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337A - 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8337A
CN104238337A CN201410283644.6A CN201410283644A CN104238337A CN 104238337 A CN104238337 A CN 104238337A CN 201410283644 A CN201410283644 A CN 201410283644A CN 104238337 A CN104238337 A CN 104238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mponent
housing
lid
junction surfa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36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8337B (zh
Inventor
乙黑康明
石馆毅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38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8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与壳体附接的盖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部部分和侧壁,盖构件包括:闭合表面,其用于关闭由所述侧壁环绕的开口;至少三个凸出部,其从闭合表面凸出以便位于壳体的内部;以及保护部,其用于保护固定在所述侧壁上的电路板,保护部具有:第一对置部,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并设置为竖立于闭合表面上;第二对置部,其与电路板相对并相对于第一对置部从电路板凸出;以及连接部,其用于连接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对置部的长度。还涉及光扫描设备及成像设备。

Description

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被用于成像设备的光扫描设备的盖构件。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示例了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这些机器的多功能装置。作为将被用于成像设备的光扫描设备,具有下述配置的光扫描设备已为人所知。即,光扫描设备以如下方式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所述方式中,旋转式多面镜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偏转,并且光学组构件(比如,透镜和反光镜)将偏转的光束引导到感光构件的感光表面上。
下面将对广泛采纳的相关领域的光扫描设备的组构件概况进行描述。半导体激光器装置设置在光源部中,与光源部连接的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侧壁的外侧上。电路板利用螺丝、弹簧构件或粘合剂固定在壳体上。可变电容固定在电路板上。可变电容将从光源部射出的光束的光强度调节为与成像设备的特征相对应的光强度。在工厂中组装该设备时在对该设备初始化时调节可变电容。将可变电容调节为默认值,由此确定与成像设备的特征相对应的光束的默认光强度。根据该默认光强度,控制图像形成时的光束的光强度。
在组装光扫描设备时、在运输光扫描设备时、以及在将光扫描设备安装至成像设备的操作时,操作者的手和衣服、用于运输的包装材料、或者设置在光扫描设备外围的组构件有时可能会接触到控制电路板。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可变电容的设置是波动的,由此默认值可能会发生偏差。因此,出现输出图像的密度或亮或深的图像不良。可变电容的调节需要能够高精度测量的专用夹具。在光扫描设备安装在成像设备中之后可变电容偏离默认值的情况下,会出现下述问题。正常情况下,光扫描设备组装在空气中的灰尘量受控的洁净室中,或者组装在与洁净室接近的环境中。在可变电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校正光束的默认光强度,在清洁光扫描设备之后,需要使光扫描设备再次处于光扫描设备的组装线中,因此该设备的组装操作可能会需要大量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65503提出了一种配置结构,其中,除了用于保护光扫描设备的内部免受污染的主盖构件之外,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盖住电路板的保护构件。进一步地,该申请还提出了一种配置结构,其中,凸出部形成在主盖构件的一部分上,且该凸出部盖住电路板。
然而,在提供了保护构件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65503所公开的配置结构中,在组装步骤中,需要安装用于盖住电路板的构件的步骤,因此,该操作可能会很复杂。同时,在凸出部形成在主盖构件的一部分上的配置结构中,虽然未产生复杂的操作,但是会引起下述问题。即,形成在盖构件上的凸出部使多个盖构件不能够稳定地堆叠,由此降低了在工厂中传送盖构件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这种环境下提出,提供了一种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其在防止盖构件变形和破损的同时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下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待与壳体附接的盖构件,所述壳体包括其上要安装有旋转式多面镜的底部部分和设置为竖立在所述底部部分上的侧壁,所述盖构件包括:闭合表面,其用于关闭由所述侧壁环绕的开口,当需要将所述旋转式多面镜安装在所述底部部分上时,所述旋转式多面镜从所述开口通过;至少三个凸出部,其从所述闭合表面凸出以便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附接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保护部,其用于保护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电路板,所述保护部具有:第一对置部,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并设置为竖立在所述闭合表面上;第二对置部,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置部远离所述电路板上凸出;以及连接部,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对置部和所述第二对置部;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从所述闭合表面凸出的长度S和所述第一对置部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T满足关系式S>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扫描设备,其包括:光源,其用于发射光束;旋转式多面镜,其用于使所述光束发生偏转以使由所述光源发射出的所述光束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感光构件;光学构件,其用于将被所述旋转式多面镜偏转的光束引导到感光构件;壳体,其被配置成容纳所述光源、所述旋转式多面镜以及所述光学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盖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感光构件;如上所述的光扫描设备,所述光扫描设备将光束发射到所述感光构件上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用于显影由所述光扫描设备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用于将由所述显影单元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参照附图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图示了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概况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的透视图;
图2B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的截面图;
图2C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的盖构件和壳体的透视图;
图2D为图2C中的框出的矩形区域IID的放大图;
图2E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的透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盖构件安装在壳体上;
图3A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个堆叠的盖构件的截面图;
图3B为图3A中的框出的矩形区域IIIB的放大截面图;
图3C为图3A中的框出的矩形区域IIIC的放大截面图;
图4A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的透视图;
图4B为根据第二实施例从控制电路板一侧所见的光扫描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盖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光扫描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盖构件的透视图;
图8A、图8B、图8C和图8D图示了与壳体附接的盖构件;
图9A为图示了图7A所示盖构件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9B为从侧视图所见的盖构件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为多个堆叠的盖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根据实施例对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模式进行详细描述。
普通光扫描设备的配置
图6图示了光扫描设备的组构件的概况。光扫描设备包括:用于发射激光(下文称为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下文称为光源部)71;以及,用于偏转光束从而使光束扫描感光鼓(感光构件)的多面反射镜(下文称为旋转式多面镜)42。进一步地,光扫描设备包括:用于使旋转式多面镜42旋转的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41;以及光学构件。光扫描设备包括准直透镜43和对进入旋转式多面镜42的光束塑形的柱面透镜44作为光学构件。进一步地,光扫描设备包括至少一个fθ透镜(下文称为光学透镜)60作为光学构件,其用于将由旋转式多面镜42偏转的光束转变为匀速扫描感光鼓的扫描光。此外,光扫描设备包括反射镜62,其用于将由旋转式多面镜42偏转的光束引导到感光鼓。光源部71固定在用于保持光源部71的保持构件上,保持构件固定在光扫描设备的壳体的侧壁上。光扫描设备被构造成使光束从形成在壳体上的孔部进入光扫描设备的内部,相似地,控制电路板用螺丝或弹性构件固定在壳体上。可变电容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为了输出与在点成像位置的成像设备的显影设备和感光鼓相对应的期望值,光源部71射出的光束的光强度通过下述可变电容进行调节。
考虑到为了提高扫描性能,特定透镜有效表面,典型的是非球面,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作为光学透镜60。为了减少伴随着设备速度增加而产生的光强度损失,高度反射的反射镜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反射镜62。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41通常采用如下配置:在旋转式多面镜的外周上具有多个反射表面的旋转式多面镜高速旋转,从而使入射光束以高速沿所需的方向偏转。在待扫描表面上被扫描的光束的光强度与图像密度密切相关。光束的光强度的无意波动使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上的图像的图像密度或亮或暗。因此,如上所述,提出了一种包括盖构件的光扫描设备,该盖构件包括凸出部,该凸出部用于保护控制电路板以便使控制电路板的调节后的可变电容不波动。然而,包括凸出部的相关领域的盖构件具有如下问题:不能在防止盖构件变形和破损的同时提升运输效率。
要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41的旋转式多面镜的旋转轴方向称为Z轴方向。作为光束的扫描方向或者光学透镜60和反射镜62的纵向方向的初次扫描方向称为Y轴方向。垂直于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配置进行描述。图1为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串列式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整体配置的示意性配置图。激光束打印机(下文简称为打印机)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引擎(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BK(由虚线表示),各个图像形成引擎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或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地,打印机包括中间转印带20,调色剂图像从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Y、10M、10C和10BK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20上。打印机将以多层的方式被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P上,由此形成全彩色图像。在以下说明中,除非必要,否则省略表示各自颜色的符号Y、M、C和BK。
中间转印带20被形成为环形带,并从一对带运输辊21和22之上通过。当使中间转印带20在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并运动时,由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引擎1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进一步地,二次转印辊65跨中间转印带20设置在与带运输辊21相对的位置上。记录片材P从彼此压力接触的二次转印辊(转印单元)65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通过,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0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上述四个图像形成引擎10Y、10M、10C和10BK平行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下方。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Y、10M、10C和10BK将依照相应颜色的图像信息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在下文中该操作称为一次转印)。这四个图像形成引擎10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转动方向(由箭头B指示)按照下述顺序设置:用于黄色的图像形成引擎10Y;用于品红色的图像形成引擎10M;用于青色的图像形成引擎10C;用于黑色的图像形成引擎10BK。
进一步地,光扫描设备40设置在图像形成引擎10的下方。依照图像信息,光扫描设备40将用作针对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提供的感光构件的感光鼓50曝光。光扫描设备40由所有图像形成引擎10Y、10M、10C和10BK共用,并包括四个光源部(未示出),各个光源部均用于发射依照各种颜色的图像信息而调制的光束。进一步地,光扫描设备40包括:旋转式多面镜42,该旋转式多面镜42用于偏转光束从而使与各个感光鼓50相对应的光束沿着感光鼓50的旋转轴线方向(Y轴方向)扫描感光鼓50;以及,用于使旋转式多面镜42旋转的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41。通过安装在光扫描设备40上的光学构件,由旋转式多面镜42偏转的光束被引导到感光鼓50(感光构件)上,从而曝光感光鼓50。
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均包括感光鼓50和充电辊(充电构件)12,该充电辊12用于将感光鼓50均匀充电至背景部分的电位。进一步地,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均包括显影装置(显影单元)13,所述显影装置用于对通过光束曝光形成在感光鼓50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3依照各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在感光鼓50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与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的感光鼓50相对的位置上,初次转印辊(初次转印单元)15跨中间转印带20设置。预定转印电压被施加到初次转印辊15上,因此将感光鼓5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
同时,从设置在打印机壳体1下部的给送盒2将记录片材P给送到打印机的内部,特别是给送到中间转印带20和二次转印辊65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位置。用于取出容纳在给送盒2中的记录片材P的拾取辊24和给送辊25平行设置在给送盒2的上部。进一步地,用于防止记录片材P重复给送的延迟辊26设置在与给送辊25相对的位置上。打印机内部用于记录片材P的运输路径27沿着打印机壳体1的右侧表面大体上竖向地设置。从位于打印机壳体1底部的给送盒2取出的记录片材P通过运输路径27向上运输并被给送到对齐辊29,对齐辊29控制记录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位置的定时。然后,在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被转印到记录片材P之后,将记录片材P给送至定影装置3(由虚线所图示),该定影装置3设置在运输方向的下游侧。其上由定影装置3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经由传送辊28递送至传送盘1a上,该传送盘1a设置在打印机壳体1的上部。要注意,照射窗口142用作透光窗口,下述的光束LY、光束LM、光束LC和光束LBK通过该透光窗口从壳体85发射至感光鼓50。
根据各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和指示感光鼓50上光束照射程度的电信号,光扫描设备40按照预定定时和预定光强度曝光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的感光鼓50。如此,调色剂图像依照图像信息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引擎10的感光鼓50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由光扫描设备40形成的潜像需要能够通过复制出所需光强度的光束来复制需要的潜像电位。换言之,光扫描设备40需要一直产生相对于所需光强度的稳定光强度。
光扫描设备的配置
图2A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透视图。图2B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截面图。图2C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盖构件70和壳体85的透视图。图2D为图2C中框出的矩形区域IID的放大图。图2E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透视图,其中,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图2D图示了下文所述的控制电路板75。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包括壳体85,在该壳体85中安装了多个组构件,盖构件70用于盖住壳体85的开口部。
首先,参照图2A,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示意性配置图进行描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壳体85的侧壁上,固定有控制电路板75a和光源单元55a。光源单元55a包括固定有控制电路板75a的支撑构件(未图示)。进一步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40的壳体85的侧壁上,固定有控制电路板75b和光源单元55b。光源单元55b包括固定有控制电路板75b的保持构件73(参照图2D)。用于曝光感光鼓50Y的光源部(未示出)和用于曝光感光鼓50M的光源部(未示出)固定到光源单元55a。进一步地,用于曝光感光鼓50C的光源部(未示出)和用于曝光感光鼓50BK的光源部(未示出)固定到光源单元55b。
多个开口形成在壳体85的侧壁上,光源单元55a和光源单元55b分别固定到多个开口。将从光源单元55a和光源单元55b射出的光束发射到壳体85的内部,以从多个开口(照射窗口142)通过。
旋转式多面镜42、用于使旋转式多面镜42旋转的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41、以及包括用于驱动多面反射镜马达单元41的电路板143的偏转单元与在壳体85内部的中央部固定。从光源单元55a射出的光束通过旋转式多面镜42在+X方向上发生偏转。进一步地,从光源单元55b射出的光束通过旋转式多面镜42在-X方向上发生偏转。
下述光学透镜60a-60d和反射镜62a-62h与壳体85的内部固定。
接下来,将参照图2B对光束LBK、LC、LM和LY的光学路径进行描述。从光源单元55射出的与感光鼓50Y相对应的光束LY通过旋转式多面镜42发生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a。光束LY从光学透镜60a通过并进入光学透镜60b。在通过光学透镜60b之后,光束LY被反射镜62a反射。由反射镜62a反射的光束LY通过照射窗口(透明窗口)142(图2E),并扫描感光鼓50Y。
从光源单元55射出的与感光鼓50M相对应的光束LM通过旋转式多面镜42发生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a。光束LM通过光学透镜60a并进入光学透镜60b。在通过光学透镜60b之后,光束LM由反射镜62b、反射镜62c和反射镜62d反射。由反射镜62d反射的光束LM通过照射窗口(透明窗口)142(图2E),并扫描感光鼓50M。
从光源单元55射出的与感光鼓50C相对应的光束LC通过旋转式多面镜42发生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c。光束LC通过光学透镜60c并进入光学透镜60d。光束LC通过光学透镜60d,并由反射镜62e、反射镜62f和反射镜62g反射。由反射镜62g反射的光束LC通过照射窗口(透明窗口)142(图2E),并扫描感光鼓50C。
从光源单元55射出的与感光鼓50BK相对应的光束LBK通过旋转式多面镜42发生偏转并进入光学透镜60c。光束LBK通过光学透镜60c并进入光学透镜60d。在通过光学透镜60d之后,光束LBK由反射镜62h反射。由反射镜62h反射的光束LBK通过照射窗口(透明窗口)142(图2E),并扫描感光鼓50BK。
壳体的配置
壳体85包括平行于XY平面的底面(底部)以及设置为在大体上平行于Z轴方向上竖立在底面上的外壁(侧壁,下文也称为外围部)。与外围部的和底面连接的一端不同,外围部的另一端限定出了开口(下文也称为开口部)。旋转式多面镜42和其它光学构件在设备组装时从开口部通过,由此被组装到光扫描设备。壳体85包括形成在壳体上的接合部87(下文称为壳体接合部),下文所述的形成在盖构件70上的接合部88(下文称为盖接合部)与壳体接合部87接合。盖接合部88和壳体接合部87形成扣合配合机构,且该扣合配合机构将盖构件70与壳体85固定。设置有多个光源部71,例如,针对四种颜色的成像设备情况下的四种颜色。在由保持构件73保持的状态下,将各个光源部71与壳体85的外围部固定。将用作基板的控制电路板75固定在壳体85的外围部上。与光源部71相似,控制电路板75用螺丝与壳体85的外围部固定。这时,光源部71的接触端子部71a通过焊接结合并固定在控制电路板75中形成的孔部中。
进一步地,多种电气组构件安装在控制电路板75上。作为其中一种电气组构件,设置有用于改变光源部71的激光发射强度的可变电容72。为各个光源设置两个可变电容72。其中一个可变电容72在调节光强度方面有较大的分辨率且用于粗调,而另一个可变电容72在调节光强度方面有较小的分辨率且用于微调。
盖构件的配置
为了防止污染设置在壳体85内部的光学组构件,将盖构件70与壳体85固定以便盖住壳体85的开口部。根据本实施例的盖构件70包括用于盖住开口部的第一表面70f(闭合表面)。第一表面70f设置有将与壳体接合部87接合的盖接合部88以及用于保护固定在壳体85侧壁上的光源单元55的控制电路板75的保护部70a(由虚线围起来的部分)。进一步地,第一表面70f设置有凸出部77,该凸出部77从第一表面70f面朝壳体85内部的表面朝着壳体85的内部凸入壳体85的第一表面70f的轮廓内。进一步地,盖构件70包括四个照射窗口142,光束LY、光束LM、光束LC和光束LBK射过该照射窗口142。此外,盖构件70包括凸出部接收部(下文简称为接收部)77a。要注意,与盖构件70面朝壳体85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即盖构件70的外表面,称为盖构件基部表面(下文简称为基部表面)70e。接收部77a形成在盖构件70的形成有凸出部77的表面的背面上,且接收形成在另一具有相同形状的盖构件70上的凸出部77。
盖接合部88形成在盖构件70外部中无保护部70a的位置上,并设置为竖立在盖构件70的第一表面70f上。当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时,盖接合部88沿着壳体85的外围部的外表面移动,并与形成在壳体85上的壳体接合部87接合。壳体接合部87和盖接合部88彼此接合,由此将盖构件70固定到壳体85。
凸出部77形成在盖构件70面向壳体85内部的第一表面70f的表面上,从而不与设置在壳体中的多种组构件接触,也不干扰在壳体85中行进的光束的光路。保护部70a包括第二表面70b(第一对置部)和第三表面70c(第二对置部),该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盖住固定在壳体85侧壁上的各个控制电路板75的表面。控制电路板75被保护部70a的第二表面70b和第三表面70c盖住,由此不会导致因为操作者的手和衣物接触而引起的可变电容72的波动,这可解决先前被调好的值发生改变的问题。要注意,第二表面70b和第三表面70c不需要盖住控制电路板75的整个部分,仅需要盖住至少部分控制电路板75。
保护部70a的第三表面70c相对于第二表面70b从第二表面70b凸出远离控制电路板75。换言之,作为连接部的台阶部70h(台阶表面)形成在第二表面70b和第三表面70c之间。
盖构件70在图2C中的箭头F指示的方向上放置在壳体85上,盖构件70的盖接合部88与壳体85的壳体接合部87彼此接合。因此,如图2E所示,构建了光扫描设备40。
运输盖构件时的状态
图3A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多个堆叠的盖构件70的截面图,并图示了本实施例中的三个盖构件70(对应于从底部所见的盖构件70A、盖构件70B和盖构件70C)的堆叠状态。图3B为图3A中框出的矩形区域IIIB的截面放大图,图示了盖构件70的保护部70a的附近区域。图3C为图3A中框出的矩形区域IIIC的截面放大图,图示了盖构件70的其中一个凸出部77的附近区域。要注意,在图3A、图3B和图3C中,阴影图案图示了盖构件70的截面。
多个盖构件70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叠置并堆叠,并被运输。进一步地,在组装光扫描设备40时,为由操作者执行的组装操作提供堆叠状态下的盖构件70。
如图3A所示,在堆叠盖构件70的情况下,盖构件70的保护部70a彼此重叠。特别是,例如,在垂直于控制电路板75的安装表面的方向(Y轴方向)上,盖构件70A的保护部70a的第二表面70b与直接堆叠在盖构件70A上的盖构件70B的第三表面70c重叠。台阶部70h形成在第二表面70b和第三表面70c之间。因此,多个盖构件可彼此堆叠,那么在运输盖构件70时可实现节约空间。要注意,相关领域的盖构件不具有如图3B示出的下盖构件和上盖构件重叠的部分,因此仅可将上盖构件70堆叠在下盖构件70的基部表面70e上。相应地,在堆叠多个盖构件时,被堆叠的盖构件70的数量受限,即使被堆叠,盖构件70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盖构件70能够在稳定状态下堆叠多个盖构件。
进一步地,关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盖构件70的保护部70a,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离控制电路板75的距离比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离控制电路板75的距离远。相应地,即使在盖构件因为模制而弯曲或部分翘曲时,也可以解决保护部70a的远端,即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的远端碰撞到控制电路板75上的电气组构件从而向电气组构件施加较大力的问题。在本文中,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比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更接近控制电路板75。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接近从基部表面70e弯曲的第一弯曲部70f,因此可增加刚性。即使在施加相同力时,表面70b1比保护部70a的远端部的翘曲程度小,因此可以防止保护部70a与控制电路板75接触。
堆叠凸出部和接收部的配置
盖构件70包括在将多个盖构件彼此堆叠时彼此接触的堆叠凸出部77。换言之,在盖构件70B堆叠在另一盖构件70A上的情况下,使盖构件70B的堆叠凸出部77与盖构件70A的接收部77a接触。堆叠凸出部77朝着壳体85从与壳体85相对的盖构件70的表面大体上竖向延伸(即,在Z轴方向上向下延伸)。此外,堆叠凸出部77在Z轴方向上距离基部表面70e的长度(在下文中描述为S)大于盖接合部88在Z轴方向上距离基部表面70e的长度。换言之,各个盖接合部88在Z轴方向上从基部表面70e延伸的长度小于各个堆叠凸出部77在Z轴方向上从基部表面70e延伸的长度。这可防止在堆叠多个盖构件70时盖接合部88发生破损。
要注意,堆叠凸出部77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如图2C所述,从Y轴方向观察时,根据本实施例的堆叠凸出部77为梯形,堆叠凸出部77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在Z轴方向上向下减小。进一步地,当堆叠凸出部77的梯形部分称为凸出部主部77b时,如图3C所示,形成肋部77c以保持凸出部主部77b的刚性,肋部77c具有朝着壳体85渐缩的形状(锥形)。相应地,堆叠凸出部77作为整体形状具有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在Z轴方向上向下渐缩。进一步地,从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上截取的凸出部主部77b和肋部77c的截面形状大体为T型。换言之,堆叠凸出部77的形状使得:大体上呈T型的面积(该面积对应于从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截取的堆叠凸出部77的渐缩部分的截面)在Z轴方向上向下减小。
同时,使堆叠凸出部77的远端部77d(由图3C中虚线指示的椭圆形围起来的部分)与下盖构件70的接收部77a接触,且远端部77d不为锥形。换言之,堆叠凸出部77远端部77d中大体上呈T型的区域的面积在Z轴方向上向下保持不变。由于这种配置,在将一个盖构件70堆叠在另一个盖构件70上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盖构件70B堆叠在盖构件70A上的情况下,盖构件70B的堆叠凸出部77不会越过盖构件70A的接收部70a。这可在堆叠盖构件70时防止稳定性降低。
盖构件70的接收部77a形成在盖构件70的基部表面70e的一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待堆叠在上方的盖构件70的堆叠凸出部77与接收部77a接触。如图2E所示,框架77ab形成为包围盖构件70的接收部77a。框架77ab按照如下方式形成:接收部77a的仅边缘部分成脊状从而使包围的范围宽于堆叠凸出部77底面的形状所在的范围。盖构件70A的接收部77a的框架77ab捕获堆叠在盖构件70A上的盖构件70B的堆叠凸出部77的远端部77d,因此盖构件70B不会在盖构件70A的基部表面70e上滑动。要注意,如上所述,堆叠凸出部77的形状不限于上述配置,只要满足下文描述的长度关系,可采用任意形状。
为各个盖构件70设置至少三个堆叠凸出部77,并且堆叠凸出部77形成为在堆叠盖构件70的情况下使盖构件70稳固。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四个堆叠凸出部77。堆叠凸出部77形成为不与壳体85中的多种组构件接触,并且在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时不干扰光束的光路。
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堆叠凸出部之间的关系
在堆叠盖构件70时,在堆叠方向(由图3A中箭头Z1指示的方向(Z轴方向))上,构建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以及堆叠凸出部77以便满足下述关系。要注意,下述附图标记S、T和R将在图3B和图3C中图示。
S>T≥R
S:在由箭头Z1指示的方向上从基部表面70e到堆叠凸出部77的远端的距离;
T:在由箭头Z1指示的方向上从基部表面70e到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的远端的距离;
R:在由箭头Z1指示的方向上从第二弯曲部70g到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的远端的距离。
在本文中,可将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的远端构造为用作连接部的第二弯曲部70g。进一步地,可将距离R内的第二弯曲部70g构造为第三弯曲部70h。要注意,盖构件70的厚度小于距离S、T或R。
当距离S、T和R满足上述关系时,可表示如下。首先,在满足关系S>T的情况下,即使盖构件70B堆叠在盖构件70A上,盖构件70B的堆叠凸出部77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也大于保护部70a的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的长度。相应地,盖构件70B的第二弯曲部70g不与盖构件70A的基部表面70e接触。此外,在该状态下满足关系T≥R的情况下,盖构件70B的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的长度等于或小于盖构件70A的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的长度。相应地,盖构件70B的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的远端不与盖构件70A的保护部70a的第三弯曲部70h接触。通过这一配置,当在运输时或在组装光扫描设备40的现场堆叠多个盖构件70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保护部70a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变形和破损。当堆叠多个盖构件70时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可增加盖构件70的重叠量。在堆叠多个盖构件70时,这可降低整个高度,并且在堆叠多个盖构件时可减少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将盖构件70固定在壳体85上的盖接合部88设置为高度小于堆叠凸出部77的高度。在Z轴方向上的各个盖接合部88的长度小于各个堆叠凸出部77的长度(距离S),因此,在堆叠多个盖构件时可以解决盖接合部88与下盖构件70接触并因为该接触导致盖接合部88破损的问题。
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层配置作为台阶配置。然而,台阶配置可形成为三层、四层等,换言之,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台阶表面设置为远离控制电路板75的电路板表面,因此可获得上述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所有台阶表面都具有相同的高度(在图3A-图3C情况下为T=R)或者设置在箭头Z1指示的方向上较高位置处的台阶表面具有较高的高度(在图3A-图3C情况下为T>R)。例如,在盖构件70的保护部70a具有n个台阶表面(n为等于或大于2的正整数)的情况下,只需要满足下述关系。
S>T1≥T2…≥Tn
在本文中,S表示上述堆叠凸出部77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T1表示第一表面在垂直于盖构件70的与壳体85相对的表面的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第一表面是指在至少两个台阶表面中离盖构件70的与壳体85相对的表面最近的台阶表面。T2表示第二表面在垂直于盖构件70的与壳体85相对的表面的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表面是指与第一表面连续的后续台阶表面。Tn表示第n个表面盖构件70的在垂直于与壳体85相对的表面的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第n个表面是指与第(n-1)个表面连续的后续台阶表面。如上所述,同样在堆叠多个盖构件70(各个盖构件70均具有台阶表面)的情况下,当满足上述关系时,可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防止盖构件变形和破损的同时提高运输效率。
第二实施例
图4A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的透视图。图4B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从控制电路板的侧面所见的光扫描设备的示意图。要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盖构件70的部分中,形成有引导成型部78。引导成型部78防止保护部70a本身与控制电路板75的电气组构件在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时接触。引导成型部78在与盖构件70附接的方向(由箭头Z1指示的方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上设置在距离控制电路板75端部一段距离X1处。通过设置与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垂直的表面70c2(平行于YZ平面的表面)来形成引导成型部78。要注意,在竖向方向(Z轴方向)上的表面70c2上方,设置有大体上垂直于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的表面70b2。与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和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通过第二弯曲部70g和第三弯曲部70h形成台阶结构的情况一样,表面70b2和表面70c2也形成了台阶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和第一实施例相似,可堆叠多个盖构件70。
要注意,在通过设置至少三个台阶表面而形成保护部70a的情况下,形成与离控制电路板75的电路板表面最远的台阶表面垂直的表面作为引导成型部78。从盖构件70的基部表面70e朝着引导成型部78,形成表面70b2、表面70c2等作为台阶表面。通过该配置,可在堆叠多个盖构件70时节约空间并保持稳定性。
通过该配置,在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的情况下,在保护部70a与安装在控制电路板75上的电气组构件接触之前,引导成型部78和壳体85彼此接触。将提供对下面的方案的说明,例如,在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时,在盖构件70沿Y轴方向移位的状态下,将盖构件70保持附接在壳体85上。在盖构件70未包括引导成型部78的情况下,当盖构件70在Z轴方向上向下移动同时盖构件70沿Y轴方向移位时,保护部70a的远端与控制电路板75接触。然而,在盖构件70包括引导成型部78的情况下,即使当盖构件70在Z轴方向上向下移动同时盖构件70沿Y轴方向移位时,引导成型部78在保护部70a的远端与控制电路板75接触之前与壳体85接触。相应地,当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时,可在不与控制电路板75接触的情况下可靠附接盖构件70本身,因此,可以防止电气组构件因盖构件70与控制电路板75接触而引起的破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防止盖构件变形和破损的同时提高运输效率。
第三实施例
图5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意性配置图,以及从控制电路板75固定在壳体85上的一侧观察的透视图。要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保护部70a的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中(由虚线围起来),在可触及作为调节构件的可变电容72的位置处,开口部(孔)79形成在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上。通过该配置,开口部79形成在与可变电容72相对应的位置上,保护部70a(具体地,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和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位于与控制电路板75具有一定空间间隔的可变电容72附近。相应地,在盖构件70与壳体85附接的状态下,可以触及可变电容72来调节光强度。此外,可防止操作者的手和衣物与可变电容72接触。
进一步地,可变电容72和开口部79设置在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上。同时,与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相比,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向外凸出,换言之,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与控制电路板75相隔一定距离。相应地,可防止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与可变电容72无意接触。
在本文中,在盖构件70的保护部70a具有多个台阶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开口部79形成在除距离电路板表面(用作固定有控制电路板75的表面)最远的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在图5的情况下,开口部79没有形成在第三表面70c的表面70c1中,而是形成在第二表面70b的表面70b1中。原因如下。换言之,当开口部79形成在多个台阶表面中距离控制电路板75最远的表面上时,开口形成在接近保护部70a的远端的位置处。当开口形成在接近离保护部70a的远端的位置处时,可局部降低盖构件70的刚性,这种刚性的降低可造成盖构件70变形。相应地,在设有多个台阶表面的方案中,开口部79形成在除距离控制电路板75的电路板表面最远的台阶表面之外的台阶表面上。要注意,第三实施例可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引导成型部78的配置。用于可变电容72的容积调节工具通常具有大约7mm(毫米)的尺寸,因此,考虑到可用性,理想的是,开口部79具有大约7mm-10mm的尺寸。这可促进调节操作,并可防止操作者的手除了调节操作之外的接触。
如上所述,在各个可变电容72设置在控制电路板75上的与第二表面70b相对的位置(具体地,表面70b1的相对表面)的情况下,各个开口部79形成在第二表面70b上的与可变电容72相对的位置处。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四个设置在控制电路板75上的可变电容72(参照图2D)中,有三个可变电容72设置在与第二表面70b相对的位置处。相应地,本实施例采用了三个开口部79都形成在第二表面70b中的配置。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这三个开口部79形成为分别对应在与第二表面70b相对的位置处的三个可变电容72。然而,可采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79的配置。
进一步地,如图2D所示,可将设置在控制电路板75上的四个可变电容72中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控制电路板75上的与第三表面70c相对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原因,优先防止盖构件70的刚性降低,由此不将开口部79形成在第三表面70c中(参照图5)。然而,在即使当开口部79形成在第三表面70c中时盖构件70的刚性也不会降低的情况下,可将开口部79形成在第三表面70c中。进一步地,可跨第二表面70b、第三表面70c和台阶表面形成开口部79,所述开口部的范围从第二弯曲部70g到第三弯曲部70h。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防止盖构件变形和破损的同时提高运输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保护控制电路板75的安装表面的状态下微调光强度。
要注意,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盖构件70通过盖接合部88固定在壳体85上,但是,即使在盖构件70通过固定方法(比如,螺丝固定)固定在壳体85上时,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地,使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盖构件的光扫描设备不限于上述光扫描设备。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具有如下配置的光扫描设备:壳体具有开口且该开口由盖构件盖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而是适用于包括使用盖构件的光扫描设备的成像设备。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7A和图7B至图10A和图10B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省略了对具有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功能的组构件的说明。
图7A和图7B为本实施例的盖构件90的透视图。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盖构件70不同,本实施例的盖构件90无保护部70a,但包括位于盖构件90四个角部的保护凸出部91a、91b、91c和91d,各个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长度均大于盖接合部88的长度。由本实施例的壳体85侧壁限定出的开口大体上为矩形。为此,如图7A所示,用于关闭开口的盖构件90大体上也呈矩形。保护凸出部91a至91d设置为竖立在大体上呈矩形的盖构件90的四个角部(盖构件90的外部形状的四个顶点)上。
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需要将盖构件90移动至壳体85以将盖构件90固定在壳体85上时,保护凸出部91a至91d在盖接合部88与壳体85的外侧上的侧壁重叠之前首先与壳体85的侧壁重叠(相对)(参照图8)。具体地,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长度大于盖接合部88在垂直于盖构件90的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当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远端部32沿着壳体85的侧壁移动时,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用于作为限定盖构件90和壳体85之间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导向构件。换言之,在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远端部32沿着壳体85的侧壁移动时,在保护凸出部91a至91d和壳体85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或等于1mm。因此,如果盖构件90将在平行于盖构件90的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移动,那么保护凸出部91a至91d与壳体85的侧壁接触,因此,可限制盖构件90和壳体85在平行于盖构件90的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参照图8C)。
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长度大于盖接合部88的长度,在盖构件90要与壳体85附接时可防止盖接合部88紧靠壳体85侧壁的顶部从而可避免盖接合部88变形。而且,保护凸出部91a至91d限制盖构件90和壳体85在平行于盖构件90的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抑制由盖构件90与壳体85附接时盖接合部88和侧壁的接触而引起的盖接合部88变形。
图9A为举例说明了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的盖构件90后侧的透视图。图9B为从侧视图所见的盖构件90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盖构件90设置有堆叠凸出部92a、92b、92c和92d。堆叠凸出部92a至92d具有与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示出的堆叠凸出部77相同的功能。如图9B所示,堆叠凸出部92a至92d的长度大于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长度(S>T)。这样,由于堆叠凸出部92a至92d的长度大于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长度。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可通过堆叠凸出部92a至92d稳定堆叠多个盖构件90。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的状态,保护凸出部91a至91d和上盖构件90的盖接合部88与下盖构件90不接触。
如上所述,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长度大于盖接合部88的长度和堆叠凸出部92a至92d的长度,从而能够稳定堆叠多个盖构件90。
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对包括保护凸出部91a至91d的盖构件90进行了说明。然而,保护凸出部91a至91d可以无需设置在盖构件90上。在该配置中,当堆叠凸出部92a至92d的长度大于盖接合部88的长度时,可在不使上盖构件90的盖接合部88与下盖构件90接触的情况下稳定地堆叠多个盖构件9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四个堆叠凸出部91a至91d。然而,堆叠凸出部还可设置为使多个盖构件稳定地堆叠。因此,根据盖构件的形状和堆叠凸出部的排放,需要至少三个堆叠凸出部。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同样如此。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已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依照最广义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和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9)

1.一种待与壳体附接的盖构件,所述壳体包括其上要安装有旋转式多面镜的底部部分和设置为竖立在所述底部部分上的侧壁,所述盖构件包括:
闭合表面,其用于关闭由所述侧壁环绕的开口,当需要将所述旋转式多面镜安装在所述底部部分上时,所述旋转式多面镜从所述开口通过;
至少三个凸出部,其从所述闭合表面凸出以便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附接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保护部,其用于保护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电路板,所述保护部具有:
第一对置部,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并设置为竖立在所述闭合表面上;
第二对置部,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置部远离所述电路板凸出;以及
连接部,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对置部和所述第二对置部;
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从所述闭合表面凸出的长度S和所述第一对置部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T满足关系式S>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构件,其进一步包括盖接合部,所述盖接合部设置为沿着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外侧竖立在所述闭合表面上以与壳体接合部接合,所述壳体接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外侧;
其中,所述盖构件通过与所述壳体接合部接合的所述盖接合部而与所述壳体附接,以及
其中,所述盖接合部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均具有远端部,远端部平行于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平面的截面面积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所述闭合表面设置有用于接收另一盖构件的凸出部的接收部,所述另一盖构件具有与所述盖构件相同的形状,所述接收部设置在与所述闭合表面的设置有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的表面相对的背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所述接收部均具有脊状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构件,其中,当将多个盖构件上下堆叠在一起时,上盖构件的盖接合部不与下盖构件接触,所述上盖构件通过所述上盖构件的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放置在所述下盖构件上。
7.一种光扫描设备,其包括:
光源,其用于发射光束;
旋转式多面镜,其用于使所述光束发生偏转以使由所述光源发射出的所述光束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感光构件;
光学构件,其用于将被所述旋转式多面镜偏转的光束引导到感光构件;
壳体,其被配置成容纳所述光源、所述旋转式多面镜以及所述光学构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扫描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被定位成不阻挡所述壳体中的光束的光路。
9.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感光构件;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扫描设备,所述光扫描设备将光束发射到所述感光构件上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用于显影由所述光扫描设备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用于将由所述显影单元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10.一种待与光扫描设备附接的盖构件,所述光扫描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其上要安装有旋转式多面镜的底部部分和设置为竖立在所述底部部分上的侧壁;以及壳体接合部,所述壳体接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的外侧上的多个位置上,所述盖构件包括:
闭合表面,其用于关闭由所述侧壁环绕的开口,当需要将所述旋转式多面镜安装在所述底部上时,所述旋转式多面镜从所述开口通过;
盖接合部,其分别与所述壳体接合部配对,并设置为竖立在所述盖构件的闭合表面上的多个位置上,使得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附接的状态下,所述盖接合部与设置有所述壳体接合部的所述侧壁相对并分别与配对的所述壳体接合部接合;以及
至少三个凸出部,其从所述闭合表面凸出以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附接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盖接合部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构件,其中,当将多个盖构件上下堆叠在一起时,上盖构件的盖接合部不与下盖构件接触,所述上盖构件通过所述上盖构件的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放置在所述下盖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每个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均具有远端部,远端部平行于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平面的截面面积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保持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所述闭合表面设置有用于接收另一盖构件的凸出部的接收部,所述另一盖构件具有与所述盖构件相同的形状,所述接收部设置在与所述闭合表面的设置有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的表面相对的背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所述接收部均具有脊状框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盖构件,其进一步包括多个保护凸出部,所述保护凸出部设置为竖立在所述盖构件的闭合表面上,从而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附接的状态下与所述侧壁相对;
其中,所述多个保护凸出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盖接合部的长度,以及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闭合表面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保护凸出部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构件,其中,所述多个保护凸出部和所述盖接合部设置为竖立在所述盖构件的闭合表面上,使得在所述盖构件将与所述壳体附接时,所述多个保护凸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远端在所述盖接合部的远端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顶部通过之前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顶部通过。
17.一种光扫描设备,其包括:
光源,其用于发射光束;
旋转式多面镜,其用于使所述光束发生偏转以使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束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感光构件;
光学构件,其用于将被所述旋转式多面镜偏转的光束引导到感光构件;
壳体,其被配置成容纳所述光源、所述旋转式多面镜以及所述光学构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扫描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凸出部定位成不阻挡所述壳体中的光束的光路。
19.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感光构件;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扫描设备,所述光扫描设备将光束发射到所述感光构件上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用于显影由所述光扫描设备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用于将由所述显影单元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CN201410283644.6A 2013-06-24 2014-06-23 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Active CN104238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1657 2013-06-24
JP2013-131657 2013-06-24
JP2014-122592 2014-06-13
JP2014122592A JP6376856B2 (ja) 2013-06-24 2014-06-13 カバー部材、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337A true CN104238337A (zh) 2014-12-24
CN104238337B CN104238337B (zh) 2018-12-07

Family

ID=5211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3644.6A Active CN104238337B (zh) 2013-06-24 2014-06-23 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019332B2 (zh)
JP (1) JP6376856B2 (zh)
CN (1) CN104238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4074B2 (ja) * 2014-01-17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2975B2 (ja) * 2014-06-30 2018-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452380B2 (ja) * 2014-10-22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313336B (zh) 2016-09-29 2021-03-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的壳体
JP2021091191A (ja) 2019-12-12 2021-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が有する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の清掃部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9156A (zh) * 2002-06-07 2004-01-21 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
US20060187513A1 (en) * 2005-02-22 2006-08-24 Tomoya Ohsugi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85170A1 (en) * 2005-06-15 2006-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73211C (zh) * 2004-03-31 2008-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扫描单元
CN102023381A (zh) * 2009-09-15 2011-04-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扫描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6483B1 (en) * 1993-01-18 1998-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JPH1010452A (ja) * 1996-06-21 1998-01-16 Canon Inc 光偏向走査装置用部材
JP4316911B2 (ja) * 2003-03-28 2009-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11979B1 (ko) * 2004-04-28 2006-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주사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478554B2 (ja) * 2004-11-26 2010-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55655B2 (en) * 2006-05-12 2010-07-1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31657B2 (ja) * 2008-04-28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走査装置
JP2012173700A (ja) * 2011-02-24 2012-09-1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9156A (zh) * 2002-06-07 2004-01-21 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
CN100373211C (zh) * 2004-03-31 2008-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扫描单元
US20060187513A1 (en) * 2005-02-22 2006-08-24 Tomoya Ohsugi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85170A1 (en) * 2005-06-15 2006-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23381A (zh) * 2009-09-15 2011-04-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扫描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95162B2 (en) 2015-11-24
US20150185653A1 (en) 2015-07-02
JP6376856B2 (ja) 2018-08-22
CN104238337B (zh) 2018-12-07
US9019332B2 (en) 2015-04-28
US20140375742A1 (en) 2014-12-25
JP2015028612A (ja)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4182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22326B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09656B2 (ja) 光走査装置
KR101003004B1 (ko) 광주사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0324396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ousing
CN104238337A (zh) 盖构件、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EP3364231A1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29482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3542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264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8503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21173B1 (ko) 광 주사 장치
US10845727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279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97894B2 (en)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96893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4142432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54920B2 (en) Scanning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439925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536A (ja)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90630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87689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light beam sensor
US200402530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57030A (ja) 走査光学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8791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