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8076A -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8076A
CN104208076A CN201310205792.1A CN201310205792A CN104208076A CN 104208076 A CN104208076 A CN 104208076A CN 201310205792 A CN201310205792 A CN 201310205792A CN 104208076 A CN104208076 A CN 104208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ephalosporins
medicine
glucocorticoid
or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57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亮
赵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057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080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08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80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和用途,头孢类抗生素制成吸入剂,可以以更低的剂量治疗肺部细菌感染,同时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和用途。
背景技术: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均属于呼吸道炎症造成的气流受限疾病,近年来随着吸烟、空气、过敏源增加等的影响,发病率逐年提高,上述疾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以吸入剂为主,复方药物则主要以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为主。目前还没有发现抗细菌药物尤其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在治疗非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中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广泛的用于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中国文献“吸入性激素药代学和药效学”(王长征,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1月第4卷第1期,16-18)指出,吸入类激素(ICS)已经成为哮喘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如环索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等。该文献还指出,理想的ICS应该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完美结合,尽管ICS较全身性激素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已有巨大的进步,但是仍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长期大剂量使用ICS仍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等不良反应,而且单独使用所谓安全剂量的ICS(次大剂量)还不能有效地控制多数中重度哮喘。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由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烯酸(7-ADCA)与7-氨基-7-甲氧基头孢烯酸等结构经化学修饰而制得。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β-内酰胺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头孢类药品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引起的过敏反应案例也越来越多,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产生药疹,重则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解决抗生素过敏原因,提高用药安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过敏反应必须要有致敏原。而头孢菌素药物本身不引起过敏反应,只有与蛋白或多肽等大分子载体结合或头孢菌素本身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聚合成高分子杂质,成为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从而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头孢菌素高分子杂质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一般来源于早期头孢菌素的生产,是通过发酵工艺形成杂质,是其主要致敏原。近年来通过半合成生产工艺的改进分离提纯,产品中外源性杂质已日趋减少。而内源性杂质是源于头孢菌素自身聚合的产物。聚合物可来自生产过程,也可在贮存中形成,甚至使用过程中B-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引起过敏反应。有文献证明4种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中分离收集到能引发动物过敏反应的基本无抗菌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中国药典》(2010版)也将头孢类抗生素中的聚合物作为药物的重要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头孢菌素中的高分子杂质含量对于过敏反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是口服或者注射,也可以将通过雾化吸入治疗肺部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是这种雾化吸入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首先是雾化吸入需要较长时间,而头孢类抗生素在水中放置时间较长,会增加过敏物质出现。其次是喷出的雾气有一定压力,阻止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使吸入气体氧分压较低,第三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较差,而超声雾化吸入的雾低温度低,吸入后易导致小气道痉挛,使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第四是雾化后药物粒径控制准确,大量药物在面部、口腔粘膜等部位沉积,在支气管、肺部等目标部位沉积较少,造成不良反应增加,药物利用度较少,易分解,疗效较差,第五是使用不便,大部分药物具有不良口味,病人的顺受性较差,所以在日常治疗中抗细菌的药物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采用雾化吸入。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均属于呼吸道炎症造成的气流受限疾病,近年来随着吸烟、空气、过敏源增加等的影响,发病率逐年提高,上述疾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以吸入剂为主,复方药物则主要以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为主。目前还没有发现抗细菌药物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在治疗非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中的使用。
发明内容:
我们惊奇的发现头孢类抗生素制成吸入剂,可以以更低的剂量治疗肺部细菌感染,同时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一种可吸入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一种头孢类抗生素、一种糖皮质激素作为活性成分及其一种或几种适用于吸入给药的药用辅料组成。
所述头孢类抗生素为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 头孢地秦、 头孢布坦、 头孢地尼、头孢特仑、头孢拉奈、拉氧头孢、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罗齐、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唑南及其可药用的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头孢类抗生素优选为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克肟、 头孢地尼、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及其可药用的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糖皮质激素为环索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曲安奈德、甲泼尼龙、曲安西龙、氢化可的松、泼尼松、 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或其酯、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环索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曲安奈德或其酯、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糖皮质激素的酯为醋酸酯、丙酸酯、糠酸酯中的一种。所述糖皮质激素的盐为磷酸钠盐、醋酸钠盐、琥珀酸钠盐中的一种。
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干粉吸入剂或气雾剂。
所述活性成分的D90粒径为1~10μm,优选为1-7μm,更优选为4~6μm。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由一种头孢类抗生素、一种糖皮质激素作为活性成分及其一种或几种适用于干粉吸入给药的药用辅料组成干粉吸入剂,优选头孢类抗生素D90粒径为1~10μm,优选为1-7μm,更优选为4~6μm。
上述的药用辅料含有载体、附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载体是糖类、氨基酸、卵磷酯、磷脂酰胆碱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氨基酸为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糖类为单糖、二糖、衍生糖。所述单糖为甘露醇、果糖、葡萄糖,所述二糖为麦芽糖、海藻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所述的衍生糖为八醋酸纤维二糖酯、八醋酸蔗糖酯、八醋酸乳糖酯、五醋酸葡萄糖酯、六醋酸甘露醇酯和八醋酸海藻糖酯。
上述载体还可以是糖类与卵磷酯、磷脂酰胆碱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上所述载体还可以是乳糖。上述的乳糖优选为α-乳糖一水合物,β-无水乳糖,无定形喷雾干燥乳糖、结晶干燥乳糖、无水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乳糖为无水乳糖。
上述的载体的平均粒径为20~80μm,优选平均粒径为35~45μm。
上述的附加剂含有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泊洛沙姆,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成分的总和与载体的重量比为1:0.1~2。
所述活性成分的总和与载体的重量比为1:0.5~1。
药物组合物为干粉吸入剂时,其特征是以单次或多次剂量的的方式分装为胶囊剂。
药物组合物为气雾剂时,其特征是所述的气雾剂的药用辅料包括适用于气雾剂的可药用的抛射剂和其它可选附加剂。所述的抛射剂为氢氟烷烃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抛射剂优选为1,1,1,2-四氟乙烷(HFA134a)、1,1,1.2,3,3,3-七氟丙烷(HFA 227)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抛射剂优选为1,1,1,2-四氟乙烷(HFA134a)。所述附加剂中包含溶剂,选自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乙醇或油酸。所述溶剂为乙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配方为:作为溶剂的乙醇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50%,以及余量的抛射剂。
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部感染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头孢类抗生素的剂量为0.01-20mg/kg/天,优选为0.5-10mg/kg/天。
所述的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活性成分、药物辅料粉碎达到所需要的粒径后进行混合。
所述的气雾剂的制备方法为:向气雾剂瓶中加入处方量的活性成分微粉,打开瓶上的阀门,将预混合的抛射剂与可选附加剂的混合物通过阀门导入,关闭阀门,得到所需的气雾剂。可选对气雾剂瓶进行超声浴以增溶
或者可以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将微粉化的活性成分分散到附加剂中,再加入预冷后的抛射剂中混匀,再分装到气雾剂瓶中。
应当理解,因为公知的原因,如活性成分在吸入装置中的潴留,患者吸入的每种活性成分的量可以不同于计量的量。因此活性成分之间的施用比例可不同于计量的比例。优选的施用的比例是在所述的指明的计量比例内。
所述的气雾剂瓶和阀门系统可以选用中国专利CN98805261.X中所公开气雾剂瓶和阀门系统。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非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中所说的药物的剂量以药物本身的重量计,不包括其盐或酯的重量,例如头孢(G)钾100mg,实际上指的是头孢100mg,而不是头孢的钾盐100mg。
本发明中的粒径为等效体积径,是与实际颗粒体积相同的球的直径。一般认为激光法所测的直径为等效体积径。
D90粒径是指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数量占90%,该数值可以通过激光粒径仪进行检测。
平均粒径是指中位径,可以用激光粒度仪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微粉化可以使用公知的机械粉碎法或喷雾干燥法。机械粉碎法是指利用流能磨(使用南京大学仪器厂QM-3A)的方法分别将药物和/或载体粉碎成所需要的粒径。喷雾干燥法是指将药物和/或载体全溶于有机溶媒如乙醇中,经过喷雾干燥器(如Buli Minispray,190型,德国或QW—500,锡山市林洲干燥机厂),将固体物料制成所需要的粒径。使用喷雾干燥法时还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等。喷雾干燥法的工艺条件可以为:进口温度为105℃,出口温度为68℃,气流量90%,喷嘴出口内径为0.1cm,喷嘴空气流速800ml/min,进样速度50mL/h。
干粉吸入剂采用3号植物胶囊(中美合资苏州胶囊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Vcaps),每个实施例按照1000粒胶囊投料。干粉吸入剂的胶囊装入泡罩式铝塑包装,使用时取出,装入吸入器(上海天平制药厂)使用。
在实施例中,以下药物的组合,其中μg/单位是指药物中最小的给药单位,如干粉吸入剂是指μg/粒(胶囊型)或μg/吸(多剂量),气雾剂是指μg/喷。D90粒径是指活性成分2中的所有药物作为一个样品,其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0%。
糖皮质激素药物(活性成分2)用流能磨微粉化,D90粒径见下表:
号码 活性成分2 D90粒径(μm)
M1-1 糠酸莫米松 4.9
M1-2 醋酸曲安奈德 5.2
M1-3 环索奈德 5.9
M1-4 丙酸氟替卡松 6.3
M1-5 糠酸氟替卡松 5.2
M1-6 布地奈德 5.4
M1-7 丙酸倍氯米松 4.7
实施例1
按照下表将活性成分用流能磨微粉化,D90粒径见下表,无水乳糖8g用流能磨微粉化至平均粒径36μm,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在1000粒3号胶囊中,每粒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见下表。
实施例2
按照下表将活性成分用流能磨微粉化,D90粒径见下表,无水乳糖8g用流能磨微粉化至平均粒径40μm,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在1000粒3号胶囊中,,每粒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见下表。
实施例3
按照下表将活性成分用流能磨微粉化,D90粒径见下表,无水乳糖8g用流能磨微粉化至平均粒径42μm,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在1000粒3号胶囊中,,每粒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见下表。
气雾剂的配制,所用活性成分为1000给药单位的重量,HFA-134a是1,1,1,2-四氟乙烷,HFA-227为1,1,1,2,3,3,3-七氟丙烷。
实施例4
活性成分
乙醇    100g
HFA-227 600g
制备工艺:将下表中活性成分单位重量的1000倍加入处方量的乙醇,搅拌,分剂量灌装,封接剂量阀门系统,分别再加压注入HFA-227,即得。
实施例5
按照下表将活性成分用流能磨微粉化,D90粒径见下表,无水乳糖8g用流能磨微粉化至平均粒径42μm,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在1000粒3号胶囊中,,每粒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见下表。
实施例6
活性成分
乙醇    50g
HFA-134a 600g
制备工艺:将下表中活性成分单位重量的1000倍加入处方量的乙醇,搅拌,分剂量灌装,封接剂量阀门系统,分别再加压注入HFA-134a,即得。
实施例7
按照下表将活性成分1用流能磨微粉化,具体D90粒径数值见下表,无水乳糖8g用流能磨微粉化,平均粒径具体数值见下表,混合后,过200目筛3次混匀后分装在1000粒3号胶囊中,每粒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见下表。
药物稳定性试验
对照组为头孢类胶囊口服制剂,具体情况见下表。
对照组制备方法:
将上表中的活性成分粉碎, D90粒径为见上表,辅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38-42μm,备用。活性成分、辅料(低取代羟丙纤维15g、乳糖10g)按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粉末用10%淀粉浆制软材,过筛孔内径0.850mm( 20目)筛制粒,5 0℃通风干燥,控制水分1%~2%,用筛孔内径1.000m m( 18目)筛整粒;往干颗粒中加入滑石粉,混匀,装分装入1000粒胶囊中。
试验方法:
将实施例、对照实施例药物制剂(生产日期相同)泡罩包装后,均匀摆放,10粒/组,同一批产品取样测定药物的有关物质、相应聚合物(P) 含量,置于60℃恒温箱中,放置90天,于第91天取样,测定药物的有关物质、相应聚合物( P) 含量。与上述具体检验方法见文献1头孢类抗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药学进展,2008,Vol.32,No.2,62)和文献2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牛奶中14种头孢及相应聚合物残留量(分析试验室,第 3 1 卷第 9 期,67),两次取样测定数值的差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mean±SD,n=10)
高温稳定性对比实验表明,与口服胶囊相比,无论是干粉吸入胶囊,还是可吸入气雾剂的稳定性均更好,尤其是引起过敏的相应聚合物增加的量相比较少,这说明可吸入的两种制剂的稳定性更好。我们估计这与在制备过程中可吸入制剂没有使用水有关,而可吸入气雾剂的有关物质、相应聚合物的增加量与干粉吸入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可能是由于乙醇的存在有关。
另外,通过各组之间数据的比较,我们发现干粉吸入剂中当药物粒径不同,总杂质量变化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相应聚合物增加的量却明显不同,所以说,作为活性成分的头孢类药物D90粒径为4~6μm时稳定性最好,相应的聚合物的增加量更少。
过敏性试验
豚鼠过敏试验
模型:取雄性豚鼠,体重300±20g,随机分组,每组20只。每组给予一种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给药途径见下表,剂量为100mg/kg/天,隔日1次,共3次;空白对照组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药物名称 给药途径
头孢氨苄 口服
头孢羟氨苄 口服
头孢唑啉钠 腹腔注射
头孢拉定 口服
头孢克洛 口服
头孢哌酮钠 腹腔注射
头孢呋辛钠 腹腔注射
头孢他啶 腹腔注射
头孢曲松钠 腹腔注射
头孢地尼 口服
硫酸头孢匹罗 腹腔注射
试验方法:首次给药后14d,每组取存活的10只模型豚鼠,使用与造模时相同的头孢类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的复方药物,剂量(以头孢类抗生素为准)、给药途径见下表,空白对照组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每只1.0ml),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有无喷嚏、搔鼻、干呕或咳嗽、竖毛、抽搐、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休克和死亡等过敏反应,观察1h。
实施例组结果
实施例号 给药途径 剂量(mg/kg/天) 过敏数(只) 死亡数(只)
1-2 口腔吸入 100 3 0
1-3 口腔吸入 100 3 0
1-4 口腔吸入 100 3 0
1-5 口腔吸入 100 2 0
1-6 口腔吸入 100 3 0
1-7 口腔吸入 100 3 0
1-8 口腔吸入 100 3 0
1-10 口腔吸入 100 3 0
1-11 口腔吸入 100 3 0
1-14 口腔吸入 100 3 0
1-16 口腔吸入 100 3 0
4-2 口腔吸入 100 4 1
4-5 口腔吸入 100 4 0
4-7 口腔吸入 100 4 1
6-8 口腔吸入 100 3 1
6-11 口腔吸入 100 4 1
6-16 口腔吸入 100 4 0
5-1 口腔吸入 100 3 0
5-2 口腔吸入 100 3 0
5-3 口腔吸入 100 3 0
5-4 口腔吸入 100 3 0
5-5 口腔吸入 100 3 0
5-6 口腔吸入 100 3 0
对照实施例组:
对照实施例组:
注:雾化吸入是指药物放入注射用水中,雾化吸入(20分钟)。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在聚合物含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实验动物采用吸入制剂给药与口服、注射制剂给药相比发生休克和休克给药后仍然死亡的数量明显下降,只可能与吸入制剂在呼吸道中过敏物质产生的较少有关,而采用雾化方式给药的效果较差,动物死亡率偏高,这可能是与药物雾化过程中,与水、空气接触时间较长,过敏性物质产生加多有关。
药理实施例1 哮喘药理实验
1、动物模型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对检查出存在细菌、细菌感染的大鼠不予选用),体重为200±10g ,放入5升左右的玻璃罩中,以400mmHg的压力喷入3%氯化乙酞胆碱和0.1%磷酸组织胺容积混合液15秒钟。喷雾停止后,观察大鼠的引喘潜伏期(即发生哮喘、呼吸极度困难,直至抽搐跌倒的时间),引喘潜期小于70秒或大于120秒的大鼠不予选用。
2、实验方法
取经测定引喘潜伏期合格的大鼠,按照下表中的组别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0只,每天在5升左右的玻璃罩中进行给药,实验组按照吸入途径给予实施例中的药物(以头孢类药物的剂量为准),模型组1按照吸入途径给予平均粒径为40μm的无水乳糖,剂量为5mg/Kg,对照组按照下表中的给药途径给予相应剂量对照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照实施例1中的配方和方法制备成可吸入胶囊进行吸入,头孢类药物给药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连续给药3天,第3天当给予全部药物后1.5小时后喷雾给予0.3%二盐酸组织胺,观察给药物前后引喘潜伏期及抽搐发生率的变化(引喘时动物6分钟内不出现跌倒者以引喘伏期为360秒计算)。
实验组中的剂量以头孢类药物剂量为准。
3、实验过程及结果:动物发生哮喘、直至抽搐跌倒的时间见下表。
本实施例内有多个表格均为本实验的结果,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将实验结果进行了分割。
对照组实验结果(n=10,mean±SD)
对照组说明:对照组药物为头孢类药物市售针剂或胶囊,具体使用剂量为10mg/kg见下表。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通过检验证明哮喘模型动物的引喘潜伏期在给药前后有差异,可以说明哮喘模型动物先后给予头孢类、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轻微延长哮喘发作期,其中在对照实施例3-4、3-7组各有1只老鼠发生头孢过敏性反应,造成引喘潜伏期小于10秒,相关数据被剔除。
头孢类药物的实验结果(n=10,mean±SD)
通过上表的实验数据通过检验可以说明,头孢、糖皮质激素复方药物吸入后可以起到延长引喘潜伏期,减少抽出发生率的作用,与头孢、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发生过敏的可能性也显著下降。
药理实施例2 肺炎模型药理实验
1、肺炎动物模型:
SD大鼠,雌雄兼用,鼠龄8周龄,体重150~170g。释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配制成0.5麦氏浓度的菌液,麻醉大鼠,颈部消毒、备皮,暴露大鼠上段气管,滴入0.2ml菌液,制成大鼠肺部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模型。
2、实验方法
取上述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模型大鼠,按照下表中的组别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0只,各组治疗开始时间为感染24h,给药时间为3天,空白组1、实施例组每天在5升左右的玻璃罩中进行给药,实施例组按照吸入途径给予实施例中的药物,空白组1按照吸入途径给予平均粒径为40μm的无水乳糖,剂量为5mg/Kg,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照实施例1中的配方和方法制备成可吸入胶囊进行吸入)按照下表中的给药途径(头孢类药物给药后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给予相应剂量对照实施例组药物(头孢类药物为市售),空白2组给予注射用水0.5ml,第3天当给予全部药物后8小时后按下面的方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
3、实验过程及结果:第3天当给予全部药物后8小时后将大鼠注射致死剂量的乌拉坦处死, 迅速打开胸腔分离出肺组织, 放入组织研磨器中于 4℃冰浴下制 成肺组织匀浆, 依次将匀浆0. 1ml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将涂好的平板放入 35 ℃孵箱中孵育24h,检测,计算相应细菌培养结果的阴性数量,如在三天内动物发生死亡情况,立即按照上述方法测定相应细菌培养结果,并按照检测结果计算阴性、阳性数量。
本实施例内有多个表格均为本实验的结果,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将实验结果进行了分割。
对照组实验结果(n=20)
头孢类药物的实验结果(n=20)
实施例号 给药途径 剂量(mg/kg) 阴性(只) 阳性(只)
1-2 口腔吸入 10 10 10
1-3 口腔吸入 10 11 9
1-5 口腔吸入 10 11 9
1-6 口腔吸入 10 12 8
1-7 口腔吸入 10 12 8
1-8 口腔吸入 10 11 9
1-11 口腔吸入 10 13 7
1-16 口腔吸入 10 13 7
4-2 口腔吸入 10 9 11
4-5 口腔吸入 10 9 11
4-7 口腔吸入 10 10 10
6-8 口腔吸入 10 10 10
6-11 口腔吸入 10 9 11
6-16 口腔吸入 10 10 10
5-1 口腔吸入 10 13 7
5-2 口腔吸入 10 14 6
5-3 口腔吸入 10 13 7
5-4 口腔吸入 10 13 7
5-5 口腔吸入 10 12 8
5-6 口腔吸入 10 13 7
空白1组 口腔吸入 0 20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证明在同等剂量下吸入制剂抑制肺炎细菌的作用明显好于注射和口服。

Claims (10)

1.一种可吸入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一种头孢类抗生素、一种糖皮质激素作为活性成分及其一种或几种适用于吸入给药的药用辅料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头孢类抗生素为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 头孢地秦、 头孢布坦、 头孢地尼、头孢特仑、头孢拉奈、拉氧头孢、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罗齐、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唑南及其可药用的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糖皮质激素为环索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曲安奈德、甲泼尼龙、曲安西龙、氢化可的松、泼尼松、 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或其酯、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入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干粉吸入剂或气雾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由头孢类抗生素作为活性成分及其一种或几种适用于干粉吸入给药的药用辅料组成干粉吸入剂。
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用辅料含有载体、附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气雾剂的药用辅料包括适用于气雾剂的可药用的抛射剂和其它可选附加剂。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部感染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头孢类抗生素的剂量为0.01-20mg/kg/天。
CN201310205792.1A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Pending CN1042080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792.1A CN104208076A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792.1A CN104208076A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8076A true CN104208076A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90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5792.1A Pending CN104208076A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0807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9496A (zh) * 2016-11-17 2017-02-15 郑州郑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肺炎的西药复方制剂
CN106728404A (zh) * 2016-11-17 2017-05-31 郑州郑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肺炎的复方制剂
CN107823213A (zh) * 2017-09-16 2018-03-23 安徽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肉猪抗生素药物
CN108403700A (zh) * 2018-06-12 2018-08-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一种牛呼吸道疾病治疗用复合注射液
WO2018219188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上海颢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头孢米诺在制备预防/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
WO2018219187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上海颢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头孢类抗生素在制备预防/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
WO2018219189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上海颢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头孢美唑在制备预防/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
WO2022234562A1 (en) * 2021-05-03 2022-11-10 Corolabs Ltd. Ceftriaxone compositions for inhalation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6942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经口腔用肺吸入粉雾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6942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经口腔用肺吸入粉雾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国祥: "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治疗问题", 《新医学》 *
贺明等: "1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致病菌药敏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9496A (zh) * 2016-11-17 2017-02-15 郑州郑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肺炎的西药复方制剂
CN106728404A (zh) * 2016-11-17 2017-05-31 郑州郑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肺炎的复方制剂
WO2018219188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上海颢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头孢米诺在制备预防/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
WO2018219187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上海颢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头孢类抗生素在制备预防/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
WO2018219189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上海颢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头孢美唑在制备预防/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
CN107823213A (zh) * 2017-09-16 2018-03-23 安徽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肉猪抗生素药物
CN108403700A (zh) * 2018-06-12 2018-08-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一种牛呼吸道疾病治疗用复合注射液
WO2022234562A1 (en) * 2021-05-03 2022-11-10 Corolabs Ltd. Ceftriaxone compositions for inhalation and uses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8076A (zh) 一种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AU2005258078B2 (en)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endobronchial infections
US11324708B1 (en) Niclosamide formulations for treating disease
CN104208043A (zh) 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吸入制剂
Li et al. Novel pMDI formulations for pulmonary delivery of proteins
US20230190685A1 (en) Formulation
WO2021229514A1 (en) Pharmaceutical ivermectin compositions
CN105101955A (zh) 至少包含两种通过喷雾干燥以增加制剂稳定性而得到的干粉的组合物
AU2015261103A1 (en) Combinations of tiotropium bromide, formoterol and budeson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PD
CN102451173B (zh) 噻托溴铵胶囊型吸入粉雾剂
JP6919093B2 (ja) 配合物の安定性を高めるために噴霧乾燥によって得られる少なくとも1種の乾燥粉末を含む組成物
CN117263848A (zh) 一种雷芬那辛的吸入喷雾剂
CN104208045A (zh) 一种含有青霉素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CN104208060A (zh) 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吸入制剂
CN104208701A (zh) 含有抗真菌药物的复方吸入制剂
CN104208075A (zh) 一种含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的吸入制剂
CN104208688A (zh) 糠酸莫米松、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包装并在一个吸入装置同时使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08690A (zh) 环索奈德、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包装并在一个吸入装置同时使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08687A (zh) 不同活性成分分别包装并在一个吸入装置同时使用的干粉吸入药物组合物
CN104208046A (zh) 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吸入制剂
CN103110584A (zh) 一种噻托溴铵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686A (zh) 氟替卡松、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包装并在一个吸入装置同时使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08689A (zh) 布地奈德、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包装并在一个吸入装置同时使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08700A (zh) 含有抗细菌药物的复方吸入制剂
CN117797094A (zh) 一种治疗肺炎的药物及其吸入制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