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4940A - 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4940A
CN104204940A CN201280071345.5A CN201280071345A CN104204940A CN 104204940 A CN104204940 A CN 104204940A CN 201280071345 A CN201280071345 A CN 201280071345A CN 104204940 A CN104204940 A CN 104204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ubject
moulding
camera
pro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3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4940B (zh
Inventor
林大辅
近藤茂
青木贵嗣
井上和纪
大岛宗之
三沢岳志
三沢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04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4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H04N5/7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elevision projection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4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03B35/1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having single camera with stereoscopic-base-defining system

Abstract

一种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由摄像部拍摄被摄体,将由摄像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利用投影仪向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的反方向投影直播图像的镜像(62),在利用投影仪而投影的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规定条件(例如,造型图像(61)的一部分(6la)与被摄体图像(62)的一部分(62a)一致)时,利用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被摄体图像的正式拍摄。

Description

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了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数码相机等摄影装置中搭载了投影仪的装置开始普及。数码相机如果具有投影仪,将不在设于相机背面的较小的显示部显示并确认所拍摄的图像,而能够在进行拍摄的现场或回到家后放大投影在屏幕或白墙等上进行确认欣赏,因而很方便。
但是,在数码相机中搭载的投影仪由于只能搭载在数码相机框体内的狭窄空间中的缘故,被限定于小型产品。因此,与将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家中的大型电视受像设备、或用专用的大型投影仪进行投影的情况相比,显示图像的画质和精细感变差。
如果这样只能显示低画质的图像,数码相机的用户不能发现投影仪的利用价值,将对由于搭载投影仪而导致成本增加的带投影仪数码相机的购买产生犹豫。
因此,除了提高投影图像的画质以外,还需要提高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使相机使用者对带投影仪数码相机产生兴趣。例如,在专利文献1、2、3所记载的带投影仪数码相机中,将用于实时确认所拍摄的图像的被称为直播图像(live view picture)(穿透图像(through picture))的动态图像投影在椅子的靠背部分或墙壁等上。在用数码相机自拍证据照片等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相机背面侧的墙壁等上确认穿透图像来观察摄影构图,则失败照片减少、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0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5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WO2008/123443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用投影仪将穿透图像投影在相机背面侧的墙壁等上,则用户能够亲自确认进行自拍时的构图,因而能够提高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但是,仅仅是确认构图,还不足以满足用户对带投影仪数码相机的购买欲望,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并且提高投影仪功能的使用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高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并且提高投影仪功能的使用便利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具有:摄像部,拍摄被摄体;镜像变换部,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控制部,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以及造型图像重叠部,在投影图像上重叠造型图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与所述造型图像的重合度达到阈值以上的状态下,设为满足所述预先设定的条件并进行所述正式拍摄,所述控制部还提取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并进行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的镜像或者所述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以便使所述轮廓形状的尺寸与所述造型图像的尺寸一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被摄影者移动,以使利用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图像的姿势满足规定的条件,由此能够开始正式拍摄,因而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提高,而且投影仪功能的使用便利性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摄影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4示例了预先准备的造型图像(CG图像)。
图5是对摄像图像进行镜像变换的说明图。
图6是投影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以数值来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重合度(一致度)的说明图。
图16是以条形图来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重合度(一致度)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投影图像的说明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摄影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数码相机)10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该数码相机10在矩形的框体11的前部具有摄影镜头12。该摄影镜头12被收纳在伸缩式的镜头镜筒13内。在面对框体11时的左肩部分设有快门释放按钮14,在右肩部分的背部侧设有电子观察取景器装置15。在框体11的背面设有显示摄影图像和穿透图像(直播图像)、相机菜单图像等的液晶显示部(图2的LCD16)。在右肩部分的前部设有闪光灯发光部44。
电子观察取景器装置15具有省略图示的小型液晶显示部,用户通过取景窗观察在小型液晶显示部显示的穿透图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投影仪(影像投影部)17,用于将该小型液晶显示部的显示图像通过用户侧取景窗投影到相机背面侧。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将投影仪内置在电子观察取景器装置15内,但也可以是,例如按照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设于相机框体11的外部,或者内置在取景器以外的部位。
图2是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的功能块结构图。该数码相机10具有:图像传感器(在该实施方式中指CMOS型摄像元件)21,设于摄影镜头12的背部;控制部(CPU)22,对数码相机10进行总括控制。
CPU22与总线23连接,该总线23与以下部件连接:帧存储器24;信号处理部25,进行图像处理;卡接口(I/F)27,将以JPEG格式等被压缩的摄影图像数据保存在外部存储卡26中;显示控制部28,进行相机背面的LCD(液晶显示部)16的显示控制;OSD信号产生部29,产生在LCD16显示的字符信息等OSD信号;以及影像投影控制部30,控制由影像投影部(投影仪)17进行的影像投影。
总线23还与以下部件连接:自动摄影控制部31;被摄体形状提取部32;被摄体与造型图像的重合度计算部33;人脸检测部34;被摄体与造型图像的重合度判定部35;造型图像重叠部36;以及图像反转部37。
被摄体形状提取部32提取被摄体的外形形状的轮廓线。重合度计算部33以数值来计算造型图像与被摄体的轮廓线的重合程度。人脸检测部34通过图案匹配来检测在被摄体中是否有“人脸图像”。重合度判定部35将重合度计算部33计算出的重合度与阈值进行比较。造型图像重叠部36在直播图像上重叠造型图像。图像反转部37将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
CPU22与存储了控制程序等的ROM22a和RAM22b、以及包括快门释放按钮14的操作部40连接。并且,在该数码相机10设有:镜头驱动部41,控制摄影镜头12的聚焦透镜位置等;定时产生器(TG)42,产生对图像传感器21的驱动定时信号;驱动器43,对图像传感器21进行驱动;以及闪光灯控制电路45,进行发光部44的发光控制,这些部件由CPU22进行控制指示。
图3是表示在用户使用数码相机10进行自拍等时执行的控制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该控制程序被保存在ROM22a中,在执行时被读出到RAM22b中并由CPU22执行处理。图2所示的自动摄影控制部31、被摄体形状提取部32、被摄体与造型图像的重合度计算部33、人脸检测部34、被摄体与造型图像的重合度判定部35、造型图像重叠部36以及图像反转部37,是通过由CPU22执行该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块。
首先,用户从造型图像一览中选择想要拍摄什么样的造型的自拍图像。例如,按照图4所示从预先准备的多个造型图像中选择任意的造型图像。关于造型图像,例如预先准备了1人用全身和半身的各种造型图像、2人用的各种造型图像、3人用的各种造型图像……等,从中选择期望的造型图像。在没有期望的造型图像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利用在相机背面的LCD16设置的碰触屏进行手写输入。
现在,假设选择了1人用的造型图像中、用右手摆出V手势(sign)的仅上半身的造型图像61(图3的步骤S1)。然后,数码相机10获取被摄体的图像(位于被安装在三脚架等上的数码相机10前面的用户本人的动态图像)作为直播图像(穿透图像)(步骤S2)。然后,在步骤S3,判定相机姿势是横拍姿势还是竖拍姿势,在是横拍姿势时,在后面的步骤S4使被摄体的图像左右反转,然后进入步骤S6。在是竖拍姿势时,从步骤S3进入步骤S5,在使被摄体的图像上下反转后进入步骤S6。
图5(a)是说明左右反转的图,图5(b)是说明上下反转的图。在相机10是横拍姿势的情况下,被摄体的右手位置R被拍摄在左侧,左手位置L被拍摄在右侧。在相机10是竖拍姿势的情况下,被摄体的右手位置R被拍摄在左侧(相机的上面侧),左手位置L被拍摄在右侧(相机的底面侧)。
用投影仪17将该摄影图像投影在从被摄体观察时的正面(相机侧)、即从相机10观察时的被摄体摄影方向的反方向(背面方向)的白墙等上,因此,在步骤S4或者步骤S5将摄像图像变换为镜像。由此,用户能够亲自将投影图像作为映入镜中的本人图像进行识别。
在将摄像图像变换为镜像后,在步骤S6,将造型图像重叠在摄像图像上。关于造型图像,如果预先选择了成为镜像的造型图像,则直接重叠在摄影图像上即可,在造型图像本身未成为镜像的情况下,在变换为镜像后重叠在摄影图像上。图4示例的造型图像61是非镜像图像。
在后面的步骤S7,如图6所示,用投影仪17将在摄影图像(穿透图像)62上重叠了造型图像61的图像投影在相机背面侧的白墙等上。另外,图6的造型图像61是将图4的造型图像左右反转得到的镜像。在该图6的投影图像中,被摄体的右手图像62a的位置还没有与造型图像61的右手V手势位置61a重合。
在后面的步骤S8进行被摄体的人脸的检测处理。该人脸检测能够用公知的人脸检测方法进行,例如通过图案匹配进行检测。在步骤S9判定人脸检测是否成功,在人脸检测不成功的情况下反复步骤S8、步骤S9,一直到成功为止。
在检测出人脸的情况下,从步骤S9进入步骤S10,以人脸为基准,提取包含人脸的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并且,在后面的步骤S11,计算表示被摄体的轮廓形状与造型图像重合何种程度的重合度(一致度)。
在后面的步骤S12,判定在步骤S11计算出的重合度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在重合度较低、步骤S12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8,反复进行重合度的再判定处理。
进行自拍的用户本人一面观察投影图像一面修正自己的位置和姿势,以便使与造型图像重合,在重合度达到阈值以上时,从步骤S12进入步骤S13,并进行自动摄影。即,快门自动断开,正式拍摄用户的静态图像,并记录在存储卡26中。
在图6所示的投影图像中,用户本人的右手的V手势部分没有重合,因而重合度降低,不能进行自动摄影。在用户用右手摆出V手势并重合在造型图像上时,快门自动断开,正式拍摄用右手摆出V手势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重合度一致时立即进行自动摄影的示例,但也可以是,例如开始定时器计数直到快门断开。在重合度超过阈值时,例如2秒钟定时开始,在2秒钟后快门断开。
图7是有关取代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方式的功能块结构图,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造型图像放大缩小部51与总线23连接,这一点不同。该造型图像放大缩小部51也是通过由CPU22执行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块。图8是表示有关取代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图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9和步骤S10之间设置了步骤S21,这一点不同。
如图9所示,也存在被摄体图像的轮廓形状62的尺寸与造型图像61的尺寸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用户将数码相机10设置在三脚架等上,调整摄影镜头12的变焦倍率,以便能够以适当的尺寸拍摄本人的上半身的静态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造型图像的默认的尺寸与被摄体图像的尺寸大不相同,则在步骤S12的判定中,无论经过多久重合度都达不到阈值以上。
因此,该第2实施方式的图7所示的造型图像放大缩小部51在图8中的步骤S21进行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使得被摄体图像的尺寸与造型图像的尺寸一致。至于进行何种程度的放大缩小比较好,只要被摄体的人脸图像的尺寸与造型图像的人脸区域部分的尺寸一致即可。
另外,在图7、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放大缩小造型图像来应对,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摄影镜头的变焦倍率的自动调整来放大缩小被摄体图像进行应对。
图10和图11分别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功能块结构图和流程图。在图7、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进行造型图像、被摄体图像的放大缩小,以便使造型图像的尺寸与被摄体图像的尺寸一致。但是,实际上除两者的尺寸不一致的情况以外,也存在如图12所示在画面中的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总线23设置造型图像移动部52,并且在图11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9和步骤S10之间设置步骤S22。造型图像移动部52是通过由CPU22执行该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块。
在该步骤S22,造型图像移动部52求出人脸图像的尺寸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和造型图像的人脸区域部分的尺寸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并移动造型图像的位置使其与被摄体图像一致,而且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进行两者的尺寸的调整。
图13和图14分别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功能块结构图和流程图。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在总线23设置将当前时刻的重合度重叠显示在投影图像上的重合度显示重叠部53,这一点不同。当然,也可以在图7、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重合度显示重叠部53。重合度显示重叠部53是通过由CPU22执行该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块。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和步骤S12之间设置了步骤S23,用于使重合度显示重叠部53将当前时刻的重合度重叠显示在投影图像上。
图15是示出以数值来表示当前时刻的重合度的投影图像例的图。通过观察该数值,用户改变自己的姿势,使得重合度超过阈值(例如重合度85%)。也可以是,在重合度超过阈值、快门的自动定时器启动后,变为重合度的显示,并显示自动定时器的倒计时。
图16是以条形图来表示重合度的投影图像例。通过将条形图中的阈值85%的位置和根据姿势而上下移动的当前的重合度80%进行比较,用户能够从视觉上判定自己的姿势是否与造型图像一致。
另外,在步骤S12的判定中使用的重合度的阈值也可以由用户本人设定,而不是默认值。例如,当在步骤S1选择造型图像时,也可以一起进行阈值的设定。
图17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70的外观立体图。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10是单眼的相机,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双眼的立体图像(stereo image)摄像用的数码相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具有将图像投影在相机背面侧的投影仪17。
图17中的数码相机70的功能块图如图18所示。基本结构与图2相同,对于在右眼用摄影镜头12R设置的摄像系统的各部分,在与图2相同的数字标号后面加注“R”,对于在左眼用摄影镜头12L设置的摄像系统的各部分,在与图2相同的数字标号后面加注“L”。在本实施方式中,总线23与距离图像摄像部54连接。
与单眼相机相比,拍摄立体图像的立体相机70能够高精度地识别出与被摄体的距离。利用该功能来执行图19的控制程序。
在图19的流程图中,执行步骤S24、S25来取代图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即,在步骤S24进行距离图像(立体图像)的摄像,在步骤S25,将位于和人脸相同的距离范围内且包含人脸的平面作为被摄体形状。
相机的“被摄体”是指被摄入相机中的全部内容都是被摄体。在自拍时,本人成为被摄体中的主要被摄体,需要与背景的被摄体进行区分。在图3的步骤S10,提取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脸而被检测出的被摄体的轮廓,作为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但在背景图像和位于近前的图像复杂时,将产生不能高精度地提取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的情况。
如果是立体图像摄像用的数码相机,则能够根据摄像图像测定各个被摄体与相机的距离。因此,在检测出人脸时,将位于和人脸相同的距离范围内的被摄体(处于与从数码相机到该人脸的距离相同的距离的被摄体)作为主要被摄体,并提取其轮廓形状,将能够从背景图像等高精度地区分出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与造型图像的比较。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以双眼的立体图像摄影用的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是例如日本特开2012-1582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能够用单眼拍摄立体图像的相机。
在参照图3、图6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使V手势部分的被摄体形状与造型图像一致时进行自动摄影,该处理是由被摄体(用户)本人用右手控制将快门断开的瞬间或者使定时器启动的瞬间的。
也可以是仅利用该控制功能的结构。例如,与造型图像不同,如图20的投影图像那样,将快门释放按钮的图标图像81显示在投影图像中,当被识别出是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的一部分在画面上移动并碰触到图标图像81时,使自动定时器启动。
另外,同样能够将变焦镜头的广角侧变焦按钮的图标图像82和望远侧变焦按钮的图标图像83重叠显示在投影图像上,用户本人碰触图标图像82、83来操作变焦位置。
用户在进行自拍时每拍摄一张就返回到相机的设置位置重新进行设定,这样很麻烦,因而如果将必要的操作按钮图标重叠显示在投影图像上,将很方便。在进行自拍时,也可以预先设定摄影张数,但例如在用投影仪17将所拍摄的自拍图像投影在背面的白墙等上进行确认时,如果预先重叠显示重拍指示图标按钮,将不需要每次返回到相机设置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用于记录被摄体的静态图像的摄影作为“正式摄影”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正式摄影应用于记录动态图像的情况。例如,作为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触发,如果用户(主要被摄体)碰触了图20的开关图标81,则能够开始作为记录用的动态图像摄影的正式摄影。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实施方式对数码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摄影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作为本发明的其它摄影装置,例如也能够作为内置型或者外置型的PC用相机、或者如以下说明的具有摄影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例如可以举出便携式电话机和智能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便携式游戏机。下面,以智能电话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2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智能电话200的外观的图。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200具有平板状的框体201,在框体201的一个面上具有将作为显示部的显示面板202和作为输入部的操作面板203形成为一体的显示输入部204。并且,这种框体201具有扬声器205、麦克风206、操作部207、和摄像部208。另外,框体201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部和输入部也能够采用独立的结构、或采用具有折叠构造或滑动机构的结构。另外,在图21中省略了图示,但与图1相同地具有将穿透图像投影于背面侧的投影仪17(参照图22)。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20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22所示,作为智能电话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无线通信部210、显示输入部204、通话部211、操作部207、摄像部208、存储部212、外部输入输出部213、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部214、运动传感器部215、电源部216、和主控制部220。此外,作为智能电话200的主要功能,包括经由省略图示的基站装置BS与省略图示的移动通信网NW进行移动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
无线通信部210按照主控制部220的指示,向被收纳在移动通信网NW中的基站装置BS进行无线通信。使用该无线通信来进行声音数据、图像数据等各种文件数据、电子邮件数据等的发送及接收、Web数据和数据流等的接收。
显示输入部204是所谓的碰触屏,具有显示面板202和操作面板203,显示输入部204按照主控制部220的控制来显示图像(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和字符信息等,并在视觉上对用户传递信息,并且检测针对所显示的信息的用户操作。
显示面板202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电致显示器)等用作显示设备。操作面板203是被载置为能够被视觉识别出显示面板202的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像,并检测利用用户的手指或笔尖进行操作的一个或者多个坐标的设备。在利用用户的手指或笔尖操作该设备时,将因操作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给主控制部220。然后,主控制部220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检测显示面板202上的操作位置(坐标)。主控制部220与投影仪17连接。
如图2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而示例的智能电话200的显示面板202和操作面板203形成为一体来构成显示输入部204,但操作面板203呈完全覆盖显示面板202的配置方式。在采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操作面板203也可以具有对于显示面板202以外的区域也检测用户操作的功能。换言之,操作面板203也可以具有有关与显示面板202重合的重叠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显示区域)、和有关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202重合的外缘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非显示区域)。
另外,也可以使显示区域的尺寸与显示面板202的尺寸完全一致,但不一定需要使两者一致。并且,操作面板203也可以具有外缘部分、和除此以外的内侧部分这两个感应区域。另外,外缘部分的宽度是根据框体201的尺寸等适当设计的。此外,关于在操作面板203中采用的位置检测方式,可以举出矩阵开关方式、电阻膜方式、声表面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能够采用任意一种方式。
通话部211具有扬声器205和麦克风206,将通过麦克风206而输入的用户的声音变换为能够由主控制部220处理的声音数据,并输出给主控制部220,对通过无线通信部210或者外部输入输出部213而接收到的声音数据进行解码,并从扬声器205进行输出。另外,如图21所示,例如能够将扬声器205搭载在与设有显示输入部204的面相同的面上,将麦克风206搭载在框体201的侧面。
操作部207是使用了按键开关等的硬件按键,用于受理来自用户的指示。例如,如图21所示,操作部207是被搭载在智能电话200的框体201的侧面的按钮式的开关,在被手指等按下时接通,在手指离开时借助弹簧等的复原力而处于断开状态。
存储部212存储主控制部220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应用软件、将通信对方的名称和电话号码等相对应的地址数据、收发的电子邮件的数据、通过Web浏览器而下载的Web数据、和下载的内容数据,并且暂时存储数据流等。另外,存储部212由智能电话内置的内部存储部217、和插拔自如的具有外部存储槽的外部存储部218构成。另外,构成存储部212的内部存储部217和外部存储部218分别使用闪存型(flash memory type)、硬盘型(hard disk type)、多媒介微卡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型的存储器(例如,MicroSD(注册商标)存储器等)、以及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介质来实现。
外部输入输出部213发挥与连接智能电话200的所有外部设备的接口的作用,通过通信等(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IEEE1394等)、或者网络(例如因特网、无线LAN、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注册商标)、UWB(Ultra Wideband)(注册商标)、物联网(ZigBee)(注册商标)等)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其它外部设备。
关于连接智能电话200的外部设备,例如可以举出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有线/无线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通过卡座而连接的存储卡(Memory Card)或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UIM(User IdentityModule Card)卡、通过音频及视频I/O(Input/Output)端子而连接的外部音频及视频设备、被无线连接的外部音频及视频设备、被有线/无线连接的智能电话、被有线/无线连接的个人电脑、被有线/无线连接的PDA、被有线/无线连接的个人电脑、耳机等。外部输入输出部213能够将从这些外部设备接受所传输的数据发送给智能电话200内部的各构成要素、以及将智能电话200的内部数据传输给外部设备。
GPS接收部214按照主控制部220的指示,接收从GPS卫星ST1~STn发送的GPS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多个GPS信号执行测位运算处理,并检测由该智能电话200的纬度、经度、高度构成的位置。GPS接收部214在能够从无线通信部2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213(例如无线LAN)取得位置信息时,也能够使用该位置信息检测位置。
运动传感器部215例如具有三轴的加速度传感器等,按照主控制部220的指示,检测智能电话200的物理运动。通过检测智能电话200的物理运动,检测出智能电话200移动的方向和加速度。该检测结果被输出给主控制部220。
电源部216按照主控制部220的指示,将在电池(未图示)中积累的电能提供给智能电话200的各部分。
主控制部220具有微处理器,按照存储部212存储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进行动作,并对智能电话200的各部分进行总括控制。并且,主控制部220具有控制通信系统的各部分的移动通信控制功能和应用处理功能,以便通过无线通信部210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
应用处理功能通过由主控制部220按照存储部212存储的应用软件进行动作而实现。关于应用处理功能,例如有控制外部输入输出部213并与对方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红外线通信功能、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及接收的电子邮件功能、浏览Web页面的Web浏览器功能等。
另外,主控制部220具有图像处理功能,根据接收数据或下载的数据流等的图像数据(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数据),在显示输入部204显示影像等。图像处理功能是指主控制部220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对该解码结果实施图像处理,将图像显示在显示输入部204的功能。
另外,主控制部220执行对显示面板202的显示控制、和检测用户通过操作部207、操作面板203进行的操作的操作检测控制。通过执行显示控制,主控制部220使显示用于起动应用软件的图标、和滚动条等的软件按键,或者显示用于生成电子邮件的窗口。另外,滚动条是软件按键,用于对不能收纳在显示面板202的显示区域中的较大图像等,受理使图像的显示部分移动的指示。
另外,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220检测用户通过操作部207进行的操作,并受理通过操作面板203对上述图标进行的操作、和向上述窗口的输入栏中进行的字符串的输入,或者受理通过滚动条进行的显示图像的滚动请求。
另外,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220具有如下的碰触屏控制功能:判定针对操作面板203的操作位置是与显示面板202重合的重叠部分(显示区域)、还是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202重合的外缘部分(非显示区域),并控制操作面板203的感应区域和软件按键的显示位置。
另外,主控制部220也能够检测针对操作面板203的手势(gesture)操作,并按照检测出的手势操作执行预先设定的功能。手势操作不是过去的单纯的碰触操作,而是指这样的操作:用手指等描绘轨迹或同时指定多个位置,或者将它们进行组合,对于多个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描绘轨迹。
摄像部208是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像元件进行电子摄影的数码相机。并且,摄像部208能够按照主控制部220的控制,将通过摄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变换为例如JPEG(JointPhotographic coding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编码专家组)等压缩的图像数据,并记录在存储部212中,或者通过输入输出部213和无线通信部210进行输出。在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200中,摄像部208被搭载在与显示输入部204相同的面上,但摄像部208的搭载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搭载在显示输入部204的背面,或者也可以搭载多个摄像部208。另外,在搭载了多个摄像部208的情况下,可以切换用于进行摄影的摄像部208而独立地进行拍摄,或者同时使用多个摄像部208进行拍摄。
另外,摄像部208能够用于智能电话200的各种功能中。例如,能够在显示面板202显示由摄像部208取得的图像、也能够将摄像部208的图像用作操作面板203的操作输入之一。另外,GPS接收部214在检测位置时,也能够参照来自摄像部208的图像检测位置。另外,也能够参照来自摄像部208的图像、并与三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并用或者不使用三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判定智能电话200的摄像部208的光轴方向,并判定当前的使用环境。当然,也能够在应用软件内利用来自摄像部208的图像。
另外,对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附加由GPS接收部214取得的位置信息、由麦克风206取得的声音信息(也可以通过主控制部等进行声音文本变换而成为文本信息)、由运动传感器部215取得的姿势信息等,并记录在记录部212中,或者通过输入输出部213和无线通信部210进行输出。
在将该智能电话200固定于例如三脚架等设置台上进行自拍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如果将穿透图像投影于背面侧,则能够成功地拍摄任意造型的图像。
另外,以上对各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例如,智能电话也可以内置立体相机,另外也可以在有关立体图像摄像用的相机的第5实施方式中进行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和移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具有:摄像部,拍摄被摄体;镜像变换部,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控制部,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以及造型图像重叠部,在投影图像上重叠造型图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与所述造型图像的重合度达到阈值以上的状态下,设为满足上述预先设定的条件并进行所述正式拍摄,所述控制部还提取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并进行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的镜像或者所述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以便使所述轮廓形状的尺寸与所述造型图像的尺寸一致。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判定所述轮廓形状与所述造型图像的一致度,来作为所述重合度。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直播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图像,将该人脸图像作为基准来提取所述轮廓形状。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轮廓形状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位置和所述造型图像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位置一致并重叠。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摄像部是拍摄立体图像的摄像部,所述轮廓形状是从使用所述立体图像检测出的距摄影装置相同距离的被摄体中提取的。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将表示所述重合度的信息重叠显示在所述投影图像上。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将表示所述重合度的信息和所述阈值的值重叠显示在所述投影图像上。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具有:摄像部,拍摄被摄体;镜像变换部,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以及控制部,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直播图像中提取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的镜像的一部分、与用于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的投影画面内的预先设定的位置重合的状态下,设为满足上述预先设定的条件,并进行所述正式拍摄。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利用所述投影仪将图标图像投影在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该图标图像表示进行摄影操作的操作按钮。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轮廓形状的一部分与被投影的所述图标图像重合的状态下,设为进行了对应的摄影操作的输入,并进行摄影装置的操作。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在满足所述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立即进行所述正式摄影。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所述控制部在满足所述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状态下开始所述正式摄影之前的定时器的计数。
另外,实施方式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由摄像部拍摄被摄体,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利用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在投影图像上重叠造型图像,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状态下,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提取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并进行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的镜像或者所述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以便使所述轮廓形状的尺寸与所述造型图像的尺寸一致。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通过变动利用投影仪而投影的主要被摄体的图像的姿势,能够进行摄影操作,因而投影仪功能的利用价值提高,而且投影仪功能的使用便利性也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能够投影利用价值较高的图像,而且使用便利性良好,因而对普及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是有用的。
以上利用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所公开的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申请以在2012年3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56012)为基础,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标号说明
10、70、200带投影仪摄影装置;12摄影镜头;15电子观察取景器装置;17背面投影型投影仪;21图像传感器;22、220控制部(CPU);31自动摄影控制部;32被摄体形状提取部;33被摄体与造型图像的重合度计算部;34人脸检测部;35被摄体与造型图像的重合度判定部;36造型图像重叠部;37图像反转部(镜像变换部);51造型图像放大缩小部;52造型图像移动部;53重合度显示重叠部;54距离图像摄像部;61造型图像;62被摄体图像的镜像;81、82、83操作用的图标图像。

Claims (13)

1.一种带投影仪摄影装置,该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具有:
摄像部,拍摄被摄体;
镜像变换部,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
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
控制部,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以及
造型图像重叠部,在投影图像上重叠造型图像,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与所述造型图像的重合度达到阈值以上的状态下,设为满足所述预先设定的条件并进行所述正式拍摄,
所述控制部还提取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并进行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的镜像或者所述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以便使所述轮廓形状的尺寸与所述造型图像的尺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判定所述轮廓形状与所述造型图像的一致度,来作为所述重合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直播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图像,将所述人脸图像作为基准来提取所述轮廓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轮廓形状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位置和所述造型图像在所述投影图像中的位置一致并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
所述摄像部是拍摄立体图像的摄像部,
所述轮廓形状是从使用所述立体图像检测出的距摄影装置相同距离的被摄体中提取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将表示所述重合度的信息重叠显示在所述投影图像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将表示所述重合度的信息和所述阈值的值重叠显示在所述投影图像上。
8.一种带投影仪摄影装置,该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具有:
摄像部,拍摄被摄体;
镜像变换部,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
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以及
控制部,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直播图像中提取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的镜像的一部分、与用于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的投影画面内的预先设定的位置重合的状态下,设为满足上述预先设定的条件,并进行所述正式拍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利用所述投影仪将图标图像投影在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该图标图像表示进行摄影操作的操作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轮廓形状的一部分与被投影的所述图标图像重合的状态下,设为进行了对应的摄影操作的输入,并进行摄影装置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在满足所述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立即进行所述正式摄影。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投影仪摄影装置,所述控制部在满足所述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状态下开始所述正式摄影之前的定时器的计数。
13.一种带投影仪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由摄像部拍摄被摄体,将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变换为镜像,利用投影仪向与所述摄像部的摄像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影所述直播图像的镜像,在投影图像上重叠造型图像,在主要被摄体的姿势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状态下,使所述摄像部开始用于记录所述被摄体的正式拍摄,提取投影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并进行所述被摄体的直播图像的镜像或者所述造型图像的放大缩小,以便使所述轮廓形状的尺寸与所述造型图像的尺寸一致。
CN201280071345.5A 2012-03-13 2012-12-05 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204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6012 2012-03-13
JP2012-056012 2012-03-13
PCT/JP2012/081540 WO2013136607A1 (ja) 2012-03-13 2012-12-05 プロジェクタ付き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4940A true CN104204940A (zh) 2014-12-10
CN104204940B CN104204940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16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345.5A Active CN104204940B (zh) 2012-03-13 2012-12-05 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2208B2 (zh)
JP (1) JP5719967B2 (zh)
CN (1) CN104204940B (zh)
WO (1) WO201313660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311A (zh) * 2017-05-25 2017-08-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播方法及装置
CN108777766A (zh) * 2018-08-10 2018-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拍照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10401A (zh) * 2018-04-27 2018-11-13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引导拍照的方法及系统
CN109409239A (zh) * 2018-09-28 2019-03-01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5535B1 (ko) 2013-04-08 2019-09-26 시마진 미디어 엘티디 멀티-카메라 장치를 사용하는 거리 추정
KR102138521B1 (ko) * 2013-12-12 2020-07-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850110B (zh) * 2013-12-25 2020-01-1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记录设备的控制方法
JP6376753B2 (ja) * 2013-12-25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005055A (ja) * 2014-06-16 2016-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投写方法
US11124116B2 (en) 2014-12-12 2021-09-21 Serge B. HOYDA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iewing in blind spots
US11518309B2 (en) 2014-12-12 2022-12-06 Serge Hoyda LL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iewing in blind spots
US10138672B2 (en) * 2014-12-12 2018-11-27 Serge B. HOYDA Mounting system for a camera
US10125918B2 (en) 2014-12-12 2018-11-13 Serge B. HOYDA Mounting system for a camera
US10046703B2 (en) 2014-12-12 2018-08-14 Serge B. HOYDA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iewing in blind spots
CN105120144A (zh) * 2015-07-31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和装置
US10529137B1 (en) * 2016-11-29 2020-01-07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Machine lear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gmenting images
CN108184050B (zh) * 2017-12-15 2020-04-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移动终端
US11509819B2 (en) 2021-01-19 2022-11-22 Adobe Inc. Providing contextual augmented reality photo pose guidance
JP7287409B2 (ja) * 2021-02-26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871104B2 (en) * 2022-03-29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image capture
JP7462869B2 (ja) 2022-07-21 2024-04-10 株式会社エクサウィザーズ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2779A (ja) * 2000-11-10 2002-05-24 Asahi Optical Co Ltd 3次元画像検出装置
JP2006080875A (ja) * 2004-09-09 2006-03-23 Nikon Corp 電子機器
WO2011052506A1 (ja) * 2009-10-28 2011-05-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撮像装置
JP2011182014A (ja) * 2010-02-26 2011-09-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撮像装置、撮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33961A (ja) * 2010-04-23 2011-11-17 Sharp Corp 投影機能付き撮像装置及び投影した画像と共に被写体を撮像する方法
JP2011252954A (ja) * 2010-05-31 2011-12-15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2027302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ikon Corp 投影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10679A (ja) * 1990-01-12 1991-09-13 Hiyuutec:Kk パターンマ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057637B2 (en) * 2004-04-21 2006-06-06 White Peter Mcduffie Reflected backdrop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881496B2 (en) * 2004-09-30 2011-02-01 Donnelly Corporation Vision system for vehicle
US20070115484A1 (en) * 2005-10-24 2007-05-24 Peisen Huang 3d shap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fast three-step phase shifting, error compensation and calibration
JP2008072870A (ja) * 2006-09-15 2008-03-27 Canon Inc 電子機器、電池残量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714912B2 (en) * 2007-01-24 2010-05-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mirror
JP4957795B2 (ja) 2007-03-30 2012-06-2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0840023B1 (ko) * 2007-11-13 2008-06-20 (주)올라웍스 셀프 촬영 시 얼굴의 구도를 잡도록 도와주는 방법 및시스템
US9282238B2 (en) * 2010-10-29 2016-03-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mer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ose quality and providing feedback to a user
US8730157B2 (en) * 2010-11-15 2014-05-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and pose recognition
US8467810B2 (en) * 2010-11-29 2013-06-18 Navteq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errors in a geographic database
GB2492779B (en) * 2011-07-11 2016-03-16 Toshiba Res Europ Ltd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2779A (ja) * 2000-11-10 2002-05-24 Asahi Optical Co Ltd 3次元画像検出装置
JP2006080875A (ja) * 2004-09-09 2006-03-23 Nikon Corp 電子機器
WO2011052506A1 (ja) * 2009-10-28 2011-05-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撮像装置
JP2011182014A (ja) * 2010-02-26 2011-09-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撮像装置、撮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33961A (ja) * 2010-04-23 2011-11-17 Sharp Corp 投影機能付き撮像装置及び投影した画像と共に被写体を撮像する方法
JP2011252954A (ja) * 2010-05-31 2011-12-15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2027302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ikon Corp 投影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311A (zh) * 2017-05-25 2017-08-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播方法及装置
CN108810401A (zh) * 2018-04-27 2018-11-13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引导拍照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77766A (zh) * 2018-08-10 2018-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拍照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77766B (zh) * 2018-08-10 2021-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拍照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409239A (zh) * 2018-09-28 2019-03-01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32208B2 (en) 2016-05-03
CN104204940B (zh) 2016-04-27
US20150002633A1 (en) 2015-01-01
JPWO2013136607A1 (ja) 2015-08-03
WO2013136607A1 (ja) 2013-09-19
JP5719967B2 (ja)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4940B (zh) 带投影仪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3076659B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9912859B2 (en) Focus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device, focusing control method, and focusing control program
WO2017107629A1 (zh) 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系统及移动终端拍摄方法
US10021287B2 (e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device,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for transmitting an imaging preparation command, receiving a preparation completion command, and transmitting a captured image acquisition command
EP2961153B1 (en) Image pickup device
KR20170035237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7124899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KR20150005270A (ko) 전자 장치에 의해 촬영된 이미지들을 프리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CN116224596A (zh) 头戴式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协作系统及其方法
CN113596316B (zh) 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10010148A (ko)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및 상기 폴더블 전자 장치에서 복수의 카메라들을 이용한 사진 촬영 방법
CN104869314A (zh) 拍照方法及装置
US9270982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1086309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imaging program
US20130258160A1 (en) Portable device,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848303A (zh) 拍摄提示方法及装置
KR20190085787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KR102490561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4662890A (zh)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20170328976A1 (en) Operation device, tracking system, op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2020909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685863A (zh)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6993138B (zh) 时间渐变图像拍摄装置及方法
WO2014073441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