及每个CC的下行链路的调度所使用的调度信息的生成。这些下行链路的调度所使用的调度信息加工为每个CC的调度信息,并将包含每个CC的调度信息的控制信息输出到数据控制部501。
另外,调度部508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基于信道估计部505输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传播路径状态)的估计结果、来自移动台装置200的资源分配请求、各移动台装置200能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信息、从上层509输入的调度信息等,进行用于调制各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传输格式(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以及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的选择处理、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所使用的调度信息的生成。并将这些上行链路的调度所使用的调度信息输出到数据控制部501。
另外,调度部508将从上层509输入的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分割成各CC,并将与各CC对应的数据输出到控制部501。另外,调度部508根据需要,在进行了将从每个CC的数据提取部507输入的在上行链路中取得的控制数据与传输信道进行结合等处理后,映射到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并输出到上层509。
信道估计部505为了进行上行链路数据的解调,根据上行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到SC-FDMA解调部506。另外,为了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根据上行链路测定用参考信号SRS(探测参考信号)来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到调度部508。
此外,虽然用SC-FDMA等单载波方式来说明了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但也可以用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
SC-FDMA解调部506-1~506-n基于从信道估计部505输入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估计结果,针对从无线接收部504-1~504-n输入的每个CC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滤波等SC-FDMA信号处理,并实施解调处理,且将其输出到数据提取部507-1~507-n。
数据提取部507-1~507-n从由SC-FDMA解调部506-1~506-n输入的数据中提取分割到各CC的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的控制数据,并输出到调度部508。在控制数据中,包含有从移动台装置200通知的反馈信息(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CQI、PMI、RI)、针对下行链路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等。
此外,虽然在此说明了用SC-FDMA解调部506处理每个CC的SC-FDMA信号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使用频率间隔窄的多个CC等情况下,能够用一个SC-FDMA解调部来集中处理多个CC的SC-FDMA信号,还能够用一个无线接收处理来进行接收。
上层509进行分组数据集中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的处理。上层509为了集中控制下层的处理部,在上层509与调度部508、无线发送部503、无线接收部504、信道估计部505、SC-FDMA解调部506、数据控制部501、OFDM调制部502以及数据提取部507之间存在接口(未图示)。
上层509具有无线资源控制部510。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510不仅进行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系统信息的管理、寻呼控制、各移动台装置的通信状态的管理、越区切换等的移动管理、每个移动台装置的缓冲状况的管理、单播以及多播承载的连接设定的管理、移动台标识(UEID)的管理等,还进行CC的管理。上层509对其他基站装置以及对上级节点进行信息的授受。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200的构成的示意框图。移动台装置200具备:n个数据控制部(移动台数据控制部)601-1~601-n(以下,将任意的数据控制部表记为数据控制部601)、n个SC-FDMA(或者DFT-S-OFDM)调制部602-1~602-n(以下,将任意的SC-FDMA调制部表记为SC-FDMA调制部602)、n个无线发送部(移动台无线发送部)603-1~603-n(以下,将任意的无线发送部表记为无线发送部603)、调度部(移动台调度部)608、信道估计部605、m个无线接收部604-1~604-m(以下,将任意的无线接收部表记为无线接收部604)、m个OFDM解调部606-1~606-m(以下,将任意的OFDM解调部表记为OFDM解调部606)、m个数据提取部607-1~607-m(以下,将任意的数据提取部表记为数据提取部607)、以及上层609。在此,图6的各模块表示功能模块,且能用一个电路来实现m个或n个相同的模块。
数据控制部601、SC-FDMA调制部602、无线发送部603、调度部608和上层609构成发送部(移动台发送部)。另外,无线接收部604、调度部608、信道估计部605、OFDM解调部606、数据提取部607和上层609构成接收部。
数据控制部601、SC-FDMA调制部602以及无线发送部603进行上行链路的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接收部604、信道估计部605、OFDM解调部606以及数据提取部607进行下行链路的物理层的处理。
数据控制部601-1~601-n从调度部608取得每个CC的传输信道。数据控制部601-1~601-n基于每个CC的传输信道、和包含从调度部608输入的调度信息的控制信息,将在物理层所生成的信号以及信道映射到每个CC的物理信道。将按以上方式映射的每个CC的各数据输出到SC-FDMA调制部602-1~602-n。
SC-FDMA调制部602-1~602-n针对从数据控制部601-1~601-n输入的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处理、循环前缀(CP)的插入、以及滤波等SC-FDMA信号处理,生成SC-FDMA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603-1~603-n。
此外,虽然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在各CC中假设为SC-FDMA等那样的单载波方式,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用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
无线发送部603-1~603-n将从SC-FDMA调制部602-1~602-n输入的调制数据升频转换到无线频率来生成无线信号,并发送到基站装置100。
此外,虽然在此说明了按每个CC来生成SC-FDMA信号并将它们分别从无线发送部发送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使用频率间隔窄的多个CC等情况下,可以对多个数据控制部601的输出集中进行SC-FDMA信号处理,并且还能用一个无线发送处理来进行发送。
无线接收部604-1~604-m接收由来自基站装置100的下行链路的数据调制后的无线信号,并降频转换到基带信号,且将接收数据输出到信道估计部605和OFDM解调部606-1~606-m。
调度部608进行介质接入控制层的处理。调度部608进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的映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HARQ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等。由于调度部608集中控制各物理层的处理部,因此在调度部608与数据控制部601、SC-FDMA调制部602、信道估计部605、OFDM解调部606、数据提取部607、无线发送部603、以及无线接收部604之间存在接口(未图示)。
调度部608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基于从上层609输入的上行链路的缓冲状况、从数据提取部607输入的来自基站装置100的每个CC的上行链路的调度信息(传输格式或HARQ重传信息等)、以及从上层609输入的调度信息等,来生成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被用于将从上层609输入的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的调度处理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处理中。
另外,调度部608将从上层609输入的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并分割到各CC,并输出到与各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601。另外,调度部608还将从信道估计部605输入的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CQI、PMI、RI)输出到数据控制部601。
另外,调度部608根据需要,在进行了将从数据提取部607输入的每个CC的下行链路中取得的控制数据与传输信道进行结合等处理后,将其映射到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并输出到上层609。
信道估计部505为了进行下行链路数据的解调,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来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到OFDM解调部606。
另外,信道估计部605为了向基站装置100通知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传输路径状态)的估计结果,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来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变换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信道质量信息等),且输出到调度部608。
OFDM解调部606-1~606-m基于从信道估计部605输入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估计结果,针对从无线接收部604-1~604-m输入的调制数据,实施OFDM解调处理,并将其输出到数据提取部607-1~607-m。
数据提取部607-1~607-m从由OFDM解调部606-1~606-m输入的数据中分离每个CC的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的控制数据,并输出到调度部608。在所分离的控制数据中,包含有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或上行链路的HARQ控制信息等调度信息。此时,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的检索空间(也称作检索区域)进行解码处理,提取发给本台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等。
上层609进行分组数据集中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的处理。上层609具有无线资源控制部610。上层609为了集中控制下层的处理部,在上层609与调度部608、数据控制部601、SC-FDMA调制部602、信道估计部605、OFDM解调部606、数据提取部607、无线发送部603、无线接收部604之间存在接口(未图示)。
无线资源控制部610不仅进行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系统信息的管理、寻呼控制、本台的通信状态的管理、越区切换等的移动管理、缓冲状况的管理、单播以及多播承载的连接设定的管理、移动台标识(UEID)的管理,还进行CC的管理。
接下来,说明下行链路中的一系列的处理。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图5)的发送部相关的数据控制部501、OFDM调制部502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框图。
数据控制部501具备:物理映射部708、广播信道生成部701、同步信号生成部702、参考信号生成部703、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生成部704、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生成部705、下行控制信道生成部706、以及调制部707。另外,按每个CC(每个数据控制部)来设定PCI(或者VPCI)。
广播信道生成部701根据映射了广播控制信道的传输块来生成调制符号序列,并基于PCI(或者VPCI)进行加扰来生成物理广播信道或动态广播信道,且将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此外,在与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扩展CC、子CC、仅LTE-A 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中,可以不生成物理广播信道或者动态广播信道。
在与插入同步信号的CC(同步CC、锚CC、第一频带)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中,同步信号生成部702参考PCI来生成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以及辅同步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在与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扩展CC、子CC、第二频带)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中,同步信号生成部702不生成同步信号。或者,在与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不具有同步信号生成部702。
参考信号生成部703生成作为基于PCI(或者VPCI)的序列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生成部704从调度信息中取得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需要的OFDM符号数,并针对与已取得的OFDM符号数对应的序列进行基于PCI(或者VPCI)的加扰,来生成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生成部705从调度信息中取得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对应的应答信息(ACK/NACK),并针对与已取得的应答信息对应的序列进行基于PCI(或者VPCI)的加扰,来生成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且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
下行控制信道生成部根据控制信息来生成调制符号序列,并进行基于PCI(或者VPCI)的加扰来生成下行控制信道,且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
调制部707基于调度信息,从传输块根据QPSK调制、16QAM调制、或者64QAM调制等调制方式生成调制符号序列,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708。
物理映射部708基于调度信息和PCI(或者VPCI),将由调制部707处理过的传输信道映射到各物理资源块(PRB),并且将广播信道、同步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物理控制格式信道、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多路复用到物理帧。
通过按每个CC(每个数据控制部)来设定PCI(或者VPCI),能够得到通信质量的提高、收发电路的负担减轻等效果。例如,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由于按每个CC使用不同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因此能防止在全部CC中小区间干扰变大那样的状况,从而能得到CC间的分集效果。
另外,由于按每个CC使用不同的资源元(resource element)来发送控制信息以及/或者数据,因此能防止在全部CC中小区间干扰变大那样的状况,从而能得到CC间的分集效果。
另外,由于按每个CC使用不同的资源元来发送参考信号,因此能防止在全部CC中小区间干扰变大那样的状况,从而能在接收侧提高解调的质量。
另外,由于按每个CC使用不同的资源元来发送参考信号,因此在整个频带中参考信号的配置不呈周期性,能抑制发送信号的峰值功率,由此,能降低收发装置的负担,控制成本。
另外,在相邻的多个小区中,即使是在较自由地选择PCI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在全部CC中使用相同参数的概率,从而能抑制干扰。
此外,虽然在此说明了设定PCI,并实施与各块所设定的PCI相对应的处理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设定PCI的替代,可以预先在各块内设定与上述PCI对应的序列等,并使用该序列。
另外,通过设置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能够得到通信质量提高、收发处理的负担减轻等效果。例如,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效果。在接收侧,能减少同步处理(小区搜索处理)的次数。
另外,由于只有能取得虚拟PCI的移动台装置才能够经由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来进行通信,因此能根据移动台装置的种类来使在通信中使用的带宽可变,从而能够实现高效的系统运用。另外,能按每个CC来进行适合移动台装置的种类的、不同的服务。
另外,能减少同步信号的开销。此外,能将同步信号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
另外,在发送侧,能减少同步信号生成处理的负担。
另外,由于能增大与插入同步信号的CC连接的移动台的比例,因此能高效地进行在插入同步信号的CC中的信息发送(广播等)。
OFDM调制部502具备IFFT部709、CP插入部710。IFFT部709对由物理映射部708映射的每个CC的物理帧上的调制符号(在由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构成的平面上排列的调制符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来将频域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并输出到CP插入部710。
CP插入部710在时域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CP),生成OFDM符号(在同步CC中为第一发送信号,在扩展CC中为第二发送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503。
与此相对,在移动台装置200中,在无线接收部604处通过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处理,来参考预先插入在信号中的同步信号取得子帧同步。此时,检测主同步信号,进而在OFDM解调部中检测辅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检测结果被送往调度部608或上层609,选择与这些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将其在移动台内作为同步CC中的PCI进行设定。另外,对于除同步CC以外的CC,还按每个CC(每个数据提取部)设定VPCI。
信道估计部605基于所设定的PCI(或者VPCI),从物理帧(在同步CC中为第一接收信号,在扩展CC中为第二接收信号)中提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而,参考基于所设定的PCI(或者VPCI)的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数据提取部607参考所设定的PCI(或者VPCI),从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提取传输块。另外,数据提取部607参考所设定的PCI(或者VPCI),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下行控制信道、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中提取控制数据。
接下来,说明上行链路中的一系列的处理。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200(图6)的发送部相关的数据控制部601、SC-FDMA调制部602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框图。
数据控制部601具备:参考信号生成部(移动台参考信号生成部)801、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生成部802、上行控制信道生成部803、调制部804、以及DFT部805。
参考信号生成部801生成作为基于设定在移动台装置内的PCI(或者VPCI)的序列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806。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生成部802根据控制信息来生成规定的序列,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806。
上行控制信道生成部根据控制信息生成调制符号序列,并利用基于设定在移动台装置内的PCI(或者VPCI)的序列来生成上行控制信道,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806。
调制部804基于调度信息,从传输块根据QPSK调制、16QAM调制、或者64QAM调制等调制方式生成调制符号序列,并输出到DFT部805。
DFT部805基于调度信息,对从调制部804输出的调制符号序列实施DFT处理,并输出到物理映射部806。
物理映射部806基于调度信息和设定在移动台装置内的PCI,将由DFT部805处理过的传输信道映射到各物理资源块(PRB)。此时,物理映射部806可以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多路复用到物理帧。
SC-FDMA调制部602具备IFFT部807、CP插入部808。IFFT部807对由物理映射部806映射的每个CC的物理帧上的信号(排列在由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构成的平面上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来将频率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并输出到CP插入部808。
CP插入部808在时域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CP),生成SC-FDMA符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603。
与此相对,基站装置100的信道估计部505从物理帧中提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参考基于设定在基站装置100内的PCI(或者VPCI)的序列,来进行信道估计。
数据提取部507参考所设定的PCI(或者VPCI),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提取控制数据或者传输块。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每个CC的PCI(或者VPCI)设定的时序。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一例的时序图。首先,基站装置100在同步CC中发送与PCI对应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步骤S901)。
移动台装置200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处理,取得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并进行下行链路的同步处理,由此,取得同步CC的PCI(步骤S902)。此时,不检测未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扩展CC),在插入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同步CC)中进行同步处理。
移动台装置200按照以同步CC执行处理(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取得物理广播信道(PBCH)(步骤S903)。此时,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取得与同步CC相关的信息,即表示同步CC的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进而,按照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904)。
移动台装置200在同步CC中进行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接收(步骤S905)。在此,广播控制信道由基站装置100的上层509生成,并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且经由物理层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到移动台装置200。移动台装置200用数据提取部607提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并作为广播控制信道从调度部608送往上层609。
在该广播信息信道中,存在不仅包含与聚合资源的区域相关的信息,即表示扩展CC的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还包含每个扩展CC的虚拟PCI的广播信息信道。通过该广播信息信道,移动台装置200取得虚拟PCI(步骤S906)。这样,将表示由至少与扩展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所参考的VPCI的信息从基站装置100的上层509通知给移动台装置200的上层609。
进行扩展CC中的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的设定、以及调度部608将VPCI设定为移动台装置内的扩展CC的处理中的PCI后、在扩展CC中进行通常的通信(步骤S907)。
尽管在图9所示的时序中,针对用广播信息信道来广播虚拟PCI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通过用广播信息信道通知的信息和PCI(以及/或者其他广播信息或控制信息等)来唯一决定VPCI,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在预先规定根据CC标识CCID和PCI来计算VPCI的方法,并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隐式共享等情况下,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作为VPCI的计算方法,能使用将与CCID和PCI对应的VPCI表格化且参考该表格的方法、或者通过VPCI(k)=mod((PCI+CCID)、(MPCI+1)那样的数学式来计算的方法。在此,mod是模函数(取余函数),MPCI是PCI能取的最大值。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时序图。首先,基站装置100在同步CC中发送与PCI对应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步骤S1001)。
移动台装置200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处理,取得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并进行下行链路的同步处理,由此取得同步CC的PCI(步骤S1002)。此时,不检测未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扩展CC),在插入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同步CC)中进行同步处理。
移动台装置200按照以同步CC进行处理(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来取得物理广播信道(PBCH)(步骤S1003)。此时,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取得与同步CC相关的信息,即表示同步CC的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进而,按照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1004)。
移动台装置200在同步CC中进行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接收(步骤S1005)。在该广播信息信道中,存在包含表示与聚合资源的区域相关的信息,即扩展CC的CCID或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的广播信息信道。通过该广播信息信道,移动台装置200取得CCID(步骤S1006)。移动台装置200从同步CC的PCI和每个CC的CCID中取得扩展CC的VPCI(步骤S1007)。这样,在基站装置100和移动台装置200之间共享表示由至少与扩展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所参考的VPCI的信息。
进行扩展CC中的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的设定、以及在调度部608将VPCI设定为移动台装置内的扩展CC的处理中的PCI后、在扩展CC中进行通常的通信(步骤S1008)。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移动台装置通过参考同步信号来识别小区,进行小区特有的参数设定,且使用多个CC的系统中,在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的参数的同时,导入插入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并在插入同步信号的CC中广播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的虚拟PCI,由此能够减少同步信号的检测即小区搜索的次数。另外,能降低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移动台装置通过参考同步信号来识别小区,进行小区特有的参数设定,且使用多个CC的系统中,导入插入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并在插入同步信号的CC中广播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的虚拟PCI。由此,能在降低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实现按每个CC使用不同的参数来进行通信,从而能得到CC间的分集效果。另外,能降低收发电路的负担。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任意的同步CC变更为扩展CC时,作为变更为扩展CC的CC的VPCI,使用该CC为同步CC时的PCI,由此,能够在进行变更时不改变发送参数而进行通信。
(第二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大致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以下,沿本实施方式的每个CC的PCI设定的时序,针对在图5、图6、图7以及图8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时序图。首先,基站装置100在同步CC中发送与PCI对应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步骤1101)。
移动台装置200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处理,取得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来进行下行链路的同步处理,由此,取得同步CC的PCI(步骤S1102)。此时,不检测未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扩展CC),在插入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同步CC)中进行同步处理。
移动台装置200按照以同步CC进行处理(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取得物理广播信道(PBCH)(步骤S1103)。此时,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取得与同步CC相关的信息,即表示同步CC的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进而,按照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1104)。
移动台装置200在同步CC中进行RRC连接建立处理,来建立通信状态(RRC连接状态)(步骤S1105)。作为该RRC连接建立处理中的RRC连接建立的共享控制信道(CCCH)(RRC信令)、或到通信中的移动台装置200的专用控制信道(DCCH)(RRC信令)是来自基站装置1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510的数据,其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且经由物理层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到移动台装置200。移动台装置200用数据提取部607提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并作为共享控制信道或专用控制信道从调度部608送往上层609的无线资源控制部610。
在该RRC信令中,存在不仅包含与聚合资源的区域相关的信息,即表示扩展CC的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还包含每个扩展CC的虚拟PCI的信令。通过该广播信息信道,移动台装置200取得虚拟PCI(步骤S1106)。这样,将表示由至少与扩展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所参考的VPCI的信息从基站装置100的上层509的无线资源控制部510通知给移动台装置200的上层609的无线资源控制部610。
进行扩展CC中的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的设定、以及在调度部608将VPCI设定为移动台装置内的扩展CC的处理中的PCI后、在扩展CC中进行通常的通信(步骤S1107)。
在图11所示的时序中,针对通过RRC信令来广播虚拟PCI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通过由RRC信令通知的信息和PCI(以及/或者其他广播信息或控制信息等)来唯一决定VPCI,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在预先规定根据CC标识CC ID和PCI来计算VPCI的方法,并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隐式共享等情况下,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作为VPCI的计算方法,能使用将与CCID和PCI对应的VPCI表格化且参考该表格的方法、或者通过VPCI(k)=mod((PCI+CCID×a)、(MPCI+1))那样的数学式来计算的方法。在此,mod是模函数(取余函数),MPCI是PCI能取的最大值。另外,a是常数。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时序图。首先,基站装置100在同步CC中发送与PCI对应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步骤S1201)。
移动台装置200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处理,取得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并进行下行链路的同步处理,由此取得同步CC的PCI(步骤S1202)。此时,不检测未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扩展CC),在插入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同步CC)中进行同步处理。
移动台装置200按照以同步CC中进行处理(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来取得物理广播信道(PBCH)(步骤S1203)。此时,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取得与同步CC相关的信息,即表示同步CC的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进而,按照以同步CC操作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1204)。
移动台装置200在同步CC中进行RRC连接建立处理,来建立通信状态(RRC连接状态)(步骤S1205)。在该RRC信令中,存在包含表示与聚合资源的区域相关的信息,即扩展CC的CC ID或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资源块数)等的信息的信令。通过该广播信息信道,移动台装置200取得CC ID(步骤S1206)。移动台装置200从同步CC的PCI和每个CC的CC ID中取得扩展CC的VPCI(步骤S1207)。这样,在基站装置100和移动台装置200之间共享表示由至少与扩展CC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所参考的VPCI的信息。
进行扩展CC中的载波频率或系统带宽的设定、以及在调度部608将VPCI设定为移动台装置内的扩展CC的处理中的PCI后、在扩展CC中进行通常的通信(步骤S1208)。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移动台装置通过参考同步信号来识别小区,进行小区特有的参数设定,且使用多个CC的系统中,在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的参数的同时,导入插入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并在插入同步信号的CC中通知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的虚拟PCI,由此能够减少同步信号的检测即小区搜索次数。另外,能降低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移动台装置通过参考同步信号来识别小区,进行小区特有的参数设定,且使用多个CC的系统中,导入插入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并在插入同步信号的CC中广播不插入同步信号的CC的虚拟PCI。由此,能在降低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实现按每个CC使用不同的参数来进行通信,从而能得到CC间的分集效果。另外,能降低收发电路的负担。
(第三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扩展CC,通常,在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在CC#2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参考信号生成部703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另外,配置CC#2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的索引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生成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
在与移动台装置200的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进行小区搜索后,由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信道估计部605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信道估计部605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来生成序列。另外,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了CC#2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的索引,并从与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信道估计部605通过比较生成的序列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进行CC#2中的信道估计。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进行信道估计。
在CC#1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参考信号生成部703处,基于CC#1中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另外,配置CC#1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的索引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处,基于CC#2中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步骤来生成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
移动台装置200的调度部608取得与CC#1对应的VPCI,并在信道估计部605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信道估计部605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来生成序列。另外,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了CC#1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的索引,并从在与CC#1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处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信道估计部605通过比较生成的序列和提取出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进行CC#1中的信道估计。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进行信道估计。
关于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生成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生成规则。
作为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的例子,将第s个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中的序列r作为Gold序列等伪随机序列c,并使用根据PCI或VPCI所算出的值作为c的初始值,由此,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的(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序列。
这样,通过使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用到的序列,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另外,能降低峰值功率。
作为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例子,通过对第s个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中的索引k(子载波号)增加根据PCI或VPCI所算出的值,能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也存在相同的情况)的索引(子载波号)。
这样,通过使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按每个CC改变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插入位置,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另外,能降低峰值功率。
(第四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物理广播信道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扩展CC,通常在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CC#2的物理广播信道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广播信道生成部701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对广播信息信道加扰而生成的。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生成物理广播信道。
在与移动台装置200的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处进行小区搜索后,由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PCI,对物理广播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广播信息信道。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提取广播信息信道。
CC#1的物理广播信道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广播信道生成部701处,基于CC#1中的VPCI来对广播信息信道进行加扰而生成的。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生成物理广播信道。
移动台装置200的调度部608取得与CC#1对应的VPCI,并在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VPCI对物理广播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广播信息信道。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提取广播信息信道。
关于物理广播信道的加扰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加扰规则。作为加扰规则的例子,使用加扰前的数据b,根据b’=(b+c)mod2来计算加扰后的数据b’。在此,c是Gold序列等伪随机序列,mod是模运算符(取余运算符)。通过利用根据PCI或VPCI而算出的值(或者原值)作为c的初始值,能按每个CC进行不同(也存在相同的情况)的加扰。
这样,通过利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物理广播信道的加扰方法,并且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第五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扩展CC,通常在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CC#2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生成部704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对指示CC#2的物理控制格式的控制数据(表示配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数的数据)加扰而生成的。另外,配置CC#2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对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进行加扰,来生成配置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
在与移动台装置200的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进行小区搜索后,由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了CC#2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并从OFDM信号中提取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此外,基于所设定的PCI,对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控制数据。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中进行控制数据的提取。
CC#1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参考信号生成部703处,基于CC#1中的VPCI来对指示CC#1的物理控制格式的控制数据(表示配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数的数据)加扰而生成的。另外,配置CC#1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处,基于CC#2中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对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进行加扰,并生成配置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
移动台装置200的调度部608取得与CC#1对应的VPCI,并在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有CC#2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从OFDM信号中提取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另外,基于所设定的VPCI,通过对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控制数据。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中进行控制数据的提取。
关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加扰规则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生成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生成规则。作为加扰规则的例子,能使用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扰相同的加扰等。
这样,通过利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加扰方法,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作为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例子,通过对第s个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中的索引k(子载波号)增加根据PCI或VPCI所算出的值,能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也存在相同的情况)的索引(子载波号)。
这样,通过使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的插入位置,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第六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扩展CC,通常在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CC#2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是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生成部705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对在CC#2中对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进行应答的应答信息加扰而生成的。另外,配置CC#2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处,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对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进行加扰,并生成配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
在与移动台装置200的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进行小区搜索后,由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有CC#2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并从OFDM信号中提取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另外,基于所设定的PCI,通过对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应答信息。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中提取应答数据。
CC#1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是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生成部705基于CC#1中的VPCI,对在CC#1中对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进行应答的应答信息进行加扰而生成的。另外,配置CC#1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是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基于CC#2中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步骤来对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进行加扰,生成配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
移动台装置200的调度部608取得与CC#1对应的VPCI,并在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有CC#1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资源元的索引,从OFDM信号中提取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另外,基于所设定的VPCI,通过对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应答数据。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步骤来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中提取应答信息。
关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加扰规则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生成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生成规则。作为加扰规则的例子,能使用如下方法:将第s个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中的序列r作为Gold序列等伪随机序列c,并使用根据PCI或VPCI所算出的值作为c的初始值,由此,按每个CC来生成不同的扰码,并将该扰码与应答信息相乘。
这样,通过使用VPCI,能一边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一边按每个CC来改变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加扰方法,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作为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例子,通过对第s个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中的索引k(子载波号)增加根据PCI或VPCI所算出的值,能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也存在相同的情况)的索引(子载波号)。
这样,通过使用VPCI,能一边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一边按每个CC来改变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插入位置,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第七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模块构成来实现。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扩展CC,通常在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CC#2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生成部707基于与对应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PCI相同的PCI,对在CC#2中发送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加扰而生成的。另外,针对CC#2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交织模式,是与基站装置100的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基于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相同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步骤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加扰,来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交织映射。
在与移动台装置200的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进行小区搜索后,用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配置有CC#2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交织模式,并从OFDM信号中提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另外,基于所设定的PCI,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应答信息。在其他同步CC中,也以同样的步骤来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提取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
CC#1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下行控制信道生成部706处,基于CC#1中的VPCI,对在CC#1中发送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进行加扰而生成的。另外,针对CC#1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交织模式是在与基站装置100的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501内的物理映射部708处,基于CC#2中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而生成的。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加扰,来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交织、映射。
移动台装置200的调度部608取得与CC#1对应的VPCI,并在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生成CC#1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交织模式并解交织,从OFDM信号中提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另外,通过基于所设定的VPCI,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解扰来提取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在其他扩展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提取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
关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加扰规则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生成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生成规则。作为加扰规则的例子,能使用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扰相同的加扰等。
这样,通过利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加扰方法,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作为交织模式的例子,通过对规定的交织模式赋予根据PCI或VPCI所算出的值,能按每个CC来使用不同的交织模式。
这样,通过使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交织模式,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第八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以及上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下行链路的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下行链路的扩展CC,通常在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另一方面,CC#2’是上行链路的同步CC,是与下行链路的CC#2对应的上行链路的CC。CC#1’以及CC#3’是上行链路的扩展CC,是分别与下行链路的CC#1以及CC#3对应的上行链路的CC。在基站装置100的CC#2中,插入有与PCI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在移动台装置200中,在与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进行小区搜索后,由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且在与对应于CC#2的上行链路的CC即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601中设定已取得的PCI。在设定了已取得的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上行控制信道生成部803中,基于所设定的PCI对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进行加扰来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另外,在设定了已取得的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物理映射部806中,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来发出循环移位量,并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到与循环移位量对应的资源。
在基站装置100中,根据调度部608的指示,在与对应于CC#2的上行链路的CC即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在设定了PCI的数据提取部607中,指定基于所设定的PCI的资源,从SC-FDMA信号中提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另外,基于所设定的PCI,进行解扰来取得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在与其他下行同步CC对应的上行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进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收发。
在移动台装置200中,在调度部608处取得CC#1中的VPCI后,在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PCI,并在与对应于CC#1的上行链路的CC即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601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在设定了已取得的V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上行控制信道生成部803中,基于所设定的VPCI对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进行加扰来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另外,在设定了已取得的V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物理映射部806中,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来发出循环移位量,并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到与循环移位量对应的资源。
在基站装置100中,在与对应于CC#1的上行链路的CC即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通知给移动台装置200的CC#1的VPCI。在设定了VPCI的数据提取部607中,生成基于所设定的VPCI的跳跃模式,从时隙跳跃后的SC-FDMA信号中提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另外,基于所设定的VPCI来进行解扰,从而取得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在与其他下行扩展CC对应的上行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来进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收发。
关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加扰规则和配置的资源元的索引的生成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生成规则。作为加扰规则的例子,能使用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扰相同的加扰等。
这样,通过利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加扰方法,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第九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每个CC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能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帧格式以及上行链路物理帧格式的一例的图。CC#2是下行链路的同步CC,在CC#2的规定的频带中插入有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CC#1以及CC#3是下行链路的扩展CC,通常在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频带中不再插入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另一方面,CC#2’是上行链路的同步CC,是与下行链路的CC#2对应的上行链路的CC。CC#1’以及CC#3’是上行链路的扩展CC,是分别与下行链路的CC#1以及CC#3对应的上行链路的CC。在基站装置100的CC#2中,插入有与PCI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在移动台装置200中,在与CC#2对应的无线接收部604以及数据提取部607处进行小区搜索后,由调度部608取得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并在与CC#2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PCI,且在与对应于CC#2的上行链路的CC即CC#2’对应的数据控制部601中设定已取得的PCI。在设定了已取得的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参考信号生成部801中,基于所设定的PCI用规定的生成规则来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另外,在设定了已取得的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物理映射部806中,基于所设定的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来发出循环移位量,并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映射到与循环移位量对应的资源。
在基站装置100中,根据调度部608的指示,由信道估计部505设定与插入到CC#2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对应的PCI。在信道估计部505处,指定与基于所设定的PCI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资源,从时隙跳跃后的SC-FDMA信号中提取已接收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外,基于所设定的PCI,用规定的生成规则来生成序列,根据生成的序列、和已接收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在与其他下行的同步CC对应的上行的CC中,也以同样的顺序步骤进行信道估计。
在移动台装置200中,在由调度部608取得CC#1中的VPCI后,在与CC#1对应的数据提取部607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并在与对应于CC#1的上行链路的CC即CC#1’对应的数据控制部601中,设定已取得的VPCI。在设定了已取得的V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参考信号生成部801中,基于所设定的VPCI,用规定的生成规则来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另外,在设定了已取得的VPCI的数据控制部601内的物理映射部806中,基于所设定的VPCI,依照规定的生成规则来发出循环移位量,并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映射到与循环移位量对应的资源。
在基站装置100中,根据调度部608的指示,在信道估计部505中设定通知给移动台装置200的CC#2中的VPCI。在信道估计部505处,指定与基于所设定的VPCI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资源,从时隙跳跃后的SC-FDMA信号中提取已接收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外,基于所设定的VPCI,用规定的生成规则来生成序列,根据生成的序列、和已接收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在与其他下行扩展CC对应的上行CC中,也以同样的步骤来进行信道估计。
关于上行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规则和指定资源的循环移位量的计算规则,能在同步CC和扩展CC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从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同样的生成规则。
这样,通过利用VPCI,能在导入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和不插入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的CC来降低小区搜索次数或基于同步信号的开销的同时,按每个CC改变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外,还能用不同的资源进行发送,因此,能抑制小区间干扰。
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方便,针对下行链路的CC与上行链路的CC的数量相等且彼此一一对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行链路的CC的数量比下行链路的CC的数量少,且一个上行链路的CC对应多个下行链路的CC的情况下,若在多个下行链路的CC中的一个CC中插入同步信道,且在上行链路的CC的参数设定中使用插入了同步信道的CC的PCI等,针对与下行链路相关的参数设定和与上行链路相关的参数设定来使用各自单独的PCI(或者VPCI),则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方便,举了各信道或各信号以及帧格式的具体例进行了说明,但其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信道或信号中,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帧格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方便,以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一对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另外,移动台装置不限于移动的终端,还可以通过在基站装置或固定终端中安装移动台装置的功能等来实现。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基站装置内的各功能、或用于实现移动台装置内的各功能的程序存储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取存储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执行,由此,进行基站装置或移动台装置的控制。此外,此处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包含OS或周边设备等硬件的系统。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移动介质、以及内置于计算机的硬件等记忆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指像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的、在短时间内动态保存程序的介质,以及像在此情况下的作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保存程序一段时间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进而还可以将上述功能与已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述,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还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以便携式电话终端为移动台装置的便携式电话系统,但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2)

1.一种基站装置,在与移动台装置中的1个进行的通信中,具有:同步信号生成部、数据控制部、以及发送第一发送信号的发送部,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生成与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所述第一小区标识是用于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第一发送信号,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包含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而被加扰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是使用第一频带而被发送的,
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第二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发送信号包含第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述第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不同的第二小区标识而被加扰的,
所述发送部发送第二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发送信号是使用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而被发送的,
所述移动台装置在小区搜索过程中为了获取小区标识而使用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所述同步信号包含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中,
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包含包括表示所述第二小区标识的信息在内的RRC信令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
2.一种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
在与所述移动台装置中的1个进行的通信中,具有:生成第一发送信号的步骤、发送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步骤、生成第二发送信号的步骤、以及发送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步骤,
所述移动台装置在小区搜索过程中为了获取小区标识而使用的与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同步信号包含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中,
所述同步信号是对应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而生成的,
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包含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而被加扰的,
所述第一发送信号是使用第一频带而被发送的,
所述第二发送信号包含第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述第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不同的第二小区标识而被加扰的,
所述第二发送信号是使用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而被发送的,
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包含包括表示所述第二小区标识的信息在内的RRC信令。
CN201410411904.3A 2008-12-26 2009-1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243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31652 2008-12-26
JP2008-331652 2008-12-26
CN200980152233.0A CN102265680B (zh) 2008-12-26 2009-1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233.0A Division CN102265680B (zh) 2008-12-26 2009-1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118A CN104243118A (zh) 2014-12-24
CN104243118B true CN104243118B (zh) 2017-10-20

Family

ID=4228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2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5680B (zh) 2008-12-26 2009-1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201410411904.3A Active CN104243118B (zh) 2008-12-26 2009-1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2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5680B (zh) 2008-12-26 2009-1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472954B2 (zh)
EP (1) EP2373094B1 (zh)
JP (2) JP5477793B2 (zh)
KR (1) KR101321311B1 (zh)
CN (2) CN102265680B (zh)
CA (2) CA2747974C (zh)
WO (1) WO2010073468A1 (zh)
ZA (1) ZA201104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2222B2 (en) * 2008-06-27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with rate adaption
US20120076043A1 (en) * 2009-06-22 2012-03-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method
CN102948107A (zh) * 2010-06-18 2013-02-27 京瓷株式会社 具有分布在不同载波上的多个子帧内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架构
KR101771257B1 (ko) * 2010-12-03 2017-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협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675078A4 (en) 2011-02-11 2018-02-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CN102625441A (zh) * 2011-03-31 2012-08-01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US9369885B2 (en) * 2011-04-12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reference signal tones for decoding a channel
CN103477583B (zh) * 2011-04-19 2016-11-09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预编码方法、预编码装置
JP5690201B2 (ja) * 2011-04-27 2015-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3017016A (ja) 2011-07-04 2013-01-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GB2493154A (en) 2011-07-25 2013-01-30 Nec Corp Communicating control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in the control region of a sub-fram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2287626B2 (en) * 2011-07-27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node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13015636A2 (en) 2011-07-28 2013-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72397B1 (ko) 2011-08-16 2015-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99769B (zh) * 2011-09-01 2014-06-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40254530A1 (en) * 2011-09-25 2014-09-11 Lg Electronics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JP5679069B2 (ja) * 2011-09-30 2015-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355681B (zh) * 2011-10-09 2014-04-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检测干扰的方法及设备
WO2013055094A2 (ko) * 2011-10-10 2013-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44147B (zh) * 2011-10-18 2017-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增强控制信道解调的主小区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GB2496383A (en) * 2011-11-07 2013-05-15 Nec Corp Extension carriers having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with configurable locations
WO2013091732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o a ue for promoting the selection of a particular cell
US9084252B2 (en) * 2011-12-29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enhanced PDCCH (ePDCCH) in LTE
KR20140126309A (ko) * 2012-01-29 2014-10-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655108B2 (en) * 2012-02-03 2017-05-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or downlink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7659390B (zh) * 2012-02-20 2021-01-01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071146A1 (en) * 2012-02-23 2015-03-12 Broadcom Corporation Aperiodical Discovery Channel Design for Small RRHS
CN103384366B (zh) * 2012-05-02 2016-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854570B2 (en) 2012-06-07 2017-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virtual cell ID
US8838119B2 (en) 2012-06-26 2014-09-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ell configuration
JP6042127B2 (ja) * 2012-07-25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9155089B2 (en) * 2012-08-10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and antenna port configurations for EPDCCH
CN106851837A (zh) * 2012-08-17 2017-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A2888227C (en) * 2012-11-01 2021-01-2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progra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JP6059357B2 (ja) * 2012-11-05 2017-01-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超高周波帯域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同期信号生成方法及び装置
WO2014085097A1 (en) 2012-11-27 2014-06-05 Eta Devices, Inc. Linearization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multilevel power amplifier systems
JP5809660B2 (ja) * 2013-01-09 2015-11-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061296B2 (ja) * 2013-02-21 2017-01-1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175919A1 (en) * 2013-04-26 2014-10-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hared spectrum reassignment in a spectrum sharing context
US10263741B2 (en) * 2013-05-10 201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and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cancellation
WO2015026098A1 (ko) * 2013-08-21 2015-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기 신호를 이용한 셀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5045079A1 (ja) 2013-09-26 2015-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移動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096075A1 (zh) * 2013-12-25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和确定使用频谱的方法及装置
JP2015176910A (ja) * 2014-03-13 2015-10-0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メモリ
US9503209B2 (en) * 2014-05-07 2016-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management for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s for small cells in LTE
US11582749B2 (en) * 2014-07-03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20170215205A1 (en) * 2014-07-23 2017-07-27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376188B (zh) * 2014-08-26 2019-08-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Laa通信中的扰码方法和装置
KR20160048360A (ko) * 2014-10-24 2016-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에 기반한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910292B2 (ja) 2015-05-13 2021-07-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
JP6481759B2 (ja) 2015-07-01 2019-03-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基地局及びセル制御方法
CN111541527B (zh) * 2015-11-20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RU2734168C2 (ru) * 2016-01-15 2020-10-13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JP7078532B2 (ja) * 2016-04-28 2022-05-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BR112019000189A2 (pt) * 2016-07-05 2019-04-24 Ntt Docomo, Inc.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e terminal de usuário
CN107645769B (zh) * 2016-07-22 2019-1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689854B (zh) * 2016-08-05 2021-06-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的获取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收发节点
KR101883064B1 (ko) * 2016-09-21 2018-07-27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프리앰블 생성 및 전송 방법
CN110460418B (zh) 2016-10-10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8128503A1 (ko) * 2017-01-06 2018-07-12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4027728A1 (en) * 2017-01-11 2022-07-13 MediaTek Inc. Efficient wide bandwidth operation and efficient ue-specific rf bandwidth adaptation
MX2019008596A (es) * 2017-02-02 2019-10-30 Sharp Kk Transmision y recepcion de señales de sincronizacion para sistema de radio.
CN108400949B (zh) * 2017-02-04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1006376B2 (en) * 2017-04-21 2021-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to encode or decode a self-decodable portion of a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in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US11051263B2 (en) 2017-06-15 2021-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and system acquisi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s in a shared spectrum
CN109150469B (zh) * 2017-06-16 2023-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指示方法、参考信号确定方法及设备
US11751147B2 (en) * 2017-09-08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cann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a synchronization raster
US11283540B2 (en) * 2017-10-06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specific interleaving, rate-matching, and/or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EP3796733B1 (en) 2018-07-17 2023-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bs in nr v2x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804A1 (en) * 2006-10-02 2008-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calable bandwidth
CN101192870A (zh) * 2006-11-20 2008-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的中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3724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Donna Ghosh Multi-carrier, multi-flow, reverse 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53940B1 (ko) * 2005-06-27 2010-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 핸드오버 영역의 단말을 위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070099483A (ko) * 2006-04-03 2007-10-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제1차 동기채널과 제2차 동기채널이 tdm으로 구성된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이를 위한프레임 송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A2642017C (en) * 2006-07-25 2012-09-18 Il-Gyu Kim Cell search method, forward link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forward link frame structure
US8014331B2 (en) * 2006-07-28 2011-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MAC protocol for broadcast
JP4967561B2 (ja) * 2006-09-20 2012-07-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8045538B2 (en) 2006-11-10 2011-10-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859718B1 (ko) * 2006-12-04 2008-09-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인공자기도체를 이용한 도체 부착형 무선인식용 다이폴태그 안테나 및 그 다이폴 태그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무선인식시스템
KR101138164B1 (ko) 2006-12-28 2012-04-2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장치
US9467958B2 (en) * 2007-08-23 2016-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temporary loss of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76233B1 (ko) * 2007-10-02 2014-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WO2009115859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S.O.I. Tec Silicon On Insulator Technologies Substrates for monolithic optical circuits and electronic circuits
US20090268910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ation of a scrambling sequence for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711811B2 (en) * 2008-06-19 2014-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dentifying multi-component carrier cells
CN101616438A (zh) 2008-06-24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信号发射、接收方法及装置
US8311053B2 (en) * 2008-09-15 2012-1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143946B2 (en) * 2008-09-15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59813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804A1 (en) * 2006-10-02 2008-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calable bandwidth
CN101192870A (zh) * 2006-11-20 2008-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的中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118A (zh) 2014-12-24
US10264536B2 (en) 2019-04-16
EP2373094A1 (en) 2011-10-05
WO2010073468A1 (ja) 2010-07-01
US9456430B2 (en) 2016-09-27
CN102265680A (zh) 2011-11-30
US8472954B2 (en) 2013-06-25
CA2747974A1 (en) 2010-07-01
CA2859980C (en) 2016-04-12
KR20110089191A (ko) 2011-08-04
CA2859980A1 (en) 2010-07-01
US20110256868A1 (en) 2011-10-20
EP2373094B1 (en) 2019-08-07
CN102265680B (zh) 2014-09-24
JP5785627B2 (ja) 2015-09-30
KR101321311B1 (ko) 2013-10-28
US20160374033A1 (en) 2016-12-22
JP5477793B2 (ja) 2014-04-23
ZA201104566B (en) 2012-08-29
EP2373094A4 (en) 2014-12-10
JP2014096847A (ja) 2014-05-22
CA2747974C (en) 2015-03-10
US20130250863A1 (en) 2013-09-26
JPWO2010073468A1 (ja)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3118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499597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769868B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JP6296614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167432B2 (ja) 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856810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793067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4541544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17049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CN104170500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CN106664548A (zh) 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907657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9076372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6465373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05971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CN104170499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CN10907661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5474288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