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116A - 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116A
CN104221116A CN201380019087.0A CN201380019087A CN104221116A CN 104221116 A CN104221116 A CN 104221116A CN 201380019087 A CN201380019087 A CN 201380019087A CN 104221116 A CN104221116 A CN 104221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mounted box
fixed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90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康弘
高谷幸悦
铃木健司
坂田昌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1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8Relays having both armature and contacts within a sealed casing outside which the operating coil is located, e.g. contact carried by a magnetic leaf spring or reed
    • H01H51/281Mounting of the relay; Encapsulat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H01H50/305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damping vibration due to functional movement of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60Contact arrangements moving contact being rigidly combined with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2009/0278Casings containing special noise reduction means, e.g. elastic foam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01H2050/025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containing inert or dielectric gasses, e.g. SF6, for arc prevention or arc exti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01H51/065Relays having a pair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rigidly fixed to a magnetic core movable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e.g. relays for starting automobi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act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能够抑制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磁排斥力并且降低触点装置的高度,使电磁接触器小型化。包括:触点装置(100),其具有保持规定距离地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111)、(112),和配置成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130);电磁铁单元(200),其具有使该触点装置的可动触头可动的可动铁心(215),具有:包围上述一对固定触头、上述可动触头和上述可动铁心的密封室(240);包覆该密封室和上述电磁铁单元的外装容器(101A)、(101B);和注入于上述密封室与上述外装容器之间并固化了的隔音树脂层(150)。

Description

电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固定触头和能够与其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以及驱动可动触头的电磁铁单元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流通路的开闭的电磁接触器中,用电磁铁单元的励磁线圈和可动铁心驱动可动触头。即,励磁线圈为非励磁状态时,是可动铁心被复位弹簧施力,可动触头从保持规定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离开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下,通过对励磁线圈励磁,使可动铁心抵抗复位弹簧而运动,可动触头与一对固定触头接触成为接通状态。(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072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例中,从接通状态成为释放状态时,在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例如,使流过数十~数百A程度的高电流的电流通路开闭的情况下,为了可靠地使电弧消弧,需要增大释放状态下的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之间的距离,并且需要增大为了从接通状态成为释放状态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从而,需要增大驱动可动铁心的电磁铁单元产生的电磁力,存在可动铁心使触点机构移动至接通位置和释放位置时发出的抵接音增大的未解决的课题。
于是,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现有例的未解决的课题而得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屏蔽使可动铁心移动至接通位置和释放位置时的抵接音的电磁接触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一方式包括:具有保持规定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配置成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可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的触点装置;和具有使该触点装置的可动触头可动的可动铁心的电磁铁单元。并且,具有:包围上述一对固定触头、上述可动触头和上述可动铁心的密封室;包覆该密封室和上述电磁铁单元的外装容器;和注入于上述密封室与上述外装容器之间并固化了的隔音树脂层。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室内配置一对固定触头、可动触头和可动铁心,利用外装容器包覆该密封室和电磁铁单元,在该外装容器与密封室之间形成了隔音树脂层,所以能够通过隔音树脂层可靠地屏蔽密封室内产生的可动触头对一对固定触头的抵接音或可动触头从一对固定触头离开时的例如可动铁心与其限位板的抵接音。
此外,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二方式中,上述外装容器由外装盒和配置在该外装盒内的内装盒构成,在上述外装盒和上述内装盒的相对侧的面之间形成空气封入层。
根据该第二方式,在隔音树脂层的外侧的外装盒和内装盒的相对侧的面之间形成了空气封入层,所以空气封入层也能够发挥隔音效果,能够可靠地防止接通位置和释放位置的抵接音向外部泄漏。
此外,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三方式中,上述外装盒的侧面的厚度与上述内装盒的侧面的厚度设定为不同的厚度。
根据该第三方式,外装盒的侧面与内装盒的侧面厚度不同,所以能够使外装盒和内装盒的共振频率不同,能够提高外装容器的隔音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四方式中,上述密封室包括:内置上述一对固定触头和上述可动触头,上述电磁铁单元一侧呈开放状的桶状的触点收纳盒;覆盖该触点收纳盒的开放端,至少被连结上述可动铁心与上述可动触头的连结轴插通的封闭板;和以使上述可动铁心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上述可动铁心,被密封地固定于上述封闭板的与上述触点收纳盒相反的一侧的盖部。
根据该第四方式,因为在密封室内配置使可动触头可动的驱动部,所以即使在密封室的周围注入隔音树脂材料形成隔音树脂层,隔音树脂材料也不会进入密封室内,不会对可动触头的运动造成影响。
此外,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五方式中,上述封闭板由构成上述电磁铁单元的上部磁轭构成。
根据该第五方式,因为使封闭板由电磁铁单元的上部磁轭构成,所以无需另外使用封闭板,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密封室内至少配置一对固定触头、可动触头和可动铁心,用隔音树脂层包覆该密封室和电磁铁单元,能够可靠地屏蔽使可动触头移动至接通位置和释放位置时产生的抵接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A-A线上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电弧消弧用永磁体的电弧消弧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绝缘箱的外侧配置电弧消弧用永磁体的情况下的电弧消弧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触点收纳盒的其他例子的图,(a)是分解立体图,(b)是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变形例的图,(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图,(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开闭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截面图。在该图1和图2中,10是电磁接触器,该电磁接触器10由配置了触点机构的触点装置100、和驱动该触点装置100的电磁铁单元200构成。
从图1和图2可知,电磁接触器10具备外装容器101C,其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外装盒101A、和配置在该外装盒101A内的合成树脂制的内装盒101B。此外,电磁接触器10具有收纳配置在内装盒101B内的触点机构的触点收纳盒102。
外装盒101A由使下端开放的有底筒体101Aa、和在该有底筒体101Aa的开放端面一侧的侧面配置的安装凸缘部101Ab构成。在有底筒体101Aa的顶板部101Ac上,形成使一对固定触头111和112的上端露出的开口部101Ad和101Ae。此外,在顶板部101Ac上,在开口部101Ad和101Ae的下表面一侧形成与内装盒101B的盖板101Bb的上表面卡合的圆筒部101Af和101Ag。
内装盒101B由使上端开放的有底筒体101Ba、和将该有底筒体101Ba的上端堵塞的盖板101Bb构成。在有底筒体101Ba的外侧面的下表面一侧形成了与在外装盒101A的有底筒体101Aa的内周面形成的阶梯部101Ah卡合的周凸缘101Bc。此外,在盖板101Bb上,形成了插通后述的固定触头111和112的凸缘部113的插通孔101Bd和101Be。
触点装置100如图2所示具有触点收纳盒102。该触点收纳盒102如图2所示具备:具有在金属制的下端部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03的金属方筒体104;和将该金属方筒体104的上端堵塞的平板状的陶瓷绝缘基板构成的作为顶板的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
金属方筒体104,其凸缘部103与后述的电磁铁单元200的上部磁轭210密封接合并在密封状态下被固定。
此外,在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上,在中央部保持规定间隔地形成了插通后述的一对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贯通孔106和107。对该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上表面一侧的贯通孔106和107的周围以及下表面一侧的与金属方筒体104接触的位置实施喷镀处理。为了进行该喷镀处理,在平面上纵横地排列多个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状态下,在贯通孔106和107的周围以及与金属方筒体104接触的位置形成铜箔。
此外,触点装置100如图2所示,具备在触点收纳盒102的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贯通孔106和107中插通固定的一对固定触头111和112。这些固定触头111和112分别具备:具有在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贯通孔106和107中插通的上端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113的支承导体部114;和与该支承导体部114连结且配设在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下表面一侧的使内侧开放的触点导体部115。
触点导体部115具备:沿着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下表面向外侧延长的上板部116;从该上板部116的外侧端部向下方延长的连结板部117;和从该连结板部117的下端一侧与上板部116平行地向内侧即固定触头111和112的相对方向延长的作为触点板部的下板部118。因此,触点导体部115形成由连结板部117和下板部118形成的L字形部加上上板部116的C字形。
此处,虽然未图示,支承导体部114与触点导体部115通过使支承导体部114的下端面上突出形成的销在触点导体部115的上板部116上形成的贯通孔内插通的状态下例如通过硬钎焊而固定。此外,支承导体部114和触点导体部115的固定不限于硬钎焊,也可以使销与贯通孔嵌合,或在销上形成公螺纹、在贯通孔中形成母螺纹并使二者螺合。
进而,虽然未图示,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上分别仅使下板部118露出,至少包覆连结板部117的前后侧面和内侧侧面、上板部116的下表面和前后侧面地安装限制电弧产生的合成树脂材料制的绝缘罩。
进而,以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内配置两端部的方式配设可动触头130。该可动触头130由后述的电磁铁单元200的可动铁心215上固定的连结轴131支承。该可动触头130如图2所示,形成中央部的连结轴131的附近向下方突出的凹部132,在该凹部132形成插通连结轴131的贯通孔133。
连结轴131在上端形成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1a。使该连结轴131从下端一侧在接触弹簧134中插通,接着在可动触头130的贯通孔133中插通,使接触弹簧134的上端与凸缘部131a抵接,以能够通过该接触弹簧134得到规定的作用力的方式用例如C型环135对可动触头130定位。
该可动触头130在释放状态下,是两端的触点部130a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的下板部118的触点部118a保持规定间隔地离开的状态。此外,可动触头130设定为在接通位置,两端的触点部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的下板部118的触点部118a因接触弹簧134的规定的接触压力而接触。
进而,在触点收纳盒102的金属方筒体104的内周面,如图2所示,配设有由底板部140a和在该底板部140a的上表面形成的方筒体140b形成有底方筒状的绝缘筒体140。该绝缘筒体140例如是合成树脂制造的,使底板部140a和方筒体140b一体成型。在该绝缘筒体140的与可动触头130的侧面相对的位置,如图3所示,一体形成了作为磁体收纳部的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在该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中,插通固定有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
该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在厚度方向上以彼此相对的磁极面为同极例如N极的方式磁化。此外,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设定为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如图5所示,比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的相对位置略微靠内侧。进而,在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的左右方向即可动触头的长度方向外侧分别形成电弧消弧空间145和146。
此外,与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的可动触头130的两端附近的侧缘滑动接触地突出形成限制可动触头130的转动的可动触头引导部件148和149。
从而,绝缘筒体140具有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对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定位功能,保护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不受电弧影响的保护功能,和屏蔽电弧对于提高外部刚性的金属方筒体104的影响的绝缘功能。
进而,通过在绝缘筒体140的内周面一侧配置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能够使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接近可动触头130。因此,从两个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N极一侧发出的磁通φ,如图4(a)所示,在左右方向上从内侧向外侧以较大的磁通密度横穿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相对部。
从而,设将固定触头111与电流供给源连接,将固定触头112与负载一侧连接时,接通状态的电流的方向,如图4(b)所示,从固定触头111通过可动触头130流向固定触头112。然后,从接通状态下使可动触头130从固定触头111和112向上方离开而成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电弧。
该电弧因来自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磁通φ,被拉向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一侧的电弧消弧空间145一侧。此时,电弧消弧空间145和146相当于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厚度较广地形成,所以能够获得较长的电弧长度,使电弧可靠地消弧。
如图5(a)~(c)所示,使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配置在绝缘筒体140的外侧的情况下,到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相对位置的距离变长,在应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永磁体的情况下,横穿电弧的磁通密度减少。
因此,作用于从接通状态转移至释放状态时产生的电弧的洛仑兹力减小,不能充分地使电弧拉伸。为了提高电弧的消弧性能,需要使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磁力增加。并且,存在为了缩短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到固定触头111和112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的距离,需要使绝缘筒体140的前后方向的纵深变窄,不能确保用于使电弧消弧的充分的电弧消弧空间的问题。
但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绝缘筒体140的内侧配置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所以能够解决在上述绝缘筒体140的外侧配置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情况下的问题。
如图2所示,电磁铁单元200具有从侧面观察为扁平的U字形的磁轭201,在该磁轭201的底板部202的中央部固定圆筒状辅助轭203。在该圆筒状辅助轭203的外侧配置线轴204。
该线轴204由插通圆筒状辅助轭203的中央圆筒部205、从该中央圆筒部205的下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下凸缘部206、从中央圆筒部205的比上端略微靠下侧的位置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上凸缘部207构成。此外,在由中央圆筒部205、下凸缘部206和上凸缘部207构成的收纳空间中卷绕励磁线圈208。
此外,在作为磁轭201的开放端的上端之间固定上部磁轭210。该上部磁轭210在中央部形成与线轴204的中央圆筒部205相对的贯通孔210a。
此外,在线轴204的中央圆筒部205内,可上下滑动地配置了在底部与磁轭201的底板部202之间配设有复位弹簧214的可动铁心215。在该可动铁心215,在从上部磁轭210向上方突出的上端部形成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周凸缘部216。
此外,在上部磁轭210的上表面,例如外形是方形且具有圆形的贯通孔210a的环状地形成的永磁体220以包围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的方式固定。该永磁体220在上下方向即厚度方向上例如以上端一侧为N极、下端一侧为S极的方式磁化。
此外,在永磁体220的上端面,固定与永磁体220相同外形且具有内径比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的外径小的贯通孔224的辅助轭225。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与该辅助轭225的下表面抵接。
其中,永磁体22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也能够圆环状地形成,只要内周面是与周凸缘部216的形状一致的形状,外形能够为圆形、多边形等任意的形状。
此外,在可动铁心215的上端面上螺合支承可动触头130的连结轴131。
此外,可动铁心215被非磁体制造的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盖230覆盖,在该盖230的开放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长地形成的凸缘部231与上部磁轭210的下表面密封接合。由此,形成触点收纳盒102和盖230通过上部磁轭210的贯通孔210a连通的密封室240。此外,在由触点收纳盒102和盖230形成的密封室240内封入氢气、氮气、氢和氮的混合气体、空气、SF6等气体。
此外,在内装盒101B内,如图1所示,通过在卸下盖板101Bb的状态下,注入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隔音树脂材料并使其固化,如图1和图2所示,形成隔音树脂层150。此时,电磁铁单元200中,由U字形的磁轭201和上部磁轭210构成磁轭,因为其前后端部开放,所以对磁轭201和上部磁轭210的内部也注入隔音树脂材料,使线轴204被隔音树脂材料密封。
并且,在隔音树脂材料固化前用盖板101Bb堵塞有底筒体101Ba的开放端。该隔音树脂层150如图2所示,在包覆触点装置100的位置使厚度较厚,在包覆电磁铁单元200的位置使厚度较薄。
此外,如图2所示,在内装盒101B的外侧,以使阶梯部101Ah与内装盒101B上形成的周凸缘101Bc卡合、使顶板部101Ac的圆筒部101Af和101Ag与盖板101Bb卡合成为密封状态的方式用粘合剂粘合外装盒101A。因此,在外装盒101A的内侧面与内装盒101B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了封入空气的空气封入层151。
进而,外装盒101A的侧面的厚度与内装盒101B的侧面的厚度设定为不同的厚度。此处,使外装盒101A的侧面的厚度设定为比内装盒101B的侧面的厚度更厚。由此,设定为外装盒101A和101B的刚性和共振频率不同。
接着,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
当前,固定触头111与例如供给大电流的电力供给源连接,固定触头112与负载连接。
在该状态下,电磁铁单元200中的励磁线圈208处于非励磁状态,处于未通过电磁铁单元200产生使可动铁心215下降的励磁力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下,可动铁心215被复位弹簧214向离开上部磁轭210的上方向施力。与此同时,永磁体220的磁力产生的吸引力作用于辅助轭225,使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被吸引。因此,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的上表面与辅助轭225的下表面抵接。
因此,通过连结轴131与可动铁心215连结的触点装置100的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向上方离开规定距离。所以,固定触头111和112之间的电流通路处于断开状态,触点机构成为开极状态。
这样,在释放状态下,复位弹簧214的作用力和环状永磁体220的吸引力双方作用于可动铁心215,所以可动铁心215不会因来自外部的振动和冲击等而意外地下降,能够可靠地防止误动作。
从该释放状态下,对电磁铁单元200的励磁线圈208励磁时,通过该电磁铁单元200产生励磁力,使可动铁心215抵抗复位弹簧214的作用力和环状永磁体220的吸引力而下降。该可动铁心215的下降因周凸缘部216的下表面与上部磁轭210的上表面抵接而停止。
这样,因可动铁心215下降,通过连结轴131与可动铁心215连结的可动触头130也下降,其触点部130a因接触弹簧134的接触压力而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接触。
因此,成为通过固定触头111、可动触头130和固定触头112对负载供给外部电力供给源的大电流的闭极状态。
此时,在固定触头111和112与可动触头130之间产生使可动触头130开极的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但是,固定触头111和112如图2所示,由上板部116、连结板部117和下板部118形成触点导体部115,所以在上部板116、下板部118和与其相对的可动触头130中流过相反方向的电流。因此,根据固定触头111和112的下板部118形成的磁场与可动触头130中流过的电流的关系,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能够产生将可动触头130推向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的洛仑兹力。
因该洛仑兹力,能够抵抗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的开极方向的电磁排斥力,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开极。因此,能够减小支承可动触头130的接触弹簧134的按压力,能够使该接触弹簧134小型化,能够使触点装置100小型化。
从该触点机构的闭极状态下,断开对负载的电流供给的情况下,停止电磁铁单元200的励磁线圈208的励磁。
由此,通过电磁铁单元200使可动铁心215向下方移动的励磁力消失,所以可动铁心215因复位弹簧214的作用力而上升,伴随周凸缘部216接近辅助轭225,环状永磁体220的吸引力增加。
因该可动铁心215上升,通过连结轴131连结的可动触头130上升。与此相应地,由接触弹簧134施加接触压力的期间,可动触头130与固定触头111和112接触。之后,在接触弹簧134的接触压力消失的时间点,可动触头130成为从固定触头111和112向上方离开的开极开始状态。
成为该开极开始状态时,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电弧,因该电弧使电流的通电状态继续。此时,安装了包覆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的上板部116和连结板部117的绝缘罩(未图示)。因此,能够使电弧仅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电弧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上移动,能够使电弧的产生状态稳定,提高消弧性能。并且,因为也用绝缘罩包覆固定触头111和112的两侧面,还能够可靠地防止电弧的前端短路。
进而,通过用绝缘罩包覆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的上板部116和连结板部117的与可动触头130相对的面,能够在确保必要的绝缘距离的同时使上板部116和连结板部117与可动触头130接近,能够缩短触点机构的高度即可动触头130的可动方向的高度。
此时,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相对磁极面为N极,其外侧为S极。从而,从N极发出的磁通从平面观察如图4(a)所示,在可动触头130的长度方向上从内侧向外侧横穿各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相对部的电弧产生部,到达S极形成磁场。同样,在可动触头130的长度方向上从内侧向外侧横穿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电弧产生部,到达S极形成磁场。
从而,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磁通同时在可动触头130的长度方向上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横穿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和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
因此,在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如图4(b)所示,电流I从固定触头111一侧流向可动触头130一侧,并且磁通φ的朝向是从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因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如图4(c)所示,与可动触头130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和可动触头130的开闭方向正交地,朝向电弧消弧空间145一侧的较大的洛仑兹力F起作用。
因该洛仑兹力F,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从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的侧面通过电弧消弧空间145内到达可动触头130的上表面一侧的方式被较大地拉伸而消弧。
此外,在电弧消弧空间145中,在其下方一侧和上方一侧,相对于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8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的磁通的朝向,磁通向下方一侧和上方一侧倾斜。因此,因倾斜的磁通使被拉向电弧消弧空间145的电弧进一步被拉向电弧消弧空间145的角落的方向,能够使电弧长度变长,能够得到良好的屏蔽性能。
另一方面,在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之间,如图4(b)所示,电流I从可动触头130一侧流向固定触头112一侧,并且磁通φ的朝向是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右方向。因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如图4(c)所示,与可动触头130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8a和可动触头130的开闭方向正交地,朝向电弧消弧空间145一侧的较大的洛仑兹力F起作用。
因该洛仑兹力F,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从可动触头130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电弧消弧空间145内到达固定触头112的侧面一侧的方式较大地被拉伸消弧。
此外,在电弧消弧空间145中,如上所述,在其下方一侧和上方一侧,相对于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8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的磁通的朝向,磁通向下方一侧和上方一侧倾斜。因此,因倾斜的磁通使被拉向电弧消弧空间145的电弧进一步被拉向电弧消弧空间145的角落的方向,能够使电弧长度变长,能够得到良好的屏蔽性能。
另一方面,在电磁接触器10的接通状态下,在从负载一侧向直流电源一侧流过再生电流的状态下,成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图4(b)中的电流的方向变得相反,所以洛仑兹力F作用于电弧消弧空间146一侧,除了电弧被拉向电弧消弧空间146一侧之外,发挥同样的消弧功能。
此时,因为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配置在绝缘筒体140中形成的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内,所以电弧不会直接接触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磁特性,能够使屏蔽性能稳定化。
此外,因为能够用绝缘筒体140包覆金属方筒体104的内周面进行绝缘,所以不会发生电流切断时的电弧的短路,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流切断。
进而,因为能够用一个绝缘筒体140实现绝缘功能、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定位功能、保护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不受电弧影响的功能和防止电弧到达外部的金属方筒体104的绝缘功能,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因为在收纳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的与可动触头130相对的位置突出形成与可动触头的侧缘滑动接触的触头引导部件148和149,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触头130的转动。
此外,因为能够使可动触头130的侧缘与绝缘筒体140的内周面的距离变长相当于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厚度,所以能够设置充分的电弧消弧空间145和146,能够可靠地进行电弧的消弧。
进而,因为在收纳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磁体收纳筒体141和142的与可动触头130相对的位置突出形成与可动触头的侧缘滑动接触的触头引导部件148和149,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触头130的转动。
此外,从触点装置100的可动触头130从固定触头111和112向上方离开的图2所示的释放状态下对励磁线圈208通电,使可动铁心215抵抗复位弹簧214而下降,成为使可动触头130因接触弹簧134的接触压力而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抵接的接通状态时,产生抵接音。该抵接音在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抵接时产生。
相反,从接通状态下停止励磁线圈208的通电时,可动铁心215因复位弹簧214而向上方复位,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的上表面与辅助轭225抵接而成为释放状态。此时,因可动铁心215的周凸缘部216与辅助轭225抵接,也产生抵接音。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对固定触头111和112、可动触头130以及可动铁心215被收纳在密封室240内,该密封室240和电磁铁单元200被内装盒101B包覆,在该内装盒101B的内侧注入隔音树脂材料形成了隔音树脂层150。从而,能够通过该隔音树脂层150可靠地屏蔽成为接通状态和释放状态时的抵接音。并且,因为在隔音树脂层150的外侧的内装盒101B和外装盒101A之间形成了空气封入层151,所以通过该空气封入层151也能够发挥隔音效果,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隔音。
进而,将外装盒101A的侧面的厚度与内装盒101B的侧面的厚度设定为不同的厚度。因此,外装盒101A与内装盒101B具有不同的刚性且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所以能够抑制成为接通状态和释放状态时产生的抵接音向外部传播,能够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此外,在电磁铁单元200的磁轭201和上部磁轭210之间也注入隔音树脂材料使线轴204被隔音树脂材料包围,不存在空间部,因此不会形成共振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进而,使用电磁铁单元200的上部磁轭210来作为封闭触点收纳盒102的开放端面的封闭板,所以无需另外设置封闭板,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一对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成为C字形,并且为了产生抵抗接通状态下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而接近触点部118a地配置连结板部117和上板部116,进而在可动触头130的延长方向上以并列状态配置一对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与接触弹簧134。所以,能够降低触点装置100的高度,并且缩小宽度,能够使触点装置100整体小型化。
并且,能够由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导体部115产生抵抗接通时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触点部118a与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因此,能够降低接触弹簧134的作用力,使其小型化,还能够相应地降低触点装置100的高度。进而,因为在可动触头130的与接触弹簧134的抵接位置形成了向顶板即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相反一侧即下方一侧突出的凹部132,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接触弹簧134的突出高度。
此外,省略触点导体部115,在支承导体部114的下端形成触点部,从下方与该触点部可接触分离地配置可动触头130的情况下,接触弹簧、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在上下方向上串联配置,触点装置100的高度变高。
此外,因为使发出抵接音的固定触头111、112、可动触头130、可动铁心215配置在密封室240内,使该密封室240和电磁铁单元200被内装盒101B包覆,在该内装盒101B内注入隔音树脂材料形成了隔音树脂层150,所以能够可靠地屏蔽接通状态和释放状态下产生的抵接音。进而,通过使外装盒101A的侧面的厚度与内装盒101B的侧面的厚度不同,能够使外装盒101A与内装盒101B的刚性和共振频率不同,能够抑制抵接音向外部传播,进一步确保静音性。
并且,因为在隔音树脂层150的外侧进一步形成了空气封入层151,所以通过该空气封入层151也能够发挥隔音效果,能够更可靠地隔音。
接着,对于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变更了触点收纳盒的结构。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a)和(b)所示,用陶瓷或合成树脂材料使方筒部301和封闭其上端的顶面板部302一体成型而形成桶状体303,在该桶状体303的开放端面一侧进行喷镀处理形成金属箔,使金属制的连接部件304与该金属箔密封接合构成触点收纳盒102。
此外,在桶状体303的底面一侧的内周面配置例如合成树脂形成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底板部104b对应的底板部305。
此外,在顶面板部302上,与上述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同样地,形成插通固定触头111和112的插通孔306和307,使固定触头111和11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这些插通孔306和307支承。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触点收纳盒102和电磁铁单元2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内装盒101B和外装盒101A包覆,在内装盒101B的内侧注入隔音树脂材料形成隔音树脂层150,并且在内装盒101B和外装盒101A之间形成空气封入层151。
关于其他结构,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对于与图2的对应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的桶状体303构成触点收纳盒102,所以能够以较少的工作量容易地形成具有气密性的触点收纳盒102,并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其中,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相对磁极面为N极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使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3和144的相对磁极面为S极,除了磁通的电弧横穿方向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变为相反方向以外,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触点收纳盒102与金属方筒体104、和堵塞该方筒体104的上端的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硬钎焊形成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即,也可以用陶瓷、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一体地形成为桶状。
此外,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固定触头111和112形成触点导体部115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7(a)和(b)所示,在支承导体部114上连结省略了触点导体部115中的上板部116的形状的L字形部160。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使可动触头130与固定触头111和112接触的闭极状态下,使L字形部160的垂直板部中流过的电流产生的磁通作用于固定触头111和112与可动触头130的接触部。因此,能够提高固定触头111和112与可动触头130的接触部的磁通密度,使其产生抵抗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可动触头130在中央部具有凹部132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8(a)和(b)所示,省略凹部132而形成为平板状。
此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连结轴131与可动铁心215螺合的情况,但也可以使可动铁心215与连结轴131一体地形成。
此外,说明了连结轴131与可动触头130的连结,是在连结轴131的前端形成凸缘部131a,在接触弹簧134和可动触头130中插通后用C型环将可动触头130的下端固定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连结轴131的C型环位置形成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定位大直径部,使可动触头130与其抵接后配置接触弹簧134,用C型环将该接触弹簧134的上端固定。
此外,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触点收纳盒102和盖230构成密封室240,在该密封室240内封入气体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要切断的电流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气体封入。
此外,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外装容器101C由外装盒101A和内装盒101B构成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够省略外装盒101A和内装盒101B中的某一方。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用隔音树脂层包覆密封室和电磁铁单元,能够屏蔽使可动铁心移动至接通位置和释放位置时的抵接音的电磁接触器。
符号说明
10……电磁接触器,100……触点装置,101A……外装盒,101B……内装盒,101C……外装容器,102……触点收纳盒,104……金属方筒体,105……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11、112……固定触头,114……支承导体部,115……触点导体部,116……上板部,117……中间板部,118……下板部,118a……触点部,130……可动触头,130a……触点部,131……连结轴,132……凹部,134……接触弹簧,140……绝缘筒体,141、142……磁体收纳筒体,143、144……电弧消弧用永磁体,145、146……电弧消弧空间,150……隔音树脂层,151……空气封入层,160……L字状部,200……电磁铁单元,201……磁轭,203……圆筒状辅助轭,204……线轴,208……励磁线圈,210……上部磁轭,214……复位弹簧,215……可动铁心,216……周凸缘部,220……永磁体,225……辅助轭,301……方筒部,302……顶面板部,303……桶状体,304……连接部件,305……底板部。

Claims (5)

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点装置,其具有保持规定距离地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和配置成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和
电磁铁单元,其具有使该触点装置的可动触头可动的可动铁心,
所述电磁接触器具有:包围所述一对固定触头、所述可动触头和所述可动铁心的密封室;包覆该密封室和所述电磁铁单元的外装容器;和注入于所述密封室与所述外装容器之间并固化了的隔音树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容器由外装盒和配置在该外装盒内的内装盒构成,在所述外装盒和所述内装盒的相对侧的面之间形成空气封入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盒的侧面的厚度与所述内装盒的侧面的厚度设定为不同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室包括:
内置所述一对固定触头和所述可动触头,所述电磁铁单元一侧呈开放状的桶状的触点收纳盒;
覆盖该触点收纳盒的开放端,至少被连结所述可动铁心与所述可动触头的连结轴插通的封闭板;和
以使所述可动铁心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所述可动铁心,被密封地固定于所述封闭板的与所述触点收纳盒相反的一侧的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板由构成所述电磁铁单元的上部磁轭构成。
CN201380019087.0A 2012-06-08 2013-05-09 电磁接触器 Pending CN1042211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237 2012-06-08
JP2012131237 2012-06-08
PCT/JP2013/002993 WO2013183226A1 (ja) 2012-06-08 2013-05-09 電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116A true CN104221116A (zh) 2014-12-17

Family

ID=4971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9087.0A Pending CN104221116A (zh) 2012-06-08 2013-05-09 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22293A1 (zh)
EP (1) EP2860748A1 (zh)
JP (1) JPWO2013183226A1 (zh)
KR (1) KR20150016487A (zh)
CN (1) CN104221116A (zh)
WO (1) WO201318322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7478A (zh) * 2015-07-29 2015-11-11 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大功率继电器
CN106409614A (zh) * 2016-11-09 2017-02-15 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式继电器
WO2017173819A1 (zh) * 2016-04-08 2017-10-12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旋转隔离开关的触头模块和旋转隔离开关
CN107924788A (zh) * 2016-02-25 2018-04-17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9243919A (zh) * 2018-09-26 2019-01-18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式接触器
CN112955994A (zh) * 2018-11-13 2021-06-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13646859A (zh) * 2019-01-18 2021-11-12 泰连服务有限公司 带有电弧抑制器的接触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25410S (zh) * 2014-12-05 2015-06-08
CN10655845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明光市和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安装上盖
WO2017176173A1 (en) * 2016-04-07 2017-10-12 LITOV, Gennadij Valentinovich Oscillation exciter
CN105895452B (zh) * 2016-05-27 2017-11-10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USD826869S1 (en) * 2017-04-14 2018-08-28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JP6926738B2 (ja) * 2017-07-04 2021-08-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1623421S (zh) * 2018-05-18 2020-01-27
US11764010B2 (en) * 2018-10-19 2023-09-19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ntactor with arc suppressor
JP1637320S (zh) * 2018-11-12 2020-07-20
KR20200144271A (ko) * 2019-06-18 2020-12-29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직류 릴레이
CN110349811A (zh) * 2019-08-08 2019-10-18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USD988274S1 (en) * 2021-06-21 2023-06-06 Ls Electric Co., Ltd. Relay for electric automobi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306A (ja) * 1995-06-30 1997-01-17 Original Denki Kk 電磁リレー
JP2002008506A (ja) * 2000-06-23 2002-01-11 Nagano Fujitsu Component Kk 電磁継電器
CN101582351A (zh) * 2008-05-15 2009-11-18 Ls产电株式会社 低噪声电磁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08304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7288B2 (ja) 1996-03-26 2000-11-0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封止接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306A (ja) * 1995-06-30 1997-01-17 Original Denki Kk 電磁リレー
JP2002008506A (ja) * 2000-06-23 2002-01-11 Nagano Fujitsu Component Kk 電磁継電器
CN101582351A (zh) * 2008-05-15 2009-11-18 Ls产电株式会社 低噪声电磁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08304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7478A (zh) * 2015-07-29 2015-11-11 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大功率继电器
CN107924788A (zh) * 2016-02-25 2018-04-17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7924788B (zh) * 2016-02-25 2019-09-20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WO2017173819A1 (zh) * 2016-04-08 2017-10-12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旋转隔离开关的触头模块和旋转隔离开关
CN106409614A (zh) * 2016-11-09 2017-02-15 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式继电器
CN109243919A (zh) * 2018-09-26 2019-01-18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式接触器
CN112955994A (zh) * 2018-11-13 2021-06-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13646859A (zh) * 2019-01-18 2021-11-12 泰连服务有限公司 带有电弧抑制器的接触器
CN113646859B (zh) * 2019-01-18 2024-05-14 泰连服务有限公司 带有电弧抑制器的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0748A1 (en) 2015-04-15
KR20150016487A (ko) 2015-02-12
JPWO2013183226A1 (ja) 2016-01-28
US20150022293A1 (en) 2015-01-22
WO2013183226A1 (ja) 201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1116A (zh) 电磁接触器
CN103548110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3477411B (zh) 电磁接触器
US8749331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8823472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JP5876270B2 (ja) 電磁接触器
US8994482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8836456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03534779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4704597A (zh) 电磁开闭器
US9460871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rc-extinguishing chamber of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WO2013153815A1 (ja)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開閉器
US9589739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04704594A (zh) 电磁接触器
WO2014076865A1 (ja) 電磁開閉器
CN104718596A (zh) 电磁接触器
JP2015176810A (ja) 電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