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943A -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943A
CN104228943A CN201410420079.3A CN201410420079A CN104228943A CN 104228943 A CN104228943 A CN 104228943A CN 201410420079 A CN201410420079 A CN 201410420079A CN 104228943 A CN104228943 A CN 104228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frame
traveling gear
energy source
roller
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00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943B (zh
Inventor
姚铭浪
魏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200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8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8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涉及运输机械,包括包括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能量源,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能被所述能量源驱动的行走机构,还包括控制所述行走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能量源包括左能量源和右能量源;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左开关控制连接有所述左能量源的所述左行走机构的前进和后退,还设有右开关控制连接有所述右能量源的所述右行走机构的前进和后退,提供一种转弯方便快速,且爬坡容易,能轻松爬上45°陡坡,还能载较大型物件的山林运输机械。

Description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机械,特别涉及在山林间运输的运输机械。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201484525U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一种遥控式履带运输车,其将现有的遥控技术与履带运输车相结合,包括传动组件其与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动力组件包括有电动机、控制电磁阀以及驱动执行件,还包括一遥控装置,该遥控装置包括有远程控制器和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安装在运输车的动力组件中,与控制电磁阀连接,远程控制器和驱动控制器信号传输连接。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整个车身不方便转弯,而且不利于爬坡,载重能力差不利于运输大型物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弯方便快速,且爬坡容易,能轻松爬上45°陡坡,还能载较大型物件的山林运输机械。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包括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能量源,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能被所述能量源驱动的行走机构,还包括控制所述行走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能量源包括左能量源和右能量源;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左开关控制连接有所述左能量源的所述左行走机构的前进和后退,还设有右开关控制连接有所述右能量源的所述右行走机构的前进和后退。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分别有独立能量源和控制开关连接。在左行走机构前进的时候,右行走机构可以后退,实现运输机械的快速右转;在右行走机构前进的时候,左行走机构可以后退,实现运输机械的快速左转。如果长时间控制左行走机构处于前进和右行走机构处于后退的状态或长时间控制右行走机构处于前进和左行走机构处于后退的状态,运输机械可以实现原地360°转向。也可以控制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一起前进和后退。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支撑台,和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两侧的与所述左行走机构配合的左行走支撑架和与所述右行走机构配合的右行走支撑架,所述左行走支撑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呈菱形,所述左行走支撑架的其中一条菱形边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的其中一条菱形边在一个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左右行走支撑架设置成菱形使得运输机械在爬坡的时候重心能向前靠,并且在支撑台上捆绑有长条的运输物的时候,也可以保护拖在后面的长条物在运输机械转弯的时候不会和行走机构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抓地片,所述抓地片上设置有将所述抓地片连接成一个封闭圈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向所述封闭圈内突起的螺母和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栓,所述抓地片上设置有增阻件。为了保护运输机械在行走的时候的稳定性,而且可以保证行走的机构质量较轻薄。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使所述能量源带动所述行走机构的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的菱形顶点处的支撑滚轮,将所述支撑滚轮与所述能量源连接的链条;所述支撑滚轮包括通过链条与所述能量源连接的主动卡槽滚轮,用于使得所述行走机构可以自由拆卸的张紧滚轮,用于支撑所述行走机构的支撑轮。为了保证了轻薄的行走机构不会脱轨,而且可以很好的为行走机构提供动力,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卡槽滚轮设置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与水平面地面接触的菱形锐角顶点处;所述张紧滚轮设置在菱形所述左行走支撑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的远离水平地面的钝角顶点处;所述支撑轮设置在剩余的菱形顶点处。在运输机构后方接地处设置主动卡槽滚轮,后驱可以给运输机构提供较大的推动力和减少行走机构的打滑现象和脱轨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行走机构之间设置有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上的至少一对独立的缓震部件和回弹支撑部,且所述缓震部件的下方为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的回弹支撑架。避震机构的设置一是为保护行走机构始终保持在左右支撑架上,起到张紧的作用,二是使得行走的时候具有更多的抓地力,防止处在卡槽滚轮和支撑轮之间的行走机构没有提供有效的抓地力。两个缓震部件之间没有相同的运动的规律,两个回弹支撑部之间没有相同的运动规律,左边的缓震部件在向上运动的时候,右边的缓震部件可以向下运动,左边的回弹支撑部向上运动的时候,右边的回弹支撑部可以向下运动,但是左边的缓震部件与左边的回弹支撑部相配合,右边的缓震部件与右边的回弹支撑部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回弹支撑部为一个圆形滚轮,且直径从靠近所述连接结构处向远离所述连接结构处逐渐增大。能使得行走机构行走在凹凸路段的时候导致行走机构稍微偏离左右支撑架的所在面内的部分行走机构能快速归位,起到了防止行走机构滑轨的现象出现。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滚轮和所述支撑轮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或所述右行走支撑架上的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两个滚盘,所述滚盘之间留有与所述连接结构相同长度的间隙。很好的将行走机构很好的卡合在固定的轨迹内。而且上述主动卡槽滚轮的位置设置和避震机构设置,然后与支撑轮和张紧滚轮配合能使行走机构在运动的过称中不会出现脱轨现象,而且具有较大的向前推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卡槽滚轮包括设置所述左行走支撑架或所述右行走支撑架上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一对两者之间距离为所述连接结构的长度的圆盘,所述圆盘上均匀设置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滚柱,所述滚柱之间留有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宽度的间隙。能有效的把行走机构卡合起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台一端设置有所述能量源,另一端留有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两侧边的所述左行走支撑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上设置有保护罩。
本发明的益效果是: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分别有独立能量源和控制开关连接。在左行走机构前进的时候,右行走机构可以后退,实现运输机械的快速右转;在右行走机构前进的时候,左行走机构可以后退,实现运输机械的快速左转。如果长时间控制左行走机构处于前进和右行走机构处于后退的状态或长时间控制右行走机构处于前进和左行走机构处于后退的状态,运输机械可以实现原地360°转向。也可以控制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一起前进和后退,这样运输机械就实现了在山林的陡坡上快速行走并且灵活的转弯。左右支撑架的菱形设计能,同时配合设置在左右行走支撑架与水平面地面接触的菱形锐角顶点处的卡槽滚轮,整个运输机构的重心处于动力提供机构的前方,在运动的时候保证运输的稳定性。还使得支撑台上捆绑有长条的运输物的时候,可以保护拖在后面的长条物在运输机械转弯的时候不会和行走机构接触。整个行走机构的结构设计配合动力传输装置设计,然后再配合避震机构为了满足整个运输机械的质量轻薄且能提供稳定的抓地力和行走机构稳定的在左右支撑架上运动。避震机构单独设置是保证在遇到凸块或凹坑的时候,部分行走机构在凸块或凹坑内运动的时候,剩余部分行走机构还能提供支撑和抓地力,所以避震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可以防止整个运输机械打滑和行走机构的脱轨现象。主动卡槽滚轮的结构设置和支撑轮和张紧滚轮之间相互配合能将高速运动的行走机构稳定在左右支撑架上,然后再下方的避震机构微调使得行走机构不会滑出主动卡槽滚轮的卡槽与支撑轮和张紧滚轮所预留的间隙所形成的轨道。主动卡槽滚轮的位置设置为后驱,实现运输机械爬坡能力强,前后重量分配均匀,操控性和高速运输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在图1和图2中,1-支架本体,11-支撑台,12-左行走支撑架,13-右行走支撑架,2-能量源,21-左能量源,22-右能量源,3-行走机构,31-左行走机构,32-右行走机构,33-抓地片,34-连接结构,35-增阻件,4-控制系统,41-左开关,42-右开关,5-动力传输装置,51-支撑滚轮,52-链条,53-主动卡槽滚轮,54-张紧滚轮,55-支撑轮,6-避震机构,61-缓震部件,62-回弹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述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包括支撑台11和分别固定在支撑台11两侧的左行走支撑架12和与左行走支撑架12对称的右行走支撑架13,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呈菱形,左行走支撑架12的其中一条菱形边和右行走支撑架13的其中一条菱形边在一个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支撑台11在菱形左行走支撑架12的钝角顶点附件设置有所述能量源2,能量源2包括左行走支撑架12附近的左能量源21和右行走支撑架13附近的右能量源22,锐角顶点附件留有储物空间。
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动力传输装置5。动力传输装置5包括设置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的菱形顶点处的支撑滚轮51,将支撑滚轮51与能量源2连接的链条52,就是左支撑滚轮与左能量源21连接要链条52,右支撑滚轮与右能量源22连接要链条52;支撑滚轮51包括通过链条52与能量源2连接的主动卡槽滚轮53,用于使得行走机构3可以自由拆卸的张紧滚轮54,用于支撑所述行走机构3的支撑轮55。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靠近地面的菱形锐角顶点处设置主动卡槽滚轮53,在主动卡槽滚轮53上方的菱形钝角顶点处设置张紧滚轮54,张紧滚轮54有两跟固定杆和支架本体1转动连接,两根固定杆之间有一个转轴,转轴上套结有自由转动的张紧滚轮54,在转轴两端还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支座,在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突起的固定块来配合支座对张紧滚轮54进行固定,固定块有至少3档,来调节行走机构3的松紧度。剩余的两个菱形的顶点处就设置支撑轮55。
动力传输装置5上连接有行走机构3,行走机构3包括设置左行走支撑架12上的左行走机构31和设置在右行走支撑架13上的右行走机构32。行走机构3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抓地片33,抓地片33上设置有将抓地片33连接成一个封闭圈的连接结构34,连接结构34包括向所述封闭圈内突起的螺母和与螺母配合的螺栓,在抓地片33的一长度边上设置有两个相距100mm的宽为5mm的螺母,另一边设置有相距90mm的宽为5mm的螺母,取两个这样的抓地片33配合,在螺母中安置螺杆,螺杆两头设置螺母固定,如此重复做成一个需要大小的封闭圈,抓地片33上设置有增阻件35,增阻件35为焊接在抓地片33上的铁条,还有在抓地片33之间穿梭的纵向铁条,该纵向铁条还起到紧固抓地片33的作用。
因为连接结构34是向封闭圈内侧突起的螺母,所以支撑滚轮51上开设有与该向封闭圈内侧突起的螺母配合的槽道,所以上述支撑滚轮51的基本结构包括一根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两个相距120mm的转盘,该距离可以正好卡合经过螺母固定的穿过抓地片33上的螺母的螺杆所形成的一条向封闭圈内突起的轨道。但是主动卡槽滚轮53需要推动行走机构3,所以在转盘外沿上均匀的设置一些滚柱,滚柱之间留有一个连接结构34的宽度的间隙,就是滚柱的宽度与抓地片33的宽度相等。
为了行走机构3能很好的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上运动,所以在与地面接触部分的行走机构3与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之间设置避震机构6。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距离地面很近的菱形边中间处设置一根竖直的加强杆面,加强杆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避震机构6,避震机构6包括缓震部件61和回弹支撑部62,缓震部件61为焊接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上的一对弹簧,回弹支撑部62包括一个焊接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上的限位杆,与限位杆配合的设置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两边的一对回弹滚轮,该回弹滚轮包括在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设置一个固定支点,该固定支点上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杠杆,杠杆的一端设置有滚轮,另一端衍生的足够长可以与限位杆配合。为了能使得回弹滚轮能快速复位,在衍生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与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连接,然后在弹簧与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的锐角交角处焊接一个张紧棍用来起到对行走机构3的张紧和回弹滚轮的快速回弹的作用。
缓征部件61上是一对弹簧,弹簧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回弹支撑部62包括一对回弹滚轮,回弹滚轮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缓震部件之间没有相同的运动的规律,两个回弹支撑部之间没有相同的运动规律,左边的缓震部件在向上运动的时候,右边的缓震部件可以向下运动,左边的回弹支撑部向上运动的时候,右边的回弹支撑部可以向下运动,但是左边的缓震部件与左边的回弹支撑部相配合,右边的缓震部件与右边的回弹支撑部相配合。为了刚好的将螺母固定的穿过抓地片33上的螺母的螺杆所形成的一条向封闭圈内突起的轨道固定在槽道内,滚轮的直径从靠近连接结构34处向远离连接结构34处逐渐增大。
控制系统4,为一个无线遥控器,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接受装置,遥控器上设有左开关41控制连接有左能量源21的左行走机构31的前进和后退,还设有右开关42控制连接有右能量源22的右行走机构32的前进和后退。在储物空间两侧边的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上设置有保护罩覆盖左行走机构31和右行走机构32。
实施例二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上方留有一个方便拖地物体转弯的转弯空间,并且与该空间对面的便于和坡面接触的爬坡空间,所以左行走支撑架12和右行走支撑架13不一定是菱形。
实施例三避震机构6可以使液压杆连接的滚轮,也可以是弹簧连接的滚轮。
实施例四抓地片33上设置大量的突起疙瘩用来增大摩擦力。
实施例五能量源于主动卡槽滚轮53之间也可以使皮带连接。 

Claims (10)

1.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包括支架本体(1),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的能量源(2),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且能被所述能量源(2)驱动的行走机构(3),还包括控制所述行走机构(3)的控制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源(2)包括左能量源(21)和右能量源(22);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左行走机构(31)和右行走机构(32);所述控制系统(4)上设有左开关(41)控制连接有所述左能量源(21)的所述左行走机构(31)的前进和后退,还设有右开关(42)控制连接有所述右能量源(22)的所述右行走机构(32)的前进和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支撑台(11),和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台(11)两侧的与所述左行走机构(31)配合的左行走支撑架(12)和与所述右行走机构(32)配合的右行走支撑架(13),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呈菱形,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的其中一条菱形边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的其中一条菱形边在一个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抓地片(33),所述抓地片(33)上设置有将所述抓地片(33)连接成一个封闭圈的连接结构(34),所述连接结构(34)包括向所述封闭圈内突起的螺母和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栓,所述抓地片(33)上设置有增阻件(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还包括有使所述能量源(2)带动所述行走机构(3)的动力传输装置(5),所述动力传输装置(5)包括设置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的菱形顶点处的支撑滚轮(51),将所述支撑滚轮(51)与所述能量源(2)连接的链条(52);所述支撑滚轮(51)包括通过链条(52)与所述能量源(2)连接的主动卡槽滚轮(53),用于使得所述行走机构(3)可以自由拆卸的张紧滚轮(54),用于支撑所述行走机构(3)的支撑轮(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卡槽滚轮(53)设置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与水平面地面接触的菱形锐角顶点处;所述张紧滚轮(54)设置在菱形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的远离水平地面的钝角顶点处;所述支撑轮(55)设置在剩余的菱形顶点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行走机构(3)之间设置有避震机构(6),所述避震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上的至少一对独立的缓震部件(61)和回弹支撑部(62),且所述缓震部件(61)的下方为与所述支架本体(1)连接的回弹支撑架(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支撑部(62)为一个圆形滚轮,且直径从靠近所述连接结构(34)处向远离所述连接结构(34)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滚轮(54)和所述支撑轮(55)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或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上的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两个滚盘,所述滚盘之间留有与所述连接结构(34)相同长度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卡槽滚轮(53)包括设置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或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上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一对两者之间距离为所述连接结构(34)的长度的圆盘,所述圆盘上均匀设置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滚柱,所述滚柱之间留有一个所述连接结构(34)的宽度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一端设置有所述能量源(2),另一端留有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两侧边的所述左行走支撑架(12)和所述右行走支撑架(13)上设置有保护罩。
CN201410420079.3A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8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0079.3A CN104228943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0079.3A CN104228943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943A true CN104228943A (zh) 2014-12-24
CN104228943B CN104228943B (zh) 2017-06-09

Family

ID=5221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00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8943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894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9619A (ja) * 2003-10-20 2005-05-1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走行式建設機械の油圧駆動装置
CN101659210A (zh) * 2009-08-31 2010-03-03 福建省第二电力建设公司 遥控式履带运输车
CN101850700A (zh) * 2010-05-14 2010-10-06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大吨位滩涂运输车
CN202703153U (zh) * 2012-06-27 2013-01-30 上海理工大学 水陆冰三用车
CN103125160A (zh) * 2011-11-28 2013-06-05 王佳荣 一种微型无线遥控可视耕播机
CN103407503A (zh) * 2013-08-29 2013-11-27 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地履带式牵引车
CN204020982U (zh) * 2014-08-25 2014-12-17 姚铭浪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9619A (ja) * 2003-10-20 2005-05-1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走行式建設機械の油圧駆動装置
CN101659210A (zh) * 2009-08-31 2010-03-03 福建省第二电力建设公司 遥控式履带运输车
CN101850700A (zh) * 2010-05-14 2010-10-06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大吨位滩涂运输车
CN103125160A (zh) * 2011-11-28 2013-06-05 王佳荣 一种微型无线遥控可视耕播机
CN202703153U (zh) * 2012-06-27 2013-01-30 上海理工大学 水陆冰三用车
CN103407503A (zh) * 2013-08-29 2013-11-27 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地履带式牵引车
CN204020982U (zh) * 2014-08-25 2014-12-17 姚铭浪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943B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119075A (ja) ヒンジ付ビークルシャーシ
KR101532641B1 (ko) 궤도차량용 주행장치
TW201922533A (zh) 用於可傾斜車輛之控制系統
US8910951B2 (en) Caster wheel arrangements
JP2019535577A (ja) 車輪付物体を移動させるための搬送台
CN204020982U (zh)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CN204021036U (zh)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的履带
CN204021035U (zh)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的动力传输结构
JP2014131905A (ja) 単軌条用台車及び軌道運搬装置
CN204021032U (zh) 一种运输机械的行走架
CN104228943A (zh)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
GB2101944A (en) Motor vehicles
CN104228944A (zh)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的动力传输结构
CN104228989A (zh) 一种简便山林运输机械的履带
CN104228988A (zh) 一种运输机械的行走架
JP2011235865A (ja) 台車スケーター
CN204236477U (zh) 一种拖斗轨道式大棚电动运输车
US9193235B2 (en) Stable high-speed utility vehicle
JP5819333B2 (ja) 電動アシスト台車
JP2009161162A (ja) 移動台車
WO2017210855A1 (zh) 一种平衡运输工具
CN208774810U (zh) 一种果库用平板推车
CN106275074A (zh) 全地形履带式万向牵引转运机
JP3204841U (ja) 荷運搬台車のスキー板
CN204641933U (zh) 一种二维联动越障行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