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2665A -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 Google Patents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2665A
CN104242665A CN201410542016.5A CN201410542016A CN104242665A CN 104242665 A CN104242665 A CN 104242665A CN 201410542016 A CN201410542016 A CN 201410542016A CN 104242665 A CN104242665 A CN 104242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inductance
anode
switching tub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20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铁成
郭超
申宏伟
孙航
娜仁图亚
刘璐
王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5420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2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2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2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涉及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它为解决现有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由于多采用两个开关管同时导通同时关断,较难实现理想的软开关,以及在变压器原边电流下降时,副边的两组整流二极管会同时导通续流,将变压器副边短路,造成占空比丢失的现象,降低了变压器功率传输的效率的问题。它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第一至第九二极管、第一、第二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第一、第二漏感、第一、第二缓冲电容、第一、第二缓冲电感、第一电容、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和第一至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均相同;它适用于中高功率场合中的DC-DC变换器。

Description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背景技术
交错并联正激电路是较常用的DC-DC变换电路,该电路没有直通的危险,安全可靠性高,功率等级高,在中高功率场合应用广泛。现有传统结构的具有LCD无源缓冲网络的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结构及其开关管信号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结构的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可以有效抑制变换器在进行磁复位时由于二极管反向恢复造成的变压器原边电压震荡与过冲,同时该网络可辅助开关管实现软开关。但是传统电路在开关管的控制策略上多采用两个开关管同时导通同时关断。这种控制方法较难实现理想的软开关。同时在变压器原边电流下降时,副边的两组整流二极管会同时导通续流,将变压器副边短路,造成占空比丢失的现象,降低了变压器功率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由于多采用两个开关管同时导通同时关断,较难实现理想的软开关,以及在变压器原边电流下降时,副边的两组整流二极管会同时导通续流,将变压器副边短路,造成占空比丢失的现象,降低了变压器功率传输的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它包括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第一二极管D1至第九二极管D9、第一原边绕组L1、第二原边绕组L2、副边绕组L3、第一漏感L1k1、第二漏感L1k2、第一缓冲电容Cr1、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一缓冲电感Lr1、第二缓冲电感Lr2、第一电容Cf、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R1至第四整流二极管DR4;所述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均相同,所述第一开关管模组由第一三极管Q1、第一模组二极管和第一结电容Cds1组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模组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结电容Cds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模组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结电容Cds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第一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即为第一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由第一滤波电感Lf1和第二滤波电感Lf2组成,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f1的同名端与第二滤波电感Lf2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同时与供电电源正极、第三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同时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的一端、第一漏感L1k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一缓冲电感Lr1的一端相连,第一缓冲电感Lr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的另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和第一原边绕组L1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漏感L1k1的另一端与第一原边绕组L1的同名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与供电电源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和第二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相连;第三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同时与第二缓冲电容Cr2的一端、第二漏感L1k2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同时与第二缓冲电感Lr2的另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和第二原边绕组L2的同名端相连;第二漏感L1k2的另一端和第二原边绕组L2的非同名端相连;副边绕组L3的同名端同时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阴极相连,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阴极同时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阴极、第一滤波电感Lf1的同名端、第二滤波电感Lf2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滤波电感Lf1的非同名端与第一电容Cf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f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阳极和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阳极相连,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阴极同时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阳极和副边绕组L3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电容Cf的两端即为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的负载正向端和负载负向端。
本发明的出发点正是保留了传统交错并联正激变换器的优点,同时针对它的缺点进行发明创新的。在不改变变压器原边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适当的移相控制方法实现了变换器开关器件的软开关。将变压器副边的滤波电感改为带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该电感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两组整流二极管同时导通造成的占空比丢失问题,也可以软化整流二极管的关断过程,从而抑制因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电压震荡和过冲。通过本次发明,使交错并联结构的双管正激电路性能更优越。变压器原边采用两路结构完全相同的双管正激子电路进行并联,每个子电路工作半个周期。变压器原边的LCD网络用以抑制原边电压过冲和震荡并辅助实现软开关。变压器副边整流滤波部分采用带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在原边电流下降时,负载电流一部分通过变压器副边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滤波电感Lf2进行续流。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两组整流二极管同时导通,从而抑制占空比丢失。同时,由于经过电感的电流只能较缓慢的变化因此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变化率下降,可抑制由于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震荡问题。移相控制的开关管信号如图4所示,同一子电路的两个开关管既不同时导通也不同时关断。这样使得两个开关管的通断过程相互独立,利用电路中的谐振分别为两只开关管创造软开通和软关断的条件,可以更好地实现软开关。
本申请所述变换器的升压比根据变压器的匝数比确定。功率等级要根据器件的耐压耐流值,可以达到几千瓦。本发明的变换器所达到的主要参数指标为:
电压调整率:<1%;
负载调整率:<1%;
纹波系数:<0.5%;
变换器的效率:>90%。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采用LCD无源网络的交错并联正激电路图;图2为现有采用LCD无源网络的交错并联正激电路的开关管信号图;图3为本申请所述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图;图4为本申请所述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的开关管信号图;图5为本申请所述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的控制信号和电路工作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它包括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第一二极管D1至第九二极管D9、第一原边绕组L1、第二原边绕组L2、副边绕组L3、第一漏感L1k1、第二漏感L1k2、第一缓冲电容Cr1、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一缓冲电感Lr1、第二缓冲电感Lr2、第一电容Cf、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R1至第四整流二极管DR4;所述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均相同,所述第一开关管模组由第一三极管Q1、第一模组二极管和第一结电容Cds1组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模组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结电容Cds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模组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结电容Cds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第一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即为第一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由第一滤波电感Lf1和第二滤波电感Lf2组成,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f1的同名端与第二滤波电感Lf2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同时与供电电源正极、第三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同时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的一端、第一漏感L1k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一缓冲电感Lr1的一端相连,第一缓冲电感Lr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的另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和第一原边绕组L1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漏感L1k1的另一端与第一原边绕组L1的同名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与供电电源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和第二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相连;第三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同时与第二缓冲电容Cr2的一端、第二漏感L1k2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同时与第二缓冲电感Lr2的另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和第二原边绕组L2的同名端相连;第二漏感L1k2的另一端和第二原边绕组L2的非同名端相连;副边绕组L3的同名端同时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阴极相连,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阴极同时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阴极、第一滤波电感Lf1的同名端、第二滤波电感Lf2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滤波电感Lf1的非同名端与第一电容Cf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f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阳极和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阳极相连,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阴极同时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阳极和副边绕组L3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电容Cf的两端即为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的负载正向端和负载负向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结合图4、图5说明分析改进后的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半个周期内分为12个模态,其主要理论分析波形图如图5所示;
模态1[t0-t1],t0时刻之前,第一开关管模组中的第一三级管Q1与第二开关管模组中的第二三级管Q2已经开通。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L1在输入电压Vin作用下充电,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L1的电流iL1线性增长。电流iL3上升至Io,iL1上升至Io/k+Im,并在t1时刻到来之前保持稳定。
模态2[t1-t2],t1时刻,第二开关管模组中的第二三级管Q2关断。由于漏源结电容的作用,第二三级管Q2两端电压vds2缓慢的上升,第二三级管Q2近似零电压关断。第六二极管D6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组成的支路在t1时刻导通,变压器原边电流Io/K+Im给第二三级管Q2及结电容Cds2充电,给第一缓冲电容Cr1放电。同时,变换器2中,第三结电容Cds3、第四结电容Cds4、第二原边绕组L2、第二漏感Llk2、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二缓冲电感Lr2通过Vin发生谐振,第三结电容Cds3、第四结电容Cds4、第二原边绕组L2、第二漏感Llk2放电,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二缓冲电感Lr2充电。
模态3[t2-t3],t2时刻,第六二极管D6关断,第二二极管D2开通,第一原边绕组L1通过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二极管D2续流,原边绕组电压被箝位在vL2t2=-vL1t2=0,变换器2中,第三结电容Cds3、第四结电容Cds4、第二原边绕组L2、第二漏感Llk2、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二缓冲电感Lr2继续通过Vin发生谐振。
模态4[t3-t4],t3时刻,第一原边绕组L1的电流下降到Im,即励磁电流,副边绕组L3电流下降到零,第二缓冲电感Lf2上的电流缓慢上升到最大值Io。由于中心抽头滤波电感的作用,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第三整流二极管DR3流过的电流在下降到零后自然关断。关断过程被软化,因此反向恢复导致的变压器二次侧电压过冲被明显抑制。
模态5[t4-t5],t4时刻,第一三极管Q1关断,原边变换器1缓冲电路中的第六二极管D6与第一缓冲电容Cr1支路导通,并联于第一原边绕组L1两端,抑制原边绕组电压过冲。第一三极管Q1关断前,流过第一三极管Q1的电流已经提前降到励磁电流Im,相比于变压器正常工作电流是一个小数值,并且在第一三极管Q1关断瞬间由于第六二极管D6导通,使第一缓冲电容Cr1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两端,第一三极管Q1两端电压不能瞬变,完成ZVZCS关断。变压器副边绕组L3上产生不断增加的反压使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第四整流二极管DR4导通,副边电流iL3反向增加,电流iLf2降低。
模态6[t5-t6],t5时刻,第二原边绕组L2电压被箝位在Vin。第一原边绕组L1通过续流二极管放电,励磁电流减小,变压器继续进行磁复位,副边绕组L3电流反向增大,当原边励磁电流降为0时,此模态结束。
模态7[t6-t7],t6时刻,第一原边绕组L1励磁电流降为零,第一续流二极管D1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续流结束从而关断,原边两路变换器均发生谐振。
模态8[t7,t8],t7时刻,变压器副边续流工作,各元器件上的电压电流值均保持不变,则原边绕组电压、开关管漏源电压在谐振结束后均被箝位在稳定不变的电压值上,且原边两路绕组电流也都将保持为零。t8时刻,变换器2中的第四三极管Q4导通,此模态结束。
模态9[t8,t9],t9时刻,第四结电容Cds4、第三结电容Cds3充放电过程完成。工作模态9完成了第四三极管Q4的驱动作用,但第四三极管Q4并没有真正开通,只是已经完全满足了提供电流通路的条件,并且开关管两端电压已经降为0。
模态10[t9,t10],模态10与模态8相同。t10时刻,第三三极管Q3开通,此工作模态结束。
模态11[t10-t11],t10时刻,第三三极管Q3导通。变换器2,第三结电容Cds3、第二原边绕组L2、第二漏感Llk2、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二缓冲电感Lr2通过Vin发生谐振,第二原边绕组L2电压升高,第三结电容Cds3放电电压降低。变换器1中,第一结电容Cds1、第二结电容Cds2、第一原边绕组L1、第一漏感Llk1,也通过Vin发生谐振,第二结电容Cds2、第二结电容Cds2电压升高。副边电流iL3反向增加,为保持输出恒流,电流iLf2将会随之降低。
模态12[t11-t12],t11时刻之后,第二原边绕组L2继续充电,副边绕组iL3电流在-Vin/K电压作用下继续反向上升,第二滤波电感Lf2电流继续降低。t12时刻,第二原边绕组L2电流上升至Io/K+Im,副边绕组L3电流上升至Io,第二滤波电感Lf2上的电流降为0并且第九二极管D9关断,此模态结束。由于中心抽头滤波电感漏感相当于和第二滤波电感Lf2串联的电感,所以第九二极管D9的关断过程将被软化,其关断引起的电压过冲也被削弱。
中心抽头滤波电感的除了可以滤波,还起到了抑制占空比丢失的作用。但是该电感要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需要对它两个绕组的电感值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电感两端电压与电流变化的关系式可以算出在整流二极管将要进行换流时Lf2两端的电压。该段持续时间为t12-t10,电流值则从iLf210降到零。因此,该段时间内电感Lf2两端的感应电势为:
u Lf 2 = L f 2 i Lf 2 ( 10 ) t 12 - t 10
相应的与其公用同一铁芯的另一绕组上的电势则为:
u Lf 1 = N 1 N 2 u Lf 1 = N 1 N 2 L f 2 i Lf 2 ( 10 ) t 12 - t 10
为保证在这一时间段内两组整流二极管都不会同时导通,应该让uLf1保持大于vL3的最大值,即uLf1>NVin。其中,N为高频变压器变比,Vin为输入电压。这样在设计出适当的第二滤波电感Lf2之后,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满足要求的第一滤波电感Lf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

1.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第一二极管(D1)至第九二极管(D9)、第一原边绕组(L1)、第二原边绕组(L2)、副边绕组(L3)、第一漏感(L1k1)、第二漏感(L1k2)、第一缓冲电容(Cr1)、第二缓冲电容(Cr2)、第一缓冲电感(Lr1)、第二缓冲电感(Lr2)、第一电容(Cf)、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R1)至第四整流二极管(DR4);
所述第一开关管模组至第四开关管模组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均相同,所述第一开关管模组由第一三极管(Q1)、第一模组二极管和第一结电容(Cds1)组成;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模组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结电容(Cds1)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模组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结电容(Cds1)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第一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即为第一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
具有中心抽头的滤波电感由第一滤波电感(Lf1)和第二滤波电感(Lf2)组成,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f1)的同名端与第二滤波电感(Lf2)的非同名端相连;
第一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同时与供电电源正极、第三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
第一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同时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的一端、第一漏感(L1k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
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一缓冲电感(Lr1)的一端相连,第一缓冲电感(Lr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缓冲电容(Cr1)的另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和第一原边绕组(L1)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漏感(L1k1)的另一端与第一原边绕组(L1)的同名端相连;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与供电电源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和第二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相连;
第三开关管模组的负向连接端同时与第二缓冲电容(Cr2)的一端、第二漏感(L1k2)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
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同时与第二缓冲电感(Lr2)的另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开关管模组的正向连接端和第二原边绕组(L2)的同名端相连;第二漏感(L1k2)的另一端和第二原边绕组(L2)的非同名端相连;
副边绕组(L3)的同名端同时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阴极相连,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阴极同时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阴极、第一滤波电感(Lf1)的同名端、第二滤波电感(Lf2)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滤波电感(Lf1)的非同名端与第一电容(Cf)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f)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阳极和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阳极相连,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阴极同时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阳极和副边绕组(L3)的非同名端相连;
第一电容(Cf)的两端即为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的负载正向端和负载负向端。
CN201410542016.5A 2014-10-14 2014-10-14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Pending CN104242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2016.5A CN104242665A (zh) 2014-10-14 2014-10-14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2016.5A CN104242665A (zh) 2014-10-14 2014-10-14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2665A true CN104242665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0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2016.5A Pending CN104242665A (zh) 2014-10-14 2014-10-14 采用中心抽头电感滤波的zvzcs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26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627A (zh) * 2016-05-03 2016-06-22 西安科技大学 副边单绕组自复位正激变换电路的设计方法
CN110445392A (zh) * 2019-08-09 2019-11-12 东北大学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419A (en) * 1996-04-12 1998-07-14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ies, Inc. Soft switching DC-to-DC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s
CN1317866A (zh) * 2001-05-16 2001-10-17 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 零压零流软开关变换器
CN1734905A (zh) * 2005-07-21 2006-0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开关pwm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419A (en) * 1996-04-12 1998-07-14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ies, Inc. Soft switching DC-to-DC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s
CN1317866A (zh) * 2001-05-16 2001-10-17 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 零压零流软开关变换器
CN1734905A (zh) * 2005-07-21 2006-0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开关pwm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STOSHI HAMADA等: "Duplex Two Switch Forward Transformers Linked Soft-Switching High Frequency PWM DC-DC Converter with Tapped Inductor Filters", 《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 *
沈国良等: "一种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环流分析及其抑制", 《制造业自动化》 *
赵海舟等: "零电流零电压开关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研究", 《电源技术应用》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627A (zh) * 2016-05-03 2016-06-22 西安科技大学 副边单绕组自复位正激变换电路的设计方法
CN105703627B (zh) * 2016-05-03 2018-05-08 西安科技大学 副边单绕组自复位正激变换电路的设计方法
CN110445392A (zh) * 2019-08-09 2019-11-12 东北大学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CN110445392B (zh) * 2019-08-09 2021-01-01 东北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4397B (zh) Boost型隔离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01739B (zh) 一种对称半桥llc谐振式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2891608B (zh) 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正反激dc-dc变换器拓扑
CN101795076B (zh) 功率变换器以及控制功率变换器的方法
CN101854120B (zh) 一种高效率多功能反激变换器
CN101588126B (zh) 宽负载特性的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
CN205081686U (zh) 可变匝比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5846682A (zh) 一种正反激变换器的新型混合控制方式
CN204578376U (zh) 具有限流功能的llc谐振变换器
CN101860217A (zh) 具有双边缓冲网络的zvs全桥三电平变换器
CN104779828A (zh) 一种高效率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5391287A (zh) 基于双耦合电感和单开关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
CN102983747A (zh) 一种全桥组合软开关直流变换器
CN103618449A (zh) 带有电荷泵的三绕组耦合电感双管升压变换器
CN102969898B (zh) 低压宽输入三电平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35530A (zh) 一种单级正激式高频链逆变器
CN104852590B (zh) 一种新型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
CN204442176U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电路
CN202135056U (zh) 一种用于电源变换器的均压电路
CN103731039A (zh) 一种高转换效率的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3618444A (zh) 三绕组耦合电感zvs/zcs双管升压变换器
CN111656661A (zh) 恒频dc / dc功率转换器
CN105871219A (zh) 一种辅助管电压箝位型软开关推挽直流变换器
CN206640501U (zh) 一种具有自平衡能力、宽占空比控制交错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8539988A (zh) 一种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