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0538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0538A
CN104210538A CN201410244971.0A CN201410244971A CN104210538A CN 104210538 A CN104210538 A CN 104210538A CN 201410244971 A CN201410244971 A CN 201410244971A CN 104210538 A CN104210538 A CN 104210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ll nut
ball
driven pulley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49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康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78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23410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09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23738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10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62D5/0424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the axes of motor and final driven element of steering gear, e.g. rack, being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B62D5/0412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axes of motor and steering column being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45Screw drives
    • B62D5/0448Ball n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将马达(18)的旋转经由驱动带轮(31)、带(33)、从动带轮(32)以及滚珠螺母(42)而传递至齿条轴(13)。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分别嵌合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在滚珠螺母(42)的第一端部设置有凸缘部(42a),在第二端部设置有内螺纹部(42b)。外螺纹部件(51)与内螺纹部(42b)结合。外螺纹部件(51)具有外螺纹部(51a)以及凸缘部(51b)。通过将外螺纹部(51a)紧固于内螺纹部(42b),由此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6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7870号和2013年6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2096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内容。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将马达的动力赋予车辆的转向操作机构来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下称为EPS)。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88462号公报记载的EPS中,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来作为转向操作机构。该机构通过将伴随转向操作的小齿轮的旋转转换为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轴(转向轴)的直线运动来改变车轮的方向。在该齿条轴设置有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该齿条轴的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即,通过将马达的旋转力转换为齿条轴的轴向的轴力来辅助转向操作。
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EPS100将马达101的旋转力经由驱动带轮102、正时带103、从动带轮104以及滚珠丝杠机构105而传递至齿条轴106。齿条轴106的两端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横拉杆而与车轮连结。
滚珠丝杠机构105具备经由多个滚珠而与齿条轴106的螺旋槽106a螺合的滚珠螺母107。对齿条轴106的外周进行覆盖的圆筒状的螺母架108的第一端部嵌合于滚珠螺母107的外周面,从动带轮104嵌合于该螺母架108的第二端部的外周面。
滚珠螺母107由台阶部108a和圆筒状的外螺纹109夹持,其中,台阶部108a形成于螺母架108的内周面,外螺纹109螺合在螺母架108的与从动带轮104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由此限制滚珠螺母107朝向轴向的移动以及相对于螺母架108的相对旋转。另外,螺栓110被拧入螺母架108。螺栓110的前端将螺母架108沿其径向贯穿并且紧固于滚珠螺母107的外周。由此,即使在外螺纹109产生了松动的情况下,也限制滚珠螺母107相对于螺母架108的相对旋转。
在螺母架108的外周面与外壳115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三个轴承111、112、113。螺母架108、滚珠螺母107以及外螺纹109与从动带轮104的旋转连动而一体地旋转。
近年来,包括日本特开2011-88462号公报的记载在内,由于EPS的节能效果受到注目等,搭载EPS的车型逐渐扩大。然而另一方面,从提高EPS的车辆搭载性的观点出发,对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该点,在日本特开2011-88462号公报的EPS100中,从动带轮104、两个轴承111、112、螺栓110、滚珠螺母107以及外螺纹109分别沿着齿条轴106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螺母架108并排配置。因此缩短EPS10的齿条轴106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更加紧凑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该转向轴在壳体内进行直线运动由此使转向轮转向;主动轮,该主动轮伴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马达的驱动而以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而与上述转向轴螺合并且经由轴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凸缘部,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扩径部;从动轮,该从动轮嵌合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并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滚珠螺母;以及中空的结合部件,上述中空的结合部件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以被插入该扩径部的状态结合;以及第二凸缘部,通过使上述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结合从而将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夹在该第二凸缘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借助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轴承以及从动轮分别被固定于滚珠螺母的外周面。轴承、从动轮以及结合部件的结合部分别在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转向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结合部可以是外螺纹部,上述扩径部可以是内螺纹部。并且可以通过使上述外螺纹部紧固于上述内螺纹部,而使上述滚珠螺母与上述结合部件相互结合,并且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夹住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
根据该结构,仅将作为结合部的外螺纹部紧固于滚珠螺母的内螺纹部,就能够将轴承以及从动轮相对于滚珠螺母简单地固定。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可以具备沿着上述结合部件的内周面设置的限制部件。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单个或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贯穿上述结合部而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卡合于设置在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的槽。
根据该结构,通过限制部件的突起部与扩径部的槽的卡合来限制结合部件从滚珠螺母脱落。另外,由于限制部件设置在结合部件的内部,因此更加紧凑。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主动轮可以是驱动带轮,上述从动轮可以是从动带轮,经由架设在该从动带轮与上述驱动带轮之间的环状的带而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从动带轮。在该情况下,优选在上述从动带轮的轴线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抑制上述带从上述从动带轮脱落的两个法兰,两个法兰中的一方设置于上述第二凸缘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两个法兰中的一方设置于第二凸缘部,从而与之相应地能够缩短从动轮、进而缩短转向装置的转向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马达可以固定于上述壳体的外部,上述马达的轴线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平行地延伸。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螺纹部件以及限制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4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从动带轮以及外螺纹部件的周边结构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5为沿着图2的5-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6为将其他实施方式的外螺纹部件以及限制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7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的5-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8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的5-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9为将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所谓的齿条并联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齿条并联型是指以使转向操作辅助用的马达的轴线相对于齿条轴呈平行的方式配置转向操作辅助用的马达的类型。
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具有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的壳体11。壳体11设置为其筒状的主体12朝向车身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齿条轴13插通于主体12。在齿条轴13的两端分别经由未图示的球窝关节而连结有未图示的车轮。通过齿条轴13朝向自身的轴向移动,由此改变车轮的方向。
在主体12的靠右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收容部14。第一收容部14朝向相对于主体12的轴线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倾斜地相交的方向延伸。小齿轮轴15以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而插入第一收容部14。设置在小齿轮轴15的内端部的小齿轮齿,与在齿条轴13的靠右端的一定范围内所形成的齿条齿啮合。另外,小齿轮轴15的与小齿轮齿相反的一侧的外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多个轴而与转向盘连结。因此伴随着转向操作,齿条轴13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通过转向操作而作用于小齿轮轴15的转矩,由设置于第一收容部14的转矩传感器16来检测。
在主体12的靠左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收容部17。第二收容部17是直径比主体12大的圆筒部分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而成的。在第二收容部17的上部右侧壁固定有马达18。马达18的输出轴18a沿着与齿条轴13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延伸,并且贯穿第二收容部17的侧壁而插入到第二收容部17的内部。
在第二收容部17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转换机构20。在动力转换机构20连结有马达18的输出轴18a。动力转换机构20将马达1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轴13的直线运动。即,利用马达18的旋转力来辅助齿条轴13的动作,由此辅助转向操作。马达18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根据转矩传感器16的检测值等进行控制。
对第二收容部17的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2所示,第二收容部17具有圆筒状的支承部21、以及带台阶圆筒状的盖部件22。支承部21与主体12的左端一体形成。支承部21的上部向主体12的上方延伸设置,在该延伸设置的部分的右侧壁形成有孔21a。马达18的输出轴18a从孔21a的右侧插入孔21a。支承部21的左开口部被盖部件22堵塞。盖部件22借助螺栓23被固定于支承部21。在上述支承部21与盖部件2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动力转换机构20。
如图2所示,动力转换机构20具有带传动机构30以及滚珠丝杠机构40。带传动机构30将马达18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滚珠丝杠机构40。滚珠丝杠机构40将通过带传动机构30传递的马达1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轴13的直线运动。
滚珠丝杠机构40具有:设置于齿条轴13的滚珠丝杠部41、圆筒状的滚珠螺母42以及多个滚珠43。
滚珠丝杠部41是齿条轴13的外周面上的形成有滚珠丝杠槽13a的部分。滚珠丝杠部41设置在以齿条轴13的左端为基准朝向右端的一定范围。
滚珠螺母42经由多个滚珠43而能够进退地与滚珠丝杠部41螺合。在滚珠螺母42的第一端部(图2中的左端)的外周面设置有凸缘部42a,在滚珠螺母42的第二端部(图2中的右端)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42b。内螺纹部42b设置在以滚珠螺母42的右端为基准的沿着其轴线方向的一定范围。内螺纹部42b的内径D1设定为比滚珠螺母42的除内螺纹部42b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内径D2大。伴随滚珠螺母42的旋转,各滚珠43在滚珠螺母42与滚珠丝杠部41之间滚动。
在滚珠螺母42的外周面固定有多列球轴承44。滚珠螺母42经由球轴承44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1,准确地说是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盖部件22的内周面。球轴承44具有内圈44a、外圈44b以及多个滚珠44c。内圈44a嵌合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面。外圈44b嵌合于盖部件22的内周面。滚珠44c伴随滚珠螺母42的旋转而在内圈44a与外圈44b之间滚动。
带传动机构30具备:圆筒状的驱动带轮31、圆筒状的从动带轮32以及环状的带33。
驱动带轮31固定于马达18的输出轴18a。从动带轮32固定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面。从动带轮32以及球轴承44在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上彼此相邻。从滚珠螺母42的凸缘部42a侧按照球轴承44、从动带轮32的顺序排列。带33架设在驱动带轮31与从动带轮32之间。因此马达18的旋转经由驱动带轮31、带33以及从动带轮32而向滚珠螺母42传递。驱动带轮31以及从动带轮32是在它们的外周面设置有齿的带齿带轮(正时带轮)。另外带33是在其内周面设置有齿的带齿带(正时带)。
说明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的固定结构。
如图2所示,通过将外螺纹部件51紧固于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由此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分别被固定于滚珠螺母42。
外螺纹部件51具有:中空圆筒状的外螺纹部51a、以及设置于外螺纹部51a的端部外周的圆环状的凸缘部51b。凸缘部51b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滚珠螺母42的外径。即,凸缘部51b在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上能够与从动带轮32的一侧面抵接。
球轴承44的内圈44a以及从动带轮32在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上被其凸缘部42a和外螺纹部件51的凸缘部51b夹住。外螺纹部件51的外螺纹部51a紧固于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由此内圈44a经由从动带轮32而被外螺纹部件51的凸缘部51b按压于滚珠螺母42的凸缘部42a的右侧面。通过将内圈44a以及从动带轮32保持为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的状态,由此球轴承44(内圈44a)相对于滚珠螺母42的轴向上的位置被束缚。
在外圈44b与支承部21的开口端面之间夹设有圆环状的支承部件61,在外圈44b与形成于盖部件22的内底面的环状的台阶部22a之间夹设有圆环状的支承部件62。外圈44b经由支承部件61、62而被支承部21与盖部件22夹住,由此球轴承44(外圈44b)相对于盖部件22的轴向位置被束缚。
在本例中,为了抑制外螺纹部件51从滚珠螺母42脱落,采用如下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外螺纹部51a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四个矩形的孔71a~71d。上述各孔71a~71d绕外螺纹部件51的轴线以90°间隔设置。
如图4所示,在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的靠内底面的部位形成有环状的槽72。在外螺纹部51a拧入内螺纹部42b直至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槽72以及各孔71a~71d的位置在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上相互一致。以该一致的状态为前提,将限制部件73安装于外螺纹部51a的内部。
如图3所示,限制部件73通过将一个金属线材弯折而整体形成为C字状。限制部件73具有四个突起部73a~73d以及三个连结部74a~74c。各突起部73a~73d呈朝向与外螺纹部件51的轴线一致的限制部件73的轴线侧开口的U字状。各连结部74a~74c以沿着外螺纹部51a的内周面的方式弯曲为圆弧状。
突起部73a的第一端为自由端。突起部73a的第二端与突起部73b的第一端之间由连结部74a连结。突起部73b的第二端与突起部73c的第一端之间由连结部74b连结。突起部73c的第二端与突起部73d的第一端之间由连结部74c连结。突起部73d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在将限制部件73安装于外螺纹部件51的内部时,以使限制部件73缩径的方式使限制部件73弹性变形,并从外螺纹部件51的与凸缘部51b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插入,并且将各突起部73a~73d从内侧插入各孔71a~71b。
如图5所示,在限制部件73安装在外螺纹部件51的内部的状态下,各突起部73a~73d的前端从外螺纹部51a的外周面(准确地说为各齿顶)略微突出并插入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各突起部73a~73d抵接于各孔71a~71d的内侧面(在外螺纹部51a的圆周方向上对置的两个内侧面),由此限制外螺纹部件51相对于滚珠螺母42(内螺纹部42b)的相对旋转。因此限制外螺纹部件51松动。另外,通过使各突起部73a~73d抵接于各孔71a~71d的内侧面(在外螺纹部51a的轴线方向上对置的两个内侧面),由此限制滚珠螺母42朝向沿着轴线的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使万一外螺纹部件51产生了松动,也限制外螺纹部件51从滚珠螺母42脱落。
其中,带齿带轮通常不带有平带轮那样的凸面(隆起),因此有时因轴的平行度以及带固有的特性等引起带沿着带轮的轴线方向移动而偏向一侧。因此在本例中,为了抑制带33从从动带轮32脱落,采用如下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从动带轮32的轴线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第一法兰81以及第二法兰82。
第一法兰81设置在从动带轮32的与凸缘部51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一法兰81形成为圆环板状。第一法兰81与设置在从动带轮32的球轴承44侧的端部的小径部(台阶部)32a嵌合。通过对小径部32a的与第一法兰81嵌合的部分进行铆接,由此第一法兰81被固定于小径部32a。
第二法兰82也形成为圆环状。第二法兰82设置于外螺纹部件51的凸缘部51b。在外螺纹部件51的外螺纹部51a紧固于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且由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内圈44a以及从动带轮32的状态下,第二法兰82与第一法兰81一起发挥防止带33脱落的功能。
对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的固定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分别安装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面。而且通过将外螺纹部件51的外螺纹部51a紧固于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由此从动带轮32以及球轴承44以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的状态被固定。即,在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上,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在滚珠螺母42的外侧相对于滚珠螺母42重叠,外螺纹部51a在滚珠螺母42的内侧相对于滚珠螺母42重叠。
因此,与先前图9所示的采用将从动带轮104、两个轴承111、112、螺栓110、滚珠螺母107以及外螺纹109分别沿着齿条轴106的轴线方向排列配置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较,本例的EPS10在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上紧凑。这是因为能够将球轴承44、从动带轮32以及外螺纹部51a分别收纳在滚珠螺母42的范围内。另外,无需如先前图9所示的螺母架108那样的将滚珠螺母107和位于相对于滚珠螺母107分离的位置的从动带轮104连结的部件。与此相应地使结构也变得简单。
作为防止外螺纹部件51相对于滚珠螺母42脱落的防脱单元的限制部件73,设置在外螺纹部51a的内部。因此与将限制部件73设置在滚珠螺母42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约设置空间。另外,限制部件73由金属线材塑性变形为C字状而成。因此限制部件73在其径向上易弹性变形。能够将限制部件73简单地安装于外螺纹部51a的内部。
在外螺纹部件51的凸缘部51b一体形成有抑制带33脱落的第二法兰82。因此与将第二法兰82与第一法兰81同样地设置成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量减少。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第二法兰82与第一法兰81同样地安装于从动带轮32作业,因此组装工时也减少。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有益效果。
从动带轮32以及球轴承44被滚珠螺母42的凸缘部42a和拧入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的外螺纹部件51的凸缘部51b而分别固定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面。从动带轮32、球轴承44以及外螺纹部51a分别相对于滚珠螺母42而在其轴线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缩短动力转换机构20、进而缩短EPS10的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也提高车辆搭载性。
抑制带33从从动带轮32脱落的第二法兰82与外螺纹部件51一体形成。与将第二法兰82设置成与外螺纹部件51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减少部件数量、进而减少组装作业的工时。
将抑制外螺纹部件51从滚珠螺母42脱落的限制部件73,设置在外螺纹部件51的外螺纹部51a的内部。因此获得带有防脱功能的紧凑的外螺纹部件51。
限制部件73的各突起部73a~73d从内侧贯穿外螺纹部件51的各孔71a~71d并插入到设置于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的槽72。各突起部73a~73d在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上卡合于槽72,由此限制外螺纹部件51相对于滚珠螺母42而朝向其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外螺纹部件51产生了松动,外螺纹部件51也不会从滚珠螺母42脱落。
限制部件73由金属线材塑性变形为C字状而成。因此限制部件73易在其径向上弹性变形。因此限制部件73能够相对于外螺纹部件51简单地进行拆装。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方式来实施。
在本例中,将限制部件73的各突起部73a~73d经由外螺纹部51a的各孔71a~71d而卡合于内螺纹部42b的槽72,由此获得外螺纹部件51的防脱效果,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如图6所示,在外螺纹部51a设置有各槽91a~91d来代替各孔71a~71d。各槽91a~91d以缺口状设置在外螺纹部51a的前端周壁并且朝向外螺纹部51a的前端侧开放。
如图7所示,在内螺纹部42b的内周面设置有四个凹部92a~92d来代替环状的槽72。
而且,以由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的方式,并且以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以及径向上的各凹部92a~92d与外螺纹部51a的各孔71a~71d的位置相互一致的方式,将外螺纹部51a拧入内螺纹部42b。以该状态从外螺纹部51a的内侧安装限制部件73。限制部件73的各突起部73a~73d从内侧插入各槽91a~91d,并卡合于在内螺纹部42b的内周面设置的各凹部92a~92d。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各突起部73a~73d卡合于各凹部92a~92d来限制外螺纹部件51的旋转。因此抑制外螺纹部件51的松动。
在本例中,采用将金属线材塑性变形为C字状而成的限制部件73,但也可以取代之而采用C形的止动环。
如图8所示,在C形的止动环93的两端部设置有朝向其径向的外侧延伸的两个突起部93a、93b。另外,在外螺纹部51a设置有供两个突起部93a、93b插通的一个孔94,在内螺纹部42b的内周面设置有供两个突起部93a、93b插通的一个槽95。即使这样,通过将两个突起部93a、93b经由孔94卡合于槽95,由此限制外螺纹部件51的旋转以及朝向轴线方向的移动。可以使用通用产品作为止动环93。
在本例中,虽然采用带齿带轮作为驱动带轮31以及从动带轮32,采用带齿带作为带33,但也可以采用无齿的平带以及无齿的带轮。
也可以采用链传动机构来代替带传动机构30。在该情况下,将驱动带轮31置换为驱动链轮,从动带轮32置换为从动链轮,带33置换为滚子链。从动链轮与球轴承44一起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由此被固定于滚珠螺母42。另外,无需在外螺纹部件51设置凸缘部51b。
也可以采用齿轮机构来代替带传动机构30。在该情况下,例如将驱动带轮31置换为驱动正齿轮,从动带轮32置换为从动正齿轮,此外这些驱动正齿轮以及从动正齿轮相互啮合。从动正齿轮与球轴承44一起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而固定于滚珠螺母42。另外,无需在外螺纹部件51设置凸缘部51b。
在本例中,将滚珠螺母42经由作为滚动轴承的一种的球轴承44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的内周面,但也可以采用滚子轴承等其他类型的滚动轴承来代替该球轴承44。
在本例中,作为将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固定于滚珠螺母42的手段,采用将外螺纹部件51紧固于滚珠螺母42的内螺纹部42b,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螺纹紧固而采用如下方式。即,作为使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与滚珠螺母42结合的手段,可以采用粘接、压入或花键结合(嵌合)等固定手段。只要使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即可。另外,在采用粘接或压入作为固定手段的情况下,无需在外螺纹部51a的外周面以及内螺纹部42b的内周面形成螺纹牙或螺纹槽。另外,在采用花键结合作为结合手段的情况下,适合限制滚珠螺母42与从动带轮32之间在旋转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也可以具体为马达的轴线向相对于齿条轴的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所谓齿条交叉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在本例中,例举利用马达18的旋转力来辅助与转向操作连动地进行直线运动的齿条轴13的动作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为例,但也能够适用于线控转向(SBW)。线控转向是在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不具有机械式结合的转向装置,将转向盘的操作用电信号传递至转向操作致动器。转向操作致动器,作为马达、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转向轴(滚珠丝杠轴)的直线运动的动力转换机构20,例如具备带传动机构30以及滚珠丝杠机构40。
另外,在具体为线控转向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具体为前轮转向操作装置,而且也能够具体为后轮转向操作装置或四轮转向操作装置(4WS)。

Claims (7)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轴,该转向轴在壳体内进行直线运动由此使转向轮转向;
主动轮,该主动轮伴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马达的驱动而以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而与上述转向轴螺合并且经由轴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凸缘部,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扩径部;
从动轮,该从动轮嵌合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并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滚珠螺母;以及
中空的结合部件,
上述中空的结合部件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以被插入该扩径部的状态结合;以及第二凸缘部,通过使上述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结合从而将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夹在该第二凸缘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部是外螺纹部,上述扩径部是内螺纹部,并且构成为:通过使上述外螺纹部紧固于上述内螺纹部,而使上述滚珠螺母与上述结合部件相互结合,并且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夹住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沿着上述结合部件的内周面设置,
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单个或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贯穿上述结合部而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卡合于设置在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沿着上述结合部件的内周面设置,
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单个或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贯穿上述结合部而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卡合于设置在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动轮是驱动带轮,上述从动轮是从动带轮,经由架设在该从动带轮与上述驱动带轮之间的环状的带而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从动带轮,在上述从动带轮的轴线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抑制上述带从上述从动带轮脱落的两个法兰,两个法兰中的一方设置于上述第二凸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固定于上述壳体的外部,上述马达的轴线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而平行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动轮是驱动齿轮,上述从动轮是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CN201410244971.0A 2013-06-04 2014-06-04 转向装置 Pending CN1042105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7870 2013-06-04
JP2013117870A JP2014234103A (ja) 2013-06-04 2013-06-04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120962A JP2014237384A (ja) 2013-06-07 2013-06-07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120962 2013-06-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538A true CN104210538A (zh) 2014-12-17

Family

ID=5088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4971.0A Pending CN104210538A (zh) 2013-06-04 2014-06-04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68948B2 (zh)
EP (1) EP2810852A1 (zh)
CN (1) CN1042105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5125A (zh) * 2019-04-02 2020-10-20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用于转向组件的自保持带轮
CN112292306A (zh) * 2018-06-18 2021-01-29 采埃孚股份公司 具有主轴驱动器的线控转向装置
US20220297746A1 (en) * 2021-03-19 2022-09-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loads encountered by a steering rac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8093B1 (ko) 2006-01-05 2007-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H 조절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pH 조절 방법
JP6420184B2 (ja) * 2015-03-06 2018-1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4787110A (zh) * 2015-04-02 2015-07-2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机
KR101796917B1 (ko) * 2015-07-03 2017-11-13 (주)로보티즈 액추에이터 모듈의 아이들러 혼 착탈 장치
KR101783100B1 (ko) * 2015-10-05 2017-09-28 주식회사 만도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US10507865B2 (en) * 2016-03-09 2019-12-17 Jtekt Corporation Steering apparatus
JP6728974B2 (ja) * 2016-05-23 2020-07-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ボールねじ機構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854984B1 (ko) * 2016-07-05 2018-05-04 주식회사 만도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KR101944715B1 (ko) * 2016-12-29 2019-02-01 주식회사 만도 리드 스크류 조립체,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후륜 조향 장치
KR101867277B1 (ko) * 2017-01-18 2018-06-15 (주)로보티즈 반중공형 액추에이터 모듈
JP2018176815A (ja) * 2017-04-04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322744B2 (en) * 2017-06-09 2019-06-18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oad wheel actuator assembly
JP2019055758A (ja) * 2017-09-22 2019-04-1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814904B2 (en) * 2018-05-21 2020-10-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eering actuators for vehicles
DE102019115542A1 (de) * 2018-06-08 2019-12-1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Wartungsfähiger aggregat-riemenantrieb
KR20230073709A (ko) * 2021-11-19 2023-05-26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183A (en) * 1906-11-16 1907-08-13 William B Jackson Screw.
US1289867A (en) * 1918-03-16 1918-12-31 William J P Moore Cotter-pin.
JP4089781B2 (ja) * 2003-04-15 2008-05-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090294203A1 (en) * 2004-08-06 2009-12-03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DE102005051220A1 (de) * 2005-10-26 2007-05-03 Zf Lenksysteme Gmbh Servolenkung
JP200714524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howa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8254495A (ja) 2007-04-02 2008-10-23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09029538A1 (de) * 2009-09-17 2011-03-31 Zf Lenksysteme Gmbh Lenk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 Servo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11088462A (ja) 2009-10-20 2011-05-06 Kyb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1088402A (ja) 2009-10-26 2011-05-06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携帯用表示体および支持基板
DE102009046386A1 (de) 2009-11-04 2011-05-05 Zf Lenksysteme Gmbh Servolenkung
DE102010002958A1 (de) * 2010-03-17 2011-09-22 Zf Lenksysteme Gmbh Servolenkung
DE102010027794A1 (de) 2010-04-15 2011-10-20 Zf Lenksysteme Gmbh Servolenk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12025246A (ja) * 2010-07-22 2012-02-09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組付け方法
DE102010042817A1 (de) 2010-10-22 2012-04-26 Zf Lenksysteme Gmbh Kugelumlaufgetriebe
JP2012144181A (ja) 2011-01-13 2012-08-02 Jtekt Corp 舵取り装置
JP5962295B2 (ja) 2012-07-24 2016-08-0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2306A (zh) * 2018-06-18 2021-01-29 采埃孚股份公司 具有主轴驱动器的线控转向装置
CN111795125A (zh) * 2019-04-02 2020-10-20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用于转向组件的自保持带轮
CN111795125B (zh) * 2019-04-02 2024-03-12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用于转向组件的自保持带轮
US20220297746A1 (en) * 2021-03-19 2022-09-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loads encountered by a steering rack
US11866106B2 (en) * 2021-03-19 2024-0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loads encountered by a steering r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53068A1 (en) 2014-12-04
EP2810852A1 (en) 2014-12-10
US9168948B2 (en) 201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0538A (zh) 转向装置
US7575090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EP2810851A1 (en) Steering system
CN102795259B (zh) 齿条驱动型动力辅助转向装置
US10232872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US10746280B2 (en) Steering device
US10196083B2 (en) Bearing assembly of steering apparatus and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230011733A1 (en) Steering actu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80186398A1 (en) Steering device
US8863600B2 (e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US8974310B2 (en) Intermediate shaft of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CN103269940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11685425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11384827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polymer drive pulley
EP3214340B1 (en) Worm reducer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assist device
JP5136233B2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393253B1 (ko) 전동식 조향장치의 동력 전달 부재
KR101818275B1 (ko)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US11807312B2 (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2023006925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eering device
JP2014237384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290237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4122285A1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170079881A (ko) 전동식 조향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KR20130057731A (ko)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