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1029A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1029A
CN104201029A CN201410436255.2A CN201410436255A CN104201029A CN 104201029 A CN104201029 A CN 104201029A CN 201410436255 A CN201410436255 A CN 201410436255A CN 104201029 A CN104201029 A CN 104201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pport
base
side portion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62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1029B (zh
Inventor
许建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62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01029B/zh
Priority to CN201610077196.3A priority patent/CN105551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01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1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1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1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34Separate snap action
    • H01H2215/042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键帽、升降机构及磁性件。键帽经由升降机构而能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升降机构包含支架,其一侧边部具有磁性部,该侧边部与底座经由锐边保持抵接,磁性部由该侧边部向外延伸,支架以另一相对的侧边部活动地连接键帽。磁性件对应磁性部设置于底座上并与磁性部之间产生磁吸力。当外力按压键帽时,支架以锐边相对于底座旋转,使磁性部远离磁性件且键帽靠近底座;当外力释放时,磁吸力驱使支架以锐边相对于底座旋转以使键帽远离底座。底座上可设另一磁性件,可对支架的另一磁性部产生磁吸力,以驱使侧边部抵接底座。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指一种机械式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按键的上下运动的距离较长,故可轻易地于其键帽下方设置碗形橡胶体,使得当键帽被向下按压时,该碗形橡胶体亦被向下压缩而产生弹力,而当键帽被释放时,碗形橡胶体产生的弹力驱使键帽向上移动以回复原位。然而,随着键盘薄型化的趋势,键盘上下运动的高度被要求降低时,碗形橡胶体的高度也要随着降低,但是碗形橡胶体的高度降低后,寿命与弹力的特性都会变差。此外,对于较长的按键(又称倍数按键),通常于其键帽底部设置多个连杆让使用者在键帽上的任意位置按压时,可确实保持水平上下运动并且可让使用者感受到明确的回弹力(或手感),但随着键盘高度被要求再降低时,由于空间限制,这种设计不容易实施。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利用磁吸力配合支架杠杆结构提供键帽稳定的作动,进而可提供较明确且稳定的按压行程手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键帽、升降机构和第一磁性件。升降机构设置于该底座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而能沿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及第一磁性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经由第一锐边保持抵接,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一磁性部由该第一侧边部向外延伸;第一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部设置于该底座上,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当外力按压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锐边相对于该底座转动,使该第一磁性部远离该第一磁性件且该键帽靠近该底座,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吸力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锐边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使该键帽远离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第一侧边部;或者,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还包含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由该第三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抵接部位于该第一磁性部与该底座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两个第三定位结构,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邻近该第一磁性部设置,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邻近该抵接部设置,该底座的该两个第三定位结构分别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卡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以及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磁性部,该第三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能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三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下方,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两个第二磁性件,该两个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下方,该第一磁性件位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之间,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两个第二磁性部,该两个第二磁性部分别一一对应该两个第二磁性件并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磁性件及该两个第二磁性件沿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一锐边沿该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磁性部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中间部位,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锐边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拘束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拘束该第一拘束结构使得该第一支架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拘束,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拘束结构包含两个突出部,该两个突出部突出于该第一侧边部,该第一限位结构包含两个挡止部,该两个突出部分别一一对应地位于该两个挡止部之间,该两个挡止部于该第二方向挡止该两个突出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磁性部位于该两个突出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垂直限位结构,该键帽包含第三拘束结构,该垂直限位结构拘束该第三拘束结构使得该键帽于该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拘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垂直导引结构,该键帽包含第一导引结构,该键帽的该第一导引结构随着该键帽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而受限地滑动于该垂直导引结构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三支架,该第三支架分别连接该底座及该键帽,当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一支架以第一旋转轴向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第三支架以第二旋转轴向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第一旋转轴向与该第二旋转轴向不平行,该第一旋转轴向及该第二旋转轴向均与该第一方向垂直。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键帽、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一磁性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及第一磁性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保持抵接,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一磁性部由该第一侧边部向外延伸;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第一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部设置于该底座上,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当外力按压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转动,使该第一磁性部远离该第一磁性件且该键帽靠近该底座,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吸力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使该键帽远离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经由第一锐边保持抵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第一侧边部;或者,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设置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以及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磁性部,该第三磁性件对应该第二磁性件设置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三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由该第三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磁性部。
此外,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键帽、第一支架和第二磁性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及第二磁性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保持抵接,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下方,其中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设置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经由第一锐边保持抵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第一侧边部;或者,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由该第三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一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磁性部,该第一磁性部对应该第一磁性件,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磁性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第四侧边部及第三磁性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三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三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还具有第一磁性部,该第一磁性部由该第一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按键结构还包括第一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部设置于该底座上,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当外力按压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转动,使该第一磁性部远离该第一磁性件且该键帽靠近该底座,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磁吸力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使该键帽远离该底座。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利用磁吸力按键结构提供键帽回复原位的动力,无需使用碗形橡胶体与连杆,故可节省设置空间,使得按该键结构结构可更为紧凑,有利于按键结构高度降低。此外,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利用该支架的锐边抵接该底座,并以该锐边为转动支点,使得该支架能相对于该底座稳定且精确地旋转,并减少转动的磨擦阻力,故可提供使用者明确且稳定的按压行程手感。另外,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应用于较长的按键(又称倍数按键)的情形时,该按键结构的键帽长度较长,该第一支架亦具有较长的第一侧边部及第二侧边部。虽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间的磁吸力对该第一侧边部的拘束效果(即驱使该第一侧边部保持抵接底座)随着距离该第一磁性件(或该第一磁性部)越远而递减,但透过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部间的磁吸力,该第一侧边部整体仍能有效保持抵接该底座,使得该第一支架(尤其是两端部分)不会变形、翘起。藉此,当一外力按压该键帽的任何位置时,该键帽均可透过该第二侧边部而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稳定地旋转,使该磁性部远离该磁性件且该键帽平稳地靠近该底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图4为按键结构沿图3中线X-X的剖面图;
图5为按键结构沿图3中线Y-Y的剖面图;
图6为图4中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
图7为图5中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
图8为按键结构沿图3中线Z-Z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11为图10中按键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的示意图,图2为按键结构1的爆炸图,图3为按键结构1的部分爆炸图,其视角与图2不同,图4为按键结构1沿图3中线X-X的剖面图,图5为按键结构1沿图3中线Y-Y的剖面图。按键结构1包含底座10、键帽12、升降机构14、第一磁性件16及两个第二磁性件18。键帽12设置于底座10之上,升降机构14设置于底座10与键帽12之间,使得键帽12经由升降机构14而能沿垂直方向(或称为第一方向,下同)D1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设置于底座10,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能对升降机构14产生磁吸力以使升降机构14稳定作动,进而使键帽12能平稳地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
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包含底板102、薄膜电路板104及抵接板106,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设置于底板102上,薄膜电路板104设置于底板102上并具有两开关104a、104b(以影线圆圈表示),抵接板106叠置于薄膜电路板104上以供升降机构14抵接,抵接板106还能提高升降机构14与底座10的抵接面,以避免升降机构14作动时与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结构干涉。
升降机构14包含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相对地设置于底座10上。第一支架142具有第一侧边部1422、第二侧边部1424及第一磁性部1426,第一侧边部1422具有第一锐边1422a并以第一锐边1422a保持抵接底座10的抵接板106,第二侧边部1424相对于第一侧边部1422设置并活动地连接键帽12的底表面12a,第一磁性部1426由第一支架142的第一侧边部1422向外延伸,即相对于第二侧边部1424向外延伸。第二支架144具有第三侧边部1442、第四侧边部1444及抵接部1446,第三侧边部1442保持抵接底座10的抵接板106,第四侧边部1444相对于第三侧边部1442设置并活动地连接键帽12的底表面12a,抵接部1446由第三侧边部1442向外延伸,即相对于第四侧边部1444向外延伸,抵接部1446位于第一磁性部1426与底座10之间,用于与第一支架142抵接。此外,补充说明的是,前述键帽12与第二侧边部1424、第四侧边部1444的活动的连接不限于第二侧边部1424、第四侧边部1444与键帽12产生结构上的结合,于实作上,仅需于按键结构1作动时(例如当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键帽12会随着升降机构14的作动而上下移动即可。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2未设有特别的结构与升降机构14结合,而是直接放置于升降机构14上,第二侧边部1424及第四侧边部1444分别接触键帽12的底表面12a,于键帽12经由升降机构14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时,第二侧边部1424及第四侧边部1444于底表面12a上滑动。
第一磁性件16对应第一磁性部1426设置于底座10的底板102上,即设置于该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之间。第一磁性件16与第一磁性部1426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F1(以粗线箭头表示于图4中),于实作上,第一磁性件16可为磁铁,而第一磁性部1426可局部为磁铁或由顺磁性材料或其他能产生感应磁场的材料制成;于本施实例中,第一支架142整体为顺磁性铁质金属的冲压件,故第一磁性部1426可直接受到第一磁性件16的吸引而实现前述第一磁吸力F1。在第一磁吸力F1的作用下,第一磁性部1426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使得第一磁性部1426可保持抵接抵接部1446,故当第一磁性部1426受到第一磁吸力F1的驱动而靠近第一磁性件16时,位于第一磁性部1426与底座10之间的抵接部1446将受到第一磁性部1426的下压而亦朝向底座10移动,使得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相对于底座10的抵接板106旋转且第二支架144以第三侧边部1442相对于底座10的抵接板106旋转,以使键帽12远离底座10。补充说明的是,于此实施例中,虽然抵接部1446抵接于第一磁性部1426,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式,也就是说抵接部1446抵接第一支架142为结构上的接触关系,第一支架142与抵接部1446抵接的地方可以不需要磁性,例如将抵接部1446抵接于第一支架142的其他部位(例如第一支架142于第一侧边部1422相对于第二侧边部1424突出形成供抵接部1446抵接的结构)。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4包含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实际操作中,单一第一支架142即可支撑键帽12,并通过第一支架142的第一磁性部1426与底座10上的第一磁性件16的配合实现键帽12于垂直方向D1的往复运动,即实现升降机构14对键帽12提供平稳上下移动的效果,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使用单一第一支架142,或者同时使用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
另外,以图4为例,于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第一支架142于第一磁性部1426受到第一磁吸力F1的吸引,同时于第二侧边部1424受到使用者经由键帽12的按压力,而又于第一侧边部1422受到抵接板106的支点支撑力,故第一支架142产生杠杆的作动及支撑。于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使用者所感受到的回弹力即由第一磁吸力F1及杠杆力臂而决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为转动支点,避免转动磨擦阻力,并使得第一支架142对键帽12提供相对固定的结构力臂长度,方便设计回弹力(即使用者可感受到的手感)。同样的,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44亦采同样的设计,第二支架144以第三侧边部1442的第二锐边1442a保持抵接底座10的抵接板10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中,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均沿水平方向D2(或称为第二方向D2,下同,且水平方向D2垂直于垂直方向D1,即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锐边1422a为第一支架142沿水平方向D2延伸的结构棱线,第二锐边1442a为第二支架144沿水平方向D2延伸的结构棱线,虽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需于部分区域破坏棱线以形成其他结构(例如第一磁性部1426、抵接部1446),但此多段的棱线均可视为本发明的第一锐边1422a、第二锐边1442a,逻辑上可将此多段棱线的集合视为本发明所指的锐边技术特征。例如于第一磁性部1426中的第一破孔1426a处及抵接部1446中的第二破孔1446a处仍保留结构棱线,即第一破孔1426a处的结构棱线属于第一锐边1422a的一部分,第二破孔1446a处的结构棱线属于第二锐边1442a的一部分;抵接板106对应地提供突出部106a、106b,以供其抵接。
第二磁性件18相对于第一磁性件16,相对地设置于底座10的底板102上。第二磁性件18位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之间且位于第一侧边部1422及第三侧边部1442下方,亦即第二磁性件18于垂直方向D1的投影分别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于垂直方向D1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支架142具有两个第二磁性部1428(于图2中以虚线圆圈表示其位置),该两个第二磁性部1428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第二磁性部1428对应一个第二磁性件18,且该两个第二磁性部1428能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之间分别产生第二磁吸力F2(以粗线箭头表示于图5中);同样的,第二支架144具有两个第三磁性部1448(于图2中以虚线圆圈表示其位置),同样的,该两个第三磁性部1448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第三磁性部1448对应一个第二磁性件18,且该两个第三磁性部1448能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之间分别产生第三磁吸力F3(以粗线箭头表示于图5中)。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均为顺磁性铁质金属的冲压件,故前述第二磁性部1428、第三1448即为正对第二磁性件18的部分。前述第二磁吸力F2能驱使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抵接底座10;同样的,前述第三磁吸力F3能驱使第二支架144以第二锐边1442a抵接底座10。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部1428与第二磁性件18一一正对设置,实际操作中,只需要使得第二磁性部1428与第二磁性件18对应,两者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F2即可。第三磁性部1448与第二磁性件18的设置情形与上述相似,不另赘述。
补充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沿水平方向D2上排列,第一磁性件16大致位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的中间位置,第一磁性部1426位于第一侧边部1422的中间部位,抵接部1446位于第三侧边部1442的中间部位。此对称设置有助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的受力平衡,提升升降机构14作动的稳定度。此外,第二磁性件18亦有助于第一锐边1422a、第二锐边1442a紧靠抵接板106;又,第二磁性件18同时位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之间,有助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相互靠近。因此,整体上,升降机构14可结构稳定地设置于按键结构1中,其中,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可稳定且可靠近地分别以第一锐边1422a、第二锐边1442a为支点,相对于底座10(或抵接板106)旋转,进而使得整个按键结构1提供使用者稳定且可靠的操作手感。
请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图4中按键结构1于键帽12被按压后的剖面图,图7为图5中按键结构1于键帽12被按压后的剖面图。当外力按压键帽12时(例如使用者以手指按压键帽12),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相对于底座10转动,第一磁性部1426远离第一磁性件16,同时第二支架144以第二锐边1442a相对于底座10转动,抵接部1446远离底座10,使得键帽12靠近底座10,如图6及图7所示。于此键帽12下压过程中,当第一磁性部1426远离第一磁性件16时,第二支架144亦受到第二磁性件18的磁吸作用(即受到第三磁吸力F3作用),第二支架144以第二锐边1442a朝向抵接板106旋转,即第二支架144趋向贴近抵接板106,使得抵接部1446仍能保持抵接第一磁性部1426。因此,于键帽12下降的过程中,整个升降机构14能使键帽12平稳地朝向底座10垂直移动。
当外力释放时(例如使用者移开按压键帽12的手指),此时,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实质上仅受到第一磁吸力F1、第二磁吸力F2、第三磁吸力F3的作用,由于本实施例的设计,第一磁吸力F1对第一支架142产生的力矩大于,甚至是远大于第二磁吸力F2对第一支架142及第三磁吸力F3间接对第一支架142产生的力矩和,故第一磁吸力F1仍可驱使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相对于底座10的抵接板106旋转。同样的,于键帽12上升的过程中,整个升降机构14能使键帽12平稳地远离底座10垂直移动。
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实质为倍数键。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均沿水平方向D2延伸,故键帽12整体均能受到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的支撑。由于第二磁性件18对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的作用,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沿水平方向D2均能同步旋转,故键帽12能相对于底座10平稳地上升或下降,于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不会有明显的歪斜现象。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分别包含突出142a、144a,当键帽12被下压时,突出142a、144a可分别触发开关104a、104b,如图6所示。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包含两个第三定位结构108a、108b,第一支架142对应第三定位结构108a包含第一定位结构1430,第一定位结构1430邻近第一磁性部1426,而第二支架144对应第三定位结构108b包含第二定位结构1450,第二定位结构1430邻近抵接部1446。底座10的第三定位结构108a、180b分别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的定位结构1430、1450卡合,使得第一磁性部1426与第一磁性件16的相对位置及抵接部1446与第一磁性部1426的相对位置均得以维持,致使第一磁性部1426、第一磁性件16及抵接部1446的相互作动关系得以正常运作。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三定位结构108a、180b均为一对突出的定位件,每一个第一定位结构1430及每一个第二定位结构1450亦对应地为一对通孔,以供该定位件(即第三定位结构)穿设,进而达到第一磁性部1426与抵接部1446相对于底座10定位的功效。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包含两个水平限位结构,即第一限位结构110a及第二限位结构110b,第一支架142对应第一限位结构110a包含第一拘束结构1432,第一拘束结构1432相对远离第一磁性部1426,至少较第二磁性部1428(对应于第二磁性件18)更靠近第一支架142沿水平方向D2的端部。而第二支架144对应第二限位结构110b包含第二拘束结构1452,第二拘束结构1452相对远离抵接部1446,至少较第三磁性部1448(对应于第二磁性件18)更靠近第一支架142沿水平方向D2的端部。第一限位结构110a拘束第一拘束结构1432使得第一支架142于水平方向D2上的移动受到拘束,第二限位结构110b拘束第二拘束结构1452使得第二支架144于水平方向D2上的移动受到拘束。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拘束结构1432、第二拘束结构1452分别包含两个突出部,该两个突出部分别突出于第一侧边部1422a及第三侧边部1442a,第一磁性部1426位于第一拘束结构1432的该两个突出部之间,抵接部1446位于第二拘束结构1452的该两个突出部之间,每一个第一限位结构110a及第二限位结构110b均对应地包含两个挡止部,该两个突出部对应地位于该两个挡止部之间,该两个挡止部于水平方向D2挡止该两个突出部,使得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于水平方向D2上的移动受到拘束。
另外,请并参阅图8,其为按键结构1沿图3中线Z-Z的剖面图,其中键帽12被按压时,以虚线表示。于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升降机构14而言,键帽12直接放置于升降机构14上,故升降机构14本身对键帽12不具有高度结构限制作用。但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还包含垂直限位结构112,键帽12对应包含第三拘束结构122,垂直限位结构112拘束第三拘束结构122使得键帽12于垂直方向D1上的移动受到拘束。此外,底座10还包含垂直导引结构114,键帽12包含第一导引结构(与第三拘束结构122同一结构),第一导引结构随着键帽12沿垂直方向D1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而受限地滑动于垂直导引结构114中。于本实施例中,垂直导引结构114于底座10于水平方向D2两侧分别具有滑槽结构,垂直导引结构114与垂直限位结构112结构整合,滑槽结构的末端(滑槽封闭端)即可直接作为垂直限位结构112,故键帽12的第三拘束结构122与第一导引结构可整合为单一结构体(即键帽12于水平方向D2的两侧边形成相当于滑块的结构体,滑动于滑槽结构中);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补充说明的是,因第一导引结构仅能于垂直导引结构114内滑动,故垂直导引结构114对键帽12亦具有水平拘束的功效(即拘束键帽12于垂直于垂直方向D1及水平方向D2的方向上的运动)。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8a、第二定位结构108b、水平限位结构110a、110b(即第一限位结构110a、第二限位结构110b)、垂直限位结构112及垂直导引结构114均与底板102一体成形,例如金属板件冲压成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9,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3的部分爆炸图。按键结构3与按键结构1结构大致相同,故按键结构3仍沿用按键结构1的元件命名,且关于按键结构3的其他说明可参阅按键结构1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按键结构3与按键结构1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结构3不采用垂直限位结构112、垂直导引结构114及第一导引结构122相互作用产生的垂直运动拘束效果,按键结构3的升降机构14包含两个第三支架146,该两个第三支架146沿水平方向D2对称设置于键帽12的两侧边部之下,分别经由底座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6和键帽12上的第二连接部124以连接底座10及键帽12,当键帽12经由升降机构14沿垂直方向D1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时,第一支架142以第一旋转轴向142b(以中心线表示;相当于第一锐边1422a)相对于底座10旋转,第二支架144以平行于第一旋转轴向142b的旋转轴(图9中未绘示;相当于第二锐边1442a)相对于底座10旋转,第三支架146以第二旋转轴向146a(以中心线表示)相对于底座10旋转。其中,第一旋转轴向142b与第二旋转轴向146a不平行,故键帽12因受到由第一旋转轴向142b与第二旋转轴向146a构成的平面所拘束而能平稳地上下移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向142b与第二旋转轴向146a垂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单一第一支架142即可产生对键帽12于第一旋转轴向142b上的运动拘束,故于实作上,经由适当的配置第一支架142及第三支架146(例如使第一支架142及第三支架146能平衡支撑键帽12),即可产生如按键结构3的升降机构14对键帽12提供平稳上下移动的效果。
于前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2的第一侧边部1422与底座10经由第一锐边1422a抵接,第二支架144的第三侧边部1442与底座10经由第二锐边1442a抵接,其中第一锐边1422a、第二锐边1442a分别设置于第一侧边部1422及第三侧边部144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5的爆炸图,图11为按键结构5的剖面图,其割面位置请参照图3中线X-X。按键结构5与按键结构1结构大致相同,故按键结构5仍沿用按键结构1的元件命名,且关于按键结构5的其他说明可参阅按键结构1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按键结构5与按键结构1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于按键结构5中,第一支架142的第一侧边部1422与底座50经由第一锐边118抵接,第二支架144的第三侧边部1442与底座50经由第二锐边120抵接,其中第一锐边118、第二锐边120设置于底座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锐边118、第二锐边120由底座50的底板102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例如藉由冲压制程);此时,底座50可无需设置抵接板106。同样的,按键结构5的键帽12亦能经由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平稳地相对于底座50上下移动。关于按键结构5的其他作动说明,请参阅按键结构1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锐边118、第二锐边120分别由三小段棱线组成,于实作上,第一锐边118、第二锐边120可由更多、更长的棱线组成,亦可由单一棱线实作,但无论何者,逻辑上仍可将多段的棱线的集合视为本发明所指的锐边技术特征。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利用磁吸力按键结构提供键帽回复原位的动力,无需使用碗形橡胶体与连杆,故可节省设置空间,使得按该键结构结构可更为紧凑,有利于按键结构高度降低。此外,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利用该支架的锐边抵接该底座,并以该锐边为转动支点,使得该支架能相对于该底座稳定且精确地旋转,并减少转动的磨擦阻力,故可提供使用者明确且稳定的按压行程手感。另外,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应用于较长的按键(又称倍数按键)的情形时,该按键结构的键帽长度较长,该第一支架亦具有较长的第一侧边部及第二侧边部。虽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间的磁吸力对该第一侧边部的拘束效果(即驱使该第一侧边部保持抵接底座)随着距离该第一磁性件(或该第一磁性部)越远而递减,但透过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部间的磁吸力,该第一侧边部整体仍能有效保持抵接该底座,使得该第一支架(尤其是两端部分)不会变形、翘起。藉此,当外力按压该键帽的任何位置时,该键帽均可透过该第二侧边部而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稳定地旋转,使该磁性部远离该磁性件且该键帽平稳地靠近该底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
升降机构,设置于该底座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而能沿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及第一磁性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经由第一锐边保持抵接,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一磁性部由该第一侧边部向外延伸;以及
第一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部设置于该底座上,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当外力按压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锐边相对于该底座转动,使该第一磁性部远离该第一磁性件且该键帽靠近该底座,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吸力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锐边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使该键帽远离该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第一侧边部;或者,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还包含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由该第三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抵接部位于该第一磁性部与该底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两个第三定位结构,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邻近该第一磁性部设置,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邻近该抵接部设置,该底座的该两个第三定位结构分别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以及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磁性部,该第三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能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三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下方,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两个第二磁性件,该两个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下方,该第一磁性件位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之间,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两个第二磁性部,该两个第二磁性部分别一一对应该两个第二磁性件并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件及该两个第二磁性件沿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一锐边沿该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磁性部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中间部位,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锐边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拘束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拘束该第一拘束结构使得该第一支架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拘束,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拘束结构包含两个突出部,该两个突出部突出于该第一侧边部,该第一限位结构包含两个挡止部,该两个突出部分别一一对应地位于该两个挡止部之间,该两个挡止部于该第二方向挡止该两个突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部位于该两个突出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垂直限位结构,该键帽包含第三拘束结构,该垂直限位结构拘束该第三拘束结构使得该键帽于该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拘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垂直导引结构,该键帽包含第一导引结构,该键帽的该第一导引结构随着该键帽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而受限地滑动于该垂直导引结构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三支架,该第三支架分别连接该底座及该键帽,当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一支架以第一旋转轴向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第三支架以第二旋转轴向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第一旋转轴向与该第二旋转轴向不平行,该第一旋转轴向及该第二旋转轴向均与该第一方向垂直。
17.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
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及第一磁性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保持抵接,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一磁性部由该第一侧边部向外延伸;
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以及
第一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部设置于该底座上,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当外力按压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转动,使该第一磁性部远离该第一磁性件且该键帽靠近该底座,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吸力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使该键帽远离该底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经由第一锐边保持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第一侧边部;或者,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底座。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设置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以及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磁性部,该第三磁性件对应该第二磁性件设置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三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由该第三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支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磁性部。
23.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
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及第二磁性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保持抵接,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以及
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位于该第一侧边部的下方,其中该第二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设置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部与该底座经由第一锐边保持抵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第一侧边部;或者,该第一锐边设置于该底座。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由该第三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支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一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上,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磁性部,该第一磁性部对应该第一磁性件,该抵接部抵接该第一磁性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第四侧边部及第三磁性部,该第三侧边部保持抵接该底座,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设置并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三磁性部对应该第二磁性件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第三磁吸力,以驱使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座。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还具有第一磁性部,该第一磁性部由该第一侧边部向外延伸,该按键结构还包括第一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部设置于该底座上,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部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当外力按压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转动,使该第一磁性部远离该第一磁性件且该键帽靠近该底座,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磁吸力驱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使该键帽远离该底座。
CN201410436255.2A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Active CN104201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6255.2A CN104201029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CN201610077196.3A CN105551866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6255.2A CN104201029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7196.3A Division CN105551866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1029A true CN104201029A (zh) 2014-12-10
CN104201029B CN104201029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0863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6255.2A Active CN104201029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CN201610077196.3A Active CN105551866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7196.3A Active CN105551866B (zh) 2014-08-29 2014-08-29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20102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054A (zh) * 2015-02-17 2015-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04992867A (zh) * 2015-07-21 2015-10-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CN105206459A (zh) * 2015-08-07 2015-12-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5914073A (zh) * 2016-05-25 2016-08-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TWI555050B (zh) * 2015-07-03 2016-10-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TWI601176B (zh) * 2015-12-28 2017-10-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CN107768167A (zh) * 2017-09-27 2018-03-0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及其磁吸式键盘
TWI640026B (zh) * 2016-03-10 2018-11-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186B (zh) * 2017-11-03 2019-08-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7958807B (zh) * 2017-11-13 2020-02-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2293A (zh) * 2011-11-17 2013-06-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201340153A (zh) * 2012-03-21 2013-10-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CN103531390A (zh) * 2013-09-16 2014-01-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低行程按键及包含该低行程按键的键盘
CN103632872A (zh) * 2013-09-30 2014-03-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201423811A (zh) * 2012-12-05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893B (zh) * 2005-05-24 2010-05-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磁浮式按键结构
TWI409843B (zh) * 2011-01-28 2013-09-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鍵盤裝置之按鍵結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2293A (zh) * 2011-11-17 2013-06-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201340153A (zh) * 2012-03-21 2013-10-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201423811A (zh) * 2012-12-05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CN103531390A (zh) * 2013-09-16 2014-01-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低行程按键及包含该低行程按键的键盘
CN103632872A (zh) * 2013-09-30 2014-03-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054A (zh) * 2015-02-17 2015-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TWI555050B (zh) * 2015-07-03 2016-10-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CN104992867A (zh) * 2015-07-21 2015-10-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CN105206459A (zh) * 2015-08-07 2015-12-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TWI601176B (zh) * 2015-12-28 2017-10-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TWI640026B (zh) * 2016-03-10 2018-11-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CN105914073A (zh) * 2016-05-25 2016-08-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5914073B (zh) * 2016-05-25 2018-03-0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7768167A (zh) * 2017-09-27 2018-03-0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及其磁吸式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1866B (zh) 2017-10-03
CN105551866A (zh) 2016-05-04
CN104201029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1029A (zh) 按键结构
US9396893B2 (en) Magnetic keyswitch and related keyboard
CN104319142A (zh) 按键结构
CN103681065A (zh)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KR20150003245A (ko) 유리-세척장치
CN103632872B (zh) 按键结构
CN204545106U (zh) 带有可动冲头的斜楔机构
CN204135183U (zh) 一种大角度多折弯一次成型模具
CN203674054U (zh) 一种薄型化的3d旋转输入装置
CN104157494A (zh) 磁吸式按键
CN208827113U (zh) 一种麦拉片的u型槽折弯加工结构
CN208033464U (zh) 汽车冲压模具侧冲孔反向斜楔机构
CN206541756U (zh)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键盘
CN205859017U (zh) 自定位旋转锁止机构
CN204215930U (zh) 连体方向按键及具有该连体方向按键的电子设备
CN104112618A (zh) 自动复位开关
CN106825244A (zh) 一种能自动脱料的模具
CN203578565U (zh) 冲压模具
CN103028925B (zh) 一种将激光器精准压入四方座中的压合设备
CN203725627U (zh) 模内斜置滑块顶起杆结构
CN207217376U (zh) 超薄压电信号翘板开关结构
CN20688254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压模具
CN208675077U (zh) 适用于端盖的压装装置
CN203659696U (zh) 开关
CN203737824U (zh) 一种五金连续模折弯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