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5065B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Google Patents
直列式轴流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35065B CN104235065B CN201410037879.7A CN201410037879A CN104235065B CN 104235065 B CN104235065 B CN 104235065B CN 201410037879 A CN201410037879 A CN 201410037879A CN 104235065 B CN104235065 B CN 1042350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 wing
- aerofoil fan
- line arrangement
-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7—Axial-flow pumps multistag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列式轴流风扇,其包括第一马达部、固定在第一马达部的第一旋转部的第一叶轮、沿第一马达部的中心轴线配置的第二马达部、固定在第二马达部的第二旋转部的第二叶轮、包围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的外周的筒状的风洞部、以及连接第一马达部和第二马达部的多个支承肋,第一叶轮包括沿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翼,第二叶轮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翼,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能够向两方向旋转,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多个第一翼的与第二叶轮对置的面为凹状,多个第二翼的与第一叶轮对置的面为凹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列排列两个叶轮的直列式轴流风扇。
背景技术
以往,送风风扇被广泛应用于家电设备、办公设备、产业机械等的冷却、空调或者换气、车辆用的送风风扇等。作为这样的一种送风风扇,公知一种沿中心轴线连接两个轴流风扇的直列式轴流风扇。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4-27837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两级反转式轴流送风机。在该送风机中,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在机壳内沿中心轴线排列。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以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2-2177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设置在隧道的主坑道顶部的喷射风扇。喷射风扇包括第一叶轮、第二叶轮、以及使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以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旋转装置。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能够可逆地旋转。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9-25022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轴流送风机。轴流送风机包括两段叶轮,且能够按照正向逆向两方向旋转。动翼具有弯曲的截面形状。
在直列式轴流风扇中,通常如日本特开2004-278370号公报中所示,送风方向固定不变。因此,翼的形状呈与向一方向送风相适的形状。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278370号公报的两级反转式轴流送风机中,前方叶片以及后方叶片呈凹部朝向排气侧开口的弯曲状。
而根据送风风扇的用途,优选在两方向进行同等送风,且在各方向提高静压。例如,当在各种设备上设置相同设计的送风风扇时,优选能够在两方向进行送风。但是,在被设计为用于一方向送风的送风风扇中,若在相反方向进行送风,则导致静压特性明显下降。
在日本特开2002-21777号公报所公开的喷射风扇中,能够向两方向进行送风。在喷射风扇中,由于翼为平板状,因此无法获得静压。日本特开2009-250225号公报所公开的轴流送风机也能够向两方向进行送风。但是,沿中心轴线观察时,由于两个叶轮向相同方向旋转,因此排气流具有大旋转成分,且沿径向扩展。因此,无法获得高静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直列式轴流风扇的两方向送风中容易地获得高静压。
在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直列式轴流风扇具有第一马达部、固定于第一马达部的第一旋转部的第一叶轮、沿第一马达部的中心轴线配置的第二马达部、固定于第二马达部的第二旋转部的第二叶轮、包围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的外周的筒状的风洞部、以及连接第一马达部和第二马达部的多个支承肋。第一叶轮包括沿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翼。第二叶轮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翼。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能够向两方向旋转,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多个第一翼的与所述第二叶轮对置的面呈凹状,而多个第二翼的与所述第一叶轮对置的面呈凹状。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直列式轴流风扇的两方向送风中容易地获得高静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列式轴流风扇的纵剖视图。
图2是第一轴流风扇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轴流风扇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翼、第二翼以及支承肋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支承肋的截面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支承肋的截面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直列式轴流风扇以及旋转控制部的图。
图8是第一翼以及第二翼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的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中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平行于中心轴线方向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1、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列式轴流风扇)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纵剖视图。直列式轴流风扇1作为用于冷却服务器和路由器等电子设备的冷却风扇而被使用。直列式轴流风扇1包括第一轴流风扇11和第二轴流风扇21。第一轴流风扇11位于图1中的上侧。第二轴流风扇21沿中心轴线J1与第一轴流风扇11的下侧连接。中心轴线J1与第一轴流风扇11以及第二轴流风扇21的中心轴线一致。
在直列式轴流风扇1中,能够向上下两方向进行送风。即,既能够从图1中的上侧吸入空气向下侧送出,也能够从下侧吸入空气向上侧送出。
第一轴流风扇11包括第一叶轮111、第一马达部112、第一机壳113以及多个第一肋构件114。第一马达部112通过使第一叶轮11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而产生气流。第一机壳113呈包围第一叶轮111的外周的筒状。多个第一肋构件114位于第一叶轮111的下侧。第一肋构件114支承第一马达部112。
第一叶轮111包括多个第一翼121和杯部122。杯部122为带盖的大致圆筒状,且覆盖第一马达部112的外侧。多个第一翼121从杯部122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扩展,且沿周向排列。多个第一翼121的排列间隔既可为等间隔也可为不等间隔。第一马达部112包括作为旋转体的第一旋转部131和作为固定体的第一静止部132。第一旋转部131位于第一静止部132的上侧。
在图1中,由于图示的关系,在中心轴线J1的左右示出第一叶轮111的第一翼121的大概形状。放大示出第一马达部112。省略对各构成要件的截面的的图示。也同样地示出第二轴流风扇21。
第一旋转部131包括带盖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成的轭141、大致圆筒状的转子磁铁142、以及轴143。转子磁铁142固定在轭141的内侧。轴143从轭141的上部中央向下方突出。第一叶轮111以杯部122覆盖轭141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旋转部131。
第一静止部132包括大致圆板状的基底部151、轴承保持部152、定子153以及电路板154。轴承保持部152呈大致圆筒状,且从基底部151的中央向上侧突出。定子153安装于轴承保持部152的外周。电路板154配置在定子153的下侧,且与定子153电连接。
第一机壳113、基底部151以及第一肋构件114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为连成一体的部件。由此,能够降低部件的制造成本。第一机壳113与基底部151通过第一肋构件114而连接。
定子153与转子磁铁142在径向对置。在定子153与转子磁铁142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转矩。在轴承保持部152的上部以及下部的内侧配置作为轴承机构的球轴承155、156。插入轴承保持部152的轴143通过球轴承155、156而被可旋转地支承。
第二轴流风扇21除了一部分的形状以外具有与上下翻转第一轴流风扇11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二轴流风扇21包括第二叶轮211、第二马达部212、第二机壳213以及多个第二肋构件214。第二马达部212通过使第二叶轮211旋转而产生与第一叶轮111的方向相同的气流。沿着中心轴线J1从一方向观察,第一叶轮11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叶轮211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叶轮111以及第二叶轮211能够向两方向旋转。
第一马达部112以及第二马达部212沿中心轴线J1配置。中心轴线J1既是第一马达部112的中心轴线也是第二马达部212的中心轴线。换言之,第二马达部212沿第一马达部112的中心轴线配置。
第二机壳213为包围第二叶轮211的外周的筒状。多个第二肋构件214位于第二叶轮211的上侧。第二肋构件214支承第二马达部212。第二机壳213沿中心轴线J1与第一机壳113相连。第一机壳113与第二机壳213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例如,在第一机壳113设置多个向第二机壳213延伸的突出部,从而通过利用突出部的弹性变形的卡扣配合(snap-fit)将第一机壳113与第二机壳213相连。第一机壳113与第二机壳213也可通过螺丝和夹子而紧固。通过第一机壳113与第二机壳213连接,构成筒状的风洞部110。风洞部110包围第一叶轮111以及第二叶轮211的外周。
第二叶轮211包括多个第二翼221和杯部222。杯部222为带底的大致圆筒状,且覆盖第二马达部212的外侧。多个第二翼221从杯部222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扩展,且沿周向排列。多个第二翼221的排列间隔既可以为等间隔也可以为不等间隔。第二马达部212具有与第一马达部112大致相同的结构。第二马达部212包括作为旋转体的第二旋转部231和作为固定体的第二静止部232。第二旋转部231位于第二静止部232的下侧。
第二旋转部231包括带底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成的轭241、大致圆筒状的转子磁铁242和轴243。转子磁铁242固定在轭241的内侧。轴243从轭241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第二叶轮211以杯部222覆盖轭241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旋转部231。
第二静止部232包括大致圆板状的基底部251、轴承保持部252、定子253以及电路板254。轴承保持部252呈大致圆筒状,且从基底部251的中央向下侧突出。定子253安装于轴承保持部252的外周。电路板254配置在定子253的上侧,且与定子253电连接。
第二机壳213、基底部251以及第二肋构件214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为连成一体的部件。由此,能够降低部件的制造成本。第二机壳213与基底部251通过第二肋构件214而相连。
定子253与转子磁铁242在径向对置。在定子253与转子磁铁242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转矩。在轴承保持部252的下部以及上部的内侧配置作为轴承机构的球轴承255、256。插入到轴承保持部252的轴243通过球轴承255、256而被可旋转地支承。
图2是第一轴流风扇11的俯视图。图3是第二轴流风扇21的俯视图。第一轴流风扇11的仰视图除了翼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3相同。第二轴流风扇21的仰视图除了翼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2相同。但是,第一机壳113与第二机壳213之间的连接部位等细微部分也可不同。沿中心轴线J1观察时的第一机壳113以及第二机壳213的外形为正方形。另外,外形也可为长方形,但不必为精确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沿中心轴线J1观察时的风洞部110整体的外形也为矩形。
第一肋构件114呈放射状配置。第一肋构件114呈直线状沿径向延伸。第二肋构件214也呈放射状配置。第二肋构件214呈直线状沿径向延伸。第一肋构件114的个数与第二肋构件214的个数相等。第一肋构件114与第二肋构件214如图1所示地在上下方向重叠。这些肋构件既可相连也可稍稍离开。由此,能够抑制气流被肋构件妨碍。也能够防止在第一肋构件114与第二肋构件214之间产生气流。第一肋构件114与第二肋构件214稍稍分离时,能够抑制第一轴流风扇11与第二轴流风扇21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振动干扰。
通过一个第一肋构件114与一个第二肋构件214上下接触或者接近,构成一个支承肋120。即,多个支承肋120在第一叶轮111与第二叶轮211之间呈放射状配置,且各支承肋120呈直线状沿径向延伸。支承肋120的中心线的延长线通过中心轴线J1。多个支承肋120连接风洞部110与第一马达部112以及风洞部与第二马达部212。由此,第一马达部112以及第二马达部212相对于风洞部110被支承。
如图2所示,在第一机壳113中,俯视时的矩形的四角内表面的上部包括朝向上方离开中心轴线J1的倾斜面157。同样地,在第二机壳213中,俯视时的矩形的四角的内表面的下部包括朝向下方离开中心轴线J1的倾斜面。换言之,风洞部110所构成的矩形的四角的内表面包括随着靠近风洞部110的两侧的开口端部而离开中心轴线J1的倾斜面。由此,能够容易地提高直列式轴流风扇1向下方送风时和向上方送风时的两方送风特性、即静压-风量特性。另外,在第二机壳213的内表面的上部既可以设置倾斜面也可以不设置倾斜面。并且,在第一机壳113的内表面的下部既可以设置倾斜面也可以不设置倾斜面。
如图1所示,在直列式轴流风扇1中,第一叶轮111的杯部122的上部包括向上方凸出的形状。第二叶轮211的杯部222的下部包括向下方凸出的形状。由此,也能够容易地提高双方的送风特性。
从第一马达部112引出四个导线158。从第二马达部212也引出四个导线258。四个导线中的两个为电力线。其他一个导线向外部输出马达部的旋转速度。剩下的一个导线从外部将控制旋转速度的信号输入到马达部。用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信号作为控制旋转速度的信号。在信号的脉冲宽度未达到预定值和超过该值时,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不同。根据脉冲宽度变更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的驱动电路配置在电路板154、254上。
图4为将第一翼121、第二翼221以及支承肋120的、利用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面剖开的截面展开成平面而示出的图。多个第一翼121的与第二叶轮211对置的面161呈凹状。同样地,多个第二翼221的与第一叶轮111对置的面261为凹状。通过这样的翼形状,在双方向中的任一方向送风时均能够容易地获得高静压特性。并且,即使为两级反转式,也能够通过下游侧的风扇回收来自上游侧的风扇的旋转成分并整流,从而得到高静压特性。
面161整体上呈凹状即可,不必精确地整体呈凹状。面261也一样。第一翼121的与面161相反的一侧的面162为凸状。第二翼221的与面261相反的一侧的面262也为凸状。面162、262整体上呈凸状即可,不必精确地整体呈凸状。
上述关于翼截面的说明中的截面形状是径向外侧的截面形状。截面的径向位置原则上不需限定,但在翼的根部这样的部位,翼的截面形状不使用上述形状为好。例如,翼的根部既可为平板状,也可向与其他部位相反的方向弯曲。
如箭头91所示向下方送出空气时,如箭头911、912所示,第一翼121从左向右移动,第二翼221从右向左移动。如箭头92所示向上方送出空气时,如箭头921、922所示,第一翼121从右向左移动,第二翼221从左向右移动。第一翼121的个数与第二翼221的个数相等。由此,能够使两方向的送风特性接近。并且,多个第一翼121的轴向长度、即上端与下端间的距离也与多个第二翼221的轴向长度相等。由此,也能够容易地使两方向的送风特性接近。优选第一叶轮111与第二叶轮211相对于以下所述的面而面对称,即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面、且平分第一马达部112与第二马达部212之间的面。
并且,如图1中概略所示,优选多个第一翼121的与第二叶轮211相反的一侧的边缘163,包括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第二叶轮211的倾斜部164。也可边缘163整体呈倾斜部164。优选倾斜部164至少设置在第一翼121的根部。同样地,多个第二翼221的与第一叶轮111相反的一侧的边缘263,包括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第一叶轮111的倾斜部264。也可边缘263的整体为倾斜部264。倾斜部264优选至少设置在第二翼221的根部。由此,能够提高吸气侧的风扇的送风效率,且能够容易地提高整体的送风效率。
在图2以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轴流风扇11位于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吸气侧时,第一叶轮111从上侧看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翼121相对于旋转方向向前侧弯曲。也就是说,将中心轴线J1与前缘的径向外侧的外端连接起来的直线,相对于将中心轴线J1与第一翼121的前缘的径向内侧的根部连接起来的直线,在旋转方向上位于前侧。第二叶轮211从上侧看以顺时针旋转,第二翼221相对于旋转方向向后侧弯曲。也就是说,将中心轴线J1与前缘的径向外侧的外端连接起来的直线,相对于将中心轴线J1与第二翼221的前缘的径向内侧的根部连接起来的直线,在旋转方向上位于后侧。第二轴流风扇21位于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吸气侧时,第二叶轮211从下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翼221相对于旋转方向向前侧弯曲。第一叶轮111从下侧看按逆时针旋转,且第一翼121相对于旋转方向向后侧弯曲。
翼相对于旋转方向向哪一方向弯曲,由应该获得的送风特性而决定。但是,第一翼相对于第一叶轮111的旋转方向弯曲的方向,与第二翼221相对于第二叶轮211的旋转方向、即与第一叶轮11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弯曲的方向相反。换言之,从上侧俯视时,第一翼121与第二翼221向相同方向弯曲。
进一步换言之,多个第一翼121相对于第一叶轮111的旋转方向的前缘、与多个第二翼221相对于第二叶轮211的旋转方向的后缘在俯视时相对于翼相互位于相同侧,且第一翼121的前缘与第二翼221的后缘相对于各旋转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两方向的送风特性接近。
第一翼121以及第二翼221的前缘以及后缘,也可呈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周向两侧弯曲的形状。此时,前缘向旋转方向前侧弯曲,后缘向旋转方向后侧弯曲。即,第一翼121以及第二翼221也可在俯视时呈扇状。相反,在俯视时,第一翼121以及第二翼221的前缘也可朝向径向外侧向旋转方向后侧弯曲,后缘向旋转方向前侧弯曲。此时,翼越趋向末端越细。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支承肋120的截面为圆形。此处的“截面”是指各支承肋120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对于各支承肋120的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宽度,只要从第一叶轮111朝向第二叶轮211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即可进行各种变形。优选第一肋构件114的截面从第一叶轮111朝向第二叶轮211逐渐增大,第二肋构件214的截面从第一叶轮111朝向第二叶轮211逐渐减少。例如如图5所示,支承肋120的截面,既可以为角被倒角的形状的菱形,也可如图6所示呈椭圆形。
并且,为了使两方向的送风特性接近,优选沿中心轴线J1从第一叶轮111侧观察时的多个支承肋120的整体形状,与沿中心轴线J1从第二叶轮211侧观察时的多个支承肋120的整体形状相同。此处的“整体形状”是指多个支承肋120的配置以及各支承肋120的三维形状。
图7是示出与直列式轴流风扇1电连接的旋转控制部3的图。从旋转控制部3分别向第一轴流风扇11以及第二轴流风扇12输入控制旋转速度的信号。以下,将控制旋转速度的信号称作“旋转控制信号”。如前所述,旋转控制信号为PWM信号,并兼作旋转方向的指示。正确地说,第一轴流风扇11用的旋转控制信号被输入至第一马达部112的电路板154的驱动电路。在电路板154设置旋转速度检测传感器,并将表示旋转速度的信号从第一轴流风扇11输入到旋转控制部3。旋转控制部3参照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调整旋转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第二轴流风扇12用的旋转控制信号也同样如此进行调整。
旋转控制部3包括送风方向设定部31和旋转速度设定部32。送风方向设定部31根据从外部的输入而设定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送风方向。但是,在设置有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设备中,当送风方向预先被固定为一方向时,送风方向设定部31实质上也可以不设置。
旋转速度设定部32分别设定第一轴流风扇11以及第二轴流风扇12的旋转速度。从设备输入到旋转速度设定部32的值为一个,例如输入相对于最大旋转速度的比例。由此,通过旋转速度设定部32设定吸气侧的轴流风扇的旋转速度以及排气侧的轴流风扇的旋转速度。
在此,在直列式轴流风扇1中,通过旋转速度设定部32,将第一叶轮111以及第二叶轮211中的、位于吸气侧即位于上游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位于排气侧即下游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高。例如,预先设定吸气侧的轴流风扇的最大旋转速度为10000min-1(旋转/分),排气侧的轴流风扇的最大旋转速度为7000min-1,当以50%旋转的信号从设备输入到旋转控制部3时,旋转速度设定部32向吸气侧的轴流风扇输入以5000min-1旋转的旋转控制信号,向排气侧的轴流风扇输入以3500min-1旋转的旋转控制信号。
在直列式轴流风扇1中,吸气侧的叶轮的翼的、与排气侧的叶轮对置的面为凹状,因此吸气侧的轴流风扇的送风效率比排气侧的轴流风扇的送风效率高。因此,由于使吸气侧的轴流风扇的旋转速度比排气侧的轴流风扇的旋转速度高,因此能够容易地提高直列式轴流风扇整体的送风效率。并且,由于两轴流风扇的旋转速度不同,因此能够使在各风扇产生的噪音的基本频率错开,使噪音的频率特性呈所希望的特性。
另外,旋转控制部3也可看做是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一部分。并且,旋转控制部3也可分别设置在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电路板154、254上。此时,例如分别从设备向轴流风扇11以及第二轴流风扇21输入信号,根据该信号各轴流风扇的旋转控制部生成旋转控制信号。
图8是示出第一翼121以及第二翼221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用与图4相同的方法表示。与图4相同,各第一翼121的与第二叶轮211对置的面161整体看做为凹状。各第二翼221的与各叶轮121对置的面261也整体看做为凹状。各第一翼121的与面161相反的一侧的面162整体看做为凸状。面162为第一翼121的与第二叶轮211相反的一侧的面。各第二翼221的与面261相反的一侧的面262也整体看做为凸状。面262为第二翼221的与第一叶轮111相反的一侧的面。
但是,面162的一小部分的区域165为凹状。在第一叶轮111从风洞部110送出空气时,即在第一轴流风扇11为排气侧的风扇时,区域165为面162中的位于第一叶轮11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区域165。同样,面262的一小部分区域265也为凹状。在第二叶轮211从风洞部110送出空气时,即第二轴流风扇21为排气侧的风扇时,区域265为面262中的位于第二叶轮21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区域265。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排气侧的风扇而导致直列式轴流风扇1整体的送风效率降低。在第一翼121中,与区域165相反一侧的区域166为凸状。在第二翼221中,与区域265相反一侧的区域266为凸状。
(2、变形例)
直列式轴流风扇1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各种变形。
在翼截面中,关于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整体为朝向上下任意方向的凹状还是凸状可进行各种定义。只要大致示出整体的弯曲状态即可,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在翼截面中,也可将连接周向的两端点的直线定位为翼弦,将位于距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等距离的位置的面定义为翼的中间面,将朝向相对于翼弦而言存在超过中间面的一半的区域的一侧翼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定义为凸状或者凹状。并且,如上所述,在径向的任意位置处翼截面的凹凸状态不需相同。
直列式轴流风扇1的两方向的送风特性在满足规格的范围内也可不同。因此,第一翼121的个数与第二翼221的个数也可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气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比排气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高,但旋转控制不一定限定为如此。例如,两叶轮的旋转速度也可相等。并且,吸气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也可比排气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低。
支承肋120不限定为直线状。第一叶轮111与第二叶轮211大致呈上下面对称,因此支承肋120即使弯曲也对使得两方向的送风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较小。并且,支承肋120也可不沿周向等间隔存在。也可不存在有第一肋构件114以及第二肋构件214,而只存在有这些构件一体化的支承肋120。
第一肋构件114以及第二肋构件214不必位于第一马达部112与第二马达部212之间。例如,也可第一旋转部131、第一静止部132、第二旋转部231、第二静止部232按照该顺序沿中心轴线J1排列,第一叶轮111、第一肋构件114、第二叶轮211、第二肋构件214按照该顺序排列。此时,第一肋构件114以及第二肋构件214分别作为支承肋而发挥作用。当然,也可按照第一肋构件114、第一肋叶轮111、第二叶轮211、第二肋构件214的顺序排列。
支承肋120也可沿相对于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面倾斜的方向延伸。
风洞部110的外形也可为圆形。风洞部110也可由一个部件构成。
在各轴流风扇中,不需将旋转部与杯部作为可相互区别的部位进行设置。例如,也可以轭为圆筒状,轴结合在杯部的中央。也可杯部成型为圆筒状,且杯部固定在带盖的大致圆筒状的轭的外周面。
通过直列式轴流风扇1形成流动的流体不限定为空气。也可为其他种类的气体或者液体。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
本发明例如能够用于使流体产生流动的各种轴流风扇。优选直列式轴流风扇作为电子设备等的冷却用的风扇而使用。
Claims (11)
1.一种直列式轴流风扇,
其包括:
第一马达部;
第一叶轮,其固定于所述第一马达部的第一旋转部;
第二马达部,其沿所述第一马达部的中心轴线配置;
第二叶轮,其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部的第二旋转部;
筒状的风洞部,其包围所述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的外周;以
及
多个支承肋,所述多个支承肋连接所述风洞部与所述第一马达部以
及所述风洞部与所述第二马达部,
所述第一叶轮包括沿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翼,所述第二叶轮包括沿以所述周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翼,
所述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能够向两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直列式轴流风扇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翼的与所述第二叶轮对置的面为凹状,所述多个第二翼的与所述第一叶轮对置的面为凹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列式轴流风扇还具有旋转控制部,所述旋转控制部使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中的位于上游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比位于下游侧的叶轮的旋转速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翼的个数与所述多个第二翼的个数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时的所述风洞部的外形为矩形,
所述矩形的四角的内表面包括随着靠近所述风洞部的两侧的开口端部而离开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承肋位于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翼的与所述第二叶轮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包括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所述第二叶轮的倾斜部,
所述多个第二翼的与所述第一叶轮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包括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所述第一叶轮的倾斜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支承肋的、与各支承肋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中,所述各支承肋的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宽度,从所述第一叶轮朝向所述第二叶轮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少,
沿所述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叶轮侧观察时的所述多个支承肋的形状,与沿所述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叶轮侧观察时的所述多个支承肋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承肋分别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翼的相对于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前缘与所述多个第二翼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后缘,相对于各旋转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翼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多个第二翼的轴向长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列式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第一翼的与所述第二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中,所述第一叶轮从所述风洞部送出流体时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区域为凹状,
在所述多个第二翼的与所述第一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中,所述第二叶轮从所述风洞部送出流体时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区域为凹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1198 | 2013-06-07 | ||
JP2013121198A JP2014238059A (ja) | 2013-06-07 | 2013-06-07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35065A CN104235065A (zh) | 2014-12-24 |
CN104235065B true CN104235065B (zh) | 2016-10-05 |
Family
ID=5134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5248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3061U (zh) | 2013-06-07 | 2014-01-26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CN201410037879.7A Active CN104235065B (zh) | 2013-06-07 | 2014-01-26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5248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3061U (zh) | 2013-06-07 | 2014-01-26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51346B2 (zh) |
JP (1) | JP2014238059A (zh) |
CN (2) | CN203743061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238059A (ja) | 2013-06-07 | 2014-12-18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CN109306968B (zh) * | 2018-07-09 | 2024-01-23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CN108953186B (zh) | 2018-07-09 | 2021-04-27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CN108999798B (zh) * | 2018-07-09 | 2023-10-31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CN108869357B (zh) * | 2018-07-09 | 2021-07-27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CN108869356B (zh) * | 2018-07-09 | 2021-07-27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KR102500708B1 (ko) * | 2018-07-09 | 2023-02-15 | 지디 미디어 인바이런먼트 어플라이언스즈 엠에프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선풍기 |
CN108869358B (zh) * | 2018-07-09 | 2023-09-01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US11512703B2 (en) | 2018-07-09 | 2022-11-29 |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fg Co., Ltd. | Fan for adjusting air flow |
JP7272766B2 (ja) * | 2018-09-13 | 2023-05-12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CN111043063B (zh) | 2018-10-15 | 2021-06-18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对旋风扇 |
JP7266465B2 (ja) * | 2019-05-31 | 2023-04-28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装置 |
JP6756412B1 (ja) * | 2019-08-19 | 2020-09-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 |
DE102019213315A1 (de) | 2019-09-03 | 2021-03-04 | Ziehl-Abegg Se | Ventilator |
US11655824B2 (en) | 2020-08-26 | 2023-05-23 | Robert Bosch Llc | Fan module including coaxial counter rotating fans |
CN112797013B (zh) * | 2020-12-31 | 2023-08-18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CN113323901B (zh) * | 2021-06-09 | 2023-04-07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串联风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71065A (zh) * | 2005-09-14 | 2007-05-30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二重反转式轴流鼓风机 |
CN203743061U (zh) * | 2013-06-07 | 2014-07-30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1777A (ja) * | 2000-07-12 | 2002-01-23 | Michihiro Nishi | ジェットファン |
JP3993118B2 (ja) * | 2003-03-13 | 2007-10-17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
WO2004081387A1 (ja) * | 2003-03-13 | 2004-09-23 | Sanyo Denki Co.,Ltd. |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
JP2008038637A (ja) * | 2006-08-02 | 2008-02-21 | Nippon Densan Corp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JP5259416B2 (ja) * | 2006-11-22 | 2013-08-07 |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 直列配置軸流ファン |
JP2009144519A (ja) * | 2007-12-11 | 2009-07-02 | Nippon Densan Corp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JP2009250225A (ja) | 2008-04-11 | 2009-10-29 | Panasonic Corp | 動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軸流送風機 |
JP2010185443A (ja) * | 2009-02-13 | 2010-08-26 | Nippon Densan Corp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JP2011040693A (ja) * | 2009-08-18 | 2011-02-24 | Nippon Densan Corp | ファン装置 |
CN101994713B (zh) * | 2009-08-26 | 2014-03-2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风扇及具有该风扇的电子装置 |
JP5715469B2 (ja) * | 2011-04-08 | 2015-05-07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
TW201309923A (zh) * | 2011-08-18 | 2013-03-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風扇模組 |
-
2013
- 2013-06-07 JP JP2013121198A patent/JP2014238059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1-26 CN CN201420052489.2U patent/CN2037430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4-01-26 CN CN201410037879.7A patent/CN10423506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4-11 US US14/250,750 patent/US955134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71065A (zh) * | 2005-09-14 | 2007-05-30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二重反转式轴流鼓风机 |
CN203743061U (zh) * | 2013-06-07 | 2014-07-30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363272A1 (en) | 2014-12-11 |
JP2014238059A (ja) | 2014-12-18 |
US9551346B2 (en) | 2017-01-24 |
CN104235065A (zh) | 2014-12-24 |
CN203743061U (zh) | 201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35065B (zh) | 直列式轴流风扇 | |
CN104040184B (zh) | 轴流风扇 | |
US9611860B2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 |
JP5769978B2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
JP6097127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06246382U (zh) | 具有壳体的离心式鼓风机 | |
CN107532609A (zh) | 具有导向装置的斜流式或径流式风扇 | |
JPWO2010137140A1 (ja) | 多翼送風機 | |
CN206503769U (zh) | 离心风扇 | |
JP6012034B2 (ja) | 軸流ファン | |
US20150086348A1 (en) | Single suction type centrifugal fan | |
US9562535B2 (en) | Cross-flow f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ross-flow fan, and impeller used for cross-flow fan | |
JP571676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EP3382290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2010185443A (ja)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
US20180238349A1 (en) | Rotor of an electric motor | |
US20150337855A1 (en) |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drive motor of double suction blower | |
CN101140087A (zh) | 送风装置、空调机的室外机 | |
CN103717909A (zh) | 轴流式鼓风机 | |
CN108240354B (zh) | 一种蜗舌及安装有该蜗舌的离心风机 | |
JP6431663B2 (ja) | 送風機用羽根車 | |
JP2010265809A (ja) | 車両用熱交換モジュール | |
JP2012197740A (ja) | 軸流送風機 | |
CN104712583A (zh) | 离心鼓风机 | |
KR100725813B1 (ko) | 원심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